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希樸羊

    這個,作為一個資深的拖延症患者,我也很想知道的啊。最近剛看了一些文獻,我跟你分享一下科學家們關於這個問題是得出什麼的結論的。

    1)拖延可能是管理自我情緒的一種需要

    Scher和Osterman提出的。他們覺得當一些情境導致拖延者體驗到更多的焦慮症狀時,控制導向的任務會促使拖延者集中在積極情緒上。意思就是說,我拖延是因為我要做的這些事情讓我太焦慮了,所以為了管理我的情緒,我就控制一下,先不要做,讓自己開心一下下啊。所以就拖延了。(我平時寫作業的時候,就很痛苦,為了逃避作業,我就翹著二郎腿在床上攤著,真的舒服。)

    2)拖延可能是為了得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法

    Van Eerde的這個科學家真是很會說話啊,他說拖延為下意識過程提供一個必要的醞釀期,使得個體對某任務進行深思熟慮的思考,從而產生一個更具創造性的解決方法。意思就是說,我拖延是因為我暫時還找不到一個好的解決方法,所以我需要沉澱一下,找到一個更好更有創新意義的解決方法後,我就不拖延了。

    當然還有的說,我拖延是因為我事情太多了,我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事情要一件件做,我不能分心做其他重要的事情。雖然說法有點流氓,但是仔細想想好像有一點點點的道理。

    但是,從一些拖延目前的研究上看,拖延還是有很多消極的影響的。所以我覺得如果拖延的話,還是多多管理一下自己。

  • 2 # 友心人

    「拖延」這個現象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背後可能有多種因素的。甚至還有基因基礎的。

    常見的拖延原因型別三則:

    ①被動反抗型拖延

    比如最近的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父母用比較嚴格/專制的方式撫養小孩,那麼小孩長大之後會更容易拖延。研究者解釋說 ,這可能是因為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於是用這種被動攻擊的行為來反抗。

    ②害怕失敗型拖延

    另外你拖延,也可能是因為害怕失敗,於是以拖延症為藉口遲遲不去做。這個在心理學上稱為「自我妨礙」:當我們面臨艱難的任務時,為了避免表現不佳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故意放棄努力甚至給自己製造障礙。

    現代資訊發達,誰工作的時候電腦不是開著各種視窗呢?更不提還有手機和iPad,遇到難題的時候,拿起手機刷刷朋友圈……咦怎麼半小時過去了?多執行緒工作雖然會給你效率很高的錯覺,但其實經常多工切換會降低你的認知水平,提高你做每件事的認知成本,就是說,每件事你都要花比專注時更大的力氣去做了。

    原因還有很多,當你覺得自己拖延時,請先停下來想一想,這件事是不是真的是你想做的。

  • 3 # 槑子紅了

    現在有個詞叫拖延症,那麼所謂的拖延症指的是自我調節失敗,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事情推遲的一種行為。好,就是明知道不對,還是這樣做。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很普遍了,造成種種拖延的原因網上也是眾說紛紜,總的來說和所處的環境、個人的性格差異、事情的本質這三種因素有關。

  • 4 # bigbig111

    1、動物本能

    在遠古時期,食物缺乏,人類飢一頓飽一頓。人類的最優選擇就是有的吃就多多地吃,然後躺著,減少活動。

    這種本能到今天仍然深深存在我們的基因裡。想想看,你是不是吃完了就想癱在沙發上劃手機。

    2、追求完美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人都想展現自己最優的形象。透過漂亮地完成工作來向別人宣佈自己能力優秀。

    當我們感到自己做不好手頭的重要工作,例如下週的演講稿和PPT,論文等,我們會不自覺地拖延。因為,工作沒做完,頂多是被上司訓斥「怎麼這麼慢?」而不是「你能力太差了!」

    如果因為沒做好工作,被人看出或認為我們的能力有欠缺,被人認定我們之前的形象都是虛假的,這種情況對我們來說更加恐怖。於是,與其不能完美地完成,還不如索性拖著直到最後一秒。

  • 5 # 果殼中的單核

    你若愛千古,你應愛現在;昨日不能喚回,明日還不實在;你能確有把握的,只有今天的現在

    ——愛默生

    大家都知道,拖延是種心理頑疾,它更多的來自於人們自身的謹慎,焦慮甚至畏懼等情況。作用 在自己的生活和具體的學習任務和工作行為中,會讓任務的進度和結果都受到影響。拖延往往讓人們很難獲得成功,因為自身的軟弱或者懈怠,表現出對工作,對人生消極態度甚至是放棄的心理。

    拖延並非是一個很明確的話題,它本身的一些不明甚至是矛盾的特性,也讓其成為表現,呈現出不同的姿態。人們總是不知不覺就陷入到拖延的行為當中,而我們經常意識不到這回帶來怎樣的後果。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普通人當中大約有20%的人有拖延的行為,想想這個數字乘上全球總人數的 話,就相當於整個中國 或 整個印度的總人口數了.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資料。

    無論人們是否願意承認,我們每個人都有拖延的習慣,無論是羞澀的青年時代,還是精英 白領,甚至是那些偉人都有拖延的習慣。人們或多或少會因為拖延而陷入到成長的煩惱中。

    在社交網路上有著形形色色的戰拖小組,無數的人蜂擁而入。但到底有多少人真真正正的戰勝了拖延呢。他們立下了多少flag,發下了無數的誓言。比如睡前複習一下白天的課程,晚上十一點之前必須上床睡覺。可事實是,在執行中動力奇缺,只在網上瀏覽帖子,玩一些無聊的小遊戲來打發無聊時間。就拿我自己來說,要每天堅持被35個單詞,閱讀兩篇英語小短文。可真正做到的確實不多,自己總給自己找理由,總用自己太忙這個理由來推脫自己的任務。這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我想不是隻有我一個人經歷過這種自己帶給自己的困擾吧。有些時候還會羨慕那些,從來不給自己樹立目標,活的瀟瀟灑灑,反觀我們被自己困擾,想戰勝拖延,卻總是屈服於拖延。

    事實上,拖延是大部分失敗的根源。

    為什麼在相同的工作時間呢,我們總是比其他同事工作任務完成的跟慢。

    為什麼在同等的工作經驗是,我們的學習任務,工作進度總是達不到要求。

    也許你事事追求完美,甚至在工作中也是盡心盡力的努力,可老闆卻總認為你在拖延。或許這和你不正確的工作方法所導致的,而這種方法我們往往沒能夠意識到它的錯誤性,甚至忽略掉。

    如果你看完這些之後,並發現自身也具有相同的某些特點,那麼很傷心的告訴你:你患有拖延症。但並不要害怕,這並不是極端嚴重的問題。你能意識到自己有拖延的習慣並且想要改變現狀,那麼很恭喜你。你已經有了戰勝拖延的念頭了。但僅僅有念頭是完全不夠的,還要付諸於實踐,努力的去克服原來沒有意識到的那些錯誤行為或者習慣。

    畢竟我還處於戰拖的階段,這是一場拉鋸賽,沒有誰輸誰贏。有的只是超過而已。拖延並不是戰勝一次就一勞永逸了。它很有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的地點捲土重來。當它到來是我們不能重蹈覆轍,而是一次一次的和他鬥爭,所以這是一場沒有止境的戰鬥。

  • 6 # 紅塵笑笑生

    美國的心理學博士簡-博克和萊諾拉-袁在經過近20年的研究後,在《拖延心理學》中提出:拖延症既不是時間管理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它的後面,隱藏著深刻而複雜的心理原因。

    原因簡略概括如下:

    1、完美主義者把所有事情看作對自己價值和能力評判的標準,他們害怕失敗,就用拖延作為自己表現不好時的擋箭牌。

    2、而有的人則是潛意識中害怕成功,他們擔心成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他們會不自覺地用拖延來回避成功的到來;

    3、拖延是一些弱勢者對抗強勢的秘密武器,他們透過拖延獲得在某些事情上還是自己說了算的滿足感。

    4、有的人對於心理舒適區特別敏感,他們會用拖延作為手段,讓自己一直呆在舒適區內;

    5、而另一些人拖延的產生,是因為他們習慣於用心理時間來安排日程,而當心理時間和客觀時間之間出現巨大沖突時,在別人看來,他們表現出來的就是拖延。

    要擺脫拖延對我們的控制,我們需要先完成心理上的一個轉變,認清拖延後面自己想逃避的現實,自己想塑造的人格和價值觀,接受它,並且找到一個平衡的方案。

    完成心理的轉變後,我們就可以對自己拖延的行為進行梳理,找到激發它的原因和模式,接下來就制定明確的制定目標和計劃,以一週為單位開始實施,不斷總結歸納,達成目標時獎勵肯定,讓自己形成按照計劃執行的正向行為模型。

    而一些小技巧,比如學會用客觀時間安排我們的日程、學會接受讓自己成長的人和事、拒絕給我們帶來負面影響的人和事,透過運動或冥想來讓自己保持積極的狀態,更加能夠讓我們有積極的動力去快速處理手頭的事情。

  • 7 # 海洋軍事化習慣養成

    一、認識到“拖拉”是人的天性

    成功意味著要做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常常是反人性的,意味要向困難前行,意味著要多動腦筋,意味著要遠離舒適區,意味著要從熟悉邁向陌生,所以,人們能拖就拖。

    二、克服“拖拉”的幾個有效方法

    (一)時間分割,難度分割。

    選一個對身心幫助的愛好,從易到難堅持。比如:每天30分鐘運動、20分鐘寫作、10分鐘練習演講、10分鐘反省總結,也可以是舞蹈、閱讀、書法……

    (二)加入到優質的圈子。

    學習圈,興趣愛好圈,事業圈等,用環境、氛圍、相互監督的形式,不直覺的被改變。

    (三)找到專業的導師

    無論學習事業、還是興趣愛好,最好找專業人士指導、監督,效果事半功倍。

    (四)離開現有環境

    人什麼時候會改變?必須改變的時候。

    所以,離開是最好的方式之一,離開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安逸舒適的生活,只有擺脫熟悉的依賴,獨立才開始,很多潛能才得以開發。

  • 8 # 華夏詩詞問道人

    推 拖 拉 是我目前學習的最好的處事方式。這種方式是有智慧在其中的,

    第一:推拖拉,這樣一來二去,你才會有時間去思考,仔細謀劃。遇事而拒後謀而成。

    你是一個聰明的人,你就會利用推拖拉的時間,把事情放進腦子裡過一遍仔細思考。充分謀劃。事情才能做的完美。

    譬如我們大家要一起去吃飯,出門的時候如果其他人都是一起出門,只有你一個人出門,那麼恭喜你,你的人緣真的很差。在飯桌上,我想吃這個油燜大蝦,但是,你不能立馬拿起筷子夾過來就吃,不管別人的看法,你一定要推託一下,領導這大蝦好像很好吃的樣子,我給你夾一個。在讓完一圈後,看看其他人的反應和表情。自己在拿起筷子去吃,你覺得這是不是智慧那,要內化於心到行動。

    第二個要怎麼推、推給誰?

    推這件事是有學問的,你要推給誰那,不是隨便推的。你要推給最合理的那個人,在推的時候,要看看你當時處的身份地位。你要是幹部,那你一定要推給你們領導。事情是由領導做主的。老闆來了,肯定是要找,領導的、不會找你,你只要做好你的工作,給領導提好你的建議就好。你要是領導那你就是當仁不讓的操盤整件事。由你做主,結果也是你來承擔的。

    推拖拉是有學問的,你一定要學好。

    我們要不敢為天下先,推出去,但是到最後要是還是回到你這裡,那就說明是你的事,你有能力把這件事做好,那就當仁不讓。非常自然。

  • 9 # MH大兄弟

    為什麼會拖延?其實很簡單,就是事情的本身是不是在執行者心中重不重要選擇,如果執行者感覺重要,就自然不會拖延。

  • 10 # 阿毛4583

    拖延症是長時間的習慣導致的,平時一些不怎麼著急的事情喜歡拖到不得作的時候。時間長了,只要不是特緊急的事情總是拖延,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 11 # 變的更好一點

    1,拖延第1個原因就是懶,因為惰性是人們的天性,若現在做何和以後做沒有什麼區別,多數人都會選以後做。

    2,對一件事沒有百分百的把握,害怕犯錯誤,所以一直拖延。

    3,討厭別人分配的任務一直不想去做,所以一直拖延。

    4,注意力比較分散,容易衝動。

    ……

  • 12 # 酒醉逍遙客

    拖延是因為你要完成一件力所不及,壓力山大的任務時出現的情緒。因為壓力總是讓你焦慮、不自在,所以心理總是排斥這項工作。一拖再拖,拖到無法推脫再匆匆完成,結果不盡如人意,遭到批評,更加厭惡壓力,形成惡性迴圈。

  • 13 # 慢成長小方法

    01把結果看的太重了

    我知道有很多事情,只要我認真去做,就一定可以做好,但我就是不去做。特別是,別人對我做這件事充滿期待,別人期待越高,我越不敢開始。

    這就是心理壓力太大,太看重結果導致的拖延。

    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呢?

    從小父母期待太高,讓我們養成怕別人失望的習慣

    上學的時候,每次考試前,我一拿起書準備複習,就會冒出想先收拾一下桌子,或者先看會兒閒書的念頭,時間越緊迫我越沒有動力去複習;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我需要做一份PPT,眼看著開會要用了,我還在磨蹭。

    就是明知道時間有限,卻總是不願去做該做的正事。後來看了很多心理學的書,才知道根源在小時候。

    小時候,父母總是對我的要求很高,考試一定要考100分才行,哪怕考了99都要被批評;遇到稍微有挑戰的事情,父母不是鼓勵我去嘗試,而是要我做到最好。

    養成了這種習慣,我就很容易把結果看的太重,害怕失敗,害怕自己努力做了卻還是做不好。所以才會有想拖延,想晚一點面對結果的心理。

    我們很怕別人失望,以至於做事情畏手畏腳,不願對任何人作出什麼承諾,因為我知道自己肯定會讓他們失望。所以我只敢讓自己失望——總是避開重要目標,只做不太重要的事。

    02 “人之初,性本懶”

    就像那個段子:別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

    其實如果不是為了錢,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想上班,因為人的天性就是懶。倒不是說懶惰不好,畢竟如果人不懶惰,也不會有那麼多方便人生活的發明。只是對拖延症來說,懶就不好了。

    比如領導讓你做一份PPT,半個月後要用。即使你現學,這段時間都夠用了,可是你想著一個PPT那麼簡單,不如到跟前再做,結果到還有兩三天的時候,領導突然問你做好了沒有,發出來看看有沒有需要完善的,你慌了,怕領導覺得你效率低,連忙趕工,兩個小時就做完了,自然也沒好到哪裡去。錯誤很多,領導提了一大堆意見。

    這麼一份原本可以輕易獲得領導好感的差事,被你的掉以輕心搞砸了。懊惱嗎?十分懊惱。可是下一次,類似的事情你還是會這麼幹。

    除非你改掉你懶惰的毛病。

    像以上兩種情況,事無鉅細的給自己訂立目標是個好辦法。比如精確到今天晚上8:00要做PPT大綱。今天早上9:00要複習一個章節考試這樣。越詳細越好。

  • 14 # 十里音

    很多人都有拖延的體驗,拖延不但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困擾,還讓拖延者內心非常痛苦。

    很多因素會導致拖延,智力因素除外。

    拖延與壓力有關。

    大多數人認為,壓力是造成一個人拖延的主要原因。面對巨大壓力時,人們往往採取拖延的策略,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策略。比如,學生會推遲複習迎考的時間,直到時間不多了才臨時抱佛腳,寫作者通常在截止時間前幾天才開始動筆。

    拖延與某些信念有關。

    比如:“我必須要做到完美”“我做每件事都應該不費力氣”“如果我展現真實的自己,就不會被人們喜歡了”

    如果你認為必須做到完美,那麼為了不讓人覺得你做得不好,你寧願拖著也不願努力去做。如此一來,你可以在心理上安慰自己:不是我做不到完美,只是沒有去做而已。

    如果你認為真實的自己不被人喜歡,那麼你就會利用拖延保護自己並和其他人保持距離。

    這些信念的本質是害怕。害怕行動會帶來麻煩,害怕付出努力仍做不好,擔心達不到要求,擔心真實的自己不被接受,因此拖延、逃避,藉此保護自己。

    拖延是因為需要別人幫助。

    當人們無法獨立採取行動時,會需別人的幫助。若無法獲得幫助則很可能拖延。比如,很多大學生遲遲不開始寫論文,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怎樣蒐集資料、獲得資訊;有的人在團隊裡幹勁十足,一個人時就沒有頭緒、無法行動。

  • 15 # 曉敏青春說

    生活中,拖延的現象並不少見,不少家長都抱怨孩子作業拖拉,不能按時完成,如果拖延現象嚴重的還會被定義為“拖延症”。

    拖延的原因很多,比如專注力不夠、能力不足,今天我重點來分享心理原因:⬇️

    1⃣️ 內在動力不足:如同車子的發動機發動不起來,代表他內在積壓著很大的心理壓力。

    我服務過一個男生,在小學的時候學習效率還不錯,但是從初一開始效率明顯降低,在和他深聊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因為他在六年級的時候換了一個學校,為了適應那裡的同學,他承認“不得不改變自己的部分性格”,我感受到孩子曾經因為沒有新朋友的孤獨,也感受到他不被歡迎時的壓力。

    為了不想讓大人擔心,他把發生的很多事都積壓在了心裡,而自己又無力化解,慢慢的動力開始不足。

    ⚠️這樣的情況在學校並不少見,孩子們會遇到同伴壓力、學習壓力等,所以各位爸爸媽媽要多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啊。

    2⃣️ 害怕踩出下一步:這樣的人通常都有內疚感,害怕自己做不好,為了不去面對這種“沒做好”的感覺,寧可心裡去等一個讓自己覺得萬無一失的時刻,可是完美的東西本來就不存在,在等待中錯過了很多時間。

    有這些狀況的人通常是在一個比較嚴苛的環境長大,父母要求比較高,對孩子也是批評和指責多。希望父母們能夠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哦,即便他做得沒有達到你的要求也請放低要求去肯定他的努力,因為自信比完美更重要!

  • 16 # 心靈81860

    1. 什麼是拖延 首先,請你一邊聽我的講述,一邊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過下面這樣的經歷呢? 星期一,主管把一項工作交到了你手裡,告訴你下週五之前要完成。你拿著資料,一邊往位子上走,一邊想著:看起來不是很難嘛,一個多星期應該夠了吧。當然了,越早開始越保險,等我把手上這個表格整理完,我就開始做。這次我肯定會速戰速決的。 過了兩天,你還是沒有做。“不行,我要馬上做了。”你這麼想。不過,你看看時間,離下週五還遠著呢,所以還好啦,由它去吧。 又過了兩天,到週末了,你還是沒有開始做事。真後悔啊,要是早點開始就好了!下週也不知道來不來得及,要不要現在做一下呢?可是比起加班,玩手機、看電影,哪一樣都更有意思。一邊玩,一邊擔心著工作,就這麼磨磨蹭蹭過了兩天,你開始害怕了,我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做事?我是不是做不完了?主管會不會罵我? 週一主管問你,事情做得怎麼樣了?你說:“進展挺好的,肯定能按時完成。”主管點了點頭走了,留下你在原地承受著良心的折磨。不過,還有五天呢,趕一趕絕對有戲,說不定兩天就做完了!沒關係沒關係,別太著急了。 轉眼又到了週三,你已經絕望了。我是不是有毛病?為什麼別人都能按時完成工作,只有我不行?這時你可能有兩種做法:一是覺得,現在做這件事實在太痛苦了,而且也太遲了,乾脆跟主管說,換一個人做吧,大不了硬著頭皮挨一頓罵;二是在某個痛苦的時刻,終於開始做事了。這時,你的焦點已經不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趕緊做完了事。 終於又到了週末,不管事情有沒有做完,你都會因為如釋重負或者精疲力竭而崩潰。你會覺得,再經歷一次這樣的折磨,太痛苦了,所以你下定決心,再也不拖延了,下次一定早點開始! 可是,下一次,你還是會重蹈覆轍。 這就是拖延的怪圈。你或許在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裡,都掙扎在這個怪圈中,或者你也可能從頭到尾只需幾個小時,就經歷了一個怪圈。每一次,你都很想早點開始,可到頭來,又不由自主地拖延起來。 在英文字典裡,拖延這個單詞的意思是“推遲、延後、延緩”。它有兩個意思,一個指有害的習慣,比如我剛才講的,拖著不做工作;另一個指有用的習慣,它能給你帶來好處。比如,你手頭有好幾件事情需要同時做,你分身乏術,只好把不重要的事情延後。這時雖然也有拖延行為,但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把事情推遲沒有給你帶來麻煩,甚至還幫了你大忙。 而我們要克服的拖延,是那些不但耽誤了事兒,給你造成了損失,還讓你感到焦慮、後悔、自責,讓你備受煎熬的行為。

    2. 失敗恐懼症 拖延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和痛苦,你可能拖到最後延誤了工期,被領導批評甚至辭退,也可能想了大半年都沒給朋友打一個電話,疏遠了感情,或者買錯了東西遲遲退不掉,白白浪費了一筆錢。可是,為什麼拖延這麼難戒掉呢?這是因為,拖延有很多隱藏的好處。 這個說法可能會讓你很奇怪:拖延怎麼還會有好處呢?如果仔細想一想的話,你會發現,拖延往往是在逃避那些讓你不舒服的事情,雖然你也知道,這樣做只會火上澆油,但至少拖延的時候,你不用面對糟心的事兒。5種造成拖延的心理原因,人們對拖延的依賴分析得淋漓盡致。你可以一邊聽我的講述,一邊想想你自己或者周圍的人,在拖延時有什麼表現,來驗證一下。 第一種原因,也是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害怕失敗。 給你講個生活中的例子。小志的文章寫得不錯,老師推薦他參加一個全國性的徵文比賽。小志很想拿個大獎,可是交稿日期越來越近了,他還是一個字都沒有寫。他想:現在功課太多,過幾天有空了再寫;過了幾天,他又想最近天氣不好,等天氣好了再去采采風;真正到了天氣好的週末,他又對自己說:狀態不好,沒有靈感……最後,他越來越心煩,乾脆安慰自己說,時間不夠了,寫不出什麼好東西來,還是算了吧。 在這個例子裡,小志遲遲寫不出文章,是因為害怕文章寫得沒有想象中那麼好,證明不了自己的實力。在書裡,作者把這樣的表現,稱為“失敗恐懼症”。 失敗恐懼症是怎麼來的呢?它來源於人們看待事物的心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德威克研究發現,人們在面對挑戰時,有兩種不同的心態,固定心態和成長心態。 有固定心態的人認為,智力和才能是天生的,事情沒做好,就證明一個人的能力有問題。他們會覺得,一件事做得很好,就代表我的能力很強,我對自己很滿意;做得不好呢,就表示我沒有能力,我討厭自己。 這樣一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成了考驗。如果有一件事情沒做好,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崩潰。在這麼大的壓力下,他們害怕失敗也就理所當然了。所以,他們一旦發現事情沒做好,就開始拖拖拉拉,拖到最後,要麼直接放棄,要麼匆匆忙忙完成任務,然後自我安慰說:不是我不行,是我沒有盡全力。要是時間多一點,我肯定會做得很完美。這樣,他們就用不著因為失敗而否定自己了。 和固定心態完全相反的,是成長心態。有成長心態的人,認為智力和才能是可以慢慢培養的,所以在他們眼裡,暫時的失敗沒有關係,只要努力成長進步,他們就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能幹。 日本文學家渡邊淳一在《鈍感力》這本書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剛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渡邊淳一和另一位作家歐先生,都常常被編輯退稿。歐先生被退了幾次稿以後,感覺自己不是寫作的料,不想再寫了。而渡邊淳一呢,他也很受打擊,但是他相信,多練一練水平就會提高了,所以還是堅持寫作。故事的結果你可以猜到,歐先生慢慢銷聲匿跡了,而渡邊淳一果真越寫越好,成為了文學大家。 所以說,成功和失敗,並不決定一個人的好壞,更不決定一個人的價值。下次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不要因為不夠完美,就輕易放棄,要相信,你會越做越好的。

    3. 成功恐懼症 介紹完了失敗恐懼症,接下來,我給你講解拖延的第二個心理原因:害怕成功。 害怕失敗很容易理解,可是害怕成功,這不是很奇怪嗎?你可以想一想,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好朋友被領導批評了,找你傾訴,你就不敢把最近升職加薪的好訊息說出來;明明事情做得很成功,大家都稱讚你,可是你卻覺得尷尬和無所適從,怕遭人嫉妒。這樣的情緒,如果發展得比較嚴重,那就成了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成功恐懼症。 害怕成功的人,常常有下面兩種心態: 一種是“害怕壓力”。有的人會覺得,成功帶來的壓力太大了,還是原地踏步比較安全。舉個例子來說吧。一個跳高運動員,每天都努力訓練,幾個月後,他終於打破了自己的記錄。然而接下來呢?他要躍過的橫杆更高了,他不得不接受更大強度的訓練。有些人害怕成功,就是因為不願接受這種永無止境的挑戰。每一次成功,都會帶來過高的期待,也會帶來巨大的壓力和高強度的工作。與其這樣,他們還不如安全地留在舒適區裡。 另一種害怕成功的心態是,“擔心傷害到別人”。有的人覺得,自己太成功,會讓周圍的人感覺不舒服。比如說,很多大學生到外面去上學,離開了貧困的家庭。可是,他們的弟弟妹妹卻被拋在家裡受苦,他們很可能會因為內疚,而在學業上拖拖拉拉;如果你經常和同事們一起抱怨這、抱怨那,結成了心理上的同盟,那你可能會因為擔心背叛了他們,而在工作上拖延,錯失升職加薪的機會。 擔心自己的成功傷害到別人,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其實,大部分人都比你想象中的堅強、大方,因為這樣的原因而拖延大可不必。 你可以嘗試退後一步,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狀況,提醒自己:成功會讓你進入到一個更好的人生階段,所以,你可以改變自己,適應成功。

    4. 爭奪掌控權 說完了害怕成功和害怕失敗,下面我們看看第3種造成拖延的心理原因:爭奪掌控權。 如果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一直有這樣的想法:“這個任務簡直是莫名其妙,我幹嘛要做啊”,或者“我才不要按別人的意思來做事”,那麼,你的拖延,很有可能就是為了爭奪掌控權。 人們爭奪掌控權的時候,往往有下面三種表現: 第一種是打破規則。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規則。上班不能遲到,開車不能超速,公物不能破壞,違規了就要受懲罰。和所有人一樣遵守規則,可能會讓你感覺自己無足輕重,這時候你就會很想打破規則。你有沒有故意忽略信用卡的還款日期,還因為要交罰款或者利息,而憤憤不平?你會不會經常拖到電話停機,才不情不願地充值? 有時候,你甚至還想打破自己制定的規則。比如,你做了一個讀書或健身計劃,但卻遲遲不去實施。計劃是你自己定的沒錯,可真正要做的時候,它就像是外界給你強加的要求,讓你喘不過氣來。作者們甚至還遇到一位年輕人,他在網上打汽車廣告,當天有30個人來諮詢,他卻一個人也沒有回覆!雖然廣告是他自己釋出的,但人們一窩蜂湧來時,就好像在逼著他回覆。他覺得拖著不回訊息,就是拿回了片刻的自由。 第二種爭奪掌控權的表現,是反抗強者。當你處在弱勢地位,不得不被別人支配的時候,拖延可能會成為你反抗強者的武器。比如不按時交作業的學生,或者遲遲不願執行上司安排的職員,他們的目的就是讓老師或者上司為難,讓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思進行。拖延讓他們感覺擁有了一部分掌控權。 第三種爭奪掌控權的表現,是暗中抵抗或報復。有時候,人們感覺被侵犯或者傷害了,也會用拖延的方式來抵制或報復。比如,當鄰居問你家庭菜譜秘方的時候,你或許“老是忘記”寫給她,實際上你是不願告訴她,但又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小張和小王有了矛盾,小張也許會拖延應該和小王一起完成的工作,故意讓小王出醜。 為什麼有些人對掌控權這麼執著呢?因為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建立在自主權上。他們會覺得,一件事我能說了算,就代表我能力很強,我受人尊重;而一件事情我左右不了,不得不聽別人的,就代表我能力差,我感覺很糟糕。而規則和命令,對他們來說,正是難以忍受的干涉和約束,會動搖到他們的自尊和自信。 但其實,失去掌控權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下一次,當你有反抗的想法時,你可以問問自己:“我這樣的反應,針對的是什麼?”有時候,你的反抗是相當有道理的,對方確實想要控制你,或者利用你。但是也有一些時候,你的反抗情緒,只是出於失去自主權的恐懼,而不是出於現實。

    5.心理舒適區與未來折扣 拖延除了能讓你遠離對成功或者失敗的恐懼,讓你奪回掌控權以外,還能維持你的安全感。接下來,我就要給你講講拖延的第4種心理原因:維護心理舒適區。 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一旦離開這個熟悉的模式,嘗試新事物,我們就會感覺焦慮、害怕,這就是“心理舒適區”。我有個朋友,畢業後一直在家鄉的小鎮工作,她嚮往大城市的繁華生活和高工資,但又擔心競爭壓力太大、一個人生活太難,所以遲遲不去找新工作,這就是因為不願離開心理舒適區而拖延。又比如,很多研究生會推遲論文答辯的時間,因為他們不想告別自由自在的校園生活;有的人不願離開悉心指導他們、提拔他們的第一個老闆,因為不敢獨立面對事業上的困難和風險;有的人遲遲不願和渣男分手,因為不敢一個人生活。 走出舒適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這意味著你要離開熟悉的模式,改變和自己緊密相依的習慣,接受新的挑戰,也難怪很多人會拖延逃避,畏縮不前了。然而,拖延只能暫時維繫心理舒適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你可以一點點地摸索、嘗試,一次一小步,離開舒適區,去看更精彩的世界。 最後,咱們來看看造成拖延的第5個心理原因,未來折扣。 我們很容易為了短期目標,而拖延長期計劃,好像未來的獎賞在我們眼裡,打了個折扣一樣,這就是“未來折扣”。對我們來說,近在眼前的事情更加具體,更能刺激我們馬上去做,比如後天要交的結題報告,下個月要組織的一場會議,看上去清晰而緊迫,你就會優先去完成它。而長遠的目標,比如存錢買套房子,或者努力學寫作成為作家,太遙遠、太抽象,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看到結果,讓人感受不到當下的滿足,自然就會一拖再拖了。 要命的是,大多數重要的事情,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持續努力才能完成。所以,你需要學會制定和完成計劃,及時自我獎賞,一步一個腳印地接近長遠目標。具體的方法和技巧,

  • 17 # 捧書香

    假想一下我們習慣性的拖延場景:

    一項工作必須要在5個月之內完成

    你會告訴自己:

    這一次我要早點開始:每天完成一點,這下我會有充足的時間去完成這項任務。

    雖然感到自己不能夠或者不願意早點開始,但心裡還是相信:我可以有條不紊地完成。

    ……

    一個月過去了,卻沒有任何進展,你開始焦慮,並且感到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但離最後期限還遠呢,你還是抱著一些希望…………

    又兩個月又過去了,你還是沒有上手做事,預感到可能自己永遠不會開始,腦海中不禁閃現挫敗的念頭,一邊悔恨浪費的時間,一邊無奈,我可以做任何事,整理書桌,清理房間,重拾讀本,唯獨除了這件……

    眼看著時間一點點臨近,你還是保持著樂觀,期盼日期延遲的奇蹟……

    你已經絕望了,你會感覺自己確實缺少某些東西——自我約束力,

    只剩下最後的抉擇

    做:截止日期要到了,不停的後悔為什麼不早點開始,只期盼做完就好不做:時間太短,無法完成---放棄

    壓力過大,無法忍受----逃跑

    拖延者的心理形成

    每一種情緒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拖延的心理也是如此,不僅與先天性有關,也受後天的環境影響。

    比如父母只是過度地讚揚 “你真聰明,你可以做任何事”,不去幫助孩子正確面對失敗,那麼他就只會認識到成功的快樂,無法面對不足和缺憾,不能從失敗中學習,甚至可能因為大的挫折而一蹶不振。

    這種只看重結果勝利的心態,正是完美主義者的雛形。

    一個經常受到批評的孩子,可能會一直認為“我一無是處!”

    當孩子自我評價過低時,缺少自尊心時,也無法形成健全的人格。

    完美主義——這是拖延的重要原因

    從現實到理想的兩點,完美主義者期待的是一條筆直的線

    他們追求的是最短的捷徑,

    認為結果才能帶來快樂,相反過程沒那麼重要,

    即使是付出汗水走過也不能帶來快樂,

    直線以外的任何偏離都是失敗的,錯誤的。

    過高的要求使得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偏差越來越顯著,日益增大的壓力會帶來更多的挫敗感,人們不願承認和麵對失敗時,就會選擇逃避,所以拖延就自然發生了。

    在完美主義者眼中往往有這樣一個等式:自我價值感=能力=表現

    一個出色的表現意味著一個出色的人;一個平庸的表現意味著一個平庸的人。 我表現好,表示我很有能力,我表現不好,表示我沒有能力,所以我對自己感覺很糟。

    這已經不僅僅是某件事情你做得好或不好的問題。你的表現好壞直接成了你是否有能力以及你是否有價值的一個衡量標準。

    而*拖延打斷了能力與表現之間的等號—— 我表現不好只是因為我的拖延,即我沒有努力去做,這與能力無關。對他們來說,責備自己邋遢、懶惰,

    比把自己看成無能和無價值(而這就是他們深為恐懼的失敗)要容易忍受得多。

    完美主義者需要明白,努力嘗試是一件好事,而不是愚蠢或軟弱的表現。

    失敗並不危險。失敗是正常的,這是生活的組成部分。

    逃避心理

    許多人害怕受到過多的關注,成功意味著承受檸檬精的閒言碎語,擔心別人的批評指責,害怕有心人懷恨在心,更擔心有人因此受到傷害。他們害怕成功,所以選擇拖延。

    正如曾奇峰在書中所說:

    我們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任何人都不必用對自己不好的方式來對他人好。

    我們是人,註定要帶著人的全部優點和弱點活著。

    應對拖延,需要改變

    從設定一個合理的目標開始,回顧下你每次想要拖延的心理過程,以及你克服拖延的時刻,重視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還可以找個同伴監督

    拖延症根深蒂固,無法輕易根除,拖延的情緒根源涉及內心感受——恐懼、希望、記憶、夢想、懷疑以及壓力。我們需要充滿耐心,一個一個去應對和處理。

  • 18 # 時間管理笨猴社群

    首先,要戰勝拖延症,就得先了解我們到底為什麼會拖延。我總結了三個我覺得可能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叫做:結果過於遙遠,不可預見。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子的?我們都知道如果說期末的時候交不上畢業論文,可能就拿不到畢業證書了。我們知道這個結果,可是這個結果對我們當下來說實在是太遙遠了,它沒有辦法很直接的去影響現在的生活。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有這樣心態的人不在少數。

    所以當你的目光只侷限於眼前的時候,你很少會有動力去做一件你不得不做的事情。

    第二個原因叫做:任務過於繁瑣,無從下手。

    什麼意思?就是當你去面對一項非常龐大的任務的時候,比如你要寫一篇論文,你會被嚇到:哎,這個論文需要寫十幾章的內容,真的很難,有各種各樣的文獻資料要查,查完文獻資料我還要構思邏輯,還要組織語言,太煩了。一個“煩”字,就概括了你所有的情緒。

    然後這個時候,你就乾脆怎麼樣?乾脆把它放一邊去,去看場電影,先去追個劇,感覺很爽。這是很多人的第二個心態。

    第三個原因叫做:情緒過於焦慮,無法做好。

    很多人其實有很大的動力想去做,也知道如何拆分任務,但是他們當下一想到這件事,他就會自然而然的非常緊張。哎呀,我感覺我真的是寫不出來,我感覺我這個論文寫出來也是會被老師罵的狗血淋頭,那我要不就先放鬆一下吧。

    所以,拖延最主要的三個原因是:結果過於遙遠,不可預見;任務過於繁瑣,無從下手;情緒過於焦慮,無法做好。

    那麼大家可以看到,拖延症本質上其實就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對不對?它實際上是我們不能妥善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我們為了應對與任務相關的情緒而不自覺發起的措施。

    二、主動拖延vs被動拖延

    在講到底如何去克服拖延之前呢,我想先糾正大家的一個普遍的誤區,就是:很多人他們看似在拖延,但是其實他們並沒有在拖延。

    聽起來可能比較抽象,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說有些同學會問我說,你花了多久準備這篇文章的內容呀?其實說實話,我正式開始寫稿子的時間前後加起來沒有超過2小時。那有些人可能聽完以後就會說:哇這麼短的時間,看起來很輕鬆,我也可以做!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是的。看似時間很短,但是我從決定要寫這篇文章開始,可能走在馬路上、洗澡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我都在心裡不斷地打磨、思考:用什麼樣的案例更加合適?什麼樣的課程結構更合理?怎麼樣的演講方式更吸引人?所以等我心裡有底了,正式開始創作的時候,其實過程會非常地快速。

    這個就是主動拖延,那麼什麼叫做被動拖延呢?被動拖延的意思就是說我在拖延的時候,我沒有幹任何相關的事情,我是完完全全的把任務拋到了腦後,完完全全的拖了下去、睡了過去、耗了過去……

    所以說主動拖延是看似拖延,但它其實是一直在從事跟這個任務相關的工作。它是一個特別好地思維策略,我也鼓勵大家在碰到瓶頸的時候嘗試一下。

    但是我想要強調的是: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別人主動拖延,取得了好成績,就覺得自己只需要單純模仿行為就可以了。主動拖延和被動拖延,這兩個東西的本質是不一樣的。

  • 19 # 業餘心理

    之前寫過一篇類似的論文,是以大學生為例的,不過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拖延現象十分常見,有拖延的表現也不用著急慌張。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恐懼感

    恐懼感分為2種:對失敗的恐懼、對成功的恐懼。對失敗的恐懼不言而喻,面對比較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對未知的恐懼滋生出拖延,以致於人們可以理直氣壯為失敗找藉口。對成功的恐懼感來自於朋輩壓力,自己如果受到人家的關注會感到有壓力、不自在,而拖延可以幫助他們跳出競爭圈,降低人們的期望,對減壓效果很好。

    2.價值感

    人的天性始終是趨利避害的,面對棘手的任務或工作,很多人會選擇“放鬆一下”“做些別的事情再回來”。在現在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輕鬆”: 上網、看劇、逛街、購物,面對這些高價值感的事情,人們難堅持集中精力去完成手頭艱難的任務,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價值感比玩樂要低很多。

    3.時間感

    時間感會人們在主觀層面上改變對某件事物的價值感評判。有研究表明,時間維度上的個人特徵對日常生活有影響,個體對事件發生時間和事件結果之間延遲時間的認知影響著對事物價值的估計。而價值感又是影響人們是否拖延的重要因素,因此個人的時間感往往影響著他們的行為。

  • 20 # 陳小楚向前衝

    主要有七個方面的原因:

    缺乏明確的願景

    沒有自己努力的方向,總是人云亦云,看別人學啥就跟風,但都是三分鐘熱度,沒有自己的主見。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哪裡,怎麼辦?

    可以試著堅持做一件有點興趣的事情,比如你想擁有一個好身體,那麼堅持100天運動再說。

    不是因為成功才努力,而是因為努力才成功!

    計劃不足

    草率地決定開始,過於高估自己的能力。沒有經過周密的調查論證,廣泛徵求意見就貿然開始。

    不善於利用時間

    沒有搞清楚自己一天的狀態,比如在頭腦容易昏沉的下午做需要周密思考的事情。那怎麼辦?

    花上兩三週的時間記錄自己的時間,看看什麼時候做什麼事自己做完之後的感覺如何?效果如何?

    總結出自己一天中哪些時候適合周密的任務,哪些時候適合不動腦的事情。再根據計劃安排。比如我自己是下午開始到晚上精神比較好,這個時間用來閱讀會比上午好!

    總覺得很疲憊

    一想做事就覺得有疲憊感,越拖越疲憊,越難以開始。怎麼辦?調整作息時間,羅列時間表,有的放矢地做事情,有效減輕疲憊感!

    恐懼結果

    拖延的另一個原因是對結果的恐懼。害怕事情做不到拉低自己的人格,破壞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因此遲遲不願意開始。

    還有人是對成功的恐懼,害怕成功之後會帶來令自己無法承受的事。這就需要我們對完成或不完成一件事情有明確的評估。

    自制力不夠

    網路的普及,電子產品的普及,讓我們更加難以集中注意力。若想做好一件事 完成自己的計劃,就必須訓練自己的自制力,可以嘗試用番茄工作法。

    惰性

    人是一種天生好吃懶做的動物,不然就不會發明那麼多解放雙手雙腳的產品了。

    所以想要進步,必須克服自身的惰性,沒戰勝一點點惰性,你就進步一點點。萬事開頭難,只要開始了人就會順著這個慣性做下去,可以試試五分鐘開始法。

    比如看書,在心裡告訴自己“我就看五分鐘”。越容易的事情,大腦越樂意去做。

    總之,拖延並不能幫助你考上理想的大學,找到理想的工作和心儀的物件。

    @歷史這樣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朋友合夥做生意,大多都沒好結果”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