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宋天楊同學
-
2 # Giant12
個人對創業的認知:創業艱難,總體感覺是兩個字忍和熬。忍耐挑剔客戶,忍耐所謂能帶來幫助的領導,忍耐你的合夥人。困惑、迷茫圍繞,有時倍感孤獨。遭遇過冷嘲、不解和經常性的挫折打擊。每天面對大廈將傾的壓力。努力有時不起作用,只能靠忍耐和堅持熬過無依無靠的窘境。成功真的是熬出來的。
沒有徹骨的經歷何來感同身受。
-
3 # 芸希小姐姐
這個世界上 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不論你陷入怎樣的境地 一定一定要自己想辦法站起來 生活很糟糕 要自己學著笑
要強大 要無畏 還要無謂
死結的存在或許一時半會無法掙脫
但是千萬千萬別讓它困住自己
旁觀者只能把最好最好的祈禱和祝福送上去
希望未來的每一天你都能比今天好過一些
別難過 打起精神 未來總會更好的
世上沒有完全的感同身受
我們所經歷的慘痛事故在他人耳聞目睹裡,不過是風輕雲淡的故事
你哭得昏天暗地別人覺得矯情不已
你發奮圖強地努力別人覺得你故作姿態
就如《百年酒館》裡的那句臺詞當你真的想要表露感情的時候卻發現如此艱難
人與人之間有難以逾越的溝壑
一些事情如果說不清那不如不說自己扛下去後總有解決之道
一些不快樂如果找不到人傾訴,不如自己嚥下消化掉,明天又是雨過天晴的一天
-
4 # 梨花帶雨的美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經歷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無論是身邊的朋友、家人、戀人,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懂你瞭解你,每個人的想法隨時都在改變,因為有時候自己可能都不瞭解自己,我們總是以為很瞭解對方,其實我們可能只是看到的是這個人想讓你看到的自己,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學會了偽裝,我們都在自欺欺人,感同身受可能會存在,但真的非常非常的少
-
5 # 三莫先生
可能沒有人能回到你當時那種環境,情緒,狀態下所產生的感情與感受吧,感同身受,相似的一句不就是設身處地嗎?沒有辦法還原設身處地,也就沒有辦法完全感同身受了吧。。。
-
6 # 小林0706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一樣的經歷,有不一樣的三觀,有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很多人都情感和想法,以及習慣,都是來自自己的過去,但是,人們的過去總是不同的。你有你的回憶,我有我的經驗,怎麼可能做到感同身受呢?
比如說,你某次工作沒做好,被上司罵了,心裡肯定很難受。但是,你的朋友、同事、親人給你的要麼是安慰,要麼是建議,他們始終無法做到的就是感受你的悲傷。
但無法感同身受也有好處,你想想,假如有一次你中獎了,那種爆發式的快樂,別人也是感受不到的,你就可以“獨享”這份快樂了。
世界上雖然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有真正從你心裡出發,從你心裡思考,為你排憂解難的朋友和親人。
-
7 # 戀愛菌kico
世界本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裡很感激,就象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現在多比喻雖未親身經歷,卻如同親身經歷過一般。
沒有親身經歷,怎麼可能感同身受呢?只是想象身處痛苦之中來安慰別人罷了。
即使是有同樣的經歷,也不能斷定就是感同身受,因為人始終是單獨的個體。
-
8 # 阿光依舊
感同身受,一般是指和別人經歷了一樣的事情,感受到了一樣的感情,也許是失去,也許是擁有,也許是快樂,也許是悲傷。
但是,即使在相同的遭遇,也有不同的感情在裡面,可以說世界上真的沒有相同的感同身受。
我的爸爸去世已經二十年了,我用了三年的時間去給自己療傷,哪種悲痛和愧疚,就像一根刺一樣在我的心裡扎著,啥時候想起來啥時候就會疼。
四年前,我的公公因病去世了,我老公說他終於知道當年我失去親人的痛苦了,也理解我想起來就淚流滿面的感覺了。
然而,他真的和我感同身受嗎?沒有,我們的相同之處就是都失去了父親,但其中的感覺卻相差太遠。
我的爸爸是在工作的時候,突發腦溢血,很快就送到了醫院,但由於出血點太多,在醫院三天以後,我們就回家了。
當時我才剛有孩子不到一歲,又是家裡的老小,爸媽都疼愛,從來都沒有想過,我有一天會失去他們。
就這麼像做夢一樣,我失去了這世界上最愛我的人,我甚至連一碗飯都沒有給爸爸做過,以為日子長著呢,機會多著呢,可是,一切都沒有來的及做。
爸爸的突然去世,給了我沉重的打擊,傷心的同時更是愧疚,一種一輩子都沒地方補得遺憾。
可是公公不一樣,他一直心臟不好,一年都要在醫院呆上一個月的,大家都知道他的病,所以都有心理準備,當他去世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
同樣的失去,同樣的親人,卻完全不是同樣的感覺,這個真正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任何人都不能分擔你的感情,也不能和你感同身受。
-
9 # 天高雲淡一起吃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即使有人與你在某一個點上感受相似,那也不是完全相同,程度亦有深有淺。
任何事情,只有自己感受,才能體會個中滋味。
-
10 # 鍾茶茶
感同身受,也就是隻是感覺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然而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感覺跟遭受,不可能一樣啊。
而且就算遭遇一模一樣,不同的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的知識背景成長環境,對同一事情的理解本來就不一樣,對同一件事情的感受也未必能一樣吧?
舉個片面的例子
一個窮人丟了身上僅剩的100塊,告訴了富人。剛花了兩千塊吃了一頓飯的富人說,哦,我明白你的難過,感同身受!我昨天也丟了一百塊。
才怪!
就算這個富人丟了一萬塊,可能也沒辦法能理解窮人此時的難過和痛苦!
感受,原本就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
就像有的人覺得失戀只不過是跟一個不對的人分開,也許會有短暫的難過,但並不影響現在的生活和TA對未來的期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天,TA就可以想開了。
而有的人,天生就對感情很重視,失戀對TA來說,就像心被掏空,覺得自己的人生都變灰暗了。
所以,即使是經歷同樣的失戀,對不同的人來說,感覺都是千差萬別。
又何來感同身受呢?
它只不過,是我們向受傷的,難過的,痛苦的人所表達的一種安慰。我們在告訴他們,我理解你的難過和痛苦,我們很在意,我們更希望你能扛過去。
即使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又怎麼樣?
可能,他們需要的不是我們真的去承受同樣的負面情緒,只是需要知道,我們還在!
就像,
我們沒有辦法對被封在武漢市內那麼多的同胞所承受的恐慌,壓抑,不安甚至痛苦感同身受。我們跟他們說,我們對你們的遭遇感同身受。只是在告訴他們,城外的同胞們都在關注你們,為你們加油!
這樣的感同身受,可能就夠了吧!
-
11 # 天馬行空WD
這句話說的很客觀也很現實
”人不可能二次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大師尼采也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所以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這句話是正確的。
一、生活環境不同。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人不同的性格,賦予了人不同的秉性。有的人生活在一個比較優越的環境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在這種環境裡生活他可能就會有高高在上說話辦事總想高人一等的想法,總感覺自己與眾不同,身上有一種所謂的貴族氣質。有的人生活在比較貧寒的家庭裡,吃不飽穿不暖天天為生活奔波,這樣的環境造就了他堅強的性格,對於別人的幫助或者饋贈有一種感恩的心裡。這樣兩種不同生活環境裡的人,他們對同樣一件事情能會”真正的感同身受“嗎?答案是否定的。
二、生活閱歷不同。有的人接觸面比較廣,生活經驗比較豐富,那麼他對人對事的看法可能就會比較全面客觀;而有的人接觸面比較狹窄,不願意與人交流更不願意與人分享他生活的點點滴滴,那麼他對人對事的看法可能就會比較固執,甚至走向極端。生活閱歷不同的這二種人當然對同一種事物不會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三、個人”三觀“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成了人的”三觀“。”三觀“不同的人很難在一起交流更不用說對同一件人或事有著”真正的感同身受“了。
感同身受,只是我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或者一種美好的祝福。外人能夠感覺到他(她)表面上的現象,比如說哭、笑、發怒等,但是他(她)內心裡的那種真正的感覺,外人是無法親身感受到的。
-
12 # 嘰裡呱啦噼裡啪啦
雖然說人是一種群居動物,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性格不同,經歷不同,處事方法不同,看問題的眼光不同,思想境界也不同,種種不同導致,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真正切身體會到你在某一具體時刻的具體感受,只能說,是會有關心你的人努力站在你的角度,嘗試用你的方式理解你,但是這個人總歸不是你自己。
比如,工作失誤收到領導責備你悶悶不樂,在同事看來平平常常,只是職場小白都會經歷的,但是沒人能理解,你或許在因為自己明明熬了幾個通宵反覆檢查反覆修改檔案,只是因為銜接時一個小小的資料誤差功虧一簣而無奈,又可能是在經歷了一整天各種不順情緒快崩潰又要拼命忍耐時被這最後一根稻草擊垮。每個人的想法太多了,而能牽動人們的情緒的事物也太多了,所以才會說知音難覓,才會覺得越長大越孤單。
-
13 # 小穎情感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設身處地的替別人著想,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別人經歷的事情,我們很難去體會到當事人的心情和處境,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天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個人摔倒你就會對著他哈哈大笑,你很開心,但是第二天你也在同樣的地方也摔倒了,站起身來看到周圍的人對著你哈哈大笑,你就會明白原來尷尬要比疼痛折磨人,原來摔倒以後被別人嘲笑是怎麼一種感覺,你就會想到 昂 我原來昨天嘲笑別人的時候我感覺得到他有一絲絲的不悅和憤怒,原來是這麼回事,那 這時候你就會明白了,原來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事,真的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我會給大家帶來更多更有意思的文章與正能量,謝謝!”
-
14 # 星星姑娘談情說愛
置身事外又如何感同身受?
世界上當然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當局者的遭遇只能自己感受和消化。
親人會心疼你,朋友會陪伴你,但沒有人能真的代替你。
所謂的感同身受不過是他人為了安慰你,而自己進行的善意的想象,可能會對這件事有大致的認識,但和自己的感受完全是兩回事。
就比如夫妻兩個吵架,你們歇斯底里,鬧到要離婚的地步,但在朋友那裡也只會得到一句“你老公其實挺好的了,平時也不這樣,你別太誇張了”。
雖然朋友是好心,但他們不知道兩個人發生了什麼,不知道吵架的過程中又觸發了你的哪些雷點。
所以他們只能處於好意的儘量理解你們吵架的這件事,然後再善意的勸解。
這世上沒有感同身受,所有悲喜歡樂故事的主角也只有你自己。
所以,好好愛自己吧,別人永遠沒有辦法替你愛自己!
@圓圓的湯圓er
-
15 # 小微光大力量
一個事實可以有3個版本,事實本身,當事人經歷的版本,外人看上去的版本。
未曾經歷,都不曾經驗,感受的力量能有多強烈?!
每一個人的自身經歷、成長環境、處事方式、思維方式等多有不同,經歷同樣的事情,感受都不盡相同,更不用說面對不同的事情了。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有些事,說幾句就好了,不要逢人就說,變成了“祥林嫂”就不好了……
-
16 # 夜度靈光2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兩個方向看。
第一:外在因素。每個人所處的環境、立場、身邊的資源、對事物的理解等等不可能完全相同,造成了認知和思維方式的不同。這些外在因素會對遇事的感受造成不一樣的閱讀。
第二:內在因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造成內心的潛在意識。也就是思維習慣。人與人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差異,這些也是會對事物的認知造成不同的影響
-
17 # 海棠躲躲
魯迅的《小雜感》中有這樣一段話: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是的,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就像這次疫情中有人失業甚至破產,有人在家依然可以“躺賺”;有人無聊宅家就算是為國出力,有人把醫院當戰場,鞠躬盡瘁至死方休。同一場疫情,各自不同的命運與處境。
所以“同理心”才顯得尤為重要,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其內心感受。
擁有同理心的人,能更好的消化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讓憤怒、落寞這些陰暗面佔據內心;
擁有同理心的人是社交場上的潤滑劑,能輕易讀懂對方的需求,緩解尷尬的氣氛;
擁有同理心的人甚至能給自身的才華額外加分,我們都知道王菲有著非常靈性的嗓音,但是她對歌詞的理解也非常深刻,林夕作為她的御用作詞人,從未被退過稿,只要交到王菲手裡就能把他想要的氛圍唱出來,可是王菲真的有歌詞裡那些百轉千回、如泣如訴的感情經歷嗎,她只不過有著優秀的共情能力,才為她的歌聲錦上添花。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沒關係,人們從來不靠感同身受來獲得溫暖,靠的是父母的一句“好好吃飯”,靠的是愛人在廚房忙碌的背影,靠的是朋友從遠方寄過來的快遞,靠的是同事在你犯錯時的一個微笑。
也許有一天,你覺得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懂你,但請相信,永遠有人為了懂你而一直努力。
-
18 # 久夏暮年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良 世界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這一說法,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想法也不一樣,所以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勸別人要大度
-
19 # 喪甜夫人
生完孩子後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嚴重到不但完全沒有初為人母的欣喜與感動,而且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想看見。開始的時候一大家子人忙前忙後,老公更是變著法兒地哄她開心,不見好轉後老公又把她媽也接了過來照顧,可她仍是沒有絲毫起色,大部分時候對任何事情都表現的非常淡漠,偶爾還會陷入神經質般的歇斯底里。
有次在她情緒低落的時候,他老公語氣十分平靜的對她說,我打聽過,所以理解你的感受,但到了你這,也顯得太過了吧,不要矯情這幾個字幾乎寫在了臉上。接著連她媽也煩了,說以前我生你的時候也產後抑鬱,可哪像你這樣沒完沒了啊。語氣中盡是不可置信。最親人的態度尚且如此。
事情大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實吶,世界上從來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
-
20 # 青青一稚
看到這句話第一反應就是想到了不知人苦莫勸人大度,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件同樣的事情可能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但是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的痛苦只有你自己知道,跟別人傾述在別人看來只不過是故事,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才能懂,蔡康永曾經說過不可以拿你的痛苦去跟別人比較,不是你這個才痛,別人就不痛,蔡康永說這句話已經說明了沒有感同身受了。所以一切都只有你自己才懂
回覆列表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各自的與眾不同思想,還有對不同事物的不同見解。
正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看待事情的眼光和見解就各有不同,況且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一樣的,可能對於他的經歷而言對待一件事情的看法,是很偏離你的想象。只是因為你沒有經歷過他經歷的,所以你會從別的角度去體會他的想法。
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有些事情,表面上你看到是那樣的,但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會有更多的苦楚和心理想法無以言表。
所以才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