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仁者厚德載物

    造成潘金蓮悲劇的根源不是她太著相了,而是她心太狠了,喪心病狂害死人畜無害、忠厚老實的丈夫武大郎。

    潘金蓮著相是可以理解的,人世間有誰不著相,即使高僧大德帝王將相也都喜歡帥哥美女。人世間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本質上沒有一個人是真正不好色的。

    因此潘金蓮喜歡英武剛強的武松與英俊瀟灑的西門慶並沒有錯。錯在她親手謀害親夫武大郎。

    其實潘金蓮真的沒有必要謀害武大郎,因為天性善良的武大郎對她沒有任何威脅。

    所謂一日夫妻百日恩,雖然武大郎比較愚笨,身材矮小,相貌醜陋,也不會甜言蜜語哄女孩子開心,讓人索然無味。

    但武大郎並非一無是處,至少武大郎辛辛苦苦天天勤勞工作,每天做燒餅又上街買燒餅,負責養家餬口,也算是“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畢竟武大郎潘金蓮相依為命夫妻一場,彼此也有顛鸞倒鳳的銷魂時刻。

    即使美若天仙的潘金蓮被地痞流氓欺負甚至被佔便宜,但武大郎從來也沒有抱怨甚至打罵心愛的妻子潘金蓮,而是惹不起躲得起,用搬家來逃避那些地痞流氓。

    等到武大郎偶遇成為打虎英雄的弟弟武松,善良的武大郎急忙把弟弟武松帶回家,介紹武松與嫂子潘金蓮認識。

    武大郎是一種炫耀的心理,既向潘金蓮炫耀自己英武剛強的打虎英雄弟弟武松,又向武松炫耀自己美若天仙的妻子潘金蓮,一家人其樂融融。

    因此潘金蓮對小叔子武松一見鍾情,她風情萬種地勾引武松,可惜思想正統不解風情的武松嚴厲拒絕了潘金蓮。

    如果武松與潘金蓮真的成為情人,忠厚善良的武大郎也不會介意的,畢竟武松與潘金蓮都是武大郎在人世間最愛的兩個人,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被封建正統思想洗腦的武松拒絕了嫂子潘金蓮的愛情,導致家庭破裂的悲劇。

    在被武松拒絕愛情以後,失戀的潘金蓮遇到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高富帥西門慶,與西門慶兩情相悅在情理之中。

    武大郎最大的失誤是不自量力去捉姦,他一直不忍心責怪紅杏出牆的妻子潘金蓮,又遠遠不是西門慶的對手,捉的哪門子奸?結果被西門慶一個穿心腳踢得口吐鮮血臥床不起。

    即便如此,潘金蓮也沒有必要殺人滅口謀害武大郎,如果她提出離婚,忠厚善良的武大郎肯定會成人之美同意離婚,讓她與西門慶雙宿雙飛,而不會告訴武松報復他們。

    當潘金蓮受王婆蠱惑狠下心謀殺親夫武大郎的時候,就註定了她走上了一條萬劫不復的不歸路。

    武功高強性格剛烈的武松不可能不為養他長大的大哥武大郎報仇,潘金蓮難逃被砍頭挖心的悲劇結局。

  • 2 # 我是伍洋

    潘金蓮的悲劇,始於她的美麗,始於她從小的遭遇,始於她生就在那個造成她悲劇的封建男權社會。

    潘金蓮從小失去父母,無依無靠,被親叔賣到清河縣張大戶家做婢女。她天生麗質,漂亮迷人,張大戶迷上了她。那時的婢女,身份地位卑微,金蓮對主人的要求,根本無抗爭。雖然張大戶佔有了她,更想長期霸佔她。可潘金蓮卻不順從,拒絕了張大戶。她央求主人婆擺脫張大戶的佔據,以求過一種普通百姓生活。張大戶知道後,懷恨在心,藉此機會報復,硬是把她嫁給了身材短矮、人物猥瑣、不解風情、性格懦弱的武大郎。

    張大戶這一招真狠毒啊,可以說完全摧毀了潘金蓮。潘金蓮至小聰慧漂亮,雖是婢女,地位卑微,但也有自己的愛情追求,不是什麼高大多金的帥哥,至少也得看過眼的男人吧。可三寸丁的武大郎,怎麼也不是燦若桃花的金蓮喜愛,這哪裡還有一點點愛情。在那個封建時代,女人的命運從來不由自己掌握,她們對於主人家的安排,無力反抗,只得無奈接受。在這樣的生存狀態下,潘金蓮的心理逐漸走向不平衡,她的愛情、渴望、追求,慢慢隨著婚姻枯萎凋謝而死去。

    但潘金蓮對這樣的生活不甘心,她要追求,追求自己的幸福,追求自己喜歡的男人。

    她遇到了武大郎的兄弟武二郎武松。年輕高大英俊的武松,點燃了金蓮心中燃燒的火焰,復活了她漸漸死去的靈魂。她巧馳手段百般勾引,企圖用自己的美貌自己的熱情打動武松。可武松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豪傑,不會為男女私情做下苟且之事,更何況自己兄弟之妻。因此毫不客氣拒絕了潘金蓮。如此被拒絕,潘金蓮慢慢變了,由開始淳樸素質的婢女慢慢變成心狠手辣的人了。

    自勾引搭上西門慶後,潘金蓮完全變了。為達到與西門慶長相廝守的目的,她不惜毒死自己的丈夫,落下個淫婦惡婦的罪名。

    潘金蓮的悲劇,從道德倫理上說,她是天下第一淫婦、蕩婦、惡婦、妒婦,實不為過,她的所作所為,確實令人憤憤不已。但她的悲劇,實是當時社會所為。

    潘金蓮時代的封建社會,整個社會道德敗壞,男權嚴重,婦女地位低下。女人大多象商品般買賣,實難有自己稱心如意的婚戀。潘金蓮聰明漂亮,即會描鸞刺鳳,又會品竹彈絲,絕對是一個素質高絕的大家閨秀。如若生在當下,必是各高大帥多金男士爭搶的物件。可惜,生在那時,只能是男人的附屬品,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難找自己心儀的男子,只能聽從父母之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自古才子佳人,郎才女貌,英雄配美女。如果一開始金蓮便嫁給武松,應該是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潘金蓮也不會變得這樣淫蕩無恥了。

  • 3 # 麓風軒

    長得漂亮難道有錯嗎?題主這種觀點是典型的“紅顏禍水論”,不可取。一、“網紅臉”不能改變歷史

    所謂紅顏禍水論,就是認為女人長得漂亮就是害人的禍根,輕則害人害己,重則禍國殃民。所以有一些人荒謬地推斷——

    “假如潘金蓮不開窗戶,不會遇西門慶;不遇西門慶就不會出軌;不出軌,武松不會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臘不會被擒,可取得大宋江山;不會有靖康恥、金兵入關,不會有大清朝;不會閉關鎖國,不會有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中國將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他諸侯都是浮雲。”

    紅顏禍水論自古有之,“殷寵妲己,周溺褒姒,漢嬖飛燕,唐耽楊妃”等論調,都意在說明“紅顏”是歷代帝王敗國亡身的“禍水”。其實,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不是一兩張“網紅臉”所能改變的。

    二、潘金蓮的悲劇另有原因

    第一,是潘金蓮的思想與品性使然。我們知道其實一個人的思想品性是決定一個人的重要因素,遠遠超過了臉蛋。深究起來,潘金蓮個人貪圖享樂的思想決定其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第二,是舊社會女性地位決定的。在封建男權社會中,女性沒有獨立的地位,都要依附於男人而存在,甚至有一些男人(例如西門大官人)純粹把女性當成玩物。潘金蓮憑藉自身“網紅臉”資本,在她所生活的時代,她的所作所為也只能依附男人,而她選擇“好男人”的標準,又具有很大的時代侷限性,所以註定了悲劇的一生!

    三、問題總結

    所以,把潘金蓮悲劇原因歸結為她本身太著相了,這種結論是站不住腳的。假如潘金蓮女士生活在今天,社會環境改變了,她就不會那麼杯具了,完全可以成為一個身家過億的KOL。

    她可以像李子七那樣把“武大郎炊餅”拍成美食影片做“文化輸出”,也可以像李佳琦那樣直播“潘氏手工針線活”成為“網紅帶貨”第一人!

    當然,假如她的思想觀念仍然停留在“男權社會”,那她最有可能還是成為“天上人間”的頭牌小姐姐啊!

  • 4 # 火煮水壺84501

    潘金蓮自古被打壓,是浪女人的代名詞

    長的漂亮不是過錯。但也是錯。美是雙刃劍,自古紅顏多薄命。

    美女就是男人們追逐的獵物。美女就是被成功男人來享用的。

    打虎英雄武松,高大魁梧,且在衙門裡當個都頭,算是個成功男人,那西門慶在陽穀縣是個財主,有房有田,有錢,也算個成功男人。

    這兩人與潘金蓮還能對付,美女配英雄嘛。

    但潘金蓮偏偏配了個狗熊一樣的男人武大。

    那武大一個賣燒餅的,又挫又醜之人,就算不得成功人士。只是一個凡夫俗子裡面更加平凡而不起眼的一個小人物。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低。這麼平凡又醜陋的武大,是壓不住潘金蓮的這樣的美女,武大命裡就沒有這樣的福分,這樣的桃花運,

    俗話說破鍋配破鍋蓋,潘金蓮在武大身邊,早晚要出事,紅杏出牆的事兒是不可避免的。潘金蓮不紅杏出牆,也有人要爬牆頭,來摘這支紅杏。

    說到底,武大是可憐的,雖然有美女在側,但對他卻無疑是個定時炸彈,早晚爆炸。

    潘金蓮也是可憐的,遇到了這樣的一個丈夫,只能自憐,自嘆了。

    且不說施耐庵在水滸裡描寫的潘金蓮與武大郎的故事,在現實裡有沒有?

    但就作者對潘金蓮的所作所為的描寫,就代表了作者,是一個維護封建道德禮法的一個假道學之人。

    一個如此美麗的女人,找了一個個子矮小,長相醜陋的男人。這是一副多麼不和諧的畫面呀。還不允許人家潘金蓮偷個腥談個情,與小叔子眉來眼去,與西門大官人親密接觸一下嗎。

    你個施(死)老夫子也太狠心了點兒,給我安排了一個三寸丁的丈夫不說,連讓我與小叔子調個情的自由也不給。那麼,我紅杏出牆與西門大官人,那也是你施老夫子逼的。

    別怪奴家心狠。殺武大,也是施老夫子讓奴家做的。金蓮我心比黃連還要苦呢。

    這樣不合理的組合。就是一種笑話。

    潘金蓮作為一個美女,作為一個七情六慾的美女面對一個又低又醜的丈夫,他的內心是崩潰的,是無法接受的。

    潘金蓮之所以紅杏出牆,並不是耐不住內心的寂寞,而是忍受不了這樣不和諧的畫面。

    兩人一起上街。會招來眾人的圍觀指指點點。 出趟門兒,都會招來一些閒言碎語,很是尷尬。作為一個成熟的,嬌豔的女子活在大家談論的焦點,這日子過的,不能忍受。

    他要反抗,要抗爭,這不屬於自己的丈夫和不屬於自己的命運。

    當看到了高大魁梧的武松,潘金蓮,從心裡油然而生愛慕之心,這是合乎情理的,美女愛英雄,自古有之,但是因為叔嫂的關係。這段孽緣,被武松了結了。

    但如果潘金蓮是別人家的老婆,而不是武松大哥的老婆,那麼武松一定會接受這個美女的挑逗。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哪個貓兒不偷腥?武松又沒有練,必先自宮的葵花寶典。面對如此美女怎麼能逃過?食色性也,人的本能呢。

    潘金蓮無意中又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白馬王子,或者說是冤家西門慶。

    潘金蓮對這個花花公子,還是上心的,用情的。兩人成就好事實是互相欣賞的愉悅的。

    但也許最不該做的事,為了與西門慶能長久在一起,而動了殺心,殺死了武大。

    如果潘金蓮沒有做殺死武大之事,他與西門慶所做的苟且之事,也是可以原諒的,因為潘金蓮與武大確實不般配,潘金蓮確實是可憐的人,一朵鮮花插在那樣的牛糞上,太不和諧了。

    反抗和出軌是必然的,是早晚的事兒。

    但是反過來想想,如果潘金蓮嫁的是武松,那麼,兩人一定會恩恩愛愛,比翼雙飛,不會鬧出紅杏出牆的事情。

    要怪就怪命運的安排,要怪就怪施耐庵,這個老夫子杜撰的太離譜,陰差陽錯的讓這麼朵鮮花插在武大那坨牛糞上?

    潘金蓮的悲劇,不是她的長相太美造成的,而是施耐庵這個老夫子編排的結果。

  • 5 # 歲月靜好亦悠悠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一是潘金蓮的悲劇是如何造成的?二是潘金蓮著相到底有沒有錯?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潘金蓮的悲劇,如果一定要找到因由,那麼大約有二:一是生得太美、太妖嬈;二是生在封建社會的貧窮人家。

    潘金蓮的美,與其說是美,倒不如說是妖嬈來得貼切。她的美像火,紙怎麼包都包不住,美得邪邪的,多看一眼就能勾人魂魄,她即使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隨隨便便一站,那風情也能如夜來香般源源不斷地散發出來,遊蕩在空氣中。這種美叫做妖嬈,在愛情中能不戰自勝,卻也難免始亂終棄的結局,因為她們一旦愛上,就會如火如塗。這種美只有男人覺得美,在女人看來,簡直可怕可恨可恥了,唾之棄之尚不能解恨。潘金蓮身上具備的正是這種美。

    如果一個女人生得太美,又生在貧窮人家,那麼在儒家思想引領統治下的封建和男權社會中,註定就是一個悲劇,這就註定了她作為妾的卑賤地位。在封建社會,由父母包辦的婚姻最講求的是門當戶對,貧家女子要作為正室嫁入大戶人家這種事情,按常理不可能發生。何況潘金蓮家的貧困程度,到了不能讓她長大到嫁人的地步,一步步發展到後來遇到西門慶,兩人一拍即合,合謀毒殺武大郎後終以第五個小老婆的身份嫁入西門慶家,一步步一遭遭走向荒淫之路,奔向那個悲慘的結局,究其原因,除了社會的因素,實在是因為潘金蓮的妖嬈和生於貧窮人家。而這兩點,都是出自孃胎,本質上她並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

    至於第二個問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長相好看與否,都是孃胎裡帶來的,一出生就決定了,不是你想要就有,或者不想要就沒有的。再說了,長得賞心悅目點,難道有錯嗎?

  • 6 # 葉之秋

    造成潘金蓮悲劇的是她本身太著相了,你認為如何?

      《水滸傳》中的潘金蓮當然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她的悲劇是她本身太著相?個人感覺不是的。

      潘金蓮的確是長得相當不錯,要不然西門慶等人也看不上,看不上自然也不會有後來毒死武大的事情,但是,長得漂亮的女人多的是,怎麼就她有了千古罵名?人家林沖的娘子,也是傾國傾城的一等美貌,見慣人間極品的高衙內都魂不守舍得不到不罷休,可是呢,她並沒有和人勾搭,給丈夫下毒,哪怕就是丈夫被逼得離開京城圈子,她也仍然堅守婦道,保有本心,實在是走投無路時,選擇自盡了事,乾乾淨淨地離開人世,林沖娘子是一朵蓮花。如此,她和潘,是不是有云泥之別?(網路圖)

      潘金蓮是作者塑造出來的一朵惡之花,個人感覺,她的一生,是因為她身上的獸性太重,無法化解,最終只能走向滅亡。

      潘金蓮還是個使女的時,就被張大戶糾纏不清,至於是兩人條件沒談好,還是潘當年也很希望嫁個良人,咱們都不清楚了,只知道潘被大戶陪錢,送給了武大郎。

      原文說潘金蓮“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裡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裡薅惱。原來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瑣,不會風流;他倒無般不好,為頭的愛偷漢子。”——潘金蓮嫌什麼呢?嫌武大不會風流,她最愛的,是偷漢子,這個愛好,真的是一言難盡啊。武大郎得了個漂亮老婆,但是日子並不好過,這些綠了他的人,還不斷地在他家門口叫囂:“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逼不得已之下,武大隻好搬來陽穀縣紫石街“賃房居住”,每天挑賣炊餅。

      後來武二和武大兄弟相見,潘金蓮讓他回家來住,武大外面賣炊餅,潘請武二喝酒,武松喝過第一杯,潘金蓮再倒一杯,說要和武二喝個成雙杯!武二請她自便,武二倒酒給嫂子喝,潘接過酒喝了,再斟酒,此時的潘什麼樣子?那婦人將酥胸微露,雲鬟半松,臉上堆著笑容,說道:“我聽得一個閒人說道:叔叔在縣前東街上養著一個唱的。敢端的有這話麼?”武松道:“嫂嫂休聽外人胡說。武二從來不是這等人。”婦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頭不似心頭。”之後潘金蓮再要武二吃她未吃完的半杯酒,武二大怒,潑酒說她不知羞恥,好一通責罵。

      武二是潘的小叔子,雖說小門戶不用避什麼嫌,但兩人喝酒,潘金蓮妝扮得格外出色,言語間盡是挑逗,假說武二包養賣唱婦,目的就是勾搭他,這是什麼操作?就是色迷了心,不知廉恥了。

      後來,經過王婆的牽線搭橋,西門慶和潘金蓮走在了一起。其實兩人正式會面,西門慶倒是有心試探,潘金蓮是個什麼態度?她笑著說“官人,休要羅唣!你真個要勾搭我?”,之後在王婆的房裡,就亂來了。這話不難理解,很直白。

      武大聽說老婆明目張膽的綠他,他趕回來捉,結果堵住了,但被西門慶一腳踹了個半死,傷得很重:“見他口裡吐血,麵皮臘查也似黃了,便叫那婦人出來,舀碗水來,救得甦醒……”第二天,西門慶又來,潘金蓮扔下武大又去了,一連五天,潘金蓮都沒空搭理武大,天天的濃妝豔抹出門,滿面紅色回來,武大氣得發昏,卻也沒辦法。放在如今來看,潘也是少有的沒有良心的女人,她出軌的確是因為和武大在一起不幸福,畢竟西門慶比武大的五件要好太多,但是武大受傷,她還繼續如此,完全無視武大是她丈夫的事實,繼續和西門在一起,這就完全失去理智了。

      這還不算,王婆西門慶定下毒計,要藥死武大,潘金蓮說什麼呢?她說“好卻是好,只是奴手軟了,臨時安排不得屍首。”——這是人說的話嗎?一般的人,不應該是害怕嗎?可她連一點內疚都沒有呢,想到的,是怎麼處置武大的屍首,至於武大冤不冤,那是不在她考慮之內的。

      在盟友們的幫助下,潘金蓮果然要把藥端來給武大喝,武大覺得味不對,不肯喝,潘金蓮就把藥灌進了武大的嘴裡,武大吃下藥叫肚子疼,潘金蓮“便去腳後扯過兩床被來沒頭沒臉只顧蓋。”,爾後,“這婦人怕他掙扎,便跳上床來騎在武大身上,把手緊緊地按住被角,那裡肯放些鬆寬。那武大哎了兩聲,喘息了一回,腸胃迸斷,嗚呼哀哉,身體動不得了。”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比動物多了一點良知,有惻隱之心,面對同類,正常的人一般下不去手,尤其是相當親近的人,潘金蓮本是一弱質女流,可是她殺武大,卻乾脆果決,利落得不象樣,毫無第一次殺人時的惶惑不安與恐懼,反而在殺了武大之後,繼續濃妝豔抹,和西門慶任意取樂,這回,可不是偷偷摸摸的,就在放有武大的靈牌的家裡。這心得多大才可以?

      無論武大有多麼不堪,有多麼不合人心意,他總是無辜的一個人,或許武大拿武二出來壓人不對,武大不自量力捉也不巧妙,但武大罪不至死,潘金蓮為了自己的私慾,出軌,傷人,下毒,完全是喪失人性的禽獸。

    拋磚引玉了,期待朋友們的關注。

  • 7 # 自信的petter

    潘金蓮這樣的人,其實本身也是可憐之人。你想想,自己的貌美如花,偏偏委身於武大郎這樣的人,不是說武大郎不好,兩個人,真的不適合在一起吧,這本身就是悲劇!

    武松的到來為潘金蓮開啟一扇門,武松如一一縷久違的Sunny,讓一直在黑暗裡的潘金蓮小鹿亂撞。說實在話,這是淫蕩嗎?我覺得不是,是一個人正常的反應。如武松這樣威武的好漢,潘金蓮心之嚮往也在情理之中。當然我不是說這樣的感情是對的,我的意思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

    當然武松對嫂子是坐懷不亂,也是響噹噹的一條好漢的作風,武松的做法無可挑剔。

    然後,潘金蓮被西門慶看上,由著名的王婆拉皮條。首先我想說這樣的私通確實是極端錯誤的。但是作為潘金蓮每天面對武大郎,忽然有一位高富帥對她情有獨鍾,而此時剛剛對武松的感情遭遇冷水。感情的天平一下子就傾斜於西門慶了。這樣的做法不對,這樣的感情也可以理解,我說句實在話,不奇怪。

    重點來了,潘金蓮死有餘辜在哪裡?在於她毒殺武大郎,武大郎其實就是一個悲劇,膽小怕事,偏偏撞個“”大運”,碰到潘金蓮這樣的女人。他本身沒有錯的,更加不應該去死,潘金蓮沒有這個權力,西門慶也沒有。你們追求自己的快樂,本來就已經錯了,但是罪不至死吧,屬於生活作風問題,就是放到現在也不違法,屬於需要受道德譴責。但是你殺人了,就是作死,殺人償命,自古以來都是天經地義的,潘金蓮是自己作死,武松殺了她,一點不為過!

  • 8 # 史太截武者

    潘金蓮的美不是她招惹是非的理由,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何況年輕女子。最主要原因是她不甘現狀,不願一輩子把鮮花插在牛糞上,加之王婆從中挑唆拉皮,從紅杏出牆一步步邁出家門,走出遵守婦道遵循的軌道,最後變成背叛倫理道德人人唾罵的蕩婦,成為歷史風流豔史爆料的罪有應得的犧牲品!(說完做這些傳說,我想給潘金蓮翻案。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是一位知書達理善解人意遵守婦道的大家閨秀,丈夫武大郎並不是矬地丁,而是一米八的大個子,夫妻恩愛甜蜜幸福美滿。施奈奄因寫作需要而虛構了情節,汙穢了潘金蓮的名節,故找到潘金蓮的墓碑,撰寫了道歉文章在墓誌銘上,確有其事,有史資可考!)

  • 9 # 流螢一閃

    小說中的潘金蓮很有姿色,但卻嫁給了身處社會底層的武大郎這樣一個人物,本來就心有不滿。在西門慶這樣一個高富帥的引誘下,自然難以把持,後來姦情撞破,才有了後來一系列毒殺親夫後改嫁又被回來復仇的武松殺掉的事情。說造成其悲劇的是她本身太著相了,就有一些片面了,美麗無罪,有罪的是她不安分的心和一錯再錯的行為。

  • 10 # 揚生解史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長得漂亮不是潘金蓮的錯。那麼,長得漂亮要怪她父母嗎?當然不能怪父母,父母也不能控制小孩的美醜的。那應該怪誰呢?

    武大郎滿足不了潘金蓮,她又沒有離婚的自由。她選擇向命運抗爭

    潘金蓮的悲劇,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武大郎每天起早摸黑,做餅、賣餅,加上他身體所限,滿足不了少婦潘金蓮是很正常的。而對於潘金蓮來說,她只不過是想得到一個正常女人應該得到的幸福而已。

    但古代婦女沒有離婚的自由,男子可以任意“休妻”、“出妻”,女子卻只能忍受。同時,女子被“休”、被“出”,被認為是奇恥大辱,改嫁更是“喪失貞節”。

    武大郎滿足不了潘金蓮,她又沒有離婚的自由。在古代,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女子選擇了向命運低頭。但是,潘金蓮選擇了向命運抗爭,只是,她採取的方式過於激烈了。

    潘金蓮的悲劇,是封建制度造成的

    在封建社會中,女人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連提出離婚的權利都沒有。如被休、改嫁則等同於“喪失貞節”了。

    潘金蓮雖然敢於向命運做出抗爭,但她的失敗是必然的。不僅社會輿論指責她,而封建社會制度更不會放過她。最後,她也被代表封建社會制度的武松處死了。

    結語

    所以,潘金蓮的悲劇,是封建社會制度造成的。

  • 11 # 鄭非夢妙文

    潘金蓮的悲劇與自身長相沒有太大關係,更多的是與其自身品質有關。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有幾分姿色再加上自身行為舉止就很輕浮,自然就會引起那些紈絝子弟的側目和追逐。不自重是導致潘金蓮悲劇的主要原因。

    當然,人之初性本善。潘金蓮也並不是天生的放蕩,這與她自身的遭遇有重大的關係,尤其是當她被迫嫁給武大郎這個又窮又醜又矮的丈夫之後,對自身婚姻的不滿導致心態漸漸失衡,心理扭曲變形,體現到行為上就是輕浮。在《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是這樣說的:

    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裡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裡薅惱。原來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瑣,不會風流。倒無般不好,為頭的愛偷漢子。那武大是個懦弱本分人,被這一班人不時間在門前叫道:“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

    可見婚姻的不如意是讓潘金蓮墮落的源頭。當然如果潘金蓮僅僅是紅杏出牆,似乎還能博得人們的一絲同情,那武大郎的樣子在《水滸傳》原文中也有很細緻的刻畫:

    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

    從外形上看兩個人確實不般配,俗話說美女愛英雄這是人之常情,潘金蓮見到高大威猛的武松心生愛意這算不上齷齪的事,只能說潘金蓮具有正常女性的審美觀,武大郎與武松比起來實在是相形見絀,差距甚遠,別說是潘金蓮這樣的漂亮美女,即便是普通的女人也不願意嫁給武大郎,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對潘金蓮出軌行為抱有一絲同情的原因。潘金蓮錯就錯在不該毒殺武大郎,武大郎縱然是配不上她,但他絕對是個好人,是個勤勞能幹的男人。潘金蓮在慾望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終一失足成千古恨。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潘金蓮的墮落與西門慶有直接的關係,是他用自己的外表、財富、權勢一步步將潘金蓮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最終毀滅了自己也毀滅了潘金蓮。

    不管怎麼說潘金蓮的悲劇主要還是她自己走錯了路,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把自己本來是一個軟弱可憐值得同情的女人硬硬的變成了一個揹負千年罵名的蕩婦,永遠的釘在了中國文學史反面典型人物的恥辱柱上,令人唏噓不已!

  • 12 # 歷史裡的經驗

    潘金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人物,那麼造成她悲劇的原因是什麼呢,真的只是她本身太著相了嗎?今天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造成潘金蓮悲劇的原因。

    一,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是她悲劇的起源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性是沒有話語權的,女性是不過是男人的附屬品,應該遵從三從四德,在家相夫教子,而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而潘金蓮作為一個卑微出生的女子,遭遇就更加不公平了。潘金蓮本來是南門外潘裁縫的女兒,從小聰明伶俐,但是無奈生活所迫,九歲就被賣到王昭宣府中,十五歲又被賣到張大戶家當侍女。

    在張大戶家,潘金蓮的生活也是很悽慘的,不得自由,最後由於不肯屈從於大戶,大戶記恨在心,將潘金蓮嫁給了醜陋的武大郎。

    而在於這樣的封建社會,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可以休妻,而女子不滿意婚姻,卻無法退出,只能認命。

    可以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是潘金蓮悲劇的起源,潘金蓮不過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是在那個特定的環境中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

    二,潘金蓮本身不肯認命是她悲劇的開始

    潘金蓮生活在沒有地位,沒有自由的封建社會,但是如果她能夠逆來順受,肯認命,那還不至於悲劇,就是因為潘金蓮本身不肯認命,才造就了她悲劇命運的開始。

    剛開始她覺得自己姿色尚好又年輕,不肯屈從於大戶,後來嫁給武大郎,又不甘心命運就如此,潘金蓮是一個典型的有想法,敢於跟命運鬥爭,不肯屈從於封建社會的女子,但是在那個時代,無疑是不可能成功,註定這種抗爭是會失敗的。

    由於不甘心被命運擺弄,覺得她的一切追求武大郎都不可能滿足她,於是她心理失去平衡,最後才會在西門慶身上尋找存在感,尋找自豪感,覺得配上西門慶那樣的大官人才不低賤,是她應該得到的。

    就是武松的無情讓潘金蓮變得瘋狂,遇到西門慶的示好才那麼快就淪陷。

    還有王婆也是個重要人物,如果不是王婆多次引導,故意撮合,威逼利誘,潘金蓮也不會搭上西門慶。

    所以說,武松跟王婆,都是潘金蓮悲劇的推動者,沒有這兩個人,潘金蓮或者還是安分守己,每天在家裡等待武大賣燒餅回來的女子。

    結語

    造成潘金蓮悲劇的原因是她太著相了嗎?說是太著相也好,太執著也好,歸根結底還是不肯逆來順受,不肯接受不公的命運,敢於反抗,造成了她的悲劇。

  • 13 # 自說文史

    水滸中的潘金蓮,是一位結局悲慘的女子。很多人都會分析潘金蓮,想弄明白她的悲劇到底是什麼造成的。有人說怪武大郎,有人說怪西門慶,也有人說罪魁禍首是王婆,甚至還有人說武松造成了潘金蓮的悲劇。

    當然,也有人認為,潘金蓮的悲劇,在於她的長相。如果她沒那麼漂亮,就不會有後面的結局了。

    實際上,長相問題只是表面,潘金蓮的悲劇,不在於別人,而是在於她自己,或者來說,在於當時社會女子的地位低下。

    潘金蓮長相美貌,但出身很低,這其實就註定了她無法為自己做主,尤其是為自己的婚姻大事做主。

    潘金蓮是什麼身份?是大戶人家的使女,也就是丫鬟。那個大戶,其實不但能決定潘金蓮的去留,也能決定潘金蓮的婚嫁。

    起初,這個大戶看潘金蓮美貌,所以手腳不乾淨,對潘金蓮動手動腳。潘金蓮不忍其煩,於是偷偷告訴了主母。主母一生氣,就拿大戶撒氣,大戶一看潘金蓮告密,於是心生怨恨,他決定報復潘金蓮。

    大戶怎麼報復潘金蓮的?就是倒貼錢,把潘金蓮嫁給了又矮又醜又窮的武大郎。潘金蓮無法拒絕,因為她沒有權利自由戀愛婚姻。

    潘金蓮嫁給武大郎後,武大郎對她不錯,但潘金蓮不甘心啊,她自認為漂亮,應該嫁個更好的人。然而,武大郎又不肯和她離婚,潘金蓮居然從此就放浪自己,作為報復。武大郎無奈,只好搬家,離了清河縣,到陽穀縣租房子住了。

    原文不再引用了,看這個圖就能明白,否則又會被判低俗。

    之所以說潘金蓮鬧著和武大郎離婚,原文有說。

    那婦人道:“混沌魍魎!他來調戲我倒不吃別人笑!你要便自和他道話,我卻做不的這樣人。你還了我一紙休書來,你自留他便是了。”武大那裡敢再開口。——《水滸傳》

    嫁給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然後就能放縱自己犯錯嗎?這樣做對武大郎公平嗎?

    時至今天,一個戀愛婚姻自由的時代,很多女人結婚依舊不能任從己心。或是迫於父母,或是不能與所愛在一起,故而,她們不得不嫁給自己不甚愛的男人,而後生兒育女,孝敬雙親,過著一般的日子。

    可即便如此,她們大多數也都是老老實實過日子,並沒有因為自己對婚姻不滿意,而各種出軌。

    所以說,潘金蓮因為對自己的婚姻不滿意,就各種出軌,各種給武大郎戴綠帽子,這是不對的,這是原則性問題,無論什麼時代都不對。

    實際上,武松早就發現潘金蓮本身有問題了。

    潘金蓮看中了武松,所以趁武大郎不在家,有意撩武松,還讓武松喝她喝剩下的酒。武松那時候就覺得潘金蓮自己有問題,所以後來出差前,特意暗示了潘金蓮。

    武松再篩第二杯酒,對那婦人說道:“嫂嫂是個精細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說。我哥哥為人質樸,全靠嫂嫂做主看覷他。常言道:表壯不如裡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麼?豈不聞古人言:籬牢犬不入。”——《水滸傳》

    所謂“表壯不如裡壯”,意思就是男人在外面強,不如老婆在家裡強,言外之意就是老婆要能好好的,比什麼都強,家庭就和諧了。

    所謂“籬牢犬不入”,就是籬笆牢固的話,外面的狗是進不來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婆在家安分守己,即便外面的人對她有想法,家裡也不會出事。

    武松這段話,就一個意思,讓潘金蓮安生一點,只要她沒問題,家裡就不會出事。這話其實說得很難聽了,所以潘金蓮聽了也火大。

    但是,後面的情況恰恰證明了武松說得對。潘金蓮與西門慶勾搭,又聽從王婆的意見,毒死了武大郎,最終釀成了自己的悲劇。一切的一切,其實還是潘金蓮自己的問題。

  • 14 # 泊圖泊途

    潘金蓮的悲劇可不只因為他長相造成的,你看現實中很多女人長得並不怎麼樣,有些身材也很一般,但是卻有很多男人往上靠。可笑者,如此女人或同時腳踏幾隻船,男人互綠;或賣弄清純,哄騙各年齡段男人。最後要麼悲劇收場,要麼找個老實人嫁了。這是由於該類女人性格所導致。

    (《水滸傳》潘金蓮和武松劇中)

    該類風情女人本身對感情就如同洪水般氾濫,或因自卑導致對男人的無限渴求——潘金蓮不屬於這種,或對情慾痴迷不拔,或不滿現狀。所以說即使潘金蓮不好看,但是就她那特質加上男人的本性,不悲劇也難。

    (《水滸傳》劇中潘金蓮被武松羞辱)

    潘金蓮本是以小丫鬟,為什麼她家老爺不待見她呢?原來是因為那老爺垂涎潘金蓮的美色,想納了,潘金蓮沒同意。老爺長什麼樣沒看到描述,估計是嫌棄老爺又老又難看,所以潘金蓮才被嫁給了又不高大、又沒本領的武大郎。潘金蓮覺得武大郎不風流,所以沒事就和外面的男人偷情,這還是在沒遇到武松之前。

    所以說,潘金蓮只要沒遇到風流偉岸的男性,就會必然找到下一家,不遇到西門慶,也會遇到別人,總之早晚會壞事。

    (《水滸傳》潘金蓮俏模樣)

    別說在當時,就是現在,小叔子和嫂子在一起媾和也是件不光彩的事,但是潘金蓮完全控制不了或者不想控制她的慾望,打武松主意,對武松“垂涎三尺”,武松不同意,這次退而求其次和西門慶勾搭起來。

    當然長相好看,她遇到男人的機率更大,這樣她悲劇的速度就來得更快些。

    也得說潘金蓮生錯了時代,要是放到現在,潘金蓮也不會嫁給武大郎,她自風流萬種,定然會活躍於熒屏,現代人也就把她當成娛樂時代的資訊而已。

  • 15 # 暖歷史

    潘金蓮的悲劇,主要是因為她生活的時代造成的。這點不應該有什麼疑問。

    潘金蓮是清河縣南門外一個裁縫的女兒,排行老六。父親早就死了,她媽媽把她賣到了王招宣的府裡學彈唱,之後王招宣也死了,她媽媽又把她爭出來,接著轉賣給張大戶,在張家做丫鬟,因為長的漂亮,被張大戶收房做了妾。但是張大戶的老婆是個很潑悍的女人,視潘金蓮為眼中釘,想出來各種辦法對付她。沒辦法,張大戶把他嫁給了賣炊餅的武大郎。事實上成立張大戶的外室,因為武大郎平白得了個漂亮的媳婦,還得了張大戶給的做炊餅的本錢,所以對戴的這個“綠色的帽子”也不計較。

    之後張大戶也死了,潘金蓮就被趕到了紫石街自立門戶,也斷了張大戶給的本錢,恰好這個時候,打虎的武松回來了,相對於又矮又醜的武大郎,相貌堂堂的武松讓潘金蓮心生愛意,不過潘金蓮是“嫂”,武松當然拒絕。

    之後潘金蓮勾搭上號稱有潘安貌,又在當地有錢有閒的西門慶,武大郎去捉姦,被毒死,潘金蓮就嫁給了西門慶為妾,因為是第五房。所以這個時候“六姐兒”就成了“五娘”

    在西門慶家裡,潘金蓮為了爭寵,和西門慶宣淫不止,被冷落的時候又和西門慶的奴僕有私,西門慶死後,又私通西門慶的女婿陳敬濟。結果被西門慶的老婆吳月娘趕出了家門,為武松所殺。

    上面就是潘金蓮從一個單純而美麗的少女一步一步的過程。

    潘金蓮其實才是被侮辱和被損害的那個,她沒有幸運生在高門大戶,做個小姐,嫁一個門當戶對的公子。或者就算生在小門小戶,但是父母疼愛,也會嫁一個相當的夫婿,過一個安靜的生活。

    這倆點她都沒有,但是她有什麼呢?美貌,所以她媽媽才能把她一而再的轉賣。在當時那樣的社會環境下,潘金蓮只有倆條路:要麼死,保全當時稱頌的名節;要麼就是接受各種並不是她樂意的安排,跟隨命運的腳步,漂到哪裡是哪裡。她選擇了後者。

    回顧潘金蓮的一生,幾乎從來沒有人把她當成一個人看,她一直只是一件貨物,從一個人手裡轉賣到另外一個人手裡。

    她的經歷,不是她能做的了主的,沒有人天生是“壞人,蕩婦”,我們如果能看到她的命運背後的起作用的東西,我們就不會簡單的評判她淫,因為那個社會,那個不把女人當人的文化,甚至她不靠譜的娘,都要比她惡的多。也正是這些東西合在一起,才造成了潘金蓮的命運。

  • 16 # 大國曆史記

    潘金蓮的結局與她的相貌有很大的關係

    《水滸傳》中潘金蓮,可以說比梁山的一百單八將還備受爭議,因為她做了有違道德人倫的事情,與西門慶偷情,為了能夠與西門慶長期保持這種關係,她將武大郎用毒藥毒死,許多人猜想如果潘金蓮的鄰居不是王婆,如果窗欞上的棍子不掉下來,那潘金蓮是不是就不會出軌了呢?

    很快這一說法便被人給否決了,因為住在水滸中潘金蓮的本性就不是個老實之人,潘金蓮原本是大戶人家的丫鬟,後來被男主人看中,因為不願意嫁給糟老頭子,於是誓死不從,這一下惹惱了男主人,於是便把潘金蓮分文不取的嫁給了武大郎,要說潘金蓮的姿色在當地可是出了名的,就這樣嫁給了矮矬窮武大郎,她當然會心有不甘了。

    在武松回家探親之際,潘金蓮看到這個小叔子,長相英俊,神武不凡,於是便對其一見傾心。武松在哥哥家居住的一段時間裡,想方設法的尋到於他接觸的機會,時不時的給武松一些暗示,但武松是個剛正不阿的人,面對漂亮嫂子的勾引絲毫不為所動,武大郎還天真的以為,潘金蓮是因為自己才對武松這麼好的。

    後來武松離開了家,遇到了風流成性的西門慶,開始潘金蓮還欲拒還迎的做做樣子,在王婆和西門慶的聯合攻勢下,潘金蓮最後還是背叛了武大郎並且將他殺害,其實在武松回家那時就能看得出來,潘金蓮不是謹守本分之人,她對自己的命運有諸多的不甘,就算是沒有遇到西門慶,或許還會遇到其他的男人,只要是比武大郎優秀,或許也會讓她紅杏出牆。

  • 17 # 抓瞎8

    拋開道德不談,潘金蓮是個積極向上的傑出青年女性,在服務行業就有頂替老闆娘的志向,雖然受到階級敵人的迫害,但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懷著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衝破一切阻力以實現理想,最後,倒在追尋理想的路途中!

    好吧,以上文字過於毀三觀,她不擇手段,最後也死於不擇手段,也算種桃得桃了。所謂著相,不過是外在表象的一種具體特例。小說中的西門大官人實屬五大三粗,並不屬於遺傳生物學意義上的生殖優勢。

  • 18 # 玫園飄香

    潘金蓮是一個古典型女性代表,古往今來人們對她的非議不少,我認為批評她貶低她不公平。!

    員外想娶她為妾,潘金蓮不從,說明她不愛錢財,不愛榮華富貴,寧願嫁給奇臭無比的矮大郎,關閉了心靈的視窗而過著貧困生活,武松的出現,追求愛情的心理重新在她心理燃起了變化,一個女性的本能,她有權利追求愛的幸福,由於武松的拒絕,又給了西門慶的機會,有人說潘金蓮寂寞難耐,荒淫無度,是女人中的敗類,我認為造成潘金蓮的淪落雖然有多方面因素而成,武松應該負主要責任,至少嫂子在他回來前是清白的,嫂子的變化他也是清楚的,按照現在的說法他應該疏導,而不是一味的躲避。

    在今天的立場用現在的說法對一個古典女性來評價,顯然缺少說服力,潘金蓮揹負了無須有的罵名應該得到正視。

  • 19 # 文化一家人

    潘金蓮的悲劇固然與她的美貌有一定關係,但不是主要原因。

    一、美貌是誘因,是前提條件,沒有美貌,一切都無從談起。

    不難設想,如果潘金蓮是個醜八怪,關窗戶那個叉杆兒不慎脫手落到西門慶身上,西門慶抬頭觀看,看到的是一個醜八怪,他還能轉怒為笑麼?不僅不能笑,反而會罵聲晦氣轉身就走,根本不可能再來糾纏。因為西門慶這個好色之徒身邊並不缺少女人,他只不過是喜新厭舊罷了。而所謂的新,首要條件自然是花容月貌。

    二、身份很重要。如果是大戶人家,也就沒有了和西門慶的相識。

    潘金蓮的丈夫武大在街上賣炊餅,收入微薄,生活貧寒。潘金蓮沒有工作,全靠武大一人養家,屬於社會最下層人士。如果是大戶人家,養尊處優,錦衣玉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丫環傭人伺候著,也就沒有節衣縮食忙於家務的煩事,自然也就不會和西門慶相識。實際上,西門慶也正是看中了武大郎的劣勢,所以才更加有恃無恐。

    三、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沒有王婆從中使壞,根本就不會釀成這場悲劇。

    潘金蓮失手掉落叉杆兒碰到西門慶,當時雙方並沒有什麼行動,事情本來已經過去了。是西門慶竄掇王婆,王婆想出以做針線活為掩護的招術,把潘金蓮騙到了家裡。待潘金蓮上了賊船,受到王婆的訛詐,想下船也下不來了。所以王婆才是這場悲劇的始作俑者。

    四、武大郎的外在條件,是導致潘金蓮出軌的不可否認的原因之一

    潘金蓮是被張大戶強行嫁給武大的,也就是說,嫁給武大並不是潘金蓮的本意。兩人一美一醜,正可謂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任誰都會覺得二人不般配。但是在封建社會,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潘金蓮只好忍氣吞生。所以當她見到武松後,頓時生成愛慕之情。如果潘金蓮與武松成親,她也就不可能與西門慶私通。

    五、沒有把握住機會,導致一錯再錯,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潘金蓮與西門慶的姦情敗露,武大前去捉姦被西門慶踢傷。病床上,武大已經明確講清楚,如果潘金蓮回心轉意,懸崖勒馬,痛改前非,治好他的傷,他可以既往不咎,武松回來也不告訴他這件事。可惜潘金蓮沒有把握住機會,而是聽信了王婆毒死武大的壞主意,僥倖心理佔了上風,最後潘金蓮自己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六、潘金蓮水性楊花,心轅意馬,是釀成悲劇的主要原因

    以上五條原因都屬於外因,潘金蓮水性楊花的性格才是釀成悲劇的最主要原因。如果她在看清王婆和西門慶的真正意圖後,及時收手避開,不可能再有後面的故事。正因為潘金蓮自身就有偷歡取樂的潛在願望,才順水推舟成就了苟且之事。如果潘金蓮本人立場堅定,也就不可能有後面的悲劇發生。

    總之,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外因和內因相輔相成,才釀成了一樁千古奇案。

  • 20 # 張鐵軍158

    潘金蓮的悲劇不在於漂亮,而在於悲慘的身世和吃人的社會。如果她有良好的生活和教育,如果能與武松初戀而結百年之好,她應該不會自甘墮落。

    潘金蓮先被賣進王招宣府,其後又被轉賣給了張大戶,張大戶懼內而又將才貌雙全的她送給了賣炊餅的武大郎。“三寸丁古樹皮”武大郎沒有給到潘金蓮期待的性滿足和愛情幸福,反而是一種深植內心的煎熬。她覺得自己是“鸞鳳”、“靈芝”,但是這個丈夫卻是“烏鴉”、是“糞土”。卑微的社會地位讓潘金蓮欲訴無門,但個性要強的她並不甘於這樣的生活,而是整日吊著那三寸金蓮,高唱“一塊好羊肉,如何落在狗嘴裡?”盧梭說過“在所有激動人心的情慾中,使得男女兩性互相需要的情慾是最為炙熱和激烈的。它是足以使人不顧一切危險,衝破所有阻礙的可怕慾望。

    謀殺親夫之後,擺脫了武大郎的潘金蓮並沒有因此而獲得完整的自我。雖然她在西門家看似富貴豪華的生活,實質上卻是陷入了另一波痛苦的洪流之中——在主人面前是奴才,在奴僕面前是主人,而在妻妾之間則既是“害人之人”,又是“被害之人”。

    潘金蓮的悲劇在於她沒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運。她被壓到社會的最底層,人格與尊嚴被殘忍地埋葬在男性至上的封建禮教中。女性訴求的權利被剝奪而化作怨恨和心靈的扭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耳其和俄敘聯軍衝突加劇,土耳其會再次倒向美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