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愛生活的偉少

    愛情觀中,關於這個,真是個嚴重的分水嶺。有人真愛至上,有人將就合適就行。

    1.愛情至上的人,就是題主所說的這種觀點。我敬佩他們。忠於愛情與自己。寧缺勿濫,義無返顧,堅持到底。

    2.另一種人,也不是就真的愛上對方了,只是對方也算不錯。大家年齡也差不多,那就將就了吧。這種人我也理解,畢竟真愛,有人十幾歲就遇上了,有人幾十歲才遇上,更多的人一輩子也沒遇上。

    人都是會變的,很多人年輕的時候,純淨單純,都夢想有一天擁有愛情。這時候他的觀點是第一種,慢慢長大,尋尋覓覓也無從下手。又變成第二種觀點。

    我目前依舊堅持等一種原則。雖然這些年還未找到真愛。依舊堅持,人生短短几十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 2 # 暖心的太陽

    首先要把戀愛和婚姻分開,才能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戀愛中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只要這個人有一點值得我欣賞的地方,只要和他在一起很快樂那就足夠了。就像曾經的學生時代一樣,牽了手就以為是一輩子永遠不放開了,那樣的簡單而快樂。會因為他給我買了一顆糖而融化到心裡,會因為他的一句情話而手舞足蹈,會因為他的一個笑容而開心一整天。根本不會考慮合適不合適,當下快樂就夠了。

    可是到了婚姻中,考慮的就多了,會考慮這個人的三觀怎麼樣,這個人的家庭背景怎麼樣,這個人的脾氣怎麼樣,跟我自身合不合適,這都是婚姻中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那這個婚姻是沒法繼續下去的。既然沒有合適的,自然也不能委屈自己去接受一段一開始就不被看好的婚姻。古代常說的門當戶對,也是對合適的一個詮釋,直到現在也講究門當戶對,歷史太多的經驗告訴我們合適對我們的婚姻中有多麼的重要。俗話說的寧缺毋濫就是這個道理。

  • 3 # dongg情感書札

    沒有:找到一把缺口無數傘,又有什麼意義。

    即使找到缺口無數的傘,即便這次不會被淋得滿身都是,但是人生總要面臨許多的雨天,總不能要忍受淋雨一輩子。

    總有一天可以做出合適的傘,賞心悅目的同時,再也不會被淋雨了。

    最無聊的戀愛觀不是找不到合適的傘,而是自認為合適的傘是找到的,卻沒有發現做出來的傘才是最合適的。

    喜歡是初次遇見的點滴歡喜

    喜歡之所以是喜歡,那一定是看得上,並且好感爆棚。一把對你來說沒有吸引力的傘,估計你也不會選擇去修補,也就沒有了可能。

    真愛才是修補的最佳材料

    我們無法一開始就一定會遇到最好的傘,但是可以慢慢相處,日久生情,真愛愛了,傘也就可以修復了。

    這樣自然而然就是最合適的傘,沒有任何缺口,因為你可以真愛可以補上。

    願你可以找到賞心悅目的傘,修補成最合適你的,不再需要淋雨。

  • 4 # 牧牧陽光

    最無聊戀愛觀:找不到合適的傘,我寧願被雨淋著,有同感嗎?

    愛情不將就,

    將就不愛情!

    情深、情淺,全在真,

    緣深、緣淺,全在心!

    你儂,我儂,一條心,

    你情,我願,愛暖心!

    愛情不將就,

    將就不愛情!

    愛就要愛得,

    頑固又專一;

    愛就要愛得,

    又痛又享受;

    愛情不將就,

    將就不愛情。

    愛要愛的捨得,

    愛要愛的值得;

    它日,

    眾裡尋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 5 # 綠草千里如茵

    人生在世,註定會經歷很多酸甜苦辣,生活如此,感情也是如此。每個人對感情的要求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戀愛觀也不同。有人說如果沒有合適的傘,寧願一直淋雨。

    對不起,我對這種觀點不敢苟同。

    首先,什麼樣的傘算是合適的傘呢?是圖案?是花紋?是材質?是尺寸?還是其他的想不到的各種需求?

    任何人的心理對一樣物品的屬性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簡單的一把傘,有人認為它的顏色不是自己喜歡的而否定它,有人因為它材質不是理想中的而否定它,有人因為它太大或者太小而否定它。總之,不喜歡一件東西,總能找到一個不喜歡它的理由,而這些所有的不喜歡的理由都可能引申為 不合適。

    其次,我想問一句,傘是用來幹嘛的呢?無外乎就是遮陽擋雨,難道會因為它的顏色不好就不能擋雨了嗎?會因為它的材質不是自己中意的,就否定它可以擋雨的作用了嗎?還是因為它大了小了就不能擋雨了呢?

    顯而易見,答案是否定的。對一把傘是否合適自己,不能太過苛求,太過苛求了,可能永遠也找不到那把適合自己的傘。

    對傘如此,對感情更是如此!

    沒有聽說哪一份感情從一開始就是非常適合自己的,人生本就沒有那麼多十全十美的事,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心滿意足一般都是對自己想得到卻又不容易得到的一種假設性的自我安慰,一旦得到了,更多時候的做法是得隴望蜀,永遠都不會滿足。

    感情這把傘,只有用心去用過了,才能知道它是不是合適,即便有時會有那麼一點不稱手,用心去修補去除錯,總會好的,總比淋雨好吧。

  • 6 # 夏夏心情記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你愛的話可我不是的話,感覺人生也沒有什麼意義,要麼就找合適的,要麼什麼就不要找就像問工作一樣,感覺自己不合適的話就不會去做,還不如在家裡好好待著。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不喜歡的事情誰都不願意去做。

    大部分都是認同的,只有少部分為了利益,覺得不合適,他們會走到一起,其實這樣的人生毫無意義,因為我們活在現在目的就是為了有一個開心的生活,如果遇到不合適的一起還不如自己單身過。有時候單身也是一種幸福,只是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所以很多事情我們法強求,既然無法強求,就不如順其自然。

    人生就是如此。遇到一個合適的很不容易但是如果遇到了我們就應該珍惜,如果沒有遇到的話我們就繼續追求,說不定哪一天就追求到自己想要的合適不合適是兩個人之間相處很久之後才知道,也不說,相互瞭解,立馬就知道了,因為人生,比較複雜,也不是一句兩句可以說清楚的。

  • 7 # 聆聽寧子

    個人還是挺贊成這觀點的,要知道穿著一雙不合適的鞋,腳很難受的。愛情甜如蜜前提是要雙方有這份愛。

    但話又說回來,這種行為不適合當今社會。該結婚的年齡不婚,隨著年齡增長,周邊異樣的言行會讓你如坐針氈。找個伴轉化親情也能接受。我們畢竟不是獨立生活在社會。

    還是一分為二吧,看自我心裡能承受哪一樣來決定行為。

  • 8 # 山野摩姑

    如果僅僅是說傘的問題,當然什麼傘都要啊!

    略有勝於全無。

    只要夠遮住臉,就能不被曬黑;

    只要能遮住頭,就不至於被雨淋感冒。

    如果用傘比喻愛情,嗯~我覺得這個比喻並不恰當。

    愛情不是保護傘,希望對方為你遮風擋雨,這樣的期待本身就很高了。

    傘(安全感)本來就應該是自己準備的,買一把合適的、完整的多好。

    如果我自己擁有一把完整的傘,但對方的傘是破的,那麼:

    怕被拖累,就離開他;

    非常愛他,就共享你的傘。

    咱自己有傘,什麼都不怕!

  • 9 # 女人的幸福箴言

    講個故事給你聽吧!

    一個書生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下大雨,他不得已只好躲在了屋簷下。這時路過一個和尚,和尚打著傘正在雨中慢行。書生著急回家,就喊住和尚:大師,請您奔著慈悲為懷,帶我一程吧!

    和尚說:“你在屋簷之下,而我卻在大雨之中,你簷下無雨,不需要我度。”書生一聽急了,立刻從屋簷下出來,說道:“現在我已經在雨中了,而你有傘護著,我卻被雨淋著,現在該度我了吧”

    和尚笑著說:”阿彌陀佛,施主,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沒有被傘淋是因為有傘,你被淋是因為沒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是傘在度我!你不必找我,請自己找傘。”說完就走了。

    看看,別人的傘未必肯借給你用,即使找了合適的傘,就像賀函對羅子君說的那句話:沒有人會成為你今生今生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的庇護所!風雨欲來,自己有傘,永遠不會淋著。

  • 10 # 康然養生之家

    沒同感,感情是可以慢慢培養的,還有對待別人,應該去欣賞他的優點而不是去發現他的缺點,每一個人都不是不十全十美,認清這一點,找一個在心中有八九分的就行了,因為沒有一個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人生。

  • 11 # 婚姻秘密

    淋雨,傘,呵呵,很好的比喻,可是淋雨也要看什麼時間的雨,倘若是四五月份的小雨淋淋也無妨,反倒非常舒服,即使時間久點,想必大家都是能夠忍受甚至可以說是享受。好比我們的青春年華,十八九歲,對生活充滿憧憬,對愛情充滿幻想,對婚姻充滿期待。  

    突然覺得我們作為華人挺可悲的,為什麼我們就非得湊合著將就自己也講究別人呢。這究竟是傳統原因還是因為自己的不夠堅定和堅持呢?我知道,中國現在很多人都是為了結婚而結婚。也就是到了適當的年齡找一個適當的男人把自己嫁掉。  

      

  • 12 # 南熙沐心

    感謝激情

    首先,愛情和婚姻完全是二馬是這二個完全不一樣的意義

    第一愛情他是一種沒有讓人又愛又痛苦的事情愛情二個字包含了太多的意義了,當你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是以一種開心幸福和興奮的心情去談戀愛可是呢往往能讓自己甜蜜在愛情的故事裡面這個就是正所謂愛情不分年齡不分國際不分大小隻要對方喜歡對方就可以了,可以說這是讓人一種甜蜜的感覺其實可以這樣去理解愛情

    為什麼要先有了愛情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對方想找的哪個人這個是很關鍵的問題如果你們有一方不喜歡對方而對方拼命的去追求沒有可能的愛情這樣的不叫愛情他只能叫單相思,相信也有很多人遇見過這樣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也往往可能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邊,不管愛情是一種什麼樣子的幸福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愛情觀不要盲目的去選擇不可能的愛情這樣只會讓自己痛苦而讓對方相處在尷尬的場面,愛情也像一把雨傘他能在你下雨的時候能給你遮風擋雨可是這種遮風擋雨是看在什麼樣子情況下給你遮風擋雨的,如果是一對情侶那這個是一種甜蜜的遮風擋雨,可是如果他是一種孤獨的遮風擋雨那這樣的滋味是肯定不好受的,在愛情面前不要感覺自己付出了就有回報,愛情雖然甜蜜可是他也是最讓人傷心的東西,談戀愛一定要找對方向和找對人只要這樣的愛情才能讓對方甜蜜,當然了現在很多情侶都是找對了哪個《她》也有一些沒有找對哪個《她》搞的最後大吵大鬧不愉快的分手,談戀愛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後行!

  • 13 # 此情可待之小九

    每個人的愛情觀不一樣,這沒什麼有聊無聊的,只要別人不傷害到他人的利益,別說人家寧缺毋濫,就是單身主義也跟你無關!

    難道說人家因為要淋雨,就必須要找一把傘,也不管這把傘有沒有問題,或者用傘之後有沒有麻煩?比如說前些年好多人借網貸,也不管利息多高,問題多少,只是因為他當時有需要,難道我們就贊成他那樣做?那些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場景很有聊嗎?

  • 14 # so亞大大

    最無聊戀愛觀,找不到合適的傘,我寧願被雨淋著。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說的有點不全面。其實說贊同,我也不是特別贊同,說完全不贊同也不會,因為你不合適的傘有各個方面的原因。有的可能因為款式不合適,有了你覺得傘的圖案不合適,傘的顏色不合適,還是傘的材質不合適。不是你喜歡的,你就淋著雨,但是世界上人無完人。我覺得只要雨傘不是破的,讓我在下雨的時候保我周全讓我不被淋雨。我覺得這個傘就能用。如果是不能護我周全下雨能讓雨淋得到我的合適的傘,我也不會要。說我現實也好什麼也好,但是社會中現實就是這樣的。

    你能說在下雨天的時候,你明明有傘卻是因為他不是你合適的你就淋著雨走嗎?是我的話我會撐的。

  • 15 # 一方永順

    如果找到的雨傘是破損了,也不能擋風避雨,還不如不找,有能力的話自己可以做一把結實的雨傘,一輩子也淋不到雨。

  • 16 # 婁吉

    這個比喻不太對。

    在這個比喻下,就像是在說戀愛就是安全的,不戀愛就如同在淋雨,有潛在的傷害。但戀愛本質上不屬於此類,並不是戀愛了就有人遮風擋雨,就無憂無慮,就從此“立地成佛”了,不戀愛就會有很多麻煩,不戀愛就是壞事。戀愛與不戀愛,都不是這回事。

    在感情上,確實是寧缺毋濫的,這裡的缺是戀愛關係的缺,不是生命人生的缺,這就對了。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遵循的戀愛觀是寧缺毋濫?主要歸於生活質量的升級、個人精神世界的富足,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所以,戀愛這件事不再是雪中送炭的存在,而成為錦上添花的內容。

    既然不是必需品,那肯定要選好的了。

    反向思考,如果選擇不適合自己的,那生活便是雞飛狗跳,不僅沒有實現兩人走向更好的狀態,反而造成彼此的傷害,自然不如一個人沒有傷害來得愉快。

  • 17 # 凌薇仙子

    戀愛中找到怎樣的才是一定適合自己得呢,這個並沒有尺度標準。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思想不同,處境不同,眼光不同,喜歡的物件也不同,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適合自己的也許就在下一位。

    電視劇《安家》中,徐姑姑在張乘乘的軟磨硬泡中同意和她結婚了,看的出徐姑姑並沒有把張乘乘放在心尖上,婚禮是一對愛人對美好時光的見證時刻,但是姑姑還是丟下了張乘乘走了。

    不是姑姑不好。也不是張乘乘可憐,而他們的戀愛觀是姑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把傘,而張乘乘覺得姑姑就是她的那把傘,所以一個是被迫戀愛。一個是內心真心喜歡,卻時刻讓她的那把傘庇護她,但是總感覺缺點什麼。

    戀愛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兩個熱戀中的人兒會有很多屬於他們美好回憶的事情。

    如果戀愛中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那把傘,寧願被雨淋著。

    結婚沒有時間限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個人選擇戀愛觀和婚姻觀有越來越的包容和尊重。

    相比到了該戀愛或者該結婚的年齡,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短短几十載,在尋求適合自己,自己心儀的才是主題。

    對於有些女人來說,結婚就是她這一生最大的信仰和事業,早早嫁個好男人。早早生個孩子,這就是她的人生。

    對於另外一些女人,出了結婚,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夢想要追逐,她不願把自己過早的束縛在婚姻中。

    如果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那個他/她,中途生活的平淡、瑣碎與現實,會沖垮你們對戀愛甚至婚姻對抗的信心和耐心,所以感覺沒找到,就彆著急邁進門檻。

    會有一天,真的遇到了願意共度一生的那個人。

  • 18 # 花粉好物推薦

    先回答問題:有同感。

    原因:

    1、戀愛這件事兒,寧缺毋濫。否則,你會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2、個人覺得這應該是每個單身人應有的自覺,不要為了戀愛而戀愛,同樣也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這樣只會沒有幸福感,甚至會懷疑人生。

    3、不怕單身,就怕愛錯人。特別是女孩子,愛錯人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所以,找不到合適的傘,不要隨便拿一把傘,未必適合你。

  • 19 # 福心同鄉

    有一類人時常在各地留下自己的自拍證明我來過,而還有一類人只是發著自己記錄下的風景證明在路上;有一類人外出總是攜家帶口拖著重重的行李上演著搬遷的陣勢,而還有一類人只是一個揹包,帶著“一篇詩,一壺酒,一曲長歌,一劍天涯”的豪氣闖蕩四方;有一類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在路途中一碰到艱難險阻便怨天尤人,想馬上回到宿處在夢中完成沒有完成的路,而還有一類人總是淡定面對困難,一心想著何時才能登頂;有一類人外出更像是微服私訪,對旅途中的衣食住行都有嚴苛挑剔,還有一類人像是不擇手段,好壞通吃,只為到達既定方向;有一類人總是希望儘可能的跑完所有景點,而有一些人,只顧默默的行走,不僅僅留戀於名山大川,還流連在並不起眼的小街小巷。

    這兩類人都可以稱為是旅途者或出行者,但是這兩者之間,可以有更細緻的劃分。對於我來說,我將他們分為旅遊者和旅行者。眾人常常把旅遊和旅行混為一談,實際上,二者是差之一字,謬之千里。在中國內地所稱為的旅遊,在港澳臺更多被稱作“觀光”,而進行旅遊活動的人,就被稱為“觀光客”,觀光客這種說法更能體現旅遊的本質,即是一種讓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鬆的休閒娛樂產業。旅遊一次,感受到的是觀賞美景,感受美食的喜悅,一種身心愉悅的感覺,留下的是滿滿的回憶,有照片,紀念品。對於旅遊來說,其核心是一個遊字,遊逛、遊玩、遊樂、遊蕩,遊山玩水,是一種消遣和消費的過程,花錢享受異地的風光、風情、美食和服務。而對於旅行的人群,有更貼切的說法是“揹包客”。揹包客用雙腳丈量大地,用雙眼看不同的人生,用嘴品味一路的甘苦。感受異地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每一腳每一步邁出都沒那麼輕鬆,帶著帳篷、睡袋等諸多戶外用品,看諸多的人文景緻,體驗當地最真實的生活,其核心是一個行字。行走、行旅、遠行、獨行、苦行,還有環保行、綠色行,這都是突出一個行字。對於旅遊,我們可以說是花錢買享受,而旅行就是用錢買罪受。這就是對於旅遊和旅行最直白的理解。

    以上都是旅遊和旅行在具體表現形式上差別,對於如何真正界定旅遊和旅行,我認為最核心的還是行為人的心理區別,即你出行的目的和訴求是什麼,只有確定了這些,相應在出行中所涉及到的衣食住行和線路選擇才會體現出差異。

    有人說旅遊就是從你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但這裡他們的前提是講究路途的順利,住得舒適,玩得開心,食得美味,購得如意。講究這些時,一遇到火車或航班誤點,旅館髒亂,景區擁擠或者是颳風下雨,購物挨宰等等,便會怒氣衝衝,怨天尤人,覺得十分掃興倒黴。之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旅遊是從你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說到底還是自己的心態出現了問題。他們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四處碰壁,荊棘叢生,自以為找不到生活的希望,而產生厭世情緒,希冀於一次外出旅遊能夠放鬆身心。這些人把旅途當成了一種散心,逃避的手段,這樣的出行,自然只能浮於淺表,除了內心有短暫的慰藉之外,別無他獲。而一個對於自己處境持消極態度的人來說,無論多少次旅途歸來,都不能改變自己對於現狀的不滿,反而可能因為在旅途中獲得了放鬆而產生外面的生活總比自己的好的錯覺,加重了自己的厭世情緒。亦或是他們把自己的旅途當成了炫耀的工具,大多出身於自己所認為的小城市,小鄉村的他們,總是自然而然的感覺自己的家鄉“矮窮挫”,不能給他們高飛的空間和舞臺,而對於自己所認為的大城市趨之若鶩,仰望著高樓林立的紅燈酒綠,穿梭在星巴克等洋品牌云云,曬著自己和當地民眾的擺拍照--似乎感覺自己和這座城市很相融。還不忘@在家鄉的小夥伴“嗨,我在這兒!”這一類人總是感覺外面的月亮比家鄉的圓,出身於他們所認為的底層,卻想極力擺脫這個標籤,躋身他們所希望的上層社會,還想讓近乎全世界的人知道自己的位置,有一種跳出自己圈子的優越感。

    還有的人說旅遊就是去人跡罕至的荒野荒原,深山大川,天涯海角。他們自以為看破紅塵,覺得紛繁人世中充滿了喧囂和汙濁,拒絕一切人流如織、商業開發過了的景點,只將人跡罕至的西北荒原作為自己理想的目的地,並許以淨化心靈的標籤,前去朝拜。在他們的價值觀中,西北高原總是最無暇,最美麗的;當地的人民也是最淳樸,最天真的。總有這麼一類人,會打著“窮遊”的旗號,企圖近乎不花錢遊遍川藏。開啟很多旅遊論壇,你總會發現一個個從川藏回來的男青年女青年在訴說著自己近乎傳奇的川藏遊歷故事,他們宣稱只需要幾十元,幾百元就能夠在川藏遊歷一星期或者半個月,在講述著藏民們的美好淳樸的同時,還不忘花式吐槽一番繁華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道德敗壞。他們自稱在藏區“淨化心靈”,可是卻屢屢幹著火車逃票,景區逃票的“傑作”,明明可以租車卻不惜在路邊等待數小時,舉著牌子“求搭車”,為的就是證明藏區人民有多善良;明明可以去找一家餐館解決飢餓,卻一定要賴著臉去本就不富裕的藏民家裡蹭飯,來證明這裡的美食最正宗。這些行為,恐怕很難稱得上是“淨化心靈”這樣的所謂“窮遊”也似乎曲解了“窮遊”真正的含義,我將它們稱為“赤貧遊”。

    這兩類人還時常互掐,追求高端出遊的旅遊者很難理解那些“窮遊者”們是如何熬過幾十個小時的無座綠皮車的煎熬,他們認為出來旅遊就是要身心放鬆,那些窮遊川藏的人無異於吃飽了沒事幹,自討苦吃;而堅定著朝聖信仰的窮遊者也會嘲笑那些只知道擠景點,動不動就要休息的旅遊者庸俗,缺乏毅力。旅遊者認為窮山溝不值一看,窮遊者認為他們不懂自由。兩者之間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哲學,相互貶低對方,誓與對方劃清界限。說到底,只不過是互相在秀優越感罷了。

    可是,何必呢?

    於我而言,真正的旅行者根本無暇顧及他們的爭論,對於旅行者來說,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注重的是漫漫旅途中的細細品位和觀察,以獲取新知。對他們來說,旅行的手段是豐富多彩的,不管是乘坐飛機出行還是長途火車;不管是入住星級賓館還是露宿野外;不管是熱門景點還是荒郊野嶺......他們都照單全收,這取決於旅行者的自身狀況以及是否影響對一個地方的體悟與認知。對於旅行者的心態來說,他們總是包容的,和諧的。不管是前方一馬平川還是荊棘叢生,他們總會安之若素;對於衣食住行,只要是合適的就選擇。實在沒必要因為顯示自己高貴就看不起綠皮火車,也沒必要因為突出自己的傳奇色彩和小聰明,一言不合就逃票。對於旅行者來說,旅行是探險不是冒險,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對未知的好奇,和對新知的渴望,其他的物慾,都可以拋擲腦後。我對於旅行者的理解,似乎更像插在前兩者之間的第三者。對於我來說,不管是燈紅酒綠的繁華都市還是人跡罕至的窮鄉僻壤都是我探索的目標,正是有不同特點的景緻才能讓你更好的去對比,去思考,去感悟萬千世界多樣性和差別。對於我來說,我也不會排斥擁擠的景點,以及被過度商業化了的傳統街巷,似乎對於有些人來說,這些地方只是人看人,沒有什麼可玩,不過那只是因為你只將去這些景點看作休閒的場所,對於旅行者來說,除了休閒娛樂,還有一重觀察與體驗的目的在其中,他們會思考這條街為何會昌盛不衰,而東邊的另一條街卻早已蕭條。對於我來說,該消費的地方不用吝嗇,必須消費。有別於追求奢華、處處追求排場和體面的出行消費方式和為了省錢而無所不用其極的窮遊者,這種消費方式可以用最經濟的方法達到最好的出行效果。也許會有人說窮遊的方式可以省下不少錢,不錯,但是你卻在出行的路上花費了額外多的時間,而這些時間就是你刻意為了省錢而耗費的隱形成本,這樣的隱性成本,似乎並不比多花的真金白銀少。

    當然,不同的人總會有自己不同的出行選擇,我們無權干涉。我並不是批判社會中人的出行選擇本身,以及出行目的,而是揭露一小部分人站在自己選擇的角度上而去貶低他人的選擇,炫耀自己,體現優越感的一種心理,這是在旅遊行為中衍生出來的一種畸形心理,這種畸形心理的形成,以純粹的旅遊為依託,在某種程度上對旅遊造成了一種誤解和誤導,這對於“旅遊”這種社會行為來說,並不是好事。和路一樣,旅遊本身並沒有好的與壞的,高貴的與卑賤的之分。它只是一種社會行為,有差別的,只是人們對於這種社會行為的不同理解與認知。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我們要思考,行路的是何人?無心之人,必無徹悟;一味循他人而行,其所思所想難逃前人窠臼;只知自詡高貴,又淪落為沽名釣譽,孤芳自賞。正因為不同的人對旅遊有著不同的理解,才會產生一群群對旅遊有著不同看法的人,他們有著自己的興趣圈,有的圈子喜歡互相交流美景照片,有的圈子喜歡分享徒步攻略......處在同一個圈子裡的人,他們在一起,志同道合,聊的投機,就如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只有價值觀契合的人在一起,才能碰撞出理想的火花。

    如果你選擇同伴出遊,那麼在出行中,擁有志同道合的旅伴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旅行圈內,經常有人開玩笑說“物件好找,旅伴難尋”。旅行的夥伴最重要的一定是興趣相投,並且默契無間,在旅行中的爭執和小摩擦,或許真的會非常影響接下來的行程心情。2017年7月下旬,隨著高中同學大學基本放假,我們想著在一起聚一聚,聊聊一年來的趣事與變化。在一眾高中同學中,玩的較好的大概就是小A,小B,小C和我了,按照慣例,我們都會在暑期組織一次出遊,在旅途中體驗相聚的快樂和未知的精彩。這次我們打算去省城南昌和旁邊的九江,雖然都為江西人,但是從小到大還未曾涉足過贛北地區。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美譽的滕王閣江畔,“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湧競爭先”的鄱陽湖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這些美景雖然早就被歷代傳頌,但是未曾一見,多少有一些說不過去。小C因為行程衝突遺憾錯過了我們這次出行,於是小A,小B和我三人繼續準備著。有著一定旅行組織和安排能力的我,當仁不讓地成為本次出行的計劃起草者。於是在出發前幾天,訂機票,訂旅館,查交通,看路線......就成為了我的主旋律,因為考慮到多方出行,所以還要在協調上花較大功夫,雖然累,但是想到接下來的旅程,心中還是暗自竊喜,無比期待。幾天後,我在三個人的討論組中公佈了一份計劃表,裡面包含著詳細的行程計劃,換乘資訊和透明的資金用途,小A和小B都贊成這個計劃。當小B將行程計劃給他媽媽過目時,他媽媽甚至以為我們是跟團出行。這無疑是對這份計劃的一種另類的肯定,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然後20號晚上,我們出發了。航班晚上很晚才到,因為事先考慮到搭乘的是紅眼航班(紅眼航班指通常由航空公司安排的夜間定期航班。紅眼航班即夜航。按照國際慣例,夜航時間是指每日太陽落下的半小時之後到次日太陽昇起的半小時之前。)所以,第一晚我訂的是一家在機場附近的旅館,由老闆接機,老闆很熱情對我們噓寒問暖,說有什麼事情找他就行,這一切都似乎預示著接下來的行程會按部就班,一切順利。可是第二天,就事與願違。在乘坐滴滴到達第二天下榻的酒店後,我們前往了江西省博物館,裡面因為15年出土的漢代海昏侯遺址而備受矚目,在上午參觀完博物館之後,我們的意見就出現了分歧,原本打算下午前往的滕王閣,因為小A覺得天氣太熱而不想去,還說到滕王閣並沒有什麼意思,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現代混凝土材料仿木結構而已。說到天氣炎熱,南昌作為中國四大火爐之一,確實有著不俗的氣溫,可是作為室內景點來說,滕王閣裡面至少是涼爽的,何況滕王閣只是在博物館隔壁而已,二者相隔200米不到,而且貴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實在沒有落魄到只是一棟普通建築而已如此不堪,很難有理由拒絕它。於是小A提議說:“要去就你去好了”,不知是玩笑還是真話,我只能是尬笑這說:“拗不過你”於是只能是苦言相勸在下午閉館前參觀滕王閣。下午4點,好說歹說,從賓館將小A和小B從涼爽的空調房中拽了出來,一出來,鋪面的熱氣又引得他們一陣吐槽。到了景區也只是趕緊找到陰涼處,全然沒有深入瞭解的慾望。隨後按照行程計劃我們看來到了南昌大學前湖校區,此時已經夕陽西下,我和小B走在南昌大學校內,校內一抹濃重的綠色,豐富的綠化引起了我和小B的嘖嘖稱讚,而身後的小A卻對此不以為然,吐槽著這個學校設計混亂,缺乏美感,令我們只能尷尬收場。走著走著,漸漸小A就與我們拉開了有一大段的距離,儘管我和小B總是停下來等他,可他卻總是走得這麼慢,以至於最後只能打電話確定方位。對於我和小B所感興趣的內容,他也只是說沒意思沒意思,開始吐槽自己為什麼要來,現在只想回賓館。最後到了晚上,我和小B去了秋水廣場,我們想一睹亞洲最大音樂噴泉群的風采,而小A還是以累、沒什麼好看為由,獨自回了賓館,說好的一起吃飯,也打了水漂。因為礙於同學情面,我只能最大程度的滿足他的要求,這一天因為意見的不和,不管去哪,總是覺得心中陰雲籠罩,高興不起來。在我認為,旅行一趟,免不了會有一些勞累和困難,但是既然當時同意了這次出遊,並且選擇一起同行,就有必要做好吃苦的準備,不辭辛苦的從家裡出來一趟,結果卻只是花錢在賓館呆一天,那麼出來旅遊又有什麼意義,更可氣的是,因為自己的不想出行,而將出行計劃中所列的各項景點和目的地的參觀都稱作是沒有意義的,嘴裡不斷念叨著再也不會有下次,不免會很傷計劃制定者的心。我們顯然是鬧僵了,於是在接下來的九江以及廬山,我主動取消了所有遊覽計劃。原本定下的六點鐘的鬧鈴,也刪除一空。對於我來說,與其接下來的走馬觀花,悶悶不樂,還不如等待下一次和對的人一起細細品味,愉悅身心。整個第三天和第四天,我們都在賓館度過,空氣中不免充斥著賭氣和無奈的氣息。

    我不免想起了在空間中看到的一則故事,第一次看到時還並不能理解作者的心境,而此時此刻,是這麼的應景:“畢業旅行的結果是什麼? 可能是懷孕,也可能是絕交。我的一個實習生就和她最好的朋友絕交了。 她和好朋友去了一趟日本。 一路上,都是她做攻略、辦簽證、訂酒店、搞定地鐵卡、搞定隨身wifi……反正和這個好朋友在一起,每次什麼事都是她來操心,她也習慣了。 剛到日本,下了飛機,在轉盤旁邊等了好久,才發現,她倆的行李並沒有到。 她在機場裡跑來跑去,到處聯絡,想知道行李到底去哪兒了——她特別焦慮,害怕行李真的丟了。 她和島華人,都用蹩腳的英文溝通著。 單單這件事,她竟然用光了畢生的英語詞彙。 而她朋友,氣定神閒地坐在椅子上玩手機,還發朋友圈,歡快地告訴大家,我已經順利到東京啦啦啦。 她看著好朋友這麼沒心沒肺,有點小難過。 但想著是畢業旅行,一生只有一次,算了吧。 離開日本那天, 她們搭地鐵去機場,都過了幾站了,好朋友才說,自己把護照落在賓館裡了......她當時真的崩潰了。 她們馬上下了地鐵,往回趕,等拿到護照,再去機場,坐地鐵就完全來不及了。 只好打車。 日本計程車超貴的,打車去成田機場,她們花了1400塊人民幣。 她很心疼錢,就唸叨了一下,“護照這麼重要的東西,你怎麼會忘了拿呢”。 好朋友瞬間炸毛了, 說,“我又不是故意的,你至於嗎”。 她看對方還理直氣壯的,有點生氣了,說,“問題是你什麼也不用做,看好你的東西就好,這也做不到嗎”。 好朋友說, “是,我什麼事都不用做,你也沒做什麼呀”。 聽到這句話,她當場就覺得很寒心了。 原來,她一路上做了這麼多,叫“什麼也沒做”。 她知道好朋友喜歡宮崎駿,提前一個月,在網上預定了吉卜力博物館。 她知道好朋友愛吃鰻魚飯,專門陪她去銀座的一家有名的鰻魚飯——那家挺貴的,她想好了,回國之後一直吃土。 她知道好朋友喜歡逛文具店,進一家文具店就會逛三小時,她就由著她逛,從來沒催過她…… 其實她做這些,不是想要她報答,只是希望她感受到,而不是用一句“你什麼也沒做”,抹殺她所有的付出。”這時,想起一句話:“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個人,那麼和他一起去旅行吧!”我才明白,雖然小A,小B和我是高中要好的朋友,可是在某些方面,我們似乎真的不是一路人。瞭解過錢鍾書的《圍城》,在《圍城》中,趙辛楣有這麼一段話 :“像咱們這種旅行,最試驗得出一個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勞頓,最麻煩,叫人本相畢現的時候。經過長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結交作朋友——且慢,你聽我說——結婚以後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同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僕僕以後,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沒有吵嘴翻臉,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旅行真的有一種甄別人的作用,它就像一個篩子,在旅行過程中會將與你志同道合,心照不宣的人留下,將價值觀不同的人剔除,這不僅僅在同伴之中適用,在情侶間也適用。因為在旅行過程當中,彼此的衣食住行和生活起居都是暴露在對方視線下,很容易就能夠透過不經意間的行為去了解一個人的行為習慣;除此之外,在旅行過程中,因為充滿著未知,特別考驗同行者之間協調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短時間裡的狀況頻出,需要迅速磨合性格、快速一起做各種決策、互相照應、對撞審美觀和價值觀,優缺點集中暴露。只有思路一致,價值觀趨同的人之間才能很快的達成共識,否則只能是悶悶不樂。所以,在旅行中可以沒有伴,但是絕對不能找不對的伴。不對的伴,沒有共同去向,共同的價值觀,你認為值得一覽,他覺得雞毛蒜皮;你認為是獨特文化,他覺得處處可見“不就這麼回事兒”;你覺得美妙絕倫,他覺得無聊之極;你覺得要融入當地,他覺得“我高人一等”;你想拍照留念,他覺得你自戀做作;你覺得“這裡不同”,他覺得不如他曾經去過的任何一個地方。對於沒有發現精神的人來說,他會覺得哪裡都大同小異,沒有必要去這去哪。但是對於細心的人來說,總會發現屬於當地獨特的美。對於大家司空見慣的東西,你能發現,大家都能發現。而只有善於發現別人所發現不了的,並且加以總結,運用,才是你相對於別人更加高明出彩的地方。古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說,認為把讀書和旅行結合起來可謂理想和完美的人生,實際上旅行如人生,人生也是一次長途旅行,有一位叫普羅斯特的學者說:“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發現新的領域,而在於擁有新的目光。”我們也可以說真正有價值的人生之旅不在於只貪圖與舒適和享樂,而在於擁有精神、智慧和道德的力量,讓我們少去旅遊,多去旅行。看著知乎上網友對於類似經歷的現身說法:

    “每天的活動基本從下午開始,什麼也幹不了。很多時候她會花對方的錢 ,簡直夠了!不懂禮貌,不懂得欣賞美,而且去旅行很多時候是在無形學習別的城市好的東西,即便我買不起我也願意去見見,而不是隨口一句:“有什麼好看的”,感覺二十歲的人比老奶奶還沒有朝氣”

    “不明白那種與你同行的人,去之前攻略不做全交給我,給他講行程也滿口答應,就是到了目的地,就開始這也不好,那也糟糕”

    “最討厭那種什麼都不做,讓你一個人看票看攻略看酒店,最後還抱怨你安排的不夠好的那種。”

    “不怕什麼攻略都不做,什麼準備都沒有,只知道伸手張口跟著你走的人,就怕有人什麼都不做到了途中反而抱怨你攻略做的不周導致他多走冤枉路少睡兩鐘頭。”

    我只能苦笑著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也許我們之間是很好的朋友,但在旅行這件事上,我們真的不適合一起同行。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獨自出行的原因,同伴旅行少不了需要妥協,隨大流,很多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你的自由,還可能被人奚落。在這裡我並不去評判同伴旅行和獨自出行哪個更好,因為二者各有優缺。有著志同道合的旅伴相伴而行時,可以彼此分享與交流,而令人身心愉悅的自然風光和異域環境,又使行者容易敞開被城市禁閉的心扉,彼此深入溝通了解。因此,伴旅往往能夠成為長久的知音、知己。而在一個人獨行的時候,會有獨特的眼光和思索。對於一個人獨行來說,他可以讓你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激發自己挑戰不同環境的潛能。當然了,在獨自旅行的過程中,你肯定會有想念家人或者是朋友的時候,或者期待身邊有另一個人的陪伴。不過獨自旅行這種模式也能讓你發現你自己的隱藏技能,讓你專注身邊的風景和陌生人,你的大腦會持續接受新的訊息,這樣反而會讓你更想嘗試更多的獨自旅行。迫使自己和自己的心靈對話, 擺脫幹什麼事都一定要結伴的心態,能夠讓你變得更加獨立,更加自主。很多時候,學會獨處是一種能力,而獨自旅行恰恰可以幫助你練就這種能力。這樣可以避免和同伴興趣不一致產生的遺憾。你可以在博物館耗上一天,也可以坐在某個湖邊發呆,不受牽制,隨心所欲。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完全靜下心來聆聽每一個陌生城市的聲音,當無人共享時,你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和自我內心交流,感覺會加倍深刻。知名學者馮驥才專門撰文解說深度旅遊:“顧名思義,就是從表面觀光走向深層瞭解。由於當今的人們,已經不滿足走馬觀花的旅行,希望從異地或異國多得到一些認識與知識,包括歷史的、生活的、文化的、生產的、民俗的、藝術的等等方面,感受不同地域所獨有的迷人的文化底蘊。這就叫做深度旅遊……‘深度旅遊’是在文化層面上的旅遊。它依靠文化,反過來對文化又是一種開掘、展示和弘揚。如果我們大力開展‘深度旅遊’,想想看--上下數千年,縱橫幾萬裡,地域不同,文化相併,將會有多麼燦爛多姿的文化被開採和表現出來。古老中國將出現多麼瑰麗的文化景觀!”獨自旅遊或者和志趣相投的旅伴出遊,去get自己想要了解的點,用心靈去感知,深度瞭解一個地方的經濟,文化,歷史,人文,此乃旅行者區別於那些目的地打卡式的旅遊者的真正差別。對於目的地打卡式的旅遊方式,是我一直以來都鄙視的。只是費盡所謂的千辛萬苦換來的“到某地一晃”,這跟坐一趟長途火車經過無數站點還跟別人炫耀我來過一樣,沒有區別。旅行,真的不是證明你去過哪,它不是你用來在社交網路上炫耀的資本,而是能真正印刻在你內心對於世界的理解,體悟和思考。“深度”,才是旅行真正的意義之所在。

    旅行是一種人生態度,需要遵從自己的聲音,去尋訪前方的未知。對於同行者,如果沒有合適的傘,我寧願被雨淋。

  • 20 # 小樓一夜看春雨

    關於你所提到的這個戀愛觀,我很同意,這是一個很理性,很實際,也很負責人的想法,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更是對別人的負責。但這個事情不要偏執於絕對。在一個相對的條件裡,會有更好的效果。絕對的事情多存在於理論中,而相對的方法更適用於現實的生活。

    說一下我的看法:

    1戀愛,人,傘,淋雨。我們渴望戀愛,也努力的尋找屬於自己的傘,在沒有找到之前,自己獨自面對所有的困難和挫折。

    戀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合適,而什麼是合適?合適的前提是,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這其中包括,性格合適,三觀一致,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三觀很重要。通俗的說就是,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的溝通,你想要的是我能給的。有對未來生活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前進的方向是一致的。如果單憑喜歡是很不靠譜的。越往後的生活,兩個人就會各自走各自的方向。

    2打個比喻,從戀愛到結婚,就像是成立一個公司,公司有兩個成員,男孩兒和女孩兒。兩個人在沒有戀愛的時候,各自有各自的個人的目標。當開始戀愛的時候,就宣佈公司組織成立了,兩個人的目標就要變成一個目標,就是公司的目標。這就是戀愛關係中的合適。當兩個人都為了一個目標(公司目標)努力的時候,公司肯定運營順利。這就是兩個人在戀愛的時候合適,以後會過得很順利。那如果兩個人不合適,生拼湊在一起,那就像公司一樣遲早倒閉。當婚姻中的一個人不關心這個家裡時候(員工不關心公司的目標)可想這個家是一個什麼狀況。

    3找不到合適的傘,寧願被雨淋著,這是一個很理性,很負責任的觀點,一是對自己負責,戀愛結婚快不快樂只有自己的心知道,被雨淋著不是說非要找一個完美的傘。被雨淋著的滋味也不好受。每個人的處境和經歷不一樣,有的時候,不合適的傘比被雨淋著更難受。所以要在風雨中不斷的磨鍊自己。愛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二是對傘的負責,當你輕易的用一把傘的時候,你有考慮過傘的感受麼,也許你不喜歡這把傘,只是用它來擋雨,但如果這把傘喜歡上了你呢。你怎麼辦,愛,就愛一輩子,不愛,也不要因為自己私心的需要而傷害對方。這是對傘的負責。

    4人在不斷的成長和經歷中會經歷很多事情,在相對的現實生活中,心境會不斷的變化。適當的改變自己,也許開始會有些不適應,但結果可能會改變你,會有你想不到的驚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誰知道恆大的無理由退房怎樣操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