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陽裔
-
2 # 佟生的80年代
想要理解和欣賞汪曾祺,你得有一點古典文學的底子,唐詩、宋詞、宋人筆記,元明雜劇、明清小說、歷代散文……
外國文學你要看點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斯丹達爾巴爾扎克托爾斯泰普魯斯特馬爾克斯博爾赫斯卡爾維諾卜伽丘薩克雷狄更斯契訶夫福樓拜莫泊桑卡夫卡喬伊斯福克納海明威……
最重要的是你要經過人文主義的教育,這個是你在高中、大學等正統的學校裡學不到的……
-
3 # 喝啤酒的駱駝
人們首先會想到他的“衚衕文化”,其實更多的人會對他的美食文化更加感興趣。能以這樣一種方式影響文壇,這是很難得一件事,因為文學終歸還是要回到生活中與生活中的人在一起。
汪曾祺是很特別,他是現當代文壇上一個具有跨越式意識的作家,但是能一生都在堅持同一種創作意識實屬難得。
汪曾祺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極高的,他的創作兼具了傳承與創新的共同特點,有人說他是現當代文學的“中介”,連線了兩個時代,作品中濃郁著傳統文化的味道,也有很洋氣的一面,同時在作品中還有很多中外文學家的共性特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高,曾經開一代風氣,建立起了個人和一個時代的親密關係。不得不說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當然獨特性可能也可能是他的作品一直被邊緣化的原因。
他的作品淡雅清新,連蘿蔔白菜都能在他的筆下變成一種文化,他的粉絲真不少,很多汪迷不僅痴迷於他的作品,也非常喜歡她的生活狀態。汪曾祺有很身份,他曾經做過編輯,十分敬業,也接觸了到了很多大家,對他也有影響。通俗地來看他的文學貢獻,可以用一個人們很形象的一個對比,有人說他就是當代社會的曹雪芹,這個地位和貢獻真的可以說幾乎是極致了。
他很帥氣,生活中也很悠閒快意,喜歡畫畫,喜歡雪茄,愜意不已,著實令人羨慕,來看看他和他的作品感受一下他的風采。
-
4 # 智慧乳酪
汪曾祺在文壇的地位是極高的。只是曾經被時代遮蔽過。他是沈從文的學生。他時的創作特點與老師相似但更有發揚光大之處。對文學的貢獻主要表現在:散文,小說。特別是短篇小說。短篇小說---《受戒》更是新時期小說步入新的歷史門檻的代表作。讓人們看到了小說的另一種新寫法。我這樣回答對大家有幫助嗎?歡迎與大家共同探討。
-
5 # 使用者687155650725鬼千
文字中閱讀到,說:江青邀他參與樣板戲的編寫,蠻認可他的文字,其它不談,光就樣板戲上來說,編寫出來的文字,能夠得到江青的認可,也是蠻不容易的。
-
6 # 耘瑋
汪曾祺的小說《受戒》、《大淖紀事》在新時期文學園裡,好像吹來一股股清新自然的風,令人耳目一新。在眾多反映階級鬥爭,控拆“四人幫”的累累罪行小說中走來,脫穎而出,競發出還有這樣寫的這樣好看的小說的概嘆,能看到這樣的小說,死而無憾,一輩子算沒白活了。這是讀者心目中汪曾祺的地位。
江曾祺在文壇上的地位,同樣崇高!被稱為最後一個“士大夫”,傳統文人的傳薪者,擁有詩書畫三絕的奇才,還是美食家。汪老自謙為“雜家”。
他的文學作品受老師沈從文的影響,開掘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基石,優質的民族性,實現復興夢。又開啟了尋根派,在歷史深山老林,埋藏的罈罈罐罐裡,石碑殘簡中等等,挖掘出古中國的閃光點,展現曾經的輝煌,增強民族自信心,汪曾祺做出了不可抹殺的貢獻。變老態龍鍾的中國為青春少年的中國,變老牛破車的中國為風馳電掣般的中國,新中國已矗立在世界之林。人民不再是萎靡不振,而是朝氣蓬勃,青春昂揚。這些是靠千千萬萬人民的艱苦奮鬥,也靠像汪曾祺的文學作品的潛移默化,開出民族奇異的花卉,芬芳瀰漫。
當然汪曾祺的文學格局不大,是名家不是大家。
他的貢獻就是:把小說散文化。在語言上,把古典與現代,把文面書與口語結合得幾乎天衣無縫,形成自然曉暢,又不失典雅。
人情美風俗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幾乎可說無有第二人。
-
7 # 金句吾在評
汪曾祺在文壇的地位,就像他的師傅沈從文在當時的地位一樣高,或者日漸超越。談地位,我覺得不是很標準,但是我只是一個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的凡人,議論一個作家,肯定會讓人嫌棄。
可能當時是潮流之外的邊緣作家,但是現在他的地位應該很高,高到什麼程度呢?我誰也不認識,現在有多少作家,我不知道;現在有多少文學潮流,文學派系等等,我一概不知,我怎麼論。我只能讓很高的作家,與我比較。我站在房頂看看天空,覺得天空很美,再往下看我就恐高了,天空再美,我不得不爬下梯子。沒做過飛機,我想坐上飛機,應該可以和天空的蔚藍比肩了。
汪曾祺的文學貢獻,就像一片土地,每個人種下的植物不同,因此生長出的東西自然不同。我想他應該種的是瓜,看著不高,其實還是甜的。種瓜得瓜嗎。
如果我去複製摘抄一些,別人會覺得有理有據,評價不錯,知道的很多。但是,看過的文學作品,不過九牛一毛,如果看毛生在牛身上,就不顧一切的拔毛,最終牛毛的毛去不掉了。
貢獻了一副人情風俗對聯,可以張貼在門上,路人皆是一眼帶過,連我也是。上聯是昨天的風景,下聯是明天的風格。
-
8 # 易簡齋
汪曾祺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戲劇家,被稱為抒情人道主義者,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文人,或最後計程車大夫。他在短篇小說創作上有突出成就,在戲劇研究和民間文藝有一定研究。他的作品主要有《逝水》《蒲橋集》《孤蒲深處》《人間草木》《旅食小品》《矮紙集》《汪曾祺小品》,《汪曾祺全集》等。個人認為,汪曾祺在文壇上處於中等地位,但對於文學的貢獻還是不小的。
-
9 # 阿肚vlong自媒體
汪曾祺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和作家,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中國的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很多人都說汪曾祺是“中國當代最具名士氣質的文人” 。
汪曾祺的作品非常貼近人們的生活,對生活細膩的體悟與觀察讓他的文字顯得更加的平易近,讀起來毫無違和感,就像一個老人在你的耳邊講故事一樣。
-
10 # Fighter閆效斌
有先生的藏書,影響最深的是寫西南聯大聽沈從文老師的課,以及蘇州和上海的小吃,感覺先生做人溫潤儒雅,沉醉於生活的細節享受。
-
11 # 一蓑煙雨任平生2012
汪曾祺先生在文壇的地位真不知道,只知道他是沈從文先生的學生,西南聯大讀書,家境不錯。從高中開始讀,一直至今工作十年,汪曾祺先生寫的文字都是我最喜歡的文字。淡雅有趣味,不做作,不堆砌,四兩撥千斤。前段時間讀到《閱讀人格二十課》裡面有一章專門寫到汪曾祺當年寫樣板戲的內容,寫的很好。
個人喜愛汪曾祺的文章甚過沈從文先生的文字《邊城》、梁實秋。應該是寫散文、小品文非常棒的。豐子愷和馮驥才寫的也不錯。
個人愚見,看到汪曾祺先生的名字就忍不住回答。
-
12 # 汲冢
他師承沈從文,文風省淨優美有古風,而且文章題材的寬廣方面遠超過沈從文,對生活民俗的寫作尤其雋永可愛,可以說是中國文人中最後一位士大夫。
-
13 # 夜闌書香
汪曾祺在“鄉土文學”上是個引領者,他傳承了其老師沈從文的“小說散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
“小說散文化”是沈從文劃時代的創新,他很多文章,幾乎都有小說的架構,但是其表達形式,多是朗朗上口,而又從容道來,偶爾一個感嘆,像極了平日家常裡短,讀來讓人倍感親切,又被感動。汪曾祺的傳承使得這一個結果更加燦爛,熠熠生輝。其後,作家餘秋雨的作品,比如《山居筆記》和《文化苦旅》又是承接汪曾祺的表達形式。或許餘秋雨不承認,反正我讀他(餘秋雨)的作品,仔細品嚐之後,發現他採用的表達風格,恰恰類似汪曾祺。
作為一個現代作家的汪曾祺,因為1939年師從沈從文,可能就在這一刻始,他其後的寫作方式已經無意中定格。我讀沈從文的文章時,初讀只想快速瀏覽過去,然而終於慢下來,甚至要從頭來讀,感覺那份樸實太難得,就像一個人悄悄耳語,又像一個有點慢性子的老師,在你面前一面說話,一面踱著步子。
汪曾祺的文章有個看不見的標準:自然。前面一順著說下去,偶然有個點綴,那是總結性的議論。我給他打個比方,就像三句半:鄰家有個哥哥,見面總是笑呵呵,從沒見過他生氣,蠻好的!
以小事、瑣碎事為樣本,多敘述,少議論,只要把話說清楚,更多的思索,往往留給讀者。就這點,比現在無病呻吟的文章,不知道高明多少倍。或許,本來就不能相提並論。
他在1958年被劃成右派後,直至文革結束,這段時間,除了1963年出版《兒童小說集》,整體文章產量不高,有特意沉默的嫌疑。也可能是那個環境造成的特有現象。
1979年之後,開始才思泉湧,似乎思想意識突然之間迸發般的成熟,體現在創造中,有一個集中的爆發。像《大淖記事》、《受戒》、《異秉》、《晚翠文談》、《雞鴨名家》等。其突出的文藝風格進一步定型,多以鄉土文學格局,表現自己發自內心的淡、寧靜,看似漫不經心,又像沉思幾十年的慎重老人,前一刻還在寬闊馬路上閒看車來車往,一轉眼,又到家庭小院侍弄花草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期,也是中國文學作品爭奇鬥豔的時候,似乎一夜之間就成就了很多文學鉅著,很大一部分反映的是特定時期的歷史事件,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歷史反思。以梁曉聲、張賢亮、從維熙等一部分作家為代表的“傷痕文學”作品,開始佔據大半個文壇。
作家代表一個時代的心聲,讀者也需要了解實情,一種新的思想逐步形成,這已經接近於靈魂的改革開放,但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來銜接,銜接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的歷史定位。
汪曾祺似乎沒有加入這個主流,但他的作品開始出現與以前的不同,這個時期的作品在議論上有了增多,似乎要把從前憋在心裡的感慨快一些倒出來,不吐不快。
但其整體風格依然延續從前,淡淡地從遠方走來,與讀者輕輕地打個照面,又輕輕地離開,這和“傷痕文學”一道出現,倒顯得文壇健康、豐滿。
-
14 # 取金記
如果把中國文壇分個一、二、三、四......流的水平或地位出來,然後把所有作家放在這裡面去對號入座,想必會引起很多人的興趣和關注。這個問題大概也是有這個意思在裡面。
這一、二、三、四流大概也能對應其在文壇上的地位。
那麼,具體到汪曾祺,該放到哪一流,爭議肯定會很大。喜愛他的肯定會把他放到第一流,而瞭解他或知道他的人可能就會把他放到第二流,而不瞭解不知其名的人大概就會把他放到第三甚至第四以至末流。
看近來網上傳佈出來的文章,大有把他放在一流的意思,好像不讓進一流,就對不起他的文章和他對文學的貢獻。
我曾見過北大一位教授比較魯迅和錢鍾書的文章,覺得很意思。但是是哪位教授,文章名稱,哪個刊物,我都不記得。只記得他最後的結論的大致意思。大致意思好像是這樣:魯迅在文學史上要用一篇來講,一篇下面還分好幾個章節;錢鍾書只用一章就夠了,可能還嫌多,用一節也行。
那麼,把這個話來說汪曾祺,大概也可以:用章有點大,用節吧。
那麼,他在文壇上的地位,他對文學的貢獻,是一二三四.....,也不言自明瞭。
-
15 # 國關老衲觀天下
大陸作家中著名的美食家,不僅會吃,而且會做美食。作品文人小說,恬淡優雅,似乎有與沈從文作品意境有相通之處。
-
16 # 奧丁舜皇生物
汪曾祺的散文我曾閱讀過,他的小說未從見讀,但就散文而言,汪曾祺的散文為說明文式的作品。他從生活的經歷中專揀一日三餐的油鹽醬茶來著筆,讓人有閒適空餘,盡負廚房灶臺之樂事。文筆一般,未見大家筆墨。他的茶餘飯後,卻叫人忘卻辛勞,安身處地過活,有清涼茶水消炎熱焦渴之效。作為咀華小品,可以一讀。
-
17 # 秋瘋123
謝空空邀!
有些人/有些事/或許/從未來過/也從未走遠/一直都在/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蘇高郵人。畢業於西南聯大。當代作家,散文家和戲劇家。師從沈從文。
在短篇小說和民間文藝方面頗有建樹。常關注“小人物”,並透過筆下的“小人物”寓意小人物也有大世界。
代表作《沙家浜》和《受戒》等。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在《人間草木》他如是說。
在《釣魚的孩子》裡,他寫道:“紅黃藍白黑,酸甜苦辣鹹。每個人都帶著一生的歷史,半個月的哀樂,在街上走。 ”
一個內心溫暖的人,周圍總閃一片光;一個深有情感的人,總能見微知著。由表及裡由淺及深,鍥而不捨,娓娓道來,給讀者以愉悅和寛廣曠達之力!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皆有靈,而不嘲諷和忽視。他用筆記錄著平凡的生命狀態裡的不平凡和大世界!從這意義上說,值得讀者用心感悟。這才堪稱一個“純粹”的文人特質!
至於其在當今文壇中的地位和對文學的貢獻,非我等探究之事。反正,俺也喜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你說呢?
-
18 # 勝似春光722
汪老並不在意他在文壇上是什麼地位,他只聽從自己的心聲寫作還有一點可以提前定案,那就是汪老的文字功夫和韻味是目前為止中國文壇上最好的。他的作品會回答所有的問題!
-
19 # 有趣茶室
“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這是對汪老最確切的概括。
他從不會用過於艱深晦澀的詞彙,這讓他的文章並不高高在上,而飽含生活感;同時,他的文字又不同於餘華、路遙等人的作品中泥土的氣息,而是透露著從來不世俗的雅。
作為讀者,看汪老的文字,讀汪老的文章,會很幸福。
汪老是就讀於西南聯大的,師從沈從文先生,這讓讀者從他的文字中也能看到不少沈從文先生的影子。即使是他老年寫出的文章,那種灑脫的少年感,夾雜著看盡人事的滄桑,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混雜在一起,就組成了汪老的文字。
他的散文、他的小說,就如同他的生活一般,過得像詩,寫得像詩,有著與這個社會完全不同的芬芳。
-
20 # 桃花能紅
本人對於文學方面比較有興趣,基本上來說,大面上的作家和作品都會關注並且讀一讀。汪先生在圈內有一定的名氣,但圈外就不好說了。
關鍵還是作品較少,一兩個短篇以及隨筆有些輕。《沙》屬於時代產物,且都是層層把關,層層審閱,很難說是個人作品。
汪先生資格較老,兩次被打成右派,執筆《沙》成為熱點人物等,這一切使其在圈內頗有名望。文壇地位頗高,但說到對文學的貢獻,很難講。
比如說到文壇六大家,魯郭茅就不說了,無論文學還是政治,都無人可撼,巴老曹雖不涉政,但巴有家春秋,老有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重頭文章,曹的日出雷雨等也一時無兩。
其它,沈從文有邊城獨樹一派,錢鍾書雖非主攻文學但一部圍城足夠留名。而汪先生在作品這一環上少了許多。
回覆列表
我對汪曾祺缺乏瞭解,偶爾讀過他一些散文,也看過一點對他的評價的文章。我不同意文章的觀點,把汪抬得太高了。這當然是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