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朱文正本是明朝一位作戰勇猛戰功卓越的名將,可惜因對朱元璋心懷不滿而私通張士誠,事敗被軟禁最終鬱鬱而終,死的可惜憋屈。

  • 2 # 時光隧道2019

    朱文正(1336-1365年)明朝開國名將,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

    朱文正的父親是朱元璋的親哥哥朱興隆,也就是後來的南昌王。朱元璋起兵的時候朱興隆已經去世,朱興隆的妻子便帶著朱文正投靠朱元璋。朱元璋對朱文正非常好,朱文正長大後驍勇善戰,元朝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並任命朱文正為大都督,負責節制中外的一些軍事事務。

    朱文正戰功卓越,當年平定江西的時候,陳友諒帶著六十萬大軍圍攻洪都,朱文正多次挫敗陳友諒,並堅守85天,最後使得陳友諒撤退到鄱陽湖。後來朱文正又切斷陳友諒的糧草之路,最終導致陳友諒大敗。因戰後朱正文對封賞不滿,隨心生背叛,被朱元璋軟禁,在1365年便抑鬱而終。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將其當時八歲的兒子朱守謙封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唯一非朱元璋兒子的明朝藩王。

  • 3 # 無史不丈夫

    朱文正,明太祖朱元璋唯一的(在世)侄子,其父親是朱元璋大哥朱興隆。

    朱元璋起兵後,朱興隆的妻子帶著兒子朱文正投靠朱元璋。朱元璋把朱文正當自己的兒子撫養(可能是大哥不在了,留下唯一的侄子),朱文正在剛開始整日花天酒地,不務正業,下屬對他不滿,但是沒人敢說。

    隨後他用實際行動告訴眾人,他不止會花天酒地,還會打仗。

    在朱文正隨軍攻下集慶路時立了功,朱元璋問他想問什麼封賞,朱文正卻說:叔父成了大業,何患不富貴。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眾。立下大功不要封賞有兩種可能,一:真的不想要,二:想要的不是封賞這麼簡單。

    要說朱文正最耀眼的時候,那就不得不說一下洪都保衛戰了。1363年,陳友諒帶六十萬大軍圍洪都,朱文數次出戰退敵軍。堅守了85天,等到朱元璋率兵前來支援。

    史書記載:他積極部署防務,整軍備戰,親自上陣督戰。以兩萬人抵擋住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把洪都打成了一片屍山血海。

    陳友諒敗退,朱文正又斷了陳友諒的糧道,陳友諒失敗。

    平定江西,朱文正再立戰功。等到朱元璋回京後,大大封賞了常遇春,廖永忠等諸將士。朱文正立的功多反而沒有被封賞,於是發了怒,變得失常。按察使李飲冰多次上書說朱文正不老實,有異心。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是寧可錯殺也不可放過。於是將朱文正押回京城,在馬皇后的勸說下“此兒只是個性剛強,無其他”。被免官囚禁起來,沒多久後就去世了。

    朱文正這個人,戰功卓著,頗具軍事天才,最後在囚禁中死去未免可惜。他的悲劇源於他的性格,每個有著軍事天才的人,卻不知道怎麼做人(史上不缺這種人,洪都保衛戰中的隊友藍玉也是如此)。

    他的性格是他最大的敗筆,心胸狹隘,性格剛強,品行不佳,如果不在這件事上摔跟頭也會在其他事上摔。

    朱文正出身布衣,勇於作戰,為朱元璋立過奇功,然而卻因一時之錯(還有一種說法是他不滿封賞而去投奔張士誠),也就是他這種性格,讓他丟掉性命,鑄成了一生悲劇。

  • 4 # ke006

    朱文正出身布衣,善於謀,勇於戰,為朱元璋立過奇功,然而在洪都保衛戰後不久,朱文正在部屬慫恿下,欲投靠張士誠,背叛朱元璋。被朱元璋先發制人,朱元璋本來想處死朱文正,但由於馬皇后的極力勸阻,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將朱文正在桐城軟禁起來,終老囚中,他一時鑄成一生悲劇!這是歷史給這位軍事天才最公正的評價了!

  • 5 # 搞笑李

    其實評價朱文正,由於史料被故意隱去的原因很多東西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結合幾個時間點來看就很有意思了。

    1352年朱文正隨母投奔起兵的朱元璋。

    1355年朱元璋長子朱標誕生。

    1356年朱文正隨軍攻下集慶路,戰功赫赫,朱元璋欲封賞卻為其所拒絕。

    1361年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任命樞密院同僉朱文正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

    1363年洪都保衛戰爆發,朱文正堅守洪都城拖住陳友諒主力八十餘天,鄱陽湖決戰後陳友諒敗亡,朱文正戰功和地位達到頂峰。

    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長子朱標被立為世子。

    1365年李飲冰又上奏朱文正有異心,朱文正被朱元璋免官囚禁而死。

    1368年朱元璋稱帝,朱標被立為皇太子。

    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一下,當1352年16歲的朱文正投奔朱元璋之時,當時尚無子嗣的朱元璋是否曾有意將這個已經成人的侄兒當作接班人來培養?畢竟短短數年之間,朱文正就迅速升至樞密院同斂,和徐達常遇春等宿將並列,這速度也太快了。

    然而1355年,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出生,朱文正的地位就很尷尬了。

    在1556年,朱文正隨軍攻下集慶路立下大功,朱元璋面對這個尷尬的侄兒問他想要什麼封賞,朱文正卻說:“叔父成了大業,何患不富貴。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眾!”立下大功卻不求封賞有倆兩種可能,一:朱文正無慾無求,對封賞完全不感興趣,二:他想要的不僅僅是小小的封賞,而是更高的東西,比如…世子之位?

    或許是為了補償亦或是安撫,1361年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任命樞密院同僉朱文正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位列諸將之上。基本上給了他能給朱文正最高的封賞了。

    之後就調他離開權力中心,派到洪都城防備陳友諒了,被調離政治中心基本上也就意味著他的政治生命終結了,朱文正守備洪都城期間的表現也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然而,他的機會還是來了,1363年陳友諒趁朱元璋主力救援韓宋時,率60萬大軍突襲洪都城,將其重重包圍。圍城之中的朱文正是什麼樣的呢?

    史書記載他積極部署防務,整軍備戰,親自上陣督戰,以兩萬殘軍弱旅抵抗陳友諒六十萬漢軍主力,堅守洪都城八十餘天,把洪都城打成了一片屍山血海。最終等到了朱元璋姍姍來遲的援軍,陳友諒解除對洪都城的包圍,在鄱陽湖與朱元璋決戰,陳友諒敗亡。

    洪都之戰後,朱文正有著這不世戰功,又身居大都督之職,在朱元璋陣營內的戰功和地位已經達到頂峰,諒是朱元璋也已經無封可封了。

  • 6 # 喃九很優秀

    朱文正出身布衣,善於謀,勇於戰,為朱元璋立過奇功,然而一時之錯,鑄成一生悲劇——或許,這是歷史給這位軍事天才最公正的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兒,朱元璋集團的核心人物,曾任全軍最高衙門"大都督府"的一把手—"大都督"。其父是朱興隆(南昌王),是朱元璋的哥哥,朱文正之妻:謝翠英是徐達之妻謝翠娥之姐,元朝末年軍事人物。“洪都保衛戰”中坐鎮孤城抵禦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堪稱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戰功卓越。因戰後對朱元璋的封賞不滿,後私通張士誠,被朱元璋得知,被軟禁,最後鬱鬱而終。

  • 7 # 一個孤單的人123

    明末時期有兩大梟雄,一個是朱元璋另一個就是陳友諒,有些人瞭解陳友諒可能是從電視劇裡瞭解到的,真正的陳友諒也是一位大梟雄,而且差一點就將朱元璋打敗。關鍵時刻多虧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抵抗陳友諒的60萬大軍,堅守85天,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蹟,朱文正戰功卓越,為何最後竟然被鞭打而死。

    朱文正的洪都保衛戰

    朱文正以區區幾萬兵力,坐鎮洪都(今南昌)抵禦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近三個月的進攻,在軍事史上堪稱奇蹟,不僅如此,大軍來援,陳友諒被迫撤入鄱陽湖與朱元璋對峙之時,朱文正還斷了陳友諒的補給線,為最終戰勝陳友諒奠定基礎。當然,這其中也有名將鄧愈、趙德勝、薛顯、牛海龍、趙國旺等眾將的功勞。

    誤會的由來

    朱元璋曾問過朱文正:“想當什麼官?”文正對曰:“叔父成了大業,何患不富貴。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眾!”朱元璋聽了自然高興,不單高興他還當真了......其實朱文正只是客氣客氣,怎會不在乎封賞,後來按察使李飲冰彈劾朱文正驕侈觖望,意思是說朱文正驕傲自大,慾望得不到滿足而心生怨恨。

    罪行致死論

    念文正前言知大體,錫功尚有待也,而文正不能無少望。性素卡急,至是暴怒,遂失常度,任掾吏衛可達奪部中子女。按察使李飲冰奏其驕侈觖望,太祖遣使詰責。文正漸懼,謀叛降張士誠,飲冰益言其有異志。太祖即日登舟至城下,遣人召之。文天上倉卒出迎,太祖數曰:“汝何為者?”遂載與俱歸,欲竟其事。

    想著以前朱文正說過的那些識大體的話,對朱文正功勞的賞賜就緩了緩,而朱文正不可能沒有一點抱怨,後來乃至暴怒,失去了平時一貫的責任心和態度,竟然縱容他人奪人子女。按察使遂彈劾朱文正驕侈觖望------驕傲自大、因不滿意稍緩的賞賜而心生怨恨。朱元璋覺得這事需要對朱文正敲打敲打,所以派出自己的特使責罵朱文正,朱文正心生恐懼,眼見朱元璋動怒,李飲冰又適時的捅了一刀------彈劾朱文正心有異志,氣得老朱當天就坐船找朱文正去了,派人去找朱文正,知道老朱到來,朱文正倉促出迎,朱元璋連續質問朱文正幾次:你到底要幹什麼?於是用船載著朱文正押解回去了。

    救人無數的馬皇后勸解說:“文正雖驕縱,自渡江以來.......多有戰功……況乃骨肉親侄,縱有罪,亦當宥之”,朱元璋尊重馬皇后的意見,只將朱文正的心腹“皆誅之,及部下隨從、頭目五十餘人,盡皆斷其腳筋”,而朱文正則被免官。

    朱文正是如何身死的

    首先確定,朱文正是朱元璋失手鞭殺,並不是因為什麼罪行,若以罪行論,比朱文正更能作的秦王朱樉早被切成一百段了,而以罪行論,老朱自己更容易“開脫”------不是俺心狠,而是他罪深。

    “大逆之道既洩,朕恐為人所廡,特召而審之。其應之詞雖在神人亦所不容。其逆兇之謀愈推愈廣,由是鞭而後故。”朱元璋只是擔心,也可以說是懷疑,卻無實證,既無實證又是至親的情況下,也只有大怒之下沒收住手的理由來解釋朱文正的“死因”了。

    朱文正死後,朱元璋曾經在給李文忠的家書中提及朱文正:

    “老舅家書付保兒,教你知道驢馬做的人......我禁人休去張家那下買鹽,他從江西自立批文,直至張家鹽場買鹽,江上把截的不敢當,盡他往來。”

    休去張家買鹽,所說的張家就是張士誠,如果朱文正真的有暗通張士誠謀逆的行為或者實證,那麼在這封家書中不會僅僅提及“非法”買鹽中飽私囊的事情,一句謀反就足夠了,還用斥責(解釋)這麼多麼。

    .......

    在朱元璋的多封家書中,我們可以總結出朱文正的真正死因,他的“死罪”並不僅限於一條:

    一、嫌被監督的滋味不好受,為了保住自己的“法外之地”,雖然告朱文正的人都被割了舌頭,但是監督機制的完善還是會讓朱文正逐漸失去“特權”,所以朱文正阻撓江西按察司建立。

    二、走私私鹽、中飽私囊,這無異於直接從朱元璋口袋裡搶錢,而且又把張士誠養得更肥,變向給張士誠加了軍費。

    三、“豈其荒淫......專求民間閨女,用則數十日,不用即投之於井,為數甚多”這句很容易理解,我就不解釋了,總結一下就是朱文正在治下地區能缺的德都缺了,能幹的壞事全乾了,幹全了。

    最後面對朱元璋的審問,朱文正的回答“雖在神人,亦所不容”,從朱元璋這句話中能看出來,朱文正犯驢了,說的話很不好聽,叔叔嬸嬸、神仙妖怪都沒法忍,老朱氣瘋了,下手沒了控制,“由是鞭而後故”。而在史書上則寫,朱文正罪惡滔天、通敵叛國即便這樣心慈手軟的朱元璋也沒殺他,只是軟禁了他,後來朱文正自己死了,怪的誰來......至於彈劾朱文正的李飲冰只因稍微冒犯李善長,就被李善長彈劾專權------太祖將其黥面,割(李)飲冰之乳,即死

  • 8 # 聊史論今

    從軍事上來說,朱文正確實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戰將,在洪都保衛戰中,以4萬軍隊阻擋了陳友諒60萬大軍整整85天,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蹟!但他性格上的缺陷導致了他的悲劇,使他鬱鬱而終。

    朱文正(1336-136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其父朱興隆,乃朱元璋的大哥,早亡,朱興隆死後,其妻子王氏帶著年幼的朱文正來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對這個侄子甚是喜愛,將其當作親生兒子看待,悉心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將領,朱文正也確實不負朱元璋厚望,在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中,多次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對此朱元璋也是深感欣慰。

    朱文正的軍事生涯巔峰主要是在洪都保衛戰中。

    洪都,今江西省會南昌市,坐落在翻陽湖與贛江交匯處,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的說法,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朱元璋控制了江西地區以後,便派朱文正駐守洪都,從這也足以見得朱元璋對這位侄子的重視與信任。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4月,陳友諒統兵60萬,進攻洪都,此時,朱元璋傾舉國之兵正與東吳張士誠東線作戰,無暇西顧,為了爭取更多時間,好騰出手來專心對付張士誠,朱元璋便給朱文正下了死命令:誓死保衛洪都,等待援軍到來。

    此時,洪都守衛兵力僅有4萬,而陳友諒的漢軍號稱60萬,並且來勢洶洶,兵威正盛,如要硬碰硬的話,無疑是以卵擊石,擺在朱文正面前的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朱文正確實是個不世出的天才將領,在他的有序調配之下,以他卓越的指揮才能,多次擋住陳友諒的多次瘋狂進攻,雖然洪都城牆被攻破多處,但洪都始終牢牢掌握在他手中,硬是在洪都堅守了整整85天,沉痛打擊了漢軍的囂張氣焰,同時還極大地消耗了漢軍的有生力量,最終等到了朱元璋援軍的到來,對此,陳友諒也只能是望城興嘆,悻悻退兵。

    洪都保衛戰的勝利,使得朱文正的威望達到了頂點,也是他軍事生涯的巔峰,同時也為朱元璋與陳友諒的最終鄱陽湖決戰贏得了時間、贏得了戰略主動。

    但隨著洪都保衛戰的結束,朱文正的軍事生涯也匆匆落幕,究其原因,這一切悲劇還是源自於他的性格缺陷。

    朱文正固然有不世出的軍事才能,但後世對他的評價普遍是性格乖張,心胸狹窄,品行不佳。他在隨朱元璋征戰中,屢次立下大功,因此,朱元璋曾經問過他想要什麼封賞,這時朱文正表現出了難得的大度,信誓旦旦地表示:"叔父成了大業,何患不富貴。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眾!"這讓朱元璋感到非常欣慰,認為自己這個侄子顧大局、識大體,對他愈加喜愛,封賞也就此作罷。

    當然了,朱文正的這番表示,無非是客氣客氣、謙虛一番而已,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太過於實在,自己的一番客氣話竟然還當真了!因此對朱元璋頗有不滿。

    尤其是在洪都保衛戰勝利後,朱元璋照例要大加封賞功臣,本來朱文正功勳卓著,當記首功,但由於有了前番的表示,朱元璋大肆封賞了守城將領,卻獨獨將他晾在一旁,暫未作任何賞賜,這讓朱文正頓感大失顏面,不滿情緒也達到了頂點。

    自此之後,朱文正對朱元璋徹底失望,開始無心軍務,對部下也開始疏於管教,甚至有些縱容,致使多有不法之事發生,同時,自己竟然還開始私通張士誠,圖謀背叛朱元璋,最終被人告發,朱元璋聞訊後,匆忙趕到洪都城下,面對急忙出城迎接的侄子,話不多說,上去就是一頓胖揍,還說了幾遍“你到底想幹什麼?”同時將他押回京城,軟禁了起來。

    朱文正被押回京城後,朱元璋一開始是想殺掉朱文正的,但在仁慈的馬皇后的多番勸說之下,免了他一死,但正如前面說到的一樣,由於他心胸狹窄,不久之後就鬱鬱而終了,一代天才將領就此隕滅。

    當然了,朱元璋對自己這個侄子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洪武三年(1370),將朱文正年僅八歲的兒子朱守謙封為靖江王,並就藩桂林,也算是夠意思了。

    朱文正作為一代天才將領,軍事能力自不必說,但所謂性格決定命運,他性格的缺陷,即便不是栽在這件事上,也會壞在其他事情之上,從這個角度來說,從一開始,他的悲劇就早已註定。

  • 9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評價朱文正的話,我認為他有才能、有關係、沒腦子。朱文正的主要戰績即是洪都保衛戰。這是一場天才般的保衛戰,說實話,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洪都保衛戰除了朱文正這樣的天才,估計沒幾個人能打出來。下面就看我給您具體分析吧。

    一、波瀾壯闊的洪都保衛戰

    朱文正是誰?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作為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也是富有勇略,善於用兵。當時朱元璋是吳王,率軍隊主力出征,因此就將洪都給朱文正駐守了。為什麼給朱文正呢?《明史》之中給了我們解釋:

    “及再定江西,以洪都重鎮,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莫能守。”

    洪都是當時的重鎮,是朱元璋地盤的重要防線,這個地方必須要是骨肉重臣才能守護的。誰是骨肉重臣呢?那就是朱文正。

    說實話,當時派朱文正去駐守洪都,很多人都是懷疑的。為啥呢?因為大家不知道朱文正的能力,而且朱文正表現出來的那種氣質也很像個紈絝子弟而不是一個能打仗的人。當然,雖然人人都覺得朱文正很紈絝,但是朱文正在當時還是儘可能地在洪都附近做了相關的守城準備,據記載:

    “文正增城浚池,招集山寨未附者,號令明肅,遠近震懾。”

    朱文正疏通了護城河,加固了城池,招募了附近山寨的山賊,訓練軍隊,旗號嚴明,附近的人都為之震撼。不過說實話,朱文正做的這些工作是任何一個將軍都應該做的,不久之後的洪都保衛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於朱文正的挑戰。

    隨後,陳友諒果然率領著他的大軍前來攻打洪都,這便是對於朱文正的一次非常大的挑戰了。陳友諒的軍隊非常強大,水陸並進,足足有六十萬人,而朱文正有多少人呢?僅僅1萬人。說實話,在《孫子兵法》裡面寫“十則圍之,五則攻之”,但是從來沒有寫過60:1該怎麼做,因此擺在朱文正面前的是個危局。

    面對著陳友諒的大軍,朱文正憑藉著自己的能力足足守了八十五天。一萬人對抗六十萬人,守了八十五天。當陳友諒撤軍的時候,基本上洪都的城牆都要被陳友諒拆完了,“城壞復完者數十丈”。

    之後朱元璋派兵回援,陳友諒撤軍,朱文正派出手下大將斷絕了陳友諒的糧道。可以說在江西戰場上,朱文正居功甚偉。因此說實話,朱文正是個軍事天才,是個非常能打仗的人。

    二、朱元璋對於朱文正的培養

    朱元璋是個非常慘的人,元末那一段歲月,幾乎將朱元璋的家人全部殺死,因此朱元璋非常珍重親情,珍重陪同在他身邊的人。朱文正剛來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還沒有孩子,因此對待朱文正想對待自己親生孩子一樣,“太祖、高後撫如己子”。

    有人說朱元璋這種行為是把朱文正當作繼承人來培養。個人並不同意。我覺得朱元璋之所以對朱文正那麼好,一方面是因為朱元璋重視血親關係,明白在亂世之中還是自家人信得過,想要藉機培養朱文正,日後可以成為自己的左右手和太子的助力;一方面是因為古人的觀念,當時朱文正的父親已經死了,因此出於那種古代人的觀念,朱元璋便承擔起了照顧大哥兒子的責任。

    說實話,朱文正一開始確實是按照朱元璋給他培養的軌道前進,成為了一個能打仗、有文化、懂是非的人才。曾經朱元璋問他,你以後想做個什麼官啊?朱文正是如此回答的:

    “叔父成大業,何患不富貴。爵賞先私親,何以服眾!”

    這話可能是朱文正的心裡話,但是結合朱文正未來的表現看,也可能是朱文正刻意這麼說的。在亂世之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早熟一些,朱文正明白自己全憑靠著朱元璋才可以活下去,因此過早成熟的朱文正說出一些話來哄朱元璋開心也是有可能的。

    之後朱元璋還任命朱文正為大都督,讓他節制中外軍事。一直到洪都保衛戰結束的時候,朱文正和朱元璋還是其樂融融的,表現出了一副和睦的樣子,這一切一直到了洪都保衛戰結束後才改變了。

    三、朱文正的叛逆

    洪都保衛戰勝利後,朱文正多大?28歲。說實話,即便是朱文正心智很成熟,但他只是個28歲的年輕人。戰後朱元璋要論功行賞,結果常遇春、廖文忠等大將都得到了非常多的賞賜。因為朱文正前面說過自己不想要太多賞賜的話,結果朱元璋信以為真了,並沒有給朱文正很多的賞賜。結果朱文正就怒了,據記載:

    “性素卡急,至是暴怒,遂失常度。”

    很多人這個時候都在指責朱文正,說他暴躁,說他貪婪,說他急躁……說實話,我們都只是站在上帝視角上看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站在朱文正的視角看呢?洪都一戰,朱文正是最大的功臣,即便是之前說過不要賞賜的話,朱元璋也應該表示一下,但是這一次朱元璋連表示都沒有,直接就拍板了,換誰誰不生氣?

    我認為朱元璋的問題在於將國事和家事混為一談了。洪都保衛戰是國事,應該論功行賞,朱文正立了功勞,應該有賞賜;朱文正是他的侄子,這個是家事,因此朱元璋覺得可以暫時虧待一下他。我覺得這個是朱元璋的責任。

    但是後面朱文正居然能想要投靠朱元璋的敵人張士誠,這個確實是朱文正的問題了。從國家來說,你是朱元璋的臣子,做貳臣這是錯誤的;從家事上看,你是朱元璋的侄子,你居然要投靠他的死敵?最終朱文正以免官被罷免。

    如果讓我給朱文正的做個最終評價的話,我認為就是“吾敬朱文正之才,吾惜朱文正之識,吾悲朱文正之遇”。朱文正不壞,他只是一個有點傻,有點才能,有點衝動的年輕人。

  • 10 # 再言春秋

    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評價朱文正那就是他具有傑出的軍事頭腦,可是缺乏基本的政治思維,或許朱文正就是一個帶有天才軍事思維的孩子。他渴望他的表現能夠得到大人的認可,而當大人不認可他的時候,他就會想一個孩子一樣耍自己的小脾氣。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個脾氣,而造成了最後悲劇的結果。

    朱元璋的成功路上,他的親緣關係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朱文正是他的侄子,李文忠是他的外甥,沐英是他的養子,夫人馬氏也是一個賢內助。朱元璋這個人雖然說有多疑,殘忍的一面,但其實他非常在乎親情。如果不是朱文正做出了讓他無法容忍的事情,他是不會軟禁朱文正的。

    朱文正在《明史》中的記載記錄其實並不多,只有聊聊幾件。

    太祖為吳王,命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及再定江西,以洪都重鎮,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莫能守。乃命文正統元帥趙得勝等鎮其地,儒士郭之章、劉仲服為參謀。文正增城浚池,招集山寨未附者,號令明肅,遠近震懾。居無何,友諒帥舟師六十萬圍洪都。文正數摧其鋒,堅守八十有五日,城壞復完者數十丈。友諒旁掠吉安、臨江,俘其守將徇城下,不為動。

    這是朱文正在朱元璋成功路上做出的最大貢獻。張士誠、陳友諒作為朱元璋的兩大對手,在早期的時候其實力都強於朱元璋,而這裡面以陳友諒更為強大。在陳友諒與朱元璋的交鋒中,他們最早的一次正面交鋒就選擇在了重鎮洪都,洪都作為朱元璋的一個重要屏障,為了保證不失,於是選擇了他的侄子朱文正來坐鎮。後來陳友諒率兵六十萬攻擊洪都,都被朱文正牢牢的擋在了外面,最終等來了朱元璋的援兵。而最終能夠擊敗陳友諒和朱文正能夠固守洪都不失是分不開的。所以說,朱文正的功績絲毫不亞於徐達、常遇春。這是朱文正軍事能力的體現,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輝煌。

    那麼朱文正在歷史上留下來的第二件事又是什麼呢?

    比長,涉獵傳記,饒勇略,隨渡江取集慶路。已有功,授樞密院同僉。太祖從容問:“若欲何官?”文正對曰:“叔父成大業,何患不富貴。爵賞先私親,何以服眾!”太祖喜其言,益愛之。

    其實朱文正做這件事情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朱元璋誇獎自己,他是在表現自己不計較功績,但並不是真的不計較,結果朱元璋信以為真,真的沒有獎勵自己,甚至都沒有多誇朱文正幾句。於是朱文正的內心開始不平衡了。

    太祖還京,告廟飲至,賜常遇春、廖永忠及諸將士金帛甚厚。念文正前言知大體,錫功尚有待也,而文正不能無少望。性素卡急,至是暴怒,遂失常度,任掾吏衛可達奪部中子女。按察使李飲冰奏其驕侈觖望,太祖遣使詰責。文正懼,飲冰益言其有異志。太祖即日登舟至城下,遣人召之。文天上倉卒出迎,太祖數曰:“汝何為者?”遂載與俱歸,欲竟其事。高後力解之曰:“兒特性剛耳,無他也。”免官安置桐城,未幾卒。飲冰亦以他事伏誅。

    朱元璋賞賜了所有的有功之臣,包括那些洪都之戰中表現不如自己的人。朱文正見到這個結果心理都出現了不滿,於是開始了自己暴怒、殘忍的一面,後來被手下的人所告發。至於文中說他有異志,我是堅決反對的。如果他真的反對朱元璋,朱元璋來到他所鎮守的城下,他完全可以殺了朱元璋,可是他並沒有。還是倉促出迎,結果被朱元璋教訓了一頓。後來的結果就是被朱元璋所軟禁起來了。

    從《明史》對朱文正的記載來看,其實朱文正這個人很單純,因為他從小失去了父親,所以他把朱元璋當做自己的父親。他守洪都城是為了朱元璋,他故作大度也是為了朱元璋,後來他的暴怒、殘忍其實也都是希望朱元璋能夠重視自己。他就像是一個孩子,這一生都是為朱元璋而活的。他對朱元璋的畏懼與尊敬,就像是一個孩子對待自己的父親。他要真有異心,完全可以在朱元璋到他的地盤找他的時候殺了朱元璋。只不過,他的悲劇是因為他是朱元璋的侄子。在朱元璋的那個位置上,註定他不能給予朱文正父親一樣的關懷。

  • 11 # 紅辰夢劫

    1、軍事奇才,朱文正最被後人稱頌的就是他的軍師才能,曾在“洪都保衛戰”中以四萬人擋住了陳友諒的60萬大軍。

    “陳友諒帶六十萬大軍圍洪都。朱文正數度摧其鋒芒,堅守85日等到太祖親自率兵來援,陳友諒撤圍退入,與朱元璋對峙。朱文正又斷陳友諒,友諒遂敗。”

    2、朱文正是高祖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有意培養他,在朱文正立了大功後,沒有立刻晉升他的官職。朱元璋作為人主,當然要考慮的多一點,自家侄子開國之後就是郡王。有此考慮,朱元璋還京後,大大地賞賜常遇春、廖永忠及諸將士金帛,對功勞更大的朱正文暫未封賞。從這裡開始,朱文正對朱元璋懷恨在心。

    自暴自棄,心懷二志

    “洪都保衛戰”之後,朱文正因為沒有得到封賞便開始驕侈觖望,更有甚者,在部下的慫恿下,他決定投靠朱元璋的敵人張士誠。

    然而朱元璋老謀深算,棋高一著,早已得到了訊息,當面質問朱文正,其見事情敗露,乖乖被押解回了京城。

    朱元璋本意直接處死他,馬皇后勸解說:“此兒只是個性剛強,無其他。”之後,朱文正被免官軟禁於桐城,沒多久就去世了。

    結語

    朱文正還是太年輕,不懂的韜光養晦的道理,本身已經立了很大的功勞,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躺在功勞簿上睡覺。有時候不做要比做更為政治正確,待明朝開國以後做個太平王爺。

    朱文正如果實在想造反,也要像他的堂弟朱棣一樣,待朱元璋駕崩之後再造反。不過在筆者想來,以朱元璋的精明,在見識了朱文正的軍事能力以後,絕不會給他兵權讓其有造反的機會,畢竟侄子和兒子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 12 # 桃桃是愛歷史的女孩子

    朱文正是誰?他是朱元璋的親侄子,看到這裡,許多人應該會這樣想,這朱文正一定是個靠關係上位的紈絝子弟。

    我想說你錯了。

    朱文正英勇善戰,靠自己努力官至大都督。

    朱文正的父親朱興隆是朱元璋的長兄,不過很早就去世了。

    母親王氏便帶著朱文正來投奔小叔子朱元璋,而朱元璋也是將朱文正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對待。

    朱元璋曾有意特殊“照顧”朱文正,封他做大官,但被朱文正嚴詞拒絕。

    朱文正說,“叔父先給我們這些做親戚的加官進爵,未免不能讓部下心服口服。只要叔父大業已成,侄兒又怎麼會擔心沒有富貴呢?”。

    朱元璋聽了,更加喜歡這個識大體的侄兒。

    不過,朱文正確實英勇善戰,屢建戰功,先是升為樞密院同斂,之後又被命為大都督府的大都督。

    大都督府在當時相當於當時全軍最高指揮機關,可見朱文正的能力。

    有人詬病朱文正的提升速度,但為什麼不看看朱文正做出的功績呢?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陳友諒率60萬大軍圍攻洪都,而朱文正正是洪都的守將。

    當時朱文正的將士僅僅只有4萬,換作是旁人坐鎮,要麼城破兵敗,要麼獻城投降。

    但朱文正憑藉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堅壁挫銳的戰術抗擊陳友諒大軍。洪都多處被攻破,朱文正率將士一邊作戰,一邊築城,堅守洪都85天,最終以陳友諒撤退而勝利。

    朱文正心性大變,開始談功論賞。

    洪都保衛戰結束後,朱元璋封賞常遇春、廖永忠以及諸位將軍,而朱文正卻沒有得到封賞。

    朱文正知道後,十分生氣,便有些失常,開始變得荒淫無度,甚至擄掠部下的妻子。

    可朱元璋覺得自己也沒有錯啊,以前封賞你,你都拒絕,我怎麼知道你這次不樂意了呢?

    再說,大都督是全軍最高指揮機關的一把手,還怎麼讓你升,難不成讓你做皇帝。

    而當時按察使李飲冰又上奏朱元璋,說朱文正懷有異心,與張士誠私通,朱元璋氣急敗壞,將朱文正免官軟禁,而朱文正也因此鬱鬱而終。

    有人說朱元璋做的不地道,連自己的親侄子也不放過。但朱元璋在後來,將朱文正八歲的兒子封為靖江王,成為唯一一個不是朱元璋親生兒子的藩王,可見朱元璋並不過分。

    反倒是朱文正,自己宣告不求封賞,結果又暗自計較得失。即便如此,作為親叔侄,又怎麼能聯合外人,將矛頭對準自己的家族呢,真是荒誕。

  • 13 # 黑衣大居士

    1、善於謀、勇於戰,但格局太小,功利心太強。

    2、洪都之戰勝利後,因不滿足朱元璋的封賞。一念之差,意欲叛變投敵,被朱元璋發現後圈禁至死。

  • 14 # 呂海峰專欄

    首先,我們敢肯定的是,朱文正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在洪都保衛戰當中,僅僅以2萬人馬就擋住了陳友諒大約60萬的人馬,從而為朱元璋的勝利奠定了決定性的基礎。只不過,在後來的奪儲之爭中落了下風,當然,這也不能怨朱文正無能,因為他畢竟是朱元璋的侄子而不是兒子。至於他是如何死的?老呂認為,多半是死於朱元璋對他的謀殺,以穩定皇太子朱標的地位。

  • 15 # 濤哥1116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其父朱興隆早亡,朱元璋起事以後,朱文正的母親帶著年幼的朱文正投靠朱元璋。當時太子朱標尚未出生,朱元璋視如己出,疼愛有加。

    朱文正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若論戰功,也僅排在徐達、常遇春以後。名將鄧愈曾是他的部屬。朱文正的軍事生涯巔峰時刻是洪都保衛戰,朱文正攜據說是2萬兵力抵禦住了陳友諒60萬大軍,並堅守85天,等待朱元璋前來支援,最後逼得陳友諒撤退到鄱陽湖。堪稱軍事史上一大奇蹟。後來鄱陽湖大戰朱元璋徹底擊敗陳友諒。

    朱文正的結局是悲哀的。雖屢立戰功,但是封賞之時未得到相應的封賞,於是在部屬慫恿下朱文正欲投靠張士誠,背叛朱元璋。後被人告發,朱元璋親自到洪都找到朱文正,見面就是一頓皮鞭,將其關押,欲處決朱文正,幸得馬皇后勸阻,朱元璋才免其一死,終身監禁,後來這位頗具天才的軍事將領在囚禁中死去。

    客觀的講,朱元璋對朱文正還是不錯的,他在之後的洪武三年封朱文正年僅八歲的兒子為王,並就藩桂林。想一想大明王朝的開國將領大多死於非命,朱文正又犯了那麼大的錯,而沒有被處死,只是監禁,可見朱元璋對這個侄子還是非常疼愛的。

  • 16 # 白水先生23

    好久不見了,白水先生向大家問候。元宵節快樂!

    朱文正(1336-1365年),其父朱興隆,朱元璋親大哥。元朝末年,鳳陽和全國各地一樣爆發自然災害,朱元璋離家討生活,歷經千錘百煉終成正果。在家老實務農的大哥朱興隆英年早逝,留下朱文正孤兒寡母。為了活命,朱文正之母帶朱文正投奔義軍頭領朱元璋。朱元璋正是用人之際,把朱文正當作自己的兒子般撫養。朱文正天生將才,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深受朱元璋喜愛。

    朱文正最為得意之戰就是洪都保衛戰了。朱元璋打下洪都後,因此地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派,唯親信和有勇有謀之人駐守朱元璋才能無後顧之憂,於是朱文正成了不二的人選。果然陳友諒為吞併朱元璋,親率60萬大軍,鉅艦數百艘,水陸並進向洪都殺來。朱元璋此時和張士誠作戰,無瑕西顧,但如果洪都不保,朱元璋將腹背受敵,性命堪憂,深諳此道理的朱元璋給侄兒下達死命令“堅守待援“。

    朱文正面對敵方60萬大軍,臨危不亂將各方將領井井有條安排,他根據各將領的特點對他們進行調配,使這些身經百戰的將領心服口服,是為軍事帥才,爾後走上前線召開陣前誓師大會,會上慷慨激昂鼓勵將士們計程車氣,用現在的話說可以是-名堪當大任的政工帥才了。戰鬥中,親自登上城樓,身先士卒,用大刀用血肉之軀抵擋敵軍的無休止的攻勢。他勝利了,以4萬兵力對敵60萬堅持了八十五天,朱元璋援兵到來,陳友諒望城興嘆,只能撤兵。

    取得如此戰果後,朱元璋封賞有功群臣,朱文正年輕氣盛,對朱元璋不封賞他非常氣憤,又因平時不善交際被小人讒言有異心,被軟禁於桐城,鬱鬱而終。

    朱文正雖為皇親,但個性過於剛強,打仗雖然有條有理,有勇有謀,但年少輕狂,不懂收斂,不懂政治。

    性格決定命運,被“嬌驕“二氣纏繞這應該是朱文正年紀輕輕就鬱鬱而終的根本原因吧!

  • 17 # 不書公子

    朱文正和陳友諒不僅在洪都之戰中棋逢對手,二人性格也頗有相似之處:極端、睚眥必報!

    試想,如果朱文正後來沒有與張士誠接頭的話,以他的軍事才幹和朱元璋愛給子侄封王的習慣,後來做個藩王應該不是問題。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朱重五家的次子。元至正四年,淮河流域天災肆虐,餓殍遍野。幾代赤農的朱元璋家自然未能倖免,因為飢餓,家裡人口銳減,剩下的幾口人,也分散逃荒。

    亂世出英雄,朱元璋最終靠自己的能力闖出了一片天地。大樹底下好乘涼,之前逃散的家人紛紛前來投奔,朱文正就是其中之一。

    在之後與陳友諒等割據勢力的戰爭中,朱文正屢立戰功,成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朱文正的武功巔峰,當數“洪都之戰”:

    之前的混戰中,陳友諒和朱元璋互有勝敗。後來,原屬陳友諒麾下的洪都守將投降了朱元璋,引陳友諒傾舉國之兵來攻。駐守洪都的朱文正,以2萬兵力,與陳友諒60萬大軍展開了殊死之戰。

    此時,朱元璋正率領主力與進攻紅巾軍的最後據點安豐的張士誠惡戰,救援小明王韓林兒,無暇顧及洪都。所以,朱文正這一扛,就是85天。

    元至正二十三年七月,朱元璋回師與陳友諒決戰,陳友諒慘敗;八月,從江西湖口突圍而出的陳友諒遭朱元璋軍隊阻擊,陳友諒身死,麾下猛將張定邊等人護送陳友諒之子陳理逃到武昌登基;至正二十四年初,朱元璋攻克武昌,陳友諒建立的“漢”政權覆滅,陳理投降!

    戰後,居功至偉的朱文正因封賞不公,縱兵燒殺搶掠,欲投至張士誠麾下,被朱元璋軟禁,鬱鬱而終,其子朱守謙被朱元璋封為“靖江王”,就藩桂林!

  • 18 # 墨點江湖

    朱文正出身布衣,勇猛善戰,為朱元璋立過奇功,因一時之錯,釀成一生悲劇。

    侄子朱文正

    明朝初年,朱元璋封了14位藩王,只有一個孫輩,還是侄孫,就是人就是朱守謙,那麼朱守謙有何能耐,能位列初封藩王之列呢?

    答案是:因為他的父親是朱文正。朱文正,其父是朱元璋之兄朱興隆。

    朱元璋起兵時,朱興隆早已病餓而死,朱元璋鎮守滁州時,朱文正與母親王氏前來投奔,朱元璋不勝之喜。在朱元璋家族的親人中,只剩下這一個侄子了,他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朱文正聰明機警,“貌類高帝”,得到了朱元璋的喜愛和重用。朱文正也不負叔叔的期望,跟隨朱元璋渡江克太平,剿滅陳埜先,佔據建康,逐漸成為朱元璋所倚重的左膀右臂。

    赫赫戰功

    朱文正於至正十四年投奔朱元璋被提拔為親信後,便一直作為朱元璋的主力核心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在軍中已有威名。

    至正二十一年三月,朱元璋對內部軍事結構做出重大改革,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任命朱文正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此時的朱文正事實上已經成為朱元璋麾下的最高軍事統帥。

    第二年,陳友諒手下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將洪都獻給朱元璋。但洪都的形勢並不穩定,時常發生叛亂,朱元璋幾經考慮,“以洪都重鎮,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莫能守”,於是命其最信任的親侄子朱文正鎮守。

    朱文正不負所望,1363年四月,陳友諒傾全國60萬兵力狂攻洪都,而朱文正以2萬人相抗,抵擋住了陳友諒長達85天的瘋狂進攻,此戰創造了中國軍戰史上經典戰例,也為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贏得了時間和空間的優勢,從而奠定了朱元璋帝王之業的基礎。

    迫害致死

    陳友諒戰死後,朱元璋除掉了最強大的對手,前途一片光明。

    第二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為吳王,正式組建自己的班子,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又冊立大兒子朱標為世子,也就是自己的接班人。

    但這一通封賞當中,卻遺漏了侄子朱文正。名義上看,他仍然是大都督,是最高的軍事將領。問題在於,徐達、常遇春都有了新的位置,對此朱文正十分不滿,口出怨言。

    朱文正的性格急躁暴烈,《太祖實錄》中說他開始“驕婬暴橫,奪民婦女”,他使用的床榻上的裝飾,也有越制的現象。朱元璋知道之後,派人責備。

    朱文正感覺害怕,預謀投降張士誠,而此前他的岳父謝再興已經投降了張士誠。江西的按察使名叫李飲冰,把朱文正的反常舉動全部報告朱元璋。

    朱元璋的反應出人意料,至正二十五年正月,他親自乘船趕到洪都城外,派人召喚朱文正來見。朱文正毫無準備,倉促之間沒有別的辦法,乖乖地出城去見叔叔。

    最後,朱文正被奪職,安置到桐城。但是朱文正卻並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為,他在被軟禁期間,居然“暮夜與從人議,有異志”,結果被從人告發。

    朱元璋親自審訊朱文正,朱文正出言不遜,激怒了朱元璋,“其逆兇之謀愈推愈廣,由是鞭而後故”。朱元璋手持鐵鞭,親手將朱文正活活打死。

    這一年是1365年,距離大明朝建立還有3年時間。

    尷尬身份

    作為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處境很尷尬,他幹得再好,朱元璋也不可能讓他接班。

    同時朱文正戰功顯赫,帳下又有一大批傑出的武將,朱元璋必須給予足夠的封賞,他們才能忠心效勞。朱文正天然要為朱元璋忠心賣命,卻不能得到像朱元璋親兒子一樣的待遇,心裡的落差可想而知。

    如果朱文正有足夠的耐心與韌性,熬到洪武十年朱元璋分封藩王,他可能會像秦王、晉王、燕王等人一樣,被分封為親王。

    從朱元璋的角度來看,這是他能給予朱文正的最高爵位。但從朱文正的角度看,自己浴血拼殺多年,戰功赫赫,卻只能和這些無戰功的小弟一樣分封,他們只是因為投胎技術好,自己心中當然不平衡。

    朱文正最好的出路,是像後來的寧王朱權一樣,做一個毫無政治企圖、安分守己、只圖享樂的王爺。偏偏朱文正在性格上暴烈急躁,他出事是遲早的事。

    靖江王府

    《明實錄》中記載,朱元璋失手打死了朱文正後,讓人抱來年齡尚幼的朱守謙,懊悔萬分地說:

    “爾父不率教,忘昔日艱難,恣肆兇惡,以貽吾憂。爾他日長大,吾封爾,不以爾父廢也,爾宜修德勵行,蓋前人之愆,則不負吾望矣。”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八歲的朱守謙為桂林靖江,是唯一非朱元璋兒子的明朝藩王。

    洪武五年(1372),還在南京的靖江王府派出長史趙壎一干人來到桂林,踏勘風水,尋找吉壤。他們最終選擇在獨秀峰南麓,原元順帝的潛邸建築王府。

    洪武九年(1376),又在龍騰虎踞的東郊堯山西南麓開闢王陵。

    洪武二十六年(1393)重修府邸,歷時二十多年,建成了比北京故宮早三十多年,酷似南京明內宮的靖江王府。

    靖江王城規模宏大,門深城堅,佈局嚴謹,氣勢森然。殿堂巍峨,亭閣軒昂,水光山色,恍如仙宮。

    靖江王府系歇山式大屋頂,磨磚對縫清水牆,碧色琉璃瓦面,富麗堂皇。清代詩人戴文燈曾有詩留傳:

    朱戶愛開厥,雕楹更枕崗;

    綺疏承爪渭,碧瓦戲鴛鴦。

    曲沼龍頭瀉,高亮鷗吻張;

    暗風金屈戊,明月玉琅璫。

    結語:朱文正從小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在心理上是把朱元璋當做父親的,他所做的事情一部分就像是孩子故意犯錯,讓大人注意他,但他不知道的是,人是會變得,尤其是大權在握時,有時會顧不上親情的。

    但朱元璋骨子裡其實是一個很顧念親情的人,朱文正死後他還是後悔的,畢竟他一開始,是把朱文正當親兒子看待的。

    太子朱標死後,他立嫡孫朱允炆為皇太孫,是愛屋及烏;朱文正身死,朱元璋將他對朱文正的懷念和懺悔都投射到了侄孫身上,因此才會封8歲的侄孫為藩王,給他超出親王制的待遇。現在的靖江王城,就是一個叔叔對侄子懺悔的證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爸想在雙十二買奧田整合灶,你覺得可行嗎?有用的分享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