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禪語佛緣
-
2 # 籃球點訊
因為我以前工作的公司老闆是浙江東陽的,經常能聽到很多同事之間說東陽方言,那真是我聽過最難懂的方言,聽起來就象是日語,所以我們其他地方的同事都戲稱他們是“東洋鬼子”,我們是在“日企”上班......
浙江東陽橫店
如:(注:以下括號裡為東陽方言發音)
1、吃飯 叫食飯(sei fo)這裡的食就是吃,動詞
2、燒飯 叫燒食 (xo sei)這裡的食又變了名詞
3、睡覺 叫眠熟(mian sou)眠字用得真是太好了
4、早上 叫五更(en gai)東陽南部地區把早上叫“天早五更”(ti zo en gai)又把早加深了一步。
5、早飯 叫五更飯(en gai fo)
6、明天 叫明朝(meng jio)今朝有酒今朝醉,我想就是這個意思吧
7、學校 叫學堂(wo to)/書堂(xu to)這種叫法很通俗
8、郊外 叫田畈(di fo)想象一下春日郊遊時走在開滿油菜花的田畈上得有多愜意吧9、去玩 叫去戲(kou xi)戲就是玩的意思,絕對的古文傳統流承
10、蝦 叫花弓(hua gong)這是對中國象形文字的最高理解
-
3 # 谷中百合香
我聽過二個大連當地方言 。
1 . “墨盒墨盒”,這是諧音,這是我剛來大連時,大連當地人形容天黑的話。天黑了不說黑了,說“盒”了。很黑的話不說很黑就說“墨盒墨盒”的。當時就蒙了,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經過一番解釋才明白了。
2 “掉腳jue”,腳給說成“jue三聲”大家聽見過這個詞嗎?有一次天剛下過雨,出來遇見當地的一個大姐和她聊天。問她忙什麼,她說她和她老公去園子了,她老公進園子直“掉腳”,她就沒進去,我沒聽明白,以為是他老公腳受傷了沒敢接著說,後來聽別人說才知道“掉腳”是指土地特別溼,人的腳踩下去,就陷下去的意思。
-
4 # 黃國敏666666
我國地域遼闊,在生產勞動實踐中,逐漸形成以各民族為特色的語言和方言,在56箇中華民族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風格(風俗,衣著,語言,……),特別是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它的方言更加具
-
5 # 威海蘋果哥
記得剛調入威海的時候,因為聽不明白當地方言很是懵了一段時間。第一個就是下班吃飯的時候同事們招呼我說:走,逮飯去,今兒聽著食堂好味……我當時就懵了,飯還要逮?味道能聽見?
又有同事說:下班去我家站站。難道我去做客還要罰站著?
-
6 # 大牛說影視
由於工作原因,我這個人走南闖北也去過不少地方,要說難懂的方言,也沒法去評定,基本聽不懂的語言都是難懂的。有些地方的方言還是比較容易懂的,大多數北方的語言都很容易聽懂,但也有些地方聽不懂,多數是少數民族地方。
如果說最難懂的方言,那個地方我每個字都不知道說的什麼,那就要數溫州話了,我經常去溫州出差,也經常跟溫州人打交道,豎著耳朵怎麼聽都不明白,好像說的不是漢字,更好像是他們自己創造的語言一樣。
還有一個地方的話也很難懂,那就是海南話,海南話聽起來 像外國話。反正好多好多地方的話都很難懂 。大家經常走出去看看就知道了,再怎麼說我們國家是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56種以上語言。
所以說,聽懂 的人就覺得不難,聽不懂的它就是難,看你用不用心聽,其實現在也沒有必要糾結這個,人人都說普通話,大家都能聽得懂。
-
7 # 小水滴213269177
大約在四十年前,在濟南火車站附近,遇到一帶小孩的女人,這個事我一直記憶猶新,看樣子像南方人,可能是到濟南來尋親。她不知道地址,就問路人,可是,圍了十幾人,沒一個人能聽懂她的話。後來,她又拿出一信封,讓大家看地址,可巧,上面的字不知是他們民族的文字還是寫得太寥草,倒正看不出是什麼字。最後大家都搖頭而去。那時候社會沒這麼發達,要是現在,根本不是難事。
-
8 # 巧看世間
最難懂的方言:"懂翁邊”。(川南興文方言)
網友們可知是什麼意思?
答:這句方言的意思是普通話"對面"
-
9 # 宇宙之光67
上帝有意變亂人類的語言
原因是人類想要造一個通天塔
其實人可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各地方言你就會覺得優美高雅
同是人類都是兄弟姐妹
越是融合就越是懂得彼此的語言文化
四川方言跟唱歌一樣
上海方言喜歡跟你聊天
阿拉是上海人
方言你都怕
到美國你只能裝啞巴
到俄羅斯不知怎麼說
你喊一聲烏拉
他們就懂啦
-
10 # 雙魚遊墨62832882769
江蘇,安徽,四川,湖南,湖北,香港,福建,上海,都很難聽懂他(她)們地方語言。
這是我在兵營遇到的戰友人群眾對話。
水衝石頭,石頭不語。
-
11 # 夢醒不復
基本上方言對外地人來說都難懂。
我是武漢人,在沒普及普通話以前。在武漢街頭基本上都是南腔北調,賣羊肉串的新疆人相互間對話我們根本聽不明白。賣藥和刀的西藏人更加聽不懂,廣東人的話只知其一,還是從電視歌曲中妄加猜測的。
在街頭隨便聽個人說話大概就能猜出是黃陂.孝感.蔡甸.漢川.仙桃.鄂州.十堰等等。基本上差不離,因為出來工作的人都還是會帶一點點本地方言的。
我們都喜歡聽北方人講話如河南,東北。感覺接近普通話,福建話完全聽不懂,更別提上海話。當時我們形容為鳥語,江西和安徽話只能過猜,往往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前幾年到浙江來工作後,才真是大巫見小巫了。工作地點為金華,本地人都說金華有十八腔。下屬縣市之間話言都不同,在公司裡有武義和永康兩地的人之間交流,對我們這些外地人來講簡直就是一種折磨。我來幾年了就學了一句武義話,說給永康人聽對方大笑不止。說我說的不地道。
更別提溫州話,上海話了,簡直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出國了。有年去福建旅遊全程用筆紙來代替說話,一路玩的超鬱悶。
總的來說我認為江浙閩的方言最難懂,最難學,最深奧,最複雜。
-
12 # 潁川老貓
福建方言第一難懂,浙江方言第二難懂,廣東方言第三難懂,江蘇蘇南方言第四難懂。其它地方的方言,難懂歸難懂,總歸還是能聽一些。尤其到前三個省份的農村像出了國。
-
13 # snow2265
很少出去旅遊,最遠的一次去湖南長沙。
那是很多年前,我先生帶我去湘雅二院住院,當時因為病情很棘手,我們在網上查到了這家醫院。據說這家醫院放射科主任肖恩華教授能做這種手術。
肖教授是個很負責任的醫生,住院幾天以後,他特地請了十幾個專家教授給我會診,十幾個穿白大褂的人在我眼前晃來晃去,他們對我的病情爭論得很激烈,他們對我們患者說話語速慢我多少還能聽懂一些,但是他們之間用湖南話說得非常快,我竟然一句也聽不懂。
我先生急中生智,替臨床的一位大哥照顧他打吊瓶的母親,央求他去醫生辦公室窗邊偷聽醫生們對我的病情會診情況。
大約過了二十多分鐘,那位大哥回來了說醫生們爭論的問題是我能不能做手術,一部分人因為可以做,另一部分認為手術風險大,不能做。
後來真的就沒做成,我們很遺憾的出院了。不過對於肖教授,對於湘雅二院的認真負責的醫生們我還是表示深深的感謝!
-
14 # 紫夢飛舞
我國幅員遼闊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都分佈在不同區域,形成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語言。
一.北方地區:
北京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的語系。所以,以此為基礎的北方大部分地區的語言大家都能夠聽懂。
北京雖說是以普通話為標準,但是它也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其中‘兒化韻’便是很明顯的特色風格。比如:麵條兒、冰棒兒、芥末墩兒等等……
東北地區語言表達更有特色。比如:那疙瘩、咋整、賊啦好吃等等……
這些語言僅從字面上看,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二.南方地區
按我國的地理位置劃分,長江以南稱為南方地區。其中的溫州話、閩南語、粵語,我個人認為是最難聽懂的,而且理解也存在困難。
我有個朋友她是浙江溫州的。剛開始接觸時,完全是溝通障礙。只覺得她說話嘰哩哇啦,語速還比較快,我是雲裡霧裡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她能夠聽懂我說的話(因為我說的是普通話)。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和交流(我聽不懂的時候她連說帶比劃,有時候還寫字),我從開始的一竅不通到後來的能聽懂隻言片語,也算是在語言方面慢慢的有了一點點進步。
所以想說一句:為了朋友們之間方便溝通和交流,我們還是應該學習說普通話為好。
-
15 # 天高雲淡839
北方的方言一般比較好懂,基本上和普通話很接近。普通話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以現代語音為標準的語言。長江以南諸省的方言都不好懂。特別是浙江,廣東,廣西的方言最不好懂。至於新疆,西藏屬於少數民族方言更不用說了。上海活就不好懂,文革時期我們村有一批上海知青插隊,知青們和我們說的是普通話,而知青們對話全是上海方言,一句也聽不懂。我們家鄉那時候都是過火土炕,房上有煙筒,在做飯時如果風大就要上房頂蓋住點菸筒。本地人上房蓋煙筒時就問下邊的人:行啦不行?下邊的人回答:行啦。這是我們那裡的方言。而知青們則房上的人問下邊:來塞不來塞?下邊人回答:來塞,說明正好了。如果不合適,下邊的人就回答:不來塞。上海人叫洗碗叫打碗,叫別人來家裡玩就說:尼格五號老鼠到我寓裡那吾那吾。這話誰能聽懂?老鼠還有五號六號?真是洋鬼子看戲一一一竅不通。
-
16 # 崑崙之柏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各種方言眾多,一個陌生人新到一個地方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不通,哪怕是一個省區內也因為方言不同,有些語也是很難聽明白的,更不用說全國這麼大的面積,因此最難董的方言肯定不止一種,而是很多種,就拿湖北的黃梅、廣濟的話、咸寧的話跟武漢話就有很大區別。那麼就我們的感受而言,全國最難董的話主要有下列幾種是最難董的:
1,閩南話
閩南話語,現分佈在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外、在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地區、廣東潮汕和海陸豐地區、廣東雷洲半島、海南島及東南亞一些華人群體;
2,吳語
吳語主要是姑蘇話,姑蘇話向來被稱為“吳儂軟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軟”,而且它種話聽著讓人感覺很舒服過癮,而且也表現一種濃烈的書卷氣息;
3,客家話
客家話以梅洲郊區梅城口音的梅洲話為代表,但惠陽話影響大,在臺灣以四縣腔為代表。客家話散佈在粵東、閩西、贛南,並被普遍使用於中國北方及馬來西亞等國華人聚居區;
4,粵語
粵語,廣東話,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的腔調,粵語根源於現代華夏雅言含完整的九聲六調,很完美的保留了古代漢語的特點;
5,溫州語
溫州話又稱甌語,也是漢藏語系中的一種語言,在中國最難董的十小氣語言中,溫州話排第一。在抗日戰爭中,日本人最怕溫洲話,不好翻譯,八路軍正是利用這一特點傳送情報,日本人翻譯發言不準使用人群龐大的溫洲話,為抗日戰爭勝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
17 # 老三屆A
我國地廣人眾,語言也各不相同,除少數民族的語言外,光漢語就有八大體系。按不同地域分為: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晉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
當然這八大方言只是就大地域而言,每一大方言體系內部,隨著地域不同也會有細微差別。就拿吳方言來說,上海、蘇州、浙江部分地區的語言就有差異。但雖存差異,方言體系內的基本能聽懂,也基本能理介。
各種方言內,我覺得最難懂的非溫州話莫屬。溫州話有閩方言的成份,又有本地語言的特點,所以難以聽懂。據說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我們部隊的語言通訊敵方都能掌握,對我方極為不利。在發動總攻前,就找了會溫州話的戰士傳達作戰命令,敵方果然聽不懂,總攻得以順利展開。
我年輕時出差較多,聽的方言也比較多,覺得溫州話是最難懂的。
-
18 # 柔情似水書夢人
我也算是跑了少半個中國的人,經歷過很多人和事,更和不同地域的人打過交道;語言上有過交流。
雖然對方的地方方言濃重,但大多勉強能聽懂個大概。
唯獨閩南語,尤其是福建、淅江一帶的人講話,若是不用普通話,用他們的地方方言講話;可以說你一個字也聽不懂。
奇了怪了!我們河南人各地的方言為啥走到全國各地,一張嘴就知道你是河南人!
哪為啥有些地方的方言恁難懂!
-
19 # 沂蒙深情
南腔北調,聽不懂的太多了。幸虧普及普通話了,年輕一代都會講。要不像流傳的兩個中國人在一起講話都聽不懂,用英語交談,豈不是發揚別人國家語言,讓外國人恥笑。
-
20 # 布衣198800226
聖經上有說上帝把人類分成萬國,一萬種語言,太難懂了,即使你走遍中國也不會明白,東北人說話最明白,其它語言太難
回覆列表
山西有十餘個地市,各地市的方言各不相同,甚至各市的縣域方言也不相同。相比之餘,山西呂梁方言更難懂一些,呂梁各縣域的方言又有不同。比如他們方言中,哈面意為吃飯,削話意為說話,奶茶淘汰,求眉觸眼意為難看等方言讓人難懂難解。因苦於各地方言難懂而苦不堪言,也常常因一句方言而笑料百出。如果不是選擇當地嚮導進行翻譯,別說採訪工作了,即使是普通的出行也會面臨重大難題。每一個地域因文化風俗等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地方方言。瞭解一些方言也是很重要的,別讓方言鬧出太多笑料,其實,方言特色代表了一個地域風格,方言的背後是滿滿的地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