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犀首3

    一、鋒芒過露

    胡雪巖在商場馳騁多年,靠官府後臺發展。他先借助王有齡開錢莊,又以左宗棠為靠山擴大錢莊、當鋪、生絲等生意,並創辦胡慶餘堂。胡雪巖被御賜二品頂戴,被賞黃馬褂,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紅頂商人。胡雪巖成功以後大興土木,宅第採用皇家花園設計,其奢華竟堪比恭親王府,再加上他行事張揚,引起一部份人的嫉妒甚至仇視。就在他的事業一步步走向巔峰、名利雙收、成就輝煌之時。卻意想不到在幾十天之內走到了盡頭,一敗塗地。

    二、決策失誤

    清光緒八年(1882年),胡雪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在生絲價格日跌時,胡雪巖大量囤積國內生絲,意在與洋商爭奪生絲定價權,試圖壟斷江浙一帶生絲生意出口從而激怒洋商,引起外商聯合抵制。百年企業史上,第一場中外大商戰開始了。胡雪巖又斥巨資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佔據上風。華洋雙方都已到忍耐極限,眼見勝負當判,誰知“天象”忽然大變。歐洲生絲突告豐收,市面劇變;又逢中法戰爭,金融危機突然爆發。生絲銷不動使錢莊因缺乏流動資金而被擠兌,致使其經營的生絲鋪、公濟典當、胡慶餘堂等紛紛關閉。但導致胡雪巖生意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敵人的打擊。

    三、將將失和

    左宗棠收復新疆收後,被封為侯。並被調回北京當上了軍機大臣。這時,東太后突然駕崩,李蓮英去給每位要員分發喪禮要穿的麻衣。當送到左宗棠這裡時,左宗棠問怎麼回事。李蓮英告訴他,東太后駕崩了。左宗棠說:“怎麼會呢?我昨天看到太后還是好好的!”李鴻章知道後,將此事傳給了慈禧。慈禧太后一怒之下,找了個理由就把左宗棠調離了北京。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1884年(光緒十年),越南局勢惡化,中法戰事緊張,左宗棠又被調入京任軍機大臣,並管理神機營事務。此時,前線在鎮南關得勝,奪取了諒山。清政府卻下令前線各軍停戰撤軍,與法國議和。左宗棠不滿,上奏《密陳要盟宜慎防兵難撤折》,但沒能改變清廷的方針。他就批評主和的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李鴻章惱怒之餘,拿左宗棠的下屬開刀,使他們失去兵權。左宗棠上書朝廷為屬下鳴冤叫屈,並稱病求退。李鴻章並沒有罷手,制訂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並進行實施。

    四、被打七寸

    中法戰爭前,清廷命左宗棠領戰。胡雪巖曾代表清政府以私人名義向匯豐銀行借款650萬兩白銀,約定期限7年,每半年還一次,本息約50萬兩。1882年,胡雪巖又幫助清政府向匯豐銀行借了400萬兩。這筆借款每年由清廷以協餉的方式來補償給胡雪巖,通常每年的協餉一到,上海道臺府就會把錢送給胡雪巖,以備他還款之用。此時,由於他庫存的生絲賣不出去,資金週轉出現問題,他找上海道臺邵友濂,急需這筆錢週轉。

    而另一個人也在找邵友濂,這人就是盛宣懷。盛宣懷是清末官員,官辦商人、買辦,洋務派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懷是李鴻章的人,此時,盛宣懷便秉承李鴻章的意圖,抓住這一機會,欲置胡雪巖於死地,從而達到替主子整倒左宗棠的目的。盛宣懷找到上海道臺邵友濂,直言李鴻章有意緩發這筆協餉,時間是20天。邵友濂屬於李派人,料想緩發20天沒有大礙,就照辦了。而這20天對胡雪巖卻是致命的打擊。胡雪巖又聯絡不上左宗棠。於是,胡雪巖只好從自己的阜康銀行調來80萬兩銀子,先補上了這個漏洞。胡雪巖的這一做法,正好跌進了盛宣懷為他挖好的陷阱。這時,盛宣懷透過電報對胡雪巖一切調款活動了如指掌,當估計胡雪巖的銀子已經陸續調出了阜康銀行,正是空虛之際,就託一些大戶到銀行提款擠兌,同時讓人四處放出風,說胡雪巖積囤生絲大賠血本,如今尚欠外國銀行貸款80萬兩,阜康銀行倒閉在即。很快,前來阜康銀行提款的人群幾乎踩破了門檻,阜康銀行就此倒閉。

    事已如此,胡雪巖已無回天之力。

    五、東窗事發

    左宗棠也約略得知,胡雪巖幫自己借洋債供應軍火從中吃了回扣。但替朝廷借洋債,恭親王都做不到,而胡雪巖做到了。左宗棠就沒有糾察吃回扣一事。李鴻章知道後,就讓淮系軍方透漏給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一怒之下要求加倍賠償,嚴加處理。而此時,胡雪巖在各地的阜康錢莊遭遇擠兌。資金週轉出現嚴重問題,抽調不出錢賠償朝廷,胡氏商業王國突然倒塌,胡雪巖一敗塗地。

    六、放棄機會

    胡雪巖最後還有一個機會,就是他可以找李蓮英。他和李蓮英有過幾次接觸,感情很好,他向李蓮英說明詳情,在看到自己多年為朝廷效力上,慈禧太后會網開一面,擇輕處罰。然而他放棄了。他只是對自己的商業王國進行較好收尾。胡雪巖在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

  • 2 # 熱血江湖之殤

    應該說胡雪巖是典型的官商,他的大後臺是左宗棠,左宗棠收復新疆就是胡雪巖給籌的錢。但胡雪巖的失敗是敗在蠶絲生意上的,當時受國外財團勢力的擠兌(收縮銀根),導致資金週轉不過來,一下子崩盤了!!!當時的左宗棠也沒有辦法!!具體可以看下宋鴻兵的《貨幣戰爭》

  • 3 # 滿滿得幸福190

    清末時期慈禧當政,胡主要依靠左宗棠發家致富的,左宗棠後來收復伊犁,胡的錢莊已經做的很大了,奈何清政府當時太腐敗,官員想作為的不受信任,再說封建時代商人本來地位也不算太高,總之各方面的原因吧,胡做的最有功德的是建立了胡家藥房,對當時的老百姓基本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也造福一方百姓

  • 4 # 如是史社

    胡雪巖的經商做事,被後世奉為楷模。但他的經商之路,從一開始就走岔了。他的成功和失敗都是同一個原因:官商。

    胡雪巖最早的“官商”之路,是用舊識知府王有齡的關係做絲行,無本萬利。還與浙江巡撫黃宗漢合股辦藥店,迅速擴張。胡雪巖曾一度統攬了辦糧械、綜理漕運、軍費。

    後來,胡雪巖在左宗棠的支援下,用湘軍軍資做貿易,依託湘軍勢力做擴張。還幫左宗棠向外國銀行借錢,籌措收復新疆的軍費。當然,他胡雪巖左宗棠做洋務運動,造輪船,總辦戰後賑撫,現在還存在的胡慶餘堂也辦於這段時間。 1872年,胡雪巖第一次授官,成了名副其實的“官商”。

    1882年,胡雪巖賭上身家,企圖壟斷絲繭貿易,眼見大事可成,義大利生絲豐收和中法戰爭爆發,讓一切付之東流。胡雪巖週轉不靈,便賤賣資產,加上各地官僚擠兌勒索。終於,票號倒閉,胡雪巖被革職,當鋪、商號等被查封。1885年,胡雪巖在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

    胡雪巖臨終前曾對兒子說:白老虎可怕。意即白花花的銀兩害人,經商是最有風險的事情。於是在胡氏後人中,幾乎無人經商,也無人入仕,基本“從文從教從自然科學”。

    縱觀胡雪巖一生,他是個愛國商人。但胡雪巖有經商的頭腦和手段,卻看不清財富的運轉規律。不正當得的,必定莫名其妙的去。所以胡雪巖的資產最後只剩了濟世救人的胡慶餘堂。

    其實做什麼都有風險,但真正的風險來自“人心不足”,來自國家無法給人民一個安定的、正常的經商環境。所以我們自己做企業的人,一定要知道,不管個人多有能力,企業做多大,首先要確保國家利益的。

  • 5 # 王珏

    胡雪巖的倒臺主要是投資失敗,說大一點是中外的一次商戰的失敗,失敗的起點是中法大戰。當然如果你要問他正真倒臺的原因,那肯定沒這麼簡單啦。

    首先,你要曉得胡雪巖為什麼被稱為紅頂商人,是說他商人做的好最後被封官了,主要是因為左宗棠西征的時候,胡雪巖代表政府和外資銀行談判,獲取了大量貸款,後面左宗棠勝利了,認為胡雪巖貢獻大,所以就給他封官了,這麼一來,胡雪巖做生意自然是順風順水啦,因為他是左中堂的人。這個就是所謂的臣也蕭何敗也蕭何問題啦,政治鬥爭你靠站隊正確起來了,死哪肯定也是因為這個問題。後來和外商對決失利,自然就成為了一個棄子啦

    總之,一個紅頂商人倒臺的原因,一定不會是因為他是一個商人,而是因為他的紅頂

  • 6 # 夢醒時分82994

    胡雪巖失敗的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胡雪巖作為一位紅頂商人,在朝堂中的人脈頗為深厚,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軍費就是由胡雪巖做擔保,清政府向西方洋行進行借款,因此左宗棠就是胡雪巖最大的靠山,當左宗棠去世後,胡雪巖也自然失去強有力的依靠,因此就成為人人可以分食的一塊肥肉

    2.胡雪巖的主要生意就是絲綢的外貿交易,當胡雪巖大量囤積絲綢作為期貨時,遭到外國洋行的瘋狂打壓,造成胡雪巖損失慘重,導致胡雪巖破產

    3.胡雪巖本人比較生活奢侈浪費,姬妾成群,不懂得節儉成家;發財後,胡雪巖行事高調目中無人,因此得罪了同為紅頂商人的盛宣懷,而盛宣懷的後臺李鴻章與左宗棠是朝堂上的政敵,左宗棠死後,李鴻章當然想將胡雪巖的產業據為己有,因此胡雪巖的產業在破產後都落入了盛宣懷的口袋裡

  • 7 # 弓目

    沒哪麼複雜,本來李鴻章已經和俄國人談妥,回扣也講好了,左宗棠橫插一槓子,收復了新疆,壞了“李鴻章的賣國吃回扣”大計!左宗棠的金主就是胡雪巖,李鴻章弄不了左宗棠,就把胡雪巖整死了

  • 8 # 難得浮生閒半日

    年輕!中國的私企和政府做生意,帳面上好看,實際上被拖死的還少嗎?

    一來左宗棠和李鴻章不對付。胡雪巖和李鴻章明明都是安徽人,可惜一開始只能抱湖南人的大腿。等起家了,再想去抱回安徽老鄉大腿已經來不及了。

    胡雪巖幹不過盛宣懷那是肯定的。胡雪巖是掛名的紅頂商人,背後的大腿是省長,做生意的資本要靠自己掏腰包,損失也要自己擔。盛宣懷可是正兒八經的官商,背後的大腿是總理,資本向國家伸手,虧了國家買單。這個競爭還怎麼玩?

  • 9 # 丁爾奇

    胡的支左不是處於為了新疆 而是利用自己的“金融”本領 成功地攀附了左宗棠。左宗棠一沒 他註定倒臺 不是李還會有其他人 只是 當時 李是絕對地看他“不順眼”的人物---“政治利益必須再分配”的---- 古今中外如此 中國是比較突出的國家之一

  • 10 # 成253838728

    胡雪巖(公元1823~1885)經歷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敗無能的階段。1883年,據當時《申報》報道,胡雪巖所經營的錢莊 ,出現了資金鍊斷裂。致使胡雪巖破產。主要原因:1、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手工業沒落只是時間問題。2、胡雪巖囤積了大量蠶絲,致使資金週轉不靈。3、孤軍奮戰,沒有政府的支援。4、後期,胡雪巖在決策方面 剛愎自用 ,聽不進良好的建議,不知變通,成為李鴻章與左宗棠之爭的絆腳石。

  • 11 # 使用者6570223959346

    紅色商人,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雖然胡雪巖有千千萬萬的資產,但是商人終究是商人,他並不深諳官場的變通之法,最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鬥爭的犧牲品。

  • 12 # 華豎

    現有一句話叫當官就看曾國藩,經商就看胡雪巖,可見胡雪巖在現代人心目中的地位。

    胡雪巖作為紅頂商人,是極為成功的,他的眼光,他的智慧,他的預見與膽識都是出類拔卒的,可以說是中國最為成功的商人之一。

    胡雪巖的成功之處在於他的宏大格局,肯吃虧,走的是長線,走的膽略。商人的贏利模式就是買低賣高,賺取差價。胡雪巖也不例外,但他懂得人心,善於經營人心,深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理,以誠信為本,而不是隻看眼前利益,知道商人必須依靠政府或官員的道理,他依傍左宗棠、胡有齡,幫其籌集軍餉糧銀,幫助朝廷解決問題,賺取了信任與官階,生意才越做越大,達到人生頂峰。

    然而,花無百日紅,人無百日好。人在爬坡期間,都小心翼翼,勤勉低調,而往往在事業成功之後則性情大變,行事高調,這自然引得成為別人的眾矢之的。胡雪巖得了黃馬夾,得到了二品花翎,生活開始變的享受起來,先後為自己納了12房妾,整日沉溺於此。由於他的的注意力的轉移,對生意則疏於管理了,錢莊出現了很多“老鼠”,很多掌櫃都是虧了東家,肥了自己。

    當然,胡雪巖失敗還有政治上的鬥爭。他起勢於左宗棠,但到了最後他找左宗棠幫忙度過危機之時,卻得到倒債的答覆,這倒不是不幫,而是不願幫,幫不起了。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與左宗棠有一些競爭,有時候相互瞧不上,李鴻章大興洋務運動,左宗棠也志在此,相互傾軋,而此時此刻,左宗棠要顧忌太多利益的權衡,只能放棄胡雪巖,自然倒黴的就是胡雪巖了。再有,胡雪巖囤積生絲,與海外生絲競爭,傳統工藝與機器製造的競爭中落敗,這一點直接導致了他的資金的周圍不靈,從而出現擠兌成風,破產倒臺。

    胡雪巖最後的失敗,其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他的格局,在於他的內心,晚年來他忘記了初心,忘記了初始,成在紅頂商人,敗也在紅頂,因為那時那地他,命運已全不在自己手中掌握了。

  • 13 # 股民小咩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胡雪巖的成功是偶然的,但其失敗卻是必然的。

    胡雪巖的發跡,是由於結交了官場上的權貴,並和這些官員互相利用。嚴格來說,胡雪巖並不是純粹的商人,而是在政治和權力縫隙間遊走的投機分子。一旦他所依附的政治力量消失,他必將失敗,成為鬥爭的犧牲品。

    要說胡雪巖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並不能孕育出真正的商人。社會不穩定,國家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法制不健全,清政府腐敗等等。即使胡雪巖聚集了一些財富,這些財富並不能在社會生產中健康的流轉,統治者一聲令下,這些財富就被剝奪殆盡。

  • 14 # 東方朗旭

    首先,胡雪巖充當了左李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胡雪巖一生縱橫商場,與官場人物相交甚密。透過官商後臺,打下一片江山。他先以王有齡為靠山,後以左宗棠為靠山,一步步走向事業的輝煌。然而,“福兮,禍之所伏”。胡雪巖的生意之所以能夠遍佈大江南北,兼及海外,全賴官場勢力庇護,然而其失敗卻也源於官場的傾軋。官場成就了胡雪巖的事業,官場也摧毀了胡雪巖的事業。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時,左宗棠陝甘用兵成功後,入軍機而又外放兩江。兩江原來是李鴻章的地盤,官員多為李的親信。而李鴻章作為政壇新秀,與逐漸年老的左宗棠政見相左。比如,在對法戰爭問題上,左主戰,李主和。兩派矛盾日趨白熱化。這樣,左宗棠一上任就必然先要清除其管轄區域內李鴻章的力量,並且很快的付諸行動。當時李鴻章丁憂回籍,左宗棠趁機打擊李的勢力,引起了李派人員的強烈不滿。但是,情況突變。由於國家危機,朝廷又起用尚在服喪期間的李鴻章,李上臺後,制定了“倒左必先倒胡”的戰略方針。胡雪巖作為左宗棠的左臂右膀,得力助手,使得左李矛盾衝突的矛頭直指他,而他尚不自覺,未做任何防禦措施,不免失之大意。

    其次,胡雪巖逆時代之潮流,囤積絲繭的做法使得資金週轉不靈。當英國瓦特發明蒸汽機,導致工業革命後,手工業之將沒落只是時間的問題。而當時,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然結束,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沿海的江浙開放的通商地區也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生產機器。但是,必然的,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會使得原來從事此項生產的廣大手工業家庭破產。胡雪巖不甘屈服於西洋資本主義國家雄厚的經濟力量之下,他為了維護中國廣大小農的利益,不惜高價買進蠶繭,囤積一段時間,使從事蠶繭加工的洋人工廠因無原料而倒閉,這樣,就可以將原料賣給蠶繭加工的各小農家庭。但是,此舉無疑觸怒了洋商。因此,在胡雪巖錢莊擠兌風潮急需脫手求現時,洋商乘機壓價,在反壟斷的孤軍奮鬥之下,導致了週轉不靈的困境。他的失敗,可說是時代的悲劇。

    第三,商人的社會地位制約了胡雪巖的發展。中國兩千多年以來“重農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士、農、工、商”的階層順序。中國曆來不是一個重商的社會,而是個重官的社會。封建政府給予了商人種種限制。比如,對商業活動課以重稅,商人之後代不得做官、不得參加科舉、不得與其他階層的人通婚,商人不能穿華貴的衣服、不能坐豪華的馬車……但是胡雪巖的生意扯的很大很廣,並且為了生意的方便,還捐官為四品道臺,想要與官員平起平坐,。胡雪巖不是不知道商人在中國的地位,他曾經說過:“人家外國人,特別是英國,做生意是第一等人。我們這裡呢,士農工商,做生意的,叫啥四民之末,現在更好了,叫做無商不奸。”還說:“我跟你說一句,再大也大不過外國人,尤其是英國人。為啥?他是一個國家同你做生意。……人家的政府,處處幫商人講話,我們呢?”不能不說胡雪巖很清醒,但是,說歸說,做歸做,更主要的是他已經卷入官場無法自拔了。隨著官勢而上,隨著官勢而下,胡雪巖實際上已經是身不由己了。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當胡雪巖瀕臨破產時,朝廷並沒有念在他功勞的份上,幫他度過難關,相反還要限期繳還朝廷欠銀,抄家抵債。

    第四,中國錢莊體制上的落後也是胡雪巖失敗的原因。這個時期西方資本已經走向集團化,銀行已經成為了西方資本融資的主要形式,並且世界性的大銀行都在中國設有分行。而中國這個時期還是錢莊。錢莊說到底還是個人資本、家族資本,它的規模始終無法與銀行相比。胡雪巖實際上是一個人與一些集團在競爭。所以,當阜康錢莊出現擠兌風潮時,很快就瀕臨破產。

    第五,胡雪巖歷來的經商理念具有一種冒險性的接近賭徒賭博的性質。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就是本事。”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最終,他的“八個罈子七個蓋“經商行為穿幫了,造成了他信譽的嚴重下滑,當阜康錢莊被人惡意兌款時,很快就形成了擠兌形勢,可謂推波助瀾。胡雪巖最初是依靠王有齡而發家的,而他用五百兩的鉅款援助落魄中的王有齡本身就是一種下賭注的行為。

    第六,胡雪巖事業長期處於一種順風順水的狀態,這使得他產生了一種僥倖的心理。從他創業的第一天起,即使生意上遇到了攔路虎,比如資金短缺、關係無門路等情況,也被他以權謀的手腕迅速的解除了。這樣勢必形成一種極強的自我膨脹感,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在他後期性格上的反映就是不聽人勸告,萬事繼續採取冒險做法而不留後路。

  • 15 # 史鳴哲

    胡雪巖沒落,左宗棠負有最大責任。

    胡雪巖出身平民,一直在錢莊當做夥計,也就是現在銀行客戶經理職位,能簡單的識文斷字,但知識水平不高。

    胡雪巖人生的轉折點,偶遇打算進京投官的王松齡,給王松齡挪用五百兩公款做進京的路費,促成兩人成為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王松齡回來後,兩人官商互助。胡雪巖藉助官方靠山做了錢莊,絲號,藥堂,販賣軍火等生意。但好事不長久,生意做起來後,當時太平天國起義,在杭州做官的王松齡城破人亡,胡雪巖失去了最大的官方靠山

    胡雪巖被逼無奈,加上好友的去世的悲痛,唯一的出路就是一次面見左宗棠的機會,胡雪巖能言善辯,深得左宗棠器重。因此,迎來了胡雪巖事業的巔峰。胡雪巖順勢成為了左宗棠的私家銀行,得力助手,左宗棠身邊第一紅人。為左宗棠建立洋務籌款,賑災捐錢,出征籌響,並且當時出頭為左宗棠去洋人銀行貸款,這可是開了清政府在洋貸款的先例,這也是後來胡雪巖倒臺的一個把柄就在這件事情上出現的。

    胡雪巖和左宗棠的相互利用下,成就了胡雪巖一代鉅商。捐官至二品,帶紅頂,身披御賜黃馬褂,為老母求得一品夫人。娶妻納妾十二金釵,建大宅院於元寶街,當地人叫做“十二樓”,堪比王公府第。人稱:活財神、胡大人、雪公、小爺叔、胡大老爺。

    時間飛逝,左宗棠年齡越來越大,胡雪巖的靠山左宗棠也越來越危險,直到自身難保,胡雪巖也開始他逐漸沒落的歷程。左宗棠政敵李鴻章決定搬倒左宗棠先從胡雪巖下手,查到胡雪巖有筆洋務的貸款不清不楚,這是一筆鉅款。於是,安排幕僚去對胡雪巖的埠康錢莊攻擊和查封。胡雪巖識人不當,為他管理錢莊的大夥(大夥相當於銀行的行長)挪用錢莊的錢做南北通貨,後來賠了錢,剛好這時候李鴻章展開了對胡雪巖的攻擊,錢莊因為沒有現銀被迫關門。胡雪巖一心為民,當時國內各地的養絲人家都受到洋人的壓榨,收入低微。胡雪巖就用自己大部分資金壓下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絲和洋人進行抵抗。當李鴻章攻擊胡雪巖的時候,胡雪巖一年的批絲難於出手,最終大部分絲都黃了,不值錢了,砸在自己手上了。最後,胡雪巖的官商朋友幫忙下,撐了一個月苟延殘喘,還是被官府查封了家產。所以,胡雪巖最終沒落和李鴻章有直接原因,李鴻章抓住了胡雪巖生意上的大批次漏洞,充分展開攻擊,使胡雪巖全盤崩塌,最終胡雪巖變賣家產,遣散各路小妾,鬱鬱而終。

  • 16 # 歷史微探索

    胡雪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起於官商,也亡於官商,本來對於胡雪巖而言,安安分分做一個官商自然可以安然無恙,只不過,一招失措,捲入了清朝的政治鬥爭的漩渦當中,一招錯,滿盤輸。

    胡雪巖

    在胡雪巖的一生當中有兩個主要的貴人,一個就是王有齡,另一個就是左宗棠了,對於王有齡來說,他算得上是胡雪巖前半程最大的貴人了,也是因為他的存在,使得胡雪巖走上了這條亦官亦商之路,而也是王有齡的大力協助,信任之下,使得胡雪巖曾一度掌控著一半的浙江戰時財政,勢力可謂是達到了人之所不能及的地步,只不過可惜的是最後由於太平軍攻破杭州城而導致其自縊而死了。

    不過胡雪巖也是幸運的,由於之前對於這些軍務財政的熟悉,不久便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也使得左宗棠成為了他人生的第二貴人,而胡雪巖最為輝煌鼎盛的時候,也正是在左宗棠的支援協助之下實現的。

    而最讓胡雪巖自豪的就是由於資助了左宗棠收復了新疆,立下了大功,賞下了黃馬褂,二品紅色頂戴,成為了人人羨慕的紅頂商人,這也是他人生事業上的巔峰之時。

    左宗棠與李鴻章

    只不過,他的資助左宗棠的行為,卻也陷入了清朝政治鬥爭當中,畢竟當時以海防為主的李鴻章跟與疆防為主的左宗棠可謂是勢同水火,而胡雪巖作為一個商人竟然能夠以一己之力使得原本不可能的收復新疆戰役變成了可能,這也就不得不令李鴻章側目了,而胡雪巖又是一條大腿抱到底,有自己的底線和想法的,就面對李鴻章的拉攏和警告也就沒搭理,最終為自己埋下了破產的慘禍。

    隨著生意上的失利,資金一時週轉不過來,而這時偏偏又遇到各地官員紛紛取款,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也只能鬱鬱而終於貧困交加當中。

  • 17 # 我家的貓叫皮蛋

    胡雪巖,本名胡光墉,字雪巖,安徽徽州人,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攻杭州時,胡雪巖從上海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而為左宗棠賞識,後來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時,為他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達1195萬兩,採供軍餉、訂購軍火,並做情報工作,常將上海中外各界重要訊息報告左宗棠。備受歡迎時,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清光緒九年(1883年),胡雪巖產業受各地官僚競相提款、敲詐勒索而引發資金週轉失靈,受外商排擠,而被迫賤賣,資產去半。左宗棠的政敵李鴻章乘機發難,胡雪巖被革職查抄家產,1885胡雪巖去世。

    現在好多心靈雞湯之類的商戰書,大肆吹捧胡雪巖,說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巖。但是其一胡雪巖下場並不好,讓我們學胡雪巖家破人亡?其二胡雪巖發跡靠的是國難財,現在太平盛世哪有國難財讓你發?還有都去讀成功學的人了,你指望讀書的這些人能有本事讓封疆大吏賞識?這種雞湯書我一向是建議朋友們不要看,毫無用處。

    胡雪巖發跡始於依附左宗棠,左宗棠征剿太平軍時糧草奇缺,胡雪巖僅僅用了3天時間就給左宗棠準備了10萬石糧食,並且賒賬給左宗棠,這讓左宗棠對胡雪巖極為賞識。在左宗棠這種大佬的庇廕下,胡雪巖的財富越滾越多。左宗棠平定陝甘回亂的時候胡雪巖幫助運轉糧草,尤其是西征新疆剿滅阿古柏的時候,胡雪巖先後六次出面向外國列強銀行借外債1870萬兩白銀,解決了西征軍的經費問題。胡還給西征將士送了“諸葛行軍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藥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虞。左宗棠贊曰:“雪巖之功,實一時無兩。,這是左宗棠能夠進軍新疆的重要保障。

    左宗棠平定陝甘以及進軍新疆前後用了整整七年時間,胡雪巖專門為左宗棠籌辦軍餉和軍火專門,籌措糧草軍火和借債中賺取了鉅額利益,

    清光緒七年(1881年) ,胡雪巖因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銜(三品),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帶二品紅色頂戴,並總辦“四省公庫”。胡雪巖達到了他個人事業生涯的最高峰,在晚清商人之中一時風光無二。

    但是誰能想到僅僅五年之後,胡雪巖便名裂生死,真是“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焉”。胡雪巖的敗亡就像我們開頭講的“成也左宗棠,敗也左宗棠”,他的一生榮辱和左宗棠緊緊的綁在一起。

    清光緒八年(1882年),胡雪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生絲價格日跌,企圖壟斷絲繭貿易,卻引起外商聯合抵制。中國歷史上第一場中外大商戰開始了。開始,胡氏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佔據上風。華洋雙方都已到忍耐極限,眼見勝負當判,誰知“天象”忽然大變。歐洲義大利生絲突告豐收再就是中法戰爭爆發,市面劇變,金融危機突然爆發。事已如此,胡雪巖已無回天之力。

    生絲大戰讓胡雪巖損失了一半財產,但是胡雪巖家底尚存,和左宗棠水火不容的李鴻章看到了機會,指示盛宣懷一干人前後運作並和洋商勾結,不許買賣胡雪巖的生絲,同時製造胡雪巖破產的輿論,胡雪巖的銀號被各地官僚競提存款,擠兌瘋狂,,至此胡雪巖的商業帝國崩塌,資不抵債。

    1885年9月,左宗棠在福州病故。胡雪巖徹底失去了靠山,有恃無恐的李鴻章上了一道彈劾胡雪巖於奏章,奏章中稱:胡雪巖向洋鬼子借高利貸,吃了朝廷的回扣。慈禧太后勃然大怒,胡雪巖被抄家、革職。不久胡雪巖便鬱鬱而終。

    胡雪巖向外國銀行借款趁機吃回扣這個事情還真是有,所以這個事情成了他被抄家革職的重要原因,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是左宗棠一系的人,李鴻章對他是必欲除之而後快,說實話胡雪巖還算有操守的商人也做了不少好事,論貪腐佔國家便宜十個個胡雪巖都比不上一個盛宣懷,奈何盛宣懷是李鴻章系統的紅人,再腐敗有人保。

    胡雪巖一個悲涼的紅頂商人,可憐,可憐。

  • 18 # 徽皖書生

    前面大咖都提到了胡雪巖沒落的幾個原因:其一是派系官僚鬥爭的犧牲品,其二逆工業革命和近現代金融發展之浩蕩趨勢,繼續落後手工繅絲業和錢莊,難逃被時代拋棄。其三個人格局所限,大富大貴後大興土木建私人園林,圈養美婦以滿私慾,為正道人士所不齒。終其一生,以一貧寒寄人籬下之人數十年內登上江南鉅富之列,轉眼間財富灰飛煙滅,此天數矣!

  • 19 # 闡釋君

    “紅頂商人”胡雪巖,晚清風雲人物,因為資助左宗棠組建“常捷軍而正式崛起於晚清官場,一方面有官府身份,這方面是富商。所以名為紅頂商人。因為清朝官員所帶的帽子有關。

    胡雪巖是徽商代表人物

    最巔峰時,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

    利用經手的官銀,在上海籌辦私人錢莊,在全國各地設立,“阜康”錢莊分號,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闢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最關鍵的是藥店傳承至今。

    胡雪巖和左宗棠關係很好。可以說是並存關係,有左宗棠在,就可以保胡雪巖,不受官府之害。

    可惜左宗棠公元1885年9月5病逝。

    早在之前胡雪巖就利用蠶絲貿易和外商大打貿易戰。胡雪巖屯貨2000萬兩。佔據上風,華洋雙方都到了忍耐的極限,眼看要贏下這一局。誰知,歐洲義大利生絲突告豐收,再就是中法戰爭爆發,胡雪巖因此金融危機。資產減半,各地官僚因此競相提出存於4胡雪巖處的存款。群起敲詐。此時左宗棠已經病入膏肓。無力保護胡雪巖。加上李鴻章在背後操作拌倒胡雪巖。可謂是牆倒眾人推。在左宗棠死後。兩個月,胡雪巖,鬱鬱而終。

  • 20 # 如果說情感

    胡雪巖的沒落是政治鬥爭,商業博弈,還有個人性格以及中外力量對比的形勢的綜合作用。

    胡光墉,字雪巖,生於亂世,起於微末,縱橫商場,戰場,官場,幾十年所向披靡,恰逢中華千年未遇之風雲變幻,創百年未有之金融偉業,匯通天下,協助左宗棠東南剿滅太平軍平內亂,西北收復新疆攘外夷,以一人之力對抗帝國主義剝削壓榨,被中外勢力圍獵狙殺,雖敗猶榮,頗不負大丈夫之志,生如夏花之燦爛,逝如流星般絢麗,人生如此,復有何求。

    作為晚清首富,鼎盛時期資產高達2000萬兩白銀,用糧食的購買力估算,可以摺合為人民幣40億元,筆者曾參觀過胡雪巖杭州故居,其繁華富庶不下蘇州任何一座園林,富可敵國的財富可見一斑了,在協助左宗棠籌款收復新疆,清朝廷賞賜頂戴花翎的紅頂商人,一個放牛娃,錢莊的小夥計平步青雲成為名滿天下的財神爺,而後又一夜之間破產,貧困潦倒在孤獨中死去。

    月滿則歸,水滿則溢,物極必反,盛極而衰是常理,可是胡雪巖的敗用轟然倒塌形容更合適。放在整個歷史長河中來看,胡雪巖其實是個無關輕重的人物,既沒有文治武功,他的金融帝國曇花一現,對中國的經濟影響甚微,卻被一場政治鬥爭,一場經濟大戰推到時代的風尖浪口,在這場左宗棠和李鴻章為首的派系之爭中,胡雪巖作為左的錢袋子,成為李鴻章集團倒左首先必須除掉的一個絆腳石,以胡雪巖當時的勢力,常人看來堅如磐石穩如泰山,內有左宗棠和眾多皇親貴族的支援,外有國際銀行休慼相關的合作,還有享譽天下的信譽和民眾基礎,這一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絕非常人可以擔當,盛宣懷卻做到了。

    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盛宣懷是洋務運動干將,深得李鴻章器重,主持了很多重工業專案的興建,修鐵路,興辦銀行,學校,能進歷史教材的當然是正面人物,其實此人的搞人的權謀之術也很有一套,但是他能搞垮胡雪巖並不是比胡更強大,而是善於發現並敏銳抓住那瞬息萬變的商戰中稍縱即逝的機遇。左宗棠是軍事奇才,打仗戰必勝攻必取,戰場上所向披靡,但是回到朝堂之上,論政治權謀跟李鴻章還是差一大截,性格耿直,說話得罪很多人,李鴻章則韜光養晦,暗中收買人心積蓄勢力,漸漸朝政開始偏向李鴻章,再加上年老昏聵,所以後面在胡雪巖萬急之時,左宗棠反應遲鈍錯失最後的救援時機。

    此時,胡雪巖本人正當盛年,滿懷壯志,野心膨脹,急速擴張,戰線拉得太長,也是後來資金週轉不靈的重要原因。他犯得最大的錯誤莫過於跟洋人打起生絲大戰,在當時外國銀行掌控了中國金融主導權的背景下,中國民族企業同外國勢力商戰絕無勝算,當時江浙一帶的生絲定價權被洋行把控,為了增加利潤拼命壓低價格,江南絲農生活苦不堪言,胡雪巖這一次不再是給左宗棠唱配角,結結實實地當了一回救世主,毅然扛起民族生絲行業的旗幟,孤注一擲。

    常說成事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左宗棠自身難保,李鴻章集團非置他於死地不可,正在跟外國洋行為代表的國際金融勢力展開生死之戰,人和肯定沒有了,中國當時的金融主導權牢牢把握在國際銀行手中,毫無主場優勢可言,再加上天有不測風雲成為把他推向墳墓的最後一擊。剛開始,胡雪巖幾乎是掌握著絕對的主動權和優勢地位,洋行一再讓步,胡沒有得到預期的目標堅決不放手,恰在雙方焦灼不下進入相持階段時,都在拼盡全力堅持最後一息,傳來訊息,歐洲本土的生絲大豐收,胡雪巖囤積的貨源立馬掉價,就此終結,盛宣懷趁機把阜康資金週轉不來的訊息擴散出去,全國的分店出現擠兌狂潮,無力迴天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金融帝國瞬間崩塌。

    燈火樓臺

    其實胡雪巖之敗絕非偶然,盛宣懷背後的勢力遠不止是李鴻章集團,還有以席正甫為代表的買辦階層和外國金融勢力,席正甫這個人神龍見首不見尾,席家是近代史上非常神秘的一個家族,一直隱身幕後運籌帷幄,稱之為東方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也不為過,家族財富無可估量至今仍是個秘,家族勢力更是幾乎壟斷了當時中國的金融行業,唯一非常有爭議的是,他是代表洋人利益為外國人幹活的買辦,所以想整胡雪巖這樣的一個暴發戶,那是毫無懸念了。

    其實無論是席正甫,還是盛宣懷,對胡雪巖並沒有私人恩怨,甚至更多的是惺惺相惜,可是一個代表官僚階級,一個代表外國勢力,各為其主,不得不為,總而言之,胡雪巖是厄運難逃了,這是時代的悲劇。值得一提的是,胡雪巖留下的胡慶餘堂流傳至今,名取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經常免費接濟窮苦百姓,美名遠揚,到如今仍是一塊金字招牌,坐落在杭州河坊街鬧市,筆者曾親自前往參觀,與其說是一家藥店,不如說是胡慶餘堂博物館,百餘年前胡家的懸壺濟世情懷可見一斑。

    那個時代成就了他,也毀滅了他,關鍵在於一個字,勢。生於亂世,出身貧寒,抓住機遇和貴人,平步青雲,登峰造極,時勢造英雄,他把握了勢,結識王友齡和左宗棠等人,順勢崛起,成為戰爭中的大贏家;內有朝政鬥爭,外有金融戰爭,遭遇李鴻章,盛宣懷,席正甫等人,雙重勢力結下天羅地網,大勢已去。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句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所能逆睹也。英雄末路悲情淚,壯志未酬身先死,至潔者雪,至剛者巖,胡雪巖,不愧雪巖二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街亭已經失守,蜀國正是用人之際,諸葛亮為何還要將馬謖斬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