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俠女小娛樂
-
2 # 阿生談娛
專業 已有 1 人贈與了專業徽章
我第一遍看這個電影的時候確實覺得好看,但是隱隱感覺很詭異。
於是,我又第二次仔細看了這部電影,認真的分析了整個劇情,我才發現這部電影的問題所在。
下面是我對這部電影的分析和批判,僅代表我個人意見。
這部電影對人物的塑造和劇情的推進,是不符合邏輯的。
我在第一遍看寄生蟲的時候,憑著職業習慣就感覺電影的開篇很突兀。
最開始基宇第一次給多慧上課的地點,竟然是多慧的臥室。這一點很多觀眾可能沒感覺什麼,但是我八年的高中輔導教師的經歷告訴我,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去過很多女生的家庭上門輔導過高考數學,但是沒有一個女學生或者女生家長會把輔導功課的地點定在女生臥室。因為大部分臥室都是女生很私密的地方,只要是情商正常的母親,對於一個陌生男性,即使這個陌生男性是家教老師,也會有本能的排斥。而且多慧的家庭是富人階層,一間書房是有的吧?即使不在書房,在客廳上課也是常理。我去過最狹小的女生家庭上課,一室一廳那種租的學區房,家長也是安排在客廳上課,也沒有安排在臥室中的。
為什麼電影會出現這種不合理的劇情,明顯是為了電影后期基宇和多慧的感情做鋪墊,如果在客廳授課,借基宇一百個膽子也不敢撩多慧。
電影不僅僅有這一個不合理的情節,下面還有更多。
接著,基婷進入樸社長的家庭,沒有太多的不合理。但是,基澤替補司機的情節,又一次的不合理。
樸先生的妻子連橋給出的理由是,熟人信任鏈。這個是合理的,但是熟人信任鏈,是指同階級同需求的熟人信任,一名家教老師並不符合熟人信任鏈。正常的熟人信任鏈,不應該是連橋的鄰居,朋友,樸先生的合作伙伴,朋友或者同事嘛?司機這麼個相對重要的職位,連橋信任的朋友竟然是一名家庭教師?
好,我們姑且把連橋定義成傻白甜。但是忠淑進入樸先生的家庭,就是電影的硬傷。
一張名片,幾通電話。連橋就能把家裡最重要的崗位給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這已經不是傻白甜了。這簡直就是白痴。一個電話就能把個人資料介紹出去,這個智商臺灣的幾通電話,樸先生不得破產啊。
家庭管家這麼重要的職位,作為一名正常家庭主婦,難道不需要親自上中介公司考察嘛?
導演為了讓基澤一家寄生在樸先生家庭中,硬是把本是精英階層的樸先生塑造成了夫妻雙雙弱智,我很難理解。
如果說這些是電影的情節不合理,那麼基澤一家和保姆雯光的矛盾,就是在侮辱觀眾。
在地下室 基澤一家和雯光夫婦的矛盾爆發,但是隻要正常分析,並不是雯光碾壓基澤一家,而是雙方都有把柄。基澤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而雯光也對樸先生隱瞞了自己丈夫長期在地下室寄生,並且對多頌造成童年陰影的實情。基澤一家被開除頂多是打回原形,雯光的丈夫被曝光,樸先生也不會原諒雯光,這對夫妻也會被趕出家庭。而這對夫妻的情況比基澤更糟糕,雯光剛被趕出去不久,就被高利貸打傷,如果丈夫也暴露,那麼他們的情況可想而知。
在這種雙方互有牽制的情形下,最理智的做法是,基澤,基宇,基婷繼續扮演教師和司機的職位,忠淑把保姆職位還給雯光,雯光可能會勒索基澤一家部分錢財。但是絕對不會採取兩敗俱傷的對抗。
底層人確實窮,有些確實壞。但是底層人不蠢,所謂的底層愚蠢,只是短視而已。這種簡單的道理,這兩家如此精明的人,不會想不明白。導演前期把基澤一家描寫的如此精明,到了這裡,為了推動劇情又將基澤一家塑造的如此愚蠢。
最後所謂樸社長捂鼻子,基澤刀殺社長的劇情,有人說是電影的題眼。在我看來,我宛如看到了一個智障。
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的樸社長,面對血腥的殺人場面,背後是昏厥的兒子,和受到驚嚇的妻子。一個正常人,要不就選擇離開逃離,要不就選擇勇敢對抗。樸社長竟然執著於一把車鑰匙?拜託啊,沒有車鑰匙,你就不能動了嘛?
好吧,我們假設樸社長需要一輛車帶著兒子去醫院,那麼緊張的情景,竟然會捂鼻子?換我們所有人,想象一下,那把車鑰匙就是在一坨屎裡,我們也會直接深手去拿吧?不會介意屎的味道吧?
為什麼導演如此刻意的在那種緊張的場景,刻畫了樸先生如此不正常的舉動,就是為了刻意激化基澤的殺人狀態。
說白了,整部電影,導演對人物的塑造是前後矛盾,不符合常理的。這種不合常理,不是階級的排斥而是為了所謂的劇情,強行生硬的推動劇情。跟所謂底層狀態,沒有一毛錢關係。
什麼是牛逼的批判電影,電影中的人是合乎情理的,我不是藥神,熔爐,素媛,這些批判電影中的人物有滑稽,有黑暗,有正面有負面,但是都符合情理,不是導演為了批判而扭曲人智商和感情。
為什麼這部電影被導演塑造成這樣,或者為什麼這部電影會得獎。無非是這部電影拍出了,歐洲人想看到的韓國的面貌,或者東亞人面貌。導演以一種看似深刻,其實無能的拍攝手法,來滿足一些看客們的心態。
這是我個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
只是豆瓣8、9分的高分,我覺得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我心中這部電影,大概七分左右。
我沒想到當時隨手寫的一些電影看法,這麼多人贊同。說實話,這部電影很成功,劇情的節奏,演員的表演,鏡頭的處理等等,都體現出了導演和演員極強的功底。這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我看了兩遍也只是對其中的劇情邏輯不滿意而言,對電影其他的地方感覺很滿意。
-
3 # 往後的餘生98
寄生蟲,看了。是好電影,但沒覺得有那麼好。我認為藥神更好看,因為我有更多的感同身受。生病拖垮一個家庭的事常見,抱怨這個世界沒有機會的人不常見。
我們國人常聽的一句話,你看看誰家那小誰,你再看看你。學習比你好的人有之,工作比你好的人有之,鹹魚翻身的人有之,在這裡,沒有階級固化。你一個人單槍匹馬,改變家庭,如果還沒成功,你只能說你不行,你不能說你沒有機會。我在韓國待過一段時間,我不喜歡那裡,韓劇里美如畫,現實中,一言難盡。
回到電影本身,從奉導演拍過的影片來說,寄生蟲也算不上最好。把殺人回憶排第一位的人應該最多,但我把母親排在第一位。寄生蟲,我認為只能排在奉導演的第三位。得獎的原因,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更懂吧,就像仇恨警察一樣,我承認我不懂。
現在的我,看不了熔爐,看不了收件人不詳。韓國電影裡深深的絕望,到了中年已經很難接受。太重了,喘不過氣。倒是韓劇有兩部高質量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心裡的聲音和輔佐官。
-
4 # 球一匹
韓國電影《寄生蟲》在奧斯卡斬獲4個大獎,韓國總統發文祝賀,寄生蟲有多好看?
韓國總統文在寅在SNS發文(青瓦臺官推也發文)對《寄生蟲》表示祝賀,同時也以奉俊昊導演等《寄生蟲》主創以及所有劇組工作人員為榮,感謝他們給予韓國國民自豪和勇氣。並表示“今後政府將進一步為廣大電影人提供能夠盡情發揮想象力並放心大膽製作電影的環境。
《寄生蟲》講述的是韓國甚至全世界都存在的階級固化,導演奉俊昊用兩個階級的代表來表現這種固化。
電影中講述兩家人,一個是成天住在地下室,渾身散發難聞氣味的基澤一家,一個是住大別墅,工作體面的樸姓一家,兩家在之前從沒交集。
基澤一家擅長行騙,用一張偽造的高學歷證書到樸家做家教,隨著工作的深入,全家都瞄準了這個有錢人家,爸爸做了富家爸爸的司機,媽媽做了保姆,哥哥是家教,妹妹裝作畫師指導富家小孩畫技。
就這樣,富家被窮家包圍,窮家獲得了財富。
然而人的慾望是不斷攀升的。一次大雨,窮家地下室被淹,全家人奮力補救,雨水還是不斷蔓延。看著噴湧而出的汙水,妹妹基情乾脆坐在馬桶上,頭頂著天花板,默默抽起了煙。
為什麼他們那麼有錢,我們卻還在為吃喝住發愁?不平等想法在他們心中滋生。
這種階級不平等觀念誕生後,他們盡一切享受富人的生活,會在富家人出差時把別墅當作自己家,會把富有的樸家當作自己的長期飯票。
他們在虛幻的財富中滿足自尊,但當富家主人說出他們身上有種氣味時,他們的自尊被撕得粉碎,所以在命運的抉擇時,他們會操起匕首刺向主人。
社會階級終究還是跨不過去,即便他們已經穿得很像富人,住得很是豪華,身上的氣味卻暴露了他們。
奉俊昊很聰明,用一個寓言感的世界,具象了階級和貧富,他用一個奇特的角度窺探了天上地下兩種人生,透過“家庭教師”這交界地帶的職業讓兩條平行線相交,講述了全世界都無法避免的階級矛盾。
從敘述手法,懸疑情節,核心表達來說,《寄生蟲》就該奪得奧斯卡。
-
5 # 吃貨阿莫
好看
看完《寄生蟲》讓我對「階級」有了新的認識,也陷入了一種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無力感,整部片子沒有太多複雜的人物關係,只是圍繞一貧一富兩個家庭展開的,但整部電影看下來既讓人感受到充滿寓言味道的諷刺,又有一股對社會階層分裂的悲涼,窮人一家,父親金基澤和母親忠淑都是無業遊民,他們領著自己的一兒一女住在韓國市區裡的地下室,大兒子金基宇和小女兒金基婷都是高考了幾次的落榜生。這一家四口全都沒有工作,日常生活收入來源是幫披薩店摺紙盒,這部電影說的寄生蟲究竟指誰呢,是窮人一家嗎,還是管家兩夫妻,表層看來確實是的,但我覺得這裡的寄生更深層次指的是人性的貪婪,如果窮人一家能靠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也不算寄生,但他們一旦在主人離開後就大肆放縱還幻想把這裡當做自己的家。
-
6 # 小凳子放映室
-從學生電影到Auteur電影院,再到質量超凡的主流大片。
-
7 # 粥粥大寶貝
《寄生蟲》有許多充滿黑色幽默的惡趣味,這貧窮的一家四口如蟑螂般頑強討生存,善於計劃與操弄,電影有一大部分由於金家人的計謀,搞得像《瞞天過海》系列那種劫盜片一樣,非常有趣。但後面的發展,實在是每一步都出乎意料之外,劇情越來越瘋狂也越來越緊張。更厲害的是,導演融合黑色幽默與絕望感,拍出一幕幕荒唐的情節,但這些離譜誇張的情況放在社會狀況的脈絡下看竟很貼近現實。在爆笑背後,頗令人傷感。
《寄生蟲》的場景設計很用心,大部分故事發生在樸家大宅,是個極簡風格宅邸,非常開闊,卻又有很多角落可以藏秘密;一場暴雨讓金家人衝回家的路上,則帶著觀眾看見所謂「半地下室」住宅所在的社群,是如何讓人的生存成為如蟑螂一般的型態。劇情設計埋著許多伏筆,閃爍的燈、臺式古早味蛋糕店、富有人家兒子的心理狀況,都成為前後呼應的線索。有些畫面在獨具慧眼的荒謬組合之中透出特別的心境,例如一幕滂沱大雨水管破裂馬桶噴屎,卻有個角色坐在馬桶蓋上壓著一堆屎尿水一邊冷靜抽菸,那種認命荒謬好笑又讓人難過,因為該角的淡定讓觀眾明白,這肯定不是他人生面臨過最屎尿橫流、最狼狽的處境。
-
8 # 小怪頭影視
寄生蟲,看了。是好電影,但沒覺得有那麼好。我認為藥神更好看,因為我有更多的感同身受。生病拖垮一個家庭的事常見,抱怨這個世界沒有機會的人不常見。
我們國人常聽的一句話,你看看誰家那小誰,你再看看你。學習比你好的人有之,工作比你好的人有之,鹹魚翻身的人有之,在這裡,沒有階級固化。你一個人單槍匹馬,改變家庭,如果還沒成功,你只能說你不行,你不能說你沒有機會。我在韓國待過一段時間,我不喜歡那裡,韓劇里美如畫,現實中,一言難盡。
回到電影本身,從奉導演拍過的影片來說,寄生蟲也算不上最好。把殺人回憶排第一位的人應該最多,但我把母親排在第一位。寄生蟲,我認為只能排在奉導演的第三位。得獎的原因,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更懂吧,就像仇恨警察一樣,我承認我不懂。
現在的我,看不了熔爐,看不了收件人不詳。韓國電影裡深深的絕望,到了中年已經很難接受。太重了,喘不過氣。倒是韓劇有兩部高質量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心裡的聲音和輔佐官。
-
9 # 切瑞西水性漆
看完《寄生蟲》,內心五味雜陳。
一方面真心為這部電影鼓掌,這絕對是近期最棒的現實主義佳作;一方面又遺憾,這部片子要是中國人拍的該多好。
這是一部“奇觀”電影,是延續了中產階級對上流社會和底層刻板印象的電影。
裡面的每一個人物很難在現實中找到真實的對應,他們更像是遊走的符號,代表著各自所必須代表的一類人和一類事。
在這樣一部電影之中,共情似乎是沒有必要的,電影所要展示的正是一種高度概念化的社會模型,讓我們在對奇觀的觀看中,釋放掉自己對真實世界的不滿。
為何大家對於這部電影有如此大的熱情?導演奉俊昊的高人氣為這部電影自動鍍了一層金光。
《寄生蟲》擊敗了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和昆汀·塔倫蒂諾的《好萊塢往事》,獲得韓影史上首個戛納金棕櫚大獎。
而對於奉俊昊來說,這也是他導演生涯的再一次輝煌。他上一部獲得如此高讚譽的作品,還是那部經典的《殺人回憶》。
其實《寄生蟲》的故事並不複雜,比起同樣探討階級的韓國電影《燃燒》顯得更加簡單直接。
蝸居在地下室內、連生計都不穩定的窮人金家,兒子基宇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進入到住在豪宅的富人樸家當家教。基宇覷準時機,讓自己的妹妹也進入到樸家當老師。
接下來兄妹兩巧施手段,排除異己,將自己的父親帶進樸家當司機,將自己的母親變成了幫傭。這一家人改名換姓,在樸家假裝互不相識工作著,只有當主人不在家時,他們才會關起門來設宴狂歡。
這就是所謂“寄生”,螻蟻般的貧民靠陷害和欺騙攀上了光鮮富人的高枝,享受著富人家庭的殘羹冷炙,變成了肥壯身軀上寄生蟲一般的存在。
有趣,也荒誕。一家人接二連三地瞞過富人一家,無疑是小機率事件,可偏偏就有這麼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機緣巧合,讓金家人能夠見縫插針地進入樸家。
金家人的每一次“面試”讓我們又期待又緊張,雖然我們早已隱隱感覺到故事的走向;而每當一個金家人“寄生”成功的時候,我們竟然感到一絲輕鬆,雖然隨之而來的就是強烈的不安——這場騙局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的。
影片運用了非常典型的荒誕喜劇的手法,一步也不肯放鬆地抓住了觀眾的心,比起那些沉浸式的自說自話的傳統文藝片,《寄生蟲》當然更“好看”。
何況《寄生蟲》還有韓國國寶級的攝影師洪坰杓掌鏡,《太極旗飄揚》、《燃燒》、《哭聲》、《雪國列車》都出自他手。
《寄生蟲》的畫面在陰暗洶湧和明亮冷峻之間切換得遊刃有餘,配樂亦是恰到好處,這種極具觀賞性的視聽氛圍,是任何一個觀眾都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的,能不“好看”嗎?
此外,電影的結局也頗值得玩味,現實和設想的兩重結尾,哪個才是最後的結果,導演並沒有告訴我們,就像《燃燒》中男主是否真的殺了富二代Ben一樣,留給觀眾去思考。
-
10 # 六工文文
《寄生蟲》,由《末日列車》導演奉俊昊執導,主要演員包含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電影上映後好評價持續不斷,不僅入圍奧斯卡金像獎6項大獎,包含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等,也獲得第72屆坎城影展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與第77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這些殊榮都是韓國電影第一次獲獎!
奉俊昊導演的作品向來都會在探討社會階級與人性黑白的議題,像是2017年電影《玉子》、2013年電影《末日列車》、2006年電影《駭人怪物》、2003年電影《殺人回憶》等,最新的作品《寄生蟲》也同樣擁有強烈的風格印記,不管是位於社會底層的金氏家族,還是位於上流社會的樸氏家族,皆沒有絕對的是非善惡,沒有人是完全善良或邪惡的,往往都是在兩相相比之下所得出來的相對結論,這也讓劇中的角色顯得更加貼近現實,真實的很殘忍。
《寄生蟲》故事鋒迴路轉,劇情的轉折極為大膽誇張,在氛圍的鋪陳十分上乘。尤其是在描述金氏家族如何計劃一個世紀騙局,他們將自家人一個個安插進入樸氏家族中,一步步的親門踏戶,只要任何一個環節與細節出了一絲差錯,便會瞬間變成全盤皆輸的悽慘下場,觀影時彷彿自己就握著一顆定時炸彈似的,不知道會在何時引爆,隨著故事的發展,炸彈的滴答聲響也變得更大,緊張刺激的感覺也逐漸佈滿著全身上下每一個毛孔!
《寄生蟲》用一個極為誇張且灑狗血的劇情,在包裝一個悲劇的故事,用荒謬的喜劇來呈現劇中每一個不快樂的角色,縱使在觀影時能使人鬨堂大笑,但在唇齒之間發出的轟雷笑聲,其實都是夾雜著嘲諷與不可置信,對於人性善惡的強烈諷刺,以及社會階級的嚴厲批判。
《寄生蟲》中透過鏡頭語言來呈現許多隱喻性的階級對比諷刺,像是金氏家族從家中望出去是流浪漢在撒尿,家中極為潮溼且臭氣四溢,樸氏家族從家中窗戶望出去卻是一片綠油油的庭院,夫妻倆還很有情調的在沙發上交合,而讓金基澤理智線斷掉,並痛下殺手的“氣味”也是電影中極為明顯的暗示,氣味就與社會階級一樣,是一種較為抽象且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但卻能帶給人們極大的情緒反應,位於社會底層的人,也在無形之中被這股巨大的社會階級壓力,給壓到喘不過氣來,人格與尊嚴也被壓到整個扭曲成畸形。
《寄生蟲》雖然狠狠的批判這個按照財富來分階級的社會陋習,但到了電影結局仍未提出一個具體解決方案,或是相關的立場論述,不管是有錢還是貧窮的人家,都各自是彼此的受害者與加害者,導演兩邊都不得罪的各大五十大板,並選擇以人類最原始的暴力衝動,將一出荒謬又寫實的故事劃下句點,或許這就是人類在資本主義之下,必然存在的問題,要完全根除是不可能的事。
《寄生蟲》絕對是2019年度必看的電影之一,更是近幾年最發人深省且震撼的韓國電影,不僅將藝術性電影拍得極具娛樂,也證明劇情電影是能與“好看”二字畫上等號,電影節奏的掌握與氛圍的營造都讓人著迷,電影中每一幀的畫面都是蘊藏著巨大的故事內涵,能使人觀眾鬨堂大笑,也同時能讓我們緊張到顫抖,透過喜劇的方式來描述一個最悲哀的故事,將社會階級的現實面,血淋淋的呈現出來!
-
11 # 尚壹切有關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韓國拍的這部電影我是從剪輯開始瞭解的,然後才去觀看,這部片也是得了獎項的,目前韓國拍的電影都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基本評分都很高,推薦觀看,韓國拍的電影也是大部分人都看過的,這裡我推薦幾部好看的評分比較高的電影韓國電影:
《熔爐》聾啞學校性暴力事件。
《殺人回憶》連環強姦殺人案,兇手未找到的故事。
《恐怖直播》揭露社會陰暗面的故事。
《我身體裡的那個傢伙》靈魂互換的故事。
《孤膽特工》大叔救蘿莉的故事。
《老男孩》被人囚禁後復仇而發生悲劇的故事。
《親切的金子》復仇女神的故事。
《我要復仇》
《犯罪都市》重案組刑警打擊犯罪團伙的故事。
《與神同行》死後去往地獄的故事。
等等,不知道你是否全部看過,內容不一,但在我心中都是經典,最後在家裡無聊的日子,和家人一起電影作伴也是不錯的選擇。[耶][耶][耶]
-
12 # 了不起的China1
首先,評價一下這部電影給我的感受:
這是一部黑色家庭題材,但是卻從本該是一部驚悚片變成High翻全場的爆笑喜劇了,有沒有奇怪的感覺,後面給人的感覺,有心靈共鳴的碰撞!
電影主要講述生活在底層的一家四口全是無業遊民,某天全家人支援長子基宇用偽造的文憑來到富豪樸社長家當家教,想借此進入上流社會,於是兩個天差地遠的家庭產開始捲入一連串意外事件!!
劇情也是不停地反轉再反轉,在精心構思和多重反轉中揭示社會寓意,深挖“階級鴻溝”的議題。裡面最讚的一面就是大量的匹配剪輯,既形成強烈的對比,又埋下線索。故事的開始,描述了一家四口人住在潮溼昏暗的半地下房屋裡,父親金基澤無業在家,母親忠淑曾經是鉛球運動員,兒子金基宇幾次高考落榜,女兒金基婷空有繪畫天分,卻因為交不起補習費而無所事事,身處社會底層的他們每天忍受蚊蟲的叮咬,這個場景怎麼想怎麼悽慘。從而揭露了這個故事的開始。似乎窮人家的孩子不管多麼聰明都無濟於事,富人家的孩子哪怕再愚鈍也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說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命運就已經註定了。看到這兒,有的小夥伴可能會憤憤不平,包括小麥也想問一句:憑什麼?然而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社會,這就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真相。不得不承認,韓國電影描述人物的感情方面,細膩、感情入微。電影的前面部分和大部分電影一樣,基本的劇情也都能猜到。直到那個前女傭披頭散髮的出現,那個地下室的出現。似乎有了恐怖嫌疑片的感覺。真正的進入精彩。影片的整體氣氛,並不是很壓抑,但是真正瞭解社會的人,在社會摸爬滾打過的人。會感到這部電影讓人感到真正的絕望。
《寄生蟲》中,在引起人們思索的同時,也會有所獲得和領悟。
比如,年輕人看過,也許會想,要想改變階級地位,唯一的辦法就是奮鬥,要自己有所獲得,掙得金錢財富,是能力的體現,也是改變階層的方法。
這部電影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雖然私心更希望阿莫多瓦和馬力克拿下金棕櫚,但還是要對奉俊昊頂禮膜拜,他的努力和創意也向世界證明,此型別影片確實可以做的好看和藝術性並存,這是韓國電影重要的貢獻。
表面上導演講述的是金錢導致的一切,背後隱藏的卻是韓國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貧富巨大差距、社會階層不公和難於逾越的鴻溝。
-
13 # 西瓜電影集
2019 年,奉俊昊的新片[寄生蟲]拿到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是韓國首部拿到該獎的電影。作為注重電影娛樂性的導演,能拿到金棕櫚,讓他自己都感到意外。
但其實一直以來,他的影片的主題和影像風格都具有明確的作者性。
看奉俊昊的電影,你不會忽視他作為導演的存在。
日常和諷刺的情節,總會不時地提醒你,這傢伙果然是社會學專業畢業的,所以有人給他戴上了“電影社會學家”的帽子。這待遇,哲學專業出身的導演樸贊鬱就沒有——沒人叫他“電影哲學家”。大概是因為在電影中發現或植入社會意識比發現或植入哲學觀念容易。
不過,奉俊昊自己倒是不在意這種學術高帽。
對他來說,電影,尤其是型別電影,首先是一種他從小就沉迷的娛樂形式;其次,他把個人趣味(對日常的關注、裹挾諷刺的幽默)自然融入到電影中,使他執導的型別片呈現出獨特的個性。
嬉笑怒罵,針砭時弊,自成一派。因此,很多時候,對作品的認可,也是對一種個性的認同。
喜歡奉俊昊電影的人,或多或少能夠感受到他的風趣個性。這種風趣以型別片為載體,從社會事件、群體心理取材,透過節奏明快的電影語言表達出來,兼具娛樂、諷刺和反思,有著掩藏不住的作者意識。
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奉俊昊只執導了七部長片,並且全部參與了劇本創作。他喜歡在咖啡廳等公共場所寫作,也愛聽周圍人的聲音。
寫[綁架門口狗]和[殺人回憶]的劇本時,他把自己封閉起來,結果感到過程很痛苦,於是後來的劇本都改在公共場所寫,從一家咖啡廳轉到另一家咖啡廳。
跟喜歡現場創作的導演不同,奉俊昊寫劇本很慎重,一個提問、一句臺詞都要先寫完才能放鬆,所以他很難做到一年完成一部電影,現在的創作速度正適合他。
▼
從影迷到導演
1969年,奉俊昊出生於韓國,在他成長的七八十年代,DVD尚未發明,家用錄影帶還未普及,因此做一個影迷相當辛苦,不能像現在這樣,隨時隨地可以看電影。去電影院畢竟會受到金錢和時間的限制,於是,在電視上看電影成了奉俊昊的最佳選擇。
關於那時,奉俊昊曾經在採訪中說:“我不是經常去電影院看電影,很多時候,電視機就是我的電影院。我會查電視節目表,看看每週會播什麼電影。我每週大概能看十部電影,當我上中學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想成為電影導演了”。
透過電視獲得電影養分的奉俊昊不會想到,很多年以後,他會以導演的身份,捲入到電影應該在電影院還是網上觀看的爭論漩渦。
2017年,他執導的[玉子]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但影片將最先在影片網站網飛(Netfix)上線,而不是傳統的先影院後出碟或上線的發行模式,因此激發了影院與流媒體兩種看片方式的爭論。
[玉子] 豆瓣 6.6,IMDb 7.3
在一些人看來,電影只有在電影院觀看才算看過,理由是隻有電影院才能完美呈現電影該有的魅力。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主競賽評委會主席阿莫多瓦曾公開表示,“我個人不認為,金棕櫚獎會頒給一部不在電影院上映的電影。”主考官這麼發話了,奉俊昊也沒太跟他較真,只是感謝網飛給了他創作的機會和自由。
對於這場爭論,他的心情其實有點矛盾。一方面,他也有電影院情結,覺得電影在影院觀看,氛圍最好——為了看[玉子],他特意在家裡裝了杜比音效系統,但還是認為效果不如影院;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接受變化趨勢,嘗試轉變。這種矛盾,跟他對待膠片拍攝的態度一模一樣。
[玉子]之前,奉俊昊一直用膠片拍攝,認為膠片的化學作用具有獨特質感。從[玉子]開始,到今年奪得戛納金棕櫚獎的[寄生蟲],他都用了數字攝影。
“我覺得找出符合技術的美學就可以了,最終這些都是為了故事和人物服務”、“沒必要只固執在某一個,一起共存就好”。這是他現在對數字攝影的看法。
“不過,我還是想再拍一部有儲存歷史感覺的膠片電影”。
唉,執念終究是執念。
作為影迷,喜歡的導演可能有很多,但對自己的美學喜好有至關重要影響的,可能只有一兩個。
金綺泳之於[寄生蟲]的導演奉俊昊,便是這樣的存在。
金綺泳,代表作[下女](1960)、[火女](1970)等
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金綺泳活躍於韓國影壇,出道之初的作品多涉及現實題材,六十年代開始,執導了大量以女性為主角的現代倫理電影。
其最出名的作品[下女](1960)已被世界電影基金會修復,當時該基金會由馬丁·斯科塞斯任主席。
奉俊昊對金綺泳,幾乎有著眼裡放光的喜愛。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金綺泳的電影對於當時的青少年影迷來說,確實有著無可替代的吸引力。
我們在奉俊昊電影裡看到的強敘事、重構圖、型別混合的風格,他的電影裡也有。[寄生蟲]的故事很大程度上能夠喚起影迷對[下女]的記憶——同一房屋裡兩個階層的衝突,並且都突出了樓梯的影像表達作用。
[下女]
在接受韓國電影雜誌採訪時,奉俊昊因為樓梯鏡頭,特別提到了三部電影,毫無疑問,[下女]是其中之一,另外兩部,分別是朱爾斯·達辛的[男人的爭鬥](1955)和約瑟夫·羅西的[僕人](1963)。
[男人的爭鬥](左)[僕人](右)
他在拍攝[寄生蟲]時,被豪宅裡連線地下室、一樓、二樓三個空間的樓梯吸引。演員透過樓梯上上下下,令這種平凡日常也積累出情緒。因此,拍攝[寄生蟲]時,奉俊昊對從其他電影中看到的樓梯戲格外注意。
[寄生蟲]與[下女]的某些相似性,可以說明奉俊昊潛移默化中受到的金綺泳的影響。
回過頭來看,能有這種影響,也許正是因為奉俊昊的個性,使他能在金綺泳的電影裡找到共鳴。正如他對今村昌平電影的迷戀,可能與他對邊緣/底層人群、社會話題的關注有關,這些是他至今的七部電影裡從未缺席的元素。
▼
奉氏社會
2000年,奉俊昊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綁架門口狗]上映,市場反響一般。相比於他之後的作品,本片劇情不夠跌宕起伏,人物也略顯單薄,但卻是他最接近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場景設計、故事情節、角色形象,都不像他之後的作品那樣,極其戲劇化。
[綁架門口狗](2000) 豆瓣 7.5,IMDb 7.0
不過,透過這部電影可以一窺奉俊昊創作的原始趣味——在輕鬆的氛圍中解構嚴肅甚至帶有悲劇色彩的人性與社會問題。
人性在一定的社會處境中被激發、釋放,正如奉俊昊所說,“我喜歡透過將一個人推向極限來了解他們”。
事實確實如此,他的電影裡,主角陷入一件事、落入一個特殊處境,接著在他們的身上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社會與人性問題的刺激,漸漸讓主角的形象,連同周圍的社會形態一同呈現出來。
觀眾能從這些常見的話題中,看出奉俊昊式解讀和表現。
暴露在[綁架門口狗]中的是這樣一個社會形態:一棟普通公寓裡,狗叫聲令落選教授職稱評選的男主更加焦躁不安;生活乏味的社群女工為了上電視,沉迷於尋找失蹤的狗;兩個主角之外,公寓裡還有單身的保安、獨居的老太婆、精神異常的流浪漢等人。
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是純粹的日常:大學老師晉升程式裡的黑幕,夫妻間的拌嘴,社群女工的無聊和小心思,保安和社群管理人吃狗肉、講鬼故事,老太太曬蘿蔔乾等瑣碎雜事、閒言碎語。
當我們以本片為基點,將視線移到奉俊昊之後的電影上,不難發現,他一直是如此在觀眾熟悉的現實語境中創作,影射和調侃社會事件或矛盾。
[殺人回憶]裡,兩個性格突出的警察,受困於個人的侷限和社會的失衡,小鎮裡都是最普通的平民;[漢江怪物]中,現實語境更加明顯:一個平民家庭成為韓美政府創造的怪物的犧牲品,社會新聞裡經常出現的抗議、失業、收入等問題,融進了片中人物身上。
[綁架門口狗]裡表現出的平民意識和社會問題意識,在[殺人回憶]、[漢江怪物]、[雪國列車]等片裡,也都存在,成為型別片裡的非型別元素。
奉俊昊為這些平民化的角色,加入了觀眾感同身受或耳濡目染的現實情節,例如[殺人回憶]裡的鄉下警察,總是帶著一股小人物的滑稽和愚蠢,跟大城市來的警察暗暗較勁;
[漢江怪物]裡,失業的兒子向怪物扔汽油瓶;[母親]裡,一再側寫權貴階層所擁有的特權。藉此,奉俊昊電影裡的人物和故事鍍上了社會諷刺意味。
[漢江怪物]
像[雪國列車]、[玉子]這樣的國際大製作,裡面指涉的階級和環保問題,都是社會話題裡的常客。
[雪國列車]吸引奉俊昊的正是封閉空間裡的人性爭鬥。事實上,這棟列車就像是一個微縮社會:惡劣的外部環境把人們逼進永不停歇的列車裡生存,車廂劃分了不同階層,底層發起抗爭,戳破上流階層的謊言,爭奪更好的生存空間。
[雪國列車]
回顧奉俊昊至今的七部電影。他在韓國執導的作品都有韓國人熟悉的社會或現實話題。他不遺餘力地在快節奏的敘事中,植入這些元素,營造仿若是身邊的人和事的情境,韓國以外的影迷,也能感受到這種現實風格。
到了國際拍片後,[雪國列車]和[玉子]裡,社會化敘事的背景趨於抽象(完全虛構的列車、國際化的大環境),問題本身(階層矛盾、環保戰鬥)成為劇情推力,雖然典型的奉俊昊式社會諷刺和敘事節奏還在,但觀眾熟悉的情境或文化氛圍減淡,變成相對純粹的型別片。
可以說,奉俊昊在這兩部片更多隻是完成了形式和主題的表達,但他其他的作品,在現實層面做得更貼近生活。某種程度上,這兩部電影可以視為奉俊昊對現實問題的抽象表現。
所以拍[寄生蟲],故事回到韓國社會里,奉俊昊又變得遊刃有餘,對人、空間和事都能把握得精準,刻畫得飽滿。
▼
奉氏諷刺
從現實和社會取材的導演,數不勝數,奉俊昊的獨特之處在於,能夠用單一事件刻畫多層人物,讓他們凝結成一幅社會諷刺畫,與此同時,主角形象突出,故事凝練緊湊,主題透過影像中包含的戲劇性,烘托出來,給予觀眾審視的空間。
諷刺在奉俊昊的電影裡隨處可見,不只是對社會,還有對人性本身。
迄今為止,他的作品都是以底層為主角。[寄生蟲]可以說是個例外——故事發生在富豪家裡;但更窮的人出現在其中——所以也不算是例外,底層仍是主角。
這些底層的人存在著各種缺陷——警察暴力執法,疼愛兒子的母親犯下殺人罪,被辛苦供養出來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等。當他們與社會和他人發生關聯後,關於他們自身以及社會的缺陷更加暴露出來。
[寄生蟲]
一個意味深長的情節出現在[綁架門口狗]中,男主坐地鐵時看到一個母親揹著嬰兒乞討,偷偷從賄賂院長的錢裡拿出一張給她。由於這筆藏在盒子裡的錢,是用來幹不合法的事情,所以心理抗拒的男主拿錢時小心翼翼,彷彿心懷愧疚。人性的複雜,在此刻顯露無遺。
-
14 # 娛見秤子
我覺得我可以把這個問題擴充套件一下:韓國影片《寄生蟲》算是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嗎?
一部影視作品是否成功,我認為簡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票房、口碑(評分)、獎項。
但當我看完了《寄生蟲》我覺得應當多加一條:是否引起社會階層的反思,進而改變國人的命運。
這值得人深思,影視作品的誕生除了給普通受眾作為文化消遣和娛樂消遣,更深刻的意義不就在於影響思想,乃至影響行為和社會嘛?我覺得導演奉俊昊做到了。
2020年2月20日,韓國總統文在寅攜夫人在青瓦臺設宴,邀請《寄生蟲》包括導演在內的12名演職人員共進午餐。這當然取決於《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上的大放異彩,同時這更是亞洲影片首次打破了非英語電影的壁壘,獲得了首肯;再者,少不了影片本身,這當中展現的階層差異等社會問題引起了他和受眾的共鳴,這使得文在寅相當重視,將如何化解窮富之間的不平等作為最優先施政的課題來研究。
回到影片本身——
一邊是水淹陋室,一邊是陽光豪宅。
錢就是熨斗,把一切褶皺不堪都一一熨平。寄生蟲們絞盡腦汁,免費蹭網、錙銖必較、不擇手段,厚顏不恥……當你覺得他們可能已不能再慘了,更慘的事情繼而發生了。
貧富差距,是很多人心中巋然不倒的一座冰山,將人分出三六九等:樸夫婦看上去單純傻氣,可財富就是與日俱增;金基則一家機關算盡聰明過人,但住在半地下室的他們,與太陽總是隔著一個折射的距離,也許他們洗得掉身上的汗味,但是卻永遠洗不掉半地下室的臭味。
有錢人實際上什麼都沒有做錯,但窮人就是窮盡一切恨他們恨他們恨他們。
看完影片後內心是久久無法平復的,反而,導演用了很清新自然的拍攝手法把片子呈現出來,更是讓人有一種壓抑著內心的疼痛感。
這真的是一部值得國內的導演們學習借鑑的成功影片。
-
15 # 向北影視錄
電影《寄生蟲》真的是一部很精彩很真實的影片
第一:故事真實。這是一個貧窮家庭「鳩佔鵲巢」,把富豪家當作自己家生活的故事。為生活得更好,一家四口不擇手段,不惜陷害富豪家原來的工作人員。卻沒有任何一個觀眾願意指責。因為:成年人的生活本就不易,被生活逼迫到最底層時,就算是有違道德,也不得不開始反擊。
第二:細節入微。地下室狹窄不堪,只有一扇破舊的窗戶用來通風。流浪漢經常在窗戶邊“方便”,氣味燻臭,一家四口卻不能夠指責。房間小而髒亂,傢俱破得不能再破,牆壁斑駁,電線全部裸露在外面。短短几個鏡頭,就把一家四口窘迫的生活描繪得淋漓盡致。
第三:立意深刻。影片給人最大的感覺是壓抑——窮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連居住的地方都沒有陽光。富人卻掌握99%的資源和財富,豪宅、落地窗、冉冉升起的太陽。窮人一輩子都不敢奢望的東西富人每天都能看見,對比之下意味深長。
不得不說,導演奉俊昊實在是太會拍了。《寄生蟲》中,不管是故事節奏還是鏡頭藝術感都能給觀眾最驚豔的感覺,完美融合商業片和深度好片這兩種形式,在把故事講好的同時給予觀眾最精彩的視覺盛宴。
-
16 # 超超說日常
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了多項好斯卡獎項,很火。但我們也不能就單純地說該電影好看還是不好看,個人覺得一部電影最核心的就是其要表達的思想。該片劇情離奇但主線內容清楚,令人不得不思索。主要講述了一個貧窮的四口之家為了活得更加體面,運用同一種手段逐步混入富人之家的故事。電影鏡頭多次彰顯了窮與富的差別,富人活得富麗堂皇,窮人卻水深火熱,暴雨之下將棲身之地淹沒,一身地下室味,但是富人並沒有為富不仁,相反,夫妻恩愛,兒女可人,對司機、傭人也很大方,似乎善良單純,沒有讓人仇恨的理由。
相反兩家窮人之間為了宿主之地互相傾軋,夜夜偷吃,似乎貪得無厭。而令一幕中,富人,五穀不分,簡單的收拾家務也收拾不了,而窮人們為他們提供飯菜、飲食、生活必需品,提供一切的勞動,子女的教育。那到底誰是寄生蟲,似乎富人也是寄生蟲,寄生於窮人的勞動果實之中。
或許導演想要表達可能是窮人和富人互相寄生,既然彼此需要,就不要彼此仇恨,共同走向毀滅,而是要尋求一條走向“共生”的道路。這也許才是導演真正要表達的。
和諧的社會的應該是窮人富人都滿意,窮富共生的社會。但是這樣的社會如何建立?
-
17 # 木易99
(一)
《寄生蟲》屬於小金人,但不能理解為何會折桂金棕櫚。這部片子的優點在於好看,缺點在於太好看。
(二)
好看的本質就是能時刻抓住觀眾的神經,這一點《寄生蟲》可謂出類拔萃。
19世紀以來最能挑動人們神經的社會話題莫過於階層矛盾了,這點很少有人能比馬克思及其追隨者理解得更好。人們憤慨於社會不平等,好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什麼新秘密一樣。
《寄生蟲》就構造了最直白意義上的階層矛盾。基宇一家和樸社長就是19世紀以來漫長鬥爭的縮影。憑什麼我們這麼聰明卻只能擠貧民區?憑什麼你們這麼傻還能住大別墅?因此,當基宇媽媽說出“錢就是熨斗,能將一切燙平”時,無數人的無數心酸往事頓時湧上心頭,同時湧上的還有荷爾蒙。這就是在話題上俘獲了觀眾。
當然,如果僅僅是話題具有社會性,那還不如去看《共產黨宣言》。《寄生蟲》的出眾之處在於出色的電影敘事和視聽語言。僅以基宇一家打入富人家庭的設計為例,這種節奏的把握,詳略的處理,簡直像網路爽文。
(三)
太好看往往意味著犧牲複雜性,而複雜多半和真實有關。
《寄生蟲》無疑是對社會階層矛盾的一種簡單處理。最明顯的就是對富人和窮人的符號化。電影中富人的弱智和窮人的無辜都太過明顯。事實上,稍有社會經驗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幼稚。
馬克思不是不明白,奉俊昊也不是不明白。可他們為了追求衝擊力和引爆點,必須犧牲這種複雜。因為只有簡單,才能讓多數人感到直觀震撼。這既是是社會傳播學的法則,也是政治宣傳中的真理。
豆瓣上有人指責《寄生蟲》不如李滄東的《燃燒》意味悠長,這並不公正。因為奉俊昊意不在此。他不是想寫一首哲學抒情詩,他更多是要演一出社會批判劇。就像你不能指責魯迅的《吶喊》不如《野草》意味悠長。
(四)
奉俊昊是個聰明人,而所謂的聰明往往是指具有極好的平衡感。從《殺人回憶》開始,到《江漢怪物》,他就一直展現出這種在商業和藝術之間的遊刃有餘。奉俊昊1993年畢業於延世大學社會學,後來才開始慢慢從事導演工作,但可以肯定,他並沒有荒廢自己的大學專業。
-
18 # 星辰影視推薦
《寄生蟲》講述了發生在身份地位懸殊的兩個家庭身上的故事:宋康昊飾演的無業遊民父親基澤,讓寄託了家人生計希望的大兒子(崔宇植 飾)前往IT公司老總樸社長(李善均 飾)家應聘課外教師,隨之發生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影片前半段喜劇效果的成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樸社長這對富翁富婆的“遲鈍”的塑造。這種遲鈍反襯出了主角一家的精明,也直接映射了社會成員能力與身份不匹配的現狀。不只是大人,就連有錢人的孩子也隱約遺傳了父母的遲鈍。樸家的小兒子把自己畫得像一隻狒狒,明明毫無天分,卻被父母當成天才。同樣是童子軍出身,主角的兒子最終解開了摩爾斯碼,而他卻解錯了。如果小男孩早早把“鬼”傳遞給他的訊號翻譯出來,雖然會導致主角一家提前穿幫,卻可以避免後面的流血事件。當然,這個小男孩也可能不是智慧不足,只是單純地漠視他人的求援。住在上面的人總覺得,把那些不屬於自己這個階層的東西隔絕開來,不讓他們越界,就能天下太平。殊不知憋得越久,爆發得就越狠,最後只能迎來同歸於盡。
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的“很假”,您的感覺沒有錯,這就是“假故事”,毫不現實,一點也不接地氣,某種程度上跟導演之前的《雪國列車》差不多。 但正因如此,這麼“假”的電影,竟然拍出了真實到可怕的感覺,這才是牛逼的地方。
除了日韓電影與我們有著相近的文化特徵讓電影的受眾面更廣以外,兩部電影最大的功效。就是成功扭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歐洲大獎電影”的看法。
以往但凡提到什麼戛納金棕櫚獎電影、威尼斯金獅獎電影等等,或許會表態:“文藝大片、大師藝術片吶!在下才疏學淺,溜了溜了!”比如我當年就是這樣的。
回覆列表
非常好看,值得一看!
基宇(崔宇植 飾)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之中,和妹妹基婷(樸素丹 飾)以及父母在狹窄的地下室裡過著相依為命的日子。一天,基宇的同學上門拜訪,他告訴基宇,自己在一個有錢人家裡給他們的女兒做家教,太太是一個頭腦簡單出手又闊綽的女人,因為自己要出國留學,所以將家教的職位暫時轉交給基宇……
後續如何,我不劇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