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期貨張哥
-
2 # 鐵男說經濟
大英帝國的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由於全球各地皆有其殖民地,因此號稱“太陽永遠不會從其國土上落下的帝國”。這一龐大遼闊的疆域面積不僅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帝國中空前絕後的。
英聯邦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平等的成員國所組成的國際組織。英王只是英聯邦名義上的元首,但無權干涉其他成員國內政外交。英聯邦也沒有中央政府,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階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係。
英聯邦由53個主權國家和地區組成,英聯邦元首為伊麗莎白二世,她同時身兼16個主權國家元首。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它被稱為”英聯邦“;在臺灣,它被稱為”大英國協“;而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它被稱為”共和聯邦“;在一些非英聯邦國家,它又被稱為”不列顛聯邦“。
由於英聯邦公民曾經擁有過共享國籍的歷史,因此他們以前被稱為英籍人士。至今,許多英聯邦國家仍對其他英聯邦國家公民提供超出普通外國人的特殊待遇。
1、在英國
居住在英國本土的英聯邦公民,在法律上不算做外國人。英聯邦公民享有與英國公民同樣的基本民權,即:享有所在選區的選舉權,但應提前完成選民登記,並有相應的居留許可或無需居留許可;享有英國下議院的被選舉權,可在英國下議院擔任議員,但應有無限期的居留許可或無需居留許可;如有貴族或主教身份,可參加英國國會上議院;可擔任公職(如法官、文官制下公務員、警察、軍人)。
當然,對非英國公民的英聯邦公民,也有一些限制,比如不能擔任敏感職位,如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和情報部門。
與普通外國人相比,英聯邦公民擁有一些優待政策:英聯邦公民如有一個(外)祖父母在英國本土及其附屬島嶼上出生,可入境居留五年,並在此後獲得不限期居留許可;英聯邦公民在英國居住期間無需向當地警察局登記,而非歐盟非英聯邦國家公民則必須登記。
2、在其他英聯邦國家
下列國家允許一些其他英聯邦國家公民在選舉中投票(具體政策不同):安地卡及巴布達、澳大利亞、巴貝多、貝里斯、多米尼克、格瑞那達、蓋亞那、牙買加、馬拉維、模里西斯、紐西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和格林納丁、千里達及托巴哥。
下列英國海外屬地允許英聯邦國家公民投票:百慕大、開曼群島。
-
3 # 熠解讀
英聯邦簡介
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個國際組織,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自願加入英聯邦的主權國家)或保護地(尚未實現完全自治的附屬國),目前由53個獨立主權國家或屬地組成。英聯邦國家的總人口占世界30%左右、領土面積佔世界20%左右、GDP佔世界17%左右。可以說英聯邦在極大的程度上也是大英帝國的延續。
(英聯邦旗幟)
英聯邦有哪些國家亞洲8國:塞普勒斯、孟加拉國、汶萊、印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蘭卡。非洲18國:波札那、喀麥隆、甘比亞、迦納、肯亞、賴索托王國,馬拉維、模里西斯、莫三比克、奈米比亞、奈及利亞、塞席爾、獅子山、南非、史瓦濟蘭、坦尚尼亞、烏干達、尚比亞。美洲13國:加拿大、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安地卡及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多米尼克、格瑞那達、蓋亞那、牙買加、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大洋洲11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群島、吉里巴斯、諾魯、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湯加王國、吐瓦魯、萬那杜。歐洲2國:英國、馬耳他。
英聯邦成員國之間的關係英聯邦現任元首由英國女王兼任,是成員國之間平等和自由等聯合的象徵,2018年確立英國王儲查爾斯繼任下一任英聯邦元首。除了有自己君主的成員國和實行共和制的成員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其他所有成員國的女王,總督代表她出駐在這些成員國。
一、公民權
英聯邦成員曾經共享國籍,在之前被稱為英籍人士。直至今日,很多英聯邦國家對其他成員國的公民都提供特殊國民待遇。
居住在英國本土的英聯邦公民在法律上不算外國人,享有和英國公民同等的基本權利。如有選舉和被選舉權,不過要有無限期的居留許可或無需居留許可(居於英國滿五年,可申請無限期居留。);有貴族或主教身份可擔任公職,但不能擔任敏感部門的職位,如事務部或情報部門。在其他一些英聯邦國家享有公民選舉投票權(根據各地具體政策而定)。
二、外交
一般情況下,英聯邦國家使領館對各自公民提供領事協助。如果英聯邦成員在第三國沒有外事駐地機構,可由英國駐地使領館負責。英國海外國民護照的國籍一欄為“英聯邦公民”。英聯邦成員派駐至其他成員國的最高外交代表機構並不是稱為大使館,而是高階專員公署。所以駐地外交代表也不稱為大使,而是高階專員。
英聯邦的作用英聯邦是國際合作的一種嘗試,可以促進來自不同文化、種族、環境等成員國之間的國際協助。英國佔據主導地位,其他各成員國享受平等地位。成員國之間能開展多領域的合作,如貿易、金融、國防、科研技術、教育等等,主要為成員國帶來經濟效益。英聯邦成員中富裕的國家如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能為貧窮落後的成員國提供工業發展的經濟和技術援助。英聯邦成員國之間享有關稅互惠,促進成員之間的貿易往來。
正是英聯邦國家之間這樣的聯絡,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與非成員國平均要高出50%。
在英聯邦國家中,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還是很大的。其中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屬於發達國家,大部分成員屬於發展中國家,還有部分成員屬於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富裕國家在給貧窮國家提供經濟和技術援助的同時更需要的是其原料、勞動力和市場。從另一個角度看,英國也很需要“英聯邦”這個平臺來重振其“大國風範”,而其他成員也希望藉助平臺來增強本國的經濟和國家地位。雖然對於現在的國際形勢而言,英聯邦的影響力大幅減弱,但還是會存系下去的。
-
4 # 聚焦無醇燃料
英聯邦由53個主權國家和地區組成,英聯邦元首為伊麗莎白二世,她同時身兼16個主權國家元首。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它被稱為”英聯邦“;在臺灣,它被稱為”大英國協“;而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它被稱為”共和聯邦“;在一些非英聯邦國家,它又被稱為”不列顛聯邦“。
英聯邦的主要影響力體現在公民權和外交兩方面。
一,公民權:
由於英聯邦公民曾經擁有過共享國籍的歷史,因此他們以前被稱為英籍人士。至今,許多英聯邦國家仍對其他英聯邦國家公民提供超出普通外國人的特殊待遇。
1.在英國
居住在英國本土的英聯邦公民,在法律上不算做外國人。英聯邦公民享有與英國公民同樣的基本民權,即:享有所在選區的選舉權,但應提前完成選民登記,並有相應的居留許可或無需居留許可;享有英國下議院的被選舉權,可在英國下議院擔任議員,但應有無限期的居留許可或無需居留許可;如有貴族或主教身份,可參加英國國會上議院;可擔任公職(如法官、文官制下公務員、警察、軍人)。
當然,對非英國公民的英聯邦公民,也有一些限制,比如不能擔任敏感職位,如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和情報部門。
與普通外國人相比,英聯邦公民擁有一些優待政策:英聯邦公民如有一個(外)祖父母在英國本土及其附屬島嶼上出生,可入境居留五年,並在此後獲得不限期居留許可;英聯邦公民在英國居住期間無需向當地警察局登記,而非歐盟非英聯邦國家公民則必須登記。
2.在其他英聯邦國家
下列國家允許一些其他英聯邦國家公民在選舉中投票(具體政策不同):安地卡及巴布達、澳大利亞、巴貝多、貝里斯、多米尼克、格瑞那達、蓋亞那、牙買加、馬拉維、模里西斯、紐西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和格林納丁、千里達及托巴哥。
下列英國海外屬地允許英聯邦國家公民投票:百慕大、開曼群島。
二,外交:
1.領事協助
正常情況下,英聯邦國家使領館對各自公民提供領事協助。
當某英聯邦國家在第三國不設有領事代表時,則由英國駐當地的使領館負責該英聯邦國家公民。如果該英聯邦公民的護照遺失或過期,可向英國使領館申請補發英國海外國民護照,國籍一欄填寫”英聯邦公民“。
英國歐盟護照(帶有European Union字樣)
英國海外國民護照(不帶有European Union字樣)
另外,澳大利亞政府與加拿大政府互相為對方公民提供領事保護。因此,加、澳公民只有在第三國都沒有領事代表時,才會向英國需求領事保護。
2.外交代表機構
英聯邦成員派駐其他成員國的最高外交代表機構不被稱為”大使館“,而是被稱為”高階專員公署“。同樣,被派駐其他英聯邦成員國的最高外交使節不被稱為”大使“,而被稱為”高階專員“。
英國駐外高階專員公署使用的旗幟和英國駐外大使館使用的旗幟不同。例如,英國駐華大使館使用的旗幟為帶有皇家徽章的聯合王國國旗;而英國駐澳大利亞高階專員公署使用的旗幟為普通英國米字旗。
-
5 # i趣旅行
英聯邦是是一個由53個成員國組成的政府間組織,現聯邦成立於1949年4月28日。他們選擇維持友誼和實際合作的紐帶,並承認英國君主是協會的象徵性領袖,1965年,英聯邦秘書處在倫敦成立,以組織和協調英聯邦的活動。
從歷史上看,英國傳統的允許其殖民地自治的政策導致了19世紀幾個獨立國家的存在,這些獨立國家在很大程度上由習慣於議會統治形式的歐洲人所佔據,並擁有大量主權。到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令承認它們具有特殊地位,該法典專門提到“英聯邦國家”。從1920年代開始,其他地區的民族主義迅速發展,產生了一系列獨立的權力,從印度於1947年成立,並要求重新定義英聯邦。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成為英聯邦的成員,這是第一個主要有非歐洲人口的國家,1948年,緬甸獨立並被拒絕加入。1949年,印度宣佈打算成為共和國,根據現行規定,該共和國需要退出英聯邦。但是,在1949年4月於倫敦舉行的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上,印度同意,如果印度可以繼續加入該國,接受英王冠為英聯邦成員的唯一“ 自由結社的象徵 ”。該宣告是第一個刪除不列顛的宣告,此後該組織的正式名稱成為英聯邦,或簡稱為英聯邦。
英聯邦還受到其他困難的困擾,一些成員選擇退出該組織,愛爾蘭(1949),南非(1961年)和巴基斯坦(1972年),儘管南非和巴基斯坦最終都重新加入(前者於1994年,後者於1989年,隨著20世紀下半葉以前的附屬國獲得主權,英聯邦成員數量急劇增加。大多數獲得獨立的附屬國都選擇了英聯邦,該組織甚至包括莫三比克(1995年加入),莫三比克是第一個從未進入大英帝國或不受任何成員控制獲得准入的國家。
英聯邦不同於其他國際機構,它沒有正式的法律或細則,成員之間沒有彼此的法律或正式義務,它們透過共同的傳統,制度和經驗以及經濟上的利益結合在一起,英聯邦行動基於成員之間的協商,協商是透過會議中的對話進行的。每個成員國派遣一個使者到其他成員國首都,稱為高階專員。
每兩年舉行一次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在1971年的新加坡的會議上,成員們通過了一項宣言,重申了英聯邦的自願和合作性質,並使該組織致力於促進國際和平與種族主義作鬥爭,反對殖民統治和減少財富不平等,當時的領導人進一步致力於該組織的人權和民主。
英國在英聯邦擁有大量的政府和私人海外投資,當英國於1973年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後來由歐洲聯盟接任)時,成員國的貿易特權開始減少,現在英聯邦成員國已與歐盟達成貿易協定,英聯邦國家的許多出口都流向其他成員國,其他文化聯絡包括英聯邦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體育比賽。
-
6 # 是阿維啊
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因為日升日落都有英國領土。雖然英國殖民系統已經瓦解,但殖民時期的一些產物還保留著,比如英聯邦。
殖民時期,為了維繫英國在殖民地的存在,保持英國殖民下國家間的關係紐帶。
英國在1926年召開的“帝國會議”上提出英國本土,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自治領土“相互平等,軍事外交均享有自主權”,但需要對“英國王室效忠,彼此皆為一體”。
1931年英國透過《西敏斯法令》,創立英聯邦,法令實質上已經明確英聯邦成員彼此獨立,但英國英國國王仍然是“英聯邦保護者”和“各成員國的國家元首”。
如今的英聯邦還有54個成員國,其中只有16個國家的國家元首依然是英國女王,這其中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等地。
而其餘的38個成員國中因為自身情況不同已經不再認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汶萊,史瓦濟蘭,賴索托有了自己的國王,馬來西亞則是由組成聯邦的各州推選一名國家元首。
當時的英國提出英聯邦這一項制度,目的其實還是為了維持“日不落帝國的餘暉”,希望將一些國家放在英國的影響之下,但隨著二戰之後英國的實力頹廢,英聯邦已經名存實亡。
-
7 # 知研42791366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14世紀~16世紀)是資產階級不滿教會的精神控制而引發的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義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搖蘭,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運動(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的策源地,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作的歷史性變革,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了世界的霸主,使英國成為殖民地遍佈全球的獨一無二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在掠奪殖民地資源的同時,同樣帶去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進行基礎建設投資,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在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大英帝國遭受重創後,逐漸沒落之時,能順應歷史潮流,用和平手段邦助原殖民地實現獨立建國,這應該是英國與原其殖民地各國願以"英聯邦國家"形式長期"互利互讓,共存共榮"的原因所在吧!一、英聯邦目前有53個國家,分佈於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
1、歐洲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45個國家,人口7.5億人。GDP產值約21萬億美元,人均GDP2.8萬美元。其中英聯邦國家3個:英國.馬耳他.塞普勒斯。面積26.32萬平方公里(佔歐洲的2.59%)。人口6853萬人(7.8%)。GDP產值2.91萬美元(13.86%)。
•英國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據世界77)。人口6683萬人(22位)。GDP產值2.83萬億美元(6位,歐洲居2)。人均產值4.23萬美元(為世界人均11435美元的3.7倍),為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七國集團、20國集團成員國、英聯邦主席國。2、亞洲面積4458萬平方公里。48個國家,人口45.45億人。GDP產值近31億,人均產值6860美元。其中英聯邦國家為南亞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7個國家。面積485萬平方公里(佔亞洲的10.67%)。人口18.1億(佔亞洲的39.82%)。GDP產值4.32萬億美元(佔亞洲的13.4%)。人均產值2387美元。
•印度面積328.7萬平方公里1(居世員界第2位)。人口13.66億人(居世界第2位)。GDP產值2.88萬億美元(居世界第5位)。人均產值2108美元。是金磚5國之一,廿國集團成員國,世界十大軍事強國。•新加坡面積719平方公里,人口570萬人,GDP產值3720.63億美元,人均產值65274美元,是高度發達的現代化港口城市國家。
•人口超1億人國家:巴基斯坦2.17億人(世界居5)。孟加拉1.63億人(世界居8)。
3、非洲面積3022萬平方公里。54個國家,人口13.1億人。GDP產值約2.4萬億美元,人均GDP產值1832美元。其中英聯邦國家有17個:尼日尼亞、南非、坦尚尼亞、尚比亞、博茨瓦爾、喀麥隆、迦納、肯亞、萊素託、馬拉維、塞席爾、莫三比克、模里西斯、奈米尼亞、塞拉里昂、史瓦濟蘭、烏干達。面積約900萬平方公里(佔非洲的近30%)。人口6.1億人(佔非洲的46.56%)。GDP產值1.15億元(佔非洲的47.92%)。
•奈及利亞面積92.3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30位,非洲居12)。人口2.01億人(居世界第7位,非洲之首)。GDP產值4481.2億美元(世界22位,非洲居首)。•南非面積122萬平方公里(居世界23位,非洲居7)。人口5856萬人(世界24位,非洲居5)。GDP產值3514.3億美元(世界36位,非洲第2)。南非是廿國集團成員國,金磚五國成員。4、大洋洲面積897萬公里。14個主權國家,人口4126萬人。GDP總產值1.7萬億元,人均產值41202美元。其中英聯邦國家11個: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吉里巴斯.瑪瑙.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所羅門.湯加.吐瓦魯.萬那杜。面積860萬平方公里(佔大洋洲的近96%)。人口4100萬人(佔大洋洲的99.37%)。GDP產值1.69萬億美元(佔大洋洲的99.41%),人均產值41220美元。
•澳大利亞面積76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6位)。人口2636萬人(居世界第55位)。GDP產值1.392萬億美元(居世界14位)。人均產值5.49萬美元(為世界人均產值11435美元的4.8倍),是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世界廿國集團成員國。•紐西蘭面積26.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73位)。人口492萬人(居世界122位)。GDP產值2069億美元(居世界51位)。人均產值4.21萬美元(為世界人均GDP的3.68倍),是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與美英加澳並稱為"五眼國家"。
5、美洲總面積4206.8萬平方公里(下轄南、北美洲)。37個主權國家人口9.84億人,總產值30.6億美元,人均產值31097美元。其中英聯邦13個國家:加拿大、安提瓜和加布達、巴哈馬、巴貝多、伯力茲、多米尼克、格瑞那達、牙買加、聖基茨和尼維亞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特、格林納斯特、千里達及托巴哥+南美洲蓋亞那。面積1042萬平方公里(佔美洲的24.8%)。人口4362萬人(佔美洲的4.43%),GDP產值1.785萬億美元(佔美洲的5.83%)。人均GDP產值40922美元。
•加拿大面積9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2位)。人口3759萬人(居世界39位)。GDP產值1.74萬億美元(居世界第10位)。人均產值4.62萬美元(為世界人均產值11435美元的4.04倍)。是西方"七國集團"和世界廿國集團成員國,是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二、英聯邦國家在世界的影響力:
1、面積:3313萬平方公里(佔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總面積13600萬平方公里的24.36%,英聯邦國家面積居世界之首,擁有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加拿大9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2位)。澳大利亞76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5位),印度328.7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2、人口:2019年25.73億人,佔世界總人口76.74億人的33.53%,英聯邦國家人口居世界之首,擁有極其豐富的勞動工資源。其中印度13.66億人(居世界第2位),巴基斯坦2.17億人(居世界第5位),尼日尼亞2.01億人(居世界第7位)。孟加拉1.63億人(居世界第8位)。3、GDP產值2019年11.855萬億美元(佔世界總產值87.75萬億美元的13.51%)。僅次於美國的21.43萬億美元,歐盟國家15.59萬億美元,中國14.34萬億美元,可居世界第4位。其中印度2.88萬億美元(居世界第5位),首次超過英國。英國2.83萬億美元(第6位)。加拿大1.74萬億美元(第10位)。澳大利亞1.39(第14位)。4、人均產值2019年4677美元(為世界人均產值11311美元"的40.73%)。其中新加坡6.25萬美元(居世界第7位),澳大利亞5.49萬美元(第11位),加拿大4.62萬美元(第18位)。英國4.23萬美元(第22位),紐西蘭4.21美元(第23位)等世界發達國家。以及南非6003美元(第93位),奈及利亞2229美元(130位),印度2104美元(133位)等發展中國家。孟加拉1855美元(137位),巴基斯坦1284美元(151位),坦尚尼亞1122美元(154),烏幹達776美元(161位)等貧困國家。5、世界影響力:英聯邦國家官方語言為英語。英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英聯邦的"宗主國"。英國和加拿大是西方七國集團成員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世界主要移民國家。美英加澳新(西蘭)是"五眼國家"。英加澳和印度、南非是廿國集團成員國,印度和南非是"金磚五國"成員國。+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因此英語在世界的影響力無可倫比。綜上所述,英聯邦是1926年成立的不具備法律約束力的鬆散的政治經濟國家組織。在英國的主導下,2012月12月《英聯邦憲章》由各國首腦薟字透過。英國女王伊麗沙白在薟署前表示:"英聯邦憲章是英聯邦發展和革新中一個重要里程碑"。英國政府極力推動加強和改革英聯邦,以維護其影響和有效性,並挖掘未來發展潛力,實現英聯邦現化"化過程重要成果,其鮮明的價值觀極其重要"。捨得,有舍才有得。對英國來說,脫歐是舍。傅在英聯邦…
-
8 # 依稀說史
英國曾經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地跨六大洲的龐大帝國。英國曾經號稱是日不落大帝國,只要有太陽昇起的地方,就有大英帝國的領土。大英帝國的榮耀曾經維持了三四百年時間。兩次世界大戰,使得英國跌下了神壇。一戰之後,英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卻也是慘勝。英國從巴黎和會上獲得一些利益,遠遠不足以補償其在戰爭中的損失。一戰中,英國付出了幾百萬士兵傷亡的代價,大英帝國的實力大大削弱。
一戰之後,英國已經難以維持昔日大英帝國的榮耀。實力削弱的大英帝國,已經難以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不少殖民地取得獨立,有的殖民地獲得了自治權。1926年,英國承認自治領獲得了內政和外交權,等於承認自治領的獨立。自治領和英國共同效忠於英國國王,組成英聯邦。英國與自治領之間的權利平等,雙方互不同屬。1931年,英國議會透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正式確立了英國的各個自治領獲得獨立的地位,英聯邦正式形成。
英聯邦雖然冠上“聯邦”之詞,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國家,也沒有中央政府,英國只是英聯邦的成員國,而不是領導國。英國國王是英聯邦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是英國國王對於各國並沒有領導權。英聯邦沒有權力機構。
英聯的主要機構有,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亞太地區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聯邦財政部長會議及其他部長級專業會議、英聯邦秘書處等。
二戰之後,英國的實力進一步衰落,英國苦心經營幾百年的殖民體系最終完全崩潰。英國的殖民地紛紛獨立,原自治領也完全獲得了獨立的地位。英國的殖民體系崩潰,但是英聯邦的成員國卻不斷增加。原英國殖民地獨立之後也都紛紛加入英聯邦,英聯邦成員國不斷增加。截至到2020年,英聯邦共有53個成員國,遍佈世界六大洲。包括:
新加坡、安提瓜、巴布達、澳大利亞、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波札那、汶萊、喀麥隆、加拿大、多米尼克、史瓦濟蘭、斐濟、迦納、甘比亞、格瑞那達、蓋亞那、印度、牙買加、肯亞、吉里巴斯、賴索托、馬拉維、馬來西亞、模里西斯、莫三比克、奈米比亞、諾魯、紐西蘭、奈及利亞、盧安達、聖基茨、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特、格林納丁斯、薩摩亞、塞席爾、獅子山、南非、斯里蘭卡、坦尚尼亞、湯加、特立尼達、多巴哥、吐瓦魯、烏干達、英國、萬那杜、尚比亞、巴基斯坦等。
英聯邦實際上不是聯邦,而是邦聯,是由主權國家組成的聯合體,是一個國際組織,與現在獨聯體比較相似。英聯邦的各個成員國基本上都是英國的原殖民地或者保護國,各個成員有一定聯合基礎。英聯邦的各個成員國在不少領域展開合作,比如金融、教育、國防、科技、法律、體育等方面,不少成員國之間也有相應的關稅優惠政策等。
英聯邦做為一個國際組織,也不是一個嚴密的國際組織。英聯邦各個成員國之間的關係也比較複雜。各個成員國表面上都是英聯邦的成員國,英聯邦對各個成員國缺乏相應的約束權力。各個成員國的關係比較微妙,其他成員國與英國的關係也不全是親密無間,有的成員國跟英國的關係也一般。
英聯邦不少成員國的關係相當不錯,尤其和英國的關係。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國家的關係非常不錯,這些國家與英國的關係也非常不錯。這四個國家和美國的關係也非常不錯,都是五眼聯盟的成員。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和英國的關係非常好,這四個國家的國家元首都是英女王。這四個國家在人種上都屬於盎格魯—撒克遜人,算是同種同源。
除了這四個國家之外,還有12個國家也以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這16個國家組成了現代的“共主聯邦”,這十六個國家的關係相對較好。我們可以理解為,英聯邦中以英女王為國家的元首的國家關係相對較好,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的國家關係更好,甚至是盟友關係。
英聯邦中那些不以英女王為國家元首的國家,有的關係也不錯。比如英國和印度、新加坡的關係,新加坡與其他一些成員國的關係。這些國家有可能達不到盟友的關係,相對來說關係也不錯,比起其他國家關係要更好一些。
有些國家只是存在於英聯邦,他們之間並沒有特別感情,也沒有特別的關係。這些國家只是一個成員國,他們可能與其他非成員國的關係更好,和成員國也可能會有矛盾。
有的英聯邦成員國的關係並不好,甚至非常差,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雖然這兩個國家都是英聯邦成員國,卻因為各種利益打得不可開交。印巴分治之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幾乎成了對方最大的仇敵,雙方發生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各種軍事衝突更是不計其數。
總得來說,英聯邦是一個相對鬆散的國際組織,成員國之間的相互義務也比較少。成員國之間的關係,也基本上根據自己的實際利益決定。各個成員國之間的關係也比較複雜,有的成員國是鐵桿盟友,有的成員國是“朋友”,有的成員是“路人”,有的成員國則是仇敵。
-
9 # 千年蘭亭
英聯邦是一個國際組織,某種意義上講,是英國殖民主義的產物,現有54個成員國(或屬地),相互關係相對鬆散。
一、“叢林法則”在人類社會的體現在獅群中有一個殘酷的現象:獅子因體型比老虎小很多,故常成群生活。一個獅群往往只有一頭雄獅,統治著一群母獅。
當外來雄獅想統治這個獅群,首先必須打敗老獅王,而後咬死所有幼獅,這樣才真正統治了獅群。
有人說,動物界過於殘酷,殊不知,人類社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數百年前,強大的英國四處強取豪奪,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最多時,其海外殖民地的面積達到英國本一上面積的111倍。可以說,每一塊殖民地裡都浸滿了原住民的鮮血。
隨著一戰、二戰的發生,美國崛起,英國日漸衰落,已無力維持龐大的日不落帝國。二戰勝利後,全球大量殖民地紛紛獨立,到目前為止,英國的屬地只剩14個。
二、英聯邦與英聯邦王國每當看到英聯邦這個詞,我總會相起獅群。將二者對比也許並不恰當,當確實有某些相似。
獅群中,作為獅王的雄獅並不參與捕獵,但捕到獵物後它必須第一個進食。而它日常的工作,是巡視領地、趕走入侵的公獅,以及,為繁衍後代而不停與“後宮”母獅“運動”。
二戰後,英國曾經的殖民地中,一些獨立的國家以及屬地,聯合組成了英聯邦。
英聯邦不是一個國家,也不設權力機構,相對鬆散,隨時可以退出。
英聯邦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印度、新加坡等國家。
這54個國家或屬地中,包括英國在內的16個國家,全部奉英國國王為自己國家的國家,這稱作英聯邦王國。
三、自己打自己上面介紹英聯邦王國,說到這16個國家都承認英國國王是自己的國王,宣誓效忠英女王,這就有意思了,如果兩個英聯邦王國開戰呢?
歷史上這種事還不少見,比如現在戰爭不斷的印度與巴基斯坦,原本同屬英國統治下的印度,二戰後一分為二,分別建國,又都加入英聯邦,同為英聯邦王國。
於是,有趣的一幕出現了:印度人高喊著“為了伊麗莎白女王”,殺向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人也高喊著“為了伊麗莎白女王”,殺向印度。
自己打自己,搞笑!
-
10 # 史座
我們很多人對英聯邦和英聯邦王國容易混淆。
英聯邦是一個國際組織,而英聯邦王國則是一個具有邦聯性質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無論是英聯邦還是英聯邦王國,都與英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為了瞭解英聯邦成員之間的關係,我們有必要先搞清楚英聯邦王國和英聯邦組織的區別:
在大英帝國時期,英國依靠第一次工業革命,國力得到空前發展,積極開拓海外疆土,逐漸成為雄踞全球的大帝國。到了1921年,大英帝國的領土面積達到3400萬平方公里,成為人類有史以來面積最大的國家。此時英國領土遍佈全球七大洲、四大洋。
不過,英國在經歷了一戰後,國力受到沉重打擊,部分殖民地要求民族獨立的呼聲越來越大。英國統治者為了維繫英國在全球各殖民地的重要影響力,無奈之下,於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威斯敏斯特法案》,這就是英聯邦憲章。
根據法案規定:英屬自治領可以獲得完全的獨立地位,在國際上和英國平起平坐。英國的法律對自治領不具備約束力,而自治領內部的一切事務都由自己決定,不必報備英國同意。
但有一個前提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這些由白人統治的自治領要和英國組成英聯邦,奉英國國王為國家元首。換句話說,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自治領獨立可以,我英國不干涉你們內部的事務,但你們的國家元首必須由我英國國家元首英王來擔任。
至此,英聯邦正式成立。某種程度上說,英聯邦就是英國為了繼續保持在各殖民地領導地位的一種政治手段。
到了二戰結束後,英國又受到德國法西斯的沉重打擊,更是無力管轄在全球的各殖民地,再加上全球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要求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呼聲日益增大。
在這種背景下,英聯邦開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其中一些英國殖民地獨立成為國家後,繼續奉英國國王為國家元首,這類國家組成了英聯邦王國;還有一部分殖民地獨立後,完全以本國人民為意願,選舉自己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但為了強化與英國的聯絡,這類國家和英國組成了英聯邦的國際組織。
現如今,英聯邦王國已經演變成了由各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組成的一個共主邦聯。共有17個成員國:
北美洲:安地卡及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加拿大、格瑞那達、牙買加、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大洋洲:澳大利亞、紐西蘭、庫克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吐瓦魯歐洲:英國這17個國家都實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政體,國家元首均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由於英王常駐在英國本土,所以英王會任命一名總督代表自己在各英聯邦王國履行國家元首職責。
英國女王與加拿大華人總督伍冰枝
英聯邦王國這種“共主邦聯”性質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歐盟。
歐盟同樣是由各主權國家組成的,各國擁有高度的獨立自主權,但歐盟內部一體化程度非常高,如同一個國家一般。現在歐盟的“三駕馬車”為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統一管理歐盟這27個國家。歐洲理事會主席就是歐盟總統、歐盟委員會主席就是歐盟總理、歐盟議會議長就是歐盟立法機關最高長官、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階代表就是歐盟外長兼國防部長。
而英聯邦則演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國際組織,共有53個成員國:
北美洲:安地卡及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加拿大、多明尼加、格瑞那達、牙買加、聖基茨與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千里達及托巴哥南美洲:蓋亞那大洋洲:澳大利亞、斐濟、吉里巴斯、諾魯、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湯加、吐瓦魯、萬那杜亞洲:孟加拉國、汶萊、塞普勒斯、印度、馬來西亞、馬爾地夫、新加坡、斯里蘭卡、巴基斯坦歐洲:馬耳他、英國非洲:波札那、喀麥隆、甘比亞、迦納、肯亞、南非、賴索托、馬拉維、模里西斯、莫三比克、奈米比亞、奈及利亞、塞席爾、獅子山、史瓦濟蘭、坦尚尼亞、烏干達、尚比亞英聯邦組織的成員國,不僅有英國在非洲、亞洲曾經的殖民地國家,還包括17個英聯邦王國成員。在這個組織內部,英國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各成員國有來去自由的權利。
唯一的區別就是英聯邦組織成員國之間建立外交關係後,互派大使稱為高階專員,大使館稱為高階專員公署。比如同屬英聯邦成員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建交後,巴基斯坦駐印度的外交機構不稱為巴基斯坦駐印度大使館,而稱呼為巴基斯坦駐印度高階專員公署,大使稱呼為巴基斯坦駐印度高階專員。
這種外交風格僅存在於英聯邦組織成員內部。
現在英國國力每況愈下,為何英國還能掌控這個龐大的組織呢?關鍵就在於各國成為英聯邦組織成員後擁有巨大的福利。
首先:英國依靠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和英鎊的優勢,給予各成員國關稅優惠,促進各成員國之間的經貿往來;
其次:在英聯邦組織內部,各成員國之間的學歷、成績可以互認;
最後:英國憑藉自身強大的軍事、科技、教育、金融、法律等優勢,幫助各成員國均衡發展。
從英聯邦組織成員國中可以看出,非洲、北美洲、大洋洲的成員居多,且多是欠發達國家,所以他們在保持自身獨立自主權的前提下,待在英聯邦組織內部可以獲得更多好處。
-
11 # 江湖書生l
英聯邦(國家聯邦),是一個國際組織,現有52個主權國家組成,成員大多是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該聯邦的元首是伊麗莎白二世,同時身兼包括英國英國在內的16個英國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此16國構成了一個現代版的共主聯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勢力遭到削弱,各殖民地人民紛紛要求獨立,本土與自治領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劇,殖民地體系逐漸瓦解。為了挽救局面,1931年英國議會透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上述決議,確定各英屬自治領都獲得完全獨立的主權,大英帝國名存實亡,英聯邦正式形成。英聯邦不是一個國家,也沒有中央政府。英王只是英聯邦名義上的元首,無權干涉其他成員國內政和外交。該聯邦秘書處設在倫敦。
主要機構有:
聯邦政府首腦會議前身為帝國會議,1975名改為現名。通常兩年舉行一次,會議不透過決議,會議發表的總原則對與會國無約束力。
聯邦部長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的有教育部長會議、衛生部長會議、司法部長會議和電信部長會議;不定期舉行的有貿易和經濟會議、青年會議、工業合作會議、農業會議等。
英聯邦中的各國就如同天朝和港澳的關係:名義上從屬關係,但是別人根本不聽你支配。所以可以說英聯邦是一個鬆散的國際組織,包裹英國、澳洲、紐西蘭、印度等52個國家。
英聯邦和殖民地最大的區別就是英聯邦內各國與英國是平等的關係,而殖民地和英國的關係是服屬關係。現在的英聯邦非常的自由,可以隨時退出英聯邦,現在的英聯邦給成員國的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因為在聯盟內部有很多好處,所以現在反而很多國家因為英聯邦內部貿易的好處而申請加入英聯邦。雖然加入英聯邦有很多好處,但是英聯邦很多國家對於承認英國女皇為最高元首有點不滿,很多國家希望保留英聯邦地位,而廢除英女皇最高元首地位,因為這樣不利於共和制度。
近些年,各國的共和派勢力漸漸抬頭,導致多個英聯邦王國舉辦公投,決定英王在該國的地位。但自1988年到目前為止,仍有英聯邦王國擺脫英國的公主邦聯的關係。
-
12 # 商務新觀察
英國雖早已不復當年之勇,但其“軟實力”依舊對世界構成影響。比如說英聯邦就是其軟實力在戰後的延續。
英聯邦有52個主權國家所組成,其成員大多是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英聯邦名義上的共同元首。
英聯邦成員國都是各主權國家自願加入的,也可以隨時退出英聯邦。它並不是一個共和國,既沒有中央政府,也不設權利機關,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階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係。
各個獨立的成員國都是由其民選政府管治,內政和外交完全獨立。英女王是英聯邦的元首,也是成員國自由和平等聯合的象徵。也就是說她只是象徵性的元首。
各成員國的總理或者首相定期在不同地方舉行會議,但這些會議只是供他們交流意見和商討問題,會議所做出的決議對與會國沒有約束力。
英聯邦有一個秘書處,是1965年於倫敦設立的,其職責是促進聯邦內的合作,籌劃英聯邦各級會議。算是英聯邦的行政機構,同時承擔各成員國之間交流和協商的工作。
英國女王或者王室成員不定期會到訪英聯邦成員國,各成員國都會非常隆重地接待,這也是一種歷史淵源的紐帶關係吧!
-
13 # 晚亭與落霞同暉
英聯邦目前由56個國家組成,他們在近兩三百年的歷史上都曾是英國殖民地(包括現在的美國)。
米字旗是英國國旗,故凡英聯邦內國旗有此標誌者必要特殊關係。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當時版圖是現在的130倍)。二戰後衰落啦。老大位置被美國取代。現在僅剩英倫三島(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另加一直爭議的北愛爾蘭)。故英國現在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聯合王國。
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56個英聯邦國家中,仍有16個國家視英國女王為女皇。女皇派出代表自己的總督為該國元首。象目前的澳洲、加拿大等國。
無可奈何花落去,江河依舊萬枯朽。
歷史的規律人無法抗拒: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凡事皆有盛衰規律,算起來,美國己獨霸近一個世紀。。
先賢老子曾說:物壯則老,是為不道,不道老矣。
-
14 # 壹言歷史
英聯邦就是以前是英國或附屬國組成的聯合體國家。世界上目前為止還有英聯邦國家53個。英聯邦國家它們分佈於世界五大洲。
目前世界上還用英國女王作為自己國家象徵的還有16個國家,還有一些國家國旗和省旗和英國米字旗都存在著關係。像大洋洲的澳洲國旗
紐西蘭的國旗
加拿大雖然國旗上沒有米字旗但省旗還是和米字旗存在關係,像加拿大安大略省省旗
雖然它們國家已經擺脫英國統治,但英國和英女王在它們國家還是存在深遠的影響。
英國和英聯邦國家雖然已經不存在統治關係,英國和英聯邦還是存在外交關係。英聯邦還有個總部,設在倫敦。下設各種部門,還有專業性組織等等。日不落帝國最終成為一個沒落的國家,殖民地和自治領紛紛擺脫自己。英國雖然不能對它們擁有主權,英國成立英聯邦成員國機構也是對沒落帝國最後的慰籍罷了。在英聯邦成員中有經濟互惠互利政策,但聯邦體制內各國發展很不平衡,像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等屬於發達國家。還有許多發展中國家,雖是英聯邦經濟互惠互助政策實則是利用它們廉價勞動力和原料罷了。富的更富,窮的更窮。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根本面目。
-
15 # 魚兒讀書會擺尾
英聯邦創始成員國是澳洲、加拿大、印度、紐西蘭、巴基斯坦、南非、斯里蘭卡和英國,最早成立於1949年,但是直到2012年,英聯邦才通過了《英聯邦憲章》。英聯邦目前有53個國家組成,雖然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但也有成員國此前不屬於大英帝國,盧安達曾經是德國和比利時的殖民地,但於2009年成為英聯邦成員國。莫三鼻克是葡萄牙殖民地,1975年脫離葡萄牙獨立,於1995年加入英聯邦。辛巴維(威)因為選舉舞弊在2002年被英聯邦停權一年,於是辛巴維(威)在2003年退出英聯邦。1999年,巴基斯坦被中止成員國資格,四年半後恢復。更早的是南非,1961年,南非被其他成員國批評種族隔離而退出英聯邦,但是於1994年又重新加入。甘比亞2013年退出。最近退出的國家是馬爾地夫,於2016年宣佈退出。
目前英聯邦國家共有約24億人口,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印度,另外有31個成員國的人口在150萬以下。
伊麗莎白女王是英聯邦16個國家的元首,另外有6個國家賴索托、史瓦濟蘭、汶萊達魯薩蘭、馬來西亞、薩摩耶、東加有自己的國王,31個國家是共和國體制。目前曾任英聯邦元首隻有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二世,但是英聯邦元首的職位並不是一個世襲職位
2017年,英聯邦國內生產總值達10萬億美元,比中國(11萬億美元)略低。
-
16 # 晉A閒雲野鶴
直到今天英聯邦仍擁有50多個國家成員!你能說大英帝國國際影響力不行嗎?雖然已不在是傳統的殖民地,如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仍以英女王為國家元首。為什麼會這樣?
不能不承認人家領先世界的文化影響力!也不能拒絕承認人家務實的價值觀!能吸引那麼多國家追隨合作沒有甜頭會做跟班?世界合作離不開利益。英聯邦國家之間密切的經濟交往互利合作是其長盛不衰的源淵。開放!合作!普世價值觀是凝聚世界近三分之一國家合作的紐帶!
自由貿易與零關稅帶來的惠利與民生息息相關,幸福指數是否到位關係到國際合作的成功與否!英聯邦無疑是成功的典範。
2018.4.22.於太原
-
17 # 湘平古珍郵館
英聯邦目前還有53個成員國,面積雖相比日不落帝國時要少多了,但因為這些國家幾乎都是英語國家,加上之前有被英國的殖民歷史,相對來說認同感較強,加入英聯邦也算是抱團取暖吧。
英聯邦有許多大國及出名的國家,現展示部分該國最早期珍郵給大家欣賞。
印度是英聯邦人口最多的國家。
加拿大是英聯邦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領土面積第二大國。
澳洲也是大國
紐西蘭
再說幾個大家熟悉的亞洲國家
巴基斯坦
斯里蘭卡
馬來西亞
新加坡等等
同是英聯邦國家中還有死對頭,說明英聯邦組織關係也不很緊密,看來英國這個“群主”威信也不是很高。英聯邦國家的GDP總量略低於中國。
-
18 # 和H一起看世界
這是我前段時間寫的一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到你。
英聯邦是一個國際組織,由53個主權國家(包括屬地)所組成,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英聯邦元首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下一任英聯邦元首由查爾斯王子接任),同時身兼包括英國在內的16個英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此16國構成了一個現代版的共主邦聯。
大英帝國的形成是3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和外交活動。帝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協助傳播了英國的宗教、信仰、法律,制度、人文、科學、技術、商業、語言、管理模式。帝國霸權幫助英國本土實現了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隨著英國本土的民主繼續深化,海外領土的人民大多已經可以決定其政府的政策與未來,包括立法機關全面選舉和直選行政首長。當然,直到20世紀初,各殖民地總督仍舊由英國本土委派全權代表英國,直接控制其外交和國防的權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英帝國逐漸瓦解。大部分組成部分已經成為獨立國家。截止2017年英國仍有14個海外領土。
聯邦原本不接納共和國加入,所有聯邦成員都必須以英王作為國家元首,愛爾蘭就是透過修憲成為共和國而脫離聯邦。後因英國希望印度加入聯邦而印度不願效忠英王,所以聯邦於1949年發表倫敦宣言,允許共和國加入聯邦。迄今為止聯邦的52個成員國內大部分為共和國,只有16個成員國以英國女王作為國家元首,此類國家合稱聯邦王國成員國。
英聯邦王國是聯邦之中共戴同一位君主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元首的獨立國家。目前共有16個英聯邦王國,而這些國家的國家元首同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英聯邦王國互不隸屬,但一起構成迄今為止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一個共主邦聯,而每個英聯邦王國也分別是聯邦範圍內的主權國家。2010年,這16國領土面積總合約1870萬平方公里,人口數共約1.34億。
女王在各個英聯邦王國之中,也有相應不同的稱號,例如在英國稱為“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王,聯邦元首,信仰的保護者”,而在巴貝多的稱號則為“蒙上帝恩典,巴貝多女王,聯邦元首”。
對於英國以外的英聯邦王國,身為國家元首的女王會依據該國總理的提名,任命總督作為自己的全權代表。而澳洲各州的總督(州督)和加拿大各省的總督(省督兼聯邦副總督),也是女王不在該國直接行使元首職權時在當地的全權代表。這些官員可以執行的權利,不但與君主立憲制度之下的君主相若,而且還可以代表女王,按照該國憲法行使一些王家特權。
在16個英聯邦王國中,14個曾經是英國的自治殖民地。這些國家多在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令頒佈和1961年西印度群島聯邦解體後成為英聯邦王國的。餘下2個例外分別是巴巴新幾內亞和英國(各殖民地的原宗主國)。
巴巴新幾內亞一部分原為英國殖民地,1905年交與澳洲管轄;另一部分原為德國殖民地,一戰中由澳洲佔領,後割讓予澳洲作為國際聯盟託管領土。其後,兩部分同時獨立併合並,加入英聯邦。而在聯邦內,英國和其他國家是平等的。
值得一提的是,斐濟雖然以英女王為最高酋長,但這個並非國家元首的稱號,斐濟的元首是國家總統,因此斐濟不算為一個英聯邦王國。
在英聯邦內,其外交關係也是十分有趣的:
聯邦成員國派駐其他聯邦成員國的最高外交代表機構不稱大使館,而是稱為高階專員公署。例如:英國派駐加拿大渥太華的外交代表機構不稱英國駐加拿大大使館,而是稱為英國駐加拿大高階專員公署。
如果一國加入聯邦,那麼其派駐英國以及各聯邦成員國的大使館將自動成為高階專員公署,反過來如果一國退出英聯邦,那英國和各領聯邦成員國駐該國的高階專員公署便自動變成大使館
高階專員公署的最高使節(館長)不稱大使,而稱高階專員。例如:加拿大駐澳洲堪培拉的最高外交使節稱作加拿大駐澳洲高階專員,而非加拿大駐澳洲大使。
英國駐外高階專員公署使用的旗幟與英國駐外使館使用的旗幟不同,例如:英國駐華大使館使用的旗幟為英國皇家徽章位於中央的聯合王國國旗,而英國駐澳洲高階專員公署所使用的旗幟為普通的英國國旗。
在某些情況下聯邦成員國公民所在地沒有其國籍國駐當地使領館,其可向英國外交代表機構尋求領事保護。若需更新護照而護照持有國未在當地設館,英國駐外機構會為其簽發一本英國護照,國籍為聯邦公民。
-
19 # 走進伊拉克
英聯邦是由53個國家組成的團體,所有的這些國家(除了兩個)以前都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英聯邦成立於20世紀初,當時以前是大英帝國一部分的國家開始脫離。其主要目標是緩和英國非殖民化程序。儘管前英國殖民地越來越獨立和自治,但它被視為透過共同的語言,歷史和文化維持全球統一的一種方式。
總體而言,共有23.28億人屬於英聯邦,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儘管存在巨大的地理和人口差異,但據說這些國家透過民主,人權和法治的共同價值觀而團結起來。
進入英聯邦的國家自願這樣做,任何成員國的政府都可以隨時撤回,沒有後果或義務。
各國如何加入英聯邦?
對於一個加入英聯邦的國家,它必須首先承認伊麗莎白二世為英聯邦的領導人。其他標準同樣重要,包括種族平等和擁抱世界和平,自由,人權,平等和自由貿易。
成員國也必須是主權國家,接受英語作為英聯邦內部的主要交流手段,並希望其公民成為該組織的一部分。
截至1997年,一個國家必須與任何現任成員國都有“直接的憲法聯絡”。在技術上不符合這一標準的唯一成員國是莫三鼻克和盧安達。英聯邦秘書處呼籲將這些國家列為“例外”。
如果各國不遵守“哈拉雷宣言”中概述的民主原則,就有可能暫停聯邦政府。過去發生過這種情況的國家包括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和辛巴維(威)。
為何加入英聯邦?
成為一個成員國有一定的優勢 - 例如,有良好信譽的國家存在領事服務。被政府領導無法在領事館居住的國家的英聯邦公民可以獲得代表,並在英國大使館簽發臨時“英聯邦公民”護照。
對於某些國家,如加拿大和澳洲,存在雙邊協議,如果不能由您自己的大使提供服務,第三國任何一個國家的公民都可以獲得另一國的代表。
英聯邦做什麼?
英聯邦旨在在富國和窮國之間建立牢固的聯絡,在一個機構中彙集各種宗教信仰和人口統計資料。儘管該組織因其更具象徵意義而非有用而受到批評,但它有助於在其最老的成員之間建立牢固的外交關係。
-
20 # 地圖看世界
【大英帝國】英聯邦與英聯邦王國
英聯邦王國成員分佈圖
英聯邦國家成員分佈圖
英聯邦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個國際組織,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英聯邦不是一個共和國,也沒有中央政府。英王是英聯邦的名義元首。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階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係。
英女王領土及英國領土分類英聯邦總部和常設機構均設在英國倫敦,其組織機構有:
1、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又稱英聯邦峰會:通常每兩年舉行一次,1966年以前在倫敦舉行,自1966年起輪流在成員國中舉行,由東道國政府首腦主持。會議討論對成員國有重大影響的國際問題並制定相關的共同政策,但會議不透過任何決議,會議發表的總原則對與會國沒有約束力。
3、英聯邦部長會議:包括每年舉行的部長會議和不定期舉行各類會議等。
4、英聯邦秘書處:1965年成立,負責成員國間的協商和交流。
5、英聯邦基金會:成立於1966年。
此外,英聯邦還有一些專業性組織,如英聯邦議會協會、英聯邦新聞聯盟、英聯邦廣播協會、英聯邦青年交流理事會、英聯邦體育運動聯合會和英聯邦藝術協會等。
英聯邦現有53個成員(截至2013年11月)。分佈在非洲、亞洲、美洲、歐洲和南太平洋等廣泛地域,人口大約20億。
【英聯邦王國】
英聯邦王國是對英聯邦中奉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專稱,除英國外,有15個國家以英王為元首:安地卡及巴布達、澳洲、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加拿大、格瑞那達、牙買加、紐西蘭(自1981年,作為紐西蘭國家元首的英王,兼任庫克群島的元首)、巴巴新幾內亞、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索羅門群島、吐瓦魯。
這些國家的國家元首同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英聯邦王國互不隸屬,但一起構成迄今為止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一個共主邦聯,而每個英聯邦王國也分別是英聯邦範圍內的主權國家。
女王在各個英聯邦王國之中,也有相應不同的稱號,例如在英國稱為“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而在巴貝多的稱號則為“蒙上帝恩典,巴貝多女王,英聯邦元首”。
英聯邦王國16國所轄的領土面積總共約合1880萬平方公里,人口數共約1.34億。在英國以外的英聯邦王國,英女王會依據該國總理的提名,任命一位總督,作為自己的全權代表。而澳洲各州的總督和加拿大各省的副總督,也是英女王在當地全權代表。這些官員可以執行的權利,不但與君主立憲制度之下的君主相若,而且還可以代表英女王,使用一些王家特權。在16個英聯邦王國中,14個曾經是英國的自治殖民地。這些國家多在1931年西敏寺法頒佈和1961年西印度群島聯邦解體後成為英聯邦王國的。2個例外分別是,巴巴新幾內亞和英國。而在英聯邦內,英聯邦王國和其他國家是平等的。值得一提的是,斐濟雖然公認英女王為最高酋長,但這個並非國家元首的稱號,因此斐濟不算為一個英聯邦王國。
【英王的尷尬】
由於英聯邦王國互不從屬,有獨立的外交自主權。因此各王國政府對於同一事件的處理方式和反應速度都有所不同。有些相鄰的英聯邦王國,更因邊界糾紛而開戰,導致英王名義上自己和自己作戰的尷尬局面。
二戰宣戰
英國在德國入侵波蘭後,於1939年9月3日,帶領所有自治領對德宣戰。但由於南非和加拿大有獨立的外交自主權,分別在9月6日和9月10日才宣佈對德宣戰,這導致了當年在位的英王喬治六世地位尷尬。在9月3日至10日期間,身為英國國王的喬治六世,和希特勒是死敵,但作為加拿大國王的他,卻與希特勒保持友好。
印巴戰爭
更矛盾的事情發生在1947年。當時同為英聯邦王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克什米爾而開戰。這次印巴兩國軍隊的最高統帥都是喬治六世,兩軍將士都是向喬治六世效忠,因此這次戰爭雙方都可以說是為喬治六世而戰。因此喬治六世的身份重疊,出現了自己對自己宣戰的尷尬局面。
格瑞那達危機
1983年,美軍出兵格瑞那達。而格瑞那達和數個鄰國都是英聯邦王國,但他們和英國的立場都相距甚遠。英國和貝里斯名言反對,而格瑞那達數個鄰國,如安提瓜,牙買加,聖露西亞和聖文森特等國甚至派兵協助美國。由於她的王國的立場都各不相同,因此伊麗莎白女王並無就此事發表任何宣告,畢竟她作為英國女王,她是反對入侵的;作為格瑞那達女王,她名義上是抵抗美軍軍隊的總司令和效忠物件;而作為牙買加女王,她就成了入侵自己另外一個領國軍隊的總司令和效忠物件。伊麗莎白女王這次和她父王在1947年的情況一樣,陷入自己和自己作戰的尷尬局面。
【歷史沿革】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大英帝國的版圖逐漸崩解,各殖民地爭相獨立。1920年代,英國開始考慮放寬政策,允許各殖民地自主。
1926年,“英帝國會議”的帝國內部關係委員會提出,英國和已經由殖民地成為自治共和國的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南非是“自由結合的英聯邦的成員”,“地位平等,在內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隸屬,唯有依靠對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統一在一起”。
1931年12月11日,英國國會透過《威斯敏斯特法案》(Statute of Westminster 1931),給予各英屬自治領地完全自主權,國際場合上是與英國完全平等的主權國家。加拿大首先於同年確認西民寺法,成為第一個英聯邦王國。其他自治領地和一些前英殖民地在二次大戰後透過西敏寺法,獲得獨立的立法權,成為主權國家,不過依然奉英王為國家元首,與英國組成共主邦聯。
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各自宣佈獨立並加入英聯邦。
1949年,印度成為共和國,選舉了自己的國家元首。從此英聯邦成員由需對英王效忠的原則演變為英聯邦成員“接受英王為獨立成員國自由聯合體的象徵。
1995年,作為與英國並無憲制關係的國家,曾為葡萄牙殖民地的莫三鼻克以特殊例子加入英聯邦。
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這是20世紀最後一個脫離英聯邦的地區。
1999年,穆沙拉夫執政後,英聯邦曾以巴基斯坦缺乏民主和司法改革為由暫時取消巴英聯邦成員資格,直至2004年才恢復其資格。
2007年11月22日,英聯邦秘書長唐納德·麥金農稱,鑑於巴基斯坦目前的局勢嚴重違背了英聯邦民主、法制、新聞自由等基本政治原則,宣佈第二次中止巴基斯坦的英聯邦成員國資格。2008年5月12日再次恢復英聯邦成員資格。
2009年9月2日,英聯邦秘書長卡馬萊什·夏爾馬在一份宣告中宣佈,由於斐濟沒有在規定期限內滿足英聯邦提出的於2010年10月底前舉行民主選舉的要求,將從即時起全面中止該國的英聯邦成員資格。
2009年11月,盧安達加入英聯邦。曾是德國和比利時殖民地的盧安達,是繼非洲南部國家莫三鼻克之後,英聯邦第二個沒有英殖民背景或憲制聯絡的成員國。
2012年,英聯邦成員國在澳洲珀斯舉行的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框架下達成共識,將就修改有關各王國共戴君主的繼承權問題的法律,此共識稱為《珀斯協定》。這是自從各王國“互不隸屬,共戴一王”的現代關係形成後第一次嘗試改變王位繼承規則,因此在各王國衍生出一系列的法律和憲法層面的問題。
2013年3月1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英聯邦憲章》,該憲章是英聯邦首份闡述其核心價值觀的檔案。《英聯邦憲章》總結並闡釋了54個英聯邦成員在民主、人權、法治、國際和平與安全、可持續發展等16個方面的核心價值觀和共同原則,意在維護英聯邦成員間的緊密聯絡,維持英國在其中的影響力。
回覆列表
英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Nations,原名: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個以英國為主導的國家聯合體,由54個主權 國家(含屬地)所組成,成員大多為前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或附屬國。該組織元首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同時身兼英聯邦王國內的16國的國家元首。基於其歷史淵源,人們常常以“British Commonwealth”稱之,來和世界上的其它聯邦做區分。非英屬地成員
以下國家(地區)在歷史上和英國均沒有殖民或憲法關係:
莫三比克:原為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於1995年以特殊身份加入。
盧安達:於2009年 11月28日加入。曾為英屬地的國家(地區) 下列為曾屬前大英帝國的領土和殖民地,但一直或曾經不屬於英聯邦成員的國家(地區)。 國家/地區
備註
馬薩諸塞、新罕布什爾、羅得島、康涅狄格、紐約、賓夕法尼亞、新澤西、特拉華、馬里蘭、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佐治亞 原為大英帝國在北美洲的殖民地範圍之一,現為美國的13個州。
埃及 蘇丹
緬甸 於1948年獨立而退出。
愛爾蘭 獨立初期仍為會員國,後於1949年成立共和國而退出。
南葉門 於1990年與北葉門統一而退出,後由新成立的葉門重新提出加入申請。
香港 1997年 7月1日,香港迴歸 中國,其會籍因脫離英國管治而自動失效。
辛巴威 2002年被暫停會籍1年,理由是其執政者藐視人權、縱容大選舞弊;對此,津國政府表示不滿,並主動退出。
斐濟 2006年12月,發生軍事政變,因而被取消會籍。
巴基斯坦 曾被中止會籍4年,後於2004年5月被恢復。2007年,發生國家緊急狀態事件,故被再度中止會籍。08年5月恢復會籍。
南非 曾經退出,後來又加入。馬來西亞
新加坡 汶萊 準會員符合條件的主權國家 巴林:1971年前是英國保護國 緬甸:1948年前是英國殖民地 埃及:1922年前是英國保護國 愛爾蘭 伊拉克:1922年前是英國託管地 以色列:曾是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之一部份 約旦:曾是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之一部份 科威特:1961年前是英國保護國 阿曼:已申請加入英聯邦 卡達:1971年前是英國保護國 蘇丹:已申請加入英聯邦 葉門:已申請加入英聯邦 利比亞: 曾是由聯合國委託的英國託管地 索馬利亞:已申請加入英聯邦 獨立運動地區下列地區一旦獲得了獨立地位,將有資格加入英聯邦。 北愛爾蘭:目前為聯合王國的成員之一 蘇格蘭:目前為聯合王國的成員之一 魁北克:目前為加拿大的一省,參見魁北克獨立運動 南蘇丹:目前為蘇丹共和國所統治,並將於2011年舉行獨立公投 索馬利亞蘭:目前為索馬利亞國內的半獨立政權,佔有該國其中五個省份 西巴布亞:目前為印尼的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 巴勒斯坦地區:巴勒斯坦地區曾是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之一部份。目前為以色列的自治地區,下轄西岸和加沙地帶,同時是聯合國的觀察員。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已經表示有興趣在完全獨立後加入英聯邦,參見巴勒斯坦國。 其他國家由於在1997年後,加入英聯邦的標準有所改變,各成員國認為必須拒絕該國的申請。[1] 柬埔寨 不少國家已表示有興趣加入英聯邦及徵求有關資料。儘管這些國家不符合現時的入會標準。然而,隨著申請標準正在被重新檢視,他們可能成為英聯邦的未來成員。 阿爾及利亞:已申請加入英聯邦 安哥拉 剛果民主共和國 厄利垂亞 東帝汶 馬達加斯加:已申請加入英聯邦 喬治亞
英聯邦主權國家安地卡及巴布達 · 澳大利亞 · 巴哈馬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貝里斯 · 波札那 · 汶萊 · 喀麥隆 · 加拿大 · 塞普勒斯 · 多米尼克 · 甘比亞 · 迦納 · 格瑞那達 · 蓋亞那 · 印度 · 牙買加 · 肯亞 · 吉里巴斯 · 賴索托 · 馬拉維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耳他 ·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 奈米比亞 · 諾魯 · 紐西蘭 · 奈及利亞 · 巴基斯坦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盧安達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薩摩亞 ·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羅門群島 · 南非 · 斯里蘭卡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湯加 · 千里達及托巴哥 · 吐瓦魯 · 烏干達 · 英國 · 萬那杜 · 尚比亞海外領土與屬地澳大利亞亞什摩及卡地爾群島 · 澳大利亞南極領地 · 聖誕島 · 科科斯群島 · 珊瑚海群島 · 賀得及麥唐納群島 · 諾福克島紐西蘭庫克群島 · 紐埃 · 紐西蘭羅斯屬地 · 托克勞 · 尼烏埃英國阿克羅蒂裡和德凱利亞 · 安圭拉 · 百慕大 · 英屬南極領地 · 英屬印度洋領地 · 英屬維爾京群島 · 開曼群島 · 福克蘭群島 · 直布羅陀 · 根西島 · 馬恩島 · 澤西島 · 蒙塞拉特島 · 皮特凱恩群島 · 聖赫倫那(包括 阿森松島和 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
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階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係。
英聯邦總部和常設機構均設在倫敦,其組織機構有:1、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通常兩年舉行一次會議。1966年以前在倫敦舉行,自1966年起輪流在成員國中舉行,由東道國政府首腦主持。
4、英聯邦秘書處;1965年成立,負責成員國間的協商和交流。 5、英聯邦基金會;成立於1966年。此外,英聯邦還有一些專業性組織,如英聯邦議會協會、英聯邦新聞聯盟、英聯邦廣播協會、英聯邦青年交流理事會、英聯邦體育運動聯合會和英聯邦藝術協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