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失敗的原因就是德軍根本贏不了。

    我用資料來說明問題。1943年7月5日,希特勒在庫爾斯克發起代號為“城堡”的突擊行動。參與突擊的德軍紙面上有50個師(其中包括17個坦克師),但最終投入到進攻的只有78萬人,2500輛坦克和7400門火炮。而相對的蘇軍有191萬人,5000輛坦克和2.8萬門火炮。並且請注意,德軍是進攻,蘇軍是防守。

    而且,與此前所有的突擊都不同。這一次,德軍沒有縱深和迂迴的餘地,採用的是最傳統的對突出部展開鉗形攻勢的戰法,新式戰車成群結隊地向敵方防守嚴密的陣地反覆突擊。而他們面臨的卻是開戰以來蘇軍最堅固的防禦,僅第一道防線就有94萬顆地雷等著德軍來犯,還有數以萬計的反坦克槍炮大張著火舌準備捕食,更有數十萬民工層層挖掘的反坦克壕給德軍坦克下絆子。這還不算德軍新式坦克自身的效能問題以及蘇軍如同鋼鐵海洋般的T34。

    哦,對了,對德軍如同生命般的制空權此戰也沒有了。

    所以,德軍的失敗原因沒有什麼玄之又玄的東西。他失敗的原因就是他根本打不贏。

    ————————

    好吧,那我跟你說個不需要解密大家都知道的。蘇德戰爭蘇軍死的比德軍多,你猜這算誰贏了?

    如果都像你們按傷亡論成敗的話,莫斯科德軍沒有敗,斯大林格勒德軍沒有敗,庫爾斯克德軍沒有敗,所有的戰役德軍都沒敗——最後勝利轉進柏林。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1943年7月5日至8月27日,蘇德戰場爆發了庫爾斯克會戰,成為蘇德戰場的分水嶺。

    如果戰前,德軍和蘇軍還能爭長論短,短時間內甚至還能發動大規模戰役行動,阻止蘇軍的戰略意圖的實現,那麼戰後,德軍就失去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淪為了被動挨打的態勢,蘇軍在漫長的正面戰線上全面開花,形成了十次斯大林突擊戰役,逐漸將德軍趕出了蘇聯領土。德意志第三帝國在這次戰役中受到了致命創傷,流血不止,直至倒地身亡。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聯軍事統帥部備受鼓舞,認為國際反法西斯戰役已經來到了關鍵節點,宜將勝勇追窮寇,統帥部的將軍們制定了擴大戰果的作戰方案,命令蘇軍趁德軍戰敗潰退的有利時機,果斷出擊,將敵人全部趕出國土。

    蘇軍統帥部的將軍們顯然低估了德軍的戰鬥力,也低估了德軍將領的素質。

    在曼斯坦因的指揮下,德軍漸次退兵,逐步消耗著蘇軍的戰鬥力和銳氣,終於在哈爾科夫一線穩住了陣腳,並且不失時機地在1943年2月19日以劣勢兵力發起了反擊,用德軍的高機動性彌補兵力的不足,造成了蘇軍的大面積潰敗。

    蘇軍統帥部為避免更大面積的潰敗,被迫下令前線蘇軍後撤至奧博揚地區,並且把之前準備在列寧格勒方向發動反擊的第一近衛集團軍,和之前在斯大林格勒地區休整的第21和第64集團軍都調往這個區域,準備嚴防死守。德軍師老兵疲,到此時再也打不動了。德軍的主要作戰優勢是閃電戰,以快制慢,當蘇軍形成了穩固的防線後,閃電戰的優勢就無法發揮出來,德軍終止了戰役計劃,蘇德雙方在以庫爾斯克為核心的奧博揚地域形成了對峙的局面。如下圖,蘇聯紅色區域的突出部就是庫爾斯克區域。蘇德兩軍劍拔弩張。

    這種對峙的局面沒有維持多久,因為蘇德雙方的領導人都具有極強的進取心,都想透過一場大戰改變戰場的均衡態勢。雙方重兵對峙,雙方都心知肚明,一場戰役,蓄勢待發。

    在經過短時間的休整後,德軍前線指揮官曼斯坦因給希特勒發了一封電報,簡略的說明了他的戰役設想:在庫爾斯克為核心的突出部,蘇軍正面戰場250公里,而德軍南北對進,只有70公里,如果德軍能夠在庫爾斯克地域重創蘇軍,分割蘇聯西南方面軍和莫斯科之間的聯絡,在後方威脅莫斯科方向,就可以改變戰場戰略主動權。

    希特勒在帝國大廈召開了作戰會議,討論這一方案,德軍分成了兩派。拋開利益本位的立場不講,以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司令京特·馮·克魯格元帥和陸軍總部參謀長蔡茨勒上將對計劃表示支援,因為開戰之後,會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在中部戰場,形成攻擊莫斯科的良好局面。德軍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上將和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上將則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戰役目標過大,德軍裝甲力量不夠,不足以支撐龐大的戰役目標。

    希特勒是有著賭徒心態的,只要有3成把握,他都敢幹,他表態支援曼斯坦因,給作戰計劃上命名:堡壘計劃,計劃定於1943年5月4日發動。

    德軍在之前的損失比較嚴重,到了5月份,還有很多坦克在生產車間組裝,而且蘇聯的雨季結束的很晚,部隊行軍很困難,這一切都導致了行動的拖延。

    希特勒很惱火,又把他的將軍們從前線召回,開了一次會議。這次,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再一次堅持反對觀點,並且給希特勒看了他的航空兵拍的照片。照片顯示,蘇聯軍隊已經收到了德軍即將進攻的風聲,派遣大量的增援部隊來到突出部,並且設定了梯次防禦工事。德軍閃擊戰的優勢,已經不可能再發揮了。

    希特勒猶豫了。

    此前堅持進攻的曼斯坦因、克魯格、蔡茨勒對希特勒做遊說工作,說德軍的戰鬥力有目共睹,我們之前取得非常大的勝利,今後也將依然取得這樣的勝利。希特勒被他們的熱情所感染,堅定了作戰信念。

    1943年7月5日,德軍準備發動進攻。然而戰線太過漫長,德軍下發攻擊命令到一線部隊過早,造成了洩密。蘇聯人捉了兩個德軍士兵,這兩個德軍士兵一致供認,再過幾個小時,德軍就要發動進攻了。蘇聯人聞訊,立刻通知了統帥部。

    於是戰役發起前,是蘇聯率先進行了炮火準備,試圖打亂德軍的進攻節奏。德軍無奈,只好提前3個小時發動進攻。

    德軍猛烈的攻勢超出蘇軍的想象,即使正面的蘇軍派出了預備隊,也難以撼動德軍分毫。

    蘇聯統帥部立刻把草原集團軍等後備兵力都給送上來了。斯大林親自給前線蘇軍指揮官瓦圖京打電話,先是同志們辛苦了之類,最後就是嚴令死守,不然軍法從事。

    蘇軍這時有了美英的大量援助,可謂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又有斯大林的電話關懷,打的非常堅決,讓德軍每前進一步都遭受到了很大的傷亡。7月9日,瓦圖京蓄謀已久的反擊作戰終於開始了。蘇軍和德軍打了對攻戰,雖然蘇軍損失很大,但是成功阻止了南北兩路德軍會師,讓南線的德軍不得不獨自進攻到了普羅旺夫卡城下。在這裡,最大的坦克會戰,即將開始了。

    7月12日晨,戰鬥打響,蘇德雙方几乎是同時發動了進攻,1500輛坦克在俄羅斯大平原上,橫衝直撞。開始時,德軍“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優勢明顯,而蘇軍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樣距離下無法對德軍造成威脅,因此蘇軍坦克開足馬力以最高速度衝向德軍,被稱為坦克拼刺刀,試圖發揮T-34機動性的優勢來戰勝笨重的“虎式”坦克。在衝鋒過程中,蘇軍坦克付出了慘重代價。當雙方接近後,戰鬥變得更加慘烈,坦克一輛一輛地被摧毀,但在被毀的坦克旁,雙方的坦克兵仍在互相射擊,甚至互相肉搏。戰鬥一直持續到傍晚,最後因雙方都精疲力竭才停了下來,而戰場上到處都是坦克殘骸和屍體。在這天的坦克大戰中德軍雖然以相對較小的損失,摧毀了更多的蘇軍坦克,但他們卻沒能攻佔普羅霍羅夫卡,而隨後源源趕到的蘇軍援兵使他們的防線將更加堅固。

    見無法獲勝,曼斯坦因指揮的德軍重兵集團因為預備隊全都壓上去還不見局勢有好轉,就逐漸撤退回到了戰前控制地域。

    在北線,德軍也在第9集團軍的莫德爾上將的帶領下,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作戰,但是到了7月中旬,德軍發起的攻勢,基本被蘇軍抵擋住了,而德軍的裝甲力量油料耗盡,也無力發動新一輪作戰進攻,被迫轉入防禦。

    這一階段,德國寸土未得,還損兵折將。

    德軍的進攻表現結束了,接下來,就到了蘇聯反攻的時間了。

    蘇軍在7月12日,在戰場表現比較好(莫德爾進攻不太得力)的北線戰場,執行了“庫圖佐夫”作戰計劃,對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陣地實施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炮擊,隨後西方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的一線部隊開始進攻。到7月15日蘇聯中央方面軍的第70、第13和第48集團軍也加入攻擊。 此時蘇聯空軍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權。莫德爾抗不住了,要求撤退。希特勒認為莫德爾出工不出力,否決了撤退的請求。

    可是7月25日,來自義大利的訊息讓希特勒如坐針氈。

    十多天前,希特勒收到電報,美英盟軍開始了登陸了義大利本土。在7月25,墨索里尼下臺,義大利推出戰爭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希特勒面對失去盟友,安全感變得很脆弱,尤其是當盟軍在義大利開啟缺口後,歐洲將不再是鐵桶,底兒被捅漏了。

    希特勒不得不從前線抽調黨衛軍裝甲軍前往義大利佈防,並且營救墨索里尼,試圖穩固義大利戰線。同時,他同意了北線德軍的撤退請求。北線德軍迅速脫離了與蘇軍的接觸,北線戰事告一段落了。

    重頭戲在南線。

    斯大林要求朱可夫在德軍脫離接觸的第2天就要發動攻擊,要更多的殲滅德軍。朱可夫認為蘇軍連續作戰,師老兵疲,需要休整。於是在8月3日,經過休整的蘇軍以90萬兵力,28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發起了進攻作戰,雖然德軍拼死抵抗,但是蘇軍進展順利,4天后佔領了德軍後方的後勤供應基地博戈杜霍夫,繳獲大量德軍物資和燃料。

    蘇軍南線的指揮官瓦圖京,認為德軍已經崩潰,現在只需要喝著伏特加追亡逐北,坦克一路狂飆,要在後方堵住德軍的退路,包曼斯坦因的餃子。不知不覺間,步兵被甩開老遠。

    曼斯坦因發現了蘇軍步、坦分離的有利戰機,在敗退中,積極組織反擊作戰,對蘇聯的追擊部隊造成了重大的殺傷,蘇軍被迫撤退。但是曼斯坦因的裝甲力量沒有了燃料,不能擴大戰果。而蘇軍的力量在後方及時得到補充,很快又殺回來了。這次,曼斯坦因也沒有辦法了,只好帶領德軍快速撤退。8月23日,蘇軍收復了哈爾科夫。此後,戰線趨於穩定,庫爾斯克戰役結束。

    庫爾斯克戰場遍佈著數以百計燒焦的坦克和飛機的殘骸,以及無數的屍體。雙方的區別在於:蘇聯紅軍在遭受了巨大損失的情況下仍然能按照計劃開出防線發起全面反攻,而歐洲東線德軍則再也無法扭轉整個東線戰局。

    庫爾斯克會戰期間,德軍打出了比較優秀的交換比,德軍損失70萬人,蘇聯損失180萬,可謂是取得了很多戰術勝利,交換比達到了1:2.5。但是在戰略上,德軍是徹底失敗的,其會戰目標完全沒有實現,而且將自己本來就很難補充的機動兵力損失絕大部分。

    分析其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德軍師老兵疲,補充不足的時候,盲目地制定了不切實際的戰役目標,對自身實力的高估以及對對方實力的低估,造成了戰役籌劃階段對戰役困難估計不足。

    第二,美英對蘇聯的物資援助起到了關鍵作用,蘇聯的損失,包括武器裝備、人力資源都可以從盟國那裡取得補充;而德軍的盟國,沒有幾個有大用處的,德軍損失一點就徹底損失了,很難補充。所以即使德軍打出了比較好的交換比,一樣難以撼動蘇軍的數量優勢。

    第三,戰役實施的拖延,蘇聯早已獲得德軍即將發動進攻的訊息,做了大量的工事準備,德軍發動襲擊的突然性已經沒有了。

    第四,美英聯軍的西西里登陸作戰,讓義大利的局勢發生崩壞,希特勒為了照顧義大利方向,從戰場前線抽調了主力部隊回援,造成進攻力量的不足。實際上,即使希特勒不抽調,也難以改變戰場劣勢。曼斯坦因對蘇軍實力的低估,是出於對美英供給能力的預計不足,因此他堅持認為,再努力一把,蘇軍就要崩潰了。可是到最後,他也發現了,蘇軍越打越多,根本打不完,而且坦克像洪水一樣漫過來。這樣的戰爭,已經沒有戰術大師的發揮空間,一線平推就可以了。

    蘇軍的戰略也是如此,對於蘇軍統帥部來說,一個好的將軍,就是能夠將剛剛徵召來計程車兵和軍事裝備,一個A鍵打過去,用一個蘇軍可以接受的交換比換得戰場優勢,就足夠了。

    這個時候開始,蘇德戰場開始按照蘇聯的節奏開始了下半場,直到柏林的國會大廈上飄揚起鐮刀旗。

  • 3 # 歷史這樣說

    自從1941年6月22日,隨著三路德軍突入蘇聯,蘇德之間互不侵犯的協議徹底被撕毀。

    戰爭初期,由於蘇聯自身的一系列失誤,德軍的進展非常順利,蘇聯紅軍幾乎一路潰敗,阿道夫·希特勒甚至狂言三個月滅亡蘇聯。

    不過,蘇聯紅軍最終還是抵擋住了德軍的進攻,並積蓄力量,開始謀求反攻。

    庫爾斯克會戰,就是雙方非常重要的一次決定性戰役,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坦克會戰,也是最大規模的一場對攻戰役。

    德軍原本想透過這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對蘇聯紅軍造成大量傷亡,從而全面奪回戰略主動權,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成了他們最後一次對蘇聯紅軍的主動進攻。

    那麼,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悅史君認為,以下3個方面非常關鍵:

    第一,德軍發動進攻前,蘇聯紅軍已經獲取了德軍要進攻的情報,並已做好嚴密防務,建立三道縱深梯次防禦線,在前線駐守了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

    第二,阿道夫·希特勒越權指揮,多次阻撓德軍的行動,導致對蘇聯紅軍發動進攻的時間不斷延後,最終進攻步調緩慢,而且損失慘重。

    第三,德國自身的南線義大利,被盟軍登陸了西西里島,阿道夫·希特勒為了調動兵力防衛義大利,被迫撤退。

    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並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蘇聯紅軍則發動一連串巨型攻勢,殲滅德軍大批有生力量,開始收復國土,並把德軍趕出蘇聯領土,蘇聯紅軍掌握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德軍的東部戰線走向崩潰。

  • 4 # 一條波浪大河寬

    庫爾斯克會戰德軍失敗的主因就是犯了以短擊長的大忌!

    德軍的長處是戰術型閃擊戰,蘇軍的長處是戰略型持久戰!一旦蘇軍事先準備充分有備而來,德軍突襲式的閃擊戰便失去威力,只能進入比拼整體國力的消耗式持久戰 …… 以短擊長當然不可能取勝!所謂掌握戰略主動權,就是作戰必須按照己方節奏來打,也就是以長擊短的作戰節奏 …… 從庫爾斯克會戰開始直到柏林戰役,東線戰場已經進入蘇聯節奏,德軍以短擊長最終失敗就是必然的!

    其實德國人自己也明白,庫爾斯克會戰時的德軍已無當年剛入侵蘇聯時期的實力,為什麼德軍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呢?那是因為從戰略層面來看,德軍認為再不抓住所謂的最後機會削弱甚至擊敗蘇軍,那麼蘇軍就有時機成長壯大到德軍無法戰勝的程度 …… 在希特勒的眼中,庫爾斯克會戰是一個關鍵節點:打庫戰德軍也許還有翻盤的機會,而不打庫戰德軍就肯定被削弱直至被擊敗!

    德軍的一廂情願並不代表客觀事實!而看待戰略問題必須具有大局觀 …… 莫斯科會戰的結果已是德軍閃擊戰失靈並走向失敗的開始,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結果已使這一趨勢成為不可逆轉的必然,庫爾斯克會戰的結果則把這一必然趨勢徹底做實了!

  • 5 # 玉面誠實小郎君12345

    斯大林格勒戰役天氣的因素對雙方勝敗來說已經影響不大了!因為德軍經莫斯科一役後對俄國的冬天有了切身的體會,不會不做準備的,至於天氣比較寒冷、道路較為泥濘,這都是不是像莫斯科之戰似的對勝負影響的那麼大,斯大林格勒之戰要是以當時人的眼光來審視,在戰役、戰術層面德國都是沒錯的,斯大林格勒之戰不是德軍的失敗,而是德國的失敗。這次失敗是失敗於戰略層面上的、是失敗於整個德、意、日軸心國集團所控制的戰爭資源無法和美、蘇、中、英等同盟國所控制的戰爭資源無法比擬的必然結果。大家去查查美、英兩國在戰爭期間支援蘇聯的物資量、及戰役期間蘇德之間的損失、補充程度,大家就明白了為什麼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期德國窮盡所能也無法佔領斯大林格勒,而蘇聯居然在同樣艱苦的條件下,還能組織近百萬大軍實施“天王星計劃”也就是“鐵鉗”攻勢呢?就是咱們後人再來複盤此局,你身為德軍最高統帥面對各戰線兵源、物資都達匱乏到極點的情況下,叫你又能調集哪隻力量來抗衡這近百萬蘇軍的反攻呢?中央集團軍群能調出?還是北方集團軍群能調出?還是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能調出?還是說不管南斯拉夫了把那裡的20-30萬人調出?有的會說可能可以調曼斯坦因的南線A集團軍群,什麼南方集團軍群就不該分A、B兩個集團軍,哪A集團軍面對的蘇軍要是發動反攻呢?這股蘇軍要是在這個時候直接直插第聶伯河唯一的渡口,哪到時被殲的就不是一個第六集團軍了,那整個南方集團軍群就有可能完全被殲。又有人說哪趁德軍沒被蘇軍百萬大軍合圍前撤走B集團軍群,那你就沒站在整個德國最高統帥部以及整個德國決策人的角度來審問題,因為德國到那時候已經無路可退了,他們必須要高加索的石油,必須!因為德國的石油儲備已經消耗殆,只有A集團軍順利殲滅高加索60萬蘇軍併成功佔領能開採的油田,B集團軍順利佔領斯大林格勒,保護住高加索油田的側翼,並以斯大林格勒為基地迂迴攻擊莫斯科側後,二戰才有一點,只是一點哦被改變的可能!因為美國參戰了!(大家可以查查美國參戰後希特勒的態度,聽說是咆哮!狂罵日本後向美國宣的戰,及美國參戰後對比下德國在戰略上的改變。再查查美國的戰爭能力後再思考下)德國還有什麼辦法?還有什麼辦法?還有??如果不趁美、英沒開闢西線戰場前賭了!!如果後撤輸只是時間問題!毫無疑問!相信就是斯大林格勒之戰德軍獲勝,成功佔領斯大林格勒,二戰歷史被改變也是微乎其微的。還會有“第二次莫斯科反擊戰”、”古比雪夫反擊戰”因為蘇德戰爭德國失敗不是在斯大林格勒,德國的失敗在戰役初期的斯摩稜斯克戰役就已經被註定了,因為斯摩稜斯克的戰役時間遠超出了德國的預想,使德國無法按預定計劃在冬天來臨前佔領莫斯科,才有了後來莫斯科慘敗!難道希特勒不知道莫斯科的德軍穿的什麼衣服?拿破崙是咋輸的?就咱們知道?站在希特勒的角度來說:“沒辦法啊”在斯摩稜斯克之戰之後,他只有賭了!因為的手裡的石油、及所有戰爭資源是不准他和俄國耗的!是不準的!只有迅速佔領莫斯科,在美國參戰前完成對俄國政府的顛覆並改造,整合俄國的資源為德國所用才是唯一能取勝的路!希特勒在莫斯科也好、斯大林格勒也好都是無路可退的!他既希望的是德軍的素養及意志力!然而這些面對於殘酷的大自然及資源遠高於自己的美、蘇來說都是附加值而已!為什麼基輔戰役殲滅蘇軍60萬、布良斯克戰役殲滅蘇軍65萬、第一、二次哈爾科夫戰役等大大小小戰役共殲滅蘇軍好幾百萬,蘇聯還能撐起來呢?為什麼德國一個斯大林格勒戰役損失不到50萬人,如果加上後來曼斯坦因哈爾科夫戰役在損失上蘇聯不比德國小,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成了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了呢?就像一個牌局,對方拿著可以視為無數的賭資和你玩梭哈!把把梭你手裡所有的錢,他輸了可以把撲克牌一收說聲:“草"!再來一把!但你(希特勒)呢?一把都不能輸!輸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 6 # 浩漢防務論壇

    (圖為T34/76坦克)

    在庫爾斯克會戰爆發之前,蘇德雙方均有在這個突出部發起反攻的計劃。德國方面,由於重型裝備的不足和物資的缺乏,作戰計劃一再延遲,結果到了戰役發起時,蘇軍已經構築了縱深的防禦,大大增加了突破戰線的難度。蘇軍方面,蘇軍一開始也準備進攻,但是在發現德國正在準備進攻時,改變了戰略,開始構築縱深防線和大量的防禦工事,並提前在德軍的進攻方向上集結了火力。

    (圖為四號坦克)

    在德軍發起進攻之前,蘇軍透過俘獲的戰俘得知了德軍的計劃,提前對德軍進行了火力急襲,打響了戰役的第一槍。在隨後的一系列攻防中,扭轉局勢的是普羅霍洛夫卡的坦克大戰,蘇聯第五近衛坦克集團軍黨衛軍第二裝甲軍在這裡展開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蘇軍以極大的損失阻止了德國人的進攻,並最終止住了德國人的進攻,而蘇軍則自此開始反攻。在之後的戰鬥中,雖然雙方都蒙受了沉重的損失,但是蘇聯軍隊數量上的優勢使得蘇軍總能更快恢復過來,繼續進攻,直到最後收復哈爾科夫,粉碎了德軍的進攻,迫使德軍進入防禦態勢。

    (圖為虎式坦克)

    在西線,英美盟軍也起到了作用。盟軍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發起了登陸,迫使德軍從東線抽調部隊和技術裝備,削弱了東線德軍的力量;同時,第九集團軍在奧穆爾被包圍,為了不重蹈斯大林格勒的覆轍,德軍只能從進攻轉入退卻和防禦,雙方局勢回到了剛開戰時態勢,但是德軍已經失去勝利的希望,因為蘇軍持續的進攻將迫使他們一步步後退。

  • 7 # 弄伐裡奇

    蘇德戰爭進入了1943年,德軍打算在庫爾斯克打一次較大規模的戰役,從戰區地圖可以看出,蘇德在庫爾斯克戰區的防禦陣地相互交錯,尤其蘇軍在此處有一個突出部,像一個楔子打進了德軍防禦陣地,變成了一個可以進攻的出發陣地,使德軍如鯁在喉,必欲拔之而後快。於是,前線將領呈報德國大本營準備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發動一場代號“堡壘”的戰役,以期奪取突出部,拉平戰線,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捎帶手徹底殲滅蘇聯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為以後的作戰鋪平道路!德軍曼施坦因元帥要挾哈爾科夫會戰的勝利,帶領士氣正在回升的德軍打一次漂亮的會戰,一勞永逸地解決當面之敵,他有這個信心!

    察覺到德軍意圖的蘇聯紅軍精心地設計了他們的防禦,構築了數道防線,防禦縱深超過100英里,整個防禦體系由大量互相緊密配合的戰壕、鐵絲網、反坦克火力點和反坦克溝壕以及雷區組成,在德軍最可能的進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德軍指揮官曼施坦因元帥

    朱可夫

    瓦圖京

    羅科索夫斯基

    科涅夫

    而此時的德軍在1943年春,在歐洲東線坦克損失巨大,到1943年5月,東線十八個裝甲師只剩495輛坦克,平均一個師只剩27輛。雖然改進過的3、4號長身管型坦克能夠壓制T-34/76,新式虎式和豹式坦克效能更是大大超過,但數量差距短期內無法彌補。但在得到了一定數量的補充後,德軍還是決定發起戰役。1943年7月4日,在突出部南部的蘇聯近衛第6集團軍捕獲了德軍第168步兵師的一個士兵,他供認德軍即將在第二天開始進攻;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蘇第13集團軍俘虜了一個德軍德國第6步兵師的中士,他也供認德軍將在幾小時之後發動進攻。為了打亂德軍進攻步驟,朱可夫於5日2時20分下達向德軍陣地實施了炮火反準備的命令,庫爾斯克會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蘇聯紅軍的炮擊完全出乎德軍的意料,造成很大損失,“庫爾斯克戰役”就此拉開了大幕!這場戰役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鋼鐵會戰!此役,德軍與蘇聯紅軍共出動了近8000輛坦克。參戰雙方共投入了約280萬名士兵,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5000架,也創下兩個紀錄就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最大規模單日空戰。

    最後,戰役以蘇軍的慘勝而告終!德軍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進攻,欲從由南北兩端自中央夾擊,合圍殲滅中央突出部的蘇聯紅軍,重奪戰略主動權,但由於蘇聯紅軍已做好嚴密防務和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損失慘重,因為南線義大利被盟軍登陸了西西里島,希特勒調兵力防衛義大利而被迫撤退。此次戰役後,蘇聯紅軍發動一連串巨型攻勢,殲滅德軍大批有生力量且趕出蘇聯領土,德軍再也無法對蘇聯紅軍產生致命威脅,蘇軍完全掌握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

    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損失兵力25萬多人,損失坦克約1500輛,損失飛機1 000架。蘇聯紅軍也為庫爾斯克會戰付出了更為慘重代價的代價,損失兵力80萬,損失坦克6 000輛,損失火炮5 244門,損失飛機1 700架。

    德軍的失敗原因有多方面的:

    首先,經過兩年多的戰爭鍛鍊,蘇軍的指揮更臻成熟老到,士兵的作戰技能更加嫻熟,各軍兵種的配合也日趨熟練,正應了毛主席的那句話: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就好像電影《南征北戰》中旅首長對營長說的:這仗啊,叫你越打越精啦!

    其次,經過這殘酷的兩年多入侵蘇聯的戰爭,德軍傷亡巨大,無論德軍再怎麼努力,兵員素質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有經驗的精銳部隊被大量消滅,單就列寧格勒會戰、莫斯科會戰和斯大林格勒會戰,就大量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這還不包括數不清的其它戰役和戰鬥,德軍此時的防禦兵力已經顯現出捉襟見肘的困境,否則就不會顯出曼施坦因“機動防禦”的能耐了!

    再次,技術兵器的損耗得不到及時補充,德國雖然加緊生產武器,仍然是顯得杯水車薪,因為不止東方戰場要補充,其它戰場也急著要補給。庫爾斯克戰役發起前,“虎、豹”坦克不能及時到位就很能說明問題!即使後來補充了些,也只能說是聊勝於無。雖然,“虎、豹”厲害,但架不住蘇聯的坦克多啊!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餓虎不敵群狼啊!

    最後,是蘇軍指揮決策層對德軍戰略意圖推測準確,戰役準備充足,戰役決心堅定,戰場指揮果斷正確,先敵一步發起攻擊,既有效地大量殺傷了德軍的有生力量,又打亂了德軍的部署。蘇軍指戰員的戰鬥意志堅定,在戰役最艱難的時候,誰堅持住了,誰就取得了勝利!最後的勝利屬於了蘇軍,是一種將侵略者趕出家園的信念,為戰友報仇的信念,也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信念驅使蘇軍戰士奮勇向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8 # 種花家看門兔

    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兩線作戰,兵力兵器不足。

    單從戰役戰術方面來說。德軍戰役發起的時間過晚,失去突然性。庫爾斯克戰役因為德國國力的下降,原本計劃的新式武器及兵力,譬如虎式豹式坦克的補充投入一再拖延,加之希特勒對新式武器的過於迷信,使得戰役的發起日期一推再推,失去了突然性,被蘇聯在5月份就準確預料到了德軍的進攻方向。

    其次,蘇聯針對德國的進攻做了良好的準備。在庫爾斯克方向上建立整個縱深為250—300公里的多地帶防禦,將強大的最高統帥部戰略預備隊—草原方面軍調到庫爾斯克以東地域,向庫爾斯克地域進行了整個戰爭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物資器材和部隊的集中,組織了專門的空中戰役以破壞敵人的交通和奪取制空權,加強游擊隊活動以便組織敵後的大規模破壞和蒐集最重要的情報,實施了一整套措施以便在政治上保證紅軍當前的行動。僅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參加作戰的就有133.6萬人、3444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9100門火炮及2900架飛機(連同遠端航空兵和西南方面軍第17空軍集團軍在內)。在對德軍實施主要突擊的方向,建立了極大的炮火密度。譬如在波內裡地域展開了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的炮兵第4軍,該軍編有700門火炮和追擊炮。方面軍炮兵部隊和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的全部主力,也都配置在這個地域。火炮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92門火炮和迫擊炮。為了抗擊德軍密集的坦克突擊,在整個防禦縱深內建立了對坦克防禦,最大限度地配備了炮兵、坦克、工程器材和地雷。譬如中央方面軍第13集團軍地帶內的反坦克火炮,每公里正面上有30餘門。

    再次,德軍在進攻之初雖然有所進展,但是蘇聯防禦縱深的軍隊很快就彌補了這種微弱優勢,並且蘇聯在制定計劃之初,就是按照“防守反擊”的思想做戰役準備的。所以,德軍進攻一停滯,蘇聯立即就投入反擊,沒有給德軍以喘息的機會,德軍的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 9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戰役的程序就不說了,反正德國軍隊以遠少於蘇聯軍隊的人數進行主動的進攻,應該說是重創了蘇聯軍隊,按照解密的檔案消滅的蘇聯軍隊比參加戰役的德軍數量都多,應該說這個時候德軍還是對蘇軍有明顯的戰術優勢,但是德軍沒有達到戰役目的,也沒有扭轉德軍的不利局面,蘇聯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生息後,很快就恢復了,而德軍因為軍隊培養的問題,無法大量補充合格的兵源,最後必然失敗!

    給德國找了很多借口,但是德國的人力資源確實是不足,物質資源也不能說多麼充分,所以在這個時候捉襟見肘也是必然的,至於過程嘛,偶然因素也很多,但是結果是這麼回事!

  • 10 # 兵器世界

    庫爾斯克會戰其實是打了一半的戰役,它並沒有按照策劃者曼施坦因的計劃打到最後,這或許是它失敗的一個原因!德軍之所以沒有堅持打下去,一方面是將領們除了曼施坦因本人之外都沒有信心,另一方面是德軍兵力不足,當多個戰線都需要救援時,庫爾斯克方向的預備隊被抽掉一空,曼施坦因也只好放棄作戰。

    包括希特勒愛將莫德爾和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在內的高階將領們,都是反對發起庫爾斯克戰役的!因為經過1942年下半年的廝殺之後,東線德軍損失慘重,失去精銳的第六集團軍30餘萬人之後,德軍其實已經無力再發起進攻作戰了!(作為主力的裝甲部隊早已疲憊不堪)

    目前比較可靠的資料認為,東線德軍在1943年5月時節,全部的18個裝甲師總共擁有495輛坦克,也就是一個師只有27輛而已。而1941年巴巴羅薩計劃開始時,每個德軍裝甲師要配備200輛坦克,如果按照古德里安的標準更應該配備400輛,可見此時的德軍裝甲部隊根本不適合作戰。

    這一點希特勒是心知肚明的!曼施坦因也不是傻瓜,他當然知道自己手中部隊的狀況,因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亞述海迂迴戰術,也就是再來一次規模更大的哈爾科夫反擊戰,透過誘使蘇軍跨過米烏斯河進攻,將蘇軍引向半年前它曾慘敗的哈爾科夫,甚至可以放他們推進到第聶伯河。而德軍集中所有的裝甲機械化部隊從頓河上游突破,一路推進到這條河流入海口附近的重鎮“羅斯托夫”,將百萬計的蘇軍主力圍困在亞述海北岸,據而殲之!

    不難理解,曼施坦因也考慮到了兵力裝備不足的問題,他想借助亞述海的幫助,將閃電戰的鉗形攻勢變成一路進攻,以便節省兵力。同時藉助一連串的撤退拉長蘇軍的戰線,削弱對方的戰鬥力,為了達到這個誘敵深入的目的,曼施坦因甚至打算放棄哈爾科夫會戰的戰果,將第聶伯河以東都讓給蘇軍!

    這個計劃明顯是不會被希特勒接受的,他始終堅持寸土必爭、一步都不後退的古老思想。因此,曼施坦因不得不將計劃壓縮,轉而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展開攻勢,過程也是一樣的,以有限規模的佯攻吸引蘇軍反擊,憑藉優勢的戰損交換比耗盡蘇軍實力,而後再奪取庫爾斯克突出部。

    請注意,這裡是說庫爾斯克會戰沒有進行到底的關鍵因素。1943年7月5日,德軍確實按照計劃投入90萬人和2500多輛坦克,從南北兩個方向對庫爾斯克發動了鉗形攻勢,但這個進攻很快就停止了,尤其是莫德爾負責的北線攻勢在10日就停止了;

    曼施坦因方向的進攻相對持久得多,著名的普洛霍羅夫卡坦克混戰就發生在7月12日,此時希特勒已經有了停止進攻的念頭,因為蘇軍的預備隊源源不斷、反擊也頑強有利,甚至在庫爾斯克戰場之外的東線其他地區也有蘇軍在進攻,且盟軍在7月10日登陸西西里島,義大利的易手只在彈指之間!在這種到處漏水的情況下,別說是意志不堅定的希特勒,任誰都會產生不想打下去的念頭。(庫爾斯克戰役被打的遍體鱗傷的虎式)

    第一個不堅定的就是隻打了5天的莫德爾,面對蘇軍的反攻(庫茲涅佐夫進攻作戰),他將部隊一路撤往在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線撤退。但莫德爾到底是防禦大師,他這一路消耗了42.9萬蘇軍生力軍,該報廢了蘇軍2580多輛坦克,也算是完成任務了。

    曼施坦因的壓力最大,他對面的瓦圖京大將從一開始就主張全力進攻,但他也因此差點又一次重演了5個月前的哈爾科夫慘敗!他的部隊衝擊過快、補給線拉長、士兵疲憊不堪,身後還有大量未被清除的德軍殘餘。曼施坦因看準機會,就像5個月前的回形針計劃一樣,他放棄了重鎮別爾哥羅德和自己的後勤基地博戈杜霍夫,吸引蘇軍玩命追擊,同時有條不紊的收攏部隊,準備反攻。

    果不其然,愚蠢到家的瓦圖京根本不是曼施坦因的對手,他又一次被彈性防禦挫敗,部分蘇軍裝甲部隊被全殲!這其實就是曼施坦因等待的機會,按照計劃莫德爾不該跑那麼快、曼施坦因也應該發起規模更大的反擊,但由於希特勒抽走了東線太多的主力軍和預備隊,讓這一切都無從談起了。(德軍兵力捉襟見肘)

    回顧整個戰役,德軍經歷最初的消耗戰後,在庫爾斯克南北兩個方向上不斷後退,但也消耗了蘇軍寶貴的兵力和武器,公開資料顯示,蘇軍在防禦階段損失18萬人,在進攻階段損失高達67萬人,還有6800輛坦克和2200多架飛機報廢,這本應該是作戰計劃的第一步。

    按計劃德軍本應該發起反攻,將損失慘重的蘇軍打垮,可無奈兵力不足,曼施坦因也好、莫德爾也罷,他們的部隊都無力對付蘇聯源源不斷的援兵,哪怕他們都已經是強弩之末,戰役進行到一半後只能作罷。

  • 11 # 偉大的範巴斯滕說體育

    庫爾斯克大會戰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次戰役!因為庫爾斯克大會戰既包括宏大的庫爾斯克突出部戰役,還包括之後規模巨大的奧廖爾和別爾哥羅德的兩次戰役!

    雙方從參戰兵力上在整個庫爾斯克會戰中達到400多萬人!重武器和技術裝備投入驚人!戰略決定性意義對蘇德戰場而言很大程度上超過了斯大林格勒大會戰!德國在東線蘇聯戰場的戰略進攻在庫爾斯克會戰後徹底失去了動力!

    然而從庫爾斯克大會戰的程序和結局上看!兵力和兵器數量等處於明顯劣勢的德軍依然習慣性的高效和優秀!進攻組織,指揮藝術,兵員素質和戰略戰術運用等甚至達到了巔峰!

    可以負責任的說德軍從戰術上完全贏得了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甚至從某種程度的戰役上都贏得了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但眾所周知由於戰役防禦方的蘇聯,在美國和英國的戰略工業軍事援助作用下,已經在此時達到決定性的頂點!所以蘇聯在兵力兵器物資上佔有絕對巨大的優勢!還重點部署了強大的戰略預備隊!加上美英兩國對蘇聯的戰略情報通知等,令蘇聯對德國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戰略進攻方案基本掌握!

    所以綜上所述德軍不可能從整個戰役上贏得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進而根本無法從戰略上贏得庫爾斯克戰役!

    可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的表現和展現的一貫的高人一等的能力,還是令只有數量優勢的蘇軍繼續相形見絀啊!

    從庫爾斯克戰役的過程看,如果不是蘇軍數量優勢的過分巨大和整個一個方面軍的戰略預備隊的投入,尤其如沒有美英盟國戰略軍事工業援助的決定性因素!那德軍必將贏得庫爾斯克大會戰的全勝!所以蘇聯在整個戰略戰爭局勢上而言在整個庫爾斯克大會戰中是慘勝!但如從軍事角度而言是雖勝猶敗啊!

  • 12 # 米粒閒聊

    庫爾斯克會戰(1943年7月5曰——8月23曰),是德軍在東線發動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在這一會戰之後,德軍已無力在東線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作戰了,全面地轉入了戰略防禦。斯大林說過“如果斯大林格勒會戰預示著德國法西斯的衰落,那麼庫爾斯克會戰則使德國法西斯面臨滅頂之災。”

    庫爾斯克會戰的背景:在東線從1942年7月17曰至1943年3月底,進行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及哈爾科夫反擊戰,前者是蘇軍全殲德軍第六集團軍,後者是德國曼施坦因指揮德軍反擊蘇軍,並奪回哈爾科夫,穩定了東線的南部戰線。東線在經過二十個月的消耗戰後,德軍再也不具備象1941年和1942年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的力量,只能採取有限進攻的方式;而在北非戰場從1942年10月至1943年5月,德意聯軍在美英盟軍東西夾擊中,被殲滅,北非戰役結束。這預示著盟軍將會在,歐洲大陸採取登陸作戰,也就是要在歐洲大陸開闢第二戰場。這就需要德軍由東線抽調軍隊,來加強在歐洲其它地區的防禦。所以,德軍必須搶在盟軍開闢笫二戰場前,盡力在東線多消滅蘇軍的有生力量,使蘇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甚至岀現曼施坦因元帥所期望的,迫使蘇聯接受不分勝負的和平。從上述因素可以看出時間是一個重要問題,要想達到獲勝,必須要快速的採取行動。

    希特勒及德國陸軍總參謀部,在1943年3月制訂了“堡壘計劃”(也有譯成城堡或衛城計劃),也就是殲滅庫爾斯克突岀部的蘇軍。這個突岀部伸入到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結合部。計劃中規定由莫德爾元帥指揮第九集團軍(隸屬於中央集團軍群),從北面進攻,而曼施坦因元帥率領第四裝甲集團軍和肯夫叢集(屬於南方集團軍群)由南面進攻。原本計劃4月中旬發動進攻,後因部隊集結而推遲了,再往後又因一些原因被一再推遲。7月5曰會戰終於打響。但是,因為英意盟軍7月10日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登陸,所以7月13曰希特勒就下令停止進攻,並抽調一些師到西歐,這其中就有黨衛軍裝甲軍的裝甲師。隨後不久,蘇聯軍隊開始了反攻,德軍被迫撤退,庫爾斯克會戰結束。

    德軍此次會戰失敗的原因:一是進攻的時間過晚。而這又是因多個原因所造成的。不算調動、集結部隊等正常原因。德國軍方的意見不統一。北面進攻的前線總指揮莫德爾元帥,在最初討論此計劃時,就持反對態度。而最高統帥部的凱特爾元帥贊成,而約德爾將軍反對。克魯格元帥(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及曼施坦因元帥支援此計劃,但要求快速實施。還有高階將領要求,等待蘇軍先進攻,德軍採取後發制人的策略。這些互相矛盾意見,使希特勒猶豫不決,遲遲下不了決心。而希特勒本人對先進武器,已經到了迷信的程度,他下令必須集中所有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參加此次會戰,也延緩了時間;二是希特勒,在盟軍剛剛進攻西西里島,就下令抽調參加會戰的部隊,增援西歐,特別是裝甲部隊。這表現岀他對蘇聯實力的估計過低,沒有料到蘇軍馬上,就要發動夏季攻勢了。而對盟軍的估計過高,事實上再過十一個月盟軍才開始了諾曼底登陸。而盟軍實施的西西里島登陸,也是原因之一,就象上述而言,盟軍的行動觸到了希特勒,有時過於敏感的神經。還有,這次會戰德軍的攻勢,極其不順利,北面的進攻在7月7日就停止不前了。而南面的進攻,每天也僅以幾英里來計算的。

    二是蘇軍方面的原因。首先,這次會戰是蘇聯在蘇德戰爭中,第一次事先較早的、準確的判斷岀了德軍的意圖。在庫爾斯克前線修了數條防線。並集中了五個方面軍,包括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曰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及西方方面軍。在這次會戰中,薈椊了當時蘇聯的軍界高階將領及後來的政界高層人物,朱可夫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及科涅夫元帥,布林加寧、馬林科夫,還有未來的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從這個超豪華陣容,就可以看岀蘇聯對此戰役,志在必得。而在兵力及裝備數量方面,蘇聯都多於對方:兵力133萬:90萬;火炮2萬門:1萬門:坦克3400:2700:飛機2100:2000。而且,此次會戰打響笫一槍的,不是德軍,而是蘇軍,7月4曰22:30蘇軍實施了猛烈的炮火襲擊。因為在7月2曰蘇軍就獲得了,德軍即將發動攻擊的情報。

  • 13 # 米花聊電影

    個人認為既有指揮失誤,又有實力的差距。就兵力和武器裝備的數量來講,蘇軍有巨大優勢,德軍雖然再裝備的質量和人員素質上有優勢,但是這種優勢彌補不了數量上的劣勢。第二,在戰略上,最開始庫爾斯克戰役可能是個好計劃,在突出部利用裝甲叢集快突破蘇軍戰線,然後發揮德軍閃電戰的優勢在機動戰中穿插分割蘇軍。但是實際操作上,由於各種原因,這個計劃一拖再拖,導致蘇軍識破了德軍的意圖,在庫爾斯克修建大量工事,配合反坦克炮來消耗德軍兵力,然後再用坦克叢集反擊。 所以說,時間的差異使庫爾斯克戰役從最開始的突破戰,變成了攻堅戰,而後者正好是德軍的劣勢。只有在大規模機動戰上,才能發揮德軍素質高,裝備精良,機動力強,多兵種配合熟練的特點。在已經失去的作戰時機的情況下,發動戰役本身就是個錯誤!

    庫爾斯克戰役中被擊毀的虎式坦克,蘇軍坦克兵坐在上面

  • 14 # 參謀次長

    首先因為德軍在兵力上處於絕對劣勢,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調集了90餘萬人,而蘇軍參戰兵力達到了190餘萬人,德軍在武器裝備的數量上也並不戰優,計有2900餘輛坦克,9900餘門火炮,2100餘架飛機,蘇軍則有5100餘輛坦克,25000餘門火炮,近2800架飛機。戰役於1943年7月5日打響,7月10日英美聯軍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登陸,導致義大利倒戈,更致命的是德國重要的石油供應基地,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己處於盟軍戰略轟炸機的戰鬥半徑之內,希特勒急忙將戰區主力,武裝黨衛隊第二裝甲軍調往義大利,使得德軍在兵力上的劣勢更加明顯,而且德軍也缺乏戰略預備隊,佔東線德軍兵力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北方集團軍群被牢牢吸在列寧格勒方向長達900天,其它戰區的德軍部隊也由於缺乏燃料而無法遠端機動。而蘇軍則在戰局吃緊的情況下從列寧格勒調來了第1坦克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調來了第21和第64集團軍,各項戰略物資也源源不斷地被送往戰區。在會戰中多次出現本來進展順利的德軍在蘇軍優勢兵力的頑強阻擊下功虧一簣的情況。

    其次是希特勒對發起堡壘行動的態度猶豫不決,多次干擾曼施坦因元帥的作戰計劃。曼帥原計劃迂迴至亞速海的羅斯托夫以圍殲蘇軍,而希特勒則堅持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發起攻擊,卻又不斷地推遲進攻的時間。結果導致蘇軍總參謀部分析出了德軍的意圖,並在戰區建立了三道縱深梯次防禦線,大大增加了德軍進攻的難度。

    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失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蘇聯空軍在會戰中逐漸奪取了制空權,尤其是被斯大林譽為“紅軍的空氣和麵包”的伊爾—2強擊機給數量上本來就處於劣勢的德軍裝甲部隊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德軍的坦克在質量上對蘇軍的T—34來說是有優勢的,老式的3號,4號坦克透過加長炮管後在火力上己經可以壓制住T—34了,新式的豹式和虎式在質量上更是大大超出,在會戰中甚至出現了T—34由於自身的76炮火力不敵德軍坦克的88炮,而乾脆撞向虎式坦克的情景,然而再強的坦克在面臨來自空中火力的打擊時,也只能束手無策。更何況英美此時己向蘇聯援助了大批物資,其中包括一萬兩千架各式戰機!而且蘇軍也根本不用擔心燃料的問題。另外,蘇軍在經過兩年左右殘酷的戰爭磨練,各級官兵的戰鬥意志和戰術素養也得到大大提高。

    最終由於蘇軍發起了代號為庫圖佐夫行動的大反攻,希特勒將原位於南翼的預備隊調往奧廖爾地區,然而莫德爾元帥無力抵擋像潮水一樣湧來的蘇軍西方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還有中央方面軍所屬的第70,第13和第48集團軍,儘管蘇軍傷亡慘重,但始終保持進攻勢態。此時由於盟軍在西西里登陸,威脅德國的南翼和石油供應,希特勒不得不抽兵西進,德軍在東線全線轉入戰略防禦……。

  • 15 # 史書上冬眠的蛇

    經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國轉入戰略防禦,蘇聯開始戰略反攻,本來這一時期德國是沒有進攻蘇聯的可能的,但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在哈爾科夫成功的反擊了蘇軍,致使突出到庫爾斯克的蘇聯軍隊失去了與周圍兄弟部隊的聯絡,德國想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打一次反擊,從而鼓舞士氣,甚至扭轉不利局面。但是從德國的部署一開始,蘇聯就洞悉了德國的意圖,因此,將計就計,蘇聯也做出了相應的部署。

    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進行了全國動員,實行了總體戰方針,提高了武器彈藥的生產能力,從一定程度上拉昇了走下坡路的軍力,又點了曼施坦因元帥來指揮,看似勝利的希望很大,但實際上整個部署方案,包括軍隊的位置,武器的配置,具體進攻的方向和路線一經制定,就已經被蘇聯知曉。

    英華人早就破譯了德國恩格尼碼密碼機的密碼,雖然出於保密需要沒有把情報提供給蘇聯,但蘇聯依靠其高效的情報組織還是得到了德國的全盤計劃,那麼接下來就是見招拆招的事了。

    經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錘鍊,加上領土的收復,國內工業產值的提高,英美的全力物資支援,蘇軍迅速成熟強大起來,不僅在戰術上不在輸給德國,其他各方面都超過了德軍。首先是軍隊數量,蘇聯人口本來就比德國多一倍,到庫爾斯克開戰前,蘇軍已經集結191萬人,而德軍撐死也只有78萬人,其他坦克,飛機和火炮的數量蘇軍都優於德軍。

    戰役一開始,雙方就都出現了重大傷亡,希特勒由於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影響,面對慘重的損失逐漸對戰役失去了信心。隨著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和英美盟軍登陸西西里島,希特勒不得不叫停了德軍在庫爾斯克的作戰,緊急將部隊拉往義大利去對抗英美去了。

    此戰蘇軍傷亡80餘萬人,損失要比德軍大的多,但蘇軍卻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保持了進攻的態勢,德軍雖然傷亡30餘萬人,但徹底失去了戰場主動權,從此跌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再也沒能翻身。

  • 16 # 研究生小萌學姐

    德國這場戰爭是敗可以說是不是一個意外,而是必然。元首的夢想就此斷送。

    戰爭起因。我來說一下原因,1943年初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以德國的徹底戰敗告終,隨後蘇軍南方集團軍向烏克蘭大平原進攻,並且佔了哈爾科夫,但是傑出的戰略家曼施坦因打了一個哈爾科夫反擊戰把蘇軍擊敗,蘇軍退回庫爾斯克南部地區集結。同時元首也大幅向南方曾兵準備包圍庫爾斯克突出部。這是戰爭的起因。然後就是雙方的準備了。

    蘇軍為了迎戰德軍早早就在庫爾斯克地區挖掘了數千公里的戰壕,佈設了大量的鐵絲網,反坦克地雷,反步兵地雷,還有構建了大量的坦克壕溝,三角形反坦克炮土堡,同時在戰線後方的鐵路線交通的保障庫爾斯克前線地區火炮彈藥坦克人員食物藥品燃油的供給,並且鐵路運輸線有蘇軍空軍和防空炮的保衛,可以說蘇軍佔有了天時地利人和。值得注意的是,戰前,蘇軍曾從德軍俘虜和他們在德國高層的間諜那裡就明確知道了德軍的進攻路線和戰略安排。

    那麼德軍又是怎麼準備的呢,德軍工廠在大量製造4號坦克,5號坦克和6號坦克,這些新武器極大提高了德軍對蘇軍t34的優勢,t34對虎式坦克100毫米的前裝甲無可奈何。同樣對豹式坦克80毫米的裝甲也奈何不了,只有在500米內才有可能擊穿,但是德國坦克在1000米外就能夠ji毀滅t34。由於大量生產和列裝新坦克元首將進攻日期一拖再拖,直到7月才準備好2500輛坦克,但此時蘇軍的防線極大鞏固。後來莫德爾的北方的進攻就吃盡了苦頭,陷入無休止的攻打蘇軍防線的過程中。

    我們再來看戰役過程,莫德爾和曼施坦因分別從北方和南方對蘇軍陣地發動進攻,打一個鉗形攻勢包圍庫爾斯克的蘇軍。但是注意,蘇軍人數高達190萬,而德軍在100萬左右,這個包圍的難度可想而知。

    德軍打的非常辛苦,尤其是北方的集團軍,推進速度極其緩慢,南方的更是爆發了史上最大的坦克戰,普羅霍魯夫了坦克戰。德軍當時的空軍數量遠遠小於蘇軍,同時蘇軍研製了一種破甲炸彈由空軍攜帶對德國坦克薄弱的頂部裝甲實施毀滅性打擊。德國坦克在空襲中被大量殲滅,本來德國擅長的就是坦克閃電戰,但是這場戰爭不可能發生了,密集的反坦克炮地雷和空軍火力使得這成為了一場陣地戰和消耗戰,德軍坦克無法施展迂迴包抄分割包圍的戰略,戰鬥效果大打折扣。這是蘇德兩軍的對比。

    無論任何方面德軍都不敵蘇軍,一場這樣的戰爭德軍實在難以勝利。更壞的訊息是1943年盟軍在義大利半島的登陸盟軍一路進逼羅馬,希特勒為了支援墨索里尼,還從本來就兵力嚴重不足的庫爾斯克前線調遣了一部分兵力和坦克支援義大利戰場。這讓本來就艱難的戰事更加雪上加霜,此外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提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爭目的是奪取高加索油田,但是這個計劃的徹底破產意味著德軍失去了原油的供應。德國的油料在1942年就開始出現不足了,僅僅依靠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油田產量無法維持德國一年1500萬噸原油消耗量的巨大缺口,更何況發動庫爾斯克會戰2500輛坦克和數以千計的戰機和數十萬輛汽車的燃料供應。德國失敗在所難免。

    創作不易。

  • 17 # 歷史區總柴

    不扯那些沒用的,我們看看希特勒的操作。

    專業人士是誰?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這兩個人絕對是二戰數一數二的軍事家了吧。

    關於發動庫爾斯克戰役的堡壘計劃

    古德里安說,不同意!不ok!

    曼施坦因說,幹!完全ojbk!

    結果呢?元首面對二選一還是秀了一手操作…

    他否決了古德里安,同意進攻,然後他拖延了進攻時間,直接讓曼施坦因進攻部隊喪失了先機!

    曼施坦因說,老大!蘇聯陣地都豎起來了!還不讓打?

    希特勒,你懂啥?他們都是渣渣!

    庫爾斯克戰役,90萬德軍在錯失先手,情報被洩露的情況下,進攻嚴陣以待的185萬蘇軍……這就是原因。

    就戰損比而言德軍戰果更大,但是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幾乎用光了東線1943年的裝甲部隊,而蘇聯人損失更大但是他們有更多的預備隊等著上陣。

    論後勤,德國已經快跟不上了,前線用的快後面補的不夠快,德國的虎式豹式都很強,四號坦克縱橫歐洲,但是俄華人口資源都更多,t34鋪天蓋地你打掉兩個人家制造4個。

    如果德軍能在哈爾科付戰役後迅速組織兵力,從中部調集人手,提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動手,突然性才是能擊潰蘇軍的法寶,但是庫爾斯克即使打出更高的戰損比,或者將蘇軍擊退100公里以上,也只是給東線加時而已。

  • 18 # 使用者7685673498862

    庫爾斯克會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如今這場戰役已經過去將近75週年,各種關於此戰的資料和回憶錄浩如煙海,不計其數。

    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場攻守易勢的關鍵一戰。在庫爾斯克之前,德軍儘管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慘敗,但是重兵集團從未在突破蘇軍防線之前被遏制,在庫爾斯克,德軍卻榨乾了自己在東線的裝甲力量。

    德軍這場戰役失敗的原因:兵力不平衡、戰機貽誤、情報洩露,還有一個豬隊友(義大利)。

    畢竟德軍的失敗原因有多方面的:

    首先,經過兩年多的戰爭鍛鍊,蘇軍的指揮更臻成熟老到,士兵的作戰技能更加嫻熟,各軍兵種的配合也日趨熟練,正應了毛主席的那句話: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其次,經過這殘酷的兩年多入侵蘇聯的戰爭,德軍傷亡巨大,無論德軍再怎麼努力,兵員素質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有經驗的精銳部隊被大量消滅,單就列寧格勒會戰、莫斯科會戰和斯大林格勒會戰,就大量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這還不包括數不清的其它戰役和戰鬥,德軍此時的防禦兵力已經顯現出捉襟見肘的困境。

    再次,技術兵器的損耗得不到及時補充,德國雖然加緊生產武器,仍然是顯得杯水車薪,因為不止東方戰場要補充,其它戰場也急著要補給。雖然,“虎、豹”厲害,但架不住蘇聯的坦克多啊!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餓虎不敵群狼啊!

    最後,是蘇軍指揮決策層對德軍戰略意圖推測準確,戰役準備充足,戰役決心堅定,戰場指揮果斷正確,先敵一步發起攻擊,既有效地大量殺傷了德軍的有生力量,又打亂了德軍的部署。蘇軍指戰員的戰鬥意志堅定,在戰役最艱難的時候,誰堅持住了,誰就取得了勝利!

  • 19 # 輕步兵

    雙方都知道對方知曉己方的計劃,德軍為了等攢夠裝甲兵力浪費了時間,蘇軍構築了大縱深防禦體系等德軍撞上去。朱可夫在開打前用炮兵打了德軍裝甲兵集結地

  • 20 # 沙漠之狐fox

    你說的啊,德軍97萬對蘇軍133萬,結局是德軍傷亡17萬,蘇軍傷亡85萬。

    在關鍵時刻,元首叫停了”壁壘”戰役,要不勝負還在懸念之間,不要總聽老毛子鼓吹,2000萬兵員,加上美國的無償援助,傻逼都能打贏,拿人墊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提出:寶寶滿一歲後,把寶寶帶回老家,我該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