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部電影被代表韓國去衝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獎了,很好看嗎?
26
回覆列表
  • 1 # MAX腦洞科技

    《思悼》:王的世界裡,容不下一對父子,只有君與臣

    電影《思悼》主題曲《安魂》唱道:

    看過《思悼》,你一定不會輕易忘記這首安魂曲,密集的鼓點直掃人心,可以想象如果在音響效果開足馬力的電影院內觀賞,這首被反覆演繹的主題曲對身體和心靈的衝擊一定是極具震撼力的。

    對於這種獨特的唱腔,我在網易雲音樂看到一位叫“魚城會玩”的網友的一段介紹:這是朝鮮板嗦哩說唱,這是一門非常艱難的藝術,這種藝術的學習過程是很艱苦的,開始後不久聲音變得嘶啞,喉嚨充血,但仍要堅持練,甚至喉嚨出血,也不能停,最後嗓音再次爆破,適合板嗦哩唱腔的朗朗之聲在瞬間獲得。其發音粗獷而濃濁,但十分洪亮,音色變化豐富,可以唱出各種高音和低音。

    意圖謀反未遂的世子被鎖入米櫃之中,備受飢渴之苦,意志逐漸消沉,絕望至死

    《思悼》講述的故事簡單而殘忍:

    父親:英祖(宋康昊 飾)

    兒子:世子李愃(劉亞仁 飾)

    世孫:世孫李祘(蘇志燮 飾)

    韓國電影的產業日臻圓熟,各個型別的商業電影都蒸蒸日上,可謂百花齊放,這已經是不容抹殺的事實。在我們早年的印象中,韓國電影是談情跳舞笑中帶淚,十幾年來,我們對韓國的電影的印象一點點改觀,逐漸喜愛甚至有些著迷。而如今,韓國古裝電影也愈發成熟,一點點走進了我們的視野。韓國人對於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情有獨鍾,這不難理解,正如古裝片之於我們也不可或缺;且中韓同屬東亞,朝鮮國在歷史上又長期對中國封建王朝附屬稱臣,中韓人民同受歷史悠久的東方文化的薰陶,不論是從歷史傳統上說,還是從情感認同上講,看《思悼》這部電影,我們都不存在隔閡。值得反思的倒是,今年中韓都選報了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古裝電影角逐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為何差距卻如此之大呢?

    王與世子,從最初的相親相愛發展到後來的反目成仇,這樣的故事,在中國的歷史上,不算罕有,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甚至更離奇的戲碼,填滿了我們的歷史典籍,而我們卻沒有能好好利用。

    英宗曾教導兒子說:

    未料一語成讖。父子對彼此的期望是如此不同,性格的差異又是如此明顯,以至於彼此之間的距離原來越遠,嫌隙越來越大,本該最相親的是這對天下人仰之彌高的父子,而最終最疏離的卻也是這對在封建倫理道德中無法協調的君臣。

    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英宗要的是一個合格的繼承者,一個仁君賢王,能接替自己,恪守祖宗禮法,循規蹈矩地治理國家。在他的眼中,父子如君臣,是君臣。在世子的心中,盼望著的則是子孝父慈,他不願被父子君臣的關係所羈絆,不願為僵冷無情的禮法束縛,他想要如常人般的家庭和父子關係,卻是求不得。

    封建禮法制度所規定的父子關係成了父子間難以跨越的鴻溝,而性格的巨大差異,則註定了這對父子無法相互理解和包容。世子在自己的兒子世孫面前的表現是這種差異的最好說明,父與子、子與孫這兩重關係的比照洞穿了這道裂痕,也讓我們對世子的內向有了更深的理解,正如他在兒子面前射箭後所說的:

    利刃出鞘,世子可能並不是真心要造他父親的反,不如說,這是他對自己絕望了的生活最後卻也是最無力的抗爭。

    這部電影使用了剪輯蒙太奇的手法,將故事穿插講述,不斷閃回的一幕幕,其中隱忍剋制的人物感情看得人心緒難平。故事中有幾處極好地將這種人物內心隱忍的感情含蓄地爆發出來,也看的人一陣陣難受:對於世子,正是射向天空的這一箭,彷彿帶走了他僅存的信心和全部的耐心,對於父親英祖,是世子死後他撫摸著為兒子準備的牌位時蒼老無力老淚縱橫的畫面,對於世孫——也是最能理解他父親痛苦的兒子——則是成年後(做了正祖),在母親六十大壽的慶典上,想起多年前含冤而死的父親,不禁悲從中來,拿起父親留下的唯一遺物,一把扇子,或持扇掩面,或模擬拈弓搭箭,以一段扇子舞悼念自己的父親。

    尤其是最後這段舞蹈,穿插了幾個極其漂亮熨帖的閃回畫面,而蘇志燮天生帶著幾分猶豫氣息的面龐竟真與劉亞仁有幾分相似,流暢的舞步,悠揚悲慼的音樂,配合蘇志燮深情的演繹,可謂感人至深。

  • 2 # E-annie

    直擊心靈,震撼,揪心,難過。這是我當時看完後最真實的想法,父子三人的演技很到位,王,世子,世孫!還有電影中的插曲,也很敲擊人的內心!聽著很慌!

  • 3 # 彥姊情感觀

    《思悼》改編自朝鮮王朝歷史上的真實事件,由宋康昊、劉亞仁等主演的古裝電影,是2015年韓國評分最高的電影。講述了思悼世子在父王的命令下被關進米櫃8天而餓死的悲劇故事。該片獲得當年韓國各大電影節獎項,還代表韓國電影角逐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1.影片敘事

    電影開頭直接是思悼世子被關入米櫃,開門見山推向敘事高潮。一老一幼、一黑一白的鏡頭對比感十足。整部影片壓抑而蒼涼,悲愴之情貫穿始終。

    2.人物角色設定

    電影中既沒有武打戲、愛情戲,也沒有宮鬥戲,女人的戲份也很少。英祖和世子是雙男主,完全拼演技啦!不過美中不足的是思悼世子的妻子的演技,有一丁點跳出畫面的感覺。

    3.最大程度還原歷史,又重構歷史

    在朝鮮歷史上,對英祖的記載是:勵精圖治、治國有方但晚年殺子的君主,對思悼世子的記載是:舉止怪異、精神有疾但年幼時天資聰穎深得喜愛。電影中劇情只截取了歷史事件中的一部分,不過演出了一番風味。

    4.倫理親情反思

    本部影片說的通俗一些就是父殺子,涉及到人類最脆弱的親情話題,父親殺了兒子,有悖人倫,但是是為了江山社稷。折射出封建社會君臣、父子之間微妙的關係,也不得不讓人反思現代社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 4 # 改了名就不認識了嗎

    看了會心裡很塞,演員的演技都爆表,劉亞仁憑藉此電影,成了青龍最年輕的影帝,他是85後的演員。一個只想做君王的父親,和一個只想做兒子的世子。按電影裡來說世子的存在就是謀逆,而世孫的出世,給了君王殺掉兒子的藉口。

  • 5 # 群眾中間有壞人啊

    我自認為這是今年看過最好的韓劇,看第一遍居然哭了,特別是世孫給世子送水那一幕“難道做兒子的連給父親送水喝的資格都沒有嗎?”每一個演員的演技都非常好

  • 6 # mei了個mei

    說實話 因為宋仲基開始關注劉亞仁 看完思悼 不得不對這位年輕演員的演技所折服 身在王族世家天性放蕩不羈 劇中接近癲狂 劇尾觸動心靈的父子對話 一部講述王族三代人的生離死別 那把射向空中的箭 那碗生離死別的水 那把聯結心靈的扇 為佳片致敬。只有深厚的東方傳統文化的薰陶,才能拍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偉大作品。完全沒想到會被這個題材給催淚數次,情緒飽滿到位,不動聲色中飽含力量又極其自然。

  • 7 # 娛娛Anymore

    一部優秀的影片,值得一讀。

    朝鮮國王老來得獨生子,所有的希望放在他身上。可世子年幼,不用功讀書,國王越失望越嚴厲。物極必反,世子出於對國王的懼怕和怨恨,一度瘋癲。後來國王就將世子關進糧櫃,八天後世子死,國王悔不當初,追封號為“思悼”。

    這個電影就講完了,一個遵循史實的講述,簡單沒反轉,劇情你去看史書也都能知道。

    可正是因為遵循,所以震撼。虎毒不食子,人食。

    朝鮮李氏王朝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就是劇中的英祖了。他沒什麼子孫命,一生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早夭,另一個被自己親手摺磨死。但事實上,在第二個兒子也就是劇中的思悼世子幼年時,英祖也把所有的疼愛都給了他。自一出生就把他當作未來的準繼承人培養。

    然而歷史規律表明,所有生活在皇室裡錦衣玉食花團錦簇的孩子們註定要以一生無自由來交換。歷史規律同時表明,反抗的人得不到好下場。

    英祖親手給世子寫書,寫到深夜也孜孜不倦。在英祖看來,這個兒子在自己的調教下,一定會成為比自己更優秀的國家君主。世子背書認真,老師都給了透過,可英祖因為他漏了一句便勃然大怒,指責眼前這個看起來玩世不恭的世子,你一年中有幾次想過好好讀書?世子看向生氣的爸爸,輕聲說,有那麼一兩次。旁邊的老師急得抓耳撓腮,圓場說,世子您別謙虛了。世子說我沒有,我再清楚不過我的內心。

    英祖震怒。

    世子迎娶了世子妃,在大臣的上貢中得來一隻可愛的小狗。夏日陰涼,世子妃懷抱小狗,世子悠閒地給小狗畫像。世子妃年幼,在皇家深宮裡不免顫慄。世子敞著腿一邊笑著作畫,一邊對世子妃說,你別怕我父親,他是個親切的人,有什麼事就儘管跟我說好了。

    抬頭迎上坐在對面的世子妃驚恐的目光,原來英祖站在他身後許久了。抬起手拿過世子作的畫,一隻活靈活現的小狗躍然紙上。英祖怒喝了一聲,扔下畫紙揚長而去。

    這一刻,英祖心裡滿是對接班人的失望和怒火。我為你親手寫書培養你,你竟然天天畫小狗。而世子只當是父親生氣,並不以為然。

    年幼的世子並不懂,在這深宮中哪裡來的什麼父親,且最不能要的就是真心。

    英祖寵愛後宮一個份位並不高的女子,(該女子後來成為第二任皇后,朝鮮稱中殿。)恃寵而驕,冒犯了份屬嬪位的世子母親。太后出面教訓,英祖阻撓。

    “難道我就不能愛一個我想愛的女人?”

    “得有規矩。”

    “這個皇上我不幹了,讓給你喜歡的世子行了吧?”

    “好。”

    太后和英祖的對話裡,英祖成了那個滿身不得已的孩子,即便是皇位這樣的大事,太后也寧可放棄英祖,選擇讓世子上位。

    英祖的眼神裡充滿委屈,此時此刻他也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和母親賭氣的孩子,可皇家的事裡哪有親情,大家都是利益關係,不可不謂一報還一報。

    年輕的世子聽說英祖要退位讓自己擔大任,在大雪日裡癱軟在大殿外求太后收回成命。跪到鵝毛雪蓋住了深藍色的世子龍袍,臉色蒼白兩唇紫青。

    終於太后在收回“好”那個字的同時也薨了。世子自責害死了太后,從此行為放肆不加收斂,完全悖逆英祖的意思。

    他發狂般在太后的畫像前擊鼓吟佛語,穿壽衣過時不換,在東宮後殿造棺材,自己時常躺進去。自己撕扯了龍袍卻怪罪宮人拿不來新袍,舉刀砍下人頭。

    世子看起來瘋了。

    第一任中殿薨後,世子的母親怎麼說也應該晉升中殿。可英祖徑直封了他寵愛的女人。世子爭取無效,在為嬪位的母親賀壽時,穿中殿衣,行中殿禮。那場世子母親乘轎在林中前行的場景裡,世子一人前方開路,

    “中殿娘娘駕到啊。”世子哈哈大笑。發紅的眼裡滿是不甘和憤怒。狂笑之下眼淚噴湧而出。他愛自己的母親,可他什麼也做不了,連個名分也爭取不到。他也愛自己的父親,哪怕這父親一次又一次的呵斥他,囚禁他,無視他。他知道,這個父親已經放棄自己了,他

    有了更好的接班人選——世孫。

    世子在理智用盡的那個雨夜裡,提刀進了英祖的寢宮。站在門口,聽見英祖和自己的兒子對話。

    “你父親僭越為嬪位的母親以中殿禮賀壽,世孫如何想?”

    “那天我看到了父親的心。”

    世子提著刀的手划著青石板大地開始顫抖,年幼世孫尚知自己的心,這個呼風喚雨位高權重的父親怎麼不懂?

    即便沒狠下心宮變,世子妃還是把這一切都告知了世子母親。而最令人心疼的是,世子母親在權衡利弊以後決定放棄世子,向英祖主動告發,以求保全世孫。

    這部影片裡女人是軟弱的,沒有什麼存在感。然而這唯一的存在感倒是母親親手放棄了兒子。

    大殿前,世子額頭在地上磕出了血,迎頭英祖卻扔來一把自盡的刀。世子大吼,

    你何曾當我是世子?

    何曾當我是兒子?

    英祖啞言,可還是將世子以謀逆罪綁進了糧櫃裡。

    小小的世孫從人群裡鑽出來跪在英祖面前,

    “您繞過父親吧,您讓父親讀書我來讀,你讓父親做什麼我都來做。”

    英祖氣急敗壞地呵斥士兵拉走嚎啕大哭的世孫。世子在糧櫃裡怒吼,大哭,乞求,英祖不聞。

    八日後世子的糧櫃終於沒了動靜,英祖開啟糧櫃,親手探了探世子的脈搏,這個日日穿龍袍被人高呼千歲的老人嗚咽著哭了。

    “兒啊,你何苦逼老父走到這樣的境地?”

    宋康昊不愧是韓國數一數二的影帝,他扮演的英祖在這場戲裡哭的入了人心。

    何苦呢?苦在你要的是君與臣,我要的是父與子。

    可憐的世子直到入殮之前,那兩條在糧櫃裡彎曲著已經僵硬掉的腿才被宮人用力壓了下去。

    英祖為其封名“思悼”世子,實屬思悼,原來只有死後,你才當我是你唯一的兒子。

    世子的母親在得知世子死訊的時候抱著世子妃痛哭,是我害死他的嗎?不是吧,不是吧,你告訴我不是吧。

    在這皇宮裡父親殺了兒子,最大的幫兇是母親。

    可憐又可悲。

    突然想起世子年幼時,在入睡前母親站在世子房間門口,世子吮吸著手指迷迷糊糊的說能和娘一起睡麼?宮人說世子長大啦,要一個人睡。

    母親渴望的看著宮人,乞求就這一晚陪世子入睡。宮人說世子已不在襁褓,您要遵規矩。

    母親看著世子房間的門慢慢閉上,彼時她的眼神裡也是對這唯一的兒子滿滿的愛。

    誰能想到幾十年後自己成為殺死兒子的幫兇呢?

    是規矩,是造化。

  • 8 # 北方南方某個地方

    這部電影是我看過韓國古裝劇最棒的一部。人性是什麼?特別是在權力之下。王,虛偽專橫;世子,聰穎敏感;世孫,圓滑隱忍並懂得權術之道。三代人在面對權力與親情之時,採取了不同的態度。王,既想培養王位繼承人又害怕權力的喪失;世子本對王位並不感興趣,他在意的是父親對自己的肯定,對自己的關心,他在乎是親情;世孫在目睹父親被祖父殘忍的逼死後,更懂得只有得到權力才有資格擁有親情。最後世孫那場思悼之舞,是他作為一個兒子對死去的父親最深沉的思念的表達!

  • 9 # 一個人窮遊北京

    李濬益的《思悼》。1:古裝電影,不得不說韓國憑此片,領先我們一個身位。2:宋康昊、劉亞仁、蘇志燮,三大男神共同出演,特別是劉亞仁,鋒芒畢露。3:宋康昊,把一個外表英明神武,內心卻多疑脆弱的國王父親形象演繹的十分精彩。4:能和國寶級演員宋康昊同臺飆戲而不落下風者,劉亞仁,真是前途不可限量。5:先有人而後才有禮法,而不是先有禮法而後才有人,所以人才是第一生產力。6:射向空中的箭,象徵著一顆自由的心。7:得人心者得天下,第一是槍桿子,第二是筆桿子,槍桿子安身,筆桿子立命,說到底就是個爭取主動權的問題。8:性格決定命運,性是性質,是本質,是天生的。格是人格,是後天的,可以改變,可以教育的。9:好的故事沒有對錯,只有每個人在那個特定時期的不得已。《思悼》全片講述了國王父親把親生兒子囚禁在米櫃裡生生餓死的故事。父子反目,在我們的歷史比比皆是,前有李世民廢李承乾,後有康熙兩廢太子,所以說,在金錢面前莫談理想,在權利面前莫談親情,說到底,這是個人性問題。

  • 10 # 媒體小蜜蜂

    《思悼》由真實歷史事件改編。

    被親生父親餓死已經夠讓人瞠目結舌;但隨後英祖發現李楦餓死後,嚎啕大哭並與厚葬,還賜名為“思悼世子”這種態度和劇情的完全反轉(裝得好像不是他殺的似的),也讓我們注意到了英祖這個在朝鮮李氏王朝在位世界最長、最成功的君王,那不為人知、陰暗複雜的一面。

    英祖

    權力賦予了一個人狂妄和任性,也造成了他人性上的極度自私和失衡,英祖極端化的人際處理方式,跟他長期的權力統治生活有很大關係。他由著自己的性子去警告、擺佈和傷害家人。在英祖的有生之年,他陸續送走了自己的幾個孩子。

    女兒們在心驚膽戰的宮廷生活中紛紛英年早逝,甚至沒有留下子嗣;沒能活下去的還有世子李楦:一個幼年時,倍受大妃娘娘、中殿娘娘和母親寵溺的活潑孩子;一個後來患有躁鬱症、抑鬱症、加虐症,在金黃的宮殿裡喜歡躺在棺材內睡覺的年輕人。

    身為朝鮮皇族的子嗣,卻很少有人安穩走完一生。在英祖那變幻莫測的喜怒之中,在權力撲朔迷離的爭鬥中,翁主和世子一一折命,親眷皆戰戰兢兢不可終日,從未得到平靜和安寧。

    《思悼》繞開了政權內部派系鬥爭的風詭雲譎,將衝突的核心直指兩位主人公既是父子又是君臣這雙重身份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在思悼世子與父親英祖耐人尋味的父子關係中,看似是君父薄情寡義、兒臣委屈求生,但這背後卻也有兒子縱情不羈給父親帶來的心灰意冷。全片沒有對人物作出明確的褒貶揚抑,而是自始至終儘量全面地展示著人性的複雜和多面性。世子保有的真心真情可愛可敬,但身為王儲卻一意任性的行為又可恨可惡;同樣,英祖急切盼望兒子成材的心情可憐可嘆,但毫不留情地虐殺親子的決絕冷酷又可怕可怖。

    妙的是,當曾經的父慈子孝一步步變得劍拔弩張,不得不以你死我活收場時,電影卻在思悼世子的彌留之際加入了一段父子間的心靈對話。這一次,父親的恨鐵不成鋼和兒子的愛懼交加終於實現了順暢的溝通,然而所有情感上的和解,卻又只能在一方瀕死時的假想當中實現……至此,《思悼》對人性之難以定義的描摹,在深深的鈍痛感中昇華到了更高的一重天地。

  • 11 # 使用者186508674

    《思悼》是由李俊益執導,宋康昊、劉亞仁、文瑾瑩主演的古裝電影。

    電影致鬱至極。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英祖一輩子活在王位言不正明不順的恐慌之中,他一次次試探大臣,又一次次將世子推向風口浪尖,它們化作利刃,第一個刺中的,便是曾經敬他如天的世子。在權力面前,何來虎毒不食子,偏生要天人兩隔方罷手。

    假如《鳴梁》6分《思悼》可得9分。 父子之情,奈何君王之身,社稷所羈絆。吾願汝成國之賢君,汝只求吾之暖意笑顏。清風吹,消散前,就此一次輕撫吾之臉龐。 劉亞仁必將成為韓國電影的接班人,與宋康昊合作不見遜色,百年難遇的好演員。

  • 12 # 大鵬逼逼叨

    2015年最佳韓影,無論故事臺詞情感演技音樂都堪稱一流,越來越覺得韓國近幾年的古裝電影愈發精熟,而這部《思悼》更是巔峰集大成之作。隱忍的情感極其飽滿和濃烈,幾次如鯁在喉的感傷,短短兩個小時經歷了三代人的悲歡離合,那畫著青龍的扇,那射向空中的箭,都直抵人心最柔軟的地方。個人85分。

  • 13 # 洗桐女史

    另闢蹊徑寫一下關於思悼涉及的歷史吧,大長文,有新料,多圖預警!《思悼:八日的記憶》的劇本,據我一個精通李氏朝鮮時期歷史的朋友講,是根據韓國國文系一個教授所著的《權力與人》一書改編,這本書好像在韓國還挺紅的。可惜無緣得閱。搞文學的和搞歷史的出發點肯定不同,國文系的側重點在於心理文化層面,弱化了黨爭等政治因素。二者分歧較大,為了這本書,國文系和歷史系幾乎吵翻。不過以個人觀感看,這個角度的詮釋還算比較合理。比如電影裡有些情節按照正常人的邏輯,只會覺得匪夷所思:朝鮮歷史上有名的明君,怎麼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嫡母處罰不知禮數的嬪御,直接賭氣撂挑子不幹,逼得自己親生兒子俯臥雪中,積雪滿身而無動於衷?當時只以為是編劇胡編亂造,沒想到不但是真的,還是已經美化過的。這隻能用人性的個體特例來解釋啊!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清乾隆二十七年的“壬午之禍”,即李氏朝鮮英宗大王(英祖)處死王世子李愃的真實歷史事件,以英宗將世子幽閉於米櫃中八日,活活餓死的時間線為主要脈絡,中間插入世子瀕危之際對往事的回憶,時間橫貫二十餘載。敘事龐大,對於不熟諳這段歷史的人來說,略顯晦澀難懂,在國內討論度並不太高。但在韓國,肅宗大王、英祖大王、正祖大王這三代朝鮮君主長期霸佔著韓國古裝歷史題材影視的半壁江山,論銀幕熱度,大概不亞於我國國內康雍乾三帝。正是因為在韓國有足夠高的國民度做支撐,才足以支撐一部短短125分鐘的電影,容納那麼繁冗的資訊——將一段父子間的複雜愛恨,朝局黨派間的複雜博弈透過以點帶面的方式進行鋪陳,鏡頭之外又有延伸,毫不意外的躋身為韓國2015年年度口碑最佳的電影之一。所以我想結合這段歷史,談談劇中對於史料的合理運用和改編,以及其中細節精妙之處,儘量幫助看的一頭霧水的觀眾瞭解整個故事。於我而言,這真是一部可以讓人從頭哭到尾的電影,尤其片尾處,蘇志燮大叔飾演的李祘綵衣娛親,一曲扇舞寄哀思,往事雖已矣,痛苦卻難釋,刻骨的愛,銘心的痛,讓人淚如雨下。這把紙扇,在影片中,是父子兩代感情的傳承——世子在世孫誕生之前夢有青龍抱珠之兆,他滿懷著對新生命的期待和祝福,欣喜若狂地將夢中所見畫了下來,丈人洪鳳漢聞之,請將畫作製成扇子,希望日後能獻給世孫。而在世子被關進米櫃之後,洪鳳漢為了保全世孫,安撫世子束手就縛,將扇子扔進了櫃中,低聲勸慰這個再也沒有未來的男人“想想‘未來’”,顧全大局。世子渾渾噩噩,在飢渴難耐之時,出於求生的本能,將小便尿於扇中,親手捧而飲之,狼狽之中睹及舊物,顧念愛子痛不欲生。幾日後,世子悽慘離世,扇子又被洪鳳漢拾出,修補好後,最終交到了世孫手上。觀影歸來,我無意中看到了記載壬午禍變的第一手資料《李光鉉日記》,猝不及防中讀到這麼一句“至二十一日襲斂時,櫃中扇子不知何人所獻耳”,藏在記憶中的影像一下子蹦了出來,一瞬間哭成個傻逼。一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思悼世子在櫃中確實曾以扇捧溺,自飲己尿,他也真的在世孫李祘出生前有夢龍之兆,但他僅僅是將夢境畫於絲綢,懸於壁上,並未將之製成扇子。而夢中之龍也不是青龍,而是黃龍。編劇只是將這兩件事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出於對編劇的巧思的讚歎,以及對這段歷史的好奇,深入瞭解了一下這位王子,只感覺彷彿沉入了一個絕望痛苦的深淵。我沒想到這部電影70%左右的臺詞,居然都出自確有記載的文字。真實的歷史遠比影視中更為慘烈。當然影片為了觀感,除了大量洗白英祖外,對於世子的病情也做了淡化處理,以免引起觀者的不適。英宗十一年(雍正十三年)陰曆元月二十一日,朝鮮國王李昑的次子誕生於昌慶宮集福軒,生母是宮人出身的暎嬪李氏。他的出生在當時被他的父親認為是“三宗血脈將絕而始續”的天大幸事,只因彼時他的父親已經四十二歲,早已過了不惑之年,卻膝下無子,直到長子孝章世子去世後的第七年才終於盼得麟兒。是以出生當日,即依肅宗朝仁顯王后以景宗為子之舊例,被中宮殿(英宗嫡妃,後諡貞聖王后)取之為子,定號元子,祭告宗廟,宣之全國。次年元月四日,取名為李愃,同年三月十五日於養正閣冊為王世子。年幼的世子聰慧可愛,他的父親常以之為豪,向群臣炫耀,世子“性好書冊,頗能識字。”世子聰明到什麼程度呢?他在虛歲兩歲時,就已經識六十三字;三歲時,侍者將以文字、圖形為模製成的茶點進給世子食用,世子僅挑出帶有福壽等吉祥字樣的糕點吃掉,並將八卦粉糕揀出另置一旁,一口未動。世子乳母問他,你為何不吃,他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告訴乳母,“此乃八卦,不應吃”。在這期間,還留下許多佳話。影片中所涉及的,都是世子虛齡三歲之際發生的事情。一,世子學千字文時,學到“奢富”處時,即指著自己所著衣褂,說此乃奢。並舉一反三,當侍者勸他戴上英宗小時候戴過的宕巾(馬尾帽)時,因冠帽上飾有七寶,世子以此物亦奢為由,拒絕佩戴。同時他還拒絕穿上其父週歲時穿過的衣褂。年幼的孩童對於先前所學銘記於心,只覺得衣褂奢侈,擔心會惹人恥笑,而抗拒住了誘惑。侍者覺得世子的表現很有意思,遂將綢紬和白不棉置於一處,問世子,何者為奢,何者為不奢呢?世子指綢紬曰此為奢,又指白木棉曰,此為不奢。侍者又問,世子覺得以何者為衣褂為好啊,世子回答以白木棉為衣為好。可見童稚之真,性格之樸。

    片中改為英宗親問世子奢為何義。這段場景,為世子日後的“服裝恐懼症”埋下伏筆。

    二,英宗令藥房於養正閣為世子診脈,英宗平坐堂上,世子具冠服侍坐書案下,當眾展讀孝經,彼時世子年紀雖幼,卻琅然成誦。

    歷史上,大王大妃殿和中宮殿極為愛顧世子,世子承歡膝下,極為孝順,影片此處所改極妙!

    後英宗又令內侍進紙筆,世子手執大管,書天地王春四字,眾臣爭相請賜,英宗問兒子,你想賜給誰啊,世子指了指藥院的都提調金興慶,國王見了笑著打趣兒子道“世子亦知大臣矣”。三,英宗御養性殿,讓群臣逐一抱過兒子,驗看世子體重,昔日襁褓中的嬰孩如今重了不少,老臣紛紛笑稱抱不動世子嘍。這時的英宗一如世間最平凡的父母,炫子狂魔上線。據記載,當時八十歲的老臣奉朝賀李臺佐將手放在世子頂上,祝福道“願以此壽奉於邸下”,祈願世子得享高壽。而這也許也曾是英宗的初願吧!

    餘生應譯為此壽,殿下是對英宗的敬稱,世子應稱邸下,此處翻譯有誤。影片中此老者身份不詳,又據史料記載李愃曾親書大字,頒賜給世子老師李光佐,疑編劇將金興慶、李臺佐,李光佐戲份合而為一。

    這些在影片中都有一定的體現。那時,對於唯一的繼承人,英宗還是非常重視的,不辭辛勞,親自寫書,作御製述編,訓育世子。可惜後來父子之間感情淡薄,據英宗後來回憶,原因之一,就是世子十餘歲後漸迨於學問,讓英宗大失所望。那麼世子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變得不愛讀書了呢?劇中語焉不詳,看起來似乎是世子過於生性頑劣,懶惰,不思進取,方才失愛於乃父。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原來,元子出生之後不久,便被移至英宗生母崔淑嬪生前居所寶慶堂。幼兒百日內曾患痘症,提調金在魯趁機以元子尚在哺乳期,所居之所狹隘壅鬱,常出汗氣容易致病,非保養之道為由,屢請將元子移往英宗兄長景宗大王昔年所御之儲承殿。時英宗慮及儲承殿過於偏遠,躊躇不決,本想在東北方向為元子另覓住所,以便就近探視,在魯遂告知英宗,東北方並無合適之所,而正西、正南、正東方向最吉,儲承殿恰好在南方,忽悠英宗在元子百日後將其遠遷至久虛已久的儲承殿。而儲承殿西側的就善堂,正是景宗生母,大名鼎鼎的一代妖女張禧嬪,詛咒仁顯王后的地方。在元子移至儲承殿後,就善堂成了元子的小廚房,入口飲食皆出於此。一向忌諱多多的英宗,居然將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獨置於久無人居的荒涼殿閣,又將行詛咒之事的就善堂給元子做小廚房,是不是非常不可思議?

    劇中暎嬪李氏教導世子嬪洪氏時,提及英宗習慣好惡等情,皆出自《恨中錄》。

    然而更不可思議的還在後面。英宗的嫂子,景宗大王的繼室敬純王大妃魚氏,於五年前去世(雍正八年)。三年喪滿,其宮內宮人遂放出宮去。此時揹負殺兄名聲的英宗,為元子擇選宮內人,竟為了個人的名聲“欲存體面”,將原先放出宮者盡皆召回,置於元子宮內,照顧自己唯一的兒子。要知道,英宗的長子孝章世子李緈及其母靖嬪李氏還有英宗第四女都是被人毒死的!英宗李昑的父親肅宗大王生前並不喜歡崔淑嬪為自己生的這個兒子,對他屢加斥責,反而更鐘愛景宗和英宗的異母弟延齡君。景宗為世子時,已患有“下氣痿弱”(陽痿)之症,年屆三十仍不能近女色,沒有生育能力,肅宗雖憐景宗,未黜其世子之位,然當時已考慮日後繼承人的問題,有意於延齡君。惜延齡君無嗣而病亡,遂作罷。是以李昑當時在宮中的地位比較尷尬。兼之其長子生母靖嬪出身微賤,是英宗為延礽君時的廚房內人,英宗生長子時恰居母喪,肅宗震怒,嫌其不孝,責其無狀,並因此過數月不見英宗,連帶著也不喜歡李緈。是以李緈雖為長孫,卻不見載於肅宗實錄。故當時宮中之人對其母子也多有不屑。而毒死孝章世子的宮人順正就是這樣的態度,在英宗未封東宮時,順正對李緈及其生母頗為慢待,屢次頂撞,遂黜之不用。及至景宗元年(康熙六十年),英宗被兄長封為王世弟後,又准許順正重新回宮侍奉。這一年,朝中反對他為儲君的之人慾行加害於他,將毒藥摻於飲食中,時為昭訓的李氏中毒而死。自己長子的生母好端端的就沒了,英宗當時對順正有所懷疑,但因為沒有證據,“不欲以疑罪人”,遂置之不理。甚至還在其繼位後,令順正保養敬義君李緈及諸翁主!英宗元年,長子敬義君被封為王世子,順正因而歸翁主房,心生怨恨,於英宗四年毒死英宗長子。當時孝章世子病狀很怪,醫者皆不能判斷是何病症,英宗也覺得有異,但仍沒能追查下去。直到兩年之後,當順正又對翁主們下毒時,事乃發,概因英宗發現孝章世子同母妹二王女和順翁主出疹後出現下血之症,才終於確定是被人下毒所致,一番追查才發現長子去世的真相!然而尚在襁褓中四王女(暎嬪第二女)終歸年紀太幼,沒過多久就夭折了。事後英宗解釋道“此實予疏闊之致也,予則意其改過,而不意其作此凶事矣。”又說“自在東宮時, 翁主及東宮, 無保輔之人, 至於針線衣服之節, 亦甚苟艱, 故不得已還入厥女, 而豈意其作此兇獰之事乎? 不能擇人, 則實予之過矣。”翻譯一下就是:發生這樣的事實是因為我的疏忽而導致的,我認為她已經改過了,卻沒想到能作此兇殘之事啊!我能怎麼辦呢?我為王世弟的時候,兒子和女兒沒有保輔之人,針線衣服等事總要有人來做啊,我是不得已才讓這個女人回來的,我也沒想到她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啊。識人不明,這是我的錯啊!所以哩,口口聲聲說著我的錯,我的錯,幾年後又重蹈覆轍,為了顧全名聲,又弄了一批舊宮人伺候自己唯一的兒子?!這是腦抽呢,腦抽呢,還是腦抽呢?!莫非他忘記了敬純王大妃魚氏當年曾希望於宗室中擇一幼子過繼於景宗名下,定為世子,極力反對擁立於他,是他的繼母大王大妃金氏全力支援,才讓他得以保全性命,有王世弟之份,得以嗣位的?大概是英宗命中坑兒子,兩個兒子皆死於非命,這真不是什麼巧合!初時,世子李愃遷居儲承殿,雖路途遙遠,英宗和暎嬪仍頻頻往來其間探望,常於世子宮中寢睡,慈愛無極,但是到了世子五歲那年,在兒子成長最為重要的時刻,父母卻毫無預兆的突然缺席。只因世子宮中盡是舊時景宗內人,常以世子生母暎嬪李氏出生微末,心生謾辱之心,言辭頗不恭敬,甚至背後詆譭有加,暎嬪心中很是不忿。到了世子五歲那年的歲初,恰逢讀經之日,因所需排設延誤,世子宮中之人橫加指責世子生母,終於激怒了暎嬪。而此時,英宗第三女和平翁主(暎嬪所出之長女)的丈夫錦城尉樸明源恰好在場。和平翁主是英宗最為疼愛,且視為知己的女兒!英祖十四年(乾隆三年),英宗為愛女擇前參議樸師正之子為婿,尚未行禮,就令樸明源遊於東宮住所,可見駙馬平時沒少往世子宮中跑。英祖因翁主而愛屋及烏,對駙馬頗為喜愛,不願於愛婿入駐之際加罪於世子宮人,恐奸邪小人對愛女、愛婿心生怨望之心,做出對他們不利的舉動,所以不予處置。然自此因厭對世子之內人,減少去往東宮的次數,對世子不聞不問!作為一個BT的女兒控,英宗可謂空前絕後!既擔心前朝宮人可能會對自己的女兒女婿不利,為何沒有考慮到這些人朝夕與世子相處,對他行為的影響,是否會潛移默化的離間父子、母子之情?他更加沒有考慮到一個五歲的孩子,從出生伊始就日日得父母陪伴,卻突然於某一日發現習以為常的親情消失在自己的世界裡,疼愛自己的父母久久都不得見上一面,是何等的失落!果然,世子因此“鬱積不能舒”。心中又怏怏不快,精力又旺盛,自然目光會為遊嬉之事所吸引。世子宮內的崔尚宮性情嚴肅,對世子管束較嚴,韓尚宮則心靈手巧,常以木、紙等物製成月刀、弓矢、劍等玩具哄世子開心。她經常在和崔尚宮換班交接後,令宮內小宦官、宮女立於門後,持玩具武器做出打仗的聲音。對於一個正常的男孩子,這無疑吸引了小世子的目光。後來英宗發現了這些情況,大為不滿,於是在世子七歲那年將韓尚宮趕了出去,但並未驅逐其他宮人。平心而論,這些宮人除了思慕舊主,無甚忠誠外,做的最過的,無非是頂撞世子生母,使父子暌離,漸至產生隔膜。然論心地則未必有什麼惡意,頂多就是短視而已。特別是宮人們對於世子的過於溺愛,使得世子自理能力極差,甚至長到十歲,連穿衣等瑣事都難以做好。而他心理抗壓能力差可能也與此不無關係。但論品行上世子其實無大過,所謂“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看的還是眼界寬闊與否。世子沉溺於武藝之事,這多正常,又不是深閨裡的大姑娘!隔壁宗主國的皇子讀書嚴不嚴?康熙朝的皇太子四五歲都跟著皇帝去打獵了,人家從小到大,跟著皇帝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的,很是增長見識,也沒見因此就耽誤了讀書。朝鮮世子也就玩個模型而已!一味關著悶著,死讀書,讀死書,一直到世子二十二歲,已經代理聽政七年,才第一次隨駕去祭祀先祖陵寢,這是培養儲君的正確方式?如果英宗想按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挑選符合心意的保婦,自己沒給孩子找對保姆,反而覺得幼衝小兒沒能抵禦誘惑,不像小時候那麼招自己喜歡,百般苛責,嘲笑譏諷,從世子不到十歲開始就進行精神虐待,這樣真的很大丈夫!身為人父,他的做法真的很難讓人理解:一,在世子讀書時挑出一二瑕疵,當眾斥責,百般刁難。世子因而心生恐懼,每次回答必躊躇思考良久才回答,然而越是如此,父親責難地越厲害。他認為世子過於“簡默”,完全不像自己。(英宗生母崔淑嬪的官方評價就是“簡默”)舉一個例子,世子背書時僅僅漏掉兩個字,想起後立刻補上頌出,英宗一定要刨根問題, 是有人提醒世子他才想起來的,還是世子自己記起來的!一段文字哪怕比較深奧,對於世子這個年紀非常晦澀,如果世子理解有誤,他也是毫不留情面的。二,家庭聚會時,當著大王大妃、女兒、女婿們的面,命宮人將世子游戲之物持來,奚落嘲諷,使之無顏。三,英宗以刑曹之事為不吉,只有處理這種公事時,他才會頻頻招世子侍坐。至於隨駕謁陵這種符合儲君身份的事,從來不讓他參加。四,英宗入內會換掉處理政務時所穿的衣服,聽到不吉之言,於入寢前會清洗耳朵,然後潑掉。當他親臨自己喜愛的和平翁主及和緩翁主的住處時,必然會換過衣服才入內。但是對於這唯一的兒子,英宗每每於其寢宮外將其召出,從不踏入其間一步,見面之後,沒有任何噓寒問暖,只千篇一律的問他“吃了麼”,當世子回答後,英宗會立刻當著他的面,用水清洗耳朵,然後再令人翻牆,將水潑到隔壁——世子的姐姐和協翁主的住處。這位翁主和世子一樣,不討父親喜歡,只因其母暎嬪懷她時前面已連生四位翁主,她未出生前,英宗及朝中上下無不“企祝”,覺得這胎總該是個男孩,結果生出來一看,又是位翁主!英宗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引得朝中大臣紛紛陳言慰勉。可誰成想,一恨就是終生!英宗非常討厭這位翁主,連帶也討厭為她定下的駙馬。不但薄待和協翁主,還屢屢如此折辱於她。她和弟弟同病相憐,感情頗深,世子受了委屈卻總是安慰姐姐,二人遇到父親的責難唯有相視苦笑,抱團取暖。可惜後來她過早離世,獨留下弟弟承擔這份屈辱,變本加厲的屈辱!

    電影把英宗塑造的溫柔多了!這種折辱,再加上很多痛苦的事接連降臨在世子身上,才導致了他的奔潰!

    英宗的愛真的很讓人匪夷所思,比如他在世子幼時會問群臣,世子哭了,我讓世子不要哭,為何他還哭呢?再比如,問臣下,世子讀書為啥不連著讀,非得讀完一句,停頓一下再讀呢?我天,這哪是天蠍座,處女座也沒有這樣的吧!在這種情形下,世子十歲時,對讀書漸漸產生厭煩。當父親詢問是否喜歡讀書,他考慮良久,還是誠實地做出了回答,不喜的時間多些。

    上謂世子曰: "讀書好乎, 厭乎?" 世子良久對曰: "厭時多矣。" 上曰: "東宮此言, 真實可喜。" 仍命依趙抃以黑、白豆置器事, 一日之間, 讀書好時置白豆, 厭時置黑豆, 以其多寡, 出示講官。

    這個時候英宗多和臣下言為父之不易,“世子讀書後, 每謂勞苦,故予則不教不勸,外面雖若泛然(漫不經心),而究其心則戚(傷心)矣。且世子肌膚最肥, 是可慮也。”他非但對於處於發育期世子的一些叛逆行為不能理解,對於他此時的身材變化也不能理解,沒有為孩子體格健壯而開心,反而覺得他這麼胖是因為沒有勤奮讀書導致的。表面笑嘻嘻,內心MMP,那是說給外人聽的,不過即便他對世子有多麼的不滿,除了發洩嘲諷等各種冷暴力,他在私下裡確實沒有和世子就教育問題深談過,“不教不勸”四字是他對世子教育的最真實寫照。這一年,英宗為世子擇選了洪鳳漢之女洪氏為世子嬪,按照宮廷的規定,二人需等到十五歲時才能圓房。在世子嬪剛入宮之時,英宗對她進行了一番訓育,只不過歷史上的世子嬪進宮所見到世子與電影裡活潑無憂,言笑晏晏的模樣完全不同。他根本不敢和父親相對而坐,而是像臣下那般俯伏於下,行止侷促不安,顯得非常恐懼父親。

    臺詞出自《恨中錄》。世子當時已輕度抑鬱,且不可能在父親面前如此不恭,還笑得跟個大傻子似的!

    世子對父親的恭敬還表現為,父親叫他,哪怕他正在吃東西,也會立刻吐出來去迴應父親,並以《小學》“食在口則吐之”而對之,而英宗只會覺得這是讀書的好處而已。就在世子嬪入宮的第二年,敏感的她就發現了世子行為的異常,他會突然像小孩子一樣興奮叫嚷,遊戲之時舉止也很怪異,宮人私下竊語,滿臉憂愁,到了九月世子病情加重,意識不清,而那時的世子才十一歲。因世子生病,宮中進行了占卜,得出的結論是儲承殿不吉,世子直到此時才搬離了那裡。第二年,世子十二歲的時候,住到了景春殿,在暎嬪所居的集慶軒與和平翁主居住的延慶堂之間。不但母親得以時常探望他,他的那位父親,也因為最愛的和平翁主從中調和,對世子親近了許多。世子非常開心,對於父王的恐懼漸減。可惜一年後,昌德宮火,世子被安排在景熙宮,而暎嬪被安排在養德堂,和平公主則在仁輔軒,他又被遠遠的打發走了,遠離了母親和姐姐。沒有人約束的世子又開始沉浸在遊戲中。

    和協翁主就被禁止與和平翁主同處一室。此時對世子住處的安排已表明英宗態度,但不像日後那麼露骨!

    然而這並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乾隆十三年(英宗二十四年)六月,和平翁主因難產去世,自此,而世子的好日子也到頭了,這一年他也才十四歲。和平翁主去世後,英宗十分悲痛,不但數次親臨其邸,逾製為愛女料理喪事,還因“哀痛幾棄聖體”,差點一病不起,世子生母也完全沉浸在悲傷中。沒人去理會世子在做什麼。英宗悲痛難抑,心情也極差,待他稍有閒暇,世子就成了其洩憤的物件。在群臣面前,他對獨子的態度,連最起碼的表面樣子都做不出來了。還記得影片中英宗斥責世子寫讀史最快樂這首詩是欺騙世人時的嚴苛模樣麼?這就是世子十四歲時所經歷的遭遇。他這麼貶低世子,只不過因為他覺得世子讀《大學》序文聲音不夠洪亮,背誦也不夠通熟。東宮讀序文訖, 上曰,“聲音猶有低澀之態也。予讀大學序文時,久久讀之而得力矣。”上曰, “序文, 其可背誦乎?” 東宮背誦一遍後, 上笑曰, “少欠通熟矣。頃日李毅敬下鄉之時, 汝以讀書最樂書給, 汝非但欺李毅敬也。亦盡欺湖南之人矣, 汝之厭讀太甚, 誠悶矣。序文讀數, 至於幾番耶? ”東宮曰, “三十番而至於難誦處, 則以五十番加讀矣。”實際上世子因為懼怕英宗,在父親面前,往往於自己熟練精通處也表現的差強人意,思慮良久才能做出迴應,行動遲疑,所以才會顯得不夠聰明敏銳。對於父親的責難,世子只能一再表示,三十遍不夠,我就再加讀五十遍。這個樣子真的著實令人心痛。由於和平翁主的去世,這位父親過分悲慼,很長時間都難以走出喪女的陰影,頻頻生病,所以在世子十五歲冠禮過後,為了顯示自己無心於權力,下達了讓世子代理聽政的教旨。女兒死了一年,還要折騰新婚燕爾的兒子,英宗的心理真是讓人難以理喻。至於後面的事情幾乎和電影裡演的一模一樣:遇重要政務,世子若請英宗決斷,即罵他遇事不能自斷,不能調和臣下之間的爭議,以此等小事啟稟,無能至極,要這個代理聽政何用;如果世子不稟告英宗自行處理政事,英宗又會指責他,這等事你為何不稟於我而自斷。總之,無論怎麼做,都難逃被刁難的厄運。再後來凡有冬雷、旱災等天變異災,英宗每每皆嚴厲指責世子,認為這是他無德所致。久而久之,遇陰翳或冬雷等天氣,世子即憂心忡忡,不知父親會有怎樣嚴厲的斥責,整日惶慟,遂成心病。而他空有代理之名,至十五歲連一次隨駕祭拜祖先陵寢的機會都沒有,每次當臣下奏請東宮隨性謁陵,或隨幸郊外賞玩,世子都是滿懷期待憧憬,卻一次又一次的被父親駁回。初則悵然,時間久了,亦成其心病,世子甚至因為被拒而泣下,可他的父親還是一次又一次傷害於他。世子十六歲那年的八月,他的嫡長子出生了,即懿昭世孫。作為儲君的兒子,生男本固國本,應是一件大喜事,然而世子嬪的順產,勾起了英宗不好的回憶,他哀嘆愛女難產而亡,竟然有點埋怨世子嬪“汝何太早生子乎?”甚至還大發脾氣,責備暎嬪只顧著高興,忘卻了愛女,太薄情了!誰也沒有想到兩年了,英宗還是難以走出喪女之痛,對於孫子的誕生連一句最起碼的祝福都沒有。世子為此非常難過,也更加憂慮自己兒子的未來,畢竟自己現在就這麼難了,不知道兒子生出來以後又會如何呢?後來世子嬪給嬰兒洗澡時發現,嬰兒身上有兩處胎記,肩膀一處為青色,腹部一處為紅色。訊息不脛而走。英宗和暎嬪忽於九月十二日,來到世子宮中,一入內就脫去嬰兒襁褓,看到孩子身上的胎記後,臉上不約而同的出現了難以形容的悲喜之色,因為這與和平翁主的胎記一模一樣。英宗認定這是愛女投胎轉世,由對孫子不聞不問,轉為疼愛有加,並於次年就將其封為了世孫。世子原本寄希望於透過世孫的誕生緩解父子緊張的關係,可惜英宗對他並無任何加愛之恩,說白了他愛懿昭世孫僅僅是因為把他當成和平翁主的轉世而已,與孩子父母是誰無關。世子的意思充其量也就是一枚精子。可惜懿昭世孫出生不到兩年就夭折了,世子非常悲傷。好在這個時候世孫嬪又懷有身孕,英宗為了懿昭愛孫的夭折而慘惜,對於世子的誕生倒是頗有喜悅之意。世孫未及百日,這一年的十月,宮內爆發紅疹,英宗不喜歡的一對兒女,世子、和協翁主紛紛染病,世子嬪也未能倖免。同年十一月,和協翁主,這位生即為父親所嚴棄的女兒,終於在她二十歲這年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這對她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幸事,但對於和她有同樣遭遇的弟弟來說,無異於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這一年世子十八歲。(待續)

  • 14 # 小星星鴨

    《思悼》反思的是北韓時代的儒學思想。

    儒學思想的基礎是“禮”。君臣,父子,夫妻,無不是以禮為行為準繩。在電影裡,國王一直強調“禮”的重要性,作為一個以儒學立身的國家,“禮”無異於國本。禮,意味著你有一整套從穿衣吃飯到謀事決斷的行為準則,這種準則是不可打破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超過“禮”。

    英祖(也就是片中宋康昊飾演的王)的原則是先禮後人。在他眼中,世子首先是北韓王國的世子,其次才是自己的兒子。英祖說“普通人家都是溺愛子女,而王家則把子女當作仇人”,就是“禮”的體現。因為在王家,父子實為君臣,且為天下示範,只能以禮相待,方可磐固根本、無懈可擊。更因為英祖本身得位不正(英祖的皇兄肅宗英年暴亡後英祖方得登基,許多人指肅宗的死實是英祖謀害),為了鞏固王權,不得不更加偏執地維護“禮”的權威性。可以說,“禮”使得英祖無限接近於一個完全理性人,雖為明君,卻為人刻薄寡恩。

    但是世子與父王不同,認為在“禮”之前,“人”是更重要的。他幼時待人孝順,很難說完全是因為讀書學來的,更多是出於一種孩童對於長輩的依戀。世子愛玩,不愛學習,在藝術方面有才華,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是一個更加感性的、性格更加豐富多元的人。世子認為先人後禮,首先要有人倫之情,才會有能力去遵循禮法。

    儒學式的“先禮後人”還是人本主義式的“先人後禮”,是父子二人的根本衝突點。

    如果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我們很難原諒英祖對於世子近乎殘暴的迫害。英祖無情地掐滅世子一切愛好、否定他一切價值,野蠻地用自己的價值觀凌駕於世子的生活之上,加之世子被捲入複雜的黨爭、被人利用,導致世子最終精神崩潰,陷入抑鬱和躁狂。我們甚至無法相信這是一個親生父親所為,而且是一個長子早夭、四十多歲方得次子的父親。

    但是,若是我們站在三百年前的角度上看,我們很難說英祖做錯了什麼。北韓是一個儒教國家,其對於儒家傳統的痴迷甚至比中華帝國更甚。按照儒教的要求,為君王者當熱愛學習、熟讀經書、以禮為先、為天下範,世子一個也沒有做到。而他是要繼承王位的人,若這樣下去,無非又是一個徽宗了。加上世子捲入黨爭,其精神失常狀態下的“謀反”舉動被人告發(大明律可沒有規定精神病患者可以免責),謀反證據確鑿,英祖不能不管。然而若是以謀反處死世子,按大明律必然株連其族,世孫也必死無疑。英祖年事已高,如此一來血脈將斷,且中殿年紀尚輕,如此一來很有可能導致外戚侵權。因而,英祖只有挖了一個坑讓世子自己跳,英祖自己背個殺子罵名,以保全世孫的性命,保住國本。

    十八世紀正是西方啟蒙運動和民主革命如火如荼展開的時候,在經過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的興起之後,西方社會已經普遍認識到了“人”的重要性。然而與此同時,在古老的東方,雖然“禮”仍維護著穩定的社會系統,然而同時因為“禮”的壓迫,“人”的悲劇仍在不斷出現。這也正是為什麼東方大帝國在整整一百年後會最終走向完全崩潰,發生徹底社會革新的根本原因。在影片最後,英祖的步輦居高臨下地越過世子的頭頂的時候,從夜空的深處,分明傳來了北韓這個最後的儒教國家的最後的足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領導一直用各種理由逼你離職,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