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卡拉歐仔
-
2 # 唐明國亮
關於荀彧的死因,史料記載中差異明顯。
獻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時任司空軍祭酒的謀臣董昭上書漢獻帝,建議恢復古代的五等爵制,同時建言曹操進爵為魏公,加九錫,享有西漢時期丞相蕭何當年在漢高祖劉邦時期上朝不趨、劍履上殿的殊榮。為了爭取荀彧的支援,董昭專門致信荀彧,羅列了很多應該封賞曹操的理由,希望利用荀彧在朝廷的巨大影響力為曹操進爵造勢。
誰知荀彧對董昭的這個建議進行了無情的駁斥。荀彧認為:曹操當年舉義兵為的就是匡扶朝廷、平定戰亂,同時懷著忠誠堅貞的誠心並謹守謙讓的品格。如曹操這樣的君子就應當用德義來愛人,不宜進爵以免得天下人產生疑慮。
荀彧的這番言論很快便傳到了曹操的耳中,曹操對此非常的不滿,此時曹操的心中早已有了廢漢自立的野心,董昭的上表只不過是秉承自己的旨意走走過場而已,沒想到卻遭到自己多年以來的首席謀臣荀彧的強烈反對,荀彧不僅在奄奄一息的漢末皇朝中德高望重,在曹魏集團中也是功勳卓著,一言一行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荀彧的反對對於一心想盡早實現自己政治野心的曹操而言不啻是當頭一棒,曹操不得不壓下了董昭等人的奏章,但心中對荀彧非常的不滿,隨之而來的則是對荀彧的懷疑和壓制。
西晉史學家陳壽《三國志·荀彧傳》中簡單的記載到:“(荀彧)以憂薨”,也就是憂鬱而亡;南北朝史學家范曄《後漢書·荀彧傳》中的記載為:“(曹)操饋之食,(荀彧)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其大意為:有一次曹操派人用食盒給荀彧送去食物,荀彧開啟一看卻發現裡面空無一物,意為一場空。荀彧意識到自己的死期將至,於是喝藥而亡。按照這個記載,荀彧則是自殺的。不管以上那個記載更加符合歷史的本來面目,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荀彧是帶著無限的悲憤和痛苦離開了他為止奮鬥數十年的人世。
-
3 # 阿吉德米
曹操送荀彧一個空盒子的意思是以後沒你丫飯吃,意思是再也不想用他,也再也不想看見他的意思。過去的文人比較有氣節,荀彧一看見,孫賊,你丫不用老子,老子還不給你丫這太監的孫子幹了呢,老子不活了,你丫有脾氣嗎。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梁,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
4 # 太祖趙匡胤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並任他為司馬,那年荀彧二十九歲。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
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因為荀彧多次推薦優秀人才如戲志才、郭嘉等給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與他商議。
袁紹勢力強大,曹操對是否與他開戰猶豫不決,荀彧就用四勝四敗之說開導曹操,使他終下決心抗袁。我們可以設想,假如沒有荀彧支援曹操攻打袁紹,堅定曹操的信心,或許曹操就將永遠沒有之後的那些赫赫戰功,只能永遠屈服於袁紹之下,也許也就沒了之後“三國鼎立”的局面了;即使有的話,也是袁紹、劉備、孫權的爭奪,沒了曹操的份。
官渡之戰的勝利,為曹操之後的一系列成功打下了基礎,這也是曹操一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荀彧。
公元212年,曹操消滅了關中的割據軍閥馬超、韓遂各部,整個北方納入曹軍的勢力範圍。事實上天下三分曹操已握二分,曹操的名望聲譽達到新高點。
其時他依舊是漢丞相,可以“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即,朝見皇帝時佩劍穿鞋上殿,不用急步走,贊禮官只稱官名,不稱名字。享受臣子的最高階待遇。如果想要再上一個臺階,該怎麼辦呢?這時候董昭站了出來。
他提議恢復古代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分封制度。他說以曹丞相的功勞,已經不是一個臣子的位子可以馬虎過去的。要有相對應的爵位,才符合發展的需要嘛。曹操謙虛了一下,我何德何能,只怕擔當不起。董昭說,現在的形勢,要有個大人物鎮的住。
要教化百姓,團結人心,您不能沒有進一步的打算。這其實就是赤裸裸的勸進。東漢建國之初,大將耿弇就勸光武帝劉秀:“天下這麼重要,怎麼能落入他人之手!”董昭就用這故事勸曹操,最後說了:“我董昭受您的大恩,所以我講出大實話。”於是由董昭建議,封曹操為魏國公。
荀彧知道後,非常反對,因此惹怒了曹操。同年,曹操徵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不久憂慮而死。
荀彧的死跟曹操有關係嗎?
其實荀彧的死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
先說他的直白。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觀點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議時,話語能夠委婉一點,態度能夠和藹一點,他或許還能倖免一死,或許不能繼續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寶貴的性命,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生命是最寶貴的,是應該珍惜的啊。
而且任何人也不能阻止社會的進步,漢王朝的滅亡是必然的,是不會因為他一個人的聰明和努力能夠改變的。他太忠於他的漢室,假如他能放棄對漢室的忠心,而不管曹操做什麼,那麼他的一生又將改寫,或許會是一帆風順的一生,令人羨慕的一生。
他對曹操太忠心,正是為了曹操好,他才表述他的觀點,希望曹操能夠改變既定策略。可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
就在荀彧去世的第二年,曹操終於如願加九錫,進魏公。從此可以名正言順的獨攬大權,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前進了一大步。
而曹操到死都沒有稱帝,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跟荀彧有關呢?
-
5 # 影視職員
荀彧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並任他為司馬,那年荀彧二十九歲。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因為荀彧多次推薦優秀人才如戲志才、郭嘉等給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與他商議。
袁紹勢力強大,曹操對是否與他開戰猶豫不決,荀彧就用四勝四敗之說開導曹操,使他終下決心抗袁。我們可以設想,假如沒有荀彧支援曹操攻打袁紹,堅定曹操的信心,或許曹操就將永遠沒有之後的那些赫赫戰功,只能永遠屈服於袁紹之下,也許也就沒了之後“三國鼎立”的局面了;即使有的話,也是袁紹、劉備、孫權的爭奪,沒了曹操的份。官渡之戰的勝利,為曹操之後的一系列成功打下了基礎,這也是曹操一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荀彧。
然而,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卻改變了荀彧的一生。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勸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對,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並在征討孫權時帶他出徵,因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後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終於在壽春病亡,死後被追諡為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
雖然在他死後,得到了如此之多的榮耀,但這些對於一個已經死去的人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而且,這些與他生前的功勞相比,也是他應該得到的。最重要的是如此功績顯著的人為什麼要曹操被害死呢?
是因為他太強了,曹操嫉妒他而要殺了他嗎?不會。曹操是一個善於重用賢才的人,就是因為他的強,曹操才會看中他,相信他,重用他,所以,曹操不會因為他能力太強而害死他。關鍵是他提出的建議損害了曹操的利益,而且是對曹操來講很重要的利益,不然,他不會為此而害死對他忠心耿耿、為他帶來很多利益的荀彧。
其實荀彧的死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
先說他的直白。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觀點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議時,話語能夠委婉一點,態度能夠和藹一點,他或許還能倖免一死,或許不能繼續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寶貴的性命,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生命是最寶貴的,是應該珍惜的啊。
他對曹操太忠心,正是為了曹操好,他才表述他的觀點,希望曹操能夠改變既定策略。可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對於荀彧的建議,曹操不僅沒有采納,還要幹掉手無縛雞之力的荀彧。哎 ........可憐的荀彧!
性格決定人生,此言不虛
荀彧,字文若,穎川穎陰人,乃是當時曹營的第一大謀士。因為其官拜尚書令,所以後世多稱其為“荀令君”。在三國演義中,荀彧是被曹操賜毒酒而死的。而歷史上荀彧真的是被曹操所害死的嗎?其實不然,三國演義這樣描寫只是為了突出曹操的殘暴不仁,疾賢妒能。真實真正的情況是這樣的,話說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十萬大軍征討孫權,荀彧作為謀士隨軍。由於荀彧不適應淮南的氣候,不幸病倒了,於是就被留在壽春,曹操繼續進軍濡須。交戰期間,孫權送給曹操兩盒甜酥。曹操吃了一口,感覺味道十分可口,於是就在盒子上提了“一合酥”三個字。並吩咐把眾將叫來,大家共同分享。後因孫權來攻,曹操出帳去了。這時大家都來到帳中,不見曹操,只看見桌子上的食盒,誰也不明白什麼意思。主薄楊修開啟食盒,吃了一大口,並告訴大家其中的奧秘。於是大家便爭先恐後把一盒甜酥全都吃了,有嘴讒的發現還有一個食盒,就把第二個食盒裡的甜酥也吃了,並把盒子蓋好,放回原處。這時曹操回到大帳,看見一個食盒已經空了,就問左右是誰猜透他的意思。左右告訴他是楊修,曹操十分高興。突然,曹操想起荀彧,就命人把另一個食盒送去。這時,荀彧正在壽春養病,正值冬天酷冷,又受了風寒,磕喘不止。接到曹操饋贈的食盒,心裡十分高興。可當他開啟食盒一看,卻是空的,心裡暗想:曹公是個精細的人,絕對沒有送我空盒子的道理。莫非是讓我自裁?(這裡要回頭重提荀彧在未離開許都以前,董昭曾經與大家共同修表:說曹公輔弼朝廷,功勳昭著。外定武功,內修文學,又兼立言。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大功。宜受九錫,進爵國公,方顯殊勳。邀請荀彧聯名上表。荀彧說:“君等從前曾經提議恢復古制,建立公、侯、伯、子、男五等。曹公就曾經勸阻說:‘能夠建立五等的是聖人呀!又不是人臣所能制定的。我哪能承受得起呢?’曹公興義兵是為了匡朝輔國,本著秉忠之誠,退守避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便拒絕署名。)荀彧自思:莫非這件事情傳到了曹公的耳朵裡,對我不滿意,故而送我個空盒子,暗示讓我自裁的意思。轉念又想,曹公平時待人,寬容豁達;言談戲笑,盡無所隱。再加上往日待我推心置腹;若是對我有不滿意的地方,必有顯露。哪能一無所示便賜我去死?左思右想不得要領,更加覺得寒氣襲人。便命侍從禁閉門窗,添炭取暖。不多時候就昏昏睡著了,從此卻再也沒有醒過來。等到侍者進室發覺,已經冰冷去世多時了。時人不知道真相,以為荀彧服毒自盡。按照今天猜測,實在是炭火攻心而亡,說白了就是煤氣中毒。後曹操得知荀彧去世後,大哭不止,並對屬下說:“荀令君啊!德行周備,名重天下。百十年間的賢才也沒有人能夠趕得上啊!君與我相處二十了餘栽,所進奇謀最多。沒有荀令君我得不到今天啊!我失去荀令君,既喪良師,又折益友,損傷股肱!”於是親自扶著靈柩返回許都。天子出城迎接,也是淚流不止。並追諡為敬侯。訊息傳入東吳,孫權修書給劉備,無中生有:曹公使荀彧謀害伏皇后。荀彧不從,故而自殺了。劉備得書,嘆道:“老賊不死,禍亂不止!”後來裴松之評論說:此說既誣太祖,又毀荀公。雖是庸人,猶不至此,何以玷累賢哲哉!嗚呼!古人已逝,今者難辯,又何必多事!
-
6 # 風雨潤桃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簡單的提一下背景,荀彧,是一名忠實的漢臣,立志匡扶漢室,而後跟隨袁紹未果,就將匡扶漢室的希望放在了曹操身上,成為了曹操的左膀右臂,不僅為曹操出謀劃策,還舉薦了眾多人才,包括我最喜歡的郭嘉。
但荀彧沒有想到的是,曹操並沒有匡扶漢室的決心,隨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荀彧可以說是進退兩難,直到曹操準備封自己為魏公,加九錫(九錫是天子賜給諸侯的禮器,是最高的禮遇)的時候,荀彧徹底爆發了,他向曹操表露了自己的不滿,希望曹操能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但荀彧的行為並沒有讓曹操改變想法,反而使曹操對於荀彧感到厭煩。
於是,在荀彧臥病在家的時候,曹操派人給荀彧送了一個空的飯盒,當看到空飯盒之後,荀彧隨即服毒自殺。
歷史上,大家對於荀彧臨終時的想法都有不同的猜測,在這裡,就總結一下接受度比較高的猜測。
第一個說法,曹操送了一個空飯盒,表示不能再一起吃飯了,也就是不能共食,諧音的話就是不能公事,這一個想法還是比較可靠的,唯一的漏洞就是古今的發音是否一致。第二個說法,之所以是一個空飯盒,是想表示你以後就不用吃飯了,大家想想誰不用吃飯,不就是死人嗎,不過我覺得這個說法有點不妥當。
第三個說法,是透過飯盒沒有用來盛飯,來暗指荀彧作為一個謀士,不去出謀劃策,已經沒有作用了,不過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點牽強。
第四個說法,算是最有意思的一個說法,盒子中沒有東西,也就是盒這個字中沒有口,也就是讓荀彧閉嘴的意思,這個說法就很有意思,有點類似於楊修的一人一口酥,不過有趣歸有趣,但拆字這種情節更像是小說。
最後一個說法,也是我本人最接受的一個說法,就是曹操其實並不是讓荀彧去死,空飯盒的意思是給荀彧一個繼續輔佐自己的機會,我們現在不也有鐵飯碗的說法嗎,荀彧應該也看出了曹操的意思,但荀彧是一名漢臣,他的忠誠讓他選擇自殺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除此之外,還有太多太多的說法,一個空飯盒,就能引起那麼多的思考,想想也確實有趣,我也非常推薦大家去了解一下荀彧這個人,不管是智謀還是品質,都值得人們去尊重。荀文若,真的稱得上是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
-
7 # 壹零壹肆
關於荀彧之死,史料記載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憂鬱而死,一種是被迫自殺。
憂鬱而死
《三國志》荀彧本傳,說法是“以憂薨”。
被迫自殺
這種說法見於荀彧本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說是曹操送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開啟一看,裡面是空的,於是服毒自殺。
那麼荀彧到底因何而死?
我認為是因為荀彧和曹操的政見分歧。
荀彧的政治主張,集中體現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準備迎奉天子時,他向曹操提出的三大綱領:尊奉天子以順從民意,大公無私以降服豪強,弘揚正義以招攬英雄。這三大綱領,分別被荀彧稱之為大順、大略、大德。這個綱領的核心,就是荀彧所謂“存本之思”。什麼“本”?國本。國本在哪裡?在皇帝那裡。
荀彧的理想,是輔佐一位亂世英雄,平定天下,匡扶漢室。在他看來,曹操就是這樣的英雄。因為曹操不但有這個能力,更重要的是,也有這個心思。然而,曹操確讓他失望了。
現在看來,荀彧究竟是憂鬱而死,還是被迫自殺,其結果都一樣。因為對於荀彧這樣一個有理想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理想的破滅更為痛苦。
-
8 # 國內ERP專題
荀彧
荀彧出身名門望族,名氣很大。而且,從建安元年,曹操迎奉漢獻帝到許昌後,荀彧就一直擔任尚書令一職,相當於秘書。
曹操每次出征。朝廷裡的日常事務都交給荀彧。而且在外有了問題,也會寫信回去問荀彧,其作用和隨軍的郭嘉、賈詡一樣。
第一種說,憂鬱而死曹操要自立魏公,由董昭去諮詢荀彧,想讓荀彧領銜提出封公建國的議案。
但是荀彧反對曹操立魏公。是從“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這話表面是對董昭等人說的,但以他之聰明睿智,不會不知道封公建國這事,表面上是董昭的建議,實際上是曹操的心意。董昭等人的“密以諮彧”,也實際上是代替曹操來打探,所以他這話其實是說給曹操聽的。但為了留有餘地,他裝作不知道這是曹操的意思,希望曹操聽了這話以後能打消念頭,阻止董昭他們的行動。
然而曹操早就鐵了心,哪裡肯聽?結果不但深感失望,而且大為光火,《荀彧傳》的說法是“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曹操很生氣,決定暗中除掉這個絆腳石。正好這時要南征孫權,曹操就上表朝廷,要荀彧到譙縣勞軍,趁機把荀彧扣在軍中,以侍中兼光祿大夫的身份“參丞相軍事”,實際上是免掉了他尚書令的職務。荀彧隨軍來到壽春 就病倒了。不久,神秘地去世,享年五十。
荀彧的死有兩種說法。一是憂鬱而死,前而已經解釋,一種是被迫自殺。
後一種說是曹操送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開啟一看,食盒裡面是空的,於是荀彧就服毒自殺了。
荀彧到底是怎麼死的?他和曹操為什麼最後會鬧到這個地步?
根據《獻帝春秋》的故事。這故事說,建安五年,車騎將軍董承因“衣帶詔”一案被殺死,伏皇后便給父親伏完寫信,哭訴曹操殺了董承,自己的夫君十分怨恨。伏完收到這封信就拿給荀彧看。荀彧看了雖然非反感,卻又一聲不吭。
後來伏完的小舅子樊普把密封了交給曹操,荀彧又急著向曹操提出嫁女兒給皇帝的建議。曹操說,宮中已有皇后!怎能再嫁女兒給皇上?本人位居丞相靠戰功而不需要靠裙帶。
荀彧說,伏皇后無後,又本性兇殘,她在給伏完的信中惡毒攻擊丞相,可以因此廢了她!曹操說,有這事足下怎麼不早說? 荀彧無法自圓其說,只好連連認錯謝罪。結果“太祖以此恨彧”。
這故事不太真實。裴松之就說就算是很平常的人也不會這麼幹,更何況是荀彧,怎麼會幹這種事。另一方面從年代計算也無法吻合,董承“衣帶詔”案發生在建安五年正月,殺伏皇后一事,則在發生建安十九年十一月。兩件事間隔將近十五年,一封信瞞不了那麼久。荀彧建安十七年底就死了,應該在什麼時候跑去和曹操講這件事?至少也在建安十七年十月曹操南征孫權之前。那麼,曹操又為什麼要過兩年才殺伏皇后?
所以,不但荀彧這故事是假,就連董承“衣帶詔”案和伏皇后書信案,都很可疑。“衣帶詔”一案的可疑 ;
所以,曹操見疑於荀彧,送了他一個空食盒,荀彧死於君幸食不成立!
荀彧與曹操的分歧荀彧其實早就和曹操有分歧了。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克鄴城,代理了冀州牧,原來屬於袁紹的冀州姓了曹。這時,就有人建議,說應該恢復古代的九州制度,這樣冀州的地盤就大了。因為按照古代所謂“九州”的建制,幷州和幽州兩個州,司州的河東、河內、馮翊、扶風四個郡,就都得劃歸冀州。曹操一聽就動了心,然而荀彧反對。當然,荀彧這次反對,主要是認為這樣做對曹操不利。
據《三國志》本傳,荀彧對曹操說,此前明公破袁尚,擒審配,已經是“海內震駭”。如果再把別人的地盤也劃到冀州來,勢必弄得“每個州牧都拼命自保”,一定認為曹操會一個一個收拾他們,也就會拼死反抗,天下就不是那麼容易得了。曹操當認為荀彧講得有道理,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不過,荀彧的話裡面也有話,那就是主張“修復舊京”。這個主張,曹操當時既沒有反對,也沒有采納,事實上也做不到。但是,等到曹操有條件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他不但沒做,反而還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實施了幷州的計劃,也就是把天下十四州併成了九州。司州(司隸)被一分為三,河東、河內、馮翊、扶風歸冀州,弘農和河南歸豫州,京兆歸雍州。我們知道,司州原本是大漢王朝京都所在地,長安和洛陽都在那裡,長安在京兆,洛陽在河南。曹操把司州一分為三,就等於把“天下第一州”給拆了,也等於把大漢王朝的首都地區給滅了。這和荀彧當初的理想,相差很遠!
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一位亂世英雄平定天下,最後匡扶漢室。在他眼裡,曹操就是這樣的英雄,合適的人選。
當曹操暗示或者暗許董昭等人策劃醞釀封公建國一事時,荀彧就肯定不能同意了。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他很清楚,曹魏一旦建國,天下終將不再姓劉。這就突破了荀彧的底線,因此絕對不能贊成。天下只能姓劉,不能姓曹,這在今天看來未免可笑,在當時卻是大是大非。
荀彧應該是第一種死法,更接近歷史的真相
-
9 # 白羽居士
作為題主,看了前面幾位仁兄的答案都不太滿意。要麼長篇大論介紹荀彧的生平,要麼就只解釋“君幸食”一詞。作為題主,只好親自來解答這個題目。
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具體這三個層面1,曹操為什麼要見疑於荀彧2, “君幸食”的出處3,荀彧死亡的真正原因。
曹操見疑於荀彧,出自裴松之為《三國志·荀彧傳》做的註解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太祖以此恨彧,而外含容之,故世莫得知。我們看過易中天老師在《百家講壇》節目中經常提到的,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是非常嚴謹的,他所採用的史籍資料都是靠得住的。而裴松之的注,就不那麼嚴謹了,也有不靠譜的地方。那麼這條史料到底能不能站得住腳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前因後果。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衣帶詔事發以後漢獻帝心中惶恐,他找來鍾繇談話,中間就提到荀彧在曹操心目中的位置很高,每次有大事發生,曹操都會找到荀彧商量一番,然後再做決定。漢獻帝說“衣帶詔主謀董承、伏完被殺之前,伏皇后經常跟她爸爸伏完通訊來往,信中提到曹操想殺司空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皇帝為此有所抱怨”說完伏完把這封信給荀彧看過了,荀彧非常討厭這種行為,很長時間不發一言,見面都躲著。伏完還留了一手,他把這封信給妻弟樊普看了。樊普就把這封信偷偷地送到了曹操面前,曹操把這封信存檔後,隱忍不發打算秋後算賬。
荀彧事後想想不太對勁,想想曹操的手段後脊樑有點發涼。他想先下手為強,把這件事告訴曹操,並且他很巧妙的勸曹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獻帝,用來鞏固曹丞相的地位。已經知道前因後果的曹操大義凜然的說:“皇帝已經有伏皇后了,我閨女的身份地位容貌姿色怎麼能配得上漢獻帝呢?我是以功勞一步一度走到今天的丞相位置上來的,真把女兒嫁給皇帝,別人會恥笑我是以女兒作為晉升的資本”
不知就裡的荀彧繼續說:伏皇后沒有子嗣,性又兇邪,經常跟她爸爸私底下書信來往,有謀逆之心,說的都是些見不得人的勾當,以此為理論依據,可以把皇后廢除掉。曹操問他:“為什麼你早點不告訴我呢?”荀彧驚呼:“這事我不是很早以前就告訴明公你了嗎?”曹操大怒:“廢除皇后,陰謀叛亂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我怎麼可能忘?真當我老年痴呆?”荀彧辯解說:“這事發生的時候,明公你領軍在外,當時正值官渡之戰,怕您接到信以後內心不安動搖了作戰意志,就沒敢說”。曹操說:“官渡之戰以後,你總該告訴我了吧?這麼長的時間你都不吭一聲,你有什麼打算?”荀彧無言以對,只能拜了幾拜就離開了。因為知情不報,曹操覺得這個心腹之人背叛了他,心中恨極了荀彧,臉上卻不動聲色。隨後就發生了曹操送空食盒,荀彧自殺的“君幸食”事件。
那麼這個事件是不是真的發生過呢?我想不太可能。原因有以下三點
1,荀彧是曹操最信任的人,每次發生曹操領軍在外,都是由荀彧坐鎮大本營。當時曹丕已經成年,按道理講應該是曹丕負責大本營的一切大小事宜。實際上,替曹操看守大本營的人從來都是荀彧。曹操對他的信任超過了親生兒子。曹操沒有必要因為隱瞞不報這種小事就去殺死這個曹操集團最重要的謀士和多年的至交心腹,這不符合曹操的行事習慣。
2,就算荀彧提議曹操廢掉伏皇后,那也是為了鞏固曹操的統治地位。從這一點觀點出發,荀彧沒有做錯。事實上,曹操後來確實是廢除了伏皇后,把女兒嫁給了漢獻帝。就算這件事是真的,說明曹操已經採納了荀彧的正確意見,沒有必要因為人家說的正確就殺人,這太不符合常理,也違背了曹操的基本原則。他連罵過自己的彌衡都沒有殺,會去殺提了正確意見的荀彧嗎?
3,“君幸食”說法站不住腳。荀彧是聰明人,看到空食盒絕對不會想到“空城計”。荀彧是送軍需物資抵達前線,曹操已經行軍至濡須了,荀彧留在壽春養病。曹操忽然派人從那麼遠的地方送一個食盒過來,裡面也沒有食用說明之類的說明書。萬一是士兵半路上把飯給吃了?或者把飯菜弄灑了,只好送個空盒子過去.荀彧自己不會派人找曹操求證一下嗎?幹嘛就要自殺?
4、退一萬步講,以曹操這種以陰謀詭計起家的人,看到心腹謀士自殺以後,造成了惡劣影響,為了自己的名聲為什麼不再殺幾個替罪羊,表示自己的清白無辜呢。
所以,“君幸食”與“荀彧建議廢后”之說,純屬子虛烏有。
那麼荀彧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陳壽《三國志·荀彧傳》說的很明白,荀彧從來都是漢臣,他從開始就讓曹操效法晉文公幫助周天子一樣,去匡扶漢室,做一個保國安民的忠臣。
所以,在董昭等人建議曹操加九錫進國公的時候,曹操再次徵詢荀彧的意見,荀彧是帶頭極力反對的,荀彧站在家國天下的立場上,說了一大堆曹操不能進爵的話。曹操還是能聽進去的,甚至是為了堵住荀彧的嘴,還特意為荀彧加封光祿寺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說明曹操怕傷了荀彧的心,採取了“曲線進爵”的方式,你都升官了,總不能讓我這個當領導的不升官吧?曹操做了這麼多,無非就是為了讓荀彧在這件事情上能夠支援自己。所以,荀彧真正的死亡原因,應該是心憂曹操憂篡漢的打算,再加上行軍積勞成疾,故而英年早逝。君幸食的說法,是假的。
-
10 # 博超講堂
表面上看荀彧的確是死於君幸食。古文“君幸食”即勸君進食之意。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吃好喝好”。
荀彧,字文若,是曹操的主要謀士之一。他很早就追隨曹操,為曹操的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但荀彧與其他謀士不同,他是忠於漢室的,他要求曹操也要忠於漢室。早年間,曹操也做到了忠於漢室(起碼錶面上做到了)。但隨著曹操打敗袁紹,平定了北方,勢力逐步地發展壯大,曹操開始驕傲自滿,作威作福。長史董召為迎合曹操,就上表請求尊曹操為魏公,加九錫。這明顯是和皇帝相同待遇了,篡漢不只是時間問題了嗎?於是荀彧就不同意,曹操很生氣並且恨荀彧不幫助自己。後來曹操興兵下江南,就命荀彧同行。荀彧知道曹操有殺自己的想法,就假稱有病呆在壽春。忽然有一天,曹操派人給荀彧送來一盒吃的,盒上還有曹操親筆寫的封記。荀彧開啟盒子,發現盒子裡面什麼也沒有,就猜到了曹操的意思,於是服毒自殺。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逼死荀彧呢?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一、荀彧公開反對,曹操很沒面子。荀彧追隨曹操將近三十年,他們是親密無間的戰友,也可以說是知己,唯一的障礙是荀彧對漢室太忠心。曹操認為隨著時間的流逝荀彧會有所改變,在政治立場上支援自己。可是荀彧的想法始終沒有改變,而且進封魏公,加九錫這件事,荀彧竟然在朝堂上公開反對,這讓曹操很失望,也覺得非常沒有面子。要知道,當時的曹操已經不是之前的曹操了,他是雄霸天下的霸主,已經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了,所以有了殺荀彧的想法。
二、荀彧可有可無了。荀彧有才,而且很有戰略眼光,為曹操出了不少計謀。最典型的是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曹操糧草不濟,快堅持不下去了,曹操打算退兵。這時荀彧在許昌給曹操寫了一封信,鼓勵曹操一定要堅持住,等待出現一個時機,就可以一舉擊敗袁紹。果然等到了這個時機,袁紹的謀士許攸來投,獻計於曹操燒袁紹烏巢的糧草,結果大敗袁紹,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如果沒有荀彧的那封信,袁紹將會取勝,歷史也會被改寫。早期的荀彧是不可獲缺的謀士,但隨著曹操的發展壯大,且不斷還招賢納士,這時曹操可以說猛將如雲,謀士遍地,比較著名的謀士還有郭嘉、賈詡、程昱、荀攸、司馬懿、戲志才、劉曄、蔣濟等等。所以後來荀彧在曹操眼裡就沒那麼重要,變得可有可無了。
三、殺雞給猴看。表面上看,除了荀彧沒人敢公開反對曹操,但不見得有些人心裡不反對。所以曹操逼死荀彧,也是讓其他人看看,反對他的就和荀彧一個下場,可謂一箭雙鵰。
總之,荀彧以死明志是他一生忠於漢室的體現,這樣的死,值得後世稱頌。反觀曹操,為達到個人目的,不惜殺害忠臣,讓後人唾棄。
-
11 # 楚楚雩陽
這個問題我未回答一下。多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做《荀令留香》。“荀令留香”是個專門歷史詞條,說的是荀彧在做縣令時,以香薰身,所以,他去過哪個家裡、在哪裡坐過後,香氣淳鬱,數日不息。
荀彧在漢末群雄中,之所以選中曹操而放棄袁紹,是因為曹操以實施刺殺董卓未果而聞名天下。看得出來,荀彧的終極目的是匡扶漢室。
曹操呢?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劉備、諸葛亮、孫權和袁氏兄弟對曹操的誣名化手段。董卓不是挾天子了嗎?招來的是天下諸侯的反叛。所以說,曹操活著的時候,也想要重新恢復劉漢的天下。
那麼,荀、曹二人的矛盾在哪裡呢?
兩人的矛盾在於建立一個怎樣的漢朝朝廷。
荀彧要的,是中央集權。
曹操要的,是東周共和,就是名義上的皇權和實質上的諸侯權為。
中央集權,按照兔死狗烹的原則,曹操必死無疑。所以,荀彧的理想體制,沒有曹操。
曹操只要個名義上的皇帝,所以,曹操的理想裡,沒有荀彧。
兩人必有一死。曹操不能死也死不了。死的,只能是荀子,送不送那隻食盒,結果都一樣。
只能說這些,再說,就要收費了!
-
12 # 茗楊電影
你說的是三國演義的裡的說法,三國志裡說荀彧是“以憂薨”就是憂鬱而死。
具體怎麼死的我認為已經無從考究了,在這裡也只是發表我個人說法。
根據題目所說,在這裡只說說三國演義裡,說荀彧是見曹操的送的空食盒後服毒而亡。這看曹操和荀彧怎麼理解的,首先說一下背景,當時曹操本人想加九錫列魏公,荀彧是反對的,其實回顧一下兩個人的關係,從一開始都是相互依靠,相互欣賞,我個人覺得曹操心裡如果對自己謀士排名的話,荀彧當的上第一名,他從心裡喜歡荀彧,當然曹操也是一個奸雄,你可以提建議,我可以聽從你的建議,我也可以不聽你的建議,有一點不能忍受,你不能忤逆我,荀彧也不行,我打了一輩子帳,晚年了想享福,弄個名聲,死了也好聽,你這也不能理解我,還反對我,所以得殺你,你也是很有威望的人,明著殺你也不好,怎麼辦呢,當然曹操本人也喜歡玩心思,(從“門中活”這個事也能看出來,你想讓人家開大門就直說嘛,非要整這麼一出,讓別人猜)就送了一個空食盒,字面上理解說我不給你飯吃了,你自己看著辦吧(我不給你飯吃你也沒飯吃,到處是我的人)也可以理解成你不是想事漢祿嗎,沒了,漢朝沒飯吃了,想吃飯得吃曹家飯,要是荀彧把飯盒差人送回曹操,說你拿錯了,我想吃你的飯。那肯定就不用死了。可是荀彧就死在“忠”上,他心裡也明白,漢朝是不可能再回去了,只有一死才能“留得清名在人間”這也是一個儒士該有的忠義。
所以才有瞭如題所說的問題。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
13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關於荀彧之死,其實也算是個謎團了。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荀彧後期已經逐漸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和寵愛,而原因則正是因為荀彧與漢室之間的親密關係。荀彧之死和曹操是脫不開干係的。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 逐漸失寵的荀彧荀彧在曹操軍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是曹操軍中從開始都後來都十分重要的謀士之一,荀彧最大的作用是充當了曹操與漢室之間溝通的橋樑,並且幫助曹操穩固內政、安撫漢室。
但是說實話,荀彧雖然是曹操的臣子,但是在他心中一直都是忠誠於漢室的。在曹操尚且表現出對於漢室的尊崇之心的時候,荀彧非常願意為曹操效力,因此此時的曹操還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漢臣”。因此當面臨曹操的野心越來越大,逐漸轉向“漢賊”之後,荀彧便開始想辦法制止曹操這種行為。
在建安十七年的時候,董昭等人認為曹操豐功偉績,應該被封為國公,準備九錫之物,以表彰曹操的功勞。但是荀彧卻明確地表達了反對意見,據記載:
“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認為吧,曹操一開始大興義兵,本來的目的是單純地想要驅除董卓,興復漢室。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了,就應該謹守臣子之道,做一些功成名退的事而不應該趁機邀功。
這件事情讓曹操心中非常不滿,因此他也逐漸對荀彧的態度和忠心產生了一定的懷疑。說實話,個人認為憑藉荀彧的聰明才智和政治智慧,這個時候荀彧大體上也明白了曹操想要的是什麼了。荀彧也明白漢室衰敗的大局已定,根本不是幾個人能夠挽回的,但是荀彧依然願意去為了漢室的這些事情去打拼,雖然最後結果可能就是給衰弱的漢室留下最後一塊“遮羞布”吧。
在《獻帝春秋》中,也記錄了意見曹操與荀彧之間的衝突之時,就是說伏皇后與父親伏完之間通訊,說曹操殺董承一事,之後獻帝將這封書信給了荀彧看,荀彧便對曹操產生了意見。此後曹操知道了這件事,也對荀彧產生了一定的猜測。此後兩人又因為另外一些事情起了爭執。最終的結果是“太祖以此恨彧,而外含容之,故世莫得知”。
曹操的報復來得及快,當時曹操去征討孫權,上表說讓荀彧去勞軍,然後趁機將荀彧留在南方不讓他回來了,此後荀彧因為疾病留在了壽春,最後憂患而死。
曹操這個舉動,很明顯就是為了削弱荀彧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我猜測此時的曹操心中,已經將荀彧視為了漢室的重要臂膀之一,曹操心中認為只要將荀彧趕出朝堂,漢室的勢力便會大大衰減,進而減少對於自己的影響。但是曹操又不能說一下子殺掉荀彧,因此最好的辦法便是將荀彧“流放”,然後逐漸減少荀彧的影響力。
說實話,對於曹操與荀彧的關係,其實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不太像是一種典型的君臣關係。我認為反而漢獻帝與荀彧之間才是君臣關係,而曹操與荀彧之間更像是一種朋友與合夥人的關係一樣。我想這種並不明確的君臣關係也是最終導致荀彧之死的重要原因吧。
二、 荀彧之死的原因關於荀彧之死,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荀彧自殺說,第二種說法是荀彧病死說。
荀彧自殺說
荀彧自殺說的說法記載在《魏氏春秋》之中,在這種說法之中,曹操當時給了荀彧一個食盒。荀彧開啟這個食盒之後發現這個食盒是空的,於是吃毒藥自殺。食盒之中空空如也,曹操的意思便是讓荀彧自行了斷。
這種說法聽起來比較有戲劇性和衝突性,因此也被羅貫中寫進了《三國演義》之中,作為解釋荀彧之死的橋段。但是個人覺得正是因為其情節過於戲劇性,因此可信度不高。我覺得曹操此時已經將荀彧發配到了南方,荀彧在朝堂之中已經很難說上話了,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荀彧幾乎是對曹操沒有什麼大的威懾力了,因此曹操沒必要殺掉荀彧,更沒必要用這種很容易給人落下口舌的方式去逼迫荀彧自殺。個人更偏向於第二種死法,荀彧病死說。
荀彧病死說
在這種說法之中,曹操軍隊到了濡須口,而荀彧則因為疾病留在了壽春城,最後荀彧“以憂薨”。可見荀彧最初是生病,這一點可以理解,荀彧是個北方人,此前沒有來過南方,這個時候到了南方還是長住,自然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之後荀彧因為憂慮而導致了自身的病情加重,最終病死。
荀彧的憂慮一方面是來自於自己被曹操帶到了南方,以後就幫不上漢獻帝的忙了,因此荀彧為漢室的前途而憂慮;另一方面荀彧也為自身的命運而憂慮,他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可能就是死路一條了,因此憂慮。
荀彧死後,壽春有人去告訴了孫權,說是曹操讓荀彧去殺伏皇后,荀彧不肯去,因此自殺了。孫權便把這個事情告訴了劉備,劉備非常氣憤,大罵曹操“老賊”。關於這條說法,裴松之在註釋中予以了反駁,認為這是對於荀彧人格的侮辱,我認為也是有問題的。
在這種說法之中,荀彧最初因為水土不服得病,加上常年操勞,身體健康欠佳,對於漢室與自身的憂慮等等原因的綜合作用之下,荀彧最終在壽春病逝。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比較妥帖的。當然,在此時曹操有沒有利用一些手段去可以增加了荀彧的自身壓力?這些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我認為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三、 總結因此綜上來看,荀彧之死與曹操是脫不開干係的。荀彧之所以要死,正是因為他對於漢室的效忠之心高於了對曹操的效忠之心,這是曹操絕對不能容忍的,因此荀彧便必須要死,不死也要被曹操給遠離政治中心。
回覆列表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張良”--荀彧之死,描述的十分耐人尋味。當時,曹操日益威盛,群臣皆上表漢獻帝,尊曹操為魏公,加九錫。身為漢室忠臣的荀彧表露出自己對這個決定的不滿,於是,曹操派人送了一個裝著飲食的盒子給荀彧。荀彧開啟一看,盒子中並無一物。荀彧“會其意”,服毒而亡。荀彧究竟領會了曹操什麼意思,竟因一空盒而自盡. 荀彧對於曹操政權的貢獻,幾乎無人匹敵,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雖然在外征戰,但軍國之事都由荀彧排程籌劃。曹操問荀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荀彧說:“荀攸(荀彧侄)、鍾繇”。荀彧善於舉薦人才,起初舉薦了戲志才,戲志才死後又舉薦了郭嘉。此外,還舉薦了陳群、杜畿、司馬懿等人,都是當時名士,只有嚴象和韋康後來因為失敗喪命。荀彧貢獻可以概括為幫助曹魏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是曹魏的支柱人物。曹操手下的很多員工自己都稀裡糊塗的,他們的老闆究竟是曹操呢還是皇帝?恐怕連曹操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手下這一幫員工,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是老闆,又有多少人認為皇帝是老闆。他必須得把這兩撥人分清楚,否則儘早是要出亂子的。所以晚年的曹操除了南征北戰以外,一直在處心積慮過濾手下這幫員工,試圖把不和諧分子剔除乾淨,讓手下又忠又純。畢竟他和皇帝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即使他不做皇帝,他的後代也會做。對於曹操這種老奸巨猾的人來說,當然不會把視漢獻帝為老闆的人留著的,因此晚年的他一直在清除異己,試圖為兒子順利登基掃清障礙。我們可能很多人讓位荀彧是自殺的,可要說他自殺而死不太可能,荀彧是誰啊?一個謀略家需要自殺嗎?他心裡可沒有那麼脆弱呢,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觀點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議時,話語能夠委婉一點,態度能夠和藹一點,他或許還能倖免一死,或許不能繼續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寶貴的性命,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生命是最寶貴的,是應該珍惜的啊。荀彧的死,是無奈,也是一出高尚的、偉大的英雄悲劇。但是,從這個悲劇的另外一面也反射出了一個事實:在工作中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發生,你或許情緒失控,難以承受,但請切忌,再委屈都不要直接與老闆發生衝突,否則你將被老闆逐出大門。除非你已經想好要走,因此,請三思而後行。而曹操派人送過去的空盒子,荀彧並不知道原來裡面還有沒有東西,他看見這個空盒子,左思右想想要弄明白這個含義,因為當時他已經感受到了曹操的疏遠,所以所想的方向也都是悲觀的。他以為或許是曹操認為自己已經不是他的人了,所以不能吃他的俸祿,便送來也空盒子。而且在古代空盒子也有棺材的象徵意義,荀彧又猜測到,是不是曹操暗示著讓他早下決斷……最後,荀彧做了認為對的事情,最終還是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