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種子種植

    種養結合,顧名思義,就是種植業和養殖業相結合的生態農業模式,與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分離的養殖模式相比,不僅養殖業汙水、汙糞排放問題得到解決,還可以再利用於種植業,一舉兩得。這叫充分利用資源獲得利益最大化,還也是生態養殖的一個方向,國家在一塊都有補貼政策支援的。前段時間國家環保政策的施行,關閉的大批的養殖場都是比較落後的,養殖方式,環境汙染很大,而得以保留的都是一些進行深入思考,能及時跟上時代發展要求,進行種養結合模式的養殖場。

    那麼,要種什麼,養什麼呢?其實,種啥、養啥都要因地制宜、適應當地土壤、適應當地氣候的品種!資源利用合理化、最大限度的優勢互補!

    豆科和禾本科植物,中草藥、果木類,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養殖什麼品種才能跟種植匹配上,這個你自己要琢磨好,研究透,最主要是兩者完美結合。種養結合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減少環境汙染,節約肥水資源種養結合能夠解決畜禽養殖帶來的汙染和歷來畜禽生產中尿液和沖洗水處理的難點,做到了資源化利用。而且糞尿無害化處理肥田技術是種養結合家庭模式重點主要推行的技術。畜禽產生的糞尿流入收集池,經過處理可以使其變成具有一定肥效的肥料,這樣既可以節約肥料和水,還能減少環境汙染,解決畜禽糞尿不能及時處理的問題。

    ②最佳化資源配置,形成專業化經營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由於是農戶自己經營,其在生產經營時會根據自己農場的條件,選擇適宜生產的產品,同時會利用更多的時間進行管理,可促進農業生產向精細的專業生產方向發展。

    ④促進生態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的有機結合,實行農、林、水、草合理的農田佈局,增加有機肥的投入量,實行有機與無機相結合,減少無機肥及農藥的施用量,同時養殖業、種植業的發展,必將促進並推動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的發展,提高農村經濟綜合實力,形成種養加一體化的生態農業綜合營體系,大大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綜合生產力水平。

  • 2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種養結合的模式是近兩年比較受農民朋友歡迎的一種複合種植方式,一方面可以節省養殖所需的場地,一方面也能節省一些養殖所需的飼料成本,還有一方面就是可以在某些程度上提高種植農作物的產品品質,來獲得種植和養殖雙向的效益。

    1、節省養殖場地。傳統的農業養殖,都需要一定規模的場地,即便是小規模的散養,也需要一定的場地。比如說我們自己養的雞、鴨,也都需要場地。但是透過種養結合,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現在的鴨稻,就是在稻田裡放養鴨子,就節省了鴨子養殖所需的場地問題;比如說果園裡放養土雞,也能解決規模放養土雞所需的場地問題。可以說,種養結合的模式對於降低養殖所需場地的投入還是比較突出的。

    2、節省飼料成本。農田的生態是比較多樣化的,特別是在種養結合的地塊,基本不會存在使用農藥的情況。這樣的化,農田裡的雜草、害蟲、地下生物等都能成為養殖的雞、鴨、蟹等附加值相對高的經濟動物的飼料,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飼料的成本。而且,透過這種方式養殖的雞、鴨、蟹等經濟動物的品質也是很高,在市場上也很受歡迎。比如說我們黑龍江農墾推廣的鴨稻種養模式,每隻鴨子的飼料成本大概只有10元錢,成本還是比較低的。

    3、提高農作物的品質。種養結合,主要的目的就在於透過在田間增加養殖的經濟動物,來提高有機或者綠色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因為田間有了經濟動物的存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杜絕農民朋友施用一些農藥的情況,也能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量。所以,種養模式下的田塊種植的農作物,在品質和質量方面上更有保證,因為農田裡的經濟動物就是一個證明。特別是在農田裡放養蝦、蟹,對農藥的施用更加的敏感。

    4、提高經濟效益。種養結合,效益是複合的。農作物的產品,是一種經濟效益;種養模式下的經濟動物,也是一種經濟效益。雖然說,種養模式下農作物的產量會有一定幅度的降低,但是品質提高了,價格也提高了。比如說我們農場的蟹稻種植戶,2018年的水稻是1.8元/斤的價格出售的。同時,還有大概40-50斤/畝的河蟹產量,又是一份收入。想對比單純的種植水稻,效益增加在60-80%左右。據說有一些在稻田裡養殖泥鰍的農戶,每畝地的效益能達到1000元/上,但是技術難度要求比較高。

    所以,種養結合模式在現在來看,對於規避農產品價格低、難出售還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種養結合也需要結合科學的種養模式來進行,控制放養的數量、使用科學的養殖技術以及做好市場調研等,都是需要做的功課。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3 # 愛吃肉的小華姐

    我是一位來自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農民,在我們這邊的農村除了每家每戶有土地的承包權外,還有著那面積不小的山林地。所以種養結合的模式在我們這邊已經有了很長時間:村民們依靠著土地種植糧食,又用糧食來餵養牲畜,牲畜產生的糞便經過堆熟後又作為農家肥施用到田裡,形成一個小迴圈。

    近些年來,隨著在農村單純種植糧食越來越不掙錢,不少的農民開始搞起了另外的養種結合模式:種植一些經濟林木,然後把經濟作物賣掉之後買糧食餵養豬等家禽,最後利用家禽產生的農家肥來為經濟林木提供肥料。這一類種養結合模式產生的經濟效益更為高,也更加受到我們本地農民的歡迎。那麼採用種養結合的模式可以為農民帶來哪些好處呢?您且接著往下看。

    種養模式的好處

    首先最為直接的好處是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很單純的種植農業相比,種養模式還多了一個養殖業,也就為農民增加了一類收入渠道。就拿種植玉米來說,一畝地的玉米最多能夠得到玉米一千斤,能夠賣個一千元左右。這一千斤再加上三百多的飼料則可以餵養出一頭兩三百斤的年豬,能夠賣個五千左右的價格。即使養豬還有一些其它成本,但總得來說依舊比單純種植糧食要高,這也就直接提升的農民的經濟收入。

    再者種養模式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如果單純得只依靠著種植則糧食只能夠銷售給中間商獲得低廉的收入;如果只搞養殖業,那產生的牲畜糞便又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二者結合的模式下,種植的糧食可以不加以浪費的利用,產生的糞便也能夠得到它應用的用處,不會進一步造成汙染。

    最後種養模式還能夠節約一定的勞動力。我們這邊有人直接在經濟林木底下養雞,只需要剛開始做好養殖地規劃,再以後根本不用關係雞的飲食問題,可以說是節約了不少的人工成本。

    自己的一些建議

    種養模式的好處是很多,但其實對於咱們農民來說也是一種投資,是投資肯定就會有虧本的風險,所以在搞種養模式時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需要選擇適應當地市場的農作物種植和牲畜養殖,我們恩施地區就以年豬和椪柑、茶葉等為主要的養種模式資源體,農民朋友們對這些農作物和動物都十分熟悉。於此在搞養殖和種植時能夠做到輕車熟路,虧本的機會也就小了很多。

    再者種養模式下也需要先找好銷路,去年我們這有一戶人家跟風餵養了十多頭山羊,結果到年關的時候沒有銷售出路。而且到年末的時候山羊的價格也是一跌再跌,當年他虧本了幾千元,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所以在搞種養模式之前,一定要先找好銷路,不然到時候自己的成果可能會爛在自己手裡。

    最後就是可以嘗試著再進行深加工。拿我們這邊餵養的年豬來說,可以直接賣年豬,但是也可以自己熏製成臘肉,賣出更高的價格。甚至還有有頭腦的農民把豬肉等按照重量切成小塊,然後封上真空包裝。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種養模式雖然有著一定的優勢,也能夠為農民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但是我們在採用此類模式的時候必須先考慮好風險因素。同時如今農村發展的契機越來越多,咱們不一定要依靠這種模式,可以嘗試採用其它的形式來養家餬口。

  • 4 # 鄉村淇譯

    這個問題確實是值得人們去深思的一個問題。現在在農村也是比較流行這樣的種養模式的。那麼什麼是種養結合的模式呢?

    所謂的種養結合模式,就是在你種植農作物的同時在再農作物裡面在養殖別的東西,或者種植和它不像客的一些農作物。那麼這樣能帶來什麼好處呢?

    首先 這樣可以充分的實用土地價值

    我們也都是知道,在以前農村種植農作物的時候都是靠單一的種植的,比如在我們這裡是種植水稻的,在以前的時候大家都是在稻田地就是單一的種植水稻的,那麼這樣一來在這一個種植季節和收穫的季節地裡也就是這些水稻,別的也是沒有什麼。這樣一來我們的土地是得不到充分利用實用的。

    可是現在用上種養模式就不一樣了。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充分的把土地的利用起來,我們這裡種養結合的都是蟹稻共養的模式,在稻田地裡面直接養殖河蟹,這樣子就能充分的把土地的使用率利用起來,它們兩個還不犯衝突,而且河蟹脫下來的殼還可以滋養土地,讓我們節省下來一筆化肥農藥的開銷。

    其次 也是可以增加我們的收入在種養結合的模式下,我們既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的使用率,也是可以增加我們的收入的,畢竟這個不像種植單一的品種只有一樣,這個是在原有你種植的農作物裡面養殖(種植)另外一種物品。這樣一來是可以增加我們的收入的。不說收入能翻一倍但是也是要比單獨種植一種農作物收入高上不少的。 這樣的種養結合還可以節省我們的勞動力

    這是因為種養結合是在一起的,我們在管理方面也是非常方便的,不用為了種植和養殖不在一塊而浪費勞動力,這樣在一起我們就可以在管理一樣的同時直接把剩下的一個一起都管理出來了。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我們的勞動力的。

    雖然種養結合是會對我們帶來很好的收入但是我們也不要盲目的去跟風,要結合我們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

  • 5 # 農村小朱生活

    國內大量田間試驗表明,用透過加工處理的畜禽糞汙,可製成優質有機肥料,與傳統單一施用化肥相比,有機肥使用更具有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刺激作物生長、增強作物抗逆性、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等益處。因此,利用畜禽糞汙生產使用有機肥,解決化肥使用過量問題,有利於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而種養結合模式,是一把開啟資源迴圈利用的“鑰匙”。

    一、種養結合實現產業快速發展

    臭氣熏天、汙水橫流、蚊蠅成群……這是大部分人對畜禽養殖場的印象。然而,7月6日,記者來到了潁上縣慶豐農牧發展有限公司五十里鋪村種養基地,卻是另一番景象。這是個年出欄生豬約1.5萬頭的養殖場,卻聞不到普通養殖場特有的異味。企業正積極探索“種養結合、資源迴圈、生態發展”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新模式。

    “傳統的養豬模式對環境最大的汙染就是將未經處理的糞汙直接排放,不僅汙染了生態環境,也是一種資源浪費。”公司負責人崔文竹向記者介紹,豬場每天產生的糞汙,都被流轉的1100多畝土地上種植的小麥、玉米、苗木、果樹給“吃”了。在很多人看來臭烘烘、難處理的豬糞,在崔文竹眼中卻成了“香餑餑”。

    怎麼“吃”?豬舍的糞汙透過管道排到蓄糞池中,經過乾溼分離併發酵後,沼氣發電用於豬場用電及飲料加工,糞水則在厭氧池中發酵成沼液肥,再與一定比例的水進行搭配稀釋,透過地下管網,為種養基地農田供肥,固體則可直接用於還田或加工成有機肥。

    有著十多年農業種植經驗的公司技術員邵炳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每年種小麥、玉米兩季作物計算,用化肥等種植的每畝年收益1200元左右;而用沼液肥,農作物抗倒伏、抗病害,且產量高品質好,每畝還可減少化肥支出140元,實際每畝收益在1400多元。還有,透過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直接良性迴圈,對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保護與提升,價值更大。

    “按照種養結合模式,想養豬就得先找好對應的種植區域。五十里鋪村種養基地有5個豬舍,常年存欄5500多頭,按一畝地可消耗6頭豬排洩物的比例,差不多能管近千畝土地的有機肥供應。”崔文竹笑著說,現在環境越好,豬越長越健康,企業經濟效益也明顯提高。下一步將結合潁上縣精準扶貧政策,再佈局20個種養基地,幫助更多的貧困戶脫貧。

    二、規模種植滯後糞汙規模化處理難

    “十二五”以來,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我省畜禽養殖業迅速發展,規模養殖蓬勃興起,極大地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在保供給、增收入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畜禽養殖總量和養殖場戶規模的不斷擴大,畜禽糞汙的產生量也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我省每年產生2億噸左右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不到60%。

    “近幾年來,由於大型養殖場大多由外來工商資本投資建設,除了必要的建設用地外,對飼料用地和糞肥消納用地沒有配置或配置不足,使得種養主體分離矛盾凸顯。加之缺乏專業的運輸還田機械,使用初級有機肥的成本相對較高、施用量大、勞動強度大等問題,導致有機肥出口不暢、還田粗放。”省畜牧獸醫局局長董衛星介紹,由於種養脫節,農藥化肥的無節制使用,畜禽糞汙的非資源化等問題突出,畜禽汙染減排任務相當繁重。

    “對規模化養殖場而言,如要完成環保要求,需配套沼氣池、固液分離機、糞便堆放棚、汙水貯存池等設施,至少要100多萬元。對於養殖戶,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為節約成本,一部分能省則省。”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長朱宏斌憂心地告訴記者,禽畜糞便施用需要大量勞動力和資金的投入,從使用成本和操作方便程度綜合考慮,種植戶更願意使用化肥。

    “過去的養殖業規模很小,都是分散的糞汙儲藏,就地消化也容易一些。近些年,規模種植業因為土地流轉的滯後,其發展速度慢於規模養殖業。養殖業上規模速度快,種植業上規模速度慢,這就導致種養結構失衡,進而導致規模養殖產生的糞汙難以實現規模化處理。”安徽省豬業協會會長、安泰集團董事長楊勇認為,我省畜牧業發展不能再走粗放發展、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而是要按照“以地定畜”的原則,需減則減,需調則調,宜養則養,實現最佳化佈局、轉型升級。

    三、適度規模種養解決農業面源汙染

    抓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事關畜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的重大民生工程。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第一次系統地提出建立資源化利用制度,透過全面的制度體系設計為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是我國畜牧業發展史上第一個專門針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利用出臺的指導性檔案。

    “養殖糞汙本身不是汙染,不加以利用才會變成汙染,但利用好了則會變成非常安全的綠色有機肥,可以替代或減少化肥在種植業中的用量。”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省現代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殷宗俊認為,將養殖汙染變成有機肥,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適度規模養殖,減少單個養殖場的排汙量;二是養殖場要有充足的土地和種植業配套,實施種養結合;三是建立有機肥替代化肥使用的激勵機制,推動有機肥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針對目前省內一些地方,在治理畜禽養殖汙染的過程中盲目擴大禁養區範圍,或者採取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簡單化方式,導致部分養殖場(戶)利益受到損害。楊勇認為,這些做法,沒有很好統籌發展生產和保護環境的關係。要科學劃定禁養區,防止盲目擴大禁養範圍,不該禁養的不能禁。同時,該禁的要堅決禁,但要給予合理補償。楊勇表示,省豬業協會將引導養殖場(戶)發展種養迴圈、提升糞汙資源化利用的能力,以實現生產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並將由安泰集團牽頭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成立合肥市農牧迴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糞汙資源化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據悉,由安泰集團投資5000多萬元,集種養結合、糞汙資源化綜合利用、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基地正在廣德縣建設,國家農業部有關專家希望這個專案能成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業面源汙染的安徽樣板工程。

    “種養結合,不僅使糞汙處理無害化、資源化,而且改良了土壤、培育了地力、配套了有機肥、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豐收,是一條農業發展方式轉型之路。”朱宏斌希望有關部門在探索迴圈標準、提供技術支援、完善補貼政策等方面投入更多力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有機肥、新能源等產業發展,讓綠色發展模式的步子再快一點、大一點,從試點走向加速推廣。

  • 6 # 天義說

    大家好,我是天義,專注於三農領域。題目中所說的種植與養殖相結合的模式,在很多地方已經實行了,像我老家這邊,種植的果園裡面養殖雞鴨等家禽,兩者發展的也比較和諧。

    那麼種養結合的模式,能給農民帶來哪些好處呢?

    我的看法是有3點好處,接下來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一下:

    》》》1,收入方面

    在農業上,把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方式,最為直觀的好處就是增加收入了。同樣一片田地,我光種植果樹,而你在種植果樹的基礎上面,做了養殖專案,那這樣收入會多一些的。同樣在南方地區,將種植水稻和養殖小龍蝦結相合,最後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收益和利潤。本身採用這樣的農業模式,有時候兩者也會相互促進的,對於減少成本,或者是種植類比的產量增加,也起到了一些輔助作用。

    》》》2,土地利用方面

    現在農村裡面田地寸土寸金的,透過這樣的種植養殖模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實現土地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創造出來的價值也是比較高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果園養雞,稻田養殖小龍蝦,像稻田養魚,桔子樹養雞, 柚子等果園養雞,或者種植樹木和養殖金蟬,以及種植小麥和養殖牛羊相結合的方式,都是比較鮮明的例子。好多人印象裡面,養殖的領域或者和種植有衝突,或者是有可能破壞掉我們種植的農作物, 但實際上透過科學管理是可以減少這樣的風險。

    》》》3,可持續發展方面

    單一種植農作物,時間久了會造成土壤的肥力下降,或者容易出現病蟲害。但種植和養殖結合起來,特別是像雞鴨鵝這樣的家禽,散養活躍在地裡面,對於土壤的疏鬆調節作用是有一些作用的,包括一些小蟲子也會成為了它們的食物。這樣透過自身的食物鏈的調節,反而對於我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比較有利。之前我老家這邊,有一戶人家,光種植蘋果樹,栽種了很多,也不注意日常的施肥管理和病害防治,最近幾年蘋果產量也低,後來都換成種植地瓜,結果收穫後很多果實被蟲咬等,相當於種植環境被破壞了。

    知識補充,在選擇種植養殖相結合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方面是注意當地的自然土壤環境特點,以及氣候變化規律,從而選擇適合我們當地種植或者養殖的類別。舉個例子,老家在比較寒冷的北方,冬天氣溫都零下好幾度,這樣我們外面環境下養殖小龍蝦不太現實,所以反而南方一些四季溫度都挺溫暖的地方,種植水稻和養殖小龍蝦,結合起來才會有好的結果。

    另一方面是注意日常的管理,本身光種植或者養殖某一個類別,就需要用心,現在兩個方面都需要我們保持平衡。比如種植農作物防蟲噴農藥的時候,要考慮到給養殖帶來的危險或者不便,施肥澆水同樣要兼顧兩方面的影響才好。同樣在養殖方面,要提前防範給種植物件帶來的破壞,做好監督科學管理才好。

    以上就是我對問題的完整看法和觀點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讓我們一起學習到更多的三農知識。

  • 7 # 無夢到天明

    種養結合模式能給農民帶來哪些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實現糧食就地轉化,提高種田收入,同時,還能夠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為鄉村發展產業打下基礎。

    首先,發展種養結合,可以改善種植結構。可以根據養殖業的發展需要,安排種植計劃,比如,發展養牛養羊等,就可以拿出部分土地種植牧草,這樣就有利於改善種植結構,豐富種植品種,解決種植結構單一,土地使用時間高度趨同等問題,可以對部分土地實行錯時使用,提高種植效益。

    其次,實行種養結合,可以實現糧食就地轉化。這樣避免低價出售糧食,種糧虧損情況出現。比如,可以針對城鎮居民消費需要,大量養殖鵝、鴨、雞等家禽產品,直接餵養糧食,這樣的品種比飼料餵養的產品,能夠賣出高價,更比賣糧收益更高。

    第三,種養結合,還能催生新的生產力。現在有些地方已經嘗試稻鱉魚蝦混養模式,這種種養模式是生態農業的一種新趨勢,透過混養,建立微型生態食物鏈,最終生產出生態大米,生態魚蝦和鱉,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道理很簡單,稻田放養魚蝦鱉,正好建立食物鏈,老鱉在稻田爬行,又讓蟲子

  • 8 # 航Sir

    種養業結構配置是農業產業結構的基本框架,最佳化種養業結構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主體任務。長期以來,我國種養業失衡,資源利用沒有形成鏈條,隨著農產品產出數量的不斷增加,農業廢棄物隨之劇增。南方規模化養殖場的畜禽糞汙無法就地消納,造成面源汙染;東北地區玉米收穫後,秸稈不能充分資源化利用,焚燒成災。

    要從源頭上解決發展生產、保護生態之間的平衡問題,以生態建設為導向發展農業生產,需應用中醫的“治標先治本”的思維方式,推廣種養業迴圈農業模式,構建迴圈農業體系,讓廢棄物變成資源,讓資源變得有效益,緩解資源、生態和環境壓力,提高農業收益。

    國家農業部規定,到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糧食主產縣基本實現區域內農業資源迴圈利用,到2030年全國基本實現農業廢棄物趨零排放,而推進種養結合生態迴圈農業正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途徑。

    據農業專家介紹,以農戶為單位推行“種養結合、以養促種”,實行迴圈農業生產方式,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從經濟效益來看,這是一條發展農業經濟、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當前農民種地大多依賴化肥,過去種養分離導致土壤有機質下降,土質退化,使化肥利用率降低,用量增大,大大增加了種植成本。實行種養結合,以動物排洩物替代化肥,極大地減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了種植成本,同時還可以獲得綠色有機農產品,提升了農畜產品附加價值。農戶橫跨種養兩業,在市場博弈中掌握更多的資源和規避市場風險的工具。

    從社會效益來看,種養結合、以養促種,徹底改善了農村環境條件,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意識,讓農民懂得了農業生產必須從傳統農業中走出來,採用先進技術,講究標準管理、規模經營,很大意義上增強了持續發展意識。

    從生態效益來看,種養業相輔相成,資源充分利用,變廢為寶,極大地促進了生態的良性迴圈,土壤結構及耕作效能得到改善,提高了農產品品質,週而復始,使自然界(水、肥、氣、熱、土壤)和人、動植物以及微生物處於一個共生和諧的良性生態環境,不斷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最終達到“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者的高度統一,有利於農業持續、穩定地發展。

    目前,各地都已經對“種養結合”高效生態迴圈模式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實踐,也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市場瞬息萬變,到底種多少、養多少,這個度也難以把握。

    目前,套養模式雖然效益好,但大多以自產自銷為主,規模較小,而一旦加大規模,因缺乏行業組織協會,沒有形成訂單農業,其銷路和效益就會出現問題。雖有龍頭企業聯合,但農戶與企業之間基本上都是鬆散型的合作形式,無法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部分龍頭企業習慣於依賴政府和管理部門,基地建設的熱情不高,信心不足,主動性不強,措施辦法不得力,存在政府、農戶兩頭熱,龍頭企業中間冷的現象,極大地制約了這一模式的產業化發展。

    據瞭解,目前,“種養結合”的生態迴圈模式在全國各地都還處於試驗、示範階段,種養結合的經濟效益還未完全顯現出來,業內人士建議,各級各部門要採取有效的保障措施,促進種養模式健康發展。

    政府要加強種養結合模式的宣傳推廣,結合農村實際,制定一些扶持政策,鼓勵更多的人回鄉創業;研究出臺相應的措施,引導和推動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向現代高效種養模式轉變;結合現行水稻種植補貼及標準化水產養殖補貼標準,在水稻良種和特色水產苗種的引入、種養基地的建立等方面給予財政補貼。

    現代農產品的競爭,最終是科技的競爭。各地要有針對性地加大科技成果的引進、試驗、示範、開發力度。引進的技術成果鑑定必須是當地需要的,特別是對培育各地的新興優勢產業有促進作用的技術;還必須是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主,結合省工節本綜合配套技術。對適於本地實際的能提高農產品規模、質量和效益的傳統技術,要透過送科技下鄉、開展技術培訓和鼓勵科技人員下田、下車間進行技術承包等方法加快應用和推廣。

    要重點培育龍頭企業,特別是要培訓一批上規模、有特色的農業產業化基地,著力建設一批帶動農戶能力強、科技開發能力強、加工增值能力強和市場開拓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分門別類進行引導、扶持和指導。同時要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社和農民營銷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各類協會、學會和社團的作用,加大對它們的扶持力度,以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應付市場風險的能力。

    各地在推廣應用種養模式中,要根據作物、畜牧和水產的實際需要供給,嚴防過多過濫投入而影響環境,同時要加快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替代品的引進開發和使用工作;要大力推行畜牧業排洩物的迴圈利用,因地制宜,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充分發揮生物間的降價和利用作用,減少面源汙染。

    加強科技創新,拓展種養選擇。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推動相關高校開展“種養結合”品種選擇的技術研究;在相關區縣設立“種養結合”的技術示範點,探索研究不同品種“種養結合”技術規模化推廣的可行性;加快農業科技高階人才的引入,搭建人才發展平臺,確保高階人才對於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援。

    此外,還要利用媒體大力宣傳水稻-水產“種養結合”模式,著重突出“種養結合”模式在生態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種養結合”的農業生產模式,充分了解其農產品和水產品的質量優勢,以培育更為廣大的消費群體。

  • 9 # 北大屠夫陸步軒

    目前,我國養豬業主要有三種業態:其一,集約化餵養,單個養殖場規模較大,年出欄量在數千乃至萬頭左右,集中於養殖的頭部企業,約佔全國養殖量的8%;其二,專業戶養殖,年出欄量在數百至數千頭之間,約佔全國養殖量的70%左右;其三,農民家庭散養,隨著城市化發展,養殖量快速下降,目前約佔全國養殖量20%強。

    從養殖技術、防疫、效益等方面來看,規模化養殖競爭力強,無疑是今後發展的方向,還可以拿到國家的養殖補貼;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可避免的弊端,如肉質下降、運輸成本增加、治汙難度加大等。

    結合我國土地公有的實際和目前的養殖水平,我更推崇家庭農場、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其一,有利於提高豬肉品質;其二,防疫壓力較小;其三,農作物副產品餵豬,豬糞肥田,實施迴圈農業,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生產健康、有機食品,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其四,分散餵養,廢物迴圈利用,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汙染;其五,擴大就業,增加老、少、邊、窮地區農民及留守老人、婦女收入。

  • 10 # 大江東去723

    先糾正你一下,種養結合不是給農民帶來啥好處,是社會效益巨大,化肥就能滿足作物的生理和營養需求。有機肥能肥地,莊稼是瓜甜果香,同時也不會汙染地下水,由於小規模的養殖,對環境影響很小,傳染病和瘟疫的流行也是微乎其微的,這樣一舉幾得的好效果,硬生生的被某些別有用心的磚家否定,真的可惜呀!這次武漢的問題進一步說明了,磚家叫獸並不能可信,還是實踐出真知。

  • 11 # 西北郭郭

    種養結合模式能給農民帶來哪些好處?

    很多人認為種養結合模式是騙局,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我們這裡就有許多種養結合模式的獲利者,他們實行種植養殖迴圈模式,不僅可以廢物利用,而且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接下來我就具體說下我們這邊的種養結合模式,即種植紫花苜蓿,養殖多胎綿羊小尾寒羊。

    座標大西北河西走廊農村,村裡的土地全是水澆地,前幾年自己種植小麥,最近幾年承包給當地種植大戶種植飼餵家畜的牧草紫花苜蓿。不光如此,這家老闆還自己修建了羊場,養殖了500多隻小尾寒羊。

    紫花苜蓿這種牧草非常適合我們這邊的氣候條件下種植。播種1次可以利用5~8年,只要每年按時澆水、施肥、收割,做好田間護理,產量也是相當不錯。紫花苜蓿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是飼餵家畜的優良牧草。我們這裡的紫花苜蓿草每年可收割3~4次,畝產鮮草能達到5000公斤,高產的時候也有6000~8000公斤。紫花苜蓿餵羊可青飼、可青貯、可粉碎草粉、也可曬制乾草,一畝地的苜蓿草夾雜其他飼草餵羊,可以飼餵15只左右的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這個品種在我們這邊有非常有名。繁殖速度快、生長髮育快、抗病能力強,是這個品種的最大優勢。這家老闆的500多隻小尾寒羊,全年的飼草來源主要靠他承包種植的紫花苜蓿,當然一種牧草餵羊並不好,還要搭配其他飼草。

    這500多隻羊的羊糞,那可是非常好的有機肥。僱人把羊糞發酵腐熟,然後施入苜蓿地裡面,苜蓿的長勢非常好,既增加了苜蓿的產量,又解決了羊糞汙染環境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 12 # 山寨農夫2020

    種養結合促進迴圈農業

    首先,種養結合可以實現糧食的價值增值,簡單說就是變賣米為賣肉。其次,種養結合可以使作物充分利用而升值,如:飼養牛、羊、驢、鵝等可以將秸稈得到利用而使廢棄物也得以利用。第三,種養結合可以使物質和能量在土壤中形成有效迴圈,有利於土壤肥力提高進而提高作物品質。牲畜糞便可以作為有機肥“過腹還田”,為綠色、有機種植創造條件。第四,種養結合還為下游加工、銷售產業提供了空間和機會,有利於產業鏈條的延伸。如:牲畜糞便與生活垃圾透過沼氣處理生產能源和生物有機肥,秸稈青、黃貯飼料加工等可以創造就業。

    發展種養結合要結合實際,根據當地具體情況科學設計作物及畜禽組合及載畜量。豬、雞等以糧食為主,可以增加高蛋白飼用作物種植;牛、羊、驢、鵝等草食動物可適當增加飼草級秸稈青、黃貯作物種植。

    介紹一個在東北農區比較成功的典型模式。

    種植結構:常規玉米、鮮食玉米+大豆、胡蘿蔔。

    養殖:牛、羊

    飼料:常規玉米做營養飼料,大豆、胡蘿蔔做精飼料,鮮玉米秸稈做青貯飼料。

    牲畜糞便做沼氣,沼液沼渣做生物有機肥料還田。

    如上,形成迴圈農業。如果能配套鮮食玉米加工就構了“種、養、加結合,一、二、三產聯動”。

    實踐中還要特別注意防疫和市場銷售。

  • 13 # 龔家言

    種養結合,就是在同一片土地(耕地)上,同時既開展種植,又開展養殖,是我國具有聰明智慧的農民,在有限的土地(耕地)上探索出的一種新型、高效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種養結合的新型模式,給農民帶來的好處,綜合起來就是“四高一低”。

    1、提高土地利用率

    人多耕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當今的中國,2.6億農戶,戶均不到7.5畝耕地。

    要在有限的土地(耕地)上獲得更多的收益,單純靠種植,或者養殖,很難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農民探索的稻蝦共生共養模式,就是在種植水稻的同時,放養小龍蝦,一畝耕地當作兩畝多耕地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土地(耕地)的利用率。

    2、提高提高單位面積產出率

    改變土地(耕地)的傳統種植模式,近年來農民探索的稻鴨等種養模式,就是在稻田中放養良種鴨等,不僅收穫稻穀,同時還收穫鴨等水產品,大大提高土地(耕地)單位面積產出率。

    3、提高農產品品質

    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生產出的農產品無法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

    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化肥、農藥,生產出生態農產品,成為了當今社會的普通共識。

    4、提高綜合效益

    種養結合模式,不僅提高土地(利用率)、單位面積產出率、提高農產品品質,還極大地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從國內種養結合模式進展情況看,每畝地的收益,是單一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的3-5倍以上,有的畝收益達到萬元以上。

    5、減少生產成本

    種養結合模式,其中一個顯著優勢,就是減少生產成本。

    同一塊土地(耕地)中,既種植有糧食等農作物,又有蝦、鱉、鴨等水產品,特殊的種養結合模式,要求儘量避免使用化肥、農藥,同時,水產品還可以除草、除蟲,糞便還是優質有機肥料,大大的降低了生產投入,節約生產成本。

  • 14 # 陳老師1135

    要說種養結合,得到好處的可不止是農民,種養結合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 。

    先說農民,種養結合,就是說農民在種地的同時,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 ,適量地飼養一些家禽家畜。好處是,飼料可以就地取材,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足夠的,優質的動物蛋白。如有剩餘,還可以出售,增加收入。禽畜的排洩物是最理想的有機肥料,能減少化肥的用量,節約種地的成本。

    再說有機肥的使用還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促使農作物更好地生長,提高產量。

    有機肥的使用不但能提高產量,更重要的是能夠修復被嚴重破壞的自然 生態,因為有機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有些以微生物為生的蚯蚓等就能生長繁殖,有了蚯蚓的活動,板結的土壤就會變得酥鬆。

    隨著有機肥的不斷增加,土壤的不斷改良,農作物生長得旺盛,其它的蟲子也會活躍起來 ,害蟲的天敵,小的如七星瓢蟲

  • 15 # 那個曾經蕭灑過的年華

    種養結合就是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相結合,從而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同時也提高了農產品的經濟效益。

    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對農業種養模式的重視,農村創業專案的增多,各種各樣的種養模式的成功,這種模式正在如火如荼的快速發展。那麼有那些種養模式呢?養豬一一沼渣沼液一一水果;種草一一養牛丶養羊丶養鵝;水稻一一養鴨丶養魚丶養蟹;蓮藕一一小龍蝦等多種多樣,不在一一列舉。有大規模種養殖的,也有三五十畝小型的種養小戶,成功率比比皆是,層出不盡。今天我就說一個簡單的

    模式,僅供參考。就是小麥一一紅薯一一紅薯澱粉一一粉條丶粉皮一一紅薯渣養豬一一紅薯秧養羊一一豬糞丶羊糞種菜的模式。

    你可以流轉30畝土地,先種上小麥。小麥產量達到1000斤,大概可以賺10000元。收完麥子馬上種紅薯,早種可以提高紅薯的出澱粉率。紅薯要選出粉率高的品種,不同的品種一百斤出粉率從二十斤到三十斤不等。每畝地產紅薯5000斤,出澱粉1300以上,出手工粉條1000斤以上,每斤6元,每畝地6000元。30畝就是18萬元。粉渣二畝地也有4千斤,加些豆餅,可以養頭豬。三十畝地可養15頭,每頭150斤,15元一斤,一頭2000多元,15頭也有3到4萬元收入。紅薯秧還能養10只羊,大概也能賺大幾千元吧。收完紅薯還可以種點菠菜,每畝收800元也收2萬多元。30畝地碼副產品包括豬丶羊丶萊,還有小麥的收入,也該有6萬元以上,大概也夠總的費用了。這只是個演算法,只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有錯的地方敬請批評。

    農村種養模式非常多,只要你找到切入口,就可獲得雙倍的收益,是非常不錯的致富專案。

  • 16 # 使用者王志洋

    好處很多!

    利用稻田混養模式,搞生態農業和養殖業,魚蝦稻增產增收!達到資源雙利用,節能減排,產業化模式!

    其二!發展生態養豬,羊,牛,雞,鴨,鵝多種生態養殖模式,綜合利用農村農田,按各方的生態環境而定,結合實際情況種養結合!

    聚體有本地政府農業部門統一整改,請專業人士,拿出適合本地的詳細方案,切不可隨心所欲,意想天開!

  • 17 # 鄉村小能人

    種養結合模式,首先要考慮好,種什麼?養什麼?如果是養豬,就要考慮種傳統農作物,小麥,玉米。如果是養牛,魚,則考慮種草。種植的作物可以給養殖成本帶來降低,大田作物也可收納,養殖產生的費物,成輕養殖過程中的環保壓力。養殖過程中使用土地上的作物,改變種糧結構。使糧改飼可以實際進行。種養結合是一種好的模式需要大力推廣。

  • 18 # 老百姓寧

    種養結合模式在農村並不是一種創新,也不是理想中的模式,而是在農村農民中祖祖輩輩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生活模式。即使在大集體時期的“一大二公”社會形態中,農村依舊沿襲著種養結合模式。那時候,農業生產以畜力為主,用伺養的役畜種植莊稼,用收穫農作物的秸稈做飼草,用小部分的糧食做飼料,畜禽糞便以農家肥復歸土地,是一種典型的種養結合模式。

    在這個大社會環境中,農民家庭也是種養結合模式。農民家庭不養役畜,但養豬羊雞鴨等家畜家禽。農村集體社員在生產隊參加勞動掙工分,家庭老人孩子在家餵豬羊雞鴨,既解決了家庭肉類需求問題,為集體土地積攢了農家肥,也強力增加了家庭的經濟收入。那時候一口豬能賣60-80元,一隻羊賣10-15元,一個雞蛋賣5分錢,5分錢的雞蛋很便宜,養一隻母雞賣不了幾個錢,但養一隻母雞夠幾個孩子上小學的費用。那時沒有學費的說法,也無其它名目的收費。一本語文課本8分錢,一本算術課本8分錢,一支鉛筆2分錢,一大張白紙3分錢,釘兩個作業本6分錢,總共花費2毛四分錢,有5個雞蛋就夠了。

    包產到戶以後社會形態變了,機器取代了役畜,但農戶家庭養羊豬雞鴨的傳統沒有變。家庭飼養畜禽的功能仍保持。直到現在,我們這裡種養結合的模式仍大體維持。在網上有不少人說專家們建議農村農戶禁養畜禽,或許本地太過偏僻的緣故吧,我們這裡還不至於不讓農戶養畜禽,只是禁止散養散放,只允許圈養。

    種養結合是千年農村農民的生存之道,之所以經久不衰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就當今中國豬肉價插翅沖天,這裡面有供不應求的因素,也有市場壟斷的因素。中國有幾億農戶,家家養一兩頭豬,哪來的供不應求,哪來的市場壟斷!

    農村集市

  • 19 # 隨心所欲56417719350

    種養結合模式能給農民帶來很多好處。大體上說實現了自產自銷一條龍服務。這樣做主要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收。激發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不至於有限的土地荒蕪。不愁種地賠錢,糧食沒有好銷路。農村人在家鄉有事可做有錢可掙,沒有必要撇下妻兒離開父母。南上北下,東奔西走一年四季在外漂流。留守兒童留守女性,空巢老人新的社會性問題不會有。農民根據養殖物種的飼料需要,有目的種植農作物。比如養牛羊養豬,可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麥麩、玉米、大豆是豬的主要飼料。小麥、玉米、大豆秸稈也可儲藏起來做牛羊的飼料。這樣又解決了,農村秸稈亂堆放亂燃燒的問題。也從中保護環境衛生和空氣不受汙染人人受益。養殖物的糞便是很好的有機肥料,不但解決老是使用化肥土地板結問題。也降低了種地成本,增加了種地收入。總而言之種養結合模式,對農民來說好處多多沒有壞處。不過養殖投資有風險,一定看好行情看準專案。千萬千萬要懂養殖技術,千萬千萬不要盲從盲目。

  • 20 # 煥芹5

    原先家家養豬羊兔,糞便成了優質基肥,地瓜瓜幹蔓葉,玉米小麥麩皮,豆腐渣豆漿豆餅等,成了飼料,動物長的慢點,肉香好吃,對人的健康有利。

    長年互相利用,產量不大,但是一點害處沒有,這些年增加了複合肥等,產量提高了,後來土地利用率有所下降,微量元素和優基質減少,土雜肥很少用。

    種養結合模式,會成為高產穩產的連線,直的提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雞雜可以做哪些好吃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