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沁園春:願就項羽會哭麼?談點個人粗淺看法!男人不輕易掉眼淚,只因沒有到達極度傷心的地步。因為人是有七情六慾情感的意識,常常表現為喜怒哀樂這四種情緒。自己有特別好的事情,或特別愉悅的事情,就可表現出歡喜的情緒。在生氣的時候就可以表現憤怒的情緒。在悲傷的時候,就能夠表現出悲哀的情緒。遇到高興的事情,就可以表現為快樂的情緒。在這裡我們先來讀一下李清照對項羽的一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這生死關頭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不肯過江東,四面楚歌,又想著同虞妃虞妃若奈何的心情,拔劍烏江自刎,難道有著人生情感的英雄項羽能不哭麼?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雄主,關於他的傳說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數不勝數,然而這些傳說有的是正面的也有的是負面的。項羽的英雄氣概古今無二,但是項羽卻又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有著視天下英雄如同草芥的傲氣,而這些都是導致項羽失敗甚至最後自刎的主要原因。虞姬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常隨項羽出征。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項羽被劉邦困在了垓下,劉邦手下有不少人會唱楚歌,項羽幾番突圍失敗,兵孤糧盡,夜晚聽到四面楚歌,以為楚地盡失,楚營裡的將士們聽見家鄉的歌聲,軍心渙散,都紛紛逃跑了。楚霸王看見大勢已去,心如刀絞,他什麼也不留戀,只惦記著愛妾虞姬。兩人飲酒帳中,不由悲傷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悽然起舞,忍淚唱起《和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虞姬的這一首《和垓下歌》,既是歷史上少見的絕命悲歌,也是愛情的悲歌,虞姬唱罷,拔劍自刎。項羽悲痛萬分,在倉促間只好草草掩埋了虞姬,隨即項羽帶著八百騎兵連夜突圍而出,被漢軍追至烏江,烏江亭長說江東還是霸王的地方,漢軍沒有船,讓霸王渡江東山再起。項王說,自己已無顏面再見江東父老,謝絕了烏江亭長的好意,將烏騅馬送給烏江亭長,然後率領28個子弟兵執短兵器和殺來的漢軍再次拼殺,最後慷慨地自刎。這就是著名的“四面楚歌”,大英雄總是和美人聯絡在一起的,英雄落難之時,正是美女出鏡的好時候,英雄一曲慷慨悲歌,蒼涼感人,美人淚落如桃花,和歌悲切,悽婉動人。寶馬名劍在側,英雄強忍淚水,卻不能阻止“泣數行下”,一幫出生入死的患難兄弟,頓時哭聲一片,此情此景,實在是感人至極。英雄有情,愛情、兄弟情、情情難捨,彰顯大英雄男兒本色。落淚哭訴這時是項羽情感意志的最高體現,他對不起江東父老,又對他的愛妻虞妃虞妃奈若何”的深情心聲吐露。項羽之死,最為傷感的是項羽烏江自刎的段落。對於項羽的記載,歷史較為詳盡,沒有爭議。然最令人驚心的是項羽為何不肯過江?一個英雄竟然淒涼地走向死亡,有褒有貶,莫衷一是。項羽做為一個帝王終究是太年輕,他不懂人心,不過一個自小就被大家捧得高高在上的孩子,要如何謙卑呢?而27歲的項羽面對的對手是54歲的劉邦,一個還為而立之年的青年,玩弄心術又怎麼敵得過54歲的人呢?本來說好兩分天下的,誰又能料到劉邦突然撕毀條約,要將項羽置之死地呢?對於項羽性格剛愎自用的評價甚為不快。項羽在我心中一直是以英雄的姿態存在。他在臨死前對於叛變的呂馬童沒有譏諷,可見其氣度不凡。他知道自己的頭顱價值幾何,雲淡風輕地說給亂臣賊子一個人情,然後高傲地走了,離開了塵煙滾滾的戰場,坦然自若。由此敬意更濃。我覺得最懂項羽的乃是易安居士李清照,這位不幸的女詞人經歷了種種悲歡離合,大徹大悟。如果他們生活在同一時代,一定會成為知己。我認為易安居士對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評價並不為過。夕陽媚俗的金色灑滿了蒼穹,天邊的晚霞瑰麗多彩。這少有的美豔附著地面上蜿蜒逶迤的血流、和倒地不起的將軍構成了一幅永遠定格的畫面。悲愴之歌響起,但又和著豪邁之氣,江上升起霧氣,我彷彿看到項羽和眾將士一起走向霧的深處,一路悲傷。苟活於世,非霸王所為!殘陽如血,映紅了烏江的水面。謝絕了亭長渡他過江的好意,自刎於此,心裡難安!心中自認為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英雄落難,坐失江山,怎能不哭麼?這也就是我對項羽會哭麼?的粗淺看法了!不一定對,全當拋磚引玉。
我是沁園春:願就項羽會哭麼?談點個人粗淺看法!男人不輕易掉眼淚,只因沒有到達極度傷心的地步。因為人是有七情六慾情感的意識,常常表現為喜怒哀樂這四種情緒。自己有特別好的事情,或特別愉悅的事情,就可表現出歡喜的情緒。在生氣的時候就可以表現憤怒的情緒。在悲傷的時候,就能夠表現出悲哀的情緒。遇到高興的事情,就可以表現為快樂的情緒。在這裡我們先來讀一下李清照對項羽的一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這生死關頭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不肯過江東,四面楚歌,又想著同虞妃虞妃若奈何的心情,拔劍烏江自刎,難道有著人生情感的英雄項羽能不哭麼?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雄主,關於他的傳說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數不勝數,然而這些傳說有的是正面的也有的是負面的。項羽的英雄氣概古今無二,但是項羽卻又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有著視天下英雄如同草芥的傲氣,而這些都是導致項羽失敗甚至最後自刎的主要原因。虞姬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常隨項羽出征。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項羽被劉邦困在了垓下,劉邦手下有不少人會唱楚歌,項羽幾番突圍失敗,兵孤糧盡,夜晚聽到四面楚歌,以為楚地盡失,楚營裡的將士們聽見家鄉的歌聲,軍心渙散,都紛紛逃跑了。楚霸王看見大勢已去,心如刀絞,他什麼也不留戀,只惦記著愛妾虞姬。兩人飲酒帳中,不由悲傷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悽然起舞,忍淚唱起《和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虞姬的這一首《和垓下歌》,既是歷史上少見的絕命悲歌,也是愛情的悲歌,虞姬唱罷,拔劍自刎。項羽悲痛萬分,在倉促間只好草草掩埋了虞姬,隨即項羽帶著八百騎兵連夜突圍而出,被漢軍追至烏江,烏江亭長說江東還是霸王的地方,漢軍沒有船,讓霸王渡江東山再起。項王說,自己已無顏面再見江東父老,謝絕了烏江亭長的好意,將烏騅馬送給烏江亭長,然後率領28個子弟兵執短兵器和殺來的漢軍再次拼殺,最後慷慨地自刎。這就是著名的“四面楚歌”,大英雄總是和美人聯絡在一起的,英雄落難之時,正是美女出鏡的好時候,英雄一曲慷慨悲歌,蒼涼感人,美人淚落如桃花,和歌悲切,悽婉動人。寶馬名劍在側,英雄強忍淚水,卻不能阻止“泣數行下”,一幫出生入死的患難兄弟,頓時哭聲一片,此情此景,實在是感人至極。英雄有情,愛情、兄弟情、情情難捨,彰顯大英雄男兒本色。落淚哭訴這時是項羽情感意志的最高體現,他對不起江東父老,又對他的愛妻虞妃虞妃奈若何”的深情心聲吐露。項羽之死,最為傷感的是項羽烏江自刎的段落。對於項羽的記載,歷史較為詳盡,沒有爭議。然最令人驚心的是項羽為何不肯過江?一個英雄竟然淒涼地走向死亡,有褒有貶,莫衷一是。項羽做為一個帝王終究是太年輕,他不懂人心,不過一個自小就被大家捧得高高在上的孩子,要如何謙卑呢?而27歲的項羽面對的對手是54歲的劉邦,一個還為而立之年的青年,玩弄心術又怎麼敵得過54歲的人呢?本來說好兩分天下的,誰又能料到劉邦突然撕毀條約,要將項羽置之死地呢?對於項羽性格剛愎自用的評價甚為不快。項羽在我心中一直是以英雄的姿態存在。他在臨死前對於叛變的呂馬童沒有譏諷,可見其氣度不凡。他知道自己的頭顱價值幾何,雲淡風輕地說給亂臣賊子一個人情,然後高傲地走了,離開了塵煙滾滾的戰場,坦然自若。由此敬意更濃。我覺得最懂項羽的乃是易安居士李清照,這位不幸的女詞人經歷了種種悲歡離合,大徹大悟。如果他們生活在同一時代,一定會成為知己。我認為易安居士對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評價並不為過。夕陽媚俗的金色灑滿了蒼穹,天邊的晚霞瑰麗多彩。這少有的美豔附著地面上蜿蜒逶迤的血流、和倒地不起的將軍構成了一幅永遠定格的畫面。悲愴之歌響起,但又和著豪邁之氣,江上升起霧氣,我彷彿看到項羽和眾將士一起走向霧的深處,一路悲傷。苟活於世,非霸王所為!殘陽如血,映紅了烏江的水面。謝絕了亭長渡他過江的好意,自刎於此,心裡難安!心中自認為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英雄落難,坐失江山,怎能不哭麼?這也就是我對項羽會哭麼?的粗淺看法了!不一定對,全當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