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視劇裡看歷史
-
2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張作霖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大軍閥東北王,他本身是依靠日本人起家,被日本人扶持才得以有了那麼大的家業。不過後來他的所作所為可能不大符合日本人的利益,關東軍就在他必經的路上埋下炸藥把他炸死,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因為這次行動是日本關東軍的河本大作所為,日本高層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所以這件事情在國際上引發了很大的轟動,一度讓日本天皇和政府相當的被動。因為當時日本陸軍的勢力很大,而且陸軍少壯派中下課上的現象比較嚴重,很多少壯派軍官根本不聽高層的命令,胡作非為,而高層往往還不得不追加承認。
而炸死張作霖這件事情正是日本陸軍的少壯派所為,剛開始的時候,日本的首相田中義一還非常的憤怒指出這件事是日本陸軍所為,準備處理這件事情,並且向天皇做出了保證,畢竟這件事情讓天皇也很惱火。但是河本大作還有關東軍他們有日本陸軍高層的支援,所以壓根兒就不買田中義一的賬。
田中義一這下子傻眼了,他根本就無法處理河本大作和關東軍,因為當時幾乎日本陸軍的所有高層都支援關東軍。田中義一一看沒法處理關東軍,所以就向天皇回報,想矇混過關,結果讓天皇更加惱火,天皇就把他訓斥了一頓。田中玉一夾在日本陸軍和天皇之間有點裡外不是人的意味,而政敵也拿這件事來攻擊他,所以田中義一最後就乾脆下臺了。而一般首相辭職的話,整個內閣的所有大臣都會跟著辭職,所以陸軍大臣也一塊辭職了。
-
3 # 魏青衣
1928年6月4日,由於前線戰事緊張,張作霖被迫退往奉天統籌大局,在返回奉天的路上,正是經過皇姑屯這一段時,鐵軌突然發生爆炸,與張作霖同車的人不少當場死亡,即使是張作霖,也在爆炸中僅剩一口氣。
如果仔細分析當時日本方面局勢的話,就能發現,其實日本內閣一直都不太想要與中國開戰的,日本內閣的想法是韜光養晦,先發展。與此同時,日本方面的激進派則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見,日本激進派主戰,希望透過戰爭侵略中國,甚至將爪牙伸到整個亞洲大陸。
從表面上看,之所以會出現陸軍大臣以及內閣首相下臺這種情況,原因無他,主要原因便是日本不同黨派之間的政治鬥爭。
彼時的張作霖,作為奉系軍閥的頭領,已經佔據了北京,可以說,在中國範圍內,張作霖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風雲人物,但張作霖再是風雲人物,也不過是中國軍閥之間的事情而已,對於日本人來說,張作霖只不過是和平侵略中國的一個傀儡而已,儘管是個傀儡,但張作霖卻也一天比一天不聽話。
張作霖之所以能夠成為東北王,這與日本人在其背後的大力支援不無關係,直奉戰爭日本人曾經給過張作霖巨大的幫助,郭松齡反奉時,若非日本人的大力幫助,或許張作霖都可能挺不過去。對於日本人來說,張作霖雖然在中國位高權重,但也在他們的控制之中。
炸死張作霖的行動,並非日本內閣方面下的命令,而是關東軍中主戰派的擅作主張,作為實施者的河本大作,更是如此,其實無論是這一次張作霖被刺殺,抑或是後來的九一八事變,都有關東軍自作主張的意思。
彼時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當即向天皇提出了不滿,提出這件事是軍部的擅作主張,但後來迫於國際上的壓力,田中義一又表示並不知道到底哪一方勢力才是這件事背後的始作俑者。
因為這件事,盛怒的日本天皇直接將田中義一與日本陸軍高官紛紛下放,明面上是日本天皇迫於國際上的壓力,被迫將這些人下放,實際上,下放他們也是天皇的手段之一。
有人說河本大作刺殺張作霖其實就是昭和天皇暗中指使的,不管真相如何,這件事以後,日本高層又一次大換血,激進派的勢力更加強大,一直到1936年廣田內閣上臺,日本正式法西斯化。
-
4 # 腦洞趣味歷史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在經過皇姑屯時,被日本關東軍埋下的火藥炸翻,張作霖也在這起事件中身亡。
當這起由關東軍高階參謀河本大作策劃的謀殺事件,傳回日本國內後,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十分震怒,他接連感嘆:“一切都完了”。
“陸軍幹出這種事來,將使我們的一切計劃化為泡影!”
同樣震怒的,還有昭和天皇,天皇在意的當然不是張作霖的死,而是誰未經他許可,就擅自策劃了對張作霖的刺殺。
1、出人意料的結局昭和天皇的憤怒配上首相的憤怒,兩人下定決心要徹查此事,好找到是誰膽子這麼大,敢做這種事情。
調查出來的結果,讓田中大為吃驚,竟然是關東軍高階參謀河本大作一手策劃。
田中很憤怒,他向天皇報告了這件事,並且表示一定會對河本軍法處置。
但田中這個舉動碰了石頭,陸軍中少壯派板垣徵四郎、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人,加上陸軍大臣白川義則及陸軍上層人物荒木貞夫聯名反對田中的提議。
面對這些位居陸軍高層的實權派,田中慫了,他選擇了妥協。
於是,在第二次給天皇的上書中,田中寫到:此事和陸軍無關,是南方革命軍乾的!
昭和天皇這下子更生氣了,你是把我當傻子吧,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操作真實秀。
感覺被田中當成傻子的天皇,把怒火發洩到了田中身上,1929年7月2日田中被迫辭職。
2、田中和張作霖的關係田中義一和張作霖之間,是救命恩人、朋友和合作夥伴的關係,同時張作霖也是田中策劃從中國分裂東北、蒙古的重要棋子。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張作霖和田中義一都還未成長起來時,張作霖率領的土匪被日本人抓住了。
由於當時正處於日本的國運之戰時,日本很敏感,把張作霖當做了俄國探子,打算槍決示眾。
危難關頭,是時任陸軍參謀的田中義一向福島安正少將求情,才保住了張作霖的性命。
兩人自此之後,多次合作,關係融洽。
誰也不知道,僅僅二十年,張作霖就成了東北王,手握三十萬大軍,坐擁中國最先進的兵工廠,硬是讓日本在東北限制住了。
按照田中義一的佈局,他試圖拉攏說服張作霖,幫助自己完成分裂任務,所以河本大作的行為讓他覺得自己理想破滅了。
-
5 # 歷史總探長
民國大部分軍閥的背後都有帝國主義勢力扶持,直係軍閥的背後是英美兩國,皖系軍閥和奉系軍閥的背後是日本。
在張作霖被炸死之前,日本人和張作霖曾經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合作。郭松齡叛變的時候,張作霖假裝許諾給日本人特權,日本人相信了張作霖的許諾,幫助張作霖擋住了郭松齡的部隊,為張作霖翻盤贏得了時間。然而在郭松齡叛變平定後,張作霖沒有兌現這些承諾,日本人多次派遣大使找張作霖交涉,張作霖是一個外交高手,他把日本人耍的團團轉,始終沒有讓日本人佔到一點便宜。
張作霖的狡猾激起了日本少壯派的極度不滿,少壯派是日本軍隊裡面的狂熱分子,他們的侵略野心十分的大,做事從來不考慮政治影響。在張作霖遇害之前,北伐軍已經進攻到了華北,日本國內還沒有做好侵略中國的準備,這時候的日本非常需要張作霖活著。因為只要張作霖活著,奉軍就仍然是一股強大的勢力,北伐軍就無法完成國內的統一。
日本一直都有侵略中國的野心,他們最想要看到軍閥們打的你死我活,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和平。
假如張作霖不死的話,那麼以張作霖的梟雄作風,在奉軍退回東北後,張作霖肯定要重新整軍再戰。東北是民國時期的重工業基地,憑藉著工業上的優勢,張作霖肯定還有機會再次出關。張作霖和北伐軍拼個兩敗俱傷,恰恰又是日本人最願意看到的事情,因此對於日本人來說,殺死張作霖絕對是一次錯誤的行為。
張學良晚年回憶張作霖遇害的時候,曾經評價說:日本人希望我們繼續打內戰,但是日本人又痛恨他(張作霖)。因為張作霖活著對於日本人沒有多少壞處,張學良一直都不明白日本人為何要殺死張作霖。實際上暗殺張作霖的命令並不是日本首相和天皇下達的,而是一群日本關東軍軍官繞開陸軍部,私下密謀實行的這場暗殺。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上方傳來了一聲巨響,一代梟雄張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事後日本陸軍部查明瞭事情的真相,田中內閣想要審判殺死張作霖的兇手,張作霖遇害前是北洋政府的領導者,殺死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已經違背了當時的《國際法》。田中內閣審判兇手的提案遭到了陸軍部的反對,陸軍部不承認日本關東軍殺人,田中內閣不堪壓力,只能放棄了審判暗殺張作霖的兇手。
張作霖遇害之後,張學良從前線回到瀋陽,日本人派出代表找張學良交涉,想要讓張學良領導東北獨立。張學良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公開宣佈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了全國。關東軍之所以殺死張作霖,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東北混亂起來,然後關東軍趁機侵佔東北。然而張學良順利接管了張作霖的地盤,並且公開宣佈東北易幟,打破了關東軍侵佔東北的設想。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的首相和陸軍大臣先後辭職謝罪,殺死張作霖的幾個主謀也都受到了處分,不過在侵華戰爭爆發後,這些人又重新被重用。
-
6 # 歷史吐槽機
其實沒有那麼快,皇姑屯事件發生都一年多了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才辭職下臺的,不過他的下臺確實於這次事件有直接關係,其中曲折請聽吐槽機慢慢道來。
皇姑屯事件背景——受挫的殖民擴張從本質上說上個世紀20年代中國的軍閥混戰應該算一種代理人戰爭,那幫軍閥雖然多少都知道點民族大義,但個個離不開外國勢力的支援。比如1924年割據初期的時候,奉系身後是日本,直系身後是歐美,國民革命軍則有蘇聯支援。
但是隨著勢力消長,外國勢力的支援也混變化,1926年張作霖出關的時候取得了歐美、日本的支援。出關後他進展神速,很快成為中國名義上的元首。但這個頗有點民族主義情結的軍閥卻開始對日本陽奉陰違,不太想出賣主權利益。
到了1928年4月,常凱申隊長再次起兵北伐,和奉系軍閥打成一團。在山東鬼子甚至親自下場製造了濟南慘案,於是明白事兒的常隊長下令北伐軍繞開山東,同時引來歐美各國干涉,最後又發表了不會進攻東北的演講,確實刀切豆腐兩面光,誰都不往死裡得罪。
皇姑屯時間背景——總歸要侵略的兩派自覺權益受損的鬼子在這個時候分成了兩派,以關東軍為代表的急侵派主張直接繳械東北軍,強行佔領東北。反正張作霖也不聽話,與其找代理人那麼麻煩,還不如自己搶地盤划算。
而以首相田中義一為代表的緩侵派則認為中國民族主義運動已經開始興起,此時日本不宜直接下場,還是用代理人的方式徐徐圖之穩妥。於是田中否決了關東軍的提議,還借給張作霖一筆貸款維持軍需,當然,貸款是有代價的。
然而張作霖並沒有抵擋住北伐軍的進攻,鬼子這筆投資又打了水漂,於是關東軍內以河本大作為首的激進派決定刺殺張作霖。以此打亂東北軍的指揮系統,大範圍製造混亂,為直接入侵製造條件。
6月4日凌晨5點30分左右,專列行駛到瀋陽三洞橋附近時被炸燬,張作霖被甩出車外身受重傷,被人抬回大帥府後於21點30分去世。但老辣的張作霖並沒給關東軍任何機會,帥府一直秘不發喪,等到了張學良迴歸。
河本大作等人最失算的地方在於低估了刺殺事件的影響力,一國元首被公然刺殺不止震驚了國內,連海外各國都被嚇懵逼了,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東北。而且這幫傢伙事前沒有通知日本內閣,首相田中也完全處於懵逼狀態。
洶湧的餘波其實在河本大作制定暗殺計劃的時候也想到了找個背鍋的,他選擇的正是常凱申上將,反正你們正在打仗,出這損招也正常。所以他們找來了三個大煙鬼穿上北伐軍的衣服,扔在了鐵路邊,想著爆炸時一起炸死,栽贓工作就算完成了。
可萬萬沒想到其中一個大煙鬼命大,在爆炸中幸運的活了下來,直接去找到張學良把這事兒捅出去了。憤怒的小六子徹底斷絕了跟鬼子的合作,開始著手準備易幟統一,鬼子等於偷雞不成還蝕把米。
而事件真相的調查也在國際關注下展開,田中義一就此成了鑽進灶坑裡的耗子。最開始他想借這個事情打擊關東軍,主張嚴懲相關人員,奈何扯不過人家陸軍,去昭和添黃那邊也被噴了一臉口水,讓他重新調查。
折騰了幾個月後他又去找添黃彙報,這次他還是想懲罰相關人員,只是程度輕一些。這貨告訴添黃雖然沒有確鑿證據是關東軍乾的,但是那畢竟是他們防區,還是得負點責任的,好歹給國際輿論點交待。然而添黃表示“這和你之前說的有區別嗎”?言下之意就是這點責任也不認。
苦逼的田中只好又出去折騰了幾個月,然後再次去找添黃,這次他表示暗殺是北伐軍做的,咱們沒啥責任。然而添黃那孫子又說“之前你為啥說我們有責任”?據說田中當場就哭了,沒有這麼玩人的吧?
被在野黨、關東軍加添黃三大傻鳥夾擊的田中義一終於瘋了,這貨在1929年7月2日提出辭職,回家玩蛋去了。可是那幫更瘋的鬼子明顯不準備放過他,當年9月份他突然死翹後,在東京流行起一個傳言,相傳前首相大人以65歲高齡與三俗少女裸身狂歡,最終因馬上風而爽死,當真可喜可賀......
總結起來吧,當時鬼子首相下臺雖然跟皇姑屯事件有一定關係,但並不是主要原因,本質上他的辭職原因是鬼子國內的急侵派壓倒了緩侵派,不代表他們良心尚存。至於陸軍大臣白川義則,這貨完全是因為首相辭職自動下臺好嗎?跟皇姑屯事件更沒關係。
-
7 # 軍武小咖
張作霖遇害身亡的時候,日本內閣首相叫田中義一,田中義一曾經擔任過日本陸軍大臣,他在對外策略上提出了“滿蒙分治”的口號。“滿蒙分治”就是要把東北和蒙古從中國劃分出去,田中義一的這一主張需要一個代理人來實施,而這個代理人的最佳人選就是張作霖。在張作霖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時候,田中義一曾經在日本軍隊的槍口下救出了張作霖,因此可以說田中義一對張作霖有救命之恩,兩個人私下裡的關係也非常好。
田中義一上臺的時候,英美兩國支援的蔣介石北伐軍已經取得了絕對的優勢,田中義一內閣一方面要求張作霖退回東北,另一方面則積極策劃“滿蒙獨立”,想要讓張作霖在東北地區建立獨立的國家。,以便於日本對東北進行控制。張作霖一方面想要獲得日本人的援助,另一方面又不願意當漢奸,因此張作霖始終沒有答應田中義一的要求。
在郭松齡叛變的時候,張作霖就曾經答應給日本人很多特權,但是在郭松齡叛亂平定後,張作霖又採取了“打太極”的方式,對於這些許諾既不承認也不反對,讓日本人感到十分的無奈。張作霖的狡猾激起了很多日本少壯派的不滿,特別是日本關東軍的一些軍官更是想要殺死張作霖。日本關東軍曾經想要把張作霖的奉軍繳械,但是無奈張作霖在東北有幾十萬大軍,日本關東軍的人數只有東北軍的1/10左右,雙方在裝備上的差距並不大,因此日本關東軍並不敢輕舉妄動。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關東軍便想要繞開日本內閣和陸軍部,直接將張作霖殺死。在日本關東軍策劃殺死張作霖的時候,田中義一併不知情。1928年關東軍在皇姑屯將張作霖炸死,田中義一聽到訊息後十分的憤怒,想要處置日本關東軍的軍官。而日本天皇和陸軍大臣則否認日本關東軍的軍官暗殺了張作霖,田中義一隻能更改的報告,為日本關東軍的軍官進行開脫。早就對田中義一內閣不滿的日本天皇藉口前後報告自相矛盾,將田中義一趕下臺,田中義一被罷免後,日本陸軍大臣也被迫辭職,就這樣張作霖遇刺案最終不了了之。
-
8 # 常棣tandy
一、從“田中奏摺”說起
1927年4月20日,日本組成了以陸軍大臣田中義一為首的新內閣。田中以瘋狂鼓吹征服中國而著名,此次組閣,他除破例自兼外相外,又任命力主“對華強硬”的軍國主義分子森恪為外務次官。
田中內閣上臺後,立即加強了對中國的干涉,除為阻止蔣介石的北伐而悍然出兵山東外,又召集駐華公使芳澤謙吉、奉天總領事吉田茂、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關東廳長官兒玉秀雄、駐北韓的軍政長官及外務省、海軍省、陸軍省、參謀本部等有關人員,於6月27日至7月7日在東京外相官邸召開了陰謀策劃“使滿洲脫離中國本土,置於日本勢力之下”的所謂“東方會議”。
7月25日,田中秘密上奏日本天皇,詳細申述侵略中國“滿蒙”的步驟與方法,宣稱:“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
為貫徹“東方會議”的精神,外務次官森恪又於8月15日在旅順主持召開了有日本駐華外交、軍事、鐵道等重要人物參加的第二次東方會議。會議決定:擴大“滿鐵”勢力,向中方提出新建吉會(吉林至北韓會寧)、洮齊(洮南至齊齊哈爾)等滿蒙六路的交涉;對東三省境內的自辦鐵路要加以干涉、控制,以免影響南滿鐵路的利益等等。
會議還決定向張作霖施加壓力,以促其接受日本的上述要求,必要時可使用強硬手段迫其就範。
“東方會議”結束後,日本立即把這種對華擴張侵略勢力的強硬方針付諸實施。田中內閣為此先後派遣日本駐奉總領事吉田茂、駐華公使芳澤謙吉、“滿鐵”Quattroporte山本條太郎等,採用威脅、利誘等手腕,對張作霖展開了索取“滿蒙”權益特別是鐵路修築權的交涉。
二、威逼利誘的失敗
7月23日,日本駐奉天總領事吉田茂遵照田中密令,向奉天省長莫德惠遞交了一份措辭強硬的照會,嚴厲指責東北地方政府自行集資修建吉海(吉林至海龍),打通(打虎山至通遼)等鐵路的種種“非法措施”,聲稱這些鐵路與南滿鐵路平行,將嚴重損害日本的經濟利益。
8月4日,吉田茂開始就“滿蒙”問題與莫德惠進行交涉,態度非常蠻橫。他要求東北當局對敷設南滿鐵路平行線問題及阻止日本在帽兒山設立領事分館等事進行“反省”,並以“禁止京奉線軍用列車透過滿鐵附屬地”相威脅。莫德惠對吉田茂的傲慢態度極為不滿,拒絕與其進行交涉,兩人於是不歡而散。
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青見吉田茂在奉天的交涉毫無進展,於8月24日在北京與張作霖開始直接交涉。芳澤持田中手書及所贈禮物面交張作霖並提出所謂“滿蒙覺書”(備忘錄),要求解決“滿蒙懸案”。張作霖推說他不知詳情,讓芳澤與楊宇霆交涉。芳澤走後,張作霖即在順承王府寓所召集有關人士開會商議對策,決定將此項交涉交由地方當局辦理,以便留有迴旋餘地。
27日,楊宇霆向芳澤提出這個意見,並要求芳澤勸告吉田茂改換態度,以利於談判進行。但芳澤認為地方當局不能解決問題,仍堅持在北京直接交涉。31日,楊宇霆向新聞界透露了日本方面提出的“滿蒙覺書”的內容,輿論由是大譁,全國各地特別是東三省立即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日浪潮。
在這種形勢下,張作霖一面致電莫德惠,請其設法遏制反日運動的激進;一面令楊宇霆通知芳澤,謂鑑於目前時局,中方為避免激起更大風潮,決定暫緩進行“滿蒙交涉”。
張作霖藉助於反日運動的聲勢單方面中止“滿蒙交涉”後,招致了日本更猛烈的高壓攻勢。田中義一令歸任的本莊武官向張作霖傳遞口信,對東三省的反日運動加以嚴厲指責,謂此次東三省爆發史無前例的排日運動,實在出乎本人意料之外,“特別是根據各種情報來看,幕後有東三省官憲的活動……令人不能不懷疑東三省官憲的居心……中方對日本簡直是採取了欺人太甚的態度”。
他還危言侗嚇張作霖:“此次排日運動給東三省播下了禍種,如不及早採取果斷措施,加以取締,恢復當地治安,其結果必然導致南方及俄國方面對閣下問鼎輕重。”在日本方面的強大壓力下,張作霖不得不以未能制止反日運動為名,撒換了奉天省長莫德惠,調其進京改任農商總長;又派楊宇霆為代表,向日方正式道歉。
田中見張作霖已告屈服,知道“滿蒙交涉”有了轉機,因此一面訓令芳澤在北京繼續進行官方交涉,一面又派遭新任“滿鐵”Quattroporte山本條太郎赴華,與張作霖進行“民間”交涉,以期迅速打破談判僵局。山本於10月10日抵達北京,12日即與張作霖舉行秘密會談。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互作讓步,雙方於15日就滿蒙五路的修築問題達成諒解,訂立了“滿蒙新五路協約”。根據這個協約,日本取得了敦圖線(敦化至圖們江岸)、長大線(長春至大賚)、吉五線(吉林至五常)、洮索線(洮南至索倫)、延海線(延吉至海林)五條鐵路的修築權。
當天,張作霖在檔案抄本上親筆書寫“閱”字,作為“同意之證據”。
張作霖雖在“滿蒙新五路協約”上籤了字,但田中等人仍不放心,認為張慣於出爾反爾,缺乏誠意,因此又指令駐華公使芳澤,要他迫使張作霖向日本公使送交“請求諒解”的交換函件,以期將上述山本與張作霖間的個人密約,改換成中日兩個政府間的正式協定。正當雙方交涉之際,日本的一些報紙披露了山本與張作霖訂立密約的訊息,一時輿論譁然,南方更是據此對張作霖群起攻擊。
為了掩蓋事實真相,楊宇霆於11月29日向外界發表宣告,謂“滿蒙交涉停頓後迄未續議,外間所傳,系日人故意宣傳”。楊宇霆這番矢口否認中日間又重開“滿蒙交涉”並已訂有密約的談話,引起了日方的極大疑慮與不滿。
當晚,駐華公使芳澤即對楊致函質問;次日,又向報界發表攻擊楊的談話,“謂楊昨日之言,極有害於關於滿洲之中日兩國關係,且其內容頗有與事實不符者”。儘管張作霖、楊宇霆一再向日本疏解,訴說奉方不得已的苦衷,謂“如果強使履行正式手續,勢必成為公開的問題,因此將使國論鼎沸,奉天派不能保持其現在地位,勢所必然”。但日本惟恐張作霖到時又加抵賴,因此,仍堅持要求其履行與日本公使交換函件的手續。
張作霖被逼無奈,只好讓步。但他又覺得完全按日本的旨意行事,自己很沒臉面,因而提出只願意給田中而非芳澤去函。日本表示同意。12月5日,張作霖以個人名義致函田中,以表明其與山本所訂密約的“誠意”。
張作霖給田中去函後,簽訂“滿蒙五路”承建合同的問題又很快在日本的要求下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從1928年1月開始,日奉雙方即圍繞著這一問題,展開了艱難而漫長的談判。在4月底以前,由於奉方有意遷延推拖,簽約談判毫無進展。
進入5月,隨著戰局的發展,奉系的處境急劇惡化,日本乘機加緊催逼利誘,謂如能迅速簽訂滿蒙鐵路合同,將有助於奉系擺脫困境;否則,“對大元帥恐將成為值得憂慮的事情”。張作霖既擔心日本對他落井下石,更希望在走投無路之時能得到日本的幫助,從而渡過危機,因此,同意立即解決鐵路籤約問題。
5月13日,日奉雙方代表分別在滿蒙鐵路合同上簽字。由於代理交通總長常蔭槐因拒絕簽字而避往天津,路政司司長劉景山又臨時辭職,張作霖乃命航政司司長趙鎮以交通次長兼代部務,在敦(化)圖(們江)、長(春)大(賚)兩路合同上簽字用印;他自己則在洮(南)索(倫)延(吉)海(林)兩路合同上親筆書寫“閱、準行”字樣,並答應吉(林)五(常)路合同過後再行簽字。
值得注意的是,張作霖所籤兩項合同的落款處,都“未寫上日期和姓名”,事後由日方代表補填上日期及“張大元帥閣下”的字樣。顯然,這一大的漏洞決非是張作霖一時疏忽,而是有意留下的,目的是便於以後悔約。
滿蒙鐵路合同簽字後,日本並沒有像張作霖所期望的那樣向他施以攢手,反而逼他及早放棄北京,退回關外,並變本加厲地提出了“解決滿蒙諸懸案”的要求。
這是因為,日本當局從戰局的發展中清楚地看到,北京的最後陷落已只是時間問題。張作霖再支撐抵抗下去,不但於事無補,反而只會將戰火引燒到東北,從而危及日本的利益。這是日本所最不希望看到的。為了避免出現這一結果,田中內閣在5月16日的內閣會議上決定了對中國南北交戰雙方發出警告的方針。
5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芳澤和駐滬總領事矢田奉命分別向北京、南京兩政府送致了這一“警告書”。“警告書”宣稱:“目下觀戰亂情形,將波及京津地方,而滿洲方面亦將有蒙其影響之虞。緣以滿洲治安之維持,在中國最為重要,如淆亂該地方治安,或者造成混亂原因之事情發生,中國政府應須極力阻止之。
故戰事進展至京津地方,其禍亂或及滿洲之時,中國政府為維持滿洲治安起見,或將不得已有采取適當而且有效之措置;惟對於交戰者,自當力持嚴正中立之態度。”
所謂“採取適當面且有效之措置”,田中在該“警告書”送致中國南北雙方的前一日即5月17日會見英、美、法、意四國駐日大使時,向他們作了這樣的解釋:“我們的政策是阻止在北京發生戰事,以防騷亂波及滿洲。如果張作霖和平地從北京撤離,保證士兵紀律,且不被南軍追擊,我們將允許他進入滿洲。
但若在北京作戰並向山海關或我們感興趣的其他地區撤退,且不斷與南京發生戰鬥,我們將阻止他與南軍進入滿洲。”
張作霖原是想借助於日本的支援放手一搏,以維持其搖搖欲墜的統治。但讓他大為失望和難以接受的是,日本方面不但宣告對交戰雙方“力持嚴正中立之態度”,拒絕給他以單方面的必要支援而且還強令他不作任何抵抗,將北京拱手讓予南方,並施以種種恫嚇。
特別是,他認為東北是他張作霖的天下,何時回撤,應該由他自己決定,無須他人置喙,更不容向他施加壓力。因此,當5月17日晚日本公使芳澤奉命前去做他的工作時,他對日本方面表示了極大的不滿與憤慨,並“嚴詞拒絕其請”。
日本向南北雙方致送“警告書”後,他又命北京政府外交部於5月25日發表書面宣告,對日本粗暴踐踏中國主權、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提出嚴重抗議,表示“斷難承認日本覺書所稱之‘適當有效措置”。
但張作霖也清楚自己孤掌難鳴,無力挽回敗局,因此,在為與日本鬥氣而苦苦支撐了一些時日後,不得不於6月2日發表“出關通電”,令奉軍向關外撤退(其實,在此之前奉軍就已經陸續往關外方向撤退);他自已也於次日凌晨1時左右,偕國務總理潘復、參謀長於國翰、日籍顧問嵯峨大佐等人,乘坐專列離開北京,前往奉天。
三、自作主張的關東軍刺殺張作霖
在張作霖為“出關”問題而與日本爭持的過程中,一場直接針對他的政治謀殺正在悄悄地向他逼近。策劃並主持這一謀殺計劃的,是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及關東軍高階參謀河本大作等人。
關東軍是日本實施對華侵略政策的急先鋒,還在“東方會議”召開前夕(1927年6月1日),關東軍司令部即提出了《關於對滿蒙政策的意見》,公然主張:宣佈東三省自治,在自治政權中設定日本之行政、財政及軍事顧問;如張作霖不接受這一方針,即剝奪其地位與權力,而另以適當人選取代之;若有人拒絕實施此項政策,即堅持排斥之,“必要時當準備使用武力”。
該《意見》在隨後召開的“東方會議”上被充分肯定,成為會議制定《對華政策綱領》特別是其中關於“滿蒙積極政策”的重要依據。“東方會議”之後,關東軍即開始為武力解決滿蒙問題進行積極的準備與部署。關東軍司令部除向各部隊下達了“隨時準備待機出動”的命令外,還派人對山海關至長春一線的地形進行偵察研究,確定以山海關至錦州西北商橋之間的險要地帶為行動地點,並制定了具體的作戰計劃。
1928年4月蔣介石南京政府再次北伐後,關東軍認為武力解決滿蒙問題的時機已經到來,更是加緊了活動關東軍司令部將駐滿各部緊急調赴奉天,並增調北韓派遣軍的一個混成旅團入奉天佈防,準備對敗退關外的奉軍及追擊而來的北伐軍採取軍事行動。
為了便於就近指揮,關東軍司令部亦由旅順移駐瀋陽。5月18日,日本向中國南北雙方發出警告後,關東軍立即進人戰備狀態;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並於次日通告交戰雙方,聲稱:關東軍為保護在滿日本僑民,特設警備區數處,凡中國軍隊欲透過者,悉行解除武裝。但根據日本的規定,關東軍司令官只能在南滿鐵路附屬地內動用軍隊,調遺軍隊到遠離附屬地的山海關一帶採取軍事行動,必須有日本天皇的敕令。
而田中等人在對中國南北雙方發出警告後,看到美、英等國反應強烈,生怕他們到時候會出面干涉,動武的決心開始有些動搖,轉而認為“較之實際行使武力,毋寧以行使武力為威脅來達到他的目的”,所以遲遲沒有向天皇請求頒發出兵敕令。
關東軍見天皇敕令遲遲不下,沒敢擅自出兵對正陸續撒往關外的奉軍解除武裝。解除奉軍武裝的計劃流產後,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和高階參謀河本大作等人並不甘心就此罷手。他們認為:“為伸張日本的在滿權益,必須使用武力,並認為與張作霖談判也是無濟於事的”,因為張作霖已經成為“日本在滿洲建立新國家的障礙;現在“滿蒙”問題的解決已經到了不採取非常手段不能打破僵局的地步。
要打破這一僵局,就必須清除張作霖這一巨大障礙,“只要一個張作霖垮臺,其他的所謂奉系將領必然樹倒物猻散,一定要殺頭目,看透了,除此以外,沒有解決滿洲問題的辦法”。
為此,他們又策劃了暗殺張作霖的陰謀行動,企圖以此在東三省製造混亂,進而挑起大規模的武裝衝突,然後出兵佔領東北。
村岡原定派日本駐哈爾濱武官竹下義晴潛赴北京,在日本駐北京武官建川美次和天津駐屯軍司令官鈴木一馬等的協助下,在關內實施暗殺張作霖的計劃。但河本對此提出異議。他認為處理張作霖的事是“東方會議”交給關東軍的任務,應該由關東軍自己來完成,而不宜假手他人;而且在關內動手目標也太大,不易成功,不如在關外擇一合適地點炸燬張作霖的返奉專列更加簡便穩妥。
他還自告奮勇,承擔起了負責完成這項特殊使命的重任。在村岡的默許和關東軍參謀長齋藤恆,奉天特務機關長秦真次、奉天省軍事顧問土肥原賢二等人的全力支援與配合下,河本開始緊張地實施起他的暗殺計劃。
6月3日凌晨1時左右,張作霖乘汽車離開帥府,在正陽門車站登上了開往奉天的專列。當天下午4時許,專車抵達山海關,已先期由瀋陽趕來迎接的吳俊陞登車同行。翌日晨5時30分左右,正當張作霖所乘坐的藍色鋼甲車廂透過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叉點時,關東軍東宮鐵男大尉在交叉點南面500米處的瞭望臺上引爆了炸藥。與張作霖同在一列車廂的吳俊陞被當場炸死。張作霖的六姨太馬氏、日籍顧問嵯峨等人均被炸傷。張作霖則被炸成重傷,倒在血泊中,隨後不治身亡。
四、張學良的“易幟”與日本的盤算落空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臨危受命,接掌東北統治大權後,立即在東北“自治”或 易幟”這一關乎整個東三省命運及其自身政治前途的關鍵性問題 上,作出了歷史性的決擇。
當時,日本方面認為年輕的張學良較之 具有強烈排日思想的張作相、楊宇霆等人更容易擺佈,因此對其主政東北力表擁護與支援,以圖透過扶植新的代理人的方式,來實現“ 東方會議”所確定的“東北自治”也即把東北變成日本殖民地的侵 華目標。
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為此訓令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要他 向張學良轉達日本政府及他本人的“父子般的情義”道:“特別是我首相個人,對年輕的學良懷有側隱的深情,抱有父子般的情義,將 定給予親族般的支援……現在,為使滿洲新政權的基礎日趨穩 固,日本政府準備盡十二分的努力提供援助。”
而蔣介石南京政 府則鑑於日本在東三省的勢力根深蒂固,生怕對關外用兵會引發中日戰爭,因此,決定透過和平途徑,“力促奉軍將領覺悟,欣然而 來歸也”。閣錫山、李烈鈞等為此均曾以父執身份,用函電或派專人勸告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以達成南北統一大業。
張學良雖然 對與蔣介石南京政府的合作前景並不樂觀,曾對人說:“以吾私人 之利害計,並由歷史上之觀察,予與蔣總司令合作,甚為困難。 但由於他具有為維護祖國統一的大局著想的高尚品質與愛國情 懷,加上與日本之間又有著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因此,在“自治” (分裂)與“易幟”(統一)的問題上,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7月1日,張學良致電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譚延闓等南京政府軍政要人,對他們提出的以政治手段達成南北統一的建議作出了積極迴應,於是,“南北妥協已呈急遽進展狀態”。
日本見張學良一頭栽進了南京政府的懷抱,立即採用各種手段向他施加壓力,企圖阻止南北統一的實現。7月16日,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拜訪了張學良,向他提出警告道:“國民政府標榜革命外交,主張單方面廢除不平等條約,企圖以武力收回租界”,這種外交政策“同中國在東三省保衛既得權益的方針是絕對不能兩立的,與南方合作就無異於要同中國對抗”。
因此,“關於這個問題,日本政府不能不給予極大的關注;我個人也要奉勸您加以阻止”。張學良以“只能順應大勢,別無他法作答”。林久治郎見口頭勸阻無濟於事,立即與關東軍村岡司令官一起商量對策,並於當天以電報向田中首相報告請示。
18日,田中向林久治郎發來訓令,要求“堅決阻止東三省政府同南方合作”。次日,林久治郎即據此令,再次向張學良提出警告,竭力勸阻他與南方妥協。
張作霖的葬禮於8月5日至7日在瀋陽舉行。日本政府特派曾兩度出任過駐華公使的林權助為特使,赴瀋陽弔喪。實際上,林權助此行的主要使命是說服張學良放棄“易幟”。
8日,林權助在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等人的陪同下拜訪了張學良。會談中,林權助告誡張學良:“此時絕對不可南北妥協以及懸掛青天白日旗。”張學良則“以妥協問題乃大勢所趨為理由予以拒絕”。次日,張學良偕秘書王家楨赴日本駐奉天總領事館回訪了林權助。雙方在互致禮節性的問候後,又立即圍繞著“易幟”問題展開了激烈交鋒。
林久治郎透過一番蠻橫無禮、殺氣騰騰的講話試圖恐嚇張學良,不料張學良理直氣壯地進行了駁詰。
林久治郎又以一種不容商量的口吻威脅道:“理論業已終結簡而言之,日本政府具有決心反對東三省對南方妥協,即謂干涉內政亦所不辭,請貴總司令三思焉。”
林權助也氣勢洶洶地向張學良叫陣:“簡單言之,田中首相已具有決心,貴總司令決心如何,是餘之所願聞也。”
張學良因有幹百萬東北民眾作他的堅強後盾,故而底氣十足地回答道:“餘之決心以東三省人民為轉移,餘不能拂逆三省人民之心理而有所作為也。”
由於張學良態度堅決,拒絕接受日本的要求,會談遂在異常緊張的氣氛下宣告破裂。
當晚,張學良召集東北保安委員會會議,通報了日間與林權助、林久治郎等的會談情況。為了緩和與日本的緊張關係,以免其真的出兵干涉,同時也給日本特使林權助留一點“面子”,使他不至於覺得太難堪,會議決定將“易幟”的日期再後延三個月。
至11月中旬,奉方答應的三個月的“易幟”期限已滿。張學良等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易幟”籌備工作的同時,又利用日本天皇舉行加冕典禮的機會,特派莫德惠以慶賀專使身份赴日,就“易幟”問題對日本作進一步的疏通。
莫德惠抵達東京後,立即就東北“易幟”問題與日本首相田中義一進行了專門會談,並終於說服田中作了“易幟”問題“確是中國內政問題”的表態。
12月29日,張學良正式宣佈東三省“易幟”,至此關東軍和日本軍方的計劃全部落空。而田中首相由於他的那番“易幟”確是中國內政問題的表態,成為眾矢之的,所以在各方壓力下,他不得不辭去首相,同時辭職的還有日本陸軍大臣,他作為軍方代表對關東軍未能阻止東北易幟負連帶責任。
(正文完)
-
9 # 御前帶刀侍衛
今小編我和大家講的還是張作霖被炸死後,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為什麼痛苦,而且說一切都完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如何確保日本在東北的利益,對於這個問題日本內部有著不同的意見,軍人認為最好透過關東軍的武力解決,而日本首相認為透過扶植張作霖解決,他想要在東北開通五條鐵路,只要建成這五條鐵路東北和關內也就可以分開了,到時候日本可以自然分裂東北,不用透過戰爭來解決。
說起田中義一與張作霖的關係,還要從張作霖早年間說起,當時的張作霖還是一個馬賊。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張作霖被俄華人認為是間諜給抓了起來,按照當時俄國的軍法,間諜是要被槍斃的。當時的田中義一還是陸軍參謀,他向他的少將求情,透過少將的干預,俄華人釋放了張作霖,這才保住張作霖的命。
由於兩個人關係比較好,張作霖統一了田中的很多條件,田中認為可以和他談判了,但是在不久後一位關東軍打破了他的計劃,他和關東軍司令官發起了皇姑屯事件,張作霖乘坐的火車被炸成了兩半,張作霖因此被炸死。田中義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人都傻了。他頓時涕流滿面給Quattroporte山本太郎寫信說一切都完了。
這件事發生後,預示著日本方面和平分裂計劃的破解,更代表著局勢已經不是田中可以控制的了,當時的裕仁也非常慌張的問田中是怎麼回事,田中解釋說是河本大作無視紀律,擅自行動導致了這樣的局面,他說自己一定把他送到軍事法庭,日本國內也有人認為河北大作罪該萬死,但是沒想到的是整個的日本陸軍都站到了河本的背後支援他。
田中看到了這場鬥爭心涼了,他知道自己都不敢全部的日本陸軍。他只好告訴天皇是自己弄錯了,不是日本陸軍乾的是中國南方北伐軍的原因,裕仁聽後直接把他轟了出去,因為裕仁認為他非常的不靠譜,前沿不搭後語,他不在信任田中。所以田中最終被迫辭職,不久後因為心臟病而死亡。
-
10 # 劇曾相識
因為張作霖不是親日的軍閥。可是狂熱的河本大作鐵了心要炸死張作霖,當時和他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土肥原賢二等人。
張作霖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個著名軍閥,他雖然出生土匪卻是一個非常有血性的華人。他在東北苦心經營多年,手中有幾十萬大軍,不管是中原的那些軍閥,還是俄國和日本人也不敢輕易打他的主意。
日本和俄國其實一直都想要控制東北,張作霖也知道他們的小算盤,因此一直左右逢源,不給他們任何機會。日本人為了能夠獲得東北的權益,又是給張作霖錢又是給他人,但是張作霖卻和他們一直打馬虎眼。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在經過皇姑屯時,被日本關東軍埋下的火藥炸翻,張作霖也在這起事件中身亡。當這起由關東軍高階參謀河本大作策劃的謀殺事件,傳回日本國內後,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十分震怒,他接連感嘆:“一切都完了”。按照田中義一的佈局,他試圖拉攏說服張作霖,幫助自己完成分裂任務,所以河本大作的行為讓他覺得自己理想破滅了。
張作霖在被日寇炸死後,裕仁天皇反而勃然大怒,罷免了陸軍大臣和內閣首相,和本大作的做法,讓日本當時一度很被動,在國際上受到了譴責,時任日本首相的人也被逼死,而陸軍的元帥也被迫下臺。一些陸軍大臣也相繼辭職。後來即使日本戰敗以後,他仍然不知悔改,後來他進入監獄,死在了戰犯管理所內。
-
11 # 赤紅雙翼
有一點要明確解釋,那就是那些高官可不是自願辭職,而是被迫辭職。首先刺殺張作霖這件事並不是當時的日本執政高層所謂,而是位於東北的少壯派軍官們自發組織。因為面對東三省錯綜複雜的政治局勢環境,當時的日本政客們認為東三省不易武力攻取,因為那樣不僅要跟東北軍正面作戰,而且還要跟蘇聯人對峙,這是他們想要極力避免的。
可是那群少壯派軍官卻不那麼想,這些年輕軍官認為目前當權者們昏庸怯懦,根本就無法將日本代入更加偉大的輝煌,可既然這幫老傢伙們沒膽子幹,那少壯派軍官們就單獨自己幹。
可當時日本的政治環境為天皇的權利被當權者們架空,手中並沒有實權,為了能夠奪得國家的控制權,日本皇室就開始跟少壯派軍官們聯絡到了一起。當迫於世界輿論壓力的影響,當時日本掌權者開始調查皇姑屯事件,想要藉此將事態給壓制下去。
可是當時的日本皇室與少壯派軍官們可不這麼想,因為它們就想利用在東三省所發生的一連串問題來大做文章。當日本掌權者想要平息事態時,天皇卻不再見這些大臣們,而少壯派軍官們藉此發難說這些大臣們處理不利,在迫於國內外和天皇外加激進力量的多方面打壓,日本現任掌權者被迫辭職下臺,這才導致日本徹底踏上軍國主義的快車道。
-
12 # 話說通航
1927年4月17日,日本陸軍大將田中義一組建了政友會內閣,田中義一兼任外務大臣,陸軍大將白川義則為陸軍大臣。田中義一一上臺就召開了東方會議,提出了所謂的“田中奏摺”。田中義一的其中一步就是侵佔中國的東北。
東北是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地盤,日本政府的目的是扶持傀儡政權張作霖,使其控制中國東北。但是張作霖明裡答應,暗地裡卻不合作。而日本軍人卻主張幹掉張作霖,從而武裝佔領中國東北。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關東軍中的激進派軍人河本大作親自策劃了炸死張作霖的皇姑屯事件。
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向日本的昭和天皇報告說製造皇姑屯事件的犯人為日本軍人。首相田中義一的做法很快得到了批評,認為陸軍出身的田中義一不為日本軍人說法。迫於日本軍人強大的壓力,田中義一推翻之前的報告,並報告日本昭和天皇,皇姑屯事件的真正主謀不是日本軍人。
田中義一兩次報告的巨大出入,激怒了日本天皇。日本天皇的震怒對於田中義一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以田中義一為首的內閣並沒有維持多久就垮了臺。
(裕仁天皇無愧的,是那個時代最腹黑的人,其政治手腕非常毒辣)
從1931年的918事變開始,到1936年的226事變,這幾年是舊日本政治鬥爭最為激烈的幾年。在這幾年間,昭和天皇裕仁的政治手腕顯露無疑。
總的來講,是一出“賊喊捉賊”的好戲,因為當時裕仁才上臺幾年,陸軍部的老資格軍官們是和政府穿一條褲子的,裕仁要發動全面戰爭的首要障礙,就是這幫人,於是,天皇和他的狗腿子們就策劃了918事變。
918事變中,昭和天皇直接派出自己的心腹,永田鐵山前往滿洲統籌全域性,陸大的這批青年精英軍官們堅決地貫徹了昭和天皇的方針,幹掉了張作霖,發動了918事變。然後反過來,天皇再叫政府和陸軍部去調查這事,並且要求嚴查真相,好給國際友人們個交代。
這個時候陸軍部和政府就面臨一個矛盾:“這事明擺著就是關東軍乾的,但是怎麼對外解釋呢?”
想想看,918背後最重要的人是天皇,他一手促成了918事變。然後還對外宣稱,是中國東北軍的人先動的手。
結果就是,無論政府和陸軍部怎麼做,反正都是裡外不是人的境況。接下來,天皇再授意他的手下,在輿論上造造勢,隨時準備把這幫不聽他話的老頭子打成“國賊”。
-
13 # 歷史軍魂
1927年4月17日,日本陸軍大將田中義一組建了政友會內閣,田中義一兼任外務大臣,陸軍大將白川義則為陸軍大臣。田中義一一上臺就召開了東方會議,提出了所謂的“田中奏摺”。田中義一的其中一步就是侵佔中國的東北。
東北是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地盤,日本政府的目的是扶持傀儡政權張作霖,使其控制中國東北。但是張作霖明裡答應,暗地裡卻不合作。而日本軍人卻主張幹掉張作霖,從而武裝佔領中國東北。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關東軍中的激進派軍人河本大作親自策劃了炸死張作霖的皇姑屯事件。
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向日本的昭和天皇報告說製造皇姑屯事件的犯人為日本軍人。首相田中義一的做法很快得到了批評,認為陸軍出身的田中義一不為日本軍人說法。迫於日本軍人強大的壓力,田中義一推翻之前的報告,並報告日本昭和天皇,皇姑屯事件的真正主謀不是日本軍人。
田中義一兩次報告的巨大出入,激怒了日本天皇。日本天皇的震怒對於田中義一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以田中義一為首的內閣並沒有維持多久就垮了臺。
-
14 # 戰鬥機解說家
天皇已經決定了,關東軍獨走的鍋,就由陸軍大臣和首相來背。
(裕仁天皇無愧的,是那個時代最腹黑的人,其政治手腕非常毒辣)
從1931年的918事變開始,到1936年的226事變,這幾年是舊日本政治鬥爭最為激烈的幾年。在這幾年間,昭和天皇裕仁的政治手腕顯露無疑。
總的來講,是一出“賊喊捉賊”的好戲,因為當時裕仁才上臺幾年,陸軍部的老資格軍官們是和政府穿一條褲子的,裕仁要發動全面戰爭的首要障礙,就是這幫人,於是,天皇和他的狗腿子們就策劃了918事變。
918事變中,昭和天皇直接派出自己的心腹,永田鐵山前往滿洲統籌全域性,陸大的這批青年精英軍官們堅決地貫徹了昭和天皇的方針,幹掉了張作霖,發動了918事變。然後反過來,天皇再叫政府和陸軍部去調查這事,並且要求嚴查真相,好給國際友人們個交代。
這個時候陸軍部和政府就面臨一個矛盾:“這事明擺著就是關東軍乾的,但是怎麼對外解釋呢?”
想想看,918背後最重要的人是天皇,他一手促成了918事變。然後還對外宣稱,是中國東北軍的人先動的手。
結果就是,無論政府和陸軍部怎麼做,反正都是裡外不是人的境況。接下來,天皇再授意他的手下,在輿論上造造勢,隨時準備把這幫不聽他話的老頭子打成“國賊”。
於是在這輪博弈中,天皇完勝,而陸軍大臣與首相識趣的辭職了。
-
15 # 丫丫說史
張作霖是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大軍閥,被稱為東北王,巔峰時期成為海陸空軍大元帥,進駐北京,統轄全國,手下數十萬士兵,更實在東北興建兵工廠,開採挖礦,興建鐵路,一方面不得不依靠日本人,另一方面又與日本人鬥智鬥勇,積極維護國家統一,但是最後被日本軍國分子炸死,那為什麼炸死張作霖後,日本首相跟陸軍大臣要趕緊辭職下臺呢?
張作霖命喪皇姑屯日本一直對中國的東北三省存有覬覦之心,東北的鐵路、礦產、肥沃的土地,以及幅員遼闊的大地,都讓本土資源貧乏的日本心裡充滿了無限的嚮往。而當時在東三省的關東軍只有幾萬人,無法掌控龐大的東三省,於是,他們扶持了張作霖,本以為張作霖會甘心的聽命於他們,但是在日本人給張作霖建好兵工廠,學校,挖礦場,鐵路等讓張作霖的人翅膀硬了以後,他們發現,張作霖不聽話了,無論關東軍以什麼介面,什麼方式,想要控制張作霖,取得東三省的掌控權,張作霖都不會讓他們得逞,於是,關東軍內幾個狂妄分子河本大作,土肥圓等人,
沒有請求命令,直接準備搞死張作霖,然後再找一個聽話的親日分子來代替張作霖的位子,便於掌控,於是在張作霖由北京返回關內豐田的火車上,預先埋好的400斤炸藥,將張作霖炸死。
日本首相和陸軍大臣趕緊下臺因為關東軍的這次行動並沒有事先請示,日本作戰部,軍部,甚至是日本天皇都不知道,但是由於炸死張作霖這一訊息迅速擴開,引得國際輿論大熱。而當時日本陸軍部和政治黨派之間的矛盾也由來已久,所以這件事一發生後,日本的其他黨派實力就集中向日本軍部,以及內閣發難,矛頭首先直指河本大作,但是由於當時軍部很多都是狂熱分子,很多都支援河本的做法,所以內閣不得不出來替河本開脫,但是一眼就被政敵識破,當場揭露,所以為了平息輿論,日本首相趕緊辭職下臺,而同時,由於當時日本在國際輿論中也口誅筆伐,為了平息輿論,不讓自己處於被動狀態,所以不少陸軍大臣也相繼下臺。
-
16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個問題非常有欺騙性:其實雖然日本首相和陸軍大臣辭職下臺和張作霖被炸有點關係,但是主要原因還是日本統治集團高層的顳部紛爭造成的。說白了,就是日本天皇以這個為藉口和理由對當時的首相田中義一和陸軍大臣解職。張作霖被炸的歷史背景
首先咱們現說說張作霖,如果咱們聽過單田芳老爺子的《亂世梟雄》那麼我們基本就知道張作霖從幹保險隊的時候就和日本人有接觸。當然那個時候是日俄戰爭前後,日俄雙方都需要當地的大小土匪武裝幫助自己控制地方。
當然隨著張作霖的步步高昇,日本也加大了對他的拉攏和資助。其實這個時候的日本估計資助的也不是張作霖一個人,這跟現在的風投類似。多方下注,如果有一個能做大就有機會從中獲益。但是張作霖多精明,如果不是必要基本都是把日本人的糖衣吃進去炮彈吐出來。並且嘴上一個勁的應承,就是不賣國。
當張作霖經過直奉大戰坐上北洋海陸空三軍大元帥的時候,日本加大了對他的壓迫。尤其是在在北京,日本公使希望他接受日本在東北開礦和修鐵路的特權。張作霖雖然作為軍閥辦過很多壞事,但是堅決不賣國。日本首先田中義一和張作霖死角還是不錯的,況且在兩次直奉戰爭以及郭松齡叛亂的時候日本人都給了張作霖巨大的支援。所以田中滿以為張作霖會答應日本的條件的。但是當張作霖坐專列返回奉天的過程中,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中的激進派軍人河本大作炸死。
皇姑屯事件後續其實這次炸死張作霖並不是日本官方的行動,日本二戰前盛行下克上的傳統。那就是現幹了再說,河本大作就屬於這種情況私自所為(也有人說河本大作是日本天皇的人)。總之張作霖被炸死之後,情況並沒如同他們之前的設想東北陷入崩潰。反而是少帥張學良迅速接管東北,並在之後易幟。
先說張作霖被炸死以後,輿論濤濤。日本做了事情卻沒有收到預計的效果。日本天皇下令調查,結果首相田中義一很憤怒提交的報告說是日本陸軍中的關東軍負責策劃實施的。你也許覺得這個名字耳熟,沒錯這個老鬼子就是那個提出以北韓為跳板,先佔領滿蒙再佔領中國的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的起草者田中義一。他認為是日本關東軍壞了他的事,所以向天皇告狀。
日本陸軍對田中首相非常不滿,說這不是他們陸軍乾的,是河本大作自己的行為。也有一種說法是河本大作的後臺很硬,涉及到日本關東軍的高層甚至是日軍國內的高層。田中這下坐蠟了,究竟處理不處理河本大作,如何處理都成了問題?沒有經過天皇授權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天皇火冒三丈。相當於田中加在了陸軍和天皇之間,兩面為難?
由於日本陸軍在那個年代勢力非常大,所以田中義一就再次提交了內容不同的報告。這下天皇火了,你這改來改去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啊?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和日本陸軍大臣先後辭職。
-
17 # 史料不輯
當時日本國內矛盾已經很尖銳了,少壯派軍人從小六子辦公室裡搜出了奉系向日本軍政大佬行賄的證據,激起了全國的怒氣。
-
18 # 圍爐煮酒話春秋
“皇姑屯事件”爆發的時候,日本的首相是陸軍大將田中義一。田中義一是十分支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的,但是他的做法不是利用武力,而是想透過控制張作霖來實現。在最開始實施這個計劃的時候,田中義一將此事報告給了昭和天皇,昭和天皇對此是持同意態度的。
當時的東北情況複雜,各種勢力糾結在一起。作為東北實際的統治者,張作霖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也出於名族大義,他一方面在表面上同意與日本合作,一方面在暗地裡處處阻擾日本的計劃,甚至最後騙了日本人大筆的經費和物資。
張作霖的做法當然使日本軍中的激進分子十分不滿,這些激進分子一向是以武力佔領東北作為首選,所以他們對於田中義一的做法十分不滿。在這些激進分子當中,關東軍高階參謀河本大作有著與田中義一完全不同的想法,在田中義一謀劃控制張作霖的時候,河本大作已經開始制定計劃刺殺張作霖,從而迫使日本政府使用武力佔領東北。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爆發,聽聞訊息的田中義一嚇得說不出話,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他也知道這意味著日本軍中已經公然開始對抗他了,這對於作為陸軍大將的他,無疑是沉重的打擊。田中義一將此事彙報給天皇,天皇對他很不滿,認為他首尾不一,有欺君的嫌疑,於是把他從皇宮趕了出去,還告訴他以後不想再見到他。
就這樣,田中成為了兩頭受氣的老鼠,軍中無法控制,天皇也對他不信任,他只要辭職下野,不久之後鬱鬱而終。可以說,河本大作的一包炸藥,炸掉了張作霖和田中義一兩條人命,也讓日本激進主義逐漸得勢,加速了侵略東北的步伐。
-
19 # 蘭臺
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後,田中義一併不是辭職,而是被辭職;他實際上是被日酋裕仁給罷免了首相,因為田中義一代表內閣總辭職,陸相當然也只能辭職了。
認真來說,張作霖被炸死與田中義一“被辭職”關係並不大,更多還是日本元老、政府以及軍部的矛盾所導致的結果。
先說張作霖之死,張作霖被關東軍河本大作炸死,這是讓田中義一非常生氣的,因為當時張作霖面臨北伐軍的軍事壓力,已經快要同意執行《滿蒙新五路》條約了,如果張作霖真的執行這一條約,用張作霖日本顧問町野武馬的話說,張作霖要執行《滿蒙新五路條約》 “每條鐵路都附有租借地,所以滿洲就等於是日本的了。”
當時滿鐵株式會社社長山本條太郎也說張作霖如果執行《滿蒙新五路條約》,“這等於(日本)購得了滿洲,所以不必用武力來解決了。”
至於為什麼日本軍部少壯派還要炸死張作霖,除了日本的文武矛盾以外,更重要原因是日本少壯派軍人嫌棄張作霖“賣國”賣的太慢了。早在1928年二月,日本少壯派軍人組織“二葉會”在東京開會時,當時日本少壯派軍人領袖永田鐵山等人就已經決定要“幹掉”張作霖了。
應該說河本大作炸死張作霖,實際是幫了中國一個大忙,坑慘了日本政府。
當時正好日本軍部與元老和政府矛盾比較深,田中義一和西園寺公望這樣的明治元老和代表日酋裕仁的宮中集團都想借此機會打擊日本軍方的“囂張氣焰”。
所以當田中義一和西園寺公望會談,得到了西園寺為代表的元老絕對支援後,他立刻就上奏天皇,表示這件事情政府的意思是嚴肅處理獨走的陸軍,哪怕因為公開張作霖被日本軍官炸死這件事會導致國際輿論大譁也要追查到底。
裕仁在宮中集團代表內大臣牧野伸顯的遊說下也同意田中義一“查明真相,嚴懲陸軍”的提議。
然而,河本大作以及少壯派炸死張作霖這件事,日本軍方大佬們真不知情,比如陸軍總參謀長,也是田中義一密友的宇垣一成就對田中義一的決定很不滿,宇垣一成認為這是田中義一幫著不喜歡軍方的宮中集團以及元老派系打壓軍方。
而且後來田中義一與軍方派出的聯合調查委員會其實已經基本查清楚了這件事,不僅日本軍部上下覺得這件事要整個日本陸軍來負責太荒謬,就連內閣也有不少成員認為這件事確實不是軍部指示,嚴懲陸軍沒道理。
所以田中義一“嚴懲”的要求遭到了軍部上下強硬的抵制,當時日本陸軍覺得自己遭受了不白之冤,抗議強烈程度都讓元老和不少內閣認為陸軍要兵變了。
田中義一面對陸軍強烈的反彈,想找密友宇垣一成代為疏通,但是遭到了宇垣一成的拒絕。宇垣一成還快意的在日記裡寫下了“他(田中義一)輕率地對元老等人保證,如何收拾呢?這下有好看的了。”
面對陸軍強硬態度,田中義一無奈只有屈服,在與陸軍相關人士開會時,田中義一無奈的表示說這件事如何處理,完全按照白川義則陸相的意見辦理。
但是此時裕仁以及宮中集團已經並不關心張作霖之死的真相,只是想借此機會打壓陸軍氣焰,以凸顯裕仁“親政風範”。
所以內大臣牧野伸顯和侍從長鈴木貫太郎極力反對田中義一對陸軍妥協,甚至不惜推動裕仁多次明確提出要嚴查張作霖被炸事件。
這個時候田中義一等於是成了陸軍與裕仁鬥法的工具,夾在中間兩頭受氣;如果田中義一強行處分陸軍,別說陸軍是否會兵變,陸相白川義則肯定選擇辭職,陸軍肯定也不會再派出新陸相,那麼田中義一內閣也就等於總辭職;可如果田中義一按照陸軍方案上奏,等於打了裕仁的臉,那麼裕仁肯定不會讓田中義一好過。
不過田中義一透過反覆權衡,最終還是決定“得罪” 裕仁,畢竟他本人是陸軍出身,另外得罪裕仁最多是賦閒幾年,將來還能再組閣,可要是得罪了陸軍,那麼田中義一政治生命等於終結了。
(宇垣一成)
而田中義一完全按照陸軍提出的調查報告來敷衍張作霖被炸一事,這不但讓裕仁威風掃地,更說明在田中義一內心裡,即使日酋裕仁也不如陸軍和自己仕途重要,這種“不忠不孝”的臣子,不收拾還留著過年?
所以裕仁罕見的幾乎明確表示了對田中義一的不信任,田中義一被裕仁公開表達了不信任,那麼他也只有辭職一條路可以走了。裕仁後來在二戰後曾經表示“今日想來,(公開批評田中義一,導致其辭職)是那時年輕所致,但還是那麼做了。”
田中義一也因此成了日酋裕仁政治生涯中唯一“叱責”的日本首相。
這就是田中義一內閣倒臺以及田中義一本人辭職的全過程,說起來田中義一的辭職導火索是張作霖被炸死,但是到了中後期,張作霖為什麼被炸死,炸死張作霖導致日本東三省侵略遭受多大損失已經不是日本政客們關心的重點,田中義一、日酋裕仁、內大臣牧野伸顯為代表的的宮中集團、西園寺公望為代表的元老以及白川義則、宇垣一成代表的日本軍方都在為自己小集團利益在進行內鬥。
-
20 # 歷史咖啡廳
張作霖是當時的中國元首,刺殺一個國家元首的行為,觸犯了國際法、戰爭法則等等,在輿論上處於劣勢,在張作霖被刺殺後,東北易幟,使得日本軍政各界譴責追查殺害張作霖的真兇,田中內閣政府因此垮臺。
說起這件事,很多人都覺得非常的蹊蹺,當時張作霖可以說是中國合法的首腦,而日本關東軍在沒有透過日本本部許可的條件下,率先對張作霖下手,事先沒有準備好太多的輿論工作,直接導致當時參與此案的很多日本人被迫下野。張作霖為何被炸死以後,日本首相和陸軍大臣趕緊辭職下臺,這是肯定的,刺殺國家首腦,這是赤裸裸的侵略行為,日本田中內閣太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因此,被迫辭職,直接導致田中內閣垮臺。
前有狼,後有虎,張作霖還是上了那趟慈禧太后的專用列車這場震驚中外的刺殺事件,是由日本關東軍高階參謀河本大作一手策劃的,由秦真次、土肥原賢二、村岡長太郎等特務機關一手執行的刺殺行動。
這場刺殺行動的背景當時國民政府正準備對張作霖進行討伐,軍隊已經到達京津地區,身在北京的張作霖下發撤退命令,跟隨他多年的部下都要回到奉天。
而為此,日本在青島也派出了大量兵力,希望可以幫助張作霖,而張作霖並沒有領情,直接向會談的芳澤下了逐客令。
不能為我所用,日本人想更快的政府東北地區,當時的關東軍參謀河本大作策劃在張作霖返回東北的時候,在路上下手,殺掉張作霖。
過程
1928年6月3日晚6時,張作霖離開北京,乘坐專車準備回到東北。
據當時的情報,日本確實有刺殺張作霖的企圖,但是防不勝防,最終還是在皇姑屯,上演了悲情一幕。
結果
對於日本首相來說,炸死中國首腦,這可是要讓日本人和奉天百姓為敵,這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剩下的只有武裝侵略一條路可以走。
東北易幟,張學良發表宣告,服從中央從張學良到東北之日起,這筆血債就已經結下了。東北易幟是什麼概念,就是東北永遠不會獨立,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
日本人想把東北從中國的版圖中抹殺,東北的百姓不會統一,數十萬東北軍將士更不會同意。
服從中央,東北易幟,是最好的選擇。
回覆列表
張作霖作為當時北洋政府的東北王,也是日本在東北利益的總負責人,他的死必須有人負責
炸死張作霖是日本人乾的,但這並不是日本高層的統一共識。日本人對張作霖動手的原因,說到底還是利益問題,因為老張雖然是軍閥,但是他很清楚,小日本給他的優惠究竟是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但是他也很無賴,收了日本的錢就是不願意辦事,保守的政客還相對冷靜,但是激進的軍方可受不了,所以1928年張作霖乘火車回東北的時候,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而死這件事情其實更多的是關東軍自己的謀劃
事情出了,東京才知道這件事,那麼怎麼辦呢?關東軍這次行動並沒有陸軍部的命令,東京上下一片譁然。而且日本陸軍部和政治黨派,內部矛盾也是由來已久。其時日本的其他黨派,集中媒體勢力,向內閣發難。但當時日本首相,屈從軍方的壓力,上奏天皇時候掩蓋了本相,可是又被政敵揭穿。為了平息輿論,日本的首相趕緊辭去職務下臺了。張作霖的死亡讓日本短時間一度在國際上很被動,所以陸軍大臣也相繼辭去職務承擔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