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0後小沈
-
2 # 鑽孔小能能
蝦田裡面的水發臭,證明水體中的有機質過多,氨氮和亞硝酸鹽超標,從而導致水體缺氧。
水體發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蝦田餌料投食過多,沒吃完的餌料在水底腐爛分解變質。同時蝦田裡面水草腐爛也會導致這種情況。一般水體發臭會讓蝦田水體透明度降低,水體渾濁,出現給黑水現象。
總的來說,水體發臭意味著蝦田需要改底消毒了,建議用生石灰消毒,同時合理投食餌料,儘量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注意觀察,將腐爛的水草儘快打撈上來。最後,水質敗壞,最好是換水,引入外來水源,稀釋蝦塘有毒水質。
應該是有大量死藻死亡後尤其是藍藻死亡後會釋放腥臭味物質出來,味道很難聞。
塘底發黑變臭,厭氧發酵,產生硫化氫等臭雞蛋味道。
建議:
一大量換水,引入新鮮水,補充新的藻源。
二加強底改,多開增氧機。
-
3 # 拆na
水質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蝦類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長, 從而關係到產量的高低和經濟效益的優劣。因此, 漁諺有“養好一池蝦, 先管好一池水”的說法。蝦池的水質調控是養蝦成敗的關鍵。
一、如何判斷水質的好壞
採取“看觀摸嘗聞測查”方法,能有效地辨別水質的好壞。
1 看
即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的反映。養蝦池的水色以茶褐色、黃綠色、淡綠色為好,這些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點,無異常氣味。這些水色的水體富含大量對蝦喜食的矽藻和綠藻,且溶氧充足,有害物成分少,非常利於對蝦生長。
常見的好水色有以下幾種:黃綠色以矽藻為主,綠藻、裸藻次之;草綠色以綠藻、裸藻為主,油綠色主要是矽藻、綠藻、甲藻、藍藻;茶褐色以矽藻、隱藻為主,裸藻、綠藻、甲藻次之。
常見的壞水色有以下幾種:若蝦池水色呈暗綠色則是藍綠藻過度繁殖的結果;黑褐色與醬油色是鞭毛藻、裸藻、褐藻等大量繁殖所致,這種水色主要是由於投餵過量、殘餌過多、底質惡化老化等原因造成;黃色水主要含有金黃色鞭毛藻;水色轉紅是由纖毛蟲、夜光蟲等原生動物滋生或輪蟲大量繁殖所引起;乳白色是由細菌大量繁殖造成藻類突然死亡而引發的;臭清水是由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所致;澄清色是水中浮游生物少的表現;水呈灰藍色且有魚腥味,可能是魚腥藻或擬魚腥藻大量出現所引起的;水色泛白是橈足類過多所致;水色混濁的水體含泥漿和有機碎屑較多。這些水色均為不好的水色,對養蝦極為不利。另外,如果水色發暗,水質粘滯,在下風口和增氧機周圍有大量白色泡沫,且經久不散,說明水體中有機質多,水質已老化。
水色呈藍綠、灰綠而渾濁,天熱時常在下風的一邊水錶出現灰黃綠色浮膜,表明水質已老化,以藍藻為主,而且數量佔絕對優勢;水色呈灰黃、橙黃而渾濁,在水錶有同樣顏色的浮膜,表明水色過濃,水質惡化,以藍藻為主,且一開始大量死亡;水色呈灰白色,表明水體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剛剛死亡,水質已經惡化,水體嚴重缺氧,往往有泛塘的危險;水色呈黑褐色,表明水質接近惡化,可能是施用較多的有機肥、水體中腐殖含量過多,以隱藻為主,藍藻次之;水色呈淡紅色,且顏色濃淡分佈不勻,表明水體中的水蚤繁殖過多,藻類很少,溶氧量很低,已發生轉水現象,水質較瘦。
2 觀
指觀察蝦池及周圍生物的動態。若發現池中魚類浮頭、螺爬出水面,日落後塘周圍有很多蚊蟲,有許多海鷗等鳥類在塘面上盤旋等現象是水體缺氧的預兆。當水體嚴重缺氧時,對蝦會浮頭遊塘,眼和觸角露出水面,受驚也不下沉躲避。夜光蟲、甲藻和發光細菌大量增殖會使水體發光,極易引起蝦池缺氧。此外,除對蝦因投飼不足而遊塘外的異常活動,也是直接或間接由水質惡化所引起,是水質不良的表現。
3 摸
指用手指捻一捻蝦池水,如果手感發澀說明水質正常;如發滑,水質一般較差。
4 嘗
指用嘴嚐嚐蝦池水味道,如只是發鹹,一般是好水,如苦味嚴重,則是水質不佳的表現。
5 聞
指聞蝦池水的氣味。若水體散發出腥臭或臭雞蛋的氣味,說明水質已出現老化,較差。
6 測
指對水體的溶解氧、透明度、ph值、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化學耗氧量等水質指標進行監測。若各項指標超出蝦池水質的基本要求,則表明水質不好,對養蝦不利。
7 查
檢查蝦池底是否黑化。如果池底變黑,散發臭味,表明底質變壞。出現變黑的原因:清池不徹底;投餌過量;池水過肥,換水不夠;水體中有大量絲狀藻或水草老化枯死後沉底腐爛;下層水長期嚴重缺氧。在養殖中後期池底較易出現黑化,為淤積於池底的有機物在細菌等作用下進行非氧化分解,形成池底“黑化區域”。
在“看”的時候還要注意下面這些:
水的顏色
池塘由於施肥品種與施肥季節的不同呈現不同的水色。一般來說,肥水池的正常水色可分為兩類:一類以油綠色為主,另一類以茶褐色為主,這兩類池水中均含有大量易被水產動物消化吸收的餌料生物,是適合用於養殖的塘水。
水色變化
水色的變化是池水“活”的證明,它有“日變化”和“旬、月變化”兩種情況。一般易被魚類利用的浮游生物大多具有明顯的趨光性,由此形成池水透明度的“日變化”。此外,每10-15天水色濃淡呈週期性的交替出現,這就是“旬、月變化”。凡是水色會變化的池塘是一塘“活水”,否則就有可能是一塘“瘦”或“老”的水。
水面有無“水華”出現
所謂“水華”是指池塘水面出現一層雲斑狀有色漂浮物,這是由於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致。有一定水華的池水屬於好的池水,其中多數浮游生物能被水產動物攝食、消化,對它們的生長極為有利。但這種水溶氧量低,如遇到天氣突變時,不僅易出現蝦浮頭,而且常因缺氧而導致藻類大量死亡,使池水變樣、發臭,出現泛塘。為此,必須要控制水華的大量出現,其方法有:減少或停止施肥或投餌,換掉部分老水後注入新水,用生石灰全池潑灑。
池塘下風處的油膜
沒有水華的池塘,可從其下風處水面油膜顏色面積大小來衡量其水質的好壞。一般肥水池下風處的油膜多,沾粘,發泡,並有日變化現象(即上午比下午多),上午呈現黃褐色或菸灰色,下午呈綠色,俗稱“早紅晚綠”。如果水面長期有一層不散的鐵鏽膜,則說明池水瘦而老,必須換注新水。
透明度
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可以大致反映池水中餌料生物的多少,即池水的肥瘦,一般透明度30釐米左右為中等肥度的水,透明度小於20釐米的為肥水,大於40釐米的為瘦水。
二、適合蝦生長的優良水質標準
三、ph對水質的影響
南美白對蝦適宜的ph值為7.8—8.5。ph值低可使養殖蝦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載氧能力,儘管水中的溶解氧較高,還是要造成魚、蝦生理缺氧症,經常浮頭,且生長受阻或患病。ph過高會增加氨氮的毒性。ph下降是水質變壞、溶解氧降低的表現,同時,可使有毒的硫化氫含量增加。氨氮、硫化氫含量的增加都可以抑制對蝦的生長。ph值過高則可能腐蝕魚蝦鰓部組織,使粘液凝固,嚴重時體粘液成絲狀,使蝦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ph過高的水體中易形成藍綠藻水華和形成難溶的磷酸三鈣,從而導致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和能量迴圈減緩。另外,水中的ph值過高或過低,均會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有機物不易分解。
ph值是養殖水體的一個綜合指標,它主要與水體中的co32--hco3--co2緩衝體系及ca2+-caco3固體緩衝系統有密切關係,並與有機酸、腐殖質緩衝系統有一定相關性。因此,水體中的ph值會隨著水的硬度和co2的增減而變動。池塘中ph值通常隨著日出逐漸上升,至下午16:30-17:30(也有在13:00左右)達到最大值,接著開始持續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降至最小值,如此迴圈反覆。池塘中ph值的日正常變化範圍為1-2,當水體中ph值過高、過低或變化幅度過大,都會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
ph值在養殖中的變化規律
1.養殖全過程ph值的變化規律:從對蝦養殖整個過程來看,放苗前肥水階段ph值最高,有時可超過9.6,隨後會不斷下降,到中後期甚至降到7.0以下,如果水質不加以調節,則ph值就會不斷髮生變化。
2.一天中的ph值變化規律: 水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種化學變化均能引起ph值的變化。因此,白天光合作用越強,光照時間越長ph值就會越高;晚上光合作用停止,對蝦及各種生物(微生物為主)呼吸產生的酸性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則ph值就會逐漸下降,天亮前降到最低。如果是陰雨天,則一天中的ph值變化最小。
3.天氣變化對ph值的影響:晴天、陰天和雨天ph值有不同的變化,晴天白天光合作用消耗掉了水中大量的酸性二氧化碳,ph值會升高,而陰雨天情況正好相反,連續的陰雨天會使池水ph值降得很低,必須及時調節。
對ph值的調控
1.放苗前調控:放苗時如果ph值高於9.0(上午10點左右測量值)則蝦苗的成活率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放苗前進行ph值的調控是養殖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調控可採用施加酸性化學物質的方法,如加入適量醋酸、檸檬酸、草酸等,也可以換水或注入新水(地下深井水更好),儘可能將ph值降到9.0以下(8.5以上),這樣可確保放苗後蝦苗的成活率達到生產要求。
2.中前期調控: 在養殖全過程的前三分之二時間裡水質的各項指標一般都還比較正常,如nh3、h2s等濃度很低,對對蝦的不良影響就很小,這時候可以放心大膽地將ph值控制在最適合對蝦生長的範圍裡。隨後,ph值逐漸降低,如果上午10點測量出的ph值在8.0以下,則應及時進行調高。20ppm的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
3.中後期調控: 對蝦養殖進入中後期,水質各項指標已經很差,特別是在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nh3、h2s濃度就不可避免升高甚至超標,且ph值下降又特別快,這個時候如果不調節好ph值,即使增氧機滿負荷不停地運轉,對蝦仍會有生理性缺氧浮頭的危險,給養殖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中後期的ph值調控技術要求比較高,也是決定養殖效果好壞的關鍵環節。由於nh3、h2s的毒性與ph值的高低有密切的關係,中後期調節ph值一定要考慮全面,假如nh3濃度很高而h2s濃度很低,此時可將ph值調到正常偏低水平,這樣可降低nh3毒性又確保不會造成對蝦生理性缺氧;如果情況恰好相反,則可將ph值調到正常偏高水平。總的原則是:既要保證ph值的正常,又儘可能地降低水體中nh3和h2s的毒性,這樣就會提高養殖的產量。
ph值偏低或偏高的處理措施
ph值偏低的處理措施:
①可以將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覆2-3次,以調節水體中的ph值;
②每半個月潑灑生石灰水(如淡養對蝦池ph值低於7.8,每畝用量5-15kg),既可以調節水體酸鹼度,又可以防治病害發生;
④加速培植浮游植物,形成新的藻相,對於形成的藍綠藻要及時控制,必要時追施無機肥料,促使優良藻類繁殖茂盛;
⑤充分增氧,控制還原型物質的生成。
ph值過高的處理措施:
①注入新水。
②用滑石粉(主要成分矽酸鎂)調節,用量為每畝1-2kg。通常滑石粉以1.5-2.5g/m3全池潑灑,可使水體ph降低0.5-1;
④對ph過高或升幅太快的水體也可用稀鹽酸或醋酸潑灑,少量多次潑灑後,並及時測定水體的ph值;用鹽酸調節,一般每畝用300毫升~500毫升,充分稀釋後全池潑灑。
⑤多施有機肥,以肥調鹼。
⑥使用“牧魚露”(每畝用1 kg)加紅糖或腐植酸(每畝用2~3 kg)。
四、溶氧
溶氧是水體中最主要的理化指標,養殖池塘中溶氧量通常要求在5-8mg/l之間,至少不低於4mg/l;當溶氧低於3mg/l時,蝦會煩躁不適、輕度缺氧、呼吸加快、攝食量降低,從而影響生長。溶氧更低時就可能造成水產動物的死亡。水體中溶氧量取決於增氧與耗氧因素的消長作用。池塘中溶氧主要來源於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溫度等影響較大);空氣溶解(與風浪,水體的水平和垂直移動有關);增氧機或增氧劑的使用;換新水所攜帶氧氣等幾個方面。而水體中溶氧的消耗則包括水生生物及細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代謝耗氧,池水、底質中有機物等還原性物質的分解等幾個方面。
當池塘溶氧不足時可採用的主要應急措施:
④合理地使用增氧劑;⑤逐漸培育出所需適宜的新藻相。
目前主要的增氧劑作簡要的說明:
a過硼酸鈉,白色細小結晶粉末,屬於溫和性氧化劑,能緩慢釋放氧,當水溫高於40℃,氧氣逃逸加快,可增加水體中的溶氧。使用過硼酸鈉後可增加水體的鹼性,提高池塘水體的ph。使用時用水溶解後,以1g/m3的水體終濃度全池潑灑,但應注意不能與酸類物質混存。
b過氧化鈣,白色結晶粉末,與水反應後能產生大量的氧氣,可增加水體中的溶氧,提高水體的鹼性,提高ph值,並可絮凝有機物及膠粒,降低水體中的氨氮,去除二氧化碳和硫化氫,防止厭氧菌的繁殖,且殺死致病細菌,起到澄清水體的作用,改良水質。使用時用水溶解後,以1g/m3的水體終濃度全池潑灑。但對於缺氧池塘可參考下表使用量。
c過碳酸鈉[na2co3.3h2o2]白色、自由流動顆粒結晶粉末。水溶液呈鹼性,活性氧含量14%,具有氧化性。過碳酸鈉乾粉的活性氧含量相當於30%濃度的雙氧水。使用過碳酸鈉後池塘溶液的ph值呈鹼性,生成活性氧,從而發揮了其殺菌、漂白去汙的功能。預防缺氧以0.075-0.15g/m3的水體終濃度全池潑灑;缺氧急救時使用量可加倍,以0.15-0.22g/m3的水體潑灑。此外,0.02%過碳酸鈉溶液還可進行活魚運輸,每5-6h加藥1次。
五、氨氮
氨氮是由池中殘餌、排洩物、浮游生物的屍體等有機物分解產生。當氨氮的積累在水中達到一定的濃度時就會使魚中毒。氨氮超標通常發生在養殖的中後期,這時候由於殘餌和糞便的增加,池塘底部的有害物不斷沉積,造成氨氮、亞硝酸鹽等超標。正常養殖水體氨氮一般不超0.2㎎/l為宜。在養殖過程中,要儘量降低氨氮含量,要把氨氮控制在0.5mg/l以下。氨氮毒性與池水的ph值及水溫有密切關係,一般情況,溫度和ph值愈高,毒性愈強。
氨氮的中毒機理
氨氮以兩種形式存在於水中,一種是氨(nh3),又叫非離子氨,脂溶性,對水生生物有毒。另一種是銨(nh4+),又叫離子氨,對水生生物無毒。當氨(nh3)透過鰓進入水生生物體內時,會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洩的負擔,氨氮在血液中的濃度升高,血液ph隨之相應上升,水生生物體內的多種酶活性受到抑制,並可降低血液的輸氧能力,破壞鰓表皮組織,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導致氧氣和廢物交換不暢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濃度高也影響水對水生生物的滲透性,降低內部離子濃度。
氨氮對水生動物的危害
氨氮對水生動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攝食降低,生長減慢;組織損傷,降低氧在組織間的輸送;魚和蝦均需要與水體進行離子交換(鈉,鈣等),氨氮過高會增加鰓的通透性,損害鰓的離子交換功能;使水生生物長期處於應激狀態,增加動物對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長速度;降低生殖能力,減少懷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遲產卵繁殖。急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水生生物表現為亢奮、在水中喪失平衡、抽搐,嚴重者甚至死亡。
防治養殖過程中氨氮偏高的主要措施:
①在養殖初期嚴格清塘、清淤,減少池塘中氮的庫容量;
②養殖初期肥水的時候注意有機肥的使用量;
④選擇消化率高的餌料,科學投餵;
⑤經常開動增氧機;
⑥養殖中後期使用沸石粉(15-20g/m3)或活性炭(2-3g/m3)改善底質,吸附氨氮,降解有機物;
⑦定期檢測水中氨的指標,如果氨氮超標,早預防,早處理;
⑨正確合理地使用光合細菌、em菌等活菌製劑,能有效降低水體中的氨氮,去除水體中的硫化氫和亞硝酸鹽,改善池塘底泥、底質,穩定水體中的ph值,加快水體中的能量和物質迴圈。但在使用活菌製劑時,應當注意不同菌類的適應條件和使用方法,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潑灑活菌製劑前後3-7天忌施消毒劑,也不能與消毒劑、抗生素等同時使用。光合細菌在日出時使用,效果顯著;在使用硝化細菌時,不能像芽孢桿菌一樣用紅糖、池水活化;硝化細菌繁殖速度慢,使用時最好與其他活菌製劑錯開使用,使用後潑灑沸石粉,效果會更加顯著;使用硝化細菌後,3-4天內儘量不排水等。
六、亞硝酸鹽
水生動物排洩的有機廢物經氨化作用產生氨,蝦的泌氨作用產生氨,人為施用無機氮肥產生氨,這些氨在水體中硝化細菌的作用下逐步氧化經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這過程稱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一旦受阻,結果就會引起硝化的中間產物亞硝酸鹽在水體內的累積。
在養殖的中後期,池塘中亞硝酸鹽偏高是極其普遍的現象,這與養殖中後期投餵量增加、生物及氮的庫存量增加,而硝化細菌自身繁殖相對較慢且生長易受到其他菌群的抑制有關。
亞硝酸鹽的毒性機理
養殖水體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時,可透過蝦體表的滲透與吸收作用進入血液,使血液中的亞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由於高鐵血紅蛋白不能與氧結合,從而使血液喪失載氧能力。
亞硝酸鹽濃度高低對蝦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正常養殖水體亞硝酸鹽的含量低於0.1mg/l,蝦及水生動物在此條件下,能夠正常自有地生活,不會造成任何健康影響。當養殖水體溶氧降低,氨及硝酸鹽水平較高時,往往導致水體亞硝酸鹽水平增加,當亞硝酸鹽的含量達到0.1-0.5mg/l,並長期維持這一水平時,蝦的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數量逐漸減少,血液載氧能力逐漸喪失,造成蝦慢性硝酸鹽中毒,表現為攝食量下降,呼吸困難,遊動緩慢,騷動不安。當養殖水體中亞硝酸鹽水平繼續增加,含量高於0.5mg/l時,蝦中毒症狀繼續加劇,體力衰退,游泳無力,某些代謝器官功能衰竭,情況嚴重將導致死亡。長期處於高濃度亞硝酸鹽的水體中,對蝦則鰓受損變黑,嚴重者導致死亡。亞硝酸鹽的毒性依蝦的種類和個體的差異而不同,因而,對不同種類蝦的安全濃度差異很大。為確保蝦的安全(尤其在育苗期)亞硝酸鹽含量以逆光控制在0.2mg/l以下。
養殖水體亞硝酸鹽水平的影響因素
氨含量越高,溶氧水平越低,ph值越低,水溫越低則亞硝酸鹽的水平越高。
亞硝酸鹽過高防治措施:
①開動增氧機或全池潑灑化學增氧劑,以促進no2-向no3-的轉化;
②使用氨離子螯合劑、活性炭、吸附劑、腐植酸聚合物等配合成的水質吸附劑如亞硝酸鹽降解劑,透過離子交換作用,吸附或降解亞硝酸鹽;
④偏瘦水體增施磷肥,以磷酸二氫鈣為最佳,促使浮游植物對氮的吸收,偏肥水體用沸石粉或明礬+食鹽全池潑灑;
⑤及時排換水,尤其是底層水和汙水,及時清理池塘中的汙物;
⑥消毒殺滅厭氧菌後,並用沸石粉進行吸附;
⑦同樣濃度的亞硝酸鹽在海水中的毒性遠遠小於淡水,因此,適當提高水體的鹽度可一定程度降低亞硝酸鹽的毒性。
六、硫化氫
硫化氫在缺氧條件下,由殘餌或糞便中的含硫有機物經厭氧細菌分解而產生。硫化氫可與水底泥中的金屬鹽結合形成金屬硫化物,致使池底變黑。硫化氫有臭蛋味,具強烈刺激、麻醉和影響魚類呼吸作用,對魚類具有較強毒性。在養殖水體中硫化氫的濃度應嚴格控制在0.1mg/l以下。
硫化氫是一種劇毒物質,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可造成對蝦組織細胞缺氧,輕者影響對蝦生長,重則導致對蝦死亡。因此,在養殖水體中,硫化氫的濃度應控制在1mg/l以下,
控制硫化氫的措施:
①沖洗池底汙泥,暴曬、剷除池底硫化物較多的黑泥或汙泥,改良底質;
②透過增氧措施使池水保持較高的溶解氧水平,避免硫化氫的產生和積累;
④適當換底層水,減少硫化氫的生成和積累;
⑤按20mg/l的濃度施生石灰,全池潑灑;
⑥對硫化氫含量較高的水體,可每畝用300-500ml雙氧水,加少量鐵屑或含鐵的礦渣或沸石粉等水質底質改良劑,吸附或者沉澱h2s(鐵與硫化氫反應生成硫化鐵沉澱);
⑦池塘中施硝化菌、硫磺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製劑,使硫化氫轉化。
七、透明度
透明度是反映養殖水體中浮游植物和有機腐屑數量的一個間接物理指標,水中的浮游生物過多,說明水體已富營養化,浮游生物過少說明水體偏瘦,池水的透明度應保持在25-40cm。若透明度小於20cm時應及時換水、加水、施沸石粉或生石灰;若透明度過大,可施氮肥和磷肥。
八、幾種異常水質處理
池水變渾濁:前期“肥水”後沒有及時放苗,浮游動物(俗稱水蚤)大量繁生,吞食池水中有益單胞藻,“水蚤”缺氧死亡產生大量有毒物質,造成渾濁;中後期蝦池水質透明度降低,陰雨天氣,池水缺氧時有益藻大量死亡(俗稱倒藻)也會使蝦池水質變渾濁。“倒藻”常常是對蝦早期死亡綜合症發病誘因,應及時採取措施。
處理方法:及時全池潑灑1.5毫克/升高效淨水寶和1.0毫克/升~1.5毫克/升綠水寶,第二天補施氨基酸肥水素,促進新藻生長,2天~3天后水質可轉好。
水面出現泡沫狀飄浮物:夏季高溫或天氣突變,蝦池水面常聚集一些泡沫狀飄浮物,消耗水體溶解氧,是水質富營養化表現。
處理方法:平時定期潑灑沼澤紅假單胞菌、芽孢桿菌等有益活菌,以分解池水有機殘渣。水面泡沫狀飄浮物出現時,及時潑灑1.0ppm~1.5ppm排毒養水寶和1.5ppm高效淨水寶。
池底繁生青苔:前期肥水不足,池水透明度大,池底光線適宜,青苔(水網藻、絲狀藻等)大量繁生,將池中營養鹽耗盡,水質清澈透明,對蝦容易被其纏繞窒息死亡。
處理方法:(1)前期早些加深池水,施肥繁殖單胞藻,使底層光線不足,青苔難以萌發和生長。(2)青苔大量繁生時應及時用0.3ppm苔速淨拌細沙全池潑灑,青苔集中處多潑灑,開機增氧。(3)2天~3天后青苔死亡浮於水面,人工撈除,避免青苔腐爛分解敗壞水質。適量換水,並全池潑灑1ppm綠水寶解毒,改善水質。
藍藻暴發:藍藻大量繁殖,池面出現藍綠色、銅綠色藻類群,聚集漂浮於水錶層,有腥臭味。池水ph常超過9。產生原因池水氮、磷比例失當,當磷含量過大時,藍藻易大量繁生,分泌毒素,會使對蝦中毒死亡,極易誘發對蝦早期死亡綜合症暴發。
防治方法:(1)白天有風時蝦池下風處聚集大量藻體,用人工撈除。(2)用0.8ppm~1.2ppm絡合銅全池潑灑,同時開機增氧,傍晚在池塘四周拋撒粒粒氧。2天~3天后適量換水,並潑灑1.0ppm綠水寶。(3)溫棚養蝦出現藍藻時不宜潑灑絡合銅,以防藍藻大量死亡分解產生有毒含氮物危害對蝦,宜採用人工撈除。
水體水色發白:池塘水體水色發白在養殖前期通常是由於浮游動物過多或者浮游植物突然大批死亡,單細胞藻類不能正常生長所致;而在養殖後期因為天氣突變、溶氧缺乏、毒素增加、代謝障礙、攝食投餵、消毒治病不當等也可造成單細胞藻類非正常大量死亡,進而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動物繁殖過剩所致。
防治方法:①首先要多開增氧機,然後排掉部分底層水並引進部分新水;②採用驅氨淨水劑,增氧劑,光合細菌;③引進新藻種,並適當肥水;④發白水體如果氨氮或亞硝酸鹽的含量過高,應該先使用驅氨淨水劑如沸石粉、氯化鋁,同時控制或停止投餵飼料,待大部分的浮游動物被攝食或死亡後,再引進部分新水,並進行肥水;⑤對於輪蟲等引起的水體發白,可先不間斷增氧,次日清晨沿池塘四周潑灑殺蟲劑並於上午增施磷肥;
⑥潑灑維生素c等,減輕魚類的應激。
水體水色偏瘦:水體只有保持一定的肥度,才能維持水體中良好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
對於偏瘦的養殖水體,常採取的措施是施肥,但應該注意施肥的方法:
①在池塘養殖中,往往採用施足有機肥,追施無機肥的方法,在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磷肥,以磷促氮,這樣既滿足浮游植物對氮磷吸收比例,又不使氨氮過分富積;
②在追肥時應把無機肥充分化開,選擇晴天上午均勻潑灑,切忌潑灑後立即開啟增氧機,以便營養成分被浮游植物充分吸收。
水體水色呈紅色:水體呈現紅色通常是由矽甲藻或金藻成為優勢種群而引起,但也可能是原生動物或赤潮生物引起的。前者通常無大礙,而一旦天氣突變,藻類大量死亡併產生大量毒素,造成水質突變惡化,甚至造成水產動物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變紅,必須及時改良。
主要處理措施是在天氣晴好時,先用季胺鹽碘等消毒潑灑,第二天再用雙氧氯、強氯精等潑一遍,適當換水3天后再視情況追肥一次。如果是原生動物引起的,也需用敵百蟲等及時殺滅,並及時培育新藻種。
水體水色呈黑色、發臭:水體發黑、發臭表明池中較多有機質(如殘餌、動植物屍體、排洩物、池底腐殖物等)未得到及時轉化,沉入池底後進行腐敗分解,不僅消耗大量溶氧,併產生大量硫化氫、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致使池塘底泥發黑、發臭,危害水生動物健康,造成動物機體免疫力下降,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襲,甚至泛塘。
防治方法:一旦發現水體出現底泥發黑、水發臭,應快速沉降水體有機物,更換底層水,同時採用二氧化氯等強氧化劑氧化或殺滅過多的有機物和微生物,並充分增氧,2-3天后用改水劑、底質改良劑及活菌製劑加速池底有機質或腐殖質的轉化。最為關鍵的是要及時透過引入新水新藻,並加施磷肥,及早培育出新的優勢藻類。
水色呈黑褐、紅棕、濃黃色水:養殖水色呈黑褐、紅棕、濃黃色主要是因微囊藻、甲藻、三毛金藻成為水體中的優勢種所致。黃色水尤其在ph值下降時易產生;而黑褐色水體多與投餵劣質飼料、殘餌過多、水質和底質老化有關。因為許多鞭毛藻能分泌毒素,使水產動物神經受到麻痺,甚至中毒、死亡。
防治措施:
①人工打撈藻類;②晴天上午於下風口多次潑灑硫酸銅、硫酸鐵合劑殺滅藻類;③有條件養殖戶可透過換水,利用潛水泵將集中於下風口的藻類排除,加註相臨魚池水質較好的水;④施肥,微囊藻、甲藻為優勢種的水體多施磷肥少施氮肥,而三毛金藻為優勢種水體施硫酸銨為最好;⑤經常開增氧機,透過暴氣散發有毒氣體。亦可採用具有增氧漂白作用的增氧劑。
水體藍綠藻水華:高溫季節,隨著投餌量的不斷增多,殘餌、糞便、魚類自身代謝產物的不斷進入使得池塘封閉水體富營養化。尤其在強鹼性和高氮低磷的養殖水體,更容易出現藍綠藻類水華。形成藍綠藻水華的水體表面往往形成一層綠色的油膜,以雲斑狀、帶狀在水面上漂浮,並有難聞的臭味。養殖戶稱之為“老綠水”。在生長良好的池塘中浮游植物量一般應在100mg/l以內,100mg/l大致是鞭毛藻池水“肥水”和“老水”的分界線。而藍藻塘的“肥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往往超過200mg/l。
防治措施:①加大換水量,最好將表層的肥水換掉;②在晴天中午機械增氧;③控制投飼施肥。減少投飼量,儘量不投散料、粉料,避免飽食排洩和飼料散失而肥水;④不或少施氮肥適當施用磷肥,加速喜磷的矽藻類優勢種群形成,抑制藍綠藻的繁殖;⑤使用螯合銅濃度0.6-1.0g/m3,以改進傳統使用硫酸銅殺藻的辦法;使用0.7ppm雙硫合劑在晴天上午於下風口潑灑,以防因浮游植物缺氧死亡而壞水;⑥生態防治。放養適量的羅非魚或花白鰱,攝食利用藍綠藻;移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蘆等減少水體肥度;⑦在高溫季節抑制藍綠藻不可用生石灰。
中國對蝦苗放養水質要求及調控方法:
1、放苗前要檢測池塘裡水的ph、氨氮、溶氧等理化指標,均正常後方可放苗。
2、肥水下塘,池水透明度掌握在35~40釐米,池水呈黃綠色或紅褐色,浮游生物豐富,保證蝦苗有充足的天然餌料。
3、蝦苗放養前要先經過試水。試水的方法:可用水桶裝些池水,放入蝦苗,經半個小時的觀察,對蝦苗活動狀況正常,證實池水毒性已消失,方可大批次地放養蝦苗。
4、要注意裝蝦苗塑膠袋水溫與池塘水溫間的溫差要小,可將塑膠袋放在水上,開啟袋口,慢慢加入池塘水,待兩者水溫基本一致後再將蝦苗放入池中。
5、ph值是水質的重要指標,中國對蝦苗的生長ph值範圍7.8~8.6,池塘中水ph過高或過低,均會造成對蝦苗的大量死亡,如出現ph過高可用如下方法處理:一是加註新水,並適量換水;二是施用沸石粉、滑石粉調節,每畝每米水深施用1~2千克,可降低ph值0.5~1.0。如出現ph過低可用如下方法處理:一是用生石灰調節,10~15公斤/畝,要兌水多次進行潑灑;二是加速培植浮游植物,促使藻類繁殖。
養殖南美白對蝦前期中期後期水質處理
(1)前期水質調控。蝦苗投放入池後,幾天後,水體中的浮游動物如枝角類、橈足類和輪蟲等會攝食浮游植物,而蝦苗會攝食浮游動物,加上浮游植物本身生長老化,使水體中生物組成發生變化,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會減少,蝦池水色會變化。此時要根據池水狀況和天氣情況,適當追施肥料。肥料選擇和施肥量,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決定。此時,控制水質標準是“肥”“活”。
(2)中期水質調控。投放蝦苗一個月後,蝦苗轉向攝食人工配合飼料為主。此時浮游生物在蝦池的作用,主要是調節水體的環境,調控透明度等,因此必須控制浮游動物的生長。由於投餵人工飼料不斷增加,池內殘餌相應增多,加上蝦的排洩物和池內浮游生物死亡形成有機物的沉積,使蝦池變“肥”,此時要設法減“肥”。調控的方法,一是向池內潑灑一些氧化消毒劑(注意濃度不能過高),把池底沉積的有毒物質氧化,降低毒性,同時可殺死一些藻類,降低池水“肥”度;二是新增新水,最好是加註清潔的淡水。調控水的標準應達到“清”“活”“爽”。“清”—清淨、無混濁、無明顯的懸浮物;“活”—水色有變化,不是死水;“爽”—清爽。
(3)後期水質調控。對蝦養殖進入後期(60天以後),隨著蝦的長大投餌不斷增多,蝦的排洩物不斷增多,加上池中浮游動物的不斷老化死亡,造成池底有機沉積物增多,蝦池自身汙染日益加重,此時要特別注重水質管理和調控。後期水質的標準應達到:水深褐色而不濁、不渾,聞到藻味而不臭,手感較清爽而不粘稠。
調控水質
就南美白對蝦養殖而言,其理想的水色是由綠藻或矽藻所形成的黃綠色或茶褐色,但是到了養殖後期由於池水富營養化,水色往往變成深綠色,甚至滋生大量藍藻。因此需要採取換水或施藥等措施來殺滅藍藻。每畝1米水深可用沸石粉10公斤~15公斤兌水全池潑灑,使之絮凝藍藻,或者每天換掉總水體的10%~15%,連續換水2次~3次,可達到較為理想的水色。
改善環境
南美白對蝦養殖後期,餌料投餵量較大,易造成池內殘餌和蝦類排洩物不斷增多,水色變濃,水質惡化。每7天~10天可使用一次底質改良劑和微生物製劑(如芽孢桿菌、光合細菌、em菌等),劑量按產品說明書使用,徹底分解水體底部殘留的大量有機質,使其轉化為無機鹽,避免有機質腐爛發臭而產生有害物質,達到改良底質、淨化水質的目的。
選擇餌料
南美白對蝦養殖後期餌料投餵,既要考慮到南美白對蝦健康生長的需要,又要兼顧到水體環境,具體應做到“定時、定量、定質、定位”原則,並根據養蝦密度、水質條件、天氣變化、蝦類活動情況等靈活掌握,適時調整,儘量做到少量多餐、科學投餵。
合理增氧
南美白對蝦養殖後期,水色變濃,水質惡化,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含量較高,因此要充分發揮增氧機的“增氧、攪水、曝氣”三大功能,改善水質,降低水中有毒物質含量,實現水質的“肥、活、嫩、爽”。
-
4 # 阿永龍蝦養殖雞地
你好、我是阿永,是一名從事水產的工作者!在水產領域,有著20年經驗!有關水產問題你可以關注我一下!下面起來為你解答.首先呢,龍蝦塘聞到有氣味,證明你還是比較細心的,這種情況下你就要注意了,小龍蝦可能馬上就要生病了!我們常說,養蝦塘要是聞道撲鼻子的腥氣,那麼在一週內肯定死蝦!這個時候,最實用的辦法就是儘快賣蝦!蝦塘臭味肯定是有的!如果有臭味的話,那就不要養這茬龍蝦了,以每天10公分的降水速度,開始曬塘!重新加水重頭再來!
-
5 # 踏火逍遙說魚
蝦塘水有氣味怎麼樣處理?
不管是什麼樣的蝦塘如果你長時間不換水、沒有去管理水質的話,水體都會有一些氣味,如何去處理這些氣味,首先我們要找到這些氣味的來源才行。正常情況下一般蝦塘裡的水都會帶有一少許腥味,這種也是正常情況,但是腥味過重或都有別的異味時則要小心了,通常情況下主要有以下幾種常見的異味:
氨臭味:這是與氨水一樣的氣味,嚴重的時有很強的異味,出現這種情況時一般水體表面也會出現很多泡泡,水色會變暗甚至是變黑都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水體中的氨氮過高引起的,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只能是通常換水、增氧曝氣和改底才行。嚴重的情況下要,可以停喂幾天或是少喂,等水質正常之後再喂,這也是在養蝦過程中很常見的一個水質異常情況。腥臭味:前面說過養殖蝦的水體會有少許的腥臭味,但是當腥臭味過重甚至是帶有一些酸臭味時,則很可能是水中的藻類過度死亡引起的。特別是在高溫季節裡一些塘裡出現 藍、綠藻過多而出現倒藻時很易出現這種情況,通常情況下水面會有很多死亡的藻類。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要想法將水面的死藻排走一部分,之後再用藥來改底和培藻才行,現在也有一種叫做藍藻分解素的也可以直接用到塘裡來分解死藻,之後再調水、培水就可以了。臭雞蛋味:這種一般出現的較少,但是在水體溶氧不夠的情況或是平時投餵過量,塘裡有機質過多時會產生,這種情況是水體裡的硫化物過多引起的。通常情況下硫化物過多是與氨氮過高同時出現,因此防治方法也與氨氮過高的防治方法是一樣的。
-
6 # 王小姐的Vlog
如果有氣味的話,一定不是好事!必須緊張起來,看看水是什麼顏色,散發的氣味是不是臭味,如果水體呈黑色,說明水體的有機物質含量過多
而且還伴有臭味懷疑是池中有魚蝦腐爛。
建議先檢測水體中的有機質物質是什麼?
相對魚蝦數量是否有減少?
然後對應的可使用微生物製劑如金水產系列進行解決!
-
7 # 不服輸的女人
蝦塘的水有氣味是因為水質被汙染,用消毒藥對水體進行消毒就可以了。常用的有二氧化氯,過硫酸氫鉀複合鹽,生石灰等等……。
-
8 # 二呆呆
1、增強魚、蝦、蟹、海參的免疫抗病能力,降低水生動物赤皮、爛鰓、堅鱗、面板潰瘍、營養代謝不良、生長緩慢、瘦弱無力等病害的發病率;2、快速降解水體中的有害物質,降低亞硝酸鹽、硫化氫、氨氮含量、調節水質;3、降低鮮活水產品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率,對防止魚苗幼體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現象有特效,延長水產品的鮮活期;4、降低飼料和水生動物體內有害物質殘留,提高水產品品質;5、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飼養成本。6、抑制有害藻類、真菌的生長繁殖,促進有益單細胞藻類的繁殖,保持水體微生態平衡;7、穩定水體質量,防止水體老化,提高養殖水體溶氧量,提高養殖密度。水質調控 以10畝水面為例:將啟富水產菌液10公斤用水稀釋50倍以後,均勻潑灑在水面即可,也可在投放餌料時候,按上述比例將菌液與餌料均勻混合後,一起投放。使用週期一般為每月2-3次為宜。一般為晴天上午投放。餌料發酵 常用的可發酵的物料有:各類糟渣、秸稈、草粉、菜餅、動物糞便、下腳料等,根據當地材料自行取料。啟富水產菌液1公斤可發酵200公斤餌料(以乾料重量計算)。發酵方法為:將啟富水產菌液用水稀釋100倍(即加入100公斤水),然後與要發酵的餌料均勻混合後,將水分調節到60%左右,然後密封開始發酵,發酵時間一般為2-5天。判斷溼度的方法為:用手抓起一把料,使勁握緊,手縫看到水漬,但不下滴、站立起來,手鬆開,料團掉地上後可散開。 拌料投餵 如果想將啟富水產菌液拌到餌料中投餵,可按飼料重量的0.5%新增啟富水產菌液即可。具體方法如下:要配製100公斤飼料,就取0.5公斤啟富菌液加20公斤左右的水稀釋,一邊翻動餌料一邊噴灑稀釋後的啟富水產菌液,混合均勻後即可投餵。好處和作用:產生生物活性物質,可降低餌料係數,增強水產動物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應急能力,促進生長,大幅降低藥用量,改善水質,水體清爽,不腐不臭,可達能見度25~50釐米,換水時間可延長2倍以上。全程使用可大幅降低藥物成本80%以上。全程堅持使用啟富水產菌液,可大幅提升成活率近30%並提升效益20~35%(南美白對蝦增重15%—60%;淡水魚平均增重10%—30%),提高產卵率20~35%。同類環境養殖週期可提前10~20天上市,綜合效益明顯,增幅大。 發酵有機肥 常見的發酵物料有:各類動物糞便、植物莖葉、秸稈、草粉等。有機肥透過發酵可大量增殖有益菌,促使浮游動物繁殖,避免對水體的汙染。發酵方法與上述“餌料發酵”方法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的動物糞便偏多,則每畝用量以100-150千克為宜,不要過多。 主要針對大型湖泊、水庫等養殖場所。 (1)放養前處理:用啟富水產菌液液稀釋50倍直接潑灑兇猛性魚類或野雜魚的產卵場,破壞其繁殖生長環境,控制其群體數量。(2)用啟富水產菌液發酵飼料飼餵,發酵方法參考上述“餌料發酵”欄目。(3)用海綿等蜂窩狀的物體在啟富水產菌液的稀釋液(10倍左右)中浸泡24小時,再懸掛在網箱中間,透過魚兒的遊動使啟富水產菌液不斷地擴散,啟富水產菌液懸掛物7天左右更換1次,可以使網箱的水體環境完全改觀。(4)用啟富水產菌液、發酵料、黃泥土按1:2:4的比例做成很有粘性的團塊,重量為每個1~1.5斤,晾乾後,在投餌料附近採取掛袋、掛簍的方法,使啟富水產菌液有益菌有一個固定居所而提高淨化作用,從而改善和穩定水質,此團塊一個月更換1次。每畝放10~15個。 啟富水產菌液滲入水體後,其群體作用能殺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質,調整養殖環境,增加水中溶氧量(氧氣),促進養殖生態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類活化生長,保持養殖水體的生態平衡;拌入餌料投餵,直接增強水產養殖動物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進健康生長。啟富水產菌液中的光合菌還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氫、有機酸、氨兼有反硝化作用中去除水中的亞硝酸銨,因而能使養殖池中的排洩物和殘餌汙染得到淨化,改善水質,減少病害。啟富水產菌液主要作用有:1.減少病原微生物和不良藻類;明顯增強養殖物件的免疫力和抗病性,降低發病率,提高成活率。使用者反映,啟富水產菌液可使蟹苗成活率提高近一倍,中華石斑魚的成活率由原來的30%提高到70%以上。2.增加有益微生物數量。水面浮游動物、有益藻類增多,特別是紅蟲不斷增多至佈滿水面。3.穩定和改善水質,水體顏色清爽,不臭不腐,無硫化氫、氨氣等異味,能見度在25~50cm的時間長且較穩定,換水時間可延長2倍以上。4.魚蝦糞、池底雜質和下腳料不會變成淤泥而呈散沙狀。5.促進生長,增重率明顯提高。實踐證明,在同等環境下,用啟富水產菌液後,可提前10~15天上市,平均畝產提高20%~35%,產卵量增加25%,產卵時間延長。有的試驗表明,常溫新鱉池用啟富水產菌液後,產卵時間延長近70天,且孵化率較好;餌料不臭,改善了養殖環境。真正的大養殖戶或專業一些的養殖戶都會選擇高品質微生態製劑來使用並取得可觀效益和降低成本及風險。一個好的產品永遠會為客戶創造效益,而不會成為顧客的成本。相反,選擇低價位或稀釋液產品表面上經濟些,但其實真正吃虧的是自己。好的產品只要堅持使用1~3個月就會發現,養殖效益明顯不同。
回覆列表
蝦田裡面的水發臭,證明水體中的有機質過多,氨氮和亞硝酸鹽超標,從而導致水體缺氧。
☞水體發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蝦田餌料投食過多,沒吃完的餌料在水底腐爛分解變質。同時蝦田裡面水草腐爛也會導致這種情況。一般水體發臭會讓蝦田水體透明度降低,水體渾濁,出現給黑水現象。
☞總的來說,水體發臭意味著蝦田需要改底消毒了,建議用生石灰消毒,同時合理投食餌料,儘量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注意觀察,將腐爛的水草儘快打撈上來。最後,水質敗壞,最好是換水,引入外來水源,稀釋蝦塘有毒水質。
①應該是有大量死藻死亡後尤其是藍藻死亡後會釋放腥臭味物質出來,味道很難聞。
②塘底發黑變臭,厭氧發酵,產生硫化氫等臭雞蛋味道。
建議:
一大量換水,引入新鮮水,補充新的藻源。
二加強底改,多開增氧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