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推書醬水色冷無痕

    小刀鋒利的《大符篆師》。

    拿到小說,總是習慣性地會看下作品題材。小刀的這部小說題材界定為仙俠,嗷,心中坦然地接受了這樣的事實,懷著看仙俠的熱情,做好看仙俠的心理準備,結果。。。結果我看到了什麼,為什麼仙俠的帽子下面卻是玄幻的姿色,然後還撒了點科幻的調料嘞?我想,這一定是小刀在開篇帶給我們的一大驚。。。嚇,而我就這樣在執著地追逐仙俠的道路上一路向北了。

    說完題材,再說下書名。說來好笑,同樣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我,人家小刀以“符篆師”為書名,而我居然都不認識符篆的“篆”,還特意去度娘那裡查了一下這個“篆”字的發音和意思,這事兒說出來著實有些汗顏啊喂! 接下來終於說到咱們的主角了,關於主角,我只想說,誰說男頻書在女生堆兒裡不能受歡迎,有這麼個天生的帥呆級才子當大豬蹄子,小刀怕是會蒐羅到很大一波女粉絲,並且在想象著主角到底有多帥的心理暗示裡無法自拔。

    至於故事開篇,小刀以主角入校上學的情節,將主角送上了成長的快車道,金手指也在這時候顯形,主角到底會沿著怎樣的軌跡變強大,他的精神力全部釋放之後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他修行符篆師到底是不是全屬性,都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值得一提的是,看到班級六位符篆師出現之後,我突然有了一種當初看《斗羅大陸》,史萊克七怪團聚的趕腳。事實也證明,我的想法並不多餘,主角並不是單獨成長,果然是要組隊一起歷練的。其實這樣的成長模式也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不是嗎?要知道,當年的《斗羅大陸》可是讓無數人追得風生水起。

    另外,做為起點白金大神,小刀的文筆風格絕對是有保障的,語言幽默風趣,絲毫沒有拖泥帶水,必然是各種的接地氣,各樣嬸兒的不安分。幾個人物的設定還是各有性格,蠻有意思的。只是接下來的學校生活和比賽歷練已經初具套路雛形,希望小刀能寫出自己的風格和思路,能帶給讀者更多地看點和精彩。

  • 2 # 張家瑛

    閱讀就像一扇窗戶,使人看到外面的世界,讓我們更多地瞭解別人,也進一步瞭解自己。閱讀已經成為我每天的習慣,從利用乘車等候時間的碎片化的閱讀,到晚上睡覺前大塊時間的閱讀,閱讀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

    我最近讀完的一本書是中譯版的《紙牌屋》。電視劇之前我看過,印象很深刻。而看中譯版的時候,我是一邊聽喜馬拉雅的聽書,一邊看書上的文字讀完的。喜歡的句段部分,我還用鉛筆做了記號。我十分佩服譯者的文字功底,文字非常生動形象,心理描寫準確,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接下來我想看原版的書,已經在kindle上購買。雖然讀原版會有些挑戰,但是我會慢慢讀完。

  • 3 # 扶得起的小阿斗

    我從小變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最近一直在反覆讀三國演義。一句話一個字的斟酌。反正上班也是閒的無聊。有時候看好幾遍三國演義並不覺得有意思那是應為根本看不懂,可是書獨百變其義自現。所以我就只讀三國演義,閱讀越覺得寫的挺有意思的。大家雖然要有讀書習慣,可是也要養成一個提高閱讀的好習慣。

  • 4 # 劉慶權955

    手機玩的多了,感覺很無聊,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看書。高中的時候看了一個系列叫細說民國大文人。記得看到錢穆那一段感觸很深,尤其是他撰寫《國史大綱》的時候,條件艱苦,斷斷續續,終於是完成了。外人對此書的評價也是極高。正好現在就重拾起這個來看。

    初讀這本書,還是豎排版的,全部是繁體間雜簡體。剛開始的話很難讀。往往看了一頁就要用手機查好幾個字。裡面還有引用的大量古文。這算是我的第一個感想吧。難讀。

    其次就是深感錢穆先生的學識淵博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毫無資料的情況下旁徵博引,一個人獨立完成了本書的創作,我覺得我要把錢穆先生當做偶像了。

    最後是嚴謹。就算我一個很普通的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嚴謹,對史料的鑽研。這是我 第一個沒有懷疑的讀書。

    很希望大家也能讀讀這本書,這裡引錢穆先生對讀者的告誡: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之歷史,應該略有所知。這一本是最經典也是最好的,商務印書館的。

  • 5 # time剛剛好

    我一般一個星期閱讀1-2本書。

    最近剛剛將日本作家赤羽雄二所寫的《麥肯錫精英閱讀法》看完。

    一說起讀書,很多朋友都會一籌莫展,各有各的問題,極具代表性的是以下幾個:

    “我工作太忙,也想讀書,但是沒有時間啊?”

    “我讀書很慢,一邊讀,一邊走神。”

    “我知道應該讀書學習,可是我讀什麼書才對我有用呢?”

    “我一直在讀書啊,可是一合上書就忘,更別指望用知識解決問題了!”

    如果你也被這幾個問題所困擾,那麼,就要好好閱讀我今天的這一篇文章了。

    一,工作忙到沒時間讀書,怎麼辦呢?

    這是困擾很多朋友的問題。每天上班已經很累的,下班後還要做家務,輔導孩子作業,好不容易有一點空閒時間了,也只想要躺在床上玩會兒手機,心裡面知道應該讀書,可是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

    赤羽雄二認為,很多人之所以覺得每天忙得沒時間看書,是因為沒有將讀書上升為每日必做的事情,而只是將其看成是隻有在有閒暇時間才需要做的。

    當你去被動的等時間,你則永遠覺得沒有時間。讀書這件事情,是需要主動去找時間的!

    想一想也的確如此。

    我們會本能的將每日的工作,應酬,家務,娛樂等事情放到一個必要且重要的位置上,當將其全部完成之後才會想到讀書,可此時,要麼是沒有時間,要麼就是沒有精力了。

    但如果我們將讀書看成是一件每天很重要也很緊急的事情呢?

    我們就不會將其放到日程表的最後一位了。

    帶著這樣的態度,我們就可以對每日的規劃進行一個調整,從而找到讀書的時間。

    1.從當前的作息規律中找到空閒時間

    可以觀察自己一週的作息,從中找到能夠馬上就能利用起來的空閒時間。

    比如,原來上下班的通勤時間裡,你一直都是帶著耳機聽歌。那麼這段時間就可以利用起來,閱讀電子書。

    又如,每天吃完午飯後都會和同事在辦公室聊八卦新聞,這些時間也都能用來讀書。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這些空閒時間是原有作息規律中就有的,不用犧牲你的睡眠時間,所以內心牴觸感相對較弱,更好適應。

    還有就是它們一般是處於每日必做事情(如工作,睡覺,吃飯)的間隙,很容易將其模式化,習慣化。

    2.最佳化作息計劃,主動創造更多的讀書時間

    透過上面的方法,可以找到一定的空閒時間,作為每日讀書的基礎時間量。我們還能對作息計劃進行最佳化,從而主動創造出更多的讀書和思考的時間。

    比如,透過觀察後發現自己每天都習慣於玩手機,熬夜,這樣第二天起床就變得很困難,總是因為起晚而坐車沒有座位。

    這個作息習慣就有最佳化調整的空間。

    可以培養自己早睡早起的習慣,在確保八小時睡眠的基礎上,每天早起一個小時,這樣既能保證早上精力最充沛的時候有至少三十分鐘的閱讀時間,還能趕早坐車,找到座位,開始一天的第二次主動閱讀。

    3.將讀書時間模組化,紀律化

    我原來讀書的時間是十分碎片化的,找到個空閒點,也許就5分鐘,於是拿出書看兩眼。

    這樣的做法其實並不推薦。看似一天能夠找到很多這樣的碎片時間,實則是低效的行為。因為時間過於零碎的話,不利於閱讀的連貫性,也不利於深度閱讀和思考。

    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讀書時間設定成每30分鐘為一組,這個時間既不會因為過長而腦部疲勞,也不會因為過短而沒有進入狀態,光讀個皮毛。

    除了將讀書時間模組化以外,還要紀律化。

    比如,規定自己必須要每天晚飯之前至少完成2組閱讀(每組30分鐘),這樣你就會自然的去主動找時間,而不會本能的將讀書留到每天最後才去完成。

    根據決策疲勞效應,通常,經過一夜的休息,我們每天早上是意志力最強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意志力逐漸減弱,到了晚上,意志力一般已經達到每日的最低值。

    所以,不重要的事情不要放到意志力強的時候去做,避免造成意志力的浪費。

    重要的事情最好不要拖到晚上去做,因為那個時候,你很有可能有時間但卻沒有意志力去完成了,意志力也是要花在“刀刃”上啊!

    二,閱讀時,應該如何選書呢?

    有了時間去讀書,還需要選對書,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選擇書籍呢?

    在選擇之前,我覺得大家應該先卸掉心理包袱,不要因為“閱讀鄙視鏈”而影響自己。

    正所謂“文人相輕”,這在讀書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所謂的“閱讀鄙視鏈”可以從讀書的類別,方式,介質,目的等多個層面上重重鄙視你。

    比如,看經典著作的瞧不起看學術的,看學術的瞧不起看嚴肅文學的,看嚴肅文學的瞧不起看通俗文學的,看通俗文學的又瞧不起看實用類的,看實用類的瞧不起看網路小說的,看網路小說的瞧不起看心靈雞湯的。

    在“閱讀鄙視鏈”的影響下,讓很多人忽視了自身的情況,純粹是為了迎合大眾而去選書。這也是造成讀不下去,對閱讀越發抗拒的原因之一。

    赤羽雄二經過多年的閱讀,他總結了選擇書籍的好方法:

    1.主動出擊,建立屬於自己的“實用書單”

    現在,網路上會流傳著各種閱讀的書單。這些很多是網友們根據自己的閱讀來整理的。有的人就會按照這個書單直接去一本本閱讀,這樣的做法是不推薦的。

    它們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但並不能夠盲從。

    自己的書單,還是需要根據個人的閱讀需求,興趣愛好等因素來建立和收集。

    舉個例子。

    我之前看了一篇文章,講的是職場發展時發現自身優勢的重要性,看完之後感覺很有啟發,在文章中提到一本書叫做《現在,發現你的優勢》,於是,我就將這本書加入到了我的個人書單當中,並且備註為:職場發展之個人優勢類。

    平時的零碎時間,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碎片化閱讀,這個過程很像是獵人在尋找獵物一樣,能幫助我們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的資訊,為接下來的深度閱讀打好基礎。

    除了碎片化閱讀以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網際網路進行關鍵詞搜尋,閱讀和瀏覽專業雜誌和行業網站,參加行業的講座和社群,關注行業的意見領袖等方式來建立自己的書單。

    這樣建立的書籍不僅實用,也因為自己的全程參與而提升了資訊敏感度。

    2.帶著問題意識去選書

    赤羽雄二認為:“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最關鍵的是對一切事物都要持有問題意識。”

    這些問題可以是個人層面上的,比如工作學習,職場發展,人際關係,戀愛婚姻等等,也可以是行業資訊,甚至是社會環境,經濟趨勢等等。

    有了問題,才會有追求答案的強烈好奇心,它是我們激發和維持行動的良好驅動力。

    居里夫人就曾經說過:“好奇心是學習者的第一美德”。

    當你陷入不知道從哪學習,去看什麼書籍時,不妨先問問自己,我當前的工作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在執行中遇到了哪些障礙?

    找到問題就代表問題解決了一半。

    這些問題都是嚮導,跟隨它們的指引去順藤摸瓜,找到相應的書籍和課程,去學習和思考,可以讓你的閱讀變得更為高效,思考更為系統和全面。

    3.多讀長銷書,謹慎選擇暢銷書

    選擇書籍時,不要只看當前的熱度。熱度高不代表質量就好,畢竟能夠影響熱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作者的知名度,營銷技巧,書名戰略等等。

    長銷書往往是經歷了時間和讀者的考驗,最終站穩腳跟的書籍,這類書籍的質量相對更有保證。

    因此,選擇書籍時,最好去選擇閱讀長銷書。

    至於暢銷書,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可以延後閱讀。

    4.以終為始,規劃未來的五年目標

    雜亂無章的閱讀是難以形成體系的,也難以實現聚力效應。

    突破這個難題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終為始,想清楚你未來五年的目標是什麼。然後以此一步步倒推,找到你現在應該閱讀哪些書籍。

    比如,你是一名剛入行的銷售,給自己制定的目標是五年後,成長為一名專業的營銷er。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你需要在前兩年閱讀學習關於營銷,銷售,心理學等多個主題的專業書籍。學習線路梳理清楚後,就可以找到每個主題的經典著作,然後一本本開始閱讀了。

    5.找到和自己興趣相投的作家,然後通讀他的全部作品

    我們在閱讀時,往往會發現看了某一本書後大受啟發。此時,最好能夠找到該書的作者,繼續閱讀該作者的其它作品。

    赤羽雄二認為,一本書之所以能夠打動你,是因為該作品中展現的內容和自己的問題意識,所處的環境以及當前覺得困擾的事情有著相似之處。如果在閱讀時是抱著學習的目的,那麼最好將該作家的所有作品都去深入閱讀。

    赤羽雄二的個人經歷也驗證了這一點。他曾經大學畢業後只是一個普通的工程師,當時他讀了大前研一的《企業參謀》這本書後,受益匪淺,於是買來他的全部作品一一閱讀,這也是為什麼日後他能夠進入麥肯錫公司的原因。

    三,如何將書本的知識內化並學以致用?

    讀書本身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我們的目標是透過閱讀將書中的知識消化,轉化成能力,並將其應用在實際中去解決問題。

    作為這方面的高手,赤羽雄二是如何做的呢?

    1.讀書的時候應該去做的

    想要讀書的人,往往還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卻愛上了“屯書”的感覺。

    看著書架中的書越來越多,也會給自己造成一種錯局:“我很愛讀書”。

    尤其是網購書籍,往往會有滿減活動,為了打折一下子買了很多書,然後通通放到書櫃中,可時間一長,當初買書的興奮感漸漸散去之後,開啟書籍閱讀的動力則幾乎為零了,很多書籍也就此被你“打入冷宮”,“此生不復相見”。

    赤羽雄二的做法是一次只買一本書,買了之後就馬上閱讀,絕對不拖延。

    這樣也許從表面上看在購買時並不划算,但實際上不僅提高了閱讀效率,也避免了浪費,防止了“光買不讀”。

    除此之外,赤羽雄二還認為,閱讀時不要多本書籍穿插,如早上閱讀實用類書籍,下午閱讀歷史,晚上閱讀小說。這樣做,表面上分配的很合理,實則不然。

    因為書籍的類別不同,閱讀體驗也必然不一樣。這樣很容易讓我們本能的更喜歡閱讀那些風格輕鬆的書籍,拖延閱讀教科類的書籍,反而影響閱讀效果。

    在閱讀時,也不要一邊讀一邊著急做筆記。閱讀時可以藉助熒光筆,便籤紙,標籤等小工具來劃重點,做記號。

    為了鍛鍊專注力,建議在進行閱讀時,將手機調整成靜音模式,完成30分鐘閱讀之後再去集中處理。

    2.閱讀完後應該去做的

    讀完之後就是做筆記的時間了。赤羽雄二將其稱之為“讀書檔案”。

    “讀書檔案”可以寫在一張A4紙上,也可以用一個專門的日記本來記錄。

    每篇“讀書檔案”除了寫清楚書名,作家以及記錄時間等資訊,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

    閱讀本書的目的:寫清楚當初為什麼來購買這本書來看。

    閱讀之後的收穫和感受:寫下對這本書的評價,如,讓我大受啟發,讓我學習到了一些東西,或是內容空洞,沒有什麼收穫等等。評價可以如實去寫。還要寫下自己的收穫,從中學到了哪些知識點,哪些方法或是有哪些感悟和啟示等等。

    閱讀這本書後會採取哪些行動:閱讀之後要馬上寫下自己的具體行動計劃。

    3個月後要做什麼,有什麼樣的改變:追蹤效果並且記錄在“檔案”中。

    我們寫筆記,很容易會流於形式,與其稱之為寫筆記,比如是抄筆記。只不過是將書本的內容又用手寫的方法謄一遍。寫完之後就放到那裡不管了,這樣的記筆記是很難出效果的。

    赤羽雄二在寫筆記時,不會翻書,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記憶去寫,不會刻意要求自己的用詞和順序,寫完之後會定期回顧“讀書檔案”的內容,進行修改和補充,還會更新自己的行動方案。

    這樣既讓自己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也保證自己的學習和行動形成體系。

    3.加強理解效果時應該去做的

    赤羽雄二推薦在每次讀完一本書之後去馬上寫文章發表在部落格上。這個做法其實和費曼學習法的“以教為學”裡面很是相近。

    教授和分享知識的過程也是自身消化知識,加深理解,提升表達能力的過程。

    其實,赤羽雄二的這本《麥肯錫精英的高效閱讀法》的核心理念無非不是在談“主動”二字。

    主動找時間,主動選擇書籍,主動思考,主動提問,主動記筆記,主動分享,主動使用,主動行動。

    我之所以在讀書時,覺得沒有時間,覺得看不進去,看完之後記不住,沒有什麼用,究其根由無非是在“主動”二字上做的不到位。

    看似簡單的理念,卻是大道至簡,知易行難。

    種一棵樹最早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了。此時並不晚,拿起手中的書籍,開始閱讀吧!

  • 6 # 夏薇496

    我喜愛讀書,一日不讀書覺言語無味。

    另外每天晨讀一兩篇南懷瑾著述的《論語別裁》,吟誦詩經、古典詩詞體會音律美,再從四書五經讀起。

  • 7 # 瞭然予心

    我有讀書的習慣,並且一個月保持6本左右的閱讀量。

    我昨天剛把周鴻禕的《顛覆者》看完。有三個比較大的感受:

    按照傳統教育來說周鴻禕應該是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闖禍,並且讓家長和老師感到頭疼的熊孩子。

    不過也正因為他思想活躍,不按套路出牌的個性才成就了他敢於創新,敢於嘗試,並創業的成功的成就。

    二是每個選擇創業的朋友就要做好不斷改變自我的一個準備。不論從創業的初衷、想法,包括自我性格中一些難以突破的點,我們都要試圖透過每一次的失敗和成功中去做調整與改變。

    就如同周鴻禕創業失敗之後,發現自身所缺少對一個公司管理和運營能力到方正工作一樣。有時候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就需要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精神。

    不是放棄,而是以一種迂迴的方式想方設法的去接近目標。

    三是在創業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調整與阻礙,有時候壞事反而是件好事,它能夠讓我們及時作出改變,甚至是達到規範市場的一個效果,就如同3Q大戰一樣。

  • 8 # 人間故事薈

    我從學生時期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以前什麼型別的書都讀。文史類的,科普類的,小說類的,只要自己感興趣的,拿上書就可以不吃不喝的看,完全就是個書痴。

    後來,人生遇到很多選擇,諸如就業、婚姻等;也遇到很多別離,有的一別,永遠就沒有再相見。經歷的多了,就越發喜歡文史類的書籍,可能從中能找到一起啟發和慰藉吧!

     

    我姐姐年輕時就喜歡讀《紅樓夢》,這是我開始讀《紅樓夢》的啟蒙。

    看了好幾遍,硬是沒看懂,畢竟年輕嘛,思想容易跑偏!後來聽了很多《紅樓夢》的講座和課程,貌似就有那麼點懂了。

    最近這幾年,我一直不離手的書,還是《紅樓夢》。

    怎麼講了,心煩意亂的時候讀,可以靜心;遇到困惑時,紅樓裡的人物可以給我啟迪。

    你看,在職場中,我們是否要像焦大一樣,年紀老大了還被小鮮肉套路。我們是不是應該多學習學習襲人,習慣用隱忍,用柔軟去化解職場中的危機。

    才華橫溢的晴雯,卻是個職場直女癌,這個性少不了被人捉弄和提防。

    劉姥姥打秋風,實屬無奈之舉,但她知恩圖報,最後賣掉房產勇救巧姐。這個世界確實總是在談錢,但還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賈芸夫婦都是聰明人,知進退懂人性,這可能是普通人對婚姻對事業最高階的仰慕。

    紅樓裡的老媽子,像極了老家的鄉里鄉親,他們樸實又世俗,有的老媽子狠起來,啥事都做得出來。

    我最羨慕的是史湘雲,她天生樂觀,性格灑脫。湘雲醉臥那一節,可能是對少女最純真一面的極致表現,所以才有那麼多人的感慨: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依舊是少年。

    總之,紅樓夢裡有太多的人生,也有太多的感悟,可能讓你代入其中,也有可能讓你漲那麼點見識,少走點彎路。這也是我近幾年一直讀《紅樓夢》的原因。

    讀書是習慣的養成,也是自律的表達,它好比你吃過的飯菜,總有一天會長成你身上的骨與肉。

    願每個人都腹有詩書氣自華!

  • 9 # 屋簷下的小雨

    有讀書的習慣,今天、現在讀的是高曉松的媽媽、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張克群老師寫的《北京古建築物語》,通俗易懂,對平常總去的這些地方更多了認識。

  • 10 # 晨曦ff

    讀書也是最近兩年才養成的,從上個月開始堅持每天至少讀書10分鐘以上。目前在看明朝那些事,已看完51%繼續堅持這個月看完這本書。

  • 11 # 無偽雜談

    我有看書的習慣。

    這個習慣迄今為止已經堅持了兩年半。起初自己沉迷於手機,流連於抖音,王者榮耀之間不能自拔。

    直到有一天實在無聊,在公司的圖書館看了半天林語堂先生所寫的《拂曉集》。從此就喜歡上了林先生的作品,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將它的全集共30卷看完了28卷,其中第一二卷遺失。

    看完之後才發現,自己已經喜歡上了讀書,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這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想對孔子及儒家一探究竟,於是我先後買了《孟子》和《論語註譯》這兩本書。

    這本《論語譯註》目前為止已看了三分之一,對它的大概印象就是:“殘章斷句”之間隱含了深刻的道理,發人深省,給人啟發。

    語句簡練得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如果你配合註釋細細品味,會發現別有一番風味;短短的幾句話,幾個字,卻是包羅永珍,有教為人,有教處事,教理政的方法論;也有交友,育人,理家的指導思想。

    至於孔子及儒家對世人來說是“福”是“禍”,建議先看看《論語》再來評判。

    值得注意的是,古文的字詞意思眾多,與現代的白話文差別很大,不同的人理解的意思也會有千差萬別,而這本《論語註譯》就特別注重這方面,針對許多有爭議的字,詞都做了詳細的解釋。

    《論語註譯》是解讀《論語》和了解孔子的入門讀物,值得一看。

  • 12 # 東東讀經

    讀書是我的習慣,每天必讀書。

    最近在讀的一本書是《真實的幸福》,作者馬丁•塞利格曼是“積極心理學之父,是哈佛幸福導師本•沙哈爾的導師”,前美國心理協會主席。

    以下是這本書的一些內容摘要,推薦您也讀一讀這本書,在自己人生中獲得真實的幸福。

    幸福的誤區:幸福不是要把所有的消極情緒全部遮蔽掉。

    消極情緒有它本身的進化論機理,適度的消極情緒是物種生存所必要的。恐懼、焦慮、悲傷和憤怒等這些消極情緒並不是一無是處,相反,它們是我們應對外界威脅的第一道防線。

    1、恐懼是提醒我們危險在靠近的第一個訊號,提醒我們要提高警惕,及時作出逃命、防禦等應對準備;

    2、焦慮是告訴我們前方可能會有危險,要早做打算,想法應對;

    3、悲傷是即將失落的表現,從而使我們加深對這種危險的印象;

    4、憤怒則是被侵犯的反應,憤怒可以煥發潛能,增強鬥志和毅力。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那些對消極情緒感受敏銳的祖先更容易在生存鬥爭中被選擇下來。

    積極情緒本身也有很大的作用:

    1. 積極情緒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身體機能,使我們更健康;

    2. 幸福感可以讓我們更聰明,擴充套件我們的心智視野,增加我們的忍耐力;

    3..擴充套件我們社會的資源,增加了我們在威脅或機會來臨時可動用的儲備。

    “有幸福感的人朋友多。”“當我們情緒積極時,比人比較喜歡我們,我們在友誼、愛情和合作商更容易成功。”

    消極情緒與積極情緒就像黑與白,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它們是兩種都很美的顏色,只不過這兩種顏色對比更鮮明而已。

    以下幾個要素可以增加你的幸福感:

    ~【金錢】金錢與幸福感的關係圖是這樣的,以金錢為橫軸,幸福感為縱軸,關係走勢是先升後平。即從零開始,隨著金錢的增長你的幸福感也會增長,當你擁有的金錢量可以滿足你正常的生活社交需求後,你的幸福感便不會再有較大的增長,當你的金錢多到即使你現在不工作也可以衣食無憂的時候,那麼金錢的增長對你便沒有意義; “你對金錢的看法實際上比金錢本身更影響你的幸福。在所有階層中,越看重錢的人對他們的收入月不滿意,也對自己的生活越不滿意;至於為什麼會如此,現在還沒有人知道。”

    ~【健康】保持身體的健康。作者更強調的是主觀的健康(就是你認為你是健康的),因為作者認為殘疾人也可以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表示滿意,起碼不再受到困擾。對咱們普通健康人來說,經常鍛鍊身體,保持身體健康就好。

    ~【愛人】擁有一個志趣相投的、能相互關心的、彼此忠誠的、穩定的愛人,可以極大低提高你的幸福指數,而且這種方式所獲得的幸福感也最持久。高質量的親密關係是所有後天因素中最能提高個人幸福感的。

    ~【社交】良好的社交,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僅次於親密關係以外最能提高人的幸福感的後天因素。

    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對待過去?

    1.不去常常揭開傷口。這不但不利於癒合,而且反覆查點傷口會讓你加深你的不幸感,從而喚起更多的消極情緒。這樣不但擠壓了積極情緒的空間,還有可能降低既有的幸福感;

    2.對過去遇到的人和發生的事應心存感激。對過往的美好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念念不忘甚至誇大其詞,這兩種行為是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的罪魁禍首。“有兩種方法可以套利這種誤區:感恩 和 寬恕。”作者做過一個試驗,發現“寫下感恩時間的那些學生,快樂成都和對生活的滿意度都急劇上升。”所以,提高幸福感的一個小技巧便是:經常記錄下令我們心存感激的事情,經常想想那些令你感動、讓你感到美好的人和事。這也是參加了讀書會的朋友們感覺比以往更快樂的一個重要原因。

    未來不全像你想象

    面對未來的積極情緒主要包括:樂觀和希望。而這些都可以培養。

    樂觀與悲觀的本質區別在於對目前情況的解讀。樂觀的人通常會把壞事解讀為暫時性的、特殊性的,而將好事解釋為永久性的、廣泛性的,歸因為自己的能力和人格特質;而悲觀的思考方式則恰好相反。由於思考方式的可以轉變,所以悲觀的人可以變得不那麼悲觀,甚至可以變得樂觀。

    多想象未來可能有多美好,給自己更多的希望。

    抓住現在的幸福

    1."眼前的幸福感主要包括:愉悅(pleasure)和滿意(gratification)。

    2.愉悅是應激性的情緒表現,屬於感官性的,但這種“直感”持續時間通常較短,當刺激消失的時候愉悅感也會消失,不需要思考的。比如你大汗淋漓之後衝了個舒服的熱水澡; 滿意是完成了一項比較困難的事或是做了我們最喜歡做的事所帶來的感覺,這個感覺比愉悅更持久,因為他是思考和詮釋的結果。比如你終於追到了你喜歡的人,

    3.那麼,如何增加和延長愉悅和滿意的幸福感呢。這裡有些小技巧:

    ~【應對習慣化】你吃第一口冰激凌感到很甜很美味,但你第二口的美感就遠不如第一口了,再吃幾口那種美感便會急速下降。因為身體本身會快速習慣這種刺激,於是變得不那麼敏感。那麼,你便可以,吃幾口之後放在那兒,過一會兒再吃,每個人的習慣化間隔時間不一樣,可以自己摸索;

    ~【細細品味】比如長長的擁抱時,你可以閉上眼睛,認真感受他的呼吸,他的心跳,他身體的溫度,他淡淡的體香,感受他抱你的力度,接收他傳遞給你的信任、溫暖、平和;

    ~【延長“幸福感”】比如你收到別人送你的禮物會特別開心,那麼如何延長這種幸福感呢,可以試著不去立即將禮物拆開,而是將它完好地放在能經常看到的地方,這樣便會常常讓你回味收到禮物的那種欣喜,從而有效延長了你的幸福感。當自己有天很煩悶時,可以開啟一個禮物,這樣就會快速將消極情緒擠跑,換上好心情;

    在職場中尋找幸福

    從學術意義上說:工作有三種不同的層次:工作(job)、職業(career)、事業(calling)。

    你為了薪水做這份工作,並不期待從中得到其他的東西,工作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你要養家餬口),沒有薪水你肯定不幹了。

    職業表示你對這份工作有更深的投入,你不僅透過金錢來顯示你的成就,也透過升遷來彰顯成功。每一次升遷都給你帶來更多的特權和更大的權力,當然薪水也增加了。

    事業是對於這份工作本身充滿了熱情,事業導向的人認為他們的工作有價值,這很像對宗教的奉獻。這種工作本身能給你帶來滿足感,跟薪水或升遷無關,當沒有薪水、不再升遷時,工作仍然能進行。”

    “只要你能在工作上更經常地發揮你的突出優勢,你會使你的工作更滿意” 因此,“你應該從事能發揮你突出優勢的工作,做自己擅長的事,才能有積極的情緒。”這樣你會把它變成你的事業,從而享受它帶給你的滿足感。

  • 13 # 悟思必得

    我喜歡讀書,這個愛好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部隊當兵時養成了,只要有閒暇時間我都要看書,我最喜歡讀小說、散文、隨筆、雜文之類的書籍,隨著讀書的興趣的濃厚,後來我也喜歡寫點小 文章了,這一寫就是30多年。如今,讀書和寫作成了我人生最快樂的事情。一日不讀書寫點文章,心裡就發慌,這是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慣,已經成癮,就像抽菸的人有煙癮一樣,人各有各的愛好,各有各的興趣,餘生的興趣就是讀書寫點小文章了,如此,也知足矣!

    我現在讀的一本書是《論語》,雖過過去也讀過好幾次,但現在又拿出來讀,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收穫,新的意義,讀著《論語》我總是敬佩孔子的智慧和才華,他的一些話在2000多年前管用,就是如今也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我想,雖說這裡有誇大的成分,但至少可以說讀了《論語》對於治國是有積極意義的。

    我想,要是誰能精讀《論語》,誰熟讀了《論語》也能走天下,《論語》確實是值得一讀的經典之作。讀罷至少有這幾點好處:

    一、讀了《論語》使我知道了怎麼去讀書學習。孔子論學習很獨特,很智慧,不愧為是聖人。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學習要深入思考,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有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現實生活中,我就犯了這樣的小毛病,拿著書就看就讀,好像 得很認真、學習得很刻苦,但沒有認真思考,沒有讀思結合,最終讀書的效果不是很大。雖說自己讀了不少書,但沒有多大的收穫。從孔子的《論語》論讀書的語句中得到啟迪,讀書要思,思而要學,正像毛澤東所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讀書只有學用結合,讀用結合,邊學習喧應用,這樣就會讀出成效來。

    二、讀了《論語》使我知道怎樣修身做好人。《論語》涉及到哲學思想、政治主張、倫理道德等,也涉及到如何做人,做正直人,做有仁德之人等,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孔子將一個人的道德、讀書學習和知錯就改三個問題相題並論,這三則之間是有其內在聯絡的, 我認為這是孔子的智慧人生。也是人生哲理,更是人生辯證法,許多人不知道這個理。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將道德,學習和知錯就改為分開的,孤立的,有人說:道德能值幾個錢,一個人只要能賺錢就行了,管它道德不道德,正是如此,這些沒有德的人是走不遠。

    我從孔子這句話中學會做人做事。這就是一個人只有注重道德的人,才能勤奮學習,才能吾日三省吾身,才能越走越強大,有德才有得,這也是做人之道。

    三、讀了《論語》使我知道了人生更需要的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生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人們大多樂於做法,總是不喜歡做減法,可是,一個人只做加法不做減法,人的思想包袱就越背越大,如此就難以前行了,有時還要摔倒。做人要做減法,就要吾是三省吾身,就是要戒掉身上的不良之習,每個人身上有長處,也有 自己的不足,不足就要改進。尤其是不良之習就要下決心戒掉。古人云:書如藥也,善讀能醫愚,讀了《論語》能治掉人身上的愚氣,增加自身智慧,這就是我讀《論語》的一大收穫。

    結束語:讀《論語》每讀一次都有新收穫,《論語》是經典之作,浮躁的心態,讀了能寧靜,我雖說還沒有讀懂,只是讀了點皮毛,但只要讀了有點收穫就是喜悅,就是快樂!

  • 14 # 無語言樂

    《長安十二時辰》吧!受影視劇影響,其實最早前年看過這書一次,只讀到張小敬奪突厥狼衛的載有伏火雷油桶的馬車,阻止了爆炸,然後就沒再往後看,沒想到不久後它就變成了影視,並且在今年播出,於是就又從頭到尾閱讀了一遍,用時也不過兩天。

    閱讀過程中也同影片做過比較,書裡沒有劇中那樣豔麗的色調,集中在闕勒霍多降臨,靖安司如何破局,解救長安萬民。

    還有書中第一次讓人感動的不是暗樁小乙之死,而且張小敬對姚汝能所說的長安城那些生活平凡的普通民眾,才是他真正不顧生死,接受任務的原因。

    閱讀原著難免對照挑刺,比如靖安司裡的內奸,書中根本不顯山漏水,與同事也相處融洽,講究恩必償,仇必報,這六個字才是揭開他身份的原因!

    當然原著也有瑕疵,比如龍波對張小敬講伏火雷加熱爆炸那塊,忽然提到長安城的賣碳翁,很明顯引用到白居易的詩,白居易是針對元和年間宮市對民間的盤剝,這書是寫天寶三載的,白居易還沒出生,還有一些細節的錯誤,就不列舉了!

  • 15 # 記憶簿子

    我有讀書的習慣,但是我讀的最多的是網路文學。

    我參加過不少寫作課,裡面的老師推薦的幾乎是經典名著或者是暢銷書。

    如果是為了增加文學素養,那麼確實看名著或者暢銷書是很好的方式。

    但是我看網路小說是為了調節情緒,每當生活中碰到不開心又沒有人幫我調節的時候,我就會去看網路小說。

    當然這個作用是我堅持看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去年感受到的。

    因為性格的緣故,所以在人情世故上總是缺的,我在看網路小說的時候,會代入自己,然後會對我自身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相處有幫助。

    當然我也會看經典著作和暢銷書,最近看的一本就是《非暴力溝通》。

    裡面講的知識不能說全有用,但也有點幫助。

    不能說哪類書不好,而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挑書看。

  • 16 # 九卿1234

    第一個問題:您有讀書的習慣嗎?

    這要看是什麼標準了。

    如果網路小說也是的話,我基本上每天都看。但如果是很經典的書籍,上了大學斷斷續續地去看。

    上了班,我有一種念頭愈加強烈:我不想泯然眾人,不想因為工作繁忙而讓自己日漸枯竭,不想每天跟人家聊天只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樣我的境界也變得太低了。

    所以,我現在必須閱讀,也習慣於閱讀。

    第二個問題:您最近讀的一本書是什麼?

    其實我最近同時閱讀兩本書。但有一本比較短小,最近看完了。那麼我就說我正在慢慢閱讀,預計可能要持續三個月閱讀的書——《人生拼圖版》。

    一、 與這本書初遇

    這本書基本上沒有多少人知道。但偶然間我在B站上刷到了一個分享自己每個月閱讀書目的UP,其中我對這本書印象深刻——“人生拼圖”?

    這究竟在說些什麼呢?

    但是,我因為沒有在我家這邊的書店看到過,也就拋之腦後。

    但過了不知多久,我在江蘇連雲港的新華書店看到了這本書,或許是緣分,我買下了它。

    二、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人生拼圖版》描繪了一幢公寓樓裡三十來個單元中各家房客的物質生活景觀。他們來自不同的階層,從事不同的職業。有各自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歷史經歷,構成了社會族類幾乎無所不有的標本展覽。

    《人生拼圖版》的作者喬治·佩雷克(1936—1982)是法國現代文壇極為重要的一位作家,也是神奇文學團體“烏力波”的代表人物。他46歲英年早逝,生前與同代作家勒克萊齊奧和莫迪亞諾合稱“法蘭西三星”,而後兩位均在年近七旬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生拼圖版》是佩雷克最重要的代表作,1978年甫一出版即獲美第奇文學獎,並迅速為他贏得國際聲譽,問世40年來被譯成20多種語言,其中最新的外文譯本是2017年的捷克語版。

    這本書的策劃央央說:“法國文學在國內多年來處於一個有動靜但影響有限的狀態,僅在小圈子裡傳播,很多並不比《百年孤獨》差的作品,沒被讀者接受。《人生拼圖版》恰好是這樣一部作品,它的文字足夠好,曾經在國內讀者視野中短暫出現過,並且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可惜,受時代限制,它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在2018年的今天,在人的沉重感、城市的沉重感、資訊的沉重感無以復加的時代,這幢致力於以其輕巧卻不失完備來對抗世界之沉重的文學建築,值得被讀者重新拿起,也值得出版人付出更多努力推廣給大眾。”

    而我最近看到的前言,其中有句話也有點啟示這本書如何閱讀——

    只有把所有的拼圖板塊拼成一個,明顯的圖案,它們才有意義;單個板塊毫無意義,它僅僅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一種難以理解的挑戰;然而,只需幾分鐘,透過摸索、碰壁、修正,或是半秒鐘之內靈機一動,就可能成功地把拼圖板塊與鄰近的板塊拼接起來,此時這個單個板塊便消失了,作為個體板塊的它已不復存在。

    這是否在告訴我們,前面寫的很多人和事看似零散,實際上需要讀者像拼圖一樣將事件的原貌拼出來?

    三、 特殊之處

    1. 裡面隱藏了很多謎題,需要讀者解密。而且裡面的線索錯綜複雜,很考驗記憶力,相關的編輯建議,希望讀者能同時做好筆記,多讀幾遍就會有大致的脈絡線索。

    2. 作者故意採取了一種真實與虛構交織互現的寫作策略,你很難分清楚哪些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或事件,哪些是小說中虛構出來的人物或事件。

    3. 封面推薦的人物很特殊:演算法分析之父、圖靈獎得主高德納。這樣一個似乎主攻數學計算機領域的人對這本書有很高的評價,說它“可能是二十世紀極為偉大、無法超越的小說”。

    而相關的編輯對它的推薦也很吸引我:

    “這三遍閱讀全部完成後,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翻檢了。每翻開一頁,都可能發現自己過去未曾注意到的小細節,又或者是新發現的人物或情節之間的相互關聯,甚至如果讀過佩雷克的其他作品,或者閱讀的文學足夠多,還會發現隱藏於其中的各種引用。”如此特殊的一本書,在這樣快節奏的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會選擇閱讀它(畢竟500頁左右的樣子,很厚),但如果你選擇去閱讀,我想我們應該能成為很好的朋友。

  • 17 # 牽手看日落966

    您有讀書的習慣嗎?您最近讀的一本書是什麼?我從小就喜歡讀書,還記得小的時候,有一次爸爸出差回來送了我一本福爾摩斯探案集,那還是我頭一次看偵探方面的書。還記得第一眼看到書的驚喜感,遠比看到好吃的還有洋娃娃讓我高興。而那種感覺一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彷彿就好像發生在昨天。我從那時起,就迷上偵探小說,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上班後,也經常買偵探的書去看,推理和推理世界幾乎是每期都買的。我的父親是一位大學教授,母親是這所大學的圖書館的管理員。所以學校還有圖書館和閱覽室就變成了我小時候經常去的地方了,我經常在圖書館或者閱覽室待著。

    有時候一待就是一天,我時而溜達時而看書,然後媽媽下班再帶我坐校車回家。在圖書館和閱覽室待的時候,我竟然一點也不覺得時間過得漫長。近水樓臺先得月吧,我在那時就看了很多方面的書籍,什麼歷史傳記、古典文學、世界名著、現代文學、報告文學、紀實小說、通俗小說、各種雜誌等等。而最近的我又迷上了心理學,看了很多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今天我介紹的書是少有人走的路系列中的第二本《勇敢地面對謊言》,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M·斯科特·派克,他同時也是一位心理學方面的專家。他寫的前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培養心中那隻善良的狼,這本書則是分析我們心中的那隻餓狼。培養善良的狼需要誠實,而這隻餓狼害怕誠實,特別喜歡謊言。

    為什麼它喜歡謊言,因為謊言的本質就是在掩蓋真相。為什麼我們人類喜歡掩蓋真相,是因為我們害怕承受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所帶來的痛苦。在逃避問題、逃離痛苦的過程中,人往往會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變得瘋狂、邪惡和麵目可憎。邪惡就是由顛倒是非的謊言產生的。比如生命這個單詞----live,把它顛倒過來,就變成了evil----邪惡。我們不能選擇逃避問題,就算暫時你逃避了,可問題本身並沒有因為你的逃避而消失。反而很可能會因你的逃避,而把問題變得愈加嚴重。【結束語】

    我們要勇敢地面對問題,勇敢地面對謊言,最後勇敢地面對事實的真相。我們不要逃避自己的問題,主動承受應該承受的痛苦,主動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的心靈才會成長,心智才會成熟。

  • 18 # 貓小橙3

    我現在基本不看書了,電腦電視,手機都儘量少用,或者不用。我現在寫這些,都是語音轉文字。這些都不是想要的回答吧,但也是沒辦法很無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頂級三叉戟你會選哪隻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