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杜坤維
-
2 # 西格瑪的化學
首先,常態化是個模糊的詞,表達不清晰,到底什麼樣叫做常態化?沒有清晰的一個量。我喜歡用資料來說話,資料是科學的刻度尺,更直觀清晰。
姑且認為,IPO常態化的意思是指持續地發行新股,但不同行情下,發行新股數量差別巨大。所以,常態化並沒有準確表達IPO具體情況。
IPO的數量,與行情景氣度正相關。我做了一個統計,列了一張表,從表中可以看出,IPO數量近兩年相比懸殊。
2017年全年IPO數量最少的12月有17家,最高1月和3月分別發行了53家新股。2017年全年發行新股410家。
而2018年,整體行情極差的情況下,新股發行前八個月總共只有76家,其中1月份發行新股數量最多,達到19家,2月到8月,每個月發行新股數量不超過10家,遠不如2017年多。
所以,IPO數量,與股市行情直接正相關,行情差到極點的時候,IPO會暫停,或者一個月發行一兩個新股。
顯然,將這種數量差距巨大的IPO稱為常態化,不足以說明IPO的真實情況。認為IPO常態化,不論是一家之見,還是共識,都是不科科的說法。
如果行情再度惡化,IPO可能暫停或者接近於零。
-
3 # 三套車sTc
目前股市是漲還是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股票跌的內因是什麼?其實股市可以比喻為一個水池,水池的水原來是平衡滿的,如果建造者不停的把這個水池擴容了,水池的水還漲得起來嗎?股市也一樣,發行新股需緩慢進行,發行過快了,大盤重心必然不斷下移,總要有人為ipo獨角獸買單,持有股票的人手中的股票不斷縮水,其實就是間接為新股買單罷了。其實ip o還是獨角獸新股發行,對每個人手中的股票,都有稀釋作用,只不過這是一種間接的稀釋罷了,只是看不到,從量變到質變的。所以,發行新股,要有超級藝術,家鋼琴大師一樣,有輕有重。當大盤上升過快的時候,就多發行一些新股。當大盤急速下跌的時候,就少發行一些新股,緩慢而有序的發行,好大喜功的發行,違背市場規律,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
4 # 銀薩沙
IPO常態化應與退市常態化保持同步,這是一。第二,對已經經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檢查常態化,對財務造價和一上市業績變臉的公司處罰或處理要果斷快速。第三,儘快建立因上市公司欺詐或其他人為原因造成股民損失的賠償機制。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投資者獲得與社會發展同步的利益,否則,中國股市仍將一地雞毛。
-
5 # 郝滬生
救救A股,救救中國,不用國家一角錢,A股必定翻身勝美股!舉重若輕做三條:1,不退市 不上市,先退市 後上市,退市多少 上市多少。2,不分紅 不解禁,先分紅 先解禁,分紅多少 解禁多少。3,退市補償 從持倉最少的股東開始 補足買入價。
-
6 # 野狼72449355
常言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要因地制宜,因時適宜。那麼IPO常態化就是不論大盤點數和人氣怎樣都要發新股,發新股壓力不大,但大小非解禁壓力山大。如果說昨天怎麼做今天還這麼做,昨天15度穿毛衣,今天35度還穿毛衣,昨天吃肉,今後就一直吃下去,那這個人不是傻子就是精神病。
-
7 # 風清雲淡水天一色
1.IPO應該常態化,但超前的、完善的、科學的、嚴謹的、理性的證券法律更應該走在前頭。
2.首發全流通,交易稅30%,數年後根據分紅量多少增減交易稅,根據市場認可度增減交易稅相結合,讓企業自己奮進,讓其拿錢不那麼容易……。不分紅、少分紅的增加交易稅,不讓其佔有貨幣資源。
3.分紅多少才真實反應一個企業的經濟水平,而不是理想和故事,分紅量也代表企業的一種回報社會態度。
4.有科技等市場承認的企業可以優惠發行,但必須是市場認可,並非話語認可。
-
8 # 小兵一枚
IPO常態化發行這件事從不同的人角度來看肯定不同的。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IPO常態化可以方便到股市融資自然是一件好事,創始人做夢都要笑醒。監管層則認為,IPO常態化可以讓股市更好地發揮融資功能,公司可以做強做優。
投資者則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能中新股的,一類是不中的。
但是,無論哪一方都否定不了股市的融資功能。新股肯定要發的,怎麼發是一個問題。市場上大家都對新股口誅筆伐,但私底下卻爭著去申購,簡直是沒毛病。
IPO可以常態化,退市也要多樣化,要採取多樣化的手段,市場要保持合理的進出比例。誠然,股票一旦退市股民也就風險自負了,但這就給大家一個警告:要認清公司的價值,不要總是投機博傻。
只要大家都冷靜了,新股才不會被惡炒。一旦脫離價值,怎麼漲上去的還得怎麼下來,只有體會到風險大家才能肉疼。
-
9 # 老金財經
A股IPO常態化肯定是當今共識;IPO也是當下最敏感的話題,相信大部分股民對於IPO常態化發行一肚子怨氣,想扒皮它抽筋它,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近三年多由於IPO加速發行,而且還是常態化發行,把A股抽血抽成低能兒發育不良,三年多出現股災,假慢牛,熊市這些行情之下股票就一字跌,而且是跌破歷史最低價的低。三年後個股平均跌幅高達50%,意味著95%的股民都是虧損累累的;造成A股近三年多走出這熊樣的就是IPO加速和常態化發行成為真兇!
企業做大做強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成功登上A股上市融資為最終目的;等成功上市融資之後業績大幅翻臉,上市公司大股東把融資金額拿去保本理財,發展公司業務沒有錢了,又想在股市大撈一筆,配合主力機構拉昇公司股價,而大股東每次都能非常精準的在股票高位減持套現,套現後股價還是殺跌。
企業首次上市募資可以得到很大一筆錢;上市後股價大幅爆炒又可以吸引一批散戶進場做接盤俠也可以套現一批錢;隨後大股東隨便找個理由上市後開始搞定增,大股東逢高減持自己股份套現;等等行為不得不讓投資者懷疑企業上市是為融資還是套現,股市的存在是為企業融資還是為企業圈錢的工具。
咱們A股不改變圈錢市的性質怎麼能好的起來呢?另外如果A股繼續常態化和加速發行IPO的話,接下來的股市會走的更加可怕。IPO已經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
10 # 手機使用者4314723027
應該暫停ipo,重新制定新股發行規則,嚴控大股東割韮菜。規定新股發行上市後,分紅總額未超出募集資金總額前,老股東不論大小,不能減持股票。這樣對投資人,融資人才公平。ⅰpo也就不可怕了。
-
11 # 水漫金
這話問的,怎麼可能是共識呢?股場本身就是一個搏弈的市場,即然有搏弈,又何來共識呢?一級市場的股東與郭嘉可能有共識,但與散戶們,尤其是深套的散戶們絕不可能有共識。這種邏輯根本不可能存在。如果是共識就不需搏弈了,只需利益平攤就成了,那還叫股市嗎?
-
12 # 風嘯山林1
一個人說了算的管理體系!這種情況你能維持多久?從今天算起,剛出生!三十年後等他她們長大成人!還認可嗎?到那時世界是精彩的!對三十年前的今天發生的事如何看待!相信這代人會有正確的判斷力!說的跑題了?回家看看自己的兒子,孫子輩!他們怎麼看!
-
13 # 郭施亮
截至今年9月6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以及存託憑證企業289家,其中過會29家,未過會260家。至於中止審查的企業為16家。由此可見,IPO排隊企業不足300家,這也是近年來非常低的排隊企業數字,但若完全把這289家排隊企業消化,恐怕仍需要一定的消化時間。退一步來說,如果把A股市場存在多年的IPO堰塞湖問題解決了,實際上也意味著A股市場將會形成隨報隨上的發行模式,而屆時新股市場化發行也將會成為現實。但是,對於股票市場而言,未必可以認為是熊市結束的標誌。
IPO常態化只是A股市場加快新股市場化發行的理由,而全球市場範圍內,還是通用註冊制的模式,但A股市場是否適合IPO註冊制,仍然警惕水土不服的問題。IPO堰塞湖問題存在多年,並非不加以重視。但,關鍵所在,還是需要有一個充分配套的準備。例如,需要充分考慮當下的股票市場是否滿足IPO隨報隨上的需求,需要充分考慮投資者的實際投資回報預期是否已經受到了衝擊以及需要充分考慮新股市場化發行後的股市供需矛盾問題等。很顯然,這些問題也是需要得到正視與充分考慮的。
-
14 # 老汪198703932
IPO其實不是一個問題,美股港股IPO隨便上,關鍵是有好的股票,及時公正處罰違規者,投資者盈利並繼續加大投資,吸引新的投資者,從而推動股市良性循發展,我國官員也懂這個簡單道理,但是為什麼做不到這就另當別論了。
-
15 # 景忠勝
股市跌無可跌它自然就會止跌回升,只是時間問題,別總是整天盯著指數漲啊跌啊的,找一堆理由,其實一切出自自然,跟IPO正常發行沒太多關係,如果股市不發行IPO,還要股市幹啥?連最起碼的融資功能都失去了,那離股市關門也不遠了!
-
16 # 領航員789
IPO常態化是正常市場的基本要求,市場會永遠波動,股市漲跌與IPO沒有直接關係。想一想,沒有IPO就沒有熊市嗎?可是過去只要市場一跌,股市黑嘴就會呼籲暫停IPO,給管理層施壓,結果管理層居然順應黑嘴要求真的暫停了IPO,造成反覆的政策市;使得優質企業難以IPO上市而被迫借垃圾殼上市,使垃圾殼烏雞變鳳凰,造成惡劣的炒差炒小示範,扭曲市場估值。
市場化配置資源,新股只要能發得出去,沒有理由停止IPO,支援IPO常規化,理解不了的人最好不要入市。
-
17 # 淡墨無痕
新股被機構惡炒,上市連板,翻幾倍,然後不出幾個月,腰斬股價。公司還是哪家公司,二三個月,難道有多大改變嗎?人為惡炒。證監會在新股上市會應立即監管,連三板後停牌,才是對散戶的真保護。
新股不是不能發,是不能過快過多地發。新股過多,造成老股流動性減少。買得少了,自然會跌。一要嚴格把關,真正把優秀企業推上市場。二要把握節奏,不能不顧市場情緒,任性濫發。給市場休養生息的機會,無為而治,有賺錢效應後,自然入市的多了,市場活了,人氣足了。改革中的問題就會解決。
象現在這個情況,連續大跌,沒人敢入市,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了。而且很多質押會爆倉,銀行基金會虧大錢。國家元氣大損,於國於民何利?因發幾個新股,利幾個老闆,而損億萬民利益。實為不智的招數。希高層思之。
-
18 # 侯哥財經
要知道過去2年,為了支援實體經濟,A股擴容670家新股,雖然融資了6000億,但面對市場卻跌跌不休,a股總市值損失了10萬億,為了發出去IPO,這代價也太大了,最終的結果也導致市場淪為少數人圈錢,暴富的場所,而絕大多數散戶投資者被割韭菜。
從內心深度,二級市場的參與者對IPO是排斥的,不過在企業融資和投資者之間,一家之見的監管還是選擇了前者,而且更可氣的是,面對如此疲軟的市場,新股發行的節奏從始至終沒有任何程度的放緩,就拿上週來說,市場下跌明顯,但是上週五依舊核發了三家新股的批文,融資69億,比藥明康德、寧德時代等獨角獸上市期間的融資規模還要大,巨大的抽血效應下,這幾天大盤創新低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就在昨天新股過會率也提高了,4家新股過了3家,75%的過會率逼近了歷史新高,所謂IPO“堰塞湖”現象剛有所好轉,結果就把過會率提高了,你能想象在這種背景之下,市場反彈還值得去期待嗎?也難怪巴菲特都直言:a股市場的成長,竟然不是來自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成長,而是靠不斷的新股擴容。
最後還是那句話,新股不停,下跌的趨勢不止,如今大家都在說底部特徵,但A股見底最大訊號,是IPO的暫停,這是被驗證過的;但現在一直堅持常態化,到底誰會先屈服?
對此大家怎麼看?
-
19 # 草根發言人a
股市被貼上了政策性標籤,某些人為完成政策性任務也是拼了,新股常態化被自詡為最突出的業績!試問:兩年透過發新融資了數千億,股市損失了幾萬億?到底是誰受了益、誰受了害?是讓股市增值、保護投資者利益重要還是猛發新股、一味融資重要?lpo的速度和規模應與場記憶體量資金相適應,與老股、次股、問題股的退出數量相對應,這才符合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你們是這樣做的?
-
20 # 旅行者165501367
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IPO常態化,上市後就虧損,垃圾股不少,跑路者常有。不能用這種方式把股民的錢去支援私有化。破壞社會的經濟生態環境不是有功而是有罪!那些胡說八道的經濟理論不能再忽悠人了。
回覆列表
IPO常態化是當今共識。但如何理解IPO常態化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IPO常態化是新股發行不能停停發發。而是要循序漸進。保持一定的節奏和融資規模。不能固執己見。也不能一層不變。認為IPO常態化就是新股發行發發發。完全不考慮市場走勢。不考慮投資者感受。投資者大聲疾呼質疑了。IPO常態化依然是快馬加鞭。維持每週十家左右。這不叫常態化。是竭澤而漁融資。
IPO常態化是取得投融資雙贏。上市公司獲得資金做大自己。投資者獲得股市上漲紅利。雖然我們不能保證每一個投資者都能贏利。但是要穩定股市穩中有升。而不是連續數年下跌。與世界主要股市走勢脫節。與宏觀經濟資料背離。
IPO常態化只是說不能無緣無故暫停IPO。而不是大躍進式擴容。嚇跑投資者。這是兩碼事。可惜我們很多專家想歪了。認為IPO常態化就是不加控制的發行新股。結果搞的投資者普遍虧損滿肚子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