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論是不是有關暗戀的巔峰之作,私以為該書的藝術成就很高。
20
回覆列表
  • 1 # 博美的後花園兒

    我愛你,與你無關:《一個陌女人的來信》

    一個女人要有多愛一個男人,才會如此奮不顧身、小心翼翼、不牽絆他,一生等待著、守候著、獨自帶著兒子、賣淫生活,遇到愛她、養她的人也不願意結婚,只為有自由之身,隨時等他召喚。

    01 在愛情裡,我們總希望一個人可以溫暖另一個人……

    第二次讀《一個陌女人的來信》,很多年前第一次看,那時只覺得淒涼,後來看到徐靜蕾演的此電影,深深愛上了電影裡的配樂“琵琶語”,每一絲,每一弦,都撥動到我靈魂的深處。從那往後的這些年,手機的來電鈴聲一直是“琵琶語”。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寫。

    故事就從著名小學家R先生收到了一封長達21頁的信開始。信是一個陌生女人寫來的,以這個陌生女人的講述開始,以“我”的口吻對“你”講述。

    “你,從來都沒有認識過我的你。我的孩子在昨天死了”。以此作為稱呼開始,每一部分都以我的孩子昨天死了開始。每一部分都是她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她愛情發展的一個階段。

    02 真正的喜歡,是在初次見面時就有了離別的隱痛…… “我的一生是從認識你的那一天才真正開始的,在此之前的生命都是混沌而雜亂的,在我的記憶中再不會想起它們來。”

    講述了R先生搬來之前及搬來後的情景,未見到R先生之前的神秘感。所有一切微小、幾乎算是可笑的事情,都一一道來,讓他明白,他是怎麼從一開始就具備一種特殊的魔力,使得這個害羞而膽心的孩子,對他深深地著迷。

    “我十三歲那年,第一次見你,你穿著迷人的運動衣,那麼年輕、那麼英俊瀟灑、那麼敏捷,身材修長,優雅大方。見到你的第一眼,我就感覺到你是一個有著雙重生活的人,一種生活披著華麗的外表,開放地迎接整個世界;別一種則是特別灰暗的,而只有你自己知曉。你神秘的生活,深深地吸引著我,這個十三歲的女孩。我一直觀察你,觀察你的飲食起居和生活習慣、觀察和你有來往的人們,你的朋友們,還有那些夫人們。我並不知道,我這種強烈的好奇已經是愛情了。”

    這個十三歲的女孩,每天想的事情都是見到他,偶爾在樓梯遇見,她卻會緊張害羞地低頭走過,他從未注意到她。是啊,一個孩子,一個成年男人怎麼會對一個小女孩有特別的感情呢?

    我們大多數人,在學生時代都曾有過這種羞澀的暗戀。對方學習好,自己也會努力學習,對方喜歡什麼,自己也會去關注。故事的女主人公也一樣,本來學習平平,可是因為他愛看書、他寫書、他喜歡音樂。她就努力學習,廢寢忘食地讀書,突然一躍成為班級第一名,並且固執地堅持練鋼琴,衣服洗得乾乾淨淨,只為在他面前討得喜歡。她有時候一整天什麼也不做,只是坐在那兒等著他出現,暗中偷看他,心神不定。她的母親要再嫁,帶她離開這兒,她很想在走之前見他,她躺在門口冰冷的地板上,這樣可以清楚地聽到他上樓的腳步聲。她想衝到他面前,可是一直等到後半夜,她聽到的不是他一個人的聲音,還有挑逗的笑聲和絲綢衣裙拖地的沙沙聲,他是和一個女人一起回來的。所以她什麼也沒有做,熬過了一夜,離開了維也納,跟隨母親去了因斯布魯克。

    03 去見想見的人,去做想做的事,不問將來……

    她隨母親搬到了因斯布魯克,繼父也算有錢,對她也好,可是她從事來不參與家庭中的任何活動,只是一個人呆呆地坐著想他,苦苦熬過了兩年,直到她堅持回到維也納。

    “在一個霧氣濛濛的秋季的傍晚,我終於到了維也納,我奔向你的房前,你的窗戶裡還亮著燈光,我的心怦怦直跳。在這一刻,我才復活了,你,是我永恆的夢。”

    每天下班後她就去他樓下,期待和幻想著與他的相見,無論是暴風雪肆虐,還是維也納凜冽刺骨的寒風勁吹的晚上,她都風雨無阻的站在他家的巷口,等待他回來,看著他和別的女人一起回來,看著他房間的燈亮起又滅。直到某天因車佔道,他必須從很窄的過道與她相對經過,他才心不在焉的掃了一眼這個女人,可僅僅短暫對視的一兩秒鐘,卻讓她幻想了很多。幾天之後再次相遇,她沒有再緊張害羞地躲避,而是回頭看他,他才放慢腳步,也回頭看她,並邀請她共進晚餐,然後問她是否願意去他家裡,她毫不猶豫、滿懷喜悅地答應了,這是她幾千個日夜積聚起來的相思之情終於得以釋放而已。可他卻很驚異,因為通常女人們都要先掩飾這種熱情,表現得大為驚恐或者怒不可遏,男人要再說些甜言蜜語哄騙才肯的,他嗅出了她不同的味道,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這一夜對於她來說是莫大的喜悅,一種浮於塵世的幸福,她就躺在自己深愛的人身邊。之後第二夜、第三夜,僅僅三夜。然後他說要出門旅行,說會寫信給她,說回來後會去找她,她一直等啊等,他卻把她忘的一乾二淨。

    04 世間有多少女子,愛的無怨無悔……

    因為兒子病死,她自己也染上了風寒,高燒不退,臨死前才寫這封信告訴他所有的事,而他一直是一無所知的,他從不記得這個如此深愛自己的女人。

    “你是永遠不會相信,像我這樣一個陌生女人,心甘情願地和你過了三夜,沒有任何反抗,甚至是滿心渴望地向你投懷送抱,像我這樣一個與你有過短暫風流的無名女人,你是絕對不會相信,她會對你這麼一個用情不專的男人忠貞不渝的。”

    她愛他,在一起的這三夜,她有了他的孩子。她知道他不喜歡被牽絆,知道他有很多不同的女人,知道他不喜歡婚姻,她比他還了解他,所以即使在她生孩子時沒有一分錢,都沒有向他張口,她怕他的猜測、怕他不悅、怕他會厭惡她。所以她寧可忍受欺凌,去婦產科醫院生孩子。

    “只有那些窮困潦倒、遭人遺棄或者被人遺忘的女人,實在沒有任何辦法才到那兒去生產。我忍受著和妓女之類的病人朝夕相處的痛苦,她們卑鄙地欺侮那些命運相同的人,同時忍受著年輕醫生的玩世不恭,他們的臉上掛著譏諷的微笑,把蓋在這些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女人身上的被單掀起來,打著科學的幌子在她們身上摸來摸去。在那兒我受盡了苦頭。”

    她獨自承擔這一切,也不願變成他的一個負擔,她希望他想起她時,是懷著愛戀,懷著感激的,她願意成為他交往過的所有女人當中唯一這樣的一位。可是,他從來也沒有想起過他,他已經完全把她忘了。

    我想,大概他的女人太多了,大概他泡在風月場上太久了,早已習以為常,他的心根本不會為任何一個女人停留。他在愛情裡輕鬆自在、毫無負擔地遊戲人生,不能想像突然一下子當上了父親,突然要對另外一個人的命運負責,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這種只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裡才能生活的人,是不喜歡被別人牽扯的。她就是太懂他了,太心疼他了。

    她只是訴說,她不怨他,甚至多次說“請你原諒我,若是有時候從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絲苦澀,那麼請你原諒我——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死了。請原諒我的抱怨,原諒我吧!”得有多愛一個人,才能在失去愛子後,講述自己一生痛苦經歷時,還怕對方感到有責怪的意思?

    世間有多少這樣的女子,愛的無怨無悔。陸小曼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打掉了孩子,導致終生不孕。張幼儀在與徐志摩離婚後,失去了愛子。但她們至少曾經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過,真實的存在過。

    而故事裡這個一生為愛付出的女人,對R先生來說,完全是陌生的。

    05 我愛你,與你無關……

    她只是為了讓他的兒子過上上層人的生活,受好的教育、穿昂貴的衣服、住好的房子,她覺得他的兒子不能在渾濁的環境裡,在陋巷的垃圾堆中,在後屋惡臭的空氣中長大成人,不能讓孩子嬌嫩的嘴唇說出骯髒的語言,不能讓那白淨的身體穿著窮人才穿的,發黴皺縮的衣衫——他的孩子應該擁有一切,應該過著世上富足的生活,享受世間的一切輕鬆愉快,也應該擁有他父親那樣的社會地位。只是出於這個原因,她賣身了。

    認識的她的男人都寵愛她、尊重她,有一個帝國伯爵向她求了三四次婚,她都拒絕了。她不願意被束縛,她要隨時為他保持自由。她一直在等他,等他召喚她時,她可以第一時間就不受約束地來到他的面前。她幻想著有一日他會想起她,可惜從來沒有。他再次碰到她時,只是把她當作風月場上的交際花,纏綿一夜後又忘記她,他從來沒有認出她。而她為了跟他出去,把一直供養著自己和孩子的男友拋在了舞廳。

    06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想的依然是你…… “每年你生日的時候,我都會讓人給你送去一束白玫瑰,你可否想過這是誰送的?”

    她的孩子死了,孤零零的躺在那裡,她也比任何時候更加孤苦伶仃,她也快要堅持不住了,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口氣,她還在給他寫信,她還說要感謝他,她多麼地愛他,而他不會為這愛情承受任何負擔,她不會使他受傷害,這使她感到安慰。

    她臨死前,只請求他一件事,就是在以後每年他過生日的時候,自己去買些玫瑰花,插在花瓶裡。她再也不能每年給他送白玫瑰了,而他甚至從來都沒有想過,這白玫瑰是誰送的。

    “我愛你,只願繼續活在你的心裡。我感謝你,我愛你,永別了……”

    這個生性風流,極端健忘的花花公子,到最後也沒有想起這個女人.

    她用了一生的時間,愛了整整18年。少女的那種暗戀的嬌羞,成年後奮不顧身的獻身,孤注一擲離開的悲哀,熱烈而孤獨、幸福而痛苦。

    她這樣從始至終的熾烈如一,無悔無懼,她對R先生有著超乎虔誠的痴迷,痛苦到極致,都從未改變,從未放棄,從未怨憤。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屈從於生活,去追求俗世裡的家庭美滿,衣食無憂,而她一生執迷,至死捍衛一個人的愛情。

    此書的作家也是個有故事的人,有二次婚姻,和自己的第二任妻子雙雙自殺於家中。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傳記作家。茨威格出身富裕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後周遊世界,結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並深受影響。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1934年遭納粹驅逐,流亡英國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殺。

  • 2 # 一爾丁

    高曉松說,小時候看完這本書一個人蒙著被子哭成狗,聽了這話我忌憚很久,因為我也如他一樣,讀不得《海的女兒》,看不得女生為愛情付出……

    但到底還是讀了,讀完驚覺,這書少時我也是讀過的,只不過不經事的年華根本未能讀懂也沒記住深意。今時讀來,竟沒有太多唏噓和感慨,要麼是“愛情”這詞彙已經對我免疫,要麼是我認為“愛情”最高的樣子本該如此。

    該如何評價它——《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呢?

    不得不說,茨威格對於人物心理的掌握和描述都達到完美的極致,他了解女人,瞭解一個暗戀女子卑微的心理,更將這份卑微的情感一點一點抽絲撥皮展露無疑,通篇她都在表達一個思想,我愛你,與你無關。我愛你,是我畢生的信仰。我愛你,尊重你的自由。

    人生若能得到這樣的一份情感,是不是要接一句“夫復何求”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啊!

    女主自己說,在以後漫長的十幾年裡,她遇到了很多追求她的人,並且他們之於她情感的祈求和卑微如同他對男主一樣,可他除了同情別無他法,她愛的那個人不是他們,是他。你看,對於那些給予她幫助的實實在在可見的男子她尚且如此,那麼那個跟了她三天再重逢依舊認不出她來的那個男人,又憑什麼去感動這份“執著”呢?儘管,他一定是震撼的,但除此之外,他必然是依然故我,或許平靜下來他會想起,啊,原來有過這樣一個女子……

    到底該不該支援這樣的愛情觀?

    “陌生女人”被評為世上最痴情的女子,由此我想到了很多小說裡的痴情女,“程靈素”、“阿紫”此類等等,他們的痴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最實在的回報,而“陌生女人”沒有,她的愛從始至終都是自己一個人的交響曲,編劇導演和演員都是自己,這是多麼可悲可嘆可憫啊!

    我無法勸誡他人一定不要像她一樣在“愛情”的虛殼裡空度一生,因為每個人都有主宰自己人生的權利,誰也不能確切的說哪一條路就是正確的,該堅持什麼和放棄什麼,根本沒有適當的標準去衡量。我只能說,若你也有過或正在堅守這樣的執著,請儘量善待自己,要麼永遠不要寫出這封信,要麼就早一點把它寄出去,然後不用等待答案,繼續在“自我”裡好好生活……

  • 3 # 小一時空

    -

    【茨威格說】

    ①命運贈送的禮物,暗中都標著價格;

    ②命運鄙視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門外;

    ④你是我的一切,而別人只不過是從我生命邊上輕輕擦過的路人。

    1881年的今天,奧地利文學家斯蒂芬•茨威格出生。

    -

    -

    印象中,茨威格的作品,只在大學階段讀過幾本。

    其他的都忘記了,只有一本至今記憶猶新...

    就是那本著名的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

    “一個男子在四十一歲生日當天收到一封沒有署名和地址的信,

    一個臨死的女人,講述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這個男人對此一無所知。

    ......

    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這男人的剎那,還是個孩子...

    之後經歷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風塵,

    但未曾改變對這男人的愛,直至臨死前才決定告白

    ......"

    -

    這本小說實在太引人入勝了!

    詩一般的語言,令人瞠目結舌的故事情節;

    尤其那封信,真可謂百轉千回...

    真的不相信會有這樣的愛情,卻又欲罷不能,一口氣讀完了它。

    -

    "...... 這封信大約有二三十頁,是個陌生女人的筆跡,寫得非常潦草,與其說是一封信,毋寧說是一份手稿。

    他不由自主地再一次去摸摸信封,看裡面是不是有什麼附件沒取出來,可是信封是空的。

    無論信封還是信紙都沒寫上寄信人的地址,甚至連個簽名也沒有。

    他心想:“真怪”,又把信拿到手裡來看。

    “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

    這句話寫在頂頭,算是稱呼,算是標題。

    他不勝驚訝地停了下來;

    這是指他呢,還是指的一個想象中的人呢?

    他的好奇心突然被激起。他開始往下念...”

    -

    這是小說最開頭的一段,

    它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的眼球,忍不住往下讀,

    然後就一發而不可收拾,一口氣就會讀完它。

    -

    -

    接下來的一段:

    我的兒子昨天死了——為了這條幼小嬌弱的生命,我和死神搏鬥了三天三夜,我在他的床邊足足坐了四十個小時,當時流感襲擊著他,他發著高燒,可憐的身子燒得滾燙。

    我把冷毛巾放在他發燙的額頭上,成天成夜地把他那雙不時抽動的小手握在我的手裡。

    到第三天晚上我自己垮了。我的眼睛再也支援不住,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眼皮就合上了。

    我坐在一把硬椅子上睡了三四個鐘頭,就在這時候,死神把他奪走了。

    這個溫柔的可憐的孩子此刻就躺在那兒,躺在他那窄小的兒童床上,就和人死去的時候一樣;

    他的眼睛,他那雙聰明的黑眼睛,剛剛給合上了,他的雙手也給合攏來,擱在他的白襯衫上面,床的四角高高地燃著四支蠟燭。

    -

    我不敢往床上看,我動也不敢動,因為燭光一閃,影子就會從他臉上和他緊閉著的嘴上掠過,

    於是看上去,就彷彿他臉上的肌肉在動,我就會以為,他沒有死,他還會醒過來,還會用他那清脆的嗓子給我說些孩子氣的溫柔的話兒。

    可是我知道,他死了,我不願意往床上看,免得再一次心存希望,免得再一次遭到失望。

    我知道,我知道,我的兒子昨天死了——

    現在我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只有你一個人,而你對我一無所知,

    你正在尋歡作樂,什麼也不知道,或者正在跟人家嬉笑調情。

    我只有你,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而我卻始終愛著你。

    ......

    -

    這本小說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人心,

    它給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語言和故事的別具一格。

    極富詩意的語言,那麼純粹,那麼超凡脫俗;

    而整個故事情節又是如此的驚世駭俗,讓人難以置信?!

    而正是這種難以置信又吸引著人的眼球和心靈,讓人情不自禁地讀下去

    ......

    正如一篇評述所言:

    “茨威格的小說多以第一人稱為主要敘述者,這樣就佐證了主人公內心情感真實酣暢的傳達,更具有感染力;

    茨威格成功地將主觀抒情色彩和小說故事情節進行了協調。

    “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

    是整封信的開頭,既是標題也是稱呼,這是封從一開始就透著奇怪的信,甚至有點兒莫名其妙?

    於是收信者,也就是男主人公的的好奇心被激發了,而作為讀者的我們想要一探究竟的心也被激發了...”

    -

    -

    “女主人公的自述共有五段,每一段都是她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她愛情發展的一個階段;

    而這每個階段都是以“我的兒子昨天死了”作為開始...

    從主人公對兒子之死的感受中,自然而然地引到某個人生階段的情感表達中,

    就好像生命體的呼吸一樣,一呼一吸之間有著超脫般的安寧平靜,卻又湧動著強大的生命力,

    使得小說在充沛的情感和清晰理性的結構設定之間找到了一個奇異的平衡點,

    明明是女主人公在兒子死亡這種致命打擊之下的絮語,卻又完整地講述清楚了她一生的故事。”

    -

    -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

    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傳記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三大師》和《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

    茨威格出身富裕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後周遊世界,結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並深受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1934年遭納粹驅逐,流亡英國和巴西。

    1942年在巴西自殺。

    -

    -

  • 4 # 當歸閱讀

    暗戀的最高境界就在茨威格《陌生女人的來信》中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出生奧地利,作家,出身富裕商人家庭,最後在巴西自殺而死。

    作品簡介

    最後,一個將死的女人在自己逝去的孩子旁邊,寫了一封很長很長的信。把這一生對一個作家的愛慕過程,用悲涼的筆墨留下,然後交給了這個男人。

    作為一個女生,看完《陌生女人的來信》,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未成年的女主和長大後的女主,讓人想起一句話“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女主筆下的痴情和悽婉,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人深沉又偉大的愛。

    一、情感階段

    我們先來看一下女主對男主大致的情感階段。

    十三歲時,在門口守望著那個她愛慕的男人,被母親拖回家。這時候她的內心充滿期待,期待著下一次見面。

    十八歲時,她成年了,終於可以為了作家做點什麼了。她生下了屬於他們的孩子。她覺得自己很幸福。

    最後女人死了,她把那封信交到了了她愛的那個作家手裡。她覺得自己這一生沒有了遺憾。

    可是,自始至終這個男人並不愛這個女人。

    二、女主的愛

    你有卑微地愛過一個人嗎?

    看完這本書,或許覺得這個女孩很可悲,但是陷入愛情的女孩,她是幸福。當靈魂和內心有了歸宿,這怎麼能是可悲呢?

    女主覺得和這個男人待在一起的時光是彌足珍貴的,是甜蜜的,是幸福的。為此她想盡了辦法。

    一生只愛一個人的她,不是在意愛情的忠貞,而是更在意內心的真實感受。

    她把對作家的狂熱,全部埋藏在心裡,認為純粹的愛勝過形式上在一起。所以即使她生活艱難,也不願意用道德去綁架這個男人,自己默默承受著相思和淒涼。

    直到她快死了,才透過一封信把真相告訴作家。她覺得一個已經快死去的人,去講述這個故事,就不會有索取愛的意圖。

    儘管作家並不愛她。

    三、驕傲的女主

    你在感情裡有過驕傲的時候嗎?

    歌詞裡說:“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女主不是被偏愛的那一個,卻有自己的驕傲。

    她是勇敢的,還是小女孩的時候,她克服自己內心的懦弱和羞澀,去靠近這個她愛的男人。女主並不傻,知道作家溫柔多情,自己只是這個男人路過的風景。知道眼前的這個男人不愛她,只是她願意赴湯蹈火去愛一個人。

    看起來女主愛很卑微,不知你有沒有感受到她內心的驕傲。她有自己的自尊,不想要乞討來的愛,也不想作家可憐自己,低頭來愛她。

    如果不是最後那封信,這個秘密不會被知道,她從未表達過她的情意。她的沉默正是她的驕傲。

    她寧願自己一個人愛著這個男人,也不願意吐露自己的心事。

    這是一個怎樣倔強又驕傲的女生啊。

    四、結語

    按照世俗的標準,女主結局是很悽慘的,她愛著一個並不愛她的男人,最後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女主在愛情裡自始至終是一個理想主義,她不需要我們同情,她只是忠於自己的內心,願意為了心之所愛赴湯蹈火。

    我覺得這是一本特別唯美的小說。我看到了一個敏感、細膩、害羞、優雅的女性。彷彿看到了年少時暗戀別人的自己。作家帶她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女主把作家當成了情感歸屬和依靠。願意去愛這個不完美的男人。這樣的結局不是用“好”“壞”去定義的。

    女主也許沒有俗世的幸福,但是她有自己的幸福。

    【文中引用部分:侵刪】

  • 5 # 蓉仙兒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愛你

    世界上的愛情有千萬種。

    有錢鍾書與楊絳一生一世的兩情相悅;有梁山伯和祝英臺刻骨銘心的有緣無份;亦有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那般的相思情濃……

    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茨威格的知名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那段隱忍到極致,卻又瘋狂到極致的愛情。

    小說中男作家收到的陌生女人的來信,其實是女人寫給他的一封遺書。全篇沒有一次提到女人的名字,正如男作家從來不曾記起她一樣。在他心裡,她到死也只是個“看不見的女人”。

    一、見你第一眼,我便已入魔

    女人十三歲那年,男作家成了她的鄰居。從此,這個女孩就 “一頭栽進命運,就像跌進一個深淵。”

    男作家不同於女孩之前接觸過的所有人,他自帶光圈,英俊瀟灑,活潑敏捷。最重要的是他與眾不同的雙重性格。十三歲的女孩一眼就看穿了他明朗與陰暗交織的雙面性,正是因為這一點,她著了魔似的深深被吸引。

    只是,她這一動心,從此便刻入骨髓,萬劫不復。

    女孩唯一的興趣只有他。她開始刺探男作家的行蹤,偷窺他的一舉一動。從十三歲到十六歲的歲月中,每一個小時都耗費在他的身上。

    哪怕換來的只是男作家對她的匆匆一瞥,女孩依舊覺得那是她最幸福的時刻。直到有一天,女孩被迫隨母親搬到因斯布魯克,她才終於不得已停止了對男作家的窺探。

    十三歲時的她,看到男作家第一眼時,就已經把默默地愛他當作了一生中唯一的追求。

    二、為見你一面,我願入地獄

    為了回到男作家的城市,女孩十八歲時拒絕了富裕繼父的經濟援助,返回維也納後從事店員工作。

    三個熱情的夜晚後,女孩懷孕了。而每晚,男人都會送她一枝玫瑰花。

    為了不讓父母知道,她沒有向父母要錢,而是選擇在屠宰場般的產房生下了孩子,忍受了地獄般的痛苦;為了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受教育機會,她又成為富有男人的情婦,在對男作家朝思暮想中,忍受住了身體不忠的煎熬。

    “就算我事先就知道那種地獄般的時刻,也知道有什麼樣的折磨在等著我,親愛的,為了你,即使再忍受一千次我都願意!”

    十八歲時的她,為了再見男作家一面,早已在內心聚集了“平山海”、“下地獄”般的決心和勇氣。那份不顧一切的決絕,讓我彷彿看到女孩的愛如同飛蛾撲火、如猩嗜酒,焚身見血亦在所不惜。

    三、為愛你一次,我至死不休

    此後的很多年,女人獨自撫養孩子。每逢作家的生日,她都會派人給作家送去一束玫瑰花,只為了喚醒作家對那三夜的回憶,能繼續重複她的慾望。

    然而,作家還是沒有認出她來,只是把她當做一個妓女,還塞給她幾張大鈔。

    女人絕望了,臨走時心底禁不住吶喊起來:“每個人都遷就我,寵愛我,大家都對我很好,只有你,只有你把我忘得乾乾淨淨,只有你,只有你從來不曾記得我!”

    女人遺書裡對男作家提出了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請求。那就是每年作家生日的時候,去買一些玫瑰花插在花瓶裡。她希望作家不要忘記她,哪怕一年就只活那麼一天……

    可惜,直到作家看完女人的來信,凝神沉思良久,還是沒有想起她是誰,長什麼樣子。

    二十九歲時的女人,兒子的死亡將她推向了深淵。訣別信中那種“只想在你身上繼續活下去”的愛,讓我感到一種無力的絕望,不禁毛骨悚然。

    陌生女人的結局無疑是悲慘的。可能有人會說,這個女人為什麼不主動一點呢?為什麼不去告訴作家,她愛他?!

    可我覺得,也許從她第一眼看到作家、愛上作家就已經註定是個悲劇。

    試想,如果她18歲那年鼓起勇氣去找作家,生性風流的作家會真的愛上她嗎?如果她生下孩子後去找作家,玩世不恭的作家會答應娶她嗎?又如果她在孩子去世後去找作家,名譽卓著的作家會相信她,收留她嗎?

    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的。

    但我相信,作家的一生仍會有很多情人,可他再也不會遇到如陌生女人這般,愛他勝於一切的女人……

    這對陌生女人來說,就已經足夠了。或許,她終其一生所求的,就只是作家的一個回眸,一次懷念吧……

    有人說愛到極致是成全。不得不承認,陌生女人對作家的無所求正是一種成全。她用盡了自己畢生的時間和勇氣,去默默地愛他,不打擾他,從而成全了自己心中守護的那份愛……

    《佛語》有云:情不重不生婆娑,愛不慎不墮輪迴。人死了,靈魂也要繼續愛著你,只盼來世你能想起我……

    於是,我愛你,至死不休……

  • 6 # 聽訟者

    當一個女人陷入愛情,她會是幸福的嗎?

    很多人都會毫不遲疑地回答:“當然。”

    是啊,當一個女人陷入愛情時,她的心靈有了歸宿,她的靈魂有了寄託,她存在於世的意義似乎有了新的光芒,在她陷入愛情的那一天,似乎空氣都會變得更加清新,Sunny都會變得更加明媚。那種被需要,被關心,被在乎的感覺是多麼幸福溫暖,又是多麼彌足珍貴。

    但是這種溫暖,並不是每一個陷入愛情的女人都有幸享有的。一個孤獨的女孩,在她童年最黑暗,最死寂的時刻,看見一個優雅英俊的年輕作家闖入了自己的生活。就像佈滿陰霾的天幕被耀眼燦爛的Sunny刺穿,溫暖和光明灑向年輕的心田。自這一刻起,這個女孩有了人生的意義,就像太陽系的行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忠誠地圍繞著太陽,這個女孩在無形的力量牽引下永遠向著作家,無言地吐露著對他的愛慕。

    從這一秒鐘起,我就愛上了你。我知道,女人們經常向你這個嬌縱慣了的人說這句話。可是請相信我,沒有一個女人像我這樣死心塌地地、這樣捨身忘己地愛過你,我對你從不變心,過去是這樣,一直是這樣,因為在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得上一個孩子暗中懷有的不為人所覺察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委身屈從,熱情奔放,這和一個成年婦女的那種慾火熾烈、不知不覺中貪求無厭的愛情完全不同。

    可是她無法像世界上其他的戀人那樣在每個清晨舒適地醒來,輕吻愛人的嘴唇,在他的愛撫中享受愛情的滋潤。年幼時,她離開了那幢因作家而光輝、溫暖、充滿希望的老房子。在她看見作家擁著另一個女人走入房間時的心碎聲多麼令人心酸。多年後當她成年,委身於作家,卻依然只是被當作一夜風流的豔遇。而當她生下孩子,為了這個年輕的生命,這個作家的影子能像她心愛的人那樣高貴優雅,她不得不像出售商品一樣把自己的身體出賣,只為了可以提供上流社會的環境讓孩子驕傲地成長,她不能允許這個愛情的結晶就像底層社會中打滾的,沾滿汙泥的痞子一樣自暴自棄、破罐破摔地成長。最後的最後,她走向生命的終結時,在她的孩子的屍體旁,她才將一生的愛慕與痴情完完整整地一訴衷腸,在昏暗的燈光下,淒冷的房間中懷著對孩子生命隕落的痛苦,無法與愛人長相廝守的悲哀,和一生為了愛情忠誠不渝的驕傲離開了人間。

    就這一次我得和你說說,然後我再默默地回到我的黑暗中去,就象這些年來我一直默默地呆在你的身邊一樣。可是隻要我活著,你永遠也聽不到我這呼喊——只要等我死去,你才會收到我的這份遺囑,收到一個女人的遺囑,她愛你勝過所有的人,而你從來也沒認出她來,她始終在等著你,而你從來也不去叫她。憧憬與愛慕,崇拜與痴情

    她專一、鍾情、至死不渝,可是作家的風流、多情就註定了他們不可能長相廝守。甚至,作家自始至終也沒能回憶起那個小時候欣喜地望向自己的孩子,那個獻上自己年輕的處子之身的女孩,那個因目光相對而走上床榻之間的婦人。他就像隔在一層薄紗之後,努力想望清這隔膜後的身影,卻終究還是失敗。

    這個女人是卑微的,但也是驕傲的。她可以為了作家的一個眼神就不顧一切地隨他而去,也可以為了不讓這個崇尚自由瀟灑的男人不背上沉重的責任而保持沉默。

    瘋狂如飛蛾撲火的愛情

    她後悔嗎?她從來沒有。因為她實現了她對自己的愛情的一切夢想,她與作家有過激情的夜晚,有過愛情的結晶。只要這個男人還活在世上,她的每一天就是有意義的,為了在心中憧憬著自己與他美好的未來。儘管這個男人從來也不曾想起過這個對他痴情的女人,她也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靈魂虔誠地奉上,卑微地在他的世界裡的陰暗的角落裡,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欣慰地望向男人的背影。

    他愛的不僅僅是這個男人,而是愛情,是自始至終都不曾改變的一種真摯不渝的感情。此時的她是多麼驕傲,她獨自為了這愛情的結晶懷孕生子,在骯髒噁心的環境下為了這個孩子默默忍受著。因為在她眼裡,這個孩子就是作家的化身,是她與他的紐帶。當這個生命隕落,紐帶斷裂,她生命的意義也就隨風而去了。

    瀕死之人還能有什麼樣的請求呢?一個為了愛情賭上一生,成為一個忠誠的殉道者的靈魂還有什麼奢求呢?在人生的最後關頭,她僅剩的希望就是讓作家明白,在遙遠的地方,他看不見的地方,有一個用一生默默地愛著你的女人,她曾與你有過風流往事,有過愛情結晶。她為了不束縛住一個嚮往自由,畏懼責任的靈魂,孤獨又堅強地承受著她自己選擇的一切。她流落風塵,痛苦悲哀,卻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從不後悔為了愛情而付出一生的時光與力量。你無需向我回復,縱使回覆我也永遠無法收到了。我只要你記住曾有這樣一個女人存在過,一段故事發生過,除此以外再也沒有別的奢求了。

    孤獨的花朵,孤獨的靈魂

    哦,對了,親愛的,我還有最後一個卑微的請求。請每年都在花瓶裡插些花吧,就當是為一個孤獨的、卑微的、痴情的、專一的卻又驕傲的、堅強的、美麗的、虔誠的靈魂致以遲來的迴應吧。

    他兩手哆嗦,把信放下。然後他長時間地凝神沉思。他模模糊糊地回憶起一個鄰家的小姑娘,一個少女,一個夜總會的女人,可是這些回憶,朦朧不清,混亂不堪,就象嘩嘩流淌的河水底下的一塊石頭,閃爍不定,變換莫測。陰影不時湧來,又倏忽散去,終於構不成一個圖形。他感覺的一些感情上的蛛絲馬跡,可是怎麼也回想不起來。他彷彿覺得,所有這些形象他都夢見過,常常在深沉的夢裡見到過,然而也只是夢見過而已。 他的目光忽然落到他面前書桌上的那隻藍花瓶上。瓶裡是空的,這些年來第一次在他生日這一天花瓶是空的,沒有插花。他悚然一驚:彷彿覺得有一扇看不見的門突然被打開了,陰冷的穿堂風從另外一個世界吹進了他寂靜的房間。他感覺到死亡,感覺到不朽的愛情:百感千愁一時湧上他的心頭,他隱約想起了那個看不見的女人,她飄浮不定,然而熱烈奔放,猶如遠方傳來的一陣樂聲。

    回想起來,我曾對一個愛慕了很多年的女孩這樣表白:

    “我喜歡你。我不求你什麼樣的回答,你也不需要回復我,我只需要你知道這件事情,就足夠了。”

    即使是現在回憶起來,我都覺得,那一刻,我眼中的自己無比驕傲,也永遠不會後悔。

  • 7 # 南喬舊友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但真的與你無關

    01你過來了一下子,我想念了一輩子

    作家R在自己四十一歲生日的那一天,收到了一封長達二十多頁的信,信件的筆記很陌生。這使他對這封陌生來信的內容產生了好奇。

    “你,與我素昧平生的你!”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這個為了他付出了一生愛情的女人要用這樣一個稱謂來稱呼這個男人,直到讀完整篇小說,我才恍然大悟。

    你只見過那個卑微而害羞的我,卻從未見過那個懷揣熾熱愛意的我。

    我的一生都註定是屬於你的,而對我的一生你卻始終毫無知覺。

    這個陌生的女人,用極其卑微的文字來表達自己最為深沉的愛。

    即使死神降臨的那一刻,她唯一想做的也只不過是將自己深藏了數十年的愛表達出來。

    有人說她愛的太過卑微,但是如此這般深沉的愛,又何嘗不偉大呢?

    她默默的用一生去守護了這份不為人知的愛情。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將她訴說給那個她所深愛的人,對她自己而言,也算是了了一樁心願吧。

    十三歲的時候,那個男人對她駐足微笑,從此便讓她情根深種

    即將死去之時,那個男人的笑容在她眼中浮現,此情此生未變。

    這個貫穿了她一生的男人,從未真正將她拾起在自己的記憶之中,但他對她而言,是光,是希望,是人間的四月天。她也曾想過去跟他表達自己的內心,十五歲的那一年,她敲了他家的門,然而卻沒有得到迴應,她躲在冬日的黑夜之中,趴在地板上聽著對門的動靜,然而她等到的卻是他挽著另一個女人手進了家。

    這讓她徹底放棄對於搬家的反抗。

    自此以後,那個男人的身影,一直伴隨著她的記憶慢慢成長,許多年之後,就在她以為再也遇不見那個男人的時候,那個男人出現了。他還和曾經一樣,彬彬有禮,對待每一個女人眼神都含情脈脈。好幾次他們擦肩而過,她都未能引起他的注意。

    她從未想過將自己深埋心底長達一生的愛告訴他。從十三歲遇見他,再到十五歲離開他,再到再一次的遇見,她早已清楚的明白這個男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他自由、散漫、放縱不羈、不負責任。他不喜歡被牽絆。

    她知道,一切她都知道,但這並不影響她愛他。

    終於在她生命的盡頭,這個男人收到了一封信: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將他視為信仰、一個將他視為終身之靈魂伴侶、一個為他生了孩子的女人、一個愛了他整整一生的——陌生人。

    只是因為你過來了一下子,我想念了一輩子。

    02我愛你,真的與你無關

    “如果這世間還有什麼東西是能夠將我從死神的懷中帶走的,那麼我想一定是你對我的呼喚。”

    在女主人公即將死去的那一刻,她終於決定將這個自己隱瞞了一生的秘密告訴他。

    我愛你,愛的卑微也愛的熱烈。

    無論是十三歲的時候,還是二十多歲的時候,無論是年少的稚嫩,還是後來的飽經滄桑,她始終在心中默默的護著她最堅貞的愛情。就像她在信中所說的那樣:

    “我始終為你而緊張,而顫抖,你對此毫無感覺。就像你口袋裡的懷錶,你不曾注意它緊繃的發條。這根發條在暗中耐心地為你數著鐘點,計算著時間,以他聽不見的心跳陪著你東奔西走,而你在他那滴答不停的幾百萬秒當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這是這位痴情的女人在生命最後即卑微又勇敢,即小心又火熱的愛。

    你是我的一切,而我,卻只不過是你生命裡所遇見的無數萬路人中的一個。但是,僅僅因為你在匆匆路過我時,回頭看了我一眼,你便成為了我生命中不可替代的存在。我不期望你能在茫茫人海穿行之時,像我投來第二個眼神,我只願,可以在今後的日子裡偷偷愛著你。

    默默守候在遙遠角落裡,看著你盡情在世間逍遙而無怨無悔。

    因為我愛你,真的與你無關。

  • 8 # 詩詞名句鑑賞

    讀了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頓覺原來愛情可以讓人如痴如狂。

    41歲的作家收到了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信中講到一個情竇初開的十三歲小女孩喜歡上了對門二十五歲的年輕作家,從此開始了一生近乎瘋狂的征程。

    或許,因為好奇吧,小女孩開始用自己所有時間來偵察作家的生活。她知道了作家是一個有雙重人格的人,他輕浮,貪玩,喜歡奇遇,對於藝術卻無比嚴肅、認真負責、極為淵博。也許,正是這些,無緣由的牽引著少女的心。

    一個偶然的機會,少女為作家開了一比門,作家投以她無比溫柔的目光,少女便完全愛上了作家。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了吧。此後,因為家庭原因,少女搬離了維也納。兩年後,懷著對作家的愛,她倔強的一個人回到維也納。以後的日子裡,她每天都會站在作家的門前等他,只為見他一面,別無所求。期間,她曾傻傻的目睹作家和另外的陌生女子緊緊的依偎著。終於,有一天作家注意到了她。他向她投以兩年前的溫柔目光,她便不加思索的跟著作家走了。儘管作家沒有認出她來,把她當作風塵女子,她也不加解釋。爾後,少女與作家一起度過了三個夜晚,也因此,少女為作家生了一個孩子。而這些,作家一無所知。

    有了孩子以後的生活,說不上好壞。孩子的母親,曾經的少女,為了能讓孩子受到高等教育,與一位伯爵同居了。卻始終沒有答應伯爵的求婚。她說她不願拴住自己的手腳,要為作家隨時保持自由。這一切,作家仍是什麼都不知道。

    十一年後,身為人母的她再次遇到了作家。這次邂逅是在夜總會,作家以為她是妓女,兩個人一起度過了一夜以後,作家還給了她錢。作家不知道,這對她是怎樣的一種毀滅性的侮辱。

    張愛玲說:“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陌生女人的孩子染了流感死了,她自己夜染了流感,瀕臨死亡。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寫了這封信給作家,她不要求可以得到同情,只想讓作家知道,曾經有一個人深深的愛過他,她要他一輩子想到自己的時候,心裡沒有憂愁,如此而已。

    不得不佩服這個作家,以一個女人的心理將這封信的內容刻畫的淋漓盡致,真有點入木三分的感覺。

    不過,我還是想為這個故事補一個結局:當作家讀完陌生女人的來信後,用百感交集的心情寫下了幾句詩:

    世間的愛

    有千萬種

    唯一句

    我愛你,與你無關

    讓我深深的跌進羞愧的漩渦裡

    一直,一直沉下去

    寫完這幾句,作家親自到外面買了一捧白玫瑰插在了花瓶裡。

    我知道,我補的結局有狗尾續貂的嫌疑。我只是想給那個為愛默默付出自己一生而毫無怨言的陌生女人一點安慰。

  • 9 # 第一個水邊的海倫

    不算評價,算讀後感。現在的水平還不夠評的,敢說自己讀懂不錯了。

    在一個小說集裡看到的,這是其中的第一篇,恐怕也是最有名的一篇。但很奇怪,在小說集後面的作者大事記裡沒有提到它。

    斯蒂芬.茨威格在他寫的《象棋的故事》裡有一段話:

    “我喜歡研究那些性格偏執的人,尤其是在單一的某方面有固執的思想,這種人通常會讓自己身處狹窄的境地,而這時候也是最能接近於極限的時候。”

    陌生女人的來信,就是作者把一個偏執的女人,放到了愛情的狹窄的境地裡,寫出的故事。

    以前就知道故事梗概,看過一篇評論,意思是說,比較起來,女主角是更富有和更幸福的人,因為她有所愛,愛得純粹,愛得無悔,因而充實。而那位被她所愛的作家,則感情上空虛貧乏,終其一生不知所求。讀了之後沒法認同這個想法,看了其它人的評論大概與我相似,這個女人太偏執。

    實際上我不能稱這個為愛情,愛情是兩個人的,哪怕是單相思也是兩個人的。女主角付出一生,從一個小女孩開始,為他拋棄人生其它的一切,甚至為作家生了個孩子,一生為這份愛而活,這仍只是一場暗戀,極致的暗戀。這份感情看上去完美,因為它只存在於這個女人心裡,所謂被愛者沒有參與,沒有在其中,他象一個符號,一個影像,他們有幾次肌膚之親,卻沒有真正的相處過,連露水情緣都算不上,沒有共度,更沒有感悟的交融,哪怕是衝突,沒有,他始終不認識她,幾次相遇都把她當不同的人,在他心中她從來都是陌生人,直到她死都不知道她是誰。相反的,他是誰也不重要,無論聖人或罪犯,這份感情都完美。因為這份感情只屬於這個女人。只需要她自己愛著就好了。故事講的很真切,心理活動尤其生動,但這不是真實的,是個編寫的充滿喻意的故事。女人責備上帝也不肯責備她的“愛人”,不願給他任何壓力、脅迫,不對他予取予求,以使這份愛只是純粹的愛著,只是給予和等待,她希望他能認自己。彷彿她就是愛情本身,擺在作家面前,等著他認出來,等著他拿起來。但是他沒有,直至這份愛情死去,都不知道她在哪兒。女人從無責備,作者有,透過女人的信說出這段話:“我明白你是個善良的人,天生樂於助人。你會幫助每一個人,就是對不認識的人也會伸出援手。可是你的善心非常奇特,它是那麼廣博,隨便給人拿取,可是,我要說它是不爽快的,請你原諒我的冒昧。它要別人的提醒,要別人自己拿取,一點也不主動。你只是在別人求助於你的時候才伸出援手,你不是出自本心地去做,只是因為害羞和軟弱才會去做。”這哪裡是在責備書中的作家,差不多在責備所有人。可是作為大多數普通人,這又有什麼好責備的呢?書中盲人一般的作家代表著我們人性中的一部分,追逐和享受幸福,害怕並逃避責任,穿行於異性之中尋找快樂,渴望愛情又對它視而不見。我們的善良出於本心,那份善良有時也確實很脆弱。能怎麼辦呢?我們是人而已。

    不知道作者的愛情觀是怎樣的,寫這樣一個故事,書中這個陌生女人的偉大愛情,恐怕只有遇到作家這種極端感情渣才能成就。愛情盲目到如此地步,是另一種諷刺嗎?

  • 10 # 愛讀書的嘉莉妹妹

    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

    記得當時年紀小

    你愛談天我愛笑

    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

    風在樹梢鳥在叫

    不知怎麼睡著了

    夢裡花落知多少

    我記得這首詩,是高中的時候,和小夥伴一起背誦的。那時的我,暗戀上一個男生,心變得柔軟而又細膩。而這份柔軟,持續了好多年。

    是啊,暗戀往往是從年少開始的。它有時候短暫,學生時期結束了也就結束了;它有時候長久,長久到一輩子也無法忘記。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述的便是一個暗戀的故事。有那麼一個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

    01

    也許,每個人的青春,都有過這樣一個人,Ta是心底的白月光,是不能言說的傷,那麼亮,卻那麼冰涼。

    對於小說中的“陌生女人”來說,鄰家英俊瀟灑的年輕作家是心底的“白月光”,愛上了,便是一生的劫難。

    一個13歲的少女,在完全不懂愛的年紀,遇上了一位多情而又有才華的俊男,只一眼便融化在他的柔情裡。

    其實,相遇的場景再尋常不過,就是一個少女和同學散步歸來,在大門口聊天,剛好男主坐著小汽車回來,在車停穩後,從車上跳了下來。

    但,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場景,卻成了她念念不忘的資本。因為從這一刻,她愛上了他。

    她的愛,是那麼的捨身忘我,死心塌地,沒有背叛,只有從一而終,沒有一個女人能像她這樣愛他。

    就像那封信中所寫的那樣: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孩子的暗戀是無人能比的愛情,這種愛情不懷有任何希望、低微,不為人所重視,充滿熱情,只是一味地迎合愛人,這和成年女人的熾熱慾望不同,它沒有那種愛情所具有的貪婪慾望。

    忍不住想起了那句: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生。

    為何女人,總要這麼痴情,即使誤了終身,還要念著他?

    02

    雪小禪在《淺喜深愛》中寫道:

    喜歡一個人,就剩下一粒簡單的心了,其實心裡開滿了桃花,只能是桃花,這樣豔,這樣的粉,只有自己知道,這桃花帶了滿身的巫氣,雖然是巫氣,可不染塵埃,只覺得日子好長,端坐著,心裡還是他,走到大街上,心裡也是他。

    年少的我固執地認為,雪小禪是最懂少女心的,她的這篇《淺喜深愛》將喜歡一個人的小心思描寫的百轉千回,牽腸掛肚。

    後來,我遇到了茨威格,這個被高爾基稱為“世界上最瞭解女人的作家”。他,彷彿就是那位“陌生的女人”,在緩緩展開的信裡,吐露了自己一生的愛戀。

    他是這樣描寫暗戀的:

    只要你出現在門前,我的心就會跳個不停。可是你卻感受不到我的心情,就如同你口袋裡的懷錶,你無法察覺到它緊繃的發條。我心裡的發條在為你的到來暗數著時間,用你感受不到的情緒陪你遊走,你在漫長的歲月裡只往那看過一眼,那一眼還很匆忙。

    這份緊張、忐忑、小心翼翼,明明愛得很深卻又不被對方所瞭解的內心深處的苦悶,描寫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懷錶的比喻,將這份卑微的愛,低到了塵埃裡。

    他是這樣描寫重逢的:

    我激動得心在狂跳著,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在無法抑制的好奇心驅使下,把頭轉了過去,我看到你也停下來了,這時正回頭看著我。你眼神裡充滿了好奇,很感興趣地仔細觀察著我,可是從你的表情看,我覺得你沒認出我是誰。

    很有畫面感的一段文字,把女孩見到所愛之人歡呼雀躍的心情描寫得很透徹,從一開始的興奮、激動,到認不出自己的失落、難過,這麼大的心理落差只在一瞬間。

    在故事的最後,連老僕都認出了那個女孩,可是他卻還是沒有認出來,作者是這樣寫的:

    在這一秒裡,他對我的瞭解,比你這輩子都要多。除了你之外,每個人都對我好,寵愛著我,你卻把我忘得一乾二淨,你從未記起過我。

    把女孩的滿腔悲憤、不滿,以及這麼多年對他的深深依戀卻始終得不到一丁點反應的苦痛,透過這種近乎控訴的話語表達了出來。

    我深愛了你這麼多年,而你卻從未記得我,這多麼悲哀。

    03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個故事太假,現實生活中怎麼會有這麼痴情的女子,為了一個不值得的男人,為難了自己一生。

    可是,或多或少,我們也能從這本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那個明明是在看他,卻假裝自己在窗外看風景的你;那個明明不愛跑早操,卻因為可以看到他而堅持早起的你;那個明明心跳得快要窒息,卻在意外撞見時故意別過頭的你……

    是啊,暗戀是一道無法言說的傷,各種滋味只有自己最懂。

    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正是將這種暗戀誇大化,講述了一個悽婉動人的故事,令人神傷,又令人神往。

  • 11 # 風吹沙灘上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書評

     茨威格是20世紀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作家,他極其擅長人物的心理描寫。他最崇敬的人就是弗洛伊德,後者則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他的學說對茨威格有很大的影響,導致茨威格在小說中極其擅長去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所以他寫的所有作品都給人一種很真實的感覺,而且因為他的文風極其細膩,配上他對於人物心理描寫的深度剖析讓他最偉大的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誕生了。裡面是作者描繪了一個女孩,從十三歲開始暗戀著名作家R的故事,關於暗戀中小女孩的那種神情、心態和所作所為寫的惟妙惟肖,刻畫出文學史上最經典的女主人公之一。

    故事開始是一個著名作家在別墅裡,收到一封來自陌生女人的來信,作家透過讀這封信知道了,有一個小女孩從十三歲第一次遇見作家起就愛上了作家,作家像是一縷Sunny照射照入小女孩貧瘠的內心。在十三歲之前女主的窘困和自卑時常圍繞著她,但在遇見作家之後她的一生都在追尋著奮不顧身的愛情。甚至不惜獻身作家,獨自一人生下了作家的孩子,為了生活甚至不惜去做妓女,最終孩子和女人都在窮困潦倒中去世,直到最後女孩才決定將這一切告訴作家,告訴作家曾經有一個人不顧一切的去愛你。張愛玲說:“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裡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低到塵埃裡,這是很多人讀這本書女主的寫照,在書中茨威格描寫到“在我心情陰鬱的時候,我設想過,你會據我於門外,你會鄙視我,因為我太卑鄙,太醜陋、太不顧羞恥。你各種各樣的怨恨、冷酷、淡漠,這一切我在熱烈的幻想中都經歷過了——可是這一點,就是在我心情最陰鬱、最自卑最嚴重的時候,也沒有敢去考慮過,你根本沒有注意我到的存在”女主對男主愛的如此深沉,而男主卻連女孩的模樣都不知道,甚至都不記得它的存在。

    在寫這篇書評的時候我也有去讀別人寫的書評,那些解讀女主卑微懦弱的人我完全不能贊同,恰恰想反,我認為女主是一個極其驕傲的人,在她的世界裡我覺得她是認為愛應該是一件平等的事情,可是往往人生中大多數的感情都不是平等的,我們華人講究門當戶對有緣無分指的就是這個。可是古人講,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意思就是說,聖人可以很好的控制感情,社會底層的人沒資格去談感情。而真正的有情有義的人正是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我們並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感情,正如這個小女孩,她愛上了作家,在她的生命裡愛就是她的全部,這是不容褻瀆的感情,正因為如此她才決定暗戀作家,既不願意破壞自己心中對愛情的渴望,也要鼓起勇氣的去追逐愛情。並且我認為女主是一個理想主義殉道者,在她眼中愛情和作家都是她的理想,為了這個目標她才能表現的奮不顧身,我從未見過任何一本小說的主角有那樣的生命力,從始至終熾烈如一,從一而終。回想我們自己一生中很多事情,我們都選擇去妥協,去放手。從未有一個人像這個女孩子一樣去愛、去生活。

    著名作家當年明月曾經說過“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很多人都會去指責女主的執拗,卑微。卻無視了她的勇氣,果敢。在她的一生中作家和愛就是那個無可代替的理想,而她一生所有的所作所為都是追求那看似遙不可及的理想。我們都看過別人飛蛾撲火,可是事實上在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的人,一生中年火是什麼樣子都沒有看見過。女主是幸運的,她遇見了她的生命之火,並且奮不顧身的去追求了,即使燒的粉身碎骨我想她一定毫不後悔。大家都說女主最後是可憐的,而我想那個卑微和懦弱的人恰恰是我們,她燃燒著自己,映襯著我們那卑微的可憐的影子。

  • 12 # 羽觴齋

    自從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誕生以來,讀者對這篇小說的各種解讀就曾出不窮。但有一點請大家注意,文學藝術大師茨威格是不會為這麼點兒兒女情長,浪費筆墨賺取廉價眼淚的,大家千萬不要茨威格等同於中國的爛網路寫手。

    1、茨威格的寫作目的

    這篇小說的真正用意,不是為了鋪陳一個“並不那麼可信”的愛情故事,而是在研究愛後面深層的原因。換句話說,就是研究愛的本質。

    2、茨威格的寫作方法

    茨威格使用的方法就是層層剝筍,剝掉了愛字上面,一切外在可見的因素,一切迷惑的因素,一切干擾判斷的因素,甚至讓男主人公自始至終都不知道有這麼個女人存在,這種將愛“人為純粹”的背後,正是為了探索愛的本質。

    3、形式為內容服務

    至於為什麼偏偏讓一個女人愛上一個男人而不是相反,只是形式上的問題,形式永遠都是為內容服務的。

    4、一個問題的提出,等於問題解決了一半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大師茨威格並沒有直接回答。但有一句話請大家永遠記住:一個問題的提出,等於問題解決了一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預測梅西還能拿幾個金球獎?未來幾年除了C羅,還有誰會是梅球王最大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