-
1 # 老豆豆49500456
-
2 # 楚丘黎小滿
以下是我的個人觀點,不代表真實歷史:我個人認為,鰲拜可能是開明的滿臣,提倡滿洲漢化,善待漢族百姓,提拔漢臣精英,反對文字獄,得罪以孝莊太皇太后為代表的滿洲利益,而被誅殺,極力抹黑鰲拜和抹黑明朝一樣。而鰲拜提倡滿洲漢化與500年前海陵王完顏亮推行女真族完全漢化一樣,雖然完顏亮暴君,窮兵黷武,南下侵略南宋,但他全盤漢化,必然得罪權貴集團的利益,也遭到抹黑。所以遊牧民族漢化必然是艱辛的過程,開明的人付出代價是慘重的。不過滿清成功滿化漢族,這主要是文字獄的結果。至於為什麼會平反,因為他是功臣。
-
3 # 好的名字不好起
鰲拜歷來就是爭議問題。每一個人都有兩面性。漢武大帝也一樣。但是一個人在某一個特定時間段有一個特定的任務和想法。就像我們小時候父母拿著鞭子追我們讓我們好好學習,現在我們作為父母天天對孩子也是恨鐵不成鋼。鰲拜在康熙初年就是一個絆腳石,康熙想幹點事情,鰲拜就不一定支援。到了晚年,就開始明白鰲拜了。
-
4 # 青年史學家
由於一些熱門電視劇(如《鹿鼎記》等)的灌輸,許多人從小就認為鰲拜是清朝的一個十惡不赦的奸臣,他結黨營私,篡權奪政,還侵奪漢人田地,鰲拜的形象一直很負面,但是實際上一則康熙帝沒有殺鰲拜,二則雍正帝即位之後,立即給鰲拜平反了,那麼鰲拜究竟是怎麼樣一個人呢?
鰲拜,生年不詳,卒於康熙八年(1669),滿洲鑲黃旗人。他的叔父費英東早年追隨努爾哈赤起兵,是清朝的開國元勳。鰲拜本人隨皇太極征討各地,戰功赫赫。入關之後,鰲拜隨著多爾袞南征北戰,為清王朝統一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順治皇帝去世以後,遺詔命鰲拜與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共同輔佐年僅8歲的康熙皇帝,為輔政四大臣之一。康熙八年,鰲拜因專擅弄權而被拘禁,不久就死於幽所。鰲拜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鰲拜被擒以後,康熙帝宣佈了他的三十條罪狀,大臣們也普遍認為鰲拜應該立即處斬,但是康熙皇帝最終念在鰲拜有赫赫戰功,免除鰲拜一死。
對於鰲拜篡權的指控實際上也是不實的,多以以訛傳訛為主,小編列舉了以下證據證明鰲拜並沒有篡權,其一,鰲拜的罪名當中並無“謀逆”一條,據史料記載,鰲拜被抓起來後,朝廷為他列舉了36條罪名,但其中恰恰沒有謀逆罪。其二,康熙晚年曾經親自為鰲拜平反,康熙60歲的時候時,親自為鰲拜平反,追賜鰲拜爵位。而他的兒子雍正繼位之後,又馬上追封鰲拜為國公。其三,康熙皇帝的功德碑上並未提“除鰲”,康熙去世後,在雍正為其立的功德碑上,將他一生所做的大事全部收錄,但其中卻惟獨沒有提到“除鰲拜”。因此,對鰲拜的指控基本上是不實的。
鰲拜之所以被黜,實際上與清初的政治環境有關,鰲拜只是一個權臣,而不是一個奸臣,在康熙帝決定國家政策轉軌的過程中,鰲拜充當了阻力的角色,因而康熙帝必須要除掉鰲拜。
-
5 # 醉是窗外細雨寒
鰲拜肯定是忠臣這是沒錯的,之所以被問罪拿下是路線問題和一些政治利用價值,罪名只是藉口而已。在封建帝國,功勞從來不是保命符,大多數情況下,對皇室的忠誠比能力更重要。而鰲拜本人年能力很強,立下軍功無數,被譽為滿州第一勇士,但更重要的就是他對主子很忠誠。滿州八旗在皇太極多爾袞以及順治時代一直有一個老大難的政治衝突,那就是兩黃旗和兩百旗之間的政治對立。皇太極當年繼位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把自己原來的兩白旗改為兩黃旗,成為皇室直屬力量,而把原兩黃旗改成兩白旗,也就是多爾袞兄弟所在的旗。這麼一改,兩白旗的政治地位直接下了一個檔次,心中當然不服。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掌權成為攝政王,兩白旗重新揚眉吐氣,他們扶持多爾袞稱帝的念頭肯定有,這也恐怕是一些坊間傳聞的來源。只是可惜的是,多爾袞死的早,順治順利親政,兩白旗再次被打壓。而有趣的是,順治也死的早,換句話說,兩白旗被打壓後沒多久,八歲的康熙就繼位了,這讓兩白旗又有些蠢蠢欲動。而這時孝莊立下四大輔政大臣,其中臣索尼、鰲拜、遏必隆都是出自兩黃旗,只有蘇克薩哈是出自兩白旗,這就是政治的妥協,也是穩住不安分的兩白旗的手段。要知道,清初一直還有一個政治鬥爭是關於到底是皇室的八旗議政還是皇帝的奴才們組成的輔政大臣模式之爭。努爾哈赤當年是八王議政,皇太極一開始是四大貝勒主政,自己站穩腳跟後就把八王議政給pass了改成漢族的輔政大臣模式,多爾袞和順治也是輔政大臣模式。輔政大臣模式,等於就是讓愛新覺羅家的皇室成員被排除在政治權力之外,反而讓愛新覺羅家的奴才們爬到了主子的頭上進入權力核心,這讓王爺們一直很不爽,但又無可奈何,所以一直在蟄伏。而順治的死,又讓王爺黨們蠢蠢欲動起來。所以,當時孝莊拉攏兩白旗組成輔政大臣模式,就是對王爺黨的打壓。滿州八旗最有力量的四旗聯合起來,不是這些王爺們所能撼動的。政局穩定後,鰲拜把蘇克薩哈幹掉,其實是鰲拜在替孝莊替主子出手把兩白旗的勢力逐出朝堂,並對兩白旗大肆打壓,這是絕對得到了孝莊的首肯和預設的;而且鰲拜還進一步把這偽裝成是四大輔政的內鬥,可憐的遏必隆也就被幹掉了,索尼老奸巨滑裝聾作啞自保成功。最後,由康熙出手,把鰲拜治罪,讓兩白旗對康熙感恩戴德,這都是帝王權術。最後的結局,王爺黨和兩白旗被打壓,兩白旗與兩黃旗的政治對立基本被化為無形,而且兩白旗的政治訴求也被削於無形。此外,還有一個原因,鰲拜到底是一個在關外成長起來的老人,其理念已經與在關內出生長大的康熙為代表的新人已有很大區別,康熙已把自己識做中國人,而鰲拜還是把自己看做是征服者,政治理念的不同,也是鰲拜被拿下的一個重要原因。但無論如何,對康熙而言,鰲拜是忠臣。鰲拜在皇太極死後拔刀相向多爾袞力保皇太極之子繼位,這才有了順治、康熙這一脈的皇室,這就是天大的擁立之功;替主子打壓王爺黨,打壓兩白旗,甚至用生命替主子化解政治矛盾,這不愧是主子的好奴才。這樣來看,康熙和雍正為其翻案就可以理解了。
-
6 # 小書橦
個人感覺,鰲拜雖飛揚跋扈,但他是開國大功臣,其實他對康熙也沒有做什麼,電視,電影,演義上說的估計誇張了,晚年的康熙更加老練,也更會多愁善感,人都死了,給個名又怎樣,多爾袞不是也平反了後來
-
7 # 江雪寒
一些影視劇中的鰲拜的的形象與一朝天子一朝臣真實的鰲拜完全不一樣。
首先來說,鰲拜算的上是一個功臣了,歷經三代皇帝,對愛新覺羅家可謂是盡心盡力了,一輩子征戰沙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最後落得這樣的結局,也是可悲。
怪就怪在他碰到了一個大清幾百年歷史上最有雄心壯志的皇帝—康熙。平臺灣,掃西北,滅三番,這樣的事,僅僅拿出一件來,就可以大搖大擺的進祖宗祠堂了。可見康熙的文治武功十分厲害。
十幾歲就親政的康熙,面對順治給他留下的這個爛攤子,還有滿人剛入關天下極不穩定,這時的康熙,就急需立威,急需把一切權利集中在自己手裡。這時,鰲拜,就成了最佳目標。
要辦,肯定要辦個位高權重的,一般的小魚小蝦很難起到威懾作用。順治留下的四位輔佐康熙的重臣,索尼之流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道理,天天裝的像要病死的樣,所以這個重任只能落在鰲拜的肩上。
這時的鰲拜,三朝元老,又是託孤重臣,身體倍棒,簡直人生巔峰,所以就很不幸的被康熙選中。要我說,這也與鰲拜武將出身,不懂政治有關。這個道理,恐怕他到死的那刻,才真正清楚。而康熙,十幾歲就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鰲拜死的不冤啊。
-
8 # 懷疑探索者
鰲拜並沒有影視劇裡面說的那樣可惡,而是一個對大清忠心耿耿的幹臣。鰲拜早年追隨皇太極,入關後披堅執銳,身經百戰,大小戰數百次,身負創傷數十處,為滿清定鼎中原,統一天下,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鰲拜如果沒有立下驚天的功績,也不可能在滿清軍界享有巨大的威望。可以說,鰲拜就相當於滿清的麥克阿瑟這個地位。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獨掌大權,權傾朝野,差一點就可以做皇帝。鰲拜其實可以依附多爾袞,這樣他就可以榮華富貴,但是沒有。一心報答皇太極知遇之恩的鰲拜,沒有依附如日中天的多爾袞,不理睬多爾袞的極力拉攏,而是處處維護順治,堅決站在愛新覺羅一邊。鰲拜由此得罪了多爾袞,多次遭遇多爾袞一黨的打擊報復,有三次差一點被殺掉。儘管如此,鰲拜依然挺直脊樑,壓緊牙關,絕對不肯屈服,而是忠心耿耿做愛新覺羅家的看門狗。
(影視劇中的鰲拜)
順治去世後,給康熙安排的輔政大臣,其中就有鰲拜。鰲拜有這個資格,當之無愧。鰲拜有沒有取代康熙的野心呢?不要被影視劇欺騙,至少從史料上看,沒有證據。即使他真有這個野心,最起碼他沒有表露出來。從他一貫的表現看,也不抬可以謀朝篡位。忠心耿耿一輩子,幾次為了維護愛新覺羅家的江山差一點掉腦袋,他會在晚年突然“變節”嗎?
鰲拜飛揚跋扈,沒有擺正自己的地位,以至於引發康熙的反感。康熙想早日大權獨握,鰲拜卻擺老資格,把康熙不放在眼中,這自然引發了激烈的衝突。康熙囚禁了鰲拜後,也知道鰲拜勞苦功高,並沒有謀反的意圖,所以沒有趕盡殺絕。鰲拜最後是病死,而不是被殺死,說明康熙是心中有數的。如果他真的造反,康熙的兒子雍正豈會給他平反?
-
9 # 橘玄雅
聖祖康熙帝捉拿鰲拜的時候,說的就很明確。
朕念鰲拜舊臣,遺詔有名,寵眷過深,望其改惡悔罪。今乃貪聚賄賂,奸黨日甚。上違君父重託,下則殘害生民。種種惡跡,難以列舉……鰲拜,理應依議處死,但念效力年久,雖結黨作惡,朕不忍加誅。著革職,籍沒拘禁。鰲拜……種種奸惡,難以列舉,朕久已悉知。但以鰲拜身系大臣,受累朝寵眷甚厚,猶望其改行從善,克保功名,以全始終……朕復召鰲拜等面加鞫問,情罪俱實,本當依議處分,但念鰲拜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經倚任,朕不忍加誅。姑從寬免死,革職,籍沒,仍行拘禁。明確指出,雖然鰲拜有種種劣跡,但依然是前代舊臣,所以沒有加誅。
至於聖祖康熙帝晚年的“平反”,其實是跟一系列“平反”舉動有關。當時涉及清朝建國以來所有政治犯。
諭諸王、貝勒、大臣等曰:朕今日傳集爾等,因憶及數事。朕若不言,無敢言之人。非朕亦無知此事者。藍旗兩貝勒及碩託貝勒皆緣事問罪,徹帶革去宗室。世祖皇帝時,恩恤藍旗貝勒之子薩哈連、碩託之子嶽塞布,俱給以阿恩哈尼哈番之俸。伊等皆系太祖皇帝之孫,至朕僅歷四世。凡宗室革退者,不載玉牒。太祖皇帝有十五子,緣事革退者,亦未經載入。似此革退者,若不載入玉牒,久後竟無人知矣。宗室有罪,僇之處之,自有定法。非欲復翻舊案也。今若不查明而差別之,則日久年遠,漸致湮沒,所關甚大。應將此等查明,俱續載於玉牒內,酌量給帶,以示差別。再覺羅等,其始亦由祖分支,有緣罪徹帶革退者,若不查明示以差別,亦必致湮沒。再宗室覺羅之棄子,今雖記藍檔內,以宗人府定例甚嚴,懼而不報,亦未可定。如原任內大臣覺羅他達為上駟院大臣時,因子眾多,將棄其妾所生之子。包衣佐領鄭特聞之,乞與收養,他達遂與之。朕知其事,曾下旨於內務府總管倘遇採選之時,切不可將伊女混入。後鄭特欲將此子遣回,此子以撫養之故,雲,寧不得帶子,必不忍離撫養之父母。朕念其孝,給以紅帶,仍留伊養母處。有似此等者,亦應查明。再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伊功勞冊,大內現有。念伊效力之處,欲襲其官,但其子那摩佛所生達裡善、達福,俱言惡劣,行止不端,勾引蘇完之人,在二阿哥處行走不絕。朕知之,至今未授官職。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惟達裡善兄弟,斷不可襲。應於伊兄弟中,另擇承襲之人。再五大臣內。蘇完扎爾虎齊、公彭春之祖、鄂善之祖,伊等現有世職。鑲藍旗順科落巴圖魯安費揚古之功勞,已經裁去。今阿靈阿之祖,額亦都巴圖魯之功勞,載在實錄甚明,現在太廟配享。此等有功之人,身後子孫緣罪干連,既去其官、誥命敕書,亦並無存。此等皆系太祖太宗皇帝時,輔佐開創功勳大臣。因其子孫自作之罪,及株連之罪,將伊等勞苦功績所得之官革去,實為不忍。朕知之甚悉。應查明給與官職。五大臣及十六員扎爾虎齊內緣罪革職者,又襲職子孫緣罪革去者,亦應查明酌議具奏。說的很清楚了。
-
10 # 飄雲5278
鰲拜以顧命大臣的身份,一直高高在上,正是這一點讓康熙看在眼裡,惱恨在心。所以出於皇權威嚴,無論鰲拜對與錯,一定要把他拿下。拿下鰲拜,別的大臣也就只敢跪著,乖乖的做奴才了,拿下鰲拜,也就徹底打碎了大臣們的膝蓋骨,讓他們學會了如何遵守政治規矩,如何維護皇帝的權威。至於康熙晚年給鰲拜平反,本身鰲拜就沒有什麼過錯,又何來平反,這不過更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想幹什麼都行。假惺惺的平反,也能獲得大臣的擁戴和溢美,何樂而不為?
-
11 # 尚絕楓
因為正是有鰲拜、葛爾丹、吳三桂這些人才成就了千古一帝~康熙。人只有越挫越勇才可稱為“人傑”,奸雄也罷,英雄也罷,他們生來就是不平凡的,都是有才能,有本事的,成敗乃是歷史長河中後人給予的定論,正確的看待歷史,對歷史人物給予正確的評價,既彰顯了帝王的博大胸襟,又是對功過是非一分為二剖析的蓋棺定論,既威懾了敵人又籠絡了人心,明智之舉,手段高明!
-
12 # 修行者牛某
抓鰲拜是因為他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了康熙的威信,與犯不反關係不大。鰲拜的存在和漢朝周亞夫一般。答案就是太能幹了。康熙一句話就能說明所有問題:皇帝的威信比事情的對於錯更重要。萬年平凡是因為已經是一個病老虎,處於政治需要,提現皇帝的仁愛。所有要平凡。在皇帝眼裡,政治高於一切
-
13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康熙幼齡即位,奉順治遺詔處理政務的四輔臣,把持票擬和批紅大權,權力越來越大。這種特殊的輔政體制與如同傀儡的皇權之間發生了急劇性變化。
鰲拜很快由皇權的捍衛者,成為了最大的威脅。作為鑲黃旗輔臣的他,與正白旗輔臣蘇克薩哈的矛盾加劇。
旗屬之爭演化為輔臣之戰。康熙五年,鰲拜強制置換正白旗圈地,矯詔誅殺反對圈換土地的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與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一年後,有強迫康熙默許對蘇克薩哈處以絞刑,誅殺滿門。這是多爾袞攝政時期打壓兩黃旗、維護正白旗,所留下的仇恨。
《康熙王朝》鰲拜威逼康熙
皇權與輔權的矛盾白熱化,最後以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帝突然對鰲拜發難,將其圈禁。
大臣們給鰲拜羅織了三十條罪狀,擬將革職、論斬,但,康熙並沒有處死鰲拜,甚至在康熙五十二年,對已死四十餘年的鰲拜,進行追封,準其後世承襲世職。
一、巴圖魯出身的鰲拜,曾立下赫赫戰功,在太宗、世祖兩朝多次拼殺沙場,甚至救過太宗的命。
二、隸屬兩黃旗的鰲拜,在太宗駕崩後誓死擁立皇子,於世祖朝翊護幼主而不惜對抗操控全部大權的攝政睿親王多爾袞,力保順治的皇帝權威。
三、作為輔臣的鰲拜,輔政初期有作為,即便獨專權柄,也只是想繼續掌握輔政之權,並沒有獲取皇位、更立皇帝、篡奪皇權的意圖。他威脅到了皇權,但仍不失康熙的擁戴者。
-
14 # 當狗容易做人難
鰲拜,滿清崛起、入關打天下的重要將領之一,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歷經皇太極、順治、康熙三朝,是當年順治帝去世前留給年幼康熙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鰲拜晚年權勢日重,獨攬朝政,結黨營私,於康熙八年被康熙皇帝用計擒拿,宣佈鰲拜30條罪狀,但最終顧及鰲拜的功勳只是將其禁錮。
因為影視劇的影響,鰲拜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大奸臣,甚至於《康熙王朝》中還有鰲拜和黨羽密謀廢立皇帝的情節,但是根據歷史記載康熙親自說過鰲拜沒有篡弒的行為,這也是最終鰲拜保得性命的一個重要原因。
縱觀鰲拜的一生,可以說他是個權臣,但不能說他是個奸臣,以忠誠來看鰲拜是少有的。
1643年皇太極突然病逝,沒有留下任何遺詔,當時多爾袞權勢熏天,正是因為鰲拜等忠心於皇太極的正黃旗、鑲黃旗將領拼死反對才有了順治登基。之後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很多人畏懼權勢、想升官發財都投靠了過去,鰲拜竟然能一直忠心於沒有任何權力的順治,反對多爾袞專權。因為這些鰲拜得罪了多爾袞,遭到了殘酷打壓,多次下獄、三次論死,稱得上是一個難得的忠義之臣。
鰲拜被拿下最重要的原因是和康熙執政理念不符,擋了康熙皇帝親政掌權的路。鰲拜是一個非常老派的滿清權貴,瞧不起漢人,打壓漢臣參與朝政,之前有部熱播劇《于成龍》裡面滿清八旗兵肆意圈地、殺戮百姓,鰲拜正是這種行為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而康熙從小深受中原文化的教育,清楚地認識到滿清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必須獲得漢人的擁護才能坐穩天下,重用漢臣、善待百姓就是康熙收買人心的手段,但是鰲拜成為了這些政策執行的最大絆腳石,不論是為了真正掌權,還是為了清朝天下穩定,鰲拜必須除掉。
鰲拜被抓後,經過議政王大臣們審訊列出了30條罪狀,應該判斬立決。鰲拜請求覲見康熙,給他展示了自己為了保護皇太極和順治留下的滿身傷痕,赫赫戰功,康熙感念這些饒其一命。某方面來說沒有鰲拜也就沒有康熙登基的機會,天下早就是多爾袞的了,康熙晚年為一個早就去世、沒有任何威脅的老臣表功、追封,是件惠而不費的事,能夠顯示康熙的博大胸懷和仁德。
-
15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康熙之所以要問罪鰲拜,是因為鰲拜一直抓著權力不放。在康熙可以親政的時候,鰲拜還不願意放手。
鰲拜這樣做,有他自己的道理。
(鰲拜劇照)
一是前有多爾袞攝政的先例。多爾袞把權力一直攥在手裡,就算順治皇帝已經可以親政了,多爾袞也沒有放。一直到多爾袞壽終正寢,順治才獲得權力,正式親政。所以,鰲拜認為,他可以向多爾袞學習,沒有必要那麼快交出權力。
二是鰲拜好不容易讓權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手裡,捨不得放。順治去世前,給康熙安排了四個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其中,鰲拜排在最後一位。對於鰲拜來說,好不容易等到索尼老死了,蘇克薩哈被他設計害死了,遏必隆是老好人不說話。排在最後一位的鰲拜走到第一位,這是自己費盡心機打拼下來的。怎麼捨得把權力交出去呢?
三是康熙並沒有表現出要歸政的強烈慾望。康熙雖然在許多政事問題上,表達了對鰲拜的不滿,但是從來沒有和他激烈爭吵過。最後都在是自己的強硬態度下,康熙先服軟。在鰲拜看來,只要這樣不斷堅持下來,康熙服軟就會成為常態,就像多爾袞和順治一樣,康熙也會一直讓他掌控權力。再加上康熙經常在宮中糾集一幫侍衛練“布庫”的摔跤遊戲,越發讓鰲拜認為,康熙這是沉迷喜樂,可以成為第二個順治。
(年輕康熙)
但是鰲拜一切都想錯了,他完全忽略了康熙內心有多麼強悍,完全忽略了康熙想親政的慾望有多麼強烈,完全忽略了康熙多次在政事上服軟其實是隱忍不發,完全忽略了康熙所謂沉迷喜樂其實是在準備對付他。最後,鰲拜就這樣稀裡糊塗地被康熙拿下了。
康熙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在對待鰲拜的這件事上,就表現了他極為成熟的政治眼光和政治謀略,在事情的各個層面,都做得非常恰當。
第一,康熙知道,必須用最簡單的辦法把鰲拜拿下。不能在朝堂上和鰲拜針鋒相對地鬥爭,這樣做,只會帶起一場腥風血雨。也不能猶豫不決,必須越快越好。在拿下鰲拜的方式上,必須越簡單越好。在誰也不驚動的情況下拿下鰲拜,是最好的。
第二,康熙知道,給鰲拜定的罪名不能涉及權力鬥爭,最好是治他的貪腐和結黨營私。康熙在下詔處理鰲拜時這樣說:“今乃貪聚賄賂,奸黨日甚。上違君父重託,下則殘害生民。種種惡跡,難以列舉……”看看,沒有一句話說他是不想放權吧,這樣康熙就避免了太多的爭論。
第三,康熙只要把權力拿回來就是了,不用殺鰲拜。事實上,作為三朝元老的鰲拜,無論對皇太極還是順治,都忠心耿耿,而且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康熙朝的時候獨斷專行,但並沒有做什麼大惡事。這樣的人,絕對是一個“功臣”。如果康熙殺掉鰲拜,那免不過“殺功臣”的惡名,所以他只是監禁了鰲拜。
康熙也沒有清洗鰲拜的黨羽。因為這些黨羽,在鰲拜失勢的情況下,肯定不會再和康熙鬥,誰都知道那樣是死路一條!
(老年康熙)
第四,康熙在晚年的時候,鰲拜早就死掉了,連鰲拜的黨羽都不存在了。這時候,康熙赦免了鰲拜。
注意,康熙是赦免鰲拜,而不是給他平反,鰲拜依然是有罪的。這樣做,有幾個好處:一是表現了康熙的寬懷大度;二是體現了康熙的皇恩浩蕩;三是表現了清朝統治者對有功人員的關愛和厚待。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6 # 小明的西瓜板凳
權力的遊戲,沒有那麼多為什麼,政治是最骯髒的,利益面前,仇敵轉眼就是親人,親人可以棄若敝履,糠稀一個小娃娃才掌權,是不會輕易殺鰲拜的,孝義祖制不可違,是掛在嘴邊的話,先輩定下來,沒有大的利害,後面人不會更改,本來就沒有殺他,雍正談不上平反,所做的一切都有目的,那是有甜頭拿的,
-
17 # 三金講史
鰲拜有功於社稷,後期專權但並無謀逆之心。
鰲拜生於武將世家,自小受家庭的薰陶,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早年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在皮島、松錦等戰役頗有建樹,是清朝的勇士, 鰲拜後期專權但並無謀逆之心。
鰲拜一直跟隨著皇太極,是皇太極的心腹,皇太極去世後,清庭面臨著由誰繼位的問題,多爾袞和豪格,分庭抗禮,權勢旗鼓相當,最後折中選擇富臨繼位,多爾袞攝政監國。作為皇太極的心腹,鰲拜自然是支援豪格,多爾袞攝政後,鰲拜遭到了多爾袞的清洗,一直到多爾袞去世,福臨親政,鰲拜才從新被福臨重用,自此之後,鰲拜升遷速度就走上了快車道,他也越來越囂張跋扈,目無君上了。
當福臨去世,命令四位大臣輔政,分別為索尼、鰲拜、遏必隆和蘇克薩哈,索尼已經年邁,遏必隆又膽小怕事,剩下一個蘇克薩哈又難以與鰲拜抗衡,朝廷各方勢力都巴結鰲拜,與鰲拜示好,此時的鰲拜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在權利的誘惑下慢慢的迷失了自我,漸漸的不把小皇帝放在眼裡。
這個時候的康熙急於親政,必須除掉鰲拜這個障礙,但是,康熙畢竟是千古一帝,明辨是非,晚年康熙還是給鰲拜平反了。
-
18 # 風娃
鰲拜,出身瓜爾佳氏,後金開國五大臣費英東後人,滿洲鑲黃旗人。先後追隨,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東伐西討,南征北戰。
鰲拜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征戰時期,皮島之戰,松錦會戰,西充之戰,可謂站站封神,封三等男,賜號巴圖魯,算不上開國元勳,但也絕對是從龍之臣。第二階段,對抗多爾袞,福臨繼位,最後還是兩黃旗力挽狂瀾,貢獻不言而喻,所以後來成為四大輔政大臣。多爾袞攝政後,屢次迫害鰲拜,他寧死不從,多爾袞都不忍殺他,拎其忠勇。晚年專權,也是執政已久,但仍然不忘當初對天起誓,一直擁護皇太極子孫,沒有對康熙痛下殺手。康熙給鰲拜平反,主要是功大於過,重要戰役都離不開費英東,鰲拜的身影,論忠勇鰲拜更是代表,多爾袞壓迫之下,兩黃旗好多將領都屈服了,唯有索尼,鰲拜不肯妥協,所以正黃旗索尼是代表,鑲黃旗鰲拜是代表,功勞是不可抹殺的。
-
19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清聖祖(康熙帝)晚年並沒有給鰲拜正式平反,僅僅是對鰲拜的舊功予以了肯定,並追贈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男爵而已,而男爵的爵位皮島之戰後鰲拜就曾經獲得過。甚至清聖祖的繼承人清世宗(雍正帝)也沒有給鰲拜正式平反,清世宗也僅僅是恢復了鰲拜的公爵爵位、賜葬祭而已,並沒有最終給予定論,最多也只能算作是變相平反。鰲拜真正獲得國家層面的正式平反,那是乾隆四十五年的事情了。乾隆四十五年,清高宗(乾隆帝)對鰲拜的事情進行了重新定性,雖然認可了鰲拜的功績,卻也對他的過失予以了定性。實際上,這真算不得什麼平反,反倒是把鰲拜後代的世襲罔替公爵重新降為了男爵。
清世宗、清高宗就不去說了,畢竟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甚至百年。那麼,清聖祖晚年為何也多次提及鰲拜的功績呢?按理說清聖祖應當和鰲拜不共戴天才對啊。其實不然,清聖祖和鰲拜本身沒有太多的私怨,他們之間更多的還是權力鬥爭。清聖祖之所以要搬掉鰲拜,並不是鰲拜有反心,更不是鰲拜對清聖祖的生命產生了威脅,又或者是與清聖祖發生了什麼正面衝突。僅僅是因為鰲拜的存在阻礙了清聖祖集權而已,這也是清聖祖只是幽禁了鰲拜而沒有殺他的原因之一。
鰲拜作為清朝“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親侄子,很早便投身軍旅,後來在皮島一戰成名。之後跟隨清太宗東征西討、戰功卓著,為清王朝定鼎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清太宗去世後,多爾袞、豪格爭位,是鰲拜聯同索尼、譚泰等兩黃旗將領公開喊出了“擁立皇子”的訴求,最終使得形勢逆轉,清世祖撿漏成為了皇帝。多爾袞掌權後,鰲拜多次險些就被處死。或許是出眾的軍事才能幫了他,又或許是因為出身費英東瓜爾佳氏開國元勳家族的原因,鰲拜僥倖保住了性命。清世祖親政後,鰲拜大受重用。順治十八年,清世宗臨終前將鰲拜和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三人一起留給了兒子清聖祖作為輔政大臣。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鬥,有權力的地方就會存在權利鬥爭,更何況可以替皇帝做主的輔政大臣?清世祖去世後不久,四個輔政大臣就鬥了起來。索尼資格老、地位高,加上年事已高,早早地置身事外,僅僅作為對鰲拜的一種牽制存在,卻沒有和鰲拜發生什麼明顯的正面衝突。後來清聖祖娶他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多少也是因為索尼的這種地位和特殊作用。遏必隆作為勳二代(“開國五大臣”之一額亦都的兒子),實力也不容小覷。但是,遏必隆為人相對比較軟弱,事實上成為了明哲保身的牆頭草。蘇克薩哈本來就是利益至上。作為清太祖的外孫,先是投舅舅靠多爾袞,多爾袞倒臺後轉頭就把這個舅舅給賣了,投入了表弟清世祖的懷抱。因此,他和鰲拜的爭鬥也最為激烈。康熙六年,蘇克薩哈最終被鰲拜整死。同年,索尼病逝。自此,四個輔政大臣只剩下鰲拜和遏必隆,鰲拜開始一家獨大。
由於清聖祖年幼,加之康熙六年鰲拜開始一家獨大,鰲拜也越來越不把清聖祖當回事。雖然如此,但是鰲拜對於清王朝還是忠心耿耿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可以這麼說,鰲拜至死也沒有想過謀逆,甚至連霍光所行廢立之事都沒有想過。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為清王朝盡忠,但鰲拜這種自以為是的盡忠卻越來越讓清聖祖不滿。年少的清聖祖想有所作為,可是卻事事受到鰲拜的掣肘。尤其是康熙六年之後,這種矛盾已經嚴重激化,一觸即發。
最終,康熙八年,清聖祖一舉拿下了鰲拜。 之後,給鰲拜擬了三十條罪狀,當然這裡面不乏欲加之罪。但是有一點,三十條罪狀裡沒有一條是說鰲拜謀反的。由此可見,清聖祖對鰲拜對清王朝的忠心還是認可的。只不過,鰲拜對皇權造成了掣肘,必須搬掉。這也是清聖祖為什麼僅僅是幽禁鰲拜卻沒有殺他,晚年還重新追贈其男爵爵位的願因之一。
-
20 # 不以成敗論江山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瞭解一下鰲拜!
鰲拜滿洲鑲黃旗人,皮島一戰被皇太極所重視,至此加官進爵不斷,到了崇德八年鰲拜已經是兩黃旗的核心人物,其中一個重要職務就是保護皇帝安全!在皇太極死後議定皇位繼承人時,鰲拜率兩黃旗侍衛,將崇政殿包圍,在豪格與多爾袞兩派爭位陷入僵局時,鰲拜率侍衛披堅執銳進入會場,力主立皇子,並以身死相威脅。
在各派勢力的權衡之下,立皇九子福臨為帝,在之後七年的時間裡鰲拜經歷了人生最艱難是一個時期,作為皇帝忠實的鐵粉,受到了多爾袞百般的迫害抹黑,他曾三次被多爾袞下獄論死,最後都因前線吃緊,被派上戰場!因為仗打的好獲封滿洲第一巴圖魯!多爾袞去世後鰲拜再度受到順治重要,並且在順治死前封其為輔政大臣!
現在就連歷史教科書上都說鰲拜專權,震懾皇帝,但是,首先,正像我前面說的那樣鰲拜在最艱苦的時候都沒有動搖對皇帝的忠誠,其次鰲拜位極人臣人生該得到的他都得到了,沒必要對皇帝不敬。再次再抄鰲拜家時並沒有發現太多值錢的東西,那麼鰲拜結黨營私又有何用?最次鰲拜半生戎馬,第一巴圖魯啟是浪得虛名,都說鰲拜嬌旨處死蘇克撒哈,然而鰲拜下獄后皇帝始終沒給蘇克撒哈平反!幾十年後倒是給鰲拜平了反!
康熙作為少年天子有理想有抱負這正常,讓鰲拜退休,又怕鰲拜鬧事,所以就出現了擒鰲拜的鬧劇,就憑几十個年輕人想拿鰲拜,鰲拜真的想反抗嗎?
鰲拜下獄後康熙擬定鰲拜二十款大罪條條該死,如果鰲拜真正做到了威脅皇權,康熙會留他嗎?大家不妨想想吳三桂有多慘!或許鰲拜死的時候他已經後悔了!
康熙能在死前承認這個錯誤,說明康熙的確夠得上一個帝王的胸懷!其實人生就是這麼不公平!
回覆列表
真實的鰲拜絕對是大清朝的大功臣,其在大清入關後,南征北戰,平定四方,成為大清勇士中最為耀眼的。而且因為其耿直,剛正不阿,當時深得順治皇帝信任。將其視為與攝政王多爾袞鬥爭的主要支撐。而這位鰲拜也是勤勤懇懇,處處制衡多爾袞,削弱其許可權,對此,多爾袞3次差點就將鰲拜殺掉,最後還是在順治的保護下,留下了這位忠臣。
在順治帝退位做和尚去後,年幼的康熙被順治託付給了鰲拜,在當時來說,那是實至名歸很好的安排。而且在康熙早年,鰲拜也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即使後來康熙抓獲鰲拜後給他定的30條罪狀,裡面無非就是些對皇后、皇帝不敬,結黨營私等罪狀,並沒有謀反。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鰲拜被殺挺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