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另類文史
-
2 # 鄭捕頭
關於相聲包袱兒的規矩其實很多,只不過由於現在相聲團體眾多,相聲演員更多,在很多時候越來越不講過去的一些老規矩。當然反過來說,過去的規矩也不是所有的都合情合理,適當擯棄一些倒也應當。
從相聲的包袱兒來說,大概有三類包袱兒,如今是越來越不應該多用的,否則就會引發觀眾的反感,而且對相聲藝術的發展也不利。
倫理哏首先就是倫理哏。
倫理哏就是從倫理角度比如祖孫、父子關係設計而成的包袱兒。傳統相聲中有很多倫理哏的段子比如《翻四輩》、《反七口》等等,過去的相聲藝人給年歲不大的徒弟開蒙也就是啟蒙教學,最早學的都是倫理哏作品,因為這種包袱兒迎合人們的心理,而且幾乎是個人就明白,就能笑出來,尤其小孩子演起來更為招笑兒,容易培養初學者的自信。
新中國建立之後,這一類包袱兒都拋棄不用了,但到九十年代茶館相聲逐漸復興之後,這一類包袱兒又有所抬頭,這些年更是在小劇場經常聽到。其實這一類包袱兒格調不高,偶爾聽幾句還成,聽多了容易引發逆反心理,最好還是不用,或者儘量少用。
生理哏其次是生理哏。
這是指相聲演員根據殘疾人比如聾啞人和盲人的生理缺陷設計的包袱兒。這種包袱兒非常廉價,儘管容易引發當事人的反感,但由於它搞笑非常直接,在過去也還是有一定市場的。
如今在小劇場這種相聲還是會偶爾出現比如《學四相》、《學聾啞》,但早不作為主流作品出現,效果本來就有所衰減,再被舉報就更得不償失。
葷包袱兒還有一種,就是葷包袱兒。
這是相聲演員透過直接描述或者暗示,渲染男女情色等內容設計的包袱兒。在相聲出現的早期,為了吸引路人圍觀,藝人們不得不採用一些低階趣味的段子來迎合觀眾需求,因此那時候在街上看撂地演出的基本沒有女性。
隨著藝人社會地位的提高,葷包袱兒越來越多被淘汰,相聲的品味也有所提高。如今在一些小劇場,偶爾還是能聽到一些暗示的葷包袱兒,但早已不作為主流出現。
砸掛的規矩還有一種形式是砸掛,這時候抖包袱兒就需要掌握分寸。
相聲演員在表演過程中經常拿別人開涮,在相聲術語裡就叫做砸掛。不過砸掛也是有砸掛規矩的,不能隨便砸別人,否則不但起不到演出效果,反而還有可能惹麻煩。
一般來說,相聲演員在演出過程中拿知名人物砸掛,是可以發揮搞笑效果的。知名人物分為兩類,一類是相聲演員,一類是相聲以外的明星。
對於相聲演員的砸掛,在劇場相聲中比較常見,最常見的就是在剛才的演員下臺之後,兩位演員上來就要對前兩個演員點評一番,還要說一兩個他們的糗事,引發觀眾的笑聲。
這類砸掛用不著事先溝通,因為大家都不拿這太當回事兒,都是行內人,或者都是同事,誰都免不了要拿別人抖個包袱兒,別人拿自己抖個包袱兒,都不會太往心裡去。
不過相聲演員之間砸掛也有一些規矩,最好是在私人關係比較好的演員之間進行,如果兩個相聲演員本來就有私人恩怨,就不太適合砸掛,因為容易砸急眼。另外對於前輩演員的砸掛,也需要掌握分寸,儘管說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但開玩笑過火總不是好事,會讓當事人和觀眾都感覺不舒服。
除相聲演員之間砸掛,還有一類是調侃相聲演員以外的明星。只要和對方關係好,其實也用不著事先溝通,反正相聲演員也不會真的拿實際的壞事開玩笑,從而引來麻煩。
問題就在於,有時候互相本來不熟悉,調侃過火就容易引發問題。拿這些知名藝術家調侃不是不可以,但要點到為止,不能讓觀眾因此產生不太好的想法,產生不良的後果,比如此前出現的張雲雷調侃張火丁事件。
表演的分寸和角度總之,相聲演員的表演最好不要碰一些倫理哏、生理哏和葷段子,否則會被很多觀眾所不容,也不利於相聲藝術的長久健康發展。
而關於砸掛當然可以經常用,但要注意分寸和角度,切莫因為抖包袱兒抖機靈兒而失去更多。
-
3 # 人鬼情未了2018
所謂相聲中的絕對禁忌,並不是拿不熟悉的同行或者前輩來砸掛,而是諷刺類相聲的把握與尺度,箇中原因不言自明,這是相聲同行之間最致命的一把暗器……
-
4 # 我就是個碼字的
簡單說就是八個不能說,四個不能砸。
說相聲要避免出事,一定要注意的是“把點開春”。
一、八個不能說的
相聲行業本身屬於江湖生意一部分,因此從根上傳承了一些江湖上的忌諱,其中最明顯的,對於我們普通觀眾來說最有意思的忌諱就是“放快”。
所謂“放快”就是說不吉利的話,不過江湖生意門裡不吉利的話也很特別,總結起來就是“八大快”。
一是團黃粱子,也就是“夢”。
二是懸樑子,也就是“橋”。
三是海嘴子,也就是“虎”。
四是海條子,也就是“龍”。
五是土條子,也就是“蛇”。
六是月宮嘴子,也就是“兔”。
七是土堆子,也就是“塔”。
八是柴,也就是“牙”。
江湖規矩,在每天的午前,這八個字是絕不能當人面說出口的,如果你說了,也簡單,賠錢。賠人家一天的收入。
所以,你看相聲演出很少有上午舉行的吧,開玩笑說這要是一不留神放了快,如果臺下坐上百個觀眾,你不得賠死。
當然,這是傳統忌諱,現在已經很少講究了,但你要是在生活中碰到江湖生意人,你可以留意,如果是上午他說話肯定會注意避免放快的。
二、四個不能砸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曾經簡單寫過相聲砸掛有四個不能砸,這個並不是行業公認的,但卻是普遍遵守的。
第一不能砸有隔閡的人,不然就涉嫌挑釁。
比如德雲社高峰是一個天津球迷,而天津球迷有一段時間和北京球迷的關係挺緊張,高峰砸國安隊的掛,國安球迷自然不買賬,最後高峰還得站出來道歉。
像郭德綱在北京衛視某位領導去世後在社交平臺上掛喜字,雖然不屬於相聲表演內容,但也是犯忌諱的。
第二不能砸觀眾不懂的,不然砸了也白砸。
相聲的包袱分內行包袱和外行包袱,外行包袱是面向觀眾的,內行包袱是面向同行的,在表演時,內行包袱一般就得少用,不然包袱不容易響不說還涉嫌不尊重觀眾。
比如現在有些年輕演員有一搭無一搭在臺上喜歡調侃兒說春典或者說行話,一般性的觀眾都知道的春典比如“火了”“走穴”啥的還行,像什麼“頂瓜”“磨蔓兒”之類的話其實不太適合說給觀眾聽。首先很多觀眾不懂,其次更關鍵的是相聲老祖宗有規矩,春典不能輕易外露,外行都知道了,生意就不好做了。
第三不能砸有爭議的,不然就會引起爭議
比如張雲雷曾經砸掛地震災區,你以為這是逗笑,但對於生活在地震災區的群眾來說那是傷疤,拿人家傷疤取樂,實在是一種很不理智的行為。
第四是不能砸長輩,尤其是德高望重的、和你不熟的長輩
還是張雲雷,他低俗砸掛京劇界前輩張火丁和李世濟就是犯大忌諱,先不說人家是女性,關鍵李世濟還是張雲雷奶奶輩的前輩,德高望重而且已經去世。張火丁不僅是名家,也是張雲雷長輩,你沒事瞎砸掛她們,不出事就怪了。
至於德雲社徒弟們砸掛郭德綱和于謙,那無所謂,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三、相聲最講究把點開春
侯寶林相聲裡有個小笑話:到大戶人家出堂會需要提前打聽好多事情避免犯忌諱,結果千算萬算還是犯忌諱了,“咱倆打賭,誰輸誰就是小狗子”,沒想到東家太爺小名叫小狗子,你上哪兒說理去。
雖然侯寶林這是笑話,但也說明了一件事,相聲演員表演必須要“把點開春”。
點,就是觀眾,把點開春的意思是要根據觀眾的身份和特點決定本場說什麼相聲,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張壽臣的,他當年受邀去張學良府上出堂會,臨時找了個搭檔,結果那個搭檔沒見過是世面,沒幾句話就出事了。
兩人說《對對子》,前兩個包袱沒響,搭檔著急了,直接往下三路的“臭活”上使勁,張壽臣一聽汗都下來了,為什麼?因為那是堂會,臺下坐著的還有女眷和孩子呢。
果不其然,臺下其他觀眾還沒反應過來,懂行的張學良已經拿報紙擋住自己的臉表示不滿,張壽臣趕緊改詞硬拽了回來。演出結束,他連錢都沒敢拿,拉著搭檔就走了,出門臭罵了一頓以後再也不找他合作了。
之前德雲社演員張番劉銓淼在蘇州演出時被當場攆下臺也是這個原因,他們倆在臺上模仿不雅表演,卻不顧臺下還有女性和未成年人,經過監管人員提醒還不收斂,被攆下臺那就是活該了,得虧他們是在新社會,放在舊社會茶壺早就飛過來了。
綜上,相聲表演是一種貼近觀眾的表演形式,對其中的忌諱和風險,相聲前輩早就有了相關經驗和教訓,因此這絕不是用一句“電影上是假的,為啥相聲你當真”就可以搪塞的。
-
5 # 鹹魚茶館
但正如王晶所說,搞笑就是因為出現了不合理的事情,那麼包袱要產生效果,必然也會製造不合理,但製造不合理的過程中,難免就會觸碰到一些禁忌領域,這些禁忌可能是來自於生活,也可能來自法律,也可能是觸碰到了某些人的敏感區域。
所以舞臺上就有一些話是不能說的,或者在一些特定場合不能說,這就是所謂的禁忌包袱。
這種包袱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帶來的資訊爆炸式傳播,禁忌包袱越來越脫離相聲行業本身的束縛,反而是走向了公共秩序的層面。
比如曹雲金曾經說過一些過去相聲行業的禁忌術語,大部分都是帶有忌諱的字,比如參加紅事,不能說帶有“si(死)”“wang(亡)”的包袱。
另外下三路包袱也不能隨便說,當然這要看場合,撂地的時候那就是百無禁忌,像拴馬樁大部分是用倫理包袱,太平歌詞早年間罵街的詞兒多了去。但假如進了劇場,或者去參加上層名流的堂會,那麼包袱就必須淨化,否則惹得那些官太太官老爺不高興了,輕則直接轟走,嚴重的把你飯碗砸了也不叫事兒。
除此以外,就是一些行業禁忌,其中絕對被禁止的,就是捋葉子的包袱,也就是從同行那裡偷來的包袱,如果你敢演出來,直接就會被列入行業黑名單。畢竟以前資訊沒有這麼發達,藝人創作的素材也沒那麼多,寫一個段子都得費老大勁兒,本來指望著這獨一份的買賣養活自己,結果你直接就偷去用了,這就是缺大德的事情。
還有就是刨別人的包袱,這也是舞臺上的大忌,包括現在也還有這個規矩,比如去年德雲社鬧出的王鶴宇事件,他被粉絲指出的罪狀之一,就是在小劇場把演底那對組合的包袱給刨了,讓人家不得不臨時換節目。說白了這種刨活會直接影響其他演員的表演,讓觀眾對接下來的表演喪失興趣,所以刨活陰人是絕對禁止的。
但這些流傳下來的行業禁忌,已經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基本上被摒棄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公眾化的一些全新禁忌。
而且行業規範對於捋葉子的限制作用也越來越小,比如當年尹笑聲跟郭德綱交惡,原因就是郭德綱偷錄他的節目,並且公開傳播給德雲社的學徒。這在以前肯定要被同行集體抵制,但現在是誰粉絲多誰有理,尹笑聲被捋了葉子,還得接受綱絲的炮轟,說他蹭郭德綱熱度。
另外郭德綱《屌絲青年》陷入抄襲風波,他選擇應對就是拉黑原作者,然後由粉絲去控評。去年德雲社張鶴倫被笑果文化指出抄襲包袱,而今年又被微博博主指出抄襲他的原創歌曲,這些都沒有得到任何迴應或者道歉,畢竟粉絲數量多聲音就大,那麼抄襲就是有理的。
行業禁忌逐漸被淡化之後,更為廣泛化的禁忌卻不斷被製造出來,在這個網路傳播高度發達的時代,一旦相聲演員的言論被大量擴散,並且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影響,那麼從這個包袱帶出來的就是一整套連鎖禁忌,並且會一直存續在相聲行業。
比如馬志明先生的《糾紛》,因為設計了一個角色是天拖廠的保全工丁文元,後來就被天津拖拉機廠告上法庭,差點賠上了少馬爺的藝術生涯。之後相聲演員的創作,都會避開真實的人跟單位,這就成了一個以前沒有過的禁忌領域。
後來郭德綱在相聲中指名點姓的砸掛汪洋妻子出軌,結果又被告上了法庭,說明這個禁忌十幾年以後仍然有效,只要有人願意較真,你就絕對沒有勝算。
而去年張雲雷因為調侃地震,以及表演京劇名家的段子,兩次被媒體炮轟,其實是給相聲增加了兩個全新的禁忌領域。在這之前其實有不少相聲演員表演過跟地震相關的段子,不扯遠了2002年郭德綱就說過“張文順引發地震”的段子,但當時並沒有被叫停或者處罰,說明這個禁忌其實是因為張雲雷512時候引發社會效應太大,於是所有媒體集體發聲給予定性,那麼從今往後,所有相聲演員都不可能再創作地震相關的段子了,否則一旦被曝光,肯定迎來的就是最高級別的懲罰。
這也說明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相聲表演不再是隻有一套行業內部的規則,更多的是被動接受社會的監督,類似的行業禁忌以後還會越來越多,只要有人被曝出來不當的包袱,今後這種包袱就會成為舞臺禁忌。
-
6 # 覺主老刀
從小聽相聲,後來娶了天津媳婦,和相聲界已故的杜國芝老先生還沾上點遠親,對這個行業比一般人能多一些瞭解吧。其實這些說相聲的,包括演藝圈的藝人、明星,一樣是普通人。攝像機前一團和氣,可是臺底下也是眾生百態,也拉幫結派。最形象的比喻就是辦公室政治。不光是說相聲的,誰都一樣,這是人性。
先說後臺禁忌有人提到“把點開春”,這個的確有,把點和開春要分開說,把點指的是踩雷,碰觸一些不能說的禁忌,不僅僅是有人提到黃粱子、懸樑子之類的,過去老先生出去演出,忌諱更多。比如說演堂會,先得去問主家,您這都忌什麼字啊?比如說主家老太爺,祖輩兒的字不能說,屬相不能說,故去人的名字不能說,怕觸動心事——這些都必須注意,否則就算砸了。
開春,春指的是江湖春點,也叫唇典,就是行業黑話。不能把行業內部的黑話漏了。一來是要保持神秘感,二來過去演堂會也好,撂地也好,和觀眾之間存在利益關係,有些事當著人面不好說。當然,現在無所謂了,包括張壽臣還說過用唇典的小段,說某人的媳婦“面作”,就是醜的意思。過去的確是有這樣的禁忌的,哪怕是現在,你不是行內人人家也不會輕易把黑話都交給你。
類似的後臺禁忌很多,大多都是從戲班子裡傳下來的,也都和迷信有關。比如說有人提到的八個字,其實遠不止八個字,這裡面有的屬於“放快”,說不吉利的話,有的屬於避諱,就是前面提到的“忌字”。
比如說塔字,主要是和坍塌的塌諧音,過去搭臺唱戲,最忌諱的就是臺子塌了傷人,真要是趕上這麼一出,基本上就是家破人亡的局面。所以唱戲才有那麼多迷信的講究,包括現在拍戲也是一樣,開機要剪綵,結束要殺青,意味著從戲裡出來。很多都是以前戲班的規矩。
再比如說牙字,諧音是衙門的衙,過去撂地最怕衙門口的人找事來,小說是吃拿卡要,往大了說乾脆就不讓你幹了。和今天城管一樣。
像是夢,諧音懵,上臺懵了。
橋諧音瞧,上不去臺看別人演,過去誰演出誰就有錢拿,除了學徒沒出師的,誰都不願意幹瞧著。
龍諧音聾,人老了難免耳聾眼花,這一行眼花不怕,怕的是耳聾,就幹不了了。所以老先生特別忌諱。
虎就是東北的話你虎啊的意思,避免碰上蠻不講理的觀眾,有時候下面一個人就能給你攪合了,讓你一天沒買賣做。
蛇諧音折,指折在臺上,也寓意折本買賣。
兔諧音吐,是指收了主家的錢還要給吐出去,也意味著演出砸了。
總而言之這八個字都和演出不順有關係,過去迷信,信這個,所以這些字不能說。其實類似的規矩很多,比如說後臺不能下棋,不能養貓,不能打傘等等。
再有,說相聲不能戴手錶,戴眼鏡。這個無關迷信,而是一種心理學。過去撂地,說實話真就是和要飯差不多,我伺候您一段,您賞下來點錢我養活一家老小,大概是這樣一種感覺。哪怕是拉洋車的,碼頭扛包的,也覺得比說相聲的高人一等,你們是下九流!給你錢是賞你的。過去眼鏡、手錶那都是奢侈品,人家一看,我都買不起手錶呢,你一個臭說相聲的都有表了?不給錢了!現在這個禁忌也就不存在了,因為沒有實際意義。
再說臺上禁忌先說一句內行話,在相聲圈子裡,拿誰砸掛是捧誰,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你看德雲社裡,小輩兒都拿郭德綱的個頭砸掛,郭德綱急過嗎?因為臺上的話當真那是外行!有人說兩人有過節,有隔閡不能砸掛,這是沒錯,不過沒把話說透。一方面是容易被認為是挑釁,更主要的是——我跟你有過節,我為什麼要捧你啊?
過去,何雲偉李菁沒離開德雲社的時候,郭德綱老拿李菁砸掛,說什麼丐幫少幫主,慢性子。那時候為什麼很少去說徐德亮?這裡面確實有個關係遠近的問題。後來李菁走了,郭德綱再也不說了,一方面是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再者就是你走了,沒必要捧你。在相聲圈,包括演藝圈,能讓觀眾記住你那就是捧你!和演藝圈炒CP一樣。
比如說張雲雷調侃張火丁的段子,從內行角度看沒毛病!不犯忌諱!張雲雷表演的是一個不學無俗的假行家,說和張火丁一起洗澡,搓澡,體現的是這個角色滿嘴跑火車,都不知道張火丁是女的。不是說不尊重女性。其實過去老先生說賣掛票,包括馬三立說,也要戲謔地提到一些京劇名家。沒見誰著急的。這裡面其實也有隱情,說白了也是程派的背後一些利益要借腕養腕,你看後來張火丁和德雲社的關係不是很好嗎?
不過張雲雷拿地震找包袱的確不妥,這不是能讓人笑的點。而且如果有真在汶川地震中喪失親人的觀眾在下面,會十分反感。從這裡我們可以總結出第一個禁忌:不笑天災。
其實相聲沒有太多的禁忌,真撂地的話,臭活(帶色的笑話)也說,比田間地頭的二人轉強不了多少。小品裡,趙本山塑造過怕老婆的形象,二人轉裡,女演員啪啪扇男演員的大嘴巴子,其實和相聲裡的打哏,武墜子、口吐蓮花、拉洋片之類的活不是一樣嗎?脫胎于田間地頭,有的場合就能說,當然,現在上臺說臭活當然是不允許了——但這不是行業禁忌,而是監管的禁忌,沒人管,去夜場,去廟會,他們一樣說。
既然說到張雲雷了,提一句《探清水河》,其實這小曲很能體現舊社會藝人的”套路“,前面就是奔著臭活去的,描寫少女思春,像是那句“又好比閻婆惜,坐樓想張三”您琢磨,閻婆惜那是什麼人?張三可不是宋三,倆人什麼關係?其實就是為了挑逗觀眾聽下去。包括後面的五更鼓,到了第四更基本上完全下道了。最後大蓮跳河,往愛情上轉,這才讓人更好接受一些。現在郭德綱、張雲雷都不唱第四更,其實也在淨化舞臺。
可以說倫理哏,比如說是反七口,翻四輩兒,可以拿長輩找樂,比如說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能學殘疾人,但是不能貶低。比如說學聾啞,因為笑料並沒有從聾啞人的生理缺陷出發,包袱在兩人溝通之間的矛盾裡。這沒問題。像是張壽臣曾經說過巧嘴媒婆,裡面提到了瘸子,雖然沒有挖苦人家缺陷,但是寓意也不好,所以張壽臣才會提前找補:您各位坐著我站著,我可不知道您哪位腿腳不好,本人人家不介意這事,也不能,就怕兩位一塊來的,那位還樂意鬧俚戲,瞧見沒有?瞧見沒有?張壽臣說瘸子了——在座有瘸子都是我二大爺就完了……
其實不光是相聲界,比如說趙本山有個小品,臺詞是:還給寡婦挑過水!這其實就不妥,我們聽了哈哈一笑,要是真有農村的寡婦,人家聽了心裡不是滋味。
所謂禁忌,其實多是一種臺上拿捏的尺寸,放在做人,叫做分寸。尊重別人,在度內開玩笑都沒關係,說話分場合,臺上的包袱也是。
真正的行業禁忌,只有三種:1、捋葉子,也叫捋活。簡單說就是偷包袱。過去相聲演員就是靠包袱活著呢,人在世,他想出來的包袱,行業內別人不經同意就不能用。直到這人死了,這禁忌才算開啟,你才能學,才能演。比如說天津相聲演員,要去闖關東,到東北混口飯吃,臨走得拿著東西到前輩家裡去,說師叔,您哪個哪個活,我想去東北演,您看行嗎?得是關係到了,人家才能點頭,這叫給你飯吃!有時候這一個包袱響堂,你這個人就火了!那算是大恩。要是關係沒到位,或者沒有傳承,人家臉一沉,不行,你就不許說!否則行業內封殺,開個出門都不是開玩笑。
2、刨活,包袱講究三翻四抖,為了抖響這一個包袱,前面可能要做足了鋪墊,要的就是那一刻的效果。一場演出,你前面要是把人家包袱給刨了,讓人家臺上沒得說,這屬於整人使壞,關係到藝德的問題。很可能讓人家演出效果就沒了。也是行業大忌。
3、壓場,一場演出,每個人節目時長都是固定的,雖說不像春晚那麼嚴格,但你多說了,就要壓縮後面演員的時間。之前閻鶴祥就鬧出過這樣的問題,德雲社內部處理。這也是行業禁忌,佔用人家的時間,扔人家伸不開腰,影響人家演出效果,在行業內幾乎等於偷盜。
4、提起已故的前輩,去年孟鶴堂漏嘴提到了邢文昭邢老爺子,不是說已故的不能提,而是不能拿已故的老先生開玩笑。德雲社後臺的確有這個規矩,當時觀眾一聲“跪下”,算是把小孟救了。這其實算是相聲界的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吧,不拿已故的老先生找包袱——你可以說老先生生前軼事,這沒關係,但是不能再砸掛了。像是楊少華先生,他妻子從不看他演出,為什麼?說是看自家爺們兒為了掙錢在臺山逗人樂,心裡不落忍。過去說相聲是“賤角兒”,說白了是糟蹋自己取悅別人,老先生活著的時候是演員,就是吃這碗飯的,沒關係。可是人不在了,不用再去取悅別人了,也有這層意思在。
相聲的所謂禁忌,也在發生變化,以前大多都是和迷信相關,而現在則掛鉤一些文化部門的要求,不許說的也很多。而所謂的尺寸,其實和我們平時說話辦事,乃至做人的分寸是一樣的,拿捏有度,不可言傳。
-
7 # 古月美食
這個問題我想講的是肯定有禁忌的,無規矩不成方圓嘛!各行各業都是這樣,何況我國的相聲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怎麼可能沒規矩呢?下面就和大家來論論相聲有哪些主要的規矩吧!
都知道這幾年來相聲還發展得不錯,前些年就不是很好,現在不一樣了年輕人也都喜歡上聽相聲了,我們都知道每一個行業幾乎都有每個行業的規矩,都是需要每個人去遵守的,只有這樣一個行業才會更好地發展下去。
而現在德雲社發展得這麼好也是因為他也有自己的規矩。我們的專家馬未都曾說相聲的內容一般都是沒有侷限的,但是有一個禁忌,那就是不能用別人的缺陷當包袱,因為拿別人的缺陷來說事兒,別人就會覺得是侮辱人,這個行為其實在相聲界已經算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了,而很多人也都謹記於心,就算是相聲大佬郭德綱也不敢犯戒。
其實拿別人的當作包袱但是又不能太出格,這種調侃方式在相聲裡面也有專業的名詞的,就像做砸掛,而砸掛就必須要注意度,否則就會讓雙方變得很不愉快,而且所謂的砸掛也是有要求的,比如和自己關係不好的不可以調侃,長輩不可以調侃,死者也不可以調侃,也有很深的講究的,以前在相聲中現在也很少再用了,這樣也是尊重彼此。
-
8 # 奇怪食物所
最近迷上了中國最大的男團《德雲社》,尤其是這個團的少爺,郭麒麟,感覺他們都非常的有智慧並且很幽默,幽默的男人可是最有魅力的啊,他們反應還特別快,單純聽他們在那聊天,感覺不管聽多久都不會膩。
《德雲鬥笑社》播出後,我更是準時收看,這檔綜藝不僅很好玩也很好看,並且郭德綱和于謙在後天還時不時地會給予點評,這讓我學習到了不少關於相聲的名詞;那在相聲行業裡有什麼絕對禁忌的“包袱”呢?
首先“包袱”是相聲塑造人物,推動情節,表達思想內容的重要手段;更是喜劇的基礎,好的“包袱”會讓這段相聲成為一個經典;
但使用包袱時禁止“捋葉子”和“刨活”;
“捋葉子”的意思就是抄襲,聽到別人的包袱好,不提前打招呼,就私自挪用,直接用在自己的演出中,這是被禁止的,也是被同行所不齒的。
“刨活”的意思就是演出中,先出場的有意把後面的演出者要說的內容給提前說出來,讓後面的人無法正常使用包袱;這種行為也是禁止的,是沒有道德的表現。
-
9 # 好多料真有料
近幾年相聲行業是越來越火了,相聲演員們在舞臺上各種抖包袱,逗得觀眾捧腹大笑。眾所周知,相聲行業規矩還是挺多的,不過在臺上時,相聲演員可以沒大沒小,正所謂臺上無規矩,臺下立規矩。演員們臺上可以隨意調侃,抖包袱,那在相聲裡有什麼絕對禁忌的包袱嗎?相聲行業中的規矩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相聲裡有什麼絕對禁忌的包袱
相聲行業中是有很多規矩的,但更多的都是在臺下立規矩,臺上大家都在互相調侃,調侃自己的師傅,自己的搭檔。拿德雲社來說,被調侃最多的還是于謙與郭德綱了,于謙一家人都被調侃得不像樣,不少觀眾都說看不下去了。這樣都能隨意調侃,那在相聲裡有什麼絕對禁忌的包袱?第一個就是不能調侃其他派系的前輩。
相聲裡的包袱
自己調侃自己同派系的前輩可以,像德雲社中的相聲演員,郭德綱與于謙隨便他們調侃,但調侃其他派系的長輩就是不允許的。如果調侃了其他派系的長輩,說不定這輩子的發展就到這裡了。除此之外,還不可以調侃官方的人,畢竟民不與官鬥嘛。最後一個就是不談論朝堂之事,相聲是給大眾帶來歡樂的,所以是不允許被談論時事的。以前相聲的禁忌更多一些,不過如今民風開放,葷段子也可以說。
不能說的相聲[/caption]
以上我們瞭解了在相聲裡有什麼絕對禁忌的包袱,如今相聲這個行業的發展是越來越火了,郭德綱的德雲社發展也越來越好了。很多人說是郭德綱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了這個行業,郭德綱確實為相聲行業做出了很多貢獻,很多年輕人愛上這門藝術,都是透過德雲社這個舞臺。
-
10 # 秦叔觀察
包袱皮開啟,把笑料一件一件裝在裡面,然後又偷偷繫牢“包袱”釦子,等待時機成熟突然抖落,幽默和笑料就撲面而來。
在相聲中,包袱就是笑料,而每一個相聲演員都是有包袱的。當然,安排包袱也要善於借鑑傳統的技巧,要不斷地隨機應變,才能讓觀眾笑得猝不及防。
雖然包袱就是笑料,但包袱也要講究得體,包袱中有什麼絕對的禁忌,我們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行有行規,360行每一行都有自己獨特的規矩,而相聲行業也不例外。相聲行裡的規矩非常多,抖包袱要注意幾點。
第一、不能說和自己關係不好的人。也就是說,不能調侃他們,相聲圈是個大江湖,其中諸多龍爭虎鬥和內幕圈外人不得而知罷,不然很容易惹來麻煩。
第二、不能說長輩死者,這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
死者為大,再怎麼說,死者都不能調侃,還有一點,無論是逗哏還是捧哏,都不可以涉及到師門的前輩人物,必須記住這一點,否則圈內人都會與你隔離,以後在相聲圈就沒法混了。
第三、不要談國事、時事和政治,相聲本來就是逗人樂的表現形式。如果說正經事,反而顯得有一些彆扭。
相聲圈內人不可妄議朝政,古往今來,仰面看天是朝廷,低頭做事在江湖。相聲藝人吃的是手藝飯,不能隨便談論和吐槽。前段時間,網上也流傳出來了張雲雷之前說相聲的影片片段!裡面有一段涉及到調侃的內容說:大姐嫁唐山,二姐嫁汶川,三姐嫁玉樹,看我仨姐姐多有造化啊,好傢伙,這些都是倖存者啊!這段影片流出以後,引起了人們廣泛熱議,這三個地方都是地震的重災區,因為這場風波持續了很久,總的來說,相聲裡面包袱可不是隨便說說。
寫在最後每一個行業都有禁忌,相聲圈內的規矩更多,只不過圈外人不知道罷了。
-
11 # 小瘋瘋34
這個真沒有——前提是你沒成功。你成功了,這些就都找補回來了。至於你成功以後有什麼禁忌,你完全得看你靠山如何。
本地有一個小相聲演員,在一個商業街弄一地,表演單口與對口相聲,評書。盈利方式為賣瓜子茶水酸梅湯之類的,他追求的基本就是隻要包袱能響,觀眾坐得住,沒啥不能說。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沒有流量,去網上說我除了給我揚名就是顯得你自己無聊……”。為什麼反三俗沒我?我不夠資格唄……
但是隻要你成名,沒有問題也能找出問題的。比方說張雲雷,火了以後連距當時一年多以前的影片都被拿出來惡意剪輯然後大說特說,究其本質,不外乎是張雲雷火了——蹭個熱度多容易啊。再說多我也是蹭熱度了,大家自己看看相關影片,挺好玩的。
成名以後靠山就變得重要。比方說西安某相聲演員,在作品裡公然調侃開國領導人——這事可比張雲雷嚴重的多。然而事情發展似乎與張雲雷完全不同,營銷號沒下場就算了,不管是電視臺還是廣播電臺都選擇視而不見,任由網友再怎麼說——聽不見,看不到,不評論,不發表,似乎成為當時的一種共識。就算我不是陰謀論者,也很難相信西安的一個相聲社團能壓制所有主流媒體!
拿這三人舉例子,我想足夠用了。
-
12 # 珠簾秀2018
拿爹孃打趣可以,拿師傅打趣不行。罵一個觀眾可以,罵一群觀眾不行。“聽說你爹——我二哥昨晚上起來偷窩頭摔了一跤?!”這可以。“聽說你師傅昨晚上起夜摔了一跤”這就不行!
-
13 # 王唯一老師講故事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世間萬物都是相對而言沒有(絕對)二字。就相聲而言它是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演員站在舞臺上有作品中的(雜掛包袱)同時也有現場的(現掛包袱)難免有些瑕疵。這種藝術形式是從老一輩藝術家從街頭撩地為生髮展到今天走進劇場聽相聲。雖然時代和受眾群體大有不同,但在演出中如果不是(惡意)的抖一些(不恰當)的包袱,大家聽完一笑而過僅此而已。(只有那些自己沒有好作品而又嫉妒別人的人,才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挑刺上而不是花在走進百姓生活創作新作品上)所以就相聲而言沒必要在(絕對)二字上較真。
-
14 # 緣份天空大海
當然有了,在各行各業中,都有絕對的禁忌,在這些年過濾掉的都是aa性的包袱吧,比如某年春晚極機熱捧的反腐相聲,聰指令碼但演員,都不知道怎麼去拿捏尺寸的。我們生活在一起了很矛盾的年代,媒體眾多,思路活躍,很開放,但也很緊繃。比如就像7-8十年代,人們都緊繃保守,但是回頭一看,好像比現在還開放。
至於三俗,新中國成立後,相聲界藝人們確實主動,或者被動的自我革新的一次。不在依靠三俗的包袱,依舊能讓觀眾開懷大笑,而且還是回眸依舊,可以說這是相聲界進步與跨越。
不過好躲東西也很難找了,比如(拖妻獻子),一貴①賤交情乃見,一生一死乃知交情,穿房過屋對時候妻子也不避,這得有拖妻獻子的交情。這裡其實是四番兒,整個相聲的結構就是大號三番四鬥。結果呢,穿房過屋對妻子卻不避這一番,就丟了。有回憶的說,是逗哏的講捧哏的夫人給孩子餵奶,然後逗哏的就過去看(兩人住在一個院子裡),然後一頓擦邊球,這絕對是三俗吧?現在各位聽到的拖妻獻子,基本上都是由捧根的說“傳房過屋妻子不避,謝句我懂”或者是,直接由”一生一死乃至交情”直接跳到“拖妻獻子”。但是為了更好的淨化舞臺,把老局本里關於”傳房過屋日子不避”的內容,直接就被抹去了。
-
15 # 職場全能王
行有行規,相聲這個職業也是如此,有些東西頗為禁忌,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隨便說!
即便是相聲圈大紅大紫的郭德綱在早期的時候也因為在舞臺上說了一些不太合適的話,差一點被人給告了。要不是那個時候,郭德綱的師傅侯耀文在一旁拼命地護犢子,那麼郭德綱這個坎多多少少有些難邁過去。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相聲演員在舞臺上表演的時候,儘管能夠給我們帶來歡聲、帶來 笑語。但是相聲領域裡面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禁忌語術,而這一部分東西十有八九還是不要說的好。
因為說了之後保不齊會有什麼亂子,說相聲本來就是為了賺錢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最終錢沒有賺到,最終還落了一身不是,那就實在是不應該的。
禁忌一:不可以拿不熟悉的相聲藝人砸掛首先我們要說一點:為什麼像生意人都喜歡拿相聲藝人砸掛呢?有人說他們關係好,相互調侃一下,也沒有什麼。表面上是這樣看,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的話,還有一部分因素值得考量,那就是相聲藝人其實終究只是一個相聲藝人而已,他們也需要靠一些本事吃飯。
可是相聲藝人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被人們接受的相聲藝人之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一段路他們需要自己摸索,不斷的往前去爬。舉個簡單例子,早期的時候德雲社的合夥人包括但不限於曹雲金、何雲偉和李菁這些人,在相聲領域的名氣可能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大。
尤其是何雲偉、曹雲金這些人都屬於郭德綱的徒弟,如果最開始的時候郭德綱不捧他,那他們的知名度就會低得很。但是後期的時候,郭德綱在舞臺上不間斷的拿曹雲金和何應偉砸掛,並且說曹雲金和何雲偉之間的一些小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就為何雲偉、曹雲金鋪墊了很多的道路,為他們後期的成名成腕提供了一定的輔助功效。
但是在郭德綱拿這些徒弟們砸掛的時候,我們能夠明顯發現:這些徒弟們在小園子裡面已經有模有樣了,把他們拿出來進行砸掛,一部分觀眾能夠認真能夠了解。與此同時郭德綱運用了很巧妙的手法,能夠讓觀眾發笑,所以這些觀眾才不會反感。
但是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一個相聲藝人的相聲並沒有郭德綱那樣優秀,與此同時他在一個相聲當中頻頻砸掛相聲藝人,更可怕的是這些相聲藝人根本沒有名氣,根本沒有知名度,拿這些相聲藝人砸掛的話只能說越來越差,而不能說越來越好。
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卡不住埠,卡不住埠就意味著觀眾不會笑。一個相聲表演的過程當中觀眾不會發笑所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在這裡即便我不講,小夥伴們也能夠略知一二。
除此之外,在拿相聲砸掛的時候也有幾點忌諱,其中的禁忌之一就是如果這個相聲藝人本身和自己有利益糾紛、利益瓜葛或者自己砸掛的這幾個相聲藝人本身有什麼社會的負面新聞,亦或者這幾個相聲藝人本來就不和,這種情況之下你還要強行給他們砸掛,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這些相聲藝人好,為了這些相聲藝人正名,但實際上是否有自己的小算盤,小心機咱們不得而知。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一種砸掛,往往會讓人感覺到厭惡,往往會讓人覺得內心不誠,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會招惹更多的麻煩。包括但不限於一些相聲藝人認為你侵犯了人家的名譽權,甚至人家要起訴你。砸來砸去,非但沒有任何好處,反而被別人戳脊梁骨,這樣的一種砸掛行為也是非常不建議的。
禁忌事項二:拿觀眾砸畫要有尺度在之前的時候看過很多相聲的表演,這其中以岳雲鵬和孫越,郭德綱和于謙的表演印象最為深刻。在去年的時候還是前年的時候,岳雲鵬和孫越就曾經表演了一份節目,在表演節目的過程當中,岳雲鵬還強調利用當時的氣場氛圍和環境對一位大哥進行砸掛,而且當時的效果反響都非常不錯,所有的觀眾都樂了,整了一個滿堂彩。
但是大家要注意:其實拿觀眾砸掛的話是有一定風險的,有一些觀眾他們不識逗或者一些觀眾就會認為自己上這來是為了聽相聲的,而不是聽你損自己的。一來二去的話,一旦有一個或者兩個相聲藝人砸掛的過程當中,一旦有那麼一點點不合時宜的地方,就極有可能引發觀眾的反感。
觀眾的反感次數頻率多了之後,估計就會有一系列的黑粉,這一系列操作下來之後,再想指望著透過相聲名揚萬里就只能劍走偏鋒了。
禁忌事項三:臺上不能抽菸、喝酒、戴錶這一點的話應該是郭德綱先生他曾經說過一些對應的言論,包括但不限於在舞臺上不能抽菸喝酒,但事實上因為每一個相聲的表演都略有不同,相聲所需要傳達出來的含義也有不同。
一些相聲藝人純粹為了逗笑或者氣氛到那個地方了,我喝一下酒或者偶爾抽個煙,問題也不大。畢竟郭德綱和于謙他們曾經在舞臺上表演的過程當中,于謙也曾經利用節目氛圍抽了一根菸,突然忘了是哪個節目了。
除此之外燒餅和郭德綱于謙進行扒馬褂的時候,也曾經帶了一胳膊的表,當然這一系列的動作只是為了烘托當中的節目氛圍。所以我們不能得出一個結論,這一系列的規定僅僅適用於普通的相聲表演或者說絕大多數的相聲表演,如果節目真的有這方面的需求,或者真的需要實物表演,亦或者真的需要透過這樣一個環節來烘托環境和氛圍的話,那麼偶爾為之應該問題不大。
但如果習慣性的或者長期的抽菸喝酒或者帶著表上臺,多少會給觀眾留下厭惡感。
禁忌事項四:不能吐髒字這一點的話就不用多說了,好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所體會,畢竟我們是來看節目的,而不是看髒口的。如果想看這種東西的話,那也沒有必要買門票來到相聲表演的節目上來。換句話來說,相聲表演在之前的時候的確經歷過一段俗氣的狀態,而那一段俗氣的狀態,舞臺上面表現的也好還是當時的客觀情況也好,都拿捏的非常準確,也不至於犯了忌諱。
現階段來看的話,就更需要謹慎對待了。絕大多數的相聲藝人在舞臺上是不能夠說 髒口的,尤其是那些指桑罵槐或者直接指著人家的鼻子說某些壞話,這些情況更是不允許出現。除了特殊的節目需要處理,這樣的氛圍和環境之外,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允許出現。
禁忌事項五:以純粹的感動來表演相聲這一點的話是我臨時加上去的,原本想寫到這兒就想寫的,但是後來突然想起來郭德綱說過的一句話,那就是先讓相聲可樂起來了,如果相聲不可樂的話,那就太可樂了。其實這也能夠看得出來德雲社的宗旨,那就是搞笑是認真的。
對於相聲藝人而言,如果說出來的相聲僅僅是以教書育人為主的,讓讀者或者觀眾聽了之後感動得稀里嘩啦,感動的一塌糊塗著,走出劇場,那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相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相聲都是讓人開心為主,至於觀眾能夠學到什麼,那是觀眾自己的本事和能耐。
相聲作為中國民間曲藝表演藝術,主要分為說學逗唱4個板塊,而主要發源地包括但不限於南京夫子廟,天津勸業場和北京天橋,主要源流傳於京津冀地區。相聲整個行當來看,始於明清,盛於當代。而盛於當代的背後,是無數的相聲藝人前赴後繼,無數的相聲藝人為了給讀者,為了給觀眾帶來開心快樂。
-
16 # 安知生
相聲裡的包袱其實就是笑料或者組織笑料的方式。包袱是經過細密組織、鋪墊的喜劇效果,是引人發笑的藝術。
那麼,什麼是“絕對禁止”的包袱呢?我理解的禁止是一件事情一般不能幹,幹了就會灰飛煙滅。依照這個想法可以得知,被禁止的包袱有很多,但絕對禁止的包袱卻只有一個——至少在我國,是絕對禁止的。
那就是政治錯誤的包袱。一旦出現這種包袱,該段相聲一定會在頃刻間消失於中國境內。其實也不是啦,這種相聲應該會胎死腹中,沒有哪個平臺會允許這種作品透過稽核的。
-
17 # shuiyibo
現在的某些說相聲的擱以前只能站街混衚衕口!茶館都不帶搭理你的,更別提戲園子說堂會了!一張嘴就是下三路,茶壺板凳立馬就給你轟下去了!雖然以前靠嘴賣藝地位不高,但是規矩得先學會!現在的人是規矩一點不懂淨想著賺錢了!
-
18 # 魚樂深海
出海跑船的絕不會招姓陳的;合夥做買賣,也不會找姓黃的。這就是忌諱。說相聲的忌諱同樣不少,砸掛禁忌,八個“忌字”,把點開春等事項,都是要時刻記著的。
先說把點開春,這其實是兩個意思。開春就是在外要說行業術語,也就是黑話。這種話,只有真正拜師學藝的門裡人,才學得到。說相聲,是吃開口飯的,妥妥的弱勢群體。因此,透過黑話,儘早的溝通訊息,商量對策,就是對自己的保護。
把點的意思,就是小心別踩雷。上官老爺家演堂會,人家忌諱什麼,得先問清楚了。要不然真是惹著主家不高興,晚上是想吃稀吃乾的,那就都由不得自己了。這事不光舊社會有,新時期也發生過。
1988年的“星海杯”相聲大賽,天津的馬志明先生表演相聲《糾紛》。作品中,有個人物丁文元介紹自己,“我,天拖的,保全。”後面的捧哏演員跟了一句,“天津拖拉機廠的,保全工。”沒想到,這句話,給馬志明惹下了麻煩。
天津拖拉機廠以這段相聲敗壞了單位形象,影響了經濟效益為由,竟然把馬志明告上了法庭。飛來橫禍,讓馬志明十分無奈,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正好那段時間,文藝界開會,馬三立先生在會上,找到了天津市委的一位領導,跟上級解釋清楚後,這才把事壓了下來。
另外還有八個“忌字”不能說。分別是夢,橋,虎,龍,蛇,兔,塔,牙。比如兔字,諧音就是吐字。意思就是好容易掙了錢,又都吐了回去。對演員來說,就沒有比這更倒黴的事了。
以前演員買賣不好乾,掙不到錢,就用這八個諧音梗,給自己找個理由。演出前,嚴禁說這八個字。其實,這都是純粹的迷信,現在早就沒人信了。
砸掛是相聲演員常用的搞笑手段。砸掛物件,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人,因此,效果確實很好。但砸掛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要不然,肯定會給自己招來大麻煩。
當年,馬三立先生在《賣掛票》中,曾經砸掛京劇名家金少山。那段相聲中,金少山知道馬三立要唱竇爾敦,趕緊來求馬三立,“ 都知道我唱的不錯。今兒聽您這個,再聽我那個,我一分錢不值啦!無論如何,你賞我點飯吃,我來竇爾墩。”
拿名人開玩笑,能為其揚名,是砸掛的最高境界。而張雲雷在2019年的演出中,拿京劇名家張火丁開玩笑,說曾經住在一起,還一起洗過澡,結果給自己找來很大麻煩。用性別開玩笑,擱誰身上也不會太舒服。所以,這個分寸、火候地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在德雲社的初期,郭德綱很喜歡用李菁砸掛,形容說話也慢,性子也慢,“這也太快了,風馳電掣呀。”但自從李菁離開後,郭德綱從此再也不說這段了。一方面,雙方不歡而散,此時拿人家砸掛,有挑釁之嫌。另一方面,對方已經不是自己的人,更沒必要去捧一個外人。
因此,郭德綱現在經常說的就是“抽菸,喝酒,燙頭”的于謙,還有那個嘴碎的侯震,“像話嗎,像話嗎,像話嗎”估計大家都是記憶猶新吧。
以上這些相聲界的禁忌,放到現在未必還有人拿這些當回事。但有的社團,也對演員們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比如,德雲社很早就公佈了自己的十大班規。
一、不準欺師滅祖
二、不準結黨營私
三、不準在班思班
四、不準狂妄自大
五、不準誤場蹲工
六、不準刨活陰人
七、不準吃空挖相
八、不準帶酒上臺
九、不準賭博嫖亂
十、不準打架鬥毆
這十條班規,自公佈以來,大家還都是比較重視,一直以來沒有人出過大格。但後來的王耀宗,因為在小劇場表演時,提前刨了師弟的活,還把女粉絲領到德雲社後臺參觀,甚至還在影片平臺諷刺師弟。
一個人就犯了刨活陰人和吃空挖相兩條,從此,他就從德雲社徹底消失了。家譜中也不見了他的名字。郭德綱殺雞儆猴,估計沒人敢再以身試法了。以前是禁忌,現在是規矩,其實都是為了相聲的發展。大家說,是這樣吧?
-
19 # 一席雲煙客
那就是罵誰都可以,不能罵娘,罵娘就到了翻臉的底線上了;那就是怎麼俗都行,不能俗到讓自己過不去,過不去自己就會臉紅了。——當然,這些都是以前對相聲行業的認識與感覺,現在這種感覺,已經輕多了、淡多了,因為世俗裡的威武者、寐語者,都紛紛下了山寨,變作了“良民”,開始懂得對臺上互罵的俗不可耐者“咻咻”了——但是我仍然存有疑問——應該是相聲名角的家裡,首先起了紛爭,大公子大小姐,第一個開始咻咻了,因為他們開始罵娘或者開始自覺抵制罵娘。
-
20 # 單縣人善天不欺
作為一個門外漢,真不知道有什麼絕對是禁忌。因為聽德雲社的相聲多了,發現一個規律:所有的徒弟都可以拿老郭開玩笑,小黑胖子更是經典的梗,但誰都不敢拿師孃砸掛開玩笑、抖包袱。不知道這是什麼禁忌
回覆列表
另類君答題(*^▽^*)
相聲界講究師承門派。按輩分來說晚輩絕不可以拿“師尊”砸掛,說白了,無論是逗哏還是捧哏,都不可以涉及到師門的前輩人物。
這個是傳統相聲承襲至今的鐵板規矩,千萬不可逾越,否則恐怕圈內人都會與你隔離,以後在相聲圈就沒法混了。
相聲界還有一個鐵規矩,那就是不可以拿“朝廷”的人開涮。民國時期有人編排的軍閥韓復渠的段子,那是北京相聲界的人在懟山東軍閥,有地域間隔,而且當時蔣委員長對老韓有看法,相聲藝人順勢而為罷了;
最後再說一個“紅線規矩”。相聲圈內人切不可妄議朝政,古往今來,仰面看天是朝廷,低頭做事在江湖。相聲藝人吃的是手藝飯,天上(朝廷)有龍爭虎鬥,和相聲藝人本就不想幹,然而低頭做事的江湖才是立身之本。
以前馬季趙炎的相聲僅只是止步於吐槽,事實上他們還是以歌頌為主,做的是吹鼓手的買賣,而今郭德綱某些所謂“針砭時弊”的經典之作也不過是就事論事,並未對時政有絲毫觸碰……
其實,相聲圈是個大江湖,其中諸多龍爭虎鬥和內幕圈外人不得而知罷了,連他們內部的禁忌都林林總總,更不要說相聲圈在做事時候的禁忌包袱了……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