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寄暇學宮

    劉備攻打東吳的時候,沒有什麼像樣的謀士跟隨,隨軍大多都是吳班、馮習、張南一類的將領。

    這不是因為大多數大臣們反對,而是因為當時蜀國面臨的是荊州和漢中兩個方向。如果換成是諸葛亮率軍去攻打東吳,出戰人員的規模依然不會超過劉備!

    從軍事能力來說,諸葛亮很顯然是不如劉備。而在管理後方方面,劉備很顯然又不如諸葛亮。這時候劉備坐鎮蜀中,而讓諸葛亮去攻打東吳,在人員安排上就顛倒了。這就有點兒像劉邦讓韓信管理後方,而讓蕭何去統兵作戰一樣。

    正史中的諸葛亮,在這段時期沒有統兵作戰經驗。諸葛亮親自統兵作戰,主要還是在劉備死後的那段時期。

    即便是在野史中,諸葛亮面對司馬懿的堅守不出,諸葛亮也是十分的無奈。

    東吳的陸遜,在對待蜀國的進攻時,也是採用和司馬懿一樣的手法。所以換成是諸葛亮來作戰,也會和劉備面臨一樣的處境。

    雖然這種安排的錯誤顯而易見,但是這種安排也並非一無是處!

    劉備取得益州之後,益州各方勢力變得更加複雜。此時由劉備來坐鎮益州,肯定會比諸葛亮坐鎮更有震懾力。

    諸葛亮雖然在作戰能力上不如劉備,但是諸葛亮比劉備更加冷靜和謹慎。所以即使諸葛亮全面失敗,至少也不會出現全軍崩潰的局面。

    諸葛亮攻打東吳劉備坐鎮益州的安排,應該說能夠避免蜀國出現夷陵慘敗!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2 # 中孚鑑

    當時天下剛三分天下,天下局勢是曹魏強,所以蜀漢的策略是聯合東吳抗曹,而蜀國當時的大臣多數覺得,以公事而論,蜀國的敵人是曹操,而東吳孫權是盟友,不應該攻打東吳。

    當然諸葛亮也是不贊成攻打東吳的,後來劉備帶兵前去,東吳用陸遜為都督,劉備自認為一生戎馬,輕敵於陸遜,最後被陸遜打敗,並且直接導致劉備沒多久就是駕崩了。

    若是換作諸葛亮去攻東吳,劉備在蜀中,會怎樣呢?

    那雖然不會慘敗,但也不會大勝。

    第一,諸葛亮是從心裡不贊成打東吳,他知道敵人是曹操,所以就算去攻打東吳,他也擔心曹操會從另外一方打來,那樣的話就是兩面受敵。

    諸葛亮用兵,一生謹慎,他們想到這一點,就會留有後路,不會和東吳徹底決裂的,在對戰的死後,也還是會想到聯合東吳孫權抗曹操,這樣的諸葛亮就不會冒進,雖然不會打敗也不會大勝。

    第二,就子蜀漢和東吳的實力而言,在那個時間裡,蜀漢和東吳是不可能滅掉對方的,蜀漢即使能開始打勝,但一旦威力江東本來,就會激起江東英雄的奮力反抗,最終還是會以失敗而告終。

    第三,劉備是主戰的,而諸葛亮則不主戰,若諸葛前去帶兵攻打東吳,劉備會催他用兵但諸葛亮則有心裡不贊同,在這種情況下,東吳會抓住蜀漢求戰心切的心理,拖住蜀漢兵馬,最後可能還是無功而返!

    所以,若換諸葛亮去帶兵攻打東吳,雖不會慘敗,但也不一定會大勝而歸!

  • 3 # 你懂得zyt9573

    如果諸葛亮去攻打東吳,劉備留在蜀中,蜀國不會慘敗!不過這個假設不成立,因為諸葛亮的“隆中對”主要策略就是“聯吳抗曹”,這個也是劉備為何攻打東吳不帶諸葛亮的原因之一。

    劉備堅決自己帥軍攻打東吳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1、為二弟關羽報仇。關羽被東吳呂蒙的潘璋所殺,出兵東吳為關羽報仇師出有名。

    2、奪回荊州;荊州的重要性對於蜀國來說太重要了,其實三國時代的荊州是現在的湖南湖北的總和,魏蜀吳都是佔據了荊州的一部分,蜀國佔據的是荊州的中西部,荊州屬於長江的中游地區,劉備的軍隊可以直出峽口進攻東吳,但是東吳方面奪去了荊州的中西部,守住了出川的峽口,將劉備的軍隊徹底鎖死在了蜀中。以後劉備的軍隊如果想出川進攻東吳變得十分困難。

    2、劉備在漢中親率大軍擊敗曹操,自信心得到膨脹,感覺東吳並沒有那麼難。赤壁之戰梟雄曹操打東吳20萬軍隊被燒的片甲不留,如果劉備能打下東吳,一方面能證明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可以說比曹操都厲害了,畢竟曹操和他煮酒論英雄的時候說過這天下英雄曹操一個,他劉備一個。而且從整個三國時期,感覺東吳似乎沒有太出彩的將軍,一直都是被攻擊的物件,只是自保有餘。

    3、“聯吳抗曹”的主張是諸葛亮提議並且促成的,再讓諸葛亮去攻打東吳,總感覺不是那個味,而且蜀國需要諸葛亮去安撫後方,籌備糧草,其他人沒有合適的。此時龐統、法正都已經死了,大後方並不安穩。

    不過歷史沒有如果,從劉備開始一直到劉禪亡國,蜀國缺人才的軟肋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而且有人才的時候往往又留不長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武將方面,五虎將哪個都是單挑一方的猛人,文臣方面龐統、法正也都是牛逼哄哄的,貌似都不長久,很快不是戰場被殺就是有病死了,感覺跟著劉備的命不硬容易被剋死。

  • 4 # 泊圖泊途

    要是諸葛亮去打東吳,可能更多的是循序漸進,談判多於戰爭。

    關羽死後不久曹操就死了,曹丕按捺不住,也就稱帝,假如曹操不死,曹丕不篡位,劉備還真未必出征東吳,也算是“天下有變”。(其實倘若關羽不死,曹操死後就是最好的北伐時機)劉備於公元221年出征東吳,之前忙著稱帝的事,也算是趕在了北方局勢未完全穩定的大條件下。很多詬病劉備出征合理性的人似乎忽略了這一點。

    劉備始終貫徹著“隆中對策”,荊州沒了,怎麼辦,只能奪回來。

    諸葛亮比劉備還要保守謹慎,他是不贊成伐吳的,和劉備意見相左。劉備214年奪取益州,時局未穩,必須留得力干將坐鎮益州,諸葛亮是不二人選,劉備為什麼不讓諸葛亮去呢?可能是因為諸葛亮不同意這場戰爭。

    諸葛亮還說,要是法正不死,劉備未必打這場仗,骨子裡就不同意。

    要是真的換做諸葛亮去打仗,劉備坐鎮益州,那諸葛亮的外交政策一定會用的淋漓盡致,打仗不是他的目的,何談才是,但是何談又要軍事資本。諸葛亮肯定會步步為營,未必打了了劉備那樣的勝仗,也不會打出劉備的大敗仗。

    從諸葛亮出祁山就能看出來他的謹慎程度,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他不同意,更是說明如此。

  • 5 # 羅丕智

    肯定會敗,只是大敗或小敗的問題而己。 諸葛亮是後世,尤其是我那老祖宗故意神化、拔高的,諸葛亮的才能在於行政事務,當丞相,總參謀長協助明君可以,當統帥率兵征戰,非已之長。他不培養接班人,事無鉅細都管...全文

  • 6 # 憤怒野虎

    不會,而且還會大獲全勝。 1.首先歷史沒有如果,這隻能作為學術性問題探究。《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描寫,諸葛亮是繼續希望聯吳抗曹的,而且經赤壁之戰後,他的才華已被劉備、關羽、張飛讚賞,但是也使劉備猜疑,諸葛亮也清楚,因而伐吳之事諸葛亮不參與,留守成都,從而使劉備戰敗。 2.倘若諸葛亮作主帥徵吳,劉備留守成都。按照諸葛亮的智謀與謹慎,東吳的陸遜自然難敵,之前陸遜大敗劉備,是利用劉備輕敵及時機把握浪費等原因把劉備擊敗,而對於諸葛亮,這些失誤將不復存在。 3.按諸葛亮指揮藝術,陸遜自然吃虧。從劉備敗退後,諸葛亮施放的迷魂石陣,可知,陸遜的藝術,比諸葛亮差了個檔次。兩軍對陣,諸葛亮指揮的軍隊,完全可以大敗陸遜的軍隊。

  • 7 # PvZ強酸檸檬

    諸葛亮替代劉備伐吳,勝的機率很高,即便不能消滅孫權,奪回荊州還是有可能的。

    伐吳與北伐魏國是兩場截然不同的戰爭。北伐最大的問題是後勤保障,另外一個就是地勢,諸葛亮北伐因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糧食後勤跟不上而被迫撤軍。伐東吳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有水陸運送糧食,即可以保障供應,更加可以節省一大部分人力開支。並且居高臨下,蜀漢水軍可以乘勢突襲荊州,夏口。

    劉備軍團是當時三國最厲害的精銳軍團,剛剛以奪益州,戰漢中的勝利者氣勢,少壯派勢力強盛,比如黃權,吳班,馮習,張南,傅彤,宗預,廖化等。

    當時荊州與東吳有世仇,東吳佔領荊州後,當地士族豪強與東吳血戰,陸遜殺掉近三萬人,以及劉備新敗才穩定局勢,少數民族如薩摩可等起兵配合蜀漢軍隊。

    當時有人勸劉備派上將討伐,不必親征。孫權也想重新劃界和好,但是劉備是殺紅眼了,這個跟蜀漢以關羽被殺為藉口滅孫權的戰略有關。所以,劉備留下荊州老本諸葛亮,趙雲,魏延等看家,親自出徵。

  • 8 # 王鵬4117

    一,諸葛亮帶兵能力威望不服眾。劉備讓諸葛亮去攻吳,就像多年後諸葛亮考慮讓馬謖去守街亭一樣,比較微妙。諸葛亮事實上在劉備死前,並沒有獨立帶過兵,特別是沒有大軍團作戰的經驗和戰績。而且這次出征,還是出動了劉備的精銳主力,這麼重要的時刻,劉備怎樣會輕易交給從未打過大勝仗,甚至都沒怎麼帶過兵的人統帥呢?二,諸葛亮明確反對出兵,劉備的本意是去打,怎麼可能讓諸葛亮這樣的反對出兵之人上戰場呢,萬一消極怠工怎麼辦。三,諸葛亮的帶兵風格是謹慎,由於吳軍採取佔據險要長期防守的戰略,已有地利,恐怕和陸遜對壘時,雙方會長期對峙,可能諸葛亮不會像劉備那樣慘敗,但是也不太可能有什麼大進展,預測最後雙方默契對峙後談條件講和,這也是諸葛亮本人的戰略思想。

  • 9 # 一花天堂一沙世界

    絕對是不會慘敗的,諸葛亮和東吳沒有太大的仇恨,所以不會被仇恨衝昏頭犯下那種低階的軍事錯誤,諸葛亮超強的軍事才能和謀略就算戰勝不了東吳也不會有慘敗一說。

  • 10 # 劉一千五

    僅僅是諸葛亮去攻打吳國,劉備守蜀中。蜀國即便是輸,也不會輸得那麼慘。依孔明一貫作風,勝算的把握性很大。

    但是,孔明是不喜歡去硬打孫權的。原因在於他看得清三分天下之中,誰是對手,誰是盟友。劉備當然也曉得孔明的心思,所以,讓一個不情願去的人去做這件事,勝算也不大,不如自己去好了。萬一失敗,也有人替國家找條後路。

    劉備與孫權的焦點糾紛就是荊州,這個荊州讓兩國生出許多麻煩出來,善善惡惡的。當劉備關羽等人相繼死去後,荊州最終有了歸屬地,這矛盾才化解了。吳蜀聯合才起了作用。這是孔明外交努力的成果。兩家再沒發生大的摩擦。

    所以,孔明去打東吳,有勝算,但他不想去,就等於沒這回事了。

  • 11 # 立志成蟲

    諸葛亮去攻打東吳慘敗的可能性會很小,無功而返的可能性很大。東吳的陸遜能抗住劉備大軍的進攻可見東吳軍隊的戰鬥力不差,劉備攻不動了,雙方陷入對峙,這才給了陸遜火燒連營劉備慘敗大崩潰的戰機。因為酷熱難當,劉備把軍隊屯于山林之中,連一向不擅長打仗的曹丕都知道劉備的大軍危險了。諸葛亮當然也知道,如果是諸葛亮率兵和陸遜對峙,攻不動了十有八九會撤兵,陸遜也不會追擊實力儲存完整的劉備軍隊,還要提防著諸葛亮是假意撤退伺機反攻。不過從根本上說,諸葛亮不會打了雞血的攻東吳,他很清楚要對抗曹魏離不開東吳這個盟友

  • 12 # 劍膽琴心01

    至於成敗,以前的問答已經答過不再闡述,基本不會失敗。但是您這個問題的假設,是不大會成立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劉備最大的優點就是用人,他善於根據每個人的優點把他們安排在最合適的崗位上去。劉備每次出征總是把諸葛亮放在後方,入川是,漢中是,夷陵也是。這就是劉備的過人之處。諸葛亮穩重務實,有善於治理國家的才能。戰時把他放在後方,籌措糧草,以及保持根據地的穩定,這些都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諸葛亮自身的優勢。如果讓諸葛亮去前線,他的優勢就顯得不那麼明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華為這段時間這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