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立峰
-
2 # 老趙說養老
這個問題真的有點兒意思!正巧碰上我是幹養老工作的!老來戀的現象也見識了很多!說起來也有點可笑,哈哈哈,這可能也是當今社會的一個新創新吧!
我說說在養老中的老來戀的感覺吧!一般來說,能夠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人入住養老院,大部分都是失去了另一半。由於老來失去了另一半,感覺生活沒有了希望和快樂,孤獨感倍增。所以,希望離不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入住了養老院,去度過生命中的最後時光!他或她卻沒有想到,當今的養老院,各種硬體設施非常齊全!各種各樣的活動很多!而且與他或她一樣的情況的老人很多,慢慢地,慢慢地,大家在各種形式的活動中相遇相知,然後有了共同的故事和夢想!然後就、、、、、
另外,現在國家對老人們的關心越來越重視,各種不同型別的老年活動中心遍地都是,這也在不同程度上給失去另一半的老人,創造了一個新的起點!老人們的共同愛好,共同故事,讓他們又開始了新的生活!
但是,他們為什麼不可以大大方方地走在一起呢?關鍵在於各自的子女,這是一個無法抗拒的力量。所以,老人們只能這樣偷偷摸摸的相愛。我在養老院工作時,曾經處理過很多次老人們同居而不結婚的事情!其根源在於各自的子女問題!“可憐天下父母心,到頭來還是兒女不理解”
-
3 # 陳濟民5
1.人老奸、馬老滑,狡兔弄三窟。
2.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
3.婚姻=合作,戀愛=尋找合作伙伴。
4.老人不婚同居=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5.《婚姻法》這把雙刃劍維護了很多居心叵測人面獸心。
6.不給兒女留隱患。
-
4 # 籲鳴699
這是一種非常簡單易行的養老方式。只要兩人性格上合得來,在一起生活開心就好。生前生活兩老協商解決,互相照顧,死後原則上各人的後人負責各人的老人的安葬責任。也就是結伴過日子,不改變各自子女扶養的責任和義務!當然有些具體問題可以協商解決。
-
5 # 使用者6940076893319
我就是一位不辦理結婚證,在一起生活的男方,在年輕時前妻病故,為了孩子不找物件,千方百計的工作掙錢照顧孩子上學,現在孩子都大學畢業工作了,我也老了,孩子們同意我找個老伴相互照顧晚年的生活,現在我們過的很幸福
-
6 # Luzhanxiao
這種現象就是:“後面有轍,前面是車”。現在年輕人不就是未婚同居試嗎?老年人不婚同居現象實在是有它一定的好處和道理。
許多老年人再婚都有著受子女的壓力,這種壓力的根源就經濟和財產的繼承。目前,許多輕人生活壓力大了,特別自私自利,從不考慮父母的老年生活,這是一種驅勢也很難改變。老人未一的辦法就是不婚同居,在晚年有著互相搭伴、互相照顧的生活環境。減少了許多老人未端的財產繼承和分爭的問題。
作為常人,無論時代如何發生變化,孝敬父母、理解父母、支援父母才是人道。老人為子女付出作為子女應該是感恩,而不是為難人。否則,自私不孝的人生就是寄生蟲一樣的人生!
-
7 # 厚德載物160458131
我感覺也沒什麼不好,互相照顧,抱團取暖,有一方有大災大難就各自飛了,沒有責任義務,叫好聚好散,在一起混日子,說白了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天是和非。
-
8 # 施南33139061
老人不婚同居是明智的選擇。一是緩解了老年的孤獨;二是不婚沒有財產糾葛問題,這也為逝後少去了雙方兒女間的經濟官司。老人只要有個伴兒,相互關照,也少卻兒女們後顧之憂。
-
9 # 使用者2621669421332
每個人必須要老,到了老年的時候沒有伴是很痛苦的,古人曰,少年的夫妻,老年的伴,可見伴的重要性。人到了老年如果失去一半,另一半找個伴,子女應該支,政府應該允許。
-
10 # 1968560842316
非常贊同不婚同居,因為,第一,現在社會思想開放了,沒有什麼面子放不下。第二,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經濟基礎,如果是農村沒條件也不敢想。第三,雙方抱著不圖對方錢財,只是搭夥,有伴有個說話的人,生病了有人知道,年齡相近有共同的語言,本來老了也不知道能在多少年,沒有必要為遺產惹麻煩,也沒有必要佔點便宜留給自己兒子,所以,只要雙方合得來,在一起比一個人孤獨要好得多。
-
11 # 建生488
老年人不婚同居養老挺好。噴子們不要亂噴。試問現在的年輕人有哪一個女子是處子?哪一個男孩保持了童貞?有幾個兒女孝順?不啃老我認為就是上上之選了。只是不婚同居養老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同居前的財產各歸各。二是同居後的經濟不論誰錢多錢少統籌安排。三是互敬互幫,不要要一點困難都鬧矛盾而各自飛。四是百年之後事要預作計劃,給各自的孩子講清除,讓他們理解執行。總之一句話:不要各懷異心,同心協力,餘生一定會過得好的。我就是這樣處理的今年68歲了,在一起已五年多了,經常短時間旅遊,正計劃到北京一遊。
-
12 # 夢陽178845454
人的一生,老倆口畢竟有一個去逝的早,同死或者相差一二年去逝的機率不大。所以有一個老伴走了,另一個老伴必找個物件,原因是年紀大了,有倆人在一起互相照顧,寂寞時聊聊天,突發病來時,身邊有個人可呼叫120,是很好的,也減輕了兒女們的負擔,兒女們也可安心工作,照料他(她)們的家庭,互惠互利,何樂而不為。至於老人們不領證就同居,我認為是可以的,因為年齡大了,再活不了幾年了,何必辦證,多此一舉,而且雙方兒女們都同意,算是一種與時俱進,社會創新吧。
-
13 # 江南劍風
這個問題現在社會上普遍存在,由於老齡化的趨勢,退休喪偶(或離異)的老年人越來越多。這就帶來了孤獨老人如何度過晚年的問題?
這裡一般有兩種選擇:一是再婚。黃昏戀是男女雙方老年人結伴所需帶來的“第二春”。再婚後,倆老過得幸福的也有,但據我所知不多。為什麼?一個重要原因是雙方(或單方)的子女反對,或干涉其一起結合,帶來生活上的困惑,甚至傷心……另一個是再婚後,男方,或女方的性格以及生活習慣,給對方帶來不適應,甚至不滿,造成矛盾越來越多……因為,人到一定年齡(老年)脾氣都比較固執,溝通及體諒比較困難也是因素。所以,再婚老人往往開始是美好的,過下去後,結果是不理想的……
那麼,第二種情況,便是兩個孤單老人同居不同婚。這從法律上講是違反婚姻法的(因為以夫妻名義)。但為什麼又會產生這種情況呢?這就是第一種情況所述,子女反對或干涉,不同意老人再婚……還有兩個老人彼此不熟悉,那就“試婚”吧。同居生活往往心裡負擔較輕,合則過下去,不合則分手各走東西。還有同居生活,雙方老人往往經濟上共同承擔,也少矛盾。現代社會開放,老年人對同居也認可,並無羞恥感。所以說,這種現象也是社會環境,以及家庭子女因素所造成的,也是孤獨老人的一種無奈選擇。
-
14 # 綏格格
答:
1、根據咱周邊情況,老人家們僅僅找個伴說說話而已。
2、只要沒有私心雜念,一切都可以理解。
3、今天我為您炒個菜,明天您幫我裝個燈,互相幫助、互相交流。
4、事實證明:不辦什麼《證》更適合老人,不牽涉財產、不影響子女等。
5、“離合型”:合得來就做個伴(反之亦然)沒有後遺症,不要給子女添負擔,更不給組織添麻煩。
6、總之,健康是硬道理;經濟是有力保障。
7、明智老年口訣:
健康長一點,
老得慢一點,
欠佳短一點,
走得爽一點。
-
15 # 漁叟2
出現很多老年人非婚同居這種現象,是老年人缺少子女關懷,擺脫老來寂寞,尋求老來快樂一種折衷選擇。是不得以的雙方都能接受的權宜之計。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是同居者同是老年人,身體條件還好。但是畢竟是老年人了以後的曰子長短是個未知數,需要規避。若正式領證結婚,能否因為感情和性格不和,子女是否支援,尤其是當一方不在時,另一方怎麼樣生活?去世一方子女不管經濟條件好與壞是不會贍養這位後爹或後媽的。其次還有錢財繼承等等要考慮。而同居基本條件是男士以顧保姆付工資的方式補償女士,女士得了收入有付出有回報沒有怨言。雙方利益達到平衡各有所得。這是老年人同居的根本原因,因此本人贊成這種默契同居。
-
16 # 夕陽張妹
老年人也須生活樂趣,如果閤兒女同住有很多因素,第一當免費保母第二買菜做飯,第三接送孫子,也些還會肯老飯菜做得不好吃,還會謙棄,吃完飯看到兒女熱鬧場面,老人無聊感到姑獨和兒女也沒有什麼話說,年青人想法是給老人吃寶穿暖和就行了,他們不理解老年人想法,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生活,也想交流所以找個老伴互相關心,有人說說話,為什麼不折結婚證,因為年零大了是活一天轉一天年零,還有關於財產問題,不根各人子女找麻煩,有個別是AA制有些條件好的男方管女方吃穿,百年以後女方住男方房子,(如果男方先走了,女方就各自回到自己家中,不遷折任何事情,不領結婚證理由就在這些問題上,不給雙方子女造成財產損失。
-
17 # 㒳㒳
看大家都好像很欣賞老人同居一事,個人觀點,覺得我們是法制社會,什麼都應該有規矩可循,我們要求孩子們不要未婚同居,自己怎麼可以這樣呢?還有既然只要一個可以聊天的朋友,那也大可不必住到一起啊,白天社交場合很多,大家可以聚聚,也可以彼此走動,還有沒有法律保護,一言不合可能就掰了,回家怎麼面對孩子們啊,人家嫌棄我了,我回家了,我看不慣人家了,回家了,個人感覺還是有的荒唐。有點為老不尊的感覺,幾十歲了,可以有朋友同事閨蜜和親人,同居的情人我真的沒有辦法接受。
-
18 # LuckyLee先生
未婚同居,對年輕人來說,本意應該是拉長結婚通道的過渡階段,現在也成為不婚、恐婚的年輕人的一種常見的生活模式。未婚同居,男女雙方可以深層次加深瞭解,在生活習慣上考察融合度,最終確定雙方合不合適進入婚姻,一起生活。有這一段過渡期,防範了因婚前缺乏瞭解婚後出現問題而離婚的風險,彌補了傳統模式戀愛婚姻程式的缺陷。但也有負面的後果,給一些玩弄感情的人提供了方便,規避了法律風險,也讓一些不理智的青年特別是女性受到傷害而不受法律保護。
對老年人來說,婚姻的訴求不是很複雜很強烈,如果依法辦理結婚手續合法共同生活,面臨財產利益的糾葛,和子女的關係問題也會變的很複雜。但是老年人也有感情需求,尤其是陪伴需要,對一部分鰥寡孤獨的老年人來說,在現在社會,有的是子女有心無力去照顧,有的是子女認為是負擔,自己想找個伴一起生活走完餘生,不給子女添麻煩也不看子女的臉色。但老年人想找個合適的伴也很難,正式結婚更需要子女的認可,幾乎很少能如願。所以同居生活而不結婚的方式,只要兩個人都樂意,只要條件都允許,只要子女都接受,是一個最可行的選擇。一是可進可退,雙方意願為主,不受法律約束;二是子女大都希望父母老來身體健康生活平安,有人陪伴給他們解除了麻煩,如果雙方過的很幸福,子女的經濟條件也不錯,也不會有利益衝突。如果需要有婚姻保障,也比較順利。如果雙方生活過程中出現問題,解決起來也容易很多。三是現在的養老模式都在探索之中,都不是很完善,兩個人結伴養老也是最可靠最可行的模式,老年人未婚同居的過渡,有利於這個群體的生活穩定。雖然是和合情合理不合法,但也是時代的潮流,社會的選擇。
中國的老年人數量已經達到兩億以上,老年問題牽扯到億萬個家庭,關乎社會的穩定,老年人的婚姻感情問題也是一個在新時代必須解決好的大問題。未婚同居有利有弊,要在實踐中考證。
-
19 # 龍抬頭666
先講一個國學大師文懷沙老先生的感人故事:一次,他手上生了一個疔瘡,必須做手術,從骨頭上把瘡毒刮除。在301醫院,手術前兩位護士來給他打麻藥。他一抬頭,發現兩位護士貌若天仙,於是對她們說:“我有個請求,別給我打麻藥,等會兒醫生給我做手術時,請求你們二位美女就站在我眼前。俗話說“十指連心疼“,手指頭被切開,然後用手術刀在骨頭上刮除瘡毒,文老痛得內衣全被汗水溼透了,但他兩眼始終盯著兩位美女,終於在不做麻醉的情況下完成了手術。這個“好色”老頭,最終活了1O8歲。
光憑視覺,看著漂亮的異性就能這麼神奇的止痛。如果和異性去親密接觸,去行雲雨之交,那確屬人生一大幸事。據科學家論證:最好的養生方式,其實就是跟一個看著舒服的異性在一起,擁有一段舒適的親密關係則OK!老年人喪隅,離異,過著孤單的生話,是可憐的。憑心而論,我一個花甲老人,只要三天不看見老伴都像丟魂一樣。一星期不和老伴來一次親密接觸,那就會心中像貓抓一樣怪難受。特別是看到那些有氣質,又漂亮的老孃們,都會一步五回頭。不要笑,你們總有一天,都會有如此經歷。講遠一點,造物主即上帝,既然會造出男女,肯定是有其道理的,是給人類去享福去消受的!
離異或喪隅的老人們,他(她)們不婚而同居,是礙於子女的干涉或世俗的壓力。作為子女們應體貼老人們的需求,千萬不可過份干預,這對誰都沒有好處。如老人們多親密接觸異性,對身體是大有好處,如老人身體好,這是任何晚輩都求之不得之幸事。兩個不同命運的老人能不婚而同居,這也是免除了各自後輩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帶有些許尊嚴的去享受人生樂趣,各取所需,你好我也好,何樂而不為?不婚而同居,在養老資金及遺產問題上,不會給雙方後輩留下法律上的依據。作為晚輩,要支援父母,要體量父母,要換位思考,給自巳的良心,道德留下一些美好的作為。莫待老人們離去後,再來後悔,那就晚也…
-
20 # 猴哥趣事
首先老年人不婚同居這種行為影響最大的還是各自的子女,其次才是各個網友對其的看法
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喪偶老人作為一個群體越發引起人們的重視,為了尋求心理上的安慰,很多老人會有再婚的想法,據調查表明很多老人多選擇不婚同居的方式。
一、各方子女是否持支援態度?如果說各方的子女或者某一方的子女不贊同不婚同居,那這對老年人來說會是一種打擊,因為在喪偶這麼多年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對脾氣的人,難免會想在一起生活,以滿足心裡的需求;如果說各方子女贊同不婚同居的行為,那這對黃昏戀是可以的,畢竟年紀大了,在一起的時間不會很長久。
二、各種網友是否持支援態度其實,網友的態度決定不了老人的想法,因為網友和其並不存在關係,無論支援與否都無所謂。
總結來說,現在人口老齡化嚴重,喪偶的老人不斷增多,透過不婚同居的行為以滿足心理需求是可取的。
回覆列表
只要兩個人合得來,兒女們又同意,辦不辦結婚證都一樣。
我們這裡老年人再婚,都是雙方兒女們到一起吃頓飯就行了,沒有什麼煩瑣的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