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的數學啟蒙也有敏感期?具體是什麼年齡階段,家長能夠如何輔助呢?
6
回覆列表
  • 1 # 綿媽育兒

    蒙臺梭利認為,幼兒數學能力的萌芽出現在1到3歲,也就是“次序敏感期”內。此間,幼兒對事物之間的排列順序、分類、配對,表現出特殊的興趣。而數字,圖形測量敏感期則出現在四歲左右。

    如果父母能夠根據不同敏感期,對孩子感興趣的部分進行特定的刺激。即提供相應的學習工具,及學習氛圍,則可使孩子該部分得到迅速的發展。

    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針對數學學習的繪本和操作書,家長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購。比如《完美的小狗阿波羅》《兒童枕邊數學書》。

    平時在生活中也可特意但自然地學習數學,比如一邊上樓梯一邊數數,讓孩子告訴我們大概的時間,讓孩子去付賬買東西,讓孩子來準備碗筷。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可以分為五個階段:0~1歲、1~3歲、3~6歲、6~9歲、9~12歲,每個階段孩子的數學思維辨識都有變化,家長要根據不同階段,給出不同的引導方式。

    其實,數學能力就是每個孩子對於數字的感覺能力,對邏輯思維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在0~1歲這短暫的一年裡,孩子對於數字的感覺大多數來自於視覺上的衝擊。比如,給孩子做健康體檢的時候,保健醫生就會建議給孩子的身邊放置一些顏色鮮豔的玩具,讓他透過這些色彩來辨別事物。

    到了1~3歲,孩子開始用手和身體來探索這個世界,我們就需要給孩子準備一些便於他觸控和拿在手裡玩的東西去感覺。像一些不同形狀的玩具,就會讓孩子對形狀有最初步的認識。他會試著去感受,不同形狀帶來的不同體驗。

    而在幼兒園學習期間的這三年,孩子會透過更加直觀的視覺衝擊帶來的數字概念,去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比如,我們問孩子,現在我們家有幾個人,他就會回答3,這就是他用眼睛觀察到的數學。

    到了小學階段的6~9歲,孩子的聽覺最先接觸到數字,數學老師會特別要求孩子在數字後邊加上單位,讓孩子腦子裡有更清晰的數字概念。比如,3個人,6只蝴蝶等等。

    最後一個數學敏感階段9~12歲,孩子們就完全對觸覺敏銳少了很多,而在視覺和聽覺上有了更加強大的能力。他們對逆向思維的解析,會有更多更快的方法。而奧數的學習,更加強化了這種能力。但是,奧數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的,家長也不能帶著太大的功利心去強迫孩子學習。

  • 3 # 阿Moon老師教英語

    孩子的任何技能都會有個敏感期,同樣,孩子學習數學也有這個敏感期。每個孩子的敏感期都不一樣吧。要看周圍的環境和提供給孩子的氛圍了。

    表妹有個一歲半的女兒,聰明可愛,昨晚表妹在朋友圈發了小外甥女的數數影片,竟然數到了30。究其原因,是因為表妹總是在平時有意無意的教給女兒數週圍的物品,越是孩子喜歡的東西,她教的越歡。表妹是上海重點大學畢業,生活在上海,這樣,小外甥女的數學啟蒙自然就早了很多,那麼這樣的數學敏感期應該就會早點到來了。

    作為家長的輔助,就是孩子到了三歲左右的時候,就有意識的給孩子樹立一種數學意識。遇到了孩子要求的東西,就有意給孩子做做加減法,孩子要一個蘋果,那麼還剩幾個蘋果;孩子要聽五個床頭故事,現在講了一個故事了,還要講幾個?諸如此類,孩子的數學意識很早就能具備,那麼作為家長,家庭數學教育就很優秀了。

  • 4 # 花花世界走一遭

    這個不是很確定啊!我孩子學會認數字,是他奶奶跟他玩撲克牌然後認識123的,那時候2歲。

    而且,我覺得不需要過早教孩子這些啊,順其自然就好,到幼兒園了,老師會慢慢教的。家長要做的就是根據幼兒園的課程,或者孩子本身的知識量來跟孩子強化。比如你一個蘋果,我一個蘋果,這裡有幾個蘋果啊? 比如這裡有2個蘋果,我們兩個人該怎麼分。 從最簡單的10內加減開始。一定彆著急,慢慢來!在生活中,教孩子加減。

  • 5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其實,對於孩子而言,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有對某方面特別感興趣的時間段。例如,0~1歲過程中,就會存在手部敏感期、唇部敏感期,特別喜歡用手抓取一些東西,不分是否能吃就急急忙忙地往嘴裡塞。因此,相應的也會有寶寶的數字敏感期和文字敏感期,父母只要注意識別,孩子就會發展和進步的特別快。

    在每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數學啟蒙任務都會不盡相同。比如,0~1歲,主要是培養寶寶對於數字的敏感度,我給寶寶數數,從1數到10,他每次都會盯著我的手指,使勁地想看個究竟,以培養數學興趣為主。1~2歲,小寶貝主要是以培養觸感和觀察力為主,主要以啟蒙的翻翻書和紙板書為主,可以透過遊戲教給孩子簡單的數字識別和數學等式。因此,家長要根據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和數學接受程度而定,不能籠統地以一個標準來要求孩子,那可能會在無形中傷害了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而且不利於孩子的數學思維形成和成長。

    父母主要可以藉助繪本、運算工具、身邊的各類玩具,有效地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拓展和訓練,當發現孩子對數字敏感或對數學感興趣時,要因勢利導、藉機發揮,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數學敏感期。

  • 6 # 倌倌

    孩子的數學啟蒙當然有敏感期,因為我家兩個孩子都不到6歲,所以我的認知也只在6歲以前,在我看來,6歲前的敏感期至少有三個:0-1歲,3歲前,5歲後。每一個時期孩子的特點不同,相應的家長引導孩子的方式也就不同,下面我就我家孩子的情況具體說一說。

    第一個敏感期:0-1歲。可能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那麼小,什麼都不懂呢,怎麼可能是敏感期。其實數學和語言一樣,啟蒙的越早越好,可以說,在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在他學習爬學習走路的時候,數學啟蒙就應該自然而然的滲透在生活中了。數學不只是數字而已,數學包括數字、圖形、數列、順序、大小、多少、空間等等,嬰兒期,我們就要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了。在給孩子玩玩具的時候,就是數學啟蒙的過程。比如我們給孩子上面有數字、圖形的軟積木,他可以堆高高,可以咬,可以摸,可以給寶寶直觀的認知不同的形狀圖形,還透過搭建,給了孩子空間的認識。還有形狀配對積木盒,寶寶可以用小手抓握各種不同形狀的積木,讓寶寶透過配對,鍛鍊手眼協調能力的同時認識形狀。還可以在寶寶學走路的時候跟他一起念數字:1/2/3……數他走的步子,也讓他對數字有個基本的認知。

    第二個敏感期:3歲前。這個時期只所以說的這麼模糊,是每個孩子發展都不同,對數學的敏感期也不同,但總的來說,3歲之前都會有一個認知開始感興趣的時候。比如我家老大就對數字很敏感,小時候喜歡數學比語言多,很小的時候就會數到100,而出於他對數學的喜歡,我購置了很多數學類繪本,透過故事的形式給他講數學,這樣不枯燥,又很有趣,他三歲前就知道了偶數奇數,對數列空間都有了基本的認知,酷愛搭建遊戲,1歲多一點積木就搭的特別好,後來玩樂高,空間感非常強。而老二這個敏感期就來的晚了一些,2歲才學會數1-10的數字,因為我們都是順其自然的生活中滲透,都沒有教,所以當他自己主動數數,有數學的意識時,我也是以繪本的故事形式來教他,然後輔助遊戲,他現在開始對空間有了初步的認知。第三個敏感期:5歲。老大5歲後,就像打開了他人生快步鍵的開關,一下子開竅起來,對數學的認知也在逐步加強,是他主動要求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對數學很感興趣。在這個時期,我也是著重培養他的思維,而不是計算能力或者方法。輔助的工具有邏輯狗,透過運動和遊戲相結合的方式,使孩子在快樂的遊戲中得到智力的開發和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有很多的寓教於樂的遊戲數學書,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沒有減退,沒有被枯燥的數學題而厭煩,而是很喜歡,覺得數學很有趣。我想家長需要把握的就是度的問題,藉助好的數學類書籍、遊戲和玩具來輔助,在生活中寓教於樂。

  • 7 # 糯米麻麻Coco

    我們家姑娘一歲的時候對牆上提的數字掛圖特別的感興趣。有時候一看就是好久,我就順勢背數字歌給孩子聽。孩子時間長了就記住了。

    一歲之後就開始喜歡數東西,掰著手指頭數數,吃水果的時候我也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說,寶寶,你數數一共幾個蘋果啊?夠不夠我們三個人吃啊?到現在孩子都養成了一個習慣,吃東西之前,看看人和食物的數量書不是匹配。

    還有在家跟孩子練習擺攤賣襪子,長襪子幾雙?短襪子幾雙?長襪子裡面白顏色的幾雙?粉顏色的幾雙?還教會孩子認識硬幣,一雙襪子幾塊錢,比如說一雙襪子10塊的時候,我會討價還價說給我便宜2塊錢,那我應該給你幾塊錢啊?這樣的數字遊戲,跟孩子在一起這樣瘋玩,不但增加的親子感情,還鍛鍊了孩子的數學能力。

  • 8 # 寧靜育兒

    我家寶寶現在四歲。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孩子兩歲左右,已經有意識的會數數。穿鞋,一定要擺兩隻在一塊兒。吃飯的時候,會數一下,一共有幾個人,要擺幾個碗,放幾個凳子。寶寶喜歡玩手機上,猴子吃香蕉的遊戲。每次小猴子數完數,會說出你太棒了。寶寶都會笑得很開心。剛開始教寶寶數數,沒有硬性規定。就是一塊兒玩著積木,嘴裡數著,一塊2塊3塊……到後來大點,會告訴寶寶,今天買了五個蘋果,爸爸吃了一個,媽媽吃了一個,寶寶吃了一個,還剩下幾個蘋果。或者寶寶一個棒棒糖,媽媽給你一個,你手裡一共幾個?

  • 9 # 靈犀呀咿呀

    1~3歲,孩子是透過具體物品來認識數字,比如數字餅乾,要讓孩子透過觸覺來學習。3~6歲,家長要讓孩子看到數字概念的呈現。具體的3個蘋果吃了一個還有幾個?

    家長教的數學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眼睛能看的見的,比方上下樓梯的時候數樓梯,桌子椅子幾條腿,買東西找多少錢回來……

    這些不僅讓孩子對數字敏感起來,還增加了孩子學習數字的興趣。

  • 10 # 十八線mama

    這個問題,我專門去查了很多資料,也查了很久資料,資料很少,大家關注得也不多。

    孩子發育敏感期的理論已經很普遍了,大多父母關注的是語言敏感期,音樂敏感期等等,很少有人關注數學,我想可能是因為大家都跟我一樣,對數學都有所誤解。我之前覺得數學離我們生活太遠了,它學術性太強,枯燥無味,沒意思,沒趣味。所以對於小寶寶而言,過早啟蒙數學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但是,經過這幾天資料的查詢,我發現了這一誤區。

    孩子的數學敏感期,被分成五個階段,分別是0到1歲,1到3歲,3到6歲、6到9歲、9到12歲。不要驚訝,真的是這麼多,因為數學敏感期是建立在孩子觸覺聽覺視覺和語言敏感期的基礎上的,不同階段,側重的方面是不一樣的。

    比如0-3歲,孩子是觸覺領先,基於這個認識,針對三歲以下的孩子,認識數字的時候,必須要有實物在手,比如說給孩子吃數字餅乾,要讓孩子有一種手感。

    3-6歲是視覺領先,觸覺漸弱,當孩子上了幼兒園,你要讓他能夠看到數字概念的呈現,比如一支筆,兩塊橡皮,有實物圖。

    6-9歲隨著聽覺和語言的發展,加上聽力,必須在語言上去強調,比如要說出3這個數字,而且後面還得加上不同的單位,比如“3個”、“3斤”、“3把”,這樣他才會認識到3是一個變化的量,它不像咱們的中國字是固定的,3是一個可以用來描述各種東西的量,3兩和3斤,有很多量上的差別。

    等到9-12歲,語言能力有了足夠發展,視覺佔據主導地位,聽覺其次觸覺最後,這個時期,數學會有更加廣闊的發揮天地,要讓孩子真心愛上數學的魔力。

  • 11 # 美好的回憶50000417

    孩子的數學啟蒙是有敏感期的,有據可查,孩子的數學啟蒙敏感期大概有5個階段:0——1歲,1——3歲,3——6歲,6——9歲,9——12歲。也就是說,孩子在12歲以前,就應該激起對數學的興趣,如果過了12歲,孩子學數學的敏感期就錯過了,以後再好好學習數學也不會成為“天才”。

    專家觀點:有的孩子似乎從小就顯露出數學的天賦,有的孩子卻談“數”色變,難道有數學天賦的孩子就是人們所說的“數學腦”嗎?當然不是,世上就沒有“數學腦”的人,只有後天的培養,才有了數學“天才”。

    所以,要孩子數學學得好,請家長抓住孩子數學啟蒙的敏感期。

  • 12 # 九皮皮

    孩子的數學和語言一樣是有敏感期。蒙特梭利提出,2-6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1歲10個月左右是兒童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 2歲半左右是兒童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5歲左右是兒童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而曾領銜中國第一個小學奧數班的孫路弘老師說,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數感。什麼是數感呢,簡單的說就是孩子知道大小多少。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很早就能區別大小,比如吃東西,知道要大的。

    像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場景可以用來做孩子的數字啟蒙。吃東西的時候,爬樓梯走如階,自己數數給孩子聽,另外還有和孩子玩撲克派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這些都會有助於建立起孩子對數字的概念。

  • 13 # 小獸媽媽

    數學概念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孩子4.5歲到7歲之間。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到了敏感期?

    孩子到了中班的時候總是喜歡問現在幾點了,你們住幾樓?這個車牌是多少?這就是一個比較明顯的標誌,孩子對數名數量數字產生了興趣。但是在這個時候,孩子可以開始將數名,數字,數量對上,但是他們的邏輯思維還沒有跟上。但是在最初的階段,數量,數字,數名能夠掌握,就算是掌握了數字的基本概念了。

    有的小朋友剛剛學會說話就會數數,有的可以數到100,但是她無法理解意思,你問他說5後面是多少?10後面是多少,他一問三不知,他就跟小和尚唸經一樣把這個數字背下來罷了,毫無作用。

    年齡只是一個大致的標準,更科學地判斷的標準就是孩子會點數。正確的數字和數量的對應的點數。比如數糖果,5顆糖不會數出來只有3顆。我們家老二兩歲多三歲不到的時候,我試過,沒有辦法點數準確。

    也有不少孩子可能在兩歲多就已經進入了數學敏感期,有的上了大班還搞不清。每個孩子不盡相同的家庭環境影響,孩子對數學的喜歡和認知程度都會影響著數學敏感期的到來,所以作為家長不要著急,只要經過正確的啟蒙,進入數學敏感期較晚的孩子也能夠在數學思維方面有很大的飛躍。

    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機會來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比如說上下樓數有幾個臺階,

    讓他自己帶著零錢去買文具用品,

    家裡放一個身高尺測量記錄身高,

    還有溫度也是數字的,可以根據數字讓它來感知溫度。

  • 14 # 寧媽育兒

    孩子數學啟蒙的敏感期一般在4—5歲。 可能提到數學,我們就會聯想到數字和數學題。但其實數學不全是這些。分類、大小、高低、粗細、長短、不同的形狀等等,這些都屬於數學。 那麼,家長如何輔助呢? 首先,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做一些有趣的遊戲,比如:找不同,找配對等等。 因為找不同的遊戲有很多就涉及到大小不同,數量不同等等,而配對有分類的數學概念,所以對於孩子建立最初的數學思維是有幫助的。其次,可以與孩子一起讀一些數學啟蒙的繪本,比如:《小小消防隊員》《最棒的昆蟲遊行隊伍》《一雙襪子》《女超人麥蒂》等等。在有趣的故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數學啟蒙。 然後,有條件的家庭也可以考慮使用蒙氏教具進行數學啟蒙,比如粉紅塔、數棒等,再大點的孩子可以用金珠、二項式、十項式等等。用手觸控,親身體驗區感知數學,變抽象概念為具體概念,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另外,在家可以做的一些練習有:

    1豆子分類遊戲。黑豆、紅豆、黃豆等不同顏色的豆子各選出20-30顆,混在一起,然後準備幾個空碗,請孩子將同樣顏色的豆子放在同一只碗裡。這個遊戲比較適合2歲---4歲的小朋友。小朋友們還可以透過這個遊戲鍛鍊手眼協調、手指精細動作和顏色認知。大些的小朋友還可以讓他們數數豆子。

    2襪子配對遊戲。將乾淨的大人和孩子的襪子混在一起,請孩子先配對,再分類,也可以按照大小排序。順便幫大人整理襪子,也算做家務啦。這個遊戲比較適合2歲以上的小朋友。

    3買賣商品遊戲。選擇幾種孩子喜歡的玩具,明碼標價(最好是從1—10元整數的,開始玩難度不要太大),然後跟孩子一起玩買賣商品的遊戲。我家寶寶就非常喜歡這個遊戲。我是把數字寫在小紙條上當紙鈔的,當然也可以用真錢,正好可以讓孩子認識錢幣,還有商品交換的概念,一舉多得。這個遊戲比較適合3歲半以上的小朋友。

  • 15 # 我和她的故事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對數學的某一方面表現出的興趣不同。比如,1-2歲,可以教孩子比大小,告訴孩子大的,小的,多的,少的,這樣比較直觀又簡單的,孩子比較喜歡學習。

    稍大一點的,可以教孩子查數。拼圖形,比如,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或者長方形。

    3-4歲,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點,可以教孩子簡單的加減法,如果單純的加減法,孩子不感興趣,可以教孩子數蘋果,數香蕉,數花生……這樣邊吃,邊數,邊算,孩子特別感興趣,不知不覺的就把知識學會了。如果孩子願意,還可以教孩子看鐘表,比如,看整點,或半點,這樣比較好學,孩子也喜歡學。

    總之,孩子學習,必須在孩子自願的基礎上,否則,一切只能增添孩子的苦惱。當然,家長可以用也會子喜歡的方法教孩子。這樣更有效。

  • 16 # 堯媽成長記

    為什麼有的孩子似乎從小就顯露出數學天賦,而另一些孩子卻總是談“數”色變?這是因為原理孩子的數學啟蒙也有敏感期的。

    “中國奧數第一人”孫路弘如此解讀:具體來說,孩子的數學啟蒙期有五個階段,分別是0-1歲、1-3歲、3-6歲、6-9歲、9-12歲。而過了12歲,孩子學習數學的敏感期就錯過了。

    孩子的數學啟蒙有五個階段的敏感期,而與孩子關係最緊密的媽媽們,要培養孩子的數感,要充分的調動他的五感,還要了解哪個時期,哪個感覺是最強勢的。

    比如0-3歲是觸覺領先、視覺配合;3-6歲是視覺領先,觸覺漸弱,轉為配合;6-9歲聽覺逐漸強勢起來;9-12歲則是視覺領先、聽覺第二、觸覺排最後。

    基於這個認識,針對1-3歲的孩子,認識數字的時候,必須要有實物在手,讓孩子有一種手感,比如數字餅乾;3-6歲的孩子要讓他看到數字概念的呈現,而到6-9對要加上聽力,必須在語言上去強調,例如5個、5把、5座,這樣才能認識5的變化量。

  • 17 # 丁媽親子時光

    數學也是有敏感期的,但是因為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敏感期也應該有所差異。

    義大利兒童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提出,2-6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其中,

    1歲10個月左右是兒童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

    2歲半左右是兒童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3歲半是簡單運算的開始時期;

    5歲左右是兒童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數學也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父母平時多多培養孩子的數學概念,例如玩撲克、買東西、上樓梯;還有在遊戲中,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開超市的遊戲⋯

  • 18 # 笑容悠然

    是的,孩子是一定要經歷一個數學敏感期的成長過程的,一般孩子在兩歲左右,就會開啟數字敏感期。

    一個完整的數學敏感期,孩子們會展示出來,對數名的興趣,對數字的興趣,對數量的興趣,對數的書寫的興趣,對數的序列的興趣,對數的運算的興趣等等。

    在孩子數字敏感期到來之際,父母只能做的是輔助的工作。

    當孩子表現出對數的興趣的時候,就要及時給孩子提供教具,讓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數字。

    當孩子表現出對數的興趣的時候,家長要不厭其煩地陪伴孩子玩這種數字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繼續推動他的興趣。

    當孩子表現出對數的興趣的時候,家長要在生活中給孩子提供一些機會去運用數,比如,讓孩子幫忙買東西,讓孩子有機會去算一算,十塊錢能買什麼東西?不夠買什麼東西?不夠的話需要再加幾塊錢?

  • 19 # 育兒親子說

    為什麼有的孩子似乎從小就顯露出數學天賦,而另一些孩子卻總是談“數”色變?

    孩子的數學啟蒙有五個階段的敏感期,而與孩子關係最緊密的家長們,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然而然的機會來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具體來說,孩子的數學啟蒙期有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0-1歲;

    第二階段:1-3歲;

    第三階段:3-6歲;

    第四階段:6-9歲;

    第五階段:9-12歲。

    而過了12歲,孩子學習數學的敏感期就錯過了。

    當然,這五個階段的學習節奏快慢不同,深度也不盡相同。

    我們後天所看到的“這個孩子數學好,有天賦”云云,或許極大程度上是因為利用好了最關鍵的幾個數學啟蒙階段。

    當孩子到了數學關鍵期,做為家長該如何輔助呢?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有三個建議。

    第一,要保護孩子的數學興趣,不要讓他失去興趣。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表現出對數學的興趣,就馬上讓她做數學題,這樣孩子就會厭煩,失去了興趣,這個敏感期就消失了。如果保護得好,孩子能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對數學的興趣,會在這個敏感期透過自己的學習充分理解和掌握,這對他以後的數學能力有很大幫助。

    第二,訓練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在生活中從簡單的數樓梯,分蘋果,數糖果開始。也可適當地買一些數學啟蒙繪本講給她聽,動手做一些走迷宮,連線,找不同,視覺大發現等遊戲書,輔助提高她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三,引導他建立對加減乘除概念的理解,並給他創造適當的機會讓他能夠表現自己的數學能力。比如外出購物時,讓他自己來算出幾樣東西的價錢。當然,這個難度一定要在他能夠做出的範圍內,不要給他超出他能力範圍的,否則就無法給他帶來成就感。

    第四,佈置小任務,不斷進步,提升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為了增加孩子敢於面對挑戰的勇氣,可以給他佈置一些小任務,有點難,但他透過努力又能完成,這樣會讓他增加信心,以後再遇到難題就不會退縮,可以頑強面對。但千萬不要給他太難的任務,如果他總是完不成,就會越來越害怕失敗,從而失去信心。

    第四,可以玩中學,學中玩,利用很多小遊戲和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作道具,平時可以和他做一些數學的小遊戲,或者抓住生活中的機會讓他得以練習並更深刻理解。比如孩子喜歡玩麵糰,玩麵糰時,可以把麵糰揉成小團或切成面塊,告訴孩子對等,均分,數字分成,組合等。

    再舉個學除法的例子,可以透過在家裡分水果來告訴孩子,家裡有5個人,讓孩子先去一人分一個,再去一個人分一個,引導他看到每個人手裡都是一樣多的數量,原來的水果被分成了5等份,這就是除法。不斷地去練習,他就會慢慢建立對除法概念的理解,然後再來做除法練習。

  • 20 # 茗惜521

    義大利的兒童教育家瑪利亞蒙特梭利曾經提出,2到6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

    如果能夠在幼兒階段給孩子一個科學系統的訓練,那麼長大之後,相應的數學能力就能得到理想的發展。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枯燥的書本並不適合於孩子的數學敏感性。反而是一些比較有趣的遊戲更加容易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比如說數數,數一朵花有幾個花瓣,我們數一個布娃娃有幾個眼睛,或者給孩子看一些圖形立體的,積木之類的。

    適宜的環境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所以在家庭生活的設施活動等等,可以多安排具有啟發性的,有助於孩子數學能力發展的環境,而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也與數學邏輯密切相關。孩子學習的動力來源於快樂,好奇,透過有趣的實物和玩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利用遊戲讓孩子運用腦力思索,這樣子的數學啟蒙我認為是比較適合孩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葉問4》的最後如果是張天志和美國軍官打,誰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