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l373

    關於乾隆的出生地,他的父母都沒有留下明確的說法,倒是乾隆自己曾經反覆說明,這就是關於乾隆出生地的第一種說法——雍和宮說。

    乾隆自己認為:他生在雍和宮。雍和宮坐落在北京城安定門內,是著名的喇嘛廟。在康熙時代,這裡原是雍親王的府邸,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時的王府,當時並不叫雍和宮。乾隆登極後,把他父親雍正的畫像供奉在這座府第裡的神御殿,派喇嘛每天誦經,後來這裡就改名叫雍和宮。乾隆曾經多次以詩或以詩注的形式,表明自己出生在雍和宮。

    (1)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新春,乾隆在《新正詣雍和宮禮佛即景志感》詩中,有“到斯每憶我生初”的詩句。這說明乾隆本人認定自己出生在雍和宮。

    (2)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新春,乾隆又一次在《新正雍和宮瞻禮》的詩中說:“齋閣東廂胥熟路,憶親唯念我初生。”在這裡,乾隆不僅認定自己誕生在雍和宮,而且還指出了具體的出生地點,就在雍和宮的東廂房。乾隆自己說自己出生在雍和宮東廂,應當算是比較權威的說法。

    (3)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新春,乾隆再一次到雍和宮禮佛時說:“十二初齡才離此,訝今瞥眼七旬人。”在這首詩下注雲:“康熙六十一年始蒙皇祖養育宮中,雍正年間遂永居宮內。”

    (4)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正月初七日,乾隆作《人日雍和宮瞻禮》詩注云:“餘實康熙辛卯生於是宮也。”康熙辛卯年為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月初七過去稱作“人日”。據晉朝董勳《答問禮俗說》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乾隆每年正月初七日都要來到雍和宮瞻禮,平時路過這裡也要進去小駐片刻。

    (5)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初七日,乾隆又作《新正雍和宮瞻禮》詩云:“豈期蒞政忽焉老,尚憶生初於是孩。”其下自注雲:“予以康熙辛卯生於是宮,至十二歲始蒙皇祖養育宮中。”

    (6)乾隆還有一次到雍和宮瞻仰禮拜,爾後作了一首詩。據《清高宗御製詩集》記載:“來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乾隆的意思是,在正月初七日(人日)這一天,到雍和宮瞻禮,總是念念不忘當初就是出生在這裡。

    從以上六個例子來看,乾隆一貫認為自己就出生在雍和宮。乾隆晚年對自己出生地的流言蜚語可能有所耳聞,他的詩作就是強調自己確實生在雍和宮。

    但是,乾隆皇帝還在位的時期,就有人對他的出生地發出不同的議論,認為他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這就是關於乾隆出生地的第二種說法——避暑山莊說。

    (1)當時朝中有一個官員叫管世銘,江蘇武進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進士,後入值軍機處,任軍機章京,瞭解很多宮廷掌故與秘聞。他隨乾隆一起去避暑山莊,去木蘭秋獮(xiǎn),寫下《扈蹕(bì)秋獮紀事三十四首》(收在《韞山堂詩集》),其中第四首涉及到乾隆皇帝的出生地:

    慶善祥開華渚虹,降生猶憶舊時宮。

    年年諱日行香去,獅子園邊感聖衷。

    管世銘在這首詩的後面有個原注,說:“獅子園為皇上降生之地,常於憲廟忌辰臨駐。”這裡明確地說:獅子園是乾隆皇帝的誕生地,因此乾隆常在先帝雍正駕崩的忌日,到這裡小住幾天。

    獅子園是承德避暑山莊外的一座園林,因為它的背後有一座形狀像獅子的山峰而得名。康熙到熱河避暑時,雍正作為皇子經常隨駕前往,獅子園便是雍親王一家當時在熱河的住處。管世銘等一些朝野人士認為:避暑山莊獅子園是乾隆的降生地。

    (2)嘉慶元年(1796年)八月十三日,乾隆帝86歲大壽,以太上皇身份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跟隨去了,寫下《萬萬壽節率王公大臣行慶賀禮恭紀》詩慶賀。詩中提到乾隆的出生:“肇建山莊辛卯年,壽同無量慶因緣。”其詩下注雲:“康熙辛卯肇建山莊,皇父以是年誕生都福之庭。”嘉慶在詩後註解說,皇祖康熙辛卯年(康熙五十年)題寫了“避暑山莊”匾額,皇父乾隆也恰好於這年降生在山莊,這是值得慶賀的福壽無量的因緣!然而,有人認為“都福之庭”是泛指,不一定在避暑山莊。

    3)嘉慶二年(1797年),乾隆又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再次寫《萬萬壽節率王公大臣等行慶賀禮恭紀》詩祝壽,在詩文的註釋中,嘉慶把皇父乾隆的出生地說得更明確了:“敬惟皇父以辛卯歲,誕生於山莊都福之庭。”嘉慶在這裡明白無誤地點明皇父乾隆誕生於避暑山莊的都福之庭。

    嘉慶以上兩次詩注都表明:皇父乾隆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但是,在十幾年後,嘉慶卻 放棄了皇父乾隆出生在避暑山莊的看法。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清朝每一位皇帝登極以後,都要為先帝纂修《實錄》(記載一生經歷、言行和功業)和《聖訓》(皇帝的訓諭)。嘉慶十年(1805年),嘉慶帝命朝臣編修乾隆《實錄》和《聖訓》。嘉慶在審閱呈送稿時,發現《實錄》和《聖訓》稿都把皇父乾隆的出生地寫成了雍和宮。他命編修大臣進行認真核查。這時,翰林出身的文華殿大學士劉鳳誥,把乾隆當年寫的詩找出來,凡是乾隆自己說出生在雍和宮的地方都夾上黃籤,呈送嘉慶審閱。嘉慶面對皇父御製詩及注,感到問題

    可是,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突然在避暑山莊駕崩。在當時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等撰寫的嘉慶《遺詔》中,採用了乾隆生於避暑山莊說,把乾隆誕生地說成是避暑山莊。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嘉慶帝到塞外木蘭秋獮,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四日,到達避暑山莊,第二天突然死去。在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以嘉慶名義撰寫的《遺詔》末有“皇祖降生避暑山莊”一語,就是說乾隆當年就生在灤陽行宮,即避暑山莊。新繼位的道光帝發現這一問題後,立即命令以每天600里加急,將已經發往琉球、越南、緬甸等藩屬國的嘉慶《遺詔》從路上追回來。改寫後的《遺詔》,把原來說乾隆生在避暑山莊,很牽強地說成乾隆的畫像掛在避暑山莊。《實錄》記載修改後的《遺詔》,原文如下:

    古天子終於狩所,蓋有之矣。況灤陽行宮,為每歲臨幸之地。我祖、考神御在焉,予復何憾!

    道光為把他爺爺乾隆出生在北京雍和宮的說法作為結論確定下來,不得不把他父親嘉慶當年說乾隆生在山莊的詩及注都改過來!由於嘉慶的詩早已公開流行天下,如果大張旗鼓地修改,結果會欲蓋彌彰。所以道光改得不徹底,有一部分沒有改的《嘉慶御製詩集》流傳下來,從而愈加使天下官員百姓對乾隆出生地疑竇叢生。

    乾隆帝到底是出生在北京雍和宮,還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至今學術界沒有定論,仍然是一個歷史的疑案。

    如果是普通百姓,他出生在什麼地方,對家庭來說可能算是一回事,但對民族、對國家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然而,乾隆皇帝卻不同,乾隆的出生地同他的生母是誰密切關聯。大家為什麼關心乾隆的生母是誰呢?因為乾隆的母親“出身名門”或“出身微賤”,會直接影響乾隆的皇位、事業;如果乾隆的母親是漢人,則又關涉到更為複雜的政治問題。

    親生母親之謎

    乾隆的生母,正史記載為“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傳說則有多種說法,如熱河宮女李金桂、內務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寧陳夫人等。

    乾隆的生母是誰,的確是一樁歷史疑案。皇帝的生母出了疑案,這在清朝十二帝中是僅有的,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七月二十六日,康熙從北京出發到達避暑山莊,九月二十二日回到北京。其間,乾隆的父親雍親王胤禛,七月二十六日赴熱河請安,八月十三日,乾隆出生。這中間只有17天。就是說如果乾隆在避暑山莊出生,那麼他母親在臨產前17天,大腹便便,行動不便,怎麼會到避暑山莊去呢?乾隆的生母或許另有其人?

    野史記載與民間傳說,有多種說法:

    第一種傳說,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寧大學士陳世倌(guān)的夫人。海寧在清朝有“陳氏三宰相”——順治朝大學士陳之遴、康熙朝大學士陳元龍、雍正朝大學士陳世倌,他們都不是靠裙帶關係,而是靠自身能力當上大學士的。

    陳世倌,俗稱陳閣老,在康熙年間入朝為官。傳說陳世倌與雍親王一家常有來往,今天陳閣老的舊宅,還儲存有一塊九龍匾,據說是雍正親筆書寫的。那一年恰好雍親王的福晉和陳閣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別生了孩子。雍親王就讓陳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來時,陳家的男孩竟變成了個女孩。陳閣老意識到此事性命攸關,不敢作聲。那換入宮中的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許嘯天《清宮十三朝演義》說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就是探望親生父母。

    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陳閣老家的安瀾園,為的就是與生身父母相聚。但據孟森著《海寧陳家》考證,乾隆南巡第一次、第二次都沒有到海寧。第三次到海寧,陳世倌已死。可見乾隆下江南為了看望他的生身父母的傳說純粹是捕風捉影,根本沒有根據。陳家乾隆古裝像的園子叫“隅園”,因位於城的一隅而得名。乾隆第四次南巡住隅園,同浙江海塘工程有關,所以乾隆將“隅園”改名為“安瀾園”。當代香港小說家金庸是浙江海寧人,他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便是圍繞乾隆身世之謎展開的。金庸在小說中有聲有色地寫道:陳世倌的小孩抱進雍親王府,哪知抱進去的是兒子,抱出來的卻是女兒。陳世倌知是皇四子掉的包,大駭之下,一句都不敢洩露出去。這個故事一出籠,乾隆是陳閣老的兒子的傳說,便越傳越廣,越講越真。關於“調包”的故事,清朝中期就有傳說。先說康熙出自陳家,後來這個傳說不攻自破,就又移花接木,安在乾隆皇帝的頭上。其實,乾隆出生時,雍正的長子、次子雖已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已經8歲,另一個妃子又即將臨產。且這時雍正才34歲,正當壯年,他怎麼會在已經有一個8歲兒子的情況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家的兒子?這從情理上也是說不通的。退一步說,其時雍正並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否登上皇位,又怎麼會知道陳家兒子是有大福之人呢?

    第二種傳說,晚清長沙湘潭有一位著名詩人、學者王闓運提出,乾隆的生母雖然是鈕祜祿氏,但的確與避暑山莊有關。王闓運是曾國藩的幕友,做過大學士肅順的西席(家庭教師),也是晚清著名的詩人。他在《湘綺樓文集》裡提到乾隆之母:

    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六七歲時父母遣詣市買漿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異焉。十三歲時入京師,值中外姐妹當選入宮。……孝聖容體端頎中選,分皇子邸,得在雍府。

    後來雍親王生病,此女日夜服侍。數月雍親王病癒,她懷孕生下了乾隆。張採田《清列朝後妃傳稿》中轉引英和《恩福堂筆記》和王闓運《湘綺樓文集》記載,促發人們更加註意這個疑案。這一說法富於傳奇色彩。清遺老金梁等認為:清朝選秀女制度是非常嚴格的,從清宮《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中,可以看到當時清宮的一些有關規定。清宮的門衛制度更是森嚴,怎麼可能讓承德地方一個女子混進皇宮併入選秀女呢?所以這種傳說是靠不住的。

    第三種傳說,曾做過熱河都統幕僚的近代作家、學者冒鶴亭說:乾隆生母是熱河漢人宮女李佳氏。上海淪陷期間,作家周黎庵寫了《清乾隆帝的出生》一文,發表在《古今文史》半月刊上(1944年5月1日),援引冒鶴亭的說法,並新增雍正喝鹿血等情節,增加了故事性:傳說雍正在做雍親王時,一年秋天在熱河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雍正喝了鹿血。鹿血壯陽,雍正喝後躁急,身邊又沒有王妃,就隨便拉上山莊內一位很醜的李姓漢族宮女幸之。第二年,康熙父子又到山莊,聽說這個李家女子懷上了“龍種”,就要臨產。康熙發怒,追問:“種玉者何人?”雍正承認是自己做的事。康熙怕家醜外揚,就派人把她帶到草棚。醜女在草棚裡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臺灣學者莊練(蘇同炳)在《乾隆出生之謎》文中、臺灣小說家高陽在《清朝的皇帝》書中,都認同這一說法,甚至於提出李氏名叫金桂,因為她“出身微賤”,而旨令鈕祜祿氏收養這個男孩,於是乾隆之母便為鈕祜祿氏。儘管乾隆生在草棚的傳說流傳很廣、故事生動、影響也很大,但那畢竟是野史,是靠不住的。

    第四種傳說,晚清文人天嘏在《清代外史》中,說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族人,因此在宮中常常穿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看自己是否像漢人。乾隆的確在宮中經常穿漢服,現在故宮還儲存著不少乾隆穿漢服的畫像,也許這就是引起傳說的原因之一。如果僅根據他穿的衣服而確定乾隆的出身,其結論肯定是荒唐的。

    第五種傳說,民國時期曾任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從“老宮役”口中聽得所謂乾隆生母的故事,並對胡適之講道:“乾隆帝之生母為南方人,渾名‘傻大姐’,隨其家人到熱河營生。”這種傳說因《胡適之日記》而流傳甚廣。

    雖然以上傳說並不可靠,但是,乾隆的生母,的確存在文獻與檔案上的疑點:

    成書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蕭奭(shì)的《永憲錄》卷二記載: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

    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后。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為貴妃,李氏為齊妃,錢氏為熹妃,宋氏為裕嬪,耿氏為懋嬪。

    蕭奭在這本書中還提出:“齊妃或雲即今之崇慶皇太后。俟(sì)考。”就是說,在當時就有人對乾隆的生母是誰提出了懷疑。

    高陽先生在《清朝的皇帝》一書中認為:蕭奭《永憲錄》中,“這‘俟考’二字,是一暗示,是一隱筆兼曲筆的巧妙暗示;齊妃非高宗生母,而故意這樣寫,是曲筆;齊妃李氏,暗示高宗生母姓李,此為曲筆。”但是,高陽沒有看到清宮的檔案。

    清朝政府有個規定,皇帝家族生兒育女,每3個月要上報一次,寫明出生時間和生母。每隔10年,根據出生和死亡記錄的底稿,添寫一次皇室族譜,就是《玉牒》。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儲存的《玉牒》和生卒記錄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世宗憲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純皇帝(乾隆),於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凌柱之女誕生於雍和宮。

  • 2 # 旅途6666

    關於乾隆的出生地,他的父母都沒有留下明確的說法,倒是乾隆自己曾經反覆說明,這就是關於乾隆出生地的第一種說法——雍和宮說。

    乾隆自己認為:他生在雍和宮。雍和宮坐落在北京城安定門內,是著名的喇嘛廟。在康熙時代,這裡原是雍親王的府邸,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時的王府,當時並不叫雍和宮。乾隆登極後,把他父親雍正的畫像供奉在這座府第裡的神御殿,派喇嘛每天誦經,後來這裡就改名叫雍和宮。乾隆曾經多次以詩或以詩注的形式,表明自己出生在雍和宮。

    (1)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新春,乾隆在《新正詣雍和宮禮佛即景志感》詩中,有“到斯每憶我生初”的詩句。這說明乾隆本人認定自己出生在雍和宮。

    (2)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新春,乾隆又一次在《新正雍和宮瞻禮》的詩中說:“齋閣東廂胥熟路,憶親唯念我初生。”在這裡,乾隆不僅認定自己誕生在雍和宮,而且還指出了具體的出生地點,就在雍和宮的東廂房。乾隆自己說自己出生在雍和宮東廂,應當算是比較權威的說法。

    (3)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新春,乾隆再一次到雍和宮禮佛時說:“十二初齡才離此,訝今瞥眼七旬人。”在這首詩下注雲:“康熙六十一年始蒙皇祖養育宮中,雍正年間遂永居宮內。”

    (4)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正月初七日,乾隆作《人日雍和宮瞻禮》詩注云:“餘實康熙辛卯生於是宮也。”康熙辛卯年為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月初七過去稱作“人日”。據晉朝董勳《答問禮俗說》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乾隆每年正月初七日都要來到雍和宮瞻禮,平時路過這裡也要進去小駐片刻。

    (5)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初七日,乾隆又作《新正雍和宮瞻禮》詩云:“豈期蒞政忽焉老,尚憶生初於是孩。”其下自注雲:“予以康熙辛卯生於是宮,至十二歲始蒙皇祖養育宮中。”

    (6)乾隆還有一次到雍和宮瞻仰禮拜,爾後作了一首詩。據《清高宗御製詩集》記載:“來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乾隆的意思是,在正月初七日(人日)這一天,到雍和宮瞻禮,總是念念不忘當初就是出生在這裡。

    從以上六個例子來看,乾隆一貫認為自己就出生在雍和宮。乾隆晚年對自己出生地的流言蜚語可能有所耳聞,他的詩作就是強調自己確實生在雍和宮。

    但是,乾隆皇帝還在位的時期,就有人對他的出生地發出不同的議論,認為他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這就是關於乾隆出生地的第二種說法——避暑山莊說。

    (1)當時朝中有一個官員叫管世銘,江蘇武進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進士,後入值軍機處,任軍機章京,瞭解很多宮廷掌故與秘聞。他隨乾隆一起去避暑山莊,去木蘭秋獮(xiǎn),寫下《扈蹕(bì)秋獮紀事三十四首》(收在《韞山堂詩集》),其中第四首涉及到乾隆皇帝的出生地:

    慶善祥開華渚虹,降生猶憶舊時宮。

    年年諱日行香去,獅子園邊感聖衷。

    管世銘在這首詩的後面有個原注,說:“獅子園為皇上降生之地,常於憲廟忌辰臨駐。”這裡明確地說:獅子園是乾隆皇帝的誕生地,因此乾隆常在先帝雍正駕崩的忌日,到這裡小住幾天。

    獅子園是承德避暑山莊外的一座園林,因為它的背後有一座形狀像獅子的山峰而得名。康熙到熱河避暑時,雍正作為皇子經常隨駕前往,獅子園便是雍親王一家當時在熱河的住處。管世銘等一些朝野人士認為:避暑山莊獅子園是乾隆的降生地。

    嘉慶元年(1796年)八月十三日,乾隆帝86歲大壽,以太上皇身份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跟隨去了,寫下《萬萬壽節率王公大臣行慶賀禮恭紀》詩慶賀。詩中提到乾隆的出生:“肇建山莊辛卯年,壽同無量慶因緣。”其詩下注雲:“康熙辛卯肇建山莊,皇父以是年誕生都福之庭。”嘉慶在詩後註解說,皇祖康熙辛卯年(康熙五十年)題寫了“避暑山莊”匾額,皇父乾隆也恰好於這年降生在山莊,這是值得慶賀的福壽無量的因緣!然而,有人認為“都福之庭”是泛指,不一定在避暑山莊。

    嘉慶二年(1797年),乾隆又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再次寫《萬萬壽節率王公大臣等行慶賀禮恭紀》詩祝壽,在詩文的註釋中,嘉慶把皇父乾隆的出生地說得更明確了:“敬惟皇父以辛卯歲,誕生於山莊都福之庭。”嘉慶在這裡明白無誤地點明皇父乾隆誕生於避暑山莊的都福之庭。

    嘉慶以上兩次詩注都表明:皇父乾隆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但是,在十幾年後,嘉慶卻 放棄了皇父乾隆出生在避暑山莊的看法。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清朝每一位皇帝登極以後,都要為先帝纂修《實錄》(記載一生經歷、言行和功業)和《聖訓》(皇帝的訓諭)。嘉慶十年(1805年),嘉慶帝命朝臣編修乾隆《實錄》和《聖訓》。嘉慶在審閱呈送稿時,發現《實錄》和《聖訓》稿都把皇父乾隆的出生地寫成了雍和宮。他命編修大臣進行認真核查。這時,翰林出身的文華殿大學士劉鳳誥,把乾隆當年寫的詩找出來,凡是乾隆自己說出生在雍和宮的地方都夾上黃籤,呈送嘉慶審閱。嘉慶面對皇父御製詩及注,感到問題十分嚴重。嘉慶在皇父出生地的問題上,怎能違背皇父本人的旨意呢!於是,嘉慶放棄了皇父出生在避暑山莊獅子園的說法,改為出生在雍和宮的說法。嘉慶命在《實錄》和《聖訓》裡這樣記載乾隆皇帝的出生:“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上於雍和宮邸。”

    可是,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突然在避暑山莊駕崩。在當時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等撰寫的嘉慶《遺詔》中,採用了乾隆生於避暑山莊說,把乾隆誕生地說成是避暑山莊。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嘉慶帝到塞外木蘭秋獮,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四日,到達避暑山莊,第二天突然死去。在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以嘉慶名義撰寫的《遺詔》末有“皇祖降生避暑山莊”一語,就是說乾隆當年就生在灤陽行宮,即避暑山莊。新繼位的道光帝發現這一問題後,立即命令以每天600里加急,將已經發往琉球、越南、緬甸等藩屬國的嘉慶《遺詔》從路上追回來。改寫後的《遺詔》,把原來說乾隆生在避暑山莊,很牽強地說成乾隆的畫像掛在避暑山莊。《實錄》記載修改後的《遺詔》,原文如下:

    古天子終於狩所,蓋有之矣。況灤陽行宮,為每歲臨幸之地。我祖、考神御在焉,予復何憾!

    道光為把他爺爺乾隆出生在北京雍和宮的說法作為結論確定下來,不得不把他父親嘉慶當年說乾隆生在山莊的詩及注都改過來!由於嘉慶的詩早已公開流行天下,如果大張旗鼓地修改,結果會欲蓋彌彰。所以道光改得不徹底,有一部分沒有改的《嘉慶御製詩集》流傳下來,從而愈加使天下官員百姓對乾隆出生地疑竇叢生。

    乾隆帝到底是出生在北京雍和宮,還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至今學術界沒有定論,仍然是一個歷史的疑案。

    如果是普通百姓,他出生在什麼地方,對家庭來說可能算是一回事,但對民族、對國家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然而,乾隆皇帝卻不同,乾隆的出生地同他的生母是誰密切關聯。大家為什麼關心乾隆的生母是誰呢?因為乾隆的母親“出身名門”或“出身微賤”,會直接影響乾隆的皇位、事業;如果乾隆的母親是漢人,則又關涉到更為複雜的政治問題。

    親生母親之謎

    乾隆的生母,正史記載為“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傳說則有多種說法,如熱河宮女李金桂、內務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寧陳夫人等。

    乾隆的生母是誰,的確是一樁歷史疑案。皇帝的生母出了疑案,這在清朝十二帝中是僅有的,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七月二十六日,康熙從北京出發到達避暑山莊,九月二十二日回到北京。其間,乾隆的父親雍親王胤禛,七月二十六日赴熱河請安,八月十三日,乾隆出生。這中間只有17天。就是說如果乾隆在避暑山莊出生,那麼他母親在臨產前17天,大腹便便,行動不便,怎麼會到避暑山莊去呢?乾隆的生母或許另有其人?

    野史記載與民間傳說,有多種說法:

    第一種傳說,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寧大學士陳世倌(guān)的夫人。海寧在清朝有“陳氏三宰相”——順治朝大學士陳之遴、康熙朝大學士陳元龍、雍正朝大學士陳世倌,他們都不是靠裙帶關係,而是靠自身能力當上大學士的。

    陳世倌,俗稱陳閣老,在康熙年間入朝為官。傳說陳世倌與雍親王一家常有來往,今天陳閣老的舊宅,還儲存有一塊九龍匾,據說是雍正親筆書寫的。那一年恰好雍親王的福晉和陳閣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別生了孩子。雍親王就讓陳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來時,陳家的男孩竟變成了個女孩。陳閣老意識到此事性命攸關,不敢作聲。那換入宮中的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許嘯天《清宮十三朝演義》說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就是探望親生父母。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陳閣老家的安瀾園,為的就是與生身父母相聚。但據孟森著《海寧陳家》考證,乾隆南巡第一次、第二次都沒有到海寧。第三次到海寧,陳世倌已死。可見乾隆下江南為了看望他的生身父母的傳說純粹是捕風捉影,根本沒有根據。陳家乾隆古裝像的園子叫“隅園”,因位於城的一隅而得名。乾隆第四次南巡住隅園,同浙江海塘工程有關,所以乾隆將“隅園”改名為“安瀾園”。當代香港小說家金庸是浙江海寧人,他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便是圍繞乾隆身世之謎展開的。金庸在小說中有聲有色地寫道:陳世倌的小孩抱進雍親王府,哪知抱進去的是兒子,抱出來的卻是女兒。陳世倌知是皇四子掉的包,大駭之下,一句都不敢洩露出去。這個故事一出籠,乾隆是陳閣老的兒子的傳說,便越傳越廣,越講越真。關於“調包”的故事,清朝中期就有傳說。先說康熙出自陳家,後來這個傳說不攻自破,就又移花接木,安在乾隆皇帝的頭上。其實,乾隆出生時,雍正的長子、次子雖已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已經8歲,另一個妃子又即將臨產。且這時雍正才34歲,正當壯年,他怎麼會在已經有一個8歲兒子的情況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家的兒子?這從情理上也是說不通的。退一步說,其時雍正並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否登上皇位,又怎麼會知道陳家兒子是有大福之人呢?

    第二種傳說,晚清長沙湘潭有一位著名詩人、學者王闓運提出,乾隆的生母雖然是鈕祜祿氏,但的確與避暑山莊有關。王闓運是曾國藩的幕友,做過大學士肅順的西席(家庭教師),也是晚清著名的詩人。他在《湘綺樓文集》裡提到乾隆之母:

    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六七歲時父母遣詣市買漿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異焉。十三歲時入京師,值中外姐妹當選入宮。……孝聖容體端頎中選,分皇子邸,得在雍府。

    後來雍親王生病,此女日夜服侍。數月雍親王病癒,她懷孕生下了乾隆。張採田《清列朝後妃傳稿》中轉引英和《恩福堂筆記》和王闓運《湘綺樓文集》記載,促發人們更加註意這個疑案。這一說法富於傳奇色彩。清遺老金梁等認為:清朝選秀女制度是非常嚴格的,從清宮《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中,可以看到當時清宮的一些有關規定。清宮的門衛制度更是森嚴,怎麼可能讓承德地方一個女子混進皇宮併入選秀女呢?所以這種傳說是靠不住的。

    第三種傳說,曾做過熱河都統幕僚的近代作家、學者冒鶴亭說:乾隆生母是熱河漢人宮女李佳氏。上海淪陷期間,作家周黎庵寫了《清乾隆帝的出生》一文,發表在《古今文史》半月刊上(1944年5月1日),援引冒鶴亭的說法,並新增雍正喝鹿血等情節,增加了故事性:傳說雍正在做雍親王時,一年秋天在熱河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雍正喝了鹿血。鹿血壯陽,雍正喝後躁急,身邊又沒有王妃,就隨便拉上山莊內一位很醜的李姓漢族宮女幸之。第二年,康熙父子又到山莊,聽說這個李家女子懷上了“龍種”,就要臨產。康熙發怒,追問:“種玉者何人?”雍正承認是自己做的事。康熙怕家醜外揚,就派人把她帶到草棚。醜女在草棚裡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臺灣學者莊練(蘇同炳)在《乾隆出生之謎》文中、臺灣小說家高陽在《清朝的皇帝》書中,都認同這一說法,甚至於提出李氏名叫金桂,因為她“出身微賤”,而旨令鈕祜祿氏收養這個男孩,於是乾隆之母便為鈕祜祿氏。儘管乾隆生在草棚的傳說流傳很廣、故事生動、影響也很大,但那畢竟是野史,是靠不住的。

    第四種傳說,晚清文人天嘏在《清代外史》中,說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族人,因此在宮中常常穿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看自己是否像漢人。乾隆的確在宮中經常穿漢服,現在故宮還儲存著不少乾隆穿漢服的畫像,也許這就是引起傳說的原因之一。如果僅根據他穿的衣服而確定乾隆的出身,其結論肯定是荒唐的。

    第五種傳說,民國時期曾任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從“老宮役”口中聽得所謂乾隆生母的故事,並對胡適之講道:“乾隆帝之生母為南方人,渾名‘傻大姐’,隨其家人到熱河營生。”這種傳說因《胡適之日記》而流傳甚廣。

    雖然以上傳說並不可靠,但是,乾隆的生母,的確存在文獻與檔案上的疑點:

    成書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蕭奭(shì)的《永憲錄》卷二記載: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

    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后。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為貴妃,李氏為齊妃,錢氏為熹妃,宋氏為裕嬪,耿氏為懋嬪。

    蕭奭在這本書中還提出:“齊妃或雲即今之崇慶皇太后。俟(sì)考。”就是說,在當時就有人對乾隆的生母是誰提出了懷疑。

    高陽先生在《清朝的皇帝》一書中認為:蕭奭《永憲錄》中,“這‘俟考’二字,是一暗示,是一隱筆兼曲筆的巧妙暗示;齊妃非高宗生母,而故意這樣寫,是曲筆;齊妃李氏,暗示高宗生母姓李,此為曲筆。”但是,高陽沒有看到清宮的檔案。

    清朝政府有個規定,皇帝家族生兒育女,每3個月要上報一次,寫明出生時間和生母。每隔10年,根據出生和死亡記錄的底稿,添寫一次皇室族譜,就是《玉牒》。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儲存的《玉牒》和生卒記錄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世宗憲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純皇帝(乾隆),於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凌柱之女誕生於雍和宮。

  • 3 # 觀雪一壺酒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追溯一下來處。正史肯定無法查到,傳聞最早來自於民間,後來在晚清的《清代外史》及《清宮十三朝演義》中都講得有板有眼,不過以上兩本書籍都屬於野史的行列。

    根據傳聞,當年雍正還是雍親王時,和浙江海寧的陳世倌關係很好。王妃妞祜祿氏和陳世倌的夫人同年同月同日生下小孩,王妃生的是女兒,陳家是兒子。雍親王就下令叫陳家抱兒子來看看,之後就發生了調包事件,陳家不敢聲張,只能忍氣吞聲把從王府裡領出來的女兒撫養成人。

    後來雍正登基後開始提拔陳氏家族,乾隆稱帝后也六下江南,四次蒞臨海寧探望陳家,在陳家的宅子裡也有由皇帝親筆題寫的“愛日堂”、“ 春暉堂”牌匾,都有報答養育之恩的意思。

    但是據史學家考證,這兩個牌匾和乾隆一點關係都沒有,都是在康熙年間就賜給陳家的,並且乾隆出生時,陳世綰才10歲,這一點讓謠言不攻自破 。

    陳家洛其實就是金庸先生虛構出來的人物,這一點金庸先生也做出了相關的解釋。總之小說內容純屬虛構,如有屬實純屬巧合。

    ------------------------------------------------------------

  • 4 # 奕奕183644475

    應該是野史吧……

    看過一個紀錄片,裡面說過清朝在子嗣方面很講究,從開始懷孕就開始有記錄,一直到出生……且接生是時候都專門有人給記錄的,怎麼去作假?!

  • 5 # 筷樂1生

    不屬實,

    陳家洛是金庸小說裡面的人物。關於他的生平趣事本來都帶有很多戲劇性。因為小說文學和正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記錄方式。

  • 6 # 公元前

    有野史記裁:雍正當皇子時,就和浙江海寧陳家交往甚密,來往無間,正好在某年,兩家剛好都生了孩子,生辰八字也相仿,雍正就叫陳家抱孩子進官來看看,當陳家抱回孩子時,居然發現孩子由男孩被換成女孩,陳家大為驚奇,但忌憚皇室威嚴,不敢追查,只好忍辱負重。後來,乾隆即位,他對自己身世早有聽聞,但不敢明講,而是暗訪,生怕被人知道他不是皇室血脈,奪其王位。乾隆終身六次下江南,有四次住進陳家大院,明為觀察民意,實則暗訪身世之謎。在最後一次離開陳家,他行至中門時,對陳家族長說:今後此門不能開,除有皇帝臨門。此話暗指,陳家已是皇帝的先人,陳家大門不是任何人能夠進出。可見,乾隆已查明自己確是陳家後代,當年男女交換之事是事實。

    “海寧陳家”最早出自道光帝,被金庸先生在《書劍恩對頭》一寫,於是乾隆就成了漢人。因而咱們對乾隆疾惡如仇,責以民族大義,分明是漢人,卻非要當滿人的皇帝,貪慕榮華富貴,把咱們不幸無辜的香香公主活生生逼死了。當然這也是文學愛好者單純的希望,史實並非如此。香香公主活的好好的,榮華富貴榮寵無比。

    那麼乾隆皇帝究竟是不是陳家後人呢?關於這個“帝出於陳”的說法,民國時期有馮柳堂先生的《乾隆與海寧陳閣老》力證其是,也有孟森先生《海寧陳家》力證其非。孟先生考證緊密,引經據典,“清帝抱養於陳氏之說,能夠徹底闢除”。馮先生雖力證其是,可是最終也說“本書的作品,原以消遣,事之真假,只可由讀者自得之了”。可見也是不敢妄下結論,底氣有些缺乏,緣由之一,便是查無實證。“關於這場學術論爭,魯迅先生戲弄道,一條生殖器就把滿清的命革了,真是皆大歡喜。當然魯迅先生此言是對那些空喊革新標語而不幹實事的人的打擊,並非針對兩位學者。

    所以現代有人大發奇想,DNA檢測。現代這麼多高科技,不信就解決不了這個難題。但是又要讓咱們絕望了。由於乾隆帝陵已在民國早年被軍閥孫殿英所盜,而陳元龍的墳也早已經白雲蒼狗之變,無法得到真實的生物學標本。

    可是復旦大學的科研人員還真做過這個事。他們經過對高宗後嗣及清皇室其他支系後嗣男性的y染色體基因組的比對,證明二者最近的一起祖先在兩萬年前,亦即沒有同源聯絡。當然這也只能闡明乾隆跟清皇室沒有血緣聯絡,不能證明就跟海寧陳家有聯絡。只能證偽,不能證實。不過“海寧陳氏早已宣告,海寧陳氏源於勃海高氏,而渤海古華人主要為靺鞨族。其後為女真族,再後為滿族,說不定還真有點血源上的聯絡”。從這兩個視點正反一比照,隔絕乾隆還真是出自海寧陳家。當然了乾隆是不是出自海寧陳家,康乾盛世仍是值得肯定的,咱們也沒必要對此過多羈絆。

    那麼,為什麼民間廣為流傳乾隆是陳家的兒子的風聞呢?這或許與當時反清復明的思潮有關。乾隆時期,滿清已控制華夏已有一段時間,但漢族人的宦途受限,當地官僚墮落嚴峻,漢族人有強烈思念明朝漢家全國的情思和反清復眀的急迫希望,而且,明將鄭成功的後人一直在民間隱秘從事匡復漢室的暴亂活動。他們為了靠攏很多的反清志士,編列這一則風聞,這也是有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房要靠學校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