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子說教育
-
2 # 若寧聊育兒
在每個家庭裡,隔代育兒分歧必然存在,只是多與少的區別。
那麼面對現實中的隔代育兒分歧,我們該怎麼辦呢?
解決隔代育兒分歧,必須遵循幾個原則:
1,不憑身份定對錯,只以科學論對錯
特別要忌諱,有的朋友覺得,“我是孩子媽媽”,所以,我說的你們都得聽。
也不能說因為在家裡是長輩,就有絕對權威。(後面會說遇到這樣情況如何應對)
兩種都要不得。
2,不要過於依賴和信任網上資訊,也不能過度迷戀經驗論
年輕父母極易過度依賴網上資訊,聽風就是雨。其實我們冷靜下來都明白,網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參考的內容的同時,也有眾多情況極端個例不具有參考性,更重要的是,一個孩子一個情況,不能全部按網上學習的來。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要在很大程度放棄經驗理論,畢竟,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我們不能一味的根據幾十年的經驗來指導當今。
3,育兒理論可以指導實踐,但是堅決杜絕盲目按理論來。
這一點,舉個例子,把尿。
關於把尿,作為年輕父母的我們透過學習都知道,把尿不好,過早把尿更是非常有害。(具體害處大家可以查資料,在此不做詳細討論)所以,年輕爸爸媽媽們,可以說是非常排斥把尿。我們先不考慮年老的長輩是不是持反對意見,我們先考慮現實,比如有時孩子屁屁捂紅了或者天氣太熱,不適合穿紙尿褲,而且出門在別人家,這種情況是不是也少不了給孩子把尿。
所以,凡事並不是絕對的,年輕父母們也沒必要非按理論來,結合生活實際,儘可能讓孩子舒適即可,適當調整也無妨。
那麼針對隔代育兒觀念不同帶來的分歧,大家可以考慮以下解決辦法:
1,平和溝通是前提,年輕父母首先做到這一點,然後才能要求長輩。
2,如果年輕父母做到平和溝通了,長輩還是以經驗論說事,大家可以找個時間坐下來談一談。
3,如果,我們把上面的都做到了,長輩還是很強勢,那麼這個時候就要有意抗爭了,因為你得讓長輩知道你能接受的尺度。具體怎麼做根據家裡情況自己把握。
以上幾點做起來會不太容易,特別是像改變長輩的觀點。
大家可以考慮教會長輩使用網路工具、往家裡買育兒指導書、特意讀文章或其中幾段給長輩聽,等等,慢慢改變他們的觀點看法。
以上這些事情我都做過,現在,我們家的育兒觀念很和諧,有時我們聽長輩的,有時長輩聽我們的。
至於可能許多媽媽考慮的,爸爸的觀點,我不避諱的說,在我們家也是從一開始的“爸爸只聽爺爺奶奶”成了現在的“誰合理聽誰的”。
思考我是如何做到的,除了以上提到的,可能就是我向理性客觀吧,而且從未在意見不統一事加入情緒,只是就事論事,也知道適當妥協迂迴。
畢竟,爺爺奶奶說的做的認為的,也是為了孩子好,只不過,他們以為的不一定對而已。這一點我們也一樣。
所以,能相互理解,還實施方法改善,肯定會有效果。
最後說一句,減少分歧是一個長期需要努力的事,效果也會逐步體現,所以,年輕父母們不用太緊張,做好準備,慢慢來,只要心裡有愛,理性解決,終有一天,你會感覺到:現在的狀態真好!
-
3 # 海綿寶寶622
"我要上班,可是孩子到了敏感期我想讓他自己體驗,可是老人怕他弄髒了,不讓","我家孩子每次出去老人都不讓跑,不讓爬高","想讓孩子自己吃飯,可是老人總是怕吃不飽吃不好給孩子餵飯吃,說大一點再讓孩子自己吃"……這樣的無奈太多了,那怎麼辦?老人白天帶著孩子,媽媽錯失了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發現了老人育兒的問題,說還是不說?說了能有用嗎?這都成為了家庭育兒中媽媽的一個結了。
首先,理解老人帶孩子和我們不同的感受和觀念,年齡的不同,成長背景的不同,相信他們已經在用他們最好的方式來照顧我們的孩子了,老人不全是錯的。
和父母和諧共處,是心理成長上的試金石。最親最親的父母,不是我們育兒路上的絆腳石,而是讓我們去學習如何和自己的父母修好關係,不是嗎?
-
4 # 公母倆育兒
媽媽說:我不餵飯也不讓別人喂、不讓孩子吃垃圾食品等等,奶奶就是喂、還給孩子買垃圾食品...。媽媽認為她做得對,奶奶認為也是對的,二人爭執不下,於是來找我求助。
我跟她們說:教育的前提是關係,如果關係解決不了,就先不要對孩子實施教育,否則適得其反。在孩子面前家長的教育意見要先統一了,之後再實施教育策略,才會收到你要的效果。否則,你制定的規則雖然是好的,但是執行者不執行規則,規則就被肆意踐踏了,一旦規則失效,後果可就嚴重了,也會造成孩子不遵守規則了,教育也就失去了效果。
總之,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先把關係改善了,再對孩子實施教育方法和策略。
-
5 # 米唐育兒日記
隔代育兒分歧的關鍵在於兩者所生活的時代以及受教育的方式不同所導致的。
搞清楚了分歧產生的原因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首先,針對分歧點寶爸寶媽們需要與長輩們的分歧點進行溝通,堅持科學育兒。向長輩們宣講如何科學育兒,且說明他們那一套育兒方式對寶寶的某些方面並不好,列舉出證據一一陳述事實,在陳述事實時需要注意與長輩的溝通方式,既要尊重長輩維護他們的權威和麵子也要堅持科學育兒。
其次,分歧點的根源在於長輩們往往以過來人自居。
他們經常會說,你們還不是被我這樣帶大的也沒看有什麼問題呀,這不你們都好好的,為什麼到孫子輩的就不行了呢?這就是他們困惑的地方,所以當他們仍然用不科學的老方法帶小孩的時候,你們說這樣對小孩不好,讓他們別這樣帶小孩,可想而知他們肯定會有意見的,這就是隔代教育產生分歧的根源。
而我們就需要和長輩溝通好,告訴他們時代在變,社會在進步,事物都在發展,育兒也需要與時俱進,相信科學,說明科學育兒的一些事例與方法,平時多分享一些科學育兒知識給他們看,讓他們多瞭解這方面的知識。
最後,解決分歧點需要互相多溝通多理解,長輩們沒壞心只是好心辦了壞事而已,遇到這類問題沒必要很緊張,也不是什麼大事,平時多分享一些科學育兒知識給長輩,讓他們在與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一起進步,跟上時代的步伐。
-
6 # 大R小T育兒拾光
牙齒和嘴唇都有“打架”的時候,更別說人與人之間的分歧了。
由於我家是雙胞胎男孩,各種原因權衡下,目前是和孩子的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我想待孩子上學,我一個人或者請保姆能帶的了的情況下,我肯定是想著分開住,畢竟隔代育兒或多或少有不同。
慶幸的是他們奶奶幾乎不以“我是過來人,你得聽我的”這種話來梗我。
1、當我們遇到分歧時,我會給她舉例子,比如鄰居家的孩子差不多大,都不用穿尿不溼了等等。
2、奶奶是個知識分子,還是比較潮的人,所以,我也經常會透過書上、網路上的知識分享給她看。
3、有時候人們會突然走進死衚衕,可能當時沒想通,或者顧於面子否定你的觀點,事後還是按照利於小孩發展的來。
4、必須時藉助老公的力量。
於我,如果不是什麼大事,以上方法都無效時,我會按照“誰帶聽誰的來”。不能改變別人,那就改變自己。畢竟生活在一起,摩擦總是會有的。
-
7 # 香香愛營養論育兒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面臨著爸爸媽媽上班掙錢養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退休辛苦帶娃!把孩子含辛茹苦養大的過程,著實不易,老人們在對孩子的疼愛和擔憂中努力進步著,爸爸媽媽同樣以個科學的育兒方式去灌輸給老人,希望老人能夠坦然接受,慢慢學習,但往往事與願違,交流育兒中總會出現各種分歧。
第一種是面上心上都不接受的老人,老人會固執肯定地認為自己育兒方面是對的,以前好幾個孩子都培養大了,好幾十年的經驗,不允許你們對其加以指導和批評,這樣的老人不要硬碰硬,學會找技巧,找各種媒體傳播途徑例如對於新聞報紙的關注,找到他們在乎什麼,一定是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找靠譜育兒文章來戰勝之前傳統的育兒觀念。
第二種是面接受心不接受的老人,這樣的老人比較做事比較圓滑,瞻前顧後,不想與兒女有正面的衝突,想著你不在身邊我怎麼做也看不到,這樣的老人默默觀察,不要全盤托出,掌握技巧,掌握時機,尤其在和其他帶孩子科學育兒的老人一起交流時,讓他們來聽例項子,獲得經驗,意識危機,安全隱患等,不要操之過急,老人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期和磨合期,進步就要給予鼓勵。
這兩種情況都容易出現分歧,不要心急,放鬆心情,變換角度,理解老人,老人帶孩子不容易,初衷都是為了孩子,不要因此影響到家庭和諧。
-
8 # 寧媽育兒
由於現在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都很大,很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隔代育兒分歧很難避免。那麼遇到隔代育兒分歧怎麼辦呢?
1首先,不應該有對立情緒。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都是為孩子好的。雖然大家都希望對孩子有掌控,但畢竟方式方法不一樣,容易有摩擦。意識到這一點,就可以儘量寬容的看待育兒這件事,不至於為了一點小事導致家庭不愉快。
2看分歧是什麼。育兒理念的不同導致意見分歧。不過我的想法是隻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可以適當讓步。因為如果經常有家庭內部矛盾,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教育的不一致性會導致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更不利於習慣的養成和性格的培養。
如果是原則性問題,比如不能任由孩子撒潑打滾而不批評教育。這時就要堅定立場。聯合孩子爸一起跟老人們洗腦,態度溫和但立場要堅定。相信老人都會理解的。
-
9 # 羽媽幸福成長記
在生活中遇到育兒分歧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有時候自己還會糾結怎樣做更好呢,何況是兩個不同年代的不同成長背景的人了。
現在老人幫忙帶孩子在我國也是特別普遍的現象。在育兒中有分歧的時候就要多動腦筋,想方法順利化解,才能使家庭和睦。開始的時候我也會各種小心,各種注意,一顆玻璃心隨時要碎了,自己也特別累。後來我也不再糾結,當和老人觀念不一樣的時候,在小的方面睜隻眼閉隻眼,大的原則性的問題,在事情可能發生之前,提前和老人溝通,按照我說的做。有一個大前提,想讓老人按照我們的意思來,首先要肯定老人的好,並且多表示感謝,事後再及時和老人說,如果不是她配合一定不會這麼順利,再次感謝也少不了。
同時生活中即使老人有錯,導致了不好的結果,也不要抱怨,因為抱怨解決不了問題。而是針對性的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且大度的說“沒關係,您不用著急擔心。”並且充分相信老人,相信以後和老人也更好溝通。
-
10 # 英語啟蒙老師Ivy彭
對於這個話題我想我很有發言權,因為我的婆婆是老師,帶出來一個世界名校畢業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先生)。育兒中,我的教育理念和她的時不時會有分歧。所以說,隔代育兒分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老一輩人會想:我都把我孩子帶的這麼好了,你們就要聽我的。而現代的爸爸媽媽們會想:現在都是科學育兒,你們那老一代的思想早就過時了。
在我育兒的途中,就有不少這樣的衝突。我是這樣處理的:
1.對於我堅信的科學育兒法,堅持到底,說服老一輩。如果說服不了,那就自己做到,在這一方面儘量少讓她們參與。
2.拉著先生和我一起說服老一輩,或是和同輩的同樣有寶寶的姐姐嫂子們說好,告訴老一輩正確的育兒法。
3.肯定老一輩的做法,提出新的時代有新的要求和標準。如果他們希望自己的孫子孫女好,就跟著科學育兒法來。
我建議有話直說,直接指出來如果老一輩幫著帶孩子,希望他們怎麼做。同時也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信任。
-
11 # 俞小魚和馬小馬
隔代育兒的分歧,我想絕大部分家庭都會有吧。畢竟因為生活環境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以及對孩子的精細管理程度不同,婆婆或者媽媽跟我們帶孩子的方式都會有很大不一樣。
你覺得要帶孩子去上早教班、興趣班,要出去旅遊長見識,老人覺得你們小時候在鄉下玩泥巴、抓知了,一個個也都考上了大學,工作也挺好;你覺得用尿不溼對孩子的發育比較好,老人覺得開襠褲很方便,把尿也沒問題,你們小時候也都是這樣的;你覺得夏天除了必要的室外活動,家裡應該開著空調,讓孩子玩得、睡得更舒適,老人覺得多出出汗對身體好,你們小時候沒空調,也都這麼過來了……
在產生分歧的時候,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覺得現代教育專家的話更要聽,他們覺得傳統的經驗也沒有錯,而且人家還都從咱們身上實踐過,有時候真的是無力反駁啊。要是遇上講道理,容易接受新想法的老人還好,能夠聽得進去建議和意見,倒也能其樂融融,相安無事。要是有聽不進去的,那就是我辛辛苦苦幫你們帶孩子,你還挑什麼挑?
一個人的性格和習慣養成,是很多年的事,並不是你幾句溫和的勸說和道理,就可以讓老人們都按照你說的做。更何況,和媽媽在一起,你可以隨便說,哪怕互相生氣,第二天也就好了。但是對待婆婆,總還是不能這麼做,說不定就會讓她覺得兒媳婦脾氣很差,自己又很委屈。如果處理地不好,還可能引起和老公之間的矛盾。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要讓老人幫忙帶孩子,不管是婆婆還是媽,在“為孩子好”的方向上達成共識之後,就互相寬容對待吧,就不要糾結於一些小細節啦。每當看到一些習慣上的不妥之後,就告訴自己“他們也不會傷害孩子,大大咧咧就算了吧。”
當然,如果能夠運用技巧巧妙溝通,那還是要鍥而不捨地去表述自己的觀點,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吵架了就比較難挽回了。基本原則就是,誰家的爸媽誰去安撫和影響,這樣一方面可以維護另一半在爸媽面前的形象,另一方面即使有衝突,自己的爸媽也比較容易原諒你。如果各種嘗試之後依然覺得溝通不了,那也就只能自己帶啦。畢竟老人的習慣改不掉,自己的心裡過不去,總不能因此就散了舒適溫馨的小家,所謂磨合,大約就是這樣吧……
-
12 # 90後媽媽米米
隔代育兒分歧必然存在,其實作為孩子父母只需要做一件事:教會孩子如何應對紛繁的育兒環境,相信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
我們總是在擔心,特別是雙職工家庭,老人幫忙帶孩子,擔心老人慣孩子,帶孩子文化程度沒那麼高,育兒方式沒那麼科學,生活習慣沒那麼好……誠然,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如果和老人相處相處久了,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雯雯奶奶是個火爆性子,雖然對孩子疼愛有家,但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雯雯媽媽一直擔心雯雯學奶奶樣,大吼大叫。所以,雯雯媽媽不停跟奶奶溝通,想讓奶奶改變這種溝通方式,可結果是,奶奶沒有改變,卻對雯雯媽媽意見重重,還鬧著要回老家,說自己帶不好娃不帶了。
永遠不要嘗試去改變老人,改變自己才是最好的途徑。請記住,你是孩子的父母,請相信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
就算孩子受到多種不同育兒方式又怎麼樣呢?孩子總是在千變萬化的環境中成長,我們不可能幫孩子樹立所有的成長防線,讓孩子不受不良因素的影響。既然做不到,又何必徒勞呢?
你只需要教會孩子,面對紛繁的環境,該如何應對即可。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老人想偷偷給孩子買零食,結果孩子會說:“媽媽說不可以吃零食,會長蛀牙,對身體不好。”這就是媽媽的教育影響力。
請相信自己,堅持科學,健康的育兒方式即可!不必非要老人也秉承這樣的育兒方式。你才是孩子的主要影響人!
-
13 # 擦亮星星
孩子出生後,我家一直都是老人在幫忙帶孩子,去年是奶奶加白班阿姨一起帶孩子;今年換了外婆和老祖祖一起帶孩子,最近週末開始請小時工幫忙做家務。
關於隔代育兒分歧,肯定是存在的。我的原則是:尊重老人,友好溝通,指出錯誤;提出要求,堅持正確的育兒方式。
1.尊重老人,友好溝通,指出錯誤。
老人本來應該安享晚年,為了下一代,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文化生活,全身心的照顧孩子,我們一直都心存感激。
週末我們自己帶孩子,還會讓孩子遭受磕碰受傷狀況,而平時一般是不會出現的。按外婆的說法,看孩子責任重大,一刻都不敢放鬆。老人帶孩子真的特別認真,一日三餐都提前單獨做好。2歲的小Y已經會提要求了,做好的雞湯飯不吃,要吃雞蛋飯,外婆只好重新做雞蛋飯。
我曾經提出異議,不能完全慣著孩子,滿足孩子的要求。外婆說,因為做好的不吃,為了讓孩子吃飯,才重新做的。
吃什麼大人可以配合,怎麼吃就要嚴格要求了。每次吃飯,外婆嫌小Y動作太慢,弄的到處都是,所以通常會給小Y餵飯,有時候孩子不吃,也會追到客廳餵飯。其實小Y一歲多就會自己吃飯了,雖然弄到餐桌上的比吃下去的還多。
2.提出要求,堅持正確的育兒方式。
老人也承認存在溺愛,所以每次我提出具體要求時候,老人多數還是按照我們提出的要求去做的。
比如:不能給孩子吃太多零食,外婆還是認真執行的,老祖祖就會悄悄的給小Y一些小麵包吃,結果,孩子現在特別喜歡老祖祖,有時候都希望媽媽上班去,這樣就不用管著他了。
發現老祖祖私自提供零食之後,我們多次制止,指出老人的不當之處,最後從源頭上堵漏,限制供給。其他的比如白天不看電視,多到戶外活動。老人認為好的,都配合執行。
以上,只是個別例子。當然要靈活處理,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事情就好辦多了。
-
14 # 使用者1825602082577
首先得接受育兒觀的不同。話說就什麼自身在不同的階段也許對同一件事都會有不同的做法,一個家庭的成員對孩子的教育有分歧是特別正常的,只有從心底接受了,你才不會過於焦慮。我們家常也這樣,但是隻要不是太過我一般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者直接眼不見為淨。其次要多溝通,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只要大家的目的一致,那過程就沒有什麼不可協調的。如果實在看不慣家人的做法,可以背後瞧瞧的跟對方討論,把危害告訴對方,把你覺得該如何操作也告訴對方。但是要注意態度,心平氣和的談,要記住你是來解決問題的。
-
15 # 生涯小姨媽
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因為忙於工作,很自然地將撫養孩子的重擔落在了家裡的老人身上;很多老人退休之後,也義不容辭地肩負起“幫孩子帶孩子”的任務。隔代育兒幾乎成了現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每個家庭或多或少會有家裡的老人參與育兒,這也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隔代育兒產生的分歧。
如果年輕父母比較強勢,老人就會心懷委屈抱怨“出力不討好”,而當老人經常搬出“吃過的鹽”和“走過的橋”,年輕爸媽也只有翻著白眼就範;當孩子生病這樣的特殊事件遇上兩代養育者“勢均力敵”,那真是雞飛狗跳,嚴重影響家庭內部的親密關係。無論哪種,隔代育兒產生分歧既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也是家庭教育的參與者需要一起學習和解決的問題。
隔代養育產生分歧的核心主要是都想在孩子的事兒上做主——
孩子發燒應該“發汗”還是要散熱;孩子胃口不好應該“多食”還是“少食”;咳嗽感冒是應該中醫食療還是西藥打針?
兩代人都想在孩子的事兒上做主,可往往孩子的高燒沒降,兩代人的“戰火”又燒將起來。孩子的健康問題莫名其妙演變成了家庭中的權力之爭,說到底,無論是哪一方,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如果兩代人在這一點上能達成共識,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老人幫帶是情義,不幫帶也合理。放棄自在的時光給兒女做“義工”,幫助節省兒女的家庭開銷,大多數更是要補貼小家庭,做兒女的首先應該心懷感恩。如果把老人的幫忙看做“應該”,還橫挑鼻子豎挑眼,這種白眼狼就不用慣著了,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
作為第一責任人,孩子的父母需要懂得抓大放小,在尊重老人,保障老人一定話語權的同時,對大事的處理態度明確原則,畫好邊界;小事得過且過,難得糊塗就好。那什麼為“大”,什麼是“小”呢,我舉幾個栗子。
我有位個案是個年輕媽媽,在孩子把尿的問題上,和自己的媽媽產生分歧。秉持科學育兒理念的年輕媽媽和爸爸都認為把尿危害多,不利於脊柱發育,還容易引發孩子脫肛。可是孩子的外婆對這些所謂育兒理論嗤之以鼻,一句話“你們都是這麼把過來長大的,不都挺好的嘛”懟得兩口子無話可說。
在這樣涉及到(當下和長遠)孩子健康的問題上,就屬大事,需要採取一些技巧來解決分歧:
先觀察老人以往信服的依據是什麼,是新聞還是報紙,是《養生堂》的專家,還是小區一起跳廣場舞的大媽。無論是誰,把新觀點引入老人信服的渠道,就容易開啟和老人溝通的大門。
用現成的事例或資料說明傳統養育方法的危害(如中國人痔瘡發病率與孩子幼年“把尿”之間的相關性),再以老人平常比較信服的渠道結合“新”觀點說明科學養育方法的應用價值。比如“上次給您按摩治頸椎的黃醫生說好多大孩子去他那裡按摩的,因為長期把屎把尿孩子的脊柱發育都受到影響...鼓勵讓寶寶自己學會排便...”
最後一點就是肯定老人態度上的變化,哪怕是極小的變化,也進行渲染性的鼓勵和肯定。比如“媽,我看到您這兩天沒怎麼把尿,寶寶好像會在有便意的時候主動“叫人”呢,多虧了外婆啊,你們兩個真是棒棒的!”
對於健康、學習、教育等“大事,作為第一責任人首先自己要有科學先進的理念和育兒知識,也要懂和老人溝通的技巧。透過以上三步,基本可以搞定相對固執的老一輩。如果是婆媳之間,很多話更是要講究分寸,注意場合,或者乾脆利用老公傳話。
至於潮娃變土娃,吃飯的營養搭配等小事,完全可以聽老人的。儘管老人在照顧孩子時會有溺愛和守舊的時候,但都是處於全心全意的愛。遇到分歧,如果學會抓大放小,合理溝通,兩代人便可以在養育孩子的事情上取長補短,分工協作,在“為了孩子”的目標上達成一致。
-
16 # 讀書踐行人悠媽
我們家是我媽住在家裡,白天我和悠悠爸爸出去工作時,就是我媽幫忙照顧孩子。雖然是親媽,也依然會有很多分歧的地方:
夏天要不要用紙尿褲、要不要堅持母乳、要不要餵飯、上樓抱不抱孩子、當孩子上了飯桌臨時點菜要不要滿足……相信很多媽媽也有這樣的困擾。分歧激烈的時候,我也跟我媽吵過,生氣過(可能更因為是媽,所以少了很多小心翼翼),現在孩子三歲半了,我感覺似乎是因為孩子,我跟我媽的溝通比前幾十年都要好。講講我自己總結的想法。
不看觀點看發心談觀點,大多是不一致的,我們贊成不餵飯,外婆就是堅持要喂的。飯桌上你去跟老人家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態度是對立的,溝通就是無效的。無論我們多麼不認可老人的觀點,先在心理默唸三遍“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關鍵對話》就說到,溝通的先導性思維考慮三個問題:我的目的是什麼?對方目的是什麼?對話之後希望雙方的關係如何?
不說指責說感謝不要指責老人,畢竟帶孩子不是他們的義務,他們完全是在奉獻,不要攀比誰誰家婆婆帶的好,誰讓你當初找老公時沒考慮到婆婆這個要素。多感謝老人的付出。我前三十年幾乎沒有正兒八經對我媽說過什麼感謝的話,因為不好意思,現在有了孩子,反而說得多了,也是因為實行正面管教裡的“家庭會議”。其實最棒的感謝不是來自我們,而是來自孩子,在家庭會議上孩子就會表達對爺爺奶奶的感謝,老人很受用。
有時跟悠悠爸爸出去看電影,讓我媽晚上也照顧下悠悠,我也會提前跟我媽打招呼,問她這個時間段是否方便,如果她同意,也會說上一句“讓你辛苦了!”不要把老人帶孩子當做理所應當。
不要埋怨要教方法(1)挑時間:在我希望改變我媽的做法時,我不會在她做這件事的當下,而是會選擇跟我媽閒聊的時候,或者我媽因為她自己的決定而辛勞(比如剛抱完孩子上樓、剛應孩子要求臨時加菜時),我會說:“媽,您太辛苦了,就為了這孩子!”慢慢地,老人也覺得辛苦,我就會趁機教方法。
(2)對小的孩子,常用的有限的選擇、接納情緒,我做的時候都會當著我媽的面,慢慢的,我媽就學會了。當悠悠再次在飯桌上,把碗一推,說不吃白米飯,要求臨時改做蛋炒飯時,我媽也會智慧地說一句:“蛋炒飯需要預約,你現在就可以預約,是預約明天中午還是明天晚上?”
總而言之,遇到問題就想解決辦法,這也是正面管教帶給我的重要收穫!
-
17 # 英華水墨坊
當新生兒呱呱墜地,我們做父母的就應該很清晰地認識到:我們不是在真空裡撫養孩子。
孩子從降臨世上,就被社會所包圍,而最貼近的聯絡就是父母雙方所有的大家庭。
對於新生命的到來,隔代的寵愛,甚至於溺愛,都是意料中事。每一位親人對孩子的影響也各自不同。我們沒有權力要求所有的人和我們的想法一致,也不可能阻止孩子與周圍親人建立關係。
那麼,在遇到隔代育兒分歧時,我們是否只能束手無策、聽之任之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隔代育兒分歧時,最有效的方式一定是溝通,充分地溝通。任何形式的、在孩子面前背後的、爸爸媽媽與長一蜚的正面衝突,都是不可取的。
爸爸媽媽在與長一輩溝通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媽媽爸爸的獨立性是獲取孩子教育權威地位的必要保障。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媽媽爸爸不分擔家務、不做飯、不接送孩子,孩子的生活照料極度依賴祖父母,那麼,媽媽爸爸是不可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獲得更多的話語權的。試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怎麼可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沒有生活經驗的“大孩子”?媽媽爸爸的理智性是爭取祖父母教育同盟的關鍵所在。在現代社會,家庭教育跟風消費比比皆是。在萬眾聲討中國教育的潮流下,媽媽爸爸“怎樣在家庭教育方面,走準自己的路,不人云亦云、不過分加重孩子的負擔”是爭取祖父母教育同盟的關鍵所在。試問:看到整日埋頭書山學海、奔波於各種培訓機構的孩子,有幾個祖父母會不心疼?
“人心都是肉長的”,所以,絕對不要因為在育兒問題上存在分歧,就輕易否定老人家對孩子成長無私的付出。互相體諒,換位思考,給孩子創造多一些自由生長的空間,讓孩子能在和諧愉快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
18 # 諾媽家有男寶
這個應該每個家庭都遇到過的情況吧,我也如此。一開始,我以為跟老人好好講道理,他們能夠聽進去,並落實到下一次教育孩子的時候。但是,多次溝通無效,失望至極,也便不再多語,遇到自己看不過去的,找個地方迴避,不引起正面衝突。我給自己下的決心是:孩子回家再教育,有能力自己帶。現在正按著自己的設想,一日日過著生活。
-
19 # 豆媽親子營
這個我想真是家家都可能撓不開的恆久話題,即使自己是當全職媽媽,也不可避免地會有這樣的煩惱。面對這種情況,首先是要尊敬老人,不管有怎樣的分歧,老人的出發點肯定是為了孩子好,也是為了幫助我們減輕我們的壓力與負擔。其次,做好溝通,由於老一輩的觀念與現在時代的發展步伐難以適應,我們不認同老人的傳統做法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儘量地與老人溝通。如果老人能接受就當然好,不能接受的話就要找平衡點了。對於這個問題,只能是從大的方向去把握,各自家庭情況不同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去處理。
-
20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有分歧這是肯定的,要想解決這些分歧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應該多一些耐心來和老年人進行交流溝通。如果他們欣然接受,那麼皆大歡喜;可是如果他們不接受,那也不用生氣上火,畢竟年紀大了,有些事情不必勉強他們。自己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扛起來,主動參與育兒,這才是正理。
回覆列表
你好,在現實環境中,隔代育兒分歧確實嚴重存在,有些家庭很多時候還因為隔代育兒分歧導致家庭危機。
那麼,為什麼會存在隔代育兒分歧呢,很多情況是因為現實情況不允許,需要老人幫忙照看孩子,或者因為居住條件有限,非要和老人住一起,這樣就容易產生育兒分歧,其實這種分歧的產生,是人為的界限不清導致。
如果有條件,就和老人分開住,平時放假,過年過節帶孩子看看老人家,我想,這種小別勝新婚的小聚,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或減少育兒分歧。
如果在條件不允許,非要一起住的情況下,要麼接納老人的育兒方式,要麼改變自己,讓自己真正成為孩子的主要養育者,減少老人的育兒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