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王爸爸的公主女兒

    危害肯定大了,三歲以前的小孩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因為電子產品的藍光輻射對小孩的眼睛有很大傷害。即便想讓他看見好的動畫片啟蒙教育之類的,也應該三歲以後才能讓孩子接觸,而且每次看的時間要控制好。三歲左右的小孩,每次看電子產品的時間控制在10到20分鐘,五歲左右的小朋友觀看電子產品的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左右。觀看時間長了,不僅傷害小孩的眼睛,還有可能讓小孩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性。

  • 2 # 鴻雁育兒

    我的觀點是:強烈不建議孩子玩手機。以下分享孩子玩手機的危害和怎麼根治孩子的手機癮。

    (1)孩子玩手機的危害

    ①影響孩子視力

    據統計,孩子每天持續玩手機或平板電腦1至2個小時以上,三個月視力就可以從1.0下降到0.5左右。

    ②影響頸椎、脊椎等骨骼發育

    孩子玩手機時總是喜歡歪著、躺著、窩著,反正怎麼舒服怎麼來,這種不良的坐姿習慣,導致了孩子的頸椎勞損、脊柱彎曲。

    我們都知道手機是有輻射的,雖然輻射對成人的影響不大,但是孩子身體比較嬌嫩。孩子長時間玩手機,輻射會影響大腦的傳導神經,引起免疫力低下,甚至影響智力發育。

    ④易受網路不良資訊影響

    網路不是一方淨土,裡面有不少容易上癮的遊戲、低俗色情資訊、暴力變態資訊。孩子的社會閱歷有限,無法分清對錯,自我控制能力差,抵制力差,很容易被網路上不良資訊洗腦,從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⑤沉溺網路虛擬世界,性格孤僻

    當孩子發現網路虛擬世界非常有趣的時候,他就會不知覺的沉溺於網路的虛擬世界,不喜歡社交,不喜歡與人交流,我們知道社交能力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如果只是簡單的性格孤僻,不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還勉強可以接受;如果在網路上學會犯罪技巧,那麼孩子的一生就完了。家長也成了傷害孩子的罪魁禍首。

    (2)根治孩子的手機癮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手機了,作為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使用手機,不要讓孩子成為手機的奴隸,而是讓手機成為為我們服務的工具。

    ①家長以身作則,親身示範,什麼情況才會使用手機

    手機不僅是通訊工具,也是查詢資料和娛樂的工具。不建議上學的孩子使用智慧手機,如果僅僅是為了通訊,可以使用老年機(非智慧,不能上網),或通話手錶等。家長不能沉迷於手機,在家裡大部分時間玩手機,不陪伴孩子。當家長使用手機的時候,告訴孩子你在用手機做什麼,比如正在和同事交流、處理工作上的事,或者正在查詢資料補充自己的知識等。教會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手機。

    ②規定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規定孩子一天只能玩20分鐘的手機,時間到了就沒收手機,不管孩子怎麼哭鬧,都不能給孩子手機,堅持幾次,當孩子發現哭鬧無效的時候,就會接受這個規則了。

    孩子是需要陪伴,並且喜歡被陪伴的。陪伴孩子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聊天、做遊戲、下棋、閱讀、繪畫、運動等。家長不上班的時候,多帶孩子去公園、景點、野外接觸大自然,讓孩子知道除了手機,大自然也是非常有趣、豐富多彩的。

    還可以帶著孩子在社群和鄰居的孩子一起玩耍;也可以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甚至可以參加社團組織的關於兒童的活動,讓孩子的時間豐富起來,就把手機忘掉了。

    很多家長工作一天回到家後已經很累了,還要再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確實很辛苦。但是當父母是有責任的,堅持下去度過這一段時間就好了,家長們,加油,你們是最棒的!

    以上是我分享的孩子玩手機的危害和不讓孩子玩手機上癮的方法,希望您喜歡。

  • 3 # 大眼一一和小眼媽媽

    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已經進入到了大部分人們的生活,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成為了許多成年人和小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很多人經常是手機不離身,不僅成人如此,很多小孩子也是深受手機的毒害。下面就給大家來簡單的介紹一下,一到三歲的寶寶玩手機的危害有哪些?

    1.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

    一到三歲的小寶寶,由於正處在身體各個器官發育的重要階段,不管是寶寶的視力還是聽力都會受到經常玩手機的影響,經常玩手機會嚴重影響寶寶的器官發育。

    如果經常玩手機,小孩子的眼睛就需要緊盯著螢幕,這樣視力就會逐漸下降,近來很多小孩子從小近視,就是因為喜歡玩手機導致的。

    2.影響寶寶的智力發展

    可能會有很多的家長認為,手機裡面有很多可以開發寶寶智力的小遊戲,讓寶寶玩一玩這些小遊戲,能夠讓寶寶的智力得到發展,恰恰相反,寶寶長期玩手機,不僅會讓寶寶的智力得不到發展,並且還有可能會阻礙寶寶的智力發育。寶寶的自控能力沒有成人那麼強,連成人都無法擺脫手機寶寶如果一旦對手機上癮,就無法控制自己手機,不僅有著高強度的輻射會直接影響寶寶大腦的發育,還有就是手機裡面可以查自己任何不知道的東西,這會使寶寶逐漸的失去探索的能力,抹殺了小孩子的思考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3.影響寶寶的身體發展

    寶寶在玩手機的過程當中,可以說是姿勢經常保持不變,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到寶寶的脊椎以及骨骼。經常玩手機會讓寶寶缺乏運動鍛鍊,從而變得意志消沉,失去原有的活潑與動力。

    4.影響寶寶的能力開發

    經常玩手機,不僅有可能會損害寶寶神經系統,還有可能會讓寶寶,錯過大腦發育的敏感時期,影響寶寶智力潛能等方面的開發,寶寶與外界的接觸變得越來越少,就會變得越來越孤獨,以及孤僻。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保護孩子不被手機影片和遊戲的侵襲呢?

    1.杜絕依賴,強制阻止最無效

    如今,手機充斥著人們的生活,我們很難讓孩子完全不接觸。如果強制阻止,只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不準看,越想看。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5歲的孩子,螢幕時間應限制一個小時,並且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幫助他們理解內容。

    我兒子每每吵著玩手機,我會把手機遞給他,跟他一起看。

    那臺手機,每次只充一格電,剛好能夠看半小時。孩子發現手機沒電時,會自覺地把手機還給我。

    父母對於低齡孩子,不妨用適當的方法引導孩子放下手機。

    2.建立清晰的規則

    既然不能強制制止,那麼我們要與孩子“約法三章”。例如:吃完飯,才能玩一會、睡前一小時,不準玩。

    父母應明白,規則需要與孩子一起制定,這樣孩子才會心甘情願的執行。並且一旦制定規則,不可按照自己的心意隨意變更,否則孩子會無所適從。

    所謂有意義的規則是:父母與孩子一起制定清晰、明確的規則,然後一起遵守。

    3.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同事說:“我女兒才2歲,就懂得抱著手機看動畫。”這很正常, 學齡前兒童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著孩子。

    父母喜歡閱讀,孩子也就喜歡看書;父母經常玩手機,孩子也就學會了玩手機。

    好的教育,從父母開始。父母以身作則,才是斷絕孩子依戀手機的重要一步。

    4.系統脫敏,慢慢糾正

    對於痴迷手機的孩子,我們很難一下子讓他遠離。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父母可參考心理學“系統脫敏”的方法,慢慢減輕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

    例如:第一次孩子玩手機用時2小時,第二次減少五分鐘,第三減少十分鐘……以此類推,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除此之外,還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轉移注意力、用表揚、獎勵的方法強化孩子不玩手機的行為……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過:“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式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不是用一種教育方式去教育50個孩子。”

    孩子痴迷手機固然讓很多父母頭疼,但方法總比困難多。

    父母作為孩子人生中第一個教育者,與其談機色變,不如沉下心,學習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 4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當然是有9危害的。

    1.傷害寶寶腦部神經

    英國《微波理論與技術》期刊研究顯示,兒童顱骨厚度顯著低於成人,對輻射的吸收率明顯高於成人。幼兒教育專家小編告訴你,手機微波具有對水分越多的器官傷害越大的特點,腦袋無疑是理想之選。孩子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長期受輻射造成腦部神經損傷,還會影響孩子記憶力、導致睡眠紊亂等。

    2.媽媽常玩手機,寶寶更容易哭鬧

    常常玩手機的媽媽,與孩子互動的時間相對減少,導致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關注少。從寶寶的角度看來,自己沒有手機那麼重要。寶寶為了彌補心理的傷害,往往會以哭鬧、亂砸東西等的方法招引爸爸媽媽的留意。

    3.寶寶會搶手機,模仿大人玩手機

    寶寶天生模仿力強,看到父母在玩手機,一有機會就拼命搶手機,還會無師自通,用手指在螢幕上滑來滑去,玩得比大人還溜。手機的微波對孩子嬌嫩的眼睛傷害大,很容易導致兒童近視。而且寶寶一旦養成玩手機的習慣,後果不堪設想。

    4.易養成寶寶冷漠的性格

    父母長期玩手機,其後果有點類似於留守兒童,長期被冷落的孩子,性格容易孤僻自閉,不願和別人溝通;受父母影響,孩子也會對外界漠不關心。

    5、手機是有一定輻射存在

    雖然輻射整體比較弱,當然有危害,這些輻射依然會對寶寶造成影響,輻射出現會對寶寶的大腦造成問題。其次也是因為寶寶的眼睛也是正在發育的,視網膜沒有完全長好,手機中的光線變化非常的快,對寶寶的眼睛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抱著寶寶是不建議玩手機的。

    6、寶寶天生都具有很強的模仿力,如果看到父母們在玩手機的話,一定會出於好奇拼命的搶奪手機,並且還會無師自通。如果抱著寶寶玩手機長時間容易讓孩子的好奇度過高,而且寶寶也會慢慢的養成了對手機的依賴性,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7、寶寶本身會喜歡一些有色彩的東西,但是手機這種東西看多了以後會讓嬰兒在平常的生活中覺得過於無聊,讓寶寶喪失了注意力和對其它東西的興趣,也會影響到寶寶的正常生活,所以建議父母們是不要抱著寶寶玩手機的。

  • 5 # 大小A的媽

    我家老大2-3歲的時候,我自己一個人帶,有的時候為了圖省事兒,就讓他自己拿著pad玩遊戲。

    當時確實是省了很多事,因為孩子有的玩,他就不纏著你了,但是問題都在後面呢!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老師反映孩子上課“神遊”!不知道他自己在那想什麼。

    後來我和孩子溝通才知道,他是在想遊戲裡的一些情節,或者是看的動畫片裡的一些情節。

    後來我就儘量陪著孩子,大概經歷了兩年的時間吧,才把孩子這個壞習慣改過來。

    我們家不是唯一的,下樓看到鄰居家孩子,家長也都說孩子回家就想玩手機!

    ▶️玩手機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

    1.耽誤孩子學習

    2.佔用了孩子戶外運動的時間

    3.影響孩子視力

    時間久了,家長會發現孩子的視力看不清,觀察力、創造力與想象力、表達能力,都因為玩手機的影響逐漸變差。

    ▶️而家長讓孩子玩手機容易,讓孩子扔掉手機就太難了!我就是用了兩年時間的陪伴,用盡了辦法,才逐漸的讓孩子擺脫了。

    小朋友都是喜歡玩的,其實他們玩手機最初也是因為無聊!所以家長儘可能的帶著孩子去戶外運動,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孩子發現了生活比手機更有趣的時候,玩手機的時間就會慢慢的減少!

    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在家玩手機,所以也當我跟他說,帶他出去玩的時候,孩子起初是拒絕的。那個時候給他約好朋友,或是帶他去玩發現的新的遊戲專案,等等。總之,廢了不少力氣!

    真不建議,孩子玩手機!

    如果家長也是因為要做自己的事情,沒有時間陪孩子,不如買一些對孩子比較有啟發和吸引力的玩具!

  • 6 # Ivy童媽

    長時間玩手機對於孩子有危害是肯定的 由於6週歲之前孩子的視力尚未發育成熟,雖弱的視力容易收到破壞,據統計 兒童每天持續用平板電腦1至2個小時以上三個月視力就可以從1.0下降到0.5左右。孩子連續看20分鐘液晶電視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視狀態……而這只是對視力的影響,過長時間玩手機對孩子語言表達,社交能力,親子關係等多方面都有不良影響。

    如果是一時戒不了 也要做到以下幾點:規定時間,每天不得超過1個半小時 而且分時段 不能一次玩超過半小時;坐姿要正確,不得歪靠在沙發上;光線不要太暗,聲音不要太大;選擇有教育意義和畫面簡潔,形象簡單的內容。

    對於孩子來說,手機是新鮮的並且手機遊戲是充滿了趣味的。小孩“手機成癮”已成為一種普遍社會現象,青少年對手機上癮,原因並不全是受社會環境所影響,更多的是由於他們在家庭中得不到更多的陪伴,才會寄託於別的事物中。

    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未來負起主要責任,過度沉迷電子產品無論對孩子身體還是心智發展都有很大危害,環境決定孩子的未來,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多一些時間陪伴 放下手機 別再給孩子玩手機了! 希望給大家一些參考!

  • 7 # 老王家的細姑娘

    會有很大危害,主要有以後上學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我家就是很明顯的例子,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做作業拖拉磨蹭,跟她溝通反應慢等一系列嚴重後果

  • 8 # 你的臭丫頭

    剛開始小孩子看手機玩遊戲,家長都很擔心視力問題,但是現在不開學學校大多數都是用手機開影片,組群聊,下軟體微課,等等,現在家長既擔心孩子,又不得不提醒孩子看手機

  • 9 # 小魚愛自由12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現在大環境都是這樣,小孩子喜歡玩手機跟父母也有關係,因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經常玩手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第一,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看電子螢幕太久眼睛得不到休息。第二,耽誤孩子的學習,玩手機很容易上癮和沉迷,特別是現在手機裡有很多有趣的APP可以玩。第三,會佔用孩子的鍛鍊時間,不利於孩子身體的發展。父母可以多陪伴孩子來打發無聊的時間,可以陪孩子一起看書,做遊戲或是手工,或是去戶外鍛鍊打球等等都可以的。以下是我的影片回答,謝謝!

  • 10 # 蹊米露

    當然很大了,不僅傷害孩子的眼睛,更會影響他的心性,可能會導致他對學習的興趣不高,導致他多動,也有可能讓他提前接觸遊戲。建議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以及定好觀看的內容。

  • 11 # 微笑的退休生活

    我認為2—3歲的小朋友玩手機,對他們有很大的危害:

    一 對孩子的視力和頸椎造成很大的影響,孩子長期用眼,盯著手機的螢幕,眼部會酸脹不適,引起眼睛疲勞、乾眼症,導致近視過早發生。兒童的骨骼還沒有發育好,長期低頭或躺著玩手機,頸椎關節受損,影響頸椎發育。

    二 長期玩手機的孩子與家長的互動減少,沉迷於虛擬的螢幕中,不和父母講真心話,容易和父母產生隔閡。

    三 思考能力下降。長期玩手機的孩子思維方式變得單薄,不愛思考,凡事急於求成,對周圍的事物不感興趣,阻礙他們學習的發展。

    四 長期玩手機的孩子缺少和其他人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和其他人的溝通能力下降。孩子很天真,愛笑、愛玩,喜歡打鬧,但是一旦對手機著迷,容易陷入手機裡的角色,不喜歡和其他人交往,日子久了,內心就變得膽小、孤僻,甚至性格變得偏執。

    五 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愛玩愛跳是孩子的天性,2—3歲這個年齡,孩子本來就很活躍,東奔西跑,但是如果迷上玩手機,孩子的活動量減少了,影響孩子的食慾,缺少鍛鍊的孩子也容易生病,不利於孩子成長。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依賴手機,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那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從手機分離出來呢?我認為: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要想讓孩子從手機中分離出來,家長首先要擠出時間陪孩子玩。培養孩子的其它興趣,不要把精力全部放在手機上,與孩子一起做做手工、一起看書、玩遊戲,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協調能力,促進親子關係,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幫助孩子培養耐心和創造力。第二,多帶孩子出門遊玩,讓孩子感受大自然,多帶孩子與其他孩子一起玩,培養孩子與其他孩子的溝通合作能力,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有了他喜歡玩的東西,有了好的玩伴,自然就忘了手機,減少了玩手機的機會。

    總之,家長以身作則,手機放一邊,抽出時間陪孩子,因勢利導,慢慢的,孩子會從沉迷手機中分離出來。

  • 12 # 食文質尊

    現在的孩子兩三歲就會玩手機,而且一玩就收不了手,這樣會不會有危害呢?

    首先,從長久來說,肯定是有一定危害的,一是對孩子還未成型的眼睛,從小長期盯著手機螢幕,將來近視眼的機率非常大。

    二呢,還未有臨床證明,第一代低頭族經常盯著手機螢幕,到了老年眼睛會不會出現失明等情況,這一點也是需要重視的。

    其次,小孩子經常玩手機,耽誤了自身的成長,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孩子,可以說沒有一點對大自然的抵抗力,這樣身體素質就會下降,感冒發燒甚至更加嚴重的疾病,就會經常發生。

    為什麼會這麼說?舉個例子,我們小時候玩的什麼?泥巴,水坑,土堆……這些看似很髒的地方,其實正是鍛鍊孩子,提高自身抵抗能力及免疫力的好去處,而現在的孩子呢,還沒摸到一點“髒東西”,家長就立刻制止,並訓斥以後不能再摸髒東西。其實這種家長的做法很愚昧,這樣環境下的孩子,長大後免疫力會非常的差,動不動發燒感冒,過敏是經常的事。

    最後,再來說說孩子玩手機的益處。

    歷史無對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孩子玩手機當然也不例外。

    一,玩益智類遊戲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千萬不能讓孩子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二,玩手機能開發孩子的小腦及動手能力。

    三,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相信許多家長給孩子玩手機,大部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哄孩子,孩子一旦拿起手機,就會不再哭鬧,不在折騰,不再到處亂跑惹是生非,孩子安穩了,安全自然有了著落,坐在家裡玩手機,總比家長沒時間照看,導致孩子翻牆越戶,做一些危險的活動要強得多吧?

  • 13 # 風尚愛生活

    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真實感受:我有兩個孩子,我一般是不讓他們玩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我喜歡閱讀帶著他們。

    一、對於2-3歲的孩子天天看手機眼睛肯定受不了,對孩子的危害是長遠的。 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離不開手機呢?肯定和帶他們的大人有關,首先是大人喜歡玩手機,小孩子看大人都在玩自然會要來玩,要想孩子們不要天天抱著手機,大人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手機,多帶著孩子玩別的遊戲。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玩貼貼紙、玩粘土、手指畫顏料、一起看繪本,慢慢轉移注意力,他們對手機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淡。

    當然天氣好的時候,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到外面去玩,孩子們也不會一直抱著手機看,這樣就不會傷害他的眼睛。

    二、現在手機裡面的內容豐富多彩,有些適合孩子看,有些不適合孩子看、這麼小的孩子根本沒有辨識能力,所以什麼東西都看,這樣對孩子的危害是巨大的,特別一些不該看的看了,所以不管怎麼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天天抱著手機危害都非常大。

    所以多做一些親子游戲和活動,多接觸一下大自然,不要那麼小的孩子成為低頭族。

  • 14 # 孕育爆炸課堂

    如今手機基本上成了每個人的必備用品,很多家長為了哄孩子開心,都會給他一部手機,讓他自己拿著玩。殊不知,這樣是在變相地害孩子,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長大以後這幾方面區別會很大。

    寶媽寶爸們注意了,小孩玩手機和不玩手機長大以後就有這差距了

    1.自制力差

    人的本性都是愛玩的,自律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更何況是對於一個更愛玩的孩子呢?經常玩手機,他的意志力就會被逐漸消耗,不管是學習還是吃飯的時候,都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維,注意力分散到手機上面。再加上現在是一個網路時代,抖音、快手、遊戲等,很容易讓孩子沉迷其中。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制力也會越來越差。

    寶媽寶爸們注意了,小孩玩手機和不玩手機長大以後就有這差距了

    2.視力下降

    網上有一個段子很有意思,內容大概是寒窗苦讀12年沒有累壞眼睛,進入大學之後一年,近視度數就蹭蹭往上漲,罪魁禍首就是長時間玩手機。孩子在小的時候,正是視力發育的時期,如果經常抱著手機肯定會對視力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孩子沒有自制力,晚上睡覺之前還可能在玩手機,這對眼睛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長時間下去很容易發生視力問題。

    寶媽寶爸們注意了,小孩玩手機和不玩手機長大以後就有這差距了

    3.想象力差

    孩子的想象力是最豐富的,但是現在的很多孩子都越來越“現實”,想象力甚至還不如一個成年人豐富。這正是因為電子產品過多地影響了孩子的生活,當孩子在看手機的時候,大腦是不需要過多思考的,孩子也會習慣於接受這種方式。所以玩手機的時間越長,孩子的思考能力就會越差,想象力自然也會下降。

    4.社交能力差

    孩子小的時候本應該是和小夥伴一塊嬉戲玩耍的,但是因為受到手機對生活的侵蝕,就不願意出門,反而更願意一個人待在家裡玩遊戲或者看影片。手機對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如果給他一部手機,他會習慣於和手機交流,缺乏和別人溝通交流的能力,長期下去還可能會變得內向自卑,不利於成長髮育。

    寶媽寶爸們注意了,小孩玩手機和不玩手機長大以後就有這差距了

  • 15 # 活蹦亂跳小松噓

    00後的寶寶們,應該是人類有史以來的一出生就面對"螢幕"的一代。從嬰兒時期就透過父母直接或者間接地接觸到了智慧手機,平板等各種螢幕。

    那麼問題來了,寶寶到底多大才可以看電視、手機或者ipad?

    美國兒科學會AAP(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釋出了2份官方檔案,就家長如何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與避免孩子接觸不良資訊提出建議。

    這兩份檔案分別名為《媒體與嬰幼兒思維》(Media And Young Minds)以及《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的電子產品使用》(Media Use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首要建議皆是家長應在兒科醫生建議下為自家孩子量身定做“限看令”。

    檔案中建議到:

    不鼓勵不到1歲半的嬰幼兒使用電子產品;

    2歲到5歲的兒童每天對著螢幕的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且應觀看高質量的節目(家長可與孩子商量後觀看節目);

    對5歲以上的孩子,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家長讓孩子自己控制時間,但要確保他們有充足時間睡眠與進行室外運動。

    家長應設定“無電子產品時間”(如晚餐)與“無電子產品區域”(如臥室)。

    對青少年,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做好網路安全教育,並提醒孩子要注意線下人際關係。

    家長與孩子溝通時間越長,孩子就越少時間開電腦。

    難道,2歲以下使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真的一點好處都沒有麼?有多少老母親都為手機電視平板能讓娃安靜下來曾經感激涕零過!

    給孩子一個ipad,

    世界都安靜了。

    很多內容都是說有教育性的,

    還有早教功能。

    能培養孩子專注力,

    娃看的時候特別認真。

    這麼一看,

    簡直就是帶孩子神器!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麼?

    1.安撫寶寶變天使?No!

    這種安撫的效果是短時間的。因為會讓這一天裡沒有ipad的時間更麻煩——不給他ipad玩他就哭鬧不安,而且長期來看,孩子會迷上這些電子裝置難以自拔。

    在幼兒時期,過多的看電視也會影響學齡期專注力的培養。

    玩玩具、遊戲有利於寶寶身心發展,但一旦被電視吸引,玩具和遊戲的時間就會被侵佔。

    一旦習慣用電視哄孩子吃飯,哄睡、安撫或陪伴,之後就難以戒掉了。

    2.促進寶寶身心發育?不一定!

    研究表明,只有在成人陪伴且和孩子有溝通互動的情況之下,這些有教育性的APP或者電視節目才能發揮作用。

    根據兒童數字多媒體中心(Children"s Digital Media Center)科學家Yalda T Uhls的研究,2歲以前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螢幕中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係,也就是說,很難把螢幕中的東西對應到現實生活來。Yalda T Uhls在接受BBC新聞採訪的時候表示:“對小小孩來說,一旦在這個過程中缺少人與人之間互動,螢幕什麼都教不了”。

    對於2歲以上的寶寶,在父母的陪伴下看高質量有教育性的節目或者使用這樣的APP,並且和孩子充分互動,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3.培養寶寶專注力?No!

    孩子在盯著螢幕看的時候,確實很專注,而且一看就能看幾個小時——這給了我們一個錯覺,認為孩子的專注力很好。但是,很多案例都能讓我們認識到孩子能夠專注於電子、電腦遊戲或者電影幾個小時以上,卻無法專心於閱讀或者學習。

    閱讀書籍的時候,孩子需要安靜地坐著,專注於文字、句子、語境,並進行想象和聯想——觀看節目的時候卻不需要這些,它們直接給你不停變換的顏色、音樂、場景,刺激孩子的感官。

    寶寶長時間注視電視會很容易使他們非常疲勞焦躁,但是有的小寶寶還沒到會轉頭回避的年齡;這就很尷尬了...

    美國兒科學協會在2016年釋出了一個關於現代科技對於孩子成長影響的報告,其中表示:研究證明,2歲以前的孩子,必須要透過親自對這個世界進行探索、與其信賴的監護人進行社會交際行為,才能在認知能力、語言、行為和社交情商得到真正的成長。

    相比之下,由於他們的記憶系統、注意力、以及物件形概念的理解能力還不夠成熟,透過電子媒體進行學習的效果對他們來說,遠不如與身邊的父母互動的過程中學得有效。因為他們無法將從平面數字媒體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3D的現實世界中。

    還有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你覺得寶寶看的懂節目內容,實際上你錯了。2歲以下的寶寶看不懂影片裡的平面影像。

    在0到1歲之間,孩子的大腦重量會增加兩倍,在此期間,大腦接收到的刺激對其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影片裡的實物和現實中接觸到的往往在視覺,觸感,形體上有著很大的區別,這一點會影響寶寶對現實的認知。

    4、影響孩子大腦發育?有可能!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斥資3億美元研究的第一波資料顯示,每天用這類電子產品超過7小時的9至10歲兒童,大腦皮層有過早變薄的跡象。大腦皮層是大腦最外面的皮質,負責處理感官資訊。

    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節目“60分鐘”(60 Minutes)訪談中,執行這項研究的NIH醫師陶林(Gaya Dowling)解釋初步發現說:“我們不知道這是否跟螢幕時間(screen time)有關,也不確定這是否是件壞事。”

    CBS播出的研究報告也顯示,每天盯螢幕超過兩小時的孩子,語言和推理考試表現較差。

    NIH的研究掃描了4500名兒童的大腦,最終目的是找出螢幕時間是否具成癮性,但研究人員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瞭解長期後果。

    美國小兒科學會(AAP)最新版螢幕時間指引主筆克里斯塔基斯(Dimitri Christakis)告訴“60分鐘”:“在許多方面,像我這樣的調查員擔心的是,我們有點像在對下一代兒童進行一種非人為且無對照組的實驗。”

    研究初步資料將於明年初開始公佈。

    但是問題來了,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想要讓孩子完全不接觸電子裝置,顯然是不現實的。

    此時家長就要安心扮演好幫助孩子學習如何駕馭電子媒介的角色。

    美國兒科學會AAP(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還建議:

    1、除了線上聊天軟體,儘量不讓孩子在他們18-24個月之前接觸電子媒體。

    2、18~24個月的孩子,如果想引進,建議對節目質量要提前篩選把控,最好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講述影片內容;

    以下節目需要避免兒童觀看:

    1、超出孩子理解能力範圍的節目;

    2、恐怖的影像或音樂;

    現在不少寶寶跟著爸媽一起網路追劇。

    現我大中華抗日神劇和一些古裝劇甚至連一些動畫片中除了荒誕與腦殘的劇情,也不乏血腥與暴露的畫面,這時寶寶顯得非常脆弱,他們會害怕電視裡的怪獸、噁心的動物、可怕的面孔,這些形象會長時間在他們腦海中揮之不去。血腥暴力和性的畫面大人看了都渾身不舒服,更何況是那麼小的孩子呢~

    對於2歲以後的孩子,優質的電視節目對他們是有積極影響的,我們最好選擇畫面轉換比較慢的節目。比如:《朵拉大冒險》( Dora the Explorer )、《芝麻街》(Sesame Street)。國內節目則有《巧虎》等。

    3、2~5歲的孩子,每天觀看影片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並且保證每天有足夠的“不插電”活動時間。

    4、不要隨時開著電視,讓電視聲音成為家裡的“背景聲音”,這不僅僅會讓孩子在玩遊戲時分心,還會影響孩子對語言的學習。

    5、吃飯的時候也不要開電視。在飯桌上,家人可以輕鬆的交流近況,也可以讓孩子學習社交和餐桌禮儀;

    6、不要過度依賴多媒體使其成為孩子安靜下來的唯一方式!

    注意:芽芽媽以上所指的節目,針對的是所有3C裝置:早教機、電腦、手機、Ipad上都在談論範圍內。

    電子裝置只是一種媒介,一種傳播手段,關鍵看內容如何、孩子從中能學到哪些東西!

    從這個角度來說,控制時長、精選觀看內容才是家長合理管控孩子看電視的關鍵。如果有條件,最好和孩子一起看節目,把節目變成孩子和父母互動的中介。

    寫在最後:

    1、父母與寶寶的直接交流仍然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2、父母定好規則:使用 3C 產品和一切其它行為都一樣,父母需要給孩子設立好規則,比如使用時間、使用條件、觀看內容等等,定好規則以後還要能有效執行。

    3、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不管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都別忘了,你的行為最重要。如果你自己是個低頭族,不要指望孩子能有很好的自制力。

    4、最重要的一點,請各位爸爸媽媽記住:對寶寶而言,他們最想要的不是昂貴的玩具和電子產品,爸爸媽媽的陪伴才是最好的禮物!

    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啦,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或者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你可以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 16 # 兔子愛大米

    任何事物都是適度就好。

    手機本身並沒有什麼害,玩手機就像我們小時候玩其他遊戲一樣,比如玻璃彈珠、跳田子格、踢毽子等等。對小孩子來說,這個就是玩遊戲。不同的是,手機實在太好玩了,有遊戲可以玩,有影片可以刷,對小孩子的吸引力遠大於我們小時候那些遊戲。所以很多時候,小孩子是沉迷了,沉迷在手機裡了。這個也像我們當年沉迷網路一樣,天天在網咖裡聊QQ,打遊戲,“網癮青年”至今還會在身邊環繞。

    手機本身沒有什麼危害,只是“沉迷”了,很多不良影響就體現出來了。

    第一,對視力的損害。這個是實實在在的,也是直接影響一輩子的。現在近視越來越低齡化,小學課堂裡就不少孩子都戴起了眼鏡,到初中幾乎是全面淪陷了。

    第二,各種潛在的影響。比如看了不好的影片對小孩子的價值觀影響,比如經常看手機小孩子大腦處在一個休閒的狀態,對小孩智力的發育影響、空間思維藝術思維等等方面的影響,比如經常看手機沒有時間參加其他活動,影響相關能力的培養等等。這些潛在的影響也不能全怪手機,也不好評估。

    現在大人尚且天天機不離手,我們也不能苛責小孩子沒有自制力天天玩手機。作為父母和家長,我們更應想辦法,讓孩子慢慢從手機總釋放出來,而不是強制、責罵等等。我們家現在的方式就是我自己多找相關活動讓孩子一起參與進來。讓一個地方不長草最好的辦法就是種上花。她更多時間在和家長一起玩手機,自然看手機的時間就少了。

  • 17 # 十月生活繪

    你的提問是:現在2-3歲的小孩子都喜歡抱著手機玩,這樣危害是不是很大?

    2-3歲的孩子抱著手機看肯定是危害比較大的,這麼小的孩子看手機的害處要多過好處。

    第一,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2.3歲的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時期,長期抱著手機看,容易對孩子的眼睛造成損傷。對頸椎脊椎的發育也有很大程度的危害。

    第二,長時間著抱著手機看,容易讓孩子喪失主動思考能力。孩子被動的接收來自手機網路的資訊,不需要動腦思考,會讓孩子感覺這種方式很輕鬆,久而久之,孩子的大腦就要鈍化。

    第三,手機族孩子容易出現注意力渙散。一旦孩子對手機感興趣了,就容易時刻想著去玩手機,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不能集中精力。

    第四,2.3歲的的孩子還沒有自我的認知能力,也沒有自控能力,很容易被網路環境所影響,所操控。

    第五,2.3歲這麼小的年齡就開始抱著手機,很容易給孩子以後沉迷網路創造條件。

    不要讓孩子也成為低頭族,我們要這麼做。

    首先,家長做好榜樣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家長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舉一動都被孩子看在眼裡,家長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孩子也會模仿,因為2.-3歲是孩子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

    其次,多陪孩子參與室外活動。不要讓孩子一直在家,孩子的天性就是肆無忌憚的玩,空間越開闊,視野也就越好,也越能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

    再次,找別的興趣點代替手機。拿出家裡的繪本,給孩子讀故事書,做手工,做遊戲等等都要比讓孩子看手機更有意義,這個過程中也增加了親子交流,一舉兩得。

    最後,給孩子合理安排手機時間。現在這社會中,孩子和手機絕緣是不可能的,既要讓孩子不對手機產生好奇,又要最大程度減輕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

    其實,2-3歲的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家長要充分做好監護人的職責,不要因為一時疏忽而毀掉一個孩子。

  • 18 # 至尚學邦

    電子產品究竟是不是洪水猛獸,這是一個老生常談卻一直充滿爭議的話題,在這個被電子產品改變了的世界,完全不讓孩子接觸它們已經變得不現實。

    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地鐵上,幾乎所有人都在看手機。去親戚家,我們在沙發上看手機。跟朋友吃飯,我們會不時拿出手機看一看。在遊樂場,孩子在裡面玩,我們在外面刷手機……

    一個只有兩三歲的孩子,操作起電子產品來也是得心應手:拿起大人的手機看看自己的照片和小影片;畫了自己喜歡的畫作時,拿父母的手機拍照留念,並且發給親人欣賞;想聽音樂看動畫片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是iPad;還有很多孩子每天會透過手機上的軟體來進行英語學習等。這樣的日常想必並不少見。

    電子產品已經浸潤到我們生活的一點一滴,合理掌握它們已然成為應對未來的一項必要技能。

    但是同時,也有很多關於電子產品不好的新聞出現:曾經有一則《12歲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遊戲打賞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積蓄》的新聞讓兒童玩電子遊戲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新聞中,12歲的小男孩常用母親的手機玩遊戲,曾在20天內花掉3萬多元,其中2萬元都用於打賞遊戲女主播。

    新聞爆出後,很多網友將矛頭直指日益氾濫的電子產品,還有網友開始表達對兒童電子產品“上癮”的深深擔憂。於是很多家長禁止孩子看手機玩遊戲,將電子產品視為敵人,一些家庭甚至因此連親子關係都變差了。

    既然不能杜絕電子產品的出現,家長就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電子產品不是罪魁禍首,根本問題在於使用電子產品的“度”。

    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其實是父母引導孩子學習管理時間、加強自律等能力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作為現今這個時代的父母,沒必要視其為洪水猛獸,“堵”永遠也不能贏過“疏”。

    作為家長,在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這件事上,可以做些什麼呢?

    父母以身作則做到自控

    模仿是人類的本能,作為家庭中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孩子會下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舉動。如果父母整天都抱著手機、電腦,卻讓孩子少玩點電子產品,換位思考一下,孩子會怎麼想呢?

    因此,平時在家的時候,家長可以試著放下手機,多陪陪孩子,既給孩子樹立了榜樣,又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好的家庭,孩子能獲得充分的存在感,就不會過於迷戀電子產品。當孩子熱衷於電子產品時,就說明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並沒有給予孩子充分的愛與陪伴,孩子的精神世界是缺失的。

    幫孩子篩選內容

    電子產品有豐富的內容,這也是吸引孩子的原因。但同時,很多內容良莠不齊,尤其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還很薄弱。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出現,幫助孩子篩選正確的有價值的內容。比如,孩子在使用手機、ipad時,家長要確保這些軟體是健康安全的,是適合孩子玩耍的。要了解孩子玩的內容,從中找出可以引導孩子更廣泛興趣的閃光點。

    約定時間,實現自律

    一些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之所以會上癮,是因為他們長時間沉入其中,沒有時間限制。對於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合理的規則。

    比如說,放學回家可以拿iPad看半個小時動畫片,然後必須要去寫作業。制定規則的過程中,必須要讓孩子參與其中,才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孩子才會更好地合作。

    制定好規則之後,就必須要按照規則來執行了,當孩子不願合作時,家長也要保持溫柔和堅定的態度,和善而堅定地堅守原則。

    豐富家庭生活內容

    有一些父母為了省心,孩子哭鬧的時候就扔一個手機給他,孩子半天都安安靜靜的。但是前期省下的心,後期都要加倍補上,把孩子交給電子產品,的確能讓我們省下很多時間,但之後糾正成癮所花費的精力卻要多好幾倍。

    幾乎每一個父母都明白,要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在自己的有限時間內,陪孩子閱讀、繪畫、手工、運動、郊遊等等,時間就會過得很快而且充實,手機平板什麼的,孩子根本顧不上。這樣的親子時光,再高科技的電子產品都比不上。

    疫情還在持續,孩子們還要在家上一段時間網課,一方面,在和孩子約法三章的同時,家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會在上課時間偷偷玩手機電腦。另一方面,在家裡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自己不頻繁看手機,孩子也會自覺。只要合理運用,電子產品會是我們生活學習的利器,而不是洪水猛獸。

  • 19 # 精英學堂

    態度:

    這個危害是特別大的。家長朋友一定要特別重視。我兒子今年6歲,深受手機的傷害。

    一部小小的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資訊,遊戲瘋狂的向我們湧來。但就像一把雙刃劍,其也有不利的一面,對大人如此,對小孩子更是不用說的。

    首先是對身體的傷害。

    第一對眼睛的影響。電子產品對眼睛的傷害主要來源於藍光輻射。特別是二到三歲的小孩子,其視力發育還不成熟,這個年齡過多的接觸手機對孩子的視力發育要造成很大影響。有專家指出二到三歲的小孩子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但對於現在電子產品充斥的時代,壓根不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要控制時間在15分-20分之間。

    第二對頸椎的傷害。頸椎病現在很多成年人或輕或重都有,長時間的保持一個低頭看手機的姿勢,給頸椎造成壓力。對於小孩子,身體各項器官技能都還在發育,所以一定要正確的引導。

    第三對手腕的傷害。現在的小孩子都特別聰明,如果說一個剛過白天的孩子拿到手機都會用手指劃螢幕,你一定不會奇怪。長時間的劃手機螢幕,手腕保持一個姿勢,勢必是一種傷害。

    其次是容易對電子產品上癮。

    現在的人為了節目效果,為了流量,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畫面感十足,極具吸引力。孩子看手機等電子產品,屬於被動輸入,幾乎沒有辨別力。

    所以從小,家長就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對待手機。限制其使用時長。

    最後:專注力下降。

    長時間看手機,手機畫面感要強,在後期的學習過程中,老師的課堂自然是不能達到這種效果的,孩子就會覺得沒有吸引力,進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等導致專注力下降的行為。

    綜上:一定要注意電子產品的合理使用。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關鍵就在於怎麼使用和對待。手機可以帶給我們好處,也有壞處。這個度還是要拿捏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駿的質量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