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懸崖邊上的喵
-
2 # 見人就侃
不管漢服還是旗袍,首先要漂亮養眼易用才能讓人穿,不要老是拿文化說事。不管什麼時期,中國都是個多民族融合體,服飾的演變就像流行文化根本沒停過,前提是得讓人容易接受。服裝髮飾在滿清雖然有過強制期,但是到乾隆後期滿漢的融合基本已經完成,漢字打敗滿文成為官方行政用字是最大佐證,所以不要一直自卑的認為旗袍是滿蒙產物,講文化,漢文化總是處於主導地位。現代的旗袍又不一樣了,更性感了,這是女性解放女權的進步。以後不要做這種選擇題,非要做可以多選或者不選,單選就是撕裂。
-
3 # 旗袍蓮兒
旗袍
可參考下
大約每一箇中國女子都做過旗袍的綺夢,婉約到極致,魅惑到極致,無比冶豔,無盡妖燒,曼妙的曲線,凌亂的髮絲,搖曳出千種迷離,萬種風情。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範文海說:“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旗袍成為一種中西合璧、具有海派風格的女幽及裝,成了中國婦女的國服。”旗袍何以歷經百年仍然風光無限,何以被奉為國服,在這裡,我們不妨走近中國旗袍來一探究竟。
旗袍始於清代,清太祖努爾哈赤領軍南征北戰,統一了關外女真族各部,設立了紅、藍、黃、白四正旗。入關後又增添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四鑲旗,以此區分、統馭其軍民,稱作“八旗”。
(緞地繡花鑲寬邊長旗袍,清末滿族婦女樣式)
八旗之中婦女習慣穿長袍,故此而得名。清末的旗袍樣式,主要源於滿族婦女服飾中的旗裝。滿族旗袍主要特點為寬大、平直,衣長及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繡滿花紋,領、衣、襟、拒嘟滾有寬闊的花邊。從清末民初到30年代,旗袍的袖子及下襬部分,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袖子從寬到窄,從長到短;下襬從長到短,再由短到長。
辛亥革命以後,女裝以上衣下裙最為流行。上衣有衫、襖、背心,樣式有對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領、袖、襟、擺多鑲滾花邊或刺繡紋樣,衣襬有方有圓、寬瘦長短的變化也較多。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紛繁並存。舊式的旗女長袍被摒棄,新式旗袍在亂世妝扮中醞釀。
“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一度成為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20年代,旗袍開始普及,其樣式與清末旗裝沒有多少差別。但不久,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至20年代末,受歐美服裝的影響,旗袍的樣式也有了明顯的改變,長度變短,腰身漸漸收緊。其中的青布旗袍最受當時女學生的喜愛,一時間盛行全國。旗袍的誕生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電影明星等,在旗袍樣式上標新立異,也促進了旗袍的發展。自30年代起,旗袍開始盛行,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準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當時的樣式變化主要集中在領、袖及長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領,領子越高越時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蟬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漸而又流行低領,領子越低越“摩登”,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就穿起沒有領子的旗袍。袖子的變化也是如此,長的長過手腕,短的短至露肘。
從20至40年代,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它的款式幾經變化,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臀的舊貌,讓女性的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現出來,可以說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到了建國之初,人們對革命工作的狂烈熱情遮蔽了對於衣著美的追求。旗袍所代表的悠閒、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裡失去了生存空間。為了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自然的氣質一一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準,而且更加實用。自上世紀70年代後,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著神州大地,西方事物和思維洶湧澎湃地衝開了國門。
與新鮮事物接觸勾起了人們躁動的心態,這一時期,連衣裙、喇叭褲、髮式、鞋襪……從頭到腳地模仿西方。人們無暇重溫昔日旗袍的舊夢,更不會平心靜氣地去做旗袍的審美者。旗袍的鼎盛年代己經遠去,關於旗袍的記憶依稀存留的只是些許神秘,些許無奈。1984年,上海時裝模特隊第一次走出國門,身著旗袍的佳麗在國外受到空前的熱烈歡迎。從此,旗袍聲譽大振,多次參加國際服裝展出並屢屢獲獎,受到許多世界著名服裝設計師的稱讚。
旗袍成為設計師靈感的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設計。時裝化的旗袍或有旗袍風味的時裝是這一時期設計界的焦點之一。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雖然沒有全面地流行,但是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成為中國的一種象徵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這一時期的旗袍通常被稱為改良旗袍,款式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中西合璧”,一是變化多端。受國際時裝流行思潮影響頗大,一時間低領、無袖、緊腰、超短、袒胸、裸背等各種形式變化無窮,珠片、刺繡、毛皮飾邊、織物印花等工藝裝飾大放異彩,顏色絢麗、跳躍、濃重、柔和,大膽突破了旗袍的舊有模式。
改良旗袍既保留了原有的特點,又融入了創新意識。延續了近一個世紀之久的旗袍,飽經滄桑卻依然綻放絕代的風華,旗袍與時裝聯手共存,從一種嶄新的角度,用一種嶄新的觀念,抒發出一種嶄新的情懷。《花樣年華》劇照近年來,影視明星的加盟使得旗袍重新流行起來,走向了輝煌。
當旗袍遇到張曼玉,60年代的香港恍惚之間移了魂,旗袍的“花樣年華”在另一個時空再度綻放成嫵媚的煙火。鞏俐出席國外重大場合時,一般都以旗袍出場,鞏俐擔當評委和主席的幾次國際影展,分別以不同式樣的改良旗袍搶盡風頭,露肩、高開叉、低胸,大紅、金黃、墨綠,通通都能夠輕鬆駕馭。經過多年的修正與改良,旗袍已經成為最能體現中國女性美的服裝,用最中國的布料,絲綢、錦緞,做成最中國的服裝一旗袍,穿在髮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方的美、東方的神韻,令人歎為觀止。
旗袍在這裡,已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服裝而成為一種象徵,為什麼它會成為經典,答案也正在這裡。
-
4 # o瀟瀟暮雨o
個人覺得,中國短期內應該不會確認國服,因為畢竟民族問題擺在那裡,但是如果要在現有的服裝中選一個作為國服,漢服最有資格,先不說漢服的歷史,美麗,就憑漢族是主體民族,也選漢服也比選其他服飾要更為合適。
-
5 # 微笑只是因為默然
漢服的準確定義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也在歷史發展中融入了少數民族服裝元素。但漢服經歷了滿清統治者封殺導致的斷代,現在華人普遍不瞭解。也許它有一天會被定為國服,就像漢字是我們的官方語言一樣,但現在還沒到時候。
相比而言旗袍的歷史很短,只有一百年,是根據滿族人的服飾再加上西方特色改良而來的,我個人認為只能算作民國時的流行時裝。要做國服恐怕資歷尚淺。
-
6 # 冰封騎士rt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 ,源自黃帝制冕服 。定型於周朝,並透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 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 ,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 ,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 。漢服還透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北韓、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
基本特點
交領、右衽、繫帶
基本形制
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
組成結構
首服、體衣、足衣、配飾
漢服常見款式有歷史實物也有當代復原,襖裙,齊胸襦裙,長襖,披風,道袍,褙子,曲裾,氅衣,對襟襦裙。各類漢服照漢服婚服中華文化五千年之重除了漢服能承載得起,別的都不行!旗袍前後薄薄兩片,它承載不了中華文明五千年之重!
-
7 # 擇雨
從歷史的角度看來,大家要知道滿清入關之後要求漢人剃髮,千百年來,漢人的頭髮是不允許亂動的,而剃髮則代表著異族統治,說白了就是滅國了,而滿清為何要融入中華文化?首先是吸取忽必烈一族的教訓,其次,讓我想起來洋務運動的一句話,叫師夷長技以制夷。而旗袍起源的界定眾說紛紜,每位學者的看法都不太一樣,而我的看法則是:顧名思義,旗袍是旗女之衣,在民國期間發展到民間。所以,我認為把旗袍的定位不能放在國服上,定位流行民族服飾就可以了,我堂堂中華那麼長的歷史長河中,難道還找不出代表性服飾麼?
-
8 # 今夜有風無雨
自己覺得是漢服,看到很多人說旗袍穿起來風情萬種,但是對於一些身材不好的人穿起來恐怕就不是如此了吧!漢服的選擇性比較多,個人覺得很容易選到自己合適的而且男士也可以穿很多人會說漢服不方便,可是要知道不是所有漢服都是極地的,也有短的,長的那種應該是比較正式的
-
9 # 明葉63010146
首先,中國現在是多民族國家,其次,旗袍並不能代表中國。很多人說,你反對旗袍就是反對民族團結,我想說,小朋友別鬧,你要知道,在這片土地上,我的族人從垂裳而制開始,就一直穿著漢服。我們穿了幾千年的衣服,祖宗們沒覺得它不方便。滿清剃髮易服後,讓我的族人失去了他們民族的衣服。新中國成立了,我的族人有了另外五十五個同胞,這五十五個同胞有著自己的衣服,而我們民族的服飾只要提起來就會有莫名其妙的言論,比如大漢族主義,跟不上時代,等等的滑稽言論。我們的民族是包容的,從五胡亂華,蒙古滿清殖民到現在新中國的成立。我們的民族都在包容,但是這種包容不是說我們的民族沒有信仰,沒有血性。歷史裡很多同胞在過去的屬於別的國家,但是在現在,我們站在這片土地上,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中國。這個國家是我的民族和你們的民族共同建立的。我們選擇了彼此接納,選擇了共同發展。但是為什麼很多人卻容不下我們民族的一件衣服?討論起我們民族,你們很多人說喝酒後,你們都載歌載舞,我們卻大話連篇,但是你們忘了我們民族酒興之時留下的詩歌,字畫,舞蹈武術等等。你們看了狼圖騰就說我們民族沒有血性,但是你們忘了這個沒有血性的民族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大一統的朝代,這個沒有血性的民族曾經有蘇武牧羊,大唐遠征,屢次擊敗一個又一個國家。這個沒有血性的民族,曾經有一個詩人帶隊衝進對方大營搶回自己老大的腦袋,這個詩人叫辛棄疾。這個沒有信仰的民族在民族存亡之際,用一紙殺胡令重新崛起,更有悲壯的崖山之戰,和那句: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這樣的一個民族,重新穿起他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服。有錯麼?漢服可以不代表新中國,但是漢服絕對代表了中國的歷史。
華夏,華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
10 # 臧呈吉號酒醉
從歷史傳承來說,華夏民族自古以來服飾漢服一脈相承,雖說中間有所間斷到這個不是幾十年的旗袍能夠改變的,否定了漢服就是否定華夏文明的合法傳承,漢字在用漢語在說,漢服不就應該是我們的服飾。旗袍首先雖說嫵媚妖豔但是款式單一,漂亮身材好的時候可以穿出演員性感的味道,身材不好的都套不進去吧!漢服款式形制有很多,除上衣下裳之外擴股參考和服,還有南韓棒子學去的襖裙,這些都只是漢服款式中的一點而已。按照領子有方領圓領坦領,袖子有廣袖箭袖琵琶袖等等,不管你是高矮胖瘦總有一款適合你。說漢服不方便的應該是不瞭解所以發表自己意見,沒辦法不懂裝懂是通病,小孩有小孩的衣服,勞作有短褐,有日常裝,也有參加重大活動著裝的曲裾之類,人死有披麻戴孝也是服飾,這其中的服飾也有些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裡面,衣服中間留中縫一是因為技術原因,二就是代表做人中正無愧於心,方領圓袖代表天圓地方,上衣四幅代表四季交替,下裳十二幅,代表十二個月份。其中之妙,也不是短短時間能夠說完的,我也只是在挖掘漢服文化的過程中,極多的地方還需要學習,希望不足錯誤之處多多指正,一丁酉年呈吉拜上。
-
11 # DooReeMii
漢服正是國服的不二之選,歷史上,漢服對周邊國家影響巨大,是中國禮儀之邦的體現。旗袍唐裝是少數民族服飾和西裝的結合體,不能代表五千年的文明。
很多人說“漢服不方便”,那我想知道,婚紗很方便嗎?少民的服飾又很方便嗎?所以,不便於生活並不是拋棄漢服的理由。大多人被電視劇洗腦嚴重,覺得漢服就是長袍大袖,後拖好幾米,金光閃閃。對不起,那是拍攝用的戲服,而不是漢服。大家可以看看《清明上河圖》里老百姓的穿著。像短打的是可以融入生活的,其餘的款式也可以作為禮服。況且市面上還有漢元素時裝。
當然有些人又會說,“平民百姓的都是粗布麻衣,漢服只有貴族才穿得起!”這點可以參考下日韓,北韓服在舊社會還是露乳的,和服在古代也是單一色調極其簡陋,如今的和服韓服可相當的華麗,從棉麻到絲綢,各種圖案繡花等,幾乎每個日韓人一生中都有一套或以上傳統服飾,甚至還有人把它融入生活?所以,復興漢服不是1:1照搬古人。
可能還有人會說,“你愛穿就穿!沒人擋你”,我只想對這類人說,你可以不穿漢服,但是至少要懂得漢服是中國的服飾,是漢族的服飾,而不是影樓古裝穿越作秀Cosplay,更不要誤認為和服韓服。
還有人會說“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所以漢服不能代表中國,否則就是大漢族主義!”,中國有眾多語言,但是漢語確是官方語言,難道是因為民族歧視嗎?日本也有少民,為什麼和服又可以作為國服?如果穿漢服是大漢族主義的話,其他55個民族穿起民族服飾時,又是什麼主義?
復興漢服並不是365天24小時都穿著漢服,可以在日常休閒或者節日慶典時穿著。
-
12 # 使用者_1996
根據現階段的民族政策,設定國服肯定會受到另一派的攻擊。
在我看來,漢服和旗袍是不同的,風格迥異。以女裝為例(因為旗袍沒有男裝吧。。。。)漢服給人的感覺是飄逸,清爽,樸實等等、而旗袍,給人的感覺是幹練,性感。恩。。風格迥異
-
13 # 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22
旗袍露大腿,其主題是勾引和魅惑,民國時風塵女子皆穿旗袍,當一個男人看到穿露大腿旗袍的女人的第一反應是產生性衝動想幹這個女人,這是遊牧民族奴隸制男女亂倫淫蕩和互相勾引的胡人風俗的體現,穿旗袍最適合跳南美旨在男女互相勾引的拉丁舞倫巴。漢服端莊大方,是禮儀之邦的標誌,穿漢服的女性引起男人的尊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以極大的減少強姦性騷擾犯罪案件的產生並減少夫妻性生活次數,從而達到養生益壽延年的目的。
-
14 # 超絕可愛鄭丹妮
旗袍不能代表中華民族,中國主體民族為漢族,國家大部人說漢語,寫漢字,漢文化是主體。旗袍是中國滿族文化,不能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只是其中之一。漢服起源黃帝到明末清初,歷史悠久,傳承主流中華文化,絲織技術與審美。韓有韓服,日有和服,中華漢族世界上唯一丟失自己傳統服飾的民族,中日韓同一文化圈,漢服影響了周邊國家服飾,y形交領,上衣下裳,飄逸寬大。
-
15 # 名廬書社許高鑑
旗袍是民國時代的女性服裝,是當時正式場合的標準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中國女性國服。
有學者認為,旗袍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當時的女性流行穿深衣,旗袍的樣式和它大同小異。
解放初期,旗袍被認為是封建社會的糟粕,被禁止穿戴。這個時期,旗袍基本不見了蹤影。改革開放後,旗袍從新回到人們的視野,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禮服。2011年,旗袍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分物質文化遺產。旗袍被華人所喜愛,非常的凸顯女性的魅力,現在,旗袍開始走向世紀,1933年,旗袍就在芝加哥的服裝設計大賽中獲得銀獎。2008年奧運會雙,中國向世界人們展示了中國旗袍的魅力,引發了全世界的旗袍熱。法國著名服裝設大師皮爾·卡丹曾說:“在我的晚裝設計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的靈感來自中國的旗袍。“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瑞典女運動員出場服裝選用的是中國旗袍式樣。歐美明星,公眾場合穿旗袍也許更多是為自己新增異國情調。越南官方認為越南傳統服飾AO DAI(奧黛)源自中國旗袍,並且認為AO DAI的中文名稱就是旗袍。你喜歡旗袍嗎?有人認為旗袍是世界上最能突出女性身材的服裝設計。所有的女性都有一個相同的夢想,就是在自己最年輕,身材最好的時候,擁有一間旗袍。你認為在華人的心目中旗袍和漢服哪個比較受歡迎?有網友說:臉蛋漂亮沒有身材的,就選擇漢服吧,臉蛋和身材都好的就選擇旗袍吧,既沒有臉蛋也沒有身材的,可以選擇漢服,但是千萬不能選擇旗袍,旗袍對穿戴者的要求太高了。 -
16 # 看鑑
如果問女人穿什麼服裝,最讓人感覺身姿曼妙、婉約妖嬈,旗袍絕對算一個,因為,它真的修身啊。
客觀地說,僅就襯托女性身姿來說,排第一位的,除了旗袍,還有誰?
正因為此,在很多大型的國際舞臺上,除了露肉的禮服之外,大旗袍絕對是一枝獨秀的存在。
比如范冰冰在戛納電影節穿的這身黃龍改良旗袍,就絕對亮瞎了一眾歪果仁的鈦合金狗眼。
此外,劉濤、金星、迪麗熱巴、唐嫣、倪妮等人,也都是旗袍的粉。
而正是由於各位大腕兒在國際舞臺上不斷穿旗袍亮相,以至於在國際場合,很多人認為:旗袍=國服。
但是,很快就有人說了:旗袍是滿服改良而來的,哪裡有資格當國服?
中國國服到底是啥?
先說下國服這東西,相信大家心裡都有點數:日本和服、南韓高腰裙、印度紗麗、越南奧黛、東南亞的薩龍、蘇格蘭的褲裙、荷蘭的木鞋……
但中國嘛?實在有點不好意思:咱們真就沒有明文規定國服是什麼。
唯一跟國服沾邊的是1929年,國民政府頒佈的《服制條例》中,規定公務人員必須穿著中山裝、旗袍等國服。
中山+旗袍算是那個時代的一種標配,但新中國成立後,這種說法其實不存在了,只是很多人的觀念裡,還是覺得中山和旗袍是國服。
尤其是中山裝,畢竟在中國,凡是帶著中山倆字的,一般都和孫中山先生有關係,中山裝自然也不例外。
接受西方思想比較早的孫中山先生,早些年也是穿過西服正裝的,可是在國服選擇上,孫先生總覺得西服不方便,滿清的馬褂則明顯落後於時代。
於是,日本校服+外接口袋,就成了改良版的中山裝。
這麼看的話,中山裝肯定不能算傳統意義的國服,那麼,旗袍能算麼?旗袍跟旗裝到底有沒關係呢?
旗袍跟清朝的旗裝有關係嗎?
旗袍,顧名思義,很多人想當然認為,這寶貝當然就是滿洲旗人的袍子嘛,這也是旗袍沒資格當國服的一大爭議。
相對於五千年的中原文明史,滿族人的歷史真的只有那麼一丟丟,真要代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還真是有點牽強。
畢竟當年孫國父提出的口號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弄半天,咱又把滿清的女裝當國服,是不是有點心理不平衡?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那麼有些小夥伴們的質疑,貌似也不能算是亂噴。
咱先來捋捋旗袍和滿清的關係。
《辭海》是這麼解釋的:旗袍,原為清朝滿族婦女所穿用的一種服裝。
但對此,很多名家就提出了質疑,比如:王宇清的《歷代婦女袍服考實》 ,就認為旗袍可以遠溯周、秦、漢、唐、宋、明時代中國婦女所穿的袍子,並不是只有在清代旗女才穿袍服。
卞向陽《論旗袍的流行起源》 則認為:旗袍是中國馬甲和西方長裙“雜交”結合的優良品種。
一句話:其實,就連時代相連的民國時代,都不清楚旗袍到底是不是滿清服飾。
而且,您仔細看,旗袍和旗人穿的旗裝,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至於為啥非要加個“旗”字?坦率地說,這是一種習慣使然:畢竟滿清王朝統治中華大地將近三百年,要說沒影響——那才是鬼話。
自漢至清,漢族女子通常穿的都是“上衣下裳”的“兩截衣”,而清代的滿族女子則習慣穿連體的“通體袍”。
也正是這個習慣,民國風滿滿的連體式女裙,也就被連著稱呼為“旗袍”了。
換句話說,“旗袍”也就是一種習慣稱呼而已。旗袍和滿清,頂多算是有點關係吧,至於直接淵源嘛——還真算不上。
旗袍——東西合璧產物
有人說旗袍的美在於驚豔桃李,有人說它的美在於復古經典,也有人說它的美在於性感誘惑。
這些說法——都對。旗袍與它的誕生地上海有分不開的關係。
20世紀初,素有古典與前衛結合部的上海,接連受到海外時尚的衝擊。
上海的裁縫們,在吸納時尚、保留經典方面煞費苦心,將西式時裝的裁剪手法、設計理念等諸多元素注入了旗袍之中,最終形成了: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窄的新式旗袍。
這種修身、掐腰的設計,使得旗袍與人體之間的空間壓縮到儘可能小,緊緊包裹在旗袍裡的女人,更像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
雖然這種整體緊身、開叉外露的設計,已經區別於流雲飛袖的傳統服裝,但是透過旗袍的炫彩、流光,我們仍能深切感受到含蓄典雅、溫婉嫵媚的東方韻味。
歲月流年中,深諳流行之道的私家裁縫,剪裁出了一個時代的時尚Wraith,旗袍成為中國風情的經典縮影。
“解釋春風無限恨,名花傾國兩相歡”。《色戒》中的湯唯,《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金陵十三釵》中的秦淮名妓,盡顯東方經典之美,堪稱旗袍與影片的互相成全。
有著東方韻味,又兼具西方的性感,中國旗袍在世界的接受度上,算是最高的。
就連很多歐美明星,都在公共場合身著旗袍,比如:伊麗莎白·泰勒、帕麗斯·希爾頓、凱莉·米洛、艾瑪·沃特森、珍妮弗·洛佩茲、比約克、濱崎步……
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瑞典女運動員出場服裝選用的就是中國旗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現總理李顯龍父子的夫人,也都以旗袍做為禮服。
旗袍,堪稱服飾審美上較為成功的東西合璧產物。
對於西方文化,不盲目崇拜;對於傳統文化,get到其中妙用並且體會、推廣,這才是正確對待本土和外來文化的態度。
近年來,伴隨民族復興,漢服復興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隨著漢服運動的興起,自帶仙氣的漢服越來越貼近我們,其更加古老濃厚的東方韻味,也是“漸漸燻得遊人醉”。
到了今天,到底是漢服更美,還是旗袍更靚,竊以為,漢服是漢民族服飾,旗袍是近現代服飾,“燕瘦環肥”各有千秋。
我們不否認漢服成為國服,但是也不要過度去噴旗袍,因為只是不同時期的審美變化的產物。
至於某些網友口中的所謂民族感情,其實,就像“老婆餅裡沒老婆,夫妻肺片裡沒夫妻,獅子頭裡沒有獅子”一個樣,旗袍裡面也沒有旗人、滿人。
自有專家提出國服一說,我就一直在思考:
漢服,旗袍?哪個更能代表中國?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透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以上漢服和旗袍的簡介來自百度百科)
回覆列表
都不該,太片面,旗袍起於民國,裙子開叉太高顯得風塵味太濃。至於漢服整個服裝體系脫胎於周朝的禮制,其階級性,劃分性明顯。服裝也穿著繁瑣從各方面來說都不適合做國服,更重要的是連漢族人自己結婚這麼大的禮制內容都換上了西式的婚紗,其國服之名卻是擔當不起!倒是漢服後面所蘊含的禮儀道德更值得我們學習!去其精華取其表像卻顯是本末倒置了。而中國56個名族,關於國服卻不可輕率的選擇漢服或旗袍,這會向別的民族傳出不尊重不團結的訊號,是以若倫國服卻是國服孫先生所創之中山裝更是內斂,方便且包羅永珍。其國服之位至少短期是撼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