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漳河南一身正氣

    不見得,辛棄疾當時的皇帝沒有霍去病時漢武帝那麼英明!一個將軍沒有一個好的後備力量和物質支撐是很難施展才華的!

  • 2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引言:

    公元1162年,此時的中國正處於宋金對峙時期,在金國佔領區的濟州城內,新任知州張安國正與幾位金國將領飲酒作樂,慶祝他榮升知州。突然,衛兵進來報告:“張大人,門口有一少年騎馬趕來,說是請求面見大人。”張安國一聽,心想著可能是聽到自己升官趕來投奔自己的,於是出門去見,沒想到兩人剛一碰面,那少年一個箭步衝到張安國面前將其擊倒,而後用一隻手提起張安國放在了馬背上,對著門口的衛兵說道:“我與張大人有些要事要去城外商議,先行一步!”隨後越上馬背,揚長而去。等到那些衛兵們反應過來時,那少年早已經走遠了!

    辛棄疾劇照

    這個張安國,便是當時有名的背主求榮的賣國賊。而這少年的任務,便是要於百萬軍中生擒這個賣國賊。想想一千多年前,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800精兵如疾風一般轉戰千里,直殺得匈奴人仰馬翻。而今這少年單人獨騎,於百萬敵軍中生擒賣國奸賊,卻也是不逞多讓!他,就是南宋最著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

    一.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與霍去病一樣,辛棄疾也是年少成名。從小,在他的祖父辛讚的教育下雖然生長於金國佔領區卻擁有一顆報效宋朝的心,年少的辛棄疾聽著祖父講述著靖康之恥,岳飛冤死風波亭,內心非常憤慨,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金戈鐵馬,收復故土。

    而在當時,雖然金人佔據了秦嶺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但是,由於金人的野蠻粗鄙,對佔領區百姓進行殘酷的鎮壓與屠殺,再加上北方很多人在當時還對宋朝懷有一顆忠心,因此在北方各地爆發了大大小小的起義。年輕的辛棄疾乘勢拉起了一支兩千人的隊伍,但考慮到勢單力孤,於是辛棄疾投奔了另外一支起義軍領袖耿京的麾下,並與耿京商量投奔南宋,再建新功。耿京同意了辛棄疾的看法,派辛棄疾前往南方先行打點。

    事情進行的很順利,但等辛棄疾回到北方時卻發現耿京此時已經被害。原來是原義軍將領張安國投降金國,暗殺了耿京!23歲的辛棄疾義憤填膺,他親自帥領50名騎兵趕赴濟南,並且單人獨騎在眾目睽睽之下活捉了叛徒張安國。隨後,又帶領部隊一路狂飆猛進,安全的返回了南宋。

    會張安國、邵進已殺京降金,棄疾還至海州,與眾謀曰:“我緣主帥來歸朝,不期事變,何以覆命?”乃約統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徑趨金營,安國方與金將酣飲,即眾中縛之以歸,金將追之不及。獻俘行在,斬安國於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陰僉判。棄疾時年二十三。

    ——《宋史.辛棄疾傳》

    正所謂: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

    節選自《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二.眾裡尋他千百度

    當辛棄疾帶著張安國迴歸南宋後,南宋整個朝廷為之大振,因為辛棄疾不僅僅帶來了一支生力軍,還生擒了賣國賊,大大鼓舞了南宋朝廷計程車氣。但宋朝自建國以來就重文輕武,考慮到辛棄疾曾經做過義軍的文書,就封他做了江陰籤判的職務。

    宋孝宗畫像

    但此時,辛棄疾卻遇到了一個絕好的時機,金國剛剛經歷了海陵王南侵大敗,國內動盪不安,而宋朝剛剛經歷大勝,軍民百姓士氣高漲,再加上原先避戰求和的宋高宗已經退位,新君孝宗登基,孝宗在做皇太子的時候就非常痛恨秦檜等人的賣國行徑,一上臺後馬上為岳飛父子平反,貶斥秦檜黨羽。這一系列的舉動讓辛棄疾看到了希望,他給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張浚上書痛陳伐金之必要,這就是著名的《九議》!但辛棄疾沒有想到張浚雖然號稱“南宋中興四將”,卻是個有名無實的草包,不過辛棄疾的一系列上書還是得到了宋孝宗的注意,孝宗召見了辛棄疾,但經過長時間交流,辛棄疾的伐金主張與孝宗之間頗有分歧,最終孝宗沒有起用辛棄疾,讓他去各地外地出任地方官,可憐辛棄疾空有一腔熱血,卻無人賞識,報國無門!可惜!可嘆!

    六年,孝宗召對延和殿。時虞允文當國,帝銳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人才,持論勁直,不為迎合。作《九議》並《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於朝,言逆順之理,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以講和方定,議不行。

    ——《宋史.辛棄疾傳》

    反觀霍去病,年紀輕輕就得到漢武帝的重用,漢武帝給了霍去病足夠的信任和自由,讓霍去病自己挑選士兵,同時在出擊匈奴時霍去病的部隊是遊離於衛青大部隊之外的,這些都不同於以往漢軍的作戰習慣,但漢武帝還是採納允許了這種作戰方式,而霍去病也沒有讓漢武帝失望,直搗匈奴祭天聖地,又開拓河西,立下不世之功。而辛棄疾,卻連建議都無法被統治者採納,更不要說帶兵打仗了!辛棄疾渴望一個懂他的人出現,能夠提拔他賞識他,只可惜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

    正所謂: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節選自《青玉案.元夕》

    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轉眼間,辛棄疾已經南歸宋朝近40年了,在這40年裡,辛棄疾在滁州,江西,湖南,江陰,杭州等多地任過官職,但基本上都是一些文官,要知道,當年辛棄疾成名可是靠著一人於百萬軍中生擒叛國賊而名噪一時,可四十年時間裡辛棄疾卻一直是文官,辛棄疾這一回首尋找懂他的人,竟然尋找了四十年!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六十多歲的辛棄疾終於迎來了他的伯樂——南宋宰相韓侂冑!在宋寧宗的支援下,主戰派的韓侂冑上臺主政,並大力提拔宋朝主戰派人士,辛棄疾雖然年邁,可他主戰之心卻一刻也沒有變,於是被韓侂冑提拔做了鎮江知府。

    由於鎮江離金國統治區域很近,辛棄疾上任之後積極備戰,同時大力蒐集情報,以求有備無患。可一次意外卻打破了辛棄疾所有的籌劃,一個出使金國的宋朝使者在一天晚上收到一個陌生人的情報,告知了金國內部此時非常混亂,第二年又一個出使金國的使者也回來報告確實如此,韓侂冑覺得是機會了,於是決定大舉北伐,但歷來主戰的辛棄疾卻極力阻止韓侂冑,因為在他蒐集的情報中,金國此時有生力量依然很強,宋朝貿然出兵,必敗無疑,但韓侂冑沒有聽辛棄疾的話,還罷了他的官,最終北伐失敗!

    韓侂冑畫像

    而霍去病當年的主帥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彼時,漢武帝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因為一個邊境商人聶一的情報而發動了一場未完成的戰役——馬邑之謀!卻因為匈奴單于的警覺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不過此後漢武帝痛定思痛,不再盲目聽信這種建議,選擇主動出擊,在戰爭中搜尋情報,得以擊敗匈奴。而韓侂冑放著辛棄疾辛辛苦苦蒐集來的關鍵情報置之不理,反而相信兩個使者沒有任何憑據的一面之詞,貿然發動戰爭,這樣的戰爭又豈能不敗?

    正所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節選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四.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韓侂冑的愚蠢不僅使宋朝喪失了精銳兵力,還引來了金人的仇恨,懦弱的宋寧宗再次彎下了腰,選擇向金國求和,但此時的金國已經非常憤怒,非要用韓侂冑的人頭來消除他們的憤怒,韓侂冑大怒,決定再次對金國用兵,並再次決定起用辛棄疾!

    宋金對峙圖

    此時,辛棄疾已經隱居鉛山,年事已高,韓侂冑的任命書下達到辛棄疾家中,這一次,韓侂冑終於給了辛棄疾一個武將職位。闊別了四十多年戰場的辛棄疾終於要再度迎來自己的金戈鐵馬的人生。但辛棄疾已經沒法再任職了,此時的他身染沉珂,已經病入膏肓了。看著等了四十年的任命書,辛棄疾拼盡最後一口力氣高喊:“殺賊!殺賊!殺賊!”驀然倒下,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六十八歲!

    紹定六年,贈光祿大夫。鹹淳閒,史館校勘謝枋得過棄疾墓旁僧舍,有疾聲大呼於堂上,若嗚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絕聲。枋得秉燭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聲始息。德佑初,枋得請於朝,加贈少師,諡忠敏。

    ——《宋史.辛棄疾傳》

    正所謂: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節選自《醜兒奴.書博山道中壁》

    雖然霍去病的一生更為短暫,只有二十多年,但他卻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河西走廊,狼山聖地,都留下了他的腳印,因為霍去病是幸運的,他遇到了漢武帝,遇到了一個強盛的漢朝。而辛棄疾,卻生在一個內憂外患的沒落王朝,即使辛棄疾受到重用,可他面對的是一個兵無鬥志,將無戰心,老百姓安於現狀,君王屈膝苟活的王朝,對於一棵已經快要死了的樹,澆再多的水也是無濟於事的,這就是辛棄疾最大的不幸。

    因為他的王朝,是一個“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的王朝。

    悲乎稼軒!痛乎稼軒!哀乎稼軒!

    結語:

    辛棄疾的一生是悲涼的,年少成名的他最終倒在了南宋君昏臣暗的社會現實下,但是,辛棄疾的努力沒有白費,一千年後的人們依然記得,那個“氣吞萬里如虎”的少年當年擒拿叛賊的颯爽英姿,那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報國志士,那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愛國青年!

    辛稼軒公永垂不朽!

  • 3 # 風正輕搖雨自飄

    讀到辛棄疾的時候,總有一種生不逢時之感,如題主假設辛棄疾當年受到重用,也不能成為霍去病一樣封狼居胥的英雄將領。

    當時的南宋,孝宗是個主戰派,即位伊始,就重用了張浚,同時追復岳飛父子官爵,正式予以平反。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初,孝宗決定北伐收復失地,張浚出任北伐統帥,由於李顯忠、邵宏淵兩位將領不和,未能協同作戰,導致宋軍在符離的大敗。最後兩淮宋軍在金軍的襲擊下全線潰敗。宋師尚還未渡過淮河,就宣告了北伐的破產。孝宗最終還是不得已與金人求和。同時由於北伐失利,使孝宗的一腔熱情陡然澆滅,從此不敢輕言出師。主戰派被妥協求和派排擠出朝堂,廟堂之內怯戰的懦弱心理以及畏敵情緒濃厚。

    而此時北方南來的辛棄疾入對,提出明確的抗戰主張《美芹十論》《九議》等,而未被孝宗接納就可以理解了。即便是接受了辛棄疾的主張,在主和派的排擠之下,且由於辛棄疾是從北方淪陷區南下投奔之人的身份,本身就不被南宋本土人士的信任,此時重用辛棄疾,只會讓辛棄疾處於水火之中,不僅不能有北伐之功,還可能因互相掣肘,重蹈北伐失利,而南宋的局面將不可想象,辛棄疾不僅不能名垂千古還會成為千古罪人。

    且當時南宋的國力尚遠遠達不到充裕有餘而能應付強大軍力的程度,主要的原因是國家的負擔依然很重,為了收攏士心而繼續採取的優厚政策,重視文治,又必須在經濟上予以持,所以文化教育事業空前興盛必然也伴隨著物力的消耗。地區之間、貧富之間也存在著相當不平衡的情況。財政金融等經濟領域裡的各項措施,也頻繁發生差錯,應付偶發的天災人禍尚還捉襟見肘,更不用說大規模的用兵征討了。休養生息儲蓄財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

    假使此時重用辛棄疾,沒有充足後勤物資的支援,辛棄疾又如何能率領一支沒有任何保障的隊伍,深入敵營收復失地。

    霍去病時代的漢朝,匈奴的物資與戰鬥裝備無法與漢軍相比,集團作戰的能力也遠遠不及漢軍,以霍去病孤軍深入,殲敵3萬餘人中可以看出,當時漢軍的武器裝備以及集團作戰能力是匈奴無法匹敵的;但在辛棄疾時代的南宋,恰恰是金軍作戰能力優於南宋軍隊,敵國的金世宗專治內政,同時不忘廣蓄嚴備,使南宋根本無隙可乘。即使孝宗皇帝傾盡國力財力全力支援辛棄疾北伐收復失地,勝則慘勝,敗則亡國。

    綜合以上,辛棄疾所在的南宋時期,正是財力、國力、武備、民心等疲弱之際,即使重用了辛棄疾也無可奈何,戰爭的勝負不僅僅要有出色的將領,還需要朝堂與民間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更需要充足的物資儲備,以及敵方的內訌和錯誤的指揮等,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正如《寒窯賦》中所言: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騰達。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波浪不靜;人不得時,限運不通。辛棄疾空有壯志生不逢時啊。

  • 4 # 初見千山雪

    打仗不是寫文章,靠的是國家綜合實力,和一

    支強大的軍隊。南宋偏安一隅,江南雖富庶,但是在戰略物資上,缺少最重要的一項戰馬,在北方的甘肅隴南,是中原良馬的主要產地,在南宋已經丟失了好久了,冷兵器時代,沒有一支強大騎兵,哪來的戰鬥力?

    辛棄疾1140年出生在濟南歷下區四鳳閘村的金國,21參加抗金義軍,25歲已在南宋當官,此時是公元1165年;

    (乙酉 宋乾道元年 金大定五年 夏天盛十七年 西遼崇福二年 ),

    此時的中國,北方有金、西夏、遼、軍事力量都在南宋之上,從宋高宗到朝中大臣,都一味的乞和,每年向西夏、金大量的進貢,以換取和平。

    即使朝廷重用了辛棄疾,南宋的軍事力量極其微小,面對西夏、金、遼、強大的對手,辛棄疾需要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但是歷史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1162年,成吉思汗已在漠北草原上降生了,20多年以後,他建立了大蒙古帝國。

    在辛棄疾40多歲的時候,如果他向北進軍,他最終要面對的,已是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鐵騎,他又能有幾成勝算呢?很難有霍去病的功績了。

    空有一腔愛國志,只可惜生不逢時,只能在苟延殘喘的南宋朝廷,上地方當巡撫史了。

  • 5 # 鬼影問道化真身

    霍去病將軍作戰,是利用數量不多的精銳輕騎兵,採取機動作戰的方式,出奇制勝!霍去病將軍之所以成功:

    1,不守一城一地。

    2,輕騎兵作戰,機動性強。打了就跑,極少跟敵人硬拼。

    3,部隊規模不大,且採用游擊戰術,打到哪吃到哪,無需過多的輜重補給。僅僅依靠突襲草原遊牧營地,就能搞定吃喝。

    辛棄疾將軍面對的戰場情況,與霍去病將軍大不同:

    1,辛將軍是在本土作戰,無法打了就跑,否則軍隊一跑,土地丶百姓皆歸敵人。農耕區不比草原,農耕區的單位面積土地的價值,遠高於草原。

    2,中原戰爭,多為陣地攻防戰。領土爭奪,只能一城一地的去爭奪。

    漢軍伐匈奴,只為消滅匈奴的有生力量,不為佔領匈奴的土地而戰,因此漢軍無需打什麼攻城戰丶攻堅戰。

    辛棄疾將軍與霍去病將軍,面對的戰場環境不同,面對的戰爭要求不同,因此兩位不同時代的將軍,無法進行類比。

    作為南宋的將軍,辛棄疾將軍面對的對手,十分強大,金國在各方面的條件,都超過南宋。即便是給辛棄疾將軍再大的支援,他也無法打垮金國,奪回中原。

    當年,岳飛元帥之所以在攻打金國方面,戰績卓越。主要是:

    1,女真人口偏少,金國擴張過快,剛吞下遼國,接著又吞中原,根基不穩。宋軍確有可乘之機。

    2,北宋剛亡,中原人心向宋,再加上嶽元帥頗具才能,所以才得以成功的抗擊金軍。

    當辛棄疾將軍出道時,金國根基已穩,中原人心向宋,已大不如前。再則此時的宋將多為北方人,而廣大的宋兵則是南方人。

    此時的南宋,南北矛盾丶官兵矛盾、官民矛盾十分突出。南方兵丶南方人將光復中原,看成是替北方人賣命,替北方人送死。而不少的北方人後代,也認為南方比北方好得多,也不再思念故土。因而南宋兵無鬥志,人心渙散。自嶽元帥以後,再也無力北伐了。充其量,只有少數文人發發牢騷,做做光復中原的白日夢了。辛棄疾先生,其實也是文人墨客。

  • 6 # 諸子詮釋

    不會

    第一,霍去病受重用,是因為漢武帝大權獨攬,壓制百官,所有人都得聽他的。所以,他支援霍去病。

    宋高宗,能力太差,沒有專權的本領。宋朝理學興起。百官興起一股“君臣同治”的風氣。國家是“與士大夫治天下”的。士大夫不會允許宋高宗一直支援辛棄疾。

    第二,漢武帝積累了文景之治,國家強盛。宋高宗,積累的是什麼,什麼也沒積累。剛剛泥馬渡江,百廢俱興。國家沒有實力。

    第三,敵國不一樣。漢朝面對的是匈奴。宋朝面對的是遼國,金國,蒙古,每一個都十分強大。根本打不起。

  • 7 # 使用者4357250780783李

    宋朝皇帝本來就重文輕武,文武雙全的辛棄疾永遠不會受到重用,岳飛就是明顯案例,那個皇帝不怕公高蓋主的文武雙全的將領,歷史上功臣被皇帝殘酷迫害的會少嗎?

  • 8 # 中國通史影片A

    顯然不會啊,未必如果岳飛不死,南宋就能直搗黃龍,恢復中原?而南宋沒有恢復中原,就是因為岳飛死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趙構有什麼理由拒絕岳飛北伐?又怎麼捨得自毀長城呢?

    當然,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岳飛不死就能北伐成功,

    那老天爺真是太對不起南宋了,那老天爺太喜歡漢唐了,

    不然,為什麼漢朝那樣浪費名將,殺了多少名將,但依然名將輩出,隨便拉一個年輕的外戚、小舅子就能吊打匈奴,

    唐朝又出了多少名將,每個皇帝都有一堆名將,殺了一個又一個,還有有一堆名將。

    而到了南宋,死了一個岳飛,就一蹶不振了。

    其實,名將是怎麼來的?想過這個問題沒有?

    中原國力強大,軍力強大,兵強馬壯,而對手相對弱小,皇帝又打擊培養你,你就能成為名將。

    對於南宋來說,他的實力是小於金國的,能跟金國對峙,已經很不錯了。這樣的情況下想出現名將,幾乎是不可能的。

    並不是武將厲害,就能帶著八百人打對方十萬,那隻會出現也抗金神劇裡,沒有水有這個實力,辛棄疾更不會。

    如果說,辛棄疾是漢武帝的小舅子,那辛棄疾絕對是名將,因為漢朝國力軍力都遠大於匈奴,漢武帝又願意培養他。

    但是,辛棄疾是南宋人,南宋國力軍力是小於金國的,想成為名將,絕無可能。

    何況,嚴格來講,辛棄疾是金人,而不是宋人,他是從金國來投靠南宋的。

  • 9 # 鵲橋生

    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和複製,我認為,即使辛棄疾被重用,也很難成為下一個霍去病,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背景上看,霍去病處於大漢王朝的極盛時期,而辛棄疾則處在積貧積弱的南宋時期,漢武大帝是擴張版圖,南宋高宗倉皇“泥馬渡江”後,求的是偏安一隅,連嶽武穆都無能為力,到南宋後期愈演愈烈,甚至“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又怎麼會有實力去“封狼居胥”呢?

    第二,從個人能力上看,霍去病的將才就是現象級的表現,千年難得一見,他的果敢以及謀略,打的匈奴找不著北,年紀輕輕能夠封狼居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功彪史冊。辛棄疾俠心義膽,忠君報國,在我看來,更多的文采,以及壯志未酬的失落,試看他的《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第三,從交戰對手上看,霍去病面對的是匈奴,辛棄疾面對的是金軍,戰鬥力上來講,金軍明顯比漢時的匈奴要難對付,以致於把宋朝都打怕了,除了岳飛、宗澤等少數名將抗金略有成功外,總體上還是被全面壓制的,看看楊家將就知道,多麼悲壯啊!

    綜上,無論是從大的歷史觀,還是從個人的微觀上來說,辛棄疾都不可能成為霍去病式的武功標杆,但他的才情、他的壯志也並不能淹沒,依然閃亮著耀眼的光芒!

  • 10 # 歷史哨聲

    辛棄疾可以成為蕭何、諸葛亮等後勤輔助型人物,不能成為衛青、霍去病等作戰型人物

    在南宋冊封為天平節度使的耿京被部下張安國、邵進二人所殺,辛棄疾率領統制王世隆、馬全福等綁架張安國時,如果是有主見的武將,不會採取辛棄疾綁架張安國到南宋的方式,而是當初處死張安國,以為耿京報仇名義接任天平節度使,繼續率領耿京部下抗金。

    當時耿京部下是在張安國率領下,投降金國,來接受投降的金兵自然不多,辛棄疾完全可以殺張安國、帥耿京部下殺金兵,繼續抗金。

    張安國殺耿京投降,從南宋回來的辛棄疾手中有南宋冊封耿京為天平節度使的詔書,完全可以接任天平節度使,繼續進行抗金活動,要求南宋派軍援助防守。這是辛棄疾抗金的最大機會,但辛棄疾只是綁架張安國回南宋,白白把抗金的機會浪費了。

    繼承耿京天平節度使繼續抗金,這是辛棄疾一生中最可能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但辛棄疾放棄了,說明他沒有野心、沒有決斷力。

    這也是南宋為什麼沒有讓辛棄疾掌握兵權的原因!

    上天給你了率軍作戰的節度使機遇,你卻浪費了,然後埋怨上天不給你機會?就是不能守住,也可以率領耿京軍南下歸宋,南宋自然讓你掌握兵權。

    辛棄疾收復中原的策略

    辛棄疾收復中原的策略,在其《美芹十論》、《九論》都有記錄。總體策略是:

    “兵出沭陽則山東可指日而定,山東已定則河北可傳檄而下,河北已下,則燕山者某將使之塞南門而守。”

    具體策略是:

    “將戰之日,大為虛聲,務使之分,命一使於川蜀,曰“收復關陝”,建以旌旗而布以詔令,彼必聚兵而西,深溝高壘勿與之戰;如是而兩月,又命一使於荊襄,曰“灑掃陵寢”,建以旌旗而布以詔令,彼必召山東之兵而俱西,深溝高壘勿與之戰;如是而兩月,又命一使於淮西,曰“御營宿衛”,聲言直趨京師,若為羽檄交馳、車馬旁午狀以俟天子親駕者,彼必竭天下之兵而南,深溝高壘勿與之戰;又令舟師戰艦,旌旗精明,金鼓備具,遵海而行。四路備兵,勢分備寡,內郡空虛,盜賊群起,吾之陰謀又行,援我者眾。雖有良平,不能為之謀矣。然四路者非必以實攻也,以言聳之使不得去,以勢劫之使不得休。何則?彼重之吾又重之,其信我者固也。然後以精兵銳卒,步騎三萬,令李顯忠將之,由楚州出沭陽,鼓行而前,先以輕騎數百,擇西北忠義之士,令王任開趙賈瑞等輩領之,前大軍信宿而行,以張山東之盜賊,如是不十日而至袞鄆之郊,山東諸郡以為王師自天而下,欲戰則無兵,欲守則無援,開門迎降唯恐後耳。然後號召忠義,教以戰守,傳檄河北,諭以禍福。天下知王師恢復之意堅,虜人破滅之形著,城不攻而下,兵不戰而服,有不待智者然後知者。”

    簡單說就是輪番騷擾讓對方疲累的戰術。這和安史之亂時李泌對唐肅宗所建議的策略基本一。李泌的建議是:

    “今詔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陘,郭子儀取馮翊,入河東,則史思明、張忠志不敢離范陽、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離長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將也。隨祿山者,獨阿史那承慶耳。使子儀毋取華,令賊得通關中,則北守范陽,西救長安,奔命數千裡,其精卒勁騎,不逾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勞,來避其鋒,去翦其疲,以所徵之兵會撫風,與太原、朔方軍互擊之。徐命建寧王為范陽節度大使,北並塞與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陽。賊失巢窟,當死河南諸將手。”

    但相比李泌的以山西一省牽制安祿山陝西、河南、河北三省的建議,辛棄疾的建議則顯得戰線過長,而且:

    南宋擅長山地作戰的巴蜀兵,進入關中作戰必敗,不進入關中,對方不為所動,起不到騷擾作用;

    荊襄兵和淮西兵面對的河南平原,進行騷擾戰可行性不高,因為對方可以直接反撲,攻打襄陽或淮西,逼迫你進行兵團作戰;紹興7年到11年金宋作戰就是如此,也說明南宋並無力奪取;

    至於南宋水師,只能在海上,不能登陸作戰,意義不大。

    表面上看,辛棄疾的策略很巧妙,但問題就在於:南宋的戰線太長,難以相互配合。而且你和對方玩虛實的騷擾,對方集結兵力攻取南宋必救的荊襄或淮西,南宋就不得不進行決戰,所謂的騷擾戰死就破產。

  • 11 # 歷事

    顯而易見,只打過一次仗的辛棄疾無論如何是趕不上封冠軍侯霍去病的。

    我們來看看辛棄疾的所謂軍事才能,公元1161年,金軍再次南下入侵南宋。21歲的辛棄疾趁機聚集淪陷區兩千青壯男兒,參加義軍領袖耿京領導的部隊,走上了抗金大道。

    歷史記載中,辛棄疾唯一的一次戰鬥,其實這次連仗都沒有打,過程是耿京被叛將張安國殺害。辛棄疾率領50名騎兵連夜趕往山東濟州,設計將張安國劫出,最後把張安國押回了臨安,交給南宋朝廷。

    驃騎冠軍,飈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摘自東漢班固《漢書》

    17歲既為票姚校尉的霍去病就實在太優秀了,他曾率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封“冠軍侯”。

    19歲的霍去病指揮了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

    而漠北之戰,霍去病率部消滅匈奴左部主力7萬餘人,封狼居胥。

    這是華夏政權第一次佔領河西走廊,從此絲綢之路得以開闢。

    兩者一比較,就發現沒有可比性!尤其是霍去病的戰略思想,第一次將大規模使用騎兵集團,進行快速機動、長途奔襲。而此前都是騎兵與車兵並重,速度相對比較慢,此後則由騎兵完全取代車兵,進而騎兵成為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

    所以,兩者一比較,不是一個等級的,就算辛棄疾獲得重用,他也只是位有心無力的詞人。

  • 12 # 舊事舊人歷史說

    辛棄疾:文人裡的老將軍,將軍裡的老文人。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每當提起辛棄疾,我想大多數人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他那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詩是宋詞中最為豪放的詞作之一,氣勢沉雄,慷慨悲壯,頗有唐朝邊塞詩的風色。令人讀之一震,透過這首詞作,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曉辛棄疾是一個優秀的文人,同時也不難發現他是一個詩意的文人。

    “自古文人多落魄,百無一用是書生。”這一句俗語用在辛棄疾身上,好像不太合適,但是也沒有多大差錯。雖然他一生都在以“恢復中原,收復失地”為己任,但是除了在年輕時,曾經真槍實彈的抗擊過金軍以外,中年以後的大部分時間,都已經脫離了戰場。即使這不是出自他的本意,卻是他無法改變的事實。於是,他只能透過寫詞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憤懣,壯志難酬的失意。正所謂:為賦新詞強說愁。是他中年以後心境的真實寫照。

    假如,南宋朝廷任用他為大將,給他足夠的兵馬錢糧和足夠的權力有可能成為像霍去病那樣的一代名將,取得封狼居胥的歷史成就嗎?這一點是值得商榷的。

    從理論上看,似乎是非常可行的。因為辛棄疾不但有過比較豐富的戰場實戰經驗,還寫過一些較為著名的軍事論著,如《美芹十論》。該書從第一論以至於第十論,無一不是精闢之論。分為審勢, 察情, 觀釁, 自治 ,守淮, 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詳戰十個方面。可謂是細緻而周詳。另有《九議》(從九個方面對南宋收復失地做了全面的論述)。由此觀之,辛棄疾作為一個文人實屬難得的軍事奇才。

    但是,理論終歸只是理論,打仗不是隻靠理論,紙上談兵是沒有用的。雖然辛棄疾不一定只會紙上談兵,但是他也無法證明自己真的能夠像古代的霍去病那樣,驅逐外敵,恢復中華。歷史讓他閃耀在文壇,卻沒有給他躋身中國軍事史的機會。這是辛棄疾的可悲,也是南宋統治者的可悲!

  • 13 # 真正鱷魚不哭

    辛棄疾不是隻會寫詩作詞,他文武兼備是當時一流人才,如果他真能得到重用,是可以很好擔負起南宋軍隊統帥責任的。

    後來朱元璋北伐,大致上就是以辛棄疾《美芹十論》戰略思想為指導,先取山東再定河南,穩紮穩打層層推進步步為營,透過戰略擠壓迫使蒙元統治者退出河北地區。對蒙元可用的戰略,對女真當然也是可以的,前提是皇帝要能信任辛棄疾肯放權給他,讓他能夠排除干擾,建立一支願戰敢戰進而能戰善戰的新宋軍。

    不過辛棄疾能力極限大概也就是恢復燕雲,繼續北上的話,後來朱元璋都沒能做好,估計辛棄疾也差不多。霍去病“封狼居胥”是以舉國數十萬馬為代價完成的,宋軍缺馬,應該做不到。

  • 14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我認為絕對不可能,不是辛棄疾不如霍去病,而是因為他沒有霍去病的條件,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

    一、霍去病之所以是霍去病,不只是因為他天賦異稟,還因為漢武帝劉徹的支援力度夠大

    語文課本上的辛棄疾,是位憂國憂民的詞人,創作的很多詞句膾炙人口,有“詞中之龍”之稱。

    而真實歷史中,他不只是文人學者,還是位壯士、將領,率領50名騎兵就敢闖入敵軍大營,活捉了叛徒;之後狂奔千里,帶著大批心向故國的漢人從金國所佔領的北方逃回南方,把叛徒交給南宋朝廷處置。在當時的情形下,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要論軍事素質,辛棄疾未必比冠軍侯霍去病差,但是,霍去病之所以能有這麼高的成就,除了他天生將才,還離不開漢武帝劉徹的鼎力支援,要錢糧給錢糧,要裝備給裝備。霍去病所率騎兵,是大漢裝備最精良的部隊,糧草什麼的根本不用擔心被剋扣。

    劉徹和霍去病君臣一心,都想徹底打散匈奴,意志非常堅定,誰都動搖不了。要不是霍去病突然去世,這個目標說不定還真能實現。

    但南宋皇帝有這種決心嗎?沒有。

    二、南宋並不是沒有名將,比如岳飛、韓世忠、宗澤等等,看了岳飛的結局,就知道南宋皇帝就算重用辛棄疾,力度也有限

    南宋皇帝出了名的“仁弱”,萬事以和為貴,寧願向金國俯首稱臣也不敢硬抗。金軍一來,無論宋軍勝敗,皇帝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逃,極度害怕靖康之變重演。

    南宋並不是沒有名將,韓世忠、岳飛、宗澤在和金軍的作戰中取得多次勝利。尤其岳飛,要不是宋高宗趙構那十二道金牌,定能收復失地。

    紹興十年,金兀朮南下攻宋,各地百姓紛紛組織抵抗,夾擊金軍。岳飛率領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後來金兀朮在開封西南四十五宋裡的朱仙鎮駐軍,岳飛則在距離朱仙鎮四十五宋裡的尉氏縣駐營,雙方第一次交鋒,金軍就大敗了。

    金兀朮往黃河逃跑,岳飛在後追擊,然後就收到了趙構發來的金牌,命令他即刻班師回朝,百姓哭著喊著不讓他走,擔心金軍回來報復。岳飛也極力抗議,卻都沒讓趙構改變主意。

    岳飛都落到這種結局,朝廷又豈會重用辛棄疾?就算重用了,立下大功,結局也會和岳飛一樣。

    總之,不是南宋名將不如霍去病,而是南宋皇帝太慫,根本沒有與金國一戰的勇氣。所以,南宋註定出現不了霍去病。

  • 15 # 小小小百科全書

    辛棄疾和霍去病完全是兩種型別的人。霍去病是一個單純的軍人。而辛棄疾可不僅僅是是一個武夫,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奇才。從文學領域來講,霍去病遠遠不如辛棄疾。但要論對國家的貢獻和軍事領域的成就來講,霍去病那也甩辛棄疾八條馬路。事實上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將領燦若星辰,但真正可以和霍去病比肩的武將屈指可數。顯然辛棄疾不在其列。最重要一點,想要成為霍去病,前提是宋朝的具備漢朝的實力。否則再厲害的人也是白搭。

    辛棄疾雖為漢人,但其出生在北方金國的政權治下。從小家庭的教育就讓辛棄疾對金國並不報以什麼好感。後來在辛棄疾開始成長成年的過程中,辛棄疾又見到了太多的金國壓榨漢民的事情。所以辛棄疾也立志也反抗金國恢復漢人的統治。金正隆六年,濟南府農民耿京、李鐵槍等人不堪金朝的繁重賦稅,揭竿而起。不久之後辛棄疾也率眾起義造反,並且投奔了耿京領導的起義軍。後來耿京深知自身無力反抗金國,所以耿京派遣辛棄疾南下南宋,聯合南宋共同抗金。但辛棄疾功成回來之後,發現耿京已經被張安國出賣,起義軍已經崩潰。辛棄疾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也因此名聲大噪。

    辛棄疾在起義軍中的表示很快就傳到了南宋。起義軍失敗後,辛棄疾也南下歸順了南宋並且堅持抗金。但辛棄疾的一腔熱血註定要被凍結。辛棄疾剛來南宋所以並不理解南宋的懦弱。雖然宋高宗願意重用辛棄疾,也十分欣賞辛棄疾的英勇無畏。但宋高宗對於抗金卻並不熱衷。宋高宗死後,宋孝宗繼位。宋孝宗繼位後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辛棄疾大受鼓舞,不僅積極獻計獻策,而且還寫了很多詩詞以示決心。但之後抗金又不了了之了。辛棄疾的一腔熱血再次遇冷。雖然宋孝宗開始重用辛棄疾讓他做一些實事。但依舊還是不抗金。

    而辛棄疾也意識到了南宋當權者根本就沒有抗金的意思。所以辛棄疾也開始絕望了。也由於他當年“反正”的經歷。對於辛棄疾在南宋也保守質疑。後來辛棄疾甚至都有了歸隱田園的打算了。淳熙七年,四十一歲的辛棄疾被貶官去職。之後辛棄疾開始了田園生活。之後辛棄疾雖然又數次復出,但很快又再次被罷官。

    嘉泰三年,主張北伐的丞相韓侂冑起用主戰派人士,當時已經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但辛棄疾沒高興多久,又再次遇冷。南宋內部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導致辛棄疾再次被貶。開禧三年,朝廷又想起用辛棄疾,但此時的辛棄疾已經臥病在床不起了。同年九月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至此,宋朝壯志未酬憋屈而死的壯士再添一人。

  • 16 # 品讀春秋001

    整個大宋王朝,展現了了中國封建歷史上光輝燦爛的經濟、科技和文化實力,但是其重文抑武的政策和內部腐朽的統治,使宋朝始終處於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打壓之下。

    1127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逃到河南商丘,宣佈繼位,建立南宋。南宋伊始 ,在岳飛、韓世忠、張俊、劉琦等人的奮戰下,大有克復中原之勢。

    但是,被金兵嚇破膽的趙構一心求和,讓南歸的奸臣秦檜暗通曲款,在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達成《紹興議和》,兩國以淮河、大散關為界,暫時休兵,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岳飛死。

    1142年,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岳雲、張憲三人,用忠臣的鮮血換來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安定。

    在嶽帥被害的前兩年,山東濟南府歷城縣的四風閘村,辛棄疾出生了,當時他是金國臣民。

    因為在趙構建立南宋之後,在1128年,任命劉豫為濟南知府,但是劉豫過於懦弱,殺敵守將關勝,投降了金國。也就是說,辛棄疾出生在淪陷區。

    突如其來的變故,使當時辛棄疾的爺爺無法在第一時間轉走全家族的人口,就這樣,辛家滯留濟南。

    為了整個家族的安全,辛棄疾的爺爺辛贊接受了金國的任命,先後在宿州、毫州、沂州做官。

    然而故國難眷,辛贊希望孫子辛棄疾能夠像漢朝的霍去病一樣建功立業,收復故土。為此給他起名辛棄疾。

    在辛棄疾三歲那年,父親去世,爺爺承擔起了扶養辛棄疾的重任。

    辛棄疾在爺爺的教導下,勤奮學習儒家六藝,諸子百家,尤其注重《漢書》、《史記》的研讀。

    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辛棄疾苦練劍術,曾自言“一劍在手,十人不得進”。

    辛棄疾14歲那年,和泰安的党懷英一起師從名宿劉瞻,又拜訪過作詞大家蔡松,學業大長。

    在14歲和17歲,辛棄疾兩次進入金國中都燕京參加會試,結果兩次落第。

    從那以後,兩人分道揚鑣,党懷英留在金國,於金世宗十年考中進士,成為金國一代文學家,書法家。而辛棄疾選擇了向南報效故國朝廷。

    1161年,金國皇帝完顏亮(海陵王)遷都汴梁,親率60萬大軍,號稱百萬之眾,兵分三路進攻南宋。

    可惜,他生平最大的一場戰爭,卻成為了他的絕唱,並且他遇到的還是一位文人——虞允文。

    在採石磯和瓜州,虞允文兩次打敗完顏亮,其他兩路軍隊一路被擋在了四川,一路葬身海底。

    恰逢金國後方完顏雍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身在前線的完顏亮被部下所殺。

    就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攻宋戰爭在金國的內亂當中慘淡謝幕。

    趙構心花怒放,忙著建設宮殿,歌舞昇平。詩人林升曾經作詩一首《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 ,

    只把杭州作汴州。

    此時被金國佔領的河北、山東等中原地帶,趁著完顏亮舉兵南侵的時機,紛紛起來反抗金國統治。

    辛棄疾變賣家產,招募了兩千人的隊伍起兵,後又投到東平府的耿京手下,被耿京任命為東平度使掌書記。期間,辛棄疾招降了義端和尚的隊伍,使耿京的實力更加強大,義端和尚被任命為左軍副將。

    然而,義端和尚被招降之後,不願意被人管束,趁著耿京和辛棄疾外出的機會,偷走了天平軍大印,投降了金國。

    耿京回來之後,大怒,斥責辛棄疾道:“小子,你介紹來的什麼人!”欲斬辛棄疾。辛棄疾說道:“給我一批快馬,三天時間,追不回大印,我甘願赴死。”

    就這樣,辛棄疾騎著快馬一路狂奔,一天一夜之後,辛棄疾攔住了義端和尚的去路,一拳把義端打下馬,劍光閃過,怒斬其頭。

    辛棄疾追印而歸,耿京益壯之,更加重用他。

    然而,鬥爭形式不容樂觀。一年之後,完顏雍稱帝,對起義軍對採取軍事圍剿,政治招服的策略,很多義軍放下武器,重新做了金國的順民。

    在這種情況下,如義端和尚一樣投降的人會越來越多,只有與南方的朝廷取得聯絡,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於是耿京讓辛棄疾和賈瑞南下聯絡朝廷。在健康,趙構接見了辛棄疾,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為天平軍丞務郎,隨南宋樞密院官員一同渡北,宣讀詔書。

    剛回到山東,辛棄疾接到訊息,耿京被右副將張安國所殺,張安國被任命為濟州知府。

    辛棄疾一怒之下,會同王世隆、馬全福等50名騎兵,向濟州府疾馳而去。

    在濟州府衙門前,辛棄疾大聲說道:“你家大人朋友來訪,請速來相見!”

    張安國此時正大擺延席,大醉而出,還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就被辛棄疾一把拎到馬背上,疾馳而去,臨走之前發現周國兵士多為以前義軍,又策反一萬多人南歸。

    南歸之後,張安國被斬於臨安街頭,辛棄疾名聲大振,希望自己能夠和岳飛一樣收復故土。

    然而,一味偏安的趙構只給他了一個江陰判官的官職,英雄無用武之地,惆悵之情頓生。

    乾道四年,辛棄疾升任建康府通判,這一年,他開始了詞創作,寫有《水龍吟》一首: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供恨玉簪螺鬢,落目胡頭,斷鴻聲裡。

    ——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把報國無門的苦悶心情抒發的淋漓盡致。

    乾道六年,取得采石磯大捷的虞允文做了宰相,孝宗銳意恢復中原,辛棄疾趁機向朝廷獻策《美芹十論》和《九議》,詳細闡述了抗擊金兵的策略和部署。

    沒想到,虞允文病故,孝宗熱情銳減,辛棄疾又被擱置。乾道八年到淳熙十一年,辛棄疾先後出任滁州知府、江西提點刑獄、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便,知贛州兼任江西安撫使。

    八年後,免職,居江西上饒,建鵝湖莊園,與陳亮,朱熹交往甚密,離別時為陳亮作詞一首《賀新郎》: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醉似、臥龍諸葛。

    ——鑄就而今相遇,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 、莫吹裂。

    詞風婉轉深沉,寫出了對陳亮的思念之情。

    光宗三年,1192年,辛棄疾再度被啟用,任福建提點刑獄,太府卿,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撫使,兩年後被彈劾罷官。

    寧宗嘉孝四年,1024年,辛棄疾又被啟用,出任鎮江知府,這一年,他登上了北固亭,寫出了《永遇樂.北固亭懷古》:

    千里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復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他即表達了老當益壯的決心,又對朝廷草率用兵不滿,這導致他再度被免職。

    開禧三年九月,一代詞人,一代猛將懷著壯志未酬的遺憾離開人世,享年六十八歲。死前大喊“殺賊!殺賊!”

    終其一生,辛棄疾有蘇軾的才華,有霍去病的勇猛,然而沒有霍去病的幸運,他沒有遇到自己的“漢武帝”。他就像岳飛一樣遭到朝廷的排擠,南歸40年來,一路調來調去,空留遺憾而終。

  • 17 # 陶式防務評論

    這種假設,幾乎是顛覆南宋的歷史印象。

    何為重用?像岳飛這樣的,已經是非常受到重用的了,但依然會被當作賣國籌碼犧牲掉。

    南宋時期的優秀軍事人才非常多,但很多都是曇花一現,而且輝煌的時光很短,人生歲月多數浪費在基層工作與和談時期。比如,虞允文在51歲才在採石大戰中脫穎而出,李顯忠在53歲因完顏亮南侵才有機會獨當一面,畢再遇在58歲才有機會在開禧北伐中大顯身手。

    傳奇名將魏勝更是在完顏亮南侵前,自己主動出山帶義軍,才能採取得海州、陳家島等驚人戰績,出名的時候已經41歲,而不幸戰死時才44歲,魏勝的人生閃亮真如同流星一般。

    像卓越的守城大師、火槍發明者陳規,在68歲時恰好當上順昌知府,才有機會與名將劉錡一起打破金兀朮,取得順昌大捷。如果陳規不是這麼高壽,那麼簡直是歷史的巨大遺憾。

    俗話說的“馮唐易老”,在南宋的例子簡直比比皆是。像辛棄疾這種文武全才,竟然完全沒輪到一場正經戰役,也是南宋最令人慪氣的地方。

    南宋這種情況的根源就是,提拔機制很差,還有名將受限制的地方極多。衛青和霍去病,其實是依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卻因此能以非常年輕的狀態擔當統帥。在古代,這種靠皇親關係出身的名將,有時候反而未必是壞事。(陶慕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結婚一個多月,媳婦家務不做,做飯也不管,錢基本上也不給家裡花,不知道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