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鑑福州

    這個要分為兩個方面回答:

    對於西德的人民水平肯定是沒有提高的,對於東德的人民水平是肯定有提高的。

    為什麼呢?

    一、

    在二戰之後,美國與蘇聯兩大超級大國隨即進入冷戰,兩國在德國問題上矛盾不斷加深,美國意欲將德國一分為二。

    美國聯合英法在德國的佔領區成立西德國家(聯邦德國),蘇聯得知後提出抗議,軍事長官索洛科夫斯基髮長“告德國民眾書”,認為英美法三國欲分解德國並切斷西佔區與柏林的水陸交通及貨運,只保留從西德往柏林三條走廊通道。美蘇兩國冷戰進入高潮。

    但蘇聯的這套封鎖政策並不能阻止西德建立,反而將自己困在牢籠之中,經濟上蒙受巨大損失。無奈之下,蘇聯與1949年,支援自己把控的東德佔領區成為東德國家(民主德國)。

    二、

    西德在英美法等經濟強國的支援下,經濟發展極為迅速,短時間復興了本國經濟,未分裂之前的德國,主要的工業基礎大多在西德,加上聯邦德國的地理位置優越,素有“歐洲十字路口”之稱,其中法蘭克福機場更是歐洲第二大機場,其貨運量為歐洲第一。

    在科技教育方面,聯邦德國一直極為重視科教,聯邦德國從事科學研究和發展工作的機構多種多樣,有高等院校的、菲高等院校的和工業企業界的研究機構等。

    1960年,戰後的聯邦德國經濟迅速崛起,一舉超過英法,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經濟體。

    三、

    反觀民主德國,照搬了蘇聯的一套,原本的東德經濟基礎雖然不如西德,但依然在東歐地區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其重要的工業設施基本被蘇聯作為賠款拆走,而且東德還需要大量維持蘇聯駐紮在東德的軍費。

    作為社會主義中的經濟強國,跟在蘇聯背後四處支援其他社會主義窮國。可以說,東德非但沒有從蘇聯哪裡得到任何好處,反而自己的一點財產被蘇聯榨的一乾二淨。

    經過幾十年的反覆榨取,東德一日不如一日,與西德差距越來越大,一個成了發達國家,一個成了發展中國家。

    四、

    東德就像是流落在外的窮弟弟,兩德要統一,西德要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西德必須拿出鉅額的財政支出用以支援東德的經濟建設,而西德人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勢必受影響。因此,在兩德統一的問題上,西德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增反減,而東德則是興高采烈,終於有人拿錢支援自己,改上自己的生活狀況。

    兩德的狀況其實很想兩朝的狀況,韓朝其實在統一上都是宜早不宜遲,朝鮮的經濟和韓國的經濟差的不止是一兩點,一拖再拖之後,即便以後統一,韓國要付出的經濟代價遠不是現在能比的。

    當自身生活條件受到嚴重影響時,發達的一方也就不思統一了。更加劇了統一的困難。

  • 2 # 網言軍事

    東德生活水平不僅提高了,而且簡直就是“一夜暴富”。統一前東西德馬克匯率是4.4比1,1990年德國政府推行貨幣統一政策時直接按照“東德馬克現金1比1、銀行存款2比1(平均匯率1.83比1)兌換”,等於是送給東德民眾一個“大禮包”。

    統一後,西部地區不斷向東德輸血,使得後者經濟下滑趨勢僅持續1年就觸底反彈,從1991至1995年東德GDP保持在8%,成為全歐洲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

    據統計,僅統一後的頭4年裡,德國政府就向東部地區投入400億馬克用於公路擴建修繕、通訊現代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結果東德電話普及率、通訊數字化程度在短短七八年間就超過了西德。

    人均收入方面,東德職工與西德僱員的月收入差距,只用了3年多時間就從統一前夕的8.5比100,迅速縮小至1994年的82比100,年均增幅高達24.5%!

    應該說,兩德經濟差距迅速縮小,西德是付出了巨大犧牲的,特別是當地民眾都要分攤、繳納用於東德經濟重建的“互助稅”(稅率高達7.5%,徵收8年後才降至5.5%)。由於“失血過多”,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率從1990年的5.1%跌至1993年的1.3%,一度陷入二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當然,經過及時轉型特別是施羅德政府推行了勞動力市場改革後,再趕上加入歐元區的良好契機,德國經濟從新世紀初即擺脫陰霾,迅速走出頹勢,逐步實現了繁榮,到2017年德國GDP已達3.26萬億歐元,比1991年兩德統一時翻了一番還多,人均GDP也即將突破4萬歐元大關。

    而德國東部地區經過20多年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也逐漸形成了以汽車、化學、電子、光伏為主動力的新型經濟發展格局,地區產值佔全德比重從統一初期的23%增至38%,2010年人均月純收入達到1976歐元,雖然還低於西部的2377歐元,但在全歐已屬於妥妥的高收入階層。

    不僅如此,東部地區居民每萬人擁有醫生的數量、私人汽車和大家電擁有率目前都已與西德基本持平,德國政府在統一後還在東部興建、修繕了數百萬套住房和大量購物中心、文體場所,並撥付數百億歐元用於治理、恢復遭汙染的東部地區土壤、河流及地下水。

  • 3 # 風雲焦點說

    東西德合併後,西德一些非法組織合法化,導致了西德內部的動亂,人們上街遊行,結果就是整個民主政府集體辭職,德國又選出了新的政府。

    東西德合併被稱為是經濟騙局,當時,西德向東德發行西德馬克,整個東德歡呼雀躍,沉浸在國家統一的喜悅中當時西德的財政部長說了這麼一段話:

    我們必須給東德人民一個祖國統一的訊號,那就是一個能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的強大的通用貨幣,讓東德人民也富起來。

    當時西德的日子比東德過的要舒服的多,經濟也達到,所以按理說,兩德合併,東德應該會沾光,但是事實上,西德的那些資金,包括很多商人突然進入東德後,把東德的秩序都給攪亂。

    當時西德已經習慣了社會主義體制,卻突然要去面對激烈的競爭,並且西德政府根本沒有給他們什麼過渡期,以便於有轉型的時間,一夜之間,東德是所有的企業一夜之間被私有化,並且他們被交給了託管會,那些打算到西德撈一筆的資本家早早的就和託管會打了招呼,他們根本不打算去執行這些企業,而是把他們弄破產以後,變賣不動產,這個託管會,就有些翫忽職守的嫌疑。

    當時很多西德企業在國際上還是很有聲譽的,但是合併以後,西德是以1:1的比例進入的東德,導致東德物價飛漲,很多效益不錯的企業受到衝擊,因為出售的商品價格翻了幾倍,在市場上無人問津,導致破產,西德政府卻說東德交給他們的時候,已經破產狀態,和他們無關,他們關注的是西德人手裡的選票,重要的是政治宣傳。

    東西德合併,這是一場在世界範圍內的大事,同時對於兩德人來說,精神上也是一個安慰和滿足,但是他們忽略了兩者意識形態的不同,在蘇維埃,它是蘇聯的領頭羊,同時也是紅色進步榜樣,但是西德盲目的接收東德,以獲得政治支援,不顧東德實際情況的做法,所導致的經濟後果直到現在還影響著東德。

    很多人認為自己只是這場變局裡的犧牲者,他們被所謂的合併欺騙,而導演正是西德政府和託管會,由於他們把企業工廠私有化,導致東德負債累累,這是對他們的掠奪!

  • 4 # 千佛山車神

    當然提高了,統一之後東德的變化是翻天覆地滴

    東德在冷戰時期華約和北約的對峙的最前沿,蘇聯在此部署有重兵。不過也正是由於東德緊鄰西方,使得東德成為了“社會主義的櫥窗”,出於宣傳的需要,蘇聯對於東德也曾提供過不少補助。在冷戰末期,東德可以說是社會主義國家中發展的最好的一個。

    不過即便如此,東德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是沒有辦法跟西德相提並論。兩德統一前夕東德的人均收入不到的西德的1/3,其境內汙染嚴重,輕工業落後,生活物資也比較匱乏。

    但是在兩德合併之後,西德對東德進行了大規模的援助。首先是2:1的匯率兌換了東德人的賬戶存款,接著就開始想東德進行大量的輸血。為了幫助東德發展經濟,西德甚至開徵了“兩德團結互助稅”,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得繳納,稅率是5.5%,這個稅現在還在徵收。

    (兩德合併)

    目前東德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還沒有完全追平西德,但是其人均GDP已經趕超所有東歐國家了,超過了歐盟內部的平均水平,這些都是西德拿真金白銀換來的。

    (2016年東德地區的人居稅後月收入都突破了1500歐元,約合12000多元人民幣)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兩德合併之後西德的很多做法損害的東德的利益,而對於這個說法我並不認同。

    要知道西德至今每年還要撥款上百億歐元去建設東德的基礎設施,以及恢復東德地區的環境。而在西德的幫助下,今天東德的生活水平也穩穩地超過了周圍的波蘭、捷克等國。

  • 5 # 任成俊

    我就知道過去在世界體育比賽中獎牌總是蘇聯第一東德第二,合併後德國連前三也沒分了,東德原先那些老厲害了的隊員因是共產黨員被取消了參賽資格,蘇聯更是如此!

  • 6 # 世界真的很大

    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兩德統一時的1990年,東德人的平均工資,只是西德人的35%。5年後,這一百分比升至75%。如今,差距依然存在,但東德地區的人均工資,已是西德地區的85%以上。人均GDP,仍然是當年蘇聯集團國家和地區中,最好的。

    當時,東德馬克不值錢。統一後,東德馬克作廢,東德人的工資、退休金等收入,以1:1的比例領取西德馬克。這對於東德人而言,無異於平白無故地得了一筆錢。為了確保統一後的穩定,西德政府向東德大量輸血,用於公共設施建設和公共開支。

    第一年,西德政府就給了東德地區5個州2萬億美元。為此,德國政府向原西德地區的個人和企業,徵收“互助稅”,稅率最高時超過7%,徵稅時長超過5年。5年後,稅率才降了下來。所以,為了統一,西德人是付出了巨大代價的。

    當時,東德的城鄉建設、人民生活水平都遠低於西德,失業率遠高於西德,最高時達到18%。統一後,東德很快掀起了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人民生活水平很快上升,失業率很快下降。1991年後,東德地區的失業率,平均是10%。

    儘管如此,東德人也經歷了一個相當困難的時期。過慣了40年大鍋飯、計劃經濟的日子,要轉向市場經濟,轉向競爭,開始時的東德人確實不適應。一些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無家可歸者增多,他們開始怨恨西德人,懷念蘇聯統治時期的平均主義。

    好在這一切終於過去了。大多數東德人,感激當年西德人作出的犧牲,也清楚如果沒有重新統一,他們不可能有如今高質量的生活,享受發達國家的健保福利。雖然兩個地區之間的差異,仍然存在,總體而言,東德地區的失業率仍高於西德地區,人均工資也低一些。

    1990年9月,東德政府宣佈正式解散,所屬的5個州以獨立的身份併入西德。由於東德人無力購買國有企業,所以東德的國有企業,幾乎全部被西德人購下。但是,許多大型企業的總部,依然在前西德地區。東德地區的,主要是生產型機構。

    比如大眾汽車, 在東德地區有很大的工廠,但是它的總部和研發機構,一直在沃爾夫斯堡。相對而言,原西德地區更多知識密集型、創新型企業,而原東德地區,更多勞動密集型機構。並非因為東德人沒有西德人聰明,而是上述歷史原因造成的。

  • 7 # 子屠龍

    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西德對東德基礎設施的大量投資,頭兩年,整個新德國經濟繁花似錦。

    可惜好景不長,一千零一夜還沒過完,整個德國經濟開始陷入衰退。無論是原東德還是原西德,人們抱怨生活還不如統一前,西德人的感受更強烈。

    為振興原東德的經濟,讓當地的居民生活趕上來,西德人民要繳納一種特殊稅——統一稅。從1990到2000年,德國花費高達1.5萬億馬克的資金,全部投入到原東德的建設中。

    統一肯定振奮人心,但落實到錢包上,很多原西德人就不高興了。隨著新稅種“團結稅”的徵收,社會福利的減少,1998年“統一總理”科爾在第二次聯邦大選中失利。

    原西德人不高興,原東德人也很抱怨,後者因生活的不穩定吃盡苦頭。

    統一初期,原東德馬克以1:1兌換西德馬克,而西德馬克的價值大約是原東德馬克的4倍。這樣看來,東德人持有的現金價值上升4倍,他們確實挺興奮。

    但是,經濟規律調節全國商品價格,很快東德地區的產品價格開始攀升,原東德人需要花費更多的錢購買商品。更讓他們失望的是,來自西部的產品競爭,讓東部的企業紛紛倒閉,職工下崗無數。

    統一的第10年,東部地區的失業率高達18%,而企業有一半的虧損。人們的不滿日益增加,加上在新國家的失落感,很多新納粹組織開始抬頭。

    東部糟糕的經濟狀況,讓東部人民每天以2000人的速度湧入西部,導致西部人民心態發生變化。

    西部人的思維方式和長期受蘇聯影響的東部人很不同,西部人覺得東部人缺乏獨立自主、公平競爭意識,而東部人覺得被這個國家視為二等公民。

    統一的陣痛是德國必須要忍受的,內部的矛盾固然不少,但德國對外的處境大大改觀。表現在,不僅避免冷戰時期同胞對峙的局面,而且成為扮演重要角色的歐洲大國。

  • 8 # 皖山農夫38

    有些人總是拿民主獨裁來說國家貧富差別,那是帶有色眼鏡故意製造政治混亂,簡單說就打比中國吧,中國東南沿海經濟就比中國西北經濟發達多了,同樣是上海,有高樓大廈但也有棚戶區,城市優比農村,就拿你們也有比你經濟條件好的也有,差的也有,貧富差距很正常,

  • 9 # 優己

    當然提高了,不過與政權組成無關,更多是因為外部環境改變了!首先提高的就是收入方面的增長大約多了四倍左右。德國一直都是工業國家,不管是東德還是西德,但併入西德以前東德的其他盟友都是華約的窮國,購買力市場跟整個北約國家不能比,東德併入西德後等於借用了西德的市場平臺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東德的產品銷路。這對於提升東德經濟肯定是大有好處的。有資料顯示,在1995年時期,東德的失業率為零。

    相對西德而言,東德的工業產品傾向於農業輕手工業。而華約各國也多是類似加工國家,這使得東德的產品賣不出好價錢。而且因為蘇聯在這時候已經財政很困難了,大量賒賬東德資金。這使得東德在收入上面一直上不去。而加入西德後,由於西德本身也是農產品進口國,英法等歐盟國家也是。這東德產品瞬間暴漲了好多價錢,這是東德居民收入翻了那麼多的主因。

    其次,在基礎設施上的變更。由於整個華約國家都不怎麼重視基礎設施投建,這使得東德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很差,娛樂設施少,便民工程不多,這是受蘇聯影響的。在加入西德後,德國政府大力投資建設,把這些基礎設施全部提高了起來。有資料顯示,德國政府把1993年到2003年所有的財政結餘全部用來投資德國東部。有錢有糧好辦事,東德的經濟水平自然提高了。

  • 10 # 南雷霆峰

    至少合併前東德還是發展中國家,但現在已經是發達國家水平。

    西德為了東德經濟平衡,經濟發展犧牲很大。又要收稅,又要投資東德基礎設施!

  • 11 # 北京老冒1

    當年兩德統一前的情景真讓人感慨:反對和支援東西德合併的遊行隊伍在警察的陪伴下緩緩的走過,街頭來自東邊的同胞兄弟姐妹用羨慕目光追逐著西方的奢華,那堵牆兩邊的人親手結束了幾十年民族悲情,昂納克悲憤的吶喊和高舉被拷的雙手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人有句老話卻是對德國人忠告,結婚是喜事,生孩子是樂事,要吃要喝是難事啊!不管怎樣走到今天西德人還在私底下用貶意調侃東邊人為“歐特兒”,東西德在許多方面的統一是個漫長但卻是充滿希望的過程。

  • 12 # 軍機圖

    在剛統一的時候非但沒有提高,反而有嚴重的下降。但是從歷史程序而言,東德依然獲得了好處。很多歷史愛好者往往津津樂道於兩德合併前東德的經濟發展惡化以及合併後聯邦德國政府對東德地區的“輸血”,然而這遠不是歷史真相的全部。在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合併之前,東德是東歐地區發達的工業國,其在機械、汽車、化工、光學儀器等領域都有不錯的生產力和影響力。

    憑藉強大的工業實力,東德地區居民雖然生活水平趕不上西德地區居民,但福利待遇仍然算是歐洲前列。不可否認,東德僵化的經濟體制導致冷戰末期該國經濟持續惡化、失業率上升,但這並不是兩德合併後東德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合併後起初的一段時間)。在聯邦德國和原民主德國合併後,雖然其在西德地區徵稅補貼東德地區一直被大肆宣傳,但這一做法的背景往往被刻意忽視——合併後,西德單方面撕毀協議、對東德企業進行了大範圍的惡意兼併和破產清算。

    這一做法導致東德居民失業率飆升,不但社會福利失去保障,甚至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為繼。非但如此,聯邦德國政府還在合併後拒絕按照合併前的承諾以1:1面值比例兌換東德馬克,結果導致東德居民的個人資產大幅縮水。同時,在軍隊、政府機關係統中大規模清退原東德人員,也使得東德大批居民失業。綜上,兩德合併後的一段時間東德居民不但沒有提升生活水平,反而出現了全面的生活水平崩盤,這甚至可以稱作是一種人道主義災難。而對於這些問題,長期以來德國主流媒體從來不聞不問,箇中原因值得思索。

  • 13 # 寰球視野新觀

    1990年10月3日,東德併入西德,從1945年分裂的德國終於迎來統一,東德人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東德雖然是蘇聯陣營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但是與西德完全沒法比,而為了照顧東德民眾,西德大規模補助東德,東德人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德國統一之後,由於東德發展程度低下,因此難以與西德企業進行競爭,導致東德企業紛紛破產倒閉,為了穩定東德局勢,西德每年都需要向東德輸血。

    根據德國大學的統計,德國統一的代價約為1500億歐元,從1991年開始,德國公民和企業需要繳納5.5%的“團結稅”,西德每年需要把4%左右的GDP用來支援東德的經濟建設,總額已經達到1.6萬億歐元。

    1991年東德人均收入只有西德的47%,1996年達到73%,2009年達到77%,雖然東德人的經濟收入仍不如西德,但是已經翻倍了。西德大力支援東德,東德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否則東德人是不會願意與西德統一的。

    從1945年到1990年,經過了將近半個世紀,東德地區發展程度遠遠落後於西德,德國統一之前,東德人不斷冒著生命危險翻越柏林牆,德國統一之後,由於經濟實力整體上仍然遠遠落後西德,東德人,尤其是技術人員紛紛前往西德,而且還不會有生命危險。

    東德的落後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徹底扭轉的,本來嘛,東德地區落後了45年,只靠29年的時間想要達到西德45年的發展程度,幾乎不可能,加上德國統一初期東德的人口流失,想要追上西德,東德任重道遠。

    東德雖然在西德面前各項指標遠遠落後於西德,但是在蘇聯陣營,仍然是經濟強國,從這個角度來看,蘇聯耽誤了德國的發展。

    蘇聯的解體,東德被併入西德,以上例子充分說明了蘇聯的計劃經濟發展模式是錯誤的,只會拖累經濟實力,限制經濟增長,只有公平合理的環境才能夠有利於經濟發展。

  • 14 # 山楂樹2094

    你應該這樣問:東西德合併後西德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嗎?因為根據馬列主義理論,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東德實行的是社會主義,西德實行的是資本主義,應該是東德人民的生活水平高於西德。兩德合併後,只問西德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沒有。

  • 15 # 小魚兒73966

    東德加入西德,東德每人只能兌換兩千西德馬克,東德馬克立即作廢,最大的銀行有兩千多億個人存款卻以一馬克賣給私人,存款清零……

  • 16 # 甜嘟爸爸觀察

    90年代柏林牆倒塌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大事件!1990年10月3日,東德併入西德,分裂45年的德國終於迎來了國家統一。

    應當說,當時的東德是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但 1991年東德人均收入只有西德的47%,與西德相比相差仍然非常大。

    統一後的德國,為了彌補東德和西德之間的差距,每年都要向東德大肆輸血。 西德每年要用4%左右的GDP來支援東德建設,前後達1.6萬億歐元。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人說,東西德合併是經濟騙局。當時,西德向東德發行西德馬克貨幣,令整個東德歡欣鼓舞。但西德的資金突然進入東德後,卻把東德的秩序攪亂了,幾乎一夜之間,東德是所有企業被私有化,導致東德物價飛漲,很多效益不錯的企業受到衝擊最終破產,負債累累,令東德人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不管怎麼說,東西德合併,這是一樁世界史上的大事件,雖然說國家形式上實現了統一,但兩者意識形態不同,西德盲目接收東德,不顧東德實際情況的做法,所導致的經濟後果直到現在還影響著東德。

    目前,東德經濟雖然有很大發展,但各項指標仍然遠遠落後於西德,民眾生活雖然有很大提高,但仍有不小差距。東德要追上西德,仍需要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 17 # 大眼睛164554753

    1.3萬美元,3萬美元,3.6萬美元,4.2萬美元

    這是德國人均GDP。

    分別對應的是1986。1996。2006。2016年。

    由於合併1986——1996年短短十年。德國人均GDP增加了兩倍多。

    其它時段表現平平。

    東德人民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

    西德人民呢?可能提高更多。

    如果沒有合併,這兩個,現在人均GDP可能少一萬多美元。

  • 18 # GeorgeMarshall

    倉廩而知禮儀,其實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是默克爾總理。一個民族內部的融合,再苦再累,都不是外人能說道的,還世界安寧吧

  • 19 # 晨風乘風

    和美國走得近的都衰落了 和蘇聯走得近的都發達了 我們看的最清楚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遠離美帝一直和他鬥下去 親近俄羅斯才會有希望

  • 20 # 天天向上36289

    沒有合併前,東德人民的生活水平高於或好於西德,並且東德的文明程度也高於西德的。合併後,西德搶佔東德財富,霸佔東德資源,掠奪東德金銀財寶,使得東德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下降,人民一覺醒來後悔晚了,現在痛哭無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去冬來。在你的生活字典裡,你喜歡冬天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