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覺得她脾氣太大了,自己也容易不開心,如何引導?
2
回覆列表
  • 1 # 和歌87090527

    首先第一點要蹲下來,然後,如果是合理的要求,在他的正常情感需求下,要眼睛比他低,仰視他,告訴他,為什麼他得不到,你把理由說給他聽就好了。然後告訴他,當時機成熟以後就可以,或者他自己怎樣去爭取。並且帶著他把注意力轉開,去做一些別的事情。

    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無理取鬧,那麼也蹲下來,但是要視線平視。平和的,不帶過多感情色彩的告訴他,為什麼他得不到,不合理的地方在那裡,然後帶他去做別的事情。如果他哭鬧,那就不要理他,一直到他安靜為止,你牽著他的手去做別的事情,即告訴他有些事情不會放任他,又讓他明白你愛他。要養成讓他學會不哭鬧,學會採取溝通交流的方式。

  • 2 # C咖啡豆子

    有很多媽媽問我,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比如說下面兩個案例。

    案例1:兒子1週歲,一旦有不滿足的事情就大聲哭鬧,有些是明顯不合理的,此時如果將他放在一邊任他哭是否可以?

    案例2:我家女兒三歲半了,最近幾個月不知怎麼來形容她的個性,動不動就發脾氣、跺腳、摔東西,有時還拍桌子、打人,要不就生氣,自己上床睡覺。反正是她錯了你不能說,你要順著她才好,以她為中心,哄著才好,我該怎麼辦呢?

    發脾氣也好,哭鬧也好,都是孩子常見的一個表達與發洩的途徑,父母對此不用過度反應和擔心。

    我們要做的,首先是保持自己的淡定與平和,接納孩子的情緒,你淡定了,孩子才會更容易平復情緒;

    其次是適當的溝通,不能滿足的要堅持,但也要教會孩子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

    “冷處理”是很多父母都知道的基本應對原則,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冷”的程度與方式應該有所區別,不能簡單地“一冷到底”,否則容易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處理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基本步驟(父母必知)

    嬰兒在出生後就知道用哭聲來表達各種需求,比如尿了拉了、餓了、困了、生病了等,這是一種生存的本能。隨著寶寶的心智發展,除了哭,寶寶會逐步學會用語言以及非語言的表情、肢體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對於低齡的孩子而言,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尚不完善,還是會本能地用哭鬧來表達自己想要滿足的需求和慾望,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除此之外,哭也是人類發洩情緒的一個基本方式之一,比如生氣、痛苦、難過、傷心等情緒的表達,通常都伴隨著哭,成人大都如此,孩子自然也不例外。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也會產生生氣、憤怒、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因為不知道如何更合理地發洩,因此往往也會基於本能用哭鬧來發洩。

    理解了這一點,家長就會對孩子的哭鬧抱有更多的同理心,而不是孩子一哭鬧就大加訓斥、或者是煩躁不安,恨不得孩子馬上閉嘴。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甚至哭鬧時,你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淡定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孩子越鬧,你越冷靜,同時:

    1、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砸東西、打人,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手,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這樣會把媽媽弄痛,但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比如“怎麼這麼不講道理?怎麼這麼不懂事!沒有禮貌!”之類;

    2、告訴孩子你很理解他。比如“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媽媽理解你,因為你想要的那個玩具沒能得到;但無論如何,媽媽都愛你。”切記,這個時候,彆著急解釋你的理由,孩子的情緒沒有平息,你越解釋只會越刺激孩子,讓他越激動;

    3、引導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發洩情緒。比如“如果你還是很生氣,你可以試試去打枕頭、撕報紙,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我很生氣’,這樣你就會覺得好多了,媽媽生氣時也經常用這個辦法。”同時最好能把這些可供發洩的材料遞到孩子手裡,甚至不妨做一些示範,總之,發洩的基本原則是“不傷身不傷財”(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的“身”和“財”);

    4、等孩子情緒平息後,告訴他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比如“因為家裡已經有3個類似的玩具了,所以這次不能給你買。但爸爸依然愛你。”一定要認真耐心地告訴孩子具體的理由,不能不迴應不處理,否則孩子還是會心存不滿甚至留下心結。

    5、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比如“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你不給我買,我真的很生氣!” 告訴孩子發脾氣哭鬧並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而好好說話、合理談判、講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卻能得到更多的迴應與幫助。

    總之,能滿足的需求可以儘量滿足,不能滿足的一定要堅持原則,比如不合理的甚至危險的要求決不能答應。有的家長經不住孩子哭鬧就隨意滿足,這就相當於變相對孩子的行為給予獎勵。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哭鬧當成要挾與控制大人的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那些情緒比較劇烈、個性特別執拗的孩子,上面5個步驟中的前4個步驟通常可能需要迴圈重複幾次甚至更多次,需要足夠的時間,孩子才能逐步平靜下來。這個時候就像一場艱苦的拉鋸戰,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與對孩子的信心,絕對不能半途而廢。

    請相信,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自制能力,只不過有的孩子需要更多一點時間。這種能力,需要父母用“最深的愛、最溫暖的接納、最溫柔的堅持”才能逐步喚醒。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家長的底線,學會遵守規則並放棄這種發脾氣哭鬧的方式。

    不同年齡的孩子發脾氣哭鬧時要區別對待

    2歲前:安撫,轉移注意力,配合非語言幫助孩子理解

    比如本文開頭案例1中1週歲的孩子,放在一邊任他哭鬧就是不合理甚至“不人道”的行為。因為這麼小的孩子還理解不了邏輯與規則,放在一邊任他哭鬧,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個考驗。家長會因為心疼孩子而左右為難,情緒難免變得焦慮,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因此受到挫敗,最終只能導致情況變得更糟糕。因此,對於2歲前的孩子,千萬別迷信什麼“哭聲免疫法”:哭就不抱,不哭才抱。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是,將孩子抱在懷裡,輕拍和撫摸她的後背,同時可以溫柔地對她說:“寶寶很生氣對不對,媽媽知道了,媽媽愛你。”不斷重複這類動作及語言,透過這種方式安撫孩子,同時利用別的事物轉移注意力,通常孩子就能比較快地平靜下來。孩子越小,情緒越不穩定,注意力也就越容易轉移。

    比如我女兒藍藍哭鬧時,我最常用的轉移她注意力的辦法有兩個,一是抱著她去看客廳裡的照片牆,讓她指認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二是對她說“我們去看書哦!我們去看大衛、看湯姆!(繪本中的主人公名字)”,這兩個辦法屢試不爽,因為她很小的時候我就培養了她對這兩樣事物的興趣。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有限,單純講道理或者說不對,孩子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但他們都能看懂一些大人的表情、聽懂一些語氣。所以,如果孩子除了哭鬧還有一些不良行為,你想要制止,建議配合一些語氣和表情來讓孩子理解你的意思。

    比如最簡單的辦法是嚴肅冷靜地看著她的眼睛,用低沉緩慢的語氣語調告訴她:“寶寶你錯了,不可以這樣!媽媽生氣了!”然後沉默一會。通常寶寶這個時候會適當安靜下來,看著你,你要繼續保持嚴肅的樣子、繼續沉默,連續幾次後通常寶寶就知道這個行為是不可以的了。

    2-6歲:溫柔地堅持,適當延遲滿足、變通滿足

    從2歲左右的“第一叛逆期”,到5歲左右的“第二叛逆期”,2-6歲兒童的衝動行為,如發脾氣和挑釁是很常見的。有意思的是,憤怒恰好證明孩子的智力在發育,他們並不是“被寵壞了”或者“品性惡劣”,他們只是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願望並非都能立即實現。

    所以,當孩子無理取鬧時,你可以擁抱他,輕拍撫摸他,用友善、平靜的語氣和他說話,安撫他的心情,向孩子表明,你接受他的怒氣,你理解他的“疾苦",無論怎樣,你愛他。你可以一直重複這些動作和語言,但絕不能鬆口答應他要求。這就是所謂“溫柔地堅持”。

    “溫柔堅持”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來看一位媽媽的反饋吧!她說:昨晚孩子哭鬧很晚堅持要吃巧克力,我抱著哭泣的他告訴他媽媽愛他,但是不會給他那麼晚吃巧克力,因為會長蛀牙,他一直哭鬧,我一直抱著他親吻和撫摸他,我老公當時要吼他,我要老公迴避了,我告訴兒子哭出來好受些就哭吧,媽媽陪著你,但是巧克力明天才能吃,過了好長時間他不哭了,突然說媽媽我愛你。我整個人就像如釋重負一樣的輕鬆狀態。

    當然,對於孩子某一些可以適當滿足的需求,你也可以偶爾用延遲滿足或者變通的辦法,來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

    比如孩子鬧著要吃零食,但零食時間還沒到,你就可以安慰她情緒的同時告訴他“現在還不到吃零食的時間,再過一個小時就可以吃了!”或者“今天咱們已經吃過了,要到明天才能再吃!”這就是延遲滿足。

    如果孩子鬧著要買某個很貴的玩具,你可以建議她“哇,那幾個玩具看起來好像更好玩哦!好特別的設計啊!寶貝你自己去選一個好不好?”(那幾個更便宜)。6歲以前的孩子通常並不太在意東西的價格,他們對一切新事物都充滿好奇,所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給她其他的替代選擇,這就是變通滿足。

    在處理孩子的無理取鬧時,冷代表的是“原則”,熱代表的是“安撫”。2-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多項心理品質塑造與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冷熱”均衡,冷中有熱、熱中有冷,不能簡單一冷到底,傷害孩子的安全感。所以開頭的案例2中提到的3歲半小女孩的處理,就應該更多地遵循這個原則。

    6歲後,適當冷處理

    6歲以後的孩子應該要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了,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無理取鬧,除了溫柔地堅持,建議大家可以適當採用更直接的冷處理方式。

    比如,當孩子對你友善的安撫和提供的建議幫助無動於衷時,最好讓他單獨和他的怒氣待在一起,你可以馬上離開房間,把他隔離開來。

    另外,對那些性格本身就比較暴躁固執的孩子,冷處理的頻率也可以相對更高一些,來幫助孩子更好地體驗和養成自制力。

    當然,除了以上講到的基本步驟和方法,你也可以在孩子2歲左右,就開始配合一些相應的繪本和故事反覆講解,來讓孩子逐步認知和理解情緒,學會表達情緒,學會合理地發洩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 3 # 廣州親子教育圈

    這個很多孩子都會有,不過如果我們引導的不好,沒有重視的話,只會讓他養成不好的習慣,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有的生氣還會砸東西,摔東西,所以你可以意識到他這樣挺好的

    其實每個人的教育不一樣,那我個人的覺得

    你可以先靠近他,握住他的雙手,告訴他,為什麼沒辦法要到,如果他冷靜不行來,聽你的話

    那你就弄個淘氣椅,讓他在哪裡坐著不能動,多少歲就坐多少分鐘,不能嬌慣,也不能心軟,

    等時間一到,你就再告訴他不能發脾氣,不能做什麼,跟爸媽說對不起,他如果說了

    你就 可以抱抱他,鼓勵他!這是我見過挺有作用的方法哦!

    祝你幸運,快樂

  • 4 # 落葉無聲new

    哭鬧是人類正常的情緒反應,這說明孩子在成長,我們應該理解並接納孩子,剋制自己保持冷靜。

    孩子原本就是透過哭聲告訴這個世界他的到來。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無論是餓了、尿尿了、困了、不舒服了,他都會本能的透過哭鬧來告知周邊的人。

    哭也是人類發洩情緒的一個基本方式之一,比如生氣、痛苦、難過、傷心等情緒的表達,通常都伴隨著哭,成人大都如此,孩子自然也不例外。

    針對孩子生活中常見的哭鬧發脾氣現象,我們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淡定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孩子越鬧,你越冷靜,同時做到以下幾點:

    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

    如何孩子正在執行的是不對的事情,我們應該予以制止。比如砸東西、打人,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手,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這樣會把媽媽弄痛,但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比如 "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淘氣,你怎麼這麼不懂禮貌呢?" 之類。

    陳述客觀事實,說明自己做的感覺。

    針對孩子出現的不正確行為,我們要陳述事實,如 " 家裡是不是已經有好幾個這樣的玩具了,所以這次不能給你買。但我們依然愛你。" 一定要認真耐心地告訴孩子具體的理由,不能不迴應不處理,否則孩子還是會心存不滿甚至留下心結。

    並告訴他你對於這件事的真實感受,對他的愛與擔心。比如說:我生氣是因為我擔心你;而不是說:你這個孩子怎麼總是這麼讓人頭疼!不要過於囉嗦翻舊賬。

    孩子哭鬧要給予安撫,但是不能輕易妥協,巧妙地讓孩子自主選擇。

    在孩子哭鬧得時候,我們應該及時給予安撫,告訴他,我們也很在意他的感受。同時,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談判技巧,並且告訴他們,凡是都有取捨,如果你要這個東西,可能你已經買好的某件東西就要捨棄。

    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

    我們還應該讓孩子學會真實的陳述自己感受,比如 " 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你不給我買,我真的很生氣 "。這時候,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這樣的陳述媽媽理解,但是做人要有原則,遇到事情不能輕易發火,讓周邊的人擔心或者不開心。

    跟孩子說對不起不丟人。

    如果,這件事我們一開始沒有剋制住自己發脾氣了,我們應該事後跟孩子道歉。跟孩子說對不起不丟人,它是癒合孩子內心傷口的良藥。當然,說對不起之後,等孩子情緒穩定了,還要記得冷靜客觀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讓他知道下一次應該怎麼做。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2 歲前:安撫,轉移注意力,幫助孩子理解

    這個階段的寶寶還小,對於很多問題,並不能很好的理解,單純講道理或者說不對,孩子不一定能夠懂。但他們都能看懂一些大人的表情、聽懂一些語氣。所以,如果孩子除了哭鬧還有一些不良行為,你想要制止,建議配合一些語氣和表情來讓孩子理解你的意思。

    比如最簡單的辦法是嚴肅冷靜地看著她的眼睛,用低沉緩慢的語氣語調告訴她:" 寶寶你錯了,不可以這樣!媽媽生氣了!" 然後沉默一會。通常寶寶這個時候會適當安靜下來,看著你,你要繼續保持嚴肅的樣子、繼續沉默,連續幾次後通常寶寶就知道這個行為是不可以的了。

    動圖

    2~6 歲:溫柔地堅持,適當延遲滿足、變通滿足

    從 2 歲左右的 " 第一叛逆期 ",到 5 歲左右的 " 第二叛逆期 ",2-6 歲兒童的衝動行為,如發脾氣和挑釁是很常見的。有意思的是,憤怒恰好證明孩子的智力在發育,他們並不是 " 被寵壞了 " 或者 " 品性惡劣 ",他們只是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願望並非都能立即實現。

    所以,當孩子無理取鬧時,你可以用友善、平靜的語氣和他說話,安撫他的心情,向孩子表明,你接受他的怒氣,你理解他的 " 不舒服 ",無論怎樣,你愛他。你可以一直重複這些動作和語言,但絕不能鬆口答應他要求。這就是所謂 " 溫柔地堅持 "。

    當然,對於孩子某一些可以適當滿足的需求,你也可以偶爾用延遲滿足或者變通的辦法,來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

    在處理孩子的無理取鬧時,冷代表的是 " 原則 ",熱代表的是 " 安撫 "。2-6 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多項心理品質塑造與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 " 冷熱 " 均衡,冷中有熱、熱中有冷,不能簡單一冷到底,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6 歲後:適當冷處理

    6 歲以後的孩子應該要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了,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無理取鬧,除了溫柔地堅持,建議大家可以適當採用更直接的冷處理方式。

    比如,當孩子對你友善的安撫和提供的建議幫助無動於衷時,最好讓他單獨和他的怒氣待在一起,你可以馬上離開房間,把他隔離開來。

    另外,對那些性格本身就比較暴躁固執的孩子,冷處理的頻率也可以相對更高一些,來幫助孩子更好地體驗和養成自制力。

    能夠控制情緒是人成熟的標誌,是人一生學習的課題。父母在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過程中,自己也同樣成長了,這是多好的機會!

  • 5 # soulo帶點脾氣雪熙兒

    、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由於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家長決不要讓步和造就,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他單獨放在房間裡,作短暫的隔離,冷落他一會兒,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即使在外面也一樣。如此反覆幾次,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發脾氣、哭鬧都毫無意義,得不到家長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慢慢地就不再亂髮脾氣了。每次發作平息後,家長要記住為孩子講道理,及時進行下面教育。要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是不好的,採取發脾氣的辦法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是達不到目的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只是不愛自己的撒潑行為。這樣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後不再亂鬧,也可以避免孩子疏遠父母的親情。

    2、由於受忽視而亂髮脾氣 對於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並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生不愉快時,要採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遊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洩內心的緊張。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麼勸都不行。這時,家裡人可以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給孩子講個愛聽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盪鞦韆遊戲,等等。一定要從愛心出發,從感情上安撫他,哄勸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3、由於不被理解而發脾氣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家長們卻常因忙於自己的事情,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那麼孩子會十分惱火的。所以,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度理解孩子的話語,並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援和鼓勵。

    4、因為不能延遲滿足而發脾氣多數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於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東西根本沒有耐心多等待一會兒,尤其對於就在眼前的誘惑物。曾經有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結果,幼兒的表現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最短。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較弱。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裡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

    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父母愛發脾氣,難免會讓孩子也形成愛發脾氣的習慣。因此,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切記自已不要經常發脾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千萬不要在成人中間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爭論。成人彼此之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作,全家人採取一致的態度,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

  • 6 # 苦茶帶點甜

     家裡妞妞也很喜歡發脾氣,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總結髮現:

    1、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

      由於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家長決不要讓步和造就,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他單獨放在房間裡,作短暫的隔離,冷落他一會兒,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即使在外面也一樣。如此反覆幾次,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發脾氣、哭鬧都毫無意義,得不到家長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慢慢地就不再亂髮脾氣了。每次發作平息後,家長要記住為孩子講道理,及時進行下面教育。要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是不好的,採取發脾氣的辦法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是達不到目的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只是不愛自己的撒潑行為。這樣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後不再亂鬧,也可以避免孩子疏遠父母的親情。 

    2、由於受忽視而亂髮脾氣

    對於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並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生不愉快時,要採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遊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洩內心的緊張。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麼勸都不行。這時,家裡人可以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給孩子講個愛聽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盪鞦韆遊戲,等等。一定要從愛心出發,從感情上安撫他,哄勸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3、由於不被理解而發脾氣

    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家長們卻常因忙於自己的事情,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那麼孩子會十分惱火的。所以,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度理解孩子的話語,並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援和鼓勵。

    4、因為不能延遲滿足而發脾氣

    多數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於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東西根本沒有耐心多等待一會兒,尤其對於就在眼前的誘惑物。曾經有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結果,幼兒的表現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最短。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較弱。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裡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

     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父母愛發脾氣,難免會讓孩子也形成愛發脾氣的習慣。因此,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切記自已不要經常發脾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可以配合歪歪兔情智樂園的《我真高興》和《我很快樂》這兩套早教產品圍繞幼兒情緒發展,系統解決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問題。

  • 7 # Miya媽育兒

    剛剛經歷了小孩發脾氣,我女兒三歲半…總是莫名其妙的發脾氣,說話就發脾氣……採取了講道理,冷處理…等方法,一點用都沒有,氣的我肝都要爆炸了,她還邊哭邊說你抱抱我,你親親我我,作為親孃的我是壓著壓著再壓著,可一點用也沒有,只有暴力她,她才會稍微好點,我也想做個好媽媽,其實我心裡更難受……可講也講不通說也說不懂的時候真的是沒辦法,她什麼道理也懂,什麼也會說,可脾氣上來什麼都是白說,自問我自己也是高學歷,情商也不低,可是面對這種三歲的小惡魔,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候她鬧的一向最疼她的爸爸都受不了了,吵她一頓,我在旁邊看著真心疼,可是面對她不講道理沒理由的發脾氣時,我又抓狂!當個媽真難……

  • 8 # 蘇蘇快跑

    其實,孩子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要不到東西,就是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所以,這只是孩子的一貫習慣。作為大人,首先要接受,然後就是想辦法讓他接受正確的表達方式。

    每次孩子發脾氣時,你都要用某種同樣的態度予以回答,這很重要。當孩子一邊發脾氣,一遍說著他的要求,一邊向你走來時,你說:“你發脾氣,我不懂。如果你好好地跟我說話,我會聽的;但是我聽不懂你發脾氣。”然後,馬上把你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或者走到別的房間。如果必要的話,對發脾氣無理由的要求,不要聽,也不要做出反應。比如,快吃午飯時孩子吵著要吃一盒餅乾,你就告訴他“現在不,馬上吃午飯了”之後,然後就幹你自己的事,不再理睬他。如果孩子一會兒又回來了,用正常的狀態說出了自己的要求,那麼要認真地聽,並且回答:“你不能拿三塊餅乾,但可以拿一塊。”如果孩子又開始發脾氣了,那麼,你就再次清晰簡明地重申,你聽不懂發脾氣的話,並且再次走開。但是,如果孩子能用正常的方式講話,你就要聽他說完。要及時表揚。當他停止鬧脾氣時,你要及時表揚他,讓他明白好行為與壞行為的區別。

    所以關鍵還是大人的態度,如果一次妥協了,他下次就會覺得這種方法管用,就會繼續用。所以一定要讓他覺得發脾氣是沒有用的,這樣他才會逐漸改掉這個毛病。

    說實話,我們家小子發脾氣時,有時候我也會忍不住吼他,但是這不是一種好方法,因為他會學你-_-||

  • 9 # 禾米教育心理學

    首先,不要期望所有的衝突都能當場解決,所以孩子每次發脾氣家長都能找到恰當的方法只是一種完美的想象。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一出招就能制服孩子的絕招,破除對完美狀態的想象,對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很有好處。親子衝突中通常都是各有妥協,這次是孩子,下次是家長,不要想著每次家長都能如願。

    第二,明確哪些場合是真的不可以滿足孩子的要求,哪些場合只是你不想“慣壞”孩子所以拒絕孩子的要求。前者是你的界限,後者是你的可接納妥協地,而我們常常把兩者混淆了。對原則問題我們常常退讓,對非原則問題我們卻堅持讓孩子聽話。後者是我們在濫用自己的權威。

    第三,在可以妥協的情境中,給孩子幾個選項,讓孩子自己選擇並承擔結果。比如,我的孩子一天只允許吃兩塊巧克力,她如果還想多吃,那麼告訴她:你可以選擇今天吃三塊,但是明天后天都沒有巧克力吃了,三天的時間總共只能吃三塊,如果你今天吃兩塊,明天和後天都可以繼續吃,三天一共可以吃六塊。

    一開始孩子是沒有剋制能力的,但是每次選擇她都知道結果,慢慢的孩子懂得控制慾望,延遲滿足,在那些原則性的問題上,孩子自覺的知道哪些不合理的要求不要提,或者更願意聽取父母的意見。

    最後,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正面衝撞的效果最差。等孩子平靜之後再和孩子談情緒管理的話題。可以讀相關繪本時提到最近孩子某一次的情緒失控,記住,不要批評,只是輕鬆回憶,跟孩子一笑而過。不要以為鼓要重敲才有用,輕輕一點孩子也能會意,給他們留有餘地,是對孩子的尊重,這也給孩子樹立了成年人情緒管理的榜樣。

  • 10 # 依寶奕媽共成長

    要不到東西就會發脾氣,請問這種情況發生頻繁嗎?

    一、如果是在你經濟能力無法允許時不給她買,她發脾氣這也正常,你只需溫柔而堅定的告訴孩子:寶貝,媽媽知道你想要那個東西,但是媽媽經濟上承擔不了,無法給你買,是媽媽的問題,寶寶沒有錯。然後在你覺得價格合適的東西上面,爽快利落的答應他。只要你做的不是模稜兩可,態度模糊,想買時買,不想買就不買,不是僅憑自己的心情決定,多這樣溝通幾次,孩子就會理解你的,因為孩子都很善良。二、如果是頻繁發脾氣,而給不給,買不買都由你決定,那就別怪孩子發脾氣了。試問你想要什麼東西,你老公都不允許,你能開心嗎?

    還是一個原則,經濟上允許的就滿足孩子,不允許的告訴孩子原因。這個問題很困擾你,大概就是孩子經常不被滿足,在物質上有匱乏感引起的。不要說物質上沒有虧待過他,你覺得好的買給他,他可能不覺得好。他想要的及時滿足他,他的幸福感就會倍增。

    遇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你要看到他發脾氣背後的原因,需求未得到滿足,這時候就會心生憐惜,會去安慰孩子,自己就不會生氣了。可能有時你覺得哄了他還是哭,也要想想他得多難過呀,就允許他哭著發洩一下吧,問題也就解決了。

  • 11 # 寶媽雙雙

    首先,要弄清楚他發脾氣的原因是什麼?單單只是因為要不到東西嗎?還是有其他原因。比如,家長有時候沒能兌現自己的承諾。

    然後,弄清楚原因後再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準確表達此時的心情。有時候,孩子發脾氣往往是因為內心多種複雜情緒交織,這個時候幫助孩子說出此刻的心情,能夠緩解不良情緒。

    最後,在孩子心情平復後,再跟他說道理。記住,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只有等大家都平靜的時候,再去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 12 # 百合媽媽讀心理

    他發脾氣,是因為覺得自己受了委屈。

    大人也是一樣,當我們想要一樣東西卻得不到的時候是不是很想發脾氣,有的時候能控制得了,有的時候也許就控制不住。

    將心比心,你會發現,孩子發脾氣是正常的,只是他不會或者不懂得控制情緒而已。

    如果你對他說不許發脾氣,多半是沒有效果的,他會很納悶,明明很難過,為什麼不能發脾氣。

    所以,你只需告訴他:

    第一句:你可以發脾氣,媽媽知道你心裡難過。

    第二句:你這樣,媽媽也很難過。

    第三句:你可以發脾氣,但是不能影響別人。

    第四句:你可以發脾氣,但是不能傷害別人。

    簡單四句,即可穩定孩子情緒、化解孩子情緒,而且讓孩子知道替別人著想,慢慢學會怎樣應對情緒。

    試試吧!奇效。

  • 13 # 朋友媽媽

    我是5歲孩子的媽媽,大家都知道孩子在5-6歲是他人生階段的第二次叛逆期,我的孩子要不到東西亂髮脾氣幾乎每週都要經歷一次。

    剛開始我是很懵的,因為在他4-5歲是時,完全就是媽媽心中的小天使。他會以我為中心把我看成全世界,以我的喜惡為喜惡。直到他又大一歲時開始以我為中心,總是以“我想這樣,那麼就要這樣”的態度來對我。那一陣子家裡真是雞飛狗跳,不過想起從前看過的育兒書知道了他變不乖的原因我終於冷靜下來。

    雖然孩子鬧起來很讓人崩潰,不過我們換個角度想,這是他成長中的必經之路,正是我們要正確引導他的關鍵期。如果我們不能冷靜的對待他,那麼是不是他也會不能冷靜的對待我們或者是他以後生活中遇到的其他的問題時,會表現的像我們現在所表現的一樣暴躁呢。在他又一次哭鬧時,我試著沒有對他又吼又叫,也沒有站在一邊看著他鬧而是給他一個擁抱和他說“怎麼了寶寶,和媽媽說說”我發現這真是神奇的擁抱,他開始逐漸安靜下來即便當我說不可以這麼做時也沒有像平時反應那麼激烈。原來充滿耐心的我們,才是對哭鬧的孩子最棒的平復方法啊!

    孩子發脾氣不聽話時,我們的過激反應何嘗不是也在衝孩子發脾氣呢。讓我們對叛逆期的孩子多點愛、多點耐,等回過頭來我們一定為這時候的自己感到驕傲!

  • 14 # 諾言的微笑

    孩子發脾氣其實是跟家長是有關的。一定要把孩子的脾氣扼殺在搖籃裡,不然他的脾氣會與日俱增。

    當孩子第一次要東西不成,發脾氣時,請問家長是怎麼做的?是冷處理還是暴打一頓還是就妥協了?如果你是冷處理的,多冷處理幾次孩子是不會再發脾氣的;如果你是暴打或妥協,孩子會繼續發脾氣,甚至變本加厲,因此遇到孩子要不到東西就發脾氣,你一定要沉住氣,先去接納他的情緒,然後與他共情,最後告訴他為何不買或不給他的原因,只要你態度好了,孩子也不會發脾氣了。

  • 15 # 二寶哈哈

    做爸媽的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要一個東西或者別人的東西,輕則大喊大叫,重則撒潑打滾。這個時候真是頭大。

    這個時候我會採取些分散小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不知道是不是我家寶還小,這招還是蠻有效的。比如,不該吃堅果的時候,要麼給她吃水果;不該老手機的時候,會拉著她去看奶奶跳廣場舞。

    在我看來,多數在處理寶寶哭鬧的問題上,是父母不夠耐心,或者簡單粗暴。

    對於大點的小孩,就沒寶寶時候那麼好忽悠了。但是基本原則還是一樣的:足夠的耐心和真正關心小孩的需求。

    比如我家外甥,小時候屬於乖巧那種。但是上了小學後,整個人就好像跟著大人對著幹了。這個時候管束起的作用適得其反,只能耐心的和他講講道理,有些無可厚非的依他,反而有時他還能像長大了似的。

    有了小孩就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礪和修行,不管自己的性格是急性子,還是慢性格,對待自己的小孩還是多點耐心,多點傾聽,多點理解啦。當然,如果能學點育兒,懂點小朋友成長規律,做父母的也就沒那麼焦慮不安了。

  • 16 # 清晨婭婭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情況,孩子動不動生氣除了天性使然有一部分就是家長慣的,家長過份的順從孩子會讓孩子認為只要他不高興他就會得到他想要的,所以不能對孩子過份遷就,要讓他懂得生氣沒用,你要什麼,哪裡不順心說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如果不說在那裡生悶氣或者發脾氣,那麼家長不要去哄他,要知道到社會上可沒人會遷就他,到時候吃虧的還是自己;還有就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的不良習慣也會影響孩子,有的家長生氣喜歡摔東西,那麼孩子見了也會有樣學樣,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也應改變一些不良的行事準則!

  • 17 # 心理諮詢師趙迪

    小孩子他識別和表達情緒的能力比較弱,而且他比較弱小,那麼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發脾氣是他最有力的一種方式,其實我們不用看到孩子發脾氣,就著急或者就生氣。我們應該允許孩子發脾氣,允許孩子哭。我們一味的壓抑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無益的。

  • 18 # YoKID育兒寶典

    寶寶因為要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大喊大鬧時,爸爸媽媽首先要做的時要安撫寶寶的心情,寶寶在哭鬧的時候,很可能是聽不進去爸爸媽媽的勸導,所以安撫寶寶情緒的時候,儘量不要給寶寶講道理,教育寶寶不應該這麼做之類的話。還會有的寶寶不會理會爸爸媽媽的安慰,認為爸爸媽媽這是在妥協,針對這樣的現象,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淡然處之。當寶寶瞭解到自己的哭鬧並沒有引起大人的關注,也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也會慢慢停止哭鬧。最不明智的做法就是爸爸媽媽安慰寶寶的同時向寶寶妥協,寶寶會認為是自己的哭鬧起到了作用,下次還會以同樣的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愈演愈烈,造成寶寶看到想要的東西就開始哭鬧,脾氣越來越大。

    其實,教育寶寶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方法。比如培養寶寶“付出”和“回報”的概念,給寶寶實行代幣獎懲。制定一個遊戲規則,事先和寶寶說明代幣的意義。讓寶寶在一定範圍內可以自由支付自己的玩具,比如,掃地一次1個幣,幫助爸爸媽媽晾曬衣服2個代幣等,依據任務難度依次劃分代幣的數量,爸爸媽媽要注意的是難度不能太大,會讓寶寶容易放棄,也不能太過於簡單,會讓寶寶覺得錢來的很容易,最好是一個階梯狀態,難度依次遞增,幣的數量依次遞增。當寶寶看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時,爸爸媽媽可以依據玩具的真實價格換算成幣的數量,如果寶寶想要,就要扣除相應的幣的數量。這種做法可以讓寶寶建立一種“付出才有回報”的思想。

  • 19 # 書中有塵世

    目前正在看的書,剛好是講到如何關注孩子情緒的。這是我做的讀書筆記,推薦你看看兩本書……【實用程式育兒法】【養育的選擇】

  • 20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楊喆,北京市大興區精神病醫院心理科主任,國家二級諮詢師、心理治療師,應用心理學本科畢業、醫學心理學與心理治療專業研究生,北京市心理專家講師團成員,北京市沐林教育矯治所特聘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大興教學醫院特聘教師,閱心成長兒童沙盤小組創始人,工作十餘年,臨床治療1000餘小時。擅長:青少年心理治療、抑鬱症心理治療、夫妻關係心理治療、沙盤治療。

    我們常說熊孩子,以此來表達對那些做出我不滿意的事情的小孩兒的不滿。

    要不到東西撒潑耍賴算是一種。

    可是形成的原因卻並不單一。

    首先,我們最容易理解的是,行為理論所指出的行為強化的結果,具體來講就是孩子提出要某種東西,我們不同意,孩子鬧,我們無法忍,或者覺得沒面子,就同意給孩子買了,那孩子就知道了,我鬧你就會滿足我,所以要不到東西就鬧這個行為被保留下來。

    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嘗試改變一下套路,就是下次他再提出要求的時候,我們不去拒絕他的提議,而是接受並提問,你為什麼要這個東西?如果理由充分,我們力所能及就買給他,如果理由不充分就不買,但不買的原因不是我不給買,而是你理由不充分,你可以再想點好的理由。如果鬧也不可以買了,因為鬧不是理由。

    這樣幾次之後就會有改變。

    第二種可能是,我們大人意識不到的方面,就是我們太少關注孩子的意見了,以至於他不得不透過哭鬧的方式來讓我們關注他的存在,孩子沒有表達自己的機會,也沒有表達自己情緒的可能,所以不得不借由哭鬧錶達自己內心的壓抑和委屈,甚至憤怒。

    其實,此時我們覺得孩子在爆發,在用哭控制大人,在折騰,可是我們沒有看見的是小孩子對成人對這個世界深深的無力感,他太無助了,他太需要我們去關心,去了解了,太需要透過成年人與這個世界建立關係了。

    這些你能看見麼?

    之所以形成某些成年人不喜歡的行為習慣,是不是在某些時候我們忽略太多呢?

    很多人認為是我們養育了孩子,可是我們也要知道,孩子將幼小的生命託付與我們,我們也要承擔起責任和細心地照料。

    孩子哭鬧的原因,不只有這兩種,還希望為人父母的我們要認真觀察,瞭解其中的原因和需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哪些年輕時過得很好,但是中晚年過得很落魄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