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Doctor周醫大夫

    這個不是絕對的,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對待糖尿病的看法不同!

    大家知道正常的血糖水平是空腹小於6.11,,而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11。

    大家也知道糖尿病現今科學技術是看不好的,只能控制;吃了藥血糖要降下來也是不難的,但要實現不吃藥血糖正常就難了!

    以下是我臨床的做法僅供參考!

    1.我對於空腹血糖小於8的患者,我不會立即讓他吃藥,因為服藥後血糖正常很簡單,拿他就要一直吃了,長遠講對身體不利,藥物副作用太大,肝腎損害。我就讓他首先晚上控制飲食,禁止喝粥,不吃主食及葷菜,僅吃黃瓜,番茄、蘿蔔及蔬菜等,飯後還要大運動量活動,一定要出汗!讓其每天測量空腹及餐後血糖。一般只要體重下降了,血糖肯定會正常!標準體重演算法=身高-105cm,可上下浮動5kg。

    2.對於空腹血糖8-9的患者,我會建議患者2-3個月的胰島素強化治療,配合飲食控制及高強度運動。胰島素對人體是無傷害的,糖尿病本身就是胰島素自身分泌不足不足以消耗體內超標的糖分、所以一是外源性補充,加強糖的分解;二是透過運動促進糖分降解。只要有信心,堅持控食和鍛鍊,血糖恢復正常完全有可能,遠離糖尿病!

    3.空腹血糖10以上,糖尿病就確診了,就只能乖乖吃藥了!

  • 2 # 營養醫師小麥姐

    血糖超過多少才需要用藥?提這個問題的朋友應該是新發現血糖高的病人,正在服藥的糖友不會有這樣疑問,新發糖尿病需不需要用藥,用什麼藥是看個體情況,綜合考慮糖尿病型別、胰島素分泌情況、有無合併症等情況來作決定。

    1.如果是1型糖尿病,或者新發的與1型糖尿病難以鑑別的消瘦病人,不管血糖多高都需要使用胰島素。

    1型糖尿病的病人胰島B細胞破壞,常常胰島素絕對缺乏。大多數病人急性起病,甚至以昏迷、酮症酸中毒就醫,這型別的糖尿病不管血糖多高(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高的)都需要注射胰島素作替代治療。

    2.新發的2型糖尿病如果合併下列情況也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

    2型糖尿病與1型糖尿病不一樣,它的特點是胰島素進行性的分泌不足,是一個緩慢過程,在早期階段,胰島素分泌沒有問題,只是因為機體組織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導致需要分泌更多胰島素才能達到降低血糖目的,胰島素水平是一種相對不足的現象,但到了糖尿病晚期,隨著胰島B細胞功能衰竭,也會發生胰島素絕對不足。如果下列2型糖尿病也需要用胰島素。

    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顯的高血糖;2型糖尿病病程中無明顯誘因出現體重顯著下降;2型糖尿病B細胞功能症明顯減退的。3.如果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在7%以下,沒有糖尿病相關眼、腎、心血管疾病等 併發症,可以暫時不用藥,先進行飲食和運動療法。

    如果是剛剛發現的糖尿病,沒有合併症情況下,糖化血紅蛋白在7%以下,可以先進行飲食、運動療法1個月以後,血糖如果控制在空腹6.0mmol/L,餐後8.0mmol/以內,可以繼續保持飲食和運動療法,如果超過這個數,就要啟動藥物治療,因為血糖長期超標會導致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飲食療法包括:控制總能量,超重者減熱量,消瘦、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需要增加熱量;成人控制主食每日在250-400克,肥胖者減至200-250克,主食以低升糖粗雜糧,或粗雜糧與精細米麵混合成粗細搭配為主,限制精製糖攝入;攝入肉類以優質蛋白質如水產品、蛋、奶、禽畜瘦肉等為主;蔬菜每日500克以上。運動療法。運動療法在糖尿病管理中佔據重要地位,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利於控制體重和血糖。運動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長期堅持。每日步行6000步,每週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靜坐時每30分鐘起來運動一下。小結:血糖超過多少就需要用藥,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需要與自己主診醫生溝通

  • 3 # 李藥師談健康

    對於糖尿病患者的用藥,很多朋友都存在這樣那樣的誤區,比如這樣的一個問題,血糖超過多少才需要用藥?問題本身就體現出了提問者對於血糖調理控制認識上存在誤區。並不存在這樣的一個血糖值,超過了這個值就要趕緊吃藥,而只要在這個血糖值以下,就一定不用吃藥。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是一個綜合調理的過程,也是一個動態監測的過程,不同的情況,即使相同的血糖值,是否需要用藥的問題上,也會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說有這樣兩位確診糖尿病的朋友,血糖升高情況都不嚴重,空腹血糖都在7.2mmol/L左右,其中一位朋友,除了高血糖外,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其他健康問題,身體素質也還不錯,也還沒有進行飲食和運動的積極調理,這樣的情況下,就建議他可以考慮先不用藥,而是先從飲食控制,加強運動這些方面來加強血糖的控制。透過針對性的積極改善,這位朋友的血糖情況,可能會有較好的改善,空腹血糖回到7.0以下甚至是6.5以下的狀態,這樣的情況當然就先不用服用降糖藥。

    而另一位朋友,同樣也還沒有開始吃降糖藥,但這位朋友同時還有高血壓問題,同時也已經在生活上非常注意,飲食控制做的不錯,運動鍛鍊也一直堅持,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血糖仍然在7.2左右,就建議這位朋友加用降糖藥物來加強血糖的控制了,其原因主要有2點:

    從心血管疾病風險上來看,這位朋友既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起單純的糖尿病來要大,因此,儘早的控制好血糖,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從血糖的綜合調理上來說,這位朋友已經堅持了飲食和運動的生活調理,但血糖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進一步加強血糖控制,服藥就是更好的選擇了。

    當然這也的例子屬於比較特殊的情況,但是透過舉例想說明的是:對於糖尿病人來說,什麼時機下需要用藥呢?首先應該做的是,結合自身情況,確立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標。通常說來,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血糖控制要求應該達到空腹血糖在7.0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在10.0以下,而對於年輕的身體素質較好的強度糖尿病患者,這個目標還可以進一步加強,如果能夠透過積極的綜合調理干預,把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都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則更好,這個值如果用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來量化則更容易說明,基本要求是控制糖化血紅蛋白值在7.0%以下,而強化控制則儘量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控制在6.5%以下。

    確立了自身的血糖控制目標,同時也要做好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糖尿病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因此,如果透過風險評估,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情況,我們控制血糖的緊迫性,就要高於心腦血管中低危風險的朋友,如果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情況,一般都會建議在加強生活調理的同時,儘快的加用藥物來加強血糖的控制,儘快的控制血糖的穩定達標。

    如果透過嚴格的生活調理干預,無法達到我們想要達到的血糖控制目標,同時心血管疾病風險又比較高,需要儘快的將高血糖控制到達標值的情況下,合理的選擇藥物來加強糖尿病的控制,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在藥物的選擇上,目前國際新指南中,都推薦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糖尿病患者,首選SGLT-2抑制劑類藥物(如達格列淨、恩格列淨等)和GLP-1受體激動劑類降糖藥,來控制血糖,這類藥物一方面能夠加強血糖控制,長期服用還有保護心腎,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獲益作用,而其他的一些降糖藥,如二甲雙胍等等,也是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選用的降糖藥,具體的用藥方案,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請專科醫生來確定。

  • 4 # 醫學莘

    血糖以監測空腹與餐後2小時為主,測量的時間節點不同,血糖的參考數值也不一樣:就空腹血糖而言,位於3.9-6.1mmol/L為正常,超過6.1mmol/L為升高;就餐後2小時血糖而言,位於4.4-7.8mmol/L為正常,超過7.8mmol/L為升高。那麼,是不是血糖升高就應使用降糖藥呢?當然不是。血糖輕度升高的患者首先應改變生活方式,尤其是空腹血糖低於7.0mmol/L與餐後2小時血糖低於11.1mmol/L的患者,這部分患者雖然血糖超過正常,但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位於糖尿病前期,可先透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血糖,部分患者的血糖可逆轉正常,包括減少每日食物攝入總量,增加運動並減輕體重,戒菸限酒等,增加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等。當然,部分患者透過生活方式干預無法控制血糖達標,此時雖然未達糖尿病診斷標準,也可使用藥物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若空腹血糖已達到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已達到11.1mmol/L,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應根據糖化血紅蛋白的高低決定用藥:糖化血紅蛋白達到7.0%時,應啟動藥物降糖,通常單藥起始,如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可選擇二甲雙胍,餐後血糖升高的患者可選擇阿卡波糖等藥物;若單藥治療不能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則應聯合用藥,即使用兩種降糖機制不同的藥物;依然無法控制血糖達標的患者則應使用三種降糖藥,若三藥降糖使用數月後依然無法控制血糖達標,則應啟動胰島素降血糖,可選擇預混胰島素每日注射三次,也可選擇強化胰島素治療,每日注射四次,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情況決定胰島素用量。需要注意的是:若初診糖尿病患者血糖較高,如空腹血糖達到11mmol/L,或糖化血紅蛋白達到9.0%,應短期強化胰島素治療。

    綜上,空腹血糖超過6.1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7.8mmol/L,可先透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血糖,無效者可使用藥物控糖;糖化血紅蛋白達到7.0%的糖尿病患者,應使用藥物控制血糖,並根據血糖控制情況適當增減藥物。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5 # 張之瀛大夫

    血糖多高應該吃降糖藥?這的確是很多朋友都關心的問題。因為現在血糖出現異常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即使不是糖尿病,也難免是糖尿病的前期狀態。那麼,到底血糖高到什麼程度需要吃降糖藥呢?張大夫還是覺得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答案,要看具體情況。下面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這麼說。

    1、首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糖尿病?什麼是糖尿病的前期狀態?

    先說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範圍應該是3.9-6.0mmol/l。如果空腹血糖高於7.0mmol/l,可以考慮診斷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6.9mmol/l,雖然不算糖尿病,也稱得上是糖尿病的前期狀態,嚴謹的講是空腹血糖受損。

    再說餐後血糖,餐後血糖分為餐後1小時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兩種,其中餐後2小時血糖臨床上用的最多,也最有臨床意義。一般說來,餐後2小時血糖低於7.7mmol/l算是正常,而當餐後2小時血糖處於7.8-11.0mmol/l之間的時候,這屬於糖尿病的前期狀態,或者說這是糖耐量減低。而當餐後2小時血糖高於11.1mmol/l的時候,這基本上可以考慮糖尿病了。

    2、那麼,什麼情況下應該吃降糖藥呢?

    對於明確診斷糖尿病的患者來說,都可以考慮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降糖藥,無論是口服降糖藥,還是注射胰島素。而對於糖尿病的前期階段,也就是空腹血糖受損和糖尿病受損的患者來說,是否使用降糖藥這就要看具體情況,比如說這個患者血糖受損,同時有冠心病、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只要患者年紀不是太大,那我很可能會去幹預血糖,使用一些對症的降糖藥。因為這樣有助於心腦血管疾病病情的控制。

    而對於那些只是血糖受損,沒有其他危險因素的低危患者,我可能建議他先改善生活方式,比如說注意飲食和運動,控制好體重等等,這樣處理也可能讓患者的血糖得到改善,並不一定少來就用降糖藥。如果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效果不明顯可以在考慮降糖藥。

    以上就是我自己一點淺顯的臨床感受,其實發現血糖異常到底吃不吃降糖藥,還要具體看患者的病情。

  • 6 # 全科吳醫生

    糖尿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吳醫生幾乎每天都會跟糖尿病患者打交道,已經忘記了看過多少例糖尿病患者了。吳醫生看過的這麼多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部分一開始就最先由我診斷,於是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很多患者一開始對於糖尿病用藥都很牴觸,特別是用胰島素,口服用藥還好,很多患者都以為一旦開了這個頭之後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想停也停不了。為了打消這部分人心中的疑慮,也為了讓大家更瞭解糖尿病,接下來吳醫生就跟大家聊一聊有關問題。

    首先,我們先簡單認識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它特殊型別糖尿病,主要以1型和2型為主,尤其以2型糖尿病多見。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胰島β細胞破壞和功能損害,胰島素(降血糖作用)分泌缺乏,從而出現血糖升高,起病比較早,往往兒童、青年時期就起病了。2型糖尿病在臨床上最多見,佔了90%以上,主要是由於胰島素抵抗或/和胰島素分泌障礙,胰島素相對不足,從而導致血糖升高,起病相比於1型糖尿病來說比較晚,很多都是中老年體健時才發現。

    糖尿病絕大多數都沒有明顯的症狀,常見的症狀為“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少),由於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多都是體健時才發現血糖升高。

    雖然患了糖尿病能吃能喝,彷彿對人體也沒有造成什麼影響,很多人都對它放鬆警惕,這也正是糖尿病可怕的地方。糖尿病如果長時間不加以控制,它對人體所造成的危害極大!長期血糖升高會損害全身的血管、神經,很多患者經過10年、20年之後不是出現腦梗死就是出現冠心病 心肌梗死,亦或者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等一系列的併發症,這些由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在臨床上非常非常常見。

    吳醫生不是嚇唬大家啊,這是真事,但糖尿病也沒那麼可怕,只要能把血糖控制好就行,長期把血糖控制好就不怕這些併發症了,關鍵看你個人重不重視了。

    糖尿病血糖超過多少才需要用藥?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由於胰島β細胞破壞和功能損害,本身的胰島素分泌缺乏,往往診斷之後就需要打胰島素替代治療了,這沒辦法,自身的胰島素分泌都缺乏了,不打胰島素怎麼行?

    2型糖尿病

    對於初次診斷糖尿病且無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無明顯糖尿病臨床症狀(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等),可以先透過飲食、運動加強控制,如果血糖不是很高,可以暫時不用降糖藥,但也不可放鬆警惕,還是得經常監測血糖,如果今後血糖還是升高,那還是得加用降糖藥。

    如果飲食+運動還是控制不了血糖,這時候就應該加用二甲雙胍等降糖藥了,降糖藥有很多,這得結合個體情況來選擇,這裡我就不展開了。

    一般來說,空腹血糖我們起碼要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後血糖控制在11mmol/L以下,超過這個水平一點點我可以建議患者先透過飲食+運動來控制。如果患者一來血糖就高得很明顯,飲食+運動作用以及沒有那麼明顯了,這時我往往會建議啟用降糖藥物了。如果患者已經發生了冠心病、腦梗死等併發症,為了預防其二次發作,這時候我們也應該積極啟用降糖藥物,口服的降糖藥控制不理想,我們就要使用胰島素了。

    另外,如果患者一來就有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都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了,這是危及生命的急症,我們為了救命,當然得使用胰島素儘快平穩地控制血糖了!總之,糖尿病什麼時候需要用藥這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制定個體的治療方案,血糖水平只是其中要參考的其中一個因素而已。

  • 7 # 仁心藥師

    血糖的控制基礎是生活方式的干預,如果單純的生活方式控制不了的話,才建議開始使用藥物。想要知道血糖超過多少才需用藥,就需要先知道一些糖尿病的判定標準。

    正常血糖範圍

    一般來說,空腹血糖小於6.1,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小於7.8是正常的。

    糖尿病

    空腹血糖超過7.0,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超過11.1,或者任意時間血糖超過11.1,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血糖在正常血糖值和糖尿病血糖值之間時,也就是空腹血糖在6.1到7.0之間,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在7.8到11.1之間是,屬於糖尿病前期。

    血糖超過多少才需用藥?????

    正常血糖是不需要用藥的。

    糖尿病前期是否需要用藥呢?對於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只有在生活方式干預半年後,控制效果不佳時,並且有其他合併危險因素的患者,才考慮用藥物治療。但是用藥的利弊需要專業醫生進行充分的評估,還要定時隨訪。

    也就是說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是不建議用藥的,因為沒有足夠的臨床證據說明糖尿病前期用藥是利大於弊的。

    有人可能會問,糖尿病前期還不是糖尿病,為什麼要嚴重控制血糖呢?這是因為糖尿病前期的血糖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會增加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風險。

    如果已經是糖尿病了呢?如果患者血糖已經達到了糖尿病的標準,那麼首先還是建議先採用生活方式干預進行控制血糖,實在控制不了,才應該開始使用藥物。首選的藥物時二甲雙胍,尤其是對於肥胖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快控制目標是4.4-7.0。如果一種藥物達不到這個效果的話,就再加用另一種藥物,再不行的話再加用一種藥物。還是控制不了的話,還要使用胰島素。

    總結:血糖高的患者要不要使用藥物,要看血糖高於正常值多少。如果是糖尿病前期的話,不建議使用藥物,應該採用單純的生活方式干預來控制血糖,控制不了話再諮詢醫生,權衡利弊使用藥物。而如果是糖尿病的話,在一般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加用一些藥物。生活方式干預永遠是糖尿病控制的基礎,而且要貫穿終身。

    以上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或用藥依據,具體請到正規醫院諮詢!

  • 8 # 藥師方健

    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的疾病,血糖升高患者在短期內可能並不會感到明顯的不適,但如果血糖長期升高,隨著病程的進展,併發症就會逐漸出現。糖尿病的併發症會涉及到心、腦、腎、眼、血管等身體多個器官和組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我國有著龐大的糖尿病人群,據流行病學調查,2013年我國18歲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為10.4%,但許多患者仍然對糖尿病認識不足,比如常常會有患者問:“血糖超過多少才需要用藥?”這一類的問題。

    血糖超過多少才需要用藥?

    這個問題並不能簡單的回答,因為血糖的控制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治療而是系統的管理,而且是在沒有發生急性併發症的前提下。

    為什麼要提急性併發症?因為糖尿病除了慢性併發症以外,還有急性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昏迷,可在短時間內危及患者生命。以酮症酸中毒為例,當發生時只要血糖超過11.1都需要立即使用胰島素降糖治療,直至血清酮體、血糖得到控制。

    如果沒有發生急性併發症,可以結合患者年齡、合併疾病、體重指數、胰島細胞功能等來綜合評估。對於大多數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來說,無論是空腹血糖>7.8還是餐後血糖>11.1,都可以先採用生活方式干預結合運動的手段來控制血糖,如果已嚴格進行上述方式3-6個月,血糖仍然超過正常值(空腹>7.8,餐後>11.1),或者糖化血紅蛋白仍大於7.0%,就需要開始用藥治療。

    糖尿病藥物治療可以首選二甲雙胍,指南建議如無禁忌可以一直保留在治療方案中,但對於糖尿病腎病或者糖尿病合併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則推薦選用新型降糖藥物SGLT2抑制劑如達格列淨或者GLP-1受體激動劑如艾塞那肽等,因為這些降糖藥物還具有腎臟保護作用,延緩糖尿病腎病進展。

    糖尿病的綜合控制目標

    現實中許多糖尿病患者對自身血糖控制的確能做到高度重視,但卻常常忽略了其他指標的控制。糖尿病強調的是綜合治療,因此患者也需要了解糖尿病的綜合控制目標,可參照下表:

    總結

    綜上所述,糖尿病治療是一個系統的管理工程,降糖藥物是這個系統工程中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但糖尿病患者不能忽略了其他的管理手段。只有讓每一名患者都充分認識糖尿病綜合治療的每一個環節,真正能夠實現自我管理,這樣我國才能夠達到控制糖尿病發病率的目標。因此,對於糖尿病知識的宣傳教育仍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 9 # 左撇子說醫

    經常會聽到一些一些前來做血糖檢查的患有詢問:“醫生,我這血糖有點高啊,要不要透過吃藥將它降下來啊?”

    對於這一個問題,我相信許多血糖高的朋友都有同樣的疑問,畢竟血糖高就是不正常的,毫無疑問就需要將血糖降下來,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因為長期的高血糖就容易發展成為糖尿病,而糖尿病更是容易使大血管、微血管受損,發生病變,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併發症,危及心臟、腦部、腎臟、眼睛、足部、周圍神經等全身各個器官,從而到最後導致致殘致死。

    因此,對於血糖高的患者來說,控制血糖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那些糖尿病患者,對於血糖的控制更為嚴格,以免在長期高血糖的影響下,從而造成身體出現各種併發症,到最後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

    那麼血糖超過多少才需要用藥呢?

    這個需要看血糖的值是否時已經可以判斷為糖尿病,以及是否已經伴隨肥胖、高血壓等疾病。

    我們先要知道,我們正常人的血糖值是空腹血糖小於6.1mmol/L,而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而糖尿病的判斷標準就是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或者任意時間血糖大於11.1mmol/L。

    而在血糖超過正常值到可以判斷為糖尿病這又存在一個範圍,這個階段被稱為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說,雖然這個階段的血糖升高了,但是還不能判斷為糖尿病,但是如果長時間都在這個階段,那麼就容易發展成為糖尿病。而這個階段的血糖值範圍就是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在7.8mmol/L~11.1mmol/L。

    所以,從上面的情況來看,血糖超過多少值才用藥呢?

    ●第一,如果是還沒有到可以判斷糖尿病的血糖值,即是空腹血糖小於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11.1mmol/L,或者任意時間血糖小於11.1mmol/L時,一般是不需要用藥。這個時候可以透過生活方式來進行干預,從而使血糖下降。比如儘量少攝入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進行少吃多餐,從而減少血糖的來源。另外,還可以參加適當的體育運動,控制體重,增加血糖的消耗,從而降低血糖。

    ●第二,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也就是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或者任意時間血糖大於11.1mmol/L時,需不要需要吃藥來降血糖也要分兩種情況。

    ①如果糖尿病患者只是單純的血糖升高,並沒有出現明顯的併發症以及沒有伴有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那麼可以先透過一段時間的生活方式干預,也就是經過3~6的標準飲食以及適當的運動治療之後,如果血糖值可以控制在空腹6.0mmol,餐後8.0mmol時,那麼就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時,那麼就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②如果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超高,並且已經出現明顯的併發症或者伴隨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時,那麼就需要服用降糖藥物治療,使血糖控制在一個比較好的範圍內。

    總的來說,並不是血糖高就立即需要服用降血糖藥物治療,特別是那些還沒有達到診斷為糖尿病的高血糖患者,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來控制血糖。而糖尿病患者也不是全都需要服用藥物要治療,先要看本身是否已經出現併發症,先透過生活方式干預看是否能控制血糖,如果不能的話再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糖藥物治療。

  • 10 # 水處理知識及行業資訊

    血糖的正常值在3.89到6.0,6.1到6.9為空腹血糖受損,7.0及以上考慮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持續在7.0以上,可以確診為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損的患者可以主要透過飲食和,體育運動等生活方式干預控制血糖。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患者,如果空腹血糖在8.0以下,也可以先透過飲食干預和體育運動控制血糖,時間為2到4周。如果經過2到4周後,血糖不能控制正常,或者是空腹血糖在8.0以上,餐後血糖在11.1及以上就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 11 # 健康科普Mrwu

    血糖超過多少才去用藥呢?確診了糖尿病,又該如何降糖調理用藥飲食呢?要了解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並不是血糖增高就需要進行用藥降糖。

    1.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正常人的血糖3.9-6.1mmol /L,診斷標準:1.多次監測靜脈空腹血糖≥7.0mmol/L。2.伴有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糖尿病症狀並且一天中任意時間隨機血糖≥11.1mmol/L。3.糖耐量試驗即OGTT2小時血糖≥11.1mmol/L。如果近期兩次監測的血糖都符合以上三條的血糖,我們就診斷為糖尿病了;就需要進行降糖藥物治療了。

    2.如果空腹靜脈血糖在6.1-6.9mmol /L,餐後兩小時血糖在7.8-11.0mmol /L,這個時候就考慮有糖尿病前期的狀態了,也就是有空腹血糖受損或者糖耐量異常,可以暫時不給於降糖藥物治療;進行飲食干預、糖尿病飲食。

    3.血糖超過以上數值,或者確證糖尿病了,就需要用藥:比如二甲雙胍、格列齊特、吡格列酮、阿卡波糖等常用藥物,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如果伴有明顯併發症比如冠心病、高血壓、腎病、視網膜病變等,就要考慮胰島素治療了。

    4.無論是糖尿病前期或者診斷了糖尿病,都是需要飲食干預,糖尿病飲食的;嚴格控制主食量每餐2-3兩米飯、饅頭;禁食油炸食品及高糖食品,多吃蔬菜、芋頭、五穀雜糧、膳食纖維等食物。

  • 12 # 小腫瘤君

    成年人空腹血糖超過7.8mmol/l,隨機血糖超過11.1mmol/l,就需要服用降糖藥治療。部分人是餐後血糖偏高,空腹血糖不高,所以不只需要測量空腹血糖。老年人可以定期測量血糖。突然多飲多食多尿,一定要查一下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

  • 13 # 內分泌趙新蘭

    不同的人群對血糖的高低的控制要求不同。根據糖尿病的防治指南,成年人的血糖如果經過飲食控制,運動以後,仍然空腹超過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10.0mmol/l.就需要用藥了。如果是老年人,則要求相對放鬆。對於80歲以上的老年人,空腹血糖超過10,餐後血糖超過14,需要用藥。

  • 14 # 網際網路健康諮詢醫師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

    1,空腹血糖>7.0

    2,餐後血糖>11.1

    3,隨機血糖>11.1

    上述指標任何一項都可以診斷為糖尿病,並且進行藥物治療的,但是,輕度升高的先可以嘗試一下,透過改變生活方式,調整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適當增加運動量,控制飲食的方法,使輕度升高的血糖低於診斷標準。比如:空腹血糖為7.5左右的人,或者是糖耐量異常的人,可以首先透過調整飲食結構,清淡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控制主食的攝入量,適當增加運動量,調整好心態,注意休息,不熬夜,增高的血糖完全可以恢復到<7.1,有的甚至可以恢復到正常範圍內,動態觀察血糖變化,如果空腹血糖繼續增高,建議採用藥物治療,把血糖控制在最佳範圍內,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 15 # 談健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整體健康水平。在此其中,血糖超過正常範圍,與糖尿病密切相關。確實,在現有的臨床之中,血糖升高是診斷糖尿病的主要依據。但是我們明白的是,血糖升高並不完全等同於糖尿病的確診,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糖尿病。

    事實上,我國大多數血糖升高的人群,都處於糖尿病前期。稍有不注意,便會步入糖尿病的行列之中。其實,即使是糖尿病前期,我們在改變飲食、生活習慣、增加運動的情況下,血糖沒能得到控制。那麼我們依然需要降糖藥物治療。接下來,我們就從血糖升高出發,看一看血糖超過多少才需要用藥。

    糖尿病是如何診斷的?

    診斷2型糖尿病,是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實驗室檢查,以找到血糖升高的標誌物。不管哪一專案的檢查,都是必要的,畢竟大多數糖尿病在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在這裡,建議大多數人群在45歲以後,每2年定期進行糖尿病的常規篩查,尤其是那些可肥胖人群。如果未滿45歲,但有某些高危因素,比如糖尿病的家族病史、心臟病、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久坐的生活方式,也是需要進行檢查的。在臨床上,一般檢查血糖的方式大致有空腹血糖、隨機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檢查(OGTT),以檢查出來的血糖水平,幫助我們確定是否患有糖尿病。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檢查單個時間點的空腹血糖水平。一般是在我們禁食8-10個小時,第二天早上抽血化驗檢查出的血糖數值。在大多數情況下,空腹血糖正常為3.9-6.1mmol/L ;6.1-7mmol/L為糖尿病前期;兩次空腹血糖高於7mmol/L就可以考慮糖尿病了。

    隨機血糖:顧名思義,也就是隨便什麼時間抽血化驗血糖水平,在化驗之前,我們一切按照之前的生活繼續,沒有必要刻意注意飲食,該怎麼吃就怎麼吃。如果檢查出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檢查隨機血糖只能看出有沒有糖尿病,並不能看出是不是糖尿病前期。

    口服葡萄糖耐量檢查(OGTT):首先攝取空腹血糖以建立基線水平。然後,我們將喝下75克葡萄糖水。兩小時後,抽取血樣檢查血糖水平。如果此時血糖數值在7.8mmol/L(139mg/d)以下便是正常;數值在7.8-11.1mmol/L(139-199mg/dl)便是糖尿病前期;數值在11.1mmol/L(200mg/dl)以上,則考慮糖尿病。注意了,當OGTT需要兩次檢查依然如此,便可確診糖尿病。

    血糖超過多少才需要用藥?

    從上文我所講述的糖尿病診斷,我們能夠發現血糖升高,要麼是糖尿病前期,要麼就是糖尿病。接下來,我將對這兩種情況一一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看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在臨床上又被稱之為葡萄糖耐量受損或空腹血糖受損,而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水平,一般是空腹血糖在6.1-7mmol/L之間,或2小時OGTT血糖在7.8-11.1mmol/L之間。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它們都被認為是糖尿病的前兆。如果此時沒有注意治療,很容易會發展成為糖尿病。

    在臨床上,糖尿病前期一般不會一上來就採用降糖藥物治療,更多的是建議患者減輕體重、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增加運動、改變生活習慣等有效措施,防治病情進展。但是如果這些措施和方法通通不管用的話,那麼我們就需要服用降糖藥物進行治療了。其實說得簡單通俗一點就是,您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足以逆轉血糖升高的現實,那麼在此同時,只能用上藥物了。

    其次,當我們隨機血糖大於11.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2小時OGTT≥11.1mmol/L,這些都已經是糖尿病了。服用藥物似乎已經是難以更改的事實了。當然,在這裡也不排除某些患者透過單純飲食控制了糖尿病,這就另當別論了。

    血糖超標,不治療會出現什麼後果?

    對於健康的成年人而言,正常血糖對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益處。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預期壽命,都是意義重大。如果我們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血管像是浸泡在糖溶液裡面,很容易出現健康風險,甚至出現各種各樣的併發症,從而危及我們的生活。

    從長遠的方面來看,我們在血糖剛升高之時,按照醫生的正規治療去走,完全可以避免那些嚴重的併發症,又何必冒著那麼大的健康風險,非要拖著不治療了。改變飲食和生活也好,服用藥物也罷,總之一句話,能控制的我們一定要控制。

    很多人總認為我有高血糖,但我不管不顧,不是照樣活得瀟灑。其實,當我們的血糖水平達到明顯的高水平,症狀會在幾天或幾周內非常緩慢地發作,此後變得越來越嚴重,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此外,其他的一些緩慢發作的併發症,比如腎臟衰竭、視網膜病變,甚至心臟病或外周動脈疾病。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阻礙我們家庭幸福、人生壽命的“罪魁禍首”。我們能預防的時候,傾盡全身之力,也要與之周旋到底。

    結束語:

    如果我們血糖升高,不管是糖尿病,還是糖尿病前期,都應該及時進行治療。其實治療並不見得就一定需要藥物,當飲食和生活做到了積極改變,仍不能控制血糖,那麼就需要用上藥物治療了。對於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身體還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只是我們的身體細胞對胰島素及其作用具有抗性。此時,我們控制的好,是完全能夠走出血糖升高的困擾。就算是糖尿病,藥物無論是對血糖控制,還是延緩病情進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說,我們不要懼怕藥物,該用藥時就要毫不猶豫。

  • 16 # 肝膽外科崔醫生

    關於糖尿病,基於中國糖尿病的防治指南給大家上一點乾貨,因為現在的糖尿病朋友真不少,成年人有10%左右。所以針對糖尿病的防治就成了重點,如何預防、如何治療都重要。血糖達到多少需要藥物介入是大家的關注點,下面我先講何時需要用藥,再講糖尿病的三級預防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到什麼水平需要用藥控制這個問題也是千千萬萬“糖友”的疑惑問題,到底血糖多高才需要用藥,畢竟如果可以不吃藥的話,誰也不願意長期吃藥控制血糖。首先大家該知道的是自己是否已經確診了糖尿病。你們當中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就是手指頭採點血發現血糖高就被診斷為糖尿病呢,這在醫學上錯誤的,因為只有靜脈採血檢查才可以進行糖尿病的診斷,毛細血管(指尖)是不可以的。在胳膊取血送檢測,如空腹血糖>7.0或者是全天任何時候的血糖大於11.1(不考慮何時吃的飯),此外患者有糖尿病的相關表現,如“三多一少”,多飲、多吃、多尿和體重減輕等。結合症狀+血糖結果可以診斷為糖尿病。還有就是患者並無糖尿病的相關症狀,但是患者進行糖耐量試驗(OGTT):吃75g葡萄糖後2小時血糖>11.1此外,一定要進行複查一次進行確認才可以進行診斷。當診斷為糖尿病,首先進行的一定是飲食及生活方式的調整,這其中包括增加鍛鍊運動的頻率與時間,飲食上注意少吃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米飯、粥都是碳水化合物)。但是此時也是要進行藥物干預的,因為專家共識強調了發現糖尿病後除了飲食和生活方式調節外,可以口服二甲雙胍進行血糖的控制;原因是二甲雙胍的降糖效果比較好;而且還可以控制體重(體重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同時減低心腦血管方面的併發症,價格相對低廉。所以說一經確診為糖尿病就該用藥控制,但是就是不想吃那也沒說的,只要你能透過飲食及生活方式的調節將血糖控制正常也是可以的。糖尿病的預防我認為很重要,權威的專家共識解讀(三級預防)糖尿病是有三級預防機制的,一級預防是針對發病高危因素,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生;二級預防則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以及早治療,二級預防就稍微延遲一點了,是為了減少糖尿病的併發症;而三級預防則是稍有點“馬後炮”‘’了,是針對已經出現糖尿病併發症的患者,以減緩併發症的進展,這樣稍微能改善一下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一級預防重在人群的健康教育,增加人群對糖尿病的認識,並真正參與到其中,而不是真正得了糖尿病之後才想起來如果防治,這其中比較重要的要點是:要合理的搭配飲食,儘量要控制體重不要肥胖;情況允許的話要適量增加活動;減少高鹽食物的飲食;減少抽菸和喝酒的習慣;減少過度勞累、過度緊張和焦慮的心情;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真實的研究顯示,在經過增加蔬菜的進食量,減少喝酒及糖類食物的進食,鼓勵肥胖患者減輕體重,每天至少20-3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的活動量,這樣的生活方式持續數年可以使2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40%左右。在這裡尤其建議那些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也就是空腹血糖處於6.1-6.9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之間的人群),以增加運動及飲食控制來減少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加強定期的血糖監測,也要關注是否有高血壓、抽菸、血脂高等風險因素家人給予支援,以患者有信心能夠堅持這樣的生活方式;我列舉一下具體的標準:1、肥胖的人群要將體重身高指數降到正常左右(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為24左右);2、每天的進食能量要有相應的減少,也就是減少高熱量食物;脂肪油脂類食物要減少;保持每週有大約2個半小時的中強度體力活動。二級預防其實是對於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展開的篩查與指導,讓其可以更準確的自我調整。那麼高危人群指的是哪些人群呢。① 年齡超過40歲;② 處於糖尿病前期,前面已經講過糖尿病前期的標準;③肥胖人群;④ 長期久坐的生活與工作方式;⑤ 家人中有人有糖尿病病史;⑥ 對於女性而言,有過妊娠期糖尿病病史;⑦ 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病史,無論治療不治療;⑧ 多囊患者、一過性血糖升高人群、有抗抑鬱藥物、精神類藥物史。在上面的眾多高危因素中,其中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大約每年有6-8%會進展為糖尿病;而中心型肥胖的患者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也是相對較高的。而對於糖尿病的篩查年齡與頻率來說,成人高危人群越早越好;而青少年的高危人群則在10歲開始就該篩查;第一次篩查正常的話,也要在3年內進行下一次篩查;篩查內容包括空腹血糖、或者任意時間的血糖;當然空腹血糖簡單且易於判斷,但是有漏診的可能性。如果空腹大於6.1,或者任意時候超過7.8時,是建議進行糖耐量試驗的。當然對於這些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也是可以透過口服藥物來減少糖尿病的發病的。比如說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或者是吡格列酮等等。但視目前來說並沒廣泛推薦應用,僅有那些糖尿病前期患者透過生活方式的調節效果不明顯時,才選用藥物控制。於此同時不可忽略的是高血壓的控制,高血壓控制的好可以減少糖尿病導致的血管病變,這也包括血脂的控制。而三級預防則比較單調了,還是繼續控制血糖、控制血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控制血壓

  • 17 # 老餘121976516

    現在觀點是空腹血糖達到7.0,但是要同時檢測糖耐量及胰島的功能,建議最好到醫院內分泌科醫生指導下開始用藥,防止低血糖反應或者用藥無效,加重病情

  • 18 # 糖人健康網

    糖尿病人要不要吃藥,並不是看你血糖高到多少,而是看你的疾病型別,糖化程度以及胰島素的分泌情況來確定的。

    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無論血糖是高是低,都是要用胰島素治療的,只是使用胰島素的種類會根據病情有所不同。

    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剛確診時,糖化血紅蛋白超過7%,醫生會建議使用藥物控制,如果沒有超過7%,則會建議採取生活方式干預,即先透過飲食和運動控制,如果控制不達標,則再採取藥物治療。而對於一些胰島功能明顯減弱的患者,醫生會建議使用胰島素治療;如果胰島素分泌功能尚好,則可選用促胰島素分泌的藥物,如磺脲類、格列奈類;如果存在胰島素抵抗,則建議使用胰島素增敏劑,如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對於糖尿病用藥這塊,再三強調一點,每個人的病情不一樣,需要由醫生針對個人來開具藥物,不可看別人用什麼藥好,自己也跟著用,更不可自行選用藥物。糖尿病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它不像感冒那樣病了都吃感冒藥就可以,它是需要長期控制,並遵從個性化治療方案的,配合醫生治療才是王道。

  • 19 # 孫醫生講糖

    血糖超過多少用藥是很多糖尿病人關注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是藥三分毒”,吃了藥就再也停不下來了,因此不願意應用藥物。

    但是長期的疾病狀態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高血糖,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併發症,會出現失明、腎衰、壞疽,心腦卒中等危重情況,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血糖高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我們只有在血糖高的時候就控制,才不會出現併發症。

    確診糖尿病也就是空腹血糖超過7.0mmol/L,餐後血糖超過11.1mmol/L,經過1個月的標準飲食、運動治療以後,如果血糖仍然不能達到空腹6.0,餐後8.0的情況,就建議藥物治療。因為超過這個資料,發生併發症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這是全世界範圍內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型流行病學資料分析和總結出來的,不是隨意說出一個數據就能決定的。

    所以先看看你的飲食、運動治療成效如何,如果不理想,開始用藥吧!

  • 20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對血糖升高要做的是儘快把血糖降下來,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長期高血糖對血管會造成損傷,是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血管病變的發生會累及全身各個器官,心腦血管病、眼病病變導致的失明、腎臟損害引起的尿毒症等皆與此有關。

    對於血糖的控制,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是生活方式干預,比如合理控制飲食以減少血糖的來源,多做並堅持運動是增加血糖去路的主要方法,這也是控制血糖最基礎的措施;二是服用降糖藥,當採取上述生活幹預措施3-6個月,血糖仍然達不到控制目標時,即應服用降糖藥。

    由此可見,把血糖控制在什麼樣的目標是血糖升高及糖尿病人必須要知道的,而控制目標與自身狀況以及是否存在其它損害血管的危險因素有關。比如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是在血管內皮受損的基礎上,有大量脂肪沉積其上引起炎性反應,破裂血管組織結構而引起,而血糖升高只是其中損傷血管內皮的一個因素,如果同時還有高血壓、高尿酸、吸菸、飲酒、作息不規律、缺乏運動等因素存在,則這種損傷的程度與程序都會加重加快。

    此外,血脂是否異常在血管病變發生中也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當血管內皮有損傷時,就要求對血脂的控制更加嚴格,特別是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在存在高血糖等因素時,對低密度脂蛋白便不能以正常人的標準來要求,比如正常人只要不超過3.37mmol/L即是達標,而血糖高的人則要求至少控制在2.6mmol/L以下。另外,是否真系親屬中有人患糖尿病,可能會對血糖高的人帶來更大的血管病變發生的風險。

    因此,對血糖控制的目標不同的人要求不同,比如僅僅是單純的血糖升高,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後2小時控制在7.8mmol/L以下可以接受;但如果存在上述其它危險因素,比如戒不了菸酒、做不到堅持運動、生活不規律長期熬夜,特別是伴有血壓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超過2.6mmol/L、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應當將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往往需要降糖藥的幫助才能達到目標要求,對這樣的人及早、及時服用降糖藥會有更大的獲益。

    綜上所述,能把血糖儘快的控制在目標範圍是必須要做到的,在採取改善生活方式達不到目標要求時,越早借助降糖藥的幫助獲益也將越大,總之該用藥時別猶豫才是明智之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語說瘟疫始於大雪,生於小寒,弱於雨水,衰於驚蟄,有依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