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靈魂擺渡開播至今被稱為最良心的網劇,每個故事都是跌沓起伏,時刻牽動著觀眾的心,那麼這其中你最喜歡哪個故事呢?為什麼?說出來大家分享下。
12
回覆列表
  • 1 # 蘭臺講史

    最喜歡《紅月》那一集,你們不覺得張維娜扮演的小倩,一開始好清純好美嗎?還那麼主動,讓人怦然心動

    還有喬杉演的死胖子也很搞笑,兩個人的友誼也挺動人的

    就劇情而言,開頭和結尾的畫面,恐怖氣氛烘托的很到位

  • 2 # RENJIAN九月

    你,有沒有看見我 我走了很遠,才來到這裡 渉過黑山白水,歷經百劫千難 在我每一次的人生中 找到你 金風玉露一相逢 勝卻人間無數 ――鬼妻

  • 3 # 蛤蟆的油

    當然是《舊事》,這一章是趙吏的回憶。1910庚戌年冬某一夜。歷史背景則是辛亥革命前夜,清廷搖搖欲墜,各地革命聲勢已經蔓延,世道讓人不人鬼不鬼。故事發生在麵館,但是佈景和後來老陳的扮演者黑子解說,都是一種話劇的感覺,有點茶館的感覺。覺得黑子的演出很出色。然後整個故事也結構也很好,有懸疑符合靈魂劇,然後更深刻的講述了那個年代,人們生活的不易,生活不容易,想死卻也滿是牽掛。最後老陳的女兒,也讓人們有無限遐想,說趙吏後來瞎了,是把眼睛給了她,以幫助其不墮落風塵。八卦一下就是,另一個擺渡人是第一季王小婭的媽媽。這一章節還連著,後來的“長生”

  • 4 # 666號便利店

    我比較喜歡《夕陽炒飯》那個故事。夏冬青在街上救助了一個突發心臟病的老人,並被老人聰明細心的外孫女謝欣猜到夏冬青能看見鬼魂。謝欣向夏冬青講訴了自己母親與姥爺之間的誤會,並希望夏冬青能利用自己的特殊能力與自己的姥姥溝通,從而化解自己母親與姥爺間的隔閡。夏冬青於是從姥姥的靈魂那裡學到了做夕陽炒飯——那是一道謝欣母親和姥爺都愛吃的菜。並在接姥爺出院的那天讓父女二人一起品嚐,因此父女二人回憶起種種,也瞭解到了姥姥的心願,在相互理解後重歸於好。這個故事能讓人們感受到兩個老人之間的相伴,父女、母女之間的愛,讓人感動。

  • 5 # 辣家軍2192694360

    我喜歡空虛之海,一個男人的妻子在海上遇難,已經死了2年,男人每天都注視著妻子的畫像,想念著他,鮫人吃了妻子的人,為肉所食,為報所願,鮫人變成男人的妻子來找男人,最後鮫人說的那句梔子,姐姐放心不了你。。。。。。。。。。看到這瞬間淚蹦

  • 6 # libra-叢

    毫無疑問的是《舊時》不論從情節的轉折、故事的內涵上以及演員的表演功底上,絕對讓人拍案叫絕,堪稱一部活話劇。以下取自貼吧“蒼山隱暮雪”的帖子,參雜個人意見。

    《舊事》這一章是趙吏的回憶,除了最後和鳳蝶在城外的場景外,其他場景都在古城裡完成,故事衝突主要集中在陳家麵館。時間從第一天午時三刻老陳被斬到第二天趙吏與鳳蝶“看花”結束,主要時段是1910庚戌年冬某一夜。歷史背景則是辛亥革命前夜,清廷搖搖欲墜,各地革命聲勢已經蔓延,同時1910年全國大饑荒、東北鬧鼠疫,死了很多人等等。這種把故事濃縮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的手法是非常典型話劇式表達(雷雨、茶館等)。這集除了白婦人(劇本給定角色名,很有意思)變臉嚇人(鬼)一處外,沒有任何五毛特效,情節推動全靠臺詞和演員表演,完全可以當成一部話劇看,而且給了相當多的面部特寫,因此相當考驗演技。而各位主演完成的也非常出色,尤其是作為全劇衝突核心人物老陳的扮演者,無天更是展現了佛祖級的演技(霧)。可以說劇本優秀,演員給力,《舊事》的大受歡迎是必然的。

    一、序幕

    “那三三兩兩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進;將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個半圓。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 ——魯迅《藥》

    序幕是殺人犯(老陳)問斬和夜裡縫頭。老陳殺頭時候有很多人來,挽琴說她的姐妹們也來了,更夫說他也想去看看,可惜白天不出門(更夫已經上吊死了,這也正暗示了,更夫和婉琴都不知道被砍頭的就是老陳)老老少少有說有笑地旁觀著,鏡頭還給了一個吃著糖葫蘆的小女娃一個特寫,這些人就彷彿在看熱鬧一般。其實老陳作為一個窮苦人,和臺下的他們是一樣的,甚至還”救了很多像他一樣的窮人“,而看客們的麻木讓人嘆息。毫無疑問,這一段是在致敬魯迅先生的《藥》。至於夜裡老陳縫頭則是為劇情埋下伏筆,那兩個兵出來巡邏時,背景裡有打更聲,一慢兩快打的是三更天(子時),點明時間。

    二、開端

    正值亂世,穢氣叢生,陰陽顛倒,百鬼夜行。

    鏡頭來到陳家麵館,其實此時麵館裡四個人都不是人,黑衣人(趙吏:鬼差)、白婦人是鬼差,更夫是鬼、老陳是活屍。

    先說說白婦人。其實在這個單元裡面,真正有名有姓的主角就倆:挽琴姑娘和陳鳳蝶兩個真正的“人”(挽琴老公在本集是來看老婆打醬油的),趙吏通篇都被叫做“這位爺”。不論白婦人這個名字,還是穿著打扮,明顯就是在暗示趙吏和她就是“黑白無常”。而從劇中表現來看,不論是裝鬼嚇鬼,還是最後趙吏在馬車裡對她說:“今天怎麼沒話啦,是不是累了?”都可以看出這位“白無常”平時很愛開玩笑。所以劇情一開頭她說“那個鬼其實是個裁縫”這句話是來揶揄老陳的,跟趙吏討酒喝、請趙吏去她家等都是在公務場合調戲男同事,所以趙吏回了句“別拿我打岔,我這兒趕著辦事”。她今晚的目標是更夫,所以她出門前和更夫、趙吏說的那些話含義就是:待會兒見。應當說白婦人的演員表演得相當成功。

    再看更夫,那口京片子地道。這裡的看點有二,第一個就是引出西大街當鋪老吳家倆口子前幾天夜裡被殺了,這裡老陳控制了下表情趕緊背過身去盛面,鍋裡的熱氣擋住了老陳的臉,而趙吏則把視線移向了老陳。更夫又說這是為窮人辦了件好事,老陳的表情明顯放鬆了一下,而趙吏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而且這一段也說明老陳被砍頭前更夫就已經死了,否則他不會不知道剛剛白婦人說的今天中午被砍頭的人就是殺了老吳家的罪犯。第二個看點就是點出了更夫老婆得了肺病這一段。這裡也是明顯暗用了《藥》的故事(《藥》裡小栓得了癆病,也就是肺結核,最後病死),講了窮人的辛酸。給老陳介紹物件那一段,說男人離不開女人,回家有老婆暖被窩等其實也是在暗示他死的時間。

    下面說說老陳,其實看過《心理罪》陳希那段的都知道老陳脖子下的圍脖是幹嘛用的。就本段來看,老陳就是個老實的手藝人,一天到晚笑臉迎客,一碗陽春麵只要一文錢。這裡有一句話值得注意,更夫懷疑白婦人是暗門子時老陳說:“一個女人家但凡有點辦法,哪能出來賣身子。”當然了,這裡對於老陳和趙吏都只是開場,夜還很長,很多東西我們下面會接著分析。

    趙吏在本故事中通篇臺詞都是比較少的,大部分是眼神和小動作的戲,但是,於毅演的少而精,演技相當到位。趙吏第一次主要戲份是在更夫走後、挽琴到前與老陳的對手戲,“你下的面我不吃。”

    為什麼不吃老陳的面?這個問題相當值得玩味,其實結合劇情,還有黑無常的設定,我們很容易得出答案。我們都知道趙吏今晚要帶走的人就是老陳,而老陳是一個殺了兩個人,又在砍頭當晚把自己頭縫起來的人,這麼猛的鬼可以想見地府的人是相當防備的,黑無常(趙吏)可是專門捉拿厲鬼的,而趙吏後來對老陳說“你像個好人”也說明了他並不把老陳當好人看。所以黑無常不想吃一碗由一個殺人兇手、一具屍體、一個自己今晚要帶走的惡鬼做出來的陽春麵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發展

    一把細面,半碗高湯,一杯清水,五錢豬油,一勺橋頭老陳家的醬油,再燙上兩棵挺括脆爽的小白菜。

    隨著挽琴的到來,故事進入了第二階段。故事分為一主一支兩條線,主線是三人在麵館對飈演技,支線則是更夫撞鬼(分明是大姐玩鬼),這一段內容其實相當豐富,主線跟長生不僅遙相呼應,而且互相補充。麵館裡主要有三件事,說陽春麵的做法;挽琴彈琵琶(這裡插了支線,說明時間是五更天了,凌晨3:00);三人分享喜事,當然三件喜事裡的核心是論長生。

    先說挽琴。挽琴是這一階段的主角,雖然出場有點嚇人,但她是我們在本集主角群中見到的第一個人類。應當說挽琴的扮演者雖然看著不再年輕,但在《長生》《舊事》兩章出色地演繹了一個亂世佳人的柔、雅、媚,特別是《舊事》麵館一段,我們也算見識了名妓的當年風采。不論是問趙吏討酒喝、向老陳求教陽春麵做法時的俏皮,還是喝酒時的優雅,說話時的舒緩清脆,真是風采神韻俱佳。

    這裡要注意的有那麼幾個:一是做陽春麵最重要的是老陳家的醬油。二是挽琴彈琵琶時門外出現了很多鬼,這一方面說明挽琴彈得好,另一方面是說亂世之中百鬼夜行,一個小小的麵館外竟然也有如此之多的孤魂野鬼。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挽琴對長生的看法。挽琴說此生願望已了,就此心如止水,只求兩人長相廝守,實實在在。如果一個人在世上,孤單。其實挽琴這裡表達的意思是我不要一個人長生,太孤單。但是兩個人都長生呢?所以她和丈夫後來買了趙吏的太歲肉也是必然。

    但與《長生》對照,兩人吃了太歲肉獲得長生的代價就是一個變成了長生但會老的怪物,一個變性。(個人感覺副作用應該與自己珍惜的或者害怕的東西有聯絡,但是不能肯定)副作用導致的結果就是和她的願望正好相反,兩人沒有長相廝守,她一個人孤單地行走了百年,這就是長生的代價。

    當然還有一點要探討的是挽琴妓女的身份。妓女在亂世中過得好不好?是不是“女人的話,只要出賣身子就能活下去”?挽琴來前在“出局子”,出局子的意思就是嫖客把妓女接出妓院,到其他地方幹啥啥,當然了,很多時候也只是陪陪酒唱唱曲。不過要注意,這些單子都是妓院接下的,妓女與妓院都簽了賣身契,賺了錢也是妓院的,妓女只能拿到很少的抽成或小費。挽琴表示“自懂事起,每天拜佛菩薩,初一、十五禱告上香,希望有人帶她離開娼門”。唉,不得不說,這竟然是一條看著還能走下去的出路。。。。當窮人只能餓死、病死、凍死,當妓女卻還能活得好點,這是時代的悲劇。

    老陳和挽琴認識很久了,還教她下陽春麵,可以看出兩人關係不錯。老陳不願自己女兒當妓女,那他又是怎麼看待挽琴這個妓女的呢?顯然,老陳並不歧視妓女,可以看出他對挽琴甚至是有一些尊敬的,覺得自己粗人聽不得挽琴的曲子。當聽到挽琴脫離苦海,他也是真的高興。與之對比的是更夫,更夫覺得白婦人是“暗門子”(就是野妓),那鄙夷還是顯而易見的。可見妓女解決了生存問題,但社會地位仍是最底層的。

    任何一個父母,只要還有法子,怎麼捨得把女兒賣了,況且這還是老陳的稀罕玩意,唯一的寶貝女兒。老陳的喜事,也是他放不下的事情就是明天女兒要出閣了。對於長生的看法,老陳的看法既很準確也很侷限,皇帝們才想長生,窮人活得長那是活受罪。其實給今天的我們選的話,很多人肯定是要長生的,畢竟又不一定一直是窮人,只要時間夠長,命運是可以靠自己的奮鬥改變的。而老陳的悲劇是,在那個時代,很多窮人甚至已經麻木到失去改變命運的意識了,認為當窮人就是自己一生一世甚至生生世世的命。(所以社會需要革命,革命一詞原意為改變天命)

    趙吏在初見挽琴的時候眼神很不善,這姑娘妨礙他辦事了。不過隨著挽琴和老陳的互動,趙吏對兩人的印象也發生改觀,這點的主要標誌是喝酒。其實喝酒這條線也充滿了暗示,開始白婦人討酒喝用的是趙吏的酒杯,趙吏後來也一直用的這個杯子,這說明兩人關係相當親密。而挽琴討酒時趙吏去拿了個杯子,再到本段中趙吏敬老陳、敬輓琴、三人乾杯等都是在暗示關係不斷遞進。最後酒喝完了,正好送老陳上路。趙吏在這段的重點就是講太歲,然後挽琴給趙吏下了個定義:“一個人在世上,孤單”。這也是第二季中編劇著力突出的趙吏最主要的心理。這一段趙吏的看點是表情變化,特別是眼神,非常自然的無情到有情的變化。

    白婦人和更夫在支線裡玩的也是相當開心,這裡有個線索就是出現了另一個打更人在打五更天,而我們的更夫從頭到尾沒敲過鑼。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一開始白婦人對更夫說南市口半夜要行刑,要不要一起去看?殺的是西大街老吳家倆口子。這個很有意思,老吳家兩口子不是前幾天被老陳在他們家殺了麼,現在半夜行的是什麼刑?答案就是這兩人生前壞事幹太多,死後被地府也判了死刑,陰間是夜裡行刑。(可見老吳家兩口子是真的壞啊,地府裡都不給他們活路)

    “一把細面,半碗高湯,一杯清水,五錢豬油,一勺橋頭老陳家的醬油,再燙上兩棵挺括脆爽的小白菜。”這句話是串起《長生》《舊事》兩集最主要的線索,《長生》裡沒了老陳家的醬油,便再也做不出陽春麵那地道味兒了。

    四、高潮

    我們雖然窮,但我們是人,我們不是畜生!!

    終於到了高潮部分,這裡的劇情環環相扣,高潮迭起,不僅是劇本的高潮、還是演技的高潮,更是主題的高潮。LZ為了寫這篇文章,看了好幾遍,一個大男人硬是抹了幾次眼淚。。。

    這裡的主線和支線是交叉推進的,基本是支線反轉一次,主線反轉一次交替進行,節奏非常緊湊,而且營造出了一個高潮蓋過一個高潮的效果,當然了,為了分析,我們還是拆成主支兩線來說。

    首先是支線更夫的高潮。之前白婦人變鬼嚇人,到這裡兩次反轉,第一次是更夫妻子幾天前就死了,第二次是更夫幾天前就上吊自殺了。那為什麼更夫從沒發現自己死了的事實?因為這個鬼過得跟他是人的時候沒有任何區別:白天在家睡覺,晚上出來打更;老婆臥病在床,因為肺病一直不怎麼說話。反過來說就是這個人活著的時候就過得跟鬼一樣。

    “我們不是什麼壞人,為什麼日子就是過不去呢?”其實更夫已經死了幾天了,自殺時間是在老吳家被殺和老陳被斬這幾天之間,他在某個晚上丟了吃飯的傢伙,活沒了養不了家,妻子不久病重去世,自己就上吊自盡了。他的鬼魂不肯離去的執念就是:我要找到吃飯的傢伙,然後幹活養家,給媳婦買藥治病。

    這就是亂世之下,人鬼不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真實寫照。更夫活著的時候不像人,死了也不知道自己是鬼。

    這裡的看點是更夫拼命磕頭求白婦人離開,窮人連被“鬼”欺負都是如此軟弱無力;其二是發現老婆死的時候,說實話,我個人看更夫翻老婆身的時候還是有點緊張的,自己身邊晚上睡得竟是一具屍體,莫不是詐屍了?但更夫的反映不是驚嚇,而是呆滯,那畢竟是給自己熱被窩的媳婦啊,那一聲媳婦你醒醒,那質樸的告白真是讓人肝腸寸斷;最後更夫被告知自己也死了的時候,乾嚎的聲音讓人心碎。

    最後白婦人對更夫說“這輩子苦受夠了,下輩子投個好胎”。其實一般情況下,靈擺裡自殺要在寒水地獄服刑三百年的。

    而麵館裡的主線也同步進入高潮,趙吏與老陳的對手戲非常精彩。我恨不得一句一句臺詞甚至一個一個表情截下來分析。當然了篇幅所限,我們就看重點。

    其實趙吏和老陳兩人的對手戲共有4處。

    第一處是更夫走後,挽琴來前,趙吏不吃麵,老陳讓趙吏吃完麵再辦事;第二處是挽琴走後,趙吏提醒收攤;第三處是趙吏問“疼嗎”,揭示老陳被斬首的小高潮;最後一處則是全劇的大高潮部分。

    那麼問題來了,老陳什麼時候發現趙吏是鬼差的?緊跟而來的問題就是老陳一個屍體,縫好了頭待在麵館想幹嘛?

    四場對手戲,我們一個一個看。

    第一處對手戲,老陳說:“我給您下一碗,有什麼話呢,吃完了再說。有什麼事,吃完了再辦。這人哪,肚子裡要有食。”這裡注意“肚子裡要有食”這句話,初看這裡的時候,我就有很強的違和感,老陳是個直白的老實人,而這句話一聽就是話裡有話,到底啥意思?

    “嗨,都說是人活一口氣,還不如說人活一口食兒。肚子裡有食,要臉要貌;肚子裡無食,沒羞沒臊。” ——莫言《檀香刑》第十五章

    《檀香刑》寫的是1900年的事情,也是講天下大亂時舊社會的陰暗醜惡和社會各類人群的身世浮沉,情節我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可以去讀讀,這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重量級作品。

    老陳的話,要帶入作品原句才能琢磨出更深的味道。這句話表面是說讓趙吏吃飽再上路,實際上腦洞可以突破天際:1、更夫這些窮人活得是食兒,不是氣,所以他每晚能吃到食(面),他就覺得自己活著;2、老陳、更夫這些人往往肚子裡無食,所以沒羞沒臊,見了人就下跪磕頭;3、老吳家這類人肚子裡有食,要臉要貌不說,還搶窮人家的食,吃窮人家的食,讓人噁心;4、挽琴要臉要貌,那是她肚子裡有食,但是她是用身體換這口食來活著,所以在更夫眼中那些妓女也是沒羞沒臊;5、至於趙吏你?穿的要臉要貌,肚裡不缺食,你懂我們無食之人的苦和痛麼?!

    所以啊,編劇你夾帶私貨,居然讓老陳說內涵這麼深刻的“名人名言”,真會玩。

    第二處對手戲

    趙吏:“天冷起來了,爐子快燒完了。”

    老陳:“是啊,我看看。”

    趙吏:“別看了,碳都燒完了。”(舉杯喝酒,酒杯已經空了)“該收攤了。”

    老陳:“是啊,是該收攤了。”

    趙吏:“得快一些,我等你。”

    這邊還沒揭示老陳被砍頭的事實,但是初看的時候大家到這裡都知道這個老陳是趙吏要帶走的鬼了。老陳他聽懂了嗎?他懂了。其實老陳在發現“這位爺”坐在他的店卻不吃他的面的時候就已經猜到,這是要帶他走的人。所以老陳其實一直在拖時間。趙吏在更夫走後就想挑明話動手,老陳先要求“能不能給我一碗麵的時間”,這時候挽琴出現,看兩人的表情,老陳是欣喜的,趙吏則是非常不悅。而等挽琴走的時候,已經是五更天了。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老陳從三更子時縫頭,一直拖到五更寅時天之將白,趙吏那一句“我等你”真的是非常寬容了,他也慢慢地從認為老陳是一個殺人的惡鬼而改觀成“你像是個好人”。

    為什麼趙吏要等沒人的時候動手?別忘了前面劇情設定,趙吏認為老陳可是個惡鬼,萬一他奮起反抗容易傷到別人。另外,這是一具縫了頭還亂跑的屍體,不論是隻帶走靈魂還是連屍身一起帶到冥界都需要善後。而趙吏最後肯等老陳,就是確定了老陳是個好人,他沒有害人之心,所以他願意等了。

    那麼老陳到底在等什麼?他和更夫不一樣,他知道自己死了。有什麼事是要用這個屍體才能做的嗎?到了高潮和結區域性分我們會進一步分析。

    第三處對手戲和第四處即全劇的大高潮在劇情上是連貫的,因此擺在一起說。

    這一段開始,要特別注意背景音樂,因為全是演員臺詞和動作在推動劇情發展,大家就這麼看可能覺得有些平,但其實背景音樂的每一個重音或者每次音樂的切換都在提示劇情的段落和反轉。

    收拾完鋪子,趙吏問“疼嗎?”“砍頭疼嗎?”這是在揭示老陳的真面目,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是在關心老陳。

    老陳說:“有點,但想到明天閨女就要出閣了,就不覺得疼啦。”

    趙吏“你像個好人,可你拿刀抹了兩個人的脖子。”這是趙吏此時對老陳的評價:“像”個好人,為什麼要殺人呢?

    接下來的5分鐘是佛祖秀演技的時間,請大家務必好好欣賞幾遍。

    先說說劇情,老陳唯一的女兒要出嫁,可他女兒是個瞎子,他要多備點嫁妝好讓女兒不受欺負。這裡要說明一下,可能大家對過去嫁妝的概念不太清晰,特別是不要跟現在的夫妻共同財產搞混了。在過去,帶去夫家的嫁妝就是新娘子的私人財物,包括既包括金銀首飾私房錢、又包括碗筷衣被傢俱等日用品,嫁妝豐厚點的話,女兒甚至可以不花夫家一分一毫也能過得很好,另外夫家未經女方允許是不能動用和干涉對嫁妝的使用的,否則就是違背禮法壞了規矩,傳出去會被人罵的。所以過去很多普通人家或者窮人嫁女兒的時候,都是東拼西湊甚至借錢置辦嫁妝,就為了女兒在夫家過得好一點,不怕被公婆穿小鞋。

    老陳沒錢辦嫁妝,就問老吳家借錢,老陳的想法很簡單,我借的錢是還不起了,我給老吳家做牛做馬一輩子,只要女兒過得好,我也願意。但是老吳家可不會這麼想,我們放了貸當然是要連本帶利要回來,我老吳家又不是做慈善的,於是就要把老陳的女兒賣去窯子來還債。女兒是老陳的命根子,也是老陳的逆鱗,其實老吳家怎麼羞辱老陳都沒關係,老陳這老實人根本不會反抗。可是有幾個父親會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被推進火坑?尤其是他老婆去世了,他就女兒這麼一個親人,他始終覺得女兒跟著自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自己虧欠她太多。老吳家要賣自己的女兒這是他無論如何也不能忍受的,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一不做二不休,殺了個乾乾淨淨,一把火燒了當鋪。這時候老陳在想的一定是:太好了,我女兒不會被賣到窯子裡去了,她可以好好地嫁人了。

    這裡插一段,我也看到很多給老吳家辯解的觀點:他們放貸收錢,天經地義,把錢借給老陳,結果賠了自己兩條命,也是日了狗了。我想說的是,朋友,知道《白毛女》麼?老吳家為什麼肯借老陳根本還不起的錢給他?他們早就算計好啦:“楊白勞,你想好了沒有?沒錢就拿喜兒抵債!”(雖然串戲了,但這就是那個年代窮人的命運),人家早就和窯子形成了產業鏈一條龍。更夫說了,老吳家靠放貸逼得多少人賣兒賣女家破人亡。老陳殺老吳家當然犯法,他也被殺頭了。老吳家放貸沒有錯,利息高點如果老陳願意那也不去說他,但你要賣人女兒就是你的不對了。就好比哪天銀行說你還不起房貸我把你兒子拿去賣了抵債,那你還不得綁個炸藥包衝上去啊。

    自唐代以來,中國的律法上就規定,欠債不還打屁屁,還不還再打,老不還就老打。但是,賣債務人兒女的也是違法,要打屁屁。那為什麼那麼多人被逼著賣兒賣女怎麼就沒見官府抓老吳家呢?因為他們實在是還不起老吳家的錢啊!窮人甚至窮的告不起狀,打不起官司!他們賣兒賣女,也許也就能多活幾天。大家看老陳、更夫是窮人,但別忘了,老陳好歹有個麵館,更夫還是個“事業編”。剩下那麼多連個落腳地都沒有的“窮鬼”麼,只能在寒夜站在麵館外啊!

    因為這個時代的文明和安逸,我們甚至淡忘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悲哀。

    老陳的表情從殺人時的猙獰一轉,先是一陣失神,接著便是慌亂。他看著趙吏,竟噗通跪了下來,一邊磕頭一邊爬上前去,輕輕捧起了趙吏的右腳,用袖套細心抹拭著那雙他從未見過的、鋥亮的皮鞋。右腳,左腳。他輕輕地放下那隻腳,小心地彷彿像是怕被碰碎了般。他竭力地控制著自己的聲調,滿眼乞求地看著趙吏,“這位爺,求您件事行嗎?明天一早,我閨女就要出閣了,可我看不見她了。您能幫我看他一眼嗎?”

    他露出恍惚的表情,彷彿見著了身著霞帔的閨女正朝著他笑,“如果您能幫我看她一眼,我就放心了。”

    他那滿是皺紋的老臉忽地舒展開來,透出無比慈愛的表情,撥出自己最寶貝的名字:“我閨女她叫,她叫鳳蝶。”

    這一段是全劇的最高潮部分,黑子的演技只能用淋漓盡致、催人淚下來形容。殺人不是高潮,求人才是高潮;仇恨不是高潮,父愛才是高潮;所求甚大不是高潮,所求甚小才是高潮。亂世之中,再偉大的父愛也顯得如此渺小;但人心之中,再渺小的父愛也顯得如此偉大。老陳下跪、磕頭、擦鞋,哪怕付出自己的全部,所求的就僅僅是:幫他看一眼閨女。

    所謂悲劇就是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茫茫亂世之中,愛是何其渺小!挽琴有愛,廝守不了一生;更夫有愛,治不了他媳婦;老陳有愛,救不了他閨女。不是說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嗎?為什麼它什麼都做不到?!!所以,我們愛莫能助。所以,我們鑽心的疼。

    這讓我想到一個片段:饑荒的時候母親為了孩子有口吃的而出賣肉、體(《1942》裡有,小說《步步生蓮》裡也有類似情節)

    這是本單元的第二個主題:亂世之愛何其渺小!

    下面談談細節。現在我們知道了,老陳的執念是:“女兒出閣那天能看她一眼”。這裡便能推出他為什麼不是鬼,而執意要用自己的屍體。因為女兒“明天一早便出閣了”,鬼在白天不能出來,可躲在屍體裡便可以。他反覆跟趙吏拖時間,其實也是為了能等到女兒一早出嫁那一刻能看一眼。

    可惜這個夜太長了。

    老陳是個老實人,除了被逼急了殺了老吳家,估計一輩子沒反抗過命運。(他想反抗“我的閨女天生就是拿來賣的”這條命運,可是失敗了。)所以,面對捉他的趙吏,他也不會反抗,只是跟他生前一樣苦苦哀求。趙吏催他“該收攤了。”他照做了。

    全劇最經典的一個面部鏡頭就是老陳殺人後從猙獰到乞求的表情變換(15集18分20秒起,放長一點看就是從第一次下跪起身到第二次下跪),這裡相當值得反覆鑑賞和玩味(真心給無天佛祖跪了)。因為這是本劇演技的精華,LZ下面將做簡單的圖解

    老陳站起來怒吼“我不後悔!我殺了那些帶票子!我救了很多像我一樣的窮人!”這裡滿臉猙獰的老陳就是趙吏要抓的“惡鬼”了

    可他馬上想到了自己的閨女,頓時慌了神

    想到自己馬上就要被鬼差捉走了,再也見不到閨女了,也看不到明天閨女出閣了,怎麼辦?

    他又變回了那個老實可憐的老陳,準備求求趙吏。

    圖只是LZ隨手剪的,表情不是最傳神的那一幀,而且靜態的圖不可能完全反映出動態的表情變化,所以LZ的建議是,按照LZ提供的線索再瞻仰一遍佛祖,體驗一下什麼叫做細膩的表情變化。

    接下來就是全劇最高潮的動作戲:下跪,邊磕頭邊爬,擦鞋。為什麼這裡這麼感人?因為它喚起了我們對舊社會那些卑微的窮人的全部記憶。他們沒有尊嚴,他們沒有力量,他們甚至沒有討好老爺們的手段!

    他們只能像畜生一樣地苟活著(這句可能有點重了,但這就是本單元要表達的),他們沒有要求只有乞求,他們不懂反抗也不會反抗。老陳剛剛還在和“這位爺”談笑風生、互相敬酒,下一刻為了一個請求就要下跪磕頭。

    老陳他是一個好人沒用,窮人才是他唯一的標籤。

    明明是一個好人,為什麼就活得那麼慘,那麼卑微呢?

    而他三跪九叩,拼命想要討好趙吏,求的就是:看一眼。

    不是把自己再留幾個時辰看一眼,而是請您替我看一眼。他用自己全部的尊嚴甚至可以是自己的一切求的就是那麼一件輕飄飄的東西。這種荒誕感足以在觀眾心中劃一個口子。

    而演員黑子劃得夠深。這場動作戲相當連貫,邊爬邊喘,擦鞋時那討好的眼神,開口求趙吏時含著眼淚但滿臉期許,提到閨女時那一臉的慈祥和寵愛,臺詞也是刺痛人心。

    主線就是一個亂世裡窮爸爸的女兒要出閣故事:為了女兒出閣,老陳借錢;為了女兒出閣,老陳殺人;為了看女兒出閣,老陳死而復生;自己看不到了,求趙吏幫看一眼。

    黑子在殺老吳家的那段也表現的非常精彩,去老吳家、求老吳家、殺老吳家的表情由哀求到兇狠,殺老吳家那一段無實物表演特別傳神,觀眾彷彿都能親眼看見老陳拿刀砍人的樣子。

    於毅這裡表演也相當好。趙吏臺詞很少很少,給的也基本全是面部特寫,雖然趙吏的表情變化不大,但面部動作其實相當豐富,這一集全靠眼睛來演戲了。從公事公辦,到同情,到無奈。第四場對手戲真的值得反覆鑑賞,希望大家在看的時候有意識地注意一些表演細節,感受下啥叫好演技,啥叫好演員。有人說《舊事》節奏慢,可慢工才能出細活,慢了才能展現更多的表演細節,1秒鐘你只能看個臉,3秒鐘你能看個表情,10秒鐘“老陳”能帶你體驗人生。

    現在很多時候我們看劇只看顏值,只看大動作,只看臺詞。或者像《藥師》裡說的那樣,看小說只求刺激、只求爽,這都是浮躁的表現。帶來的結果就是劇本越來越粗糙,演員表演越來越“簡約”,而觀眾們要麼就是在看“神劇”,要麼就是在看雷劇,這其實是個惡性迴圈。所以真心希望靈擺的劇組能帶來更多像《舊事》這樣的精品單元,你們演的開心,觀眾們看的也舒心。

    本部分的最後是“黑白無常”馬車上碰頭後的對話,結束了這個漫漫長夜。兩人的聲音都很疲憊,這一夜他們送走的是兩個連他們自己都很同情的鬼,一直都愛開玩笑的白無常也沒了興致。趙吏那句“熬著吧,熬過去就好了。”這話既是對白無常說的,這世道對鬼差們都是一種煎熬;也是對天下人說的,可惜他們中很多人都熬不過去了……

    白婦人的話點明瞭本單元的第一主題:亂世之下,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人不像人說的是:以老吳家為代表的富人們,活得像索窮人命的厲鬼;而以老陳家、更夫等為代表的廣大窮人活得就像畜生。

    鬼不像鬼說的是:亂世之中鬼太多,更夫這樣的普通遊魂都不知道自己死了;老陳這樣的“厲鬼”生前完全就是被逼得,連死了都沒個厲鬼樣;而更多的孤魂野鬼則在大街上飄蕩,鬼差趕不及去抓他們,他們自己也無處可去……

    五、結局

    我聽說,有一個地方,女人的話,只要出賣身體就能活下去。

    本單元的結局相當虐,卻也進一步昇華了主題,矛盾衝突使故事走向了最後一個高潮。

    結局裡共有老陳家裡和城外荒郊兩個場景,趙吏和陳鳳蝶兩個主要人物,對話內容主要是三個方面:鳳蝶沒有出閣、城外“漫山遍野的花”和求趙吏一件事。

    鳳蝶今天沒有出閣,其實夫家早在老陳殺人被抓後便退了婚,也退了嫁妝。所以就算老陳等到了天亮,他也看不見女兒一早出閣。這裡要注意的是老陳從殺老吳家到被砍頭也就幾天時間,這幾天他一直被關在大牢裡,他並不知道也沒有想到自己行為給鳳蝶帶來的後果,在老實憨厚的他看來:殺了老吳家,女兒就能安心出嫁了。而封建禮法早在他殺人後便在已經被貼上“瞎子”、“窮人的女兒”的鳳蝶身上又加了兩個標籤:孤兒、殺人犯的女兒。鳳蝶今後的生活也註定會滑向更加黑暗的深淵。可鳳蝶不恨他爹,因為她知道“他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他也救了很多像他們家這樣的窮人。(對於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來說,老陳殺不殺老吳家,鳳蝶的結局是一樣的,可是殺了老吳家,也許老李家的“李鳳蝶”就避免了命運的悲劇。老陳沒有掙脫自家的枷鎖,但也許打破了別人家的鎖鏈。)

    雖然沒有親眼看到閨女出閣,但趙吏答應幫他去看了,他安心上路。這竟是老陳的第一個幸福。

    這裡還要注意的一點是趙吏說“我是你爹的朋友”。這是個套話,但在趙吏這個鬼差說出來,還是有份量的,他最後也的確把老陳當成了一個朋友。這也涉及到鳳蝶的結局。

    看花這一段兩個人“睜著眼睛說瞎話”,中心思想就是“心裡有就看得見”,也就是希望。這一段要和尾聲裡的唸白合起來看。冬天的城外是一片荒山野嶺,萬物凋零,但只要熬到了來年開春,這裡就會開滿漫山遍野的花。這是本單元的第三個主題,亂世之中,我們仍要心懷希望。

    鳳蝶:“這位爺,有件事想求您。我聽說,有一個地方,女人的話,只要出賣身體就能活下去。能不能把我送到那裡去呢。我是個瞎子,一個人是活不下去的。死的話很容易,但是,我爹他希望我活下去。能夠活下去,總有一天,這世界總會變好的吧?”

    不知道多少人看到這裡欲哭無淚。這是一場命運悲劇最赤裸裸地展現。

    老陳拼了這條命,就是為了自己女兒不被賣到窯子裡去,而最後的結局仍是避無可避。“他們說我(窮人)的女兒天生就是拿來賣的。”這話讓人憤怒,卻是窮人的劫數。老陳不殺老吳家,鳳蝶在出嫁前就會被賣到窯子裡去;老陳殺光老吳家,賠上自己一條命,但鳳蝶的婚約被取消,為了活下還是會去窯子。

    老天說:“老陳,我給你兩個選擇,一是家破人亡……”老陳趕緊選了第二個。老天接著說:“二是家破人亡。”

    ………………

    這就是老陳的悲劇,無論他選擇什麼,鳳蝶的結局都一樣。這也是在說普通百姓的悲劇是在亂世,家破人亡是無可避免的。

    但老陳滿懷女兒出閣的喜悅離開了人生,他沒有看到第二個選項裡鳳蝶的結局,這是老陳的第二個幸福,也是觀眾最大的痛苦。

    趙吏:“會的,會變好的。只要活著,好好地活著。”

    引一段餘華談自己創作《活著》的緣由:“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注意餘華的第二句話,從這個角度去理解趙吏的話我們才能挖掘到比“好好活著”字面上更深層次的內涵。

    鳳蝶和趙吏最後的對話,一方面是對本單元第三個主題的某種背離或者補充:亂世之中,我們仍要心懷希望,即使是像畜生一樣活著。

    同時也揭示了第四個主題:亂世之中,個人對命運的掙扎如此無力。

    寫到這裡,我自己也不得不感嘆,《舊事》這部劇完全就是電影級的質量(還是相當優秀的那種),電影級的劇本、電影級的演技、電影級的線索、細節和內涵。明線、暗線編織得相當精細,在網路劇中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老陳家求了趙吏兩件事。老陳求的是幫他看一眼自己的閨女出閣,鳳蝶求的是把她送到出賣身體的地方。對趙吏來說,這是兩件小事;但對老陳家來說,卻是兩件大事。這既是最心酸的兩件事,也是本劇的兩個大高潮。特別是當我們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看的時候,矛盾衝突達到了頂峰,對老陳和鳳蝶的遭遇產生了無比的同情。

    本劇還有一條暗線:妓女。

    注意,本單元一共三名女性主角,而且這三人全部跟“妓女”產生了聯絡。

    白婦人被更夫當成是“暗門子”,這一方面是白無常喜歡開玩笑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在劇情上展現“暗門子”們是怎麼過活的。暗門子就是暗娼,是未經官方許可(舊社會賣淫是合法的,正規妓女還要去官府註冊,叫做明妓)在暗地裡賣淫的妓女。這些妓女客源都要靠自己拉或者熟客介紹,地點一般是在自己住所(對照一下白婦人的舉動),她們是妓女裡的個體戶,也是最最底層。

    挽琴則是正兒八經的明妓,那是在正規場所“正當營業”的高階妓女(海天盛筵,誤;八大胡同,正),這些妓女生活條件非常好,而且才情俱佳,她們是中國青樓文化的代表。除了在妓院裡才藝表演拿老爺們捧場的賞錢外,她們主要的營業專案是“出局”,就是嫖客把妓女叫到家裡或飯店去陪酒、陪玩兒。一般都是先由嫖客到飯店定好了酒席,然後填好局票送去妓院。妓院接到局票,安排人出局。這些人當然也出賣肉體,但價格較高,一般人是玩不起的。而且大部分權貴對於這些明妓也是以禮相待,開了房間也只是吟詩作對、喝酒聊天,有了感情才上床(裝也要裝成文化人,如果你用強妓院裡可是有打手的) 。這些妓女其實完全不愁吃穿,但這些全是妓院給的。她們往往都是賣身給妓院,贖身那都是天價。上面說的那些掙來的錢也都進了老鴇的口袋,這些妓女們只能定期領領零花錢,或者拿些客人們給的小費。所以這類妓女最好的出路就是趁著年輕被權貴們贖回去做小妾。如果沒跳出火坑,等這些妓女們年老色衰後,最常見的就是成了新妓女的跟媽,也就是照顧新妓女的貼身保姆(當然這些人有客人看上的話也會接客)。所以挽琴能被人贖身,還能做正室,真是“佛菩薩靈驗了呢”。

    其實挽琴雖然自幼便被賣入了妓院,但她也是妓女中的幸運兒,不知道有多少姐妹要羨慕死她了。

    鳳蝶還沒去妓院。如果她去了呢?這裡不考慮趙吏的影響,就鳳蝶本人來說,她年紀大了,又是個瞎子,也沒有文化,大妓院不會收她,成不了挽琴那樣的名妓(別說看臉,那是演員長得好看,而且臉長得好看卻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和一技之長,最大的可能就是頭幾年縱慾過度,很快地衰老下去,那樣下場更慘),最大的可能就是去下等的小妓院(清末妓院分四等:一等叫“堂”,又叫“大地方”;二等妓院叫“中地方”,後稱“茶室”;三等妓院稱為“下處”;四等妓院稱為“小地方”,官府是分類收稅和管理的,目標客戶人群定位也不一樣。),而那種地方接的客往往都是普通百姓或者下層人民,挽琴那樣脫離苦海的美事真是想也別想。

    本單元的主角群裡就兩個人類:挽琴和鳳蝶。而這兩人的命運也產生了戲劇性的對比:挽琴脫離苦海,鳳蝶跳入火坑。這是在說那個年代妓女走了一個,又來一個,這是窮人的女兒們跳不出的輪迴。

    六、尾聲

    冬日漫長而艱辛,萬物蟄伏於土地,而人生亦然。眾生皆苦,但是,活下去,終有一日花會重開,候鳥回頭,活下去,等月升再起,終有一日,春至。

    這是本單元最後的唸白,也是一個充滿暗喻的主題句。把我們之前的四個小主題串起來就是這句話了:亂世之中,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個人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都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對命運的抗爭也屢屢折戟。但是,我們仍要堅強的活下去!只要活著,就會有希望!只要活著,終能迎來世間的美好!

    尾聲把場景拉回到現在,趙吏結束了回憶。注意,這裡其實是這個社會的大結局:“總有一天,這世界總會變好的。”(當然了,把它變得更好則是我們的事情了)趙吏問“你們這兒老闆姓陳麼?”這個問句就是鳳蝶結局的提示語。

    我們知道老陳就一個女兒,他死了,如果鳳蝶去了窯子,這鋪子自然沒人繼承,不論姓啥跟趙吏都沒關係。但問了這個問題,就留給我們一個懸念,一個美好的希望…

  • 7 # 愛生活的小火火

    印象最深的是《織女的詛咒》這一篇。和我們以往看到的織女與牛郎的愛情故事不同,這一篇所講的故事太黑暗了,赤裸裸的反映人性的惡。

    整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名叫田家村的村莊。傳說中荒山上奇怪的迷宮封鎖著織女的靈魂。當外人問起此時,村莊里人人談迷宮色變。有一天整個村子遭到滅門之禍。冬青和趙吏展開調查。最終發現,兇手竟然是同行的周影。當週影情緒奔潰的講述自己殺人的原因時,才知道,這些人的死並不是無辜。

    原來,多年前,織女使用神力為村民們祈福帶來了豐收,嚐到了甜頭的村民產生了貪念,建造了一座沒有出口的迷宮,用來困住織女,不讓她離開村莊。織女被逼迫著每年為村子祈求豐收。多年來,田家村都是這樣來生活。

    村民們為了逼前幾任織女自願施法求豐收,派出人類代表強行與前幾任織女發生性關係。雙方生下的後代半人半神,自願為村民們求豐收。再往後跟多年,選出的織女早已跟當初的幾任織女無一絲血緣關係。她們由前屆織女選拔出來,獲選的織女以相貌出眾父母雙亡為優先。最後一任織女也是這樣才產生的。

    村民們把周影的姐姐當作織女供奉著。連續三年的自然災情在織女的祈禱下並沒有有所改善,村民們對其失望。他們講這些災難全部歸於織女無能。更喪心病狂的是,過了一段時間,村裡有男人帶著面罩走入了織女的房間,強行施暴.....就這樣,村裡幾乎每個男人都帶著面罩強行進入織女的房間!織女忍受著莫大的屈辱,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逃走的機會,帶著年紀小小的周影逃跑,姐姐為了保護周影逃脫,主動引開村民們。最終,被頭罩布袋的村民們逼到迷宮裡面活活困死,靈魂永遠困在迷宮內!

    村民們帶著面罩就以為自己的罪惡沒人發現,其實只不過是披著一層假的人皮罷了,報應總是會來的。趙吏說:“這件事裡誰都不無辜,但最無辜的就是織女。造我者你,毀我者亦是你。人們因為信仰而供奉,最後因為貪婪而背叛。他們忘記了曾經給予的美好,只記得失去的憤恨。”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人性的惡,誰能想象得到呢?

    傳說中的各種神話愛情故事,也許都有著我們無法接受的真相。當真相被揭露的那一刻,你受得了嗎?

  • 8 # 朕今天依舊萌萌噠

    最喜歡的是《借屍》,一個追求完美的話劇女導演正在排演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卻苦於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朱麗葉的合適人選。在上衛生間的時候,女導演偶然發現了一個暈倒的女孩和自己想象中的朱麗葉一模一樣於是邀她出演自己的話劇。於此同時,同一個城市的一間停屍房裡卻丟失了一具少女屍體。原來很多年前,女導演的父親曾經有個深愛他的好基友,但是他卻因為世俗的觀念選擇了女導演的母親。好基友深受傷害,在出演羅密歐一角時自殺身亡。時隔多年,他卻借一具少女的屍體還魂來複仇。最終在話劇上演的時刻,女導演一家發現了這個事實,女導演父親的道歉和趙吏等人的干涉都沒有能阻止好基友。在女導演想開車撞死好基友的時候,卻發生了車禍。好基友在女導演身亡的一霎那間附上了她的身體,從此永遠留在情人的身邊,正應了那句話:女兒永遠是爸爸的小情人。

    喜歡這集的主要原因是,好基友借屍的女生真的好美,憂鬱又蒼白。而且這一集中夏冬青終於開始成長起來,可以幫趙吏解圍

  • 9 # 全職媽媽李開心

    裡面的每個故事我都很喜歡,尤其是趙吏在精神病院那一集,看到日本人用中國人做人體實驗,就覺得特別氣憤,日本人怎麼這麼可惡,還記得大雪特別期待冬青能夠帶自己離開,希望看到新中國的勝利,可當冬青帶她出來了,她卻消失了,當時看到打雪在冬青懷裡消失,我哭的稀里嘩啦的。

    還有就是貝貝那一集,趙吏愛人那一集,當看到貝貝爸爸自殺了,他說了一句和最愛的人在一起最好,這句話我也深有感觸,自己最愛的人都死了,自己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還有鮫人那一集,食汝之肉,攜汝之願,妹妹一直喜歡姐夫,而姐姐死了,還放心不下自己的妹妹,姐妹情深,也很讓人為之動容。

    特別感動的當屬趙吏知道自己身世那一集,心疼我的吏哥。

    還有織女那一集,還有舊事那一集,還有趙吏和冬青換身體那一集等等,靈魂擺渡真的是良心劇,揭露了人心的醜惡與善良,我都看了好多遍了,很喜歡看。

  • 10 # 快樂的米粒兒

    是《舊事》那一集印象最深刻。感覺像看人藝的老師們演話劇,有點像《茶館》。明顯和其他故事不同,每位演員的表情,腔調,動作都特別出彩

  • 11 # 我老大最帥1你們知道

    其實我很喜歡鮫人那一集,因為它代表一個願望,死去的人能再回來!

    你是否思念著一個故去之人,在記憶裡他依然神采依舊,你是否一直渴望著奇蹟發生,期待著那個人能再一次回到你的身邊!

    開始時,男主角一直相信著他的玫瑰會再回來!

    1933年,一列火車在俄羅斯的一截隧道中神秘失蹤,1991年再次出現在波爾塔瓦,海上也有了百慕大吧!玫瑰很可能是走進了時間的黑洞。

    男主角一邊看著玫瑰的畫像一邊說著,他在期望著,時間會把他的摯愛帶回來!

    後來,“玫瑰”回來了,所有人都不相信,但是他一直相信著,即使是欺騙著自己!

    做為一個最愛她的人,他一定明白她不是他心中的玫瑰!但是有什麼關係呢,她在他身邊就好,即使只有一瞬間,他也甘願放棄一起,哪怕是生命!

    梔子,梔子,放心不下你啊,你要幸福啊!那是玫瑰最後的願望,她託鮫人把這句話帶給梔子!

    以吾之肉,飼汝之身!傳說,迷失在深海之中的人會去往歸墟之國為鮫人所食,食汝之肉,攜汝之願,鮫人去往陸地,尋找他們的摯愛,那之後,他們會從鮫人的腹中在生!

    玫瑰回來了!

    會不會有那麼一天,死去的人會再以另一個身份回來,陪伴在你身邊,只因為他捨不得你!

  • 12 # 尋光的影

    《靈魂擺渡》的每個故事都很精彩,藉著鬼事訴說人性。

    第一季中的12集冷血

    神,生於人心,死於人性,請垂憐於我吧,讓我再次眷顧深愛的你們。

    大山的山神,從上古時期開始千百年來守護大山的村民,人類供奉山神,山神從人類的信仰中抽取養分,這是一個迴圈。可是,人們不再相信神靈,拆了她的廟宇,為了山中的礦藏,大山被挖的滿目瘡痍,山已經死了,山神沒有了力量也快死了。在幫助趙吏和夏冬青後,山神徹底死了。

    正如趙吏所說,

    一個神死了啦,你們人類毀滅了自己的神,你們認為自己很強大很聰明,但是你們的行為會使你們一天一天的失去庇佑。

    當一個渾身結冰的鬼魂出現的時候,故事才真正開始,原來王建山是礦難的第十個遇害者,各級官員為了利益,求小山的母親不要公佈死訊,並許她好處,為了孩子,她答應了,把屍體凍在冰箱裡,多年來忍受著猜忌和誤會。在人間的戶籍不消掉,王建山就無法死亡入冥府,當一切真相大白後,為了小山母子,王建山甘願繼續忍受著徹骨的冰涼,放棄投胎轉世。冰冷的靈魂流淌的是一個父親熾熱的愛。

    名為冷血,確實一個溫情的故事,一個已經死去的父親依舊放心不下孩子,寧願被凍,不能轉世。冷血的到底是這個社會還是人呢。

  • 13 # LO會吐泡泡的魚VE

    老年痴呆記性不好的我 看完就忘記得的一個故事還忘記了名字 就是女主死了 他的男人為了還和她長相廝守就點燃了犀牛角與他的妻子相通 很感人

  • 14 # 星婭295

    要說精彩,除夕,人偶,揭示了好多謎團,要說回味,就屬織女,長生了,靈擺每集都很精彩,不過我倒不怎麼喜歡舊事和鬼妻,有點扯

  • 15 # 館長小民

    第一季的《色戒》,故事表達的人性很真實,雖然是透過這些鬼物來連線內容。實際上,隨著現在社會的物質化發展,人的內心慾望也會增加,會貪婪,會極端,會虛榮,會嫉妒,會自卑,也會毀了自己。

    其實劇中的小狐仙就好像現在的整容,使走在虛榮的道路上的人們,為了美麗的皮囊去極端整容,但這並不是說整容不好,這是每個人的自由,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過度的整容其實是一種對自身的傷害。劇裡有一句話很真實,“寧可做一時的女王,也不願一世的平庸”。

    講的是曉雪是一個長相平凡到甚至很不起眼的女孩,為此她遭到別人的嘲笑,甚至在一起多年的男友也對自己提不起性趣。在遭受了種種挫敗後,她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了可以讓自己變漂亮的方法,於是她開始奉養小狐仙,之後自己果然越變越好看,她嚐到了成為美女的種種好處,為了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她甚至用鮮血去與小狐仙簽訂了共生契約。而所謂的小狐仙其實是趙吏口中的“藥”,它們寄生於人體,以人類的貪婪、虛榮、嫉妒為食。而隨著藥與人融合的加劇,它帶給曉雪的副作用也開始顯現,曉雪在夜晚是光彩照人的美女,而在白天卻是又老又醜的模樣。意識到這種變化的曉雪去向冬青求助,趙吏說自己可以幫助她徹底剝離她與藥,使她恢復到原來的模樣,但她卻已經在虛榮的道路上走得太遠,根本放不下這副美麗的皮囊,儘管那種畸形的美麗只存在於短短的夜間,“寧可做一時的女王,也不願一世的平庸”,最終她拋棄了親情、愛情、友情,在兩種極端的身份之間遊走、迷失。

    是什麼害了她。是她感受到從一個平凡無奇,甚至有點自卑的自己,變成一個擁有美麗外表,擁有更多人的追捧,讓她感受到美麗容貌給她帶來的快感,就算少了單純,變得虛榮貪婪也無所謂。還是這個會看臉的社會,在潛移默化間打破了她的內心,讓她變得極端。美麗的面容是短暫的,總會有消逝的一天,不要為了這層面具,遮住本心。

  • 16 # 南來北往ar

    我最喜歡看的就是那集五公子,龍王的第五個兒子饕鬄,這集表現的是人類為了自己的食慾而丟失生命,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更告訴我們的事就是少吃垃圾食品。對我們的生命是有好處的。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下靈魂擺渡第一季,第十七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今年網上齊噴上港,這樣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