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進剛
-
2 # 自然天成11644107
造成血壓高的原因應該是血管受到刺激,彈力下降造成的,由於血管彈性下降,造成只能用心臟泵血,而供血管道不通暢,阻力大,舒張壓高,則血液迴流不暢,心臟需要大力吸進回血,再泵出去進入動脈迴圈。所有情況都是顯示血管阻力大。
-
3 # 劉藥師話用藥
這種說法不太準確,低壓高的確比較難治,但高壓高更危險。
人的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稱為血壓。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 。當心室收縮時,主動脈壓急劇升高,在收縮中期達到峰值,這時動脈血壓值稱為收縮壓,即我們平時說的“高壓”。心室舒張時,主動脈壓下降,在心舒末期動脈血壓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即我們平時說的“低壓”。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差值稱為脈搏壓,簡稱脈壓,即我們平時說的“壓差”。比如,一個患者的血壓為150/85mmHg,那麼其收縮壓為150 mmHg,舒張壓為85 mmHg,脈壓為65 mmHg。
最早的觀點認為舒張壓高是高血壓最重要的指標。1977年, 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JNC)第1 次報告, 還是以舒張壓作為檢測及治療高血壓的基本標準。按照此標準 ,病人血壓為180/85 mm Hg 還不作為治療物件。當時認為收縮壓高是年齡老化不可避免的結果,而舒張壓高是周圍血管阻力增高, 是可以治療的。
1989 年Framingham 地區的報告首先指出收縮壓與心血管危險性相關。JNC 一直到1993 年的第5次報告才把收縮壓列入高血壓分期標準。以後的臨床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越來越肯定收縮壓對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相關, 其預警作用遠遠超過舒張壓。
高壓高隨著年齡增長, 發病率增加。發生高壓高主要因素是老齡化, 糖尿病, 纖維蛋白原增高等;而低壓高發病率高是35~49 歲, 在65歲以上幾乎沒有低壓高 。低壓高的發病機制可能與高壓高完全不同。
最近10 年, 越來越多的長時間隨訪, 認為低壓高可能對遠期的心腦血管事件影響不大。
丹麥哥本哈根市, 對20 歲以上近2 萬居民從1976 -1988 年隨訪12 年。以腦中風, 一過性腦缺血作為觀察終點, 在迴歸分析中發現收縮壓 與舒張壓都對腦中風發生有影響。但如矯正收縮壓 後, 舒張壓 的作用就消失了, 而收縮壓 對腦中風的影響依然存在。
1995 年美國有一個研究,收入1 560 名年齡<60 歲的高血壓病人。當時還是用收縮壓 <160 mm Hg ,舒張壓 ≥90 mm Hg 的標準, 其中965 名診斷為“孤立性舒張壓高” 。收縮壓 與舒張壓 都高的為595 人(聯合高血壓)。在4.5 年隨訪期間出現了24 例心肌梗死(3.89/1 000 人年); 高血壓的心肌梗死發生率為5.20/1 000 人年, 單純舒張壓高者為2.21/1 000 人年。在單純舒張壓高的病例中, 凡收縮壓 <140 mm Hg 者, 無1 例發生心肌梗死。作者認為年輕、中年高血壓, 只要治療前收縮壓 <140 mm Hg 者, 預後可能比較好。
單純舒張期高血壓佔全部原發性高血壓的10%~15%,在中青年的發生率較高,好發年齡為35~49歲。不少青中年人收縮壓僅 120~130 毫米汞柱,但舒張壓高達100~110 毫米汞柱。這主要是是由於現在不少青中年人工作勞累、壓力大、運動偏少。加之體內腎素水平常常較高,交感神經處於啟用狀態,周圍血管收縮,又由於年輕人大動脈(主動脈)彈性較好,因此當心髒射血流向主動脈時,有彈性的主動脈很容易擴張,因此收縮壓不高。但是當心髒舒張時,主動脈彈性回縮有力,加上週圍血管處於收縮狀態,這時產生的壓力——舒張壓就會較高。
有些年輕人認為單純舒張壓高的危害不大,無需治療。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因為單純舒張期高血壓不予治療,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經典性高血壓。近年來一些大型臨床研究發現,收縮壓與舒張壓對心血管併發症起的作用隨年齡不同而不同。<50 歲的高血壓病人, 舒張壓 是冠心病最有力的預警因子;50~59 歲是一個過渡期收縮壓 ,舒張壓 與PP 起著類似的預警作用。>59 歲PP 是最強有力的預警因子。因此,中青年人一旦患上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時治療,否則可能會引起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
高血壓的治療,特別是高壓高的患者,首先要重視非藥物治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飲食,多運動,減輕體重。否則單靠藥物治療,換來換去,很難將高壓降下來。
1改善生活方式
做到生活規律,作息有時,勞逸結合,保證睡眠,儘量不熬夜。
2控制飲食
三餐宜清淡,低鹽、少油膩,忌菸酒。
3加強體育鍛煉
每週至少進行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的有規律的健身運動,運動種類以中等量的有氧運動最佳。
如果經過上述非藥物治療後舒張壓血壓仍不達標,特別是有症狀者,就要開始藥物治療。中青年單純舒張壓患者體內腎素水平常常較高,多伴有交感神經張力增加,應首先選用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洛爾類降壓藥及對腎素血管緊張素活性有抑制作用的普利類/沙坦類。
1洛爾類(β受體阻滯劑)
研究表明,β受體阻滯劑對舒張壓髙有較好的降壓效果。除適用於輕中度高血壓對其合併症(如心肌梗死、心絞痛及腎上腺活性增髙)也有效。β受體阻滯劑治療舒張壓髙的另一個優點不會導致反應性的心率較快,同時可降低心率,有效的避免了舒張期高壓伴心律失常的發生。經比索洛爾治療與氨氯地平治療的對比, 比索洛爾治療組舒張壓較氨氯地平組有顯著降低。推薦應用對β1受體選擇性高的美託洛爾和比索洛爾。
2 普利類/沙坦類
主要透過有效阻斷迴圈和組織中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血管緊張素∏型受體,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反射性交感神經啟用,抑制腎小管對水鈉的重吸收而減少血容量,產生平穩而持久的降壓效應。
雖然這類藥物應用對降低收縮壓作用較利尿劑和地平類差,但在減低動脈血管平滑肌張力並抑制血管重構,改善動脈彈性功能方面有著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可以較好的降低舒張壓。
低壓高較高壓高更難治,主要由於發病多為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少運動,多肥胖。但預後要比高壓高好;高壓高患者多為老年人,由於動脈硬化嚴重,高壓高,壓差大。特別是高壓高,低壓低的患者,藥物在降高壓的同時,低壓也會相應降低。而低壓降低很難保證冠狀動脈供血,因此,高壓高危害更大。低壓高的治療首先應在非藥物治療基礎上,合理選用降壓藥,避免轉化為高壓高。
-
4 # 橙醫生健康課堂
這個觀點是有欠科學性的。首先,收縮壓高比舒張壓高更為危險。如果出現高血壓危像需要緊急降壓治療;低壓高一般常見於年輕人,跟小動脈硬化有關。高壓高一般見於老年人,跟大中動脈硬化有關。
-
5 # 家庭醫生線上
目前,我國高血壓人群在逐漸增多,並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造成血壓升高的因素也較為複雜,飲食生活、藥物的服用、環境、情緒等都是影響血壓升降的因素。一般情況下,對於血壓的控制儘量是以做好預防為主,避免出現血壓問題。
人的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稱為血壓,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 。當心室收縮時,主動脈壓急劇升高,在收縮中期達到峰值,這時動脈血壓值稱為收縮壓,即我們平時說的高壓。心室舒張時,主動脈壓下降,在心舒末期動脈血壓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即我們平時說的低壓。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差值稱為脈搏壓,簡稱脈壓,即我們平時說的壓差。
為什麼說低血壓比高血壓高更危險,這是因為低血壓容易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引起心跳過速來應激,導致心臟負擔,導致所謂心臟病突發。經常低血壓必定引起高血壓基因表達,低血壓意味著器官供血不足,將直接引起器官功能衰竭。而高血壓是身體的自我保護調節,沒有健康上的隱患,不用過分擔心,我們重點要思考的是為什麼身體會讓血壓高上來。
血液的流通是需要一定的血壓的,就像水壓一樣,目的是讓血能夠到達全身各處提供養分,但是如果血管管道變窄了,血液變稠了,血管彈性不足了就會影響到血流,如果還是正常的血壓就已經不夠用了,血液難於到達全身各處。身體為了確保全身養分需求,就會自動把血壓提上來,這樣血流速度就快了,身體也就正常運轉了,只是血壓升高了一些,如果這個時候吃降壓藥,那身體的努力就白費了,藥效一除身體又會升高血壓,吃降壓藥就是在跟身體對抗,難怪要終身吃藥。這個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應該從內調開始,提高血管彈性,清潔血管壁的垃圾,降低血粘度,血流正常了,那身體就沒必要提血壓了,高血壓自然就好了。
-
6 # 廖挺福
原發性高血壓病,大多是主動脈弓粥樣硬化造成。主動脈弓的壓力感受器被斑塊覆蓋,當血壓高時,壓力感受器失用,沒有訊號上傳,所以中樞無法調節小動脈的張力,血壓高了後就不下降,總是高。吃降壓藥被動擴張血管。藥效一過,血壓又高。清除斑塊,外露壓力感受器才能恢復。
-
7 # 春雨醫生
現如今,高血壓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最常見和最嚴重的疾病之一,針對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在我們對高血壓給予高度重視並予以積極防治的同時,很多人卻對低血壓知之甚少。但其實,低血壓同樣可以極大地威脅人們的健康。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低血壓是怎麼一回事兒。
什麼是低血壓?顧名思義,低血壓是指體迴圈動脈血壓低於正常血壓值的狀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成年人的正常血壓是90-139/60-89mmHg,當成年人的上肢動脈血壓低於90/60mmHg時,即稱之為低血壓。
低血壓的症狀有些低血壓患者可以沒有任何不適,但大部分低血壓患者會有頭暈、眼花、四肢乏力、視力模糊、噁心、出冷汗、心悸等症狀。一旦長期處於低血壓狀態,便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狀態,病人會出現易疲倦、思考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男性陽萎、女性無月經等現象。
低血壓的型別一、根據發病時間,低血壓可以分為:
急性低血壓,指血壓突然由正常或較高的水平降至較低水平,發病時常伴有頭暈、眼黑、冒冷汗、心悸等症狀,嚴重的可突然暈厥或休克;
慢性低血壓,指血壓持續位於較低水平的一種狀態,患者可以長期無任何不適。
二、根據發病原因,低血壓可分為:
生理性低血壓,即健康人群中發生的低血壓,除血壓較低外,無其他任何不適,長期的低血壓也不會對機體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
病理性低血壓,指由於各種疾病或創傷導致的血壓降低,多數情況下這種血壓下降的過程較為緩慢,但常常會逐漸加重。
哪些原因會造成低血壓?生理性低血壓一般與遺傳和體質有關,多見於體質瘦弱的老人,營養不良的人及經常節食減肥的女性。
繼發性低血壓則多由某些疾病、創傷及藥物副作用所引起,如心血管疾病、急性大出血、慢性營養不良,以及服用利尿劑、擴血管藥等。
另一種生活中較常見的引起低血壓的原因是體位的改變,多數情況下是由於患者從臥位或坐位變為直立位而引起的血壓突然下降,稱之為體位性低血壓,比如由蹲位突然變成起立時,很多人會感到頭暈、眼黑。
出現低血壓該怎麼辦?低血壓患者如無任何症狀,可無需進行治療,但如存在明顯的引起低血壓的病因,如心腦血管、內分泌等系統疾病,則應針對這些疾病進行積極干預,因服用藥物引起者可在醫師指導下停藥或調整用藥劑量。
除了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外,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低血壓的發生,尚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充分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勞累、睡眠不足,會使血壓更低,因而應保持規律的生活,避免過勞、熬夜。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調整飲食。對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營養不足將使血壓更低;適當增加食鹽攝入,提高體內鹽分有助於血壓的升高;適量的茶類及咖啡飲品能興奮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也有助於預防低血壓的發生。
如果覺得自己有符合低血壓的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的心血管內科或神經內科進行明確的診斷,儘早降低低血壓對身體的傷害及對生活的影響。
-
8 # 瑞雪平
舒張壓高是最不好的,因為影響血壓的因素有下列幾方面①血管壁的彈性②迴心血量,③外周毛細血管阻力④血容量,舒張壓是心臟舒張時,A血管彈性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舒張壓越高說明動脈管壁的彈性減弱,A硬化程度越高或血容量不足,因此常規用降壓藥不明顯,必須長期聯合用藥,注意休息,飲食清淡,蔬菜水果足,適當補充鈣
-
9 # 杏花島
1. 題主問題不是很準確。當血壓超過機體正常耐受範圍,無論是高是低,都很危險,處理不及時得當,同樣都會致人死亡。
2. 高血壓的危害及治療
當血管內壓急劇升高時,尤其是顱內血管,血管內壁壓力過大,組織液迴流不暢,可造成腦組織水腫,容易發生高血壓危象,出現意識改變、頭痛嘔吐等。
我們經常在公園裡可以看到園藝師傅用水管澆花草樹木,但若是水管有破口時,我們可以看到在高強度的水壓下水管破損處會有水流“滋出”,其實我們的血管也是同樣的道理,若超過血壓血管壁可承受壓力時,尤其是血管壁原本有“破損”,如動脈瘤、先天性腦動脈畸形、動脈粥樣硬化等,更易造成動脈血管破裂,而出現腦出血、主動脈破裂等危及病變,處理不及時分分鐘致命。
現在臨床上可以控制高血壓的藥物種類繁多,降壓機理也不盡然相同,建議高血壓患者至正規醫療機構的心內科,請專業醫師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降壓方案,切記亂吃藥、不吃藥,防患於未然。
3. 低血壓的危害
低血壓分很多種,有生理性的低血壓,多見於青年女性,血壓通常在臨界值低限或低於臨界值,原因不明,可能與女性副交感神經興奮相關,但此類人群機體多處於耐受狀態,臨床一般不處理。臨床雖然有升壓藥,但是,升壓藥物一般副作用多,多在危及生命的搶救中應用,否則濫用可導致弊大於利。
對於有臨床症狀的病理性的低血壓,首先需要明確其病因。例如,臨終患者因為多臟器功能衰竭,尤其是心臟的衰竭,導致泵血功能衰退,血液迴圈障礙,血流緩慢甚至出現瘀滯,會出現難以糾正的低血壓,此類患者即使用再多的升壓藥物也無濟於事。血壓持續下降,血液無法攜帶足夠的氧氣供給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人沒有氧氣,就像植物沒了光不能光合作用一樣,生命便不可不逆轉的走向終結。
其他低血壓的常見誘因有:突然改變體位(如突然起身)、季節改變(夏季血管擴張)、飽餐後(血液大部分集中在胃部)、降壓藥應用不當、血管功能障礙等,造成臟器血液供應不足,尤其是腦缺血,還可出現心肌缺血,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這樣情況,猛然起身後出現頭暈眼花、站立不穩、甚至眼前一黑直接跌倒,這多半就是發生了體位性低血壓。分別測量平臥位及站立位的血壓值,若是相差20mmHg以上則可診斷。治療上並無針對性的特效藥,主要是平時需要吃好飯、睡好覺、緩起身,尤其是老年人,可在起床睜眼後、坐起身後、下床立定後分別暫停半分鐘再活動;如果已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需要緩慢就地坐下或躺下,以防出現意識障礙後的跌傷,造成骨折、顱腦外傷等。
本期答主:張克慧 醫學碩士
-
10 # 使用者50233357240
要逆轉高血壓是要分型的,我遇到一位風溼患者,風溼治癒高血壓也隨之消失了。還有一位全身主動脈硬化性心臟病人失去活動力說話一都出不了大氣,經中醫藥加針法,,現在些人上班工作如常,真的逆轉了。
-
11 # 醫聯媒體
現如今,高血壓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最常見和最嚴重的疾病之一,針對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有人說,低壓高比高壓高更危險更難治,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觀點不正確,準確來說是高壓高更難治,高壓高合併出現低壓低是最危險。高壓高(收縮壓高)多數原因是大動脈開始出現硬化,高壓高同時低壓低(舒張壓低)表明動脈硬化最嚴重。因為人體大血管有一種功能叫彈性貯器功能。
正常血管心臟射血時血液留在動脈中,動脈是有彈性的,動脈變得和氣球一樣。心臟收縮結束後,血管回縮,血液又向前流動。但是,在動脈硬化時,彈性貯器功能減弱,血液直接向遠端流動,血壓驟然升高。但心臟射血結束時,血管裡沒有留很多血液,血壓又驟然下降,導致舒張壓比較低。而心臟是在舒張期供血的,這樣就導致了心臟相對缺血。
指導專家:陸正齊,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醫學博士,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兼神經一區專科主任。專長:腦血管病、脫髓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頭痛、帕金森病和痴呆等。
-
12 # 許科雲
⭕️【分享經驗】給你提供所有年齡段的正常血壓參考值!
我在剛開始學解剖時婦科大夫把一未成活的新生兒心臟裝在酒精瓶內送給我,好讓我自已去解剖看看結合書本知識加深印象。
健康人的心臟跟自己握著的拳頭差不多大,人心臟就跟豬心一樣、心臟就是一個水泵,其功率決定多大千瓦,比如能把井水送上多高的塔?這力量不光是水泵的功率,還決定水管,水管越粗越送不高,所以只有減小管徑,那揚程就提高了。
心臟是水泵,那血管就是水管,水管也有鐵管和塑科管之分,塑膠管也有硬質退性和軟質矽膠管之分。人的血管也分老年人中年人和兒童不同彈性之分,年齡越輕彈性越好,用有彈性的矽膠管放水,它就擴張,水流不急,但流量很大,用鐵管放水流量小,流速快,這就是不同年齡人血流的原理。
人體有大迴圈和小迴圈途徑,有體迴圈和肺迴圈之分、血管有動脈和靜脈之分、心臟內部象田字一樣,上面兩格為左右心房,下面兩格為左右心室,只有房室之間有瓣膜起開關作用,象打氣筒一樣抽氣進來只能打向輪胎。
先看手上高高的發紫的靜脈血管,它是經過人體組織毛細血管交換後把帶有廢物的靜脈血由心臟的搏力把血向右心房迴心輸送,透過三尖瓣進入右心室,再經右室收縮後進入肺,氣體交換後變成氧合血再進入左心房,經二尖瓣進入左室,左室收縮經主動脈進入動脈分支輸送到全身各器官,這就完成了一個整體迴圈。
大部分人都經歷過血壓計量過血壓,束住肘彎上方的氣囊布就是束縛你的血管,用阻止血流的方法來測試你的心臟的搏血力度,當勒得最緊時血流不能透過的最大力度顯示數字最大叫收縮壓(高壓)慢慢放氣後血流開始通過了為舒張壓(低壓)。
血壓的高低決定了心臟的博力,而血管的彈性決定了血壓的高低,年齡漸大的、血脂高的,病理性的等等都可造成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日久就形成心臟功能變化稱高血壓。
低血壓除了病理性的要到醫院就診外,生理性的與正常值相差不大的偏低血壓都不要害怕,因為你的血管彈性好,心臟功能正常、人體健康指數正常。
-
13 # 藥師在大連
大家好!
這個問題理論有些複雜,低壓屬於心臟舒張時的血壓,這時血壓高的話,就說明人體一直處於高壓狀態。低壓高比較頑固,但是血壓高了就是危險的,不論低壓高還是高壓高。
低壓高,高壓很可能也超過了正常範圍,無論心臟收縮還是舒張,血壓始終是高的。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動脈血管大面積硬化,血管彈性差引起。或者靜脈迴流受阻,也能引起低壓升高。所以,低壓高有可能是動脈硬化較嚴重,或者是靜脈有血栓等原因導致的。這樣的情況容易引起心梗,腦梗,動脈栓塞或者中風等。
動脈硬化患者,除了戒菸戒酒少鹽以外,平時可以吃些木耳,山藥,牛蒡等保健食物,另外還需配合藥物治療,防止動脈硬化加劇。
血栓患者必須馬上進行藥物治療,最好進行身體檢查,查清血栓部位,並積極進行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
-
14 # 王桂真營養師
高血壓就是高壓高嗎?不是的,當收縮壓(高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壓)≥90毫米汞柱,兩者中的其中一個數值高於標準值,均屬高血壓。因此低壓高也屬於高血壓,低壓高主要與血管壁彈性差有關,只要低壓高了說明已經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血管彈性降低現象,而且低壓高的高血壓即使服藥也很難降下來。任病情繼續發展下去可引起冠心病、腦血管硬化、視網膜動脈粥樣硬化等嚴重威脅我們的生命健康,因此低壓高要比高壓高的高血壓更要引起重視。
引起高血壓低壓升高的原因很多,日常飲食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經常使用高鹽食物。高鹽食物含鹽量較高,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吃鹽過多,會使氯化鈉進入人體血液,分離出鈉離子,當體內鈉離子過多代謝不出來時,導致血容量增加,血壓升高。若口味重的高血壓患者除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用藥的同時,還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清淡少鹽,避免隱形鹽的攝入。很多食物看起來好像不鹹,但是含鹽量卻很高,比如泡麵的調味料,味極鮮醬油,甜麵醬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控制鹽的攝入?減少醃臘制食物的攝入,炒菜時在菜炒好即將出鍋時再放鹽,最後選擇高碘低鈉鹽,每天鹽的攝入量控制在6克左右。除了控鹽以外,還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堅持運動,保持愉悅的心情。
-
15 # 心血管王醫生
低壓高或許更難治,這在臨床確實總遇見!
但並沒有說低壓高比高壓高危險,只要是高血壓,數值越大,合併高危因素及合併疾病越多就越危險!
為什麼低壓高相對難治呢?怎麼辦?
因為我們目前的降壓藥沒有專門降高壓或專門降低壓的降壓藥,所有的降壓藥高壓低壓都一塊降,但有時候高壓降到正常了,但低壓還是高。這就出現了難度:高壓再降就會偏低,但低壓還沒正常,這就是所謂的更難治吧!
低壓即舒張壓高,多見於年輕人,是因為外周血管阻力增大,使得心臟收縮時血液向全身傳輸受阻,到了舒張期大動脈內仍滯留較多血液,舒張壓增高。其實緊張,肥胖,熬夜,吸菸等,都會引起心率增快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最終導致舒張壓升高。
我們在臨床發現沙坦類藥物,比如纈沙坦;洛爾類降壓藥,比如鹽酸阿羅洛爾這兩種藥,對單純舒張壓或舒張壓不好降的朋友更有效一些。 如果您屬於舒張壓比較高,或比較難降的朋友,您可以試試配合著這兩種藥物試一試。
-
16 # 糖尿病聯盟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無論是收縮壓高還是舒張壓高,或者兩者都高,都會造成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
臨床降壓過程中,降低收縮壓比降低舒張壓要快一些,也要容易一些,究其原因是由於舒張壓本身所致的。舒張壓主要是由於心臟舒張,血管回彈所產生的壓力,影響舒張壓的主要原因一是迴心血量,二是血液流速。
迴心血量主要和血容量有關,也和心率的快慢有關。當血容量增加、心率增快,迴心血量增加,舒張壓升高。臨床中常常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以及利尿劑以減輕水鈉瀦留,減少血容量,常選用β受體阻滯劑以降低心率,這些藥物對於舒張壓的控制有著極其明顯的效果。
血流速度主要和血管彈性以及血液粘度有關。血管彈性和血管動脈硬化的程度呈反比,降低血管平滑肌收縮的鈣離子拮抗劑,以及減緩動脈硬化的降脂藥物如他汀類,均可以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管壓力。同時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血脂、膽固醇等物質的含量。
在降低舒張壓的時候,生活方式干預及其重要,尤其是低鹽低脂飲食、堅持有氧運動、戒菸限酒、保持心情舒暢尤其重要。主要是因為舒張壓偏高常見於青年患者,常由於高脂高鹽飲食、情緒焦慮、吸菸酗酒、好吃懶動等原因造成。
血壓的控制不僅僅在於藥物治療,更重要的是在於健康生活方式的長期堅持!!!
-
17 # 快樂的小大夫
首先對於高血壓的定義來說,無論是高壓高還是低壓高,都是高血壓。,一般高血壓的定義是這樣的,血壓高於140/90,都叫高血壓。高壓也就是收縮壓高不高,只有低壓也就是舒張壓高於90mmHg的情況下,我們就叫做收縮舒張性高血壓。
舒張壓高多見哪些人群舒張性高血壓的患者多數是年輕患者,因為年輕患者的血管彈性好,血液在大血管內的流動,一般收縮的時候,一部分壓力轉換成血管的彈性勢,所以收縮時候壓力多是正常的。
在血管舒張的情況下,往往血管阻力高,而血液充足,對血管壁壓力並沒有明顯降低,這樣就會出現我們所說的舒張性高血壓。
舒張性高血壓往往被忽視為什麼說舒張型高血壓比受損高壓危險性可能更大呢?
主要原因是舒張性高血壓,血壓升高的沒有收縮壓高血壓升高的明顯。
我們平時說的高血壓多數人只是知道收縮壓高,就是我們所說的高壓,往往高度重視。
很多人認為自己血壓正常,就是收縮壓達到正常,往往忽略了舒張壓高的這種情況。
所以舒張性高血壓會導致高血壓的併發症的出現。
舒張性高血壓不是被大家特別重視導致了。
目前有五大類降壓藥,其實降壓的效果都可以降低高壓和低壓的。但是有的時候我們並不是特別注重低壓,所以平時降壓一定把高壓和低壓都降到正常水平。
無論是舒張壓高,或者是收縮壓高,都是很危險的,只有把血壓全部降到正常,這樣才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
18 # 醫患家
這種說法不準確,收縮壓(高壓)升高比舒張壓(低壓)升高對人體的影響更大,且治療也相對更棘手。
首先,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可獨立預測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不管是哪個控制不佳均可導致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但相對而言收縮壓升高對人體的影響更大。近期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大規模回顧性研究發現,不管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都可以獨立地預測不良結局,其中收縮壓影響更大。研究發現,加權平均收縮壓約為160mmHg的參與者預測8年複合終點事件的風險為4.8%,而收縮壓約為136mmHg的參與者預測風險為1.9%。舒張壓約為96 mm Hg預測綜合結果風險為3.6%,而那些舒張壓為81mm Hg預測風險為1.9%。所以收縮壓的控制不佳,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事件。
其次,相對而言,收縮壓升高的治療更棘手。舒張壓升高的患者多見於發病年齡較輕的中青年患者,其血管彈性較好,血壓的升高多與熬夜、暴飲暴食、壓力大、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交感神經興奮升高有關,經積極生活方式改善、控制體重+β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治療,多容易使血壓達標。而以收縮壓明顯升高為主的患者,多見於老年發病的高血壓病患者,其動脈硬化嚴重,很多時候出現收縮壓明顯升高(如180mmHg以上),但舒張壓只有60mmHg甚至更低。這種情況下降壓治療就很棘手,既要適當降低收縮壓,又不能過度影響舒張壓(舒張壓過低會導致心臟等重要臟器血液灌注不足) 。
高血壓病患者,不管是收縮壓升高和舒張壓升高都應積極控制,降壓治療可降低腦卒中風險35%~40%,降低心肌梗死風險20%~25%,降低心衰風險超過50%。
-
19 # 李藥師談健康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一個口頭語:人家說“如何如何”,有人說“如何如何”,至於這些聽來的所謂“科學道理”中,科學性有幾分,說的到底對不對,卻從來懶得去分辨和確認。在對待健康的問題上,這種態度是要不得的,道聽途說,並不能真的為你的健康保駕護航。
有人說:低壓高比高壓高更危險,更難治。我們聽到這樣一句話,首先不是應該問為什麼低壓高就比高壓高危險,這種問法,首先已經確認了這句話為真,而我們首先應該問的,應該是: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在高血壓控制方面,不管是低壓高還是高壓高,都應該值得引起重視。但多數情況下,在高血壓初期,或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身上,出現低壓偏高几率更大;而老年高血壓患者中,低壓不高,而出現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患者,則佔有很大比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簡單來說一下什麼是血壓的“高壓”和“低壓”,我們測量血壓的兩個值,通常一個是在心臟收縮時,血液從心臟外流入外周動脈血管以及身體各個器官提供氧氣和營養時,血液對血管壁形成的壓力,這時血液流出心臟,對外部血管形成的壓力較大,也就是我們測得的“收縮壓”,通常也稱之為“高壓”;而當心髒舒張時,血液迴流心臟,此時我們的血液迴圈系統仍然要保持身體的臟器供血,此時為了保持供血,血管壁保持的較小的壓力叫做舒張壓,也叫作“低壓”。
對於高血壓發病初期,或還未確診高血壓,但血壓偏高的中青年朋友,之所以更容易出現低壓高的問題,是因為肥胖,血脂高導致血液粘稠、心率快、神經調節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導致迴流心臟的血液不夠充足,而導致滯留血管中的血液較多,從而導致了舒張壓偏高的問題,而舒張壓偏高,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我們的血管彈性還不錯,血管衰老程度不嚴重。當然也並不是說低壓高比起高壓高來就風險更小,實際上,長期低壓高,正是導致血管失去彈性,動脈出現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於出現舒張壓偏高或者高血壓低壓偏高情況的朋友,應當儘早的對血壓進行干預控制,透過生活調理和合理的用藥,把血壓高壓低壓都控制好,才能夠有效的減緩動脈硬化的速度,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而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朋友來說,往往存在低壓不超標,甚至低壓偏低的情況,而出現這種問題的朋友,往往是那些沒有及時控制和干預高血壓的朋友。這都是因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朋友,血管衰老硬化的情況往往比較嚴重,這時候我們的低壓,想高也很難高起來啦。對於這樣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老年朋友,此時再談低壓高的風險就沒有太大意義了,而主要應該關注的收縮壓的控制問題,如果收縮壓能夠有效的控制到130以下,而舒張壓也不會降的太低(不低於60),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朋友來說,是很理想的,而如果舒張壓比較偏低,把收縮壓控制到130,低壓都降到了四五十的情況,那麼不妨把收縮壓的控制目標適當放寬一些,控制到140以下也是可以的,對於一些高齡老年人,只要身體耐受,收縮壓控制在150以下,也是理想的。之所以對於老年人高血壓患者,要更注重控制好收縮壓,一方面是為了減少收縮壓高帶來的心臟健康危害,另一方面,對於減少腦卒中風險,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來簡單說一下另一個問題,低壓高“更難治”嗎?低壓高之所以“難治”,是因為很多高血壓初期的中青年朋友,身體很好,沒有任何不適感覺,也就不願意為了控制高血壓而去改變自己的重口味(高鹽飲食),改變自己的懶惰習慣(不愛運動),控制自己的體重,戒菸限酒,這些方面都不注意,低壓高當然很難降下來,如果能夠做到嚴格自律,再加上合理的藥物干預,低壓高一定也沒有那麼“難治”。
總之,不論是低壓高,還是高壓高,還是兩個都高,發生的人群有所差異,對於身體的健康影響也各不相同,無論如何,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都應該儘量的做到早干預,早治療,儘早的把高壓和低壓都科學合理的控制好,才能夠真正的減少高血壓帶來的心腦腎健康危害,才能夠生活的更健康。
-
20 # 京城名醫張一趟
低血壓用中藥治療是很好治的,因為中藥可以從補氣入手治療。
中藥的療效是中醫水平決定的。中藥的療效是一劑見效,一劑好病。這個療效只有中醫高手才能做到。
回覆列表
這個觀點不對。這個解釋起來稍有些困難。
一般情況下,收縮壓高,即高壓高,更危險,也更難治。高壓高,合併脈壓高,即舒張壓低的人最危險。脈壓是指收縮壓減去舒張壓。
低壓高往往多見於年輕人,高壓高多見於老年人。
收縮壓高往往表明是大動脈開始出現硬化,而大動脈硬化很難逆轉。
舒張壓高是因為小動脈肥厚所致,這種肥厚可以逆轉。
高壓高同時低壓低是最危險的型別。因為這個階段表明動脈硬化最嚴重。而且在降高壓的同時,低壓也會相應降低。而低壓保證冠狀動脈供血很關鍵。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血管有一種功能叫彈性貯器功能。心臟射血時血液留在動脈中,動脈是有彈性的,動脈變得和氣球一樣。心臟收縮結束後,血管回縮,血液又向前流動。
但是,在動脈硬化時,彈性貯器功能減弱,血液直接向遠端流動,血壓驟然升高。但心臟射血結束時,血管裡沒有留很多血液,血壓又驟然下降,導致舒張壓比較低。而心臟是在舒張期供血的,這樣就導致了心臟相對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