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戶外榴芒教授

    劉邦,漢高祖,大家都不是很陌生,他從一個平民翻身,成為一代帝王,可謂他還是有一定的本領,劉邦沒有很高貴的身份,也沒有顯赫的家室,更沒有太大的本事,但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代平民帝王,他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開創一代帝國,說明劉邦打天下還是有一套的

    劉邦善於用人,一旦遇到問題就會問張良,還有蕭何事情該怎麼辦?當在彭城遭到慘敗,劉邦倉皇逃跑,其中甚至是為了讓自己跑得更快一些,把自己的兒女踹下馬車,這種違背世俗的事情能做出來,相信他的心胸也是非常的寬廣,劉邦的父親曾經被項羽抓到後,項羽說要蒸煮了劉邦的父親,劉邦居然向項羽討一杯父親的羹,劉邦做了這些違揹人願的事情,說的這些不為人世的話,為何還能當上皇帝?首先他是貧民出身,平時願意交朋友,有句話說得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從中,張良為他出謀劃策,韓信也為他殺出重圍,更有許許多多的文人和勇士替他征戰沙場

    那麼為什麼劉邦在彭城之戰中慘敗,還拋棄自己的妻子和兒女,因為他太瞭解項羽的為人,堂堂的一代西楚霸王,拿著劉邦的妻子,女兒要挾劉邦,會讓世人恥笑的,劉邦也是考慮到了這點才大膽的將自己的妻子兒女故意引丟擲去,假如項羽真正的以此威脅劉邦,那麼項羽真的是從顏面上輸的很慘,這也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 2 # 光哥講歷史

    劉邦本身就是大流氓,跟老婆呂稚感情不深,他比較看重他那群好兄弟,老婆死了可以再找,孩子沒了可以再生,這就是劉邦的想法。

  • 3 # 接盤大俠老傅

    古人的妻兒概念不是現代人的妻兒概念!

    1、本質問題:在古代,男權社會里,妻兒是男人的附屬品,具備財產和工具和屬性,不是因為愛情而結婚,而是為了生育繁衍後代、繼承財產而結婚生子,大戶人家的男主人除了妻還有很多妾,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就是保障有足夠多的後代可以繼承家業和財產;

    2、劉邦個人的價值觀問題:劉邦這個人嘛,做了皇帝該做的事,做了人不該做的事,當時他已為漢王,距離皇帝就差項羽這一步了,以他的個性,砍他雙腿雙手去換,他都會願意,何況妻兒。

  • 4 # 小任淺談史

    劉邦在彭城之戰的時候可以說有很充足的時間去接家人妻兒,直到項羽打過來的時候他才想起去接家人,最後他的父親、妻子、大哥還有侄子被項羽俘虜!彭城之戰的背景

    公元前206年,在滅掉秦國以後,項羽分封18個諸侯王,自號西楚霸王,建立西楚國,都城在彭城!同年,齊王田榮殺掉項羽封的三個齊王,齊地叛亂,項羽便率軍攻打齊國;結果項羽在齊國燒殺搶掠,引發齊國民眾的不滿和抵抗,項羽陷入齊國的戰爭泥潭中!

    公元前205年,劉邦平定三秦後,聯合彭越、趙國等五路諸侯56萬聯軍趁著項羽的軍隊陷在齊地的時機攻打楚國,這是劉邦和項羽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軍事較量,由此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

    彭城之戰的經過

    劉邦所率領的56萬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入西楚國都彭城,佔領了彭城!劉邦春天發兵出函谷關,到四月份,已經佔領彭城!簡直順利的不敢想象!究其原因主要是:

    彭城空虛,項羽將兵力都投放到平定齊國叛亂的戰爭中,導致彭城兵力空虛!劉邦的聯軍人多勢眾,士氣高漲;劉邦的聯軍有56萬,大部分都是江蘇人,這次是打回老家去,所以士氣高漲!劉邦撤起了為義帝復仇的大旗,佔據了正義!

    項羽在彭城被攻破後,留部隊在齊地平叛,自己親率三萬精兵直撲彭城,繞過彭城到劉邦防禦薄弱的西面蕭縣,從蕭縣發動突襲進攻彭城,打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劉邦的軍隊在佔領彭城後就整日飲酒作樂,完全沒料到項羽會突然出現在彭城西側,第一次交鋒,劉邦聯軍大敗,被項羽殲滅15萬人,劉邦率軍逃到安徽靈壁,被項羽追上,又被項羽所敗,軍隊被殲滅了15萬,劉邦自己也被圍住!幸虧此時颳起了沙塵暴,吹散了項羽的部隊,撕開了一個口子,劉邦才得以逃脫!

    彭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項羽以三萬精兵打敗了劉邦的56萬聯軍,同時俘虜了劉邦的父親、妻子呂雉、大哥劉仲以及劉邦的侄子!

    彭城之戰示意圖

    彭城之戰劉邦失敗的原因主要是

    楚軍士氣高昂!老窩彭城被佔領,所有的楚軍士兵皆有悲憤之情,而劉邦的軍隊在佔領彭城後日日飲酒,士氣低糜,且對項羽的楚軍有恐懼之心!項羽指揮得當,沒有直接從東面攻打彭城,而是繞過彭城到蕭縣,從西面發動進攻,劉邦及張良、陳平都沒有料到,防禦鬆弛!劉邦在很快就佔領彭城後開始樂觀,忘記了項羽軍隊的戰鬥力,同時聯軍部隊組織鬆散,人心不齊,被項羽所敗!佔領彭城後劉邦壓根沒想起去接家人

    劉邦在佔領彭城後壓根沒想起先把家人接過來,他一入彭城,就立馬去找美女,而把接家人的事忘掉了!整天酒色相伴,等到項羽突然從蕭縣發動攻擊的時候,他才想起來,已經來不及了!

    劉邦的家人,在彭城之戰的時候去找他,結果項羽的軍隊打過來了,在逃亡的路上被衝散了,劉邦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與其他人被衝散分開了,劉邦在靈壁突圍後,恰巧碰見了劉盈和魯元公主,便帶著兒子和女兒一起逃跑;後面項羽的軍隊窮追不捨,眼看要追上來了,劉邦嫌車太重跑的慢要把兒子和女兒扔下車去,辛虧夏侯嬰拼死保護,劉盈和魯元公主才能逃脫!這個事情在史書上有詳細的記載!

    道逢孝惠 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於是遂得脫!

    《史記 高祖本紀》

    在《史記 夏侯嬰傳》的記載是:

    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撅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弛,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

    《史記 夏侯嬰傳 》

    從《史記》的高祖本紀和和夏侯嬰傳記我們看到,劉邦在逃命的過程中,差點要把兒子和女兒退下車!而劉邦的父親、妻子、大哥及侄子衝散到另一路逃跑去找劉邦,結果遇到了項羽的軍隊,被抓住做了兩年零四個月的俘虜!

    直到後來,韓信南下逼近楚地,項羽迫於壓力,和劉邦議和,才把劉邦的家人放了回來!

    總結

    劉邦本就是混混出生,四十多歲了還是光棍一條,娶了呂雉以後,也還是沒有收斂,大多數人如果成家後,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後都會想著過日子,但劉邦在娶了呂雉後還是不做家裡的事,依然如故,所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劉邦踏上造反之路以後,很少回家,尤其是做了漢王以後,身邊從不缺女人,而劉邦與呂雉的感情基本上說已經很淡了,漢朝建立後,他們更多的是政治上的依存關係!所以呂雉內心應該是非常恨劉邦的,這從後來掌權後對戚夫人的殘忍迫害和對劉氏宗族的殺戮就可以看出來!

    劉邦本有很多機會去接家人的,在項羽大封諸侯王的時候,劉邦完全了可以把家人接到關中;而在佔領彭城後,劉邦也有大把的時間去把家人接來的,彭城離沛縣不過幾百里路而已!

    或許這就是劉邦超越常人的思維,能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從一個小混混做到了開國帝王的原因吧!但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還是做不到劉邦這樣,虎毒尚且不食子!

  • 5 # 書生走夜路

    對於劉邦的這種行為,往好了說,那叫: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往差了說,那是不顧道義,為了自己活命,甚至連妻兒都不顧!俗話說虎毒還不食子呢?這劉邦豈不是畜生不如麼?

    不得不說,對於這樣一件事,其實並沒有標準的評價答案。世人皆知,此戰中項羽以少勝多使得漢軍慘敗,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是劉邦留下又能怎麼樣呢?假使劉邦留下,難道項羽會顧惜往日的兄弟情,然後放劉邦一家回去麼?我相信,只要項羽的腦子沒被門夾過,就肯定不會再次做出這種放虎歸山之事。也就是說,如果劉邦留下,那就是團滅。以後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什麼大漢朝的故事了,因為歷史將會在這裡被改寫。

    然而,對於呂雉等人來說,劉邦卻是個實實在在的人渣。作為一個男人,在危及時刻拋妻棄子,不管後人再怎麼美化劉邦的行為,都不能否認他曾經做下的這等不仁不義之事。況且,呂雉等人回去以後,也沒有得到什麼補償吧?不僅沒有補償,反而發現丈夫身邊已經有了其他如花似玉的美貌女子,而劉邦為了這個女子,甚至數次想要廢除呂雉兒子的太子之位。如果不是呂雉手段了得,那麼被做成人彘的主角可能就要換一換了!

    所以說,這世上本就沒有什麼感同身受,後人也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問題。畢竟,與共來說,劉邦身邊還有不少誓死追隨的兄弟,難道劉邦就能為了一己之私而把自己的兄弟們也拖入死亡結局麼?而與私來說,在古人眼裡,老婆沒了可以再娶,兒子沒了可以再生,只要老劉家的根本在,難道還怕生不下個孩子麼?只能說,人和人的價值觀不一樣,做出的選擇也不一樣。而站在被劉邦拋棄的呂雉等人的角度來說:上輩子是做了什麼孽,這輩子才和劉邦綁在了一起?

  • 6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劉邦的價值觀跟普通人不一樣,普通人一輩子為了家人付出一生,可劉邦可以為了自己拋棄所有家人。這裡所有家人包括了父母、兄弟、妻兒等等。

    所以說劉邦不是普通人,在他眼裡,只要活下去,一切都可以重新擁有。一旦自己死了,那所擁有的一切都可能成為別人的。

    由此可見,劉邦在彭城戰敗以後,果斷拋妻棄子,這是他為了自我逃命的一種生存策略。我們正常人理解不了,所以我們也成不了劉邦那樣的人。

    01劉邦已經不是第一次不顧家人了,這是習以為常的操作。

    我們記得劉邦當年是泗水亭長,他帶著一幫服勞役的人前往北方修長城。基本上是九死一生的結局。這場景跟陳勝吳廣有點類似,不過劉邦遇到的不是大雨天氣,他的隊伍裡面逃走了不少人。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原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原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史記》

    這個時候劉邦知道,就算到達了前線,跑了這麼多勞役,大家還是個死。所以劉邦索性就把所有人都給放了,讓他自謀生路去了。

    這一決定,完全沒有顧忌家人的死活。因為劉邦放走這麼多勞役,是要滿門抄斬的。對此,劉邦絲毫沒有猶豫。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沒有離開劉邦,並且願意跟著劉邦學習陳勝吳廣那樣,起義推翻秦王朝。劉邦想了一會兒,居然就這麼決定了。這可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謀反更是殺頭重罪,極有可能導致抄家滅族。當時劉邦的父母都還在沛縣的村裡,妻子呂雉已經為他生了兩個孩子。這些父母妻兒劉邦似乎都不要了,這種事情真的是很少有人能做得出來。

    與項羽對決以後,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都被項羽給綁了。當項羽以這兩個人的性命作為要挾,揚言要把劉太公扔進大鍋裡給煮了的時候,劉邦居然笑著表示,等煮好了要分他一杯羹就好了。

    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劉邦居然都幹得出來,不得不佩服劉邦這個人的思維是非常清奇的。所以說劉邦能夠成就大事,是因為他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思維邏輯。

    02劉邦將兩孩子多次踢下馬車,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性命。

    劉邦是真的不愛自己的家人,他認為只要自己逃出生天了,還可以重新討老婆生孩子,現在失去的將來肯定還能再次擁有。

    還定三秦,從擊項籍。至彭城,項羽大破漢軍。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史記》

    可是虎毒不食子,畢竟劉盈和魯元公主是劉邦的一雙兒女,劉邦難道連兒女的性命都不顧嗎?當然不顧。

    當時劉邦被項羽大軍殺敗,要不是夏侯嬰駕馬車救下劉邦,劉邦小命就算是交代在這兒了。這個時候劉邦遇到了一個難題,因為路上他看到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哭著要上馬車一起逃命。

    本來是搭把手的事情,可劉邦的做法實在是讓人氣憤不已。當夏侯嬰把劉盈和魯元公主抱上馬車以後,劉邦是左腳右腳一個快動作,飛快地將這兩個孩子給踢下了馬車。劉邦的理由很簡單,他們倆上來了增加了馬車的重量,那馬車跑得可就慢了啊。夏侯嬰還是有點良心的,他再次把孩子抱了上來,可是劉邦再次把孩子們給踢下了馬車。夏侯嬰這回有點怒了,他把孩子再次抱了上來,並且表示,如果劉邦再踢,那他就不駕車了,劉邦你自己來搞定吧!

    劉邦這也沒學過駕駛,沒拿到過駕照,萬一路上被查到無證駕駛,那更加麻煩。所以無奈之下,只好把倆孩子給留下了。

    這件事充分說明了,劉邦這傢伙的的確確是一個利己分子。他可以為了自己活下去,把自己的親生骨肉置於危難之中,可見他多可怕。

    有人說劉邦這是為了保護兩個孩子,跟著自己反而更加危險。這種理由還是不要找了,這荒村野嶺的兩個小孩兒在路邊,早晚還不是被狼給叼走了?

    03劉邦找了不少女人生了不少孩子,自然不在乎過去的老婆孩子。

    劉邦在攻打天下的時候,其實並沒有閒著。因為呂后長期不在他身邊,所以劉邦就開始尋找新的女人。

    他比較寵愛的戚夫人,就是這個時候找到的。等到呂后跟他重新團聚的時候,戚夫人已經在劉邦身邊很紅了,而且給劉邦生了個兒子劉如意。還有一個薄姬夫人,她過去是魏王豹的夫人,可是劉邦滅了魏王豹,看薄姬很漂亮,所以就把她也給收編了,後來生下漢文帝劉恆。此外劉邦陸續找的女人實在是數不勝數,劉邦一共有8個兒子,只有一個是呂后所生。可見劉邦為何不吝惜兒女的性命了。

    因為劉邦的女人很多,所以兒女也很多。可是劉邦的性命只有一條,所以相比較而言,他更加珍惜自己的性命。

    漢軍絕食,乃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被甲,楚因四面擊之。將軍紀信乃乘王駕,詐為漢王,誑楚,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樅公守滎陽。諸將卒不能從者,盡在城中。周苛、樅公相謂曰:“反國之王,難與守城。”因殺魏豹。---《史記》

    當然了,這種混亂邏輯,也只有劉邦自己可以想得通。可見他是一個極端自私的人,不過歷史上的帝王又有幾個不是極端自私的呢?

    司馬懿為了家族地位,不惜誅殺曹氏宗族,將皇帝架空。殺光了所有支援曹家皇室的將領。後來他兒子司馬昭和司馬師依舊自私到極點。李世民為了奪取皇位,不惜殺掉自己的親兄弟,逼迫父親退位,而且還誅殺了親兄弟的所有兒子。可見李世民自私到了何種地步。朱元璋為了穩定孫子的皇位,不惜誅殺開國元勳,殺了幾萬人都不夠。為了讓兒孫享受裂土封王的滋味,不惜開歷史倒車,將天下分封給自己的兒子。

    所以說這些帝王將相,不是非常之人,是真的很難做到的。我們在鼓吹那個帝王多牛的時候,其實不能忽略一點,他是一個極端自私的人。

    總結:呂雉與審食其有私情,劉太公卻偏袒自己的兒媳婦。

    劉邦常年在外,所以一直以來家裡都交付給了好兄弟審食其來照料。而呂后當年還很年輕,跟審食其之間,其實極有可能產生一些情愫。

    畢竟一直陪在身邊度過風雨的不是丈夫劉邦,而是審食其。在項羽要烹殺劉太公的時候,審食其也陪在呂后身邊,甘願跟隨呂后一起去死,這就不容易了。

    所以從這兒以後,呂后的心應該是交給了審食其。對於這件事劉太公難道瞎嗎?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呢?但是劉太公並沒有戳穿呂后。

    他心疼自己的這個兒媳婦兒,兒子劉邦實在是不像個東西,雖然成為了天下帝王,卻依舊活不出個人的模樣。

    相反,劉家的大小事務,一直都是由呂雉來打理。他這個兒媳婦兒吃盡了苦頭,為什麼就不能得到別人的憐愛呢?

    秦漢時期的思想是比較開放的,所以劉太公的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劉邦做人是多麼的失敗。

    參考資料:《史記》

  • 7 # 青史匯

    導讀:說起漢高祖劉邦,總能讓人想起人稱狠毒的呂雉,還有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

    是劉邦和戚夫人做的太過分,還是呂后真的很毒?

    彭城之戰,是劉邦和項羽的戰爭。也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少勝多的戰役,以三萬人打敗了56萬的漢軍。是劉邦令兵以來敗的最慘的一次,也是劉邦一生戰役之中的恥辱。

    彭城之戰,劉邦雖然和諸侯列國聯合起來,籌備了56萬的兵力。可是由於諸侯列國相互防備,人心不齊。隨著盟友的背叛,加上項羽大膽的誘敵計劃。劉邦敗了,而且敗的很慘。

    劉邦敗的時候僅帶了十幾個人逃脫,可惜當時項羽沒有乘勝追擊,一舉把劉邦滅掉。不然的話,項羽肯定不會被逼自刎在烏江。彭城之戰可以說這一點是唯一的遺憾。

    連我們偉大的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這首詩,詩中寫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其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這一句說的就是項羽,當時彭城之戰的一個失誤。

    公元前205年四月份,彭城之戰,劉邦大敗,他的夫人呂雉和他的兒女被項軍俘虜。

    公元前203年九月份,在楚漢儀和的時候,理智和他的孩子才回去。

    最初的呂雉

    從歷史中可以窺探出,至少在彭城之戰以前,呂雉對待劉邦還是非常真心實意。在呂雉和劉邦剛結婚的時候,劉邦只是一個亭長。用現在好男人標準來看劉邦一點不是。不僅不幫著帶孩子,而且經常出去騙吃騙喝,呂雉自己帶著孩子,還要負責掙錢養家餬口。經常的長途跋涉,給丈夫送吃的喝的。這樣的妻子,無論放在什麼時候,那絕對就是個好妻子。

    自己帶著孩子當俘虜,丈夫身邊卻另有佳人

    呂雉從結婚後一直帶劉邦真心實意,雖然歷史上沒有介紹說當時被劉邦拋下的母子三人,內心的感受怎樣。但當時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劉邦,不顧自己的孩子和妻子自己逃亡。呂雉和他的孩子內心一定非常崩潰和失望。

    《史記 高祖本紀》記載道逢孝惠 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於是遂得脫!

    雖然對這種古文我們看的不是太明白,唉,但是我們能看得明白,當時劉邦非常著急,想把魯元公主她的女兒推下車,這可是他自己的親生女兒。試想一下當時呂雉在場能不絕望嗎。這在現代,那是指定要離婚的事。

    但真正奪走呂雉初心的事,雖然被丈夫拋棄,可是當回到丈夫的身邊的時候,發現丈夫卻另有佳人。丈夫把她母子三人拋棄,還另有新歡。這樣的女人,如果還是對丈夫一心一意,那不是傻,就是沒腦子。

    一點一點在蛻變的女人,呂雉

    雖然歷經彭城之戰之後呂雉感覺劉邦可靠,當時劉邦正在打天下,呂雉本身有心計,有手段,也有才華。儘管在他內心對劉邦已經不抱有希望。那也不能這個時候離開劉邦而去便宜了戚夫人。畢竟這天下打來的就是皇位,那是自己一生的榮耀,和孩子以後永遠的富貴。

    為了權利,為了自己的孩子,呂雉還是盡心盡力的輔佐劉邦。雖然到最後呂雉被權力矇蔽了雙眼,不再是為了孩子。可見當時權勢的誘惑,對呂雉而言比任何都重要。

    也正是因為彭城之戰,呂雉和劉邦離了心。這個女人一步一步走向狠毒的世界,殺害了劉邦的後宮,很多的嬪妃和子女。縱觀歷史,頗得劉邦寵愛的人,被呂雉殺的七七八八。最後還剩下薄姬和劉恆。原因也是因為搏擊,實在是不受劉邦的寵愛,確切的說是幾乎毫無寵愛。

    歷史總是有戲劇化,這個在呂雉眼裡沒有威脅的“漏網之魚”,最後居然成了皇帝。

    呂雉的初心,早在彭城之戰就丟掉了。

  • 8 # 昨夜北風起1

    自古兩軍交戰,戰敗方丟盔棄甲、顧此失彼、落荒而逃的事蹟屢見不鮮。但像劉邦那樣接二連三的將自己親骨肉丟棄,實屬罕見,甚至讓人不寒而慄。

    這件事在《史記》中的記載有兩處,一處見《項羽本紀》:

    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

    一處見《樊酈滕灌列傳》:

    還定三秦,從擊項籍。至彭城,項羽大破漢軍。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

    事情大概經過是:劉邦彭城戰敗後,被項羽追殺。劉邦在逃跑的路上遇見了兒子劉盈、女兒劉樂,即日後的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劉邦帶著兒子、女兒一起逃跑,眼看楚軍將至,劉邦心急如焚,竟然將一雙兒女推下了馬車,夏侯嬰於心不忍,將姐弟倆救起。劉邦推下去三次,夏侯嬰救起三次。就因為這件事,劉邦一路上對夏侯嬰起了十幾次殺心。

    孝惠帝劉盈、魯元公主劉樂是劉邦的嫡長子、嫡長女,皆是呂后所生。孝惠帝劉盈性格柔弱,天性純善,既沒有父親劉邦霸道的作風,也沒有母親呂后狠辣的手段。魯元公主是劉邦與呂后的第一個孩子,小時候常常跟著母親呂后在田裡勞作,也是個老實孩子。可以想象這件事給姐弟倆留下了多大的心理陰影。

    彭城之戰,是楚漢相爭的第一戰。劉邦、項羽這對曾將的戰友在推翻秦朝後,首次兵戎相見。秦朝滅亡後,項羽一共封分十八位諸侯王,劉邦為漢王,定都漢中;項羽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之後,項羽派人在長江上秘密殺害了楚懷王羋心,雖然天下人都知道楚懷王不過只是個傀儡,但項羽的如此露骨、霸道的做法,則將他自己推向了道義的對立面。

    來年三月,劉邦趁項羽攻打齊國之際,聯合各諸侯,率領五十六萬大軍大舉東進。僅一個月時間,劉邦便佔領了彭城。遠在齊國的項羽,親率三萬精兵回援。比較魔幻的是,項羽只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便大破五十六萬漢軍。更為魔幻的是,眼看劉邦將要被俘,天色驟變,一時間大風驟起、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楚軍被颳得陣腳大亂。劉邦趁亂逃脫,這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劉邦對待親人冷酷自私的事情不止一例,彭城戰敗後,劉邦帶著兒女逃脫了。呂后和劉邦的父親卻被楚軍所虜獲。一直到楚漢戰爭後期,也不見劉邦有什麼營救活動。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則更讓人不齒。據《項羽本紀》中記載:

    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楚軍糧草被彭越所斷,項羽著急了,將劉邦的老爹放在砧板上,對劉邦說:“你不趕快投降,我就把你爹烹殺了”。劉邦竟然回答道:“我們曾經約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想把咱爹烹殺後,別忘了分我一杯羹。”劉邦的厚顏無恥、冷血無情徹底激怒了項羽,若不是身邊有個二五仔項伯一直苦苦相勸,項羽真的就把老太公給殺了。

    後來,劉邦稱帝后,老太公見到自己的兒子,抱著掃帚倒退著走。“後高祖朝,太公擁帚迎門卻行。”“卻行”是指不敢面對貴人背向而行,以表逢迎、尊敬之意。身為父親的老太公如此忌憚自己的兒子,可見劉邦對太公的傷害有多大。

    劉邦對親人冷漠無情,對功臣下屬也展現了其狠毒的一面。平定天下後,劉邦一共分封了八位異姓諸侯王,只有勢力最小的長沙王吳芮得以倖免,其餘七位皆被劉邦剷除。眾多功臣驍將也難以善終,丞相蕭何、連襟樊噲、女婿張敖難脫其禍,開歷史上誅殺功臣之先例。

    劉邦也有心胸狹窄的一面,早年時,劉邦有兄弟四人,大哥早亡,大嫂照顧著一家人。劉邦不事生產,遊手好閒,經常帶著狐朋狗友來家裡大吃大喝,因此叔嫂關係不睦。有一次,劉邦在家招待一眾朋友,大嫂負責做飯。送走朋友後,劉邦發現鍋裡還有肉羹,沒有全端上桌,心裡便埋怨大嫂。後來稱帝后,劉邦不給大嫂一家封賞。還是老太公求情後,劉邦才勉強封給大嫂的兒子一個嘲諷性爵位——“羹頡侯”。

    這樣性格的劉邦與儒家宣傳的“仁愛”所背馳,事實上,早年的劉邦對儒學不屑一顧,還拿儒生的帽子當夜壺使用。直到後來劉邦平定天下之後,要藉助儒家思想管理百官,這才開始接納儒家。臉厚心黑,是一位成熟政治家的基本素質。

    那麼,自私奸狠、陰險猜忌、刁滑愚頑的劉邦又怎麼會打敗項羽,奪得天下呢?實際上,劉邦的性格極其複雜,觀《高祖本紀》,處處流露著仁愛豁達、知人善用、納諫如流的品德。清代才女在《讀史管見》中談到:

    《高祖本紀》字字是寫帝王氣象,豁達大度,涵蓋一切……處處畫出豁達大度,病甚郤醫,至死亦不失本色,語語人神。

    雖然劉邦不及項羽勇武,但他也一直征戰沙場,直至身死,他的雄豪勇猛、慷慨悲歌也一直被人稱道。唐代詩人胡曾賦詩稱讚道:

    漢高辛苦事千戈,帝業興隆俊傑多。

    猶恨四方無壯士,還鄉悲唱《大風歌》。

    劉邦臨終前,呂后問相:“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 令誰代之? ’上曰: ‘曹參可。’問其次, 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 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 然安劉氏者必勃也, 可令為太尉。’”

    曹參、陳平、周勃皆為漢室重臣,為漢王朝從“呂后專政”向“文景之治”的過渡起到了重大作用。這種對人才的充分了解把握,和對時局的掌控能力伴隨著劉邦的一生,這是他最終創下漢家四百年基業的最大依仗。

    劉邦的複雜多面的性格與太史公司馬遷的記敘手法是分不開的,《史記》慣用“互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高祖本紀》中主要描寫劉邦的主要性格,其他傳記中再巧妙的刻畫其弱點。

    劉邦是一個性格複雜、道德頗具爭議的人物。但我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尤其是對帝王來說,首先應以歷史的標準為依據,他創立的漢朝,使漢民族因此而得名,其歷史功績不容忽視;其次才是道德水平,純良君子經不住風浪,畢竟歷史本就沒有那麼溫暖。

  • 9 # 0華生0

    首先,帶著妻兒乘坐馬車,馬車速度勢必沒有劉邦一人乘坐馬車逃亡快。大家再試想一下,劉邦如果被項軍(項羽的軍隊)追上後,你覺得項羽會放掉劉邦嗎?項羽再怎麼“婦人之仁”,已經在鴻門宴仁慈過一回,你以為這次還會嗎?項羽必然會殺掉劉邦,而後要麼會繼續殺掉劉邦妻兒要麼再仁慈一回放了她們,但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孤兒寡母能活下去嗎?

    所以劉邦果斷忍痛拋下妻兒,獨自逃亡。項軍追捕的目標是劉邦,趕下妻兒後,能大量分散項軍的注意力。如果項軍不追自己妻兒而追自己,成功的為自己妻兒留下一線生機,如果要追自己的妻兒,那麼劉邦自己可以逃出生天,但是畢竟項軍沒有抓到劉邦,是肯定不會急著殺劉邦妻兒的,妻兒暫時安全。

    而項軍在追捕途中,遇見劉邦馬車上掉落下來的兩個人,勢必會緩一緩追勢,最後發現是劉邦的妻兒,順勢抓了起來。但是在沒有追捕到劉邦前也不敢殺掉他們,而是當做人質。帶著兩個“人質”,項軍追捕劉邦的速度又降了幾分,而分下幾股小隊去追捕又讓劉邦逃出生天的機率又大了幾分。事實證明,項羽最後真的拿劉邦妻兒做了人質,而劉邦最終也成功逃脫追捕。劉邦在稱帝后,也迎娶了呂雉為後。

    如果當時劉邦誓死不“拋妻棄子”,最終結果只能是全家玩完。而當時劉邦也知道拋下妻兒她們肯定會有危險,但是當時真的顧不上那麼多了。所以,成大事者,真的需要打破世俗道德理念的束縛,從實際的角度去選擇最好的決策。

  • 10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正所謂“成大事不拘小節”。劉邦能從秦末亂世群雄之中脫穎而出,自然有他獨特的優勢。相較於項羽的英雄無畏的形象,劉邦就是一個十足的梟雄架勢。很多人說劉邦就是一個“流氓皇帝”。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在劉邦的字典裡,根本就沒有什麼寧折不彎,誓死不從。項羽寧願烏江自刎也不願意苟且偷生獨自逃回江東的氣蓋劉邦就不具備。

    劉邦一步步從一個逃犯成為奪取天下建立大漢朝的高祖皇帝,其奮鬥歷程不可謂不艱辛。劉邦的奮鬥過程中充滿了委曲求全,他本身和項羽的出身以及受到的教育完全不同,社會教會了劉邦求生之道,那就是能屈能伸,死道友不死貧道,同時也教會了劉邦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以在劉邦的思想中才會是自己優先,這也是為什麼劉邦會那麼果斷的拋棄子女的原因。梟雄本色就是如此。無情才是一個成功者的必備技能。

    在漢二年爆發的彭城之戰是楚漢爭霸時期一場非常經典的案例,項羽依靠三萬楚軍擊敗了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此一戰是劉邦起兵以來遭受的最大的失敗。劉邦損失慘重,元氣大傷。而劉邦本人僅帶了十餘名騎兵逃亡,呂后和劉邦的父親劉老太公也是在此期間被項羽俘獲的。劉邦彭城戰敗倉皇逃亡過程中,遇到了年幼的劉盈和劉樂。本來父子父女相見是一件很高興的事,但劉邦當時在逃亡,根本沒有心情和兒子女兒敘舊。當時給劉邦趕車的夏侯嬰把劉盈和劉樂抱上了車。本身馬已經跑了很長一段時間了,所以速度本身就不快。劉邦的一對兒女也上了車之後就使得原本就緩慢的車變得更慢了。而劉邦又著急趕路,所以好幾次劉邦都把孩子給踹下車去。而夏侯嬰又數次把劉盈和劉樂抱上車。這樣一來一回就導致車子行進的速度更慢了。所以劉邦非常生氣夏侯嬰要救劉盈和劉樂,所以劉邦甚至一度想要殺死夏侯嬰。但最終也可能因為需要夏侯嬰帶自己逃跑,所以並沒有真下殺手。

    等劉邦逃到了安全的地方後,沒有了生命威脅的劉邦才開始考慮自己的孩子。此時的劉邦也從之前的冷血父親變成了慈父。這個時候他才有時間考慮剛才所發生的一系列的事情。一方面慶幸自己逃過了一劫,另一方面他又慶幸夏侯嬰堅持帶上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劉邦為了感謝夏侯嬰的所作所為,把祈陽賜給夏侯嬰作為食邑。為什麼歷史上劉邦和呂后都對夏侯嬰那麼好呢?原因就在這裡。就是因為夏侯嬰就了劉盈和劉樂。劉邦去世後,漢惠帝和呂后非常感激夏侯嬰在下邑的路上救了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緊靠在皇宮北面的一等宅第賜給他,名為“近我”,意思是說“這樣可以離我最近”,以此表示對夏侯嬰的格外尊寵。

  • 11 # 妖鬼雜談錄

    有說劉邦高明,有說劉邦拿得起放得下,都太好聽了,實際上劉邦就是為了逃命不擇手段,而且劉邦前期沒有想拋棄妻兒,只是被項羽提前劫走了,後期又被項羽追急眼了

    彭城之敗,劉邦敗的慘,楚國騎兵追的緊

    彭城一戰,是項羽軍事才華的一次華麗的演出,3萬騎兵當真神兵天降一般,劉邦56萬聯軍,彭城近郊就被項羽斬殺十餘萬,逃跑路上想在呂梁山區抵抗又被殺幾萬人,被追到雎水再次斬殺十餘萬,士兵相互踐踏淹死不計其數,史書記載“睢水為之不流”

    而劉邦此時,從諸侯聯軍之主一下落到全軍覆沒,身邊就剩十幾個騎兵的地步,還被項羽軍隊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如果不是天降大風,劉邦就要死在這裡,可見當時情況的危機程度。

    而逃出去的劉邦並不是沒有想過家人,《項羽本紀》記載: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

    可見劉邦還是想要帶著家人一起跑,只是不過明顯項羽早就料到了這一點,一邊派人追擊劉邦,一邊派人提前把人抓了。而半路上遇到魯元公主與孝惠帝時,劉邦還是帶著,只不過被楚國騎兵追擊時就急眼了。

    等到不急眼的時候,又想起老爹跟媳婦來了,只是始終沒有遇到。

    劉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可見劉邦在不威脅到他性命的時候,或者與他的最終目的相沖突的時候,還是顧及的到家人的,但是這反而體現了他千古無二的無賴行為。

    劉邦是什麼人物?他本質上就是個無賴流氓啊,而且是無賴中的高手,給呂太公賀壽,衣服都是借的,居然敢號稱賀錢一萬貫,這是一般無賴能做出來的麼?

    所以當彭城慘敗時,劉邦的行為本性使然,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劉邦知道自己被項羽抓到結果必然是死,這個時候只要自己逃得性命就好,哪裡顧得上妻兒。

    劉邦的不擇手段又何止於此,廣武對峙時,項羽要烹了劉太公,劉邦這時可是並不處於絕對劣勢,然而回復卻是“幸分我一杯羹”,可見劉邦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程度。

    所以為了逃命拋妻棄子就是劉邦的不擇手段,而且劉邦也不是什麼至情至聖的人,在與呂雉分離的日子,以及呂雉被項羽抓住後的日子裡,劉邦身邊從來不缺女人,戚夫人、薄姬等等,自然也不會存在言情劇中“失去的是愛情啊”之類的想法

    所以劉邦彭城之戰後,只有在被楚國騎兵追的急眼時候的行為頗為人所不齒,不過也符合了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行為,畢竟如果他被抓住了,絕對是一死。

  • 12 # 讀史鑑權謀

    彭城之戰是楚、漢相爭的第一次大戰,漢軍五十六萬戰楚軍精兵三萬。而此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幾乎全軍覆沒。他的父親及妻兒都被楚軍俘獲,眾諸侯也紛紛背漢向楚。有人不理解,劉邦逃命時為何會丟下妻兒老小,自顧自逃命。這其實是還沒理解,在一個政治家或者說權謀家眼中,道德綁架起不了任何作用,在他們心中,有的只是如何將利益最大化。

    一、彭城之戰

    秦朝末年,綱絕維弛,群雄並起,項羽憑藉滅秦巨功分封天下,稱霸諸侯!為了困住劉邦,項羽把劉邦封在了偏遠的漢中巴蜀之地,被封為漢王。由於利益分配不均,其他人也是心懷異志,蓄謀反叛。

    漢元年,劉邦暗度陳倉,毅然兵出漢中,東向伐楚。同時,齊地田榮起事,與劉邦東、西同時反楚,就此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掀起了天下反楚的浪潮。

    齊地很是富庶,並且離楚也進,斟酌到漢王劉邦所在地比力遠,而且在西面有對劉邦設有四道防線,為了防止兩線作戰,項羽決議先行伐齊。

    漢二年,項羽在城陽之戰擊敗了田榮,而田榮也在逃亡的路上被蒼生殺死。田榮死後,其弟田橫率領齊軍戰士,對項羽軍展開誓死抵抗。這徹底激怒了項羽,並加大了對齊軍的報復,在當地更是坑殺被俘戰士,強掠老弱病殘的婦女兒童作為人質。項羽的這一舉動也引起了齊國上下軍民更大的抗爭,楚軍因此深陷齊國各地抗擊的泥潭之中而無暇他顧。

    劉邦抓住這個機會,高舉征討不義之臣項羽的大旗,聯合眾諸侯率領五十六萬大軍東進。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

    劉邦大軍僅僅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就逐一突破了項羽設定的四道防線。可以說,劉邦大軍是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鋒直指項羽的都城彭城。

    這是項羽萬萬沒想到的。東面,齊國激烈反抗;西面,劉邦勢如破竹,項羽是腹背受敵。終於,楚國的都城被劉邦攻陷。

    劉邦在攻下彭城後,便開始得意忘形起來,不是積極備戰項羽,而是忙著在彭城瓜分奇珍異寶和美人家眷,更是日日飲酒作樂,大擺慶功宴。

    項羽在得知彭城淪陷後,很快做出了一個大膽的策略調整,那就是大部隊繼續留在齊地鎮壓反抗,而自己則親帥三萬精兵直奔彭城。項羽利用對地形的熟悉,迂迴至彭城西部,從而斬斷了劉邦大軍與後方的聯絡,加上項羽的驍勇、楚軍的視死如歸,劉邦大軍被楚軍衝的四下分散、潰不成軍。劉邦大敗而逃,在逃亡途中被斬殺與落水計程車卒多達十萬餘人,後又被驅趕到睢水,淹死者不可勝數,無數屍體讓睢水斷流,劉邦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觳(音鼓)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

    劉邦在絕對的優勢下兵敗如山倒,就在於劉邦盲目大意、紀律渙散,說白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但根本原因就如韓信所說的,劉邦擅長將將,並不擅長將兵。而項羽勝在出其不意、戰略得當。

    兵敗後,劉邦在幾十個人的追隨下,坐著馬車一直逃離著楚軍的追擊。而在半路上遇到了慌亂中失散的惠帝和魯元公主,於是載上他們繼續逃跑。而後面楚軍又追的急,隨時有被俘被殺的可能,這時劉邦嫌車上人太多,情急之中,竟然將自己的親生兒女推下馬車。

    身邊的夏侯嬰看到後,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拉上車,劉邦又推了下去,夏侯嬰又把他們拉上來,劉邦再次推下去,如此三次將兒女推下車,最後夏侯嬰再次堅持把他們拉上來,跟隨劉邦一起逃走了。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於是遂得脫。二、劉邦拋棄妻兒老小的背後原因

    那麼劉邦逃跑時為什麼不帶著妻兒老小一起逃跑,以至於妻子和老父親被俘,甚至逃跑時還要把失而復聚的子女推下馬車自己逃跑?

    有人可能會痛斥劉邦視兒女如草芥,禽獸不如,虎毒尚且不食子呢。也有人會說劉邦對跟呂雉生的這兩個孩子不待見,若是換做其他子女,劉邦則不會這麼做。

    其實,這些看法不是片面,就是無中生有,沒有看到問題的根本。那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個人認為有以下三點:

    1、就是收買人心。

    上文說過,劉邦伐楚大軍不過是群烏合之眾,在楚軍的衝擊下潰不成軍,四散逃跑,最後只剩幾十騎跟隨。這時可以說,劉邦並不敢保證這些人中不會再有人為保命逃走,甚至倒戈,所以這時的劉邦,首要的任務是如何讓這些人死心塌地帶著他。於是就有了劉邦為了不拖累逃跑速度,三次推自己的兒女下車,這讓十幾個人非常的感動,漢王寧願犧牲自己的兒女也要讓大夥能夠逃脫楚軍的追趕,於是更加賣命的拉著馬車逃跑。

    劉邦為什麼敢這麼做,因為駕車的是自己的老鄉——夏侯嬰。大家不要小看夏侯嬰,他從沛縣就一直跟隨劉邦,可以說和劉邦是形影不離,一生陪著劉邦南征北戰,鞠躬盡瘁,功勞卓著,憑著出神入化的車技,護了大漢兩代君主。而且,初識韓信為不世之材的也是他,是他把韓信從刀斧手下救下的韓信。

    所以,當劉邦推他的子女下車時,夏侯嬰立即知道了劉邦的用意。因為憑自己的車技,載著他們父子三人逃跑,劉邦應該是放心的。不放心的反而是後面追隨的人,所以他與劉邦心照不宣的唱了個雙簧。這從後面劉邦不但沒有懲罰夏侯嬰,反而大大地獎勵了他就可以看出來了。

    劉邦的這招,被他的後人劉備,也是運用的活靈活現的。劉備是直接將阿斗往趙雲懷裡摔,以此收穫了一波人的心。

    2、劉邦對項羽的性格瞭如指掌

    項羽跟劉邦爭天下失敗,跟項羽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漢書》中有韓信對項羽的評價是:項王意烏猝嗟,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上特匹夫之勇也。項王見人恭謹,言語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也就是,項羽英勇善戰,但只是匹夫之勇;心腸也很軟,對人恭敬仁慈而又小氣,為婦人之仁。這種性格就決定了項羽只能將兵,而不能將將。

    劉邦就是吃定了項羽的自負、婦人之仁,吃定了項羽會不屑於這種卑鄙下三濫的手段。當年鴻門宴,項羽就是不屑於暗殺才讓劉邦逃脫的。所以劉邦也不擔心自己的妻兒老小落在項羽手裡。而在項羽要烹煮自己的老父時,劉邦才會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這樣就把道德的皮球踢給了項羽,最後項羽不得不放了劉邦被俘家人。如果劉邦以常人的思維,給自己上把道德的枷鎖,去求項羽放人,這樣就被動多了,不但救不了人而害了他們,反而還會害了自己。

    3、就是劉邦看清了問題的關鍵

    作為一個集團的首領,自己的安危才是這個集團的關鍵所在。因為自己安危,直接決定了這個集團的存亡,也直接決定了自己親人的安危。如果自己安全,則這個集團就安全了,自己就有了和對方抗衡的力量和談判的籌碼,自己親人生存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如果自己滅亡了,則這個集團也就覆滅了,這樣自己的家人也就凶多吉少了。所以,就算夏侯嬰沒猜透劉邦用意,沒救他的子女,劉邦也不用太擔心。從後面的結果看,大機率項羽會把他們和劉邦的父親等一起放了。

    三、總結

    所以我們在分析政治家或權謀家時,不能用常規的思維去分析他們,也不能用道德的枷鎖去評判他們。因為在考慮事情時,他們的出發點不是從道德層面去思考問題,而是在權衡各方利弊之後,選擇對自己利益最大的方案,去執行他們認為對的行為,而不會被各種道德所綁架而束縛了手腳。這樣,我們才能理解他們那些不合常規、甚至不近人情的事情。

  • 13 # 甜瓜20875

    這個問題提的好,這就是劉邦的高明之處,拿的起放的下,大丈夫也,時間不允許,已經顧不上了,如果劉邦顧及家人一個也跑不掉,三人都得活禽,死定了,也就沒有後來的劉邦了,放下妻兒不是無情,相反救了三口,我們以心理學這個點位出發,放下了妻兒,因為有了人質,項羽就放棄了追殺劉邦,從而使劉邦順利逃脫,而項羽得到了妻兒,只要逮不住劉邦,妻兒就不會虐待被殺,保全了全家人的性命,騰出充足的時間,施救妻兒,這不是更高明嗎,也就是說,這是劉邦設的《一計》高人也……

  • 14 # 大馬哈魚12

    答劉邦在“彭城之戰”中慘敗,首先就是要注意歷史書寫的“慘”什麼樣的的情況算慘敗,如果十剩有一,並且可以退卻自如的都叫敗。而不會寫成慘敗,項羽的長距離突然襲擊的出現,劉邦的慌亂想著逃命,並且趁亂能夠逃出來,只能說是萬幸。有人做過實驗在突發事件上,做出正確的選擇率非常低,能夠有選擇的不過百分之三十五左右。更多的人是呆若木雞。其實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就是比喻對於突然的變故傻了樣子。不是他想拋下妻兒,自顧逃命,而是他或他的手下,裹挾他趁亂混入逃難的人群,離開了是非之地,東山再起。

  • 15 # 喬加貝

    劉邦將妻兒拋下,一方面可以逃之夭夭的快點,畢竟,人少,馬車快,逃命快,肯定是有其自私的一面。

    另一方面,我個人覺得,劉邦對項羽是認識的非常透徹的,他可能覺得,即使他的妻兒被項羽捉住,項羽也不屑傷害婦人和孩子。

    劉邦所以能成最後的大贏家,一定和他的拿的起放的下的冷酷有關係。

  • 16 # 大基本原理

    劉邦不是一個好兒子(對項羽烹飪劉太公無動於衷),不是一個好父親(幾次將兒子推下車),也不是一個好丈夫(多次不管呂后的死活),更不是一個好兄弟(多次違約誓言不仗義)。但是劉邦是一個合格漢王,他能發現任用人才(一個衙吏蕭何任相國、執戟郎韓信拜大將軍、南韓貴族張良任謀士),能深的民心(約法三章贏得關中百姓的民心)。身為帝王不可以有被他人牽制的軟肋。

  • 17 # 回籠大包子

    如果他帶著妻兒一起走,那被追上之後,就得一起死。如果妻兒被俘虜,他們或許還有生機。還有一點,人多跑不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有什麼好看的日本動漫電影推薦?