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蹤歷史腳步

    首先,分析下袁崇煥的功績。明朝對付後金,最重要的戰略就是守住“寧錦防線”。遼東經略熊廷弼任職期間,都是出山海關防守。後來,袁應泰就把遼陽、瀋陽都丟了。當時的遼東經略王在晉主張退守山海關。幸好,孫承宗代替王在晉成為薊遼督師。孫承宗視察山海關時,袁崇煥便請求駐守寧遠。

    袁崇煥:"在寧遠駐紮五千兵力,以壯十三山的聲勢,然後派遣將領帶兵去救援十三山。寧遠距離十三山只有兩百里,可以輕易佔據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寧遠,怎麼能放棄十萬難民?"

    袁崇煥的這個提議和孫承宗“寧錦防線”戰略相合。這個戰略,優於據守山海關戰略。戰略上更為積極,明軍可進可退,有更多活動空間。所以,袁崇煥的整體作戰思想是正確的。

    天啟六年(1626年),袁崇煥固守寧遠孤城,擊退努爾哈赤,明朝終於迎來一場罕見的勝利。袁崇煥趁機請旨,修築錦州、中左、大凌三城,加強防務。

    1627年,天啟七年,遼東巡撫袁崇煥取得寧錦大捷。明熹宗褒獎袁崇煥“十年積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鋒”。

    此時袁崇煥在遼東的表現,相當出彩。畢竟有個好領導孫承宗在位。

    其次,我們看下袁崇煥犯下的錯誤。孫承宗去任以後,明朝的遼東就缺少一位有能力的督師。這個職位,袁崇煥不行。

    第一,崇禎上位以後,非常信任袁崇煥,任命袁崇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但是,袁崇煥“五年時間恢復遼東”的吹牛戰略,實在是讓人無語。

    第二,殺毛文龍,自毀長城,舉措失當。袁崇煥殺毛文龍,主要是因為毛文龍在皮島擁兵自重、調遣不靈。袁崇煥殺毛文龍和事後皮島的佈置,讓明朝失去了牽制後金的重要力量。毛文龍死後,清軍少了這一後顧之憂,當年十月,皇太極率兵繞開寧錦防線,從喜峰口以西的長城邊隘開啟缺口,長驅直入,威脅北京,釀成“己巳之變”。袁崇煥也因此被逮下獄,至罹極刑。

    再者,我們看下對袁崇煥的評價。明末清初人士對他褒貶不一。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當時京城百姓對於袁崇煥是很仇恨的,“百姓怨恨,爭啖其肉,皮骨已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

    清朝初期,袁崇煥也是因“通敵”被唾棄。只是到了乾隆嘉慶時期,才開始提起“反間計”一事。其實,這主要是清朝宣傳策略。清中期捧袁崇煥,主要是為了貶低崇禎。

    最後,我們分析下袁崇煥不死,明朝是否會滅亡。

    第一,縱使袁崇煥不死,明朝對於後金也是處於守勢。而且,朝廷內部類似王在晉這樣反對袁崇煥的大有人在,而且,明朝的黨政實在是嚴重。孫承宗這麼優秀的人才,都被整走了。他還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都鬥不過那些文官。袁崇煥更不行,早晚也會被整下臺。再加上袁崇煥對崇禎忽悠“五年時間恢復遼東”,崇禎肯定會清算他。所以,明朝遼東一把手的位置,還是會變動。寧錦防線還是不穩定。

    第二,明朝亡於西北!國內嚴重的農民起義,這是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袁崇煥能力有限,能顧好遼東就不錯。他死不死,對於農民起義影響不大。所以,李自成這些人,該鬧還是鬧。明朝滅亡,也是早晚的事。

  • 2 # 西北一個碎碎娃

    這個基於當時的歷史現狀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小冰河時期的到來,乾旱和洪澇災害讓整個國家既羞澀又疲憊,民無糧,官無能。

    二,帝王的腐朽,崇禎急功近利,剛愎自用,生性多疑,好高騖遠。袁崇煥的五年平遼策,讓他心動了,一個反間計讓他處死了袁崇煥。

    三,居廟堂者,介以自家利益為先,心中缺少了風骨,多少高官皆有暗手跟隨奴酋之後,一身侍二主,介以不知廉恥為何物,國已是他們謀求自家利益的籌碼。

    三,奴酋的親漢政策,設漢八旗,讓那些二五仔可以死心塌地的可以為他們賣命,滿八旗的精兵簡政,從而造就了流傳百年的“女真不過萬,過萬不可敵”的狂言。

    四,百姓的離心,土地兼併,沉重的賦稅,連年戰亂,流民四起,天災人禍,百姓越來越苦不堪言,甚至易子而食,朝廷從來沒有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從而造就了郵政小哥李自成的揭竿而起。

    內憂外患,病入膏肓,廟堂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縱使袁崇煥再能征善戰,也迴天無力呀,最後還搭上了自己的小命。

  • 3 # 趙清醇

    袁崇煥不是名將,他只是文臣。你能叫王陽明是名將嗎?為將者,必需領兵指揮打仗。反觀袁的三次作戰,有哪一次是象將領的?(更何況是名將):

    第一次:就躲在寧遠要塞,把門堵死,攻無攻法,守無守法……要不是後金軍過於深入,同時把覺華島糧草基地搶了,已達到出兵目的後,就退兵了,否則寧遠有的頭痛了。

    在這補充幾個事情,

    第一,努爾哈赤大機率不是死在寧遠一戰中。寧遠之戰在1-2月份,努爾哈赤死在8月,期間西征過蒙古,東打過毛文龍。而紅衣大炮的炮彈就是一個實心彈,如果打到人,一般必死無疑,怎麼可能活那麼久?

    第二,寧遠城上的紅衣大炮總共十幾門,用的是實心彈,除非打到攻城武器方有用處,或對船攻擊用處較大,但對散漫在地面的部隊有何用?而袁崇煥在回答皇帝怎樣復遼的時候,具然推薦的就是紅衣大炮……既然是復遼,那必然是要進攻的,一個在現場看到紅衣大炮的情況的人,居然不考慮效果和機動能力,這還算是合格將領?

    ……

    第二次,寧錦之戰,其他的不說了,就說一點,不管後金怎樣騙,袁崇煥就是不出寧遠……只是運氣好,錦州沒有攻克而己……

    第三次,已己之變,敗筆多到連百姓都要吃他的肉了……後金在明朝在錦州有駐軍的情況下,繞道走山路突破長城,進入關內搶劫,在薊州被其他軍隊堵住時,咱們薊遼督師袁崇煥又做了哪些驚人之作?先把堵住後金路的劉策軍趕到毫無意義的密雲,不打一仗陪著後金軍到北京……我就搞不懂了,你綿州的軍隊在幹嘛?人家的軍隊在千里之外(瀋陽到北京的距離是500公里以上),常言千里不運糧,而且之間平路的重要要點全在明朝手裡……就象一個將領啊……讀書都讀傻了……

  • 4 # 媚之夭夭

    為什麼明未名將袁崇煥抵擋不住清兵的進攻?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這個問題有點問題!嚴格的說,袁祟煥跟清兵交手多次,有勝有敗,但還是勝的多!明朝最後失敗了,是在殺了袁祟煥之後!如果袁崇煥不是死在崇禎於中,繼續跟清兵作戰,清兵能不能滅了大明未必可知!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袁祟煥的軍事才能是卓越的!

    袁祟煥,廣東石碣人!

    公元1619年,袁崇煥中進士!

    公元1622年,袁崇煥嚮明熹宗透過毛遂自薦,到遼東邊境任職。得到上司孫承宗的重用,安排他鎮守寧遠!

    透過對地勢的觀察,結合當地周邊環境,袁崇煥採取安撫軍民,整備邊防,補充設防,增加偵查,固守城牆!

    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率領大軍攻寧遠,袁崇煥在山海關總兵楊麟不救援的情況下,運籌帷幄,指揮羅立使用炮擊清兵,努爾哈赤損失慘重,以退兵收場!

    這就是歷史上的“寧遠大捷”,讓袁崇煥的軍事才能初試鋒芒!

    這一仗後,袁崇煥升任遼東巡撫!

    公元1627年,清兵在皇太極的安排下,直攻錦州。繼而分兵攻寧遠!

    袁崇煥審時度勢,調動山海關守兵,薊遼總督閻鳴泰移到關城,這場持久戰雙方傷亡慘重,最後清兵以撤退而告終!這就是歷史中“寧錦大捷!”

    從這些戰役來看,袁崇煥的卓越軍事才能那是明擺著在那裡的!所以,就是到了崇禎登基,袁崇煥跟清兵多次交手,還是勝的多!讓清兵非常的忌憚他!

    二,袁崇煥的死,加快了清兵進攻的步伐,加速了大明的滅亡!

    公元1629年,皇太極率十萬人馬進攻大安口,龍井關,重兵壓境!

    袁崇煥又是總指揮明軍決戰!

    結果是清兵撤退了之!

    但是,朝中好事之臣就向崇禎奏本說是袁崇煥失職要治罪!同時,皇太極要拔掉這隻攔路虎,使用了離間計,心性多疑的崇禎終於舉起了手中的屠刀!

    公元1630年,崇禎下旨凌遲處死袁崇煥!這是典型的自斷手臂之舉,也是親者痛,仇者快的錯誤之舉!

    皇太極見崇禎中計後,就率領八旗勁旅加快了進攻大明的步伐,同時加速了大明的滅亡!

    三,袁崇煥一死,直接改變了戰爭的走向!

    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跟袁崇煥交戰多次,大都是失敗!這樣一來,清兵要想拿下大明,就必須先拿掉袁崇煥!

    於是,就有了清兵的處心積慮為袁崇煥設謀!

    最後,就是反間計,讓多疑又剛愎自用的崇禎果然上當!

    得知袁崇煥一死,皇太極幾乎沒有什麼顧忌就揮師攻打大明!

    可以說,袁崇煥一死,就幾乎決定了戰爭的走向了!只是,當崇禎明白自己自毀長城的做法時,己經是後悔莫及了!

  • 5 # 風陵流度

    首先,可能要更正題主一點,那就是袁崇煥繼承了孫承宗的關寧錦防線以後,自始至終,清兵都沒有全面突破關寧錦防線滅亡明朝。

    關寧錦防線最終全線被突破是因為吳三桂作為山海關總兵,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後,開啟山海關放清兵入關南下,最終奪取了中原漢人政權。

    也或許題主是合在一起問了兩個問題,1.清兵曾經越過山海關直插北京城,袁崇煥率兵回援,打過一場北京保衛戰。2.到大明王朝的最後時刻,關寧錦防線沒有抵擋住清兵,最終清兵入關,奪取中原政權。

    解釋這兩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關寧錦防線。

    關寧錦防線,始於明朝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是在孫承宗經略遼東時,建立的一條對抗女真的軍事防線。該防線分為南北兩段,南段是自山海關至寧遠一線,叫做關寧防線。北段是寧遠至錦州一線,叫做寧錦防線。南北兩段合稱“關寧錦防線”,全長約200公里,防線扼守遼西走廊一線,修大城9座,堡45座,陳兵11萬。

    該防線東靠大海,西鄰大山,是滿清八旗兵南下入關的必經之路。按照孫承宗的設想,只要死死扼守關寧錦防線,就能將明朝與女真的軍事活動緊緊壓制在關外,女真的軍事活動不能迫近山海關,那麼關內就不用擔心女真的軍事滅國壓力。

    事實上,關寧錦防線存在的這些年,一直都發揮了這個出色的軍事堡壘作用。直至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滿清八旗兵也沒能突破關寧錦防線對明朝進行軍事滅國。

    但是,這中間出現過一次意外狀況,那就是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清兵繞過關寧錦防線,打過一次北京城。

    崇禎二年十月(公元1629年),皇太極帶領清兵繞過關寧錦防線,從當時的蒙古部取道,直抵大安口、喜峰口(今遵化),突破長城防線,然後一路南下攻破通州、順義,兵鋒直指明朝京師北京城。

    十一月初五,袁崇煥率領關外總兵祖大壽、趙率教、何可綱緊急馳援北京。十一月二十日,北京保衛戰打響,戰鬥打到十一月二十九日,最終以皇太極兵敗撤退為終。

    然後就是袁崇煥被判欺君通敵之罪,於崇禎三年八月(公元1630年)在西市被處以凌遲之刑而身故。

    袁崇煥確實是一位名將,雖然吹過牛逼“五年可復全遼”,也無故斬殺過遼東大將毛文龍。但是,在孫承宗被魏忠賢排擠之時,袁崇煥勇敢的繼承了孫承宗在遼東的軍事方略,直到明朝滅亡,滿清軍隊從沒有正面突破過這條防線。

    而關寧錦防線的突破,則要講到另一個名人——吳三桂。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那個名人。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此時的洪承疇、祖大壽已經投降後金。當年的九月,清兵繞過吳三桂鎮守的寧遠城,把南北兩邊的衛所逐個攻破,寧遠成了一座孤城。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逼近北京城,崇禎皇帝要求吳三桂進京勤王,當吳三桂行軍到河北唐山的時候,北京城已被李自成攻破,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殺,吳三桂率軍回撤至山海關。

    同年四月,李自成率軍逼近山海關,吳三桂出兵接戰,吳三桂兵力不敵李自成,數次向清兵多爾袞投降求援,二十三日,多爾袞接受吳三桂投降,出兵攻擊李自成,並佔領山海關。

    自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孫承宗建立關寧錦防線開始,到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吳三桂投降清朝,關寧錦防線全線陷落為止,關寧錦防線共存在了22年時間,這22年時間裡,清兵從來沒有全面突破過關寧錦防線,更何況,等關寧錦防線陷落的時候,袁崇煥已經去世14年了。

    所以,根本不存在袁崇煥沒有抵擋住清兵這個問題。而明朝的滅亡是各方面原因促成的,國家政治、經濟都出現了重大問題,這非一個武將之禍。

    只能說,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不過是大明朝的氣數,已盡!

  • 6 # 一壺清茗品春秋

    袁崇煥抵擋不住清兵進攻,最終以失敗告終的原因:

    袁崇煥的失敗是戰術上以不變應萬變的失敗。

    袁崇煥在寧遠,憑堅城用大炮,力挫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先後取得寧遠、寧錦大捷。同時,袁崇煥著力構築自山海關經寧遠至錦州的一條防線,其中以山海關為後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以此抵禦後金入侵。縱觀袁崇煥對付後金仍是以守為主,透過堅城大炮避開八旗鐵騎縱橫騎射的長處。但是,後來隨著皇太極意識到這一點,並且收服西蒙古後,繞道蒙古,避開關寧錦防線,突破明軍防禦鬆懈的喜峰口長城諸隘,最終把袁崇煥耗費巨資和心血打造的防線變成了“馬奇諾防線”、突破喜峰口後,皇太極攻陷遵化,進逼北京。皇太極攻敵之必救,最終將袁崇煥調出寧遠,讓其被迫回援京師。雖然袁崇煥打退了皇太極,但在與後金野戰過程中,大將趙率教、滿桂等都戰死沙場,本人也遭到崇禎猜疑,被凌遲處死。這充分表明袁崇煥僅靠防禦戰,以不變應萬變的辦法是失敗的。

    袁崇煥的失敗是明朝政治黑暗腐朽的失敗

    與戰術上相比,導致袁崇煥的失敗,更多是政治上的失敗。崇禎皇帝“茫無主宰,而好作聰明,果於誅殺,使正人無一能任事”。在崇禎元年,啟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寄予厚望、言聽計從,但在崇禎三年,就將袁崇煥凌遲處死。雖然袁崇煥在軍事上有失利,但畢竟對明朝忠心耿耿,勤於邊事,跟有著對付後金的豐富作戰經驗。袁崇煥打造的關寧鐵騎,更是明朝後期精銳中的精銳。崇禎卻因為自己的猜疑,將袁崇煥處死。不管袁崇煥五年平遼是不是大話,但畢竟袁崇煥抵抗後金的構想在剛剛實施,就被崇禎扼殺在了搖籃。在給袁崇煥定罪過程中,魏忠賢餘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想趁機給魏忠賢報仇,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並意圖一併殺死當朝首輔錢龍錫。最終,袁崇煥被處死,錢龍錫被貶。他們成了黨爭的犧牲品。

    袁崇煥的失敗是個人性格的悲劇。

    當然,袁崇煥失敗還有就是個人性格導致的。袁崇煥的性格倔強、個性張揚,到兵部不久,就單人獨騎到山海關考察地形,“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從正面看,固然為人豪放。但在別人看來,卻也張揚。特別是由於性格倔強、固執,導致袁崇煥的上級的關係並不和睦。即使如對他大力支援的孫承宗也有不合之處,更不要說王在晉、高第等人。而這樣的性格也導致了他的獨斷專行,比如擅殺毛文龍。雖然毛文龍在皮島飛揚跋扈,但畢竟對後金尚有牽制作用,而且毛文龍作為大將,更不應該不經上報說殺就殺。而擅殺毛文龍直接導致的是崇禎對袁崇煥的猜疑,跟成為袁崇煥的一大罪狀。

    綜上所述,袁崇煥的失敗是綜合失敗,不僅是軍事的,更有政治上、自身的失敗,而後者的作用更為重要。

  • 7 # 墨雪問心

    不是袁崇煥擋不住清兵的進攻,而是得了疑心病的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懷疑袁崇煥通敵,把他給殺了。袁崇煥的死,加快了清兵進攻的步伐,最後導致大明滅亡。

    明朝漢奸范文程向皇太極獻反間計

    因為袁崇煥一直固守在寧遠防線,清軍怎麼也攻不破這道防線。這時明朝漢奸范文程向皇太極獻了一個惡毒的反間計,他提議向蒙古借道,這樣就可以繞過寧遠城,直逼京都。此時,袁崇煥必然回兵來援救京都,這樣就形成了袁崇煥引清兵入關的假象,多疑的崇禎皇帝肯定饒不了袁崇煥。如此,就可以借崇禎之手幫清兵除掉袁崇煥這隻攔路虎,清兵大部隊就可以毫無阻礙的入關了。

    崇禎中計,袁崇煥被殺,明朝加快了滅亡的步伐

    按照范文程的計劃,崇禎二年(1629)十月,後金皇太極率領十萬清兵繞過寧遠防線,避開山海關,很順利的突破了北長城潘家口、洪山口幾個邊鎮殺進關內,目標直指京師。得知軍情的袁崇煥根本等不及聖旨,他迅Superb兵援救京都。

    清兵在皇太極的帶領下勢如破竹,一路從遵化入薊州、順義、通州,眼看著如果要打下離京師只有20多里的牧馬廠,那北京城可就真完了。正當京都朝野驚慌之時,袁崇煥忽然現身馬橋,皇太極吃驚之極,趕緊停住了攻勢。

    (皇太極)

    嚇壞了的皇帝朱由檢趕緊召見袁崇煥,但素來多疑的皇帝又害怕袁崇煥大軍入城對自己不利,所以根本就不讓援軍進城休息,無奈的袁崇煥只好把軍營紮在沙河門外。

    就這樣,兩軍開始對峙起來,金兵偷襲遭到了袁崇煥的反擊,損失慘重。速戰速決失利,如果打持久戰,糧草軍需又跟不上,一時間金兵進退兩難,皇太極頓時焦頭爛額,恨透了袁崇煥。

    正面打不贏袁崇煥的皇太極又開始耍起了陰謀詭計。他利用抓來的兩個皇宮太監俘虜,讓人說些聯合袁崇煥裡應外合拿下京都的話,還故意透露給兩個太監聽,然後製造機會放走他們。倆太監回去後,哭哭啼啼的跟皇帝說了自己聽到的話,恰好此時又有人撿到了皇太極寫給袁崇煥的秘信,皇帝朱由檢大怒,馬上把袁崇煥下了大獄。

    袁崇煥因為早期擅自殺了總兵毛文龍導致皇帝不滿,現在和皇太極對峙反被人汙衊故意擁兵自重,帶兵勤王又讓皇帝疑神疑鬼,現在居然還出現了勾結清兵的“鐵證”,在皇帝朱由檢眼裡,清兵就是袁崇煥帶進關內的,袁崇煥就是賣國賊。於是,崇禎三年(1630)八月,崇禎皇帝朱由檢下令活剮了袁崇煥,因為他是以賣國的罪名被殺,所以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還當場分食了他的肉,以此來洩恨。

    一代名將袁崇煥身死,皇太極反間計得逞大為高興,隨後加快了進攻步伐,悲催的明朝不久就滅亡了。

    綜上所述,並非明朝名將袁崇煥擋不住清兵的進攻,而是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殺了袁崇煥,所以最後明朝很快滅亡。

    (崇禎皇帝)

    本文參考文獻:《明史》、《清太宗實錄》

  • 8 # feiguogong

    寧錦之戰後,滿桂、趙率教等人都得到了應有的賞賜,但袁崇煥卻因為魏忠賢讓他的黨羽彈劾袁崇煥不救援錦州,論功行賞時,只給袁崇煥增加一級官階。尚書霍維華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辭去廕襲子孫的賞賜,但魏忠賢不許。七月,袁崇煥辭官回鄉。明廷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煥為督師兼任遼東巡撫,駐紮寧遠。1627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朱由檢即位,設計將魏忠賢除去,並把之前冒領軍功的人削職。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袁崇煥得以重新被啟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1628年七月,袁崇煥返回京城,上疏陳述兵事,朱由檢於平臺召見袁崇煥,袁崇煥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復遼,朱由檢對此大加讚賞。給事中許譽卿問袁崇煥復遼的策略,袁崇煥卻說是用這種話安慰皇上。許譽卿說:“皇上英明,怎麼可以隨便應對。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該怎麼辦?”袁崇煥也覺得自己失言了,於是上奏說:“五年復遼的計劃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託給臣,臣怎麼敢推辭這艱難的任務。但是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朱由檢於是讓四部的臣按照袁崇煥的話辦。袁崇煥害怕自己去往邊關以後,朝廷中難免有人會再次誹謗自己,於是將此事告訴朱由檢,朱由檢在大學士劉鴻訓等人的建議下,收回王之臣、滿桂的尚方寶劍,將其賜給袁崇煥。鑑於此前熊廷弼、孫承宗都因為受到排擠陷害,使自己的意願難以舒展,袁崇煥於是又上書說:“恢復遼地的計策,不外乎臣往年所提出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防守是正規的策略,攻戰是變通的策略,和議是輔助策略的說法。執法在循序漸進而不在突變猛進,在追求實效而不在貪圖虛名。這是臣與諸邊防官員所能做到的。至於選擇用人的入,與被人用的人,都是皇上掌握其中的關鍵。怎麼才能用人而不三心二意,相信而不懷疑?因為駕馭邊防大臣與朝廷大臣不同,軍中可驚可疑的事特別多,只應當談論成敗的大局,不必摘取一言一行的細小過失。事情的責任既然重大,招致怨恨實在多。各種有利於邊疆的事情,都是不利於自身的。況且謀取敵人急,敵人亦從而離間,因此作邊疆的大臣很難。陛下愛護臣瞭解臣,臣何必過於疑慮懼怕,但心中有所危懼,不敢不告訴。”朱由檢發優詔答覆袁崇煥,並賞賜蟒袍玉帶、銀幣,但袁崇煥上疏推不接受辭蟒袍玉帶。崇禎二年(1629年),駐守寧遠的來自於川、湖等地計程車兵因為軍餉的事而譁變,袁崇煥用計將其平定。而後袁崇煥請求將寧遠、錦州合為一鎮,讓祖大壽鎮守錦州,何可剛替代朱梅駐寧遠,趙率教守關門,袁崇煥自駐寧遠,同時上書給朱由檢極力稱讚祖大壽等三人的才能,並說自己五年復遼的計劃全靠這三人來實現,如果五年後沒有實現,他將親手將這三人斬殺,自己到司法部門領罪服死。朱由檢加封袁崇煥為太子太保,並賜給蟒衣銀幣。 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以東江毛文龍雖然能牽制後金軍,但毛文龍耗費的錢糧實在太大,袁崇煥上書請求讓朝廷派人來管理毛文龍部的軍餉,毛文龍不喜歡有文官監製著自己,於是上書爭辯。而後毛文龍前來拜謁袁崇煥,袁崇煥以上賓之禮接待毛文龍,毛文龍也不謙讓,袁崇煥於是決定殺掉毛文龍。 同年五月,袁崇煥以閱兵為由去見毛文龍,毛文龍設宴與袁崇煥喝酒,倆人常常喝到半夜,毛文龍沒有覺察到袁崇煥的來意。袁崇煥提議更改軍營制度,設定監察官員,毛文龍對此建議感到不高興,袁崇煥用回鄉來打動他,毛文龍說:“我向來有這個意思,但只有我知曉遼東的事務,遼東的事情解決後,北韓衰弱,可以襲擊佔有。”袁崇煥對毛文龍的回答感到不高興。 而後袁崇煥邀請毛文龍觀看將士射箭,預先在山上設定好帳篷,令參將謝尚政等率兵埋伏在帳外。毛文龍到了之後,他的部下沒能入內。袁崇煥說:“我早晨就走,你擔當海外的重託,請受我一拜。”毛文龍回拜之後倆人開始登山。路上袁崇煥問隨從官員的姓名,大多都是姓毛的。毛文龍說:“這些都是我的孫子。”袁崇煥笑著說:“你們在海外長久勞累,每月祿米只有一斛,說來痛心,也受我一拜,請為國家盡力。”眾人都叩頭道謝。 袁崇煥接著說幾件毛文龍違法做的事,毛文龍與其爭辯,袁崇煥厲聲斥責毛文龍,下令將毛文龍的冠服去除並捆綁起來,毛文龍表示不服,袁崇煥於是列數毛文龍的十二條罪狀,拿出尚方寶劍,將毛文龍斬殺。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之後,害怕他的部下叛變,於是增加他們的餉銀,但是島上的人沒有主帥,人心背離,難以使用,而後會導致叛離。袁崇煥上書給明廷:“東江鎮是牽制敵人所必須依託的。現確定兩協的編制,馬軍十營,步軍五營,每年餉銀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皇帝朱由檢對兵員減少軍餉卻增加的事情感到疑慮,但是一看是袁崇煥奏請的,也就答應了他。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後金主皇太極舉兵數十萬分別進入龍井關、大安口,袁崇煥聽聞後率領祖大壽、何可剛入關守衛,所經過的薊州、撫寧、永平、遷安、豐潤、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皇帝朱由檢得知後非常高興,下令嘉獎袁崇煥的部下,並讓袁崇煥統領指揮各地援軍。 但不久之後,遵化、三屯營都被後金軍攻破,趙率教也在遵化戰役中中流矢陣亡, 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國彥自盡而死。後金軍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煥忙率兵護衛京師。朱由檢召見袁崇煥,賞賜御用酒菜及貂裘慰勞袁崇煥,袁崇煥以兵馬長途奔波,疲憊不已,請求入城休整,但遭到拒絕。於是袁崇煥駐軍城外,與後金軍鏖戰,互有勝負。 袁崇煥令戴承恩在廣渠門列陣,祖大壽於南面列陣,王承胤在西北列陣,袁崇煥在西面列陣以備戰,中午時刻,清騎兵從東南面進攻,祖大壽率兵奮力接戰,而王承胤卻拔陣向南避戰。後金軍力戰祖大壽不下,於是撤退,明將劉應國、羅景榮等人率兵進行追擊,殺傷後金軍千餘人,而明軍死傷也很多。收兵後,朱由檢用酒食犒賞軍隊。 袁崇煥有派遣任守忠率領五百人用火炮轟打金營,後金軍撤退,京都之圍遂解。但後金軍退兵後,袁崇煥卻被治罪。當初後金軍進入的關口是屬於薊遼總理劉策所管轄,而袁崇煥得知後金軍入關,直逼京城,於是千里迢迢趕來救援,自認為有功無罪,但是朝中大臣卻有很多人認為是袁崇煥放清兵入關,於是紛紛誹謗袁崇煥與後金軍有勾結,朱由檢對此也很懷疑。此時後金軍也設計離間,說袁崇煥與後金軍有秘密約定。十二月,朱由檢將袁崇煥下獄。 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想趁機給魏忠賢報仇,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並意圖一併殺死錢龍錫。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實則家無餘財。

  • 9 # 歷史的行程

    先上結論:一切政權的興亡,本質上都是財政問題。

    從宏觀層面上看,明末收稅能力很成問題。通常情況下,農民都要負擔50%左右的地主地租與國家賦稅,誰能從中多分一部分,誰就掌握了財政主導權。而明末朝廷無力從地主手中獲取稅收,只能從農民剩下的50%產出上做文章,必然會侵蝕稅基,最終自取滅亡。

    從具體戰術上看,袁崇煥之“龜殼戰法”立足於戰略防禦而非戰略進攻,如在承平時期,尚可憑藉強大後勤與對敵封鎖來困死後金,但彼時之大明已內部不穩,後金又即將達成與漠南蒙古諸部的統一戰線,“囚籠戰術”基本失效,既不能壓縮對手生存空間,又不能消滅敵方有生力量,徒耗國帑耳,其失敗是必然的。

    總而言之,未有一味戰略防禦而能擊敗競爭對手者,如有,也是主動出擊的積極防禦,一如明中葉之“搗巢”。

  • 10 # 中行偃1

    答:目前,對於這件事的爭議特別大!但是,就此說袁崇煥抵擋不住清兵的進攻,不符合事實;袁崇煥的失敗主要原因卻不能都怪明思宗,他自己的責任推脫不掉。

    首先,袁崇煥是當時唯一能夠多次擊敗清軍的重要將領。

    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後金主皇太極舉兵數十萬分別進入龍井關、大安口,袁崇煥聽聞後率領祖大壽、何可剛入關守衛,所經過的薊州、撫寧、永平、遷安、豐潤、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皇帝朱由檢得知後非常高興,下令嘉獎袁崇煥的部下,並讓袁崇煥統領指揮各地援軍。

    但不久之後,遵化、三屯營都被後金軍攻破,趙率教也在遵化戰役中中流矢陣亡,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國彥自盡而死。後金軍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煥忙率兵護衛京師。

    明思宗召見袁崇煥,賞賜御用酒菜及貂裘慰勞袁崇煥,袁崇煥以兵馬長途奔波,疲憊不已,請求入城休整,但遭到拒絕。於是袁崇煥駐軍城外,與後金軍鏖戰,互有勝負。袁崇煥令戴承恩在廣渠門列陣,祖大壽於南面列陣,王承胤在西北列陣,袁崇煥在西面列陣以備戰,中午時刻,清騎兵從東南面進攻,祖大壽率兵奮力接戰,而王承胤卻拔陣向南避戰。後金軍力戰祖大壽不下,於是撤退,明將劉應國、羅景榮等人率兵進行追擊,殺傷後金軍千餘人,而明軍死傷也很多。收兵後,明思宗朱由檢用酒食犒賞軍隊。袁崇煥有派遣任守忠率領五百人用火炮轟打金營,後金軍撤退,京都之圍遂解。

    袁崇煥並沒有因為不讓進城而避戰,仍然擊敗了皇太極。怎麼能說他抵擋不住清軍呢?

    其次,袁崇煥失敗的原因相當複雜。明思宗應該是全力支援他的。

    袁崇煥曾經與熊廷弼進行了一次長談,熊廷弼主張放棄遼東將兵力集中到山海關一帶。咱們先不說熊廷弼的對錯?袁崇煥說了熊廷弼三個字“賣國賊”。

    明思宗召見袁崇煥的時候袁崇煥是這樣表示的:自己可以五年復遼,朱由檢對此大加讚賞。給事中許譽卿問袁崇煥復遼的策略,袁崇煥卻說是用這種話安慰皇上。許譽卿說:“皇上英明,怎麼可以隨便應對。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該怎麼辦?”

    袁崇煥也覺得自己失言了,於是上奏說:“五年復遼的計劃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託給臣,臣怎麼敢推辭這艱難的任務。但是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朱由檢於是讓四部的臣按照袁崇煥的話辦。

    袁崇煥是怎麼辦的呢?1629年,崇禎二年,關外饑荒,遼東地區米價高企,而嚴重的糧食短缺與大明內部相對富足的糧食供應本是一場持久戰的關鍵節點!可是與後金曖昧的喀喇沁束不的部來邊關要買米,而各大邊關均拒絕出售,袁崇煥出於收買蒙古人心的意願,卻答應賣米。即便是在賣米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女真人,也更是超過了這個部落的需求!!!更是崇禎帝明喻嚴令禁止售賣,袁崇煥還是賣了。沒有經過明思宗的同意。而半年之後,也正是這個蒙古部族讓皇太極從其部落所過,攻打北京;

    這件事,袁崇煥做的怎麼樣!正常情況下沒有什麼問題。和戰爭本身聯絡起來就是問題!須知,關外人怕什麼?他們是不怕打仗得,對於把打仗視為家常便飯的民族來說,不打仗反倒不正常了。他們最怕的是自然災害,有的時候一場大雪❄️,一個民族就被滅掉了。牲畜沒有草料、人口就沒有糧食、民族就不能生存。到此為止,不加評論。

    還有一個繞不開的人,毛文龍!不是明思宗要問,我們都要問:毛文龍的存在對誰有利?是對皇太極有利,還是對明思宗有利?身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沒完…!太子太保的袁崇煥,你不知道嗎!話說回來了,你去見熊廷弼了,毛文龍因為殺死後金鎮江的守將,向巡撫王化貞做了報告,沒有告訴經略熊廷弼,由此兩人開始有了怨恨。熊廷弼說沒說毛文龍的壞話,我不知道,但是,你袁崇煥卻是說過熊廷弼是“賣國賊”的!這是沒有問題。那麼你是在替熊廷弼還是皇太極除害呢?這又怎麼解釋呢?

    更重要的也是更要命的是,毛文龍一死,遵化、三屯營都被皇太極攻破了,打到北京了!“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寧錦之圍解,文龍與有力焉。此出於崇煥之自陳,劇稱其牽制之功,則文龍何可殺耶?”有毛文龍在,皇太極連興城、錦州都打不了。

    因此,明思宗在抓袁崇煥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你為什麼要殺毛文龍?!你到底和皇太極簽了什麼協議?!”袁崇煥無言以對。明思宗不該問這樣問嗎?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明思宗朱由檢)

    “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清高宗弘曆)

  • 11 # 溪源影視

    一、首先,作為明朝末期的遼東三傑之一,袁崇煥在對戰後金(清朝)上,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戰績。也即袁崇煥鎮守遼東期間,不僅重創了後金,更提升了明朝抵抗後金的決心。袁崇煥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透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袁崇煥鎮守遼東之前,後金在遼東戰場上可謂屢獲勝利。比如袁崇煥中進士的公元1619年,明朝和後金之間爆發了薩爾滸之戰。此戰,明軍共損失兵力約45800餘人,戰死將領300餘人,喪失騾馬28000餘匹。在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繼遼瀋之戰獲捷後,又克廣寧(今遼寧北鎮)等40餘城堡,並企圖進兵山海關。對此,在筆者看來,袁崇煥可謂"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二、但是,在明朝將士士氣低落,後金屢獲勝利的背景下,袁崇煥卻取得了兩次大戰的勝利,也即寧遠之戰和寧錦之戰。寧遠之戰是1626年(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後金與明朝在寧遠(今遼寧興城)進行的作戰。明朝方面稱之為“寧遠大捷”。 此戰,袁崇煥組織明朝將士堅壁清野,協力共守,剷除奸細,憑堅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殺傷後金軍1.7萬人,挫敗了努爾哈赤奪佔遼西和山海關的企圖,是明朝對後金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寧遠之戰中,努爾哈赤也被炮火所傷,最終於1626年(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病卒。因此,寧遠之戰的勝利,不僅鼓舞了明朝將士抵抗後金的決心,也對後金的歷史造成了直接的影響。

    三、基於此,在寧遠之戰遭到炮擊後,努爾哈赤仰天長嘆:“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對於袁崇煥,雖然讓後金痛恨不已,但是,其能力也得到了後金的認可。在寧遠之戰後,明朝和後金又爆發了寧錦之戰。寧錦之戰發生於1627年(明天啟七年、後金天聰元年),此戰,是明遼東巡撫袁崇煥等率軍擊退後金大汗皇太極圍攻錦州(今屬遼寧)、寧遠(今遼寧興城)的作戰。

      由此,在寧錦之戰中,後金一方的主角從努爾哈赤換成了皇太極。不過,不管是老謀深算的努爾哈赤,還是年輕氣盛的皇太極,都不是袁崇煥的對手。就寧錦之戰來說,後金不僅損失慘重,皇太極更是因此揹負了“辱名”之痛。

    四、最後,從寧遠之戰、寧錦之戰來看,袁崇煥無疑是抵抗後金(清朝)最合適的人選。而這,讓筆者聯絡到了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李牧。在長平之戰後,李牧硬是率領趙軍連續打退秦軍的進攻,讓強大的秦國無可奈何,只能採用反間計先除掉李牧,這才消滅了趙國。同樣的道理,後金(清朝)面對無法擊敗的袁崇煥,也只能採用反間計,先讓崇禎皇帝斬殺了袁崇煥,這才摧毀了明朝的“關寧錦防線”。

      在關寧錦防線被摧毀後,山海關的防禦作用,無疑被嚴重削弱了。換而言之,只要袁崇煥不死,並且一直守住關寧錦防線,清軍就始終無法窺視中原。但是,在袁崇煥被崇禎皇帝斬殺後,遼東將士自然是人心渙散,無心再戰,從而加快了明朝滅亡的歷史程序。在李自成攻佔京城後,清軍聯合吳三桂入關,最終奪取了天下。

  • 12 # 大臉熊侃球吧

    抵擋不住?哪裡抵擋不住了?好好翻看一下歷史吧,就是袁承煥才把清軍抵擋在了遼東,如果不是被陷害致死,清軍想過遼東都難

  • 13 # 歷史深度揭秘

    個戰略方向因為袁殺毛而基本奔潰。一個戰略方向上的威脅的消失,最高興的是誰???哪怕毛在沒用,但是隻要他存在就是後金的麻煩,但是毛被殺後是什麼結果,後金少了一個戰略方向上的威脅,而且江東軍基本瓦解,日後清朝入關的幾個異姓王,也就是清軍征服中原那幾個的急先鋒是哪裡來的?

    崇禎不南下,特別是連太子都不派,不是道德潔癖的事。我覺得首先是沒人敢提議南下,這和崇禎一貫作風有關。其次,他完全沒想到北京那麼快完蛋。明末北京被圍,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他以為農民軍烏合之眾,是打不進來的。就沒急著撤,否則不管咋樣,哪怕沒臺階也要下…當然,後來城破,他選擇自盡而不是當俘虜,這的確有點潔癖的意思。但是還有一點就是…農民軍實在不是那種會優待俘虜的人,加上崇禎基本已經和北京的滿朝文武鬧翻,根本沒啥運作空間。即使他選擇當俘虜,十有八九就是會死的,與其受辱而死,不如死得有體面一點。從他的遺言上看,崇禎死的時候,情緒中絕望和憤怒占主導地位…沒啥悲壯感…我對崇禎的感覺…就是…他雖然不是太壞的皇帝,但真是作死的皇帝…大廈將傾是一方面,自己水平實在不高是另一方面…說實話…人清朝後期的皇帝…還是異族呢…在漢人京官中的人氣都比他高…崇禎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得是負的吧…才能整成這樣…

    關於錦州防線——遼陽、瀋陽是遼東核心,遼瀋之戰丟掉,廣寧城位於遼陽和錦州之間,屬於遼中區域,是極為重要的攻防轉換樞紐,廣寧離遼陽100公里,離瀋陽130公里,離大淩河堡60公里,離錦州80公里,廣寧之戰丟掉;錦州防線就是遼西的門戶,以錦州為核心、大淩河城(堡)突前,各個堡壘環繞的防線,重點就是突前的大淩河堡和錦州,也就是所謂的左右衛所,這一防線是廣寧之戰後孫承宗上任大力打造的防線,但是1626年孫承宗辭官回鄉,接替的高第是關內派,堅決主張回收關內,譭棄了錦州和大小淩河等地——錦州防線本來是有的,但是被高第放棄,這怪不到袁崇煥頭上吧?2你說寧遠之戰後將近一年的時間不去修成,為何要到27年議和才修城?關於這點,有兩個理由,第一,不能忽視袁崇煥的職位和手頭的物資制約的問題。寧遠之戰前,袁崇煥的職位僅僅是剛提升的按察使,屬於遼東經略高第的屬官,實質上僅僅是寧遠城的守將而已,他是違抗高第的撤退命令堅守寧遠。寧遠之戰後兩個月,袁崇煥才升任遼東巡撫,但此時明朝重兵物資都集結在關內,關外除了寧遠孤城什麼都沒有,而關內是由王之臣統轄,袁崇煥調不動一兵一卒,這個遼東巡撫徒有虛名而已,袁崇煥能拿空氣重建防線?

    後金的軍事威脅問題。這一點我在上面的回覆已經說了,大淩河之戰就是在孫承宗派祖大壽搶修大淩河,結果被皇太極圍點打援損失慘重,這還是在錦州城存在的情況下。所以即使袁崇煥手頭有物資有權力去重建錦州防線,沒有議和以及後金主力討伐北韓的前提下,也逃不過這個結局,更何況,袁崇煥面臨的重建任務更加嚴峻,關外除了寧遠城都被高第和努爾哈赤犁了兩遍,盡是白地。所以這兩點決定了袁崇煥不可能在明朝不支援的情況下以及和後金的議和下去重建錦州防線。而正是在1627年1月,明朝撤掉了王之臣,改由袁崇煥統轄關內關外,袁崇煥實質上獲得了足夠的物資和權力,同時,袁崇煥和皇太極議和,皇太極當即率領十萬大軍南下北韓,正是這兩點同時滿足,袁崇煥才得以開始重修錦州防線。

    關於袁崇煥重修的錦州防線和寧錦大捷等問題我在第二條已經反駁了你“袁崇煥有一年半的時間”這一觀點以及解釋了後金的軍事威脅問題。第三條是說,重修的錦州防線的效用問題,也就是重修的意義。第二條已經提及,高第後撤關內時,帶走了大批人口和物資,譭棄了大量的關防設施,這給重建帶來很大的難度,無論人力物力都需要從頭籌備。而袁崇煥只有1627年1月到5月這不到半年的時間。而且,大淩河和右屯衛是最前線的堡壘,錦州則是居中的位置,所以袁崇煥重修的重點在錦州,而非你說的大淩河和右屯衛。這不到半年搶修錦州防線的成果如何呢?

    寧錦之戰就已經說明問題了,皇太極從5月開始圍攻錦州攻不下來,又分兵南下進攻寧遠,依然沒有攻下來再回軍錦州組織第二次圍攻,依然沒能攻克,戰至6月皇太極撤兵,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亦即,袁崇煥重修的錦州防線是成功的。另外,1627年皇太極南征北韓和東江是失敗了的,徹底收復北韓要等到將近10年以後,毛文龍部也在袁崇煥支援下擊退了皇太極,雖然毛文龍部損失很大,北韓稱臣,但這並不能稱為皇太極的大勝。北韓王室依然以大明朝為尊,毛文龍也沒有被消滅。你這點屬於事實上的不清楚。所以總體來看,袁崇煥利用和談期間將防線推進至錦州一線,前推了80公里,為進一步修復大淩河等地做好了準備。

    滿清本來就是戰略進攻時期,從此在錦州一線轉入對峙階段,這已經是大明朝的勝利了。至於你說的費餉問題,完全是隨波逐流的主觀臆斷,從1618年開始明朝的遼餉就高達400萬兩,但是結果呢 從薩爾滸之戰到廣寧之戰,明軍是幾萬十幾萬的敗,城市是一堆一堆的丟,袁崇煥用同樣的錢不但守住了寧遠還能前推至錦州,千古奇才太誇張,但放在明末,簡直鶴立雞群好麼 。明軍從寧錦之戰開始,在遼西戰場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相持,滿清在寧錦一線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相持,這一進一退不是勝利難道是失敗?所以說,袁崇煥的和談非常成功,寧錦之戰也扭轉了明清的戰略局面。

  • 14 # 踏浪歌詠

    袁崇煥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後自薦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抗擊後金,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後因得不到魏忠賢的歡心辭職回鄉。

    朱由檢即位,重新啟用,於崇禎三年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到最後皇太極施反間計,利用朱由檢的疑心,加上魏忠賢餘黨羅織罪名袁崇煥被冤殺,處以凌遲,家眷被流徙三千里,抄家的時候,家無餘財,朱由檢也夠狠的。袁崇煥一死,明朝邊將後來都是平庸之輩,自此明朝浮危。

    袁崇煥被殺,皇太極施反間計是外因,主要是朱由檢猜忌心重,猜忌能臣武將歷來是朱明王朝的傳統,朱明多亡於此。還有袁崇煥自身也是有原因的,他的性格缺陷導致了身死。

    朱由檢雖然想一心中興大明,可惜他本身心胸狹隘,猜忌多疑,又不能信任將帥,值明朝體制崩壞,薊遼邊患不止,軍餉物資時時匱乏,皇太極順勢離間,放大了他心中的疑懼,所以殺了袁崇煥,從處以凌遲就可以看出,朱由檢忌恨袁崇煥,於是乎,國士一死,大廈將傾。同時,袁崇煥個人性格缺陷也是被殺的原因;總的說袁崇煥進士及第,具備充足的將帥才具,只是他這個人比較傲,氣量狹窄,不能容人,自古封建社會邊將最忌得罪朝中權貴,他先是得罪魏忠賢,又擅自殺了毛文龍得罪了朱由檢。性格倔強,說話浮誇,曾對朱由檢說“五年平遼”這樣的大話,在軍政上自作主張,加劇了朱由檢對他的猜忌。

    袁崇煥是個有個性的人,如果他生在寬鬆社會環境可得善終,可惜他生在明末,他雖然有才,不會做人,不會做官,悲劇是免不了的。

    李濟深先生曾言:論明清間事者,僉以為督師不死,滿清不能入主中原。這話是有道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素包子餡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