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來現實
-
2 # 二辻四畫生
華沙起義是波蘭流亡政府在1944年8月1日發起的起義,雖說這聽起來是波蘭國內的事情,但其實比想象中的要複雜的多。波蘭這個國家命途多舛,多次獨立又多次失國,甚至還多次遭到其他國家的瓜分,大概稱的上是歐洲的印度。
18世紀後期,波蘭被俄、普、奧三國瓜分。拿破崙戰爭時期,波蘭人民曾在法國的幫助下站起來過,但維也納會議後再次成為了沙俄的一部分。一戰後因為沙俄的崩盤,波蘭人民又站起來了。可是到了1939年二戰爆發,波蘭馬上又被蘇聯和德國瓜分了。
說完這傢伙的悲催往事,就可以引出華沙起義了。德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再次佔領波蘭後,大肆捕殺波蘭精英,實行殘酷的軍管統治。波蘭人肯定不樂意啊,當然這事放在哪國人身上都不樂意,波蘭人在流亡政府的領導下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抵抗運動網路。那句話叫“白天的波蘭屬於納粹,夜晚的波蘭則屬於人民”。
這話還真不是開玩笑,還真讓他們搞得轟轟烈烈,抵抗運動網路的核心是擁有40萬人、裝備步槍、輕機槍、重機槍甚至反坦克炮等武器的國家軍。等德軍在蘇聯折戟,蘇軍從防守轉為反攻後,波蘭國內的德軍被抽調走了,所以波蘭國家軍就找到了契機,準備大搞一場,這就是華沙起義。
可是,5萬波蘭國家軍在司令博爾的指揮下從1944年8月1日到1944年10月2日,持續63天的起義卻以失敗告終,國家軍2.2萬人犧牲,1.6萬人受傷,平民傷亡更是達到數十萬。也正因為如此,華沙起義被稱為波蘭歷史上一千年來最悲慘的事件。據說,現在華沙城內的每一個家庭,都有在這次起義中犧牲的人。
其實當時5萬名波蘭國家軍也不是單純的想要佔領華沙城,本來他們是試圖在蘇軍到來之前解放華沙並作為主人迎接蘇聯軍隊,但因為確實低估了對手,所以他們也曾寄希望於河對岸的蘇軍,只是並沒得到有效支援。
前面都是廢話,下面可以劃重點了。之所以說華沙起義不只是波蘭的事,那時因為同樣是英國、美國和蘇聯的事,當然最重要的是波蘭和蘇聯的事。
英國和波蘭先說英國和波蘭,前文也說了波蘭有個流亡政府,既然都流亡了,那肯定不在國內了,而是在英國。二戰一開始,英國是很積極幫助波蘭國內繼續開展抗德鬥爭的,而且還支援波蘭流亡政府的反蘇立場。這也不難理解,畢竟瓜分了人家國土,所以波蘭有所謂的兩個敵人,一個是德國,一個就是蘇聯。
可是蘇聯和德國一開幹,政治家丘吉爾馬上發表廣播演說,認為俄國的危難就是英國的危難,表示英國將不計前嫌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全力支援蘇聯。這同樣可以理解,畢竟希特勒在先打英國還是先打蘇聯的問題上還是糾結過的,所以不著急一個個來。
這樣一來,在倫敦組建的波蘭流亡政府就成了英國人的政治籌碼,積極推動波蘭流亡政府和蘇聯建交,不然蘇聯要是不同意,這個流亡政府豈不是很難回到波蘭繼續執政,這樣一來英國豈不是就不能繼續對波蘭施加影響了?後來英國和蘇聯還湊在一起在德黑蘭開了個會,蘇聯要求波蘭將邊界向奧得河擴張,當然蘇聯的邊界也要朝西移。
所以在華沙起義後,英國也確實是出了力的,但是沒盡力,因為英國人認識到戰後在波蘭問題上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蘇聯。英國打仗打的早已不再是世界第一,已經不能和蘇聯抗衡了,所以不敢過分的刺激蘇聯。
當然這其中也有美國的事,但也和英國一樣,為了和蘇聯的同盟,只能將波蘭流亡政府的利益當成犧牲品。
蘇聯和波蘭蘇聯這傢伙和德國一樣也不是善茬,所以和波蘭關係也很差,根本沒有外交關係。只是後來在英國的推動下恢復了外交關係。但這種外交關係是建立在英國的幫助下的,所以很不牢固。而且前文也說了波蘭流亡政府還是堅持蘇聯是敵人的理論,繼續執行反蘇的政策,而且這個流亡政府還野心很大,想要趁著德國和蘇聯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使波蘭一躍成為這個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也正因為如此,蘇聯也留了一手,在波蘭積極扶植波蘭工人黨,還幫助波蘭工人黨成立了人民自衛軍。被蘇聯養大的波蘭工人黨當然不承認波蘭流亡政府了,不僅如此還在1944年成立了“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宣告波蘭新政權的建立。
所以波蘭流亡政府雖然找到蘇聯,要蘇軍幫忙轟炸德軍在華沙的機場和交通樞紐等重要地區,但都被拒絕了。之後又要斯大林提供武器裝備,又被拒絕了。總之蘇聯不僅找各種理由拒絕援助華沙城內的波蘭國家軍,反而命令蘇軍放慢向華沙方向推進的速度。於是,在斯大林更相信波蘭工人黨的情況下,自然不願意由波蘭流亡政府所領導的華沙起義取得 成功,而英國和美國也自然不想違背斯大林的意願,只能讓其孤立的面對德軍。
-
3 # 鳶飛九天2018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事實上是一名民族主義分子的斯大林看來,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在許多人想當然的認知裡,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然而,這樣的說法顯然不是絕對的,在處於弱勢地位之時,面對共同的強敵,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成為可以互相取暖的朋友。但是,當處於優勢之時,敵人的敵人卻未必會成為朋友,而很可能也是敵人。華沙起義之後蘇聯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情況。
斯大林
在經歷慘烈的蘇聯蘇德戰爭之後,最終咬牙挺到最後的蘇聯,成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1944年,在將大部淪陷的國土收復,並大舉反攻、將戰線推進到波蘭境內之後,越打越強的蘇聯,取得最終對德戰爭的勝利,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1944年1月2日,蘇聯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開進波蘭,並開始迅速攻佔大面積被德國佔據的波蘭領土。同年的7月21日,在已經被蘇聯紅軍佔領的波蘭東南重鎮盧布林,一個由波蘭共產黨、人民黨、民主黨、社會黨等黨派組成的波蘭全國解放委員會成立,並發表了宣言。
二戰初德國蘇聯瓜分波蘭
波蘭全國解放委員會宣稱自己是波蘭的合法政府,自然而然地,早在被德國閃擊之後狼狽逃出波蘭、最終流亡到英國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被宣佈為非法。很顯然,這個由蘇聯扶持的波蘭政府態度是傾向於蘇聯的。
然而,這樣的波蘭政府顯然不符合西方國家的利益,更不符合位於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的利益。從成立的那一刻起,波蘭流亡政府對於蘇聯的態度一直是極為敵視的。
俄羅斯與波蘭之間的關係可謂錯綜複雜,而在大多數時間,波蘭一直是被欺負的物件。甚至在二戰爆發之初波蘭之所以滅亡,除了德國的閃擊之外,蘇聯共同出兵瓜分了波蘭,也是波蘭迅速滅亡的關鍵原因之一。
蘇聯
因此,無論基於歷史原因還是波蘭政府滅亡的緣故,波蘭流亡政府都有理由敵視蘇聯政府。而隨著德國的接連失敗,二戰的勝利即將明朗之時,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也逐漸顯露出了與蘇聯的格格不入。波蘭流亡政府的這種態度,自然也得到了英美等國的默許和支援。
但是,英法雖強,但距離波蘭本土卻十分遙遠,對於波蘭本土的影響力更微乎其微,反倒是大軍反攻進入波蘭的蘇聯政府,可以給予他扶持的盧布林委員會巨大的支援,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波蘭勢必會落入蘇聯支援的親蘇派手中。
面對這種局面,波蘭流亡政府決定在波蘭首都華沙發動起義,而負責起義的則是由波蘭流亡政府領導的波蘭國內家鄉軍。在波蘭流亡政府的設想之中,如果家鄉軍能搶在蘇聯攻佔華沙之前佔領首都,勢必會造成波蘭流亡政府佔領華沙的既定事實,再加上英美等國的支援,波蘭流亡政府回國掌權將變得十分輕鬆。
華沙起義
自然,從決定起義的那一刻起,距離波蘭並不遙遠的蘇聯紅軍,不但沒能不會成為波蘭起義軍的盟友,反而會成為他們竭盡全力提防的物件。而當時波蘭起義軍釋出的傳單就說明了這一點,在傳單中,他們甚至有了“布林什維克兵臨華沙,他們宣稱自己是波蘭人的朋友,這是陰險的謊言”這樣的說法,在起義發動之後,極端的波蘭起義軍甚至殺害了許多參加起義、但是被認為親蘇的波蘭人。波蘭流亡政府對於蘇聯的敵視態度,可見一斑。
但是,一廂情願的波蘭流亡政府顯然大大低估了此時德國人在波蘭的實力和戰鬥意志。更太過小看蘇聯對於波蘭的影響力。起義發動之後,雖然得到了華沙大量波蘭人的支援。
但是,這支起義軍人數十分有限,武器裝備更是貧瘠無比,據說,人數在2萬到5萬之間的波蘭軍,武器只有1000支步槍、1700餘隻手槍和300多支自制衝鋒槍。這樣簡陋的武器和毫無訓練的軍隊,根本不可能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德國軍隊的對手。
華沙起義
鎮壓華沙起義時,德國人甚至都沒有動用駐紮在城市外圍,準備應對蘇聯進攻的野戰部隊,只動用了華沙城內的武裝警察和武裝黨衛軍,就徹底絞殺了波蘭流亡政府的這一場一廂情願的起義。
面對這場明顯敵視蘇聯的起義,斯大林領導的蘇聯也並非無動於衷,事實上在起義開始之後,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多次致電斯大林,呼籲他對於華沙起義軍進行支援。並動用了美英國美英軍隊的空中優勢,空投了大量戰略物資,試圖支援波蘭起義軍。
蘇聯也的確給予了一定的援助,在波蘭華沙起義期間,蘇聯紅軍和德國軍隊之間的戰鬥從未停止,蘇聯也損失了近500輛坦克。但總體而言,斯大林對於這場起義並不感冒,更談不上積極的援助,原因自然也很簡單。
蘇聯紅軍
領導這場起義的波蘭流亡政府本身就極為敵視蘇聯,起義時更是公然宣稱以蘇聯為敵,這樣的起義卻要求蘇聯給予援助,本身就十分荒唐。更何況,起義一旦成功,即意味著蘇聯扶持的委員會變得十分尷尬,更將直接影響到今後蘇聯位於波蘭的佈局。極具戰略眼光的斯大林自然不會去援助自己的對手,幹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蠢事兒。相反,將危險和對手消滅在萌芽狀態,才是鋼鐵同志的一貫狠辣作風。
-
4 # 唐律疏議
這種說法是二戰後反蘇的西方勢力為了抹黑蘇聯而變造的謠言。
首先要弄清楚,並不是蘇聯按兵不動導致華沙起義失敗,而是這場起義本來就是無視起碼的力量對比進行的毫無意義的軍事冒險。
1.參加起義的波蘭武裝約4萬人。
2.華沙附近有4個德軍裝甲師。
3.就在華沙爆發起義前夕,逼近華沙的蘇軍剛剛遭遇德軍裝甲部隊反擊而轉入防禦。
華沙周邊有至少4個德軍裝甲師,以區區數萬非正規的波蘭武裝,妄圖奪取華沙,本來就不現實。在這一點上,斯大林對華沙起義的批評倒真的是恰如其分:這是一場不顧現實的冒險賭博,這時候去發動起義的人簡直是罪犯,他們的冒險把華沙居民置於德軍的屠殺之下。
其次,蘇聯也不是按兵不動。8月起義爆發,到9月底失敗。8月蘇軍因為進攻剛剛受挫,暫時沒有前進,但是從9月10號開始,蘇軍再次發動進攻,怎麼就按兵不動了?更不用說,在華沙起義期間,蘇軍也向華沙空投了大量物資和武器,支援華沙起義軍。
然後,再說蘇聯為何沒能及時支援華沙起義。
第一,前面已經說了,剛爆發起義時,當時華沙附近的蘇軍短期內根本無力去進攻華沙。
第二,華沙起義的計劃沒有事先通知蘇軍。華沙起義的時候,起義力量的主體並不是親蘇這一邊的。他們正好想借助德軍忙於對付蘇聯並且蘇聯也暫時受挫的機會獨自解放華沙,為日後控制波蘭博取更大的政治資本。所以他們的起義計劃也沒有通知蘇聯這邊,而是擅自發動。蘇聯數十萬大軍的行動豈是兒戲?沒有自己的作戰計劃嗎?事先沒有得到你任何通知,事發倉促,你一句話我就得來配合?別說憑什麼,事實上就是做不到啊。
在華沙起義這件事裡面,受益最大的是英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他們來說,在蘇聯紅軍無力進攻華沙的情況下,如果由親西方派武裝起義奪取華沙,則日後波蘭自然容易倒向西方,自然上上大吉。如果沒能奪取,也可以把鍋甩到蘇聯頭上,讓蘇聯承擔見死不救的罵名。
-
5 # 梓蕤
華沙起義發生於1944年8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蘭發動反抗納粹德國的起義。根據當時的戰場局勢,可以說華沙起義成功的機會是比較小的。因此,不能盲目的說是因為蘇軍的按兵不動而導致起義的失敗,華沙起義的失敗是多個原因共同造成的結果。
(一)波德軍事力量對比分析。
波蘭:人數十分有限,約有2-5萬波軍;武器裝備貧瘠無比,武器只有1000支步槍、1700餘隻手槍和300多支自制衝鋒槍。
德國:軍事實力強大,擁有先進的武器和精銳的部隊,德軍以高素質、戰鬥力最強悍而著稱;該戰役約有2.5萬德軍,華沙附近至少有4個德軍裝甲師,包括王牌精銳“戈林”裝甲師,黨衛軍“維京”師等。
華沙起義波蘭方面有大約18,000名軍人和超過250,000名平民死亡,另有大約25,000人受傷。德軍方面有大約17,000人死亡和9,000人受傷。
波軍與德軍對比,軍事實力差異懸殊,可以說是“以卵擊石”,而波蘭為何會發動該起義呢?究其根本目的不過是想在蘇聯紅軍到達華沙前解放德國的佔領,以避免受到蘇聯的控制。
(二)波蘇關係分析
由於歷史原因,波蘇鄰里關係並不是那麼和諧。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於1919年2月——1921年3月間,波蘭進攻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地區,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與波蘭第二共和國兩個新政權之間爆發蘇波戰爭,戰後蘇聯喪失大片領土。德國突襲波蘭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爆發,與此同時,蘇聯也從東部出兵佔據了波蘭大片國土,德軍與蘇軍在波蘭境內的易北河會師,波蘭正式宣告滅亡。雖然波蘭有亡國之痛,但是曾經的波蘭也欺負過蘇德這兩個強大的鄰居。所以,波蘭在一定程度上也不信任蘇聯,害怕又遭受蘇聯的控制,波蘭流亡政府不想與之為友。
(三)各方利益的較量
1944年7月在已經被蘇聯紅軍佔領的波蘭東南重鎮盧布宣佈成立林波蘭全國解放委員會,其宣稱是波蘭的合法政府。因此,流亡到英國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被視為非法。親蘇聯的波蘭全國解放委員會是不符合西方國家的利益,也不符合波蘭流亡政府的利益。波蘭流亡政府被視為非法,其心裡對蘇聯的態度是極為敵視的,認為蘇聯“是敵非友”,需防範之。波蘭流亡政府想搶在蘇軍前佔領華沙,便產生了投機的心理,認為德軍在已經不行了,在做垂死掙扎。基於自身利益考慮,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為制衡蘇聯,對波蘭流亡政府的這種態度也表示了支援和默許。蘇軍在前幾個月的作戰後,損耗很大,補給線大大延長,供給不足,進攻能力大大減弱。再加上波蘭流亡政府並沒有告訴蘇軍華沙起義的計劃,那時的蘇軍已經是非常疲憊並且毫無準備,無力支援起義軍。
一個完美的作戰計劃需要周詳的部署,也需要“隊友”的齊心協力。華沙起義整個起義持續了63日,直到1944年10月2日,波蘭軍隊向德軍投降,波蘭損失慘重,希特勒命令德軍將華沙夷為平地,85%的地方都被毀壞。戰爭中那些“以卵擊石”“不自量力”最後苦的不過是普通老百姓。遠離戰爭,世界和平才是民心所向。
-
6 # 浮世三千世
連德軍都認為蘇軍彼時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羅科索夫斯基可不是瓦圖丁或者葉廖緬科。所以這種按兵不動見死不救的說法可以休矣。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1944年8月,波蘭家鄉軍為了反抗德國納粹的統治,正式發動了“華沙起義”。整個起義持續了兩個月之久。儘管波蘭損失了近2萬名軍人和25萬平民,卻仍然沒有獲得勝利,他們只能被迫向德軍投降。
事實上,蘇軍早在1944年7月就已經抵達了波蘭維斯瓦河東岸,並且波蘭方面也在戰爭開始後宣稱,這是同蘇軍一起進行的聯合作戰行動。
(華沙起義)
那麼,蘇軍為什麼坐視不管,任由波蘭人自生自滅呢?
1939年,納粹德國佔領波蘭後,開始出動蓋世太保大肆捕殺波蘭的精英人士。而波蘭國內則遭到了納粹殘酷的軍管統治。但波蘭人並沒有就此屈服,他們依照位於倫敦的流亡政府的指示,在波蘭境內發展出了一個龐大的抵抗網路,每到晚上就會出來行動。因此在被納粹佔領期間,波蘭就出現了“白天屬於納粹”,晚上屬於波蘭”的景況。
1942年,波蘭各地的抵抗力量被合編為“波蘭家鄉軍”。
到1944年時,波蘭家鄉軍已經發展了40萬成員。同時,他們透過自造、盟軍空投等方式,積累了大量的槍支武器。
1943年,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敗北,德國對波蘭的控制相對寬鬆了一些。波蘭家鄉軍隨即決定發起“風暴行動”,他們計劃先在波蘭東部發起大規模起義,再到德軍的後方捅刀子,最後則發動波蘭全境起義,趕走德國佬。
在這個計劃中,收復華沙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風暴行動開始後,波蘭東部出現大規模暴動,游擊隊在德軍後方不斷進行騷擾,德國軍隊被搞得焦頭爛額。
(波蘭暴動)
不過,由於前線的蘇軍在戰爭中不斷勝利,波蘭流亡政府開始急躁起來了。他們急躁什麼呢?
要知道,波蘭的政治體制一直是親近西方的,他們與蘇聯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存在很大的矛盾。一旦蘇軍率先擊潰德軍,進入華沙,那麼波蘭很可能會因此遭到蘇聯的控制,被迫走上蘇聯的道路。
為了避免這樣的後果,波蘭軍隊必須要比蘇軍更早的解放華沙。
1944年7月,希特勒遭到暗殺受傷。波蘭政府認為德國的內部已經出現了問題,便立即組織了波蘭家鄉軍發動“華沙起義”。
當然,所有的這一切行動,都是瞞著蘇聯進行的。
不過,等戰役真正打響後,波蘭人終於認識到了德軍的可怕。華沙起義不同於一般的游擊戰,而是大規模的城市巷戰。波蘭家鄉軍在遊擊時可以“打完了就跑”,充分發揮優勢。但到了巷戰之中,雙方的武器、士兵的作戰素質的對比,就被無限地放大。
在起義爆發一個月後,波蘭部隊死傷慘重,士兵們開始出現退縮的情緒。
為了穩定軍心,波蘭家鄉軍領導不斷在內部宣稱:蘇聯的鋼鐵大軍已經出動,援軍很快就會到來。
在戰爭又進行了十多天,蘇聯軍隊仍不見蹤影時,起義軍的情緒開始越來越急躁。這個時候,起義軍領袖開始透過電臺公開發聲稱:波蘭家鄉軍早已經向蘇聯通知了起義的時間,但蘇聯此時卻仍沒有援軍到來。
(被夷為平地的華沙)
1944年8月13日,蘇聯塔斯社發表宣告稱:蘇聯對於華沙起義根本不知情,起義方並沒有與蘇方進行溝通。
而波蘭流亡政府隨即迴應稱:莫斯科廣播電臺在1944年7月曾進行過廣播,號召波蘭人民舉行起義,蘇方不能坐視不管。
但事實上,那次廣播只是呼籲波蘭人民和歐洲其他國家人民堅持與納粹作鬥爭的宣傳廣播,根本就不是什麼暗示、指令。
到了9月28日,波蘭家鄉軍彈盡糧絕,只能被迫放下武器向德軍投降。
在這場戰役中,波蘭共損失了20多萬軍民,華沙城85%以上的建築都被摧毀,幾乎成為了一片廢墟。並且,華沙起義失敗後,華沙城中所有平民全都被趕出城市,其中有近9萬人被送往德國充當勞工。
一直到1945年1月,華沙城才被蘇軍解放。
說起來,華沙起義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波蘭流亡政府過於高估了自身的實力。而在戰爭不利的局面下,波蘭流亡政府又開始向蘇聯施壓,乞求幫助,則更是顯得愚蠢。這也是為什麼,波蘭被稱為“歐洲裹腳布”的原因之一。
時至今日,西方世界依然普遍認為,華沙起義的失敗,其主要原因就是蘇聯見死不救,未對波蘭伸以援手。而事實上,這只不過是他們抹黑蘇聯乃至共產主義世界的一種手段而已。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
8 # 天雷地火996
如果援助波蘭起義軍,這些人必會成為日後的大麻煩,蘇聯作壁上觀,讓德軍滅了波蘭人,蘇軍黃雀在後,收拾德軍,佔領波蘭,一舉數得,高!實在是高!
-
9 # 陶式防務評論
這個純屬西方的流氓邏輯。試問,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後,為何不直攻巴黎?或者一路直攻布魯塞爾或者柏林?再問,1942年美軍在中途島大敗日本機動艦隊,為何不直取東京?
答案就一個,再輝煌的勝利也有階段性,盟軍不可能不受限制地發動進攻。就好比,中途島大勝後,美軍航母根本沒能力向西攻擊日本本土一樣。
換到華沙起義的時間點,就再明白不過了——華沙起義發動於1944年8月1日,這時恰逢蘇軍白俄羅斯戰役的大勝之餘。
白俄羅斯戰役,發動於1944年6月23日,結束於8月29日。蘇軍投入了233萬大軍,傷亡達77萬(其中18萬人戰死或失蹤),給德國中央集團軍群以殲滅性打擊。德軍傷亡超過60萬,其中15-20萬戰死,15萬人被俘。
蘇軍在白俄羅斯戰役中推進距離極遠,從第聶伯河一線一直推進到了東普魯士和華沙城下,距離達500-600公里。在這過程中,蘇軍不僅傷亡巨大,而且戰術兵器損失也很大。蘇軍在初期投入了40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戰役中損失了超過3000輛。不少一線的蘇軍步兵師,只剩下一千多人甚至幾百人。
所以,到達華沙城下的蘇軍已經是強弩之末,而且坦克等兵器數量已經嚴重不足,更糟糕的是油料和彈藥也難以補給。從第聶伯河到維斯瓦河的500-600公里空間內,交通基礎設施幾乎全部被破壞,蘇軍的卡車需要穿過上千裡的森林、沼澤地帶,才能將補給物資送到前線,難度可想而知。
德國軍隊在敗退後,後勤補給線大大縮短,而且戰線也大幅變窄,後援兵力也已經補充到位,在戰役後期已經具備對蘇軍發起反攻的能力。這時候的蘇軍,考慮的不應該是如何繼續擴大戰果,而是迅速轉入防禦,鞏固已經佔領的地區。
一年多以前,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期就遭遇了類似的教訓。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蘇軍繼續擴大戰果,但是一線部隊早已精疲力盡。結果,被德軍裝甲部隊打出了一個哈爾科夫反擊戰,損失了兩萬多人,成了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歷史。
同樣到了1944年8月1日,蘇軍也同樣是彈盡糧絕,必須轉入防禦的時候,偏偏波蘭地下軍突然搞出了一個起義。蘇軍到底是準備再接受第二次“哈爾科夫反擊戰”嗎?
相比之下,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就對近在咫尺的巴黎視而不見。當巴黎市民自發起義後,美軍乾脆拒絕出兵。只是當時法國第一裝甲師擅自向前挺進,一路衝進了巴黎,才逼的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和佈雷德利被迫接受這個事實。(陶慕劍)
-
10 # 金剛大錘
這是西方國家冒險主義精神失敗的一個證據在所謂的起義的時候,蘇聯軍隊完全不知道這裡發生什麼情況蘇聯有自己的進攻時間,策略程式不能因為西方怎麼樣?蘇聯軍隊就怎麼做?這是不可能的,這也是不可能得到勝利的所以蘇聯軍隊有自己的一套戰爭手段,而西方國家明知沒有跟蘇聯進行溝通的情況下,發動了一場不顧波蘭人民生存完的冒險,這次不顧波蘭人民生死的冒險失敗了西方國家開始甩鍋了這是這是西方國家的慣用手法後來人的死亡跟蘇聯沒有半毛錢關係,實際上是西方國家對人波蘭人的一種屠殺
-
11 # 歷史笑春風
華沙起義充分體現了波蘭人的奇葩性格,我相信,如果還有下一次戰爭,華沙依然是第一個被滅國的。從這一次華沙起義,我們可以看到波蘭人的自私性格和偏執狂妄的性格。這一次起義,由於西方的主流媒體的宣傳,波蘭成了受害者,而斯大林和他指揮下的蘇軍,成為了德軍的幫兇。
華沙起義爆發在蘇軍逼近維斯瓦河的時候,但是,這一次起義,是由波蘭流亡政府組織的。他們並沒有把這次起義向蘇軍通報,並且拒絕與蘇軍進行協同。而蘇軍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的進攻戰役,在這個時候已經是強弩之末,急需轉入防禦進行修整。
波蘭流亡政府選擇這個時候發動起義,主要是想利用蘇軍勝利進攻的聲勢,選擇德軍撤退的時候,以最小的代價佔領華沙。在此之後,以華沙為首都,建立波蘭政府,以和蘇聯分庭抗禮。因此,在起義過程中,波蘭起義軍既以德軍為敵人,又敵視蘇軍,企圖擺脫蘇軍的參與,以免將來的勝利果實被蘇聯控制。
就是這種既自私自利又偏執無禮的行為,讓德國和蘇聯都不能接受。當時德國正在撤退,但是,敗在蘇軍手下,德軍心服口服。可是,在撤退期間,突然冒出一個1939年的手下敗將來摘桃子,這是德國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德軍調來了一切可以調來的軍隊,外抗蘇軍,內打華沙。德軍對華沙進行了毀滅性的攻擊,幾乎所有的建築物都遭到了破壞,華沙成為一片廢墟。
而蘇聯則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局面。當時蘇聯進行了長時間、長距離的戰役,實力削弱很大。在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一個事先根本就沒有溝通的華沙起義,讓蘇軍措手不及。而且,從種種跡象表明,這個起義對蘇軍是不友好的,在潛意識裡對蘇軍是敵視的。如果這個起義成功,那麼由它產生的政府,也肯定對蘇聯是敵視的,這簡直讓蘇軍哭笑不得了。
這個華沙起義的軍事實力很小,根本就不是德軍的對手。而它又拒絕蘇軍的直接參與,只想讓蘇軍去外圍配合他們,為之而犧牲,來保證他們的成功。至於說戰果,一分一毫都不想給蘇軍。而且在將來,這個軍事力量,也根本不會聽從蘇軍的命令,一起協同作戰。這不是把蘇軍當成冤大頭了,只要是個正常人,誰會去做這樣的事?
到最後,波蘭起義軍由於它錯誤的戰略戰術而失敗了。但是,它的事蹟經過西方的媒體渲染,變成了蘇軍見死不救造成的失敗。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雙方調換個位置,波蘭會去援救蘇軍嗎?因此,西方的雙標就在這裡顯現了出來。
波蘭流亡政府又想利用蘇軍的力量,又不想讓蘇軍參與起義,還要獨吞起義戰果,而且下一步建立政府還要敵視蘇聯。在這種情況下,蘇軍又處於極端睏乏的境地,怎麼能夠去救援波蘭起義軍。這樣,蘇軍就成為了華沙起義失敗的罪魁禍首。
試問一下波蘭流亡政府的領導人,你們的思維正常嗎?你們不通知蘇聯,不和蘇軍協同,而你自己又沒有實力,你起義失敗純粹是自己活該。蘇軍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應該,有什麼理由說蘇軍是你華沙起義失敗的罪魁禍首,難道蘇軍聯合德軍一起攻擊你了嗎?
用這種自私自利和偏執狂妄的思維去做事的波蘭人,在歷史上栽盡了跟頭。在華沙起義中,也是這樣的性格,讓它遭受了慘敗。可是它不是反思自己的錯誤,而是把責任扣到蘇軍的身上。這種甩鍋習慣也許是西方的通病吧。
-
12 # 星河極光
因為華沙起義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蘇軍解放華沙,所以在起義前就殺害了蘇軍聯絡官。並在蘇軍剛剛渡過維斯瓦河尚未進行器材和人員補充以恢復進攻能力之前就發動了起義。所謂按兵不動純屬波蘭流亡政府黑P。當成政治主張看就好了,和事實無關。
且蘇軍為了救援他們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強攻德軍陣地付出了很多不必要的犧牲,就這樣在華沙起義即將失敗的前夜蘇軍建議華沙起義軍向蘇軍靠攏以方便蘇軍救援時華沙起義軍仍然寧可向西投降德國也不願意向東投奔蘇軍。
-
13 # 曉四界
波蘭二戰中的奇葩行為有很多。華沙起義從波蘭的說法來看是蘇聯見死不救,從蘇聯的說法來看是毫不知情,得知情況後也沒有足夠的準備和途徑進行援救,於是要求波蘭向蘇聯方向突圍,而波蘭起義軍卻決定要求士兵全部原地戰死殉國。蘇德在瓜分波蘭方面的行為其實都算不得體面,但是波蘭在對待蘇德的問題上也頗為讓人詬病,要知道波蘭曾對此對蘇聯或德國提出過明顯不合理的領土要求的,比如對蘇聯,波蘭的領土主張包括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於把俄國的龍興之地都要了,而且為此還入侵蘇聯,被打回首都然後雙方都無力再戰而議和。望西面,波蘭在復國後也向德國提出領土要求。夾在兩強之間卻總是乘機擴張,作死之多,真的是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所以斯大林如果是認為攻佔華沙穩操勝券特意把波蘭人消耗掉也不是不可能。
-
14 # 紅土情深
華沙起義組織者不通知蘇聯,視蘇聯為仇敵,躲在英國倫敦遙控指揮,最後華沙起義的參與者光榮犧牲!!!
華沙起義失敗的原因是:
起義組織者一味跟隨英美,忽略了納粹的力量,納粹的戰鬥依然很強;
起義組織者不相信蘇聯,不事先通知蘇聯,企圖以一己之力在蘇聯之前自己戰勝納粹;
起義參與者的武器大多數是輕武器,缺少大炮,坦克這類重武器,在納粹的坦克,大炮面前毫無還手之力!
華沙起義失敗是波蘭流亡倫敦政府自己的失敗!
-
15 # 梨城雅士
對此問題,回答如下:
華沙起義軍的領導者,
是波蘭流亡政府首腦,
只親西方,不親蘇聯!
蘇聯為了自己的利益,
必然會決定按兵不動!
軍事總是服務於政治,
軍事總是流血的政治!
-
16 # 炎焱海風
因為在卡廷事件暴光後,波蘭流亡政府不顧自己可憐的處境,不顧英美盟國的強烈勸阻,一定要和蘇聯扯清楚責任。一直反感流亡政府的斯大林趁機宣佈不再承認他們。另立傀儡。
波蘭流亡政府名下的武裝有兩支,一支是受盟軍指揮的波蘭流亡正規軍。另一個就是潛伏國的,由前波蘭軍人,警察和愛國者組成的波蘭國內軍。當蘇軍兵臨華沙城下時,波蘭流亡政府怕蘇軍先奪取華沙,把傀儡政府正式建立起來。同時估計一發動起義,德軍應該沒什麼鬥志,會放棄華沙。當起義剛開始時,的確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國內軍也以為形勢大好,甚至槍殺了蘇軍聯絡官。沒想到德軍迅速做出反擊,重創國內軍,蘇軍隔岸觀火。華沙起義被鎮壓。國內軍損失殆盡,波蘭流亡政府回國的最後希望也破滅。
-
17 # 數石子玩
這其中的奧妙,早就有答案了。
蘇軍坐看華沙起義失敗的原因,很複雜,是歷史公案,其實質涉及到戰後波蘭政府是親美、還是親蘇的問題。用最簡單的語言,解答如下。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蘇作為同盟國中兩個最強大的集團,為了瓜分戰後世界,搶佔最大的利益,簽有雅爾塔協議。
根據雅爾塔協議,波蘭被劃給了蘇聯,由蘇軍消滅德軍後接管。
但遠在英國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是親美的,眼看蘇軍到來,即將消滅波蘭境內最後的德軍,知道一旦由蘇軍解放華沙,波蘭即使逃出了德國人的魔掌,也要落入蘇聯人的虎口。
波蘭流亡政府領導人心有不甘,在蘇軍即將發動對德國佔領軍的攻勢之前,策劃了歷史上著名的華沙起義,妄圖憑藉隱藏在華沙城內的地下組織,以一己之力解放華沙,形成自主解放的事實,脫離蘇聯,倒向美國。
蘇聯當然不願意看到自己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之後,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又出現親美的波蘭政府,因此大軍進攻到華沙外圍,便停滯不前。
而此時仍然佔領著華沙的德軍,並不像波蘭流亡政府估計的那樣孱弱,他們雖然抵擋不住蘇聯軍隊的滾滾鐵流,但對付華沙城內的起義軍卻綽綽有餘。
華沙城內的起義軍雖然拼死抵抗,但終究不是德軍的對手,眼看一點點被德軍消滅,而遠在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卻指示城內的起義軍,拒不向城外的蘇軍求援。
既然華沙起義軍寧死也不向城外的蘇軍求援,蘇軍也就按兵不動,坐看德國軍隊一條街一條街將華沙起義軍剿滅殆盡,之後,才進軍華沙,一舉解放了波蘭。
華沙起義的失敗,一方面說明了小國在大國的利益面前,永遠都是被交易的棋子,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波蘭流亡政府自以為是,盲目相信美國人的口頭承諾,白白犧牲了無數人的生命。
-
18 # 玉劍飄雪慕白
因為這個起義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都聽命于波蘭流亡政府,而波蘭流亡政府則傾響西方,是反蘇維埃俄國的政府,斯大林不願意戰後讓該政府掌權,所以按兵不動聽之任之,斯大林的想法是讓在蘇聯組織的波蘭第一軍攻進華沙作為國家,民族的解放者而組建政府,所以他是不會去支援那次聽命於流亡政府的華沙起義的。
-
19 # 商君佐之
我認為蘇聯人不支援波蘭人是正確的,讓波蘭人與德國人血戰,相互消耗是上策。
因為這兩個最終都是敵人!不支援波蘭人就是基於這樣一個判斷的做法!
反觀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我們的戰略其實不高明,留下金家,與咱們並不親近,想想美國人是怎樣扶植親美勢力的。
支援胡志明,最終支援了另一個敵人。胡志明之前,越南是用漢語,漢字的,現在,漢語漢字已經被廢除,越南已經離開了中華文化圈。
-
20 # 華庭鶴唳
德國、波蘭、俄羅斯(蘇聯)三國的關係,不能僅僅從華沙起義來觀察和輕易下結論。波蘭地區從歷史上的政治經濟變化來看,就是非常複雜的,三個民族勢力犬牙交錯,糾纏不清。波蘭人是土著民族,德意志是外來移民,參雜在斯拉夫人之間,以自己的文化為基礎,融合本地民族,在今天的波蘭北部和東部,包括現在的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地區,建立起普魯士國家。歷史上的波蘭國家在普魯士和俄羅斯的雙重統治下消失了,普魯士最後統一了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後,在英美的扶植下,波蘭復國。但在東部,仍有德國的東普魯士地區存在,透過波蘭北部的德屬但澤走廊與本土相連。然後波蘭在其中切去一個海港(什切青),並實際奪回走廊。波蘭在東部,借一戰俄羅斯垮臺後的空檔,佔據白俄羅斯、烏克蘭西部。這就是蘇聯成立後發生蘇波戰爭的原因,反攻的蘇軍戰敗,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西部又落到波蘭手裡,被俘的二十萬蘇軍又被折磨死六萬多人。波蘭在二次大戰中被德蘇再次瓜分的肇因就來源於此,德國重新和東普魯士複合,蘇聯收回白俄羅斯、烏克蘭西部,波蘭亡國。再然後,波蘭再在大國操弄下復國,東普魯士成了蘇聯的一部分(加里寧格勒地區),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西部回到蘇聯。德國失去了整個普魯士地區和東部大片土地(劃給波蘭)。這三個國家在這裡都能說出自己的正當理由,何須外人瞎吃蘿蔔淡操心。波蘭作為一個小國,被強國瓜分欺壓,但自己得勢時,同樣搶奪欺壓他人,善惡有報,其中淵源自己心中有數。我們中國人應該從三國春秋動盪中,總結出自己的崛起經驗和道路,而不是喋喋不休地敘說。
回覆列表
華沙起義的背景。
1939年10月,德軍完全佔領波蘭全境,在兼併波茲南和格但斯克在內的波蘭走廊的同時,對波蘭人民實行了殘酷的法西斯統治。
但波蘭是一個勇敢的民族,在納粹的淫威面前,他們沒有選擇屈服,在流亡到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領導下,波蘭人民開始了不屈不撓的反侵略鬥爭。在英美的支援下,波蘭抵抗力量建立起一支名叫"家鄉軍"的武裝組織,該組織規模龐大、裝備精良,在1944年,總人數達到40萬。
當時的蘇德戰場,蘇軍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取勝後轉入反攻,德軍節節敗退,不得不把軍隊調往戰場,德軍在波蘭的後方出現空擋,德軍的失敗已在所難免。在此情況下,波蘭流亡政府領導層決定在華沙發動武裝起義,搶奪勝利成果,以免落到蘇聯人手上。
華沙起義爆發的時候,蘇軍已經向波蘭進軍,向戰略波蘭的德軍發動進攻。蘇軍在波蘭一路挺近,他們很快就到達了華沙郊外,但蘇軍沒有援助起義部隊,眼睜睜看著起義被德軍鎮壓。起義持續61天,有25萬平民和1.8萬波蘭戰士被殺。
蘇軍為什麼會見死不救呢?
其中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
歷史原因:俄羅斯曾四次瓜分波蘭,你不仁,我也不義1767年俄軍入侵波蘭,1772年8月,俄、普、奧三國在彼得堡簽訂瓜分波蘭的條約,13萬平方公里波蘭土地歸俄羅斯所有。
1792年,俄軍入侵波蘭。1793年1月23日,俄、普兩國在彼得堡簽訂瓜分協議。包括烏克蘭大部、立陶宛、明斯克在內28萬平方公里的波蘭領土被俄羅斯吞併。
1794年11月,1795年10月24日三國代表再次簽訂瓜分條約,將剩餘的波蘭聯邦國土全部瓜分。
根據這個條約,俄佔立陶宛、西白俄羅斯、庫爾蘭、沃倫西部、西烏克蘭大部,面積12萬平方千米的波蘭領土併入俄羅斯版圖。
一戰之後,波蘭復國。跟蘇聯狠狠打了一架,佔了不少便宜,搶回來很多地盤。
1939年8月23日,斯大林跟希特勒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兩國商定:在不遠的將來,那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桑河一線將成為蘇德利益範圍的邊界。9月1日,德國從西部入侵波蘭。17日,蘇聯從東部入侵波蘭。28日,蘇德簽訂邊界友好條約,波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徹底消失。
不僅如此,在佔領波蘭後,1940年春,蘇軍在波蘭製造了令人髮指的卡廷慘案,大約2.2萬名波蘭軍人、知識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職人員遭到蘇聯軍隊殺害。鑑於俄羅斯民族四次瓜分波蘭的歷史,只要不是健忘的波蘭人,對於俄羅斯戰鬥民族都具有本能的恐懼和非常高的警惕。
現實原因;親蘇波蘭政府"賣國",兩個政府水火不容。當時波蘭國記憶體在兩個政府:一個是在1939年9月18日波蘭淪陷後逃往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一個是"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
這個"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是在1944年7月斯大林一手扶植的親蘇政權。這個政權在成立的同時,就決定討好斯大林,出賣波蘭利益,簽訂協議把"寇松線"作為波蘭和蘇聯的邊界。
因此,流亡在英國的波蘭政府,把斯大林的蘇聯紅軍和親蘇的"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當作勢不兩立的敵人。隨著蘇軍在波蘭戰場的節節勝利,華沙很快就會落入蘇軍之手。
為了不讓斯大林再次控制波蘭,在波蘭實行蘇聯的制度,波蘭流亡政府決定搶先一步,在蘇軍到達華沙之前發動起義,控制波蘭。
1944年夏,救國軍司令塔德烏什·科莫羅夫斯基給在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寫了一封信,他在心中說:"救國軍如果無所作為,波蘭人就會一齊倒向共產黨一邊。"
因此波蘭流亡政府希望波蘭"家鄉軍"(救國軍)"迅速發動起義,以"華沙的自我解放"來避免斯大林對波蘭的染指。
既然發動起義的初衷是針對斯大林和波蘭的親蘇政權"民族解放委員會"的,行動對蘇方是嚴格保密的,不會向斯大林透露一點風聲。
而且,雖然起義從軍事方面是針對德國佔領軍,但是從政治層面上來說,其實是針對的蘇聯人和"民族解放委員會",起義軍與蘇聯人名義上是盟軍,實際上是對手。
也正因為如此,蘇聯政府和紅軍指揮部也不傻,別說他們不知道華沙起義的計劃,就是知道了,也會按兵不動,等著德軍和救國軍殺個兩敗俱傷。靠德軍之手來削弱家鄉軍的實力,這對蘇聯來說,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兵臨華沙城下的蘇軍採取了袖手旁觀,靜觀其變。
而城裡的起義軍最後失敗後,寧願選擇向德國人投降,也不願意向蘇軍求援,當然他們也知道蘇聯人指望不上。
波蘭人對俄國人還是有深刻了解的,他們知道“戰鬥民族”的狼性,只知道侵略擴張,因此才會在歐洲慢慢成為孤家寡人,才會被歐洲各國當虎狼防範,才會讓自己的鄰國倒向北約,加入反對自己的陣營。
在國土成倍擴張的同時,俄國也為自己的野蠻和貪婪付出了名譽的代價。今年聯合國透過的譴責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的決議,只有很少的國家投票支援俄羅斯,但戰鬥民族應該不會在乎這個結果,名譽比起國土實惠,簡直不值一錢。
回顧華沙起義,當時蘇聯人的做法,雖然被後世的西方學者廣為詬病,其實也沒啥毛病,波蘭人也不會怪蘇聯人不施以援手,因為他們早就知道蘇聯人不會相救,你們本身就是針對蘇聯人的行動,人家憑什麼會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