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剛菩提351

    那句老話:棒打出孝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孩子不知感恩肯定是要受到譴責。可當老人的能否想想這20年你都給孩子灌輸了什麼樣的思想,現在國家提倡國學就是因為現在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成就而忘記了我們千百年的禮義廉恥。既然孩子不知感恩,那就告訴他的朋友,我們這裡有句話講:連爹媽都不養的人就是白眼狼,不可能有人願意交這樣的朋友的。也許你勸不了,讓他的朋友去感化他吧。

  • 2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其實孩子感恩也是一種能力,既然是能力,就是需要家長有意識的去培養的。感恩心態也被正向成功學列為影響孩子成功的7個重要因素之一。

    感恩心態可能是現在很多孩子普遍缺乏的一種能力。我就碰到很多父母向我反映,他們辛辛苦苦照顧孩子讀到高中甚至大學,但是孩子對父母的辛苦一點都不知道,感恩,甚至稍微有一點事情就責怪父母,埋怨父母。

    孩子缺乏感恩心態,最主要的原因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關愛和照顧,而忽略了孩子自立自理的能力培養,所謂的過猶不及。在這樣的狀態下,孩子會覺得父母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都是應該的,甚至要求自己的親人或者其他的陌生人,都要無條件的付出,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要培養孩子感恩的心態,一方面是要加強孩子自立自理能力的培養,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參加一些公益組織,多做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自然就會逐步的體驗家長的辛苦和不容易,並且能夠體諒別人,感恩別人。

    孩子的學習能力也好,感恩心態也好,都是需要家長有意識的去培養的,而不能指望著孩子長大了自己就明白道理了,就自動的變成一個各方面非常優秀的人了。

  • 3 # 隱匠

    你沒有做錯,只是做的太多了。

    我們現在看到的單身母親育兒的成功經驗裡,很多媽媽都是榜樣。

    龍應臺說: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卻不是,你是一路揹著孩子走。慢慢地,你老了,你累了,孩子沒有感覺到。還在一個勁地催促要你揹著,背不動就被嫌棄了。

    你回頭看自己的心路歷程,悲涼油然而生。這晚年生活完全不是你想要的樣子,自己的努力付出都成了理所應當。

    你沒有意識到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

    往往覺得孩子還小,需要我照顧,孩子呢,本來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去嘗試照顧自己,去感受接觸不同事物的感覺,去鍛鍊與人接觸的能力,去思考如何應對困難,然而這一切都被你阻隔在懷抱裡。

    他們不想要爸爸帶,就是已經不習慣自己去思考,他們已經懶得出感知世界,因為你會幫他們做。最後的結果就是你這樣,累個半死,他們熟視無睹。

    其實對家長來說,特別是單親媽媽,真需要去不斷學習,做一個終身成長型心態的人。

    雖然是一家人,也需要有起碼的邊界感。家不可能做到非黑即白,卻可以明確告訴孩子,灰色地帶的寬度,以及可以把控的範圍。

    孩子成長是個神奇的過程。

    從一開始襁褓中需要全方位呵護,到後來讀書階段吸收大了知識,有股衝擊波出現,再到後來大學時期有了自己的三觀,最後畢業獨立走向社會。

    每個節點的出現,都需要父母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就一直用第一個階段模式去對待孩子,這樣,孩子的三觀是沒有正常形成,20年過去了,還是跟嬰兒似的。

    你沒有活好,而他們的成熟度也大大減低。

    我們說什麼是活好?

    就是大家真心喜歡你,願意跟你在一起,還想成為你的樣子!

    敲重點:你沒有成為你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而是把自己從一塊大家都愛的好布料,變成了一塊可有可無的抹布。

    如果說你想改變這一切,那麼就請你從現在開始好好愛自己,變成你想要的模樣。

    人都是對有趣的靈魂保持興趣,心甘情願的為有趣的人做事,包括孩子為有趣的父母做事。

    人們常說,種一棵樹的最佳時機是十年前,還有就是現在。

    所以,這位單親媽媽彆氣餒,現在是個改變自己大好時機。加油!

  • 4 # 快樂凡凡

    老天讓你做母親,是讓你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而不僅僅讓你像老母雞護小雞一樣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過度保護把孩子的翅膀折斷了,自己也心力交瘁。

    你現在要做的是,放下孩子,好好愛自己,療愈自己的身心,給自己的大腦沖沖電,讓自己強大起來,有能力愛自己,讓自己擁有滿滿的安全感和正能量,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自然也會照亮孩子。

  • 5 # 傅小米是我

    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放手,你事事為孩子考慮,為孩子包辦,孩子只能形成依賴,且把這些付出當做理所應當,並未覺得要去感恩誰。讓孩子感恩,適時的讓孩子獨立,讓孩子理解並懂得你的辛苦和付出。除此之外,你需要做到對別人的幫助感到感恩,你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耳濡目染的影響孩子

  • 6 # 成年舊事

    因為我家孩子還沒到這個年齡,可能我的分析還不夠說服力,但我還是想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

    20年,不管對於男人或者女人來說,都是一個人的黃金階段,在這個階段,大部分的女人,選擇把大部分精力甚至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家庭和孩子身上。這算是一種犧牲嗎?應該也不算,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沒有所謂的為了誰犧牲了自己的前途。

    而我們卻往往把這個點做為以後“綁架”別人的工具。這個“別人”就是我們的孩子。

    我也是一個媽媽,所以能感同身受當媽媽的辛苦。

    陪伴孩子的過程更是一路荊棘,風雨交加。經歷付出了許多之後,你卻發現,在他們眼中,你的20年卻令他們苦不堪言,令他們想逃離有你的空間。這可能就是我們說的“不懂感恩”……

    我想說的是,所有的現狀、結果,都先不要找別人的原因,先想想自己的行為有沒有直接導致現在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的“控制慾”“權威性”有沒有傷害了孩子20年?種什麼種子,開什麼花……

    20年,足夠了。孩子們已經可以自己生存下去。那麼,我們不妨放手,找回自己的生活,感恩不感恩的,大家過的都開心就好。為什麼不趁大好時光,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呢?

  • 7 # 長江滾滾滾奔大海

    照顧孩子20年,你只哈呼他,寵著他,慣他,把他捧在手心上養大,慣子不孝,不知感恩你,這完全是你沒有從小教他愛別人,孝順長輩,總上以孩子為中心,放縱孩子,孩子是皇帝是小祖宗,久爾久之,養成唯我獨尊。做父母的無一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愛要愛在心裡,該管教的還是要管教。從小教他要敬重孝順長輩,家裡力所能及的小事按排他做,吃什麼好的要大家分享,不能讓他獨享,把他培養成會心痛家人,愛家人,孝順父母的好孩子。現在20年孩子該走上社會了,他不知感恩回報您,社會也要教育他,養老養幼小是年青父母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他不養你可上訴尋求法律援助,讓兒子依法贍養你們二老。

  • 8 # 冀東英姐

    我覺得感恩的孩子都是從大人那裡學到的,你要學會自己感恩父母,讓孩子看到你的感恩行為,他才會學著感恩到自己的父母,感恩到身邊幫助他的人,比如,帶孩子看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給爺爺奶奶做飯洗衣服,包括洗手洗腳,讓他感覺到爺爺奶奶年齡大了,需要父母照顧,需要父母關心,父母也需要他的關心,需要他的愛,還要經常溝通,像他示弱一下,比如說,老媽病了,像讓你給我做點飯,那怕煮泡麵,也要誇獎一下他,告訴他老媽生病了得到他的照顧很欣慰,要是他上學離的遠就常打電話或影片,告訴他你想他了,也問問他想你了嗎。

    我也是一個兒子,現在在外地上學,我就是這樣的,兒子很好,學習知道上進不用我操心,時不時打電話給我,也給他爺爺奶奶打電話,有時他爺爺奶奶生病了啥的我就告訴他,給爺爺奶奶打電話問候一下,孩子很聽話,也知道感恩,我也很幸運有這樣的孩子,感恩吧!

  • 9 # 春花秋實899

    這個問題呀!起碼有你一半兒的責任。你自己的孩子。你沒有教育好。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要從小的時候就給他做榜樣。要尊老愛幼。現在長大啦!性格定型啦!不容易改啦!順其自然吧。不要著急生氣。怨不得別人。他有了孩子以後,慢慢的就會感受到。大人的不容易。也許就會改變的。

  • 10 # 做好自我

    就是你把他們照顧太好了,你把自己當成了保母,所以他們也把你當成保母,(應該是看不慣別人做事,都是自己來)照顧好自己,學會感恩

  • 11 # 白雪197875411

    男孩子和女孩子要分別對待,不要在孩子面前嘮叨,要和孩子做朋友。可以聊點孩子感興趣的事,增進感情後再聊點正事。千萬注意語氣的把握。這樣應該可以改善。

  • 12 # 石匠秦人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天地,讓其自由飛翔。何不重拾自己愛好,看書學習,畫畫,寫字,練習器樂。活出自我。不必讓人另眼相看。

  • 13 # 洛洛育兒

    同情你的遭遇。我的另一半雖不靠譜,但是對孩子還是關心的。孩子們的需求他會盡量滿足,有時間也會逗孩子玩,但是他經常不在家,對於孩子們的教育方面,他一直是處於缺失地位。

    像這種家庭教育中一方(尤其是父親)的顯著缺失,我們稱之為“喪偶式育兒”。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援(比如早出晚歸、父母跟子女很少見面、各玩各的無語言交流等)。

    在我國,一向有“男主內女主外”的思想,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把育兒這件事推給媽媽,而爸爸只要努力工作就行。殊不知,這種喪偶式育兒方式,除了媽媽會非常累,還會影響夫妻感情,而且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不利。

    女性一般比較細心,任何事情都會考慮的比較多,在照顧孩子時會注意很多細節,比如給寶寶買衣服時,不僅會注意寶寶衣服的材質,還會洗乾淨再給寶寶穿。寶寶學走路時,會一直看著寶寶,把可能會誤傷寶寶的東西全部收起來,防止寶寶摔倒。孩子在媽媽的細心照顧中獲得了很多的安全感,孩子也對媽媽有更多的依戀。

    隨著孩子長大,由於父親的缺位,他們對媽媽的依戀就慢慢轉化成了依賴。尤其對於一位媽媽長期默默奉獻又缺乏親子教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自理能力非常差,不敢面對挑戰,一碰到什麼困難就想到媽媽。即使成年後,喪偶式育兒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責任感,不懂得感恩,有些甚至混淆角色認同,安心在家“啃老”。

    題主現在就是面臨這樣的困境。孩子已經20歲了,早過了法定成人年齡,父母親沒有扶養義務了。即使,題主媽媽做的事無鉅細,孩子們也體會不到她的艱辛。孩子們認為,媽媽為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應該的,從小到大都是這樣做過來的。他們理所當然的享受著媽媽艱辛工作得來的成果,甚至做的不好就怒火相對。這其實就是典型的“媽寶”。

    因此,題主媽媽現在要做的就是放手。孩子們長大了,有自己的生活,有需要他們承擔的責任;而媽媽們要懂得讓孩子們分擔一些負擔,不要過於勞累,也要為自己安排以後的生活了。如果現在仍然溺愛孩子,那是害了他們。

  • 14 # 劉雨霖鈴的紅茶館

    其實“感恩”這個詞,我感覺真的很需要。特別是這個物流橫欲,孩子們已經衣食無憂的年代更加重要。

    你問題中所說的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在你年輕時無私的奉獻,而孩子們心安理得的全盤接受,他們對你的付出已經習以為常,成了理所應當。你的付出讓他們已經習慣的感覺到不存在了。

    其實,你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遇到。人們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對嗎?有些東西必須說出來,別人才會意識到。我們中國人都很含蓄,特別是老一輩的家長們,他們默默地為家庭付出不求回報。照顧完兒女再照顧孫子輩,從沒有怨言。

    就像我的母親,辛苦操持,我很清楚她為家的付出,而弟弟因為沒怎麼在家,而且男孩都是理性且大條的,雖說他也很孝順,但很多事情男孩不如女孩細心。我一直感覺父親完全不體貼母親,所以對父親很有微詞。可弟弟認為我對父親不夠好。

    後來,侄兒出生了,一直是我母親帶的多點。我深深感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原因是有一次他把剛吃了幾口的東西隨手扔了。我告訴他,奶奶拿錢買的,錢來的很辛苦。誰知他不屑一顧的說:不就是幾塊錢嗎?

    而在學校的教育中,我也發現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不知道自己的幸福。讓他們看“紅色電影”,嘻嘻哈哈,他們感覺不到戰爭那個年代的殘酷,不瞭解那個時代背景。其實,我很瞭解,畢竟沒有感同身受。

    中國人的愛含蓄而隱忍,父母的愛更是如此。所以我建議,當你為自己孩子做點什麼的時候,可以說出你對他的愛,表達出你的如何辛苦。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主動想起別人的好的。

    日常生活中,在和侄兒相處的過程中,我讓他了解奶奶的辛苦和自己爸爸媽媽對他的愛。告訴他,他們為他做了些什麼。讓他不僅享受而且必須知曉。生活中也讓知道哪怕是陌生人對他的幫助,也要懂得感恩。

    所以,對於問題中提到的情況,我建議您多和孩子溝通,懂得放手不管,讓他們感受感受6沒有母親去給你操持會是什麼結果,讓他們認識到你的重要性。

  • 15 # 使用者7041324548446

    這種現象在獨生子女中容易出現。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整個家庭所有的愛和一切資源都是他(她)的,沒有“競爭”,他(她)認為一切都是他(她)應該得到的,不需要對別人(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付出感情。

  • 16 # 娶了小老婆真的很受傷

    養育出一雙不懂感恩的兒女,你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育孩子是門技術活,不是一味嬌生慣養就能教出好孩子來的,恩威並濟,凡事讓孩子親歷而為,言傳身教是必不可少的……

  • 17 # 平面視界

    平時的教育可能不到位,教養教養,不僅僅是養,教育也很關鍵,從小就不能任由他胡來,該嚴的時候就嚴,現在20歲確實可能有些叛逆,但是到了成熟的年紀,他們會體諒到父母的辛苦和孝順的重要,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都不成熟。

  • 18 # 小恐龍有個小葵

    你好,我覺得你的問題大一些,你老公為什麼對家庭不管不顧,是不是你太強勢了,他沒有存在感?從一開始你應該做的就是把家裡的事情讓你老公做一些,而不是全部都自己承擔,你可能要強,覺得自己沒有他也能照顧好兩個孩子,但你看看,最後結果怎麼樣?

    你可以找孩子聊聊,舉出多個事例,讓他們去分析,他們做的多不對,二十幾歲的人了,不可能分辨不出還壞,孩子這樣對你,也是出於他們的一種依賴,你把他們慣壞了。如果不能當面聊,就給孩子們寫一封信,你出去旅遊,走個三五天,他們自己在家處理事情,看看自己的媽媽每天有多辛苦。讓他們自己去體會,去分析以前做的種種事情。

  • 19 # 遊機兵

    感恩是一個感悟的過程,養孩才知父母恩,也不排除有人開悟的早,年輕就知父母恩,只能靠孩子自己感悟,任何人說教都沒用

  • 20 # 平安吉祥忘憂草

    非常同情這位母親,付出一切辛苦還得不到孩子們的理解和敬畏,另一半又是個甩手掌櫃,覺得命運對她真的不公平。但是話又說回來,家庭如此的一種生活和相處模式,都是你自己一直以來的不放手,沒有原則的遷就和妥協,大包大攬形成的,子女習以為然被母親愛,沒有學會去愛母親不知感恩,二十歲的人,人生觀已經形成很難改造了,狠狠心放手一切,讓他們自己承擔責任和學會解決問題,只有經歷了風雨和挫折才會有感悟,才能學會感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書法,你認為是應該先“專”還是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