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老子認為禮只是表面形式!但孔子說社會禍亂是因為不行周禮導致的!那麼他們兩誰說的對呢?禮的弊端是什麼,有高手回答嗎?
5
回覆列表
  • 1 # 兜率閃輝光小兜

    首先要釐清禮為何物?

    老子的禮是一一(《老子》第38章)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孔子的禮,(在下對儒家學說並不很精,以下只試說)更像是一種等級制度,記得孔子很生氣一件事就是一個五等官爵在祭祀時用了三等官爵的器具。老子的禮,老子是很蔑視的。是一種最末世的無奈的做法。讀38章可知,硬塞給別人的好處,才是上禮。(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肯定是別有用心,換取想要的目的,不自然的運作,謀取不該得的。老子對此反感,深惡痛絕。孔子的禮制是在亂相橫生的狀態下用一種人為的制度來加以約束,只是一個理想而已,現實是有人自覺自發自願地尊守還可以,如果上有所好不尊,下必甚焉亂來。更像是法律和法制,當然有積極意義,但老子治其源頭,謀求人們用科學的思維規範各自的社會行為,保持在道,德,仁,義狀態。至少是義狀態,公平交換利慾。不可再下滑。綜上分柝,老子治本,孔子治末。誰高誰低,自然也就明瞭了。

  • 2 # 重慶小龍女不忘初心

    老子從未說禮是表面形似,要了解老子思想首先要融入老子的狀態,在老子看來一切應該順其自然,不應過於強調什麼,一切的一切都有兩面性,又叫陰陽,有些東西看似很好我們應考慮其危害!如禮有了禮相對的就有了非禮其中有了對比性。如果沒禮也就沒有了非禮,老子是站在道的角度看問題,凡人自有凡人的活法,如若想尋道和尋找宇宙法則老子思想是入門,不要把老子是想牽強附會到禮上,孔子是想就不做妄斷了

  • 3 # 夫子老卜

    儒家從來就是反對“禮”這種畸形之物的。論語中很多地方之“禮”,應為“理”。連中庸,也是反對“禮”的。請看第二十章“哀公問政”: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是說。親密民眾如親人被封殺了,遵循聖賢被劃分成等級,而“禮”才會產生。儒家何時認同於“禮”?

  • 4 # 農村大媽談農村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之道,乃上士之道,神仙之道,非常人之道。

    不說別的,“功成弗居”自古至今幾人做到?“知足不辱”誰能做到?“知其雄,守其雌”又有誰做得到?不賣弄聰明而“大智若愚”的有幾人?

    “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此對上士所言。當沒有道德仁義之士,而只剩下講“禮”之人時,“禮崩樂壞”就快了,因為“禮為中人而設”。

    孔子重“禮”,是因為儒學是教做人的,而人大多數是中人。不很智,不很愚,不是道德楷模,不會人性泯滅。依“禮”則風俗良好,違“禮”則世風日下。

    春秋時守“禮”,諸侯不會相互攻打,現代人守“禮”社會悲劇不會頻發,男女間“發乎情,止乎禮”,婚外情不會氾濫 ,家庭間守“禮”老幼不會失序。

    所以老子輕禮與孔子重禮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冠。

    芻蕘之言,管窺之見,希望不會貽笑於大方之家。

  • 5 # 藍本動漫

    首先此個命題有失偏頗而不太正確,其實老子和孔子的思想表達是一致性的,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和信念而已,只是各自的出發點不同而被誤解了吧?

    其次老子的思想是以行走道途上位的人物角度,來進行教育殷室一脈如何在周室的統治下,學會以禮相待和尊重周室一脈相承的信仰統治,就是說殷裔暫時處於下風而“谷底”等候返政頂峰的道德品質方面的理論吧?

    再次就是孔子的思想上是以周室朝政“需要人物”支援,就是殷室一脈義氣善良的仁義道德方面的理論罷了。此些信譽觀點是血緣關係統治下的傳統美德和觀念,即是兩派血緣原出於一個太祖黃帝,有著其共同執政之基礎是互為因果關係的利益關係好處而已。

    所以說兩者的出發點是一樣的,都需要講求所謂的“禮”,不過就是祖宗偉業的繼承王權即是誰來執掌的問題: 太行極限需要兩個儀表的禮數來平衡吧?不然天下就會無端不講禮制而胡亂起禍害,此乃事關黃帝血緣統治的血統,能否繼續千秋萬代執政下去的大事,不講禮制儀式等候輪流的話,以當時的政治環境是完全行不通的。

    話說回命題了,老子和孔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子姓殷室後裔(注殷朝王者均姓子),是需要先妥協與周室的信仰統治下,人人需要學會辯證法來運用禮制的策略: 即是所謂的“魚執與負熊氏掌握不能兼顧得到”的雙趨矛盾性兩難的嫉妒體現吧!

    既想執政上臺掌握大權於天下,又不願處於負面禮制壓迫的情緒化下,不去學會有熊氏治水的努力和積極向上的態度,那麼周室會認同殷裔的義氣支援朝政管理的道德?需要知道黃帝軒轅氏的美德就是~~水能熊也?誰能治水?他才能有權走上臺上執政的傳統德行和本事。

    “這個熊孩子行不行?”~歷史上說法恐怕是這樣來的吧?總之,老子和孔子的意思都是講禮的運用需要兩個方面來看,不然殷室是福是禍而關係到能不能重返政途執政高峰位置的大問題。

  • 6 # 正邪迷離

    老子與孔子,他們的理想社會形態其實是一樣的,只是路徑不同;一個是用詩書禮樂來約束,最後到達理想國;一個是順其自然,由大亂到大治,最後也能到達理想國;孔子的思想是最可行的,老子的思想需要付出的社會代價太高!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7 # 小小民心1

    老子沒有要求別人做到的權力!老子只是用行動感化人們遵循自然的道理,和光同塵沒有強為,自己在為。自然之理即是互尊互動沒有要求改變別人的特權,因為你做的好別人自覺自願的學習運用這種方法,是無為而成的道理!使人在不覺中運用到生活中的道理是最好是禮,沒有強迫卻可以收到自然和諧的實際效果!

  • 8 # 現實的完美

    禮是人心中光明的力量!這個光明的力量也叫德!掌握這個力量的人也叫智者!也叫聖者!當然!老子之意是說提倡禮時大多數人己經無德了!私慾遍地!但孔聖一生在以身示範!給當世和後人立規矩!所以從克己開始!

  • 9 # 沒想到起名字也這麼難

    恢復禮,應該是處於上位者才熱衷於做的事情,因為本身出於上位,在恢復禮制的過程中他的地位會得到鞏固與加強……而且就重禮來說相對於孔子時代的讀書人也是有好處的,那時候沒有科舉制度,學人想做官多半靠人舉薦,而一個好名聲就是獲取上位者認可的基礎之一,而獲取一個好名聲除了遵循所謂的孝道以為還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循規蹈矩的重禮者……當然,遵循禮制是一種美德,但這種美德一旦和個人利益掛鉤,就會變了味道,所以古代之文人很少關心民間疾苦,卻多數在關注於別人是否遵循孝道與禮制,進而把自己打扮成高高在上的衛道者,實質上都是些沽名釣譽之徒,專行假仁假義之事而已……

  • 10 # ah9911

    老子認為,自然就是自然。

    試想下,人人順天道順人道,禮就變得多餘了。

    一出現了禮,就會出現攀比,不知不覺人們就會出現了競爭,。

    人人都知道有競爭就有有良性和惡性。如果出現了惡性,那就是禍害了。

  • 11 # 清仁82671231

    儒家認為人性本善,用道德禮節等教化人就會向善,法家認為人性惡,必須重法才能約束,道家認為人性自然,惡來自物慾貪婪,善來自理性智慧,人應站在宇宙高度看到人的侷限而回歸自然昇華人之天性,人自會淡泊物慾,不應太強調人之間的關係,宣揚仁義禮等並不能達到讓人向善的目的,只會適得其反,束縛本來的人性。

  • 12 # 有跡可尋1

    華夏,華,衣服的華美,夏,禮儀之邦。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社會需要一種東西來約束,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東西來規範。不良的風氣危害社會,中華之傳承是必須傳承下去的。我認為要重禮。

    在西方價值觀橫行的今天,人在追求功利過程中,沒有禮的規範,男的無氣節,女的沒貞節,把人的價值毀的粉碎,成為金錢名利的工具,給社會帶來負能量。這不僅誤導他人,還傳播不良人生觀價值觀。這些不良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得到扼止、規範,不僅影響這一代還會荼毒下一代,下一代又在重複這些無營養無價值的東西,那真是危害甚大啊!我們若是不重視“禮”,若輕視“禮”,等到危害甚大時,那可真是如《阿房宮賦》裡寫到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已。”故,我希望重禮!

    然而,華夏之所以叫華夏就是衣服的華美,有禮的國家。我們是禮儀之邦,我們不重禮,愧對祖宗,愧對祖國。故,我希望重禮!

  • 13 # 朔州強

    禮是建立一種規矩,既然建立了規矩,就有約束,這種規矩是適合社會發展還是不適合社會發展,或者是不是約束人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和諧,這些都是隨著時間的改變這種規矩就會跟不上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步伐,從小的方面說,有遵守禮的有不遵守禮的,這樣兩者就會有矛盾,禍亂就會在兩者之間產生。因此說禮是社會混亂的開始是有一定道理的。禮只是適合特定的時間段,特定的地點,特定的人,不是放在四海皆准的法則。

  • 14 # 中上行

    老子和孔子在這理所說的禮不是禮貌的禮,而是禮節的禮,禮上往來的禮。禮最早的出發點是表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重。但後來發展到相互攻伐的理甴。如周王以失禮讓諸候受侮辱性,諸候以失理讓周天子感到難堪。諸候以別人失禮為名聯合攻伐,是西周到東周後出現越來越亂的混亂現象。孔子認為是禮崩樂壞。老子認為是人內心中失去了對周王室的忠誠,諸侯相互之間失去誠信。故:“夫禮者,忠信之薄,亂之首。”“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其實現代社也如此,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你會發現你身邊無數人為了禮叫苦。公務員叫,農民叫,一些無禮可收的人叫,一個月工資不夠隨禮。公務只有去貪,搞外快,有的人專門在這上面做文章。抬高禮金。比如象送禮別人送一萬,你倆關係相同,你不可能只送兩,三佰。或以其它方式搞得人叫苦不得。丟了錢你還是小人。不合群。禮成為部份人獲取利益,拉幫結派的工具。我想禮從西周,至東周也是這樣一個演變過程。讓別人守禮,逼別人失禮,讓別人就犯。是一些人為了自己利益制定了禮的規則。失去了禮與人為善,相互遵重的本質。

    失道而後德,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太正確了。

    在平時。禮應當是遵重他人,遵重他人的生存空間。以任何手段控制他人,按自己的主觀意願發展,恰恰都是不禮貌的。特男

  • 15 # 心燈txl

    這兩位先賢說的都對,因為他們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說的。什麼是禮?首先說一下老子的見解,禮本來是不存在的,人心本來是樸素清淨自然,而當人心被貪嗔痴控制時,就會禍亂社會,這時就出現了禮,以約束人的行為,正是因為社會出現了禍亂所以出現了禮,有陰必有陽,當一件事物出現後必然會出現與之相反的事物以進行平衡。而孔子的見解是,他是將現在動亂的社會和之前安定的社會進行對比分析之後,然後對禮進行定義的,認為國家人民重視禮,則社會安定,反之社會就會動亂。

  • 16 # 秋天的童話137976142

    老子強調的是無為而治,是讓人們發自內心的遵守一些道德和準則,做到自然而然。孔子強調的是制定一些準則和秩序強制人去遵守,時間長了養成一種習慣。所以孔子注重教育,老子注重領悟。孔子的方法適合大眾,人人都可以被強制遵守。老子的適合智者,聰明的人才可以領悟大道,順應自然去做一些事情。

  • 17 # 掛在明堂射古今

    孔子和老子告訴我們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在看了百家講壇的《玄武門之變》後,我老在想一個問題,其實儒家和道家是一樣的,孔子和老子告訴我們的都是一樣的!我也沒必要再去看百家講壇的那位主講人——孟憲實副教授去講李建成和李世民相爭的結果了,忍不住現在就動筆了!不外乎,就是秦王奪位,成了唐太宗,可他的這個位又是怎麼來的呢!是骨肉相殘,兄弟反目,你死我活啊!

    想到這,難怪孔子要說仁!他所立的君子標準是給誰立的,最主要的還是給那些為了權利為了利益不顧骨肉親情的上層統治者立的啊!想想,我一時忘了是春秋的齊國(還是哪個國的)的一個國君,在死後屍骨未寒,他的好兒子們呢,把他老爸都快放臭了,也不入土為安,還在那打啊,爭啊!難怪這個國君在死前就和他的兒子們說,看來我是不能消停的入土了!還有那趙氏孤兒不也是上層統治者,抹殺親情,而引發的悲慘故事嗎!

    孔子不也是看到了這些,才大聲的批判春秋無義戰嗎!他們上層統治者在那抹殺親情,血腥爭鬥,可是最倒黴的卻不是他們啊,而是老百姓啊!也難怪孔子的再傳學生孟子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不也正是看到了老百姓的苦難了嗎!而孟子的民貴君輕的思想,也正是春秋戰國時期最閃光的偉大思想之一!

    你再看看孔子教的學生,哪一個不是當時各國的顯赫人物!子貢,一個人可以改變當時春秋各國之間的格局!可以說,他可是現在外交界的老祖宗,他的外交能力在當時可是沒人能比的!這也是孔子為保魯國,為什麼不派莽撞的,一擼袖子就乾的子路去,而是派了子貢去!而子貢不光是一個外交家,還是一個商人,他的財富要是擱到現在,可是和比爾·蓋茨有一拼!想想,那是2500多年前啊!而孔子教導仁,告訴他怎樣作一個君子,不是很具有巨大的社會現實意義嗎!而孔子身邊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象子路,還有孟子的師爺——曾子,不都是這樣的人物嗎!象子路,雖然莽撞,但也是誠心正意,為了國家,作出了君子之死,這不也是孔子教育的結果嗎!不要看,莊子為了調侃孔子,而編出的盜拓和孔子之間的虛構的對話!還有曾子和孔子的其他學生,主要以曾子為代表,繼承了孔子的事業,傳道人間,讓沒有機會接受教育的老百姓也能接受教育,這不也是孔子教育的結果嗎!要知道,中國至古以來在世界上都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還有孔子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看到了當時的社會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提出的,也是他為了要重建社會秩序而提出的!你再看看這句話是對誰說的,不是別人啊!正是當時的統治者啊!從這些都可以看出孔老夫子的用心良苦啊!也可以看出他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是多麼的煞費苦心!由此我也想到他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正是為了保護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而作出的巨大努力,我想後世給他這個大成至聖先師的稱號是名至實歸!

    老子也是看到了春秋時期的社會亂象,才說出了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慈孝;國家昏亂,有忠臣的啊!他不也是看到了當時的社會臣弒君,子弒父,親亂情迷,導致了社會的動盪,以致民不聊生而說出的話嗎!雖然話是狠了點,可是愛之深,責之切啊!從老子的字裡行間裡都能看出他對百姓的愛護還有對導致社會亂象的統治者的深刻批判和對他們能作出正確的舉止所抱有的期盼和對社會安定的美好願望!你象他提出的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不正是他對當時上層統治階級所說的嗎!這樣的話還有很多!這樣的話,對我們現在也還是有很大的社會現實意義的!

    我們不要光看到,他和孔子老是唱反調,其實你可以從老子中看到他和孔子的出發點是一樣的!都是希望當時動亂的社會迴歸到正常的軌道!象他在十九章裡說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不就是和孔子的觀點是一樣的嗎!他也希望統治階級帶領老百姓把社會重新迴歸到正常的軌道!而他說的這些還有很多,不都是他美好的願望嗎!從這也可以看出,他反對的是假仁假義,他反對的是上層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私慾而置百姓於不顧,這不都可以看出他和孔子的出發點是一樣的嗎!

    只是統治階級不照他們的教誨,在那裡爭來鬥去,其導致的歷史後遺症就是,上層統治階級都犯有違背親情倫理的毛病,象今天百家講壇講的唐朝的那些事,不就是很好的證明嗎!其實哪個朝代又不是這樣呢,從秦到清,這樣的事還少嗎!想想前幾年的電視劇《雍正王朝》不正是上層統治階級違背親情,違背倫理的結束性展現嗎!

    從這也就更能看出孔子和老子偉大智慧的閃光之處!兩位先賢聖哲留下的智慧對於我們今天更是有其偉大指導意義的!我想這一點,在以後的日子裡會更好的體現出來!

    其實從他們留下的著作裡,你都可以看出親情對於我們這個飽經風霜的中華民族是有著什麼樣的意義!而在他們的書裡,每一句話,每一個字裡,都是充滿了親情,充滿了愛!雖然過了兩千五百多年,卻還是閃爍著偉大智慧的光芒!這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雖然歷經風雨,卻還是親情一代一代的延續,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從這裡你就可以體會到我們中華民族為什麼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的道理在哪裡了!就是象我在《偉大的親情》一文中說的那樣,親情!正因為親情,正因為我們的血脈相連,正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象最近我又不時的翻翻以前看過的書,看到王大有寫的《三皇五帝時代》的書裡有一個他根據《大戴禮記》、《國語》、《山海經》等古籍輯錄的祝融氏族裔譜系,你就可以領會到我們都是一家人這句話的涵義了!還有前些年播放的大型電視片《百家姓》不也說明了我們都是一家人嗎!你可以從你的姓氏往上推,你都可以上溯到炎黃,這不都說明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嗎!而從王大有輯錄的譜系上看,先祖是炎帝,這不也能說明問題嗎!

    這不都是因為親情,使我們有了血緣,才讓我們手拉手昂首走到了今天嗎!而孔子和老子也正是要維護祖先給我們留下的親情,才大聲疾呼的!我想他們的大聲疾呼,對於我們今天還是震聾發聵的!雖然已經過去了2500多年,但我總覺得他們的聲音還在我的耳邊迴響!情同此心,我想他們的聲音也會在我們每一個華人的耳邊迴響的!因為我們由親情連結的血緣,由血緣構成的我們中華民族理想的家園,是我們的根,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吸收著根系給我們營養,這是無私的,我想每一個感恩的中華兒女都會給提供給我們營養的根脈,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來滋養我們的根脈,來保護我們根脈,讓她更加的有活力,更加的壯大!

    孔子和老子兩位偉大的先賢給予了他們當時的人們和後世的人們很多,也給予裡今天的我們更多!其實老子和孔子的理念是一樣的,都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而且老子比孔子追述的更遠,這也是我們今天也要注重老子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他的智慧和孔子是齊量的,猶如我們中華文明的兩個車輪,在偉大中華文化地無窮動力的驅動下,帶領著中華兒女奮勇向前;也猶如我們地兩條腿,在偉大中華文明智慧的引導下,大踏步的奮勇向前!也正是由於兩位偉大的先賢傳承祖先偉大的文明,才會讓我們今天所要進行偉大的民族復興有了源源不斷的智慧源泉!激勵著我們向前進!就象《易經》裡在乾卦和坤卦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從中你也可以看到,孔子所說的君子是他繼承祖先的智慧,以讓文化得以繼續一貫的傳承!從中我們更可以看到孔子和老子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偉大!你也可以在老子的《道德經》裡看到《易經》對他的影響!象他書中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其中就可以看出《易經》對他的影響!他們的繼承祖先的文化精神也正是我們今天需要學習的,我想我們也要繼承他們給我們留下的文化精神,以讓我們的國家,我們民族更加健康的向前發展,更加自信的讓世界看到我們對世界的愛!

    讓我們努力的繼承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讓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早日到來!

    2006/12/19 04:00作於阿里巴巴論壇!

  • 18 # matJW

    社會是彩色的,每個人尋找符合自己特性的生活方式。沒有統一的標準,不需要一刀切。

    銀行職員穿西服,也許那個職業確實該如此。有些事情可能需要講究禮節,鬼叫鬼叫不成體統。有些事情不需要西裝革履,市長去農村視察,穿破褲子破鞋子坐破車子去就行了。

  • 19 # 夜夜龍泉壁上鳴

    老子有句話: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時間長了,記不清了,順序可能有誤!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這裡的禮是指一種人為的秩序!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認為,上古之時,人們恬淡虛無,皆守其真,得盡天年!此為有道!後來有些人提出了德,使人們有所信仰,大家都去追逐了一些東西時,就不能按照天道去生活作息了!再後出現了仁、義!所謂義便是一種團體的利益了!這時社會上便出現所謂的是非善惡,便產生了所謂的紛爭!怎麼約束呢,於是出現了禮!所以禮是一個形而下的東西!而道是一個形而上的東西!這二者本身就有巨大差異!因此,單純的說誰對誰錯,都是不是對的!而高明的君主治國,都是道德為體,禮法為用!首先都是儘量教化民眾,使其儘量歸為淳樸,對於不受教化者,治以禮、法!就象我們的國家一樣,建國之初,法律遠沒有現在這樣齊全、繁雜、完備,行政管理人員也遠沒有現在這麼多,但犯罪率卻正好相反!這就是老子不贊同禮可治國的原因了!

  • 20 # 石油熊貓

    禮就是等級。老闆見幹部點頭哈腰,老闆之間握手,老闆對員工訓斥,這都是禮。

    老子認為世界動盪的根本在周於形成了等級與尊卑,人在追求等級提生過程中相互仇視殘害。而孔子認為世界動盪的根在於統治者沒有給下面等級的人尊嚴,人就不會安於所在級別的本分。

    老子和孔子都是很了不起的人。對於禮的弊端看的很透。但怎麼改變春秋亂世,老子希望廢除周禮大家平等還是孔子的聖人治國,都是空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打破中小型企業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