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儒兼縱橫

    李牧(戰國四大戰神之一),趙國柏仁人。長期駐守代地雁門郡,防備匈奴。他有權根據需要設定官吏,防地內城市的租稅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為軍隊的經費。他每天宰殺幾頭牛犒賞士兵,教士兵練習射箭騎馬,小心看守烽火臺,多派偵察敵情的人員,對戰士待遇優厚。初期戰略以守為上,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傳來警報,立即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堅守不戰。過了好幾年,人馬物資也沒有什麼損失。匈奴卻認為李牧是膽小,守邊的官兵也認為主將膽小怯戰。趙王問責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趙王發怒,換掉守將。

    此後匈奴每次來侵犯,新守將就出兵交戰。出兵交戰,每次失利,損失傷亡很多,邊境上無法安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任。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有病。趙王就強使李牧出來,讓他領兵。李牧說:“大王一定要用我,我還是像以前那樣做,才敢奉命。”趙王答應他的要求。

    李牧來到邊境,還按照以前做法。匈奴好幾年始終佔不到一點便宜,但又始終認為李牧膽怯。邊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賞賜可是無用武之地,都願意打一仗。李牧見機會來了,就準備了精選的戰車1300輛,精選的戰馬13000匹,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5萬人,善射計程車兵10萬人,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同時讓大批牲畜到處放牧,放牧的人民滿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就佯裝敗退,故意把幾千人丟棄給匈奴。匈奴單于不知李牧用計,大舉入侵。李牧佈下許多奇兵,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殲滅10多萬人馬。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後十幾年,匈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

  • 2 # 歷史微探索

    李牧對付匈奴,總結起來就是十六個字,以守為主,暗自發展,誘敵深入,圍而殲之。他對付匈奴由於他能夠很清晰的知道敵我差距,所以他從來不跟匈奴正面對抗,讓匈奴對他輕視,不再重視他,而他自己就躲在城堡當中,訓練士兵,改善士兵伙食,增強士兵體質,面對匈奴的挑釁,他也從不關心,嚴令士兵不得私自出戰,違者殺無赦,就是在這種模式下,趙軍士兵越來越強,對匈奴的戰術瞭解越來越深,所以在時機成熟以後的李牧,派出少量士兵去勾引匈奴,佯裝大敗,引出匈奴大部隊前來攻擊,而此時的李牧佈下天羅地網,把匈奴包了餃子,一舉殲滅十萬匈奴,打擊了匈奴的實力,使匈奴十年不得南下進犯。

  • 3 # 一個人的歷史

    在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對於“戰神”李牧抗擊匈奴有十分詳盡的描述,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窺見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的風範。

    堅守不戰,靜待時機

    李牧是防守趙國北部邊境的一位傑出將領,他長期駐守代郡、雁門郡一帶防禦匈奴。他根據需要自行任免官吏,農業地租和市場稅收全部收歸邊防軍隊,作為邊防的經費。每天宰殺牛羊供大家食用,練習騎射,小心看守烽火臺,多派間諜偵察敵情,優待戰士。制定約束說:“匈奴來襲的時候,我們快速收攏人馬、物資退入城堡,不可出城迎戰匈奴。”匈奴每次進犯,烽火及時報警,於是立刻收攏人馬、物資進入城堡,像這樣連續防守了好幾年,但人馬、物資都沒有損傷。匈奴認為李牧膽怯,趙王也認為李牧沒出息,於是替換了李牧,派別人代替他為將。

    重獲重用,專斷之權

    又過了一年多,匈奴每次來侵掠,邊城防守的將領都出去迎戰,多次不利損失,傷亡很重。邊境上還無法耕種、放牧,於是趙王重新起用李牧。

    李牧關上大門不出來,堅決推脫有病。趙王再三勉強他出來帶兵,李牧說:“大王一定要用我,我還和先前一樣,才敢接受命令。”於是趙王答應了他。

    厲兵秣馬,一戰功成

    李牧到達邊境駐地,還照以前的約束命令辦事。匈奴一連幾年搶掠不到東西,但始終認為李牧膽怯。邊防戰士每天得到賞賜卻沒有戰鬥,都想要好好打一仗。李牧於是做好準備,挑選了來戰車一千三百乘,挑選好馬一萬三千匹。勇士五萬人,射手十萬人,一起組織起來訓練作戰。李牧故意放出大量牛羊馬匹,牧人是、農民滿山遍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故意敗逃,把幾千人丟下。匈奴單于聽到訊息,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佈署了數道奇兵埋伏,張開兩翼包抄圍擊,把匈奴打得大敗,斬殺匈奴十幾萬騎兵。接著滅掉襜襤,攻破東胡,收降林胡,單于逃走。匈奴人被李牧打的沒了脾氣,很多年都不敢再侵擾趙國邊城。

  • 4 # 百曉大神

    謝謝邀請。僅表達個人觀點。李牧是當之無愧,貨真價實的名將。它的優點是擅長於隨機應變,因地制宜。非常非常的靈活。即使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國的騎兵依然趕不上匈奴的騎兵。直接在大草原上,或者是沙漠作戰。只怕也是贏不了的。所以所以李牧採用了是誘敵深入,夢中捉鱉之計。他制定的策略是防守為主。先收取邊關的賦稅。讓將士們吃飽穿暖。加以嚴格訓練。不準士兵出關作戰。示弱於敵。給匈奴人造成了一種印象趙國的軍人都是膽小鬼。一群無能之輩。開始放心大膽的搶劫。然後高潮來了。李木下令,讓邊民放出大量的牛羊。被匈奴人的探子偵查到了。匈奴的大汗喜出望外,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啊。於是動員了將近十萬大軍。不顧一切的想搶劫這筆財富。然後伏兵四起。十萬人幾乎全軍覆沒。損失慘重沒有?幾十年是恢復不過來的。匈奴人的屍骨,成就了李牧名將的地位。

  • 5 # 盪漾的可樂

    李牧打匈奴的做法是在長城外放羊。放糧食。和匈奴做生意。明確告訴匈奴人。。我很弱。你來打我呀。匈奴人來了。一次。不打。第二次還不打。第三次李牧帶領趙軍暴起殺人,於是大勝

  • 6 # 君山話史

    李牧破匈奴一役,除了用“完美”二字,無以形容。

    他的戰略很簡單:示弱於敵,再示弱於敵,又示弱於敵,還是示弱於敵。一兩次示弱於敵,這個不奇怪,李牧是連續十幾年示弱於敵。最後,當敵人把李牧當作可欺的小綿羊時,李牧才露出老虎的鋼牙鐵爪,把敵人撕扯得粉碎。

    一個人,可以十幾年如一日地隱忍不發,這是什麼樣的耐心啊。這種耐心取得的回報,又是何等的巨大啊。

    當時趙國經歷長平之戰的慘敗,軍事上陷入最低谷。面對北方匈奴勁敵,硬拼怎麼行呢?李牧守衛北疆,做了四件事:第一,習騎射;第二,謹烽火;第三,多間諜;第四,厚遇戰士。一句話,加強戰備,但是不出擊,堅壁清野。他嚴令,匈奴人打過來,一概不準出擊,違者斬。

    李牧的作法,士兵們不理解,趙王也不理解。最後他被撤職了。趙王換了人,接替李牧。新任長官一反李牧的烏龜戰術,積極出擊,結果沒撈到多少便宜,又嚴重破壞邊關的農牧生產。趙王沒辦法,又請李牧出山。李牧依然我行我素,還是整天裝孫子,一裝又是好幾年。

    李牧鎮守北疆,前後十餘年,天天裝孫子。十幾年的時間,趙國漸從長平之戰的陰影走出,新的一代長大成人,李牧十幾年練兵,終於要拔劍出鞘了。

    他丟擲一個巨大的誘餌,在邊疆大肆放牧,匈奴人看到漫山遍野的牛羊,眼睛紅了。以前他們每次殺過來,趙軍就遠遠逃回城堡,從來不敢出戰。匈奴人早把李牧當窩囊廢物了,既然牛羊這麼多,索性全部殺過去搶奪。於是,十幾萬匈奴騎兵傾巢而出,可是他們沒想到的是,李牧不是小綿羊,而是可怕的猛虎。

    李牧已經集結一千三百輛戰車,一萬三千名騎兵,五萬名步兵及十萬名弓弩手,總兵力超過十六萬人,誘敵深入,坐等匈奴人上鉤。十幾年裝孫子,然後就只打了一仗,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

    這是什麼概念。漢朝最強時,以衛、霍之天才,集30萬之從,傾國家之財力打的漠北之戰,也才殲滅匈奴9萬人。而李牧以殘破之國,邊疆之偏師,殲滅匈奴十餘萬,一戰就把匈奴打趴下,之後十幾年一蹶不振。

    不到最後亮劍,你不知道對手是千年一遇的軍事天才!這就是李牧。

  • 7 # 子屠龍

    “我看到,我來了,我掠奪……”戰國時期,匈奴已經在草原興起,他們與“戰國七雄”的燕、趙、秦接壤,時常會跑來殺殺人、搶搶羊。

    秦國白起坑殺40萬趙卒之前,趙國也是響噹噹的諸侯國,擁有爭霸天下的資格。昔日,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打造出精銳騎兵,北破樓煩、林胡,在其地設定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建外長城抵禦匈奴。

    自此之後,匈奴雖然侵襲依舊,然而趙國應付有餘,並不懼怕。只可惜,長平慘敗於白起,趙國陷入軍事低谷,再也無力跟匈奴硬碰硬。

    孝成王派李牧駐守代、雁門,專事防備匈奴之侵擾,名將守土自然君王安枕。

    我們很多人現在稱呼李牧是“戰神”,那是有道理的,他守衛北疆讓匈奴人無法內侵。那麼,他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他的做法只有3個字“裝孫子”,你匈奴強、我李牧弱,我不跟你玩。他對內治軍嚴格,加強軍事防禦,又隨時收集軍事情報,讓匈奴人無縫可鑽。他對外允許出戰,將士私自出戰,定斬不饒。

    “李牧,就是一個慫貨。”後來,趙王受不了,另派他人代替李牧,李牧毫無怨言交出軍權,結果匈奴立馬攻入趙國,邊境田地被毀、百姓流離失所。

    吃一虧長一智,趙王總算明白過來,趕緊重新啟用李牧,那邊匈奴秒變乖。

    李牧就是不跟匈奴主動交手,連續10多年示弱於敵,搞得匈奴人都了脾氣,也弄得他們放鬆了警惕。

    時間對趙國來說很寶貴,10多年的時間,意味著新一代的趙國青年成長起來,趙國的軍事實力也得到逐步恢復。

    寶劍要出鞘!李牧徵集大批牛羊,派人放牧於草地上,好久沒嚐鮮的匈奴人眼紅了。他們出動10多萬騎兵,想奪取這滿地撒歡的牛羊。

    李牧還是這一個李牧,姿勢卻不同以往,李牧出動步兵、騎兵、車兵16餘萬人迎戰。

    他先故意裝敗,損失幾千人後假裝潰敗,匈奴人放心追殺。卻不知,李牧早已在沿途埋下伏兵,等匈奴人鑽入套子,伏兵四起包抄敵軍,大破匈奴10萬騎兵。

    此戰過後,匈奴人大為畏懼,10多年不敢再接近趙國邊塞。後來,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出兵匈奴,用盡全國人力物力的漠北決戰,所擊潰的匈奴人才不過9萬人。

    打仗不光憑戰場肉搏的勇氣,還要有智慧的頭腦,李牧這樣的不世將才,從來就不簡單!你覺得呢?

  • 8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史書記載,李牧當時在邊地,擁有很大的權力,大到可直接任免地方官員,甚至當地所有的稅收均不用上繳國庫,可直接入其幕府,充作軍費。

    有錢,就好辦事。李牧治軍,極為大方,每天都殺好幾頭牛,給軍士享用。這且不算,他還親自訓練士兵騎馬射箭,成績優等的賞賜尤多,大家兵當的快活,自然訓練愈加刻苦,都恨不得立刻衝到戰場上去,殺敵立功。

    然而李牧忍術一流,明明軍隊計程車氣已臻極致,他卻好神在在,只命令大家小心把守好烽火臺,同時派出大量偵察兵打探敵情,匈奴人來了,所有軍民就立刻收拾東西退入城中固守,誰敢抗命跑出去打群架,立斬不赦。

    圖:趙國北方五郡地緣形勢

    如此數年,李牧都當縮頭烏龜,一看到胡馬,就點燃烽火臺,大家統統躲起來,觀賞匈奴人在城下罵娘。

    這樣一來,東西倒是丟不了了,李牧的面子卻丟了個乾乾淨淨。

    剛開始,只有匈奴人罵說:“李牧者,烏龜也!”

    到後來,將士們也受不了了,紛紛議論說:“吾將怯哉!”

    最後,連趙孝成王的忍耐也到了極點,責備李牧說:“卿何懼也?”

    然而李牧如固,丟面子而已,怕什麼,他臉皮可厚著呢,雁門關的城牆,也要遜色幾分。

    臉皮厚也是一種難得的本事啊,世上為將者,可做到不懼人言,計劃一定,不動如山,又有幾人?

    然而時間一長,趙孝成王也受不了輿論的壓力了,國家花了那麼多錢養軍隊,可不是讓李牧光用來訓練和偵察來的,要知道如今的趙國,太需要一場勝利來振奮人心了。

    於是,趙孝成王喜歡換將的老毛病又犯了,一紙命令,撤了“不抵抗將軍”李牧的職,另派一人去代替他。

    這個新任大將到底是哪位史書沒詳載,不過看他行事應該是位猛將兄。這位仁兄一到任,立馬改弦易轍,出戰!

    這位仁兄大錯特錯了,對付匈奴,光“猛”是沒有用的,人家來去如風,比你可機動靈活多了,就好像蠻牛碰上了靈蛇,光靠幾分蠻力,猛衝猛打,恐怕連人家影子都摸不到。

    結局可想而知,趙軍被匈奴人搞得疲於奔命,數戰不利,損兵折將不說,邊境的百姓也沒辦法正常生產生活了,每日裡是提心吊膽,生怕匈奴人又來燒殺搶掠。

    ——這日子沒法活了,李牧將軍,你快回來,我們大家承受不來,李牧將軍,你快回來,代郡因你而精彩。

    趙孝成王也後悔了,看來代郡沒李牧不行啊,想來想去,他決定承認錯誤,派人去請李牧重新出山。

    可是李牧卻學白起來了個稱病不出,擺明是在開條件呢!

    趙王哈哈一笑,你有什麼條件,但說無妨。

    李牧道:“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趙王還能說啥,答應唄!從今以後,一切邊務,卿自決便是,寡人再不干涉。

    李牧大喜,再拜,欣然赴任。

    這樣又是幾年,李牧還用老辦法,狼來我躲,狼走我出,任它風狂雨驟,我自巋然不動。

    他這是在等待,等待獵物乖乖上鉤,因為再狡猾的狼群,也鬥不過機智的獵人。

    終於,士兵們的戰心被李牧撩撥到了頂點,將軍,打一仗吧,每天總躲著吃牛肉也不是回事兒啊,我們要殺敵,我們要立功!我們要打的匈奴叫祖宗!!

    李牧大笑,好,那就如爾等所願,兄弟們抄傢伙,給胡人來個一網打盡!

    於是李牧精選戰車一千三,騎兵一萬三,步兵五萬,弩兵十萬,秘密進行戰陣演練,準備給匈奴致命一擊。

    是的,高手過招,無需大戰三百回合,強如李牧,只要抓住戰機,看準死穴,一招,即可治敵於死。

    這,正是孫子所謂: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以治待亂,以靜待譁,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飢。合於利而趨,不合於利而止。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也。

    這,也就是拿破崙所謂:戰爭的全部藝術就是一個非常合理而十分謹慎的防禦,則繼之以一個迅速而大膽的攻擊。

    好,現在人齊了,接下來就是撒網了,李牧乃放出邊民,大牧於草原之上,一時間,風吹草低,牛羊遍野,塞北的天空雲開霧散,歡快的牧歌縱情飛揚。

    冷寂的草原好久沒這麼熱鬧了,匈奴狼們這些年吃土喝風,早就鬱悶如狂,見此情景,個個好似三天沒吃飯的餓鬼,紛紛要求殺過去大掃蕩一番。

    匈奴的頭狼單于老兄卻不是個蠢物,他小心翼翼,先派出一隻偵查部隊去試探,結果趙軍不堪一擊,一觸即潰,丟下數千百姓,倉皇逃竄。

    孫子曰:“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這就叫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誘餌要足夠,演戲要逼真。

    單于聞信貪狼星大動,立刻糾集了十萬狼軍,舉師南下,誓要將代郡洗劫一空,雞犬不留。

    李牧笑了,多年的沉默與忍耐等的就是這一刻,爆發吧,兄弟們,讓匈奴人也嚐嚐趙國鐵騎踏碎脊柱的痛苦滋味,該收網了……

    果然,匈奴狼們如風一般捲過草原,一頭撞進了李牧的大網之中。

    等待他們的,並不是什麼牛羊財寶花姑娘,而是一個精妙絕倫曠古爍今的“李牧奇陣”。

    是的,史書明載,李牧所佈的乃是一個奇陣,一個世上從未有人使過的奇陣,一個專克大規模騎兵軍團的必殺奇陣。

    此奇陣,以車陣從正面阻擊,利用戰車限制、阻礙和遲滯敵騎行動;車陣之後,以五萬弩兵輪射;騎兵及步兵則控制于軍陣側後待機。當匈奴軍的騎陣衝擊受挫時,李牧乘勢將十萬步兵調前發動總攻,同時一萬三千名騎兵兩翼包抄合圍,所有兵種,配合無間,全陣如同一個毫無誤差的精密儀器,轉瞬間將匈奴十萬鐵騎死死鉗住,然後一錘下去,爆頭。

    李牧是不動則已,一動則雷霆,勢如萬鈞,置敵於累卵之境,一壓即碎。

    這,正是劉伯溫所謂:凡與敵戰,可偽示怯弱以誘之,敵必輕來與我戰,吾以銳卒擊之,其軍必敗。法曰:“能而示之不能。”

    驕傲的匈奴狼敗了,大敗,十餘萬騎全軍覆沒,頭狼單于僅以身免,縱橫草原十餘載的強梁一朝盡覆,從此李牧在世都不敢再近趙邊,直到數十年後又懟上蒙恬三十萬秦軍。

  • 9 # 滄海拾遺錄

    戰國中後期,北方的匈奴時常侵擾趙國邊境。遊牧民族軍事兵種以騎兵為主,機動性極強,擅長野戰和大範圍靈活作戰,成為據守邊境的各諸侯國十分頭疼的敵人。而趙國自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以來,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新興的騎兵取代落後笨拙的戰車兵成為趙國重要的軍事兵種,但對抗來去如風的草原騎兵還是力有所逮。

    在李牧出任代地雁門郡軍事統帥後,他一方面廣開貿易渠道,在沒有政府支援的情況下充實了軍費,改善了裝備和邊防官兵的經濟待遇。另一方面加緊操練士卒,提高戰鬥力。面對機動性很強的匈奴騎兵,李牧認為即使是以騎兵迎戰取得一兩次小規模勝利,無法有效地消滅對方主要有生力量,難以有效穩固邊疆。他決意示弱麻痺對手,在匈奴入侵邊境時,下令各地駐軍堅守壁壘,不得出擊迎戰,有違軍令者斬,給匈奴邊軍無能的假象。另一方面,每天宰殺牛羊,犒勞三軍將士,將士得到厚待,卻無法殺敵報國,紛紛請戰。遠在邯鄲的趙王最初也對李牧的做法不能理解,多次要求改變做法無果,趙王曾撤換李牧改任其它將領守邊,但主動出擊沒有效果,無奈之下,趙王答應李牧的做法不再幹涉。在多次堅壁清野避敵鋒芒後,匈奴認為李牧軍團實力不足為懼。

    趙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李牧認為時機成熟,對部隊進行戰鬥編組,選拔人員,組建一支由各兵種編成的出擊兵團。精選戰車1300輛,騎兵1.3萬人,驍勇步兵5萬人,弓弩兵10萬人,總兵力約20萬人,並主動戰敗將敵方引入伏擊區域。李牧開始採取守勢作戰,以車陣從正面迎戰,利用戰車限制、阻礙和遲滯敵騎行動;以弓弩兵輪番發射;而將騎兵及精銳步兵控制于軍陣側後。當匈奴軍衝擊受挫時,李牧乘勢將控制的機動精銳部隊由兩翼加入戰鬥,發動鉗形攻勢,經過激戰,除單于率少量親衛突圍逃走外,進犯的10萬騎兵全部被殲。此戰過後,匈奴精銳盡失,10多年沒有敢南下侵襲趙國。

    總得來看,李牧對待匈奴的示弱和“誘敵深入”戰術運用得爐火純青,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在一場戰役中消滅對方的主力,使得自己一方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佔據心理優勢,大大減輕了邊防壓力,在強秦入侵趙國時可以集中調動邊防軍支援作戰,也為趙國在最後的亡國大戰中曾取得輝煌戰績,若不是趙王遷自毀長城,趙國的國祚還可以多延續若干年。

  • 10 #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李牧作為守護趙國北方邊境不受到匈奴侵犯的良將,從趙孝成王一直到趙王遷的幾十年當中,不僅保證了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還起著維護區域穩定、使匈奴的侵擾不拖最初秦趙爭霸大戰的後腿。

    到了戰國末期李牧更是以一己之力抵抗著燕、秦、韓、魏四國的相繼進攻,為奄奄一息的趙國延續著它即將要走向滅亡的腳步。

    即便這樣,李牧這位民族英雄、一代名將終究沒有逃過被人誣陷殘害的下場。雖然史料只是記載了李牧在戰國末期一段時間內的事蹟,《史記》也僅是把他附加在“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最後部分,但這也掩蓋不了他作為一代名將的光輝形象。

    借《孫子兵法》軍爭篇當中的一句: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這正好完美的詮釋了李牧高超的用兵之道和帶兵風格。故此就用李牧打擊匈奴這一段來解釋這句話…

    1.不動如山,難知如陰

    李牧在面對匈奴的不斷騷擾挑釁時,並沒有急於出城對士氣高昂的匈奴騎兵展開攻擊。而只是一味的的操練部隊提高戰鬥能力,他一方面對部隊加以撫慰,還經常性的提高軍士們的待遇;一方面又多加設定了烽火瞭望臺。撫慰部隊是為了增強作戰意識;設定瞭望臺是為了提高軍隊對匈奴來犯時的警覺性。他做這些其實就一個目的“蓄勢”。但是當匈奴人逼近邊境時,他又下令所有人退回營寨不準出動。就這樣他以這種方式如此反覆的過了好多年,使得邊境安穩,人民財產也沒有受到損失。

    當大家習以為常,行為成為了常態化後,李牧的軍隊養成計劃也初見成效!給匈奴以外緊內松的假象,使驕傲自大的匈奴人虛實難辨——敵進我退、示敵以弱。

    不明真相的趙悼襄王以為李牧的這種做法是因為懼怕!可不是嘛!就連他自己計程車兵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李牧就被堂而皇之的調離崗位,回家養病去了。結果新上任的長官在面對匈奴侵擾時,肆意出戰連吃敗仗,致使邊境不穩,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沒辦法,趙王還得請李牧再次出山。

    說實話李牧調離的這段時間當中,由於接任者的連續失敗,使匈奴人更加確信趙國軍隊是紙老虎,根本不堪一擊。所以無意中也就為李牧將來對匈奴實施的軍事打擊增添了勝利的籌碼。

    迴歸後的李牧還是老樣子,每天不是訓練軍隊就是預防匈奴,沒有一點反擊的意思。這可憋壞了每天好吃好喝供養計程車兵們,於是大家心裡早就有了一肚子的火氣而無處發洩。面對這種情景,李牧也就不再“裝熊”,軍隊養成計劃已經成熟,部隊士氣也正在逐漸攀升,時機已然到來!

    2.疾如風,徐如林,掠如火,動如雷

    謀定而後動,李牧從他的北方兵團中精心挑選出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勇士五萬人、射手十萬人組成了一個加強軍團,他們計程車氣是高昂的、他們的戰鬥力是強大的。

    開始時李牧繼續他的“裝熊”策略,小心謹慎的將匈奴引入了包圍圈。他故意讓人們來擺出一副悠然自在的草原放牧圖,當敵人用小股部隊進行試探攻擊時,假裝落荒而逃,把成群的牛馬留給了匈奴。

    於是大喜過望的匈奴單于率部大舉進攻,豈不知他們已經暴露在了李牧一萬多騎兵的有效殺傷距離中;也暴露在了五萬勇士的利刃之下;更是暴露在了十萬弓箭手的尖矢覆蓋裡。結局可想而知,李牧此役殺敵十萬餘人,殲滅了匈奴騎兵的主要力量!一戰奠定了趙國北方邊境十多年的平穩安定!使得丹蘭、東胡、林胡等部落土崩瓦解,從此一蹶不振!

    真是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李牧幾十年年的養精蓄銳、忍辱負重一朝雷霆便給予了匈奴沉重地打擊!無愧於名將之稱謂!

  • 11 # 漩渦鳴人yy

    對於這件事情,個人表示特別願意回答,為什麼?因為最近吹這個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吹的太狠了,話說這位將軍,天神下凡,打誰誰失敗,瞪誰誰懷孕,所以這個將軍在戰國時代就是名將,就是天神下凡,即便是武安君白起,都沒有辦法跟他相比,然後一幫人事後諸葛亮一般分析說,如果名將李牧不死,趙國不亡,甚至趙國可以稱霸天下。

    醒醒吧,戰場上面輸了,那就是輸了,沒有任何理由,至於說李牧對抗匈奴的這一場戰鬥,聽起來大家先別笑啊,這幾年大家不是一直在吹噓紙上談兵的趙括,貶低廉頗嗎?那我想請問一下那些在那吹噓李牧的人,對於廉頗前期在長平之戰之中做的準備有什麼看法?

    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很簡單,李牧在對抗匈奴的作戰裡面,可以說將廉頗在長平之戰早期的防守反擊做到了極致,廉頗是拖了幾年裡,李牧拖了十幾年。

    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面,裡木就是告訴自己,手底下計程車兵不要出去打仗,誰敢出去打仗,就算打贏了,我都騎他為戰敗,你們如果不出去打仗,我就好吃好喝的款待,你們誰敢出去打仗,誰就是反對我的命令,誰就受罰。

    就這樣一直拖了幾年,結果趙王一聽不對李牧這是竊占的,所以讓其他的將軍去代替她出去,跟匈奴人,達達也要打出男子漢的氣概,結果打一次輸一次,打一次輸一次,最後前線購進了幾條防線,都快被突破的差不多了,趙王這才想起來,李牧是對的,然後再派他上前線,又是老辦法,接著在一次關鍵性的作戰活動裡面,擊敗的匈奴人。

    當然這與這個傷亡的人數,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說殺了匈奴十幾萬人,漢武帝也不過如此,是吧,但是漢武帝殺的人都是精銳計程車兵,真正的老弱病殘早就被匈奴人給轉移了,李牧殺的這十幾萬人裡面有多少人是老弱病殘,這歷史書可真的沒有記載,況且李牧作戰的環境,相比較於漢武帝的千里遠征,這條件好的真不是一星半點,更何況我們都沒去算在這之後,匈奴人實力上面的增長,以及戰略縱深的加大,我就靜靜的看著你怎麼吹,怎麼圓你這些謊。

    也正是因為上層的蠢,拖出了李牧本人的陰影,但是說實話,李牧要是真的英明的話,趙國也不會滅亡,前期作戰就能把秦國人給打趴下了,那他為什麼不出去呀?廉頗一樣的蠢人!這種將軍就不能當將軍,這種將軍就應該當個士兵死在戰場上面,所有的將軍都應該像趙括一樣,帶著自己計程車兵出去送死!

    那我真的就有點搞不清楚,是你太天真了,還是這個世界太簡單了,讓你看起來覺得,哦一次常規操作就被認為是天神下凡,等這人實力都還沒展現出來的時候,往死裡吹,這個人反正沒展現實力,他就有著隱藏實力,到這個人戰敗了,那就接著往死裡噴,反正無論如何自己都是上帝自己說誰誰就是正確的,誰就是對的,這種思想是當今社會一種可以說,因為自媒體時代的崛起,導致了這一種不負責任的思想,這導致社會輿論徹底混亂。

    還是那句話,媒體應該有自己的責任心,要有自己的那種信念,真的做到了那種牆頭草,風往哪吹往哪倒,那媒體就失去了自己的責任心,那這些媒體和當初在解放戰爭期間為那些權貴不停地編織謊言的那些害人害國的媒體有什麼樣的不同?

  • 12 #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牧破匈奴可謂痛快淋漓,戰略思想簡單就是持續地示弱於敵,但功夫不容易做到要十幾年如一日地裝孫子,直裝到兇悍的遊牧民族認為他是懦夫,軟弱可欺,李牧才露出勇士的真面目,迅速亮劍,把匈奴人揍得找不著北,甚至,提起李牧,小孩不敢夜啼!李牧鎮守邊關,日常工作是帶領部隊訓練,練習騎射技術,從沒明目張膽地鼓勵主動出擊;甚至身為主帥,他嚴令,匈奴人攻擊,要堅守不出,違者斬。 “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趙王疑惑不解,李牧守口如瓶,也不說明,趙王只好換人接替李牧,新任長官是“愣頭青”,積極出擊,各種戰略戰術用盡,就是撈不到絲毫便宜,還破壞了邊關的農牧生產,賦稅就收不起來了;趙王不想與錢過不去,萬般無奈,又請李牧上邊關。

    李牧依然故我,還是整天裝孫子,一裝又是好幾年,。 他鎮守北疆形同懦夫,閉關不出成常態,這前前後後一裝就是十餘年。歲月流逝,十幾年彈指一揮間,趙國軍隊走出了“長平之戰”的陰影,軍中新一代在知恥而後勇,養精蓄銳,訓練有素,匈奴人已亡了漢民族軍隊的英勇頑強;這一切李牧心知肚明,他知道韜光養晦的時間應該結束了,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的匈奴人應該得到教訓了。

    李牧不動聲色,帶領部隊在邊界區域大規模地放牧,匈奴人眼饞漫山遍野的肥碩牛羊,就動了搶的念頭,於是緊鑼密鼓地集結十幾萬匈奴騎兵精銳,妄圖發筆大財,這正中李牧下懷!能戰慣戰的李牧早埋伏了1300輛戰車,13000名騎兵,50000名步兵及10000名弓弩手,這悠然放牧就是誘敵深入,坐等匈奴人入套,十幾年裝孫子,就是為今天的輝煌!此役殲滅匈奴精銳騎兵10餘萬人, 一戰就把匈奴掀了底朝天,自此一蹶不振了十多年。

  • 13 # 歷史雲頂

    戰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割據,所謂亂世出英雄,這是一個群雄爭霸的時代。武藝超群、擅長用兵的白起;雄才偉略、機制多謀的孫臏;軍事能力出眾、指揮得當的廉頗,恰巧是這樣一個亂世、給予了這些英雄用武之地。

    趙國是戰國七國之一,實力雄厚,地處交通要道,瀕臨匈奴一族。匈奴常年企圖侵犯趙國領土,為了保全趙國領土的完整,趙孝成王指派李牧鎮守趙國邊疆。李牧是趙國一等一的大將軍,一生擁有無數輝煌戰績,其中數攻破匈奴之戰最為出名。

    李牧早年便跟隨趙惠王,也是趙國最年輕的將軍,他的能力十分出眾,在李牧的防守之下,趙國數十年來疆土安全。李牧深諳戰略之道,他懂得籠絡軍心,接領軍隊後做出兩件事情穩定軍心。李牧對待士兵非常大方,經常屠殺豬羊增加伙食;他親自教授士兵射箭之法,帶領他們訓練,一來二去士兵們便對李牧十分忠心,李牧在暗地培養大量“間諜”,收取情報。李牧始終堅持以退為進的方式,他與邊境軍隊達成協議,一旦匈奴進攻,他們便立即銷燬物資,這樣一來匈奴利益喪失,自然不會前來打戰。

    李牧的此種做法成功的維持了數十年的和平,但是也引來了很多不理解的聲音,不僅匈奴一族認為李牧膽小怕事,甚至趙軍也有一部分認為李牧懦弱無能。此事便傳到了趙孝成王的耳朵裡,他認為李牧的此種做法有辱軍風,一氣之下邊將李牧召回。可是失去李牧統領的邊境,死傷慘重,戰敗連連,趙孝成王深感後悔,再次請求李牧迴歸邊疆,於是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趙破匈奴之戰。

    隨著李牧的迴歸,匈奴正式向趙軍下了戰書。然而其實李牧早有防備,他在匈奴派發的間諜早已將單禹的的戰略送至趙軍營內,李牧設好圈套、等待匈奴的到來。李牧偷偷準備了幾千座戰車、戰馬,1.3萬騎兵,弓弩兵10萬,5萬步兵,一共約20萬兵力,但是這些都隱匿在暗處。當匈奴攻進城內,李牧作勢假裝出擊,又很快戰敗退兵,此時的匈奴首領單禹熱血沸騰、帶領10萬騎兵直擊而上,卻迎來了趙軍圍剿包圍。最終這場戰爭以趙軍的大獲全勝迎來了結局,匈奴軍隊10萬騎兵全部被殲滅,李牧的名聲威震華夏,此後數年,北方匈奴都未曾敢踏入趙國半步。

    李牧憑藉攻破匈奴的這場戰爭,一躍成為了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可以說這場戰爭成就了李牧。匈奴一族的戰亂持續了數千年,趙破匈奴之戰在很大程度上給了匈奴重重一擊,迎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

  • 14 # 百里不奚

    公元前309年趙武靈王時期,趙王下令國中“胡服騎射”,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軍事力量逐漸強大。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時期,匈奴各部落軍事力量逐步恢復強大起來,並不斷騷擾趙國北部邊境。趙王便派李牧帶兵獨當北部成邊之責。

    李牧長年駐守北部代郡、雁門郡邊境地區防禦匈奴。他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有力措施加強軍隊的戰鬥力,有效地防備了匈奴的侵擾,贏得士兵們的愛戴。

    他的措施是:首先,設定官吏僚屬,任用自己認為能幹的人為官,同時命令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把收來的貨物,稅款掌握在自己的駐軍公署,充當士卒的日常開銷。

    其次,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

    第三,他注意提高戰鬥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他有嚴格的防守措施,挑選派出人員偵探敵情、隨時發出報警訊號。

    在軍事上,嚴明法規:“匈奴入邊來劫掠,趕快將畜產收入堡全,有敢於捕虜匈奴的人斬首!”所以每次入侵,嚴密的警報系統發揮威力,士兵迅速退回營壘固守,不敢擅自出擊。使匈奴擄掠無所得,趙國軍隊卻因此儲存了實力。這樣堅持數年,軍隊不管是在土兵上還是在物資上都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也為以後的乘機反擊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然而,匈奴卻以為李牧膽怯,軍卒中也有人覺得自己的將領膽怯,為此常有議論。趙王聞聽傳言後,也因此而責備了李收。但李牧不予理睬,依然如故,我行我素。最終激怒了趙王,召他回朝,另派別將替代他。新任將領到職一年多,每當匈奴來侵犯,便帶兵出戰。出戰往往受挫失利,不僅損失傷亡慘重,而且使邊境地區人民不能按時耕種、放牧。於是趙王又請李牧復出,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自己有病,趙王一再思請,李牧提出:“大王如果一定要為臣重新任北邊守將,那就必須答應還照我從前的辦法,我才敢接受命令”。趙王答應了他,於是李牧再度到了邊地。

    李牧到邊境後一如既往,匈奴來侵犯幾次仍是一無所得。但匈奴終究還是認為李牧膽怯而不敢出戰。成邊的將士日日受到犒賞而不被使用,因此,都請求願與匈奴決一死戰。李牧看準了時機,準備經過挑選的兵車1300輛,精選的戰馬1.3萬匹。獲賞百金的勇士5萬人,優秀射手10萬人,全部組織起來加以訓練。同時放縱邊民畜牧,使民眾佈滿原野,誘使匈奴入侵。

    匈奴看到這種情景,先是派遣小股人馬試探,李牧佯敗,並拋下數千民眾給敵人。匈奴單于貪得民眾財物,看到這種情況時,便率大軍入侵趙地,李牧則出奇兵,以兩翼包抄戰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軍,痛擊敵人,一舉殲滅匈奴騎兵10餘萬人。接連又滅掉襜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于落荒而逃。

    在後來的10多年當中,趙國北邊穩固,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的城邑。由於李牧確保了趙國邊境的安全,使趙國君臣能無後顧之憂地對付強秦的兼併戰爭,事實上,藺相如、廉頗、趙奢等人在政治軍事鬥爭上的每一個勝利,都有李牧的協作支援。李牧也因此成為繼廉頗、趙奢之後趙國最重要的將領。

    在這一戰中,李牧針對匈奴軍騎兵機動性、戰鬥力強及以掠奪為主要作戰目的的特點,實施堅壁清野,使敵人優勢無從發揮,軍需無法補充;同時加強自己的力量,採取一切措施提高自身戰鬥力;在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後,集中力量,充分發揮各兵種協同作戰的威力,進行包圍,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

    這次戰役是中國戰爭史上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對後世以步制騎的戰術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這一戰中,李牧將孫子兵法的智慧發揮到了極點,先是連敗五陣,丟棄牛羊輜重無數,將匈奴主力從其擅長的草原引誘到漢人所擅長的長城外圍來進行決戰,用示弱於敵的手段麻痺對手。接著火速出擊,趁深襲匈奴大營,將那些在馬上縱橫的匈奴騎士在睡夢中殺死。同時重灌戰車包圍匈奴營地出口,以密如蝗蟲的箭矢射殺匈奴逃亡者。這一戰打的匈奴主力幾乎全軍覆沒,幾年都難以恢復元氣。更重要的是,此戰是漢族軍隊步騎車兵協同作戰的經典戰例,為日後漢政權與匈奴作戰提供了可借鑑的範本。

  • 15 # 我是越關

    李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被譽為趙國最後的良將。在長平之戰,趙國被秦國坑殺四十萬主力,國力耗盡之後,李牧依然能夠率領趙國軍隊全殲十餘萬匈奴狼騎,這份功業甚至遠超蒙恬、霍去病等人。

    當時,長平之戰剛剛結束,趙國四十萬主力一戰皆歿。如今,整個趙國唯一能戰的只有李牧手上的十幾萬代郡邊防軍,他們之所以沒有參加長平大戰,原因是趙國的北方出現了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那就是後世困擾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匈奴。

    當時的匈奴雖不及漢朝初年那麼強盛,但也北方三胡的集大成之作。對付一個區域性的趙國顯的頗為輕鬆,況且此時的趙國剛剛經歷了大敗,所以匈奴的十餘萬騎兵屢屢在邊界挑釁、劫掠。

    面對這一情況,李牧只能選擇忍耐。因為他深深知道,自己手中的軍隊是趙國最後的家底,沒有萬無一失的計劃,絕不能冒險出擊。

    好在趙孝成王對李牧頗為信任,給了他足夠的權力。比如李牧有自己的幕府,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招募幕僚,另外,他還可以隨意任免當地官員,而且還可以將當地的稅收全部充作軍費。

    有錢、有權,李牧在邊疆治軍也可以盡最大限度的發揮。史書記載,他為人極為大方,每天都宰殺幾頭牛給士兵享用,而且還親自教導士兵騎馬射箭,成績優秀的人還可以領取獎勵。

    士兵們生活過得好,訓練也刻苦,所以在面對匈奴挑釁時,個個都躍躍欲試,恨不得馬上衝到戰場上去,殺敵立功。

    但此時的李牧依舊沒有動手,還是堅壁清野,隱藏實力,拒不出戰。另外,他還下令所有士兵看緊烽火臺,一旦發現匈奴士兵南下,立刻點燃烽火示警,城外無論軍民,一旦看到烽火必須入城固守,誰敢違抗命令,立斬不赦!

    外面的匈奴呢?此時看到李牧躲在城內不敢出戰,內心非常不屑,紛紛在城下謾罵李牧和趙國的將士為縮頭烏龜。

    剛開始,趙國的軍士在李牧的威信下還可以忍耐。但時間長了,很多趙國的軍士無法忍受匈奴叫囂,在強烈的求戰之心下指責李牧怯戰。

    慢慢地,就連趙王也懷疑了李牧怯戰,所以責備了李牧,希望李牧出戰,但李牧依舊自我,拒不出戰。最終,趙王大怒,換了其他將領代替李牧。

    此後一年多的時間,這位新上任的將領只要看到匈奴來襲便命令趙軍出擊,結果卻總是損失慘重。究其原因則是因為長平之戰已經耗盡了趙國的國力,曾經趙國睥睨天下的騎兵已經不復存在。在地上跑的趙軍即便打贏了匈奴騎兵,也根本無法追上他們,但如果打輸了,那等待趙軍的只有死亡。

    如今,匈奴依靠強大的騎兵四處劫掠,如入無人之境。新上任的將領又因為錯誤的戰略戰術損失慘重,無奈之下,趙王又去懇求李牧出山。

    李牧接到趙王的命令後開始裝病,目的是為了獲得原來在邊疆的權力,此時的趙王哈哈一笑,全部同意!

    李牧再次復出,堅壁清野,又恢復到了以前的狀態。

    匈奴人看到李牧回來了,內心雖然充滿了不屑,但從李牧的手中始終無法佔到任何便宜。就這樣,一連過了幾年時間,李牧看到匈奴人搶劫的慾望,趙國士兵殺敵立功的慾望都達到了頂點。

    此時,李牧召集了趙國最後的精銳,精選了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於弓弩計程車兵十萬人,準備來一次大反擊。

    計劃開始,李牧首先讓邊民外出放牧,等待匈奴單于劫掠。匈奴人看到這些財物後,眼都紅了,想一想這幾年一直在荒漠隔壁吃土喝風,如今有機可乘,所有人都準備好好搶劫一次。

    當然,單于不是傻子,他首先派遣了一支部隊試探,結果輕而易舉的截獲了大量財物,而且還如往常一樣擊潰了那些畏首畏尾的趙軍。於是,在單于的命令下,匈奴十餘萬大軍如同餓狼一樣,一頭扎進了李牧的埋伏圈。

    很快,李牧率領趙國計程車兵包圍了匈奴大軍,為了把損失降到最低,李牧還佈下了一個奇陣,一個專門剋制大規模騎兵軍團的陣法。

    就這樣,在趙軍的喊殺聲中,匈奴人的慘叫聲中,趙國北方的威脅被徹底消除。史書記載,匈奴單于僅以身免,十餘萬匈奴軍隊全軍覆沒,此後十餘年也不敢再接近趙國邊疆。這一戰,比起後世蒙恬和霍去病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李牧也成為當之無愧的趙國軍神。

  • 16 # 地圖帝

    李牧大破匈奴前,趙國大將樂乘猛攻燕國。樂乘統領數萬大軍,從晉陽北上,不到三個月,攻佔燕國上谷郡全境。接著樂乘回師邯鄲補給,再統領數萬人沿著黃河而下,奪取臨樂、龍兌等城邑,隨後轉身渡過唐河與北易水,將武陽以南的汾門城也拿下。趙國攻佔燕國上谷郡後,北方領土數百公里與匈奴接壤,趙國與匈奴的大戰不可避免。公元前245年,北國奇寒,一連幾個月漫天雪花,無處可避風雪嚴寒。匈奴人的帳篷不知被壓垮多少,羊圈裡不知凍死多少綿羊。一開春冰雪卻未融化,倖存的牛羊無草料可食,北方大漠盡是苦寒之地景象。匈奴單于派人聯絡各部落,準備集中軍力南下搶掠一番。可是近二十年李牧在長城一帶嚴防死守,即使匈奴人從長城缺口處突入,各地要塞也是堅壁不戰。村落牧民各自修築土城,不善於攻城的匈奴人往往只能無功而返。匈奴單于打算越過趙國長城,深入趙國境內,將洪壽山和夏屋山之間的牛羊掠走。這一年初夏,匈奴單于派河套王從河南地起兵,攻打趙國雲中郡。雲中郡的原陽是趙國騎兵大本營,但原陽的騎兵要對抗河套王,絕無可能將軍隊派往其他地方。單于在開動大軍前,先用河套王的兵力,牽制趙軍長城一線的軍力,特別是拖住機動力強的趙國騎兵,單于兵法素養並不差。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之上,營帳一座連著一座。人影綽綽,成千成萬的戰馬奔躍嘶叫。匈奴單于、左賢王、右賢王、東胡王等大小几十個王的兵力集結完畢,人數二十多萬,兵威赫赫,足以與中原任何一個諸侯正面硬捍。這日天高氣爽,長空萬里,一碧如洗。單于領著大小王祭過天地,誓師出征。二十多個萬人隊披甲上馬,先後出發。各隊保持數里的距離,一列列的排在大漠之上。大漠中風沙如刀,匈奴大軍絲毫不以為意。行了數日,地上草木漸多,接近趙國長城。大軍過趙國長城邊塞,留下一個萬人隊做策應和牽制,其餘人馬繼續南下,目標直指洪壽山和夏屋山之間的大山谷。此前李牧不但向匈奴人示弱,而且廣散間諜探知匈奴動向。匈奴單于南下,李牧怎能不知,他早已布好口袋,就等單于來鑽。李牧所在的北方五郡,由於牧民多,且全民皆兵,兵力不下三十萬,但騎兵主力被匈奴河套王牽制在原陽和長城一線。李牧用兵車三百乘、騎兵一萬三千人,勇士五萬,弩兵十萬,總計約十七萬人,採用伏擊的方式,準備一戰定乾坤。十七萬包圍對方二十幾萬,並非孫子兵法寫的要十倍於敵人才可以圍,如果合理利用地形,人數比對手少,照樣可以包圍對手。李牧設計的包圍圈,就是洪壽山和夏屋山之間的大山谷,山谷南面是要塞新城,城池頗大,李牧在這裡囤積戰車三百乘,軍器糧草無數。現在李牧的口袋很清晰,兩座南北走向的山脈洪壽山和夏屋山,是口袋的主體,口袋底部是新城,袋口是雁門山南麓。李牧趙軍的主體,是弩兵十萬。此戰趙軍損失約四萬五千人,匈奴則超過十一萬人陣亡。李牧對付匈奴的戰術,就像教科書一樣,明白無誤地告訴後世中原人:對付匈奴,弩兵大有可為。匈奴人的騎射,其弓箭適合中遠距離進攻,這讓中原人無法肉搏。而中原的弩兵,其十二石強弩是用腿拉開的,這比用手拉開的弓射程更遠。弩兵,正是匈奴人的剋星!十多年後,李牧全殲秦軍十萬左右兵力,打得秦軍主將桓齮逃亡燕國,改名換姓叫樊於期。李牧位居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是名至實歸的,他用兵能力,比廉頗肯定強,比王翦可能還要稍強一點,與白起在伯仲之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值得收藏,最適合發朋友圈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