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貢獻者
-
2 # 最硬核歷史
先說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本來無機會繼承大統,誰料宋哲宗二十三歲英年早逝,無子,故宋皇室由他的弟弟尋找繼承人。本來哲宗弟以大寧郡王趙佖年紀最大,惜患有眼疾不能繼位,故以當時封為端王的趙佶繼承大統。宰相章惇當時反對趙佶繼位,反而建議立哲宗同母弟蔡王趙似,但向太后支援趙佶繼位,故趙佶順利成為大宋皇帝。
我覺得應該辯證的看待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有爭議的皇帝,他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皇帝,他也是一個倒黴的皇帝,因為自己對金軍事抵抗的失利,淪陷了北方半壁河山,他於是承擔起了大宋王朝由盛轉衰的所有罪責。今天的普通人一聽到宋徽宗,只會有三種印象:一是好色之徒;一是昏庸無能;三是藝術天才。然而,他們不知道曾經向唐朝叫板的吐蕃兵敗宋朝軍隊,三千多里的疆域歸於宋朝就是徽宗時的事,丟於後唐,令宋代先祖遺恨萬千的幽雲十六州大部分也是徽宗時復得的;一般人知道徽宗朝蔡京的被寵信,卻不知徽宗朝蔡京的三起三落,徽宗言辭中對蔡京們的指責;一般人知道偏重於指責宋代的“冗官”、“冗軍”,但卻疏於追究宋朝的高俸祿、高軍費是從哪兒來的;一般人殷勤於指責宋徽宗在軍事上抵抗金兵的敗績,卻沒有深入探究宋代出於北方遊牧民族勃興期的事實;一般人只看到了宋徽宗自身的毛病和他治下的弊病,而沒有看到他的優點和他治下的成就等。所有這些,對一個被凌辱至死的皇帝而言,都是片面的和不厚道的。
再說宋欽宗
趙恆生性軟弱無能,優柔寡斷。後來聽從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向金求和。他一生也毫無建樹,命運悲慘。僅此而已。
-
3 # 靜夜思160519196
趙佶的上位說起來非常好笑,就是一時的意氣之爭。當時的太后跟趙相意見不合,於是太后就抝起來了,你趙相看不上的,不喜歡的,我就要他坐上龍椅。╮(﹀_﹀)╭於是“輕佻”“不足以君天下”的端王趙佶登上了皇位。趙佶剛剛繼位的時候還是很勤政的,畢竟新官上任三把火嘛,皇帝也是一樣。但是很快他就迷通道教,做起了道君皇帝,消極怠政。不過趙佶權術還是玩的很溜,讓幾幫勢力在朝裡互鬥,誰強大就打壓,蔡京就為此下野幾次。對於軍隊,特別是禁軍,趙佶是控制的死死地,像能力不強,智商不足的高俅作為禁軍最高長官,趙佶是很放心的,哥看中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忠心。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家都忙著內鬥,忙著撈錢,哪裡還有心去管其他。岳飛也不由感嘆“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命,可保太平”。
-
4 # 張越智872
其實並非是宋欽宗和宋徽宗無能,而是宋朝的軍隊腐敗,政府腐敗,導致民怨沸騰,農民起義暴發,金軍入侵,俘獲了倆位皇帝。
《水滸傳》中的故事可以反映出宋朝的腐敗程度有多深。先分析一下西門慶的所作所為,西門慶只是一個鎮長,卻經營了多家藥鋪店,仗著自己有錢有勢,明目張膽地欺壓良民百姓。不但霸佔了潘金蓮,而且毫不留情地毒死了武大郎。進而收買驗屍官,讓驗屍官作假證。
再看張督監,本身是一名軍官,卻給黑社會成員蔣門神當保護傘,共同欺壓百姓。軍隊經商是導致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因為軍隊把錢財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就沒有心事去打仗,更不會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從而導致國家的公平正義喪失,冤假錯案時有發生,起義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之後的明朝、清王朝、中華民國的滅亡都是源於軍隊經商。由此可見,軍隊必須要吸取歷史的教訓,堅決不能經商!而應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一切聽從黨的指揮,就一定能夠打敗一切侵略者!
-
5 # 濤說精彩歷史
那肯定了,這兩人並不是做皇帝的料。打個比方,你讓體育生去做數學題,能做好嗎?
1、宋徽宗、宋欽宗都是文弱的文人皇帝,統領一群不上戰場的文人在行,但軍事上太弱、政治上昏庸,對靖康之恥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宋徽宗形象:
藝術天才:琴棋書畫皆有成就,如發明瘦金體,如他的《瑞鶴圖》。政治昏庸:重用奸臣,斂財第一,加重對百姓的剝削。如重用奸臣蔡京、童貫、高俅,如在南方採辦“花石綱”,如在任期間爆發方臘宋江起義,好色之徒:宋徽宗妃嬪無數,總共有31個兒子,34個女兒;這他還不滿足,時常逛逛青樓,被稱為青樓天子;即便被俘北方,在金人統治下, 依然好色,8年期間又生了14個兒女。(宋徽宗)
我們想象一下,我們如果今天有這樣的上司,成天任用小人、剝削下屬、百姓,工作上流於形式。主要精力全都在造人、酒色、以及個人愛好上,即便藝術成就再高,他是不是應該去當個藝術家,而不是佔著領導位置?
3、宋欽宗形象:
趙恆優柔寡斷,軟弱無能。他給人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罷免抗金英雄李綱。
本來開封第一次防禦戰,李綱防守成功,只要繼續任用正確人選,就可平安無事。這皇帝卻聽信讒言,反其道行事,罷免忠臣。
宋欽宗自毀長城,金人放過他了沒?並沒有,還不是和徽宗一同被略到北方,造成了宋朝多羞恥靖康之變?
最後體弱無能,竟在馬球中墜馬,被金人馬匹踩死。
(宋欽宗)
4、回到開頭提法,體育生做不好數學題,這並非歧視,而是強調應該各盡其職。
作為領導者,一個表面的領導力是起碼該有的。但徽宗、欽宗連基本面子工程都沒做好,真像是投錯了胎體育生。
皇帝去當藝術家,藝術家、文人去管理軍人,軍人該幹嘛去?危險當頭,依然如此。靖康之恥,可悲可嘆。
-
6 # 歷史的影像
歷史上的宋欽宗宋徽宗真的這麼沒出息嗎?宋徽宗
宋徽宗為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本未必有機會繼承大統。惟宋哲宗23歲英年早逝,無子,故宋室由哲宗眾弟中尋找繼承人。本來哲宗眾弟中以申王趙佖最長,惜因患有眼疾而不被選為繼位者,故以當時封為端王的徽宗繼承大統。宰相章惇曾反對端王繼位,反而建議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但向太后支援端王繼位,故徽宗順利成為大宋皇帝。
宋徽宗藝術成就宋徽宗酷愛藝術,在位時將藝術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書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
更特別的是以畫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每年以詩詞做題目曾刺激出許多新的創意佳話。如題目為“山中藏古寺”,許多人畫深山寺院飛簷,但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房屋,只畫了一個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題為“踏花歸去馬蹄香”,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花卉,只畫了一人騎馬,有蝴蝶飛繞馬蹄間,凡此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畫意境的發展。
他對自然觀察入微,曾寫到:“孔雀登高,必先舉左腿”等有關繪畫的理論文章。廣泛蒐集歷代文物,令下屬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錄》等著名美術史書籍。對研究美術史有相當大的貢獻。
趙佶還喜愛在自己喜歡的書畫上題詩作跋,後人把這種畫叫“御題畫”。由於許多畫上並沒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長繪畫。對鑑別這些畫是否是趙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難度。一般認為《詩帖》在內的書法,以及粗筆的《柳鴨圖》和《池塘秋晚圖》為其繪畫風格,而細筆的《芙蓉錦雞圖》、《臘梅山禽圖》、《竹禽圖》、《四禽圖》等御題畫則尚無定論。
宋徽宗在其創作的書畫上使用一個類似拉長了的“天”字的花押,據說象徵“天下一人”。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宋徽宗同時也是畫家、書法家、詩人、詞人和收藏家,且擅長古琴、蹴鞠、擊鞠、打獵,自創“瘦金書”字型。徽宗在書畫上的花押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宋徽宗人物評價章惇反對宋徽宗即位時曾說:“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靖康稗史箋證》卷5《呻吟語》記:“二王令成棣譯詢宮中事:道宗五七日必御一處女,得御一次即畀位號,續幸一次進一階。退位後,出宮女六千人,宜其亡國。”元朝託託帖木兒撰《宋史》的《徽宗記》,不由擲筆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宋欽宗軟弱無能,優柔寡斷抗金時戰和不定北宋末年,金朝南侵。趙桓受父宋徽宗禪讓後即位為皇帝,是為宋欽宗,改元靖康。徽宗稱太上皇,率親信蔡京、童貫等人逃奔江南。欽宗即位後立刻貶被稱為奸臣的蔡京、童貫等人,然後重用李綱抗金,一度令金軍有北返之意。後來欽宗聽從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向金朝求和,加上在背後受徽宗牽制,作用有限。欽宗裝作恭順迎接太上皇回京後即貶去太上皇左右,軟禁太上皇於龍德宮,因為對太上皇懷有戒心,甚至在太上皇過壽時連太上皇敬的酒都不喝,氣得太上皇哭著回宮。欽宗亦將蔡京、童貫等“六賊”皆貶殺。
但欽宗在抗金時戰和不定,又寫密信交給金使蕭仲恭意圖策反降金的原遼將耶律餘睹,給了金朝再度發難的理由。金朝趁此機會再次南下渡黃河再次包圍宋京東京(今開封)。宋欽宗誤信宰相何慄、樞密使孫傅,以為無賴郭京可以用神兵退敵,提拔郭京,並撤去東京外城守備讓郭京用神兵退敵,郭京大敗,金軍趁機攻破東京外城,同時又放言和談讓欽宗心存幻想。欽宗率大臣親赴金營和談,金軍趁機派蕭慶入住北宋尚書省。欽宗在上表投降稱藩及同意召在外的皇弟康王趙構回京並廢除其大元帥頭銜等條件後被放回,蕭慶則以北宋朝廷名義搜刮錢物滿足金軍所需。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欽宗再赴金營求和,被扣押,金軍以放回欽宗為條件繼續向北宋索要財物,宋將範瓊等將太上皇、欽宗太子趙諶及后妃、親王、公主等交給金軍作為抵債,史稱靖康之變。
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天會五年)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隨行的李若水抱著欽宗身體,嚴斥金人為狗賊之輩,金人將其割喉殘忍殺害,並冊封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他成為亡國之君,立國一百六十八年的北宋滅亡。
-
7 # 天香引
宋徽宗是個昏君。他喜好享樂,生活窮奢極欲,宮中美女甚多。他尤其喜歡奇花異石,在蘇州設立了一個部門,專門為他搜刮異石,用船運到首都,花費巨大,百姓苦不堪言。他還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在宮殿中建立山丘,把這些異石都佈置進去。開山鑿河在古代是耗資巨大的工程,宋徽宗在國家經濟已經入不敷出的時候,還這麼奢靡無度,對風雨飄搖的國家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為什麼宋徽宗就可以奢靡無度呢?這是因為在王安石變法時,為了提高改革的效率,皇權被加強。原來皇帝和官員互相制衡的朝廷,變成了誰依附皇帝,誰就能得勢的皇帝獨裁製度。皇帝可以輕而易舉地扶植討他喜歡的大臣。偏偏宋徽宗又是個喜好享樂的昏君,在他的扶植下,蔡京、童貫等奸臣一度權傾朝野。
因為沒有人再能制衡皇帝犯錯,因此北宋末年的變亂,有很大一部分責任要皇帝本人來負。北宋政權的確內憂外患困難重重,但假如沒有宋徽宗和他兒子宋欽宗接二連三的胡來,政局其實還有挽回的餘地。
金國崛起以後,拉攏大宋簽訂合約,一起進攻遼國。因為金國和大宋之間隔著一個遼國,兩國聯絡的時候需要渡海,所以兩國簽訂的合約稱為“海上之盟”。雙方約定,金國從北面進攻遼國,大宋由南邊進攻。大宋的主要目標是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區。打完仗後,雙方以長城為界,大宋可以收回燕京一帶的領土,還要把每年給遼國的歲幣轉給金國。這是個非常划算的事。燕京是燕雲十六州的核心地區,也就是說,大宋只需要趁火打劫,就能收復祖輩孜孜以求了一百多年的土地。當年石敬瑭犯下的千古錯誤,終於可以得到彌補了。但是宋徽宗不爭氣呀!
宋徽宗這個人在政治上非常幼稚,他沒有遠見,喜歡佔小便宜,膽子又小。見到金國在遼國背後捅刀子,他興高采烈地和金國簽訂了合約,可簽完之後又有些後怕。金國是剛剛崛起的小部落,萬一沒打過大遼,咱貿然出手不是反受其辱嗎?於是宋徽宗一開始按兵不動先觀望著,等到人家打差不多了,在遼國敗勢已定的情況下,這才決定發兵。到最後關頭才發兵,這場仗必須勝了吧?
十幾萬宋軍殺氣騰騰地奔向燕京,結果被亡國在即的遼國迎頭痛擊。大宋接連組織了兩次進攻,都大敗而歸。這種必贏的戰爭都能打輸,說明北宋政治、軍事已經敗壞得無可救藥了。宋徽宗實在打不下燕京,只好向金國求援。結果金兵輕而易舉地就攻下了城池。仗打完了,遼國滅亡了,可宋朝原本應該拿到的土地現在還在金兵的手裡。宋徽宗只能腆著臉找金國要。可大金也是一個馬上打天下的國家,你以為他是善茬嗎?大宋打仗弱成這樣,金人已然對大宋的領土垂涎欲滴了。而且金國也佔理,金太祖對來索要領土的宋朝使者說,咱說好了由你們來打燕京,結果我們攻入燕京的時候,一個宋兵都沒瞧見啊。後來,金人還是把燕京給大宋了,但大宋進貢給金國的歲幣漲了價。而且留給宋朝的燕京,是一座被劫掠一空,百姓全都被擄走的空城。
這場戰爭宋朝打得稀爛,如果是正常一點的統治者,應該好好反省一下問題出在哪裡,抓緊時間整治軍務。結果宋徽宗把心思都放在了佔小便宜上。金國手下有個遼國的降將,一心想要恢復遼國,他暗中和宋朝聯絡,表示願意投降。宋徽宗一看,咦,這是個便宜呀,沒有考慮後果,立刻就接受了。這邊金國早就看出了宋朝的軟弱可欺,降將事件正好給了金國藉口,金國以宋徽宗違反盟約為由,興兵問罪。這時宋徽宗的反應就很令人髮指了。這事你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底。金人的大軍來了,宋徽宗才想起來害怕,立刻把那個降將給殺了。但降將事件只是個藉口,金人自然不肯退兵。
在這個事件中,宋徽宗等於兩次背信棄義:一次違反了和金國之間的盟約,給了金國進攻的藉口。一次殺了降將,讓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個為了自保而出賣手下的懦夫,那誰還肯為他賣命呢?這直接導致一些曾經投降大宋的遼國將領,轉身又投降了金國。這邊金兵已經氣勢洶洶地殺過來了。宋朝軍備廢弛,沒人能擋得住金兵。嚇破了膽宋徽宗把皇位傳給了太子,也就是宋欽宗,算是把爛攤子留給兒子了。
黃河原本是金兵和開封之間唯一的天險,可是負責防守黃河的宋兵在燒掉浮橋後就落荒而逃了。金兵來到河邊因為缺少船隻,只能慢慢運兵,整個渡河用了五天時間。渡河是最適合進攻的時機,可是在這五天時間裡,宋軍一點動作都沒有。此時宋徽宗聽到金人渡過黃河的訊息,嚇得連夜坐船逃跑,留下兒子抵擋金兵。金人攻到城下,滿朝文武亂作一團,這時文臣李綱主動擔負起抵抗的職責。宋欽宗也想學老爸逃跑,是因為李綱的苦勸,才勉強留了下來。
作為文臣,李綱防守得十分出色,多次抵抗住金兵的進攻。金人見得不到便宜,便提出非常苛刻的退兵條件:割讓三處重要城鎮、支付鉅額賠款、交出親王和宰相為人質。在這次入侵中,金人的軍隊一開始就直撲開封,中間路過的城鎮凡是防守嚴密的,一律繞過不打,只求以最快的速度推到開封城下。到了開封,金人發現還是打不下來,於是就改為敲詐,打算敲上一筆鉅款就走,也算達到目的了。
李綱識破了金人的計謀:開封城一時半刻是打不下來的,現在各地的勤王軍隊正不斷地朝開封聚攏,只要再堅持幾日,金兵毫無勝算。因此他力勸欽宗不要答應金人的條件。然而欽宗已經偷偷派使者去了金營表示同意。金人要親王做人質,欽宗就把自己的小弟弟趙構派去當人質。金人索要賠款數額太大,欽宗的大臣們就在開封城內瘋狂搜刮民財,他們貼出告示嚇唬百姓,說金人一旦攻破城池,“男人殺盡,婦女擄盡”,逼百姓交出錢來。
果然,勤王的部隊不斷進入開封城,到後來已經達到二十萬人之多,人數比金兵多了好幾倍。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欽宗還是不敢和金人展開決戰。他只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偷襲行動,失敗後立刻嚇得再也不敢派兵出擊。金人在形勢很不利的情況下,帶著賠款和割地的合同,大搖大擺地撤兵了。
與此同時,宋朝還在內鬥。宋徽宗跑了是因為嚇破了膽,等驚魂已定,心思又開始活泛了。他帶著蔡京、童貫等人跑到鎮江,花了大筆錢財營造宮室,企圖在這裡繼續過他的奢靡生活。宋朝以後,中國的經濟重心轉移到了南方,開封等地的物資都要從南方運輸。駐紮在南方的宋徽宗竟然截留了送到北方的物資和軍隊,企圖另立中央。
遇見這種爭權的事,皇帝們是一點都不含糊的。宋欽宗立刻施展手段,先是把宋徽宗接到了開封置於自己的監督之下,又將蔡京、童貫等父皇的黨羽或流放或處死。從此,宋欽宗和宋徽宗開始了長時間的內鬥,朝廷更沒有精力顧及軍事和外交了。
金兵藉著攻打三鎮的機會,順勢再次南侵。金兵又一次打到了黃河邊上,黃河南岸原本有十二萬宋軍佈防,結果金人徹夜擊鼓,就把對岸的宋軍嚇退,金兵再一次順利地渡過黃河。金國剛剛崛起,兵力還不足以統治整個中國,因此跨過黃河的金人提議和大宋從此以黃河為界。這個提議等於讓宋朝又割讓出大片領土。結果宋欽宗立刻同意了條件,派出三路使者去和金人和談。這個喪權辱國的決定大失民心,三路使者都受到了沿途百姓和守軍的襲擊,要麼被殺,要麼差點被殺,全都狼狽地跑了回來。
因為三路使者沒有一路能到得了金營,金軍以為和談不成,便開始攻開啟封城。這時上一次勤王的軍隊已經撤了,但開封城內計程車兵也有十萬人。相比之下,進攻的金兵只有八萬。在古代戰爭中,防守一方可以依託城牆佔有很大的優勢,因此一般情況下,攻城一方的兵力必須是防守方的數倍才能取勝。當然,金兵的戰鬥力要遠強於宋兵,但是開封是堂堂國都,城牆高大堅固,還有各種各樣用來守城的大型武器,因此防守實力並不弱於金兵。而且金人不耐夏季的酷熱,到了夏天的雨季還會弓弦脫膠,馬匹生病,所以金兵臨近夏季就要撤退。宋軍只需要拖延時間,等待夏季以及各地勤王部隊的到來就能獲勝。
但是欽宗還要繼續作死。因為宋徽宗崇通道教,崇道成為當時的社會風氣。這時蹦出來一個叫作郭京的道士,他號稱能訓練“六甲神兵”,只需用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就能蕩平敵軍,生擒敵酋。這種不著邊際的鬼話竟然說動了朝廷。郭京奉命在城中招攬士兵,他挑人不看戰鬥素質,只看生辰八字,胡亂拼湊了一幫烏合之眾。在金人進攻的關鍵時刻,郭京被命令帶兵退敵。結果他要求守城軍民都退下城樓,留他自己在城樓上做法,然後叫那七千多名“神兵”開啟城門,正面迎敵。不用說,這些人根本不是金兵的對手,一觸即潰,郭京藉口下城做法,也逃之夭夭。金兵則趁著城防空虛,佔領了開封的外城。
金兵只擅長在野外平地上作戰,對於城市巷戰並無優勢。金兵攻佔外城後,開封城內的軍民士氣很高昂,很多百姓主動報名要求參加巷戰。金兵人數又少,因此金人沒有直接進攻內城,他們有更絕妙的注意——開封的軍民不聽金人的話,可他們的皇帝聽呀。於是金人故技重施,對著城裡的皇室開始大肆勒索。上次金人只在城外,宋欽宗就已經嚇瘋了,這次更是徹底精神崩潰,甚至親自跑到金人的軍營裡求和。金人開了一個胃口極大的單子,要求上交城裡所有的馬匹、武器和金銀財寶,還索要宮女兩千五百人,樂女一千五百人,工匠三千人。徽宗和欽宗立刻一一照辦。
國家淪陷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出賣同胞的漢奸。可這一次當漢奸的竟然是皇帝和太上皇。他們為了滿足侵略者的私慾,竭盡全力地掠奪自己的子民。可是金人所要的款項太大,二宗實在籌集不出,於是金人又開出了價碼:可以用貴族女性來代替賠款。在這個價目單中,甚至在“帝姬、王妃”的後面也標上了價錢。別說是對一國之君,就是普通的一家之主,這也是莫大的侮辱。可是二宗一個“不”字都不敢說,馬上給金營源源不斷地送去各種貴族女性。當時的開封府尹乾脆強搶民女,把她們打扮一番,當成貴族女性充數。
金人也意識到宋廷以民女充數,於是找出宋朝皇宮裡的內侍,由他們指認,要徽宗、欽宗把皇后、嬪妃、王妃、公主等一一交出,無論是普通的民女還是高貴的嬪妃公主,她們在金營裡都受到了悲慘的待遇。宋朝的男人不把二十面相 11:29:31她們當人看,只把她們當成乞和求饒的工具;金國的男人也不把她們當人看,只把她們當成了可以肆意蹂躪的戰利品。金人要求這些女性陪酒、侍寢,甚至還邀請宋徽宗來參加宴會。稍有不從的女性,立刻被殘殺致死。
大肆搜刮後,金人也沒能放過二宗,他們押著徽宗欽宗、擄來的數千女性,以及親王、大臣、能工巧匠、鉅額的財寶、宮室器物,浩浩蕩蕩地向北撤退,臨走時還焚燒了開封城。那個《清明上河圖》中的繁榮帝都,此時已經幾近廢墟了。
一路上,被擄的宋人受盡折磨,金人隨意凌辱女俘,甚至連皇后、王妃都遭受猥褻。再加上一路飢寒交迫,原本三千四百多名貴族女性,路上就死去了一千五百多人,所謂“地獄之苦,無加於此”。
-
8 # 隱者康司馬
公元1125年冬,金太宗任命宗望為兵馬大元帥,統兵十萬南下入侵宋朝,金兵一路無阻直逼北宋都城汴京。天天玩琴棋書畫的宋徽宗一聽,是嚇得驚慌失措,馬上就寫下*傳位於太子*的詔書宣佈退位,自己當上了逍遙自在的*太上皇*,而且帶著親兵衛隊在夜裡逃出了京城。太子趙桓即位,就是趙欽宗。他在宮中也嚇得夜不能寐,這時宰相白時中、楊邦彥主張棄京城逃跑,宋欽宗同意了。
兵部侍郎李綱責問宋欽宗,說:*太上皇把固守京城的重擔託付給陛下,現在金兵還沒有到,陛下就把京城拋棄了,將來怎麼向太上皇交代?*現在京城堅固,我率兵堅守殺敵,聖上再調令各地勤王的兵馬速援京都,金兵就不戰自退!李綱的一翻慷慨陳詞打動了宋欽宗,他命李綱全權帶兵負責守衛京城。
李綱馬上就調兵遣將,把大量的滾木大石頭都搬到城牆上,還把民間的青壯年老百姓也臨時武裝起來,發給他們兵械,讓他們也登上城牆,同官兵們一起守衛京城。
幾天後,金軍元帥宗望率大軍來到汴京城下。金兵豎起幾百個用樹木和竹子做的雲梯搭上城牆,金兵們都順著梯子往城牆上爬,兵部侍郎李綱在城牆上的瞭望塔裡揮無軍旗,命令守城的宋軍往下扔滾木和大石頭,一批又一批的金兵被砸了下來,都掉到護城河裡淹死了。金國的元帥宗望又出動了幾十只小火船,順流而下,要燒掉城樓。李綱早有準備,在汴河裡佈署了一排排的木樁,又從蔡京府中搬來了大量的假山石,壘塞在門道間,使金兵的火船無法前進。這時,事先佈署在城下的三千多名敢死隊員一齊上前,手執長杆鐃鉤,牢牢地鉤住那些火船,使它們進退不能,不久那些火船就化為灰燼。
宋軍官兵們在兵部侍郎李綱的指揮下,士氣高漲,都奮勇殺敵。打退了金兵無數次的進攻,金兵是死傷無數,護城河裡都染成紅色,但是汴京城是安如泰山。
金兵大元帥宗望是孤軍深入,千里奔襲汴京而來,原來的計劃是速戰速決,沒有想到汴京城是防守嚴密,城牆堅固,而且大宋的各路援軍馬上就殺到了。宗望看著死傷無數金兵的屍體,只好派人向宋朝議和。
金兵退走以後,宋欽宗認為從此以後可以安穩度日了,這時宰相白時中、楊邦彥等一批投降派大臣對宋欽宗說:*兵部侍郎李綱有野心,現在他手握重兵,萬一造反是易如反掌?*宋欽宗一聽有道理,就撤了兵部侍郎李綱的職,收回了兵權,把他貶謫到南方去了。
金朝君臣是最怕李綱,現在李綱沒有了兵權而且到遙遠的南方去了。於是金太宗又命令宗翰、宗望帶領軍隊火速向京城汴京進軍。
沒有多久,金兵就殺到了東京城下,馬上就猛烈的攻城。城裡的幾萬官兵看到主戰的李綱被撤了,都士氣低落,無心戀戰,都紛紛逃跑了。這時候,宋欽宗想起了兵部侍郎李綱,可是再往回調李綱已經來不及了。
公元1127年,金軍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個皇帝、官吏和後宮嬪妃等三千多人,滿載著掠奪無數的財寶,回到北方,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恥*。
-
9 # 石門歷史小學生
引子:
公元1128年(金天會六年)8月24日一大清早,大金國上京會寧府(黑龍江阿城縣)宗廟外,禮樂高懸。以宋朝兩個皇帝為首的皇子,皇妃,公主等一千三百多人正瑟瑟發抖的脫著衣服。
皇帝和皇后剝掉外袍,裹上剛從羊身上剝下來還帶有血腥和羊羶味的羊皮,其餘的人,不論是男是女,身份高低,全都赤裸上身,同樣只披一件羊皮,手執一條羊皮繩。
金軍將二帝引入正殿,在這裡舉行一種叫作牽羊禮的投降儀式。按照程式,二帝將手中的羊皮繩遞給受降人,表示自己就像一隻羊一樣任他宰割,受降人將繩子拴在俘虜脖子上牽著走,繞畢,二帝率領宋朝俘虜向正殿裡金國的祖宗牌位跪地祭祀……
1.
公元1100年(宋元符三年),24歲的宋哲宗趙煦駕崩,唯一的兒子早夭,只好讓他的弟弟端王趙佶繼位,是為宋徽宗。
歷史總是相似的驚掉下巴,跟日後的乾隆帝寵愛和珅如出一轍,新皇帝對大臣蔡京的寵愛無法自拔,這得益於他超凡的理財能力:
賣官鬻爵:“三千索(“索”意與貫同),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曲洧舊聞》卷10)
増稅加賦:“取量添酒錢及增一分稅錢,頭子、賣契等錢,斂之於細,而積之甚眾”(《宋史·卷一百七十九·食貨志下》)
財政改革:最著名的就是發明交子(最早的紙幣)和鹽引(以鹽作為後盾的紙質憑證)。
理論上,一貫交子兌換一貫金屬,每石鹽引可以隨時兌換一石鹽,但是超量的印刷已遠遠超過政府對金屬貨幣和鹽的儲備。
當時並沒有通貨膨脹的概念,但對宋徽宗來說,有錢一時爽,一直有錢一直爽。
會斂錢是本事,會花錢更是本事。1114年(政和四年),在內城正北,建成了大型宮殿群延福宮,之後將另一個宮殿群上清寶籙宮與延福宮打通,擴建京城,修繕諸王府邸。
1117年(政和七年)至1122年(宣和四年)十二月,中國皇家園林的最高峰“艮嶽”(艮為地處宮城東北之意,徽宗通道士言,宮城東北角地勢低窪,需墊起,故取此名),歷時七年,恢宏而起。
艮嶽園林是宋徽宗一生中最為得意的一件作品,他曾這樣評價道:“天台、雁蕩、鳳凰、廬阜之奇偉,二川、三峽、雲夢之曠蕩,四方之遠且異徒各擅其一美,未若此山幷包羅列又兼勝絕”。
不同於圓明園或頤和園一類,艮嶽園林中沒有一處建築是為供人遊玩準備,其中的各種建築安排,僅以園林的美觀為唯一要義進行建造,皆與園林“情投意合,天造地設”。
園林中蘊含著一整套完整的水系,幾乎包羅了內陸天然水體中河、湖、沼、溪、澗等的全部形態。
園林內的植物體系也相當完整:喬、灌、藤無一不缺,草本、藥用、果樹無一不少。
艮嶽裡最耀眼的當屬由朱勔(與蔡京,童貫等並稱“六國賊”)從南方太湖裡發掘出的一塊巨型太湖石,宋徽宗封它為“盤固候”。
給巨石加官進爵時,已是1123年(宣和五年),這一年宋徽宗透過外交和軍事手段收復了燕山以南的幽州,疆域達到極致,整個汴京也是一片盛世,歌舞昇平,皇帝為自己的豐功偉績接受著恭維。
只是他的“盛世”並沒有持續太久,距離亡國的1127年(靖康二年)只剩下三年半。
2.
公元1114年(金天輔五年)十一月,北方女真族首領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率3700人(當時少數民族有一句話:“女真人兵不滿萬,滿萬而無敵於天下。”)起兵反遼,自此拉開金國摧枯拉朽滅遼的大幕。
五代時期,後晉石敬瑭為了涿鹿中原藉助契丹之力,不惜自撤藩籬割讓燕雲十六州,自此中原再無屏障可守,北方遊牧民族肆意南下,這也成了自後周開始宋朝建國以來幾位皇帝的一塊心病。
人生在世,功名利祿。生為太平天子,利祿無憂,徽宗自是想達祖宗未竟之事業,立不世之功。
看到收復燕雲的機會出現,皇帝心裡難免心旌搖動,以為收復國土如收拾女人一樣手到擒來。蔡京與童貫等人揣摩上意,終於打破宋朝上百年的和平,把國家捲進了戰爭機器。
公元1118年,(宋重和元年),宋徽宗派武義大夫馬政和呼延慶自山東登州乘船渡海,與金談判夾攻滅遼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雙方商定海上之盟:
宋金各自進軍攻遼,其中金軍攻取遼上京與中京大定府,宋軍攻取遼的西京大同府;
宋、遼對峙鼎立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
宋答應滅遼後,將原來於澶淵之盟輸給遼的歲幣轉輸給金。 金則答應將燕雲十六州還給宋。
理想太過豐滿,現實稍有骨感。面對殘遼窮寇之兵,宋軍一戰而潰。而金軍順利攻下遼上京、遼中京及遼南京。金方事後指責宋未能兌現承諾"攻陷遼南京",而拒絕還燕雲。
金宋雙方經交涉後,北宋以二十萬兩銀、三十萬匹絹給金,並納燕京代租錢一百萬貫,金才交還燕雲六州(景、檀、易、涿、薊、順)及燕京。至此,透過贖買,宋朝疆域在徽宗君臣手裡達到全盛。
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7月,宋朝君臣如鴨子鳧水,表面平靜,水底下紅掌撥動不停。
他們用計策反前遼國將領、金朝平州留守張覺降宋,事敗張覺逃奔燕京,金人以私納叛金降將為由問罪。北宋無奈斬了張覺,對盟友不義,對降將不仁。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8月,金國傾向與宋和好的太祖完顏阿骨打駕崩,其弟完顏吳乞買繼位,金國以張覺事變為由下《伐宋檄文》。
當時出使金國的宋使回朝後形容金軍:“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入猿,下水入瀨,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宋朝君臣無不驚駭失色。
3.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8月,金國完顏宗望、完顏宗翰以東西兩路軍隊發動鉗形攻勢揮師南下。
在與群臣商量對策的日子裡,如熱鍋之蟻的宋徽宗想到一個好辦法——傳位給兒子,自己模仿遼國的末代皇帝天祚帝,逃跑。
12月20日,宋徽宗封他二十六歲的太子趙桓為開封牧;
12月21日,太子入朝時,宋徽宗將只有皇帝能夠使用的玉帶送給太子;
12月22日,宋徽宗發《罪己詔》,將自己說的一無是處,請求人民原諒,懇求各地前來勤王;
12月23日,群臣把藏匿四個月有餘的《伐宋檄文》給皇帝過目,當天,宋徽宗傳位與太子。
太子躲避,哭著不肯接受。就連皇后勸說,太子還是不幹。
眾人挾持著太子前往福寧殿即位,一路上太子抗拒不走,幾至氣絕,於是人們找來太醫,等他醒了又拖著他走。
太子來到福寧殿,宰相高官們都已經在等候,將他強拉入殿完成了即位儀式,改年號為靖康,是為宋欽宗。
次年正月初三日,過完他們一生在汴京城裡的最後一個除夕後,宋徽宗等人聽說金兵已經渡過黃河,連夜向南逃竄。
國難當頭,腳底抹油,長久壓抑在人們心中的憤怒和仇恨,徹底迸發了。朝野官民紛紛揭露蔡京、童貫集團的罪惡。宋欽宗下旨誅殺民賊,啟用李綱等主戰派,一時略收民心。
東路元帥完顏宗望一枝獨秀,兵臨城下,西路元帥完顏宗翰則率軍在太原絆住腳。
完顏宗望見到宋朝使臣後獅子大開口:
索要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等各萬匹、絹帛百萬匹,讓宋朝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並以親王、宰相作人質,才許議和。
李邦彥、張邦昌等大臣全部接受(金銀數目最終盡力而為不達上限)。
宗望撤軍,滿載輜重,大搖大擺北上退過黃河。
歷史教給人類的最大教訓就是人類從不會在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不久,宋欽宗君臣認為原遼國貴族(已降金)蕭仲恭和耶律餘睹可誘而用之,離間策反,事敗不成。
1126年(靖康二年)9月,完顏宗望與完顏宗翰以此為由集合軍隊二次伐宋。
這一次的結果簡單明瞭:
金兵誘捕二帝出城,城破國滅,汴京城連人帶物被洗劫一空,趙氏父子永離故土,一路顛沛流離,受盡恥辱,有了開篇的那一幕……
評價:
歷史上的徽欽二帝真的這麼沒出息嗎?
歷數歷史上的奇葩皇帝,有龍陽之好的同性戀皇帝漢哀帝;沉迷釋氏幾度出家的梁武帝;鍾情木匠手藝的明熹宗……數不勝數,與他們比起來,宋徽宗的愛好可謂風雅至極,也專業至極。
書畫琴棋,茶道薰香,鳥獸魚蟲,詩詞歌賦,樣樣兒他都玩兒得好,字畫更是宗開一派,除了當皇帝不行,他什麼都行。
末世之君另當別論,承平天子沉迷女色,愛好優伶,有點小愛好小怪癖,只要不大折騰老百姓日子總還過得去,畢竟祖宗定下的法制在,方方面面按既定軌道辦就好。
但徽宗皇帝錯就錯在把他自己那點妄念無限放大,一心想收復燕雲十六州,這才有了亡國之禍。
有點念想不是壞事,但金國崢嶸初露,氣勢如虹,收復時機未到;徽宗君臣醉心歌舞,苟且偷安,並非收復之人。
古往今來,為妄念飛蛾撲火的人連綿不絕,宋徽宗就是其中一個。
至於欽宗皇帝,溫室裡的小花骨朵,臨危受命,就像擊鼓傳雷,他爹把捻兒點著了,說兒子我去個廁所你先抱一會兒,結局自不必多說。
-
10 # 一貳一橙
宋徽宗之所以沒出息,那是因為他身為皇帝,卻處處把自己看成一個詞人、一個文雅之士,對於繁雜的國事一概不理,一門心思地鑽在他文學帝國裡。
可宋欽宗是否沒出息,那其實很值得商榷,畢竟當他從老爸手裡接過大宋這個爛攤子時,金軍已經打到開封城下了,他最後的被俘更多是因為形勢所迫,而“非戰之罪”。
一、宋徽宗趙佶,總的來說他並不是個暴君、也不是個昏君當年短命的宋哲宗駕崩後,宰相章惇提議要立哲宗弟弟趙似或者趙佖為帝,可當時垂簾的向太后卻以趙佖眼睛不好,主張立神宗次子趙佶為帝,得到了知樞密院曾布、尚書左丞蔡卞、中書門下侍郎許將的支援,章惇無言以對,“輕佻”的端王趙佶就這樣被推上了大宋帝位。
向太后此舉主要是因為和章惇的執政理念不同,章惇是一個比較激進的改革派,他堅定地執行王安石的改革政策,執政時恢復了王安石變法中的很多被廢的法令,罷免司馬光掌權後招進朝廷的守舊派官員,並對司馬光進行政治清算,就連章惇的好友蘇軾,就因政見不合而被送回鄉下養老了,這對支援守舊派的向太后來說無疑是一個可怕且強大的政治對手。
章惇所建議的趙似、趙佖等人,在守舊派等人的眼中,自然都會認為這是章惇為了繼續行駛改革而立的改革派帝王,所以他們要堅決反對,立了沒什麼政治屬性的端王趙佶為帝。可誰曾想,這一因為新舊黨爭而引發的帝位之爭,最後活活地葬送了整個北宋江山。
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剛開始執政的宋徽宗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在向太后去世後開始重用改革派的蔡京,把守舊派官員韓忠彥和曾布都給罷免了,這兩人一個是向太后留給趙佶的輔政大臣,一個是趙佶繼承帝位的有力後盾,而蔡京更是王安石認為的三位可以繼承自己遺志的人之一(其餘兩位為王元澤和呂惠卿),在被任命為右僕射之時,趙佶就曾向他請教改革的方法,可見趙佶對改革的力度和決心。
制下之日,賜坐延和殿,命之曰:“神宗創法立制,先帝繼之,兩遭變更,國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京頓首謝,願盡死。二年正月,進左僕射。在趙佶的支援下,蔡京將改革的目標指向了大官僚和地主階層,給北宋江山攢下了不少財富,可也就是因為這財富,讓不懂“居安思危”的趙佶、蔡京等人日益驕滿,在對政事上昏招迭出,加上蔡京以公肥私,官僚、地主、百姓的利益都禍害了遍,北宋大地上開始爆發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比如《水滸傳》中的宋江以及方臘,歷史上都是集中在宋徽宗執政中期爆發的。總的來說,宋徽宗執政初期的功績可以總結為:
任用蔡京推行新法,並下達了不少的惠民政策,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制度囊括了百姓生老病死等環節,是真的達到了“老有所養,幼有所依”,並且興辦學校,對北宋教育事業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任用童貫在對西夏戰事中取得了非凡的戰績,收復四州、臣服西夏、穩定西北戰局,對內一年就平定規模浩大的方臘起義,維穩了北宋內部。可是在之後的合金攻遼的戰事中,被遼朝最後的名臣耶律大石擊敗,也讓金軍看到了宋朝軍事的弱點;在人稱“無能”的宋徽宗治下,北宋經濟卻是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最高峰,人口超過一億,稅收達到每年一億貫,據英國經濟史學家麥迪森推算:北宋徽宗時期的人均GDP高達六百美元,這一水平就連公認北宋最強時的太祖太宗朝都追不上。北宋最後亡於金國,最主要還是因為童貫、蔡京等人的好大喜功,他們慫恿宋徽宗接納遼降將張覺的投降,本來這人是投降了金國的,他的軍隊和地盤在名義上都是金國的,可此人屬遼籍漢人,對宋朝的感情要比金朝高,所以他上表朝廷,表示願意以四州之地投降宋朝。
此舉原先受到了宋徽宗的否決,可在蔡京、童貫的攛掇下還是欣然接受了,最後惹惱了金朝,引得金軍南下才至於亡國。這一情況就和戰國秦、趙因為韓國上黨之爭而爆發的長平之戰類似,主要還是最高領導者的問題,但就此來說宋徽宗毫無出息,那也是過於片面的。
二、相比於最後禪讓避禍的宋徽宗,宋欽宗趙桓從一開始就不願做這個皇帝趙桓對皇位有著天生的抗性:
此時金軍已即將兵臨開封城下,父親趙佶為了避禍,自己跑龍德宮做了道君皇帝,把一個爛攤子全部扔給自己;江山不是趙桓搞亂的,金軍不是趙桓引來的,可現在卻要他一力承擔,罪魁晚上們要麼隱居避世,要麼身居高位,弄權亂政,趙桓不是聖人,也自認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金軍到了相州後,道君皇帝甚至拔腿就跑,完全不顧兒子和江山,那當時也才二十五六的、自幼長於深宮之中、政事、軍事一團亂麻,不知道誰能輔助,誰奸誰忠的趙桓,又該如何保家衛國呢?所以從一開始,趙桓就十分抗拒那件黃袍,多次請辭父親要他繼位的旨意,是宋徽宗先斬後奏,先下詔由趙桓繼位,然後自稱道君皇帝,直接衝入太子宮中為他親手披上龍袍,把他推到風口浪尖處,趙桓這時候也只能現實,儘自己所能挽救祖宗基業了。首先大赦天下,拿出宮廷財物獎賞諸軍;其次捉拿蔡京、童貫等六賊,處死童貫、蔡攸,罷免蔡京,最後蔡京死於流放途中。趙桓違背宋朝“不殺士大夫”的鐵令,除了是為了撫慰當時的民心之外,更重要的是讓人看到自己的雷厲風行,給各路軍隊加強士氣;任命主戰派李綱協助保衛開封城,並打算御駕親征,可被勸了下來。在趙桓的各種努力下,北宋爆發出了他最後的硬氣,金人兵臨開封城下之時,李綱守衛宣澤門,斬首一百多金兵,通津門、景陽門兩戰,李綱再斬首數千金兵,完顏宗翰都已經派人來議和了。如果不是趙桓在戰與和之間猶豫不決,靖康之恥或許真的不會發生。
李綱守城有餘、進攻不足,在戰事白熱化的階段,宋軍曾經有一次襲擊金軍大營的軍事行動,可惜不成功,而且金軍強大,宋軍除了李綱外其餘各路都敗於其手,趙桓畢竟還是個沒有經驗的執政者,剛一上臺就遇到這麼大的情況,他自己也怕了,所以在金兵打算議和之時就罷免李綱,起用主降派的李師彥等人,而到了金軍來攻時又再起用李綱,這樣來來往往,使得宋軍始終無法在守城戰中消滅金軍的有生力量,才給了金軍多次捲土重來的機會。
總結:宋徽宗趙佶不是一開始就耽於享樂的,同樣宋欽宗趙桓也不是一出孃胎就習慣投降的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趙佶上臺之初,國家已經因為新舊之爭而日益頹廢,趙構深深明白這一點,為此不惜在新舊派系之間和稀泥,甚至到最後堅定地站在改革派一邊,打壓守舊派,把北宋又拖了正軌,這是典型的“生於憂患”。
可到執政中後期,國家承平日久,趙佶本人又重文學過於國事,在蔡京、童貫等人的隱瞞下,將國事交於他們管理,自己潛心於文化事業,想著做一個文治武功的皇帝,這點比起安心房事的唐玄宗來或許要好上數倍,這兩人都是讓國家由盛轉衰的直接負責人,只是唐玄宗有兒子李亨、大將郭子儀來給他救火,而趙桓和李綱卻不能做到君臣相知,最後一把金火把北宋給燒了精光,徽欽北狩,死於異國,讓史書給狠狠地記上了一筆。
至於趙桓那就更無辜了,他在位僅一年,完全就是被父親強行推上救火的,他能力、經驗不足又得日夜擔驚受怕,作為一個消防員是很不合格的,但趙桓卻足以做一個太平治世的皇帝,在位期間,“聲技音樂一無所好”,沒有失德之處,甚至差點就逼退金兵,這點比起他那遇事就跑的父親要好多數十倍,可惜“亂事已成,無可救藥”,趙桓對此不應該負上全責。
回覆列表
不可能,一朝代的滅亡是經過長期的腐敗蝕食所導致,以致發展成無法領導而滅亡。所以就算宋欽宗宋徽宗再能幹也無法阻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