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襯衣阿中愛講理

    一、強化中央集權,結束了因諸侯紛爭而使百姓慘遭塗炭的局面;在阪泉之野,與當時的國家元首炎帝展開戰鬥,並取得最後的勝利,取代炎帝而成為國家元首。後來蚩尤發動變亂,不聽黃帝命令,於是徵調四方諸侯軍隊,與其在涿鹿山前決戰,生擒並殺死蚩尤。①

    二、開山通路,擴大疆域。東至渤海,西至空桐,南至長江,北至釜山;奠定了中華民族最初的國家疆域和版圖。②

    四、祭祀山川鬼神,為後世在民眾中確立信仰問題指明瞭道路;黃帝時代,登臨名山祭祀山川鬼神的事情最多,比他之前的歷朝歷代都要多。黃帝還獲得了一個寶鼎,這更堅定了黃帝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崇敬之心。④

    五、推算曆數,預測節氣朔望變化,為後世進一步研究天文曆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黃帝時,開始依靠“耆”來推算曆數,預測未來節氣朔望變化。⑤

    六、最先開始任用官員來治理民眾,提高和發展了生產力。任用風后、力牧、常先、大鴻等官員來治理民眾。⑥

    七、開展廣泛的文化、科學研究活動。如哲學、天文、礦產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順應天地四時綱紀,預測陰陽變化;研究生死制度,考究國家存亡道理。按季節種植百穀草木,馴養鳥獸蠶蛾,廣泛地研究日月星辰執行和水流、土石、金玉的效能。黃帝更是帶頭用心思考,用力實行,用眼觀察,用耳傾聽。⑦

    九、大力加強軍隊建設,穩定了國家,有力地保衛了百姓的勞動成果;親自操練士兵,以征討不來朝貢的諸侯;整頓軍旅,把士兵訓練成如熊羆貅貔虎豹般勇猛善戰;軍隊統稱為雲師;都邑和黃帝住所周圍,都環繞駐紮著軍隊以自衛。⑨

    十、勤於政事,忘我工作,為後世君王樹立了勤政愛民的典範。史書記載黃帝繼位後,披荊斬棘,開山通道,披星戴月,從沒有安逸地生活過。他東到過渤海,登上丸山和泰山,西邊到達空桐,登上雞頭山,南邊到達長江,登上熊山、湘山;北邊驅逐葷粥,在釜山召集諸侯,驗證符契。在涿鹿山下平原上建立都邑,帶領部下遷徙往來於各地,沒有固定住所。可以說,黃帝一生都在辛勤勞作之中。⑩

    註釋:

    ①【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令。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史記正義·龍魚河圖】:“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慈仁。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孔安國曰:“九黎君號蚩尤”是也。林渭人云:“九黎者,今黎族之祖先也。”

    ②《史記·五帝本紀》:

    ④《史記·五帝本紀》

    ⑤《史記·五帝本紀》

    ⑥《史記·五帝本紀》

    ⑦《史記·五帝本紀》

    ⑨《史記·五帝本紀》

    ⑩《史記·五帝本紀》

  • 2 # 墨石坊

    五帝之一的黃帝在華夏文明中的功績如下:

    1.統一華夏部落

    本人認為,統一華夏部落的這個功績,應是黃帝最大的功績了。

    “統一”這個詞語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但是其中卻蘊有極深的內涵。統一部落之後,勢必會有語言文化的統一、主要思想的統一、交易的統一以及部分習俗的統一。所以說統一以後,勢必會有一段時間不斷湧現出璀璨的文明。

    秦始皇為什麼能名傳千古?就是因為他統一了六國,之後又統一了貨幣、文字以及開創了中央集權制的政治制度。再之後又開始為邊境修築了千里長城。

    如果說,他沒有統一六國,我想,之後的做法也無從做起。

    2.推算曆法

    3.教導百姓播種五穀

    4.興文字、興音律

    5.製衣物、舟車、弓矢、房屋

    6.制軍隊陣法

    7.鑄鼎器

  • 3 # 小郎君聊三國

    精神功績

    精神功績 發明歷數、天文、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紀年、文字、圖畫、著書、音律、樂器、醫藥、祭祀、婚喪、棺槨、墳墓、祭鼎、祭壇、祠廟、占卜等。

    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 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重”是過分的意思,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義,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在使用人才上,訪賢、選賢、任能,因才使用。實行以法治國,設“禮文法度”、“治法而不變”,命力墨擔任法官、后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物質功績

    物質功績 史書記載,黃帝在農業生產方面有許多創造發明,其中主要有實行田畝制。黃帝之前,田無邊際,耕作無數,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政府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穫繳政府,還穿土鑿井。對農田實行耕作制,及時播種百穀,發明杵臼,開闢園、圃,種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縫織方面,發明機杼,進行紡織,製作衣裳、鞋帽、帳幄、氈、袞衣、裘、華蓋、盔甲、旗、胄。製陶方面,製造碗、碟、釜、甑、盤、盂、灶等。冶煉方面,鍊銅,製造銅鼎、刀、錢幣、鉦、銚、銅鏡、鍾、銃。建築方面,建造宮室、鑾殿、庭、明堂、觀、閣、城堡、樓、門、階、蠶室、祠廟、玉房宮等。交通方面,製造舟楫、車、指南車、記裡鼓車。兵械方面,製造刀、槍、弓矢、弩、六纛、旗幟、五方旗、號角、鼙、兵符、雲梯、樓櫓、炮、劍、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飯、酒、肉、稱尺、鬥、規矩、墨硯、几案、氈、旃、印、珠、燈、床、席、蹴踘(足球)等。

  • 4 # 昊觀風雲

    首先,皇帝作為中國人的祖先之一,最大的功績是讓華夏文明延續了下來。嚴格意義上講,黃帝是傳說中的人物,可能我們並沒有非常明確的資料,到但大體上是這樣的:提起黃帝就不得不提他的兩大對手,炎帝和蚩尤。我們知道,如果跳遠跳的好,是因為起步助跑的準備做的到位。4200年中華民族跨越文明的門檻之前,中國進行了700到800年時間的熱身。在這個熱身賽當中,這三位偉大的王者引領我們完成這段時間的準備。

    一、炎帝

    炎帝,神農氏。親嘗百草,發明了中草藥。這就避免了中華民族最早有可能滅亡的一個原因,傳染病,防止了。第二,他教會了我們中國人耕種,這很重要。在炎帝之前,我們是採野果子吃、打野獸的,這完全是被動的。第三,炎帝發現了火,使我們能夠吃熟食,我們能夠在夜間工作,我們能夠用火來防止野獸。後被黃帝所打敗,因為黃帝掌握了冶煉金屬,能夠鍛造武器。打仗的地方就在現在的河北省。黃帝勝利之後,把炎帝的文明接過來了。所以我們又叫炎黃子孫。

    二、蚩尤

    黃帝也有一個人打不過,那就是蚩尤。蚩尤管著現在山東、河南的東部和安徽北部那一帶,地方也很大。黃帝打不過他,因為他也有金屬冶煉,他也在製造武器。黃帝就像我們常人一樣,對於打不過的人,對自己的部落講他是妖怪。因為文字是黃帝時期發明的,所以他把漢字裡面最難聽的兩個字給了他,叫蚩尤。後來由於自然的原因,蚩尤反被打敗了,黃帝又一次勝利了。那麼蚩尤的後代就只能不斷地逃跑,有的就歸屬於黃帝了,有的繼續往南遷徙,黃帝的部隊接著再追。追到什麼地方呢?貴州附近,現在的苗族據考就是蚩尤的後代。在此特別強調,苗族的祖先不是妖怪,您看苗族姑娘的漂亮,看苗族小夥子的英俊,證明他們的祖先絕對不是妖怪,他們的美貌和善良勤勞是對祖先的一個最有力、最好的平反。

    堯、舜、禹是黃帝的繼承人,一代代繼承下來,完成了這個準備,然後進入了中華民族更加重要的4200年,到了我們跨入文明的門檻。以上,便是黃帝華夏文明最大的功績。

  • 5 # 戴眼鏡的馬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在炎帝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他推算曆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紀時:帝使大撓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紀時沿用至今農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為一週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黃帝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重”是過分的意思,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擔任法官、后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數學:隸首作數,定度量衡之制。

    軍隊:風后衍握奇圖,始制陣法。

    音樂:伶倫取谷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製衣服。

    文字:倉頡始制文字,具六書之法。

    鑄鼎:在荊山(位於陝西中部)鑄鼎,分華夏為九州。

    水井:井的發明,古人也歸功於黃帝。

    其他:舟車、弓矢、房屋等之發明。

    黃帝在農業生產方面有許多創造發明,其中主要有實行田畝制。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政府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穫繳政府,還穿土鑿井。對農田實行耕作制,及時播種百穀,發明杵臼,開闢園、圃,種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縫織方面,發明機杼,進行紡織,製作衣裳、鞋帽、帳幄、氈、袞衣、裘、華蓋、盔甲、旗、胄。製陶方面,製造碗、碟、釜、甑、盤、盂、灶等。冶煉方面,鍊銅,製造銅鼎、刀、錢幣、鉦、銚、銅鏡、鍾、銃。建築方面,建造宮室、鑾殿、庭、明堂、觀、閣、城堡、樓、門、階、蠶室、祠廟、玉房宮等。交通方面,製造舟楫。兵械方面,製造刀、長矛、弓矢、弩、六纛、旗幟、五方旗、號角、鼙、兵符、雲梯、樓櫓、劍、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飯、酒、肉、稱尺、鬥、規矩、墨硯、几案、氈、旃、印、珠、火燈、床、席、蹴踘等。

  • 6 # 葉澄談歷史

    你好!說起人文始祖,那麼大家首先要想到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會想到炎帝和黃帝,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黃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黃帝統一了中國各部落之後,便開始了大規模的部族整治,其在這個時候所做的一些事情,對於推動歷史的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

    1.文化貢獻

    古代記錄天文曆法方面的《世本》一書中記載:“黃帝使羲和佔日,常儀佔月,臾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呂,大撓作甲子,隸首作算數,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歷也。”

    古時候的人,天天和大自然相處,對於白天晝夜的轉化自然疑問頗多。而要解開這種種疑問,自然就要先知道它們是如何變化的,於是天文學、曆法便由黃帝引導推衍而來。另外,黃帝還教導百姓播種五穀,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在黃帝的統治下,天文、數學、軍隊、音樂、醫藥、文字等都開始有了最初的雛形。

    另外,據說黃帝元妃西陵氏女名叫嫘祖,她帶領族人開始養蠶。而衣裳最早便是黃帝之臣伯余作的。

    2.精神貢獻

    在黃帝的組織下,人們發明了歷數、天文、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紀年、文字、圖畫、著書、音律、樂器、醫藥、祭祀、婚喪、棺槨、墳墓、祭鼎、祭壇、祠廟、占卜等。

    3.政治貢獻

    黃帝建立了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一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一州,全國共分九州。

    黃帝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

    黃帝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重”是過分的意思,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

    黃帝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等。

  • 7 # 華嚴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 發明歷數、天文、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紀年、文字、圖畫、著書、音律、樂器、醫藥、祭祀、婚喪、棺槨、墳墓、祭鼎、祭壇、祠廟、占卜等。

    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 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重”是過分的意思,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義,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在使用人才上,訪賢、選賢、任能,因才使用。實行以法治國,設“禮文法度”、“治法而不變”,命力墨擔任法官、后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物質文明

    物質文明 史書記載,黃帝在農業生產方面有許多創造發明,其中主要有實行田畝制。黃帝之前,田無邊際,耕作無數,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政府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穫繳政府,還穿土鑿井。對農田實行耕作制,及時播種百穀,發明杵臼,開闢園、圃,種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縫織方面,發明機杼,進行紡織,製作衣裳、鞋帽、帳幄、氈、袞衣、裘、華蓋、盔甲、旗、胄。製陶方面,製造碗、碟、釜、甑、盤、盂、灶等。冶煉方面,鍊銅,製造銅鼎、刀、錢幣、鉦、銚、銅鏡、鍾、銃。建築方面,建造宮室、鑾殿、庭、明堂、觀、閣、城堡、樓、門、階、蠶室、祠廟、玉房宮等。交通方面,製造舟楫、車、指南車、記裡鼓車。兵械方面,製造刀、槍、弓矢、弩、六纛、旗幟、五方旗、號角、鼙、兵符、雲梯、樓櫓、炮、劍、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飯、酒、肉、稱尺、鬥、規矩、墨硯、几案、氈、旃、印、珠、燈、床、席、蹴踘(足球)等。

  • 8 # 考拉看影視

    黃帝的出身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出生於母系氏族社會。相傳母親名付寶姬姓部落首領,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之一,少年時,思維敏捷,成年後聰明堅毅。15歲就被擁立為軒轅部落酋長。37歲登上天子位建國於有熊,即今天的河南新鄭。因此又稱有熊氏。

    他征服炎帝,殺死蚩尤後,四方諸侯都尊稱他為天子。皇帝在位期間,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他統一了中國的三大部落建,立起中華大地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

    中華文明從此開始。

    戰勝蚩尤和炎帝,建立聯盟部落

    相傳在五千年前,五帝之一的黃帝生活在中原地區,是當地一個部落首領。在他的兩邊分別居住著蚩尤和炎帝的部落。這三個部落之間,經常爭奪土地。為了獲取領導權,黃帝部落與其他兩個部落分別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戰爭。最終,黃帝打敗了蚩尤和炎帝,取得了勝利。在經歷了長期萬邦林立的局面後,炎黃二帝組成了部落聯盟。部落聯盟的誕生,是中國上古歷史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

    炎黃子孫的由來,與炎帝的貢獻

    黃帝的妻子親自交炎帝部落的人養蠶繅絲。黃帝也把造車造船的技術傳給他們,炎帝則把谷種和草藥送給皇帝部落。因為炎帝在百姓生活上的貢獻巨大,加上他對人民慈悲的大愛。因此,在當時炎帝雖然敗給了皇帝,但他的聲望依然很高。相傳炎帝叫皇帝年長,因此炎黃二帝這樣的稱呼也就逐漸流傳下來,炎黃二帝在中國歷史上地位至高無上。人們在他們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種優點,諸多創造。他們統一中華大地孕育了後世中華兒女。帶領華夏民族從野蠻走向文明,從貧瘠走向富強,從分裂走向共榮。

  • 9 # 萬里星空萬里心

    如果沒有黃帝,中原的各部族還在自相殘殺。黃帝帶領有熊氏部落打服了中原各部落,從此,仇人變一家人了。

    如果沒有黃帝,炎帝的勢力就會蚩尤消滅,從此沒有炎黃子孫,也沒有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文明,也就沒有了手機電腦前打字的我和手機電腦前看字的各位。

    如果沒有黃帝,就沒有了道家紀元,因為公元前二六九七年黃帝集合天下部落,在華夏文明史上第一次舉行封禪儀式,這一年,華夏文明第一次出現統一的版圖。這一年,是道曆元年。

    如果沒有黃帝,當時的人們會把小麥、水稻和各種豆類當做雜草。

    如果沒有黃帝,就沒有他的元妃嫘祖,沒有嫘祖就沒有人發現養蠶繅絲之法,中國也就沒有絲綢,絲綢之路也就真只是一條路。

    如果沒有黃帝,就沒有統一的觀念,更沒有華夏文明堅如磐石的凝聚力。

    如果沒有黃帝,就沒有河洛文化圈的發展,我們就難以尋到中國文化的根。一個國家文化沒有根,就只能到處搶別國的文化,就沒有自信自強的動力。

    日本侵華,民族危亡之際,國共兩黨共同在陝西省黃陵縣致祭中華民族元祖——軒轅黃帝,喚起四萬萬同胞保衛家園,奮起抗戰。

    這就是華夏文明的力量,也是我們的始祖黃帝為華夏文明所做的貢獻。

    謹以此文,致敬華夏祖先,願在天之靈,佑我中華[祈禱][祈禱][祈禱]

  • 10 # 洪古太荒

    黃帝生於三月初三,居於軒轅之丘。戰炎帝於阪泉 ,勝蚩尤於涿鹿 。主要功績:

    推曆法:《黃帝歷》是古六歷之一。相傳曆法元年始於黃帝登基之日算起。黃帝紀年影響深遠,農曆,道教曆法均始於黃帝紀年為元年,為中國傳統曆法開始之年,史稱開元,比西方曆法元年早2697年。

    作干支:開觀象授時之起點,創制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組成六十干支)。

    播百穀草木:傳說神農氏僅能種植黍、稷,(五穀:黍、稷、菽、麥、稻)而黃帝則能種植多種糧食作物。

    興文字:倉頡始制文字,具六書之法。倉頡,軒轅黃帝史官。

    製衣冠:《史記》載,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製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軒轅黃帝制衣冠,華夏漢服始此衍。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製衣服。 

    建舟車:《漢書》載:“黃帝作舟車以濟不通”。

    制樂器:伶倫取谷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土地管理:實行田畝制。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政府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穫繳政府,還穿土鑿井。

    古國體制:黃帝建立了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

  • 11 # 閒來聊史

    黃帝對於華夏文明所做的功績在很多古書裡都是有記載的。在《淮南子》一書說:

    “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幫助)后土(管土的神),執繩(法)而制四方。”

    這是說因為黃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領,他專管土地,而土是黃色,故名“黃帝”。用科學的觀點來解釋,黃帝是屬於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時代的一位部落聯盟的首領。當時還是部落、氏族聚居的狀況,階級和國家還沒有產生。

    黃帝的部落聚居的地方,歷史記載各有不同:

    有的說,黃帝曾居住在河北涿鹿縣的山彎彎裡,史書上叫做“涿鹿之野”。

    也有的說,他的部落居住在今河南新鄭一帶,名曰“軒轅之丘”。這說明當時大約還沒有完全定居,部落經常遷徙,黃帝部落大體活動在今天陝西、河南、河北沿黃河一線。

    黃帝所做的貢獻

    在傳說中,黃帝是個非常聰明能幹的人物。他既會推算天文,制定出中國最早的歷法,又會製造車、船和指南車。而且他還精通醫術,和神醫岐伯一起研究出一套診治方法。他和岐伯關於醫學的對話,被後人編成我國最早的一部醫書──《黃帝內經》。

    黃帝的妻子嫘祖也很能幹,她教人民養蠶,總結出一套喂蠶、繅絲、織帛的經驗。從此人們既會製衣,又會作冕,還能製鞋,從上到下都裝束起來,徹底改變了上古時代穿樹葉獸皮的原始習慣。

    古代的人受飲水限制,居者靠河流,牧者逐水草,很不方便。黃帝發明了井,人們才有可能到遠離河流的地方去開發。當時的人還不會蓋房子,穴居野處,構木為巢;又是黃帝教給人們“伐木構材,築作宮寶,上棟下宇,以避風雨”。

    黃帝手下集中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他們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

    文字學家倉頡,造出了象形文字;

    音樂家伶倫分出十二音階,配成樂曲;

    精通數學的隸首,制定了各種度量衡。

    當然,這些發明摻雜著許多神話傳說的成份,實際上任何一項發明,都絕不會是一兩個人的功勞。歷史上的這些記載,只不過反映了黃帝那個時代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

    皇帝也是正義力量的代表

    因為是古代學者一致承認黃帝是華夏的始祖,所以人們就把一切文明制度都推源於他。黃帝還是古代主持正義力量的代表。古書上說,他辦事公道,受到了周圍許多鄰近部落的擁戴。

    當時有一個南方部落的首領蚩尤,勇猛善戰,常常憑藉自己的強大力量,進攻別的部落,燒殺搶掠,使得人們不能安定生活。蚩尤把矛頭指向了曾與黃帝結成聯盟的炎帝部落,把炎帝部落趕到了黃帝控制的河北省涿鹿地區。蚩尤乘勝追擊,又跟蹤到了涿鹿。在這裡,終於和黃帝部落展開了一場惡戰。涿鹿之戰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次相當激烈的戰爭。

    傳說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施展法術,突然間風雨大作,使黃帝部眾迷失了方向。黃帝佈下出奇制勝的陣式,又利用了風后所製造的指南車,辨別了風向,才把蚩尤打敗。黃帝乘勝追到山東,捉住蚩尤殺掉,把蚩尤的頭帶回涿鹿,埋在那裡。

    黃帝戰勝蚩尤後,威信更高了,被中原各部落尊為共同的領袖。後來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併,統稱為華夏族。華夏民族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叫做“炎黃子孫”。

  • 12 # 畫月成眉

    五帝之一的黃帝在華夏文明有什麼功績?

    黃帝是五帝之首,華夏始祖炎黃二帝之一,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他和炎帝共同開拓了華夏文化,對華夏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首先實現了華夏民族的大融合,統一了圖騰,建立了龍文化,使華夏民族擁有了團結奮進的精神紐帶,維繫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華夏民族成為龍的傳人。中華龍文化綿延五千年,代代相承,生生不熄。

    黃帝經歷“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後,先後戰勝了蚩尤和炎帝,統一了華夏部落。接著又征服了東夷、九黎等部族,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統一。然後與各氏族、部落和部落聯盟的首領們“合符釜山”。在合符的時候,黃帝綜合了各個氏族、部落圖騰的特徵,創立了華夏民族統一的龍圖騰,奠定了各民族大融合的基礎。五千年來龍文化無處不在,多姿多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是創立了中醫學。黃帝關心人民的生老病死,經常與精通醫藥的大臣岐伯、雷公等探討醫藥、養生、保健知識。戰國時期的醫學家們把他們的論述編撰成了《黃帝內經》,即我國曆史上最早的一部醫學鉅著

    據《帝王世紀》記載:“黃帝使岐伯嘗百草,典醫療疾,今經方、本草之書鹹出焉。”岐伯被尊為“華夏中醫始祖”、“醫聖”。《黃帝內經》的《素問》篇基本上是以黃帝詢問,岐伯作答來闡述中醫學理論的。所以,中醫亦稱“岐黃之術”或“岐黃”。

    《通鑑外記》亦載:“帝(黃帝)以人之生也,負陰而抱陽,食味而被色,寒暑蕩之於外,喜怒攻之於內,夭昏兇札,君民代有,乃上窮下際,察五色,立五運,洞性命,紀陰陽,諮於岐伯而作《內經》,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脈;巫彭、桐君處方餌,而人得以盡年。”

    三是黃帝時期是一個發明創造的時代。其發明創造對後世影響深遠,是文明起源的標誌,華夏文明的源頭,如邦國的建立、農業生產的推廣、蠶桑絲綢、婚配製度、文字、音律、城市、宮室、青銅器等。

    特別是蠶桑絲綢的發明,使人們告別了靠樹葉蔽體的歷史,是對中華和世界文明最傑出的貢獻。製衣裳而興教化,使華夏民族開啟了禮儀之邦的歷程。《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可以說一部華夏服裝史就是半部華夏文明史。

    據《通鑑外記》:“西陵氏之女嫘祖,為黃帝元妃,治絲繭以供衣服,後世祀為先蠶。”傳說黃帝讓自己的正妻嫘祖帶頭製作衣冠,嫘祖因此發明了養蠶繅絲的方法。並在嫘祖的倡導下,開闢了栽桑養蠶的歷史,嫘祖也因此成為中華人文始祖之一。

  • 13 # 勇敢的心3053

    最大的功績就是完成了華夏部落的統一。一、強化中央集權,結束了因諸侯紛爭而使百姓慘遭塗炭的局面;在阪泉之野,與當時的國家元首炎帝展開戰鬥,並取得最後的勝利,取代炎帝而成為國家元首。後來蚩尤發動變亂,不聽黃帝命令,於是徵調四方諸侯軍隊,與其在涿鹿山前決戰,生擒並殺死蚩尤。

    二、開山通路,擴大疆域。東至渤海,西至空桐,南至長江,北至釜山;奠定了中華民族最初的國家疆域和版圖。

    三、歷史上記載的最先設定官吏,透過官吏來監督諸侯。設定左大監、右大監,監督各地諸侯,確保了各地和順太平。而且還設定了百官,百官都用雲來命名。

    四、祭祀山川鬼神,為後世在民眾中確立信仰問題指明瞭道路;黃帝時代,登臨名山祭祀山川鬼神的事情最多,比他之前的歷朝歷代都要多。黃帝還獲得了一個寶鼎,這更堅定了黃帝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崇敬之心。

    五、推算曆數,預測節氣朔望變化,為後世進一步研究天文曆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黃帝時,開始依靠“耆”來推算曆數,預測未來節氣朔望變化。

    六、最先開始任用官員來治理民眾,提高和發展了生產力。任用風后、力牧、常先、大鴻等官員來治理民眾。

    七、開展廣泛的文化、科學研究活動。如哲學、天文、礦產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順應天地四時綱紀,預測陰陽變化;研究生死制度,考究國家存亡道理。按季節種植百穀草木,馴養鳥獸蠶蛾,廣泛地研究日月星辰執行和水流、土石、金玉的效能。黃帝更是帶頭用心思考,用力實行,用眼觀察,用耳傾聽。

    八、注重環境保護,有節制地使用山林川澤物產。

    九、大力加強軍隊建設,穩定了國家,有力地保衛了百姓的勞動成果;親自操練士兵,以征討不來朝貢的諸侯;整頓軍旅,把士兵訓練成如熊羆貅貔虎豹般勇猛善戰;軍隊統稱為雲師;都邑和黃帝住所周圍,都環繞駐紮著軍隊以自衛。

    十、勤於政事,忘我工作,為後世君王樹立了勤政愛民的典範。史書記載黃帝繼位後,披荊斬棘,開山通道,披星戴月,從沒有安逸地生活過。他東到過渤海,登上丸山和泰山,西邊到達空桐,登上雞頭山,南邊到達長江,登上熊山、湘山;北邊驅逐葷粥,在釜山召集諸侯,驗證符契。在涿鹿山下平原上建立都邑,帶領部下遷徙往來於各地,沒有固定住所。可以說,黃帝一生都在辛勤勞作之中。

  • 14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我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著名的英雄神是黃帝。至今,我們還自稱是炎、黃子孫,就因為黃帝 與炎帝都對歷史的進步起過推動作用 。黃帝最初並不是某一個具體歷史人物的專稱,而是黃帝族的集中和簡稱的定名。既然原始公社時期,氏族名、部落聯盟之名與大酋長之名,三者是可以統一的,那麼黃帝族漸漸地變成了黃帝,黃帝又逐漸地變成了想象中的祖先英雄,並被描繪為一位神化了的人物,集遠古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於一體,於是黃帝便成為由遠古歷史傳說到神話,又還原為歷史的典型。

    所謂黃帝時代,實際是個很廣泛的概念,至少包括了整個新石器時期。根據古史研究所得,黃帝族早期活動中心在西北,即現在的陝西省渭河以北,還包括今甘肅、寧夏的部分地區。黃帝族壯大以後,沿黃河進中原,爭雄稱霸,成為最強大的部落聯盟集團,勢力範圍大體上跨今之山東、甘肅、河南、河北的地域,在征服其他部落集團的同時民族之間進行一次大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故此,黃帝便成了神話中的中心人物,諸神之上帝。

    黃帝的神話傳說非常多,由於出自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記載,有的甚至相互矛盾。

    黃帝所在地,備說不一。有說他建的軒轅國,在窮山一帶(見《山海經•海外西經》)故後人稱他作軒轅黃帝,有的說黃帝是有熊氏族,在河南新鄭。《史記》則說他生長於姬水之濱,以姬為姓。《左傳》又說黃帝族以云為標誌,官職和族名都叫雲什麼等等。”較普遍採用的是《史記》所說。

    神話傳說中的黃帝有25個兒子,一萬個諸侯,諸侯中有7000個是神靈。說明黃帝確實是位勢力範圍很廣泛的部落聯盟首領。

    黃帝又是人文之祖,集文化英雄之大成。傳說他能種五穀,能馴化鳥獸和蟲類,會種桑樹,發明了布,能用石製造武器,開採了銅礦造刀,簡直是位萬能之神。

    他的出身極不平凡,是大地之神的女兒附寶所生,嬰兒時便能說語,自幼聰慧過人。傳說他是黃龍體,長了四張面孔。經常有百神來朝見他,他也派這些神替他作事。天上的雷雨歸他主管,他能使天空發生14種變化,使陰氣和陽氣相互交感,震動為雷,激盪為電,交和為雨,發怒為風,亂而為霧,凝結為霜,分散為露,聚攏為雲,升騰為虹、霓。(見《太平御覽》卷六引《天文錄》)。

    由此可知,黃帝作為神話形象,奇異荒誕。他有超自然超人的本領,這都是歷來神話創作者的誇張。所謂黃帝四面,無非是表示他對四面八方的動態都很注意瞭解,方有每戰必勝的可能。在古史傳說的五帝之中,黃帝能獨居中央上帝的位置,主要是他的赫赫戰功。常為人傳頌的有以下幾次。

    1、黃帝征服四方之帝

    相傳,黃帝統治初期,注意修身養性,很愛護老百姓,並不好發動攻伐別人的戰爭。可是四方的領袖卻以不同的顏色稱帝,即東方的青帝,南方的赤帝,西方的白帝,北方的黑帝。他們共謀攻伐黃帝,使得黃帝的邊境總是處於警戒狀態,士兵們連頭盔都不敢摘下。黃帝感嘆地說:“現在當國君的發生了危險,老百姓也不能安生,君主若失去了國家,他的臣民就該去當別人的臣民了,那禍根如同養寇貽患。現在我處萬民之上,四方的盜賊敢來滋擾,才使我軍連受震驚。”於是黃帝親臨戰場,消滅了四方之帝。(見《太平御覽》卷七九引《蔣子萬機論》)這一傳說加進了很多後人的觀念,酷似天子平定諸侯,有奴隸社會的投影。是經後人改編過的黃帝傳說。企圖以此來解釋“五帝”之間的統屬關係。

    2、炎黃之戰

    這是一場極複雜的、胞族之間的爭奪戰,延續時間長,結果雖然是黃勝、炎敗,但炎帝族南下後,仍與黃帝族各有天下之半。不過,黃帝在中原的勢力卻大為壯大。

    對於黃帝的出身有不同的傳說,黃帝與炎帝的關係也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是說他們是兄弟關係,都是少典氏的妻子有蟜(矯)所生。《國語·晉語四》說:“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與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他們雖同母生,都成長於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德性,姓氏各不相同、由此而經常發生戰爭。

    據說炎帝縱火成災,企圖侵犯各諸侯,黃帝讓熊氏族,羆氏族、狼慶族、豹氏族、貙(初)氏族、虎氏族等為前鋒,又命翢氏族、鶡氏族、鷹氏族、鳶氏族打起他們的旗幟,在阪泉的原野上打了三次大仗,才戰勝了炎帝,將其擒獲。

    這一神話傳說完全是站在黃帝族的立場上創造的,把炎帝降為反面形象。其實漢文古籍中還有不少歌頌炎帝的傳說。比如炎帝與神農相結合,炎帝神農便是古代農耕文化的開創者;也有說炎帝是神農的後裔或分支,身兼農業神、火神與太陽神。還有的說,炎帝族發展到後期出了一位英雄蚩尤,內部發生了戰爭,炎帝被蚩尤打敗。又有的說,黃帝為了對付蚩尤,曾經聯合過炎帝。炎帝族比黃帝族進入中原早,因戰爭失利,一部分順長江流域南遷,一部分留在黃河中下游與其它部落融合了。

    南下的一支,在那裡開闢了新天地,定居江漢一帶,不但帶去了先進的中原農耕文化,而且很快與當地土著相結合,成為江漢間的部落聯盟首領,形成與黃帝族各管南北天下的局面。因此南方的天也就是炎帝之天。“南方曰炎天,其帝炎帝。”(《禮記·月令》)我們不能只說中華民族是黃帝的子孫,而應該自稱是炎、黃的子孫,這樣更有利各民族的大團結。

    3、黃帝與蚩尤之戰

    這次戰爭,曠日持久,規模巨大,是史詩性的題材。

    蚩尤是九黎族的戰神。九即多數,黎即黎民百姓。蚩尤實際跟黃帝樣,也是許多部落聯盟的首領。傳說他有72兄弟或81兄弟,意思是有這麼多的氏族部落和他結成聯盟,勢力很大。他的兄弟都是銅頭、鐵額,吃沙子和石頭。蚩尤自已有八條胳臂八條腿,幾個腦袋。他是兵器的製造者,用銅製武器,用皮革縫製戰衣。他通曉天道,曾作戰72次。他在九黎族的心目中,善於辨別奸邪和神靈,一切害人的魔怪都不敢抵擋他。

    傳說他所領導的九黎族常擾亂天下。蚩尤在打黃帝之前,曾在涿鹿之野跟炎帝族的後裔榆罔氏族打過一仗,將對方趕跑。傳說他在此跟炎帝作過戰,實際是跟炎帝族的後裔榆罔。因蚩尤好戰善戰,許多地方都受到戰害,被蚩尤打敗的部落便去找黃帝求救。黃帝為了平定蚩尤作亂,採礦石,造武器擺成八種陣勢,帶領熊、羆、貔貅、貙、虎等氏族出征。雙方在涿鹿之野擺開了戰場。開始,黃帝打不過蚩尤,九戰九敗。因為蚩尤頭長著兩隻角,常用角抵人,難以阻擋。蚩尤又作三日大霧,使黃帝的軍士迷惑不清,黃帝乃命風后模仿北斗星作指南車,以辨別四方。

    指南車,又叫司南車,車上有神人,即使車轉,而神人之手卻一直指著南方。黃帝還獲得一種神獸夔,用其皮做成鼓,再用雷獸骨做鼓槌,擊鼓時,聲震500裡。蚩尤興風雨,黃帝則請應龍用水攻,又命乾旱之神女魃拔止雨,才最後取勝。《山海經大荒北經》裡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命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又有的說蚩尤是黃帝派應龍殺死的。這次戰爭以後,女魃和應龍再也沒有回到天上去。他們永遠留在地上,女魃所居之處缺雨水,應龍所居之處則多雨。

    蚩尤死後,民間還繼續有關於他的傳說:有座宋山,有赤蛇,名叫育蛇。山上生一種樹,叫楓樹。這種樹木是蚩尤的枷鎖所變。(見《山海經·大荒南經》)至今南方有的少數民族有崇拜楓樹的習俗,也許跟這個傳說有關。因為他們對蚩尤不但不反感而且很崇敬。還有的說有叫解州的地方,那裡有座鹽池,那種鹽呈赤色,在阪泉之下,老百姓說,那是蚩尤血變的。說明蚩尤曾被一些地區的老百姓所同情。人們傳說他死後仍對後人有益,顯然是藉此表達對他的懷念。

    從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的立場出發,黃帝是仁義之師,必勝,其實如果拋棄傳統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觀點,不能不承認蚩尤在當時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首領。黃帝能戰勝他,說明黃帝比蚩尤更能代表歷史前進的力量,更偉大。戰爭的勝負固然不排除偶然的因素,但必然的因素仍起決定作用。

    黃帝能轉敗為勝,說明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生產力更發達,因此傳說中,所述黃帝的發明創造較之蚩尤要多得多。也許黃帝戰蚩尤的始作者是華夏族,因此黃帝直被華夏族所歌頌。可能因為蚩尤精明強悍,對人類曾有過貢獻,人們同樣把他視為英雄,不忍心他死去,故此民間也有說他未死,繼續活躍在歷史舞臺上:

    昔者黃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藤蛇伏地,鳳凰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樂曲名)。(《韓非子》六《葉過篇》)

    黃帝已儼然是一位帝王形象,前呼後擁,蚩尤成了他的鳴鑼開道者。也有說太原的村落祭蚩尤神不用牛頭。老百姓為蚩尤立祠廟,並有他的畫像。

    這一神話傳說,規模大,雖然異說頗多,並未影響它自成系統。對它的記錄,從戰國初到唐宋,延續千年之久。

  • 15 # 水木冉

    相傳黃帝即位的時候,有嗤尤兄弟18人,號稱是神帝的後裔,這18個人全都是人面獸身,銅頭鐵額,不食五穀只吃河沙。他們不聽從黃帝的命令,殘殺無辜黎民,又製造兵杖刀戟大弩與黃帝為敵,黃帝順民意徵集各路諸侯兵馬討伐嗤尤。歷經15旬也未能打敗嗤尤。只好退兵。為此黃帝憂心忡忡。

    有一天晚上,他夢到大風吹走了天下的塵埃,接著又夢見一個人手握千鈞之弩驅羊數萬群。於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處尋找這兩個人。結果在海隅找到了風后,在澤邊找到了力牧,黃帝以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開始大舉進攻嗤尤。兩軍擺開陣勢大比拼,最後殺死了嗤尤,分屍葬於四處,使其不得完屍。

    後來,又有神農之後榆岡與黃帝爭天下,黃帝與榆岡戰於版泉之野,歷經三戰,打敗了榆岡。後來又親率大軍征伐各方不肯臣服的諸侯,前後共經歷52次戰爭,天下始歸統一。

    黃帝劃分州野,制定禮樂制度教化百姓。黃帝的史臣蒼頜創造文字,妻子教人養蠶造絲,大臣曹胡發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放則做了鞋子。百姓們從此不再穿獸皮樹衣。黃帝制造舟船,發明了車輔,便利了交通。黃雍父發明了舂,使百姓蒸飯煮粥,又造屋室,築城邑,使百姓不再巢穴居住,又與岐伯作內外經,使百姓疾病得到治療。制定曆法從此有了時間觀念,史稱當時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黃帝東征西討,披荊斬棘,開山鑿巖,從來都沒有享受過一天的安逸。

  • 16 # 袁聰

    今天是清明節,為祭祀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人文初祖:黃帝。我很敬仰、緬懷祖宗回答這個提問。

    黃帝被認為是華夏民族的始祖,居五帝之首,以土德為王,因此稱為:黃帝。

    黃帝姓公孫,因其在姬水長大成人,故又姓姬;黃帝降生於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因其擔任有熊國國王,故又號有熊氏。

    黃帝透過阪泉之戰,與炎帝結盟,通力合作,空前團結,黃帝族和炎帝族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了華夏民族。

    黃帝透過涿鹿之戰,戰勝了蚩尤,平定天下,統一了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中原地區和黃河流域等。

    黃帝平定天下,締造文明。前後歷經52次戰役,打敗了當時四方帝王以顏色作稱號,東方稱青帝,南方稱亦帝,西方稱白帝,北方稱黑帝,統一了廣袤的中華大地,加快、加強了中華民族的融合形成。

    軒轅地處中間,故稱黃帝。

    黃帝大為發展生產,為改善人們的生活開始製衣冠,百姓由原來穿獸皮、樹皮、樹葉等,由黃帝的妻子嫘祖:創造發明和普及了養蠶、繅絲、織布等紡織技術,使人類第一次穿上柔軟舒適的服裝,結束了穿著獸皮、樹皮和樹葉的生活。

    黃帝大興農業,馴化鳥獸。劃州分野,制定禮樂。開煉礦冶,建造舟車。

    黃帝令倉頡創造文字,從此,華夏文明、文化依靠文字代代相傳。黃帝和岐伯合作締造了中華中醫自然科學《黃帝內經》。

    黃帝發明創造建造房屋,修築城邑,讓百姓告別了穴居的時代。他定了”萬事萬事的名稱”。劃分28星宿。用甲乙等十天干來紀日,子醜等十二時辰來紀月,六十年為一甲子,人類才有了時空觀念。

    黃帝創造了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東方巨龍在宇宙、世界飛黃騰達………

  • 17 # 遊弋歷史長河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而鑄就這功績的歷史人物們爭相登上歷史的舞臺,這其中為首的,起到關鍵的奠基作用的就是華夏部族的首領——黃帝,他是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曾統一了華夏部落,奠定了中華民族最初的國家疆域和版圖。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的功績具體有哪些呢?

    人物生平

    黃帝本姓公孫,後改姓姬,是漢族先祖少典之子,居住在軒轅之丘,又稱姬軒轅。

    圖 黃帝

    統一華夏

    三足鼎立

    黃帝時期,神農氏衰弱,國家陷入諸侯相爭的局面,華夏、東夷及其他部族相互攻伐,後來,黃帝成為有熊部族的首領,努力擴大部族的勢力,形成了強大的黃帝部落,兼併弱小的部族,最後形成了炎帝、黃帝、蚩尤三足鼎立的局面。當時黃帝的華夏部落居住在中原地區,炎帝部落居住在太行山以西,蚩尤部落居住在東方。

    圖 三足鼎立

    終得統一

    炎帝與蚩尤為了爭奪黃河下游地區,進行了多次大戰,炎帝被擊敗,只能向黃帝求援。黃帝和蚩尤展開大戰,後來在涿鹿與蚩尤決戰,終於擒殺了蚩尤,獲得戰爭的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

    最早任用官吏

    為了維持國家的穩定,黃帝開創了任用官吏來管理民眾,提高了民眾的生產能力。

    開創了田畝制度

    有了土地,民眾才能安心從事農業生產,而統一華夏後,如何將土地公平的分給民眾耕種,成為擺在黃帝面前的難題。

    黃帝發明了用腳丈量土地的辦法,然後將分好的土地公平的分給民眾,解決了民眾耕地的矛盾,提高了民眾的生產積極性和土地利用率。

    推算曆法

    我們所熟知的二十四節氣,就是根據曆法推導而來的,黃帝推算曆法,以此教導民眾適時耕種,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發明甲子紀年法

    甲子紀年法,由十天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以十天干的乙、丁、己、辛、癸和十二地支的醜、卯、巳、未、酉、亥相配,共六十組,週而復始迴圈使用。

    養蠶繅絲

    黃帝的妻子元妃,發明了重桑養蠶的辦法,有了繅絲,才有了後來的絲綢。

    嫘祖養蠶

    發明象形文字

    黃帝的左史官倉頡,仰觀日月星辰,俯察鳥獸山川,創造出了中國最原始的象形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矇昧時代,自此漢字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

    圖 象形文字

    為後世之表率

    黃帝是位勤於政事、一心為民的首領,在他在位期間,走遍了大江南北,為維護國家的穩定兢兢業業,為後世的統治者們立下了為國為民的榜樣。

    總結

    黃帝統一了華夏,為中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奠定了初步的基礎,發明文字、曆法、養蠶的辦法,教導民眾耕種,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財富,直到今天,我們還是將黃帝和炎帝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黃帝的精神必將在我們炎黃子孫的心中,永世不朽。

  • 18 # 宇麟321弘揚正能量

    功績羅列如下:

    一,黃帝在位百年,北逐匈奴,征服不順從和作亂的部族,使中國境內各氏族部落統一起來,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前身華夏族。

    二,建立都邑和軍隊,設定左大監和右大監以監督各地官員;同時任命風后、力牧、常先、大鴻四位大臣具體管理百姓,督促百姓努力生產。

    三,他開闢高山鑿通道路,治理天下,發展農耕,按季節種植百穀草木,馴養鳥獸蠶蛾為人所用,並順應天地四季日月星辰執行規律來預測陰陽變化,考究國家存亡的道理。

    四,又“見百物,始穿井”,水井的發明,使人們擺脫對河流的依賴,從而把活動領域擴充套件到遠離江河湖澤的地方,既擴大了疆土又提供了人們生活的方便。

    五,冶銅、初步的歷法、二十五絃長七尺二寸的敲擊樂器也為黃帝時期發明。

    ……

    小結一下:黃帝是中國古史傳說時代的英雄,他一統華夏,奠定了中華民族形成的基礎,他的種種發明創造,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他無愧於中華民族始祖的崇高稱謂。

  • 19 # 義正言辭

    據傳說和古書記載,黃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姓姬,號軒轅氏或有熊氏。

    據說,黃帝一生下來就非常聰明,當了部落首領後,教人們建築房屋、餵養家畜、種植五穀,還發明瞭車。船、樂器和文字等。黃帝的妻子螺祖(k1Z劉發明了養蠶、抽絲和織錦。炎帝創造了農具,教人們進行農業生產,還親嘗百草,發現了治病的藥材。聰明能幹、熱心為大家辦事的黃帝和炎帝,深受人們愛戴,他們一直被當作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現在,在陝西省黃陵縣松柏常青的橋山上,還保留著黃帝陵和黃帝廟;湖南省炎陵縣也保留著炎帝陵。黃帝和炎帝的子孫們,世世代代緬懷這兩位中華始祖的豐功偉績。

    黃帝和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海內外的華人都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據傳說和古書記載,黃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姓姬,號軒轅氏或有熊氏。炎帝也是傳說中的一個帝王,姓姜,號烈山氏或神農氏。

    據說,黃帝一生下來就非常聰明,當了部落首領後,教人們建築房屋、餵養家畜、種植五穀,還發明瞭車。船、樂器和文字等。黃帝的妻子螺祖(k1Z劉發明了養蠶、抽絲和織錦。炎帝創造了農具,教人們進行農業生產,還親嘗百草,發現了治病的藥材。聰明能幹、熱心為大家辦事的黃帝和炎帝,深受人們愛戴,他們一直被當作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現在,在陝西省黃陵縣松柏常青的橋山上,還保留著黃帝陵和黃帝廟;湖南省炎陵縣也保留著炎帝陵。黃帝和炎帝的子孫們,世世代代緬懷這兩位中華始祖的豐功偉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通用汽車宣佈退出除中美外所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