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看人間永珍

    我是一名漢語言文學的學生,我有過堅持一段時間寫詩的經歷,後來沒有堅持下去的原因是:

    1,沒時間:我每一天都要打卡,就是沒辦法堅持每天寫詩,因為其他事佔有時間太多了。

    2.動力源不夠:我之所以能堅持做一件事,一般都是目的性很強大,例如要禮物或者獎品這樣我就能夠堅持了。寫詩這個沒有禮物也沒有獎品,我就沒有動力啦。

    3.沒有人一起堅持:一個人走真的很孤獨

    不過我現在找到一個動力,就會在趁早APP和別人一起打卡贏取趁早幣

  • 2 # 馬齒徒增3

    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物質的不斷豐富,人們的私慾也在無限膨脹,對名利的瘋狂追求,人心浮躁,逐漸淡化了對精神層面的提高。恐怕這是對詩的關注的人越來越少,寫詩的人也為數不多的主要原因。更有甚者,即使有寫詩的人也是淡定不足,缺少韻味,缺少新意,外表華麗而缺少樸實,煉詞煉句都比較差勁。就連我喜歡看書的都沒有多少味口,更別說他人了!!

  • 3 # 大聲叫我董先生

    董先生個人觀點:

    一,以前人是瘋子,所以會寫詩。

    二,現在大都是抑鬱症只會詐屍。

    三,社會價值觀只有錢。

    四,詩是啥東西,費勁。

    五,瞌睡。

  • 4 # 二哥醉了

    而我就是學習級別的,在欣賞老師們佳作的同時,每天堅持創作,保持每天一篇文章,水平高低先不論,論的就是我的生活從此充實了不少,以前忘記的字又認回了不少,看到大家點評開心了不少。

    寫詩給人們在帶來學習娛樂的同時,也豐富多彩自己的人生路,所以說在今後寫詩的人們給越來越多,詩歌道路會越來越寬,人們的欣賞水平也會越來越高。

  • 5 # 小王141537849

    不是寫詩的人越來越少,而是寫出有意境好詩的人越少。其實,隨著人們精神感受的需要,相反地寫詩的人會越來越多,而主於寫不出好詩的原因,大概有從下幾點,一是格律詩詞格律的束縛,這是一大難,二是人們的生活閱歷和經歷的制約,現代人既沒有過血染沙場的體驗,也沒有仗劍千里,行俠仗義的豪情壯舉;既沒有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苦難,也沒有妻離子散,生死離別的傷痛;既沒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持鋤農耕經歷,也沒有品嚐過砍草飼養馬牛羊的快樂;既沒有遊歷名山大川的壯美,也沒有乘舟騎馬獨自遠遊的酸楚;如此等等所有能體現展示詩題內容的東西的匱乏,生活是創作之源這一點是不虛的。三是人們的社會追求和價值觀的變化,物質社會,金錢至上,那有心思去琢磨無有所用的東西。四是生活方式的改變,現代人衣食無憂,飽食終日,整天想入非非,企求暴富,飽暖思淫慾,心靈的空虛卻不從精神上去充實,一心想著虛無縹緲的夢裡自尋歡樂。

  • 6 # 蒼耳子78413762

    不知道這個問題從何處來的,過去的年代有人統計過寫詩的人數嗎?現在的中華詩詞網註冊的約20多萬:沒註冊的不知幾何!本人朋友同學中就有很多寫詩者:並有微信群"當然是退休人員:以愛好自娛而已:不去發表:也不會去投稿之類:其寫作有古韻‘新韻:自由體全存在:可能像這樣的人全國不會是少數!

    詩詞只是作為人用來抒發情懷的一種形式:一個工具而已,很多人是不以為懷的。

  • 7 # 鑑水漁翁

    時代變了,人變得急功近利。純粹的詩人在這世上,很難生存。因為那一點稿費還不夠買米餵雞(我老婆說的)。我全心全意寫了一年零四個月的詩,卻發現,字越來越好,詩越來越好,人卻越來越窮。寫詩得清貧樂道,這在現今社會很難有人做到。你不去追求物質享受,而追求精神享受。這才是真正的詩人。

  • 8 # 手機使用者春天的風玲

    個人觀點!――從古至今,詩人幾乎全是窮人!杜甫、白居易等晚年悽慘抑陏病終!他們都是當時亨譽海內外的偉大詩人!李白除外!找了個有錢背後有權的妻子,謀一小官才衣食無憂!現代詩人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如詩人北島!生活也不樂觀!要有所成,精力先行!這是主要原因!

  • 9 # 使用者6667014578

    不是寫詩的人少,是不會寫的人多,詩來之生活,高於生活,它凝聚了生活的《經典》,敘述的時代脈搏,記錄的人物精華,歌頌的高尚情操,傳承著至高無上的信仰,大寫了無數英雄純潔的靈魂,中華民族的詩是華人民的文華瑰寶,也是世界詩壇獨一無二的財富,繼承和發揚詩這一文化形式,是教育的必修課。

    寫詩要文化基礎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古詩詞的韻律約束也是學寫人的困難,現代人的生活和過去完全不一樣,要寫的內容和反映的生活存在認識的不同,價值觀,生命觀,世界觀,都在發生著變化,一代人和一代人都不一樣。

    有一故事說一父親和他兒子在地裡幹活,休息間這位父親想試探他兒子的智力,順手拿一土塊拋到空中,問他兒子現在刮的什麼風,他兒子一看很平靜那來的風,他又一看土塊頓悟,回答他父親說,上下風,這個兒子很聰明他不說刮的上下風,只說上下風。他父親終於得出一答案自然界除了東南西北風,還有上下風。

    從這裡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達到一定高度會自然落下。古詩曾經輝耀千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是要從巔峰迴落,這個落也不是藝術的落,思想的落,而是同現代人時差的落。過去沒有火箭衛星,古人的詩就不會寫未來的生活,這是歷史與現代化發展的工業文明的落差。

    現代人說寫詩不能當飯吃,這也是事實。勞動一天掙幾百元錢養家胡口,生活為第一需要,業餘時間用於應酬,聚會,旅遊,寫詩的時間都被這些活動擠掉,生活節奏加快,詩在現實生活中被視為可有可無的東西,這是大多勞動者的現狀。

    前一段舉辦的古詩詞大會都是學生參加,沒有工人農民的參與,所以詩還是存在於知識階層。那麼普通人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忠實的為國為民無私的奉獻也是一首”詩”,火箭,衛星,大飛機,高鐵,無處不在的有大囯匠們的”詩”,而這些詩都是唱響強國,強軍,民族復興的偉大詩詞。這些詩是能看的見摸的著的詩的”脈動”,詩的生命力,詩的巨大能量,這種詩是不可戰勝的,它代代相傳一脈相承,是走向科技現代化,生活奔小康,人民安居樂業詩的最強音。它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一個時代的精神,詩與勞動的詩奉獻的詩忠誠的詩,是詩人思想行為的反映,詩的最高境界是寫詩人的夢想得以實現,如今的蜀道難,再不是難於上青天,這是詩夢變成現實的最好寫照。

    詩與勞動的詩結合是詩的靈魂,所有的詩出於人們的美好願望和對新生活的嚮往,我們這代人的詩與詩的描繪,將向大國走向強國,將向小康奔向大康,大寫一篇前無古人的宏大詩篇。

  • 10 # 走在筆尖上的阿肥

    寫詩的人還是有很多,只是關注詩歌的人越來越少,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堅持自己的愛好,比如像很多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我們都在堅持!堅持不為別的,只為愛好!

  • 11 # 三十立人

    于堅:這個時代越來越庸俗是因為懂詩的人越來越少

    深圳新聞網-晶報姜夢詩2014-09-03 10:56我要分享1

    [摘要]現在社會的特點就是把一切東西變得量化,但是詩歌永遠指向無,詩歌是和神的對話。透過詩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聖人。

    在剛結束不久的南國書香節上,中國“第三代詩歌”代表詩人于堅、南韓當代著名詩人李晟馥以及中國著名詩歌評論家、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清華共聚一堂,以“詩歌的身份——中韓詩人對話”為主題,共同探討了詩歌在當今社交網路與自媒體活躍時代的身份價值。

    活動現場,于堅與李晟馥兩位詩人還分別為觀眾朗誦了自己的代表詩作《只有大海蒼茫如幕》、《夏天的山》等詩,讓觀眾感受了詩歌的魅力,于堅更是破天荒用昆明話誦讀自己的詩歌,現場洋溢著詩意。“唸詩是很嚴肅的事情,詩人可能花一個月的時間去寫詩,但讀出來就是幾分鐘的事情,要用心去體悟和感受。”他說道。

    話題一

    詩人的身份 ——你為什麼寫作?

    于堅詩歌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純粹的人

    詩人于堅

    在我看來,詩人的身份有兩個方面。一是外在的,是我們和外在世界所發生的世俗的關係。比如我年輕時當過10年的工人,1979年考取了大學,當了20年編輯,最近去教書……這是我世俗的身份。詩人作為一個人,是透過這個身份來和這個世界發生關係。

    作為人,如果想逃離人生的無意義和庸俗,應該還有一個內在的靈魂的身份。我內在的身份是詩人。這個內在的身份使我和世界發生關係的時候採用詩歌的角度。內在的身份主要是使你擺脫生命的無意義狀態。如果你不想活得無意義,詩歌可以幫助你抵達另一端。寫詩不是為了成名、獲獎,那不是詩歌的目的,而是透過不斷地寫作,成為一個古代的君子。我寫了40年的詩,詩歌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純粹的人。

    為什麼這個時代大家覺得越來越庸俗?因為懂詩的人越來越少。現在社會的特點就是把一切東西變得量化,但是詩歌永遠指向無,詩歌是和神的對話。透過詩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聖人。

    李晟馥詩歌代表真善美

    南韓詩人李晟馥

    我從七十年代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對我來說,唯一的問題是“人沒有詩歌也能生存下去嗎?”這個問題現在看來非常可笑,但是就是這個問題帶著我一直走到現在。對於我來說,詩歌代表真善美,如果沒有詩歌,我沒辦法走到現在,也沒有辦法解釋生活、生命為何會這樣。

    詩歌和生產問題無關,它是對生命的一種解釋和一個途徑。我從事教學工作多年,教了18年的法語詩和12年的文藝創作課程,但是寫詩和教學生寫詩是完全相悖的兩件事。教學生寫詩是告訴他們,詩是什麼樣子,詩的結構是什麼樣子。但是寫詩就如同在迷霧中行走一樣,無法明確地表達。所以從這點來說,我覺得詩歌和人生是一樣的,非常茫然,也很短暫,雖然知道從哪裡出發,但是永遠不知道終點在哪。詩歌不是用腦子來寫的,而是用身體來寫的,不是用想的。

    話題二

    詩歌的純粹性是否還存在 ——各種“變化體”還是詩嗎?

    于堅詩歌要滿足讀者的精神需求

    關於詩歌變與不變的問題,從我個人的寫作來說,我是一脈相承的。

    在我寫作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的我是在沉睡中沒有醒過來的。比如說年輕時的我醒來的是憤怒的部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醒過來的是比較溫和的部分,人和世界的關係變成了比較純粹的生命的關係。我現在寫的詩都是圍繞生命。

    詩歌的純粹性,也許可以理解為和政治社會毫無關係,只是一種語言遊戲。我覺得這種理解方式跟西方的影響有關。西方人在教堂裡和“無”進行靈魂上的溝通,所以他們的詩歌可以玩文字遊戲。但是中國不一樣,中人怎麼和“無”進行溝通?只能透過語言,文化這個詞的意義是中國特有的,用語言照亮生命的黑暗,而在語言文字裡面,最高的境界就是詩歌。

    到了現代,我們的詩歌受到了西方的影響,把詩歌的純粹性理解為語言的遊戲。這樣的寫作方式時間長了,就滿足不了讀者想要從詩歌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的需求,而非詩人在修辭上的遊戲。讀者會要求詩人要回答生命的意義,要做到靈魂溝通的橋樑。詩人如果做不到,讀者和詩歌遠離是必然的。

    所以我覺得,今天中國詩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就是因為讀者覺得詩歌和自己沒有關係,詩人可以玩文字遊戲,讀者也可以玩。我現在的想法和我早年的想法不一樣,我想重新回到在早年我沒有認真想過的那些方面,就是在中國的語言文化裡,詩和生命是什麼關係?正因為我有這樣的想法,我對詩歌純粹性才有了重新的思考。

    李晟馥:詩其實是一種有戰鬥性的東西

    我寫詩已經超過40年了,但是反而不知道什麼是詩歌。如果我知道什麼是詩歌,那可能就不需要再寫詩了。不讀詩就好比一個人站在一堵牆面前,眼前是黑漆漆的,讀詩則好比那個人頭上戴了一盞礦工用的燈,可以看見前方,但是照亮的範圍是有限的。

    詩歌就是像火柴點亮時那一點點亮光,一瞬間點亮了世界,可是很快就消失了——我覺得詩歌就是非常短暫的一瞬間。對於詩歌整體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有人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怎樣的存在嗎?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知道的所有就是這些。我們知道的就是我們什麼也不知道。詩歌不能一分法去看待,生硬的分為純潔或者不純潔,這樣是不對的。我們在黑暗中誕生,在黑暗中死去。問詩歌是什麼,就像問人生是什麼一樣。

    有段時間我認為詩歌是一種認識,有時候我覺得它是幻想,有時我也認為詩歌是哲學。我想對詩歌做一個非常簡單的定義:詩歌不是實體,它是活著的意志。詩是一種物件化的表現,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詩是一種思想、哲學,一種形象,一種幻想。詩讓安定變為不安定,把固定的僵化的東西打碎,如果沒有詩的話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說,詩其實是一種非常有戰鬥性的東西。詩不是實體,寫詩的意志才是詩的本質的所在。真實不是實體,建構真實的過程才是真實的存在。

    話題三

    詩歌的新機遇

    ——當代詩歌將去往何方?

    于堅:新詩的前途是無量的

    中國的古典詩歌在之前的2000年裡已經被寫完了,但是新詩遠遠沒有被寫完,新詩只是開始。我們今天所看到新詩的混亂,種種讀者的猜疑和不確定,也是開始的混亂。我認為今天寫新詩的詩人都會有遠大的前程,因為新詩和中國的現代性是連線在一起的。新詩的出現不是偶然的,世界變了,我們和世界的關係也在改變,寫詩的素材也在改變,古體詩已經滿足不了現代的發展需求。

    在現代主義席捲全球的今天,我們的語言也需要轉換,否則沒辦法滿足當下的需求。現代社會的發展實際上是把詩歌重新帶回到語言之上。過去幾千年,中國詩是被遮蔽在黑暗裡的,只有現代性到來的時候,被遮蔽在黑暗裡的寫作才可以被照亮,因為我們對這個新的世界需要有一種不同的方式來言說,世界變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認為新詩只是剛剛開始。

    此外,在網路非常發達的時代,詩歌能夠被很快傳播。小說有可能會被電視劇取代,但是詩歌不會。詩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在語言的流動裡面,瞬間悸動你的靈魂。所以詩的前途是無量的。

    李晟馥:詩歌已死

    現在詩歌的生存、發展出現危機,我們在做各種努力和嘗試去拯救。但我認為,其實詩歌在唐朝就已經死去了。唐朝有很多詩人,比如李白、杜甫這一類優秀的詩人,他們已經把詩歌的可能性寫盡了,此後雖然有很多優秀的詩人,但是他們的成就無法超越唐朝詩人。

    為了拯救詩我們做了各種各樣的努力和嘗試。詩的本體已經消失,也許詩已經轉向廣告、媒體這類載體中去了,現在拯救詩就像哄著懷抱裡已經死去的孩子媽媽是一樣的。我覺得與其大家做拯救的動作,還不如一起承認詩歌已死的現實。

    于堅,著名詩人、作家。1954年出生於昆明。14歲輟學,當過鉚工,電焊工,搬運工等。20歲開始寫詩,25歲發表作品。1984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1985年于堅與韓東等人合辦詩刊《他們》,形成了對第三代詩群產生重要影響的“他們”詩群。1986年發表成名作《尚義街六號》,另著有詩集《空地》及雜文集《棕皮手記》等。1994年長詩《O檔案》被譽為當代漢語詩歌的一座“里程碑”。于堅作為第三代詩歌的代表性詩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風格為自己的追求,其詩平易卻蘊深意,是少數能表達出自己對世界哲學認知的作家。

    附:于堅作品《美麗的女人住在我家樓上……》

    美麗的女人住在我家樓上

    美麗的女人在機關的宣傳科

    旁邊 彈著惟一的一部鋼琴

    夏天美麗起來 玫瑰花美麗起來

    我的少年時代美麗起來

    美麗的女人美麗地看著藍天

    美麗的女人美麗地看著少年

    美麗的女人給我一個水果

    美麗的女人伸出羽毛般的手指

    摸了摸我的臉 啊 那個夏天

    我的生命 從作業本上飛翔起來

    她是女人 我是男孩

    我想對她說一句男人的話

    我還不會說 我還在讀著小學

    我想了整整一年 從1965年的

    夏天 到1966年的夏天

    我終於想好說什麼的時候

    她的脖子從血紅的天空中垂下來

    變成了一根冰凍的圍巾。

    李晟馥,南韓著名現代主義詩人。生於1952年,詩作極富想象力,層次豐富,一向備受注目,榮獲“金洙暎文學獎”及“素月詩歌文學獎”。李晟馥深受卡夫卡、尼采及波德萊爾影響,首部詩集《滾石何時醒來》中詩人充當臨床病理學家,剖析家庭和社會結構,並仔細記錄其逐漸瓦解的過程,聯想奔放大膽,戳破世界的虛偽、腐敗及墮落,深深震撼讀者。李晟馥於首爾大學取得法國文學學士及碩士學位,曾任啟明大學法國文學系及創意寫作系教授。主要著作包括《滾石何時醒來》(1980)、《南海錦山》(1986)、《那年夏末》(1990)、《虎狼加時樹的回憶》(1993)、《啊,沒有嘴巴的東西!》(2003)等。

    附:李晟馥作品《那天》(薛舟 譯)

    那天,父親七點鐘乘火車前往金村

    九點鐘妹妹去學校,那天母親陳舊的老腿

    高高腫起,我去報社閒聊了

    一整天,前方平安無事,世界完美無缺

    該來的都來了,那天車站前的妓女們大白天就來回遊蕩

    將在幾年後成為妓女的孩子們現在幫著做家務

    或者在家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那天父親因為討債

    和經理打架,妹妹和戀人去聽音樂會了

    那天我在下班路上看見穿著靴子的摩登女郎

    我在想如果愛一個人能否愛到把她殺死

    那天我看見樹木泰然自若,而飛過樹木的

    卻不是鳥,我看見草地上拔草的女人剔除

    生活的雜質,在家無所事事的男子漢們攻陷了

    自己的天空,長於鳥佔的老者,多情的便桶

    那天的幾起交通事故弄死了幾個人

    那天市區的酒吧和旅館擁擠如前

    那天的呻吟聲誰也沒有聽見

    他們都病了他們都沒有感到痛楚。

  • 12 # 雅夢52

    不是寫詩的人越來越少,是能出頭的好詩人越來越少!我也喜歡寫些分行的句子,因為我是農民,所以不敢說我寫的是詩。

    《握 別》

    雅夢

    把手伸進深深的積雪

    五指如鉤,緊緊

    緊緊地抓住雪下的泥土

    趁季節,凍住了拆遷

    在冰雪消融之前

    緊握犁溝生花的土壤

    把五指扣緊,再扣緊

    不怕骨碎,流血

    此刻,心,漸趨麻木

    山川萬物,靜默在雪的世界

    而你,是否能感受我

    萬般無奈的冰涼

    把淚放在雪裡風乾

    讓指甲裂破,裝上血色的泥土

    就此握別的土地啊

    在我心裡生根吧

    當你長出一座座城的模樣

    我的季節,霜如雪

    《冰涼的老屋》

    雅夢

    溫馨成了一杯冷茶

    我們四目相對

    總歸要選擇遠行

    離別的影子

    在老屋前的月光下

    合合分分

    日子奔波了很久

    疲憊折回最初的起點

    跋涉在寒冷的門口張望

    屋簷下倒掛的冰凌

    是歲月的珠淚

    被生活拉長

  • 13 # 聖人花

    詩歌就是和一路走來的所經歷的人和事。透過詩歌表達出來。一首歌一句話。都是實實在在的。不是為寫字而寫詩。而是為寫詩才寫字的。沒有經歷過坎坷的人生。就是一杯白開水。咋看都是一杯水。能讓一杯白水變成五彩斑斕嗎?

  • 14 # 泰山之石669599

    我沒有什麼文化,可是我特別欣賞詩歌。一首好的詩歌,真的是回味無窮。我的網友裡,有幾位友友,詩歌寫的非常好。我總愛去到他、她們的網頁上拜讀,深思。奇妙的語句,讓我深深的沉迷其中,真的太享受詩歌的魅力和帶來的愉悅了。希望寫詩的人越來越多,詩作越來越好。祝詩歌的創作者們,健康幸福開心快樂!

  • 15 # 回龍山居士

    物質生活豐富了,一馬當先。而精神生活枮萎了,遙遙在後。雖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全給了手機電腦,或者麻將長牌……付與詩詞,人幾許?別說寫,看都不想看不在少數。自得其樂有它處,社會潮流的影響很大。且休休!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 16 # 牛魔大大王

    其他的事跟金錢攪在一起還好一點,要是文化中有了銅臭味就沒救啦,現在也出了不少文化流氓,作品粗製濫造,低階下流,只為迎合一些人的低階趣味。

  • 17 # bolihu玻璃畫

    現在能夠被人記住的詩人很少,能夠被記住的詩句更少,但文學不會消亡,僅管它被其它影音所覆蓋,可它的生命力依舊存在。我也是其中的一個文學過客,也愛時不時的撥動我藝術的琴絃,而樂此不廢。“世界是個大夾縫,我在夾縫裡生存"。

  • 18 # 西城雜事

    詩分為古代詩和現代詩。而古代詩又叫格律詩,就是按照詩的平仄聲來填詞的。古代詩又分為七言詩和五言詩。古代詩最多的只有八句,分上厥和下厥,即:上厥四句,下厥四句。如果全詩共只有四句的,叫絕句。寫這樣的古代詩的人,現在沒多少人會寫。因為現代人上學,學的都是現代科學文化知識,而專學文言文的人不多了。 現代詩既沒有詩句的約束,又沒有押韻的要求,更沒有字數的規定。屬於一種自由詩。一般人也會作這樣的詩。但寫文學作品時,人們更喜歡寫記敘文、散文、論述文等。就連學校對學生布置寫作時,也很少佈置寫詩的。因此,寫現代詩的人不多了。因為寫詩要求抽象的思維。太抽象了,人們又不太理解詩意。所以,寫詩的人越來越少了。

  • 19 # 三所齋主

    一因為寫詩即需要學識淵博又需才思敏捷,學養不深,才情不高,才思不敏寫不好詩。二如果你寫出了振聾發發聵的詩,觸及了權貴的利益會對你不利。葉文福先生“將軍不能這樣做”發表後,引起了學界很大反響,但遭遇五年的批判,妻離子散,多數不義朋友遠去,更有投井落石之輩聲討,使其苦惱萬分,生活困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誰還敢寫詩呢?

  • 20 # 日飲無何

    先來說說舊體詩。舊體詩的語言基礎是文言文,而在古代,文言文唯一的書面語言,所有的文人都必須要掌握,所以對於舊文人來說,寫詩歌只是家常便飯,區別只在於寫得好與不好而已。

    但是自從民國開始提倡白話文了之後,語言系統出現了斷裂。舊體詩也就失去了廣泛生存的土壤,只有少數古文學愛好者的還在堅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即使是在古代,文言文的掌握是有著比較高的門檻的,這也是古代大多數的民眾是文盲的原因之一。這個門檻對於現在白話文的社會就更高了,以至於從者益寡。而且就舊體詩歌的創作而言,除了需要有文言文基礎之外,還受到格律方面很大的約束,比如句式的整齊,平仄,韻腳等等,越是近代格律就越嚴苛,即使是古體詩相對寬鬆的形式要求,但也要在格律上守個大概,所以舊體詩的創作比文言文又多了一道門檻。

    使得現在的詩詞愛好者望而卻步,轉而都寫新詩去了。

    按道理,以白話文為語言基礎的新詩,沒有平仄,黏對,沒有韻腳,沒有句式限制,沒有長短限制,門檻這麼低,應該能蓬勃發展了吧。

    而結果恰恰相反,自由是指在方興未艾的時候風靡了一陣子,很快就曇花一現,迅速沒落。為什麼?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太過於自由,太過於門檻低是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沒有了任何形式上的束縛,所以誰都能來兩句,以至於很快就爛大街了。

    去看看現在的新詩都發展成什麼樣了?隨便弄篇散文,去掉標點符號,改成一行一句,這就是所謂的詩。以至於我平時跟朋友開玩笑的說,這種詩我張口就來,都不需要經過大腦,把你每天所說的話多去掉標點符號,弄成一行一句就行了。

    到底什麼是詩?現代人已經根本就搞不清楚了。舊體詩好歹還有一個形式上的約束,讓你一看知道這就是詩(或者說詩歌體),寫的好壞當然另論。

    而新體詩則因為完全沒有形式,於是在認知上就完全迷失了。

    有人會說要有詩意,這句話我很贊同,無論是舊體詩還是新體詩,凡是稱之為詩的,都要有詩意。但問題是詩意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就算你懂,你有沒有辦法對那些不懂的人說。或者說,說了他們也不懂。

    我經常看到電視娛樂節目上,從名人到小老百姓,從體育老師到民工,是個人上來都說自己寫詩,而寫出來的東西卻是日常大白話。

    爛大街的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或者說大量的劣幣把少量的良幣給淹沒了,以至於即使有良幣也無人知道,於是最後連良幣都沒有人做了。

    一家之言,敬請雅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柳雲龍新劇《風箏》被認為低於預期,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