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23456linhasabranch

    赤壁之戰曹操敗在天氣火攻假設沒三天的東南風曹操就算連鎖船也不會敗相反曹操可借連鎖大船優勢在釘土船板與陸地一樣百萬大軍橫掃江東

  • 2 # 六福雅士

    有道理。

    比如國足,贏了最不該贏的卡達,輸了最不該輸的泰國。

    所以,足球是圓的。

    是故,戰爭是詭異的。

  • 3 # 繼之說史

    戰爭,打的是經濟,戰役打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歷史上以小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但並不是一定說誰人多就一定贏,誰人少就必定輸,所以哪個該贏哪個該輸的論述不是很嚴謹!

    比如官渡之戰,袁紹軍十萬雄師對曹操的二萬兵力,但最終被打個半殘,原因是袁紹遇事不決,人心向背,仗沒開打,先失一大謀士許攸,又跑了張郃,高覽兩員大將,結果人心惶惶,不戰而敗,此役曹操大獲全勝,前後殺傷和俘獲袁軍七八萬人,主力基本被消滅,也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所以,戰爭是充滿不定數的!

  • 4 # 歷史下的一小白

    在官渡和赤壁之戰中曹魏政權前者充當了弱勢方,在後者充當了強勢方,即本來袁紹踏平曹操,結果是是以少勝多;本來是曹操踏平江東,結果是被以少勝多。二者都一個共同點:以少勝多,強大的一方沒有理由輸。這也充分證明了戰爭是不可預測的,是風雲詭譎的。沒有人能一直勝,也沒有人會一直輸。

    在我看來曹操贏袁紹,是贏在了天時地利人和;而江東贏曹操不僅是天時地利人和,還有這是一場自衛戰爭,江東輸了就什麼都沒了。沒了袁紹,北方自亂;江東被淪陷,我想還是有“肯為君王捲土來”的將士。

    所以,兵者,詭道也。誰能在擁有絕對的軍事優勢面前還能冷靜分析,運籌帷幄,誰才能在戰爭中獲得勝利。

  • 5 # 趣話歷史那些事兒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曹操為什麼能贏得官渡之戰。

    東漢建安五年是指曹操率軍在官渡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

    在東漢末年,列強擁兵割據,逐鹿中原。當時袁紹擁有冀、青、幽、並四州,依仗著自己兵多糧足,於是圖謀一舉消滅掉僅據兗、豫二州的曹操。以此來擴張自己的地盤,在建安五年一月,袁紹親率十萬精兵南下。

    在此之前,足智多謀的曹操為了避免腹背受敵,就主動出擊,擊敗與當時袁紹聯合的劉備,佔領併入駐易守難攻的官渡。

    同年四月,曹操用聲東擊西的計謀,在白馬擊敗袁紹大將顏良,潰敗袁軍。

    袁紹初戰失利,士氣受挫,只好更改作戰計劃,不再一味分兵進擊,而是開始結營緊逼。袁曹兩軍對峙於官渡,相持將近數月之久。

    長時間的固守,導致曹操兵疲糧缺,一度想要回守許昌。曹操謀士荀建議道:“我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恃強輕敵,而且內部本就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

    曹操聽從其建議,派兵偷襲火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糧屯,全殲袁軍,燒燬全部囤糧。訊息傳來,袁紹大軍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趁勝追擊,大獲全勝,官渡一戰,曹操以少勝多,聞名於世,也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然後,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曹操為何兵敗赤壁。

    在赤壁之戰之前,曹操已經控制了東漢的大北方,手握大權,兵強馬壯。但是,其實這個時候曹操集團內部矛盾已經非常嚴重。曹操在沒有消化其內部矛盾的時候,就敢貿然出兵20萬攻蜀滅吳,發動不利於北方士兵作戰的大規模水戰:赤壁之戰。可想而知不想失敗都難得很!

    另外,曹軍大多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性,把戰船連線起來的確對不熟水性的人來說是補了短處,但是,卻也有著不夠靈活的致命弱點,所以,曹軍在東吳火攻之下便束手無策。

    其次,曹操已在北方經長期作戰,又跋山涉水遠征東吳,士卒精疲力盡。孫劉一方已看出了曹操這個弱點,雖然表面看起來曹操穩操勝券,其實正處強弩之末,孫劉聯軍雖人數不及曹軍多,但確是嚴陣以待。

    還有就是曹操輕敵了,曹操統一北方,南進又是節節勝利,所以滋長了驕傲輕敵思想。而孫劉則是存亡攸關,故處處謹慎,將領團結,士卒用命。

    所以,曹操以絕對的兵力優勢拜於赤壁,敗於孫劉聯軍。

  • 6 # 許願的泥菩

    這個怎麼說呢,如果以我們現在來看,從國家統一角度來說:曹操贏了不可能贏的官渡之戰,輸了不該輸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贏了不該贏的赤壁之戰。

    兩場戰爭都是以少勝多的戰例,兩個都是弱勢方在不可能的情況下獲得了勝利。

    官渡之戰能獲得大勝,僥倖的成分佔據了很大的成分,雖然前期依照荀攸的計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殺了顏良,但是,袁紹在整體實力上還是佔據絕對的優勢,而且,曹操還面臨缺糧的困境;要不是袁紹本人的原因和內部的問題導致許攸投靠曹操,官渡之戰還會繼續下去,即使最後曹操取得勝利,但付出的代價絕對十分巨大。

    赤壁之戰不說現在那些現在不確定的東西,最起碼幾點是確定的:曹操的兵力遠大於孫劉聯軍;曹操的兵力不熟悉水性;有長江天險的阻擋;作為進攻方遠比防禦的一方要投入更多的東西;所以,算下來其實孫劉聯軍佔據了很多的便利,並且在雙方的攻防戰中,雙方都是互有勝負,最後取得勝利,但是應該沒有現在說的那樣,取得大勝,因為赤壁之戰後,作為勝利的孫劉聯軍,並沒有擴大多少地盤,反而是劉備趁機做大。

    但這兩次戰爭的勝利帶來的結果完全不同,官渡之戰曹操的勝利,增大的曹操的勢力,為其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是有利於國家的統一的;但是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勝利,使得三國鼎立的局面確立,阻礙了國家的統一,導致的結果就是後期還是連年征戰,都知道的有陸遜火燒連營和諸葛亮六出祁山,都給最底層的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所以說,曹操贏了不可能贏的官渡之戰,輸了不該輸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贏了不該贏的赤壁之戰。

  • 7 # 王二講史

    真實的官渡和赤壁之戰是什麼樣的

    首先糾正一下大家受演義影響,對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產生的錯誤認知,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嚴格上說不是某一場戰爭,而是兩個集團之間多輪較量組合成的一次大戰役。

    袁紹自己錯失良機、不聽忠言,荊州劉表等人坐山觀虎鬥,所以說曹操贏了最不該贏的官渡之戰

    公元199年,袁紹帶領精兵10萬南下和曹操逐鹿天下,官渡之戰由此開始,下面分析一下曹操的應對措施:

    曹操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入青州,佔領齊、北海、東安等地,牽制袁紹,鞏固右翼,防止袁軍從東面偷襲許都。曹操率兵進據冀州黎陽。令于禁率步騎二千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協助扼守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阻滯袁軍渡河和長驅南下。同時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一帶築壘固守,以阻擋袁紹從正面進攻;派人鎮撫關中,拉攏涼州,以穩定翼側。

    從曹操的部署分析,曹操所採取的戰略不是分兵把守黃河以南,而是集中兵力,重點設防。

    說曹操贏了最不該贏的官渡之戰大概是這兩點原因:

    ①官渡之戰袁曹二人對峙時,其他諸侯在幹什麼,怎麼沒有人偷襲曹操大後方?

    雖然曹操在袁紹和其他諸侯可能偷襲的方向都進行了設防和拉攏,但是以曹操的兵力來看,其他人是完全有機會在背後打黑槍的,尤其是荊州劉表他完全有能力在曹操後方採取軍事行動,還有袁紹本人完全可以分兵在官渡以外的戰場進攻曹操。

    荊州劉表事實上是袁紹的盟友,而且他的地盤和曹操的大後方是直接接壤的,加上他又是當時南方實力最強的諸侯,就連曹操本人都十分擔心劉表會在背後偷襲。但荀彧卻準確預言了劉表會按兵不動的結果,因為劉表為人優柔寡斷,坐擁荊州卻沒有逐鹿天下的野心。所以劉表的身為袁紹的盟友,他的不作為其實是幫了曹操一個大忙,讓他能專心和袁紹對抗而不用分心。所以有人說曹操贏了不該屬於他的勝利。

    ②官渡之戰中袁紹以多打少,兵多將廣,但由於他謀而不斷,不聽手底下謀士的一個又一個計策,最終錯失良機,造成了自己的失敗。

    建安五年,太祖自東征備。田豐說紹襲太祖後,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曰:“夫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太祖至,擊破備;備奔紹。

    劉備反曹其實是給了袁紹一個絕佳機會,但他卻選擇眼睜睜的看著曹操打敗劉備從而穩定他的後方。難怪田豐很恨的說到:惜哉!

    出長子譚為青州,沮授諫紹:“必為禍始。”紹不聽,曰:“孤欲令諸兒各據一州也。”又以中子熙為幽州,甥高幹為幷州。

    在袁紹準備發動和曹操的爭霸戰前,他不聽沮授勸阻給自己的幾個寶貝兒子一人分了一個州郡,這一舉動後來被證明是不折不扣的作死行為。官渡之戰袁紹兵敗退回了河北,其實儘管袁紹敗了,但並不是完敗,因為他的地盤沒丟,他坐擁北方几大州郡,有廣大的根據地為他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和糧源。

    但是袁紹病死後曹操卻在短短几年內吞併了他的地盤,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袁紹廢長立幼,還偏偏每個人手裡都有兵權,因此幾個兒子之間互相不服氣,在他死後互相就打起來了,這才給了曹操逐個擊破的機會。

    如果袁紹能聽從沮授的建議,把大權都移交給一個兒子的話,恐怕曹操也沒有那麼容易就徹底消滅袁氏集團。

    說曹操贏了最不該贏的官渡之戰,顯然是站在他的對手角度說的,如果不是他的幾個對手一再做出送人頭的行動,鹿死誰手很難說。

    曹操以多打少,兵多將廣,謀士成群,卻輸掉了赤壁之戰,錯失一統天下的機會,所以說曹操輸了最不該輸的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已經掃平北方的曹操南下,恰逢荊州劉表病故,他的軟弱兒子劉琮帶領荊州文臣武將輕易的投降了曹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荊州和這裡人口,軍隊,隨後他又親自率領虎豹騎在長坂坡擊敗逃竄的劉備。

    對曹操而言,可謂形勢一片大好,如果他之後的操作沒有出現失誤的話,很大機率是能夠一舉統一天下,結束漢末分裂割據的局面的。

    雖然曹軍多為北方人,荊州又是剛剛得到,還沒有站穩腳跟,在對孫劉作戰中存在諸多不利的因素,但是憑藉曹操自己雄才大略和他的眾多謀士將領輔助,是完全有機會勝利的。

    可遺憾的是滅呂布,伐袁術,平袁紹的曹操也忍不住變得驕傲自大了,以至於在對孫劉作戰中他自己犯了很多失誤,本來他自己才是以少大多的能手,結果卻被對手以劣勢的兵力狠狠揍了一頓,狼狽的逃回了北方,隨後荊州也丟掉了,這才有了後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鼎力局面。

    說曹操輸了最不該輸的赤壁之戰,顯然是為他沒能取得勝利完成統一而感到遺憾,畢竟以他的能力和當時的實力,完全可以做到的。

  • 8 # 戚俞應嘉

    其實說得不對,該贏的是官渡,具體原因參見演義中郭嘉十勝十敗論及曹操本人對袁紹的認知一一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大事惜身,小利忘命。該輸的依然是赤壁,既不明敵又不明己,以疲且不善水戰之陸軍迎戰以逸待勞的東吳水師,焉能不敗?

  • 9 # 庫庫庫奇奇526

    何為“贏了最不該贏的官渡之戰?”提出這個觀點的人腦子裡裝的是啥?如果曹操打輸了官渡之戰的話那麼赤壁之戰還有曹操啥事?

    仔細回想一下,袁紹發動官渡之戰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徹底滅了曹操統一北方!如此推敲,如果曹操打輸了官渡之戰那曹操還能活?!換言之,如果官渡之戰的勝者是袁紹,那麼統一北方且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必將是袁紹!那麼將來發動赤壁之戰的肯定也會是袁紹!而且那個時候漢獻帝會不會繼續活著都是未知數!

    再說回赤壁之戰,這場戰役的失敗給曹操帶來的結果也只是從此阻止了曹操南下的腳步,但他的勢力在北方的統治依舊沒有在本質上遭到其他割據勢力的影響!所以說赤壁之戰的損失說到底只是曹操的一次大規模試探性軍事行動的失利而已!但之前的官渡之戰對曹操來說卻是生死存亡之戰!

  • 10 # 查理99

    先分析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

    1、官渡之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在此一決雌雄,袁紹擁兵二十萬南下,而曹操領兵四萬大舉攻袁,奇襲袁紹烏巢糧倉,大敗袁軍,此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2、赤壁之戰:八年後,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打敗了號稱八十萬大軍此一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這兩場戰役皆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那麼再說為什麼說曹操官渡之戰不該贏,赤壁之戰不該輸?所謂的該不該贏,能不能輸其實大家會看兵力、錢糧、輜重……但是古時候行軍打仗,打得是人心打得是計謀是為將者的才能,心性。曹操曾說過: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廣而在謀。

  • 1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是曹操不想贏的,沒有一場戰爭是參與者想輸的,無論是官渡之戰還是赤壁之戰,曹操都很想贏,而且在戰前,都是抱著穩操勝劵的心態。

    官渡之戰是袁紹與曹操為爭奪北方霸權而發動的一場戰爭,本質是袁紹為代表計程車族勢力與曹操為代表的寒族勢力的對抗,為爭奪天下而發動的一場軍閥間的生死戰。

    袁紹集團是以正在崛起計程車族集團為基本,代表著東漢末年自宦官與外戚覆沒後,唯一的政治階層,士族崛起本來代表著天下大勢,任何一個政治集團都無法阻止士族的崛起。

    而曹操集團是以譙沛武人及汝潁士族為基本,並摻雜了一大批寒族子弟的混合集團,曹操的政治主張是打壓正在崛起計程車族,以宗親掌兵,士族與寒族輔政,以曹操自已來掌控一切,以圖建立一個自已的主導的新的政治秩序。

    官渡之戰在兩大集團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的必然產物,當曹操和袁紹各自解決了自已的對手時,衝突在所難免,官渡之戰反正是曹操率先開始佈局的。

    曹操在戰前已經開始佈局,讓藏霸和孫觀一面奇襲東邊的青州,又讓曹仁與史渙平定西邊的河內郡,而在黃河以南,許昌以北,曹操沿黃河一帶佈防,曹操雖然早就開始佈局,但是實力明顯弱於袁紹。

    在官渡之戰,袁紹出動11萬大軍,由於實力強,採取主動進攻姿態,而曹操方面的軍隊在史書中無明文記載,但絕對不止一萬人,怎麼算都有3到4萬人,採取防守姿態,在第一回合的較量中,曹操就幹掉了河北兩大名將--顏良與文丑,折了袁紹的威風。

    緊接著就是艱難的對峙,打成了消耗戰,曹操袁紹雙方的日子都很難難,相對來說,袁紹實力強一些,會好一點,但並不代表袁紹就會贏,戰爭的轉機發生在許攸的叛逃,讓曹操在短時間找到了擊破袁紹的方法,而袁紹錯誤的應對,也讓自已註定了失敗。

    說曹操不應該在官渡之戰中贏,那是因為你是站在袁紹的立場或者是站在相關利益攸關方來說的,曹操的勝利,用諸葛亮的話來說就是:並不是依靠唯一的天時,還有人才的謀劃得當才取得官渡的勝利。

    曹操在打贏了官渡之戰,取得了北方的霸權後,統一天下看起來似乎就是時間問題了,如果曹操能統一天下,那麼就能儘早的結束戰爭,天下再次歸於一統,這沒有什麼不好的,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結束戰爭,安居樂業,天下一統,才是應該的,所以赤壁之戰被賦予了很多統一的色彩。

    自以為穩操勝劵的曹操,擁有著強大的實力,文臣武將,人才濟濟,似乎一鼓作氣擊敗劉備、孫權就能統一天下了,可是沒想到的是在赤壁之戰,曹操遭遇人生中最大的失敗,而這一次失敗,讓曹操錯失統一天下的絕好機會,並且有生之年,再也沒有機會統一天下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不僅僅對曹操,而是對天下蒼生。

    赤壁之戰是時間很短的一場戰爭,而且是一聲遭遇戰,曹操從江陵出發率軍沿長江順流而下東進,孫劉聯軍從夏口出發率軍沿長江逆流而上西進,雙方在赤壁相遇,打了一仗,曹操輸了,然後雙方對峙,再後來就是黃蓋的詐降加火攻之計了,曹操被一把大火擊敗,退回江陵,接著就是回到北方。

    赤壁雖敗,但曹操幾乎沒有太大的損失,手下文臣武將一個也沒有損失,損失的大部分是荊州降軍,曹操雖然在赤壁大敗,但仍然是天下勢力最強的,曹操的存在讓孫劉兩家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於是三分天下終於形成。

    站在袁紹的立場說曹操不應該贏官渡之戰,站在曹操的立場又說曹操應該贏赤壁之戰,從曹操本人的立場來看,他是兩場戰爭都要勝利的,站在歷史進步的角度來看,我們也希望曹操勝利,這樣就能天下歸於一統,戰爭就會停止,也就不存在三國鼎立,政歸司馬,以及之後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那樣的話,說不準大魏朝又迎來一個太平盛世。

  • 12 # 媤念成癮

    沒有任何一場戰役誰能夠左右其輸贏,因素太多了,最基本的天時地利人和,你們看看官渡之戰時曹操是什麼情況,袁紹什麼情況。

    官渡之戰

    當時的曹操戴甲之士才十幾萬還沒有糧食,要是還不齊心就被滅了,雖然曹操前期底下沒有派系(就算有)那在那個時候也得眾志齊心,才有一線希望。大家在看看袁紹什麼情況,當時最大的諸侯,戴甲之士上百萬,糧草眾多。在當時有糧食就有兵,君不見曹操壓根就不敢說自己沒有糧食了嗎,要不然就要兵變了。但是架不住袁紹笨啊,再加上隊友坑,兒子也坑爹。這麼多坑就變成無底洞了,百萬大軍都填不夠。所以曹操就贏了。

    赤壁之戰

    其實赤壁不該輸了,只能怪曹操心急,和膨脹了。在加上郭嘉死了,沒有人能比得上郭嘉在曹操心裡的分量,同樣的別人隨軍做不到郭嘉的謀略。其實曹操就算沒有郭嘉了,也可以不輸的,因為誰呢,因為,賈詡,他曾經給曹操說過這個時候出兵會敗,但是曹操不聽,結果輸了。

    所以說沒有任何一場戰爭你就保證自己能贏,戰場瞬息萬變,所以說沒有所謂的該輸該贏,官渡袁紹膨脹了,赤壁曹操膨脹了。所以他們輸了。

  • 13 # 雲子落

    自詡管樂的諸葛亮,在臥龍崗時,對天下英雄逐個評析!對於曹操的政治遠見與軍事才華,有著發自內心的欽佩!但是,他不會選擇追隨曹操,因為曹操同時也是他最憎恨的惡人!諸葛亮十三歲那年,曹操帶兵在他的家鄉徐州屠城,有沒有青梅竹馬的初戀因此遭殃,不得而知!

    說實話,曹操的軍事天才簡直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的級別!都說流傳至今的孫子兵法版本,是曹操稽核校注的,內容未必全真!現代考古證實,曹操同志對這本兵法聖經,未作絲毫篡改與偽造!足見,曹操的軍事造詣的深奧與專業,稱得上古今中外頂級大師!尤其在曹操早年崛起時,每場戰爭都是經典案例,至今回味無窮!

    曹操的成長經歷,大概沿著軍事、文學、政治、帝王等分階段成熟,身上糾纏著軍事、文學、政治、帝王等多種角色氣息。不同壞境下,不同角色的性格表達程度有異!體現在軍事上,竟然出現了非常規律性的邏輯,那就是:凡是實力富餘,求全求穩,無有不敗;只要處於弱勢,狠心求險,基本完勝!最為典型就是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

    一、官渡之戰:贏了不該贏的

    袁紹在當時是個超級軍閥,無人能與之比肩!曹操創業之初,主動與袁紹結盟,甘願做袁紹手下小弟!積極主動參與對另一軍事同盟即袁術、陶謙、公孫瓚、劉備的進攻,並在混戰中成功摸魚,得以在袁紹眼皮底下佔兗州,進豫州,漸漸混得風生水起!那時,曹操還得小心翼翼恭維大哥袁紹,生怕惹袁紹不高興,來個先剿曹操,後殺公孫瓚!

    公孫瓚抵抗八年,才被袁紹徹底消滅!曹操藉機以保護袁紹南部側翼名義,清理了袁術、呂布、劉備、張繡等周邊礙事的小諸侯,挾天子到許昌,華麗轉身為中央政府!這讓大哥相當不高興,面對袁紹數度辱罵,多番威脅,曹操忍辱負重,低眉順眼,暗地為兩雄對決而謀篇佈局。整整花了兩年時間,清董承、降張繡,取河內,奪徐州,進青州,穩西方,唆使孫策挑逗劉表,安定大後方,該來的也來了!這時袁紹也分完四州,提著十餘萬機動部隊,進駐黎陽,要攻打曹操!

    此時,無論從實力,還是支援戰爭的後續能力,曹操絕對處於劣勢!曹操大約有十萬餘軍隊,東南西北邊防後,僅有不足四萬機動部隊,騎兵兩千六百餘,守著幾百裡黃河沿線,抗擊袁軍,絕對是被動挨打、找抽的架勢!而且屯田糧倉汝南又被黃巾軍復叛佔領,軍糧嚴重不足!袁紹則不然,四個州佈防十幾萬人,攻打曹操還有十餘萬機動部隊,一萬輕騎!糧食軍需充足,打他三五年不成問題!放在今天的唯資料是瞻的軍事評論專家眼裡,曹操不如繼續韜光養晦,或退守許昌,如此捉襟見肘、勉強倉促地排兵佈陣於官渡,簡直就是找死的節奏!

    然而一生偏愛劍走偏鋒的曹操,靠關羽單騎衝擊殺了顏良,用軍需牛馬誘惑斬了文丑,然後藉助許攸叛變獻計,一招制敵燒了烏巢!其實,親自率兵偷襲烏巢,是件成功率極低的舉措!因為無路可走,驍勇的曹操硬是做出一個生死劫來,靠著三軍用命,打劫成功!

    在得知袁軍糧草在烏巢,曹操將擅長守城的洪留在官渡大寨,親率諸將及五千步騎,在方圓百里佈滿十萬袁兵的包圍圈裡穿插,夜行六十里,去火燒袁軍兩萬餘精銳保護的糧倉,竟然得意僥倖成功。燒了糧倉帶來的蝴蝶效應,一舉擊潰龐然大物袁紹!張遼高順聞烏巢被燒臨陣起義,接著八萬袁軍因缺乏軍糧而無心再戰投降。官渡之戰竟然贏了,勝利來得突然,如此難以置信,以致曹操使勁掐自己大腿,才知不是做夢!

    其實,官渡之戰一直都是袁紹佔優,儘管連敗數仗,失去幾員愛將,那僅僅是傷及袁軍皮毛!自打渡過黃河,袁紹就嚴格按照沮授“熬死曹操”的戰略,將曹操圍困到僅剩半月軍糧!可惜沮授要求再派兵看守糧倉的建議被袁紹否決,並且嫌沮授囉嗦而棄用。這時的曹操痛苦萬分,想退守許昌,荀彧鼓勵他堅持;曹操又去諮詢賈詡,這個千年老狐狸一針見血說:“公明智勝於紹,勇武勝於紹,用人勝於紹,決機勝於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勝,乃公用兵太周全,此時當用奇兵,冒險出擊,則勝利不遠也!”曹操頓時醍醐灌頂,按策行事,玩命涉險,果然!

    二、赤壁之戰:輸了不該輸的

    征服遼東,凱旋迴來,曹操總結:此番北征,險勝實屬僥倖,不能當做成功案例!儘管有安撫起初反對北征的眾謀士之意,說實話也暴露了曹操無心再打冒險仗的思想。天下十三州,曹據其八,誰人能比!闊了,可以想揍誰就揍誰,不用考慮!按照曹操的軍事性格,只要得意,戰略太正,麻煩要來了!

    接下來,征服荊州出乎意料的順利,不僅得了富饒的荊襄八郡,還有十餘萬當時中國裝備最為精良的水陸軍,以及劉表積累十多年的糧草輜重!同時,益州劉璋派使表示歸順!曹操有“一覽眾山小”般眩暈!

    曹操的自信心爆滿,未有及時很好消化荊州戰鬥果實,匆忙上陣,欲一統江山!結果是水土不服,外加過於輕敵,偏離自己的善走偏鋒的軍事特質,將過去成功的戰爭經驗丟在一邊,忘了賈詡關於“公打仗不能太正”的告誡,將一場隨便交給張遼或曹仁的都“未必贏,絕不會輸”的戰爭,輸得一塌糊塗,元氣大傷,復元花上好幾年!

    曹操兵分兩路,江北的北路大軍水陸步騎超過十萬,由趙儼、程昱統帥,部將有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樂進、文聘等;南路是曹操率領的荊州水軍,外加北方主力,約二十餘萬!臨時拼湊的孫劉聯軍有關羽率領的一萬五水軍在漢江上,張飛與趙雲各領一千餘人進駐魯山,以及劉備劉琦劉封率六千人留守夏口,還有就是周瑜帶到夏口的東吳水軍三萬,大約五萬人!三十萬軍隊,對陣五萬人,這應該是最沒有懸念的一場必贏的戰爭! 但是,我們曹操同志竟然將這場戰爭打輸了,而且輸得相當徹底!

    具體原因,可概括為“幾個未想到”:

    一是沒想到北方的軍人與軍馬水土不服這麼厲害!軍馬幾乎全部失去效能,曹軍因水土不服一半失去戰力!一貫以少勝多的曹操,仍然認為現有部隊一樣打趴東吳。

    二是沒想到荊州軍不能對陣劉備!荊州軍不怵江東兵,江東鼻祖孫堅就是被荊州軍輕鬆幹掉,而且最近曹操由於對荊州軍民實施許多優惠政策,荊州兵也確實想表現一下!曹操南路軍安排荊州兵打前鋒是沒有錯的!但是,曹操未有料到,荊州兵撲向前線,發現對陣的不是江東兵,而是荊州有名仁君劉備,就洩氣就猶豫,結果被劉備打的落花流水。

    三是沒有想到黃蓋詐降的危害性那麼大!黃蓋想投城,理由是難以忍受後輩小兒驅使!曹操還加上保險:江東細作說大多文官武將都想投降,黃蓋也不例外;前番探陣,黃蓋親眼見識連環戰船威力,膽喪後投城是正解!再說,一個前鋒即使詐降,又能怎樣!誰知那夜會有突如其來的東風!

    四是想不到我曹操也能被人騙!狡黠的曹操為何變得這麼好忽悠,原因是此時軍事形勢太好了,這場戰鬥,無論怎麼打,推算結果都是東吳必亡!曹操有個毛病,事業太順時,文人氣質就佔上風,軍事意識陡然下降,這時想象力大於邏輯分析,就不願意在“想當然”上多動腦筋!最主要一點是,曹操太自信,絕不相信有人能騙得了他!實際上,聰明一世的人,最容易糊塗一時!

    當那個大霧迷濛的早晨,曹操帶領文武官員站在帥舟迎接黃蓋歸順,結果突如其來的東風,加上黃蓋魔術般變出的二十船大火,燒燬曹軍水寨!在那個九死一生的危難時刻,那個英勇多智的曹操又回來了,像個軍事超人,將在當時世界上智商最高的兩個軍事天才,耍得跟小孩子一樣!曹操讓蔡瑁張允掛起帥旗召集所有能戰鬥的船艦向東突圍,打不過就自焚船隻,周瑜睜大眼睛帶領水軍堅決徹底執行“一個也不放過”!曹操已經乘著煙霧降帆順流西下十多里,脫離險境!因為火場西側是下風頭,孫劉聯軍無法佈防!

    當曹操透過華容道,邁向江陵時,這位英雄竟然朗朗仰天大笑,坦然面對剛剛過去的挫折,那笑聲是相當豪邁!曹操堅信,赤壁之戰的精彩,並不是那把由於自己疏忽惹來的大火,而是曹某在危難之刻的聲東擊西,殺出重圍!誰言敗軍之將不可言勇,能冷靜的面對必死危局,從容走出險境,這才是大智大勇!能做到這一點,捨我其誰!

    性格決定命運!你不得不佩服,曹操同志在為難關頭的超常發揮,這是當時乃至今後諸多英雄身上所不具備的英雄氣概!三國有三大著名戰役,決定著歷史走向:官渡之戰袁紹輸得莫名其妙,損失十餘萬軍隊,氣得一命嗚呼!夷陵之戰劉備輸在以老欺小,損失十萬大軍,白帝城神傷,遺憾謝幕!赤壁之戰曹操輸得窩窩囊囊,損失二十萬軍隊,但是曹操同志卻在工作總結中,成功總結出敵人的智商不如我的駭世結論,充滿著革命浪漫主義精神!實際上,三大戰役中,曹操輸得最慘,但是,由於心理素質超強,在個人身心健康上傷得最輕!可見,曹操才是真正達到“勝敗兵家常事”的軍事修養、具備越是困難越向前的大無畏戰鬥精神、偏愛劍走偏鋒的奇異英雄特質的軍事狂人!困難是打不倒他的,甚至是他軍事超常發揮的助推!正因為曹操一按教科書打仗就輸,越是劍走偏鋒、孤注一擲就贏,嫉妒他的後世政治軍事專家們,硬給他按上“奸雄“的帽子,不然,按照常規政治軍事理論是無法解釋曹操的政治軍事實踐,一大幫人會因此而沒有飯吃!

  • 14 # 佳音教育王老師

    官渡之戰決定生死存亡和河北歸屬權的戰鬥,關乎大半個中國的戰鬥!赤壁之戰關乎一統天下的戰鬥,不是說曹操輸了就不能統一天下了,而是年紀太大了,沒有機會自己親自統一天下了

  • 15 # 佳寧姐姐說歷史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是三國三大戰之二,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同的是,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是勝利者,而赤壁之戰,是周瑜以少勝多,曹操是失敗者。其實這兩戰,無論是官渡之戰還是赤壁之戰,曹操都很想贏,在大戰前,他都是抱著必勝的心態。

    卻有人說曹操贏了最不該贏的官渡之戰,輸了最不該輸的赤壁之戰,這是為什麼?下面依據演義,結合自己的見解,簡要分析如下。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寒門”出生的曹操剛迎漢獻帝於許昌不久,事業剛剛起步,地盤狹小,兵力有限。他還得分出部分兵力防備荊州劉表,江東孫策等軍閥。因此,曹操能直接用來對抗袁紹的精兵就更少了。而“四世三公”出生的袁紹已經佔據冀州、幽州、青州、幷州很久了,物產豐富,兵精糧足。他率領大軍,傾巢而出,旨在消滅曹操軍隊。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袁紹大怒,遂起冀、青、幽、並等處人馬七十餘萬,復來攻取許昌。”

    這是一場“寒門”和“名門大族”的較量,本質是袁紹為代表計程車族勢力與曹操為代表的寒族勢力的對抗,為爭奪天下主動權而發動的一場軍閥間的戰爭。袁紹曾是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首領,以士族集團為基本勢力,代表著天下大勢,是當時的最強軍閥。

    而曹操集團是以譙沛武將及汝潁士族為基礎,還吸收一大批寒族子弟。曹操重用曹氏宗親和寒門武將,打壓各地貴族,以圖建立一個新的社會秩序。曹操集團是一顆冉冉升起的紅星,即將挑戰霸主袁紹集團。

    經過白馬之戰、官渡之戰等戰鬥,曹操集團逐漸掌握主動權,尤其是官渡之戰,袁紹大軍傷亡殆盡,進而追擊袁氏諸人,逐個擊破。曹操知人善用,善於挖掘寒門出身的有才之士,如許褚、張遼等人。而袁紹狂妄自大,就連田豐、沮授、許攸、張郃等人才不盡其才。官渡之戰中,曹操陣營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優,統一北方,贏得了最終勝利。

    赤壁之戰:

    此時,曹操已經平定北方,天下三分之二歸屬曹操,物產豐富,兵精糧足。可以這麼說,現在的曹操就是當年的袁紹,他攜平定荊州九郡之威,率領八十三萬水陸大軍,追擊喪家之犬劉備於江東。江東孫劉聯軍,劉備僅僅依靠劉琦的江夏偏居一隅,主力仍是久居江東的孫氏。然而,孫堅和孫相繼去世,孫權接手尚未平定的江東不久。毫不客氣的說,江東內部還有很多不服孫權的勢力。

    因此,在曹操八十三萬大軍碾壓而來時,江東內部主和派佔據主導地位,就連股肱之臣張昭也力勸年輕的孫權順應天意,歸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後在諸葛亮的舌戰窮儒和周瑜的勸阻下,孫權才下定決心,抗曹到底。然而,江東人口比中原稀少,人才匱乏,很難和地大物博的中原對抗。

    赤壁之戰,從曹操和孫權兩方面看,無論是兵馬,還是糧草等方面,孫權均落在下風。然而,經過周瑜和諸葛亮的連番用計,如蔣幹盜書使曹操錯殺曹營水軍都督蔡瑁、張允;蔣幹第二次去江東,為曹操引薦龐統,使其戰船首尾相連;諸葛亮草船借十餘萬箭矢等等。

    此消彼長,無形之中,勝利的天平倒向了東吳周瑜一方。最後,曹操飲恨江東,損失慘重,安排曹仁守衛南郡後,狼狽逃回許昌。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次日,操喚曹仁曰:“吾今暫回許都收拾軍馬,必來報仇。汝可保全南郡。吾有一計,密留在此,非急休開,急則開之。依計而行,使東吳不敢正視南郡。”

    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戰中贏得勝利,消滅孫劉聯軍,進而一統華夏。這樣,中國將提前進入大一統時期,也就沒有魏蜀吳三國鼎立,以及之後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在曹操統一華夏後,政令合一,或許會迎來一個比肩漢唐的太平盛世。

    同理,官渡之戰,如果袁紹大勝,消滅曹操,進而統一北方,乃至整個華夏。這樣,在黃巾之亂後,提前結束中原大地上的紛爭,袁紹也極有可能建立一個龐大的王朝。

    歷史沒有如果,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以弱勝強,延緩了統一大業,因此,才有人說,曹操贏了最不該贏的官渡之戰,輸了最不該輸的赤壁之戰。

    你們是怎麼看待曹操的?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 16 # 生活問道

    《三國演義》中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有三個: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赤壁之戰的結果是曹操不但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契機,而且是三國鼎立的大分裂局面的實際形成;

    夷陵之戰的結果是由於荊州的丟失和夷陵之敗,劉備徹底葬送了自己為之奮鬥的匡扶漢室的夢想。

    而官渡之戰則是三國形成之前的最後一次大洗牌,主角是袁紹集團和曹操集團。

    下面我就我個人觀點來分析一下這兩場戰爭:

    官渡之戰:

    袁紹的優勢:

    1,家族四世三公,政治資本雄厚,眾望所歸;

    2,袁紹擁有幽州、青州、幷州、冀州四大州郡,更主要的是袁紹後防穩固;

    3,袁紹擁甲兵近百萬,糧豐兵足。

    4,擁有顏良、文丑、張郃、高纜等舉世名將,也擁有沮授、郭圖、田豐、許攸等不世之才;

    5,西邊有馬騰,南方有劉表坐鎮的荊州和孫策/孫權領銜的江東,都是曹操不得不防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劉備,劉備雖然勢力單薄,但是最堅定的反對曹操的力量。

    曹操的優勢:

    1,新生政治勢力,以天子號令天下,名正言順;

    2,知人善任,用兵如神,將帥同心;

    其實,曹操真正的優勢只有這兩點。但是在郭嘉為曹操歸納時,卻歸納了十點,也就是“十勝十敗論”。這十勝十敗歸為兩個字就是“心,德”。

    戰爭未開,曹操聽從謀士建議先逐一剷除日後會影響到統一大業的各個勢力,下坯除呂布,宛城戰張秀,利用劉備平定袁術,又將劉備勢力消滅殆盡。

    曹操四處用兵之時,最擔心的就是袁紹對他發動的進攻,但是袁紹僅僅因為一個大將軍、太尉的虛名,不但沒有利用曹操後方空虛的機會一舉剷除曹操,反而助曹操消滅了公孫瓚。

    戰爭之初,之前丟失了絕對主動權的袁紹依舊佔據絕對優勢。袁紹手下謀士田豐深諳戰爭之道,即使在獄中還在規勸袁紹:“今且宜靜守以待天時,不可妄興大兵,恐有不利。”

    即使和田豐不合的沮授也持同樣的觀點:“我軍雖眾,而勇猛不及彼軍;彼軍雖精,而糧草不如我軍。彼軍無糧,利在急戰;我軍有糧,宜且緩守,若能曠以日月,則彼軍不戰自敗矣。”

    但是袁紹好大喜功,多謀少斷的性格決定他無視正確的建議,揚短避長,和曹操打起了對攻戰。其實袁紹這種選擇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之前所有的交戰,沒有誰能在袁紹兇猛的進攻下獨善其身的,正是一次次完美的勝利讓袁紹喪失了客觀判斷的冷靜。

    曹操和袁紹最大的不同恰恰是之前每一次的勝利都不是絕對優勢的,因此曹操更看重謀士和自己對實際情況做出的合計判斷。

    荀攸對曹操的建議是:“紹軍雖多,不足懼也。我軍俱精銳之士,無不一以當十,但利在急戰。若遷延日月,糧草不敷,事可憂矣。”

    可以說,袁紹從一開始就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用自己的短處去碰撞曹操的長處。

    由於實力上的差距,袁紹雖然採用了錯誤的戰術,但是曹操依舊無法短時間內消滅袁紹,雙方在官渡還是進入了曹操最不願看到的局面------相持防禦戰。

    面對這一變數,實際上都偏離了雙方的計劃。袁紹在進攻受挫時沒能一鼓作氣將優勢發揮極致變為事實,曹操則聽從謀士荀彧建議靜守待變。

    “……愚以袁紹悉眾聚於官渡,欲於明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紹軍雖眾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濟?”

    “公今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果然,偏離了原有戰役部署的袁紹沒有決心調整,反而更急於進攻。急於求成的心態讓袁紹及他的屬下集體的失去了分辨情報變化真假的能力。因為互相猜忌使失敗的情緒也逐步蔓延開。

    許攸的背叛、烏巢的被燒徹底改變了戰爭的勝負。強大到不可一世的袁紹被打敗,從而一蹶不振。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既是劉備與曹操戰爭的延續,同時也是東吳正式登上三國大舞臺的契機。

    劉備早早就預料到袁紹的失敗,因此在袁紹和曹操交鋒不久就逃離了。一路向南,最終逃到了北方最後一塊得以棲身的場所,荊州。

    荊州刺史劉表同時也是皇室後裔,因此,和劉備也就是皇室血脈一族,劉備多年做為譽載天下,人皆共知,收留劉備也順理成章。

    劉備在荊州的七年中幫助守衛新野,同時得到了諸葛亮出山相助,事業也在艱難中躑躅前進。

    但是荊州的威脅始終存在,一方面是來自於北方的曹操,曹操立足於剿滅袁紹餘孽和穩固朝堂,統一和消滅不同聲音和思想,暫時無力南下;一方面是來自於南方的東吳的威脅,東吳早有不臣之心,因此,對於荊州也是勢在必得。但因為劉表統治下的荊州地殷民豐,又有劉備相助,急切之下也沒有動手的機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終於對荊州展開軍事行動。這個時候荊州劉表已經病死,由小兒子劉琮繼任為荊州刺史,在眾人的慫恿下,年少無知的劉琮同意了投降曹操。荊州不戰而降盡歸曹操之手。

    下一步,能阻擋曹操統一大業的只有江東孫權集團了。

    但是曹操顯然沒有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在曹操十數載的戰爭生涯中,還沒有過水戰的經驗。雖然曹操士氣旺盛,軍力佔絕對優勢,但面對全新的戰爭模式,曹操還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劉備和孫權的聯合作戰下,曹操在赤壁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失利,這次失利也徹底讓曹操喪失了短時間內一統天下的能力。

    從這兩個都是以弱勝強的戰例來看,曹操一勝一負。

    勝:勝在了正確的戰術;

    戰前充分分析雙方優缺點,將自己放在了弱者的位置制訂合理的戰術計劃。

    敗:敗在了失敗的戰術。

    忽略了戰爭形態出現的變化,妄圖以摧枯拉朽之勢達成目標。沒有將自己的不足充分考慮加以解決,尤其是將自己放在了強者的位置,作戰心態扭曲無法對出現的種種變化做出合理判斷,一錯再錯,終致大敗。

    就我個人來看,歷史上類似於這樣的戰例不在少數,因此,我並不太認同“該贏或是該輸”的說法!

  • 17 # 胖哥侃歷史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三國時期以少勝多的戰役。前者曹操兵寡糧少,身處劣勢而勝,後者曹操兵精糧足佔盡優勢而敗。故此有人說,曹操贏了不該贏的,輸了最不該輸的戰爭。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打的有多睿智,赤壁之戰打的就有多蠢。

    官渡之戰贏得有多難?

    官渡之戰前夕,曹操身處四戰之地。張繡,劉表在一旁虎視眈眈,劉備已經是貌合神離,江東孫策還準備分一杯羹。曹操能調動的兵力只有兩萬,而袁紹後方穩固,調動了十萬精兵來攻伐曹操。戰時,劉備又起兵數萬反曹。曹操軍可謂是雪上加霜,勢如累卵。這時,小霸王孫策又打算出兵奇襲許都。這簡直要成為壓倒曹軍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事情這樣發展的話,以後三國鼎立就沒曹操什麼事了。孫策起兵前,是事情發生了轉機。孫策居然被刺客刺殺了。而之前曾經被曹操擊潰一次的劉備,也被袁紹派往汝南鎮壓劉闢。曹操的壓力頓時減輕了許多,然而劣勢依然十分明顯。導致勝利的天平發生改變的在於一個人:許攸。許攸本是袁紹賬下謀士,卻在曹操糧草將盡的時候投靠了曹操。並且帶來了袁紹重要的軍事機密,屯糧位置。曹操大喜,夜襲烏巢,一把火燒燬了袁紹的希望,十萬大軍不戰而敗。這一戰,曹操於戰前迅速擊潰了劉備,解白馬之圍殺了袁紹大將挫傷了袁軍銳氣。戰事不利時也積極尋找勝機,可謂把能做到的做到了極致,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派許攸帶來了戰爭的轉機,所以,此戰雖然勝的意外,也在情理之中。

    赤壁之戰打的有多迷?

    赤壁之戰發生在曹操南下荊州,劉表的繼承人劉琮不戰而降。曹操志得意滿,想一戰而平定天下,於是親率數十萬大軍準備順江南下。臨行時給孫權帶了句話: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孫權收到信也懵逼了,你和我會獵於吳,你是想打我還是打劉備?其實曹操大概也沒想明白,曹操想的大概是摟草打兔子,或者說我這戰書一下,你們就和劉琮一樣投降我算了,這樣天下就統一了。你想想,主帥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底下的將領和士兵不是更迷茫麼?而後曹操又發明了鐵索船,可謂昏招頻出。最終在孫劉聯軍的夾擊下,黃蓋詐降,一把火燒的曹軍丟盔棄甲,損失慘重。是為赤壁之敗。曹操這一勝一敗,幾乎決定了三國的歷史走向。歷史告訴我們縱使佔盡優勢,也不能掉以輕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役,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

  • 18 # 豹眼看歷史

    最近在寫作歷史紀實小說《悠悠子衿女兒情---一代才女蔡文姬》,由於曹操跟蔡文姬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因而對曹操的相關史料瞭解的非常詳細。看到題主這個問題就想說兩句。

    “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不僅僅是在三國時期,即便是在整個歷史程序中,都是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

    這兩個戰役的結果,出乎許多人的意料,自然也出乎曹操的意料之外。

    01

    “官渡之戰”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展開戰略決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火燒烏巢,出奇制勝,擊破袁紹十萬大軍。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從此,袁紹一蹶不振,憂鬱而死。曹操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02

    “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統一北方之後,揮師南下。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與曹操展開決戰。最後,採用火燒曹船戰術,大約以五萬兵力戰勝了號稱百萬實際至少也有一二十萬的曹操。以少勝多,也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03

    結果比過程重要

    勝了就是勝了,敗了就是敗了。無論過程多麼完美,只要是敗了,說啥都沒用;無論勝的多麼難看,只要是勝了,就是最好的結果。

    最妙的是這兩個戰役都很經典,儘管當時非常慘烈,但今天看來,卻值得津津樂道。

    曹操一向喜歡殺人放火,卻沒有想到別人也會殺人放火嗎?

    不管你曹操最想贏還是最不想輸,結果都無法改變。戰爭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其無情在於此,其魅力也在於此。

    我們沒必要去考慮曹操是咋想的啦,還是盡情去品味其中的樂趣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薩克算大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