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資料顯示:我國每天有7.5人被診斷為結直腸癌。但每10箇中國結直腸癌患者。僅有一人獲得早期診斷。
7
回覆列表
  • 1 # 楊觀群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係複雜,手術不易徹底,術後複發率高。中下段直腸癌與肛管括約肌接近,手術時很難保留肛門及其功能是手術的一個難題,也是手術方法上爭論最多的一種疾病。我國直腸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直腸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發病與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有關。直腸息肉也是直腸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認的是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高,食物纖維攝入不足是直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

  • 2 # 腫瘤學博士藺宏偉

    結直腸癌是指大腸粘膜來源的惡性腫瘤,是全球高發的腫瘤,以歐美、澳洲等發達國家為主。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蛋白質為主的飲食譜已逐漸接近西方國家。但隨之而來的是,與蛋白質飲食相關的結直腸腫瘤的患病率也逐漸增加,其已成為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我國結直腸癌每年新增病例37.6萬例,死亡19.1萬例,男性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城市的發病率遠遠高於農村。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明顯增加,50歲以後發病率更高。 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已分別上升至惡性腫瘤的第3位、第5位。此外,我國結直腸癌具有“三多”的特點:中青年發病多;晚期患者多;低位直腸癌多。我國直腸癌的發病率高於結腸癌,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結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未來可能會超過直腸癌的發病率。而隨著全國普查和篩查專案的開展,結直腸癌的死亡率將會下降。

    對於結直腸癌的治療,提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直腸癌,肛門指診是最經濟最有效最可靠的檢查方法。透過簡單的手指觸控,就可以發現或者鑑別直腸癌。這個檢查成本低廉,但是可以普及使用。但是在高科技的資訊化的現今社會,肛門指診不能取代腸鏡檢查。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距離肛門12釐米的部位有一個很大的腫瘤,這種情況下,透過肛門指診是很難觸控到的。因此肛門指診沒有問題,不代表真的沒有問題。因此我經常對適宜年齡的患者推薦腸鏡檢查。一些文獻和所謂的指南上,建議50歲以上的人群進行胃腸鏡篩查,這是完全不對的。因為在我們胃腸外科的病房裡,從20歲左右、30多歲,尤其是45-60歲之間的人群,是結直腸癌的高發年齡,等到50歲做腸鏡那就太晚了。歐美國家,尤其是日本,對於胃腸鏡的檢查相當普遍,而某些經濟落後的區域,國家醫療負擔比較重,不能普及胃腸鏡的篩查,老百姓怕花錢,怕胃腸鏡檢查的痛苦,導致了很多早期病變的延誤。腸鏡可以發現直腸和整個結腸的早期癌前病變,甚至可以把直腸癌扼殺在萌芽狀態。透過腸鏡檢查可以發現很早起的良性息肉、腺瘤或者具有惡性傾向的早期病變,在內鏡下就可以完全切除治癒。我推薦那些有科學頭腦,有經濟條件,講究生活品質的人,儘早進行胃腸鏡檢查,根據一個結腸良性息肉發展到腺瘤,再發展到不典型增生最後惡變的時間週期,每間隔3-5年做一次胃腸鏡足夠了。我自己就是從30歲開始每5年檢查一次胃腸鏡。

    結直腸癌的手術治療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首先,19世紀80年代前,稱為萌芽期。強調腫塊兒的區域性切除,因為對結直腸癌的淋巴結轉移認識不夠,所以複發率非常高。而後,進入開放手術整塊切除期。手術越做越大,最典型的如Miles手術,切除範圍大,患者術後生活質量差。20世紀60年代以後,手術逐漸縮小,開展更加規範,對淋巴結轉移的認識也更加清晰,出現了Dixon、Parks、ISR等手術,在達到腫瘤根治性的同時,保留了器官功能,患者術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最後,20世紀90年代開始嘗試腹腔鏡結直腸手術。經過不斷地探索和臨床實踐,以及多中心臨床研究的開展,腹腔鏡結直腸手術被證實能夠達到開腹手術同樣地腫瘤根治性效果,並得到外科同行的廣泛認可。結直腸癌的手術治療已經進入了微創外科的時代。

    早先時期,距離肛門很近的直腸癌,為了延長生命,都需手術要切除肛門,在腹壁上進行人工肛門造口手術。生活質量很差。隨著科學的進步,很多直腸癌不需要急於手術,甚至不再需要手術。這種治療方案稱為新輔助放化療(NeoadjuvantTherapy)。其實這並非一個嶄新的治療思路,早在2003年我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讀博士的時候,放療科的同學就經常和我談論他們的新輔助放化療可以將直腸癌完全治癒。新輔助放化療之後,大約有20%的患者可以完全治癒。臨床完全緩解患者的可以避免外科手術切除肛門,採取非手術治療模式“觀察等待”(Wait & Watch)。如果腫瘤復發,再進行外科手術處理也不遲(有20%的患者完全治癒,終生無需手術)。

    近年漸漸演變出最新的“全程新輔助治療”,即“TNT”(Total NeoadjuvantTherapy),也就是將放療、化療全部移到手術前來做,爭取最大化的腫瘤退縮、爭取更多的完全緩解患者,提高療效,改善遠期,保全更多的器官功能,甚至不再手術。來自紐約Sloan-Kettering紀念癌症中心的TNT研究(摘要號3519)就是關於這個主題的,該研究入組患者628例,分為TNT組(n=308)和對照組(n=320),結果表明:雖然總生存(OS)沒有改善,但是TNT組臨床完全緩解率(cCR)明顯提高(92% vs. 79%),最終22%的患者免除了手術,而對照組僅有6%的患者接受非手術治療方式。這種新的治療模式對未來臨床實踐非常有借鑑意義,對於一個低位直腸癌患者,如果做手術,很有可能造成肛門受損,或者即使保留肛門,術後併發症也會引起功能損失,這種情況下,是可以嘗試TNT治療策略的,當然如果TNT治療之後,患者仍然達不到完全緩解,還是需要進行常規手術。

  • 3 # e醫路有你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有地域之分,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是普遍高於北方的,近二十年來我國的發病率上升趨勢十分明顯;正如題目上所說,為什麼那麼多人得這種癌?有哪些因素易引起?

    1.與環境有關:高脂肪飲食及攝入纖維膳食是發病的因素之一,另外腸道菌群紊亂亦是一方面原因,也就是說與飲食有關。

    2.與遺傳有關:癌症始終繞不開遺傳,特別是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患者患癌機率遠超正常人群。

    3.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癌前病變就是其一,也就是說未進展到癌,這一階段很重要,需要定期複查,比如結直腸腺瘤;炎性腸病(IBD)是又一高危因素,其中特別是潰瘍性結腸炎(UC)可發生癌變;有以下幾種特點也屬於重點觀察物件,比如1.長期反覆大便潛血陽性,2.長期吸菸 3.肥胖者 4.年齡大於50歲 5.有盆腔放療史 6.長期慢性腹瀉、粘液血便、闌尾切除史、慢性闌尾炎、慢性膽囊炎等。

    那麼結直腸癌的早期表現是什麼呢?

    結直腸癌早期表現常表現為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比如排血便或頑固性便秘、大便形狀變細,或表現為糊狀大便等,屬於糞便形狀改變;還可以表現為腹痛,多為右腹鈍痛感,假如併發腸梗阻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痛加重;假如在腹部可捫及腫塊,那多提示中晚期了。

    這種病治療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治,唯一的根治方法就是手術了,癌症處於早期的時候進行手術是治癒的關鍵。

  • 4 # 醫語破天機

    直腸上接乙狀結腸,下端與肛管相連。長約12一375px,是糞便排出前的暫存部位,直腸息肉是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總稱,包括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的,我們平時把腫瘤性的統稱為直腸癌,而非腫瘤性的稱為直腸息肉。

    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直腸指診是篩查和診斷直腸癌的重要方法。我國直腸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直腸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發病與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有關。直腸息肉也是直腸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認的是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高,食物纖維攝入不足是直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直腸癌早期多數無症狀,生長到到一定程度時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膿血便、裡急後重、便秘、腹瀉等,最常見的表現為大便的性狀逐漸變細,晚期則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惡病質。但直腸癌晚期時侵犯膀胱、尿道、陰道等周圍臟器時出現尿路刺激症狀、陰道流出糞液、骶部及會陰部疼痛、下肢水腫等。

    直腸息肉呈小的結節狀粘膜隆起或為大的帶蒂的腫物,一般為單個,少數為多個,若很多息肉聚集直腸或累及結腸者謂之息肉病。直腸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絨毛乳頭狀腺瘤息肉,腺瘤性息肉、絨毛乳頭狀腺瘤息肉容易出現惡變。直腸息肉可能是家族性、遺傳性、炎性增生性、其他環境及飲食等相關因素共同引起。 大腸息肉臨床症狀常不明顯,即使出現某些消化道症狀,如腹脹、腹瀉、便秘等,也因較輕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視。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帶血、黏液血便來就診,常誤診為痔瘡等肛門疾患或“痢疾”而延誤其必要的檢查。

    直腸息肉和直腸癌的症狀早期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當不明原因出現便血或消化道症狀者,特別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應注意及時和到醫院就診作進一步檢查確診

  • 5 # 苛美爾健康管理

    腸癌目前國內的情況

    目前,我國結直腸癌每年新增病例37.6萬例,死亡19.1萬例,男性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城市的發病率遠遠高於農村。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明顯增加,50歲以後發病率更高。 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已分別上升至惡性腫瘤的第3位、第5位。

    我國結直腸癌具有“三多”的特點:中青年發病多;晚期患者多;低位直腸癌多。我國直腸癌的發病率高於結腸癌,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結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未來可能會超過直腸癌的發病率。而隨著全國普查和篩查專案的開展,結直腸癌的死亡率將會下降。

    【腸癌有什麼跡象?】

    腸癌的早期症狀包括:

    大便習慣改變。結腸癌則可能導致長期便秘、腹瀉,或者大便外觀改變,例如大便變細、大便次數增加或腹瀉、便秘 。結腸癌與基因有一定關係,因此,有此類癌症家族史的人應該格外注意。

    大便帶血(容易與痔混淆)或呈黑色。便血除了痔瘡外,很可能是腸癌的症狀,發病初期50%的病例有便血,開始出血量少,見於糞便表面,合併感染後為濃血便。(腸癌除了便血以外,如果腫瘤生長在靠近肛門處,還可能出現大便變細、次數增多等症狀,甚至引起大便困難)

    裡急後重(大便後仍有便意)。 表現為下腹部不適,很想解大便,然而又無法一洩為快。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個別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如果糞便的性狀無異常也屬正常範圍。

    無故疼痛 如果身體某部位莫名出現疼痛並持續一週以上時,應儘快查明原因,因為無緣無故的疼痛可能是癌症徵兆。長期間斷腹部絞痛是大腸癌的症狀,胸痛是食管癌和肺癌的症狀,骨頭痠痛則是癌症轉移的症狀。

    體重降低、如果既沒增加運動量,又沒減少飲食,體重卻莫名其妙下降,那就應該及時就醫。因為腫瘤會影響新陳代謝,降低身體吸收蛋白質和熱量等營養物質的能力,消耗肌肉和脂肪。酗酒的人和有家族病史的人應該格外注意。

    疲勞乏力、周身感覺疲勞乏力是癌症發展常見的表現,但對於白血病、腸癌和胃癌來說,可能發病初期就會感到疲勞。疲勞也見於正常人,癌症的疲勞乏力不同於普通疲勞,普通疲勞經休息一下就會消失,而癌症的疲勞不論怎麼休息,都會覺得很難改善。

    一旦發現這些症狀,患者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但是,由於大腸癌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患者從發現症狀到就診,往往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失去了治癒的最佳時機。

    如何應對?

    吸菸、飲酒、久坐、體力活動減少、熬夜及肥胖等,目前被公認為是腸癌的危險因素。因此,預防腸癌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 增加膳食纖維、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平時應儘量少吃油炸、熏製、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腐敗現象的食物。多吃山芋、紅薯、玉米、水果、新鮮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短,利於腸道內有害毒素的排除。  

    2. 儘量少吃煙燻、醃製、油炸食品。  油脂類是最不容易消化的,比如像炸雞塊、炸油條之類的食物,雖然說它們能夠在短時間內讓我們感覺到飽腹,但其中所含有的大量油脂以及熱量會嚴重的嚴重的影響到人體的健康。   

    3. 適當增加運動量和控制體重。運動可大大減少體內多餘的脂肪,運動後出汗可使體內的鉛、鍶、鎳和鈹等致癌物質隨汗水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防癌的作用。  

    4. 運動可大大減少體內多餘的脂肪,運動後出汗可使體內的鉛、鍶、鎳和鈹等致癌物質隨汗水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防癌的作用。 

    5. 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戒菸限酒。 生活有規律,撥準生物 鍾更加重要,起床、大便、吃飯、活動、午休、喝水、鍛鍊、睡眠要定時安排,形成條件反射,對取得健康長壽的好處不可估量。

    6. 積極治療腸道疾病。有病症及時就醫,不要拖延。

    7. 最後還是要定期體檢。定期體檢最重要,認識不足而忽略檢查,造成誤診者約佔直腸癌誤診患者的70%。國家推動精準醫療戰略後以鄭大一附院為代表的各省級三甲醫院都在陸續開展相關腫瘤基因篩查,其體檢中心已經開展了相關的服務。

  • 6 # 同福堂中醫奇效良方

    結直腸癌屬中醫的腸覃,腸積,腸風,髒毒,下痢,下血,鎖肛痔等病證的範疇。結直腸癌的中藥湯劑處方如下:1.溼熱積滯型,白頭翁湯合槐花地榆湯合葛根芩連湯加減。2.瘀毒蘊結型,桃紅四物湯加減。3.脾虛溼甚型,參苓白朮散加減。4.脾腎陽虛型,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5.陰虛血熱型,黃連阿膠雞子黃湯合二至丸等加減。

  • 7 # 愛肺醫生127384925

    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是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

    現在這麼多人得直腸癌除了遺傳因素不可控外,主要還是社會環境和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

    1.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高動物脂肪和蛋白質及精細糧為主的飲食。

    2.不健康食品如煙燻、醃製、油炸食品的流行。

    3.生活習慣的改變,當今社會生活壓力大,工作緊張,飲食無規律,喝水少,吸菸,酗酒,活動減少,久坐,熬夜,便秘等。

    其實,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是與人們自身的生活習慣有關,好的生活習慣能減少很多疾病的發生,晚安,願大家有個好習慣,好身體✌。

  • 8 # 北風不冷

    症狀,大便次數增多,裡急後重,肛門墜脹,便血,等。便血往往又被患有痔瘡的人誤認為是痔瘡犯了而錯過早起診斷早期治療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一點。還有一種便血是屬於潛血形的,這種便血肉眼看不到,需做相關化驗才行。對此大家也不要僅憑肉眼觀察大便是否帶血作為果斷選項。

    根據現有醫學研究認為此病產生的原因尚不明確,有分析認為跟人的生活環境,飲食遺傳因素有關。腸息肉也是該病的高發因素。動物脂肪和高蛋白攝入的過多。和植物纖維攝入的不足也是造成該病高發的原因。

  • 9 # 小小西西瓜

    直腸癌屬於大腸癌的一種型別,是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地區差異非常大,其中居住在北美洲、大洋洲的人群發病率最高,歐洲次之,亞非地區相對較低。在我國南方,特別是東南沿海發病率較北方高,近20多年來,我國大腸癌發病率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以下介紹一下其發病原因以及發病機制:

    一、環境因素

    由於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高脂肪飲食尤為明顯,這也導致了直腸癌發病率的進一步上升,另外食物纖維攝入不足亦是主要原因。其他的包括腸道菌群的紊亂也參與了癌症的發生與發展;

    二、遺傳因素

    遺傳在癌症的發生中也會起到一定作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家族遺傳性非息肉病結直腸癌均提示遺傳的重要性。另外環境因素引起基因突變亦參與癌症的發生;

    三、高危因素

    直腸腺瘤:息肉或病變直徑>=10mm、絨毛狀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絨毛樣結構超過25%、伴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者均屬於高危腺瘤範疇,可進一步進展為癌;炎症性腸病:特別是潰瘍性結腸炎可發生癌變;其他:比如大便隱血陽性、一級親屬有直腸癌病史、本人有癌症史、長期吸菸或肥胖者(尤其年齡超過50歲的人群)、有盆腔放療史等等。

    小小西瓜——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 10 # 機靈不太懂

    直腸癌是什麼?

    直腸癌,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惡性腫瘤。

    直腸全長約12-15Cm,是大腸的末段,位置較低,一般情況下可透過肛門指診觸及病變位置。

    我國的直腸癌多發生於45歲左右的男性,現在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為什麼那麼多人得這種癌?

    一、直腸癌的發病與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等因素相關。

    直腸息肉、長時間的腸粘膜炎症刺激、高動物脂肪、高蛋白質攝入、食物纖維攝入不足都是直腸癌的高危因素。

    飲食習慣:

    由於現在經濟條件的提高,吃的要比以前好的多,而中國除幾個少數民族外,以漢族居多,肉類多以豬肉為主。而豬肉的脂肪含量要比其它動物高的多。

    而且部分地區,食用油還以動物油為主,再加上願意吃動物內臟。

    直腸息肉:

    無論是什麼原因形成的息肉,在沒有病理檢查的基礎上很難分清息肉的性質。而息肉本身又是一種組織細胞病變,而這種病變通常容易癌變。

    直腸息肉的本身,可能大便時有少量新鮮血,只有巨大的息肉才可能對排便造成排便困難。而大多數時間並沒有什麼特殊症狀,所以很難發現。

    長時間的腸粘膜炎症刺激:

    無論是腸炎、還是經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是肛門異物等。都會對腸粘膜造成刺激。長期的、反覆的刺激,增加了直腸癌的患病可能。

    心理因素:

    心理調節能力差的人患病機率更高,這個沒有所謂的科學依據,但事實存在。

    二、直腸癌早期大多數沒有什麼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輕度腹痛或便血,但經常被誤認為是痔瘡。所以很難及時發現並治療。

    建議:

    除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外。最好定期進行體檢。

    無論是疾病的治療還是體檢都建議到正規醫院的專科進行。

  • 11 # 麥語傳聲

    019年6月14日下午,知名畫家、學者、太極拳家梅墨生先生因病辭世,年僅59歲。但因其“養生大師”的名號與早逝聯絡在一起,從而引發熱議。據介紹,他是因腸癌辭世。

    這就不得不說腸癌這一惡性腫瘤對健康的威脅了!

    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報告,統計了排名前10的癌症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病和死亡佔比。對整體人群來講,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型別(佔整體的11.6%),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佔癌症總死亡人數的18.4%)。對於發病來講,女性乳腺癌(11.6%)、結直腸癌(10.2%)、前列腺癌(7.1%)是佔比靠前的癌症;對於死亡率,結直腸癌(9.2%)、胃癌(8.2%)和肝癌(8.2%)是佔比靠前的癌症。我國國家癌症中心新發布的2019年全國癌症報告顯示,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統腫瘤及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等已然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結直腸癌在男女發病的惡性腫瘤裡分別佔據第4位和第3位,死亡的惡性腫瘤裡分別佔據第5位(7.44%)和第4位(9.09%)。因此,結直腸癌的預防刻不容緩!

    今天,我們就重點聊聊結直腸癌這一惡性腫瘤。

    什麼是結直腸癌?

    結腸癌和直腸癌合成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也稱大腸癌。結腸和直腸都是大腸的一部分,大腸又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食物從胃部和小腸進入大腸後,大腸會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身體的廢物(糞便)在進入直腸以前就儲存在結腸中,直腸連結結腸和肛門,最後糞便從肛門排出。

    結直腸癌可以發生在結腸或直腸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腸、乙狀結腸最為多見,其次見於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

    組織學型別多為腺癌,少數為鱗狀上皮癌及粘液癌。

    發病病因(高危因素)

    結直腸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發病與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對其發病起著協同作用。

    但結直腸癌有某些特定的高危因素,應予以重視:

    得過癌前結腸息肉(腺瘤性息肉);直系親屬得過結直腸癌或癌前息肉(腺瘤);

    (息肉是一種異常增生,結腸或直腸中也可以形成息肉。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可能會轉化成惡性腫瘤。有時,息肉可能會在體檢時被發現,可在癌變前將其切除。)

    各種家族性遺傳性結直腸癌病史;炎症性腸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長期飲酒,食用燒烤、醃漬、熏製食品,過多攝入紅肉類、高脂肪類食物;長期坐位工作而又缺乏運動者。

    臨床症狀表現

    一.早期結直腸癌大多數無症狀,這也是定期體檢的重要性。

    二.進展期癌(中晚期)的患者出現腹痛、大便帶血、大便變細及腹瀉等症狀。

    1、腹脹、腹痛

    由於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還有漸漸加重的趨勢,甚或表現為無規律的絞痛。

    2、便血

    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只有約36%的患者肉眼能看到出血。待腫瘤體積增大,影響糞便透過,可交替出現腹瀉與便秘。出血量小,隨著結腸的蠕動與糞便充分混合,此時肉眼觀察不易看出,但隱血實驗常為陽性。

    3、貧血

    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這種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腫瘤阻塞,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或浸潤腸壁肌層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透過受阻。隨著腫瘤擴散浸潤加重,腫瘤表面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可導致患者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尤以貧血、消瘦為主。

    4、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

    結直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當大腸腫瘤相對較大且有糜爛、潰瘍或感染時,才可能發生大便習慣、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如果癌腫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導致腸腔相對狹窄,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變形,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上附著一些血絲。

    5、腹部腫塊

    腹部出現腫塊可能是腫瘤本身,或者是腫瘤與網膜、周圍組織浸潤黏結的腫塊。腫瘤本身的腫塊的形態會比較規則,輪廓較為清楚。如果是結合的腫塊,它的形態不甚規則。腫塊一般質地較硬,有的可隨腸管的活動而活動。

    對有上述症狀的患者(腹脹腹痛、大便帶血、大便變細及腹瀉等症狀)建議到正規醫院肛腸門診就診,不要將上述症狀歸結為痔瘡。很多患者因為將結直腸癌當成痔瘡而延誤了治療。

    診斷檢查

    病人因上述症狀就診,醫生可能會做全身檢查,並觸診腹部是否有器官腫大或包塊。此外,還包括直腸指檢、糞便檢測或血液檢查等。

    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也叫肛診,是醫生用一個手指伸進患者肛門進行觸控,不需何輔助裝置,是檢查疾病的一種簡便易行卻非常重要的臨床檢查方法。臨床觀察發現,超過70%的中國患者的直腸癌都很低位,距離肛門很近,透過直腸指檢就能摸到。

    X線檢查

    包括全消化道鋇餐檢查及鋇灌腸檢查,觀察結腸直腸形態的全貌,是否有多發性息肉和多發癌灶,以便為患者的手術治療提供依據。

    內鏡檢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直腸指檢無異常發現者,應進行纖維結腸鏡檢查。內鏡檢查不但能夠發現結腸各種型別的病變,而且可以進行組織活檢,明確診斷,以免漏診或誤診。

    糞便檢查

    研究發現,結直腸癌患者的M2丙酮酸激酶(M2-PK)值是正常人的14倍,糞便腫瘤M2-PK檢測診斷胃腸道腫瘤的特異性為89.74%,該檢測特異性強、靈敏度搞,可用於結直腸癌早期診斷。

    血清癌胚抗原(CEA)檢查

    雖然CEA對診斷結直腸癌不具特異性(其他腫瘤CEA也可增高),但其值升高常與腫瘤增大相關。腫瘤徹底切除後CEA可恢復到正常值,復發前數週可以再次升高,因此該檢查對結直腸癌患者預後評估、監察療效和復發有一定幫助。

    B型超聲掃描、CT或MRI檢查

    此類均不能直接診斷結直腸癌,但可以判定腫瘤的部位、大小、與周圍組織的關係以及淋巴和肝轉移等情況,適用於瞭解腫瘤對腸管的浸潤程度及有無區域性淋巴結或遠處臟器轉移,可用於術前分期及術後複查。

    結直腸癌的治療

    目前,對結直腸癌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內鏡下治療等。

    手術治療:是根治結直腸癌的最佳治療方法,凡適合手術治療的患者,應及早進行手術切除腫瘤。

    化學藥物治療:大腸癌根治術後,仍有50%的病例可復發和轉移,因此術前、術後化療有可能提高根治術後5年生存率。抗癌藥物首選氟尿嘧啶,其次為絲裂黴素和阿黴素。

    放射治療:術前放療可縮小腫瘤,提高切除率;術後放療可殺死殘留的腫瘤細胞。單純放療僅用於晚期直腸癌病例,有止血、鎮痛、延長存活期的作用。

    內鏡微創治療:對於早期粘膜內癌,可內鏡下切除;晚期腫瘤,可在內鏡下放置支架,以防狹窄及梗阻。

    中醫藥治療:可作為輔助及支援結直腸癌的治療方法,改善症狀,延長生存期。

    一般來講,內鏡微創治療適用於早期癌症;中晚期癌症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輔以化療、免疫治療、中醫藥以及其他支援治療的綜合方案,用來提高手術切除率,降低複發率,提高生存率。手術治療的原則儘量根治,同時保護盆腔植物神經,儲存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治療。

    結直腸癌的預防

    結直腸癌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經確診往往是中晚期,所以,對結直腸癌的預防還是至關重要。

    說到底,結直腸癌是吃出來的癌症,“三高一低”和缺乏運動是主要誘因。所謂三高,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一低就是食物中膳食纖維過低。所以積極預防要從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入手。其次做好篩查工作:普通人群,50歲前做一次腸鏡;高危人群,45歲前(也有專家認為35歲更合適)做個腸鏡。

    1、改進飲食習慣,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少吃高脂肪性食物。

    2、積極防治腸道疾病,如各種息肉、慢性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對於腸道息肉尤其是多發性息肉更應及早處理,應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暢。

    3、對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男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患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特別是林奇綜合症(Lynch syndrome,LS)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應警惕腫瘤訊號及早期症狀。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增加運動量,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戒菸戒酒,控制體重。有研究證明,咖啡、魚類、維生素D、阿司匹林和葉酸有助於降低結直腸癌患病風險,生活中可予以適當補充。

  • 12 # 腫瘤科王超大夫

    直腸癌是位於我們腸道的一種惡性腫瘤,主要位於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至齒狀線之間,和其他癌症一樣,該病的病發率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也在不斷的增加,不過這種癌症的傳播特點是,在年輕人的群體居多。

    據美國癌症協會統計,截止到2019年,直腸癌患者在全美有145600例新發病例,因它死亡的病例更是高達51020人,使之成為全球第四大癌症病例的確診型別,和第二大癌症的死亡原因,在中國,直腸癌已經成為第三大癌症病例,且其發病率還在不斷的攀升。

    為什麼說他的病發原因主要來源於年輕人哪、且看它的病發原因主要有:家族史(也就是遺傳因素)、肥胖、缺乏運動、吸菸、酗酒、愛吃紅燒肉和加工肉類食品。這些病因看起來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加註意,但是在癌症面前,它們是不可忽視的元素。

    該病的表現的症狀主要有:排便不暢、大便帶血、腹痛腹脹、體重下降明顯、虛弱無力等,這些症狀可能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感覺問題不大,但是直腸癌的病症一旦發作,很難治療,而且費用昂貴,即使透過手術或者中醫治療後,對於生活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因為處在腸道,正常生活後,不可避免的容易產生感染和炎症。

    目前,對於大腸癌最有幫助的事情,一個是早期的內鏡篩查,之後才是併發後的治療,當然了,王醫生還是建議已早做篩查,避免病情惡化加重。

    至於在治療後,一定要注意戒菸戒酒,平時注意適當的運動,不要讓自己的肚子著涼,適當增加食鹽和蛋白質的攝入,多吃綠葉蔬菜,鞏固腸道結構,合理的膳食也可以減輕腸道的負擔,避免太過於油脂的食物,多喝水,保持愉快的心情。最後,王醫生祝看到這條回覆的朋友都健健康康的。

  • 13 # 小克大夫

    直腸癌是從乙狀結腸和直腸交界處到齒狀線的癌症。到現在還沒弄清楚直腸癌的發病原因。但根據相關研究結果,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絡。那麼今天讓小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什麼人群容易被直腸癌給盯上?

    1、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

    相關資料顯示,有近四分之一的直腸癌患者得直腸癌是由於遺傳因素造成的。如果家中不幸有直系親屬患了直腸癌,那麼你患直腸癌的風險會比其他人群高2-4倍,還不趕緊問問直系親屬有沒有患過直腸癌,早知道早做準備。

    2 經常攝入高脂高蛋白的人群

    這類人群無肉不歡,恨不得每一頓飯都是肉食,見不得餐桌上有一丁點的綠色。他們過多地攝入了高油脂高蛋白的食物,使身體缺乏膳食纖維,會極大地影響到腸道的正常蠕動。

    糞便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容易在腸道環境裡堆積毒素。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太久的話,很容易導致直腸癌的發生。

    3 長期便秘便血的人群

    便血被稱為直腸癌的重要訊號之一。而長期便秘會讓大量毒素堆積在腸道內,長此以往會誘發便血。如果發現自己長期便血,還真得長長心。

    4 四十歲以上的人群

    根據臨床資料顯示,直腸癌患者有90%以上大於40歲。所以這個年齡段的人,還是定期進行體檢,這對於直腸癌早篩很重要。

    5 相關慢性疾病的人群

    有十年以上慢性潰瘍性腸炎的患者發生直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群高得多。其他慢性疾病如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瘤等患直腸癌的機率也比一般人群高得多。

    6 長期精神抑鬱的人群

    現在生活壓力那麼大,很多人會出現精神緊張的現象,嚴重的人甚至會出現抑鬱、焦慮的負面情緒。

    這種心理性上的不適感會反作用於我們的身體,導致腸胃出現各種小毛病,這種現象被稱為“腸易激綜合徵”。一旦出現這種症狀,我們腸道的蠕動就會變得不正常,排毒功能會出現異常,很容易導致直腸癌的發生。

    7 長期熬夜的人群

  • 14 # 腫瘤專家姜爭

    直腸癌和結腸癌統稱為結直腸癌(大腸癌),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直腸癌發病率要高於結腸癌,且男性發病率要高於女性,對於早期結直腸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能達到90%以上,但年輕患者就診時多為中晚期,生存率約在10%左右,因直腸癌症狀更早更明顯,其早期診斷率略高於結腸癌。

    直腸癌是指?

    發生在直腸部位的惡性腫瘤就是直腸癌,如下圖,直腸位於消化道最末端,長約10-15公分,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因為直腸連線著肛門,所以涉及到保肛問題,直腸腫瘤距肛門越近保肛率越低,需透過腸造口排便。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患腸癌?

    目前腸癌的病因暫不明確,可能與環境、飲食、遺傳、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關,而其中過多攝入紅肉、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飲食、運動量過少是腸癌發病的重要誘因。

    1、不良飲食生活習慣

    長期高脂肪、高動物蛋白、高熱量、低纖維飲食,喜歡吃紅肉,長期菸酒史,缺乏體育鍛煉等,會增加腸癌發病因素。

    2、遺傳因素

    如果一級親屬或家族成員患有腸癌,本人患腸癌風險會增加,但並不是父母患腸癌,兒女一定會患腸癌。

    3、腸道病變

    腸息肉(腺瘤性息肉)、各種炎症性腸病(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腸內菌群紊亂等,同樣會增加腸癌發病因素。

    4、其他因素

    有盆腔放療史、長期精神壓抑、長期慢性闌尾、膽囊炎等人群,患腸癌風險較高。

    故建議高危人群,從40歲開始進行腸癌篩查,包括肛門指檢、糞隱血試驗、腸鏡檢查、腫瘤標誌物監測等,無異常可每3-5年複查一次。

    非高危人群建議從50歲開始進行腸癌篩查,無異常可5-10年做一次腸鏡檢查,若發現腸息肉或炎症性腸病,要及時切除和治療,同時遵醫囑增加複查頻率。

    直腸癌症狀易於哪些疾病混淆?

    直腸癌典型症狀包括便血、裡急後重、大便次數增大、肛門墜脹疼痛、便秘腹瀉交替、大便變細、膿血黏液便等,發展到後期會出現腸梗阻、貧血、乏力、體重下降等症狀。

    當直腸腫瘤侵犯周圍器官或發生肝肺轉移後,會出現尿頻、血尿、腰骶及會陰部疼痛、下肢酸脹、肝腫大、黃疸、胸悶乾咳等症狀。

    1、肛周疾病

    包括痔瘡、肛裂、肛瘻等,可出現便血、黏液血便、肛門墜脹等症狀,透過直腸指檢可鑑別,當出現便血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痔瘡,要注意痔瘡便血多為點狀、噴射狀,顏色鮮紅不伴有黏液。

    2、直腸炎

    可出現便血、腹瀉、膿性黏液便、腹痛、肛周疼痛等症狀,可透過肛門鏡或結腸鏡鑑別,可見直腸黏膜充血、水腫、潰瘍,但無明顯隆起型腫物。

    3、直腸息肉

    可出現便血、肛門墜脹、息肉脫出、裡急後重等症狀,可透過腸鏡鑑別,多見腸腔向內突起的形態、大小各異的“肉疙瘩”。

    簡單說,單純根據便血、腹瀉、裡急後重、肛門疼痛等症狀是很難診斷為直腸癌的,若出現這些症狀不要過度擔憂,及時就診,透過肛門指檢、腸鏡及病理來明確診斷。

    如何預防直腸癌?

    1、合理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多飲水,少吃高脂、高動物蛋白、醃製加工、辛辣刺激類食物,年輕人要保持三餐規律,避免暴飲暴食,或早餐不吃。

    2、保持良好的作息,勞逸結合,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避免久坐不動或宅在家,要避免過分肥胖,透過多運動控制體重。

    3、出現便血、腹瀉、消瘦等症狀要及時就診,切勿拖延,對於腸炎、腸息肉也要及時處理。

    4、定期做腸道篩查,建議將肛門指檢、糞隱血試驗、腫瘤標誌物作為每年體檢專案,視情況進行腸鏡檢查。

  • 15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直腸癌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人得這種癌?

    結直腸癌是起源於結直腸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病理型別以腺癌最為常見。好發部位為直腸及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佔60%,發病多在40歲以後。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腸癌早期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或是易與其它疾病混淆,很多人就醫檢查時往往就已經是癌症中晚期了。

    腸癌與什麼有關呢?

    1.飲食不合理

    飲食中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所佔比例高、纖維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體發病率明顯高。長期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膽汁分泌,促進石膽酸以及膽固醇合成,在結腸細菌的作用下轉變為致癌物,增加了直腸癌發生率。

    2.遺傳因素

    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潰瘍性結腸炎惡變的引起的結直腸癌患者外,在其他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5-10%的患者有明顯的家族腫瘤史,統稱為遺傳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結直腸癌。

    3.直腸慢性炎症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血吸蟲病形成的肉芽腫等與結直腸癌的發生有直接的關係。病程越長,患癌的機率也就越高。

    4.直腸息肉

    直腸息肉癌變是直腸癌出現的一個主要因素,尤其是那些家族性多發性的腺瘤息肉病,這類人群的癌變的機率比一般人群要大。

    直腸癌早期的症狀很難被察覺,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就要警惕直腸癌。

    1.便血

    便血是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主要和腸道粘膜受損出血有關,還有可能是腫瘤本身破裂出血引起。輕者會出現黑便等,重者會出現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

    2.排便習慣改變

    患直腸癌的患者常常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常常便秘或是腹瀉,還伴有排便形狀改變,大便不成形或是大便變扁變細。

    3.腹部隱痛

    腹痛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因此常常被忽視,腸癌也會引起腹痛,常常是隱痛,這是由於受惡性腫瘤的壓迫所致,隨著腫瘤的增大,腸腔逐漸狹窄,進而會誘發腸梗阻的症狀,比如腹脹、陣發性絞痛、便秘等。

    4.飯後噁心不適

    胃腸道癌症最常引起的一種症狀就是消化不良,進食後容易出現噁心不適等症狀。這會導致患者消瘦、貧血,加上癌症本身就是消耗性疾病,更容易出現消瘦等症狀。

    5.腹部包塊

    約有一半以上的腸癌患者是可以摸到腹部包塊的,這個包塊是由腫瘤和周邊的網膜、組織粘連形成的腫塊,質地較硬,大小不規則,且早期包塊有位置的變化。

    出現上述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對於五十歲以上的人群以及有家族腸癌史的人群,即使沒有症狀出現,也要注意定期體檢,早期的篩查很重要,早發現才能早治療。

  • 16 # 中醫科屈醫生

    直腸癌是指發生在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至齒狀線之間的癌,稱為直腸癌。簡單來說發生在直腸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就是直腸癌。分為上段直腸癌和下段直腸癌,也可分為低位直腸癌(距肛緣5cm以下)、中位直腸癌(距肛緣5-10cm)和高位直腸癌(距肛緣10cm以上),以腫瘤下緣確定位置,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

    直腸癌首先表現的是直腸的刺激症狀,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不成形,大便形狀變細,排便費力。後期可出現便血,量較多,顏色多為暗紅色,伴有粘液,有的甚至就是粘液血便。如果出現阻塞腸腔的情況,那麼會出現腸梗阻的症狀,腹痛,腹脹,停止排便,排氣。注意勿將直腸癌便血與痔瘡混淆,痔瘡出血多為鮮血,量較少,通常為便後滴血,與大便不相混合。

    近年來,為什麼那麼多人得這種癌?可能和以下這些因素有關

    1、飲食習慣,直腸癌的發病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低纖維素飲食,高脂肪飲食,缺乏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飲食,愛吃醃製食品,油炸食品,經常吃燒烤食品,都是直腸癌的危險因素。

    2、腺瘤性息肉,大多數直腸癌是在腺瘤性息肉的基礎上發展,在正常人群中息肉也有一定的發病率,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建議45歲以上的成年人常規進行結腸鏡檢查,發現腺瘤性息肉及時切除,定期複查預防直腸癌的發生。

    3、腸道炎症性疾病,比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由於長期慢性炎症可致腸黏膜滲出、水腫,反覆的破壞及修復,可致纖維組織增生、腸壁增厚、腸腔狹窄,形成多發性息肉和慢性肉芽腫進一步發展癌變。

    4、遺傳因素,據估計,至少20%的大腸癌患者與遺傳因素有關係,目前已知兩種易患大腸癌的遺傳性綜合徵,即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大腸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4倍。

    5、其他因素,菸草是一種明確的致癌因素,吸菸與腺瘤性息肉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此外肥胖、心理緊張也是直腸癌的危險因素。

    總結:直腸癌的預防,建議在生活中要注意戒菸、限酒,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保持合適的體重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多進食粗糧、蔬菜等食物,規律的體檢,體檢中要包括直腸指檢,有助於預防直腸癌的發生。對於不明原因的大便帶血,建議儘早的檢查以預防直腸癌。

  • 17 # 玩石462

    直腸癌與其他癌症都是血液質量差使血液流速減慢造成毛細血管的堵塞形成結節再發展成為腫瘤。如果確定直腸癌發病量多,可能是直腸毛細血管不豐富容易堵塞之故。

  • 18 # 戒辣戒酒

    直腸癌早期腫瘤浸潤深度很淺,突入腸腔也很小,對直腸生理功能也沒有明顯影響,所以沒有明顯症狀。當腫瘤進展到一定程度,腫瘤表面會發生破潰,形成膿血便,顏色暗些,大便可有凹槽、變細、變形(位置固定,多伴有膿血)。腫瘤進展到晚期,原發灶症狀更加明顯,也可能會發生腸梗阻,還可能有消瘦、乏力、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以肝臟、肺臟、腹膜最易發生轉移的部位,也都會產生相應的症狀。

    要注意肛部的護理,具體就是坐姿時肛部懸空透氣,便後肛部要用水清洗乾淨,燻蒸坐浴要保證足夠時間。

    可以準備一套電動肛部促愈包,裡面有肛部促愈支撐墊在坐姿時候架空肛部,肛部促愈藥浴盆直接放在馬桶上用坐姿坐浴,肛部促愈清潔器便後裝清水沖洗肛部。

    便血的患者,每次大便後不但要用肛部促愈清潔器沖洗,還需要用肛部促愈消毒巾來進行消毒,因為便血的傷口會受到大便中細菌的汙染,不及時消毒細菌滋生會造成病情惡化。肛部促愈包醫院和網上都有,網上買時,要買醫用的,不然對傷口不好。

    醫用的肛部促愈支撐墊是白色內芯的,有支撐力,開啟有4通氣道的,電動藥浴盆每分鐘自動鼓氣量是手動鼓氣的4倍,可以產生更多的水浪,按摩下體患處,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加強坐浴效果。

  • 19 # 找山金叫我

    很多的疾病和我們的生活方式是息息相關的,直腸癌也是如此。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日常的節奏也越來越快。而隨之而來的也有各種負面的結果,很多疾病原先是發生在年齡較大的人群,這幾年發病的人群中,年輕人比例越來越高。直腸癌就是,以前發病幾乎是在四五十歲以後的人群中,而現在二三十歲的人檢查出直腸癌也大有人在,不過及早發現儘早治療,並不用過於恐慌。

    那麼,直腸癌是怎麼來的呢?直接的病因並未被確定,但和以下的幾個方面是分不開的:

    1、從相關醫學調查中可以瞭解,多數的直腸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的,尤其是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發病的,

    2、飲食混亂,西方的飲食方法這些年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大,尤其更多的年輕人,“三高一低”的不健康飲食習慣,高脂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蔬菜和水果攝入量少,外賣快餐炸雞等高熱量,不利於消化,煙燻加工、醃製食品,

    3、坐著的時間太長,上班幾乎都是坐著的,身體不動,自然不利於腸道蠕動,下班回家太累,幾乎也是坐著躺著,毒素長期存留腸道,增加發病機率,

    4、不愛運動,因為工作繁忙,而且週末有可能還要加班,運動的時間被壓縮的很少,甚至很多人拋棄了以前運動的良好習慣,

    5、吸菸也是有一定關係的,目前並不能確定吸菸會導致直腸癌,但患直腸癌的人群中,吸菸的比不吸菸的機率要高,而且發病更早,

    6、Sunny與直腸癌發病率也有關,近期發現美國的南部光照時間長,直腸癌的發病率要比北部低很多,維生素D對直腸癌有一定預防作用。實驗證明食物補充維生素d不被吸收,維生素d在人體中需要Sunny的作用,才能更好吸收。現在的人幾乎是兩點一線,家裡和辦公大樓,出行也是坐車,與Sunny接觸的少之又少,不利於維生素d的吸收

    主要有關的方面就是這些,可能還有其他的誘因,根據對應的情況做好合適的預防措施,讓自己的生活更健康,作息更加規律,不給這些誘因發病有機可乘,直腸癌的預防還是有跡可循的。

    參考資料:https://www.zcabg.com/zlzs/zcadyf/913.html?1594797140

  • 20 # 用252537807苦中作樂

    直腸癌為啥從發現就中晚期,到大醫院約治越嚴重,導致最痛苦離世?國家怎不研發蜂毒液高危險方法治晚癌尼?因為癌病人來說就是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想創奇蹟,那啪治亡也比斬摩痛苦死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特別冷的冷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