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l皈依阿彌陀佛l

    功德是互相轉換的

    以經題為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放下貪心是功,得清淨心為德,加持清淨心為功,得到平等心為德,加持平等心為功,得到大智慧,圓滿覺悟為德

    這些都是內在的,於金錢財富無關,當年梁武帝問:我建那麼多寺院,可有功德?達摩:並無功德。

    祖師惹的梁武帝連飯都沒管,要是我,我會講:,,,但是有大大的福德哈,他應該會管頓飯吧

    若要做善事不要貪求回報,施捨,供養於人時佛家講三輪體空,這樣才能放下貪心,之後呢,清淨平等覺

  • 2 # 布衣閒人10

    什麼是功德?六祖惠能有一回答,可資參考。六祖惠能的回答,代表了佛教對“功德”精神實質的理解和闡釋。

    唐代韶州刺使韋璩在聽六祖惠能講經說法時問道:“達摩大師在度化梁武帝時,梁武帝問達摩大師'我一生造寺度僧,佈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大師說'實無功德'。達摩大師說梁武帝造寺度僧、佈施設齋,實無功德,對其中道理,弟子不甚明白,請大和尚開示”。六祖惠能沉思片刻,回答說:“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佈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惠能又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體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又說:“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佈施供養之所求也”。“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達摩)有過”。這就是佛教所講的“功德”。(此說來源於六祖惠能大師《壇經》)。

    我們通常講的“功德”不同於佛教講的“功德”。佛教講的“功德”是“覓功德法身”,並依此修行(見上文)。我們通常講的“功德”是維護他人、群體、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的行為,這種行為對他人、群體、社會和國家來說是功,對自己來說是德。這種行為多了,就是“積功累德”。

    那麼,“功德”是怎麼體現的呢?一般來說,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有社會地位和有權勢的人,只要具有“愛國心”、“公共心”和“公益心”,且勇於體現在實踐中,就是有“功德”的人。見義勇為、扶困濟貧、捍衛社會整體利益和在國家危難時刻,不計個人安危得失,勇於挺身而出,就是“功德”的具體體現。歷史上治水的李冰、儒家的代表孔子、修史的司馬遷、開鑿大運河但有爭議的隋陽帝、維護國家統一和疆土完整的漢武帝、李世民以及康熙帝、霍去病、岳飛等等,就是有功於百世,累德於自身的著名人物。作為小人物(包括筆者在內),善於從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就是“功德”。先人後己,尊老愛幼,守規矩、講文明、懂禮貌,等等,就是“積功累德”的體現,這樣的人和事多了,社會必定會進入和諧壯態,人們就會體驗到安全、美滿和幸福。就說這些吧。僅供參考。(本文可以隨便搬運、使用)

  • 3 # 彌陀的如意寶佛感

    大家好!功德是不求回報,不圖名,不圖利!真做了不讓人知?(為陰德,功德更大,能蔭澤子孫)。一切皆功德,無功難受祿?大富大貴都是前世的功德今世享?(三世因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大家吉祥!

  • 4 # 佈施得財運

    功德福德道德,三者密不可分。功德里面有福德,而福德里面無功德,無論是福德還是功德,都屬於道德的範疇。所謂德,就是指在道上行走,不偏離道就稱為有德。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如果是為自己做就叫福德,如果為了他人就稱為功德。

  • 5 # 琉璃小碗兒

    行善而不執著善,內心清淨無所求,這就是功德。

    很多人行善,慈善也好,舍錢建廟塑佛像也好,做義工也好,大多是有求的心理,菩薩保佑我生意好吧,保佑我家兒子考個好大學吧,,,等等,求人天福報,即使出了很多錢很多力,得到的是福德,福德也很重要,一福壓百禍嘛!

    行善,內心無掛礙,不放在心上,沒有目的性,只是發自真誠心,慈悲心,利益大眾的心,不為自己,所謂“無我”的境界,得到的是功德。功德可以超生死,出三界。

    當年,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我建了這麼多寺廟,供養了那麼多出家人,功德大否?達摩祖師回“無有功德”。武帝不高興了。如果武帝問,我福德大否?那祖師肯定說“福德大大的”,差別就在內心清不清淨,是否執著於這個“善”。

  • 6 # 村夫196903617

    《金剛經》雲“須‘菩提’菩薩無住‘……’,相(互)佈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又云:“‘……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相互佈施雙方才有福、有德,有功德。一方佈施叫單相施,也叫供養。雙方都沒有福德,也沒有功德。

  • 7 # 梁興揚

    功者做也,福者澤也。

    功德是從自身出發,因為自身的作為累計的善果,因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產生的。

    福德從自身之外產生,很多種,包括祖輩恩澤、先賢恩澤。

    功德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由我們自己造,福德是外部條件產生的,需要我們來承納。

    比如說,我們自己看到垃圾遍地,伸手撿了起來,放到垃圾桶裡,這個就是最簡單的功德,冥冥中或許的善果累計了,就是功德。

    我們的家境,我們的出身就是我們的福德,我們決定不了自己的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福德。

    功德與福德相輔相成,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當功德深厚者,福德薄也能積累自己不錯的善果;當福德深厚者,自己作死也會喪盡自己的福德。

    no zuo no die,就是福德的流失,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就是功德。不做死就不會死,自助者天助,天道迴圈,承負因果。

    先天基礎不好,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彌補,先天基礎好,後天努力能夠更上一層樓。

    就如同聰明的孩子讀書一樣,有的人天生聰明,讀書用心了事半功倍,放棄了,自然一事無成;有的孩子天生愚笨,但是用心去努力,也就可能獲得成功。

    當然也存在極端的例子,比如家境特別不好或者家庭特別好都有。但是,這個社會,比起原始社會來說,對大部分人都是比較公平的。

    在原始社會,今天老虎吃人,明天人吃老虎,人跟老虎交換著吃肉,你有無數聰明才智,都無用武之地。

    我們面對的社會,功德與福德肯定不是每個人一個標準,但是,哪怕福德不好,都有向上努力的可能,很多時候根本用不著拼祖輩的福德,而是自己積累的功德就足夠區分一切了。

    不是福德不夠,而是你壓根沒有去做,壓根沒有積累自己的功德。

    珍惜自己的福德,踐行自己的功德,當面對各種不平衡的時候,自己努力一把就夠了,心、善、智,德、行、施。

  • 8 # 琵琶嘴

    功德是佛門用語。

    功德即功勞及品德的綜合。可似比非物質文化遺產。

    功德是精神收益和財富,是赴出的回報,是奉獻的效益,是因舍的而得。

    所謂功德完滿或園滿,即是一個人的修行達到了最高的思想境界。到此境界己經脫凡成佛。

    我們常人平素口語也用功德二字,比如指責某人沒德行或缺德。也以功德二字用於表障讚頌,如,德高望重,德高恩寬,德才兼備等等。

    咱不是佛門弟子,但也看些佛家的書,也進廟拜佛,對《功德》二字的理解,一定很淺。不知朋友注意過沒有,廟裡佛前總放著個葙子,叫做《功德葙》,用於拜佛者上功答功,顯然,捐錢濟災之事也是功德之事稱為行善積德。

  • 9 # 老麥說說

    這個問題在老麥面前來回晃了好幾次,不回答不大好意思了,那就搬個小馬紮,與老麥一起說說一些不科學的事情。首先來說,功指的是行為,也就是執行力的問題;德,指的是遵循自然生命法則的一種結果(自然生命法則既是:道),那麼功德,連在一起的概念則是:有德之功,也就是說是遵循自然生命法則結果的一種行為,既是“功德”。其實,說白了,就是循道而為,發自真心,皆為功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便是此道理了。

    你路過一片青青草地,看到幾片垃圾遮地,想都沒想就那麼隨手撿起,丟進垃圾箱,這就是功德;你走在路旁,看到一乞丐跪地,蓬頭垢面,心生憐憫,放下一塊錢,這就是功德;你看人落水,而自己恰有水性潑好,迅速跳水救人,這就是功德;你路遇歹徒行兇,不顧個人安危,憤然上前與之周旋,這就是功德;當然,你考慮了一番,覺得自己勢單力薄,於是拿起電話迅速打了110,這也是功德……

    功德是發自於心,心無旁騖,無其他回報要求,順其自然就那麼做了,而不是有所回報的刻意為之。你路遇歹徒行兇,心想街機揚名立萬,於是奮勇上前,這不是功德;你見有人落水,想著救人而起,報紙報道家屬答謝,於是迅速跳水救人,這不是功德;你進廟燒香拜佛,祈求健康好運,功德箱裡放下一疊錢,這不是功德——因為,有諸多所求於此,而不是循道而為,所以上述行為頂多算好人好事,而算不上功德一件。

    你殺人越貨,傷人眾多,突一日大徹大悟,於是放下屠刀,再不行為,那就是大功德——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做了一輩子好人成不了佛,人家刀一扔就成佛?殊不知,你一世好人,可曾救贖過幾多性命;他屠刀一放,或有千萬條生靈得以存活,這難道不是大功德一件(當然,人間法律還是要制裁的哈,咱們這裡只討論功德一事)。

  • 10 # 慈音1

    什麼是功德?正統觀點,凡是為國家,民族和人民做出貢獻,建功立業,付出重大犧牲精神的都屬於功德。如天安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紀念碑,就是功德的最高標誌。如佛家道家等宗教組織的功課,誦經祈福,建道場,做公益活動等等。均屬於功德。善念,善良,善心。善行,尊老愛幼,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等等,也是在做功德。

  • 11 # 般若弘禪

    (一)見得本性是功,平等慈悲是德,名功德。

    (二)所行一切善為功,如法佈施、財佈施,無畏佈施等種種佈施。

    如果內心清淨,無分無別一事同人,內心無比的慈悲是德,是名為功德。

  • 12 # 菩提佛語

    功為善行,德為善心。心行合一,名為功德。

    努力行善,透過行善累積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

    功德不等同於利益。

    比如很多善信誤以為功德等同於金錢,誦多少卷經文,做多少件好事,積累到來世可以換取相應的福報,這種善功名為福德,不是功德。

    功德是透過修行而獲取的經驗,福德等於金錢,金錢能用完,而經驗不會消失。

    有大功德的修道人,是更容易得道成真的,所以道教提倡積功累德,《道德經》上講:“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越是不計回報的付出,得到的回報就越是大,而不執著於回報,始終持守內心中的那份清靜,就是功德。

    俗話說:“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報”。

    所謂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積德。人積德越多,福報也就越大。

    陰德與陽德

    關於積德,德有陽德與陰德之分。如果你作事,有某種動機,或許想讓別人知道,即使你作的事再好,這也叫陽德。作陽德的事,容易作,但關健是人要多積陰德。

    什麼是陰德呢?

    陰德是人要為善,而別人卻不知,作好事而不宣揚,默默無聞地去作,則為陰德。

    積陰德方能留得住

    積陽德別人知道了,善德不如陰德積得住和留得住。

    如果修心、修行不夠,或造點小惡,隨修隨報,到後來好的善果就沒有了。

    所以只有多積陰德,德才能積得住,也留得住。

    什麼是陽德與陰德?

    陽德與陰德有什麼區別?講完了。我的體會是:無論你做多少善事,都不想讓別人知道,這才是真正地積陰德呢。

    把陰德善果積在那裡,而又不求現報,這就叫積善。

    許多聖賢先人告訴人們,如果人積陰德、積善果,那永遠都是你的,別人是偷不去、搶不走的。你陰德積得久,積得多了,後面的福報也大,甚至還會福澤你的子孫。

    所以我們做些好事,最好不要宣揚自已,故意讓別人知道自已的道理就在這裡。

  • 13 # 明貞

    功德是超善惡是非的,所以無我無慾自得其真樂即功德。人生於世之目的無外乎四字生存和娛樂,故身心健康的生存即功,自在娛樂即德。如人人如此,則天下大同。

    達摩和武帝因何謂功德鬧得不歡而散,致使達摩隱跡少林擇人而傳法,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武帝以私性之造作為功德,墜入魔見而不自知!功德乃內稟之自性,迷則經累劫悟則剎那間,豈是私性物慾外求所造作?

  • 14 # 空氣000000

    功德和巜道德經》中的道德是一個意思,其中的功和道是一個意思,都是需要透過修行而得到的,身、心的清靜自在。德就是行為方面的修行,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的一個修為。兩者合而是名功德。

  • 15 # 瑞臨安

    金剛經裡說:“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 本著無私的心,多做利益別人的事就是功德。 多積德行善,多心存善念,多積累福德,在自己有能力時儘量多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並且始終堅持日行一善,就是每天都堅持做一件好事,為自己、孩子、家人積累福德福報才是正道! [祈禱]

  • 16 # 飛火流雲

    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某人作了某件大好事,便稱頌其功得無量。那什麼是功德呢?

    所謂功德,指的就是功與德,功為善行,德為修行。而我們所說的功德和佛家所說的功德卻大有不同。佛家所說的功為外練,德為內修,有功得的人要身心清淨,獲得定力。我們所說的功德是指某種善行,讓更多的人得到實惠。

    功德又從何而來呢?古人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這就是說功德是靠許多善行聚集而來的。

    這種善行應該是無心而為,不是刻意而為。善而不知為大善。只有無意識的,不求任何回報的善,才是真善,大善,這麼得來的功德才是真功德。而那些刻意而為,為了搏得人們為自己歌功頌德而作的善行,就不能算是功德了。

  • 17 # 大咖小v

    功德二字最早出於道學,而後佛教沿用而使其廣為人知。所以人們一提到功德便首先會想到佛教。既如此,便以佛學來詮釋何為功德。

    以《金剛經》為引,我們一起來看看世尊是怎樣定義功德的。

    如來說,功德則非功德,是名功德。

    世尊告須菩提:若有人言,功德是從善積德,則不名功德,是為謗佛!

    世尊告須菩提:阿羅漢可作如是念:【功德圓滿,可證佛果】不?

    須菩提白佛言:不可,何以故?如來說功德圓滿則非功德圓滿,是名功德圓滿,如來說,佛果則非佛果,是名佛果。

    世尊告須菩提:既然功非功,德非德,那何以為功德?

    須菩提白佛言:無為便是功,無我便是德。何以故?如來說功則非功,是名功,如來說非功則非非功,是名非功。然非非功即功,故非功亦功,是以知:功非功非非功,皆名功,德非德非非德,皆名德,其名雖異,其意玄同,則功,無功,德,無德。既功在有作,德因有身,故有作亦無作,有身亦無身,如是如是,功無作則無為,德無身,則無我。無為無我,功德無量!

    世尊告須菩提:若有人言,功德是從善積德,當為謗佛!何以故?

    須菩提白佛言:如是如是,功無為,德無我,故為謗佛!

    世尊告須菩提:如來可有功德之說?

    須菩提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來無有功德之說。何以故?如來說功德之說則非功德之說,是名功德之說。

    世尊告須菩提:何為功德?

    須菩提白佛言:功德非功德,非功德非非功德。

    世尊告須菩提:何為功德?

    須菩提白佛言:功無功,德無德,功德無功德。

    世尊告須菩提:何為功德?

    須菩提白佛言:如是如是,無有功德!

    世尊告須菩提:如來於燃燈佛處可有法得?

    須菩提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來無有法得!

    世尊告須菩提:如來可有說法?

    須菩提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來無所說法。

    世尊告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有所說法,當為謗佛!何以故?

    須菩提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來無所說法,然人言如來有所說法,當為謗佛!

    百千羅漢具聞此言,幡然醒悟,告罪而悔,繼而大樂,知是佛趣,舉眾歡慶:聞說是經,聞說是經,如此之經,如是真經!

    如是如是,南無阿彌陀佛!!!

    佛說歇語: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是如是,南無阿彌陀佛!如是如是,南無燃燈古佛!如是如是,南無釋迦牟尼佛!如是如是,南無大耳彌勒佛!如是如是,南無。。。。。。

    梵音高絕,妙響回春!

  • 18 # 能量加持

    金剛經"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5年前,在美國學會義工思想,每次回國探親都會到養老院做志願者,陪一些沒有親人在身邊的老人聊天,其中有一個朝鮮族老人,身患絕症,醫生說只有幾天時間,聊了兩個小時,臨走,老人告訴我,“為人民服務”給人能量,很不幸,這個老人第二天就過世了,沒有機會聽他進一步解釋。去年(2017)自駕兩個月遊遍西北,目的,尋找能量場聚集點,參觀敦煌,麥積山等有名景區,能量場都不是很強,最後驅車開往西安,帶著對法門寺的想往,一路少有停留,路過一個小城市,能量如奔泉湧來,停留三天,這三天解答一個困惑我5年的問題。為什麼這個小城市能量場如此之強?轉遍整個城市,發現這個城市四面環山,山上有一個寶塔,對古代知識略知一二,仔細觀察,知道這個塔應該是千年前,隋唐時期建造,塔門上“俯視紅塵”是佛家用語,網上查詢,塔是唐代延安城民眾自發捐款為鎖骨菩薩建造。鎖骨菩薩是觀世音菩薩化身,全稱,“捨己從眾鎖骨菩薩”,捨己從眾,今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 19 # 碧草青jingzong18

    達摩祖師評價梁武帝:菩薩皇帝無功無德。祖師言:凡夫或人天所作之諸善。彼等所作之諸善乃生於有漏之心,不隨順法性,故稱為不實功德。不實功德就是假功德,只能稱為福報而已!南無阿彌陀佛

  • 20 # 著地清晨

    善業知善知,名不留心集,當求治公地,有話名聲提。多如廣譯,實佳真心,慢不移地,山水和平。錢出錢力,物有物力,範廣之中升起。如一心一意中放行,求一次心機善給每一位心。

    功德善在寺中多,猶如夢裡馱,三世一世果,恩功自有若。天空晴有糊愁,料個天氣想有,夢裡多依然受,時間差別轉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看的古裝動漫或者好看的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