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長範兒
-
2 # MM育兒雜談
孩子不聽家長話卻聽老師的話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想想我們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原因很簡單: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從小就在一起,相互之間非常親密。當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往往由於親情,對孩子做不到始終講究原則。比如,父母告訴孩子不能買零食,但孩子求了幾句,就給他買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類似的事情發生的不計其數,所以孩子會覺得父母的要求有時候是可以不聽的,父母會無原則的原諒我們。
但老師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個熟悉的陌生人,他看到的老師是在學校裡。因為老師要管理很多孩子,所以必須講究規則,不能出爾反爾。所以,在老師這裡,通常要求嚴格、對錯分明,這樣,在孩子眼裡,老師就代表了權威,老師的話就成了“聖旨”。
-
3 # 育兒如育己
我覺得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話,是因為
在孩子的生活裡,主要場所之一就是學校,而老師是學校裡的權威,所有的孩子都要聽老師的,聽從權威這是人們的慣性,聽從權威才不會受罰,才會得到獎勵表揚,所以孩子聽老師的話。
另外父母也常教孩子要聽老師的話,在孩子面前維護老師的威信。
而在家裡,父母的溺愛、嘮叨、指責等,讓父母失去了權威地位。
所以孩子願意聽老師的而不願聽家鄉的話。
做家長的都知道,在孩子眼裡,老師的話就是聖旨。家長說再多孩子都不如老師一句話,特別是那些乖孩子,老師交待下來的作業或者任務,孩子回到家軟磨硬泡甚至撒潑打滾也要家長配合完成。
孩子在你面前積極是為了表現自己,得到認可和表演,他內心裡不一定就喜歡這份作業。
我的孩子就是如此,不止手抄報,讓買書甚至報班的時候,(我的孩子曾經報過一個興趣班,聽了老師的介紹,非要換一個)問他喜歡嗎,自然是不喜歡,但還是強調“這是老師說的”。我相信,這是孩子的實話,我也相信,他在班裡也是反應積極的那一個。
我想,之所以會這樣,更多的是來自於恐懼和不安全感吧。
老師可以說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以陌生人身份出現的管理者。即使不打不罵,老師為了管理,也會在班裡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的。
他們會讓孩子明白,聽話才是好孩子,聽話的孩子會得到鼓勵和表揚。不聽話的孩子會被冷落甚至受到處罰。
更不用說孩子的從眾心理。他們和同伴是互相學習的。他們會觀察,老師的話該不該聽,不聽會有什麼後果。
孩子這方面很聰明的,在家也是一樣。在爸爸媽媽面前就是個乖孩子,爺爺奶奶一來,立馬開始撒潑打滾,使性子耍脾氣。
所以,他們在學校聽話,是知道不聽話的後果很嚴重。要是能逃避處罰,有人陪綁或者有家長壯膽,老師的話照樣不會聽的。
因此,又延伸出另一個話題,老師也怕孩子。現在總有老師抱怨,現在的學生打不得罵不得,管理起來很費勁2,就是因為跟之前比,現在有家長甚至學校給孩子壯膽的原因。
個人愚見,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