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好,我的老家在二線城市下面的市裡的小鎮、小鎮下面的一個小村莊。老家有一套房子是老一輩人留下的,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遷出,戶口也不在老家。 但是這個房子因為以前老一輩分家分的,是三家所有,因為年久失修已經坍塌。前段時間老家的堂弟打電話說村裡讓把房子修下,要不就充公給推平了。我的意思是想把那兩家的所有權買下來,一家大概兩千多塊錢,但是房子已經不能住人了。家裡老人的意思是不想要了,光買個空殼就四千多。房子再重新蓋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 所以我現在很糾結這套老宅是放棄還是買下來在重修,希望大家給點建議。謝謝!
10
回覆列表
  • 1 # 如去佛

    能住就不用翻。以我個人喜好,新房子到處都是,可看房子卻日漸稀少,所以修葺即可。老房子住著那感覺非常屌的,別人都沒有啊。

  • 2 # 小火車的趣事雜談

    房子是人對家情懷的寄託,在中國這種情懷更明顯,也就是有房子才有家,有了家心才不會再流浪。

    不少人要房子的原因可能很多,有安全感的需要、有面子的需要、有證明身份的需要。而題住家的看房子,應該就是家庭情懷的需要。老房子是伴隨著父輩的成長,應該是有很多故事和很多記憶的。我覺得題主家的房子需要修繕,有下面這幾個理由:

    1.情懷的寄託。如果老房子還在,你們親戚之間的關係應該會近很多,這裡有你們父輩成長和你們這代人成長的回憶,共同的家,共同的心底溫暖,是你們一家人的共同回憶。所以我覺得如果老房子在的話,是會增進你們這代親戚間的關係。

    2.佔地。有了房子,那片地才是你家的,這個道理在中國應該很好懂吧。房子如果拆了,你們要是還想守住村裡的那片地,估計難度就非常大了。從經濟的價值方面看,如果樓主老家處於教繁華地段,那就更應該修繕老屋,確保對那片地的主權。

    3.花費問題。樓主說修繕要花3萬左右,而且是堂兄弟們分攤,每人分下來應該沒多少錢。即便題主現在經濟困難,也可以可以先借一點錢或者提議將修繕日期往後推,幾個人分攤這麼點錢不算多的。

    以上是我的看法,不到之處,還請指出。

  • 3 # 飈速宅男

    很多無奈的事都是想做而又沒有能力去做!

    說實話,老房子承載著很多的回憶,那裡是過去生活的痕跡。對於傳統中國人來說,修復自然是需要的!

    但也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行,如果是經濟緊張不如先把生活過好了再談其他的。

    老房子對於很多人都是有情懷的,但國內那麼多荒廢的房子不是大家不想要了,而是養活一家人已經絞盡腦汁了!

    所以,在條件允許下,又想翻新那是很好的一件事。

  • 4 # 自立公司

    這個問題嗎因人而異,有錢可以翻修一下有時候回來了住得舒服些,要是沒錢蓋間廁所都蓋不了,本人就是這種狀況城裡沒房子,老家的房子沒錢修,唉!只能怪自己沒本事更多的錢想想都頭疼。

  • 5 # 翡翠知識詳解

    那一年,既期待又無奈,期待的是我的父母,他們一直都想翻修老宅,日子挑挑選選的就是苦於沒有時間。

    父輩對於老宅的情結是我沒能完全理解的,是父母安家立命的根,也是他們能走出去闖蕩的最後保障,他們對於翻修還是重建都有不同想法,要做的決定已經比翻修還要更多。

    雖然我也是從小在老家長大,但讀書後就都在外地了,老宅給予我的是童年快樂,像發黃的老相片,擁有無盡快樂的回憶,但再也抓不住過往繽紛多彩的畫面,憶往昔,童真是一種力量,但僅限於曾經擁有過,現在只在回憶裡。

    天奈的是,不管是翻修還是翻建,父母都想要親自參與,而這就需要很大的精力和體力去完成這項工程的,於心不忍,倆老苦了一輩子,說不過,最後還是決定了大主體翻建小主體翻修,請人完成這個小工程,父母只在旁監督就好。

    翻建完成後,人情世故少不了的,請了家裡的親朋好友一頓好吃好喝的招待完,父母的一個心願完成了,閒了和父母聊天了,才知他們的想法,一 是確實一直這麼想著要翻新的,父母說另一個原因是,房子翻新了,我娶媳婦了,老宅不能這麼破舊,新宅新氣象,宅是一個家的根,有根的人,家裡才安穩,聽完父母的話,才明白,新與舊之間,有傳承,有父母無私的愛,後來成家了,對於家庭的愛護,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 6 # 崖涘

    我是一個戀鄉情節極重的人,算一算這三十來年的時間裡,大概只有七八年的光景是在老家的村子裡度過的!可這七八年卻承載了我童年所有的快樂!常言道水是故鄉甜,月是故鄉明,是啊,就是那個破破舊舊小小的村莊與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無論我走到哪裡,這裡始終是我的根!

    我們家的老房子是爺爺的爺爺建起來的,至今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了!再往上的的故事我不怎麼清楚,我記憶中的就只有父親和我的故事!父親是在這裡出聲,在這裡成長!在這裡結婚,在這裡生子!所以父親對這座老宅子有著更深的感情!只要父親回到這裡,就能如數家珍般的說出他當年所有有趣的事!而我也差不多,對於我而言,最難忘的時光還是童年,就好像今生最快樂的時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所以我和父親始終都有這麼一種情結,無論以後有沒有錢,都要好好修繕老宅!

    我們不是為了修好之後它能有多少價值,可以換取多少利益!當然也不可能修好之後常常回去住著!只要這老宅安安穩穩的立在那裡,我們的心也就好像安穩踏實了!說白了就是一種精神寄託吧!人大多是念舊的!如果不是實在無奈,能修還是修修吧!

  • 7 # 小螞蟻和六層樓

    經歷條件很好的不用考慮這個問題吧!

    經歷條件一般的,首先你得考慮老家是否父母還在居住老宅?百善孝為先,如果是就不用考慮。

    如果是小年輕涉及到結婚或帶物件回家好看,也應該分自己的情況。有能力另起新宅,不是更好嗎?畢竟老宅從建築樣式上已經遠遠過時了。壓力大卻又需要家裡有個起碼像樣的房子,幹嘛不翻修一番?可能你正在攢錢,將來打算在城市裡買房。可是老家畢竟是父母的根,他們可能現在住或將來回來,都還是需要更好點環境的。

    翻修花錢少,以後還用得上話,就不要猶豫,錢越往後越不值錢,必要的花費不能省。

  • 8 # 金貴緣若童

    老家有房子是一種幸福,那不僅是童年的記憶,更有著濃濃的鄉情

    我們公司有一同士,母親去逝後,父親找了繼母。在繼母的慫恿下,把老房子以七萬元的價格賣掉了。他知道後,很是心疼,因為,他從小就生活在哪裡,那裡曾經就是他幸福的花園。於是,他找到新房主,要求把房子買回來,但是新房主要價是十二萬元。他一時沒有那麼多錢,就打算過幾年再買。誰知,那個房子又轉手他人。結果一晃就是十五年過去了。透過他自己的打拼,錢終於存的差不多了,又多方打聽到了,現在房主的資訊,兩人通了電話。誰知,現在的房主說少了四十萬,不賣,因為這個房子馬上就要拆遷了。他心痛不矣,但也氣在心田。經過法律諮詢,他要起訴買回房子,很有勝算,於是他走了法律途徑,以32.5萬元的價格成交。房子終於屬於他的了,他樂的睡不著覺。我們也曾問他,圖意什麼呢?七萬元賣的,32.5萬元收回的,一下子就賠了25.5萬,就算房子拆遷了,也不一定能拿得回這二十五萬的損失呀。真的值嗎?他笑著說:“值,這是媽媽留給我的紀念,是我一輩子的幸福。”

    所以,手裡有老房子的,建議好好保管,城市生活很累的時候,還可以回到老房子裡住一住。吃吃童年的飯,翻翻童年的櫃子。這份開心,是什麼地方都找不到的。

  • 9 # 豔豔于飛美樂逗

    老家的房子是根,是我們的一個信念

    我們老家的房子已經翻修好了,回家的時候,住在大山裡面,遠離城市的喧囂,安安靜靜地待著,非常愜意

  • 10 # 來自水泊不是梁山

    這得看實際情況吧。

    父母老人都住在鄉下,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整修一下家園,既能讓父母住得舒服一點,算是敬份孝心;也能在自己逢年過節回家的時候,入住方便,心情舒暢。

    再一個,就是長遠經濟利益角度的考量。我老家來自江蘇,如今江蘇的城鎮化推進得很快,很難說會有一天突然來了通知,某個村落劃為園區,或是因為國家基建,需要拆遷。涉及到搬遷,必然和補償款有關。房屋建設的成本也是衡量拆遷補償的一個要素。

    另外,讓自己的兒孫輩能夠不忘根本。如今的孩子已然少有家族觀念,這對於我們幾千年的中華傳統,特別“家文化”思想的傳承,是一個巨大挑戰。“我們從哪裡來”,這個恆久不變,團結中國人的“故土情節”,隨著城鎮化的普及,越發變得淡泊。根在哪裡,除了語言、文字的牽絆,更多的還是親臨體驗。老家,那門、那窗、那人,都是我們抹不去的記憶和幸福的支點。讓孩子們融入到老家、故土的真實中,喚起他們血脈裡故土基因。可是,現實中,老家的房子和城裡的房子在入住的條件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髒、亂,如廁、洗澡不便,現代網路、交通不暢,這些都是客觀問題。如果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實際地解決這些問題,孩子們就不僅僅迷戀城裡的遊戲或是遊樂場,也會喜歡上故土的山山水水,真正愛上先輩們“生於斯、養於斯”的土地。

    通篇所講,從個人角度,我還是比較贊成對老房子進行翻修。不過,這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經濟條件允許,並且老房子存在翻建的合理性。比如,我們江蘇的老房子,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都應該翻建,因為現在正在進行產權確權,一旦錯過,有可能從此失去老家建房的資格。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 11 # 湯臣

    老屋在,根就在

    父母健在的時候,每次回家,總覺得老屋太陳舊了,希望老人到城裡住,城裡又幹淨又方便,但父母總是不肯,總是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雞窩。開始不太明白,直到父母去世後,每年有數的幾次回家,望著物是人非的老屋老院了,心中有種五味雜陳的感覺。

    老屋和我的年齡一樣大。父親是位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1964年,正是國家經濟困難時期,父親響應黨的號召,讓母親回到姥姥所在的村子。當時蓋屋的木料和瓦是組織劃撥的,牆體是母親和幾個舅舅自己做的土坯壘的,在當時,是村裡很好的房子了,房子蓋成那一年,我的降臨,成為雙喜臨門。在這個老房子裡,與大多數小朋友一樣,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我們家有一張全家福,記得當時我有六七歲,家裡窮,冬天只穿一件棉襖,沒有內襯也沒有外衣,小時候不知乾淨,兩個袖子因擦鼻涕成了有亮的防水油布,怕照像難看,就悄悄地用石板試圖颳去,但效果並不好,在照片上仍清楚看到發亮的袖子。

    後來,人口多了,又加蓋了三間西屋,後來成為我的婚房,雖然沒有裝飾,沒有新傢俱,但有我的幸福和希望。那年,兒子的降生,讓這老屋,老院充滿了生機和快樂。隨著父母的離去,老屋也空置起來,但每隔一段時間,我都要回去一趟,靜靜地坐在空蕩蕩的老屋裡,清理一下雜草,讓院子看起來不至於太荒涼。

    人老了有懷舊情節,總是惦記著老屋,總想著退休後,回老屋居住,修葺一新的老屋,,整理好的小院,應季的青菜,花兒,再養幾隻雞鴨,喂只小狗小貓相伴,過一種清閒而隨意的生活,雖然沒有悠然見南山的矯情,能有一顆閒適、無爭的慢心情,在這樣的環境下,慢慢變老,不正是我們沉浸紛亂世界時的一種渴求嗎?

    日益變老的老屋,不僅是我來的地方,也必將成為我的歸處。希望孩子們來到老屋,不僅僅能聯想起這是父母生活的地方,更希望他們無論漂泊何處,在他們內心深處,能有一個故鄉,有一個安放漂泊心的聖地,有一處老屋永遠屹立不倒,因為那也是他們的根!

     

  • 12 # 二九聊

    老家的房子是否需要翻修,主要是看“經濟實力”+“情感需求”這兩點。

    我們都會希望這落葉歸根,但是這個根從來都不是某個房子,而是某處寄託了你對故鄉整個情懷的地方,它承載了你的心靈寄託,歷久彌新,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在思鄉,思念老家。

    其次,就是量力而行。我們活著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生活的幸福,內心充足。一個貧困潦倒,內心貧瘠的人,是無法去關懷他人的。而相反,內心富足的人,才會在不經意間感染其他人。我相信,每一位先人的願望都是希望後輩人幸福生活,所以,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努力過好自己的日子,也足以告慰先人了。因此,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要不要修葺老家的房子反倒不是那麼必要了。

    所以,在你有經濟實力的情況下,也確定老家的房子是你的心靈寄託的情況下,就可以任性的愛自己一點,修葺一下老家的房子,為自己留一個可以安置內心的地方。

    我個人呢,雖然也在城裡安家了,不過,等我年紀大了以後,應該也會回到老家,尋求片刻的安穩吧!

    最後的最後,祝福你哦!

  • 13 # 攝界圖片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百分之百支援與贊成將老屋翻修的,因為我也是剛剛將老屋翻修了,雖然花盡了所能,且還背一身的債,但我認為很值,因為我覺得,真的有必要這樣做!

    首先,從風水學角度的意義上去解釋。無論我們走多遠,做多大的官……我們本身就與老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成才是離不開老屋佔據的好地勢,好風水,才培育出好的人才來的。

    其次,從傳統的“落葉歸根”的宿命論來解釋。國人都興落葉歸根,自己從哪裡來的?自己在哪裡長大的……都有著特別的情感,這是用什麼都無法替代得了的,即使遠在異國他鄉的遊子,想家的時候,都會朝著家在方向跪拜。更有的遊子,懷揣著家鄉的一包土,在思鄉時拿出來聞一聞……這就是老屋的味道!

    再次,老屋都應該有著自己一家子生活過的影子,味道,這是誰都改變不了的,即使現居霓虹燈閃爍的現代都市,而老屋是在深山老林裡,但是,老屋裡所有的一切都是不會改變,即使是裡光流逝不復返,老屋,仍然裝載著我們的夢!我們的理想!我們的回憶!……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我覺得真的很有必要將老屋翻修,因為翻修老屋,不僅僅只是為了讓老屋變得漂亮了,更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將回憶儲存,回為,我們所有的一切幾乎都是與老屋有著關聯的。

  • 14 # 山東民工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老家的房子前幾年花了幾萬元維修了下。人老思故土,家裡有個房子就有個念想。我和愛人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向往退休後的農村生活,也喜歡淳樸的草根文化,現在婆婆在我們院內居住,2019年農村集體改造,安裝了天然氣和抽水馬桶

  • 15 # SDR山東人

    這個個人建議因地而已,像我們山東現在國家正在進行新農村建設,尤其是我們魯西地區是平原,有的一個二百人的村莊,佔地好幾百畝,好多民房年久失修,無人居住,有的是舉家搬到城市裡去,有的是在鄉鎮買了房子,還有的是老人的居所,去世後,閒置起來,造成了好多空心村,所以像我們這裡就沒有必要再重新修建房子……

  • 16 # 老羅侃故事

    對於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你經濟充許,還是建議你去鄉下重建,或者翻新。人的每個年齡段考慮的問題不一樣。人越老,越嚮往清靜的鄉下生活。

  • 17 # 快樂的小五花

    現在去農村,你會發現有不少是空宅、老宅,無人居住。

    這些住宅的主人有的已去世,有很多的是在外就業買房,有的是舉家遷出城市。這些人一般一年到頭回來不一次,很少來老家房子居住。

    但是,隨著農村宅基地申批的標準化和嚴格化,這些老家房子有著非常重要的資源和隱形福利。對於老家房子要不要修這個問題,做為鎮政府村鎮建設規劃辦工作的我,有很多在外工作的老鄉,親戚時常會諮詢我。我個人認為,修非常有必要,但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老宅是一個人的根基,一個念想。記得有一個縣農村信用社退休的主任,雖然他已經很早搬離可老家,在縣城買房定居,但是他依然把老家院子修整的比任何院子更規整。週末時他會帶著老伴回老宅住上一天,退休生活迴歸田園風光,也是為了守住對母親的思念。單從情感角度,應該修。

    其次,近幾年,隨著城鄉融合發展。社群建設也在加緊規劃,如果對老宅適當翻修,將來萬一有一天拆遷補償,你會有很大優勢!

    另外,目前鄉村遊非常火爆。如果把老宅租給旅遊機構,為你精心設計老宅裝修,不但可以自己省一部分資金,還可以不讓老宅閒置,何樂而不為?

    當然,還有一些是已經遠離故土,不想在回來,或者說沒有時間資金去修老宅的,那隻能閒置了。

    但是,我一直認為老宅如果有能力有機會有資源能修就要修。不管將來政策如何變化,發展如何,守住一份鄉愁,一份思念,你首先要留住記憶的住所!

  • 18 # 浮生半得閒

    值得!

    老家的房子是一種記憶,房子在,哪怕很破舊,也能承載幾代人的記憶。房子沒了,如同記憶的筆記本掉了,許多記憶便會消失!

    老家的房子是一種心理暗示,離家久了,對家庭、宗族淡了,在老房子裡一晚,那破舊的窗欞會給你許多提示,讓你續起許多斷線的珍珠!

    老家的房子是一種符號,是你根的標誌。老房子粗糙的石頭、灰色的大瓦是農村與你生命誕生的標誌。老房子沒了,及使常回老家,也會覺得輕飄飄的!

    把老房子維修好,幾百年,幾千年一直立在哪裡,是文化的延續、生命的延續、精神的寄託!

  • 19 # 王曦佑

    回農村建房,主要是過年回家住幾天,以及老人用來住。那麼就不用花那麼多錢搞那麼好的房子,有個一層或者一層半的平房就夠了,而不是去建四層的農村別墅。一層的房子加簡單裝修也就是一二十萬。但是農村建房貪大求全攀比的心態很嚴重,你老公和父母就是這種心態。

    農村建房,不要以為當留點家產給後代。第一老人去世後,房子沒有人敢住,必須拆了從建。其次,農村的房子質量一般也就是二三十年變成危房,你兒子長大哪天回去住還得重建。農村建房,就是個消費品,就當買個車一樣。

    雖然你們在城裡買了房,但是不值得花那麼多錢去農村建。人要往上走,你這輩子也許就這樣了。但是你的孩子還要往上走,去省會或者北上廣深,甚至出國了。一代比一代強。作為父母,難道不要給他們留點家底支援他嗎?農村的老人,他住也不過就是一樓的堂屋和一間臥室,何必去排場面了?

    我身邊就有很多在農村建房的悲慘列子。我初中同學,高中也是同學。在2010年前後,舉債60萬回農村建房的,他說要考慮父母住,以及弟弟結婚。我當時勸他,至少在縣城買房,當時縣城房價二三千,你和你弟弟各買一套,付首付加起來也就是三十萬。父母這幾年要給你帶娃先住城裡,等你兄弟過幾年有點餘錢回家給老人再建一二層的平房。

    如今現狀是,縣城的房價五六千,他父母在鎮上租房子給他帶兒子讀書,我說你兒子不又走當年我們從農村走向縣城讀書的經歷嗎?當年吃過的苦,你兒子又得重複一遍。他弟弟也結不到婚,誰家女孩稀罕農村的房。

  • 20 # 曾經不愛吃蘋果

    對於很多人來說,老家建房老了適應不了城市快節奏可以回家養老是最終歸宿和依靠,平時過年回家團聚可以很好地維繫親情。所以若是有餘錢餘力就建一個吧,要不然就顧好在城市裡的家,只要家穩穩的在哪裡都可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曹操贏了最不該贏的官渡之戰,輸了最不該輸的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