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朝文DMU

    戰國的四君子真是史書上說的那樣,一個個都是有著君子的古風嗎?所謂君子者,必守道,君子之道,在於心繫蒼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一個真正的君子,關心的是國家大事,總是把原則、道義、置於首位。但是這四大所謂的君子,更多的做的是沽名釣譽之行吧。

    春申君是唯一一個不是公子(國君的兒子)的公子,生活奢侈,宮室豪華,因為送楚考烈王歸國而受其封相位。沽名釣譽的春申君,豢養了三千食客。

    春申君唯一的貢獻就是把唯一的禮儀之邦魯國給滅了,使楚國曇花一現,短暫的強大了一下。之後春申君作為盟軍首領合縱攻打秦國,聯軍反被秦軍打散,自此不再受信任。

    春申君後半生基本上都圍著楚王,楚王無子,他錯聽了李園的話,把李園的妹妹引薦給楚王生子。之後反受李園控制,楚王一死,他就被李園派的刺客滅門。司馬遷評價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平原君沽名釣譽更明顯,一個跛子投奔他,姬妾嘲笑跛子。他不殺姬妾以表愛才之心,反而輕視,終至食客離去大半。聽別人勸諫後他殺妾道歉,賓客才稍稍恢復。

    以至於長平之戰後,平原君尋求20個文武兼備的門客去楚國求救,竟然都湊不夠,還要毛遂自薦。識人不明的平原君要不是有毛遂,都不能完成任務。

    平原君沉溺於馮亭的邪說,攛掇著趙王和秦軍幹仗,結果長平之戰趙軍被坑40萬。平原君唯一的貢獻就是長平之戰後,秦軍兵圍邯鄲,他盡散家財守城達三年,延緩了趙國滅亡的危機。司馬遷評價他“利令智昏”。

    最是沽名釣譽的是孟嘗君,孟嘗君的封地在薛地,又稱薛公。孟嘗君招攬食客,不論貴賤一律平等對待,連雞鳴狗盜之輩也不在話下,當然也包括奸邪之人和沒本事的人,孟嘗君可謂是腳踩黑白兩道。孟嘗君的故事,歷史流傳下來的較多。細細想來,孟嘗君曾經當過秦相,當過魏相,當過齊相,也合縱抗秦過,甚至在魏國時曾西合秦、趙與燕攻過齊。

    但是,孟嘗君做的事竟然全憑當局厲害關係,全然不顧國家危亡,孟嘗君可是齊國公子啊,齊威王之孫,王室血統!他在活動期間所做的事情,竟然沒有一件是對齊國有利的。

    孟嘗君重利,重義,沽名釣譽而且沾沾自喜,但唯獨對於國家寡恩。司馬遷評價他“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最後是信陵君,信陵君的姐姐嫁給了平原君,二者是小舅子與姐夫的關係。。長平之戰後,秦軍兵圍邯鄲,信陵君竊符後,率8萬精兵救趙,聯軍打退秦軍。

    趙王和平原君親自到邊界相送,平原君揹著箭袋在前面引路,趙王兩次拜謝信陵君“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高度評價信陵君的高義。

    當信陵君和毛公出入賭場,和薛公出入酒肆的時候,平原君聽說後,不但不認為信陵君禮賢下士,反而認為他這個小舅子,隨便和小人交往,太糊塗了,可見平原君沽名釣譽,門客也因此遠離平原君而親信信陵君。

    信陵君在魏國的時候,各諸侯國十多年不來侵犯魏國。當秦王聽說信陵君在趙國後,馬上出兵攻打魏國。魏王請求信陵君回國救魏,信陵君從趙國回到魏國解決秦軍滅魏之危。

    各國聽說信陵君任上將軍後,五國紛紛出兵救魏,整個戰國史上,六國合縱抗秦之戰,勝利的僅此一場。信陵君秦帥六國聯軍大敗秦軍,趕跑了蒙敖,把秦軍驅逐到函谷關外,不敢出關。

    秦軍畏懼信陵君,不得不讒言誹謗他,自此信陵君不被重用。然而,秦軍依然不敢攻魏,直到信陵君不被重用,自暴自棄,酗酒四年而亡後,秦國才敢再次攻魏。此後十八年,秦滅魏國。

    劉邦少年時,四大君子活著的有春申君黃歇,信陵君魏無忌。但劉邦唯獨對信陵君的為人十分的欽佩,十來歲的年紀便西行至大梁,想投入到信陵君的門下。

    這是劉邦唯一和四大君子有交集的地方,可惜的是,劉邦尚未走到大梁,信陵君就掛了。。後來劉邦稱帝后,每次路過大梁,都派人前往祭拜,可見信陵君的確完美。

  • 2 # y清晨l陽光

    孟嘗君田文,負氣入秦,雞鳴狗盜回國。還一手參與五國伐齊,最終把自己的祖宗牌位墳墓讓給燕華人。齊華人恨到什麼程度?田文一死就直接滅了薛地,更有當初執國政的魏國也參與了滅薛行動。做人做到這裡也可以了。

  • 3 # 親也愛地理愛旅遊嗎

    戰國四公子是太史公在《史記》中的提法,《史記》在各個篇目中都提過這麼一段話

    近世延陵、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親屬,藉於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賢者,顯名諸侯,不可謂不賢者矣。

    這樣一來,後人遵從太史公的提法,就將此四人稱為戰國四公子。

    1、

    在讀完四位公子列傳,我們不妨思考一個點,就是無論戰國四公子賢明也好,不賢明也罷,結果我們都很瞭解,就是戰國四公子都沒有達成一個目標。就是養士挽救國家,最後六國都被秦國所滅。這樣一來戰國四公子就要大打折扣,這四個人加起來養士不下萬人,這麼多人,怎麼就沒有完成這個使命呢?

    講戰國四公子,彷彿在講四個人,這是我們固有的認知。所以有人講魏國為什麼會衰落啊,就是不用信陵君。彷彿用了信陵君,事情都解決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拋開四位公子的能力不談,談什麼?那就是他們身上最突出的特點,養士。四人的門客加起來超過萬人,怎麼就出現不了幾個定國安邦之才呢。後來的呂不韋多少還貢獻出了一個李斯呢。

    所以我們怎麼看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把信陵君作為解剖的小麻雀,好好打量這個最賢能的公子。

    2、

    信陵君,魏華人,看過前面文章的人,都知道這一點。那麼魏國的衰落跟人才的直接流失是很有關係的。我們熟知的商鞅、張儀、范雎、孫臏、吳起、尉繚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富國強兵的人才流失,我們不免疑問,魏國整個是秦國的“神助攻”啊。

    但是翻開魏國的歷史,並不是這樣。魏國原來是晉國的一部分,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那麼韓趙魏三家誰的實力最強呢?趙國。而魏國屬於中下層,為什麼呢?

    從圖上可以看出來,魏國處於韓、趙的夾縫之中,無法擴充套件領土。並且處於四戰之地,這樣一來魏國的發展岌岌可危。但是至少,當時的魏國還沒有面對虎狼之秦。儘管是這樣不利的戰略環境,但是魏國卻成為了戰國首強。依靠什麼?人才。魏國成也人才,敗也人才。當時魏國的人才濟濟,據《史記·魏世家》記載

    1、西河之守(吳起),臣之所進也。君內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謀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以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李克)。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

    2、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

    那麼為什麼同樣一個魏國,一個能有這麼多人才,一個卻人才凋零呢。那麼魏國的衰落,大概有三種可能性。

    1、魏國衰落,其他國家增強

    2、魏國衰落,其他國家沒有增強

    3、魏國不變,但是其他國家增強

    那麼第二種可能性基本可以排斥,而第一種、第二種到底哪個比較靠譜呢?我們從邏輯上可以複習出,第三種可能性,不可能出現。好,那麼魏國衰落的歷史,就是其他國家增強的歷史,特別是秦國的增強的歷史。

    首先我們看魏國怎麼強大的?魏國強大有兩個原因

    1、重用人才

    2、李悝變法

    我們先不管魏國怎麼變法,我們就看最關心的問題,他怎麼招攬人才?

    魏國初期招攬人才,由誰主導呢?魏文侯。

    魏文侯怎麼招攬人才,說穿了跟他的後代魏公子一樣,禮賢下士。但是不一樣的是,

    1、人才數量沒有信陵君那麼多

    2、人才具有互相舉薦的機制

    那麼魏華人才流失的原因就找到了呢?我們再看魏文侯手底下的人和魏公子手底下的人

    魏文侯手底有吳起、西門豹、樂羊、李克、屈侯鮒、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前面5個人屬於具體功用的人才,後面三位屬於學者型人才。我們可以看出儘管只有這幾位,但是武有吳起、樂羊,文有西門豹、李克、屈侯鮒。最後還有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可以作為魏文侯的老師,可以講這種人才配置是十分合理的。

    相對應的信陵君的人才配置,與魏文侯就相差甚遠。

    並且魏文侯的人才中有很多戰略性人才。什麼叫戰略性人才?就是在國家的發展,在戰略怎麼打仗才能對魏國最有利,有獨到見解的人才。

    魏文侯以後,魏國就是因為缺少這種人才,導致魏國的戰爭吃力不討好。

    但是我們就要問了,那麼魏公子為什麼就沒有這種人才呢?

    3、

    原因就是君主掣肘。比如魏王對信陵君的態度,我們是知道的。那麼原因就是這麼簡單嗎?如果君主不掣肘,人才就能有嗎?那麼我們就找一個反例看。在戰國四公子裡,春申君是唯一一個被大王信任的人。

    從楚考烈王做大王第一年,他就是國相,一直做到楚考烈王死。但是我們看春申君的表現

    據《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

    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何以保相印江東之封乎?

    這段史料我們讀過,我們注意這段話裡的幾個詞。這幾個詞很重要嗎?我們想盡管楚王十分信任春申君,但是

    其一春申君畢竟是臣子

    其二我們看春申君想的是什麼?不是富國強兵,而是保住封地。

    為什麼要保住封地?封地是分封制下的遺留產物,土地所有者對這塊土地是有稅收,徵兵的權利的。

    我們再看一段史料,據《戰國策》記載

    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陰,奚以薛為?夫齊,雖隆薛之城於天,猶之無益也。

    這段就是大名鼎鼎的海大魚的故事,我們也講過。但是我們仔細想,無論是田嬰修薛邑還是在齊國專權,這都說明君主和臣子並不是一條心。那麼為什麼君主和臣子不是一條心呢?

    4、

    原因就在於,這段話

    是時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

    這後半的話是不是史實我們暫且不管,但是他確實說明了君主和臣子的心態。君主認為手底下這幫人養了一大推門客不是為了國家好,而是為了專權(孟嘗君對田嬰一番話可以為證)。而公子們認為反正君主不信任我,就算君主信任我,經營自己的封地,專權是自己獲得好處(虞卿對春申君一番話可以為證)。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對信陵君評價那麼高?因為信陵君是真心為國,但是這個邏輯的駭人之處就是無論你是不是真心為國,你都逃不出這個邏輯。

    那麼這個邏輯怎麼形成的呢?原因就在於時勢二字。戰國是一個什麼時代?大變革的時代,一個重要的變化在於,所有制度開始向中央集權制轉變,這樣一來君主權力加大。君主權力加大,這就導致君主的位置的穩定性減弱。而戰國還殘留分封制,這樣而來交織的關係就加劇了君主的不安穩性。

    據《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

    且王舉君而相趙者,非以君之智慧為趙國無有也。割東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為有功也,而以華人無勳,乃以君為親戚故也

    這段我們也讀過,像這種親戚的詞彙就表現出血緣關係對政權的依存。

    那麼君主是這麼認為的,臣下也是這麼認為的,而其中的人只能這樣向前推進。所以選上了的人才其實只聽命於公子一個人,根本不聽魏王的。不然候贏就不會出計策偷出虎符。

    所以戰國四公子只能在變法程度不完善,仍然有封邑去支撐門客的花銷用度(孟嘗君叫馮驩去收債一事可以為證)的這個特殊階段的產物。

    所以中央集權制下的分封體制的人才選拔,必然出問題。

    5、

    那麼為什麼秦國能夠成功收攬人才。因為秦國的招攬人才方式和魏文侯的招攬方式,如出一轍。

    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這是戰國時期,秦孝公最先開始招攬人才。首先招攬人才的主體是君主,這種招攬方式被稱為客卿,客卿能夠在戰國時期最大程度上避免上文所說的邏輯的出現。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四大公子手底下沒有真正的人才,原因在於他們根本就不想挖掘人才,真正的人才都是舉薦上去的。那麼為什麼他們不想挖掘人才?因為首先想的是擴大自己的私利(信陵君的私家間諜可以作證),那麼是人多見效快還是有幾個定國安邦的人才見效快啊。那當然是人多,既可以宣揚自己的美名,又可以組成一個門客集團。而真正的人才壓根就不會來到這裡。而且公子們的選材方式僅僅作為選拔人才的補充方式。為什麼呢?

    國家體制僵化,那麼公子們的選拔方式是作為體制外的選拔。這就註定了大量低端人才的進入,高階人才的流出。因為高階人才不可能有更高的階梯給他們爬,留下來的只能是低端人才。

  • 4 # 情繫州城

    這個問題由小白來說一說:

    我們知道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無忌;楚國春申君趙歇。

    如果說最名不副實的人,我認為是趙國平原君趙勝,原因有三:

    1、不能正確分析形勢,利令智昏:據《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趙孝成王聽從平原君趙勝建議,接受上黨守將馮亭獻十七城以抗秦的建議,在軍事、經濟實力大大弱於秦國的基礎上,不是韜光養晦,而是引發了秦趙兩國的生死之戰-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餘萬,用利令智昏來形容是再合適不過了。

    2、食客雖多,不能讓賢者脫穎而出:我們都知道毛遂自薦的歷史典故,毛遂在平原君門下已經三年有餘,但始終沒有機會顯露自己的才能,充分說明平原君對這些門客沒有一個合理的績效考核辦法,造成賢者沒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3、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守城,威信不足以服眾:趙孝成王七年,秦軍進圍趙都邯鄲,平原君散盡家中財物,發動3000餘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充分說明手下食客雖然眾多,但大多是烏合之眾,關鍵時候大多都掉鏈子,不能凝聚起有效的有生力量。

  • 5 # 暮史朝經

    戰國四公子

    熟知歷史的大都應該知道戰國四公子是誰?史書中記載,東周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四人因以廣招賓客、其門客眾多,被稱為戰國四公子。

    要說這四位戰國四公子選出認為誰是名不副實的呢?

    我個人覺得是“平原君趙勝”,我再看看趙勝為何許人也?

    趙勝,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宗室大臣,其父是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趙武靈王趙雍。曾兩度為趙國的丞相,他的一生以善於養士而聞名,門下食客曾多達數千人。雖說趙勝有賢能,門下賓客數千,但有賢能也不代表有才能。

    “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

    這段話是太史公司馬遷以他的評價,也就是說趙勝只是一個紈絝子弟、不識大體的人而已,為了貪圖南韓獻給趙國的上黨的小便宜而招致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此戰趙國全軍覆滅的大禍,差點亡國。這也是司馬遷為什麼要這樣評價趙勝呢?只因為他在許多問題上許多問題上表現了一個紈絝子弟的昏聵和無能。

    北宋詩人蘇轍也曾這樣評價趙勝:平原君僅是竊得一時名聲之人,不懂為國計慮。在拒燕之事上不懂用趙將廉頗、趙奢,反而割地與齊借來不會被趙所用的田單。馮亭獻上黨之事,平原君也不知避開禍患,貪取土地而引起長平之禍。因此平原君難以輔佐危殆的國家,也無法抗拒強秦。

    也就是說趙勝是一個平庸,目光短淺之人。因為在史書中記載,有一天,趙勝有個愛妾在樓上看到隔壁家有個瘸腿的人,於是這位愛妾笑他是個瘸腿。次日,瘸腿的人來到趙勝家說:我聽說你喜歡“土”,我這個瘸腿不遠萬里來到這想做你的門客,卻受到你愛妾見到我這般模樣的取笑,你就不怕你的門客都認為您愛色賤士而離開呢?果不其然,一年不到門客走了一大半,而趙勝呢為了自己的門客能回來卻斬了那位嘲笑瘸腿的愛妾,然後登門向那位瘸腿的道歉,這件事也可以看出趙勝是個徒好虛名的人。

    也難怪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評價他不識賢才,雖招徠賓客數千卻不過是顯豪富、擺樣子而已,對真正賢才竟一無所知,他矯情殺妾以討好賓客更顯出無能和殘忍

  • 6 # 正史漫談

    如果非要在戰國四公子中找一個最差勁的,那非孟嘗君田文莫屬。

    孟嘗君是唯一一個將自己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的“公子”

    在公元前321年,孟嘗君田文就已名動天下,因此,他在戰國四公子中,是名副其實的前輩。但出道最早,並不代表最優秀。

    田文門下食客數千人,開創了戰國時期大規模養士的先河。但是,他這一舉動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的名氣:

    首先,用我們的視角來看,他的門客裡有很多是違法犯罪之徒:

    孟嘗君招致諸侯遊士及有罪亡人,皆舍業厚遇之,存救其親戚

    連逃犯的家人親戚,他都大度的予以關照。看起來很仗義,看從齊國國家利益層面來看,他這是在以個人特權破壞法度。而同期的秦國在幹什麼?延續商鞅變法,全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秦國百姓怯於私鬥、勇於國戰。

    孟嘗君手下那些雞鳴狗盜之徒,也許能替他個人賣命;但說到為齊國整體利益,能指望一批違法之徒?這就是齊國難以與秦國匹敵的原因之一。

    其次,田文毫不掩飾自己對名聲的追求,他曾這樣對食客們公開宣佈:

    有能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於外者,疾入諫!

    只要你能讓我田文出名、讓我少犯錯,即使你在外面違法受賄都沒關係。

    所以《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這樣評價田文:

    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

    他養幾千張嘴吃白食,錢哪來的?齊國給的。但他食君之祿,卻結黨營私、沽名釣譽。上騙國君,下剝百姓,這種人就是個奸人。

    其次,為了一己之私,他公然鼓動各國滅自己的母國

    齊閔王在位期間,鑑於孟嘗君的存在對齊國、對自己都有極大危害,在公元前286年,決定將其除掉。而我們的田文同志則在逃往魏國、並擔任魏相後,致力於聯合各國共同滅齊。

    公元前284年,燕國樂毅帶頭,燕、秦、韓、趙、魏五國聯軍大破齊軍。其後燕軍長驅直入,幾乎將齊國滅亡,只剩下莒城、即墨苦苦支撐。

    這次行動,雖然是世仇燕國牽頭,但孟嘗君田文毫無疑問擔任了內奸的角色。後來齊國復國後,田文自立門戶。但多行不義必自斃,在他死後,他的兒子們爭權奪利,被齊、魏聯合滅掉,滿門抄斬,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平原君趙勝、春生君黃歇,雖有缺點,但都為本國利益而努力

    看到有朋友說平原君趙勝鼓動趙王接受上黨,是出於利令智昏,對此個人不認同。當時秦國在遠交近攻戰略的指導下,對三晉是志在必得;在這件事之前,秦軍就曾長途跋涉繞過上黨、攻打趙國閼與,最終被趙奢擊敗。而奪下上黨,正是試圖依仗此地居高臨下之時直殺邯鄲,這是秦國難以扭轉的既定戰略。在這個情況下,趙國不可能韜光養晦,只能迎難而上、險中求利,儘量搶佔主動,而不是坐以待斃。最終趙國,只是敗在綜合國力的差距上。(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寫過一篇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頭像檢視)

    後來的邯鄲保衛戰中,也是趙勝豁出臉面、低聲下氣,甚至採用激將法,求自己的小舅子信陵君魏無忌前來救命,最終才使趙國轉危為安。這樣的表現,與孟嘗君相比不知高了多少個檔次。

    而趙勝的最大問題,則是也有沽名釣譽之嫌,他招收門客的標準,是對方的名氣;對於那些德才兼備,但卻出身卑微的人,他是打心底裡瞧不起。就因為這個毛病,信陵君魏無忌差點跟他翻臉。

    在四戰國公子中,除了春申君黃歇,其他都出身王族。但黃歇是靠著自己對國家的貢獻上位的。公元前273年,秦國攜搶下楚國國都、黔中郡之餘威,計劃派白起協同韓、魏兩國揮師直入,一舉將楚國滅亡。而作為楚國使者的黃歇及時趕到,憑藉對形勢的分析,成功說服秦昭襄王與楚國和親,將精力轉向經營、鞏固從三晉搶來的地盤。三年後,秦王更進一步,在范雎的建議下,正式確立了穩定齊楚、遠交近攻,優先吃下三晉的戰略。直到秦始皇滅六國,秦國都沿用這一路線。

    而在公元前272年,在達成和親意向後,黃歇陪同楚國太子羋完前往秦國當人質。十年後(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重,楚國朝廷圍繞王位展開爭奪。黃歇幫助太子喬裝打扮逃回楚國,自己則主動請纓留下殿後,對外宣稱太子生病不能見客,以此拖延麻痺秦人。

    後來,黃歇差點被秦王殺掉洩憤,在范雎的幫助下才躲過一劫。他回到楚國後,被封為春申君,並擔任楚相。

    其後的20多年裡,在黃歇的主持下,楚國一度有復甦的跡象,但他自己也因生活過於驕奢、專權等毛病被人詬病。公元前238年,他因玩弄權術失利被李園所殺、全家被抄斬,令人嘆息。

    而信陵君魏無忌,則是四公子中的典範

    信陵君魏無忌,被後世的漢高祖劉邦視為楷模:

    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魏無忌是魏安釐王魏圉的同父異母弟弟。公元前276年,安釐王在即位的第二年,將無忌封為信陵君。當時的魏國常年處於秦國的打擊下,可謂強瘡百孔。信陵君則盡心竭力,以養士的方式,拉攏各華人才替魏國出力。

    而他待人以誠,選用門客只看品德和能力,絲毫不管出身;為了接近人才,甚至放下王子的身段,去賭檔、酒樓與人談天說地、交流時事。據史料記載,甚至當時趙王的身邊,都被信陵君安排了沿線,趙國朝廷的一舉一動,都盡在其掌握。

    而就是靠著賓客遍天下的信陵君,魏國暫時遏止了頹勢:

    諸侯...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當然,信陵君還有更加傳奇的壯舉:

    第一,竊符救趙

    公元前258年,秦國攜長平之戰之餘威再度攻趙,兵鋒直達邯鄲;趙國苦苦支撐,並向各國求援。但魏國的十萬大軍出發不久,就在秦昭襄王的威脅下停兵不前。

    考慮到“唇亡齒寒”,再加上姐夫平原君趙勝的不斷求救,信陵君費盡全力勸魏王趕緊發兵,但毫無效果。無奈之下,他決定率領自願跟隨自己的賓客一同前往邯鄲赴死;好在他平時厚待的隱士侯羸指點,信陵君最終竊得魏王兵符,自己率大軍救援趙國。第二年,他在邯鄲城下大敗秦軍,趙國得救,秦國吞併六國的計劃嚴重被挫。

    第二,勇赴國難,率聯軍伐秦

    在擊退秦軍後,信陵君把魏軍遣回,自己則留在趙國十餘年。公元前247年,秦國大舉攻魏,為了救國難,信陵君火速趕回,並向各諸侯國搬救兵。

    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

    在他的號召下,魏國不僅轉危為安,各國聯軍甚至一路往西追殺到秦國的國門函谷關。但其後秦國施展反間計,汙衊信陵君想奪魏王之位,最終他兵權被奪,從此稱病不朝,四年後去世。

    因此,筆者個人對戰國四公子作如下排名,由高到低: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最後一位,甚至有辱公子之名。

  • 7 # 填哥嗑歷史

    匯入語:雞鳴狗盜晨已曦,竊符救趙誅晉鄙。毛遂自薦不負期,李園入宮命歸西。滾滾黃沙兩千年,名副其實只有一。——自賦詩一首

    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是戰國末期四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人稱“戰國四公子”。他們在戰國末期的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為戰國末期的政局帶來無數的變幻,為自己也為國家爭得無數的榮耀。在歷史留下留下濃墨重彩的畫卷。

    然而,在填哥看來,真正的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到值得尊重的只有一位——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勉強可以勝任。孟嘗君田文、春申君黃歇。都是名不副實之輩。

    為什麼說田文和黃歇名不符實呢?我們可以來看看兩位的行為。

    孟嘗君田文——朝秦暮齊

    1.相秦攻秦

    田文,齊國名相田嬰之子。自幼聰明伶俐。獲得父親的喜歡。因而繼承父親的爵位。

    且孟嘗君喜歡結交遊俠,賓客盈門。

    秦昭襄王聽說孟嘗君非常賢能,於是派人去齊國遊說孟嘗君。要他到秦國來做相國。孟嘗君欣然應允。許多賓客勸他不可相信虎狼之秦,孟嘗君都不聽。後來,蘇代用木偶人與土偶人的事勸說他,孟嘗君才沒有前往。但是心裡面還是很想去的。

    孟嘗君田文劇照

    後來,齊閔王派孟嘗君出使秦國。這些可好,秦昭襄王直接任命孟嘗君為相國。

    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

    ——《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與秦昭襄王你情我願的。但是孟嘗君屁股還沒坐熱呢,秦昭王反悔了。他怕孟嘗君不利於秦國。於是,將孟嘗君囚禁了起來,準備殺死他。

    這下可好,見了秦昭王,不久就得去見閻王了。孟嘗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逃出秦國。對了,中間還出現了“雞鳴狗盜”的事情,為我們語文增添了一個成語。

    田文那個恨啊,於是,公元前298年,率領齊、韓、魏三國之兵,大舉攻秦。攻入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報了在差點在秦國被殺之仇。

    雞鳴狗盜

    2、路趙害趙

    田文出走秦國之後,路過趙國。平原君對孟嘗君欽慕已久,對孟嘗君以禮相待。趙華人聽說孟嘗君到來,都想看看孟嘗君。他們本來認為看到一個偉岸的君子。沒想到看到孟嘗君的長相相當猥瑣,所以大失所望。孟嘗君知道後,勃然大怒。跳下車來,與門客一起,屠殺一個縣的人,揚長而去。也許在孟嘗君看來,這一個縣的人命,還沒有他的名譽重要。

    2、相齊滅齊

    孟嘗君回到齊國後,在齊國任相國。孟嘗君在齊國也做了不少坑害齊國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陰謀逼走呂禮。因為秦國打算讓呂禮擔任齊國宰相,這樣田文就會被排擠。

    於是田文寫信給魏冉,讓秦王攻打齊國。呂禮因此出逃。孟嘗君保住相位。

    後來,孟嘗Lacrosse來越目中無人,且在國內隻手遮天,嚴重威脅齊閔王地位。齊閔王滅宋國後,也非常驕縱,想著除掉孟嘗君這個眼中釘。於是孟嘗君逃離齊國。

    樂毅伐齊

    但是孟嘗君也是睚眥必報之輩,立刻建議魏國出兵,聯合燕國、秦國、趙國、南韓攻打齊國。齊國,遭受一次滅頂之災。

    後齊湣王滅宋,益驕,欲去孟嘗君。孟嘗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為相,西合於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湣王亡在莒,遂死焉。——《史記.孟嘗君列傳》

    3、身死薛滅

    孟嘗君後來回到封地——薛邑。受到齊襄王的禮遇。但是,孟嘗君再也沒有在哪一國任職。孟嘗君死後,幾個兒子立刻為爭奪薛邑,展開爭鬥,齊國和魏國趁機聯合攻佔了薛邑。

    孟嘗君空有君子之名,禮賢下士之為,坑滅祖國齊國,殺人害命,實在不是君子所為。

    春申君黃歇——利令智昏

    1、辛苦遭逢起一經

    春申君黃歇的早年,其實還是挺不錯的。靠著三寸不爛之舌,為楚國辦了不少好事。

    阻止秦國攻擊楚國,幫助楚考烈王登基,春申君功不可沒。

    春申君黃歇

    公元前279年,前278年,秦昭襄王派白起連續多年大規模進攻楚國。佔領楚國大半地區。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後,秦昭襄王又想伐楚。當時黃歇正出使秦國。於是,上書秦昭襄王,陳述秦楚親善的好處,使得秦昭襄王放棄伐楚。

    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眾,兵革之彊,壹舉事而樹怨於楚,遲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也。臣為王慮,莫若善楚。秦、楚合而為一以臨韓,韓必斂手。王施以東山之險,帶以曲河之利,韓必為關內之侯。若是而王以十萬戍鄭,梁氏寒心,許、鄢陵嬰城,而上蔡、召陵不往來也,如此而魏亦關內侯矣。王壹善楚,而關內兩萬乘之主注地於齊,齊右壤可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經兩海,要約天下,是燕、趙無齊、楚,齊、楚無燕、趙也。然後危動燕、趙,直搖齊、楚,此四國者不待痛而服矣。

    ——史記.春申君列傳.黃歇上書秦王片段

    後來,楚頃襄王病危,嫡長子熊完還在秦國作為人質。春申君設計幫助熊完逃離秦國。回國即位。是為楚考烈王。春申君因此被封為相國。

    後來,春申君還幫助楚國滅了魯國。並且率領列國合縱攻秦。春申君名動一時。位列戰國四公子之一。

    2、“綠”了楚考烈王

    春生君黃歇不僅僅幫助考烈王登上王位,滅了魯國。還給楚國考烈王帶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

    李園劇照

    事情是這樣的,楚考烈王不會生育。這可愁壞了考烈王。春申君也為此事發愁。

    這個時候,極富心機的李園想讓妹妹入宮侍候楚考烈王。但是一想到考烈王不會生育,於是心生一計,準備釣春申君上鉤。以他為中間人,實現自己的目的。

    李園於是成為了春申君的“舍人”。並且設計讓春申君知道自己的妹妹貌美如花。春申君知道後,立刻召見了李園的妹妹。並且臨幸了她。使得她有了身孕。

    李園的妹妹讓春申君把她獻給楚考烈王。如果生了個兒子,那麼將來的楚國就是春申君的了。

    利令智昏的春申君答應了。楚考烈王也“笑納”了李園的妹妹。考烈王因此被戴上一頂“綠帽子”。

    3、利令智昏,命喪黃泉

    利令智昏的春申君中了李園的圈套。讓李園的妹妹入宮。一旦考烈王去世,無論是李園,還是他的妹妹,都不會留著春申君這個可能出破他們奸計的“活口”。

    幾年後,考烈王病重,眼看快見閻王了。李園準備對春申君下手了。

    而這個時候,不明所以的黃歇還在做著成為“太上皇”的美夢。

    不過,門客中倒是有明白事理的人——朱英。朱英勸說春申君除掉李園。春申君認為李園膽小,不敢動他這個大人物。朱英見春申君不聽勸,就走了。

    考烈王病逝之後,李園先入宮,在宮內埋伏大批殺手。春申君入宮的時候,被李園埋伏的殺手殺死。春申君慘遭滅族。

    後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園果先入,伏死士於棘門之內。春申君入棘門,園死士俠刺春申君,斬其頭,投之棘門外。於是遂使吏盡滅春申君之家。——《史記.春申君列傳》

    其實,春申君不僅利令智昏,還窮奢極欲。

    有一次,趙國的平原君派門客拜訪春申君,春申君把他們安排在上等的客館住下。平原君的門客想向楚國誇耀趙國的富有,他們故意在頭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裝飾著珍珠寶玉的劍鞘,前去拜見春申君,而春申君的上等門客都穿著寶珠做的鞋子,讓平原君的門客自慚形穢。

    春申君黃歇之墓

    春申君的府邸的豪華,就連兩百多年後,見多識廣的司馬遷也讚歎不已。

    太史公曰: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史記.春申君列傳》

    如此足見春申君的生活的奢侈。

    結束語:公子之稱,應屬於品德高尚,聰明賢達之人。孟嘗君的品德有虧,春申君智商欠佳,兩人皆徒有公子之名,而無公子之實。可嘆信陵君,品德高尚,為國殫盡竭慮,卻落得兵權被收,鬱鬱而終的下場,真是不該!

    參考資料:《史記》

    《資治通鑑》

  • 8 # 司馬公說歷史

    戰國四公子裡我認為平原君是最名不副實的人,理由主要有三點:

    不重視人材

    平原君趙勝雖然是趙國的公子哥,招納天下賢才但他手下的人很多都是雞鳴狗盜之人。平原君對毛遂這樣的大人物也沒有慧眼識珠,長期埋沒了人材。平原君好女色,不太重視發掘真正計程車人,和信陵君、孟嘗君相比都差距很大。人材是一個國家、一個家族強大興盛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人材選拔制度,那就難以發展。毫無疑問,平原君過於吝惜財富,沒有廣招真正的人材。

    個人才能有限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孟嘗君這個人他當過宰相,有很好的外交水平,講話也是一流的,是不錯的領導人。信陵君公子無忌能打仗,擅長兵法,很得人心。春申君則是能搞陰謀,而平原君這個人庸才,他在位時期給趙國並沒有辦什麼好事,還阻礙了人材流動,可以說平原君趙勝這個人是一箇中人,不勝任國家管理者,他就是一個官二代。

    好逸惡勞

    平原君家裡有上千美女,在邯鄲城裡還開設有賭場,經營走勢貿易。可以說平原君本人就是好逸惡勞,鑽了趙國法律的空子。他的人格、品德都是先秦貴族裡面比較差的,和春申君的慷慨有大志,信陵君的翩翩君子、孟嘗君的老成持重相比,平原君更有點江湖老油條的感覺,不靠譜。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看到平原君趙勝並不是人材還不幹正事,他在戰國四公子裡其實名不副實。

  • 9 # 胡言兌先生

    戰國時代末期,養“士”之風盛行,其實就是建立自己的小集團。他們對內維護自己的勢力打壓政敵羅大勢力,對外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與敵國作鬥爭,其中有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動家,時稱“戰國四公子”,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

    但是我覺得最名不副實的就是孟嘗君田文簡直就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1,門客質量差

    孟嘗君對他的門客還是不錯的,不挑親疏,都給予優厚的待遇。食客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人遮住了燈亮,那個賓客很惱火,認為飯食的質量肯定不一樣,心裡很鬱悶,放下碗筷就要走。孟嘗君馬上站起來,親自端著自己的飯食與他的相比,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就以刎頸自殺表示謝罪。雖說這個食客很有骨氣,能以死謝罪,但是為了吃的去計較,估計也不是什麼心胸寬廣,真才實學之人。

    孟嘗君奉雞鳴狗盜之徒座上賓更是為人詬病,不過他們還真救了孟嘗君一命。《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孟嘗君田文被扣留在秦國,得知秦昭王要殺他,他的一個門客裝狗夜入秦宮,兩已經送給秦昭王的偷盜狐裘偷來送給秦王的一個愛妾,讓這個愛妾替自己求情,孟嘗君才獲得釋放。擔心秦昭王反悔,連夜逃離秦國,又靠一個門客裝雞叫,騙開了函谷關的城門逃回齊國。

    2,心胸狹隘

    孟嘗君靠雞鳴狗盜連夜逃離了秦國,路過趙國的時候,受到了和他一起被稱為戰國四公子的趙國平原君的接待,人們聽說孟嘗君來了紛紛跑來觀看,有點像我們現在的追星,只不過現在的明星經常上電視大家都認識。誰知道孟嘗君並不像大家想象的是個帥哥,而是矮挫醜(《史記》記載: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大家很失望並紛紛議論孟嘗君,這事放在誰身上都會生氣,更何況又身份的孟嘗君。怎麼可以嚥下這口氣,於是和門客一起砍殺了數百人,屠戮了整個縣城才離去(《史記》記載: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僅僅因為別人嘲笑,就屠戮了一座縣城,孟嘗君不僅心胸狹窄還非常狠毒。

    孟嘗君從秦國跑回來覺得很沒面子,從此記恨秦國。為了報這個仇,於是聯合韓、魏兩國,兵發秦國。戰爭可不是開玩笑,是要死人的,而孟嘗君僅僅是為了報私仇都可以鼓動齊、韓、魏發動對秦的戰爭,實在不是君子所為。

    3,為報私仇鑄國恨

    孟嘗君為政多年後,飛橫跋扈,有點不把齊愍王放在眼裡。齊愍王對孟嘗君的目無君主也惱怒,又趕上齊國王族田甲叛亂,讓齊愍王懷疑孟嘗君也參與了此事,也擔心孟嘗君影響力過大,想乘機除掉孟嘗君,於是孟嘗君不得已逃離齊國去了魏國。

    孟嘗君曾經逃離秦國因記恨秦國發動齊韓魏罰秦,這次又慫恿魏國聯合其他各國攻齊,在樂毅的帶領下直接破了齊國都城,齊國名存實亡。

    孟嘗君真是有仇必報,哪怕是自己的齊國,這種忘本的人那還能立足於魏國。秦國、齊國、魏國都呆不下去只好返回自己的封地“薛”,宣佈自己成立一個永久中立國,只好自己跟自己玩了。

    多行不義必自斃,孟嘗君死後,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齊、魏兩國聯合乘機滅掉了薛邑,連子嗣都沒給他留一個。

    後人也多認為孟嘗君不是真君子。

    王安石:“嗟呼!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難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10 # 蝦扯文史

    我認為是孟嘗君田文。很多人都讚揚齊國孟嘗君是一個位有才能且品格高尚之人,但是他的為人處世卻與其美名大相徑庭。

    籠絡了一幫雞鳴狗盜之輩

    這戰國四公子之所以能夠聞名於世,主要就是因為養了數量眾多的食客,據說孟嘗君就養了三千食客。

    這養食客在戰國時期是就相當於是在招賢納士,食客就是一些天下有才能的人。這誰養的食客越多,他的名氣就越大,他自身的政治實力也就越強。

    但是這食客也是有標準的,有上、中、下三個檔次,而這個標準就是個人的才幹與德行。戰國時期的食客必須要品德高尚或者有一定的才幹。如毛遂自薦裡的毛遂,本來就是一個普通的食客,但是因為出使楚國,立了大功,而被平原君拜為了上客。還有信陵君門下的侯嬴,本來身份低微,但卻因為品行高尚而被信陵君拜為上客。

    這食客的標準還是不低的,但是孟嘗君的食客並非真正有才幹的人。據《史記》記載,有次孟嘗君在自己的封地遇上了兩個人,這兩人請求孟嘗君將其收為食客,孟嘗君就問他們有何本領,一人說自己會學雞叫,另一人說自己會鑽狗洞,孟嘗君認為這也是有才能的人,就留下了兩人養為食客。後來出使秦國被秦昭王扣留,就是靠著這兩人逃出了秦國,這也是雞鳴狗盜成語的由來。

    心胸狹隘,因一句話,殘殺百姓

    從秦國逃出來之後,孟嘗君路過趙國,因為孟嘗君的名氣比較大,趙華人都出來看孟嘗君長什麼樣,這時就有人嘲笑孟嘗君是“眇小丈夫”。孟嘗君聽後很生氣,“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

    只因一句話,就殘殺百姓數百人,滅了一個縣,這就是孟嘗君的為人與孟嘗君門下的食客。

    這孟嘗君的母國齊國,在當時與秦國可是並稱東西兩大強國的,那孟嘗君為何還要離開齊國到秦國為相?難道齊國就不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了嗎?

    孟嘗君這其實就是貪圖美譽,試想下若是你在一個公司裡待了多年,總算熬成了大領導,最多也就是被認為是多年的資歷夠了,若是到另外一個公司裡還可以做大領導,那麼肯定是被認為是有才能,個人的履歷和名聲都會得到更高地提升。

    綜上所述,這孟嘗君的戰國四公子之名,有點虛,名不副實。

  • 11 # 君山話史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齊國孟嘗君,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這四人裡有沒有名不副實的呢?有,趙國平原君與其他三位公子是沒法相比的。

    首先,平原君功業遠不及其他三人

    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都曾經是合縱運動的領袖。

    孟嘗君曾經兩次組織合縱攻秦,把秦國打得割地求和,這在商鞅變法後是絕無僅有的。憑藉這兩次伐秦之戰,孟嘗君當之無愧是四公子之首。

    信陵君竊符救趙,這是戰國時代一大壯舉,後來又合縱攻秦,把秦軍打回函谷關,而且打敗的是秦國名將蒙驁。信陵君兩度擊敗秦國,他的功業是四公子中是排名第一。

    春申君曾經組織五國伐秦,但是他的水平與信陵君、孟嘗君沒法比,吃了敗仗。不過好歹也是總指揮。

    在四公子中,只有平原君沒有擔任合縱運動的領袖,他的最大功勞,是在邯鄲之戰時出使魏、楚,向兩國求援。

    其次,平原君的地位不及三人

    再從四公子在本國的政壇地位來分析。

    孟嘗君是齊國宰相,一度蓋過齊湣王,當時齊國只知有孟嘗君,不知有齊王,權勢可謂重矣。

    信陵君在竊符救趙後,一度留在趙國,後來魏國遭秦國進攻,他毅然返國,並組織合縱運動。當時信陵君在魏國是上將軍,地位僅在其兄魏王之下,權傾一時。

    春申君在楚國為相二十年,也是楚國政壇一哥。當然,以上三人下場都不太好,特別春申君死於非命。但是在他們最盛時,風頭確實無人可及。

    相比之下,平原君在趙國的地位,是比不上其他三人在本國的地位,他的權勢從來沒有到獨斷專行的地步。

  • 12 # 小龍女5505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楚國春申君黃歇、齊國孟嘗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四位。而其中最名不副實的公子是趙國平原君趙勝,他功勳、成就、聲名、地位都遠不及其他三位,所以他在戰國四公子中最名不副實,而且其他三位都是合縱抗秦運動的領袖,唯獨他不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排超聯賽2019-20賽季最佳陣容中沒有張常寧、袁心玥、劉晏含等實力球員,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